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共9篇)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1

舟山渔民, 他们出生于海边, 与海洋相伴成长, 随之而形成的他们的文化极具地域特色, 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的众多文化形式如对妈祖的信仰、对自然景象的独有理解等等。其中渔民的口语文化较为特殊, 因为无法利用文献进行具体定式保留, 只有以口头传承的方式, 代代相传。因此, 这种渔民的口语文化也很具有研究以及分析的价值, 这对我们保留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研究民风民俗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渔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名词、渔歌、渔民祭祀以及非常有特色的禁忌种种, 旨为大家展示一个悠久但又不乏生机的特色渔民口语文化。

一、扎根渔船的生产

渔民捕鱼作业赖以生存的工具就是渔船。渔船, “古人言舟, 汉人言船。”舟山本土名字由来也与船有关, 《昌国州图志》 (1298年元大德) 云:“舟山在川之南, 有山翼如枕海之湄, 以舟之聚, 故名舟山。”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山之名, 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提到舟山, 不得不先提及船, 所以说船的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舟山渔民造船, 要择吉日良辰。开工前, 要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灵, 向大木师傅敬酒、送“红包”。新船梁头 (龙骨) 定位时要披红挂彩;装淡水的“水舱”梁头合拢处要衬银洋 (或铜板、铜钱) , 并用银锭 (或铜锭) 钉合, 渔民称它为“船灵魂”, 亦称“水灵魂”。最后一道工序装船“眼镜”, 叫“定彩”。“定彩”也要选择吉期, 并付给大师傅双份工钱和“红包”。施工时要在船尾栏板上贴上“海不扬波”的横幅, 由大师傅按五色彩条 (五行) 扎好的银钉, 嵌钉好“眼镜”, 用红布把“眼镜”蒙上。新船下水时, 再揭去红布, 称“启眼”, 由身强体壮、父母双全 (有福气) 的几十名青壮年在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气氛中将船徐徐“赴水” (推入水中) , 谐音“富庶”, 以示吉利。赴水时, 东家站在船头上向木工师傅和围观者抛分馒头, 即谓“新船下水抛馒头”。

对于舟船本身, 渔船上最常见的是根据动物的名字命名的部位, 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如:鳖壳 (渔船后舱室顶盖) , 撑梁鸟船 (架竖柱之一) 等。还有用十二生肖命名的船上的部位和部件:老鼠伏 (固定桅杆的插销) ;蓬纽 (牛) 子 (用以穿联蓬帆与缭绳的滑轮) 。这样生动形象的命名方式既富有情趣又便于传教。此外, 渔船中的许多部位以“仓”做通名再按其大小或用途命名, 如:大仓、中仓、水仓、火仓等。有按照制作材料来命名的, 也有根据颜色和形状命名的而更多的是按照渔船的用途命名, 如:鱿钓船、溜网船、拉钓船。渔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电视电影中常见的“锚”。锚, 是渔船抗击风浪的必备工具, 锚按形象有成为“牛角锚、狮子锚”等。船锚不论从哪一方向入海, 总能有两齿可以扎入海底淤泥中。若海底泥深, 则可三齿皆入泥中。

除却渔船本身的构造, 还有一些渔民捕鱼的用具如渔网, 有的渔网以制作的材料来命名的, 如棉纱网;也有以大小轻重来命名的, 如:大网、轻重、网、重网;也可以按网的形状来命名, 如:背对网;和舟船类似的是, 大都可以按其捕捞的对象和用途命名, 如虾皮网、海蛰网、张网、溜网、围网、大捕网、拖风网、大对网等。根据各种命名我们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各类渔网的用途。渔船上捕鱼的渔民也各偶职称, 渔船船长称“老大”, 轮机长称“老轨”, 给轮机长做辅助工作的称“二轨”。渔民的职务更多的以捕鱼作业中的职事来命名, 如:扳头桨 (负责头桨操作) 、抛头锚 (负责抛、起头锚) 、撩头篙 (负责撑篙) 、拖下纲 (负责渔网下纲绳的起、放) 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名词如渔民管捕鱼叫柯鱼, 相应的捕鱼人也就成了“柯鱼人”类似这类有趣、生动的专有名词为渔民口语文化增添了不少意味。

二、富有韵味的渔歌、鱼谚

渔歌, 顾名思义, 就是渔民、船工在渔船和运输劳动程序中或织网、晒网、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歌, 而民歌属于民谣, 民谣是“那些牧童灶妪村妇野叟以天籁的方言方音, 发表他们真挚浓厚的情意”的口唱形式, 最能道出民心民意, 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千百年来, 一直流传于舟山民间的渔歌, 就是舟山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 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化, 它不仅富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渔乡风情, 而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知识。它长期根植于渔民的生产实践中, 是勤劳朴实的渔民们在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积累了各种经验教训后, 为表达喜悦与苦闷, 传达知识和技术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紧扣“海”字主题, 运用艺术手法, 通过口授传承, 把海洋航行、海洋生活、海洋气象, 以及船网工具、渔类习性、船员职责等知识, 以歌谣形式一代一代往下传。古往今来, 许多一字不识的渔民, 就靠这种方法, 学习古人知识, 掌握生产技能, 战天斗海, 驾驱海洋。

这里, 将渔歌细分为劳动号子和渔歌小调。前者是渔民在生产实践中长期积累且代代传承“劝力之歌”, 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 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 所以许多“号子”往往没有词, 但在节奏上往往抑扬顿挫, 基调上高亢奔放、振奋人心;而渔歌小调则是渔区民间传唱的小曲, 它反映的是一种生活、生产情绪, 涉及渔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是渔民社会的一面镜子。如《大网号子》

(领) 沙啦啦子

(齐) 嗨唷!

(领) 沙啦啦子

(齐) 嗨唷!

(领) 沙啦啦子……

(齐) 嗨唷嗨唷!

(领) 嗨!——天上有多少星星

(齐) 嗨唷!地上有多少人丁

(齐) 嗨唷! (领) 海里有多少珠宝

(齐) 嗨唷!……

(领) 数拉格数勿清呀!

(齐) 嗨唷! (领) 嗨唷

! (齐) 嗨唷!……

(领) 沙啦啦子——

(齐) 嗨!

这首渔歌就是一首典型渔民号子, 渔歌中多用“啦”、“嗨唷”等语气词, 唱词节奏清晰协调、悠长婉转, 是渔民生活极具内涵的一种文化体现, 诸如此类的渔歌还有《起网号子》、《拔蓬号子》等等。当然日常渔歌并不局限在生产劳作中, 渔民的日常生活也渗透着渔歌的影子如《渔民苦》中所唱:“渔民头上三把刀, 渔霸、海匪加风暴。渔民面前三条道:挨饿、跳海、坐监牢。”融入在渔民婚恋的《盼郎五更》, 儿歌《蚂蚁》, 四季歌《四级渔歌》等等都是有趣的渔歌表现。

渔谚的产生是渔民们对生活的一种观察, 舟山广大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不但积累丰富的捕捞经验, 且以顺口溜的形式, 创作了大量琅琅上口的渔谚, 世代口口相传。这些渔谚, 或总结舟山鱼发规律与时机, 或细析舟山鱼类习性与特点, 或评析海产品口味, 或表述生产经验描述生产状态, 或表达哲理小品。渔谚的表现内容一般是为了总结捕鱼的规律与时机、细析舟山鱼类习性与特点、评析海产品口味、表述生产经验和生产状态以及表达事理修养, 如老蟹还是小蟹乖, 小蟹打洞会转弯 (老蟹行动迟钝, 其藏身之洞穴打得直通通, 比较简单, 容易被捉, 而小蟹的洞穴却七拐八弯, 似乎要比老蟹聪明)

渔歌、渔谚是渔民口语文化的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 是生产生活与情感生活交织的产物, 通过对他们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渔村的生活气息。

三、凝聚信仰的鱼祭

渔祭为原始信仰的产物, 它多在汛前进行, 以求多获。它既是巫术与宗教的仪典也是渔民出渔前的心理准备和出航仪式。浙江舟山群岛的渔民在一年四次的渔汛前都要进行“海祭”活动。他们在出海前一天准备好猪头、黄鱼酱、糖、盐, 鸡或鸭等祭品, 洗放祭品的主妇事前要沐浴身子。祭品供在渔船的船头和尾舱, 以祭海龙王和船菩萨。渔人跪拜, 船主和家属在岸上放鞭炮, 渔民在船上鸣锣, 然后渔船挂上大红旗帜, 破浪入海。

在《酉阳杂俎》中记有古人捕捉“系臂”的迷信, 强调“入海捕之, 必先祭”的利害。

可见, 捕前、汛前的渔祭在于祈多获, 求平安, 由于鱼的汛期一般多有规律, 因此有些渔祭仪式成了固定的节目性活动。如台湾高山族雅美人的“招渔祭”、“丰渔祭”、“夜渔祭”和“昼渔祭”等, 都有统一的致祭期日。

除了祈求多获的渔祭活动, 渔船上还设神祭祀, 以求风平浪静。

在舟山渔民的渔船上从前都供有“船菩萨”, 菩萨两旁还有两个小木人, 一为“顺风耳”, 一为“千里眼”。渔民们将它们带到海上时时供奉, 以求来去顺风, 渔事平安。对于“船菩萨”据史料记载实乃孟婆, 古称风神为孟婆。《山海经》中有“帝女游于江, 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其帝女, 故称孟婆。”孟婆的信仰主要流布于江南一带, 并随船祭载, 故其又有“船神”之称。舟山渔人所供奉的“船菩萨”, 就是“船神”, 实际上为风神, 风神保一路风顺, 故渔人出海, 必要拜祭神祗, 保风顺求平安, 甚至携带神像上船随行。

四、别具一格的口语禁忌

禁忌,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 是人在疑惑与恐惧之中, 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 对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盲日崇拜、畏惧和迷信, 又盲目添加许多清规戒律的结果, 它以非理性的缺乏任何验证的特点而区别于法律。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书讲:禁忌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崇高的、神圣的, 唯其崇高神圣故而凛然不可侵犯;二是神秘的, 危险的, 不洁的, 禁止的。禁忌是人们在长期巫术巫教信仰中形成的观念和习俗, 它对人的心理或精神上形成了很强的支配力和控制力, 对整个民族传统社会发展进步都起着潜在的巨大作用。

长期以来, 舟山渔民寄居于岛屿, 依赖海洋生存。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民们在长期与海洋的搏斗中, 感到了自身的软弱与渺小。所以由这种对大自然尤其是未知的海洋的恐惧就会衍生出来种种禁忌, 这些禁忌也往往被渔民们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自然地, 这种禁忌表现在语言上, 就出现了很多语言上的禁忌。它往往包括语言的灵物祟拜和委婉语、鄙视语两个方面。舟山渔民在对海龙王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即是典型的语言灵物崇拜现象。

(一) 禁忌语和委婉语

1.渔船出海捕鱼时的言语禁忌极多, 例如, 船长对有人贸然询问何时可到达渔场之类的提问十分忌讳, 且绝对不回答, 因为渔船一旦出海, 一切就听任龙王和船菩萨的安排了, 否则它们将会故意刁难, 引来大风恶浪的灾祸。如在航行中发生诸如舵把脱落等故障, 只能以目暗示, 不能用语言点破, 因为一旦出口便意味着提醒海中恶鬼来借机寻衅。

2.渔船出海去捕鱼时, 渔民们一般不说“去柯鱼”, 而是说成“做生意”。一次出海捕鱼回来互相谈论鱼的产量, 总是问“生意咋话 (如何) 啦?”而不直接说“柯了多少>”等。既然捕鱼是做生意, 就又有了下面一些与之相关的言语禁忌, 例如/把“舌头”说成是“赚头”, 因为, 方音“舌”与“蚀”同音

3.舟山渔民时常要与宁波象山石浦一带的渔船、渔民相互往来, 但“石”、“蚀”近音, 故也忌讳说“石浦”, 而把它说成是“赚浦”, “小石浦”叫“小赚浦”

4.“食罩” (盖在餐桌上的饭、菜上的罩子) 叫“赚罩”。在渔船上吃饭时有许多不可少的礼仪和讳饰。开饭前有向海上撒米饭以敬海神和龙王的被称作“结缘”的仪式。在用餐时, 酒杯和汤匙不可反扣, 吃鱼时忌把鱼翻身, 因为这些都会是“翻”船的凶兆。吃鱼要先吃头, 意为“一头顺风”。渔民还风趣地把他们吃饭时所用的“筷子”叫“撑篙”, 把“汤匙”叫做“掏部” (在鱼网中捞取鱼货的竹制大舀子) , 把“盛饭”说成“起饭”, 因为在舟山话里“盛”与“沉”同音, 驾船出海没有比“沉”船更可怕的灾难了。

5.舟山人“做梦”称为“做乱梦”, 但在渔民中“乱梦”要说成“聊天”, 因为“乱梦”与“乱网”同音, 所以渔民忌说“乱梦”, 以防捕鱼时会网乱鱼逃。

6.“猪”与“输”谐音。“猪头”便叫“利市头”, “猪耳朵”则称“顺风耳”。

7.“鸡”与“欠”谐音。把礁石名“鸡骨礁”称“鸭骨礁”, “鸡娘礁”称“老鸭礁”。

8.若有渔船在海上遇险, 周围渔民都会义不容辞地进行抢险救灾。若有人落水, 也当救不辞如遇浮尸, 仰面女尸或伏着的男尸则不可急于去捞, 要等到海浪将其翻身后才可去捞取。捞取时用镶边蓬布蒙住船眼睛, 以避邪气, 为了讨个吉兆, 渔民把捞尸称做“捞元宝”。无主死尸运回陆地给以埋葬, 葬地大多集中一处, 美称“义家地”。

9.不能七男一女同船过渡, 意为“八仙闹海”不吉利, 有时未曾检点, 已有七男一女同了船, 船上人就须故意说。“今天船上有九个人”。第九个是指“船关菩萨”, 以此解忌。渔民称恶浪为“度糟 (肮脏) 浪”, 遇到这种情况, 渔民就向海里撒去大把大把的白米, 说是“海开口, 鬼讨食”, 施食以求和。

10.船靠岸时不可以高喊“来了”、“到了”之类的话, 因为这样说会把野鬼引上岸去。

(二) 鄙视语

我们通过资料还查找到渔民在渔船上最忌讳的刻度的话语

1.“碰石岩”指船只触礁, 也泛指行事背运。

2.“刮汰演” (渔船) 被刮到礁石上, 也是触礁的意思。

3.浮尸、余来浮尸, 漂来的浮着的尸体。

4.余来蒲瓢, 把浮尸比作蒲瓢, “蒲瓢“是形似葫芦的一种植物, 嫩时可食用, 等它长老、风干后对半割开可作水飘用, 在水中会浮起。

5.余海底。人在海上遇难死亡后落到海底。

6.打海底桩, 在海上遇难后尸体头冲下扎在海底。

7.鱿鱼誊, 这是舟山著名的干水产品, 做法是开膛破肚, 然后再太阳下曝晒。这里指像鱿鱼一样被人开膛剖肚后暴晒。

8.潮魂, 在海上遇难后尸体永远在大海上漂浮, 成为潮间野魂。

徐波老师对于这种语言现象的概括耐人寻味, 她说:“随着语言本身被神化, 语言的功能也被神化。语言本是人类社会的交流工具, 可是在神话宗教里, 语言既然是神创造的, 神又是无所不能的, 那么神必然也懂得人的语言, 于是语言又被赋予了人和神之间的交流工具, 然而对于渔民来说, 大海的变幻莫测, 凶险恐怖, 更使他们小心翼翼地虔信种种语言禁忌习俗, 于是他们把能让人高兴的词语常常挂在口上, 而对有可能有损于神的话语和不吉祥话语则绝口不提, 渔民中的这种语言拜物教和语言禁忌现象, 是词语魔力的一种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许多语言禁忌的遵守上也就显得不再那么严格, 由于这样的原因, 许多语言禁忌正在慢慢消失, 这也促使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去保护这种非物质遗产, 因为这对于研究语言学有着莫大的帮助。了解了这样的独具一格的禁忌不仅是我们对民俗的一种透视, 另外可贵的地方在于实用性, 掌握这些禁忌是对这种悠久文化的尊重。

若是把舟山看做是这东海之上的一枚珍珠, 那么来自渔民的文化则是这枚珍珠上璀璨夺目的一抹光泽。舟山渔民的口语文化, 悠久的历史积淀出的深邃的声音, 来自这岛屿的每个角落, 来自这海洋的深深蓝。如果我们能静心侧耳, 那么它将告诉你从前, 告诉你在这滔滔江海演变中这里的人民艰辛的生活和厚重的情感。因此, 我们要探寻、要保护这种文化, 让它在传承中延续, 而非在人们的记忆力或者在书本上成为一个心痛的回望。

参考文献

[1]《话说沈家门渔港》张捷.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11.

[2]《舟山市歌谣谚语卷》.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 1989年

[3]《岱山文史资料》 (第四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岱山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1992.10.

[4]《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徐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9.

[6]《舟山群岛渔民词汇及其海岛民俗特色》 (《民俗研究》第二期) .徐波著.2002.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2

舟山群岛新区出炉路线图

中国“蓝色经济”发力,先行先试,选择的是浙江。完成国家交付的海洋经济破题重任,舟山扮演的是先行者的角色。

从舟山群岛新区出炉的三部曲中,清晰的透露出中央高层战略意图。去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对舟,山的定位是“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到了今年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关于舟山的表述变成“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 此次舟山群岛新区正式获批,其背后的推手,是被中国海洋界称作“百字方针”的中央战略。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個五年规划的建议》,用百字谋划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舟山的标杆是新加坡、香港

舟山是我国惟一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被誉为“干岛之城”。

舟山群岛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群岛新区怎么建,大拆大建之前,一个总体规划事关重要,它将成为指引舟山未来十年、二十年经济腾飞的蓝图。

舟山市发改委海洋综合开发办专职副主任应仲民表示,作为全中国的新特区,舟山的规划,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规划的着眼点已不再仅仅为了提升GDP,而是力图利用舟山独特的战略地位、海洋资源,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舟山搞好了,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其经济带动能力,最远甚至要到东北亚。

重任在肩,在新舟山规划中,瞄准的是新加坡、香港这样的世界一流港口城市。

目前,《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的编制方是一家“国字号”的机构,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规划的政策要求将参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这个规划预计近期内完稿,今年5月底上报浙江省政府,并由省府上呈国务院发改委。

有关人士透露,此前在3月1日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涉及舟山的内容被单列一章,用1600余字勾勒了舟山的未来定位: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

舟山欲筹建综合保税港区

借助新区的东风,做中国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舟山早已先行一步。去年8月,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挂牌。

在舟山码头装卸的有石油、煤炭、矿砂、粮食、化工品、集装箱运输六项大宗商品,去年多达2.21亿吨。有了交易中心,这些东西不光在舟山运,还将在此就地交易,买卖双方缺钱,还能获得贷款服务。每日的交易价码及对大宗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预期,将编成指数发往全世界。 在保税港区,商人们可以存储货物、交易货物,把货物装船出海,可以将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也可以做研发,而不用担心关税——海外货物放在那里,视同没有人关,免征关税。 拥有这样一个保税港区,必须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成为浙江第一个保税港区,如今,成为群岛新区的舟山正在冲刺第二个。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3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段。

临沂大学(Linyi University),简称“临大”(LYU),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山东省省属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4

1.湖北大学武昌主校区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湖北大学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尚钢、校长赵凌云。

2.湖北大学湖校区汉口校区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环湖中路。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集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

3.湖北大学阳逻校区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5

1、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是河南大学的发源地,它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1前,这里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这所大学。19,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 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

2、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河南大学新校区又称河南大学金明校区。9月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立项,河南大学在开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亩筹建新校区,总投资11亿元。10月,河南大学新校区奠基;具备招生条件;基本建成。

地址:东京大道与金明大道交叉口

3、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6

关键词:舟山群岛,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 海洋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领域。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特色鲜明, 是浙江海洋旅游的核心地区。海洋旅游业是舟山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翼, 近年来, 舟山海洋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 还存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 在当前舟山海洋旅游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形势下, 充分整合境内的丰厚资源, 调整思路, 优化产品结构, 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有效促使海洋旅游业向纵深发展以实现海洋旅游经济的和谐新发展, 对于舟山旅游业的创新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言是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课题。目前我国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着诸如产品结构单一、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探讨舟山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和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 不仅是对舟山海洋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新探索, 这一思考也有助于浙江及国内其它沿海省市发展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经济时资以借鉴。

一、舟山群岛海洋旅游发展现状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背靠我国富庶且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地区, 与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隔海相望, 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著称的海上城市。境内自然风光秀丽, 气候宜人, 山海景观奇特、名胜古迹众多。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 海岛特有的景致赋予了这里独特且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2003年的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来看, 舟山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858个, 几乎涵盖了国家标准所涉及到的所有类型, 而且资源品质高, 分布较密集, 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了总数的25.25%。目前, 舟山拥有佛教文化景观、山海自然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等共千余处, 以海、渔、岛、港、航、商为特色, 其集海岛风光、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海洋旅游资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独具风采, 舟山群岛已成为中国东部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

高品位且具地方特色的复合型海洋旅游资源为打造高端旅游品牌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良好的区位与交通条件为其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舟山市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等景区景点在国内的知名度逐步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 舟山海洋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旅游业发展日臻成熟, 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首先, 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愈趋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得到了快速和协调发展, 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已基本形成, 海岛与国际、大陆、岛际间的飞机、邮轮、客轮、快艇、游船等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2008年底即将完成的“大陆连岛工程”将为舟山旅游与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网接轨, 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城市建立四小时“旅游经济圈”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其次, 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扩大, 服务接待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84家, 旅游星级饭店61家。2005年, 全市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 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1.7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61.4亿元, 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高达1152.84万。2005年舟山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以“海洋文化、海天佛国、海鲜美食、海滨休闲”为特色的海洋海岛旅游已成为舟山市的一大支柱产业。舟山海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极为广阔。

二、舟山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和结构分析

当前, 舟山海洋旅游产品已从早期单一的朝圣、观光型逐步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 舟山除传统的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外, 还开发出了节庆、渔家乐、海滨休闲、海滨探险、海上竞技、海洋科普、海钓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内首创的每年一届的“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中国舟山海鲜美食节、国际海钓节等, 已经初步形成普陀山朝圣游、朱家尖沙雕之旅、定海历史文化名城游、桃花岛逍遥休闲游、东海极地探密海钓游、嵊泗列岛渔家乐专项特色旅游、环岛游、岱山海洋文化游等多条精品路线。以“普陀山”、“沙雕节”、“中国海鲜之都”、“桃花岛”以及和地“渔家乐”、“海上人家”为代表的观音牌、海鲜牌、沙雕牌、金庸牌、休闲渔业牌的旅游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从海洋旅游产品格局来看, 舟山海洋旅游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主要开发出宗教旅游、休闲渔业游、影视旅游、节庆旅游、科普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类型。目前舟山群岛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仍较单一, 创新不足

舟山海洋旅游产品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且海洋特色鲜明, 但从结构上来看, 海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类为主, 产品结构仍比较单一, 而且静态性的展示产品多, 参与性的活动少, 特别是能够产生巨大吸引力和震撼力, 能促使游客全身心投入、忘却自我、激发游客乐趣的参与性活动少;产品创新不足, 旅游发展主要局限于以传统产品进行市场渗透和开发, 没有开发出海洋旅游的延伸和扩展产品, 如邮轮、游艇旅游, 这些都将是未来发展中颇具前景的产品。此外, 休闲度假, 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等产品有待于深度开发, 休闲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尚未形成优势等。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档次较低, 旅游精品不多, 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利用好各种海洋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 创造海洋旅游经济的规模效益。

为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产品开发应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名品化方向发展。

2.产品主题形象不突出, 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深度不够

舟山群岛各县、区间的旅游资源不集中, 产品主题形象不集中不突出, 舟山群岛的旅游整体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相对零散更多地集中于对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和渔港、海岛的笼统认识, 而对舟山较深层的海洋文化底蕴所知甚少, 游客对舟山旅游产品的认识并未形成一个整体。作为海洋旅游目的地, 舟山尚未形成具有感召力、独特的产品品牌形象, 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从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来看, 旅游者体验和参与性的项目仍太少,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深度不够, 在这一点上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低。

因而, 在开发中有关部门应立足现有资源, 精心策划, 开发出能够现场观摩、切身体验的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内容丰富、内涵独特、品位出众的旅游产品系列。

三、产品结构优化构想与对策

(一) 发展构想

舟山市如何实现海洋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 如何调整和优化海洋旅游产品以实现其新的转型和协调发展, 笔者认为舟山市应从规划入手, 以市场为导向, 凭借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 以产品为核心, 以文化为灵魂, 创新体制机制, 在综合开发的视野下制订一个指引旅游业规模化、集约化、精品化的发展战略, 对海洋旅游资源加以准确定位并进行统筹性地科学开发, 旅游产品结构及产品设计应及时地加以调整与优化, 使旅游产品由最初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以及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方向转化, 构建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 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 以商务、会展、文化、宗教、生态旅游为重点, 辅以购物、美食、修学、婚庆、体育、禅学旅游等多系列多层次丰富的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实现单一观光型产品体系向体验型为主导的复合型产品体系的转型。此外, 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各县、区相关部门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挖掘潜力, 确定相应的市场目标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 统一科学规划群岛大旅游, 共谋发展, 形成市场拓展合力, 实现舟山群岛海洋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和新局面。

(二) 对策

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应依据国内外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 结合本地资源的类型、文脉及地域特色, 通过对景观、产品结构要素的重组调配, 精心设计旅游活动, 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升级产品组合。

1.以市场为导向升级传统产品, 开发建设新产品, 加快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旅游产品从功能的角度可划分为以陈列观光旅游为产品特征的基础型产品、以表演式展示为产品特征的提高型产品和以参与式娱乐与相关活动为产品特征的发展型产品。从当前世界范围来看, 旅游者需求呈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观光旅游的份额在逐步缩小, 商务、度假及各项专题旅游等旅游活动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因此, 舟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 必须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塑造对旅游消费者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为准则, 根据现有资源基础, 挖掘地域性特色文化与资源, 提升文化内涵, 在优化传统观光型产品组合的基础上升级传统产品, 设计、开发建设新产品。在开发设计过程中, 应将观光型、休闲度假型产品与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 还应重点开发出能满足旅游者亲身体验、娱乐、参与其中的特色产品。如佛教养生、渔家生活体验、民俗节庆参与、沙雕制作、海上探险、海上垂钓、沙滩运动、滑泥运动、海上体育竞技等, 避免产品的单一性和低层次的重复建设, 实现多元化、深度的发展, 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创新海洋旅游产品结构, 培育旅游新品, 打造精品。走高起点、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整合海洋旅游资源, 深度挖掘舟山群岛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 做精做深做大观音牌、海鲜牌、沙雕牌、金庸牌、休闲渔业牌等, 重点打造精品, 塑大群岛旅游品牌, 以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建设带动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此外, 突出海天佛国、渔都风情、历史文化名城、休闲海岛主题形象的同时注重培育一批个性化的特色旅游产品, 进一步开发生态、文化、休闲渔业、度假等专项旅游产品, 做好休闲度假型产品、新型体验型产品的创新开发建设工作, 加快构建海洋科普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婚旅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海钓、探险旅游、旅游景观房产等特色产品链, 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种类丰富、市场吸引力大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增强旅游发展后劲。通过着力打造精品, 抓好新型业态培育,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3.优化设计、推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专线。政府部门应制订全市精品旅游线路规划, 根据交通、资源等方面的状况, 通过科学合理的线路编排, 进一步整合境内的优势旅游资源, 精心设计将其组合成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使分散的旅游景区 (点) 能够联点成线, 联线成片。在地域线路基础上提炼面向旅游细分市场的主题旅游路线。要充分展示舟山群岛的“海”、“岛”的特色, 重点建设宗教文化专题、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休闲度假专题、节庆专题、民俗文化专题、休闲渔业专题、邮轮游艇专题、岛屿旅游专题、刺激体验型旅游专题、东海婚旅专题等线路。

如普陀山禅学旅游, 定海历史名城、军事要塞文化游, 朱家尖沙雕、海上休闲文化游, 沈家门渔都民俗风情游, 桃花岛金庸武侠文化游, 岱山海洋科技文化游, 嵊泗海岛休闲文化游、东海婚旅游等, 让每个景点、每条线路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 但又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形成一个群岛海洋旅游共发展的大格局和整体优势。

4.海洋旅游产品统一规划, 整体包装促销。有关部门应对宗教、海洋文化、休闲渔业、海岛、节庆、美食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营造品牌优势, 整体包装促销, 针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同客源群体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 提升促销的针对性、实效性。以海天佛国、渔都风情、历史文化名城、休闲海洋海岛为主要形象, 推出“百姓休闲海洋游”, 塑造鲜明的亚热带海洋旅游名城的独立形象。在全市上下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同时, 积极打造海洋文化旅游名市, 确立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海洋旅游地位, 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海洋旅游胜地。

5.加强联动与协作发展, 在空间上实现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优化配置。舟山背靠中国最富饶、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区位条件, 为舟山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 舟山市应采取“区域联动”的空间战略, 抓住机遇, 主动接轨上海, 凭借和发挥区位优势、资源的优势, 以及在浙东黄金旅游线和沪南旅游线的产品串线组合优势, 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旅游区域联合与协作, 如与上海、杭州共同构筑东海海洋金三角休闲旅游圈, 积极与宁波等地合作互动, 共同构建海上竞技、游艇海钓等海洋旅游特色区域等, 打造区域旅游产品品牌, 增强舟山海洋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长三角、华东地区旅游市场进行针对性开发, 丰富旅游产品内涵, 推出各项独特的专题旅游产品套餐, 同时兼顾国内其他市场, 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另一方面, 群岛域内的各地、各部门也要树立大旅游协作观, 强调旅游开发与区域整体的一体化发展, 强化群岛内的旅游区域合作, 加强与各部门、与各行业的协作, 密切合作与交流, 摒弃自我封闭、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的狭隘观念, 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 形成优质产品组合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培育旅游地的整体竞争力, 实现旅游与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与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长三角年鉴 (200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胡卫伟, 李隆华, 王湖滨.浙江舟山海洋旅游品牌构建与发展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 (7) :9-11.

[4]郑伟民.泉州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6) :32-36.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7

一、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

学校物质形式的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在校园的主体建筑和艺术生态建筑等,如校园的教学楼、学生公寓、走廊街道、图书馆、体育场、报告厅、花坛、雕塑、指示牌等,虽然这些物质的隐性课程没有生命也没有情感,但是这些建筑和环境经过教育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创造后能够活起来,充满人文气息、教育意义。“应当说,物质本身并不是文化,而这些物质的文化蕴涵在于,这些物质都是由人创造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对象化的物化,任何人造物上都蕴含着人们的某些思想、情感等精神内容。”[1]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干净卫生的食堂、温馨和谐的宿舍给学生舒适安逸的感觉;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的林荫小道可以给学生舒畅的心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学习,与伟人谈心、与哲学家辩论,享受着精神的喜悦;走在校园中,那富有启迪的楹联、具有历史文化的指示牌都让学生驻足思考,思考着人生,思考着自己,更思考着社会。

物質形式的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在进行物质形式的隐性课程选择时要注意如下事项:第一,首先要进行规划。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和培养目标合理的确定学校的布局,使校园物质形式的隐性课程建设达到使用与育人相统一的功能,不断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优化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在校园内开展美化、绿化工作,使物质形式的课程融入育人理念,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体现学校的人文精神。第二,让建筑物“活”起来。物质形式的隐性课程本身不具有生命力,但是如果经过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就能具有一定感染功能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二、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

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组织制度、活动制度、考核评估制度、行为规范制度等。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是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制度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依据。制度本身是物质形态的,但是由制度文化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在的作用。只有正确选择制度形式的隐性课程,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矫正自我,才能自觉养成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实现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因此在建设制度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的制定者是学校领导者,而制度的对象则主要是学生,人是制度的核心,在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制定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制度的外在强制力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力,主动进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只有管理者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个性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制度才能从死的规章制度变成育人的精神力量。

三、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是科学文化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人类社会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2]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是不成文的,但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活跃在讲台上,在校园里,在人们的言谈和行动中。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由时代的进步而老化,而淡忘,但大学精神却影响学生的事业,长久、长久、直到永远。[3]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传统文化,校训、大学精神、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体现出来。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引起全体师生的共鸣,引导学生遵循共同价值取向和生活信念,影响着学生主体的精神状态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加强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十分重要。

四、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

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主体的行为,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学校领导的领导风格、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学生的行为与服饰,教辅人员的管理行为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是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学识言行品德对学生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意识风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有利于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树立模仿的榜样,受到感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给说教更加有效和深刻。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指教学计划安排的课堂教学或专业教学以外的文化娱乐、智能训练,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4]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191页]

[2]大学精神与教育创新课题组: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3]王梓坤:大学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8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由河北经贸大学举办,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7月经河北省政府(冀教发[]81号文件)批准成立,并报教育部备案,当时学院名称为“河北经贸大学财通学院”。5月,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冀教发[]57号文件,河北经贸大学财通学院更名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次年,根据冀教发[]107号文件,我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篇9

关键词:校园交通;道路网;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1 概况

1.1 研究区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属于传统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建筑面积96万余平方米,现有师生30000多人,建有综合性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现代化服务设施,校区分为北湖校区和华风校区,本文重点以华风校区为研究对象,正门位于西华路与智达路和师大路的交汇处,同时南广高速公路与西华路相连,其出口紧邻大门的右侧将学校的一期和二期分开,通过同贤桥将一期和二期相连。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查法

在西华师大的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通过外校校友得到了很多专业文献。

1.2.2 实地调查法

在同学的帮助下,分别在一期中门、大门、二期中门进行了实地数据采集

1.2.3 询问法

通过询问学校基建处的相关工作人员。

研究区道路交通组织概况

2.1道路网概况

西华师范大学属于从传统大学,道路是一块板式的,道路两旁就是人行道。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主干道宽16到18米,次干道9到12米 支路5到8米。整个路网围绕着西华路、智达路、师大路的交汇处呈环形放射状。校园公路呈半环放射状,并结合校园步行道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局部步行道。

2.2交通组织概况

2.2.1静态交通的组织

西华师大静态交通组织包括道路交叉口、停车场设置和校内广场的综合利用等。西华师大校内停车可有三种停放方法:路边停车方式主要集中于行政大楼前的同心路段(图1),广场停车方式主要集中于同心路段上的小广场以及自强广场和宏博广场、崇文广场(图2),停车场停车主要集中在办公大楼的地下停车场等其他建筑物附带停车场(图3)。路边停车又可以分为平行式、垂直式、倾斜式,在校内三种停车方式分布于不同的地段,主要集中于路边停车。

2.2.2动态交通的组织

校园的动态交通具有阵发性和定时定向性的特点,高峰常集中在早上、中午、下午以及换课这几个时间段内, 形成定向的人流与车流。下面就以校园内一期大门、中门、鼎新东路和梓州路的交叉口以及二期的中门,在几个中午人流高峰时段上道路上的交通量来反映校园交通量和校园交通存在的问题。

图中该路段主要以人流量为主,通过实地数据调查,该路段周正午人流总量29893人次,人流通过该路段主要是吃饭和购物和上课,特别是在几个换课休息的时间点上,人流的时间性很明显。同时该路段也存在少量的机动车和较多的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加上常常有小贩和发广告传单的人和少量非人行交通占用通道,人流更拥挤,自行车几乎和与行人速度一致,相互干扰大。

通过调查途中该路段周中午人流车流总量30389次,由于该路段是二期师生活动的必经之路,人流量很大,流入的车辆很少向右绕行五环大道,加之两旁的路边停车占用了机动车道,往返人车混行。门口有挡车杆占用了门口三分之二的通道,高峰期时才打开,虽然通过挡车杆为行人留有一定的人行通道,但由于人流量大,同时电动车、自行车、摩托

车也通过此道进出,在高峰期是使整个师大新区最拥挤最混乱的通道。

图中该路段与学校大门紧密相联,车辆和行人都很多,人流车流从三个方向汇集而来,周中午往返的人流车流总量40331次,大門虽然有人车分流的设置,但由于没有充分开放和许多学生贪图捷径,不走通贤桥,而是选择翻越围墙,横穿高速公路出口,或者从二期中门出来横穿高速出口,人车混行现象较明显。大门正对西华路、智达路、师大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广高速的出口,十字路口允许车辆右转,加上一些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人车混行,交通拥挤[3]。

2.3道路交通的不足之处

2.3.1动态交通

2.3.1.1人车混行,相互干扰

在一些主要的交通节点如如中门和大门在几个高峰期上人流和车流的混行,主要校内干道如鼎新大道、鼎新东路、同心路、梓州路、五环大道等车流人流较多,尤其是自行车与电动车抢占车行道,影响机动车通行,加之人流量很大,车流人流相互混杂,比较混乱。

2.3.1.2重要交通节点缺乏交通管制

交通组织不善主要反映在几个校园出入口和校内重要道路交叉口,除了校内正大门,其他的出入口基本都是依靠人流与车流的自我调节。在重要的道路交叉口如梓州路和鼎新东路交叉口上人和非机动车行走于机动车道,机动车横穿人群,交通组织差。

2.3.1.3车辆穿越生活区,学生横穿道路

很多工作车辆为图方便直接横穿同心路,而不绕行梓州路韶华路。威胁了行人的安全,同时很多学生贪图捷径常从二期翻围墙或者从二期沿师大路从大门进入一期,而不走通贤路过通贤桥。

2.3.1.4支路作用不明显

支路的重要性并不次于干路体系。如果缺乏完备的支路体系,混行交通.路网体系便很难提升。师大校内,车辆为图捷径常穿越本应车辆绕行的行人区,而支路的作用被忽视,如滨河路。

2.3.2静态交通

2.3.2.1停车泊位缺乏

在行政大楼前的同心路段由于为建筑配备的停车泊位不足,所以在路的两旁和大楼前的出口处布满临时停车,极大的占用了道路交通,还影响了学校形象。在文科楼前的广场等广场上,广场的职能正在向停车场转变。

nlc202309020810

2.3.2.2人行道宽度不足

华凤校区的人行道宽度主要集中于2—2.5米之间,在教学楼下的鼎新东路上的人行道不足最明显,高峰期上道路也变成了人行道。

2.3.2.3路边停车比例大,停车管理不善

校区内主要以路边停车为主,像鼎新东路、同心路、鼎新大道和五环大道等,路边常常是临时停车点,占用大量机动车道,更有甚者占用人行道。机动和非机动混停且无序,同时停车的随意性和时间无限制性,以及校外车辆在校内停车缺乏管理性。

2.3.2.4停车设施简陋,协调性差

停车设施仅为一些简单的标线,自行车与电动车停车缺乏安全铁杆,常有盗车事件,由于混停导致有些机动车开车困难,协调性差,影响校园形象。

2.3.2.5个人的交通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行人和司机没有很强的交通意识,出现强势群体压制弱势群体,相互干扰。

3 优化策略

3.1动态交通

3.1.1采取步行优先空间[5]

步行者优先是建立在校园的几个人流高峰期上,对华凤校区内在早上、中午、晚上的几个时间段可采取步行者优先原则。同时利用一些景观小品和交通标志物来进行适当的人车分流。道路系统层次化设计,合理实现步行优先,校园中主要的机动车交通和停车则组织安排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核心区以外乃至整个校园的外围地块[6]。校内交通总体上,机动车要让非机动车,非机动车要让行人。

3.1.2加强对重要交通节点的管制

在华凤校区内的一期大门、一期中门和二期中门等重要交通节点上增加一定的交通标志物和协调工作人员,调节人车分流,禁止在交通节点上进行其他活动和禁止停车,校园中不同区域的交通组织原则[6]。

3.1.3建立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步行道

在同心路段上设置禁止车通行的铁柱,建立一个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步行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议在鼎新东路与梓州路交叉口以东北段也建立一个步行道,使之与同心路上的步行道相对应,同时加强支路与步行道的结合,形成局部循环步行道,协调人流与车流。

3.1.4充分发挥支路的作用

要想建立完备的路网系统,提升路网体系就必须重视支路的作用[7]。在校内应该减少鼎新东道东北段上的机动车,甚至开发为步行道,是机动车绕行梓州路,充分发挥 韶华路和滨河路的支路作用。

3.2静态交通

3.2.1完善停車场管理制度

合理利用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协调好两种用途。采取一定的收费管理措施[4],在行政大楼前的同心路段、五环大道、鼎新东路上的随意停车和乱放的车辆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对外来的停车进行限时收费,加强管理。

3.2.2协调人车分流,建立慢行交通系统[1]

合理利用景观节点,使之成为疏导校园交通标志物。在几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在人流高峰期阶段应该设置禁止机动车通行比如早7:00—8:00中午11:00—12:00下午的5:00—6:00。同时对校内道路限制在15km∕h,局部地段可以放宽限制。

3.2.3设置允许路边停车的路段、方式、环境要求

立足路外停车的原则,在路边的停车应该以倾斜式为主,平行、垂直为辅,停车方向应该与道路行走方向相同。在校内限制在鼎新东路、五环大道等的路边停车,具体道路环境要求见表1[3]

3.2.4对停车进行分类集中管理[8]

设置一定场所对停车进行分类管理,派专人进行管理对停车的混乱无序性、时间无限性、停放随意性加以控制。校内可在崇文广场和同心路局部地段设置机动车停放点,适当利用小广场,将园林绿化空间和公共停车空间结合。同时在鼎新大道上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

3.2.5协调发展校内外交通

首先重点完善校内,在重要交通节点设置必要的基本交通设施;其次完善校外几个重要交通节点的交通设施像一期中门外,着眼于未来有条件可以修一些天桥的地下通道。

3.2.6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提高校内人员交通意识

利用学校广播媒体等手段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在校内可在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校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点宣传,提高交通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以上便是对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校园交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对应的措施。随着华风镇和西华师大、南充一中等的相互影响,其周边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将会向第二个市中心发展。高等学校道路系统的规划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9],从长远规划来看,在校内和校园周边的一些重要交通地段完善必要的交通设施,充足的发展预期,使校内交通和校外交通实现更好的结合,以便改善交通状况。希望对西华师大的校园交通有所帮助,同时对其他高校校园交通的改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2006(B12):15—18.

[2] 陶郅,龚岳.大学校园的步行模式研究[J]. 城市规划. 2002(10):55—57.

[3] 孙建军,阎昌文.浅析同济大学交通[J]. 山西建筑. 2008(23):39—40.

[4] 罗丙军.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9:1—51.

[5] 邹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与规划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7:1—45.

[6] 徐成杰,刘泱.我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问题初探[J].山西建筑.2006,32(21):108—109

[7] 蔡军.论支路的重要作用--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深入理解[J].城市规划.2005(3): 84—88.

[8] 林臻.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1—134

[9]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5):1l一12

上一篇: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下一篇:我勤工俭学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