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主任有感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 篇1

放假后,闲得无聊,便又一次捧起魏书生的书读,虽然读过魏书生的书不止一次,可这次读来却让我有说不出的感动。可能是心中无事,心静的缘故,也可能是刚刚送走毕业班,一身轻松,又想起来那五十二个孩子了吧!

读着文中的每一句话,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班,班里的学生,我也曾为学生保留过资料,也曾为自己、为学生写过日志,但却常常因为自己的懒惰没有坚持下来,我也常告诉我的学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最后没有做到的恰恰是自己。我想:我是不是也该从现在开始,为儿子做个好榜样,把闲瑕的时间放在读书上,也唯有如此,我才能使我的儿子、学生信服。把每天的所感,所思及时用笔记下来,事后读读定会很快乐!

读着魏老师的书,让我上次次想起班里的事,也让我一次又次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处理学生的方式是否得当,不管对与否,这届学生我已经无法再去弥补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理智的处理每一件事,用自己的爱去宽容每一个孩子,并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 篇2

虽然如此说,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如今的高年级学生年龄大了,与老师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了。上课时对老师的问题不予理睬,下课时忙着自己玩。是什么使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起来。有时我也抱怨,课堂上的问题没有几个人愿意举手回答,上课连一点激情都没有。埋怨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时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魏老师提到:“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是的改变学生很难,那就改变自己吧。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变自己,来带动学生。

一、依然要多表扬

我一直认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很懂事了,很多时候可以用成年人的思想去考虑问题。但事实并不都是如此,错误不断,摩擦不断,对于这些状况现在总是批评的多。知道表扬的力量不可低估,一般不会轻易说出口,说明我对表扬很吝啬。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能够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成长轨迹。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让我开心很长时间,得到老师的肯定是对我学习莫大的鼓励。现在想来虽然我们的学生已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表扬不分年级,在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对他们还是适用的。记得我班的一同学因口齿不太清楚,发音不是太准,很少举手读课文。一次课上学了“埋怨”这个词,我找了2位学生读,音都很准,这时我看到这位同学手举一下但很低,于是我就大声地叫了他,他读的不准,大家都笑了,我想就因为这样他的自信心就没立足之地了。我应该帮他的自信心建立根据地。大家笑过之后,我表扬了他的长处:“我发现,朱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敢于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了。”同学们先是一怔,紧接着大家为他鼓起掌来。再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如果一个同学在交际的过程中一时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我就会说:“其实你的意思老师已经明白了,老师相信你能让同学们都听懂你的想法。”当有的同学说话声音小,我就会鼓励他:“你说得条理非常清楚,如果把声音放大点,你将是最棒的。”这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

二、降低自己的“身价”,跟学生做朋友

平时好学生犯错,轻言轻语说几句,所谓的差一点的学生同样犯错,我们可能会盯着他的缺点不放,还会把他的陈年旧账翻出来,大肆宣扬。这无疑是在伤害他的自尊,没了自信的孩子哪会学得开心、有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后进生不缺批评、埋怨,你越批评、越埋怨不会改变现状,只会使得学生自暴自弃。让我们换个方位,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去想想他的难处,帮助他解决困难,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三、多交流,多沟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一个班级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人性格各异,要想全面了解学生除了做好家访等工作外,得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时了解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并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鼓励,有了问题,别老揪着他的错误不放,每个错误都有着错误的理由,不妨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跟学生谈谈,只有这样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嬉戏玩耍、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成人无权泯灭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的权利。在一定的场合,强调纪律性是必要的;而在另一些场合,则不妨让孩子尽情地玩耍打闹。找一千个喜欢的理由去真正的理解和关心学生,我想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学生一定也会唱出心中的歌共同谱写美好的明天。

摘要: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魏老师那么一指点都被乖乖收服了,我被深深折服了,魏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3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杭锦旗城镇中学奥小梅

开学第一周时新校长上台说了这样一句话“做老师一定要做潇洒的老师”,我特兴奋,终于能在这片沃土上挥洒自如、抒写浪漫和发展自我。多年执著于教育的我已经被乱七八糟的事折磨得没有信心再往前走了。

但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一本书后,我感觉它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走进神圣的教育殿堂,走进一种艺术的教育,走进一种享受的教育。我不仅获取了当班主任的宝贵经验,还领悟了做人的准则,所以要摆正心态,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摆正心态非常重要。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压力、挫折和烦恼。工作中的不如意会导致我们教育热情度的降低,甚至会消极应付。面对不如意,魏老师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班主任工作中埋怨是没有用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心态。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少埋怨,多改变自我,要学会自我更新。

首先,要做一名阳光的老师。

魏书生老师还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魏书生老师主张笑对人生,人在无法逃避环境时只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以便在适当的时机改造环境,而适应、利用和改造都需要有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适应学校,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变班主任工作的“苦”为“乐”。

其次,以德治教,育人先做人。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却还在为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行为而疲于奔命,而很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方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魏老师的成功决非偶然,其在润物细无声中,与学生进行着心与心的沟通。

魏老师强调“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魏老师说:“教师尊重了学生人格,就等于尊重了教育。”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才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魏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如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治病救人周”、“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抄一句格言,而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魏老师费尽心思,在日记内容设计上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育人先做人的思想渗透。如,有对自我的剖析,写《勤与懒的对话》;引导学生写《尊人者,人尊之》、《记长不记短》等;引导学生如何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强调学生爱自己的母亲,写《母亲笑了》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写《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引导学生写《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从中读懂了魏老师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的大智慧!

最后,民主互助,自主管理,创建和谐班级。

魏老师觉得做好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不管学生有多淘气,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都潜在着你的助手。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从而在师生间建立起互助关系,从而做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也是魏老师制定班规的原则。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班级就容易管理了。这种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我也学着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反思”,班中有一位顽皮的搞笑的学生,在上晚自习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且还不满意老师对他的提醒,于是我罚他写了1000字的反思,并且给每位科任老师读一遍,这一轮下来该生认识深刻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掉这个油嘴滑舌的坏习惯。

其实是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方式,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主要的办法是强化学生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商量的办法,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这样的做法,人人受益。

合上书,我的心灵仍深深的被震撼着。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面对魏老师深邃的教育哲学,敬佩之余却不妨碍我向他学习。正如魏老师所言“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我会用一生去追求、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4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班主任工作漫谈》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魏书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题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认真学习和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下面谈一点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书中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作为班主任,更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严格要求,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教师只有用心去教育学生,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 篇5

绿园区正阳小学

王馨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要把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我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必须使用三大法宝:

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教师不仅要爱好学生,也要爱学习、思想、纪律都较差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差,教师应该更加爱护,使他们尽早地赶上较好的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老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不断增强自己感知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具有一颗对学生体察入微的母亲般的心。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经常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

其次必须学会宽容学生。这里指的“宽容”,决不是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它的特定含义是:它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决不姑息;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教育。它的实施必须与其它各种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而不能单独进行。它决不是主张取消必要的纪律处罚,而是主张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些步骤或某些方面上,作某种程度的“宽容”,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

再次:投其所好,教育无痕。记得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下了一张帐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读了这个故事,心情久久难平,我被这种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其教育方法之妙,妙不可言。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要高明得多。所以我觉得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教育无痕,这样经常会出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大结论的得出,除了魏老师著作给我的启发之外,还源于十年教学生涯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教室里异常地安静,我自己也陶醉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中。当我转过身写板书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奔门而去,当我还未看清楚他是谁时,他已经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吴某某。又是他,每次都是他对着跟我干。上个学期他一直没交作业,上课不是趴在那里睡大觉,就是看小说,或者跟别人说话。刚开始两次,我也是尽量捺着性子跟他说,问他为什么不交作业,上课为何不听。可是每次问半个小时,他总是站在那里,低着头,一言不发。那种冷酷样仿佛我欠他许许多多。第三次他依旧我行我素,我找到了他,并且提高了嗓门,瞪着眼跟他说:”既然你不听老师的话,你很有一套,老师被你看不上眼,我不要紧,我一百来个学生,我才不会在乎你这么一个另类的学生。教了十几年的书,见过那么多的学生,从来没见过象你这样的学生。“我当时很生气,全然不顾说他时还有那么多在场的学生。自从那次以后,我给课代表立一项规定,全班其他同学不完成作业,都要报告我,惟独他不交,就算了。的的确确,整整一个学期,我是把他当成空气来对待。他的成绩呈直线下降,但我并没有十分内疚,因为我觉得,开始我已经尽了教育者的责任,只是这位学生不领情而已。如今他竟然胆大包天到这样的地步,上课上到一半,不声不想地跑出去,这不是明摆着令我难堪,大扫我的威信。你看刚才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我,我的脸往哪儿搁?今后叫我如何管理其他的学生?我该怎么办?是自己向他提出严正交涉,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你是不是上语文课都不想呆在教室里呢?还是由其他老师出面调解,由他向我道歉,重新挽回我在众多学生面前的威信。

一整天,我都在想我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处理不好,本已僵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并且还可能延及到其他的同学,如果处理好的话,有可能会把这半年来结成的厚厚的冰霜稍稍融化。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经过冷静的思索,回忆点点滴滴的往事,我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解剖,最终我发现师生关系搞成这样僵局,绝大部分责任在于我。一开始,我就错了,我首先放弃了这位学生,使他丧失了半年来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解铃还须系铃人,怎么解?

我首先应从情感上接近他,取得他对我的信赖,本来,我找他面对面谈一谈,但我又怕重蹈覆辙。后来我想到给他写一封信,我一直相信笔杆子比嘴胆大,因为在信中你可以敞开心扉,吐露一些面对面难以启齿的心声。我写了一封长信交给他。在信中,我很坦诚交代了半年来我所犯的错误,希望他能原谅,并且我希望他能向我讲讲开学初他一言不发的原因以及语文课上跑出来的原因。没过几天,他居然给我回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肯向学生认错的老师。老师未免有犯错误的时候,但大部分老师要么强词夺理,训斥学生,要么找一个借口搪塞过去。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总是高高在上,凌驾于学生头上。我感觉有些老师实在较虚伪。所以,我讨厌追求高分低能的教育体制,讨厌被人管束的感觉。在很小时,父母离异了,我跟着父亲。父亲工作很忙,很少关心我,所以我从来都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天上语文课,由于肚子不舒服,我就跑出去上厕所了,事情就是这样子,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别人怎么看。我已经习惯于别人的冷落。现在,很多同学和老师不肯跟我交往,不理我。原来如此,原来这冷酷的外表下埋藏了这么一段辛酸的历史,而我竟全然不知。我为我工作不细致而深深内疚。

我回了一封信再一次表明了我对他理解、关心不够的歉意,同时又向他指出你不象鲁滨逊那样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你不能顾及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了别人的利益。当一切都静悄悄时,你这样大踏步从前门跑出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老师的情绪。虽然你我之间曾有过不友好,你无须太顾及老师的面子,但你总得为同学考虑,跟我打一声招呼,从后门走出去。书信减少了我们之间的敌对情绪。宽容和理解奠定了我们友谊的基础。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当你不再讨厌对方,当你充满激情去寻求对方得优点时,你会发现原来他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优点。

自从和他通信以后,我发现他渐渐也喜欢上语文课,于是我上课尽量多倾听他的低语心诉。和蔼、温暖充满诸多期待的眼神,使他完成了不知多少次出色的回答。从来不交作业的他也学会交作业了。当我第一次拿到他的作文时,我真得感到无比欣慰,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对于他的作文,我往往采取面批的方式。通过面批,跟他拉家常,了解他学习生活的情况倾听他的心语,帮助他解决一些困惑。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他经常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跟我聊天,聊一些他的困惑及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魏书生:“超语文”的教育价值 篇6

一、“超语文”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对魏书生的研究不能拘泥于语文学科的视角, 并从中透视出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超语文化”现象, 但是还未能对“超语文”作出正面的完整的定义。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上, 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超越单一视角, 融合人文社科各种学说。学力层面上, 侧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情意层面上, 注重学生人格系统的煅就。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自立人格。其一, 强化学生的理想精神。魏书生认为心灵上的辛勤耕耘, 开放的将是思想之花。他引导学生“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 (2) , 即让学生抄写名人格言、伟人警句, 其内容或高远辽阔、或警世骇俗、或意蕴深长。格言、警句虽短, 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思, 可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意力量。同时, 魏书生规定学生的课桌上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第一, 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 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第三, 医治自己思想弱点的一句格言。座右铭是学生自己心中的选择, 其激励的效果是显著的。其二, 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魏书生始终坚信:“一个凡人, 始终不渝地崇拜着一位伟人, 他一定能减少许多庸人层次的烦恼, 一定能较容易地使自己摆脱低层次的现象的缠绕, 从而使自己在许多问题上能超凡脱俗。” (3) 他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 使学生在与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的直面对话中获得心灵的震颤, 进而燃烧起为崇高事业而奋斗的激情。其三, 砥砺学生的坚强意志。魏书生认为:“要成就一件较大的事业, 首先是动机和胆略。在具备了崇高的动机和无畏的胆略之后, 决定成败的重要条件就是意志了。” (4) 于是, 他根据中学生怕吃苦、意志弱的身心特点, 要求学生坚持野外长跑, 坚持每天一百次仰卧起坐和俯卧撑, 寒冬暑夏从未中止, 学生在不断挑战身心极限的活动中磨炼了坚忍的意志。其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意识到学习可以不断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学习意愿。在魏书生看来,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比如课前要求学生集体唱一支歌或者集体朗诵一首诗歌, 在课堂上经常导入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课外内容, 如心理学知识、国内外科技动态和时文名篇等。其他的诸如口头作文、气功冥想、引导想象、请学生猜测教师等方法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成功范例。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教学改革的宗旨。正如他所说:“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 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5) 魏书生指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 让学生按照语文知识点的有序排列来自学一篇课文, 然后自己留作业、互改作业、自出考试卷等等。这些具体的个性化作业形式相对于教师的预先设计和“统一”布置, 明显带有浓厚的自主色彩。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从学生的内部深度唤醒潜蕴的智能。魏书生根据能力形成的发展过程, 以“知、情、行、恒”四环节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知”, 就是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自学能力的认识, 使其意识到要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不具备自学能力是不行的。如此, 学生将自主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状态、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从而赋予自主学习以一种人生使命。所谓“情”, 就是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到自学的快乐。魏书生经常创设各种竞赛情境和开展自我比赛的活动,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成功所带来的高峰体验。所谓“行”, 就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他常常以严格的计划、明确的任务、合理的时间来规范学生的自学行为, 既让学生明白学什么, 又明白怎么学。所谓“恒”, 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计划, 不断锻炼自学的能力, 通过循环往复, 实现“知、情、行、恒”的统一, 并最终使自学能力内化为一种心理品质。

二、“超语文”的支点:人格魅力

古人云“文如其人”, 即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以此观照魏书生的语文教学艺术, 也可谓是“课如其师”了。魏书生从未受过系统的中学教育, 初中毕业之后就已失去继续升学的机会, 更别说正规的师范教育训练了, 这却减少了当时流行的教育观念对他的束缚。他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人生感悟, 其思想与实践具有浓厚的个人气息。魏书生费尽千辛万苦, 九年方才实现当教师的夙愿。他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已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 不凡的人生经历造就了魏书生独特的人格体系。

首先是坚毅的生命品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任何一位怀抱大志之人, 必经一番心志的锤炼, 方能取得不凡的成就。魏书生成长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时期, 艰苦的生活和政治的高压并没有使他向命运低头, 而是依然保持一颗真、善、美的心灵。魏书生始终认为一个成功者的造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善于改变自己, 少埋怨环境, 并以一个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他一直从乐观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一切, 乐观的深沉之处则是来自其内心深处的坚忍和高迈。其次是卓越的人生态度。魏书生虽是享誉全国的名师, 却毫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姿态。他有一种通俗且颇含意蕴的说法, 言必称自己是到地球上来打工干活的, 完事了便挥挥手向地球告别。他说:“宇宙浩茫, 人生须臾, 从日月星辰的空间角度望地球, 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 微小到无形。从古往今来的时间角度看人类, 她还在青年时代;看人生, 更为短暂。惟其渺小, 惟其短暂, 个人才更应该将自己这一滴水溶进为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滚滚洪流中, 多做实事, 快做实事, 去寻求生存的幸福。” (6) 其观照自我、洞察人生的平实心态, 实为常人不可及也。正是在坚忍豁达、高迈卓越的人生品质驱动下, 魏书生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改之路。

三、“超语文”的教育价值

魏书生取得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同时, 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诘难。集中于一点就是魏书生根本不是在教语文, 而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魏书生认为这正是反映了他的语文教学的本质。笔者认为这也正是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超语文”之处。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在应试型的教育时代进行的, 他的授课法确实存在着适应于应试目的的技术主义倾向, 语文味淡、审美性弱等。当然, 这种现象在曾经辉煌的语文教育明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魏书生生长在那个时代自然难以避免。我们现在重新审视魏书生, 肯定魏书生的“超语文”的语文教学, 并不是要泛化语文更不是反语文而是要升华语文, 意在让“超语文”的语文教学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继续彰显其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②魏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③⑤《魏书生文选 (二) 》,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读魏书生有感 篇7

城关镇埝城小学:王新华

我认真读了魏书生老师撰写的《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一书,了解了这位站在教育界最前线的老前辈的教育思想,感到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感受浅谈如下:

书中的几句话使我感触特别深:“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下一代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魏老师认为:班主任的工作注重的并非是要交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言道:“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学习也不例外。每一个正常人都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那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有高低呢,并且有的悬殊还很大?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学习习惯的不同。魏老师一直强调:“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就是告诉他的学生或者是下属,有很多事情都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必须做的,所以只要每个人明白到了那个时间就自觉地做规定的事就好,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当事者能提前做好准备,还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班主任只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任务,班主任工作就轻松了很多了。

魏书生老师强调,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等等观念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魏老师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真谛。不管孩子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总会潜在着做你的助手。你要穿透孩子那使人生气的表情,看到他那广阔的内心。教育孩子时,力争不站在孩子的对面,而要力争站在孩子的心里,站在孩子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时刻反省:我们需要怎样做?我们怎样做能更好?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不是在训斥

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一旦和孩子建立了这样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

我也敬佩他主要以平等思想管理学生。在他带的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尽责任,每个人都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学习方法法指导,强调教书必须育人。他通过轮流教唱歌,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有效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魏老师学校里建立了“心理辅导咨询室”,班级里也有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心理观察室”,在问题出现前给予警示,在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在这样的管理思想支配下,学生在为集体做事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办事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集体的责任感。育人的大事,就在班级平时琐碎的小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而且收效很大。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一般都能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用独具的慧心引导学生,用独特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诚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崇高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观魏书生讲座有感 篇8

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的地方,正如人们往往看不到优等生的缺点一样,也常常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只不过是我们会忽略优秀生的缺点,盯紧了后进生的缺点,后进生的缺点突出一点,使人不易看出他的优点,那么,就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之树立自信心和前进的勇气。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易让人接近。只有想办法拉近了与之的心灵距离,建立平等关系,他才会打开心扉之门。

(二)色互换,互相沟通。聆听学生的心声也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聆听时要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分析学生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心理换位,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因为“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感的融洽。我班的翁晓杰同学平时纪律松散,学习成绩差,我曾正面教育,但他总是沉默抗拒。后来,我找他谈话,从家庭生活入手进行倾谈,原来,他父母工作很忙,只是经济上支持他读书,上下学接送也是出钱请人帮忙的,平时很少关心他,他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在聆听他倾诉的同时,让他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日夜操劳是为了什么?“如果他们不关心你,他们用不着干得这样辛苦?这种心理换位法,使他认识到错并非出在父母的身上,而是自己的认识有偏差。此次谈话对他触动很大,学习积极性高了,对班内活动也有了热情。其实,聆听学生的心声,就是让学生有说话和渲泄的机会,而班主任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能使学生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三)设立目标,促进转化。设计正确、恰当的目标,能催人奋发,并自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我针对班级特点,设立了后进生转化目标:凡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操行评定都达到设置要求的、有进步的,我都在班上表扬他或打电话给他们的家长分享他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期末评选出”进步奖“,对达不到目

标要求的,我指导他分析原因,要求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我经常询问科任老师班里学生的情况,了解后进生在其它任科老师面前的表现,因为有的学生会”两面三刀“。后进生的”差“,一个是思想方面,纪律意识差,一个是学习方面,厌学情绪浓。两者都很难办。于是,在班会课上让他们说说你长大了做什么?为实现你的目标现在该怎样做?课后,再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帮他们辅导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有反复性,所以耐心和爱心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教育无痕迹

魏老师的教育方法高明之处就在于教育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行为得到矫正。他每天让学生们写命题日记,这些日记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如“谈学习是一种享受”谈了之

一、之二„„之一百,通过这样的日记连写,学生怎么能说学习不是一种享受呢?既然是一种享受,那么又有谁不去享受呢?又如一节题为《人生的境界》语文课上,在男生先读,还是女生先读的问题上,一位男生说,女士优先,这时魏老师却说,难道抗洪抢险,阻击歹徒,也女士优先吗?这就在很自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教育。

(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魏书生老师在教育后进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魏老师刚接班的第一次作文课上,面对有些学生(都是各班的后进生)从来就没有写过作文,魏老师就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记,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拼音不会写的,用“0”代替,哪有学生连“0”都不会画的呢?就这样学生慢慢地学着写作文了。在我们的平时工作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对学生要求太高,要求太高,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索性不努力了。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 篇9

九条要素是:第一, 每堂课教案要公开。不用翻来覆去地写, 老教案拿来用可以, 有新的体会加到空白处。第二, 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 找准切入点, 帮助他学起来。第三, 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1986年, 我当校长兼书记的时候就提出别超过20分钟。让学生成为主人, 首先在时间上成为主人。最近几年, 我又提出别超过15分钟, 把时间还给学生。第四, 学生发言人次别少于10人次。第五, 学生动笔练的时间别少于10分钟。第六, 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越说气越大, 越说话越多, 冷处理别热处理。第七, 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下课, 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 最优秀的学生说一说这堂课体会怎么样, 后进学生说说有什么感觉。每堂课都这么上, 教师会离学生越来越近。第八, 课间别离开学生。其实教师的幸福就是跟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谈心的时候、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时候。盘锦市的教师跟学生一块儿做广播体操, 课间时, 教师也会跟学生一块儿活动, 不活动就坐在学生堆里

●汤灏整理

谈谈心, 聊聊家常。第九, 在教案上写上这堂课成功在何处。一位教师要总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堂课给自己找点儿优点和长处, 积累起来就是“珍珠”, 一定要积累自己的经验。

每年10月16日, 我们都会召开培养习惯现场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 已经开了13次。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 也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没有太大的事, 就是把该做的事天天做。广播体操这么多动作, 让你全身心去做每一个动作的时候, 浑身经脉畅通, 就是享受人生。

我每天都会把日记本打开, 把今天读了什么书, 讲了什么课, 做了什么事, 都记录下来。从1978年2月20日, 我一直写到现在, 一天不落, 已经写了102个日记本。13年局长兼党委书记当下来, 我已经整整写满了62个日记本, 不包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笔记。写完日记, 我还会看看中外名著, 看看连续剧。每天晚上9点30分开始跑步, 三五千米, 天天如此。

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篇10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次学习心得体会。我以前看过魏书生老师写的关于教育管理的书籍,也和大家一起听过魏老师的视频讲座,深受其人格魅力的感染。我很荣幸学校派我参加了2013年3月22日魏书生老师在湘西大剧院的教育思想报告会,他讲的不仅是教改的思想和经验,更是真切地从学生、包括教师自身怎样做人,怎样树立真正的世界观开始的。魏老师措词诙谐有趣,肢体语言也很形象生动,还时不时的来段快书,全场不断的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同时,魏老师淡泊平和的心态、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渊博深厚的知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令我对生活有了一次深深的思索。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一、抛弃幻想,看清现实,调整心态,快乐生活。

魏老师说,一个人所生活的大环境是难以改变的,也不是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的。比如,生活的年代、时空,出生的家庭背景等等,这是与生俱来、不可变更的。同时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的事情可能是不公平的,但以个人的力量也是难以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奢望社会或生活环境的改变来适应个人,而必须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他讲得很实在,“少埋怨环境”不是“不埋怨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如:有学生厌学,作业拖拉,有的家长不关心,忙于生意、忙于娱乐。我们老师中许多人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时间,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况且,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的情况,多多少少会埋怨,但是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你抱怨了,学生上课就专心了吗?作业就认真了吗?家长就关心了吗?一味的埋怨,会使心情越来越差,看所有事情都不顺眼,批评学生,学生的情绪就不好,就出现恶性循环。

从个人工作的角度来说,既然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平凡。做平平凡凡的事,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是不胜枚举,这些常常使我们异常生气,牢骚满腹。但抱怨能有什么用,于事无补,于己无利。只能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苦也一天,乐也一天。人生苦短,何不调整心态,快快乐乐每一天呢?

二、民主和科学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做好工作的法宝。

自己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做好工作的关键是做到民主与科学。魏老师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了怎样教书;我不会管理班级,是学生教会了我管理班级。”这句话听起来很谦虚,事实上道出了真谛。工作中充分利用民主,遇事多和大家商量,做个有心人,“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总是很容易解决。

“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对民主的科学解释,教学上、班级管理上的工作都是他和学生集体商量的结果。“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科学的安排与调度、科学规范的制度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的潜能,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三、“三个守住”、“不折腾”。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从出不穷。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改得大部分教师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这实际上大可不比。“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经验,守住自己优点”,“认准目标,不断前行”、“把工作向深里做,向细里做”,“不折腾”。“只要上路,就有庆典”,“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认准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行,就会取得成功。

四、充分放手,无限信任,悉心指导,换来灿烂一片天。

虽然我不任班主任,是一名副班主任,但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繁杂,困苦与劳累,但我们的班主任又是何等的敬业,尽管苦与累,却丝毫没有放松对每位学生的严格管理:大到教书育人,小到生活小事,我们的班主任为学生的成长操碎了心。诚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但请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办事能力,请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会做得很好的。有这样一个比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同手捧沙子中手和沙子的关系一样,手握的愈紧,沙子愈会争先恐后地跑出来;把手放平了,沙子反而会服服帖帖地躺在手心。老师们,请放手吧,不要把我们的孩子抱得太紧,这样只能扼杀他们的成长,禁锢他们的思想,消磨他们的斗志,使其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老师们,魏老师的特殊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令人钦佩。解放孩子,才能解放自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五、“松、静、匀、乐”指引我们快乐、舒心地工作与生活

魏书生的讲座提到了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松静匀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做人的一种心态。

魏老师是成功的、幸福的老师,他的成功和幸福体现在了他所坚持的“民主”、“科学”中,体现在他所坚持的“松”“静”“匀”“乐”中。“松静匀乐”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更为重要,我们要学会乐观,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时刻守住心灵的宁静,在“松、静、匀、乐”中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快乐前行吧!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不断的学习教学的艺术,从魏先生老师身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育人策略,真正地服务于学生,在自己由衷热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不断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改善自己,无愧于自己的学生,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责任。

听魏书生报告有感 篇11

其二,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

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同。他和常人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

(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不过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

还有很多奇特现象,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现在要研究的是,这种奇特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又在哪里?

从影响说,目前人们对魏书生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以之为“怪”,魏书生是“鬼才”,他的语文教学是“怪味豆”,有很多破绽和漏洞,不值得普遍学习。一是以之为“神”,魏书生有“神功”,语文教学有“神效”,想学而难以学到。不管是贬也好,褒也罢,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即魏书生这个人和他的语文教学都离我们比较远。他是纵向地走到了21世纪了呢?还是横向地误入歧途走进了“异国他乡”?我想,我们目前还不便于下结论。魏书生毕竟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他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目前似乎对于我们的意义还不算大,大的则是在我们的常规天地中,他刮起了一股“反常规之风”,至少使我们看到了“别样的人们”在走“异路”到“陌生的地方去”。这是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在目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魏书生的探索至少要比那些没有什么探索就匆忙自诩为教育家的“跨世纪的人儿”来说要高明得多。因此我主张,今天提出学习魏书生,就要学习他的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标新立异的精神,而不要去学习他的一招一式,更不能因了他的招式的神鬼而全盘否定这样一个少见的奇才。在中国,奇才,鬼才,实在是太少了。

再从根源上探究。魏书生语文教学之“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人”“奇”。没有这样的“奇人”,就没有这样的“奇教”。我一直以为,魏书生所以能像上述那样施展奇术,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根本原因在于,魏书生把他的学生看作是一代“小魏书生”。魏书生不同常人之处是同时有两个魏书生在。一个是凡身肉体魏书生,一个是意念魏书生。意念魏书生始终依附在凡身魏书生身上并时刻指挥着活生生的魏书生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魏书生初三时就停学了,他的语文能力是如何提高的呢?他从未说过有什么名师从旁指路,事实是有一个意念魏书生在指使凡身魏书生行动。凡身魏书生的成功就得力于意念魏书生的指导。现在,魏书生是教师了,他要把自己彻底变成意念魏书生,用自己成才的经验来指导新一代“小魏书生们”的学习。他的学习语文的多种“系统”和规则活动实际上就是他个人从前学习语文的切实经验,他把自己的自学之路变成了眼下的教学之道。所以我坚持认为,“奇教”完全由“奇人”而来。从研究魏书生上说,我们实在有必要研究他的这种变“自学”为“教人”的巧谋的。

上一篇:小学作文五年下下一篇:石场乡中心完小学生班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