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机制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机制(共8篇)

保护机制 篇1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和组织功能,确保员工的人身和精神权益得到保障,使公司经营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使大家能依照同一个标准来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受伤害,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此制度。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京博石化商务管理部全体员工。第三条

制度的制定

本制度部门负责人、各主管及各班长协商一致,由岗位人员出具具体实例及方案并回归岗位实行。

第三条

具体事例及措施

(一)针对外部客户

1、客户随口欺骗业务人员,致使业务人员不了解事情详情追究责任引起纠纷,对岗位人员进行言语攻击等行为者,延迟进厂时间2小时;

2、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办理业务致使客户不理解导致纠纷,对岗位人员进行言语攻击、人身攻击等行为者,暂停办理一切业务;

3、由于业务与供应商之间发生冲突,致使车辆到厂后无法卸车,等待时间较长,客户易对岗位人员发生言语攻击等行为者,延迟进厂时间;

4、客户因不了解公司操作流程,经工作人员解释后仍未理解,致使对岗位人员进行言语攻击等行为者,暂停办理一切业务;

5、由于车辆较多,客户等待时间较长,对工作人员进行言语攻击等行为恶劣者,延迟进厂时间;

6、客户在等待时间,与岗位工作人员谈及与工作无关事宜者,通知门卫驱逐至客户等待区域;

7、不通知岗位人员或在岗位人员未接收到计量任务时私自装卸车导致出现问题者,进行罚款处理;

8、由于周边环境、客户年龄、设备设施等原因,导致客户对岗位人员进行言语攻击等行为,暂停办理一切业务;

9、由于客户原因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没有及时收到提示消息,导致等待时间较长而造成无理取闹者,进行罚款处理。

10、违反大厅规定,不服从管理(躺卧,脱鞋),影响公司形象者,延迟2小时入厂。

11、不按顺序排队,乱插队者延迟排队2小时。

(二)针对内部客户

1、夜晚需要与业务人员进行信息确认,由于业务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对岗位人员态度刻薄及不解,致使工作无法进行者,通报班长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酌情处理。

2、岗位人员因遵守岗位规定与业务人员意愿产生矛盾,业务人员对岗位人员进行言语肢体攻击,造成不良影响,致使工作无法进行者,通报班长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酌情处理。

3、业务人员不顾及岗位异常,对岗位人员态度刻薄及不解,致使工作无法进行者,通报班长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酌情处理。

4、不同岗位之间因个人矛盾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协同开展者,班长酌情给与相应责任人处罚。第四条

惩戒

(一)对于虚报或夸大其词上报的员工扣除0.05绩效。

(二)对于弄虚作假,违背以上情节,破坏公司形象、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员工扣除0.1绩效,情节严重者按照公司制度处理。

(三)对业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破坏部门之前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者,扣除0.1绩效,情节严重者按照公司制度处理。

(四)对客户进行打击报复,与客户发生言语与肢体冲突,破坏公司形象,背弃公司“以客户心为心”的服务理念者,扣除0.1绩效,情节严重者按照公司制度处理。第五条

处理负责人

主管及各班当班班长 第六条

处理职责

(一)详查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二)详细了解客户诉求及现状,要有确切证据。

(三)迅速传达处理结果并向上级汇报。第七条

调查监督

部门负责人及主管负有监督职权,经查证有班组存在虚假上报,徇私舞弊行为,给予班长降级或者负激励处罚,该班组取消月度所有奖项评选资格。第八条

实施期限

保护机制 篇2

食品安全现在已被社会广泛关注, 食品企业的员工最清楚本企业生产过程, 企业是否实行了有违安全的行为他们是第一目击者。良心发现的员工站出来举报企业的不当行为, 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也是对企业行为的正能量约束。如果企业知错就改, 就不会对举报员工施以报复手段, 还会感谢员工的举报行为, 因为那是真正对企业前途负责。可惜能容许员工揭露自己问题的企业现在还不多见, 很多企业对媒体曝光或外部举报的行为可以容忍, 但绝容不下企业内部员工举报自己的不良行为, 认为那是员工对企业不忠诚的表现, 是“内鬼”。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揭露企业制造问题食品的内部员工不多见, 当员工决心举报的时候, 一般他都得做好不在那个企业继续干下去了的准备。

最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具体情况的, 莫过于企业内部员工本身, 如果他们因为举报企业的不当行为遭到企业报复, 社会是否有相应的机制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有这样的机制, 不仅是对举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对企业的约束力也会大大加强, 企业再想制造问题食品, 就得三思而后行。因为企业行为总是难以逃脱员工的眼睛, 甚至有的企业要求员工自行生产问题食品, 员工自然对生产过程最清楚不过了。

因此, 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尽快建立起食安问题举报者保护机制, 让举报者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北京已经出台举报者奖励政策, 尤其对企业内部员工举报企业不当行为的, 奖励幅度加大。除了奖励政策以外, 还应有系统的保护政策, 比如企业随便辞掉举报员工将受到惩罚, 将罚金用于补偿被解聘者, 并通过合适途径帮助举报员工获得新的工作机会, 等等。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 举报违法者的举报人是无需害怕的, 真正害怕的是违法者自身。如果违法者在举报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无比强势, 举报人反而是弱势群体, 那么只能说明咱们的法制还不太健全。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篇3

《意见》指出,近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须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意见》 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意 见》提出,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转型发展,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着力落实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 耕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任务。到2020年,实现上述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将推进七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护补偿力度。二是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制定相关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三是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四是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五是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六是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开展贫困地区生态 综合补偿试点,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七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

关于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的思考 篇4

方忠敬

我就耕地保护相关问题,结合土地管理实践汇报几点认识。

第一,中国的耕地流失相当严重。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到2010年建设用地指标大突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总目标3706.67万公项,2005年阶段性目标2382.86万公项,到2004年建设用地总量达3192.24万公项,占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总目标的86.12%,2005年阶段性目标实现程度133.97%,超过规划建设用地34%。其中广东省2004年把到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完,而且还超过了0.4万公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指标用完,这就是我国拥有用土地审批权的部门从2005年开始违法批地、一些省市开始违法占地,一直到2010年。1996~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下降到18.26亿亩,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041.67万亩。2006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已达7.47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人均用地133平方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用地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用地83.3平方米的水平。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化,大量占用平原平坝良田建设城市、集镇和村庄,出现了“平地建城植树,基本农田上山”的怪状,第二,土地财政导致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占用耕地面积大。中央更多的是考虑耕地保护和农民问题,地方政府则主要考虑本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这两者都与土地开发利用有关。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明确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权逐步减少,以地生财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源。2009年全国土地收益占地方财政收入48%。由于土地资源存在稀缺性的特点,目前这种依靠开发土地作为发展动力的“土地财

政”,是一种权力寻租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现届政府把今后50年到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实际上是“爷卖仔田”,用子孙的钱。这种“透支”必然影响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土地财政”导致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农地非农化,耕地锐减,失地农民增多。“土地财政”低价征收农村集体土地,高价出让土地。一方面严重侵犯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征地补偿少、安置不到位,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房价暴涨,普通居民深受其祸害,农民进城越来越难。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

第三,土地管理过分集权,国土腐败问题。

我国大量农地非农化、耕地锐减虽然与基层政府违法违规相当突出有关,但主要是拥有农地转用审批权的部门把关不严造成的。由于地方政府的趋利化以及审批土地利益的“部门化”,滋生了审批者“权力变现”的思想,使得土地审批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土地供应批发零售的“帮凶”。土地垂直管理后,土地违法占用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审批的耕地更多,耕地占用多补充少,专家讲耕地动态平衡水份大,耕地统计数据严重不实,问题出自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目前土地领域权力设置较为集中,同时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和监管,一些行政行为没有做到阳光操作,特别是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权力运行制衡和纠错制度尚不健全。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体系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人大、监察、舆论和群众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很难到位,而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也是务虚较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监督的盲点。众所周知,国土资源部门行使农地转用申报审批、征地补偿安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土地所有权确权等等权力,有关的政策口子稍微放一放,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土地爷”热衷于权力寻租,滥用职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国土部门的官员靠土吃“土”也就成为通行的潜规则,国土资源系统己沦为腐败重灾区。去年以

来至今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国土资源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978件,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715件,渎职犯罪263件。这些案件中,大要案1371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186人。

如何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呢?最根本就要强化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规划职能,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国土资源部门执行即裁判员和运动员一体的问题;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实现从保护耕地数量向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制度转变;转变土地配置和利用方式以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做好城乡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农村地权制度,建立进城农民宅基地、自留地和承包地退出机制,解决农民“城乡两栖”的问题;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征地补偿制度,无论是公益性用地还是经营性用地,均应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公平补偿,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权益;建立能激发地方和农民主动保护耕地积极性的新机制,改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加强监督制约,预防国土腐败,特别是要监督制约,预防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腐败;进一步加强土地立法与执法。

保护机制 篇5

发布时间:2006-06-15 来源:浙江林业网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拥有林业用地面积538万亩,森林蓄积量11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9%,规划生态公益林216.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0.3%,是全省林业用地和生态公益林面积最大的县。2005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我县相继出台了《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及补助基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淳安县村级专职巡山护林员管理办法》、《淳安县护林员考核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专职护林员队伍和专职护林员巡山制度;建立了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站,实施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做好生态公益林规划与森林资源调查的衔接工作,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质量,生态公益林安全保护体系初步建成,功能发挥良好。2005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7起,受害面积86.4公顷,受害率0.29‰,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4%、90%和92%。今年1-3月份,全县只发生森林火灾1起,受害森林面积7.3公顷。盗伐、滥伐林木案件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挑细选,组建专职巡山护林员队伍

1、明确巡山护林员的产生办法。专职巡山护林员由各行政村的村民担任,采取村民自愿报名、户主推荐方式,由村两委组织公开竞聘产生,并经乡镇政府审核批准,报县林业局备案。

2、明确巡山护林员的任职条件。担任专职巡山护林员的村民必须热爱林业,具有一定的林业专业知识,熟悉管护责任区范围及周边山区地形、林情,年龄在55周岁以下,高小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正义感和责任感。

3、明确专职巡山护林员的配备标准。有生态公益林的村一般按公益林面积3000亩以下配备1名、3000—6000亩配备2名、6000—10000亩配备3名、10000亩以上配备4名。无生态公益林的村每村配备1名。同时,各村可根据实际,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护林员。

4、明确巡山护林员职责。⑴对进山人员实行登记管理。在林区进出口设立固定防火值班点,对进山人员进行管理。发现未经批准的野外用火等行为即行制止,并做好每天巡山护林的台帐登记工作。三级以上火险期时,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人员带火种进山,收缴进山人员的火柴、打火机、香烟等引火工具,杜绝明火上山。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护林员规劝和制止野外用火4000余次,有效地强化了森林防火源头管理。⑵实行护林监管。在上山巡查过程中,清查火险隐患,监督辖区内林木凭证采伐,阻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破坏山林或森林火情等情况,立即报告村两委、乡镇政府及林业执法部门,并主动协助处理。同时,积极协助做好营林生产等林业工作。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在森林火险较高时期上门宣传,重点对“四不”(文化不识、耳朵不灵、报纸不看、广播不听)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讲教育。林业部门还为每个专职巡山护林员配备了便携式电喇叭,要求护林员用当地方言在每天早、中、晚不同时段在全村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使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进而提高群众护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二、加强管理,建立巡山护林员四项制度

1、统一培训上岗制。对配备的专职巡山护林员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培训,其内容主要有专职巡山护林员的职责和任务、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知识、林业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培训后统一发放专职护林员上岗证、红袖套、电喇叭及台帐登记簿,持证上岗巡山。据统计,全县分乡镇、林场共举办护林员上岗培训班57期,1259名专职巡山护林员都通过了培训,领到了上岗证。

2、“双重管理、双层监督”管理制。即巡山护林员实行由所在村领导及乡镇监管员双重管理,同时接受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局的双层监督。

3、巡山工作考核制。根据巡山员的工作职责,制定详细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并实行报酬与考核挂钩制度。把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考核合格的,管护补助费全额发放。护林员巡山一次不到位,扣罚工资50元;所辖山林每发生一次火警,扣罚300元;每发生一次火灾,面积1—50公顷扣罚500元,面积在50—1000公顷扣罚1000元;每发生一次重大火灾(面积100公顷以上)扣罚全年工资并除名;每发生一次破坏山林行为扣罚200元。玩忽职守不称职者予以调换。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4、暗访督查制。林业部门定期不定期派出督查组对巡山护林员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尤其是在森林火灾高发期,专门组织森林防火督查组下村进行督查,并组织清火队伍协助村护林员对野外用火进行清查,确保专职巡山护林员制度落到实处。

三、建立定位监测站,开展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

淳安县是浙江省2005年首先设立的5个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之一。监测站设于富溪林场,目前已完成监测站的所有基础工作。

1、领导重视。局领导高度重视公益林定位监测站工作,将其作为公益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公益林定位监测领导小组,负责公益林定位站的运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为确保定位站建设有序进行,还专门成立了由技术骨干组成的定位站实施小组,主要行使定位站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等职能。

2、选点科学。监测站设于富溪林场是考虑到该林场地处千岛湖畔东北角,距著名的华东第一石林---富溪石林只有20公里,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植被类型丰富,能较好地体现我县的植被特征。同时,该场还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可以为定位监测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3、职责明确。公益林定位监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是重点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作,在成立定位站领导小组、实施小组的同时,还对实施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内成员分工具体明确,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制度完善。为保证公益林生态定位站按省里要求开展监测,我局制定了《淳安县公益林定位站管理办法》,对定位站的运行体系、运行机制及站点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并按照《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全省公益林效益监测的要求,制定了《淳安县数据管理办法》。

四、做好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技术衔接,确保重点公益林数据库更新质量

我县是全省首个按照国家2003年新颁技术规定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县,二类调查从2003年6月开始,到2004年9月结束。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过程中,为维护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便于重点公益林小班的长期经营管理,我们认真处理好重点公益林小班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的技术衔接问题。其主要做法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工作开展前,事先将2001年区划界定并经2004年补充完善的重点生态公益林小班界线,转绘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底图上,外业调查时,明确规定生态公益林范围不得改变,小班界线原则上保持不变,但原区划确实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允许作适当调整。生态公益林小班的有关林分因子,按二类资源调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重新调查。若同一块公益林小班中,地类、林分状况等明显不同的,允许划分几个细班进行调查记载。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按原生态公益林小班进行记载,二级林种原则上也按原定记载,但确实不合理的,允许作适当调整。小班面积以森林资源调查后计算机求算所得面积为准。二类调查小班号以行政村、林场的林区或林班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但在小班卡附记栏中注明原生态公益林时的小班号。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对专职巡山护林员队伍的管理。专职巡山护林员是重点公益林管护的基础,要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加强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专职巡山护林员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专职巡山护林员的作用。

2、建立重点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区划界定的重点公益林数据资料及我县2003年森林资源信息系统,计划年内建成重点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以实现重点公益林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保护机制 篇6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x办发〔2016〕x号)和《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16〕x号)精神,建立健全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主体功能区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保护成果,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促进我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将生态保护补偿与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稳步推进不同领域、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政府主导、综合施策。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补偿渠道,建立完善生态保护和补偿的分级责任,探索多元筹资和合理补偿等方式,构建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将试点先行与逐步推广、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不断积累经验,着力提高各类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合理引导、全民参与。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生态保护的全民参与意识,破除花钱补偿就可以解决生态问题的简单思维,杜绝“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权责一致、合理补偿。实行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保护者受偿,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合理确定补偿方式和范围,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和沟通协调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受益者付

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联防共治的运行机制。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实现我省森林、水流、湿地、耕地、大气、荒漠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政策全覆盖,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多元化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体系

(四)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辖区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组织推进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相关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者、生态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生态补偿。省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纵向生态保护补偿的主导作用,积极支持和协调推动省内行政区域之间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积极性。(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五)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牢固树立生态空间理念,划定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围绕构建以大别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幕阜山区四个生态屏障,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两个水土保持带和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为主体的“四屏两带一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逐步对全省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区域(包括省内依法设立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蓄滞洪区),以及森林、水流、湿地、耕地、大气、荒漠等重要生态领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改善给予补偿。(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

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地区的特点,综合考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服务而形成的投入成本及机会成本,包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耕地土壤改良、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监测和能力体系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投入,以及限制发展造成的损失,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生态环境受益者的获利等,完善测算方法,分别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七)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的方式。

不断强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的主导作用。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各重要生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支持力度,加快提高各类重要生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除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及耕地、公益林保护等资金补助之外,要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保设施(含替代能源、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项目建设投入。要分类施策,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之间,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技术和智力支持、实物补偿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在长江、汉江等重点流域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积极运用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市场化手段,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八)加强生态保护补偿的评价与考核。

切实加强森林、水流、耕地、湿地、大气等领域的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跨市州县流域断面水量水质重点监控点位布局和自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制定完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及时提供动态监测信息。研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推进生态保护补偿信息公开化。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效益评估,积极培育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机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和权责明确的产权体系。逐步推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通过对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实施前后的对比评价,及时、科学评价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三、明确各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

(九)森林。

建立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将退耕还林补助到期的生态区位重要的退耕还林地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体、以林权权利人管护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可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用于购买公共管护服务。优先选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管护。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要求,合理安排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碳薪林采伐补助奖励资金。

推动建立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统一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以增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引导碳汇林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牵头单位:省林业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水流。

在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地、重要河流敏感河段和水生态修复治理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监督管理区和重点治理区、大江大河重要蓄滞洪区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全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力度。(牵头单位:省水利厅;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南水北调办,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一)湿地。

稳步推进退耕还湿试点,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参照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制定退耕还湿补助标准。支持各地统筹相关补偿资金,将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纳入省级湿地补偿范围。鼓励各地出台地方性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办法,制定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制度,探索建立标准合理、范围适度的多元化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牵头单位:省林业厅;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二)耕地。

研究制定未污染耕地保护支持政策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偿制度,对耕地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组织或个人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支持提升耕地地力。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资金,加大耕地土壤净化修复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国家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探索试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对在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的农业经营者给予资金补助。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逐步将25度以上陡坡地退出基本农田,争取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范围。(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三)大气。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xx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鄂政办发〔2015〕89号),每月向社会公开发布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每季度公开发布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结果,据此实行生态补偿和奖惩。(牵头单位:省环保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四)荒漠。

落实沙化、石漠化相关补偿政策和项目资金。在集中连片的沙化、石漠化土地和重要生态区开展沙化、石漠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加大对沙化、石漠化严重区域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适度发展草食畜牧业,对牲畜舍饲圈养予以扶持补

贴,提高当地农民参与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积极性。(牵头单位:省林业厅;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五)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统筹整合现有生态保护资金,综合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异,通过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逐步增加对重要生态区域的转移支付。支持生态保护补偿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完善森林、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收费基金和各类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办法,积极落实和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允许相关收入用于开展相关领域生态保护补偿。(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地税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与精准扶贫的相互促进机制。

在生存条件差、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在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国家和省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及资金安排上,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建立完善支持贫困农户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的机制。创新补偿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自然文化资源保护资金,使符合条件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人员。合理制定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并向贫困地区倾斜。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能源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七)建立健全生态资本的良性运营机制。

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的生态保护新机制,加大生态资本投资力度,释放“资源红利”和“生态红利”。健全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保护者通过生态产品的交易获得收益。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预算管理、有偿使用和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平台。探索地区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等水权交易方式。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接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和交易制度,加大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力度。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完善落实对绿色产品研发生产、运输配送、购买使用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购等政策。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资本管理公司化运营机制和途径。(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省能源局、省国税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十八)建立健全依法补偿的政策协同机制。

按照国家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工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我省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工作,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鼓励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措施。择机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组织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加快形成损害生态者赔偿的运行机制。(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九)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指导协调,组织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项任务的统筹推进和落实督办。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实行补偿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加强试点情况分析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二十)严格监督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推进措施和相关配套文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实施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每年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各级审计、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审计和监察。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及时了解各重点领域、重要生态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最新政策动向,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向我省倾斜。要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督察行动和结果要同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有机结合。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落实不力的,要及时启动追责机制。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篇7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完善的重要性,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加强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建设完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的有效发展,我们应该重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完善建设,从而造福于农民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的发展。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作为一种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所以,如何能够更好的改进和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其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下面就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基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效应补贴的农户补偿机制和基于发现机会成本补偿耕地保护区域平衡机制。

二、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1、基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效应补贴农户补偿机制

耕地保护的直接力量无可厚非就是农民。我们要想解决耕地流失问题,就必须完善农民的利益驱动机制也就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对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效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这些分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贴,使耕地保护内部化,从而鼓励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对耕地进行保护,提高他们保护的机制,提高耕地的占用成本。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新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并且科学的评估耕地价值,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补偿直接对象是农民,补偿金应该按照补贴的形式全数发放给农民,而且,政府部门每年还应该给农民免费提供一定的农业生产材料和资料作为补贴,并且要投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农民的用水、用电问题,从而有效降低保护耕地的费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农民耕地的积极性。

2、基于发现机会成本补偿耕地保护区域平衡机制

我们都知道,耕地保护的社会费用非常巨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保护土地的责任,如今我国耕地占用现象失衡,我们应该通过区域之间的转移支付补贴保护耕地的工作人员的保护成本费用,进而有效保持发展机会成本补偿耕地保护区域平衡机制。

三、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完善建议

1、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完善法律保障建议

(1)加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法规体系建设。在我国,法律法规是政府干预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解决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大部分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都是政府决定的,而且一般相关的政策都是出自不同的部门,也就是说,在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这对于耕地保护补偿的发展带来很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将全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统一完善。在这方面,有很多国家都做的比较有成就,我们应该借鉴人家有优势的方面,从人家成功的案例中分析自己的不足点,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整合我国有关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所有法律法规,我们要做到两点,第一,我们要加快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相关的法律立法工作,并且将每一条法律法规都规范化,让其能够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让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只要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人就不能随便滥用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而且出现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纠纷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让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更有效、规范的运转。其次,我们应该应该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主体、范围、对象、方式、标准,补偿资金的来源以及补偿资金的管理机制等等,让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工作在一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下进行,保证他的正常进行。

(2)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监督机制。要想确保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正常运行,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加以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解决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中的各种问题,这也是有效发展生态农业的首要前提。首先,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所有工作都要在严格的监督机制下进行,政府补偿给农民的各种资金在发放到农民的手中的过程中要严格监督,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严格按照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工作。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技术,并且要广泛推广便于农民应用的各项清洁农业生产技术,严格监督农民的生产行为,一旦出现不规范的生产行为,就要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处罚,以儆效尤,从而鼓励农民进行可持续性生产,激发他们可持续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就是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工作的农民绩效评价机制,制定严格可行的监督制度和惩罚制度,对生产效果表现突出和生产行为不规范的农户分别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

2、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政策保障具体实施建议

(1)完善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制度。要想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我们首先要完善对农村耕地资源的管理制度。首先,我们要完善耕地利用整体规划的编制,并且对相应的管理编制进行有效的落实实施,其次,我们要强化耕地资源核查和监测制度,每一项核查和监测工作都必须做到事无巨细,严格认真的对待核查和监测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尤其是核查和监测工作任务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专业的培训,必须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份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认真完成工作。还有就是,我们应该严格执行基本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用途管理制度等等,只有严格执行和落实这些相关的制度,我们才能够有效的执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2)建立完善补偿资金的征收、管理和发放制度。应该努力完善补偿资金的征收、管理以及发放制度,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受偿方和支付方实现更加高效的补偿金的转移支付,这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资金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补偿金也能顺利的全部到达农户手中,完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补偿资金的滥用和私自挪用。根据利用土地总规划,有效的将耕地保护区变为土地发展权转让区,平衡发展区保护区的区域利益配置关系,从而有效的激励约束地方政府进行耕地保护工作,避免他们滥用土地的现象,提高政府部门保护耕地的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3)建立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核算机制。完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重要前提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标准的计算和确定,这同时也是完善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在我国,由于很多相关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耕地的生态价值很难准确量化,确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综合性的过程,他需要对耕地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严格的调查研究,要综合考虑和整合土地的各方面利益权衡。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研究完善对于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并且认真分析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认清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地发展现状,对症下药,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加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法规体系建设、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监督机制、完善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补偿资金的征收、管理和发放制度、建立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核算机制以及实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税收制度等等,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让农民能够在开明、开放、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建设。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远迅猛,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国家综合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有效完善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有效建设。本文就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完善法律保障建议和政策保障具体实施建议,希望对加强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1]马文博,李世平.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牛海鹏,张杰,张安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分析及其政策路径.资源科学,2014(03).

马航事件考验中国领事保护机制 篇8

2000年外交部出台的《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这样定义领事保护:它是指派遣国的外交、领事机关或领事官员,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在接受国保护 派遣国的国家利益、本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可以说,MH370失联事件是继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后,中国外交面对的又一起重大领事保护事件。

在MH370失联的日子里,受到考验的,不仅是154名中国同胞的家属和广大的中国公民,还有中国领事保护的运转机制。

领事保护在MH370中可以做什么

“不管什么状况,不管马航事件属于空难还是被劫持,我们第一目标就是找中国人。这一目标永远不变。”在MH370失联十多天后,外交部领事司原司长、中国驻纽约大使馆原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他的解释是,所谓“领事保护”,就是中国公民在国外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中国驻外使领馆就有责任出面保护他们。

所谓“领事服务”并不只是说中国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还包括证件丢失等困难,如果找到使领馆,大使馆、领事馆都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提供帮助,这就是领事服务和领事协助。

“一年中至少有几万件有关咱们中国人的领事保护事件需要处理。小到补办证件、联系亲友,大到解救被绑架的人质,开展大规模的撤侨活动。”张宏喜说。

2014年3月10日,联合工作组组长、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郭少春率领外交部工作人员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一起赶赴马来西亚,以敦促马方加大搜救力度,尽快查明事件真相,及时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同时做好乘客家属赴马的服务工作。

根据国际惯例,此类事件一般由航空器所属国主导搜救工作。张宏喜认为,“不能只想着配合马来西亚,这种状况只依赖他们行吗?也不能让他们撒手不管,这是马方的飞机呀。因此,我方要做两手准备,既不能够甩开他们,又不能完全依赖他们。”

不过,他也表示,领事保护不能直接处理案件,导致处理效率直接受到当地法律、执法和行政效率的制约。

另外,领事保护往往发生在他国领土、领水和领空,关系到当事国的主权、司法管辖权,乃至国际声誉和尊严,特别是在与一些敏感国家的交涉当中,需要更为谨慎。如想搜寻他国的领海、领土、领空,都需要对外交涉和协调。

对于目前MH370可能遭遇的情况,中国国际法学会顾问、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刘文宗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虽然现在具体情况、何种性质并不清楚,更不能肯定说谁应该承担何种责任,“但是可以分几种情况考虑”。

如果飞机遇到自然灾害等情况发生坠毁,飞机所在航空公司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当事国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应按民事公约处理。

如果遭遇劫持,第一要追究劫持人的责任,第二要追究飞机所在公司及飞机所在地国的责任,“因为出事就说明对恐怖分子的事先防御不够、当地治安存在问题。”他说,国际航空器是一种充满风险的交通工具,所有国家都有责任加强防范。“当然,具体事情的处理要查阅国际上相关的劫持的公约,打击恐怖主义的公约,这些都是有条文的”。

刘文宗认为,作为领事保护的具体体现,在没有确定责任的时候,领事馆要追查真相;确定责任后,要由领事出面责成当地政府负责。

但是他也谈到,领事馆并不能采取控制事件进展的实质性行为来行使国际法,他们只能通过建议、监督、敦促等各种方式,促使当地国保护中国公民的权益。

最棘手考验之一

无论如何,MH370失联至今,也许不是中国领事保护制度建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但肯定是棘手的案件之一。

刘文宗认为,如果最终查证飞机已经失事,韩亚航空事件可能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一架波音777班机由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起飞,在预定目的地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坠毁,机上共载有291名乘客和16名机组人员,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81人受伤。

两名中国遇难学生的家属在事发当天15时前就接到了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的电话,后者告知确认的消息并表示将协助其办理来美的签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美国。此时,各大媒体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任何相关的报道。

不过,目前该事件索赔问题仍在纠葛之中。

事实上,领事保护制度牵扯到一个常识问题:使馆、领事馆的不同职责。

刘文宗解释说,驻外机关分为两部分,大使馆、公使馆是作为本国代表在当地国与当地政府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多种事务联系,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等等。但是当地侨民,包括本国公民因公因私或其他原因在当地停留时,是由领事馆来保护的,“领事馆不跟当地国公开的政府机关、不跟当地的外交部或者国家领导人发生直接的关系”。

二者的主要责任区别就在这里:如果发生了本国公民在当地国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人身财产安全伤害,领事对他们有责任进行保护。“不仅可以要求当地机关、当地地方政府查明原因,还要保护他们应该享受的权益,比如发生死亡事件,当地政府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这些事情都是由领事来处理,因为不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刘文宗说。

据外交部领事司公开信息,2013年全年处置领保案件4.2万起,其中重大案件120余起,包括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韩亚航空客机失事案、加纳政府大规模抓扣中国非法采金人员案、中国登山人员在巴基斯坦遇袭身亡等。

2007年,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成立,同时设领事司作为常设机构,24小时值班。所有关于领事保护的信息都会汇集到这里,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预警、处置、宣传和立法等方面的协调行动能力。

“除了这一常设机构,还有一个部级小组。它不是常设机构,而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设置,它有一套解决问题的程序。”张宏喜说。

这个部级小组就是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于2004年11月在北京成立,负责制定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相关重大事件。

由外交部牵头,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已经形成了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企业和公民个人“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还有针对某类事件固定的程序,比如涉渔业纠纷处理机制、绑架案件处理机制、劳务纠纷处理机制。

张宏喜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参与合作的部门有民航、交通、军队、公安等,几乎用上了我国能用上的所有资源。连路过的货船都给他们布置任务:到哪个海域要留心看一看有没有可疑情况,可以说非常用心。为什么建立这样的部门?不惜代价、不惜成本地寻找失联飞机?因为中国人看重中国人,外交部希望为我们中国老百姓服务。”

是智力活,也是体力活

从越来越多的领事保护事件看,“解决问题需要灵活的机制,更需要解决事件的人脑子灵、能想办法。而且不能有框框。如果说有框框,就一条,如何保护中国公民。”张宏喜说。

他说,领事保护往往发生在他国领土、领水和领空,又是非常敏感的外交事务,“也许在外人看来,这种领保交涉波澜不惊,但私下一定非常微妙和艰难”。

比如名震一时的利比亚撤侨事件。“当时利比亚局势十分稳定,好几万中国人跑到那里去了,没想到出了卡扎菲这个事情。”张宏喜说。

最终在10天内,中国政府协调海陆空力量,以利比亚为中心,在辐射北非、东非、地中海及其沿岸国家的广阔空间内,成功实施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公民撤离行动。

“情况非常复杂,很多细节都需要考虑,只有中国有能力办成这件事。”张宏喜认为。

比如,由于很多撤离人员走得匆忙,没有带上护照,外交部领保中心设计了一个中国公民紧急旅行证件,用纸打印出来即可使用。

在飞机撤退过程中,由于国航尚未开通飞往利比亚的航线,空中需飞越多个国家,每个架次都要办理所有途经国家的临时航线申请、外交手续,应急小组想出了“边起飞、边申请”的办法。

包机以最快的时间抵达动乱中的的黎波里,但当机组人员用特意准备的当地制式的手机以及架设卫星电话和中国驻利比亚使馆联系时,才发现由于当地通讯完全中断。于是,机组人员先用卫星电话打回国航控运中心,再由它接通外交部,然后由外交部接通驻利比亚大使馆。

“撤侨结束后,负责此事的领事司司长黄屏体检指标没有一个是合格的,赶紧就去治疗了。想想也是,连续两个星期24小时不休息,有事就干,没事往那一歪就睡着了,这身体能好吗?”张宏喜说。

据外交部一些官员公开透露的估算数据,目前中国每一位驻外使领馆领事官员每年要服务超过18万的海外公民,这个数字是美国的30余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上一篇: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下一篇:中学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