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质量评估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采购质量评估(共11篇)

采购质量评估 篇1

1、采购申请中的评估价格的作用

a)可用于采购申请的审批策略中;(详细介绍本文略)b)可将采购申请的评估价格复制到采购订单中;

2、采购申请的评估价格的来源

a)有物料号码的行项目,评估价格(Valuation Price)的默认来源物料主数据的评估价格。如果物料采用标准价格,评估价格则等于标准价格,物料采用移动平均价,评估价格则等于移动平均价。

b)对于没有物料号码的行项目,评估价格只能手工输入;

c)我们可以在采购申请凭证的屏幕布局(Document Screen Layout)中设置评估价格是否可以手工调整,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修改有物料号码的行项目的评估价格。(事务代码ME51N)

3、采购申请的评估价格复制到采购订单中

若采购申请中的字段“采购订单价格”中选择“2作为净价格”,当参照该采购申请创建采购订单时,系统将该采购申请的评估价格复制作为采购订单的单价。(事务代码ME21N)

二、系统配置说明

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配置 屏幕布局的定义 屏幕布局的分配

采用采购申请中的评估价格到采购订单;

1、采购申请凭证的屏幕布局的定义;

采购申请屏幕布局的定义(路径:物料管理/采购/采购申请/定义凭证层的屏幕格式)

2、采购申请凭证的屏幕布局的确定

在采购申请的凭证类型中,分配屏幕布局(fieldsel)给采购申请类型(后台配置路径:物料管理/采购/采购申请/定义凭证层的屏幕格式)

可以根据用户来进行设置

事务代码:OMET定义采购员参数Z1(功能权限:采购订单),在字段FieldSelCtrl Rel中可以输入屏幕布局,然后通过事务代码SU01(或者SU3)将参数ID EFB分配给用户。

3、采用采购申请中的评估价格到采购订单;

上图勾选上 “采用PO价格”,则创建采购申请时,可以选择将采购申请的价格复制到采购订单,这样创建采购订单时,则直接复制采购申请的价格,即使有采购信息记录,也不会取采购信息记录的价格。

三、总结:

复制采购申请的单价到采购订单,对于在采购环节已经确定采购单价的业务还是比较适用的,特别是非物料类采购。

采购质量评估 篇2

装备是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采购是获取装备的途径。装备采购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为紧跟时代步伐, 努力提高军队“能打仗, 打胜仗”能力, 不断增强军队战斗力, 军队采购何种装备成为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 也对装备采购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 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可能满足需求的若干装备进行评估, 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 这对推动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概念

1.1 装备采购规划

“规划”一词来源于美国国防部的谋划规划预算系统 (PPBS, Planning, Programming and Budgeting System) , 它是美国国防部的国防资源管理系统。2003年, 美国国防部在原有的PPBS基础上增加了执行阶段, 发展为谋划规划预算执行系统 (PPBE, 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and Execution System) 。当前, 美国国防部通过运行PPBE来管理国防资源。规划 (Programming) 是PPBE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与国防指南保持一致的前提下, 编制建议规划, 对规划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对风险进行评估, 最终形成《规划目标备忘录》, 为下一阶段的国防预算奠定基础。

本文所讲的规划相当于习惯上所说的采购、开发和工程建设等项目或方案, 但规划与项目、方案有一定的区别。项目和方案两个词本身是名词, 没有动词的词性, 不能表示获得项目和方案的分析过程, 而规划则既可以表示Programming的过程, 也可以表示Programming的结果, 同时, 装备采购管理系统与国防资源管理系统 (PPBE) 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使装备采购体现出规划分析过程和与PPBE之间的相互关联, 本文使用“装备采购规划”一词来表示经过分析论证、分配资源而形成的装备采购方案。美国国防部在2003年5月发布的Do DD 5000.1“国防采购系统”中对“采购规划”进行了定义:采购规划是一项受控的、有资金 (经费) 保障的工作, 它提供一种新型的、改进的或延续性的物资、武器或信息系统, 以响应一项经过批准的需求[1]。

军事需求是为具有某种能够完成既定军事目标、使命或任务的能力而提出的规范性要求, 它是装备采购活动的依据, 满足军事需求也是装备采购活动的最终目的。当国家和军队决策层确定需要维持某项军事需求或提出一项新的需求, 并且决定将通过获取某项新的能力以满足这一需求时, 就需要探索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各种能力解决方案, 美国国防部对能力解决方案分析过程进行了明确,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在进行能力解决方案分析时, 首先应考虑“非装备解”, 即使命需求是否可以在现有武器装备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战术、修改战斗条令来满足。如果现有装备不能满足需求, 则编写任务需求说明 (MNS) , 考虑采用工程手段即通过采购改进或研制的装备来满足需求。任务需求说明获得批准之后, 就进入装备采购管理过程[2]。

美国国防部2003年5月颁布的Do DI 5000.2“国防采购系统运行”中对国防采购的管理框架进行了修改, 将装备采购全寿命过程划分为规划精选、技术开发、系统开发与演示验证、生产与部署、使用与保障五个阶段[3]。规划精选阶段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已获批准的任务需求来定义若干个采购备选规划, 使其在与国家军事安全战略、国防谋划指南、联合概念保持一致的前提下, 从效能、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证与设计, 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 , 进而形成若干个装备采购规划单元。因此, 本文将装备采购规划定义为:对可能满足某一军事需求的一种新型的、改进的或延续性的装备进行采购设计并提供资源 (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 , 进而形成的一项采购规划单元。

1.2 装备采购规划评估

定义若干备选规划之后的工作就是需要对这些备选规划进行分析, 分析哪些规划是可行的, 哪个规划的效费比最高等,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决策准则来评估这些规划, 即建立一套完整的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估, 通过对这些备选规划综合权衡, 从中选出最佳的装备采购规划。

因此, 装备采购规划评估可定义为: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程序和手段, 对完成某一既定军事需求的备选采购规划进行评估, 最终选出最佳的装备采购规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运用一套系统的方法, 研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以达成已批准的军事需求。

在对装备采购规划进行评估时, 应组建由军方、承包商、规划管理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组织, 确保评估结果能够对装备采购规划的可行性和最终效益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4]。

2 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要素分析

2.1 效能

效能是一个系统满足一组特定任务要求程度的能力[5]。从某种意义上说, 效能就是装备满足既定需求的预期程度。它是建立在装备性能基础上的一个综合指标, 单个或若干个性能参数不能表征装备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因此不能用若干性能参数来表示装备的效能。

不同装备的效能度量因使命任务、使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而且多数装备具有执行多样化任务目标的能力, 任务目标不同, 其效能的度量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效能指标的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而是要根据具体装备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以能够反映装备达到规定的使用目标的能力。例如, 美军在分析民兵导弹的替代系统时考虑了如表1所示的效能指标[6]。

2.2 成本

装备采购成本是指装备采购过程中所有耗费资源的货币衡量[7]。装备采购成本不仅包括采购和使用该装备直接花费的成本, 也包括逻辑上因该装备存在而产生的成本 (如军事建筑成本、训练成本、人员成本等) 。

装备采购成本是衡量装备采购总费用和经济性的综合参数, 是装备采购规划经济性分析的重要指标。在对装备采购规划的分析中, 就详尽列举每个备选规划的成本。从装备全寿命过程考虑, 装备采购成本应包括四个方面:论证与研制成本、购置成本、使用和保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本。

装备采购规划中的装备采购成本与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对装备采购备选规划进行成本分析时, 若所需采购的装备尚未开始研究开发, 则此时的装备采购成本就等于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若所需采购装备已经处于全寿命周期进程中, 那么在分析进行的当时已经使用的成本属于“沉没成本”, 就不应计入备选规划的对比之中。同时, 在分析比较各备选规划的成本概算时, 必须注意各备选规划成本的可比性, 即建立共同的比较标准和条件。

2.3 进度

装备采购进度是指装备采购活动在时间上的排列, 反映了装备采购实施过程的进展情况。在装备采购规划中制定采购进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时间和节约时间, 合理分配资源, 确保采购活动按期完成。

对进度的评估应考虑的因素:一是初始作战能力形成时间, 具体是指从确定装备采购规划到预先指定部队获得装备并具有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段。初始作战能力 (IOC) , 是指某一型装备具备了最小化的、但具备实际部署意义的作战能力。它是装备在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初始作战能力形成日期, 决定着装备能否较快地形成战斗力以完成使命任务。初始作战能力的形成时间越晚, 满足军事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小, 反之, 初始作战能力形成越快, 更有可能满足军事需求;二是完全作战能力形成时间。完全作战能力 (FOC) 是指装备发挥出所有设计性能并能正常使用装备所有系统时的作战能力。装备形成完全作战能力, 是实施装备采购的最终目标, 也意味着装备采购进入采购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完全作战能力形成日期不仅影响战斗力生成时间, 也会影响周期成本, 进度对成本的影响称为“加速经济性”问题, 就是指如果能够更快地采购到所需装备, 那么就能节省成本。

2.4 风险

装备采购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效能、成本和进度约束下, 由于受采购管理、技术复杂性、外部客观因素及其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而不能达到预期采购目标的可能性以及产生的后果[8]。

对装备采购规划进行风险评估应考虑五个因素:一是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是为所采购装备计划采用的技术能够满足预期目标的尺度[9]。在采购规划中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未进行或未能通过初步的试验、对关键技术攻关情况说明不充分以及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说明不具体等因素都会对实现预期的装备采购目标有重要的影响;二是成本估计的合理性。成本估计不合理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客观方面, 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初始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差等因素造成估计不准确;主观方面, 所使用的成本概算和预测方法、模型未经验证和确认, 以及承包商人为降低估值都会造成成本估计不合理;三是进度估计的合理性。进度估计不合理受多方面的影响:制定进度计划时论证不充分、缺乏科学的进度预测和分析方法、承包商人为缩短采购进度、新技术开发等因素都会产生进度风险;四是装备效能指标的准确性。装备效能指标选择不准确、提出的特征性能指标和通用性能指标要求不全面等问题会造成后续的技术开发缺少正确的指导方向和策略, 进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五是科研生产能力。主要考虑承包商在装备设计、研制、生产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包括制造可行性、关键器材可得性、工业基础能力、生产工艺、质量保证、人员及设施等。

3 装备采购规划指标体系构建

在建立装备采购规划指标体系时, 应根据具体的使命任务和具体需采购的装备类型和型号来进行构建。本文以“提高地面近敌作战能力”为使命任务, 在考虑全寿命周期的条件下建立装甲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 15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对装备采购规划和装备采购规划评估进行了定义, 对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要素从效能、成本、进度和风险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确立了装备采购规划评估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最后以满足“提高地面近敌作战能力”的使命任务为例, 建立了装甲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体系。下一步将根据建立的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模型, 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摘要:为满足某项已获批准的军事需求, 在规划精选阶段需要建立若干装备采购规划, 并构建一套评估准则对装备采购的备选规划进行评估。从装备采购规划和装备采购规划评估的定义出发, 对装备采购规划的评估指标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装备采购,规划,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USD (AT&L) .The Defense Acquisition System[EB/OL].[2014-01-21].http://biotech.law.lsu.edu/blaw/dodd/corres/html/50001.htm.

[2]辜希等.美国武器装备采办概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4.

[3]USD (AT&L) , Operation of the defense acquisition system[EB/OL].[2014-01-21].http://biotech.law.lsu.edu/blaw/d-odd/corres/html/50002.htm.

[4]秦红燕, 沈永军.装备采办项目评价问题探讨[J].军事经济研究, 2010:38-40.

[5]杨建军.武器装备发展系统理论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6]Eston T.White, Val E.Hendrix.Defense Requirement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M].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1982.

[7]周建设, 闫作剑.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装备采办成本控制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 2007:29-32.

[8]吕彬, 李晓松, 陈庆华.装备采购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采购质量评估 篇3

关键词:读者决策采购 纸质图书 资源建设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127-05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s,PDA)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购入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由于PDA体现了图书馆“以用户为主导”“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馆藏建设模式,因而其广泛的读者参与度及“读者拥有最终决策权”而深受读者喜爱。但仔细分析国内外的PDA开展现状,我们发现PDA还主要局限于电子资源的采购中,在纸质图书的采购中应用较少。基于此,本文在概述PDA在纸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现状、构成要素、业务节点基础上,主要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院图书馆)的实践效果分析,以发现PDA在纸质图书采购中的优势。

1 PDA在国内外纸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现状

1.1 PDA在国外纸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现状

自1990年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尝试基于馆际互借记录开展PDA项目算起,PDA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实施已有20多年,全美已实施或有意向实施PDA的图书馆大约占到65%,其中包括许多研究型大学,如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普渡大学、丹佛大学、爱荷华大学、密西西比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的图书馆全部实施了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进入2010年,不少中小型学术图书馆包括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威廉玛丽学院等也加入此行列。此模式主要运用于电子书的采购,对于纸质图书的PDA模式采购,目前国外图书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馆际互借请求转化为纸质图书的订单,另一种是读者在OPAC中发现MARC数据并发起购买,可以说PDA在美国的纸质图书采购中也只是试验项目,并没有完全大力推行。

1.2 PDA在国内纸质图书馆采购中的应用现状

自从2011年初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胡小菁介绍PDA到中国以来,我国学者已洞察到了PDA的学术价值。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查询,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对国内图书馆特别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介绍及其对国内的启示或借鉴等,所介绍的PDA组织模式从严格意义上也和国外有一定的区别。实际上国内图书馆大多采用“读者荐购”,尽管本质上都是读者参与馆藏建设,但其与PDA的最大区别在于:PDA采购的图书可以即时获得电子版、采购自动化程度较高,“读者荐购”的图书大多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 篇4

1、负责工器具、仪器仪表、五金材料等工业品采购;

2、供应商的寻源,整合;

3、采购价格谈判;

4、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计划,控制好库存周转,并降低呆滞库存;

5、维护与内部客户的关系以确保采购策略平稳和可持续实施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2

1.了解国际牛肉类市场,负责公司货源的采购,收集肉类产品信息、调查产品价格。

2.不断完善所负责牛肉类产品收集,并进行供应商信息及市场趋势分析,落实供应商开发

和供应商过程控制管理工作,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

3、根据需求了解、商品报价市场调研、价格比对,控制采购费用、降低采购成本;

4、负责管理所属品类现有供应商及备选供应商,维护供采关系,建战略合作关系;

5、负责所属品类商品资料系统录入、维护;采购订单下单、到货、入库、库存等跟踪相关工作;

6、负责销售数据分析、了解国内销售状态,判断商品采购效果,及时与销售总监进行沟通以调整策略。

7.对采购货品及时报账,做到所有单据齐全、金额及货物无误;

8.与销售、仓库、客服等部门沟通,建立稳定的采购流程;

9.持续跟踪所负责产品的市场状况并及时反馈,保证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10.其他领导分配的工作。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3

(1)采购计划编排,物料的订购及交货期控制。

(2)订购单的下达。

(3)物料交货期的控制。

(4)查证进料的品质和数量。

(5)进料品质和数量异常的处理。

(6)与供应商有关交货期、交货量等方面的沟通协调。

(7)办理支付货款事宜。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4

1.包材的询价、建价

2.订单的下达、图纸的发送,异常的处理

3.按PMC计划跟进交货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5

1)

协助经理了解、分析市场,积极引进质量可靠、市场畅销或独家的商品,淘汰滞销及问题商品;

2)

协助经理签订协议及落实上的返利并做好台帐;

3)

协助经理梳理调整商品结构,满足商品市场需求。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61、熟悉公司OA,联合供应商一起开发OA并且根据需求调整OA;

2、公司规定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操作;

3、询价、比价、签订采购合同,制作订单,下发及跟踪,按照计划催缴;

4、照财务要求进行每月资金计划的安排整理

5、保证ERP中订单类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6、积极沟通,及时了解需求,较好的控制成本。

采购部门质量职责7

___项目一线材料供应保障:根据项目情况及时编制动态材料进场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跟踪材料到货情况,确保材料及时按质按量到场;

2.供应商开发:负责供应商资源开发、资质审核、能力评估工作

3.采购合同签订:负责及时按照公司的要求签订项目自购材料的采购合同,规范采购流程;

4.负责材料款的请款支付和结算款的审核,并及时报销材料等各种费用。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篇5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1、采购物资分类由采购部门负责制度采购物资技术标准,根据其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及其输出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三类。

(1)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惩投诉的物资;

(2)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3)辅助物资: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一般包装材料等。

2、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地方,对同类的重要物资和一般物资,应同时选择几家合格的供方。采购部负责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记录。

3、对有多年业务往来的重要物资的地方,应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1)体系认证证书;(2)相关组织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结果;(3)相关组织及供方其他顾客的满意程度调查;(4)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情况;(5)供方的财务状况及服务和支持能力等。

4、对第一次供应重要物资和供方,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

(1)新供方根据提供的技术需求提供少量样品;(2)质检部队样品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验证 报告,反馈给采购部;

(3)样品如不合格可再送样,但最多不能超过两次;(4)样品验证合格后,采购部通知供方小批量供货;经质检部进货验证合格后,交生产车间试用,并由质检部出具相应试用后的验证报告,反馈给采购部;

(5)小批量进货验证或试用不合格则取消其供货资格。样品验证、小批量试用均合格的供方经主管批准后采购。

5、对于一般物资供方,需要经过样品验证和小批发商试用合格,主管批准采购。

6、对于批量供应的辅助物资,综合部在进货时对其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合格者由主管批准后采购,对零星采购的辅助物资,其进货验证记录即为对此供方的评价。

7、供方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采购部应向供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如两次发出处理单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他供货资格。

8、对服务供方的控制: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供方,如运输公司、检测、培训机构等,也应经评价合格后方可向本厂提供服务。

9、采购部根据生技部的《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对于临时采购的物资,相关部门填写提出书面申请,报总经理批准,交采购部门实施。

10、采购的实施

(1)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2)第一次想合格供方采购重要和一般物资时,应鉴定《采购合同》明确产品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违约责任及供货期限等;

(3)采购部门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合同附件提供给供方;

(4)采购前采购员应核实提供给供方技术的要求是否有效,将《采购单》交采购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实施采购。

11、应包括拟采购产品的信息:(1)对产品的质量要求;(2)对产品的验收要求;

(3)其他要求,如价格、数量、交付等。

12、本厂的采购文件包括《采购计划》、《临时采购要求单》、《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采购单》、《采购合同》及附件等,由采购部门保管。

13、对采购的产品可以有如下几种验证方式:由质量采购部门、供货商、仓库管理员在本公司现场实施验证;由本厂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采购部门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

14、验证活动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采购质量评估 篇6

一,课题:采购质量管理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指定商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内容; 2,明确实施采购流程质量控制的内容; 3,掌握采购质量问题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4,掌握供应商品质的控制方法;

5,掌握并灵活运用不合格品的管理措施。三,课型:新课。四,课时:一个课时。

五,教学重点:产品质量的控制,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供应商品质的控制。

六,教学难点:怎么让学生区分清楚“原材料质量问题”和“供应商质量问题”;如何让学生理解“设定认证项目的权数”中的“权数”是什么。七,教学内容:

1,商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2,实施采购流程质量的控制。3,采购质量问题的类型及预防措施。4,供应商品质的控制方法。5,不合格品的管理措施。八,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二)、回顾旧课(2分钟)

提问两个上节课相关内容的问题,找两个学生来回答。(三)、引入新课程(3分钟)

让学生讨论下 “案列导入”中的案例,叫两个同学回答下案例的问题。

(四)、讲授新课(31分钟)

1,商品质量标准体系是如何制定的。(4分钟)2,怎么实施采购流程质量的控制。(7分钟)

3,采购质量问题的类型及预防措施分别有哪些。(8分钟)4,供应商品质的控制方法有哪些。(7分钟)5,不合格品的管理措施是什么。(5分钟)

(五)、叫一两名学生回答下课堂讲过的内容。(2分钟)

(六)、教学总结。(2分钟)十,作业:写完课后的相关习题。十一,板书设计:

1,PPT展示商品质量标准体系的拟定和完善,质量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标题等;图表展示原材料质量问题的分析、供应商管理的组织结构,认证项目权数计算等。

采购质量评估 篇7

1 供应商选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966年Dickson通过对170份对采购经理和采购代理人的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在选择供应商时重要性最高的前三个因素分别为质量、交货期和过去绩效。Ellram (1990) 研究发现策略合作关系下的四种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财务、组织文化、策略议题、技术议题以及其他因素。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2000) 调查统计发现影响合作伙伴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四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以上的国内外学者对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成本、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 然而这种供应商选择模式, 对于准时制采购的供应商的选择而言, 就显得太不全面, 故本文将结合准时制采购的特点, 建立较为全面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

2 准时制采购的特点分析

准时制采购是一种直接面向需求的采购模式, 其特点如下:

(1) 采用单供应源: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利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建立, 但也具有较高的风险。

(2) 对交货准时性要求更严格:任何形式或状况的延迟交货都会造成企业的停产, 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交货准时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管理模式与运输管理的有效规划和合理性, 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联系的准确性。

(3) 对信息共享要求更高:准时化采购要求供应与需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 保证供应与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因此, 合理选择供应商显得尤其重要。合格的供应商应具有较好的技术、设备条件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可以保障采购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保证准时按量供货。

3 基于准时制采购的供应商选择评估指标

以上通过对准时制采购特点的分析,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供应商选择准则, 本文选取了六大类项目作为准时制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指标体系。

3.1 公司管理水平

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评分标准如下:

3.2 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

从TQM 和ISO标准系列建立和推行情况来考核。该项指标为定性指标, 评分标准如下:

(2) 产品合格率:

一个周期内供应商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占产品总生产数量的百分比。

产品合格率undefined

3.3 供应商的交货及时性

(1) 准时交货率:

该指标从时间和数量的角度考查供应商准时交货能力, 公式如下:

准时交货率undefined

(2) 订货周期优势:

订货周期指从供应商收到客户的订单开始, 到产品加工完成所需的时间。该指标可用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订货周期与行业中同类产品的平均订货周期的比率来衡量, 公式如下:

订货周期undefined

(3) 订货柔性:

该指标可用供应商现有生产能力的调整范围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订货周期undefined

(4) JIT 服务:

该项指标为定性指标, 评分标准如下:

3.4 供应商成本优势

该指标包括供应商的报价、运费 (考虑供应商与客户间距离) 、仓储费等所有相关费用, 即购买产品的采购成本, 公式如下:

供应商成本优势undefined

3.5 供应商的支持、配合与服务水平

(1) 生产设备和检验仪器:

对供应商的生产设备和检验仪器的评价可以据表4来进行。

(2) 设计开发能力:

主要从供应商在客户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来衡量。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评价标准如下:

(3) 技术投资比例:

技术投资比例可采用一定周期内供应商为改善技术水平所花费的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来表示, 此处技术投资费用不仅包括设备和仪器等硬件成本, 还包括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购买软件和专利的费用, 公式如下:

技术投资比例undefined

(4)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该指标主要考查供应商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成功开发出新产品的比例, 公式为: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undefined

(5) 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评分标准如下:

(6) 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评分标准如下:

(7) 售后服务水平:

该指标用在约定的时间内解决顾客抱怨的次数与总抱怨次数的比例来衡量。

售后服务水平undefined

3.6 供应商的财务状况

(1) 现金比率:

本文采用现金比率来衡量供应商短期偿债能力。公式为:

现金比率undefined

(2)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undefined

(3)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undefined

4 结 论

本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基于准时制采购的供应商选择, 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指标构建相关评估体系。

摘要: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供应商选择评估体系的研究基础上, 结合准时制采购的特点,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于准时制采购的供应商选择评估指标体系, 旨在帮助采用准时制采购企业解决供应商选择问题。

关键词:准时制采购,供应商选择,选择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唐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成本控制[J].铁道货运, 2008 (3) :11-13.

[2]齐友发.实行准时制采购的内部条件和措施[J].中国市场, 2007 (49) :26-29.

[3]周永宏.准时制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2) :177.

从采购做起,提高SF服务质量 篇8

关键词:采购;质量改进;关键因素;效益指标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细则

质量改进理论属于全面质量管理范畴,其内容主要是组织内部所有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质量改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质量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即实物质量改进;二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改进。所有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按照“四阶段、六步骤”的模式逐步开展。

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六步骤:问题解决规则(problem solving discipline,PSD):明确问题、分析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计划与实施、评估和标准化。

其中,标准化的目的是为防止同样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应该将质量改进的有效措施,纳入质量文件,如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并要进行宣贯,这样就可以使改进的效果得以持续保持。

可以在确定企业关键过程的前提下,围绕问题解决规则的六步骤,提出持续质量改进实施细则。下图一为实施质量改进的框架图,当实际效益指标与标准效益指标出现较大差别时,我们实施质量改进的六大步骤。

二、确定成功关键因素以及效益指标

1.首先明确定位企业。进而需要在整个组织中创造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条件,培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意識。成立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引进倡导概念,任命领导全面质量的管理者。

2.根据SF公司的运营过程,将各个运营过程细分为子过程和围绕具体活动展开的各个过程。SF公司的运营过程表示为采购、收件、运输、派件。

3.利用矩阵图这一辅助工具,参照相关的成功关键因素明确采购这一运营过程。如果过程十分重要,那么该过程在矩阵图中就处于显著位置。通过下表一可以发现选择供应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SF公司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适于持续改进。

4.根据以上各个分解步骤,为采购操作过程确定效益指标(PIs)。效益指标为每一项活动提供了测量评估标准,通过效益指标衡量组织的绩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效益指标对组织的关键过程进行评估,及时向管理层发出信号,最终能够有效地控制运营过程。

三、展开质量改进具体步骤

基于上述对SF公司采购业务的成功关键因素和效益指标的分析与确定,我们建议SF公司采用以下“七步走”来对公司采购业务进行质量改进:

第一步:明确问题

通过分析和评估量化效益指标,并利用量化的效益指标过程绩效,标出过程的分数。明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由全面质量管理小组针对效益指标分值低的可为顾客带来益处的过程进行改进。最初需要在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部门开展质量改进活动,随后在整个组织各层展开,以确保这一改进理念贯穿整个组织。

第二步:分析根本原因

为选定的每个改进过程组建质量改进团队。根据效益指标,评估当前的工作方法,列出过程控制的详细情况。利用“5W1H”方法自问自答,抓住问题本质。同时,借助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进行选择。

第三步: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引发问题的原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改进方案的内容包括:

A.由不足之处引发的质量成本问题;

B.成功的可能性:按0~10分级进行评估,见表三;因数S表明我们准时发现故障的几率,预先发现问题的难度越大,S的值就越大。对P、S值大的项目进行重点改进。

C.与方案有关的成本问题;

D.执行方案所需的时间。

第四步:计划与实施

根据以上解决方案,最终选择相对合适的方案在小范围内实施。

第五步:评估

对上述方案进行检查。借助效益评估指标评估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检验目标实现程度。同时对该解决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

第六步:标准化

改进后,将改进过程执行步骤形成标准文件或操作说明。并将文件传达给员工,对其进行培训,督促员工按照文件所示步骤开展工作,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原质量小组应对过程进行检测控制,保证其正常进行。同时,还应将改进过程的成果报告提交给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记录从改进过程中汲取的经验。

第七步:重新回到步骤一

成立下一个团队,对下一个关键过程进行说明和改进,也可同时进行质量改进过程。同时,成立过程改进团队(PIT),不断改进、维护改进过程。

参考文献:

[1]Hubert K.Rampersad.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石春生,孟大鹏.供应商分类管理的新视角——综合考量供应商的企业能力与合作意愿[J].企业管理,2010,(8).

质量保证协议书(物料采购) 篇9

质量保证协议书

质保编号:

合同签订及履行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甲方:

乙方:

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明确双方质量责任;甲、乙双方本着质量第一、互责互利、力求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甲方从乙方采购物料有关质量保证事宜签定如下协议:

一、质量标准

1.乙方产品基本质量要求需满足甲方提供或确认的产品图样及相关技术要求(包括明示的和隐含的)或经双方确认的封样品;甲方未提供标准时,按相关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双方确认的乙方企业标准执行。

2.若乙方提供产品为进口元器件时,以双方确认“封样”以及制造商提供规格书要求为准。

二、乙方的质量责任

1.甲方的质量保证要求:

乙方有义务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交付给甲方,甲方有权随时对此进行检查考核。乙方在首次批量供货前应向甲方提供相关检验标准,型试试验报告,无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等。

2.乙方在其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责任

乙方提供给甲方的产品一经甲方确认后,就不得任意更改(包括生产工艺、原材料、配方等),由于乙方私自更改引发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3.乙方在甲方进货检验过程中的质量责任

①. 物料在甲方进货检验中判为不合格批时,甲方有权作出退货处理(因环保检测项目判不合格批的材料就地销毁),并收取该批货值1﹪作为误工检验费。如因乙方物料不合格影响甲方交货期的,造成的所有损失全部由乙方承担

(包括客户索赔,额外的运输费用等其它费用)。

②. 物料在甲方进货检验中判为不合格,因甲方生产急需,甲方可采取挑选使

用,挑选的不合格品全部退还乙方,同时甲方有权收取一定比例的挑选费

用。

③. 甲方在进货检验中发现乙方提供产品不符合甲方指定要求,特别是品牌不

符,以次充好等,甲方将有权给予乙方该批进货全额的十倍扣罚。

4.乙方在甲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责任

乙方提供产品在甲方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经双方分析确认属于

乙方责任时,甲方有权将不良品全部退回乙方(包括已使用和未使用),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损失(包括返工费、误工费以及其它损失费用)。

5.乙方在甲方产品售中及售后过程中的质量责任

乙方所提供物料的质量保证期(自甲方产品交付用户使用之日起计算)为2

年,乙方应对质量保证期内的物料承担质量责任;若因乙方责任,造成甲方产品在销售或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乙方应赔偿甲方以及甲方用户的全部损失(包括返修材料费或报废损失、返厂运输费、申请权威部门鉴定费、赔偿用户损失费、诉讼费、市场处理人员差旅费等)。

6.乙方质量处罚流程

甲方向乙方进行处罚时,必须向乙方提供作为处罚的原始文件或完整依据、包括质量信息反馈单、让步使用申请单,以及权威部门出现的报告(市场严重质量问题时使用)。乙方接到甲方的处罚通知单后,如有异议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出,否则视为乙方同意甲方处罚措施。乙方应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在处罚单上签字盖章并返回甲方,有异议双方协调解决,否则甲方有权延期支付货款并直接在其货款中予以扣除。

三、甲方的质量责任

1.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有效的技术标准、图纸等,承担因没有及时提供有效的文件而造成乙方物料不符合要求的质量责任。

2.甲方追究乙方责任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确保有关乙方违反本协议的事实描述准确无误。乙方有异议时,有权提出异议并由双方共同进行鉴定,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乙方有权要求国家权威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四、甲方与乙方关于无有害物质管理要求约定:

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按《供方产品绿色环保承诺书》要求执行。

五、协议对质量责任事故的处理具有溯及力。对双方签定的业务主合同在本协议期满

后发现的质量问题,双方仍然按本协议的规定处理。

六、本协议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修改或终止本协议,如需修改或终止本协议,应经双方同意。协议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法定代表人及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双方公章后生效,双

方各执一份。

八、本协议自年月日开始执行,直至合作终止。

甲方乙方

单位名称: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表人:委托代表人:

电话:电话:

采购质量评估 篇10

文件编号: 修改状态:

页码:

QG/SL-QP7401-2003 A/0 采购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采购文件的编制及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工装、模具、量具及检具、校准服务和限用有毒危险品的采购。

3定义

采购文件

指确定物资采购应遵循的要求和规定(如图纸、标准、检验证明要求,质量验收协议,采购计划等)。

4职责

4.1资材课负责原辅材料及外协件、设备备件、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工装模具、夹具、检具、量具的采购及供方的联络/管理工作,并组织本程序的实施。

4.2 生管课负责进厂物资的预验收,对全厂仓库进行管理。

4.3 工程部负责提供新品试制所需的A、B、C物资清单,并负责编入《生产用原辅材料分级标准》中进行实施。

4.4 工装模具、夹具、检具、量具的采购和外协,资材课组织工程部与供方签订技术协议,组织品质部与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4.5品质部负责采购物资的质量检验和试验及验证工作。

4.6人力部负责有毒/危险品的法规管理工作。

4.7生管课负责提供所需采购物资的数量和型号并填报《采购请购单》。5程序

5.1采购文件的组成5.1.1采购文件包括:

a)采购计划;

b)合格供方名单(当顾客要求时,应从顾客提供的供方名单中采购指定的物资,如需另选供方,则应经顾客同意方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单);

c)订货合同/订单;

d)索赔协议

e)验收协议/质量保证协议;

f)采购物资的技术标准/图样;

g)技术要求/技术协议;

其中a)、b)、c)、d)由资材课编制或提供;e)由品质部编制并提供;f)、g)由工程部编制并提供;

5.2工程部根据采购物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制订《生产用原辅材料分级标准》将物资分成A、B、C三类;

A类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主要性能的物资。B类影响制造质量的物资。

C类对最终产品质量无直接影响或者虽有缺陷,但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物资。5.3采购A、B类物资的供方评价和选择按《供方管理程序》实施。采购工装模具、夹具、检具、量具等B类物资,除满足本程序的要求外,还应执行《工装控制程序》的规定。

5.4采购C类物资从《A、B、C类物资合格供方名单》上直接采购。

5.5采购计划编制

5.5.1资材课根据生管课提供的《年度生产、销售预算表》和《年材料耗用测定表》编制《年度采购计划》,报付总经理批准实施;并根据生管课每月提供的《综合作业计划》、采购物资请购单,编制当月的《采购计划》和《年月采购明细表》,由财务部审核后,经领导审批后实施。5.5.2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应明确:

采购物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交货期和交付方式;

采购物资的技术标准/质量验收标准(技术协议/质量验收协议);

处理争端的规定等。质量索赔条款

5.5.3采购计划分年度、月度和生产应急采购计划。5.6采购物资应符合下列条件:采购计划或采购物资请购单;

选择《A、B、C类物资合格供方名单》里的供方;

采购物资必须附有质保书/合格证等证明物资合格的凭证;

签订合同/订单,其内容应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采购物资的技术/质量标准、验收标准。

5.7生管课根据A、B类物资分类制订具体的原材料最低安全库存量。

5.8采购物资的控制

5.8.1资材课提供必要的采购文件给供方,以便供方及时了解并满足合同/订单的要求,使其有能力100%的准时交付,如发生附加运费,则在采购计划的备注栏中注明。

5.8.2资材课做到计划在先、电话、电传催交在前、备料不断,按采购计划或采购请购单要求执行对供方交付计划的监控,确保合同履行和供货不脱节。一旦发生供货脱期情况,资材课立即协调安排,确保生产正常进行。5.9采购物资的验证

5.9.1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和限用有毒危险品的进厂验证:进货检验由品质部按《检验和试验程序》和《检验规范》执行抽样检验/试验或100%检验和验证:

质保书/合格证;自检报告;

外观(断口)/包装等质量情况。

5.9.2 工装、模具、量具及检具的进厂验证应满足如下要求:

 供方应提供合同中要求其测试的尺寸数据的实测结果及其它要求的测试的报

告;

 由生管课负责依据与供方签订的进厂验收协议的规定对以上项目及其它项目

进行验证,合格后执行如下的验证;

 模具的验收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进行试模:由生管课负责安排试模,并抽

取五件样品,进行全尺寸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协议有关规定。模具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的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协议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

5.9.3经检验/验证合格的物资,一旦在生产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应由资材课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退货,由此造成的损失按与供方签订索赔协议进行索赔。5.9.4若需在货源处对采购物资进行验证时,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采购物资放行的方法。

5.9.5为确保所采购产品的质量,由资材课依据如下方法对进货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 对供方的供货绩效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 进货检验和/或试验,如性能抽样

 定期对供方现场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评审或审核  其它顾客同意的方式

5.10顾客对采购物资的验证

5.10.1当合同规定时,顾客或其代表有权在货源处/或收货处验证采购物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10.2顾客的验证,本厂不能作为供方对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的证据,也不能排除本厂所签产品的合同责任和顾客的拒收可能。6记录表式

《供货业绩评价表 》

《A、B、C类物资合格供方名单》《供方调查表》 《采购计划表》

采购质量评估 篇11

摘 要:高校图书馆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中文图书,规范了图书购买市场、节约了图书购书经费、也提升了采访工作效率。但也使得图书馆难以入藏部分有特色的、优质的、专业的图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本文分析了招标采购方式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影响情况,并从科学的组织招标、获得完善的书目信息、改变传统的采访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86-03

中文图书采访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中文图书采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随着图书市场的繁荣发展,发行渠道的增多,高校中文图书采购大都采用了招标形式,这给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招标采购可使图书馆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在节约图书采购经费的同时,得到较高水平的服务。但中间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使得书目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从出版社订购那些利润低而图书馆又需要的特色的、优质的、专业的图书,从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采访的质量和馆藏质量。如何确保高校中文图书的采访质量,使图书采购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应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1 采购招标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影响

招标委员会是由学校招标办组织的有学校领导、图书馆领导、财务和纪检部门领导组成的机构。由于评标专家对图书馆运作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容易出现低价中标的现象。供应商是以盈利为目的,对一些大宗的、利润较大的订单,他们会积极地去做,而对一些小宗的书单,利润较少的,就不想做甚至不做。从而对中文图书的采访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1 书目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全国每年出版的新书在10余万种,任何一个供应商都不可能提供完整的书目信息。加之有些供应商出于利益考虑向图书馆推荐、供应积压图书,而对那些质量高、利益较少的图书,不向图书馆提供书目及信息。即使提供图书的开本、内容、读者对象等信息,往往也是不完整、不准确的,使得图书到馆时才发现所订图书不符合馆藏要求。有些出版信息中途发生了改变,致使实际到书时重要的采访信息如书名、ISBN、价格等与征订时有所不同,也给采访和验收工作带来不便。

1.2 特色、优质、专业性强的图书难以入藏

图书馆急需的特色藏书,是图书馆采购的重点之一。此类图书的采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由特定图书供应商为图书馆供货,而这些供应商往往由于综合实力欠佳等原因,中标机会甚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图书馆采购急需的特色图书带来了困难。

对于出版发行量小的专著等出版物,供应商从出版社进货时的价格有可能高于中标价格,他们在利益驱动下,有可能以各种理由拒绝配送该类图书[1]。即使是现场采购,展厅所陈列的图书也是供应商根据市场的销售情况所选定的,以销售营利为基本目的。如此就有可能无法采购到符合需求的专业性强的图书。

1.3 到书率低、时效性差

由于招投标制度的不健全和经验的缺乏,致使某些供应商在投标时以价格优势中标,这样就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持其正常的运作,其结果是简化服务流程,或者仅提供高折扣的图书。部分质优价高的科技类图书、优秀出版社的图书,在招标后因价格的原因迟迟不能到货,影响图书馆的到书率。

在图书提供过程中,还有的供应商故意拖延图书到达时间,其原因是他们从出版社拿到的图书折扣,是随着图书出版的周期逐渐递增的。因此,一些时效性强的计算机类、考试类图书,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到馆,使藏书质量和时效性均受到影响。

2 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措施

2.1 科学的组织招标

中文图书的采购招标,与一般设备物资的采购招标不同。图书采购具有采购品种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的特点,且采购任务是持续的、分批次进行的,不可能一次完成。因此,建议招标周期为2~3年比较合理。

2.1.1 组建合理的招标委员会

学校的招标小组一般由招标办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招标委员会对图书馆这一特殊招标方式理解得不是太透彻。专家较多地考虑供应商的优惠幅度,对其他服务考虑则较少,容易造成图书质量的下降。因此,在图书采购的招标过程中,图书馆资源建设人员、采访工作人员必须参加,且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2.1.2 采用合适的招标方式

仅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有可能导致实力较弱的供应商采取恶性竞争的方式参与到招标工作中来,从而给图书馆采购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因为在邀请招标中,图书馆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对参与招标活动的供应商有所了解,将不符合本馆中文图书采购需求的供应商排除在招标范围之内,确保参与投标的供应商能满足图书馆采购需要,而最终的中标供应商也都能提供符合本馆需求的采购服务[2]。

2.1.3 实行滚动招标方式

高校图书馆购书量大、品种多,任何一家供应商都是难以满足的。加之图书馆文献采购对连续性供货的要求,这就需要确定5~6家实力强的图书供应商来参与图书采购。为了保证馆藏资源建设质量和图书馆工作的连续性,有必要实行滚动招标方式进行图书采购。即从上次中标的供应商中确定1~2家直接滚动到下一周期作为图书馆的供应商,而其余份额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另行确定[3]。

2.1.4 避免过度低价中标现象

影响图书折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装帧、用纸及印数、畅销书与滞销书等,都可以在价格的折扣上有着不同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专业性强的图书,出版发行量很小,折扣空间也很小,笼统地规定一个最低标的,给图书馆实际购书和订到率会带来不利影响。

评标人员不能盲目地看待折扣。如果仅把购书折扣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而不考虑图书质量、到书时间、到书率及其他服务,那将顾此失彼。实行采购招标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最合适的代理商,购来最有价值的图书。因此,对折扣应该规范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提供一个平均折扣。

2.1.5 只招资格标

图书采购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招标时不可能像采购其它设备物资一样提供具体的采购清单,它仅提供学科专业目录,也就是说采购的是“非固定标的物”,它只能按时间段或年度、图书采购总码洋进行控制。招标只是确定中间商的供货资格,招的是“资格标”。至于具体的购买品种需视当年的出版情况而定[4]。供应商的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3~5家较为合适。

2.2 多渠道获得出版信息和书目信息

采访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出版发行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出版信息,主要有以下渠道:(1)电子书目。根据供应商实力,有针对性的从中标的供应商网站上下载电子书目。(2)通过书市、图书展销会、订货会等现场收集书目信息。(3)根据馆藏特色,有针对性的与大型、对口出版社直接联系,索取最新出版信息。(4)传统书目报和出版社提供的纸版书目。

2.3 书目订购与现场采购相结合

通过图书馆配商书目订购和现购图书是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的主要方式。现购图书到书率和到书的速度都有保证,对于现采无法满足需要的图书,只能利用收集的各种书目信息进行书目订购。

以书目订购为主,现采为辅,两种方式优势互补。同时,现场采购不仅使采访人员能及时了解市场形势,切身感受图书文化潮流,准确把握图书出版动态,而且能直接翻阅图书,了解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图书采购的准确性。

2.4 多种采访模式作为补充

2.4.1 在线采选

在线采选也称网络采选,是图书采访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平台,以数字化出版信息为工作对象的一种中文图书采选方式[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开始应用于图书采购领域。由于网上书店具有快捷方便、信息量大、书目信息提供比较详细等优点,使得采购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所需图书的概貌。网上书店所提供的书讯品种数量多、品种全、检索便捷,可以通过网上图书订购作为购书的补充渠道,特别是绝版图书,多卷书的补卷,十分有效。

2.4.2 自主采购

各高校都有其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由于自身学科设置所限,某些专业图书选择范围较为狭窄。此类图书可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出版社直接合作,保证相关专业出版社提供全品种书目,避免供应商提供书目的不完整。

图书馆不通过中标的供应商,每年在预算的采购经费中划出一部分,如总经费的1/4~1/3,直接与出版社联系购买图书。根据本校所设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若干个实力强、信誉好、出版方向与本校专业对口、学术层次和质量较高的专业出版社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2.4.3 集团采购

集团采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采购方式,是指若干个图书馆联合起来,组建购买集团,同供应商进行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谈判。参加集团购买的图书馆可以节省采购经费,降低同卖方谈判的成本而获得更多的利益[6]。对于大众化的图书,可以尝试采用此种采购方式。

2.5 动员全员采访

由于图书出版市场高速发展,出版发行形式与方法的多元化、图书内容学科的多样性、图书信息来源分散性等,决定了仅依靠图书采访人员很难完全承担所有的图书采访任务。而且任何一位采访人员都会由于的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学校各个专业设置的课程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必然需要其他相关人员提供足够的相关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图书采购。

2.5.1 专家选书制度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本学科的规划、发展方向比较了解,对学科发展具有超前意识。采访人员定期、不定期将图书订购书目送发至各相关部门,请专家挑选书目,最后由图书采访人员进行汇总、整理、订购。

2.5.2 教师现采与购买

组织专题书目请相关学科的教师选订,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书展进行图书现采,也可委托有机会接触这些资料的教师,利用出差、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机会随时购买。

2.5.3 读者推荐与选订

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图书推荐专栏,书目信息定期放到图书馆专栏上,读者可参与推荐选择图书。图书馆各部门工作人员要随时了解读者需求,并将有关信息传达采访人员。

2.5.4 学科馆员参与采访

学科馆员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好的与对口学院的师生进行沟通,做好资源需求的动态调查和统计,收集读者订购书目的建议。学科馆员参与图书采访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2.6 努力提高采访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采访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采访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还要有良好的采访意识。要根据本馆的资源建设要求,及时了解本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特色或所属学校的教学或科研情况,关注本馆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发展动态。

采访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坚决按图书采访的原则办事,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不以个人喜好或关系来对供应商,不收受礼品礼金等。

3 结语

中文图书的采购招标有利于图书市场的良性竞争,供应商与学校都获得了利益,可以使采购经费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是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确有一定影响,究其主要原因是过度低价中标所致。为此,高校必须总结经验,加强组织招标、科学招标,避免过度低价中标现象出现。同时图书馆还要制定合理的长远规划和短期采购计划,科学运用各种采购模式优势互补,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此,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静萍,陶栋材,苏帕莎.关于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

[2] 储济明.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采购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

[3] 陈喜红.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探讨[J].情报探索,2007,(12).

[4] 李韵.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评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7,(5).

[5] 庞丽川.中文图书在线采选与传统采选模式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

上一篇:《毕业的礼物》读后感下一篇:初中语文新课导入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