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精选8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明确内部各单位职责,确保各项财政资金安全运行,规避和控制风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补助县级的各类专项资金;省级奖励及补助县级的各类专项资金;县级财政预算(含基金预算)安排、追加及补助的各类资金。
第二条 财政资金管理必须坚持:
(一)国库集中收缴的原则。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二)专款专用的原则。财政资金必须按文件规定的用途使用,严禁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
(三)职权法定的原则。所有财政资金出库,必须履行审批手续,没有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署资金拨付执行意见,一律不得办理拨付手续。
(四)资金直达的原则。所有财政资金(包括暂存、代管资金)一律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在网上运行,资金直达个人、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禁止资金体外循环。
第二章 收入管理
第三条 税收收入由预算股牵头、国库股协助督促入库;国库股负责进行会计核算,并按规定实行月报。
第四条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由非税收入管理局按照《**县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执行。
(一)依据部门预算方案,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非税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其中罚没收入一律缴入国库。
(二)非税收入管理局每月20日负责将非税收入汇缴国库,并向预算股和国库股报表(含月进度和累计进度),其中罚没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入库情况同时抄送综合股。
(三)除社保基金外的其他政府性基金由综合股负责督促入库。
第五条 社保股负责督促社保基金征收单位完成征收任务,国库股做好资金调度,按规定将已入库的社保基金及时转入社保基金专户。
第六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农村财政管理局负责征收,资金进入国库专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于次年2月28日前按照票款一致原则,及时将资金划转国库股社保基金专户,同时向县农合办移交参合农民缴费信息。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于当年12月31日前按照票款一致原则,及时将资金划转国库股社保基金专户,同时将参保人员缴费信息移交县人社局。
第七条 国有资产处臵由国资局负责,收入缴入国库。第八条 局内各职能股室(单位)收到上级专项资金指标文件后,及时汇总并于每月18日送预算股上指标,同时抄报国库股建立台账备查。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九条 部门预算资金支出管理:
(一)预算经人大批准后,人员工资、公用经费拨付由预算股按季度上指标,部门预算管理股室按时间进度于每月22日3个工作日内办理网上支付手续。预算在县人大批准前,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按上月均数执行。
(二)由非税收入安排的相应支出,由预算股根据非税局提供的收入进度总额的70%上指标,部门预算管理股室比照前款规定和要求办理网上支付手续。年终按部门预算口径结总账,短收全扣,超收部分按50%办理拨款手续。
(三)项目支出。由部门预算单位提出用款申请,业务股室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办理拨款手续。属于县政府集中安排使用的项目资金,由部门预算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局长审查后,送县政府审批后办理拨款手续。
(四)纳入预算管理的待结算资金。年终由预算股结算后上
指标、部门预算管理股室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办理拨款手续。
(五)预算追加。按***〔2007〕1号文件执行。第十条 基金支出
第十一条 由国有资产处臵收入安排的支出,由国有资产处臵单位提出申请,国资局审核,报分管领导、局长审查后,送县政府审批后办理拨款手续。
第十三条 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非税收入,由预算股根据非税局提供的收入进度总额的90%上指标,业务股室经审核后于每月22日办理网上支付手续。年终按部门预算口径结总账,拨付要求和程序不变。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一)人员补助、补贴资金(含救济、救助资金)拨付。由项目主管部门依据文件规定的用途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单位)审核(有经办、审核、审查、审批手续的资金分配汇总表、花名册),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交预算股录入指标,国库股按领导签批的意见复核,国库收付中心负责直达个人合法账户。
(二)单位补助、补贴资金拨付。由项目主管部门依据文件规定的用途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单位)审核(有经办、审核、审查、审批手续的资金分配方案),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交预算股录入指标,国库股按领导签批的意见复核,国库收付中心负责直达最终用款单位。
涉及办公用品、交通工具、设备等购臵的专项资金,应遵循相关政府集中采购规定和程序,资金直达供应商。
涉及资金再次分配的,由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单位)、分管领导会审,共同提出方案,报局长审查,送县政府审批后执行,资金直达使用单位合法账户。
涉及支工、支农、城市维护费、生产发展资金、文卫发展资金等县级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资金支出,1万元以下,由主管部门申请,报分管副县长审批;1万元以上,报分管副县长审定、常务副县长审批后办理拨款手续。
(三)基本建设资金拨付:
1、单个项目投资50万元以下的,由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单位)审核、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预算股录入指标、国库股复核拨付、国库收付中心直达使用单位合法账户。
2、单个项目投资50万元至100万元的,由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单位)审核(招标文书),并依据监理支付令和中标单位合规的建筑安装发票,按工程进度报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比照前款的规定和要求,办理拨款手续,资金直达中标单位合法账户。
3、单个项目静态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参与项目评审,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参与项目招标,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参与项目的竣工验收,掌握工程完工情况。同时,每次拨款前原则上要到现场查看实物工程量。实行单笔拨款制,项目主管单位每次申请拨款时,业务股室(单位)必须审核基本要件:项目主管单位拨款审批单、监理支付令和合规的建筑安装发票。基本要件审核合格后,提出用款计划报分管领导审查、局长审批后,比照前款的规定和要求办理拨款手续,资金直达中标单位合法账户。
符合规定的勘测费、设计费、监理费等费用比照本条第三款规定办理。
涉及以奖代补的基本建设资金,要根据申报的具体项目进行复核,复核合格后比照本第一款规定办理。
涉及有偿使用国债的基本建设资金,必须由项目主管单位报县政府审批同意方可使用。
第十五条 中小企业担保资金以及按相关政策出具的财政性担保事项,由单位、个人申请,业务股室(单位)提出方案,分管领导审查,报局长审批。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债借款应出具的承诺函,应由用款单位出具反承诺函,函存局办公室和业务股室各一份。部门预算管理股室审核,经分管领导及局长审定后报县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各种暂存、代管、调度资金和出借款项,比照第九条第三款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乡镇财政所承办的各种惠农强农资金,属补助到个人的,必须直达个人账户;属补助到单位的,必须直达单位账户。严禁挪作他用。涉及政府项目征地的青苗费,必须直达受益
个人账户;涉及政府项目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其个人部分必须直达受益个人账户,其村留成部分在使用时必须由村申请、乡镇政府批准后方能拨款。
第十八条 国库股每月底应与各业务股室对账,确保账目无差错、资金绝对安全。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九条 局纪委监察室、财政监督局按《**县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十条 每个业务股室对上一道业务环节负有监督责任;国库股、国库收付中心负责对资金拨付的程序和真实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一条 实行差错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每个监督环节的控制措施(签字、盖章)具有永久可追溯力。
第二十二条 对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避免和挽回资金损失的单位、个人,予以奖励。
第二十三条 根据《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违规操作造成后果,追究单位和个人纪律及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办法凡与本办
一、我国目前县 (市) 级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银行帐户开设过多, 资金存放管理不到位。
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相似的财政资金, 没有将其归并为同一帐户, 存在重复开户的现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只在我国少数县 (市) 推行, 在未能立即清除原会计核算中心帐户的情况下, 建立并推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制度;有的帐户设置撤销之后又重新开设, 有的通过将财政资金转存、调出或者开设银行帐户, 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城投公司贷款信用额度表示支持;没有严格管理基本、专用存款帐户的开立审核, 加之在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背景之下, 造成大量财政资金闲置, 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 对于帐户的开设持随意态度;有少数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财政制度规定, 在没有报批的情况下私自开设银行帐户, 甚至有的选择非国有商业银行将财政资金与公款私自存储, 有的将国库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的购置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未能及时对资金专户进行对帐, 而且没有制定合理的监管机制, 采用一人办理的形式进行财政资金的收纳与划解入库, 没有做好开户、对帐等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对资金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 预算编制尚有缺陷, 执行结果和年初预算不一致且预算执行又走样。
关于预算编制范围有待完善, 项目内容不够具体详细,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忽略了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与上年结余, 没有将其考虑在地方收支预算之内;财政部门负责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预算, 预算安排不够详细, 上报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过于宽泛, 给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且在对资金分配的问题上比较随意;有的地方上报的财政预算与本级人大报批的预算存在一定的差异, 存在预算编制过于隐秘等现象;相关部门未能立即批复预算, 拖延批复预算时间。关于基本建设、城市维护等需要批复的部分, 预算支出指标没有将其具体到相关项目或者单位, 从而使人大对预算分配的约束力难以有效地发挥, 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没有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情况下, 安排支出, 在对支出的追加和调减工作上表现比较随意。
(三) 财政资金出借管理缺乏规范性。
没有规范出借资金的审批程序, 有的出借资金没有经过集体研究, 便由领导个人自行签批, 这种问题比较普遍;在没有相关合同且资产抵押的情况下, 出借财政资金, 财政资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部分出借资金将过去无法列支的支出挂帐, 然后将这些资金充当办公经费, 或者投入对企事业改制人员的安置工作中, 导致资金有去无回。
二、引发县 (市) 级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
在县 (市) 级财政级资金管理过程中, 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 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没有全面认识到资金帐户管理, 尤其在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之后, 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累积, 在存款银行的选择方式、存储时间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规定, 再加上有少数商业银行过于追求完成的任务量, 造成帐户撤销迟缓。
(二) 县 (市) 级财权与事权不一致, 为了增加地方事权的投入, 对上级转移支付这种方式存有很大的依赖性, 然而事实上, 上级转移支付提前告知的数额往往偏小, 而且许多数额不够明确, 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刚性。
(三) 未能有效地制约财政资金的拨付, 资金分配过于隐密, 没有限制拨付时间, 过于注重分配, 却忽略了管理, 造成资金挤占、挪用等一系列问题。
(四) 在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收入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在年末, 为了降低财政资金结余, 各预算单位基本上进行列作支出转暂存, 使暂存款余额因此而大幅增加。除此之外, 为了促进城市和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采用垫付或者借支方式, 使“暂付款”得到增加, 再加上忽略了“暂存暂付款”的资金管理, 没有对往来款进行及时有效地清理, 大大增加了挂账资金。
三、规范和加强县 (市) 级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完善财政资金的存放管理, 确保资金的安全。
针对财政资金开户过多、管理强度不足等问题, 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原有的帐户进行清理, 或者对在多家银行开设的帐户进行撤并。凡是没有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或者相关政府、财政部门所拟定的有效文件开设的专户, 必须将其全部撤销;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资金, 可以将其合并为同一个财政专户, 便于分帐核算;对于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帐户的开设, 规范其选择方式, 如果招投标方式在选择开户银行时具有可行性, 应当尽量将其作为首要选择;关于财政资金的收支, 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审批和对帐手续来执行, 保证资金存放规范, 从而使资金得以安全运行。
(二) 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管理, 增强预算的科学性。
严格以财政预算的相关编制规定为依据, 在预算管理时, 将上年结余、国有资产收益、上级转移支付等均应考虑在内, 尽量避免出现收入少编、预算调整现象;对于公用经费而言, 应当适当地提高其标准定额, 防止由于经费短缺而导致部门单位收费不合理等现象发生;关于那些常规的可预见的项目支出, 必须有效地防止少编或者漏编;关于项目预算, 应当具体详细将资金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 从而避免了财政资金的再次分配;对于各个科室和上下级财政间, 应当实行资金统筹安排, 严格依照具体标准实施, 尽量保证预算编制精细化和项目安排具体化, 从而避免随意进行预算的现象发生, 强化预算工作效果。
(三) 加强对往来资金的清理, 提高财政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严格依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加强对往来资金帐户的清理, 从根本上降低财政资金风险;在年末, 凡是没有使用的财政资金, 不再虚列支出转暂存、结转下年支出或转作结余, 而应当将其纳入次年预算安排并使用, 从而使财政决算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制定并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出借议事制度, 与此同时, 进行阳光财政, 对财政资金出借审批程序进行完善, 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从而有效地防止领导个人对财政资金进行决策出借, 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
四、结语
总之, 我国的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之中, 而县 (市) 级财政资金的管理的重要性也会愈显突出。我国目前县 (市) 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且许多新问题相继涌现, 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 甚至掉以轻心, 必将造成财政资金管理问题恶性循环,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保障资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魏向前.问题与消解: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J].南方论刊, 2012 (2) .
[2]周根明.关于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J].特区经济, 2010 (12) .
[3]潘孝珍.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中的矛盾及其化解[J].地方财政研究, 2010 (3) .
[4]康庆学.深化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9) .
多级应急准备金
为保证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紧急资金需要,可考虑逐渐推动各级政府建立三级应急准备金。以中央政府为例:
一级准备足额提取预备费。首先要按预算法的要求,按1-3%的比例足额提取预备费。其次,实行三年期“滚动式”基金预算,即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上年的预备费结余结转到下年度使用。以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7.6万亿的基数,中央一级可保有760-2280亿的预备费,三年累计可达2280-6840亿元。这样,可保证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有超过一年以上的预备财力,即使再发生汶川地震这样的巨灾,也基本可以应对无虞。
二级准备调整预算。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用于灾后恢复与重建的费用往往是天文数字。为此通常需要调整预算,一方面可将治水、防灾、修建有关的经费优先下拨,另一方面也可移缓就急,将其它类似支出集中用于灾害发生地,优先办理灾区重建工程,支持灾后恢复与重建。
三级准备发行灾后重建特别债券。在动用预备费、进行预算调整后,若资金仍然不敷使用,则可发行特别债券筹集用于灾后重建所需要的资金。
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循例建立上述三级准备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需要同时通过部门预算、人大监督敦促地方政府足额提取预备费,严格控制预备费的非灾使用等。
固化财政救灾关系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灾害管理属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因此,灾害一旦发生,应当以地方政府为主,逐级启动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与此相类似,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也应有一条由地方到中央清晰的、逐级递进的启动路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按灾害级别来决定资金责任归属。按照自然灾害的级别由大到小分为四个级别。可考虑三、四级的自然灾害的管理以地方为主,应急财政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二级自然灾害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地方可承担部分应急财政责任。基本原则是:如果现行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的格局基本不做改变,可考虑按地方常年实际财力和全国平均水平,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原则上财力富裕的地区承担的比例大一些,财力匮乏的地区承担的比例小一些。对于一级以上的自然灾害则以中央为主进行管理,相关应急财政责任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按所需资金的大小确定资金责任归属。灾害发生后,如应急抢险费用处于地方政府一级准备金范围内,由地方政府承担。一旦所需资金量超出准备金,则依序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同理,省一级启动向中央政府请求援助也以是否超出了省本级准备金数量为标准。
为防止道德风险,此种办法需要将地方政府的报灾准确度与上级政府的财政资助相联系,两者之间吻合度越高,地方政府越可以得到一个更高比例的资助资金,反之,则会得到一个较低比例的财政资助,从而鼓励地方政府准确报灾、善管善用上级财政资金。
以一般转移支付形式下达应急资金。由于灾后应急事务的极端复杂性和高度的“相机决策”特点,其中部分资金往往难于事前确定出详细标准与项目,因此,上级政府宜以一般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资金,不宜详细指定资金的使用方向与用途。
明确项目与标准
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状况,可增加救灾项目,适当提高救灾标准。
1、家庭和个人救助
首先应对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和重伤人员进行慰问与救助。汶川地震后,中央政府首次对每名死亡、失踪人员的家属发放5000元的慰问金,此后历次自然灾害如玉树地震、水灾都循例继续。我们的测算表明,5000元的慰问金较之于近年全国水平的年均生活费用支出略高,5年内可作为中央一级的标准固定下来。其次是对因灾致失去依靠,生活陷入困境,急需抚育或赡养、养护者给予临时生活救助。汶川地震后,实行了两类临时生活救助措施,一是对灾民按每人每天1斤粮、10元钱的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二是对“三孤”人员每人每月600元发放生活费,期限大约在3~6个月之间。需要将以上办法用制度固化下来,同时注意与现行社保体系的接轨,在救助期结束后随即转入当地社保体系。三是对因灾受伤人员的医疗补贴和对因灾陷入困境的、有学生的家庭给予的医疗和助学补贴。现行政策是因灾重伤人员的紧急医疗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但后期费用往往缺乏足够保障;教育方面则主要是一次性减免相关费用。
2、住房恢复与重建补助
目前的政策是按房屋受损的程度给予补助,最高标准不超过6000元/每户,汶川地震以来实际执行的是20000元/每户的标准。尽管如此,这种救助也是象征性的,因为这一资金补助标准不可能满足恢复和重建住房的资金需要。对此,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思路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创新制度以寻求综合解决问题之道。首先,必须认识到住房的私有属性,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无偿全额供给恢复和重建资金;其次,多渠道解决灾后民众的居住问题应该成为政策选项。租房、简易过渡房、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等均可考虑。对于灾后住房重建资金补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将20000元的政府补助标准稳定下来,发达地区可视本地情况适当调增;二是尽快建立相关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对灾民灾后建房提供长期、低息的信贷支持,可考虑的方法很多,如建立专门的住房银行,动用住房公积金发放重建贷款或使用政府性捐赠资金进行住房贷款业务等。
3、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救助
一是对因灾受损企业给予一定时期、一定比例的税费减免;二是由政府提供专门的恢复重建资金,以低息、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给受灾企业,以助其恢复经营。
加强应急财政资金的管理
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不仅需要事先做好各个层面的准备,更需要事后的高效灵活应对。如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固然要有平时的储备,也要有事后的紧急采购与区域间的协调联动;为了保证应急财政资金的快速到位,既要建立各级财政的应急启动机制,又要建设备用支付体系,用于满足极端紧急情况下的需要。
关于请求解决灾后重建资金的报告
芦溪县财政局:
6月23日18时至6月24日18时,我镇遭遇连续二十多个小时的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造成水库山塘河流水位猛涨,形成洪涝给我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镇目前正处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关键时期,此次洪灾对我镇农业尤其是一次重创,使得大量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作,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洪灾发生时动员广大干群积极参与抗洪救灾,洪水消退后当即组织全镇干群开展生产自救和设施修
复,力将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但此次洪灾的损失实在惨重,灾民的安置和各类设施的重建需投入大笔资金,而镇财力十分有限,现特呈文报告,恳请贵局帮助解决灾后重建资金20万元为感。
二0一0年七月八日
主题词:
洪灾 重建 资金 报告
芦溪县银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7月8日印发
为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精准扶贫精神、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县、镇关于扶贫资金管理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本办法所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指县、镇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我社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社区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二、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和省上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社区贫困人口。
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要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把资金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与脱贫成效相挂钩,用于补助或扶持到人到户的资金使用对象必须是本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用于建设小型公益设施等不具备排他性项目的资金。
四、镇划拨到社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合社区扶贫项目实际,坚持专款专用,实行专账管理,单独核算,不得与社区基本账户中的其他资金混用。涉及的到户资金,要直接汇入到贫困户的“一卡通”账户中,禁止以现金形式发放。
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主要使用方向,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产业开发。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支持电商等新兴扶贫产业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村级道路及村内道路等。
(三)其他扶贫支出。其他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支出。
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一)社区基本支出,包括接待费、招待费、餐费等违规支出;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包括各类加班费等变相的个人福利补助;
(三)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四)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五)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六)其他与脱贫攻坚无关的支出。
七、要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指派专人负责,切实履行项目资金使用主体责任,抓好项目计划、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相关工作。
八、扶贫资金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在资金项目实施前后都要在群众中进行公示,公示位置要醒目、时限不少于一周。公示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资金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结果、实施单位及负责人、监督举报电话等。
九、由社区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管,鼓励群众参与监管,采用阶段性重点监管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管;监管内容包括:
(一)扶贫资金项目投资概算等审批审定情况;
(二)项目实施主体、招标采购、公告公示、扶贫责任合同等制度落实情况;
(三)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编制、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和投资规模等执行情况;
(四)项目进度、审核报账、资金拨付、扶贫效益、项目质量、检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等情况;
(五)其他需要监管的事项。
十、责任追究。
社区干部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规定,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省、市要求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县级财政设立“##县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为加强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自2013年开始,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三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为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配套,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兑现服务业优惠政策,以及服务业工作奖励等。
第三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扶持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第四条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共同负责服务业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共同负责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查及批复。
(一)确定引导资金支持范围,编制引导资金工作计划。
(二)受理项目申请;组织专业人员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论证,研究提出项目评审标准;共同研究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和扶持金额。
(三)报经县政府领导审批后,下达批复意见,县财政局依据有关核准规定、实施进度拨付项目资金。
第六条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负责服务业扶持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监督。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申报条件:
(一)申请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我县服务业发展规划,被确定为县服务业重点项目、示范工程或被列为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
2、符合《意见》中重点发展领域的项目;
3、具备建设的外部条件,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已经落实,且能在当年启动,在规划期建成的项目。
4、项目建成后,具有自我发展能力,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引导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县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近三年来无违法经营行为;
3、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4、按规定向县发改和财政部门报送相关资料。
第八条 申报资料:
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核准、审批或备案)文件、规划选址意见书、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土地证或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节能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3、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及贷款利息收取凭证;
4、经有关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前三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5、其他所需资料。
第九条 申报及审批程序:
1、项目主体向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呈报;
2、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联合评审、论证、审核;
3、报县政府领导审批;
4、根据县政府领导审批意见,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共同下达批复意见,并由财政部门按预算级次拨付项目资金。
第四章 资金扶持办法和标准
第十条 根据扶持项目的不同特点,主要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两种扶持方式。投资补助、贴息资金均为政府无偿投入。
投资补助是对以自有资金投资并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和示范工程给予的资金补助。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10%,单个项目最多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特殊情况另行确定。
贷款贴息是对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使用银行贷款给予的利息补贴。贴息率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贴息最长不超过2年,年贴息额不超过30万元。
第五章 项目和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凡使用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要求,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滞留、转移、侵占或挪用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
第十二条 使用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项目,符合招投标要求的,要按规定进行招投标。
第十三条 享受投资补助和贴息贷款的项目,项目单位应按要求定期向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和重大事项。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进行中期绩效评价,并及时将评价报告报送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第十四条 投资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申请,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五条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负责对项目的实施与引导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进行验收,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引导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和核算,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罚责
第十七条 凡不涉及保密要求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均应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接受单位或个人对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在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九条 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提出的评估意见严重失实的,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其承担的咨询评估任务,并建议有关资质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 (以下简称各地)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帮助提高收入水平, 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 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 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 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 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 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 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 (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 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 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 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 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 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 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 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 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
(三) 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 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 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 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 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 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 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 弥补企业亏损。
(四) 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 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 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 企业担保金。
(十) 其他与本办法第八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条 中央财政根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 按照2%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各地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中央财政提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依据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分配地方使用。其中安排到县级的比例不得低于90%。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分账管理, 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 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或者比照中央财政提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的比例, 从地方财政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安排或提取项目管理费的规模及具体比例、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 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 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 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后, 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
财政部采取提前下达预算等方式, 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第十四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文件后, 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县 (市、旗、区) , 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财政部。
第十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 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 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案。
(二) 财政部商国务院扶贫办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发展资金) 的分配方案。
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拟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 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 同时抄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 财政部拨付资金。
(三) 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扶贫、发展改革、民委、农业、林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要加强相关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 确保项目实施进度, 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 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及时将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五)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民委、农垦、林业、残联等部门分别会同财政部门, 根据国家、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 制定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负责汇总, 并根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财政部, 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财政上年度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本年度1月底前报送资金使用计划;本年度下达预算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报送资金使用计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由兵团财务部门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使用计划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 并作为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各地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逐步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
第二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 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分账核算。负责报账的具体层级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行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 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商相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中央财政在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省份给予奖励补助。
奖励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 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 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 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本办法,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须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申报资格和程序、资金补助方式、资金使用与拨付程序、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2000年5月30日印发的《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财农字[2000]18号) 同时废止。
【关键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难点;对策
一、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难点
1.财政资金拨付依据不科学、不合理
日前各级财政部门都是根据核定的部门预算来拨付财政资金,即按标准核定人员经费、按定额核定公用经费、按项目核定专项经费。但个别基层预算单位为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所编制的预算不符合实际情况。财政部门对基本经费的核定没有统一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对财政专项的核定又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导致实际操作时随意性过大,容易使财政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甚至滋生腐败现象。
2.财政资金执行缺乏监督
编制财政预算就是为了使财政资金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但是基层预算单位在具体执行时与所编制的预算相互脱节。以山东省为例,2011年底当年政府采购预算有29.31亿元未执行,占预算总额的20.6%,截至2012年4月,2010年度的政府采购预算还有2877.79万元未执行到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不按照项目进度支付财政资金,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二是项目配套资金跟不上。为了争取到财政资金的更多支持,项目立项时虚增经费预算。这样,财政部门根据项目预算资金总额就相应多安排财政资金。而预算单位又先用财政资金实施项目,致使后期白筹资金根本无法按预算支出;三是个别单位转移、挪用,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一些单位出现专项列支范围外的支出现象,违背了专款专用的原则,甚至使用财政资金发放各种补贴、以虚假发票套取项目资金等。
3.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缺失
财政部门虽制定了监督检查机制,但多是事后检查居多,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特别是对财政专项的后期评价缺失,大多忽视了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利一会效益的考评。
4.财政直接支付资金所占比重偏低
财政资金拨付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而通常仅工资、政府采购项目才实行直接支付,甚至很多事业单位的工资还实行授权支付。大额的财政专项经费实行授权支付,这就是最容易小现问题的部分。而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财政部门一直处工信息劣势,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监管乏力。
二、改进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对策
1.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在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下,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是代理人,处工信息优势的地位。而作为委托人的财政部门则处工信息劣势,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预算单位可能伪造合同,提供虚假账户信息转移财政资金。因此要求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各项财经纪律,同时财政部门要从项目立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再到后期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形成一整套监督监督体系制度求,特别要加强财务核算和监督环节的管理制度,强化项目成本控制。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杜绝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或者挪用现象的发生。
2.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管
预算单位要转变观念,强化预算意识,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使所编制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规范性得到加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所上报预算的审核,对人员等基本支出要摸清底细,确保做到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分配的合情合理。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合理确定预算标准。
3.建立财政项目资金检查监督机制
基层预算单位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按项目对专项资金进行独立核算,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财政资金。财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核实供应商或者劳务提供者信息是否真实,对大额资金进行跟踪,监督财政资金的最终流向,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發生律,真正实现事前预算审核、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财政全过程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运行效益。
4.积极实施绩效评价体系
按照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对财政资金项目进行评价。要对所有的财政项日的目标、实施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可持续性进行综合性评估,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5.加大财政直接支付比重
财政直接支付实现了收支直达,便工监管资金的流向绝,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要逐步把预算单位人员经费和有关公用经费等纳入到财政直接支付范围,不断提高直接支付的比重。
6.推行公务卡结算
公务卡结算可以提高财政资金透明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而且对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举措,要加快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对于日常公用经费全部实现公务卡结算制度,实现公务卡结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机融合,尽量减少现金的支出,提高支出的透明度,有效改善现金支付结算信息不透明导致违法乱纪现象发生的弊端。
7.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财政资金管理办法10-20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07-12
汉中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10-06
财政资金自查报告06-10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流程07-27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精09-23
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表11-06
财政专项资金结余过大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