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人生(共9篇)
有人说,人生仿佛一场变幻莫测的梦。从生命呱呱落地的此岸,就是梦的开始。然而中间的时光,便是梦的旅途。梦的沿途中,有鲜花夹道,也有荆棘丛生;会遇上朦胧的迷雾,亦可迎来灿然的阳光。走了一段接一段的梦之旅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梦之情感,我们都在自己的梦里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地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惜,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多缤纷的人生始终还是敌不过岁月的流逝。不管你这场人生之梦最后的结局是甜蜜抑或辛酸,只要生命一旦不知不觉到达灵魂的泊地,多少的荣华富贵,也只是梦幻泡影;多少的功成名就,亦只是镜花水月。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梦慢慢地,渐渐地,随着生命的永别,瞬间即逝,永不复返,留下的或许只是巍然长存着的丰碑,还有不凋的情,不朽的爱……
也有人说,人生仿似一个烟波渺渺的海。处于这片茫茫然的海,我们的诞生已成为一叶轻舟,使命就是作壮阔的远航。航程中,没有设定的航标,只有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没有避风的港湾,只有海的浩瀚,海的宁静;没有上帝的庇佑,只有燃烧的生命,如火的希望……前路漫漫,沧海横流,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在阳光与风雨中交织,在似水流年中时隐时现。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只能支撑信念的风帆,驾一叶勇敢的小舟,朝着前面没有航道的航道,迎风破浪,骄傲地舒展。在汹涌澎湃的波涛里,摇出灿烂的朝霞,辉煌的夕阳……
还有人说,人生宛如一块广阔无限的天。每个人的天空的景象都是变化无常、不可预测。时而旭日东升,时而黑云压城;一会儿万点繁星,一会儿狂风暴雨……既然,我们都没法子左右天空景象的陆陆续续的变换,唯一的方法只好平心静气地去适应、去习惯。当能够看到旖旎万千的沉鱼落雁之景,云霞相映的难忘落日之象,除了细细地欣赏之外,当然亦要更加地好好珍惜此刻“夕阳无限好”的良辰美良啦!万一,当不幸遇见风卷残云、遮天盖地的雷霆暴雨,那么这时的我们不一定要焦急不安,应该缓缓地冷静下来,尝试站在滂沱雷雨的天底下,静静地细赏一下大自然壮观的雷雨景。或者,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天空中每一种景象都有它本身值得去观赏的地方,就像人生一样,不论快乐与忧愁之间都各自蕴含着值得庆幸的独特,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细看人生”的眼睛而已……
更有人说,人生宛若一层不知尽头的阶梯。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一篇散文中,对人的生命进程作过这样的比喻:“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20级或是第64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的确!人生如阶梯,阶梯亦是人生。有人勇于攀登,他成功了。有人半途而废,他失败了。成功者的人生便充满辉煌。失败者的人生便黯然失色。其实,只要我们肯努力克服攀登中的重重困难和阻挡,毅然地行进着,探索着,微笑前行,笑到最后--你,依然是成功的……
然而,我说的人生是怎样呢?我说,人生真的非常简单!正如以上各种人生的说法一样,面对着自己崎岖而奇妙的人生,有时候,我们可能要在取与舍之间徘徊,在喜与悲之中沉淀。当我们感到人情冷却,世态炎凉之际,那么,就试试换一个活法吧: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可以事事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心;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能够展现笑容。恰当调节自己的情绪,每天便能够一份好心情。
佛义讲:生命注重质量,法明道:悟者便成天地。智者无不在执着地追问:何以装点人生?坎伯说:我们无法矫正这个苦难的世界,但却可以选择快乐地活着,同样我们无法阻止一只鸟从头顶从头顶飞过,但我们可以阻止鸟儿从头上筑巢。尽管人生存有无数的不如意,但我们还是要继续活着,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这就需要珍惜人生,善待人生,领悟人生!我不懂得人生,因为人生有着无数个,而人生的真谛却只有一个,既是--只要好好地把你的人生坚持下去,相信,前面将有无数你未曾发现的美丽在守候着你!
论文的写作要怎么筹划?有没有较好的投稿策略?这是很多SCI论文写作发表者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了。小编来为您解答这些问题吧!
一、写作前的筹划
1.确定论文的性质,根据目前国际SCI 论文的内容性质,有下列分类:
(1)原创性研究(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2)综述(Review)
(3)约稿(Invited article, editorial, commentary)
(4)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5)病例报告(Case Report)
(6)给编辑的信(Letter to the Editor)
二、选定最佳目标投稿期刊
1.一般情况下,期刊的选择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文章的论题,实验的结果及潜在意义是否适合期刊读者群。
(2)期刊已发表的文章与您论文内容关系的密切程度。
(3)期刊的投稿费用,影响因子及变化趋势,审稿时间。
(4)对于少数期刊,中国科研工作者还需考虑期刊的偏向性和成功率。
2.论文的着作权,关于论文的署名,我们需要考虑:
(1)期刊对作者的数量的限制
(2)第一作者的确定,是否有并列第一作者
(3)通讯作者的确定
(4)中间作者的排列顺序(根据论文贡献大小或名字首写字母)
(5)每个论文署名都必须经过作者同意
三、SCI论文的投稿
1.同行审阅(Peer Review)
你可以自己选择推荐或者排除审稿人。许多SCI 期刊倾向于把这些决定留给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比编辑更清楚谁最有资格来评估你的工作。
如果你附加上推荐审稿人的联系方式,是最好不过了。对于顾问编辑团队的期刊,你可以在里面选择相应的审稿人。记得千万不要推荐在你单位、部门或公司的研究者,即使他们与你不在同一地区。同样,朋友、共同第一作者(三年内)、合作者(提供给你实验材料等)也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对于排除审稿人,合适数量通常是2个左右,并分别简要写明排除的原因,例如财务支持上的竞争、观点上的偏见等。
2.修改(Revision)
通常情况下,如果文章不被拒收的话,期刊主编都会提出不同程度修改意见。如果编辑回复并特意列举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就意味着这些是修改的重点。同时,也必须照顾到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充分全面的回复修改意见是文章能被接收的前提,不要自己选择性地回复,这也是你对他们意见的重视程度的表现。除了这些意见,你必须同时在文章中的相应位置明确标注哪些是已经被修改过的。
在老师郑重的宣布这周的作业是写一个关于老师的作文时,全班哀声叹气。连我也倍感无趣。
从小学开始老师的作文不知写了多少遍。写的句子都千篇 一律:啊,老师,你是园丁,辛勤培育;啊,老师,你是蜡烛,默默燃烧;啊,老师,你是春蚕,无私奉献。啊,老师,你是黄牛…诸多如此。 就算我耳朵没生出茧子来,我的手也写的长泡了。当某某某在讲台上满腹激情的朗诵“不知谁说过,老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座位上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做作业的做作业。听的乏味,写的乏味。以至于已经麻木了。对那些华丽而空洞的陈词滥调,如同耳边飞过的苍蝇。“嗡,嗡,嗡。”让人心烦。 我们无法否认,“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莫过于老师。”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老师就是负责传授我们知识的机器人。不是我们太麻木。而是老师太麻木。
不过既然谈到老师,我就必须要谈起她。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她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名。身材矮胖,因以为得名曰:“胖姨”双目迥然,肤色益黑。学识浅薄,只识字上千已。性开朗,年过中旬,二十守寡。三十丧父。无子。可怜之人也。”
这是我对她仅有的一点了解。她是学校看门的。与她交谈时,听口音不像本地人。每次放学等父亲来接我回家时,都坐在那个窄小的屋里和她聊天。到也没聊什么,最多不过是聊聊学习成绩之类的。不过后来我知道她是母亲社区的低保户时,便去问母亲,“低保户是什么?”“反正就是可以得钱的。”恰逢那天母亲心情不好,便敷衍我了事。我就一直在想“既然可以得钱,为什么我们家不当低保户呢?”当我说这句话时,她立马慌了神,拍拍我的大腿,“嗨,傻妹子,低保户的日子可不好过噢……以后要好好读书……”她然后就不停的向我念叨她的命苦。唠叨了半天,弄的我都有些不耐烦了。她好像看出了什么,就闭上嘴,拿起扫把到操场扫地去了。我坐在那儿,浑身不对劲,总感得自己是不是过分了一点。但我仍然矗在那儿,尽管很想去道歉,却又觉得很抹不开面子。就这么不了了之。
后来看到她我就躲,我想她一定讨厌我了,所以压根不敢看见她。心里却像针扎了似的难受,还叮嘱父亲让他以后到后校门来接我。
躲的过一时,躲不过一世。我正在后校门等父亲的时候,她从后面拍拍我的肩膀,把我吓的半死。我不敢盯她的眼睛,便把头埋下去盯着自己的脚尖。“傻妹子,我最近都没看见你了呢……”她笑着说,露出两排黄而突兀的牙齿。还有嘴巴里那一股有些恶心的味道弥漫在我的鼻尖。“啊,不好意思,我口臭!”她赶紧离我几米远。我摇摇头。示意说没事。她突然跑进屋里去,然后拿出一根棒冰,双手一用劲,分成两半。一半递给我,说“请你吃。”“我不要。”我赶紧说。因为我清楚的看见她发黑的指甲。“我请你。”她硬把那半截棒冰塞给我。我只好接过。乘她不注意的时候,用纸使劲擦了擦。我问她,“胖姨,你也吃这个?”她咧开嘴笑着说,“我从来不吃甜食。只是听说你们小孩子都喜欢这个。因为没冰箱,就用棉布包着,还是化了些。”说完,她又把另一半给我,“这半也是你的。”我毫不犹豫的接过来,包在嘴里,冰凉冰凉的。“我下次请你。”我说。“不用,你自己留钱卖起吃好了。”她带着手套开始到一边清理垃圾。我看见她从那垃圾推了拿出了什么。一个蓝色的口袋。“谁这么浪费啊……”她自言自语道。说完,便摘下手套从那个口袋里拿出一个完整的鸡蛋。“那时我们要是能吃上一个这玩意,做梦都要笑醒。”我惊讶的`看着她一层层剥开鸡蛋壳,“你要吗?”她问。我吓了一跳。我天生就讨厌吃鸡蛋,更何况是从垃圾堆里刨出来的。直到她一口一口吃完那个鸡蛋的时候,我仍没有回过神来。一种莫名的震撼在我的心底蔓延。
我突然发现原来她可以教我很多。而她教我的,则是课堂上老师所不能教到的。也不会教的。
她总是喊我“傻妹子。”那么带有乡村韵味的称呼喊我。
她会在我独自躲在某个角落哭泣的时候安慰我,一遍又一遍的对我说,“傻妹子,一切都会好的。”
她会在我难过的时候,递上一根再也便宜不过的冰棒。笑着看我的贪婪样。
她会在我罚扫地的时候,悄悄帮我打扫,并且催我道,“傻妹子,你快走,你爸在外等你呢!”
她永远都做着这些如此简单而平凡的事。但却是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一次又一次的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在我心里,不是什么大我30几岁的长辈,而是我的,朋友。
她的那份淳朴一直影响我到长大。
六年级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回到那里的时候,再也没有看见她的身影。
那个在我生命里驻扎了整整四年时间教会我很多事情的魂灵,就在短短的日子里远去。消散在炙热的阳光下。
天好热,远方的天空很蓝,抬头的时候,有一种晶莹的液体淌过我的脸。手中的棒冰溶解在手上,黏乎乎的,就像那以往的回忆。
她去的那么悄悄。甚至没有人会去注意。
她是我的老师。没有言传,只有身教。她是我最敬佩的“老师”。教会我在困难的时候把手伸给别人,教会我如何去帮助别人。
人在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根据记忆的`干扰理论,在早上刚醒和晚上要睡着的时候记忆力最好。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
根据这些规律,早晨刚起床,人的想象力较丰富,就抓紧时间捕捉一些灵感,做些构思工作,兼读语文和背诵英语单词,由于早晨空气新鲜,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上午做一些严谨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在中午时分难免感到疲惫,午睡15到30分钟可以让你在一整个下午精神焕发,也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下午除听课外,要快速准确做好当天的作业;晚上加强记忆和理解,预习第二天功课。
人人都渴望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就是说,我们渴望有惊人的记忆力,尤其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可以怎样增强记忆力?
有哲人说,方法是记忆之母。
记忆的敌人是遗忘。提高记忆力,无疑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背起来自然快。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其结果不言而喻。一个人对目标追求越是强烈,他的记忆才能也发挥得更好。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靠死记硬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显著。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有亲戚朋友结婚,大家都要备一份合适的结婚礼物,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另外结婚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无论是亲戚、朋友抑或是同事但逢有人结婚,我们都要去祝贺一下,这就引出了结婚礼物送什么好的话题了,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礼金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周围的朋友都是这样,一般不再送出实物的礼品了。
同学或者是要好的朋友仍然有送出结婚礼物的行为,关于礼金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这些只要你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再就是当地的来往交流情况,做下分析就可以了。一般年轻人送结婚礼物的话,现在网上流行比较火爆的各种琳琅满目结婚礼物真是应有尽有,越来越的人加入到了淘宝的结婚礼物的店铺中来,大家都从这里面看到了商机。所大家只要上网上一搜就能找到若干的结婚礼物可供选择。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大家从网上订购结婚礼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进行,因为有些结婚礼物需要你提供照片或姓名来进行制作,另外就是邮寄结婚礼物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耽误了结婚送礼哦。
我的家乡在万斛山前的黄土塬上,人多地少,干旱少雨,一年只种一茬,小麦和红苕是主要粮食作物。
这是两种耐旱的农作物,尤其是红苕只要栽下去活了,遇上再大的干旱,是不可能绝收的。七、八十年代收的小麦很大一部分都给国家交售了公粮,留给我们的 是要打量着吃,补充囗粮只指望这红苕了。
那时候清早起来上学前,锅里蒸的红苕就是我们的早点,握在手里 暖手,揣在衣服里暖肚。走 着一手剥皮扔给屁股后面紧跟的狗,一手往嘴里填热呼呼的红苕,这一路上狗成了上学路上的保镖,因为那时 摸黑上学,路上不时有狼出没!
那一次,我刚从锅里取出 一只冒着热气的大红苕,饿急了的大黄狗就跳着叼进嘴里,那家伙烧心地碰过来撞过去,嗷嗷地叫,这下可笑死了我,“叫你急!叫你急!”
每年霜降过后,挖出来的红苕生产队都会按人口多少分给各户,装在笼里,用架子车拉回去,因遇上连阴雨,红苕是会发霉的,大家连夜晚分拣,挑些没有伤的下到红苕窖里冬藏起来,一直吃到来年春天。其余的擦成片,在麦地晾晒,晒红苕片我们是能帮大人的,一片一片,一行一行的摆放,起初觉得有趣,站久了,便会借囗上厕所溜之大吉,或者说老师留着作业要写。
红苕片晒干,拉到磨面房磨成面粉。女人们会变戏法一样用它做出好多花样的吃食。
红苕面馍,冷的一馍打过去能把人打个大圪垯,女孩可用它防身。烤的夹些醋和辣椒甜香可口,有大油(猪油)泼的辣椒就更可口,爷每回吃冷馍一掰两半,醮上辣子吃得津津有味。
压红苕面饸饹是要男人们帮忙的,木头床子要一人使劲往下压,一人边填面团边屁股坐上去压。每次都要好几蓖子,留好几天吃。可以吃干拌,也可吃汤的。我爱吃汤的,调上葱花、蒜苗、辣子吃得鼻子冒汗,痛快淋漓!
红苕面做的吃食当然在口感上比不上小麦,可在那个年代,只要有它就不会饿肚子。至今我们的长辈都无不感慨地说:是红苕救了他们的命!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麦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苕不再是村里人的主食,粉条加工成了我们村的一项副业。
何伯是这个副业的带头人,也是技术权威!他自小随父从河南迁来 ,带来好几样农副产品加工的看家本领。带出一拨又一拨的技术能手。他乐善好施,是村民们致富的引路人!
[意图]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的职责是动态地“导”,而不是被动地“教”。本文是鲁迅“闲话风”散文的典范之作,正如季羡林指出的那样,“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优秀的散文家,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漫谈散文》)与鲁迅那些实有所指激烈抨击的杂文相比,《春末闲谈》寓意深广,态度也更为洒脱从容。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的角度,发挥教师激发、点拨、引领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辩能力,自发地分析、归纳,去透视鲁迅“闲谈”之中“正说”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切入点]“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在探究“正说”内涵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再创作的审美享受。可设计三个切入点:
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
2、昆德拉说:“对存在进行深思”。鲁迅时在北京,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读?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引导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作品展开议论)
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闲谈”的实质,为“正说”命名。(引导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的魅力)
[操作]1、鲁迅“春末闲谈”范畴涉及的话题
[提示]《春末闲谈》写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从何处“开口”?
[讨论]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蛙的“闲趣”,在“闲谈”中有何作用?
[点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细腰蜂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讨论]文中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点拨和发散]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和迷惑人民的精神控制术。课文中有“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语,可引导学生例举发散。
[板书] (闲谈)细腰蜂à神奇的毒针à黄金世界的理想
[讨论]“闲谈”的范围近而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
[点拨]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里所谓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板书] 黄金世界的理想à精神文明
2、鲁迅为何此时此刻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
[讨论]上述问题可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点拨]联系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利用“闲谈”的形式,要真切表达的“正说”的含义。
[讨论和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去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况,陈述理由。
[示例]1“细腰蜂的神奇毒针”à封建统治阶级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终难奏效!百姓不是“小青虫”!
2“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à看看《祝福》祥林嫂的下场就明白了!
3思想是禁止不了的!
4“造物主可恨”à倒行逆施者,枉费心机。
5“刑天不死”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6“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à封建礼教及其卫道者及其形形色色的精神麻痹术,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板书] 精神文明——精神麻痹术——历史唾弃(正说)
[明确]紧紧扣住文章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和鲁迅对社会黑暗面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完成上述课堂思维训练。
春 末 闲 谈
[课文解读]1、笔墨趣味在“闲话”
文章开篇交代了一个特定的时空,“正是北京(一九二五年)春末”。作者由故乡盛夏细腰蜂捕
捉青虫的“闲趣”铺开,闲谈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联想到“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尽力施行的“各种麻痹术”,再联系现实中“治人者”的“治之之道”,对旧时统治者精神控制术的手段及其失败,于闲话漫笔之中,作了辛辣的讽刺。“闲话”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的载体,直面“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鲁迅不作“寸鉄杀人,一刀见血”的激烈的抨击,而是“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任心闲谈”,首先是作家主观心态的闲适与从容。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这也正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全文8个自然节可分三段:
一、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①②③)
二、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④⑤⑥)
三、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⑦⑧)
2、思想是无法禁止的
鲁迅的文笔一向以辛辣尖锐著称,他曾说过他至死对一切黑暗势力“一个都不饶恕”。本文虽冠名以“闲话”,其实在洒脱从容的娓娓而谈之中,处处使人感到鲁迅思想的深邃和对治人者“精神文明”的控诉和鞭挞。正如作者在七天之后所写的《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春末闲谈》一文中所列举的“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还有“特殊知识阶级”的“特别发见”,其实就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繁琐的条款。鲁迅由细腰蜂的毒针闲谈开去,抽茧剥笋,揭露旧时统治者所谓的“精神文明”,不过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各种麻痹术”,其结局必然是“覆宗绝祀”的。鲁迅的讽刺才能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旧时统治阶级迷惑人民的“各种麻痹术”和“不准集会,不准开会”等禁锢镇压百姓的权术,“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是“不能十分奏效的”。
历代统治阶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陶潜退隐田园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抒发心志,不甘忍受统治阶级精神奴役和政治压迫的百姓,即使“无头也会仍有猛志”,可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历史的必然!
3、不作“人肉宴席上”的“醉虾”
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如何认识鲁迅,如何理解鲁迅杂文的战斗力和“匕首投枪”似的艺术风格,如何引导高中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磨砺透视现实的眼光,丰富人生的见识,滋润平和沉稳的心态,防止孳生偏激浮躁的情绪,是教学的难点。
读鲁迅,收获一份沉静,还是引发一腔激愤,属于截然不同的审美境界。
鲁迅在一九二七年九月《答有恒先生》一文中,沉痛地自责“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是做这醉虾的帮手……”。认真理解鲁迅的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层次,对于鲁迅作品的教学,可以提供新的视角
《春末闲谈》课文研究
1、分析《春末闲谈》的思想。
《春末闲谈》是一篇杂文,发表于1925年。文章分析了治人者和被治者的矛盾,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治人术作了剖析和辛辣嘲讽,深刻论证了一切统治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及其“不能十分奏效”,热烈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
2、细腰蜂的叙写在《春末闲谈》中起了什么作用?
细腰蜂的叙写使文章析理严密透彻,说理形象化,使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以细腰蜂的毒针来比喻封建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显得新奇贴切。
细腰蜂的毒针在青虫身上一螫,麻痹了运动神经,便呈不死不活状态。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施行各种统治方法,也想使他们甘心成为被奴役榨取的机器,这就把统治者不管挂着任何美名的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形象的揭示出来。文章进一步分析,细腰蜂之于青虫,只需要它不动,这比较容易。封建统治者之于人民群众,却是要无知觉而能运动,这是无法统一的矛盾。无知觉就不能运动,也就不能贡献统治者以“玉食”,一有知觉,就能思想,会识破种种麻痹术,进行反剥削压迫的斗争。文章以此论证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不能完全凑效。
3、《春末闲谈》的知识性、趣味性特点。
丰富的知识性体现在文章的实例中,有中外历史文化知识,中外古今的各种麻痹术等;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
生动的趣味性既来自于知识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动有趣的叙述。这些有趣的知识经作者剖析,增强了文章的理趣。
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为论争“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这一中心论点,使中心思想的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
4、《春末闲谈》的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特点。
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语言特点,既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又使说理文章风趣生动,避免枯燥无味或板起面孔说教的缺陷。反语的运用,有时能比正面的批判更深刻有力地否定荒谬事物。文章还常以貌似为治人者着想的口吻,行嘲弄和讽刺之实。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确使文章的战斗性大为增强,也常使读者忍俊不禁,读来趣味盎然。
赏析: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革命的主将,杂文是他的匕首和投枪.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杂文创作,奠定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杂文奠基人不可动摇的地位.社会评论性杂文《春末闲谈》,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杂文语言凌厉尖锐,泼辣幽默.解读其思想,分析其杂文形象,即可洞见鲁迅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思考.
文章结构
1.介绍细腰蜂捕捉小青虫为食料的特异本领.
2.由细腰蜂捕食手段联想到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治术'.统治者在理论上用'圣贤之言'将'治术'合法化,迷惑人民,实践上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策略,与细腰蜂捕食性质一致,目的只有一个,长久巩固统治.
3.妄想长久统治人民的'治术'终将失败,人民群众必定胜利.
名家点评
刘再复:鲁迅杂感的美学价值,无可争辩的文学性,首先就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社会相'类型形象.鲁迅所指的'社会相',不是社会表层上的习俗风貌,而是社会世态的神髓,社会某种人群的灵魂.他的杂感,正是吸取了其他艺术品种塑造'社会相'形象的手法,用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杂感形式,来塑造'社会相'的图画.《文学的反思》
《春末闲谈》赏析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赢,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一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u,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②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赢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极峰”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了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之外,委实还没有更好,更完全,更无流弊的方法。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见,其实也并未轶出了前贤的范围。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①。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②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
假使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帝,192月革命时被推翻,次年被处死。等地醒目呵!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并且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古人毕竟聪明,仿佛早想到过这样的东西,《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刑天”的怪物。他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活着,“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一点想得很周到,否则他怎么看,怎么吃呢,——实在是很值得奉为师法的。假使我们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又何等安全快乐?但他又“执干戚而舞”,则似乎还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专为阔人图便利而设的理想底好国民又不同。陶潜先生又有诗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也许有特在例外的希望;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
提示:
《春末闲谈》是一片寓意深刻的杂文。文章揭露中外古今的统治者,妄想永远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从古代圣人的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到近代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以及外国统治者的不准集会、不许开口等等。但无论什么方法,都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中国历史上常常改朝换代,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终被推翻,说明统治者的各种麻痹术,都不能奏效。文章引陶潜诗句,指出被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恐怕总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们的力量、对人们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说理形象化,是鲁迅杂文的重要艺术特点。本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以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同异,揭示其实质,显得生动形象,新鲜贴切。以“刑天”的传说和陶潜的诗句,来说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及一切压迫和麻痹术之无效,也十分鲜明有力。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语言幽默风趣,好用反语,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
相关:
1.分析《春末闲谈》的思想意蕴。
鲁迅写杂文,其题目看似随便、平淡,其实却平中见奇。名为“闲谈”,实乃有深刻寓意,即借“闲谈”而谈阶级社会里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统治等重大的问题。
作者先从细腰蜂谈起。这种蜂十分残忍,在它捕捉小青虫或蜘蛛后,并不立即吃掉它们,却用它那“神奇的毒针”,把他们麻痹到不死不活的状态,作为自己孵化子女的载体,等到幼蜂出来后,又成为幼蜂的食料,而且是新鲜的食物。因为它们并没有死,不会腐烂。鲁迅把细腰蜂视为一种残忍的凶手,而又是一个学识技术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的残忍之处在于它不立刻致小青虫或蜘蛛于死地,而是让他们“不死不活”,在痛苦中受折磨而又为它服务,直到最后被吃掉。
作者在这里谈细腰蜂,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说明了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虽有细腰蜂之志,却无细腰蜂之术的道理。他们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都是在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 那样的“奇妙的药品”,让被统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虫那样“不死不活”,供他们驱使和享用,但结果总是失败。他们的各种麻痹术,不能像细腰蜂那样奏效。因为细腰蜂要求小青虫或蜘蛛只须不懂而又不死,而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的是既运动,贡献玉食,又要无知觉,不反抗。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因为被统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无法禁止的。所以历史在代代更替,统治者一方面统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时地推翻。作者借引陶潜的诗句,指出被统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难得太平”。这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也表现出了他对统治者的嘲弄和讽刺。于是在“闲谈”之中,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现实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2.分析《春末闲谈》的艺术。
说理形象化。《春末闲谈》一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各种麻痹术,以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异同。鲁迅借谈细腰蜂,说明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虽有细腰蜂之志,却无细腰蜂之术的道理,他们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那样的“奇妙的药品”,但结果总是失败。
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借“闲谈”来谈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统治等重大问题。
《红楼梦》中有一位金陵应天府的门子,出场寥寥,但是细嚼起来,却是有滋有味。这个门子连姓名都没有,在做门子之前,是葫芦庙里的小沙弥。
葫芦庙是什么地方?那是在乡宦甄士隐家隔壁,贾雨村未曾发达时的暂栖之所。彼时,他以卖文写字为生,勉强度日。所有这一切,小沙弥都看在眼里。贾雨村在庙中苦于平生抱负未曾实现,对天长叹,高吟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甄士隐爱才惜才,贾雨村获他赠银,赴京赶考,离开了葫芦庙。他中了进士,升为县太爷;但是,因为不谙官场之道,不久便被革职。在旧友的引荐下,他做了林黛玉的老师。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钦点巡盐御史,在送女进京的时候,为贾雨村修下荐书一封,请内兄工部员外郎贾政务为周全。不上两月,贾雨村便到金陵应天府上任。
小沙弥又是为何离开了葫芦庙?原来,贾雨村走后不久的“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和尚不小心,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葫芦庙烧没了,小沙弥没有被烧死,但“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在哪里充当门子?也在金陵应天府。于是,葫芦庙里的两位“故人”,在应天府重逢。但是,贾雨村是已经忘了他的。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生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他们之间的恩怨曲直,就从门子的主动“相认”开始。
贾雨村上任后,就遇到了一桩人命官司(《红楼梦》作者将它称为“葫芦案”):薛蟠为了与冯渊争买一丫头,将冯渊打死了。贾雨村听了原告的诉求后,认为杀人偿命,很是简单,意欲发签缉拿凶犯。此时,案旁站着的一个门子向他使眼色,不叫他发签。贾雨村停了手,退去众人,只留此门子一人到密室。当他说出来历,贾雨村虽然“大惊”,但还是认他作“故人”后赏坐;此时的门子尚存自知之明,他不敢坐,待贾雨村说了“贫贱之交不可忘”,他才“斜签着坐下”。
《红楼梦》里,曹公无闲字。这里,门子的坐姿用了“斜签”俩字来形容。庙里的签筒,里面的签都是斜着挨在一边的;表明门子还知道自己的身份,他没有满屁股坐在凳子上,只是坐了凳子的一个边角。但是,当他向贾雨村拿出了本地的“护官符”,渐渐地,他就忘形了;并且用了交谈时本应避免的反问语气:“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护官符”上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然后,门子开始给他的顶头上司“上课”了。他首先告知贾雨村贾史王薛四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凶犯就是“丰年大雪”之薛,“老爷如今拿谁去”?而后,门子说自己不仅知道凶犯躲的方向,并这拐的人他也知道,还知道“死鬼买主”的底细。于是,一一说来。当贾雨村说他不知这被卖丫头的身份时,门子“冷笑”着告诉他,是他昔日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同时,他不忘提醒贾雨村补升此任,是贾府和王府出的力。最后,他还要教上司贾雨村断案之法:如何虚张声势,假装发签拿人,一面暗中调停,一面扶乩请仙,历述薛蟠与冯渊前世原有夙孽,薛蟠已被冯渊鬼魂追索而暴病身亡云云。一桩人命官司就这样胡乱断了。断案之后,贾雨村“疾忙”写信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邀功,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
在这桩案子中,除薛蟠免去了刑罚之外,贾雨村当然时最大的受益者,他后来在官场上顺遂得意,平步青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此中功劳最大的是谁?非门子莫属。但是,门子的下场是什么?——“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门子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葫芦庙被烧之后,他便无处安身了,他是一个没有家的一个小沙弥,更谈不上有人提携他。他与贾雨村见面时,时间已过去了八、九年,从一个与青灯古佛为伴的小沙弥到深谙俗事的门子,他一定是付出了超常的艰辛和努力;他收集信息,了解时政,做好准备,只待机会的来临。当他在应天府遇见“故人”时,也许以为“贵人”降临,他飞黄腾达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毫无保留,一心只想着在上司面前好好表现自己,全心全意地为贾雨村奉计献策;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已悄然临近,他因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门子何以会有如此结局?他不该:主动去认贾雨村,他要提供“护官符”,是可以用门子的身份来说,而不是以故人的身份来说,更不能像上司对下属那样“指教”。他不该:提起葫芦庙里的那些破事,贾雨村不是那种真正的贫贱之交不会忘的故人;更或许,当了大官的人也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曾经的不光彩和难堪。他不该:告诉贾雨村,被卖的丫头是昔日恩人之女,这相当于陷贾雨村于不仁不义之地,因为他没有把恩人的女儿救出水深火热之中。不知贾雨村看到昔日小沙弥、今日门子冷笑时,心里的感受如何?他不该:指出贾雨村是如何得的官,这等于在说他的上司为官不是凭本事,而是攀附权势所得。他不该:全程出谋划策,参与断案,因为如此一来贾雨村的仕途污点就掌握在他手中了,他知道得太多,如何不被发配?贾雨村是满腹经纶的人,没有文化、羽翼未丰的门子肯定不是他的对手;流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所以,门子要展现自己没错,但适当地收起锋芒是很有必要的,守拙方能长远;然而,他却处处显摆。
当然,贾雨村是忘恩负义之人,有才无德,先是没有救英莲于火坑,后又对贾家落井下石。这由贾家被抄时,在荣府街上的旁人补出:“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回护一家儿,他倒狠狠地踢了一脚,所以两府里才到底抄了。”故而,门子献计献策也没找对人;他摸透了金陵的关系网,计算了不同断案方法带来的利弊,就是没有识得贾雨村的人心。
因果报应向来不爽,最后,贾雨村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因遇大赦,递籍为民;印证了第一回《好了歌》注解中的那句话:“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有专家指出,在《红楼梦》其中一个版本里,门子被远远发配的那段话边上写了批语:“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这伏的是什么?在后四十回里没有交代。但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结局中,宝玉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看到贾雨村蓬头垢面,带着枷锁;而坐在轿中押解贾雨村的那人,正是曾经的门子。镜头只在两人之间切换,没有一句旁白;许多时候,旁白是多余的。或许,门子也不是一个愿意轻易认输的善辈,他痛定思痛,作为葫芦案的见证人和策划者,在整个官场格局重新洗牌的时候,终于借机将贾雨村扳倒了,这就是关于门子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河南南乐一中北院 马超杰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而作为仿用于1994年正式亮相后更是长盛不衰.所谓仿用(写)即根据所给句子的句式、语境,参照其他要求,续写或重新造句,数较难的D级。现就其类别与解题思路稍作分析。
㈠ 类别 仿写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可分类,但就常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
a.嵌入式 所写句子处于所给句子(段)的中间,前后勾联,自然贯通,浑然一体。如第27题。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向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 ,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b.续尾式 所写句子被置于句尾,或对前面句子的顺接仿写,或对整体的克隆仿制。如1994、等题。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提醒人们曙光在前。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c. 另起炉灶的复制式 所写为一独立句子,只是在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必须与原句相仿,属于二次创造。如、等题。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好比一座警钟,它能激荡怠惰的灵魂.时间如同一面战鼓,它将振作我上进的勇气.)()
d.改写式仿写 虽曰仿写,实则是参考原句而进行改写,是改写与仿写相结合的综合考查,但严格说来还是属于改写的范畴。如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①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除了真诚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安静什么也别留下。或:悄悄地,你走过,留下一片道德的温馨)
②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除了知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礼貌什么也别留下。或带走一段回忆,留下一片书香。)
e. 藏头漏尾互补式 有的所写部分为上、下句子的各一部分,从而取乎上下,各有特色。如:
〔诗句〕春天和青春,这是生命中两片最美的风景。春天铺展在我们身外,(处处充满着生机);(青春涌动在我们体内),时时鼓动着活力。
㈡解题指导
仿写的命题要求都是与例句“句式相同”〉,则仿写句式的关键是句式首先相似即“形似”。当然,它还要照顾到内容上的`要求即“神似”。写完再看句子是否合理、通畅,具体做法是:
A.审清题目各项要求,掌握思考的方向。
B.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搞清原句下列特征:
1.准确理解原句意义,尤其是隐性含义,确保句意一致。如94年高考题,原句突出的是李时珍的辛勤付出,而非巨大成就。
2.注意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和标点的提示作用。
3.注意原句的修辞。仿写考查的修辞为比喻、排比与对比等。
4.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深沉、明快等,仿句要尽量保持一致。
5.注意原句的用词特征,如词的褒与贬、雅与俗、文与白等。
C.根据所给句子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等)的特点,确保仿句与原句协调一致,风格逼似。
㈢巩固练习
⒈有人为庆祝港、澳回归拟了两幅对联,现有上联,请仿对下联。
①上联:安邦紫荆绽香港 下联:--------。
②上联:荆莲齐放荆香莲艳金瓯固 下联:--------。
⒉仿照下面“不是”和“如同”的句子,各造一个句子,表达自己对“承诺”的理解。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⒊仿照例句补写句子。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间的牵挂,------。夫妻间的牵挂,------。
⒋仿照例句,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任选一事物造一句子。
例句:老师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⒌仿照下列句子,以“微笑”或“心灵”为本体,再写一个比喻句。
眼睛像一片安详的福地,蓄着一泓无底的宁静。不艳、不俗,无喜、无悲。
〔参考答案〕
⑴.①下联:盛世莲花开澳门
②下联:珠璧双归珠联璧合玉镜圆
⑵山涧中的一条小溪,自由、洒脱;宝剑,它的锋利是钢铁磨砺的结晶,也是钢铁的追求。
⑶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襟。
⑷少先队员在花坛里浇灌着花朵,不,那不是花朵,它是少先队员们绽开的幸福的笑脸。
⑸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馨的真诚。不浓、不淡,无刚、无媚。(心灵像一处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无亢、无卑,无乐、无哀。)
【闲谈人生】推荐阅读:
闲谈读书法阅读答案10-22
班主任的“闲谈”艺术11-03
人生:人生无需等待09-24
成功人生智慧人生10-06
励志人生信名言名句励志人生06-14
人生不会重来,把握人生美文09-06
目标是人生的方向人生哲理10-11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感言11-03
跑出来的人生道理人生哲理故事06-21
话经典人生感悟_人生感悟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