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调研报告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景观调研报告(精选8篇)

景观调研报告 篇1

长沙市韶山路道路景观调研报告

学 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姓 名:何云志

班 级:___ 建工一班 _ _ ___ 学 号:___ 20131977 _ _ ___ 指导教师:___尹鹏__ __________

2016年10月10日

前言

长沙,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全国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京广铁路,沪昆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都相交于长沙;京广铁路经长沙连通南北地区,沪昆铁路经长沙连通东西部,那么称长沙为为“生命站”也不为过。既然长沙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那么其城市交通也理所应当的发达!长沙市的交通命脉之一——韶山路,全线近20公里长,分为韶山北路、韶山中路和韶山南路三段,有长沙市“南北交通大动脉”之称。2006年长沙市政府又决定将韶山路继续向南延伸2.8公里,该路段又被人们称为“新韶山路”。

此次主要是针对韶山路的道路景观的调研,旨在了解其道路的布局,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剖析其景观、车道组成、交通状况及排水设施等,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知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正文

一·道路概况

韶山路,设计为沥青柏油路,双向八车道,左右各有一大型客车专用道,路幅宽60m,主车道外各有一条非机动车道,中间是绿化隔离带,连接着汽车南站,火车站,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除此之外,从商贸业布局来看,从鸿铭中心开始,东塘、雨花亭、香樟路口、井湾子、红星大市场、汽车南站,数个商业节点以韶山路为轴由北往南依次排开,实现了将商业由城市中心向南城的过渡。其中,东塘商圈、红星商圈尤为被关注。在雨花区政府的构想中,韶山路上当下最老牌财富中心——东塘商圈,规划之大,业态之全,兼容性之强,是城南唯一能与“五一商圈”比肩的核心商圈。红星商圈的核心部位是以韶山路和湘府路交会处为中心的,这里也是雨花区最接近省府板块的区域,也是雨花区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前沿地段。韶山路两侧设有数座高等学府,如中南大学铁道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女子大学等。由此可以看出,韶山路是多么的重要而繁忙!

二·道路设计理念

1、安全性理念

体现为以运行速度代替设计时速、注重路段的衔接和曲线组合、中央分隔 1 带、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道路渠化和人行道中合理的盲道设置。

2、舒适性理念

人们衡量城市道路的好坏标准,已经已过去的“宽阔平坦”变化到“畅、洁、适、美”下。此道路以人为本,做到了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避免感觉上的单调,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3、景观性理念

满足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因地制宜,完美的结合。三·景观设计

1、道路景观及布局

主干道的分隔带以及路内侧绿化带为主要景观,中心景观高起,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隔离带相分离,使城市道路辅以大量的绿化,形成良好的视觉环境。主干道相对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低一些,使人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较安全,不受机动车冲上来的威胁。主干道两侧设置了双向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灯杆置于绿化隔离带中,路灯杆间距离为10米左右。双侧的树与路灯间隔相当、均衡,交替布局在和谐统一中产生变化,给人一种视觉美,不会让人产生零乱的视觉疲劳,如图(1),(2)

道路设计的公交站也颇为合理,公交站站台向里面凹进去一个行车道,这使得公交车在停车上下客的时候不会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如图2

图1 由南向北主干道 图2 由北向南主干道

2、道路景观选用材质

马路表面材质为沥青,道路绿化带路缘石为砖砌护栏,上面铺有大理石;主干道两侧铺设大理石,显得比较高大上;非机动车道也是以沥青为主,隔段距离铺设带条纹的地砖。整体色彩以灰色为主,而非机动车道以深红色为主,地面嵌有黄色的地砖,显得色彩不是那么单调,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整条道路。

四·交通状况及车流量

1、交通状况

以韶山南路——香樟路路口为调查对象。韶山南路-香樟路交叉口由城市主干路韶山南路和香樟路相交形成的平面T型交叉口,位于长沙市区东南部南二环外侧,但又紧邻南二环,周边分布有较多高校、居住小区及部分商业。交叉口北侧道路延接南二环桔园立交桥,其间布有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等。交叉口东侧香樟路上布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同时通往长沙南站。交叉口南侧道路上布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红星商圈、长沙汽车南站等。该路口附近布有六个公交站,加上不顾是去火车站还是高铁站,亦或是汽车南站和北站,都必须经过这个路口,由此可知,该路口交通量是非常大的。平时韶山路不是很堵,也算是交通正常,但是一到上下班高峰时期就会显得特别的拥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如果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苦不堪言,进城的主干道,连接长沙的南北交通命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管堵塞”。那么该路口作为该“血管命脉”拐弯口,交通量的汇集使得原本就堵塞的路口就更加雪上加霜。

2、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经观察,有部分车辆不按照交通标志,交通灯等随意乱行,有的跨界行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首先要从交通管理者方面下手,强化管理,加大对协管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严格执行自己的职责,指挥行人,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减少冲突,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

(2)调整公交站距

经过观察,该道路上的公交线路特别多,站点距离也是很相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拥堵;现在随着其它道路的建成开通,可以把一些公交线路改走新开通的道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韶山南路的交通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

(3)提高参与者的素质

行人在交通拥堵中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们的交通意识比较薄弱,3 虽有行人过街横道,绿灯行走的时间也充足,依然有人不按交通信号灯乱闯,造成潜在危险。对于驾驶员来说,有些不愿意等候长时间,就存在个别车辆乱闯现象,而且虽然有明显的车道分界线,但是一些车辆不按车道乱行,因此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对交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图3 红色沥青路面及黄色地砖 图4 通过地下通道缓解路口拥堵

图5 韶山南路——香樟路路口,车流量很大 图6 地下通道排水口

五·排水设施及排水状况

韶山路作为长沙的南北交通要道,总的来说,其排水设施比较勉强的。主干道双侧相对低一点,用来引导雨水至排水口,由明排转入到暗排,设计的合理。但是有一些相对低洼的路段排水设施不够充足,一到七八月份的暴雨时期,雨水就不能很快的排出去,很容易积水严重,从而影响交通。加上排水口较小,很容易被树叶等一些杂物堵塞,从而造成排水不顺畅,也容易引起积水想象。人行地下通道地势低洼,其排水措施相对来说比较简陋,排水沟也比较潜;假如流水太多,变得湍急,很容易把杂物冲到排水沟而造成堵塞,这样水就非常容易没过排水沟,然后造成地下通道严重积水了,进而影响了道路的表面交通。

结论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景观调研报告 篇2

学府公园规划范围东起军民路, 西至体育路, 北接绒绒街, 南临学府街, 位于太原市城南山西大学附近, 学府气息浓厚。

学府公园规划总用地26.5 hm2, 净用地21.036 4 hm2, 用地范围内坞城缓洪池占地8.47 hm2。公园建设中, 原缓洪池改造成为公园的湖体, 既要符合公园景观要求, 又要满足南部地区缓洪功能。学府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 根据以生态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的性质, 以及场地内特定的地脉条件, 综合生态、景观、游憩三大主导功能, 同时融入反映山西教育历史的文化元素。

2 公园性质

学府公园是一座综合性公园, 该公园是以学府气息为特色, 集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特色公园。

3 规划布局与规划景点设计

3.1 公园出入口规划

公园有三个出入口, 分别是位于学府街的南出入口、位于军民路的东出入口, 以及位于体育南路的西出入口。南边的主出入口参照了山西大学老校门的设计, 与山西大学相呼应, 体现了学府气息。大门还装饰有多立克柱式的柱, 包容了中西文化。东边的出入口并无大门设计, 而是采用了一个开敞式的出入空间, 建设有书卷形的路灯, 绿化景观带, 李提摩太的景观雕塑等, 与周围环境更优雅的融合在一起, 没有生硬的感觉。西边的出入口略小, 为车辆出入的停车场入口, 不够显眼。

3.2 道路规划

公园的道路有较宽的主干道, 次干道, 也有较为僻静的辅路。公园道路的主干道路宽4 m~6 m, 纵坡8%以下, 横坡1%~4%;各个区域内的次干道, 专用道, 游步道较窄, 宽度1.2 m~2 m。在公园一入园的主干道, 道路宽敞平坦, 适于人群的聚集;到了环湖的区域, 多较为安静, 人群的密度也较低, 道路多为园石铺路或者青石板, 与周围的绿化更融洽的结合。道路不再是平铺直叙, 而是有了曲折, 有了高低, 顺着地面自身的起伏而走向, 以原始地形为主导, 使人走在蜿蜒曲折的园路中更与自然亲近。

3.3 功能分区规划

学府公园是一座综合性的学府文化气息浓厚的公园, 根据不同的功用, 给予区域上的一定划分。功能分区有办公管理区、体育活动区、老年活动区、观赏游览区、休息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停车场、服务区等。

3.4 景观区划分

根据公园的动静, 将公园划分为两大区域, 环湖区与广场区。广场区以中心广场为中心, 南起南边的大门, 北至码头, 东至军民路, 西至西门入口, 包含了整个南边区域, 此区域多为开阔地带, 人流量较大, 文娱活动较多, 较为热闹, 声音嘈杂。相对于广场区, 环湖区围绕水系规划, 由湖、湖心岛、亲水平台、沿岸风景以及周边绿化组成, 这一片区域较为安静, 适合老年人活动, 慢跑活动, 湖心岛休息活动等。

4 区域规划设计

4.1 广场区节点设计

广场区是围绕中心广场的这片区域, 主要由中心广场及周边的绿化带休息区组成, 拥有较大面积的广场, 适于群体性活动, 如广场舞、健身娱乐、休闲聊天等。此片区域较为热闹, 人流量较大。

1) 入口处的小广场。主入口处的文化娱乐区, 主要为广场舞的场所, 好几拨不同的舞蹈人群同时进行, 人数较多, 各种音乐声, 嬉戏声较大。在其周边, 有环绕树的环形座椅供人群休息, 聊天。路边有文化宣传栏, 上面流动文字显示最近的公园宣传内容, 在宣传栏旁边, 是物品挂钩架, 上面还人性化的写着“保管好自己物品”的话语, 在这旁边布置有高杆双臂路灯, 保证了夜间的照明。2) 状元桥。中心广场前平行的坐落了三座石拱桥, 使两个广场间有了连接, 拱桥微微拱起, 使人在行走间有了地面的高低变化, 出现了起伏的动感。桥下有放养的鱼群, 使人站在桥上有远景与近景的视觉变化感受, 近景的水景鱼池与远处的喷泉相对, 有高低变化。汉白玉的石桥两侧还有定时开放的喷泉, 使水不再是视平线以下。3) 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是整个公园里面积最大的一片开阔区域, 视域较广, 路面平坦, 是公园的中心。主要聚集了大量的人群, 有广场舞的老人, 有滑旱冰的孩子, 还有各种闲散人员。广场上设置了卷轴型路灯, 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 卷轴型路灯上面镂空有中国经典的典籍文章, 蕴含了学府的书卷气息。周围布置了很多座椅, 有环树的环形椅, 有长条的石凳。

4.2 环湖区节点设计

环湖区围绕水系及周边, 主要由水体、堤岸、湖心岛及小面积绿化组成, 并无大面积广场, 适于开展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 如环湖慢跑, 地面书法, 太极操等节奏比较舒缓的活动。此片区域较为安静, 与广场区形成了动静对比。

1) 船码头。码头位于整个湖面的最南端, 与广场区连接, 有栈桥可以供游船停泊, 娱乐活动, 此处平台面积较大, 能观览整个湖面, 视域开阔。码头的亲水平台为防腐木铺地, 边上立一排防护栏, 岸边设有座椅, 可供游人观景休憩。2) 湖心岛。在开阔的水域上, 湖水东面布置了一座湖心岛, 小岛较为安静, 一座小木桥连接了岛与岸, 岛上道路为宽石板, 随着小岛的形状, 蜿蜒缱绻, 岛的边沿是鹅卵石铺地, 但是没有防护设施, 缺乏对游客的保护。漫步岛上, 植被丰富, 空气清新, 能看到环湖的景色。3) 碑廊。正在建设中的碑廊, 红色的柱和斗拱, 仿古的手抄游廊, 墙壁上挂有碑刻, 弥漫着古代文人骚客的文学气息。顶部为透空处理, 应加一些顶棚类的遮挡设施, 可供游人避雨或者遮阳。4) 亲水平台。在湖水的西岸和东北面, 各设有一处亲水平台, 使人群在安全的情况下, 更接近水面。地面采用防腐木铺装, 外围用木栏杆加护, 在面对水的墙边, 设有一排座椅, 以供休息娱乐。因此处较为僻静, 所以平时常有练太极和拉二胡的在此形成小范围的特定人群聚集。

5 公园景观节点

1) 树篦子。树篦子是玻璃钢格栅的别称, 实际上就是玻璃钢格栅玻璃钢树篦子、树池篦子、护树板等, 树篦子的特点是耐腐蚀、轻质、高强, 且便于切割、安装、耐老化、阻燃、具有优良的电阻然性、内外均匀的颜色、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设计性强。2) 卷轴型雕塑小景观。为了突出公园的主题, 公园在各个角落增加了书卷型的主题雕塑, 上面镂空刻有三字经、古诗词等经典名著。选用了金属材料, 耐老化, 刷红漆, 在一片绿色之中分外显眼, 起到了装饰景观的作用。3) 超萌井盖。广场区随处可见画有彩绘的井盖, 这些井盖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姜太公钓鱼、哪咤闹海、仁义关公。这不仅仅是美化公园的井盖, 更添加了公园的文化气息, 每天来公园的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是奶奶带孙子的, 这样就直接把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到了下一代。4) 李提摩太雕塑。李提摩太是山西大学的创始人, 在中国翻译了大量的书籍。所以在公园的东门, 摆放有李提摩太的全身像雕塑, 为了纪念李提摩太在中国传教时做出的贡献。

6 结语

学府公园作为太原市小店区一座标志性的综合公园, 丰富了周边人群的生活, 改善了环境, 是太原市城市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未来更多有特色的公园走进城市, 迈向美好的城市未来。

摘要:结合学府公园的地理位置及公园性质, 对公园出入口、道路、功能分区、景观分区的规划布局与景点设计进行了阐述, 主要从广场区节点设计与景观节点设计两个角度探讨了该公园的规划设计特色, 以供公园设计参考。

关键词:公园,规划,设计,景观,节点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住生活环境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居民小区生态景观的设计研究是小区整体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好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小区生态景观的设计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对小区生态景观设计做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1 小区生态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1.1 抄袭严重,缺乏文化内涵

前些年,欧洲风格,热带风格等异国风格在国内引发种种风潮。设计者盲目跟随潮流,其设计不仅缺乏新鲜感,还欠缺与小区整体环境的整合。使得整个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四分五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整个小区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抄袭风格的人为拼凑。很多小区的景观设计没有把相应的文化底蕴加入其中,而是增加了很多看似华丽的景观设计。这样的华丽缺乏文化做背景,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也很难与周围的整体环境融合到一起。这也导致了很多小区设计的相似性,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独到的美感。

1.2 空间效果的缺失

在很多小区生态景观规划中,把对平面的美感要求上升到了较高的层次,却忽略了空间的整体美感。只有平面美, 没有空间的整体效果。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以所在空间为单位,设计出合适的作品。减少平面的拼凑,使整个设计更具空间感,立体感,在艺术效果上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设计者应多学习使用中国园林中的“步移景异”等丰富的空间效果,使整个生态景观的设计更具空间美。

1.3 软景硬景搭配失衡

在某些设计中,亭台楼阁这类无生命的硬质景观成为了设计的重点。园林植物,花卉这些生态景观设计里的重要内容却被减少甚至忽视。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严重失衡。片面地追求硬质景观,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1]。

1.4 生态异化现象严重

当前众多开发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群,往往制作色彩鲜艳视觉效果好的生态景观和植物造型,出现景观生态异化的现象。具体如下:(1)只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效果。其对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不足。(2)植物的种植面积为了配合开发商的要求而大大缩水,植被面积减少。(3)珍奇树种,乔木灌木被不合理移植,成为建筑物的点缀品。整体建筑群缺乏自身的个性和风格。(4)建筑群的设计比重过大,生态景观被不合理忽视,成为建筑物的景观摆设[2-4]。

2 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2.1 以生态景观大环境为背景,整体协调建筑群落

之前的景观设计往往是以开发商为主体,设计好住房,再加入景观设计,这样容易造成整体环境的不协调,小区设计缺少美感。现在应把握新的方向,重视生态景观的布局,以景观整体作为大的背景,和房屋设计相互协调,增加设计的系统性、统一性,最终达到二者相互呼应相互融合的目的。

2.2 现代造园与古典园林手法相结合

相比较之前盛行过的欧洲风格的景观设计,现在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则更加明朗。利用现代的造园技术和手段,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法,创造出风格简约明快,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生态景观设计。

2.3 新型材料的使用

材料的使用對于整体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升华设计的艺术性,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的效果。新型材料有如下几种趋势:(1)复合材料的使用;(2)特殊材料(如PVC)的使用;(3)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4)DIY材料的使用。

2.4 注重景观设计的共享性和均好性

从整体来讲,就是努力保证每套住房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态环境,注重小区资源环境的均好性和共享性。从个体讲,就是创造良好的居家空间,环境要素丰富多样,归属领域效果良好。共享性和均好性应作为设计居住大环境的重要指标和理想方向。

3 结语

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不仅要符合房地产产业发展的要求,更要有科学的规划和艺术的美感。应在拥有自身风格特点的同时,结合园林设计的各种先进技术和理念,把整体布局系统筹划的思想加入到生态景观的设计之中。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小区生态景观的设计研究将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相关的技术理念也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葛观华.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误区[J].广东建材, 2006,(7):150-151.

[2] 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科技,1997,(6).

[3] 王新.居住区绿化设计六大硬伤[J].中国建设信息. 2004,(5).

书香大地景观调研报告 篇4

指导老师:吕彪

调研组员:黄明民:201011015104 余成尧:201011015105 周全:201011015108 李正鹰:201011015102

目录

1.引言

1.1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3 1.2 调研概况.....................................................3

2.东风广场场地分析 ...............................................3 2.1场地概况...............................................3 2.2自然条件............................................4 2.3区位分析...............................................4 2.4周边环境.............................................7 2.5场地公共设施统计与分析.................................12 2.6植物分析...................................................13 3.基于POE方法的调研

3.1调研方法与内容..........................................16 3.2调研内容(样卷)...........................................17 4.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4.1调查结果与分析................................................19 4.2总结.............................................20

1.引言

1.1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在使用的设施(户外空间)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将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相结合,然后对于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到使用状况评价分析报告,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户外空间的方法。POE方法从建筑使用状况评价发端,逐渐发展到户外空间研究,具体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20世纪60年代使用后评价(POE)在西方建设过程中成为必要的程序为标志的发展初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规范化体系的成熟期以及80年代后环境评价受多元思潮影响的多元整合期3个阶段。

我们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开始有学者涉及使用状况评价领域,POE理论在我国城市游憩广场、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评价等领域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几年也有不少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应用该理论。

1.2 调研概况 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划未来昆明的城市性质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云南省省会。规划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成“一主、两副、两区级、多点”的结构体系。所以,为了加强昆明市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扩大昆明的辐射和影响范围,将对昆明市东风广场片区进行更新规划,将其建设成为以行政、商贸、金融、旅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中心区。东风广场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它位于昆明市中心,凝聚着昆明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是昆明市CBD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城市的新地标。将是集商业、酒店、金融、贸易、公寓、观光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但由于广场面积较小,景观单调,规划和管理不完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它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各种需求。

1.2.1 调研时间

2013.11.23——2011.11.25 1.2.2调研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东风广场 1.2.3调研成员

黄明民 余成尧 周全 李正鹰

2.东风广场场地分析

2.1场地概况

东风广场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它位于昆明市中心,凝聚着昆明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是昆明市CBD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城市的新地标。将是集商业、酒店、金融、贸易、公寓、观光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但由于广场面积较小,景观单调,规划和管理不完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它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各种需求。2.2自然环境条件 2.2.1气候

规划区属北纬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3℃左右。

2.2.2植被

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区域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植物种类较多,凡是属于热带植物均可在规划区域内存活。

2.2.3土壤

该地区土壤多属玄武岩、页碉、石灰岩等成土母岩发育而成的微酸性土壤。大多呈微酸性反应,PH为5到7。均适合不同的园林树木生长发育

2.2.4地形

东风广场地形接近于长方行,地势平坦,高低差很小,便于规划。2.3区位分析

2.3.1国际区位分析

昆明定位于东盟贸易桥头堡,其往来的东南亚各国人数,将有飞速增长。免税的购物环境,加上直达机场的快轨,以及周边酒店林立,贸易写字楼更加让作为昆明老城区核心地标性的东风广场的优势突出。作为昆明地铁的一个枢纽转运站,除了外国商客云集外,更使当地市民享受其他商业环境所没有的氛围。昆明地处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具有特殊的经济优势。该片区位于昆明的中心地区,更具有很强的经济优势。

2.3.2地区区位分析

昆明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云贵高原,昆明市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空间环境良好。云南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桥头堡。

2.3.3场地区位分析

东风广场位于盘龙区片区内。随着昆明发展,北京路线和盘龙江一侧形成的昆明的核心商务区,商务写字楼与星级酒店林立。各大银行也汇聚该区,形成了商务,金融为特色的发展趋势。浓郁的商业气氛,带来了大量人流。这条昆明的母亲河发源于梁王山,原环绕明、清昆明城,注入滇池。昆明古城依山而建, 盘龙江是其重要的水源和天然屏障。江上的云津古桥是昆明城的水、陆要津,昆明城的经济“气口”,“云津夜市”是昆明“八景”之一,丽正门也要向它偏斜,以求城市的兴旺。江边还矗立着镇水的铜犴,犴为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今天,盘龙江已是市中心一条美丽的风景带,新城的绿色中轴线。全城的商务中心正在江边兴起,呈现出春城的活力, 是都市游览的重要景观资源。

2.3.4交通区位分析

东风广场位于老城区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拥有三条主干道和多条次干道,加之昆明地铁的建设,文化宫站是首期工程2号线与3号线十字换乘站,该车站是目前建设规模、工程量、投资最大的地下车站,一旦完工,东风广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

2.4周边环境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

历史由来

若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昆明的文化及娱乐中心在哪里?就在位于市中心盘龙江畔的昆明“文化生态”中心——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但这座文化宫建于何时,就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地说清楚了。作者问过几位年过六旬的“老昆明”,他们竟各说不一。新中国第一代工会干部、文博专家丁学仁的说法是“大约在1953年”。

当年的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中心主楼。(陈秀峰供图)

“街舞”跳进文化宫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是工会工作与职工文化生活的平台,由昆明市总工会负责管理。1952年,正是“中苏友好”的蜜月时期,为此,昆明市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中苏友好月”活动。

刚从部队回昆的家父陈长庚也参加了中苏友好协会昆明分会的组织宣传工作。这个友好月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举办大型“露天交谊舞”活动。每天傍晚,只要天晴,昆明市几条主要街道都会张灯结彩,无数对男女在高音喇叭播放的圆舞曲的伴奏下欢快起舞。那场景真是空前绝后。

后来,过于形式主义的“街舞”取消了,但舞仍然可以跳。于是,由工会组织的交谊舞会跳进了新开张的文化宫。丁学仁说:“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的大会议室是两用的,不开会时就把椅子撤到边上,中间就让出来一个大舞池,这就成了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跳交谊舞的好地方。”那时的工人文化宫,还有工会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武术及太极拳等,是丰富昆明市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的乐园。

中国店员工会昆明市委员会“国庆”二周年游行盛况。(陈秀峰供图)会员门票只要5分钱

工人文化宫开业之初是要收门票的,当时已是工人阶级一员的陈立言记得,凭工会发的《会员证》进大门可减半收费,一角一张的门票只需付5分。在60年代已上高中的张先生的记忆中,他家就在文化宫附近,占尽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他告诉作者说,文化宫大门“护国门”是1953年移过来的,且每年都要刷漆,颜色是大红色的。文化宫有昆明最好的灯光球场(篮球)和滑冰场(旱冰),有昆明市最大的茶室。茶室分两个部分,均为二层楼,可容上千人,分别沿文化宫西侧围墙和盘龙江一侧而建。茶室的茶杯为白陶瓷,每杯收费2分。喝茶的以中老年居多。茶室里有讲评书的,所讲内容以历史故事及经典名著为多。茶室里除了卖瓜子、花生、蜜饯等零食外,还有卖腌萝卜、腌黄瓜的,且均为“公家”出售。茶室里还辟有一个“冷饮室”,所卖冰棒、冰淇淋及果子露等是年轻人及小朋友的最爱。茶室里还出租乒乓球、扑克、象棋什么的,花上几角或块把钱的押金,就可以尽兴而乐了。

每年举办春节游园活动

在“文革”前,工人文化宫每年都要举办丰富多采的春节游园联欢活动。联欢票由各单位工会组织统一领取发放。由于数量有限,人们以能获得一张联欢票为幸事。联欢会开幕前几天,文化宫里就已披红挂彩,所有建筑物和道路两旁的树林均挂满了彩旗和彩灯。当人们期待已久的春节游园联欢晚会到来的时候,迎接人们的是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缤纷世界。游园联欢会上有歌舞、戏曲、杂技表演,各个演出场地都座无虚席。跳交谊舞、看露天电影、猜灯谜、玩游戏„„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昆明的有钱人相继在这里建盖了几幢小洋楼及配套的绿化工程;又经过50年代初文化宫落脚后数年的不懈努力,这里的建筑物和园林布局已相当完善。整个文化宫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曲径通幽。一对大门(前后门)、一对喷水池、一对篮球场、一对电影院(文化宫影院和大跃进电影院)、一对茶楼及一对二层小洋楼——音乐厅和报刊阅览室,有意无意中形成了“好事成双”的祥和布局。拆文化宫建“红太阳广场”

最早的工人文化宫被拆除的时间据说在1970年春节后,在一次违反自然、违反科学的围海造田开工誓师大会开过的3天,由公路部门筑路工人组成的“拆爆队”开进了文化宫。拆除文化宫的理由是,要在这里建“红太阳广场”及纪念馆。在那个极左年代,几乎无人反对这个从政治狂热中滋生出来的“宏伟计划”。在“喜新厌旧”的人们中包括作者这个中学生在内,从几个月前听说这个消息起就期待着这一人间“奇迹”早日诞生。与文化宫一起被拆的还有对面的检阅台。曾是志愿军战士的机关干部李华,当年就参加了拆除检阅台的义务劳动。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改革开放后,在原址上重建昆明市工人文化宫被提到了市政府的议事日程。1985年12月,历时三年零一个月的新工人文化宫十八层大楼建成。今年2月,从“两会”上传来消息,昆明将投资3个亿在呈贡新区新建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喜爱文化宫的昆明人又多了一个甜蜜的期待和憧憬。

南屏街商圈

南屏街是昆明历史上的老街区,也是昆明市古老的商业街,其中南屏街是昆明旧时的金融、商业和娱乐中心,为维持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设立步行街,最大程度地鼓励商业、文化和娱乐发展。

南屏街是昆明旧时的金融、商业和娱乐中心。抗战时期,以南屏街为中心,包括护国路、金碧路在内的街区里金融机构多达48家,有昆明“华尔街”之称。1965年南屏街曾改名为东风路,1982年恢复为南屏街。

云南震庄迎宾馆

始建于1936年,前身为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先生公馆,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馆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建国以来一直是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

茶花公园

茶花公园位于昆明市主干道北京路东侧,周边是昆明会堂、东风广场、工人文化宫及市政府等。茶花公园的性质为以园林绿化景观为主的开放型公共绿地,规划用地6418平方米。

目前公园内已经移栽了60多个品种的云南乡土树种中的黄连、滇朴等树木及花卉,一组盛开的精品茶花形成了茶花公园的一个点题亮点,公园内建造了一组山石水景,有涌泉、假山瀑布。舒适的休闲椅凳等公园配套设施创造了一个可游可憩的园林空间。在绿树的掩映下的公园中央的古典石头房是昆明近代建筑的精品之一,也是近代昆明多任市长的居处,该石头房为两层楼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经过维修后面目一新,石头房内部将设置昆明城市建设发展历史的图片陈列展览,展览将以展示近代建设的图片为主,将展示昆明市的历史,今天和明天。

此外,茶花公园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考虑多用大树组织空间,并结合茶科植物和杜鹃类植物的应用,营造上、中、下不同层次和不同季节的绿色景观,形成昆明城市中心区的一个绿色小生态环境。

大地保险公司、陈香梅故居、天主教堂作为保留建筑,其它建筑因地块功能要求作拆除处理。

小结:

东风广场作为城市商业活动中心,受到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实现昆明市作为东南亚、南亚桥头堡的功能,昆明市总体规划将本地块规划为昆明市CBD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城市的新地标。规划将昆明市最高的地标建筑布置在本地块内,地标建筑高度456米,将成为集商业、酒店、金融、贸易、公寓、观光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昆明人的新骄傲。本地块要适应未来CBD性质,在服务于CBD的同时,兼顾市民文化休闲场所。

2.5场地公共设施统计与分析

盘龙江沿江步道,作为人与水沟通的一个节点

沿江林荫地带异常喧闹,有大量的小摊商贩在此活动,主要的人群构成以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为主,此外还有许多人在此聚集,主要以打牌,聊天活动居多

广场周边为数不多的景观设立物,是一座主体为马和凤凰的雕塑

工人文化宫的现状图

总结:总体感觉东风广场周边景观资源非常丰富,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人群过于集中在沿河闹市地带,造成了交通拥堵,也存在着安全隐患。2. 缺乏能够让人驻足的景观焦点。

3. 供人使用的空间不足,包括休息空间和交通空间。4. 缺乏公共厕所。

2.6植物分析

香樟

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初夏开花,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核果小球形,紫黑色,基部有杯状果托。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又为绿化树、行道树。因全株散发樟树的特有清香气息,故在民间多称其为香樟。在某些地区,樟树甚至和神鬼相联系,故在民间一般多不砍伐生长已久的樟树。八角金盘

八角金盘

常绿灌木。叶大,掌状,5-7深裂,厚,有光泽,边缘有锯齿叶柄长,基部肥厚。伞形花序集生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白色。花期10月-11月。浆果球表,紫黑色,外被白粉。翌折5月成熟。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茎光滑无刺。叶柄长10-30cm;叶片大,革质,近圆形,直径12-30cm,掌状7-9深裂,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

疏离粗锯齿,上表面暗亮绿以,下面色较浅,有粒状突起,边缘有时呈金黄色;侧脉搏在两面隆起,网脉在下面稍显著。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伞形花序直径3-5cm,花序轴被褐色绒毛;花萼近全缘,无毛;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2.5-3mm,黄白色,无毛;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1胚球;花柱5,分离;花盘凸起半圆形。果产近球形,直径5mm,熟时黑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4月。

中华常春藤是一种颇为流行的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较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格调高雅、质朴,并带有南国情调。是一种株形优美、规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由家具及装修散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为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比较冷凉的气候,耐寒力较强,可入药。

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长3-20cm。茎灰棕色功黑棕色,光滑,有气生根,幼枝被鳞片状柔毛,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单叶互生;叶柄长2-9cm,有鳞片;无托叶;叶二型;不能枝上的叶为三有状卵形或戟形,长5-12cm,宽3-10cm,全缘或三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条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卵形或圆卵形,全缘;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宽圆形、心形;叶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cm,有花5-40朵;花萼密生棕以鳞片,长约2mm,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mm,淡黄白色或淡绿白以,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mm,花药紫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盘隆起,黄色。果实圆球形,直径7-13mm,红色或黄色,宿存花柱长1-1.5mm。花期9-11月,果期翌年3-5月。

假连翘

假连翘为常绿灌木,植株高1.5-3m。枝条常下垂,有刺或无刺,嫩枝有毛。叶对生,稀为轮生;叶柄长约1cm,有柔毛;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倒卵

假连翘

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5cm,宽1.5-3.5cm,基部楔形,叶缘中部以上有锯齿,先端短尖或钝,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排成圆锥状;花萼管状,有毛,长约5mm,具5棱,先端5裂,结果时先端扭曲;花冠蓝色或淡蓝紫色,长约8 mm,先端5裂,裂片平展,内外有毛;花柱短于花冠管,子房无毛,核果球形,直径约5mm,熟时红黄色,有光泽,完全包于扩大的宿萼内。花、果期5-10月

大叶榕

常绿乔木,高可达30m,胸径90cm。树冠伞形,树皮灰色,平滑;幼嫩部分稍被微毛,顶

高山榕

芽被银白色毛,有少数气根。叶互生,厚革质,浓绿,广卵形至广卵状椭圆形,长10~18cm,宽7~10cm,顶端钝急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5条,侧脉每边5~6条,明显。阴头花序成对腋生,雄花散生于花序内壁,具梗;雌花无梗,生于另一花序。瘦果表面有瘤状凸体。少数气根,幼嫩部分被微毛,顶芽被银白色毛。叶互生,草质,卵形或广卵形,少数为卵状披针形,长7-27厘米,宽4-17厘米,顶端钝急尖或稍钝,基部圆形或钝,很少略为扁斜,全缘,光滑,基出3-5条脉,侧脉5-6对,较粗,网脉在背面较明显。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5-2厘米,无总花序。

小叶女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淡棕色,圆柱形,密被微柔毛,后脱落。叶片薄革质,形状和大小变异较大,披针形、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

至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4(—5.5)厘米,宽0.5—2(—3)厘米,先端锐尖、钝或微凹,基部狭楔形至楔形,叶缘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常具腺点,稀沿中脉被微柔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2—6对,不明显,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近叶缘处网结不明显;叶柄长0—5毫米,无毛或被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近圆柱形,长4—15厘米,宽2—4厘米,分枝处常有1对叶状苞片;小苞片卵形,具睫毛;花萼无毛,长1.5—2毫米,萼齿宽卵形或钝三角形;花冠长4—5毫米,花冠管长2.5—3毫米,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5—3毫米,先端钝;雄蕊伸出裂片外,花丝与花冠裂片近等长或稍长。果倒卵形、宽椭圆形或近球形,长5—9毫米,径4—7毫米,呈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1月。

3.基于POE方法的调研与结果分析

3.1调研方法与内容 3.1.1调研对象

本次问卷以东风广场活动人群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及访谈了解使用者在场地内的活动规律,对场地设施的利用情况以及活动类型给予必要的关注。

3.1.2 调研方法 调查方法分为两种: ① 参与性观察法进行探索性研究 ② 问卷调查法结合自由访谈研究。

问卷调研采用了【纸质问卷】和【采访问卷】两种形式相结合。

之所以选择观察法与问卷访谈法进行调查,原因有: 一是对使用人群干扰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被测试者的伪装和反应定式,提高评价研究结果的效度

和信度;二是可以把握从场所整体到细节的详尽信息,使评价进行一种近于自然主义的研究;三是参与性观察法的客观性可弥补其他方法存在主观性的不足,能补充更详尽的资料,并能间接验证其他方法所获取资料的有效性。

3.2调研内容(样卷)

东方广场景观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昆明理工大学景观专业大三的学生,我们拟东风广场景观进行优化改造设计,改造设计之前想收集一下群众的意见以供参考。以下问题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问题。

1.男()

女()

55%

45%

2.年龄:

20岁以下()

20~30岁()

31~40岁()

40岁以上()

20%

30%

30%

20%

3.您是否喜欢东风广场的环境:

非常喜欢()

一般喜欢()

喜欢()

不喜欢()10%

50%

30%

10%

4.您觉得东风广场应该配置哪些:

雕塑()

绿化()

座椅()

公厕()指示牌()

7%

21%

15%

10%

10%

建筑外观()

车行道()人行道()

夜景()

广告()5%

3%

9%

10%

0%.来东风广场的目的及频率?

A.不常来B.经常来C.偶尔来一次

25%

40%

35%

6.来东风广场的时间及逗留多长时间?

A.30分钟B.一个小时C.一个小时以上D.一会

30%

25%

30%

15%.来到此地的交通方式方式 ?

A.公共汽车B.私家车C.步行D.自行车

20%

20%

30% 30%

8.您认为公园能满足遮风避雨遮阳的要求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20%

50%

30%

9.您认为公园能满足你的私密空间吗?

A.不能B.还可以C.能D.非常好

30%

50%

20%

10.您觉得东风广场的座椅够不够用?

A.不能B.还可以C.能D.非常好

1%

69%

10%

20%

11.您觉得东风广场的管理怎么样?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15%

55%

30% 12.A 合适

B 偏大

C 偏小

64%

24%

12% 13.A 草坪

B 林下

C 小游园

D广场

E 水景

F 健身场地

16%

18%

22%

22%

21%

1% 14.A 草坪

B 林下

C 小游园

D广场

E 水景

F 健身场地

15%

14%

22%

25%

18%

6% 15.A 遮荫效果很好

B部分有遮荫

C少量有遮荫

D无遮荫

22%

32%

35%

11% 16.A 广场

B 绿地

C

22%

34%

44% 17.A 色彩丰富

B一般

C色彩单调

8%

60%

32% 18.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8%

62%

30% 19

A 很有特色

B

C无特色

21%

55%

24%

4.1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空间限制

东风广场位于市中心地段,租金昂贵,可规划用地少。因此,东风广场在原规划上面积较小,比较拥挤。事实上,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东风广场的面积偏小。我们不难发现在广场的休憩空间上, 人非常多,十分拥挤,人们可活动的空间很小。

4.2.2停车困难

东风广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人流,车流量大,周边的停车场泊车位本来就不多,一旦到了上下班高峰期,就会出现停车位不足的情况。最近北京路因地铁施工越发拥堵,要在广场周边找个停车位就更难了。

4.2.3景观效果欠缺

东风广场景观上显得非常单调,整体缺乏变化,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喷泉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余能够吸引人的景观非常少。

4.2.4广场服务管理不够

广场内的卫生情况不好, 而且广场内小摊贩比较多, 影响广场的形像。5.2.5广场设施不完善

1.步行空间

该空间没有座椅,缺乏遮阳和避雨设施,而且损坏的铺地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

2.休憩空间

该空间内座椅数量偏少,夜间灯光较暗,没有避雨设施,而且大部分垃圾箱被损坏。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休憩空间的小游路很窄,只有1m左右,而且两边没有设置座椅,大多数人是挤坐在路两侧的栏杆上,显得非常拥挤。这一空间的植被较好,高达的乔木可以为人们遮阳,一旦下起雨,人们就无处可逃了。调查中还发现,夜间灯光比较暗,给使用者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3.水体空间

喷泉开放时间短,水体被草坪和灌丛所包围,人们无法接近水,不能与水互动。

4.草坪空间

广场东侧的草坪周围没有座椅。如有儿童玩耍,陪护的父母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

4.2总结:

对该片区综合分析以后,主要通过功能的重新整合及流线的重新组织来聚集该片区的人气以及彰显该片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地位:通过更新规划设计吸引人群,使整个片区达到活跃氛围;通过规划设计功能重组,完善明确功能性质,引入人流;合理规划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度过空闲时光的地方,使人们心情愉悦,也增加了公共空间活力,吸引了人气;打开城市呼吸(kong),提高环境质量。总之,实现的是空洞——丰富——活跃的变化,从人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出发,最终达到人的心觉——空闲,放松的办公、购物、休闲娱乐以及居住心态。

综合以上分析,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层面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城市中心区的更新规划设计时,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对各种功能进行整合协调,在交通流线、功能布局、环境景观、建筑形

华东五市 建筑 景观 调研报告 篇5

调研报告

目录

题目 „„„„„„„„„„„„„„„„„„„„„„„„„„„„„„„„„„„„ 3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 3

一、基本概况

1)中国古典园林 „„„„„„„„„„„„„„„„„„„„„„„„„„„„„„ 3 2)新中式建筑与景观 „„„„„„„„„„„„„„„„„„„„„„„„„„„„ 3

二、“意”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1)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精神 „„„„„„„„„„„„„„„„„„„„„„„„„ 3 2)新中式景观的文化表达 „„„„„„„„„„„„„„„„„„„„„„„„„„ 3

三、“源”新中式景观源于古典园林

1)平面布局(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 3 2)空间序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 4 3)造景手法

(1)看与被看(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苏州博物馆八角凉亭)„„„„„„„„„„ 5(2)藏与露(环秀山庄、姑苏会)„„„„„„„„„„„„„„„„„„„„„„ 6(3)渗透与层次(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 7

四、“衍”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的衍变理念传承

1).结构与重组

(1)色彩的抽取(苏州博物馆主体、,李公堤,姑苏会)„„„„„„„„„„„„„„ 8(2)虚实结合(苏州博物馆)„„„„„„„„„„„„„„„„ 8(3)虚实结合(苏州博物馆)„„„„„„„„„„„„„„„„ 8

2)简化与转化

(1)堆山叠石(拙政园、环秀山庄、苏州博物馆)„„„„„„„„„„„„„„„ 8(2)庭园理水(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 10(3)植物的应用(拙政园、苏州博物馆)„„„„„„„„„„„„„„„„„„„ 11

3)传统符号的衍化转化

(1)单体的模仿(李公堤、西湖新天地)„„„„„„„„„„„„„„„„„„„ 12(2)符号的提示(西湖新天地)„„„„„„„„„„„„„„„„„„„„„„„ 12

五、结语

„„„„„„„„„„„„„„„„„„„„„„„„„„„„„„„„„„ 12

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

摘要:本文大体从“意”、“源”、“衍”三方面研究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通过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空间序列、造景手法等,并寻求传统园林与新中式建筑、景观的内在联系,探讨古典园林在新中式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延续。

关键词:新中式

景观

古典园林

拙政园

苏州博物馆

姑苏会

传承

——华东四市调研报告

引言:开学初,学校老师组织了我们大三的学生于9月10日至9月19日到华东四市对宁波、杭州、苏州和南京进行建筑调研实习。对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宁波五散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馆、西湖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中山陵、四方艺术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考察,对滕头村、慈城古镇、西湖新天地、金鸡湖景区等进行规划设计方面的考察,对天一阁、环秀山庄、拙政园等进行园林设计方面的考察。其中,对江南园林文化的游走认识尤为深刻,并被新中式建筑与景观设计深深吸引,回校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了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意”、“源”、“衍”三方面的传承。

一、基本概况

1)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栽体,是世界园林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古典园林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她得山水之性情,饱自然之意趣,是世界山水园林的典范。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性,当中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2)新中式建筑与景观

新中式建筑与景观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二、“意”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1)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小移至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展现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意境, 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我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2)新中式景观的文化表达

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现代手法表达,对中国园林内敛、含蓄园林气质的追求与强化。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的心理,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勾起中国人内心的回忆,传达中国人对景观空间的种种感觉,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

三、“源”新中式景观源于古典园林

1)平面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主从分明、重点突出是达到统一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国园林又是走再现自然的路子,而自然本身并不处处都明显地呈现出孰主孰从的差异,因而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这一构图原则在中国园林中通常都是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表现的。

以拙政园为例,其属大型私家园林,中部为全园重点景区。在这一部分中,又以倚玉轩及其以西的水景为最佳,堪称为重点中的重点。

苏州博物馆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苏博李公堤

苏州李公堤的商业建筑也保留了传统的苏州民居形态,景观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部分元素,多座小桥串联各桥,模仿苏州古典园林布局。

李公堤的另一个顶级企业商务会所区——姑苏会,在整体布局上考虑到有限的湖岸线,不仅尽力“取景”,更立足于“造景”。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以及对墙、院、水、壁、窗等传统元素的运用,将庭院空间划分为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四个不同级别,分别与之相对应的功能空间组合。

2)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它不仅可从某些点上看起来具有良好的静观效果——景,而且从行进的过程中看又能把个别的景连贯成完整的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所谓“步移景异”正是这种效果的写照。

拙政园经一再改建成为现状,因而很难有一条既连续又脉络分明的空间序列。

苏州博物馆内部空间的布局采用了传统园林中“欲扬先抑”的手法,即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手法,这是苏州传统园林最为常见的形式。在通往主体空间的前部,有意识的安排一个极小或极低的空间,通过这种空间时,人的视线被极度压缩;但走到高大的主体空间时,豁然开朗,从而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振奋。

从门厅在进入展区时,要经过一条狭长的走道,走到尽头,便是一个较开敞的公共空间连接着两侧的展厅,再往里走,穿过狭窄的通道,又可见一个较大空间的展区。

西廊

展厅

长廊 3)造景手法

(1)看与被看

园林建筑,既无轴线引导,又不讲求平衡、对称或对位关系,乍看起来一切若似任意摆布、纯出偶然,但实际上却又刻意、含蓄地受到这种视觉关系的制约。

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

看。扇面亭的位置选择和处理也十分有趣,正面临水开朗,而其他三面通过门洞、窗口均有景可对。通过西南门洞可看到三十六鸳鸯馆,通过东北门洞可看到倒影楼,通过背面扇形窗口可窥见西北的浮翠阁。

被看。亭的位置选择非常巧妙。自“别有洞天”进园后,它成为人们可捕捉到的第一个景观对象,起到了“点景”的作用。

苏州博物馆八角凉亭,在主庭园中,贝先生“亭”的设计也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双层、亭顶为玻璃并覆盖木饰贴面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具、亭中部为洗漱台。贝先生在主庭园西侧水际安亭,位置选择得很好,亭悬于水面,北可观石与桥,东侧建筑与松梅也尽收眼底;南侧与建筑大堂的亲水平台以及建筑立面互为对景;西侧为绿色的竹林背景,这样以亭为中心,一副泼墨山水画,营造出“简约”的意境。

(2)藏与露

传统的造园艺术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则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传统园林,不论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遗,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显,若有若无

环秀山庄,山石嶙峋,乔木参天,藏亭台于山石,树梢的空隙之间,及其幽邃深远。

环秀山庄

姑苏会

姑苏会,南北向两条通透的景观主轴形成水坊路与对岸李公堤的视线穿透,将基地内部景观与金鸡湖湖景不自觉融为一体。同时将建筑与庭院相结合,运用设计手法在“见”与“不见”之间造情造景,化解建筑密度与景观品质的矛盾,(3)渗透与层次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园林的另一重要特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正是这一特点的写照。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境的深邃,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

传统园林中所谓的“对景”实际上就是透过特意设置的门洞或窗口去看某一景物,从而使景物若似一幅画嵌于框中。由于是隔着一重层次看,因而便显得含蓄深远,这种现象也应属于空间渗透的范畴。

拙政园小飞虹,作为架空的廊桥既有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层次 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从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从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的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苏州博物馆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和“借景”的概念,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主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南侧与建筑大堂的亲水平台以及建筑立面片石假山互为对景。

李公堤姑苏会,建筑与景观亲密融合,是其一大特色。如传统苏州园林一般,建筑,景观与内部空间互相渗透、融合。游人可透过观光电梯玻璃幕墙外的实木百叶欣赏庭院内风景,仿佛置身竹林深处。窗花格栅等细部装饰配以天然原木,突显“隐、雅、逸”的空间气质。

四、“衍”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的衍变理念传承

1)结构与重组

(1)色彩的抽取

拙政园的整体色调是江南传统的灰白色调,园中除了花红柳绿和碧波荡漾以外屋瓦的灰色和墙的白色就是它最重要的颜色。

作为苏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博物馆沿用了这种承载着深厚历史积蕴的灰白调。粉墙黛瓦格局,加之经过简化、雅化的装饰性灰色边饰,淡雅的灰色线条不仅起到了划分结构的作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条之美。

而姑苏会,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展现不同的传统语汇,更是设计的精髓所在。呼应水巷邻里商业的设计理念,设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手法相结合。深灰色亚光石灰石、白色光面珊瑚石、深灰色金属屋面及蓝灰色玻璃幕墙,既体现中式建筑黑、白、灰的水墨意境,又表现时代感。白色光面珊瑚石被刻意地划分成竖向不规则肌理,与山墙面竖向条窗结合,犹如清晨的细雨,绵绵如丝。

同样,苏州李公堤的商业建筑以苏州古典园林式布局,黑、灰、白三色为主色调,尽显江南水乡神韵。徜徉其中,粉墙黛瓦、湖石翠竹,隐约中似乎确能感受到古典园林的氛围,只是少了些内敛与平和。

(2)虚实结合

贝老爷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的虚实结合体现在有意缩小了新馆的建筑面积,而留出了一大片的庭院和水塘,在它们上方形成的空间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了中国画中的“留白”,这种“留白”的用意不外乎增加建筑的灵气和减少建筑太多对空间造成的压迫感,让这种“留白”形成与建筑物之间的虚实对照。这片庭院造成的空间是“虚”,周围的建筑是“实”,整个空间在纵轴上形成了开阔的视野空间表现为“虚”,周围室内空间形态相对于室外空间表现为一种“实”。

(3)隐喻内敛

苏州博物馆的整个建筑群为了协调周围的建筑,总体高度都很低,分为首层、二层和地下层,将建筑逐渐分散到四周的布置上,遵循“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这种毫不张扬的建筑布局正彰显了中国人谦卑、含蓄的精神特质。

2)简化与转化(1)堆山叠石

拙政园中部景区入口处理,进腰门后,怪石崚嶒,苔藓斑驳,犹如一道翠障横呈眼前。倘无此山石,园中景色悉入目中,含蓄深邃之感便失之殆尽。以山石代替影壁,起遮挡视线作用,使不能一览无余。

拙政园中部景区,借山石把单一大空间分割成为两个狭长的小空间,(中部有沟壑相通),前者较富变化,后者则更幽静,这样处理不仅避免了空旷、单调,还显得曲折幽深。

景观较平淡,幽雅宁静

景观较集中而富变化

苏州博物馆的叠山是现代的,选材舍弃了传统叠山素材湖石和黄石,而是选用山东泰安的花岗石切片,将置石置于沙砾之上,用水加以阻隔,使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维护置石的尺度感和整体的氛围,同时又是古典的,借拙政园的白墙为背景,将新旧园林、古典与现代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绘在墙上、浮在水中的水墨山水画,如周董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里所描绘的情情境。

(2)庭园理水

水是园林的血脉,苏州是著名的水城,水在园林中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用水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手法。

拙政园的理水手法。

a.中部较大的一块水面狭长,横贯东西,有深远感

b.香洲前的水面较迂回曲折,贯穿廊桥之间,有深邃藏幽之妙。c.见山楼前的水面,较开阔宁静,可延伸至见山楼以西,引人入胜。

a。

b。

c。

环秀山庄的理水手法。因限于地形条件,使带状水面盘回循环,并局部地贯穿于山石之间而形成“涧”,开与合的对比强烈。

穿过山石的涧,极狭窄封闭,又十分幽暗。

其他各段开朗、曲折,与涧构成对比关系。

苏州博物馆庭院水面总体较为规整,神似留园水面,水面的分割处理借鉴了传统理水的手法,通过桥、亭等的划分,使水面有聚有散,桥面低平,亲水性好。同时也有创新之处,池岸的处理,没有延续传统园林中池岸形态活泼多变、由湖石黄石堆积驳岸的特点,而是采用现代简约几何形式,由不规则长短直线围合而成,呈现现代感的明快、简洁。

而莲花池,用墙面规则的矩形凹块,把清水自上而下阶梯状地引入底楼池塘,而楼梯设计成悬挑增大了楼梯下空间利用。

姑苏会,行走于内,恍如置身江南山水画之境。“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古人笔下向往的宜人居所,或隐士风格,追求的诗意情境,在姑苏会可得。

(3)植物的应用

拙政园听雨轩庭院,院内一角遍植芭蕉,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此外,还种有桂花、玉兰、桃、竹等以作陪衬,俾使四季景色均有所变。

在某些情况下,茂密的林木甚至在限定空间中担任主要角色。

拙政园中部景区,建筑太稀疏,不能形成界面,主要依靠浓密的树木为屏障而

形成空间感。北及东南侧虽有山石,但高度不足且又平缓,也不能有效地发挥限定空间的作用,这里借树木而补偿了山石的不足,而起界定空间的作用,南界面亦是。

苏州博物馆中植物舍弃了传统园林中追求树木形态本身的天然之趣,追求层次性和丰富性的特点,而是突出了单株的观赏,树的造型经过精心设计和修剪,与同样经过刻意设计的现代建筑相称,具有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现代感。但在树种的选择上,延续了古典园林的特色,多选用古典树种,如松、竹、柏、桂花、杏树、睡莲、紫藤等。紫藤园中的紫藤,藤攀附于由64个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金属框架上。藤是老的,架是新的;藤是文化的延续,架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一支藤条沟通古今的时光隧道,延续了苏州绵延的文脉。竹

紫藤

3)传统符号的衍化转化

(1)单体的模仿

李公堤的一期国际风情商业水街两侧的商业建筑前的牌坊、抱鼓石,湖面上的石拱桥都模仿自古典园林中的单体,形式都或多或少有了变异。建筑间的连廊、广场上的亭廊都在传统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情趣做了改变。遗憾的是,这些小品元素多孤立存在,缺少必要的环境呼应。

而位于杭州西湖南岸的涌金池畔、紧邻柳浪闻莺的西湖新天地,是杭州小资和时尚人士的聚合之地。与李公堤一样,西湖新天地采用了许多传统园林的单体元素:重檐亭、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石拱桥、青砖铺路。与李公堤不同的是,它们大多出现在空间转换中,使场景更为含蓄丰满,户外尺度也更宜人。

西湖三潭石塔,是历史上疏浚西湖、保护西湖、建设西湖管理的史实遗迹,是研究西湖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是西湖重要文化景观,代表着传统的符号。

石拱桥 三潭石塔 铺路

(2)符号的提示

西湖新天地不断出现一些传统的图形,如地面排水系统的钱币图案,树池边沿的云纹图案,铺地雕刻的祥云图案等,一切都在不经意中呈现,低调却又刻意。

五、结语

小景观开题报告 篇6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荆州福泰金色世家景观设计

学 院(系)园 艺 园 林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园 林 职30701 班

学 生 姓 名 姜 芬

指 导 教 师 曾 峻 峰

开题报告日期 2010年12月4日

荆州市福泰金色世家景观设计

学 生:姜 芬,园艺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曾峻峰,园艺园林学院 1 题目来源

指导老师提供并结合社会实践。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所以居住区环境设计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没计,它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居住区的居民,更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居住区环境设汁在考虑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亦要做到以人为本,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住区的主人。立意要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身体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要想设计出情意浓浓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让住户在与景的情感交流中领略精神的愉悦和心理满足,则要认真洞察住区的主人,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等。

本设计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将居住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研究居住区和城市的关系,来传承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通过对居住区空间的研究,来改善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通过对居住区通透性的研究,来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以构建浓厚的居住情意为主旨,注重应用绿色技术,浓缩地城文化,结合区域地理气候营建诗意的人居环境,以 “绿色、人文、质朴”为设计理念,营建便捷、温馨、自然的社区环境。

福泰金色世家的设计就是满足周围居民娱乐休闲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生活,让居民得真正的放松,努力创造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空间是该居住区规划的目的。2.2 研究的意义

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还应具有园林的某些特性,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因此,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是设计场、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只有注重立意才能形成主题鲜明的公共场所,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避免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让住户在住与享、此与彼的情感交流中真正的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王彦辉,张逸足,毕金平.现代居住区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黑

龙江省冶金,2009. [2] 叶玲玲.理性的回归-浅析居住区的环境景观[j]福建建筑,2007,(8):18~ 20. [3] 千茜.论我国当代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发展和演变[j].风景园林,2007,(1): 71~77. [4] 杨亮.居住区园林绿化发展[j].资源与环境,2007,(21):53 . [5] 胡小聪.个性化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a].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6. [6] 张秀卿.居住区休闲游憩绿地设计研究[a].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 [7] 赘卫东.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演变[a].华中建筑,2010. [8] 徐珺. 浅论居住区生态环境规划[a].中国电子商务,2010,(5). [9] 程永华,赖丁红.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08(12). [10] 赵爱斌,林云.浅谈 “以人为本” 的居住区设计[a].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4).

[11] 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b].中国园林,2002,18(2).

[12] 李晓红,郎小霞,侯寅峰.绿色居住小区环境绿化使用性设计[j].青岛

理工大学学报,2007,(4):39~42. [13] 黄伟光.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措[j].科技信息,2007,(13):228. [14] 练香莲.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6,(2):181~ 182.

[15] 蔡伦萍,胡勇.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探讨[c]. 建筑设计管理,2010,27(2). [16] 李江,王金萍,何永波.现代居住区景园设计中的要素[a].山西建筑,2010,36(18).

[17] 陈群.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趋势[a].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2).

[18] 王殊.建筑外环境的人性化设计[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3,12(4):11-12. [19] 刘曼峰.浅谈我国城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j].广东科技,2007,(1):88~ 89.

[20] 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1,(5):19-20. [21]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21): 13.

[22] 林瑛.生态学理论对居住区设计的启示[a]. 山西建筑,2007,33(29). [23] 赵玉春.浅谈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a].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 [24] 陈易.我国建设生态居住社区的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2003(12): 1410~1414. [25] 王乃嵩.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城市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 化,2007(7x):379~380.

[26] 李孟颖.现代居住区水景的规划设计[a].华中建筑,2010,28(8). [27] 蒋晓红.现代居住区设计新模式探讨[a].华南大学学报,2002,16(2). [28] 魏绪英,矮忠平,蔡军文.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a].安徽农

业科学,2009,(2). [29] 许丽,许颖.“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研究[a].山东农业大学学

报,2009,40(1).

[30] 曾艺君,钟军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b].四川建筑

科学研究,2010,36(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4.1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4.1.1国外现状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外的一些住区建设就对于环境的生态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七十年代末,英国汉诺威的一个新建小区就尝试着住区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但当时由于过于单纯地追求纯自然的生态效果,却忽视了人为的适当干预,完全放任野生地被植物的生长,这种放任自然,完全忽视了人本的需求的做法,显然属于较为失败的住区环境生态化建设。而九十年代初,美国的林尖小区的建设,则更多的是注重自然与人为理性干预的有机结合,住区在对基地适宜性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调适度开发理念,结合基地水资源分布特征,划分为保护区和适度开发、建设区,整个环境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这些前人的探索还是仅仅局限于一些个案的研究,缺乏整体、系统的理论与实跋探讨,因此,在住区环境设计与建设工作中如何系统地运用生态原理,探讨人层环境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1.2 国内现状 如令,随着圆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作为人类聚居基本单元的城市住区在围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买方市场的出现,使得房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景观调研报告 篇7

一、古镇概况

安昌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县西北端, 与杭州的萧山相接, 南靠柯桥, 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图1) 。全境北枕大和山, 南抵涂山, 环西小江, 境内支港四达, 绿畴平野。

关于安昌山川记载始于禹迹, 两周时期已有先民聚落。唐昭宗乾宁三年 (896年) 武肃王钱名俘获董昌地羊石寨为安昌。《羊石山石佛庵碑记》谓:“大唐中和间, 武肃王以八都兵屯羊石寨, 平刘汉宏, 及获董昌因名其乡为安昌焉。”[1]这是安昌地名的缘起。明弘治二年 (1489年) 郑斗南“谋诸众捐地为街, 捐荡为河”[2]始开安昌市。随街市的日兴和水运交通之便捷, 至清末、民国初年, 安昌各类商号有933户, 占全县11.9%, 为绍兴北部最主要的棉、布、米集散大市和金融商贸中心, 市井之繁, 成萧绍边界一带之巨擘。

二、古镇街区布局

古镇基本沿横贯全镇的街河而起, 呈“十”字状东西-南北走向, 形成南北街市。街河属西小江支流, 全长1700余米, 河面宽约为8米至16米, 前后连贯水21条, 分别为:东市油车、炮船、谢家、寺、郭家、赵家、大陈家、沈家、娄家、范家、彭家、四方、徐家、滕家、平家、小沈家、诸家、詹家、陈家、小王家、西市油车, 素有“蜈蚣百足, 众水归一”之说。街河驳岸多用条石砌成, 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河埠, 方便古镇乡民停泊船只或汲水用水。镇内道路由青石铺设, 分为街、弄两级, 有曲有直, 有宽有窄, 形成曲直对比和收放自如的空间状态。

街区布局单一, 分区明确, 形成街——河——街并行的线性空间。北岸街市 (图2) 为半开敞式的街区空间, 骑楼雨廊连缀, 宜于商业活动的开展。各类商家店铺骈集于此, 以点串线, 以线围面, 形成东市、西市、中市。其中, 最早形成的西市聚集着大量的手工业作坊, 它们往往集经营、生产、居住等功能为一体, 多为前店后坊布局;东市一带多开设花行、布行、米行、木行、油坊、磨坊、典当、钱庄等服务业、金融业店铺, 层次相对较高, 店肆高大宽敞。商市的繁荣促使北岸民居、弄堂傍河毗邻而建。南岸街市 (图3) 为全开敞式的街道空间, 除少数商家店铺外 (如创设于清光绪十七年的仁昌酱园) , 分布着大量石库门墙的深宅, 以居住为主。街河成为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隔音带, 为古镇乡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屋、街傍街河东西纵向蜿蜒, 达1747米。而南北横向的延伸却十分有限, 未形成第二层商业街道。两向比例悬殊, 街区分布呈线条状, “形如新月”[3]。

三、古镇台门

安昌台门多是富商大户所建, 与街河垂直, 多为南北纵向的封闭式组合民居建筑。台门四周筑山墙, 内部沿中轴线布置院落, 依次由台门斗[4]、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等组合而成。依据住户的身份高低、财力强弱、人口多寡而置, 宽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不等, 深有二进、三进、五进、七进之别, 适于聚居, 亦可分爨。总体来说, 安昌台门讲究因地制宜, 明系台门粗犷、厚实;清系台门则精巧、实用, 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受古越文化尚黑之风的影响, 台门建筑的外部通常以黑漆大门、黑瓦、白墙、灰线和石雕为装饰, 内部柱、枋漆成黑色, 红褐色梁、椽、门窗上再加黑, 形成黑、白、灰相互调和的色彩基调。屋内陈设也多为白色、深色。以位于中市南岸的谢家台门为例 (图4) :灶间墙面及灶台皆刷白灰, 石板铺地, 陶缸、碗橱、木桶、水瓢等厨房用具经桐油涂刷后再上黑漆, 配以灶台四周绘制的黑白兰花与祥瑞纹样, 渲染安康、富裕的氛围。黑、白、灰的色彩基调, 与青山、绿水、路、桥互相映衬, 形成富有节奏及韵律变化的视觉空间, 将厚重、肃穆的古越文化与安昌人中庸、谦和的性格特点有机地统一为一体。

镇内今存台门104处, 以建于明末清初的方家台门、万源台门, 建于晚清的义和当、隆盛堂、宝树堂 (谢家台门) 、敦诚堂最为完好。其中位于西市南岸的方家台门, 占地约1600平方米, 前是“一字形”门楼五间, 门前石阶左右竖旗杆、置石鼓, 仪门后是砖雕门墙, 上书“维德之基”四字。二进、三进皆是正楼五间、侧楼一间, 各呈“凹字形”。倚屋东旁建有花厅楼上、下两栋, 侧楼六间, 后院高墙围筑。整体构置坐北朝南, 气势恢弘, 是明末清初官僚阶层的广厦大宅。万源台门系清初万源米行老板之宅邸, 门兜已毁, 厅堂三间, 正楼五间, 左右侧楼, 楼上楼下, 四周迂回连通。木柱粗实, 檐下双面雕花窗简朴, 卷棚中木雕精致, 正厅悬挂“柒衍堂”匾额, 颇具秀姿。而如茂德台门、白洋村十台门、姚家台门、严家台门、天官第东台门等, 因遭兵燹或年久失修, 已名存实亡, 失去盛时姿容。

四、古镇石桥

有桥, 河添景;有桥, 水更幽。

据《绍兴县交通志》记载:后唐钱建造安昌桥为安昌建桥的最早记载。该石桥原位于东市街端, 南北横跨西小江, 清康熙十四年予以拆除。更多的石桥为明代及其后来所建, 以拱、梁石桥居多, 分布、构筑于交通线之上。据《安昌镇志》所列, 整个镇区古石桥为78座。仅三里长的街河就多达17座, 自西向东分别为金家桥、清墩江桥、清风第一桥、宁安桥、广济桥、庆安桥、新安桥、益市桥、利市桥、安吉桥、瑞安桥、魏公桥、安昌桥、普安桥、东安桥、永安桥及高桥[5]。其余水路要道诸如直江、西小江、大肚江、堰江, 分别由敏济桥、朱公桥[6]、安昌桥、重庆桥、华封桥等一一接驳、连通两岸。辅以粉墙黛瓦, 商铺林立, 行人接踵, 构成一幅色调清丽、风光旖旎的市井图。

此外, 古镇石桥多采用含有吉祥如意、福寿平安的字眼命名, 如东安桥、宁安桥、长安桥、万安桥、长乐桥、永福桥、长生桥等, 承载着乡民对平安、祥瑞的渴望与祈求。在安昌传统婚俗中, 迎亲的花轿或船只至少要经过其中的三座桥, 感染桥名的吉祥之后, 方能进夫家之门。桥名连同桥本身构成了浓厚、灿烂的石桥文化。

受岁月的洗礼, 古街十七桥或残垣残存, 或不见踪影。俗谚“三里十七桥, 隔岸便是景”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为使古桥的浓浓古意流芳久远, 兹将遗存至今的原桥概貌, 由西向东, 分述于下:

(一) 利市桥 (俗称三板桥)

始建于明代中叶, 地处主要商市街段, 为利于集市兴盛, 故名利市桥。清嘉庆年间, 翰林陈思济重修, 单孔石梁桥型, 上铺筑三条石梁, 俗称三板桥。桥长12.3米, 宽2米, 净孔4.3米。

(二) 安吉桥

位于徐家口, 建于明代中叶, 原是座桥上有屋、桥面狭窄的石拱桥。民国五年有徐云太师爷主持重修, 为单孔月亮形拱桥, 桥长15.8米, 宽2.8米, 圆度净跨5米, 中心标高3.3米。拱圈为纵联分节砌置, 底龙门石镌有凸形盘龙, 桥面覆顶盘石, 四只望柱石狮, 形态逼真, 生动活泼。桥当宽绰, 南北两旁桥沿坡度, 铺有四条锯齿状栏石, 砌成九级阶梯座位, 可供乡民休息、盘坐 (图5) 。

(三) 瑞安桥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 因年久失修, 桥梁坍塌, 故于1987年按原样予以拆建。

今桥长14.3米, 面宽2.05米, 中心标高2.45米, 净孔4米, 桥面四角望柱石狮姿态各异, 生动温顺。

(四) 普安桥 (俗称寺桥)

建于元代, 系镇内现存最古老的石桥, 因桥南有安康教寺之设, 故又称寺桥。桥长13米, 面宽1.9米, 净孔4.2米, 桥上牝牡相接的桥墩石、仰莲雕饰的望柱头、折枝花纹的抱鼓石望柱, 透露着浓郁的佛教色彩 (图6) 。

(五) 东安桥 (俗称王家桥, 改名颖安桥)

位于东市局弄口, 原为石梁桥, 桥长12.2米, 面宽3米, 净孔3.7米, 俗称王家桥。因桥北堍石级、桥孔影响车辆通行, 已于1990年向东移建, 为半圆形拱桥, 俯视呈“工”字形, 更名为“颖安桥”。两岸均有桥阶37档, 两边望柱32根, 桥上四只石狮形象逼真, 面色温顺。栏板正面雕凿“浮云松鹤”、“双鲤盘戏”的图案, 寓意吉祥如意。桥门拱肩东西桥壁各有半圆形倚柱, 顶上龙首盘踞, 整肃庄美。两面柱联——“圆月彩虹状石桥胜景, 长街小河呈水乡秀姿;清风沐浴宜四方游客, 碧水贯街泽两岸居民”, 更将人、桥、景的美好尽收其中 (图7) 。

十七桥犹如17座丰碑, 是安昌商市的繁华之像,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人们正通过安昌古桥静静地聆听着古老的故事。

五、古镇人文特色

安昌是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它肇始于明代中期, 兴盛于清一代, 衰亡于清末民初, 有“师爷故里”之称。以清朝一代为例, 有史可查的师爷就有49位, 如撰写《秋水轩尺牍》的名幕许思湄、增修《大清律例》的刑学泰斗姚润皆出自安昌。现镇内保存师爷故居12座, 并依托西市新安桥西首娄心田师爷的故居“斯干堂”开辟绍兴师爷博物馆。用大量资料、实物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特有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

安昌民风雅俗丰厚, 古商业街市保留着箍桶、竹编、扯白糖、打棕绳、挑花边、纺棉花等传统作坊以及水乡社戏、河上迎亲、祝福礼仪、迎神会、赛龙舟、三乌文化等越地习俗。古镇特辟谢家台门作为安昌民俗风情馆, 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安昌几千年的地方风情。

六、古镇保护价值与现状问题

安昌古镇作为浙东著名的水乡古镇, 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占地1.2平方公里的古街区风貌保存完好, 越俗风情氛围浓郁, 师爷历史文化深厚, 旨在对其进行整体保护。

从现状来看, 古镇保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古建筑年久失修。现有的部分台门民居因原屋主已不在当地, 后搬入的居民在台门内乱搭乱建, 致使一些传统建筑被毁, 欠缺及时修复、保护。 (2) 城镇开发对古镇的建设性破坏。古镇中新建的高层现代建筑与古镇原有的建筑风格产生了严重分歧。为拓建街道而拆除的古桥、牌坊、翻轩、寺庙、水等, 使街区原貌遭到不可修复的破坏。 (3) 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不协调。安昌古镇的现有景点仅开放7处, 众多历史古迹尚未修缮, 依河古商业街市也颇为冷清。建议安昌古镇参佐现状, 加强保护与开发工作, 控制、引导古街区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将安昌千百年的风情旧貌保存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2]安昌镇志编纂委员会.安昌镇志.北京:中华书局[M], 2000.354页, 424页

[3]项文惠, 钱国莲.古韵流淌:安昌古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78页

[5]王云根.绍兴村落文化全书——安昌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1]项文惠, 钱国莲.古韵流淌:安昌古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2]安昌镇志编纂委员会.安昌镇志[M].北京:中华书局, 2000

[3]丁俊清.江南民居[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景观调研报告 篇8

现在人们已经厌倦了被钢架盒子占据的城市,开始怀念自然的景观形态。乡土景观给予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新启示,而且这些启示会让城市的景观设计变得温柔、怡情、适于自然。

关键词:乡土景观;城市设计;自然;文化

一、乡土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乡土景观的确切定义从来就有争议。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它包括村落、农田、道路、河流水系、树林和其他这六个部分。但是,中外专家、学者又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的特点几乎是相同的。

(一)浓厚的归属感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乡土”中的“乡”就是故乡、家乡,“土”就是大地,一想到这两个名词就会有无尽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城市迁移人口和本土人口都渐渐地开始厌倦城市生活,近几年古村落旅游、自然景区旅游的兴盛,各种以民俗生活为主题的度假休闲项目受到追捧,都充分地说明人们对乡土景观的喜爱、依赖。

(二)鲜明的地域性

乡土景观的设计中民族的、地域的特点都被完好地体现和保存了下来。通过研究安徽宏村、浙江的芙蓉村、山西临县李家山村等遗留下来的古村落,都具有自己独具特点景观形式。

(三)生态的循环性

在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中,会采用自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木材、竹子,甚至是植物,这样的设计需要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但是只要经过部分的补修就能一直维护它的功能性。总体上减轻了人工损耗、资源的浪费,这些可逐渐腐朽的材料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和破换。

(四)视觉的欣赏性

1.辽阔自由之美——在乡村中, 天地辽阔,而且都是顺应着自然的走势而划分,房屋高高低低地隐藏在树林之中,这样的视线悠远绵长,给人自由开阔的视觉享受。

2.安定宁和之美——著名的精神病理学者曾经指出:人处在根基稳定的物体上会产生安定的感觉。而在乡村中随处可见辽阔的大地,粗壮繁茂的植物到处都是,是不是还会有鸟儿的叫声,安定宁和之感油然而生。

3.四季变化之美——随着四季变换,不同花儿的交替开放,树木枯荣,农田、菜地中作物更替等等,使乡土中四季的景观各不相同。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地域性

纽约、东京、北京似乎都是一个模样,这种复制式的城市设计形式已经遍布各个国家的大中小城市,原来的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民族性对已经消失。城市街道、便道的设计都是在大面积的铺砖材料中点缀整齐的植物;广场上大多则是铺装、喷泉、被修剪的植物。

(二)过度装饰性

在室外景观的设计时似乎也在采用着这种类似室内装饰的设计方法。地面上是不同花样、造型的铺装材料,路沿上有规整的绿化和不同样式的广告牌、路灯。这样装饰的设计手法在室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搬到室外的设计中就多了一些娇柔、做作和不近人情。

(三)忽视交融性

在城市中,走到哪里都是硬硬的铺装材料,纵使有绿色植物,也是经过精心修剪的样子,看着也是整齐好看,但是总是少了一份自然、随和之感。河流被严严实实的混凝土护岸包裹着,孤立冷峻。

三、乡土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展开的实例

目前,国内外的设计师已经尝试将乡土景观的优点融入设计项目中,出现啦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

(一)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永宁公园种面积大概是21.3公顷,位于永宁江右岸上。永宁江本来是一条资源丰富的河流,周围还生产黄岩蜜桔,但是经过人们十几年的利用开发,这条河已经变了模样。为了延续这条河流的生命,土人设计进行了大力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点:

1.停止河流渠道化工程,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

2.通过内河湿地形成旱涝调节系统

3.多带五种设计,采用大量的乡土物种

(二)美国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的中南部,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多丘陵地型。这个地方的血多花园的设计都融合了许多乡土景观的元素,采用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方式,让这个地方变得富有生趣和艺术美感。

四、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启示

(一)尊重自然是前提

其实,乡土景观是人和自然的共存地体现。一个环境中,人参与的程度与自然的自我调节力应该是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长久和谐地发展下去。但是我们现代的城市设计中往往过度地加大了人工的比例,忽略了自然,这样长久下去必然很多问题都会显现出来。所以,在今后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高对自然地重视,尽量不要去破坏自然中原本的生态系统,尊重季节的变换,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这样才能做到人和自然地和谐共存。

(二)因地制宜是重点

城市中的地形都很平整,甚至公园中的绿化地带也平整的草坪。在乡土景观中地形非常地丰富,有相对平整的道路,也有或急或缓坡地,也有或大或小的湿地和高地。这样就会造成土壤含水量、阳光照射程度的差别,从而就会造成不同地点适合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植被和环境的不同,所栖息的动物也就不同,丰富多样的自然循环系统就得意保持了。

(三)植被、材料地方性很重要

乡土景观中的生态可循环性跟利用当地的植被和材料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几乎所有现在城市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大多就是冬青、松树、杨树等这几种,当地生长的“土生”植被反而被抛弃。而乡土景观中,采用的都是在这块土地中生长了数百数千年的当地植物,而且并没有经过太多人工的修剪规整。

似乎人们总有这样一种观念,从外地引进植物、石材都会显得这个城市更“上档次”。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就大量地引进外面流行的材料。殊不知,现代的信息传播很快、技术交流频繁,几年前的新鲜事物,也许现在就司空见惯了,没有了丝毫的新意。與其这样费力不讨好,为什么我们不就从当地多产的材料入手呢?这样既免除了财力、物力的浪费,也会是当地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地域性。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志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9(09)

[2]罗伯特?安德森;乡土景观——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的符号和象征,2007(06)

[3]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洁.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5(01)

上一篇:服装销售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市场销售大学生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