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篇1

拓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渠道

金塔县人社局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充分利用“学习强国”这个平台,加大学习的平台推广使用力度,不断拓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渠道,已成为党员干部自主学习新课堂。

一是运用学习的平台,促进学习教育多样化。

自“学习强国”平台运行以来,局党支部高度重视,把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作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措施之一,并以党建工作要点加以部署和落实,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学习中,支部书记带头学,支部委员主动学,支部党员积极学,在支部党员干部之间掀起了以比学习、晒积分的学习热潮,形成了浓厚学习氛围,推动了党员干部学习的自主性,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新风尚。2019年12月31日前,支部党员干部的学习积分均达到5000分以上。

二是利用学习的平台,推进党员学习经常化。

支部党员干部将每天上线学习,每日主动登录打卡、攒积学分做为必修课,及时跟进学,政治理论的学习从过去的“被动学”变为如今的“主动学”,从过去的“滞后学”变为现在的“及时学”,从过去的“要你学”变为现今的“我要学”,使全局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呈现出了经常化的良好局面。党支部要求局内党员干部每天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积分不少于30分,平台学习已成为人社干部的新习惯。

三是借用学习的平台,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

局党支部把“学习强国”平台作为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助推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时政、阅读文章、手机答题、互动交流等方法,采取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等方式,并通过上“幕课”,对一些优秀的文章和内容,在微信群进行转发、分享、推荐,实现了党员干部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互促互学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切实将平台做为党员干部自主学习的新课堂,创新学习的新载体。

至目前,全局党员干部已全部参与了“学习强国”每日学习,参学率和活跃度均达到100%,“学习强国”平台成为全局干部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篇2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是一个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模式, 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Jane Willis强调学习语言中“意义至上, 使用至上”的原则。换言之, 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 在任务完成后, 教师再把学生的活动引到任务型学习中所使用的语言上来, 并对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表现作一些适当的纠正和调整。这一模式彻底颠覆传统的“展示—练习—产出”模式, 因而不断受到业界人士的种种质疑。弱式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Skehan推崇“意义优先, 任务完成为主, 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的原则。该模式强调任务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张先讲授语言知识, 再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使用语言, 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再归纳和总结语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展示—练习—产出”教学模式和交际法教学模式都有相似之处, 只是最后产出阶段是建立在一系列任务基础上, 这些任务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所以产出不是控制式和呆板式的语言输出。本文引用弱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它包含“课堂导入”、“参与任务”、“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和“操练运用”五个环节,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读写课上如何依托任务,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顾名思义, 读写课涉及到两个核心:阅读和写作, 其中阅读是信息输入, 写作是信息产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 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写作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个体巩固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上好读写课的关键就是以有创意的任务设计为接口, 将学生读写需求、教材改造和教师授课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过渡。只有这样, 教材才能发挥其最大潜力和价值。

(一) 打破教材篇章结构, 勇于重组加工知识链。

诚然, 教材是众多专家结合中国实际,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 考虑到国家的教育现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编写出的适用于大范围地区、大多数学生的文本, 是教学的良好载体。但是使用教材的学生不仅有地域差异、文化差异, 而且有个体差异, 而没有哪套教材能将这些差异面面兼顾到。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态度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信奉而不唯是”, 二是“遵循而有所立”。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一般说来, 具体形式如下:

形式一:对教材单元先后顺序的调整。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会宏观考虑教材信息覆盖面是否够宽、总体框架搭建是否合理、文本语言难度是否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被强调等因素, 并由此来确立单元顺序。而教师在运用教材时, 更多考虑的是以主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因此,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可能有不一致的认识。当教师发现某些单元之间的主题存在相关性或延续性, 更有利于任务设计的衔接时, 应及时调整。此外, 如某一单元的主题更适合在某一特定时段来设计教学任务的话 (如节日) , 教师也应作出教学顺序上的调整。

形式二:对教材单元课文内容学习重点的取舍。鉴于课堂时间有限, 而有的课文或篇幅较长, 或内容繁多, 任务设计只能是就重避轻, 灵活取舍。所谓“灵活取舍”既可以是对课文某些段落的取舍, 又可以是对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的取舍。“取”是选取课文精华内容、典型内容或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内容。“舍”是舍弃那些相对陈旧、无关紧要的内容, 或是与学生能力训练关系不大的内容。

形式三:对教材单元时间投入的调整。有些课文文章主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值得深发掘和宽拓展, 其任务设计必然会基于教材, 延伸到课外, 再回到课堂。比如, 学生要完成一个拓展主题式的报告, 就要经历分组讨论、收集材料和课堂展示全部过程。如此下来, 肯定会超过教材规定课时, 这就要求教师弹性处理单元教学时间。

(二) 围绕任务巧妙设计各类问题, 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 任务和提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问是否有创意会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任务的实施和完成质量。有创意的提问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信息进行提问, 而是针对课文主题, 循序渐进, 挖掘内涵, 联系学生, 结合现实, 建立真实语境, 创造出多维互动的轻松学习氛围。教师应根据阅读任务前、阅读任务中和读写任务后的不同特点, 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1.阅读任务前环节, 教师的提问是为学生了解任务、深入任务作铺垫, 提问是为了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 所以提问形式最好是设疑导入式和悬念导入式。设疑导入式指教师结合新授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疑点, 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悬念导入式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来巧妙设计悬念, 以激发学生寻根探源。此外, 常识式提问和联想式提问有助于任务的自然导入。

2.阅读任务中环节, 教师的任务设计应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为中心, 以帮助学生写作为目的, 因此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 可选提问形式有卷入式、语境式、争论式和连环式。卷入式提问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关联起来, 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任务。语境式提问使学生身临其境, 成为情景中人。争论式提问帮助学生看到正反利弊, 有利于集思广益, 相互学习。连环式提问环环相扣, 难度递增,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

3.读写任务后环节, 教师要及时给出一个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和评价, 同时让学生专注于语言点的复习。这个部分以教师简要点评为主, 适当的提问能促进课堂互动。可选提问形式是归纳式和延展式。归纳式提问旨在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后实现认识层面的一个跃进。延展式提问将课内任务伸延到课外,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

(三) 运用多视角、多维度的方法来处理教材提供的语言点。

在读写课堂上, 每位教师都无一例外地要处理教材提供的新语言点。而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 总体来说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由老师主宰, 以“填鸭式”和“一言堂”为特征, 注重语言点的传授, 学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其实, 只要教师肯多用心思, 多花时间, 完全可能通过多样化的任务设计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此列出四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语境融入法。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提出“语义存在于语境”的观点。该观点对语言点教学也有启示:教师可将某些重点词汇嵌入到句子提供的语境中, 学生通过阅读句子感受语境, 能直观地了解到词汇的用法。比如, 在介绍“face up to”时, 老师没有必要一开始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短语指“勇敢面对”, 常和令人不快的事物搭配, 相反, 老师可提供几个例句:1.For a poor learner of English, to pass CET4 is one of the tough things he has to face up to in college.2.How will you face up to the failure in the job interview?Of course, tear is not the solution.3.Jack turned to me for help when he was unable to face up to the fact that his parents had divorced.在此基础上, 老师让学生完成两个简单的任务, 一是根据例句提供的语境猜测短语的意义和搭配, 二是自主造句, 通过落实到笔头来加深印象。

2.对比研读法。对比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辨别优劣好坏, 在读写课堂上进行文本对比也是语言点教学的一个闪亮切入点。进行对比的文本一个直接来源于教材, 另一个就来源于教师的敏感和灵感了。比如,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二册六单元的A课文是介绍科学家霍金的, 其中有段文字描述了霍金的超常智慧:This instinctive insight also impressed his teachers.One of Hawking’s science teachers, for example, recalls the time he posed the question:“Does a cup of hot tea reach a drinkable temperature more quickly if you put the milk in first, or add the milk after pouring?”While the rest of the class struggled over how to even begin approaching the problem, Hawking almos instantly announced the correct answer:“Add the milk after pour-ing, of course.”老师在备课时, 可将上文划线的一些关键词用学生在表达中常选的词去替换, 形成下一个文本:This goodtalent also impressed his teachers.One of Hawking’s science teachers, for example, recalls the time he asked the question:“Does a cup of hot tea reach a drinkable temperature more quickly if you put the milk in first, or add the milk after pouring?”While the rest of the class tried so hard to find out how to even begin approaching the problem, Hawking quickly gave the correct answer:“Add the milk after pouring.”在课堂上, 老师可将任务类型设计成学生讨论, 比较两个文本在用词上的优劣, 并说明原因。讨论最后老师再总结。对比研读法不仅间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美的感悟力。

3.逆向回译法。在很多情况下, 学生在读写课堂上面对的都是英语句子和段落。逆向回译法正好反其道而行之, 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长句和难句, 教师备课时在课件上可罗列出对应的或类似的汉语句子, 并给关键词划线。到了课堂上, 教师给学生布置三个任务, 一是对关键词的英译;二是分组讨论, 每组给出一个整句的英译, 相互纠错;三是对照原文找差距。在进行前两个任务时, 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这是学生与学生互动、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

4.串词成句法。此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巩固语言点的操练环节, 教师在已学单元的课文中选择十个左右的单词或词组, 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适当兼顾名词, 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两分钟的定时任务, 即尽可能多地用上给出的单词或词组, 写出一个意义明确、结构符合语法的英语句子。学生当场朗读之后, 教师选出学生创造的一些佳句让大家共同学习。

教材是有限的, 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无限的。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曾指出, 在“教师即课程”的课程观视域中, 教材的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除了要培养大胆创新的意识之外, 更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上, 只要教师尽力以任务为依托, 最大程度地挖掘现有教材的价值, 就完全有可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丰玉芳, 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6) .

[2]乐伶俐.论教材的创造性应用[J].教育评论, 2010, (2) .

[3]徐宜良.关于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3) .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篇3

1. 解读的层次浅、随意性大。一些教师解读教材时,对文本内容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次、多维度地品味涵泳凭着经验和直觉解读文本。

2. 解读缺乏“目标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目标、年段目标、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理解的偏差和缺失的现象。

3. 解读存在依赖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了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其中现成的“教材分析”来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缺乏针对实际情况的自主性、创造性解读教材的思考。

4. 解读导向有偏差。现行的质量评价方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对教材理解、处理的片面性,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度。

5. 解读缺少专业指导。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平时的专业学习缺乏保障,无法对相应的教学理论进行系统的钻研学习,影响了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为此,我们柳州市进行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课题研究。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市的小语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围绕研究主题,从理论及实际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课题研究”和“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效,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题研究

课题组遵循“立足校本教研,团队共享共进”的策略,以研究团队的建设为重点,具体采用集体备课、观摩交流课、评课研讨、专家引领、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方法组织研究,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1. 组建高效能的课题研究队伍。建立了“市——县区——基地学校”三级课题研究网络。以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成立了市、县区两级课题研究指导组;遴选了包括市区、城镇、乡村学校在内的37所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主力军,以点带面,促进了研究团队的建设,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 形成高效度的课题研究模式。采取全市集中研讨、县区区域性研讨、基地学校自主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为主要平台,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方式,以教材解读为主要研究方向,定期开展全市性的集中研讨,对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针对性的引领和点拨。县、区教研室和基地校根据既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定期以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手段开展了系列性的研究活动。

3. 确保有效的课题信息交流。为更好地开展校际课题研讨交流,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积极拓展教研信息交流渠道,定期汇总各课题基地学校的典型课题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利用教研网、学科博客进行信息、成果的发布、宣传和共享,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 探索激励性的课题评价机制。为激励广大学校、教师的参与热情,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物化成果等方面对基地学校的课题研究质量进行评估。组织基地学校集体备课竞赛活动,进行先进教研县区、优秀基地学校、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优秀研究成果的评比表彰活动。

二、 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科学、有效地培养教师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总结、掌握符合本地情况的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使教师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围绕上述研究目的,目前,我市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地解读教材的研究:

1. 从“明确学段教学目标”的角度解读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师解读教材作为实施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具体地梳理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学段教学目标”为基本指标,进行相应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主要从“读书技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积累拓展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各学段的教学指标进行了以下的梳理、归纳,以利于教师以此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有度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关于“读书技能培养”

▲ 第一学段:把初读训练落到实处: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 第二学段:继续加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学习略读,学会默读和诵读。

▲ 第三学段:在继续抓好朗读的基础上,提高诵读能力,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关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 第一学段: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蕴含的道理、情感和精神。

▲ 第二学段:(1) 能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 了解、体会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4) 注意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情感体验,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 第三学段:(1)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 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3)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4) 提高对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能力。

关于“积累拓展能力培养”:

▲ 第一学段: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密切关注词语、句式、段落、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 第二学段:拓展阅读的范围,继续增加有效的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 第三学段:继续增加学生的有效积累,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能力。

2. 从“正确把握课文主题思想”的角度解读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精美,每一篇课文均以洗练的语言表达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主题思想。在解读教材时,对文本主题思想的深刻、到位的理解,往往反过来促进了对文本语言及表达方式的理解训练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如解读《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时,老师们对文本主题有两种认识:一是“哥伦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为维生素C的发现做出重要贡献”;二是“维生素C的发现,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一种认识,是因为文章行文对哥伦布着墨较多,而且阅读者(包括老师和学生)有着“哥伦布是个著名的航海家”的定式认识,不过,依据此主题在文中寻找、确定语言训练点时,基本只能围着对哥伦布的描写部分来选择;第二种主题思想的感悟来源于对文本内容和内涵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据此主题在文中寻找、确定语言训练点,除了对哥伦布描写部分,还可关注到对因患坏血病自愿留在孤岛的几个船员的描写,以及后文提到的“后来经过研究,人们发现……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等关键词句的品读训练。两相比较,后者不但可以使阅读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更为深刻的感悟和触动,而且阅读教学训练点的选择更丰富、更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

3. 从“精确选择阅读训练点”的角度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感悟、积累、运用的训练。所以在研读教材时,应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帮助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语言的角度考虑,精确地从文本中选择有效的阅读训练点。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抓住与课文的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词语“小斗士”,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小斗士?抓住文中恩科西与病痛斗、与死亡斗、与歧视斗、为全世界艾滋病患者而奋斗的关键句段为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像《水滴石穿的启示》一课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解读教材时应关注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文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学习。

以艺体教育为依托 篇4

德培小学创建于1851年,原名敦本义塾,1957年易名为潘火乡校,93年台胞陈瑞海先生遵父遗愿,捐资办学,学校命名为德培小学,至今历经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

几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人文关怀、和谐发展、艺体见长、孕育特色”的办学思想,以培养“优秀加特长,实践能创新”的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创“以特色促进学校整体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从一所基础较为薄弱的点校发展到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有自己办学特色的鄞州区第一所点校级中心小学再到省示范小学。目前,学校有27个班级,在校学生达1256名,教职员工76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县“首批点校级A级学校”、区“文明单位”、宁波市“首批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宁波市“首批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首批红旗示范大队”、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与许多兄弟学校相比,我们的硬件条件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说比较简陋,但是,我们从管理层到全体教师,都高度重视学校的特色教育,在艺术、体育教育园地里结出了硕果。目前学校是市“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2006——2007年宁波市艺术特色项目学校,2008——2009宁波市艺术特色项目学校。曾代表宁波市接受过国家教育部对体艺卫工作的专项督查,受到了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民乐队连续四届获区文娱汇演一等奖,学校艺术类课程被评为宁波市首届优秀校本课程。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鄞州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工作先进集体、鄞

州区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被评为市“先进训练点”、“省运会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参加宁波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单位。以“民乐队”、“游泳队”建设为切入点,以“电脑绘画”教学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大力开展艺体特色教育,力求使这些项目成为学校的靓丽名片。

德培小学新一轮的的办学目标:争取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打造一所有显著特色的、有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小学。学校的办学策略: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特色的形成我们认为,“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它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它不因校长更换而改变,也不因学校变迁而消亡,它深入学校办学的每一个层面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

特色项目的确立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利用本校资源,发扬本校优良传统,所要培养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素质和品质,必须有适应特色项目的师资队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重点了发展了以下三个特色项目。

民乐:97年以前,学校的民乐活动一直只是零星的乐器训练,器乐类别只限于古筝、琵琶、二胡,参加训练的学生也只有20几个人。97年学校正式创办了民乐队,到99年,民乐队开始有一定的规模,期间经历了5——6年的酝酿准备期。

电脑绘画:考虑到学校比较早地开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于是我们大胆设想,借助电脑,另辟美术教学蹊径,探索一条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适合小学现代美术教学的新途径。

游泳队:学校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充分发挥张旭东老师国家高级游泳教员的作用,学校于2001年成立游泳队。

(二)特色的打造

1.立足“管”字,抓好师资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一名优秀的有特长的教师往往能撑起一片特色教育的蓝天。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学校加强了特长师资的培养和使用。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定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活动中注重发挥原有特长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内引外联,大胆启用特长教师挑大梁,聘请校外有专长的人员参与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担任学校特色师资培训的辅导员。

如:民乐队是采用外聘教师和学校教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专职教师深造提高,兼职教师自己培养。刚开始的时候,两位音乐专职教师根本不能满足器乐训练的要求,我们就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年轻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去学习民族乐器,如:杨亚盛、王佩飞老师学古筝,王燕波老师学大提琴。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年轻教师学会了乐器,课后辅导学生,自己节假日再去学习。就是这样一支勤奋好学的教师队伍,在训练学校的民乐队,在第一次亮相中取得了好成绩,在2000年区小学生文娱汇演时,取得了一等奖。鼓舞了师生的士气,也为学校的器乐训练开了一个好头,激发了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信心。

教练员是业训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抓好业训工作的前提。校领导经常深入了解教练员的实际困难,听取教练员的要求和建议,了解训练情况,研讨具体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解决工作难题,对教练员的努力给予肯定和支持,有了成绩及时表扬和鼓励。张旭东老师,敬业爱岗,几年如一日抓游泳队建设,获得了金牌教练的美誉,先后被评为人才输送工作先进个人,人才输送工作突出贡献奖,业训工作先进教练员,参加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参战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2.强化“训”字,抓出成效。

我们对学校的特色项目加强管理,艺体教师加强训练,十几年如一日。如学校加强对游泳队的管理,成立了业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业训管理条例,同时也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业训全面考核管理制度。如制订了训练、作息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并做到“四定”(1、定时间

2、定人员

3、定地点

4、定内容。)。学校要求带训教练必须根据队员特点、气候特点、比赛任务等因素,周密、科学地制定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备战计划等,保证业训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由于训练工作扎实有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先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近40名体育人才,为省体校培养了5名体育人才。特别是吴宇航同学在2008年9月全国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中取得了二金二银一铜的佳绩,并打破了一项全国纪录。

以下为游泳队、民乐队历年来的主要成绩:.........我校的艺术团体活跃在每年一届的“音王文化周”、“街道桑果节”等活动中,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宁波市艾滋病宣传活动”、市慈善总会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我们的艺术特色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摇篮。学校连续十年举行了“德培小学红五月艺术节”,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有书画作品展览,书画现场比赛,民乐专场汇报演出,电脑绘画现场表演等系列。

3.着眼“实”字,抓好普及

几年来,民乐队逐渐壮大,不少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的多项器乐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民乐队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还组织学生在校艺术节中展示艺术才华,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演奏的技能技巧。但是,参加器乐训练的学生毕竟只有部分。孔夫子说过:教育要有教无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开展了“器乐进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笛子、古筝、琵琶、二胡简易器乐学具的学习。笛子,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古筝,在我校已有几年的学习历史,学校也专门配备了有14架古筝的音乐室;琵琶的选择,基于家长的愿望;二胡,则是民乐队中的“灵魂”乐器,又具有非常显明的民族特色,这种乐器在群众中普及率高。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达到乐器普及的效果。

我们把二年级学生作试点,女同学以琵琶和古筝为主,男同学以学习笛子和二胡为主,二个班级的音乐课排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一位教师给女同学上古筝、琵琶,另一位老师给男同学上笛子二胡。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还掌握了一种乐器的演奏。这一届学生现在已经毕业,学生都基本掌握了一种乐器的演奏技能。

(三)特色的深化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特色内涵,学校构建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着力于艺术特色课题的研究:课题成果《美术电脑研究》获市三等区二等、《民族器乐新探索》获市二等区二等,《小学“乐器进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被评为区教育成果二等奖。《读图时代小学生视觉图像思维训练研究》获得了宁波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篇5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针对现行作文教学存在的四大问题:

1、教材习作目标不明;

2、老师习作指导不力;

3、学生习作情感不足;

4、习作评价功能不强。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和现状的调查研究;(2)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时机。(3)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4)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本课题具有三大创新之处: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写出个性化作文。

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

【关键词】 教材 小练笔 实效

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校进行了《“依托新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后删去题目中的“新”字)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校领导高度的重视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半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许多高年级老师常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高年级学生不乏构段成篇的能力,但所写的内容往往空洞枯燥,缺乏个性。单靠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是不可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已经注意引导学生随文练笔,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二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在困惑中我不断思考着:能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以阅读课堂作为主渠道,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做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探索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确定以《“依托新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为研究课题,深入开展研究。

综观全国各地,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对随文练笔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但对于如何依托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提炼总结,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影 响了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无话可写,也不知怎么写。而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了体现时代的风貌”,可以说,教材非常值得教师深入钻研,让课内课文延伸到作文中,使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思考、回味无穷的佳作。另外,教材可用的图片信息、实践资料、想象元素等无一不可以“小题大作”。教师只要努力挖掘教材,打开思路,就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发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

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作文色彩。如果我们能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挖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随文练笔,就能进一步发挥文本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有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快速提高。

二、研究内容 课题的确定,那么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些?研究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总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叮,我们开始了对教师教学、学生兴趣、教材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存在如下四个主要问题:

1、教材习作目标不明;

2、老师习作指导不力;

3、学生习作情感不足;

4、习作评价功能不强

根据以上问题确定如下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和现状的调查研究。

(2)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时机。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对练笔的时机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的随文练笔打下基础。

(3)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A、在实验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B、在实验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C、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4)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

创新之处: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写出个性化作文。

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

三、研究过程、方法、成果

(一)在学习中提升研究水平。

确定好了研究课题后,为制订研究方案,我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要使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我利用网络UC积极参加进修学习。首先,有计划地安排读好各种专业理论书籍:《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师最需要什么》、《外国教育经典解读》、《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 设》、《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上课、听课、评课》等教育专著,读完之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读书笔记。其次,平时抓紧自学,坚持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了解教育教学前沿信息,尤其是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最新进展情况的资料,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避免研究走弯路。再次,走进名师博客,学习名师有关课题实验的经验,实录,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地反思

深入的理论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质的保障。

(二)在管理中形成有效研究

1、制订有效的课题实验考评制度。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搞好我校《“依托新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更好地完善学校对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规范管理与保存, 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校教科室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天马小学课题实验考评办法》。每学期拨出适当资金作为教研专项奖励,各教师的奖金根据考核分值比例进行计算。

2、搭建课题研究展示活动。

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研究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周二下午为课题开课时间,在教研活动上,教师重点针对执教老师在练笔的指导、评价、效果上各抒已见,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表达自己近段时间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每学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课题实验成果汇报优质课评选。为教师搭建展示与研讨的平台。2012年学校开展了中青年优质课暨课题实验展示课活动。各年段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随文练笔的训练,切入点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于美娜《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在让学生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的西沙群岛”说话,让学生在说话中体会到文本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种方法练写一段话。黄培容老师《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句子含义,在句子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然后用“周总理的一天”再一次升华这一情感,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此时,教师并提供给学生倾吐心声的机会——“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两分钟后,学生或说或写,练笔相当精彩。陈新福老师在短语的品读中想象画面,把画面写下来,杨炼荣老师运用课文围绕景物特点,把特点说具体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进行练笔。黄绪长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插图情景,让学生练笔深化慈母情深。温月娥老师在读文后让学生紧扣“我想对 说 : ”进行练笔,抒发情感,表达见解。

3、强化学生练笔作品展示评比机制。

学生课堂练笔除在课堂展示外,在各班“学习园地”开辟优秀作品专栏,展示学生优秀练笔作品,学校建立“学生优秀作品专栏”展示各年段优秀作品,不同级别的展览展示了不同层次的作品质量。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提升学生练笔的能力,同时,同时利用《海亮报》这个媒体,发表学生练笔的佳作。为学生提供发表展示的机会。在学生作品展出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劳动成果创造集中展示的机会。汇编了初步的教学练笔指导案例集。撰写了数十篇的课题案例反思。

(三)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策略。

1、总结出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调整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总结出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

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确定练点,课堂练说→相互引 导,交流反馈→点评欣赏。

第一环节整体读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对父子了不起”这一鲜明的形象。

第二环节读写联系。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形成了以下基本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①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鸟的天堂》《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掌声》《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②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③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②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③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

①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鲸》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做一张鲸的名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牧童》《小儿垂钓》《清平乐村居》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②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③填补空白扩展写。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围绕随文练笔训练目的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在这一练笔过程突出的是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学生的口述 为主要练笔形式,让学生在口述后整理成文形成练笔片段。

第四环节“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在优化课外阅读中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随文练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1)读写周周练

随文练笔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每周的家庭作业必做的一项是小练笔,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教者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2)假期读写 寒暑假,可以适当布置学生看几本书,要求学生特别关注作家的选材和语言风格,也来写写我们身边极富个性的人、鲜活动人的事。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因此,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3、在解析各学段要求中逐层推进

各学段训练中要注意连续性,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做到由仿到放,由仿到创,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做到课内外读写结合。

(1)低年级练笔侧策略

①一年级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重点进行“笔画笔顺”、“部首结构”、“音形义比较”三种识字法训练。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为读写结合做好准备。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

②写好一句话

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可以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好一句话,如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连续句、并列句等的训练。

(③写好几句话

二年级学生要重点训练查字典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查字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教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几句话的内容应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可以按先后的顺序,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顺序,写好几句连贯的话,写好一段连贯的话。

(2)中年级练笔结合侧策略

(①三年级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

②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在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段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3)高年级练笔策略 五六年级在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的训练,掌握练笔随文性的七个对应关系:理解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习作;从读学习观察事物与作文连观察方法。

(四)在反思中积累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必须重视平时的资料积累,尤其是所取得的成果,更应该很好地提炼总结,以期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1、学生作文质量有明显提升。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做到减负增效,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作文,依托文本资源,加强随堂练笔,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验一年半来,学生参加县作文竞赛的获奖率明显提升,2011年参加浙江省“小作家杯”作文竞赛,我校推荐的100篇作文分别获一等奖1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40个。参加诸暨市畅游书海征文活动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另外,在2011学年中,我校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习作50余篇。

2、教师反思能力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1)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促进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大小型专题学习习近平十次。由于理论学习深入、到位,实验教师较快地掌握了一套可操作的技术,课题组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了观念,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教师能树立运用“随文练笔”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四、反 思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回望一年半来走过的研究历程,我们曾经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有过艰辛,甚至有过停滞,但更多的是体验到了收获的甜蜜和成长的快乐。在课题实施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们快乐学习成长的足迹,也体会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但我们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从以下方面加强:

1、各年级的小练笔要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必须遵循层次性、实效性和开放性原则。

2、教案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 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并有推广价值的小本课程。

3、经费的保障是研究的基础,应该给予做出贡献的老师一定的经济补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在随文练笔中追求阅读与写作的“互利互惠”》 黄苹,《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7期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篇6

乡村校少年宫的问世,极大丰富了农村未成年人的课外文化生活,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我校于2011年3月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建起乡村少年宫。得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万元)的资助。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充分凸显乡村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育水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

我校乡村少年宫建在学校主体教学楼西侧。(二层独体楼)面积约1200㎡.设五个活动室,但是达不到未成年人参加少年宫活动的全覆盖。于此我们整合学校优质设施资源、活动室和活动场地,使其为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而用。现学生活动专用室足够,设施设备充足,活动场地空间广阔,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乡村少年宫。

一、组织保障,制度落实。

沟沿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服务对象是全镇中小学生和社会未成年人。根据这一服务范围,我们组建了由政府镇长任组长,由政府文教副镇长任副组长,政府、共青团、工会、妇联以及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和以我校校长田宏同志为组长、以艺体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主任和典型教师为成员的学校少年宫管理小组。各组责任落实,工作到位,为少年宫健康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本着规范办“宫”的原则,不断完善少年宫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少年宫建设的‘五化’标准”(即:环境美化、设施完备化、队伍优化、活动经常化、管理规范化)制定了《少年宫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活动开展的有效制度。我们建立《少年宫师资保障制度》,要求上岗教师提前备课,准时上岗;建立《少年宫与学校场地共享制度》,少年宫场地就是校园场地;《辅导教师岗位考核与评优制度》,对每位辅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量及辅导效果,及时考核,评优,并将评优结果作为教师评优竞先、进岗晋级的主要依据。完善了宫长、辅导教师、安保员等各自职责,建立《设施使用与管理制度》,“专用室活动安保措施”以及《活动记录制度》和《少年宫经费专项使用制度》等。为切实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每学期对各活动小组成果进行一次验收,举办少年宫优秀成果展演活动。

二、增加投入,创建标准化少年宫。

一年来,我校加大了设施设备的修缮、添置工作。坚持一地多用的原则对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整合,现已有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台4个、200米环形跑道1条等体育运动场地,并添置了相关体育运动器材;同时我们加大少年宫主题活动场所建设。我校主宫设在学校西二楼,室内装置精美、设施完备,设有“四室一台”。

“四室”:

即:“文化活动室”、“舞蹈室”、“合唱室”、“声乐室”、“文艺演唱大舞台” “文体活动室”,占地600余㎡,现装置乒乓球台4付,羽毛球场1个并铺有地胶场地。

乐器室、舞蹈室、合唱室占地各100㎡,装有高标准的墙壁镜、压杆以及精美的壁画,铺上了地胶,配齐了合唱台以及各种音乐、音响、电视、电脑等设施。已达到了功能齐全、使用现代的标准。“文艺演唱大舞台。舞台占地面积200㎡,设施齐备,音响、屏幕、灯光一应俱全,可随时使用。

我校少年宫是沟沿镇未成年人文体生活、学习知识的好去处,更是未成年人(学生)展示才华,实现自我的大舞台。2011年我校用于少年宫的投资近20万元。(分别用于活动室修建、活动设施的添置以及各类器材的购买等)运行经费5万元。(用于外聘辅导员工资和校内辅导教师活动辅导补助,以及水电费、取暖费、演出费等)

三、加强少年宫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年来,我们不断挖潜本校的优秀师资资源,在全镇中小学教师中招募艺术才人和科技制作能人,先后选定了15名教师为书画、手工、合唱、舞蹈、剪纸、泥捏、面塑、民乐、声乐、足球、乒乓球、篮球、“国学”等队的辅导教师。为切实提升辅导员老师的素质,我们采取走出去(让教师到外面请教名师)、请进来(请进我区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来校讲座),我们先后请进市进修学校马鉴飞老师(美术)、大石桥市知名书法家崔广瑜同志和杨玉相同志分别来校辅导教师。我们聘请了机关退休老干部张洪波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多场辅导。我们为加派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五老”作用,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当地乐器名人)史跃金同志和知名书法家杨玉相同志作为少年宫活动 的校外辅导教师。特与营口市艺校舞蹈老师(多位)签订协约,定期来校为学生义务辅导。校外志愿者的加入,大大拓宽了我们少年宫活动的项目,缓解了乡村少年宫辅导员不足的问题。现已得到校外辅导20余场,提升了辅导质量。

四、阵地服务时间、空间有效打开。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少年宫组织的活动中来,我们开辟了融读书、综合实践、修身健体、文化艺术、科普创新于一体的园地,努力拓展少年宫活动时间和空间。时间上通过课外活动时间搞好常规活动项目(如每周三、五日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的音乐、体育、书法、绘画、诵读、手工、写作等各类小组培训活动)、双休日及节假日全面开放场地和设施设备,保障少年儿童学习活动时间。空间上通过兼用场地开展活动,做到一室多用、一地多用,充分利用可用空间(舞台、图书阅览室、微机室、舞厅、展廊、橱窗等),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处处体现少年宫新面貌。

五、少年宫活动经常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加强体育队的辅导:通过组织学生活动获得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辅导教师通过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素质。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学生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比赛规则。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我校体育队参加营口市传统体育项目比赛获得优胜队称号,参加桥市全民运动会获小学组田径总分第四名。

2、加强舞蹈队的辅导:我们依照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我们在培训中一个一个环节的教,一个一个动作导,让学生达到入境、入情、技能与美的情感同步发展。我校的舞蹈队参加镁都少儿舞蹈赛获一等奖。

3、加强绘画小组辅导:在绘画指导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用画笔描绘美好的生活。先后进行了基础练习简笔画、水粉画、版画的绘画技法,培训水粉、版画等的绘画技能和制作技巧。我校学生参加大石桥市美与生活的优秀书画作品评选。有30人获奖,参加全国小学生优秀书

画作品评选有3人获一等奖,20余人获二等奖。

4、加强合唱队辅导:我们从欣赏优秀歌曲,培育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素质入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呼吸及基本歌唱状态,能演唱初级声乐乐曲。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让孩子们在歌声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精神生活。我校的合唱队代表镇参加市讴歌“镁都大石桥”的表演,获得镇民们一致的好评。

5、科普实验小组:我们通过各种实验,学习和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我校科普实验教师窦建一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的教具模型获省教学具比赛一等奖。

6、加强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我们把学国学作为全校少年宫活动的普及内容。班班确定背诵内容,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尽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美德教育。

六、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完善乡村少年宫场所建设,增加投入把我校“乡村少年宫”建成示范基地。2012年想创办一个标准的国学堂和设施完备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现已编写了各年级国学教材内容,正落实在各班教练、诵背。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把我校“乡村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准备优化全镇师资,精选有特长的教师做少年宫辅导教师。还要向社会招募选聘面捏、苇编、根雕等辅导教师。

3、继续发展自身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使我校“乡村少年宫”开展的项目逐渐增多,规模和气势逐渐壮大,真正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大石桥市沟沿中心小学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实践;意义

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强调:它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所体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研讨、磋商等方式,从而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倡导合作型学习方式,构建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体系,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在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其次,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管理权的同时,自主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群策群力,积极激发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塑造学生的成功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处于被激励状态,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实践如下: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即按照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为优秀生,C类学生称为待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异组同质即分组要尽量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公平竞争和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选拔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可以规定每组的A1、A2、B2、B3、C1、C3六位学生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的作业收发员,各作业收发员要对本小组的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要检查别人过关,自己就必须要先过关,无形中就给每个组员都提出了要求。

三、合理安排座位,适时调整坐次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这种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六人小组前三后三的方式,或采用六人小组前后一列的方式,但都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方便他们互相帮扶。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这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四、动态管理,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或评价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每学期初,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制订《班级管理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每天对各小组的个人和小组集体表现进行量化打分,由各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在案,分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班级公约中,量化计分应该包括多项内容,如完成作业、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应该确立具体的奖扣分细则。这些分数都会将计入小组量化管理中的“测试”一项中。年级统考,个人的成绩上升或下降位次都有奖扣分,小组成员的总平均分上升或下降位次,也都应该有奖扣分。

五、班级评价,重在激励

没有奖罚的分数量化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利用好量化分数表彰先进和惩罚后进。例如,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互评活动,互相找出其他伙伴的优点、缺点,并由小组长进行点评,找出本组好的典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被授予“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等称号,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二是在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课上评选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习标兵,根据评选标准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三是小组量化总分倒数第一的小组成员每人买五元的文具,在下一周的班會课上,亲自送给量化总分第一的小组成员。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面对这一群单纯而又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班级小组管理也应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不能推陈出新,这种管理制度也必然会不适应学生和班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新教材;数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0-01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數学学习能力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培养和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和自己主导性之间的“度”,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就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不会自觉的提出目的,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不知道自己回答的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的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为帮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重点难点,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发展思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不出来的在小组讨论共同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拨,动口说,认识了整时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整时?让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而且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

2.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和质疑。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是书本,学会从读书中得到有效信息,就如得到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得到有效信息并能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划出关键点。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2.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为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发现并揭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及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涂荣豹、陈嫣.数学学习中的概括.数学教育学报,2004.2.

[2]陈琼等.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数学教育学报,2003.1.

上一篇:那盏灯-写物作文600字下一篇:升学宴本人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