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写作笔记(精选7篇)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 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 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 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既要对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重点章)
一、什么是选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二、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诊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三、论题从哪里来
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问题。为此,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四、立论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立论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2、立论的新颖性。①论题的新颖;②见解的独到;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3、立论的准确性。立论的新颖就以准确为前提,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准确性的具体要求表现在:①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②论据和引语的准确;③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为何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这是因为: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要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的新闻报道与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新闻评论,由于自身特点和体裁样式的差异,二者的标题在内容、形式、结构及制作要求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二、评论标题的主要(重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
2、昭示中心论点。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评论,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是评论标题的第二个重要功能。
3、表明作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的价值判断,是评论标题的第三个重要功能。
4、吸引受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的兴趣,这也是评论标题的第四种功能。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评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标题的各种功能,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题文一致。评论标题所概括的论题、所提炼的观点、所涉及的事实等应与评论的内容相一致。
2、意向鲜明。对评论所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标题中应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
3、言简意赅。评论标题的句式要简洁,文字要精炼,题义要深刻耐读。
4、生动引人。运用多种拟题手法和修辞手段,使评论标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生动引人的方法:
⑴ 转换句式、语气,改陈述句为假设、疑问、感叹;
⑵ 活用成语、俗语,包括直接引用和变化引用(易字法和谐音法);
⑶ 巧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对照、回环。
四、运用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分析修改一两篇评论标题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重点章)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这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的说理和论述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2、虚和实的结合。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人们常说的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3、破和立的结合。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破立统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正面立论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二是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结合是一条不容忽视的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作为严肃的文体,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论述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二、论点和论据
1、所谓论点,就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在评论写作中,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3、评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大类:
①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②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③ 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4、在运用论据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三、论据和论点是怎样统一的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坚持了这条原则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才能使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评论写作的构思阶段,对待材料和论点的正确态度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由构思进入表述阶段后,论点处在统率地位,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
四、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例证法)是一种有效的论述方法
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提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切合现实情况;二是要注意提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五、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新闻评论从宏观上看,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务虚的,另一类是务实的。但是,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六、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分析一篇言论,指出严肃生动结合得怎样)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七、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评析)
1、据事议理的方法。(运用依托配合法或输入式融合法写一篇短评或小言论)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
据事议理操作方法:①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②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③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2、比较分析的方法。(用比较分析法从身边感人事例分析改革必要性)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
比较分析的具体化方法:①纵横比较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现实,发现事物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③类比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3、论辩交锋的方法。(分析一篇言论在论辩交锋时采用什么方法)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论辩交锋的具体方法:①思想交锋;②辨正的方法;③批驳的方法。
4、算账说理的方法。(用推演算账法论证节约时间的重要性或浪费时间的危害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提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算账说理的功能: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算账说理的操作方法:①统计算账;②推演算账;③折合算账。
八、为什么要论辩交锋
1、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2、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3、就评论写作本身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的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九、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三是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四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十、为何说破和立的结合在说理论述中有重要意义
1、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就得澄清模糊的观点,纠正片面的认识,反对错误观点和倾向;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论述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重点章)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根据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材料及观点的前后顺序。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要来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篇章结构。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适合体裁的特点,也要体现作者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的基本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前提下,在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作者的个性特征。
二、评论的结构要求(评析)
事实证明,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其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说什么,选择哪些材料和观点,它们之间如何配合、衔接与过渡等等,以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总体布局恰当合理。
2、层次清晰。合理安排评论各部分、各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可以使评论的结构“纲举目张”,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新闻评论,应讲求其结构布局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三、评论的结构方式(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1、归纳式结构。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总论。
2、演绎式结构。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
3、并列式结构。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
4、递进式结构。对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
四、评论的开头的要求与形式(评析)
1、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也应该在文章或节目的开始部分就抓住受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开头的形式:①摆出结论;②提出问题;③亮出靶子;④交待意图;⑤由事入题。
五、评论的结尾的要求与形式
1、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2、结尾的形式:①呼应开头;②作出结论;③提出呼吁;④引发思考;⑤举一反三。
六、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一篇评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一、新闻评论如何写得有文采(评析)
为了把评论写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在说理论述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在语言和文风上需要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习和实践。
1、深入浅出
①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明白晓畅的论述相结合;要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②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掌握群众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联系群众的切身经验讲道理。
③运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表现实际生活,通俗而生动;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避免空话、套话和各种八股腔。
2、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论据和由头的形象性;由近及远、由实及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
②形象化的语言。深入观察生活,选取恰当的形象;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描绘客观事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用诗文典故。运用成语典故和古代诗文中富有哲理的形象;弄清原意,运用恰当。
3、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或爱或憎的态度,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
②寓感情于形象。形象的感情色彩;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打动观众。
③修辞手段的活用。修辞手段的运用和评论的感情色彩;语气的变换,句式的活用,含蓄、幽默的笔法。
4、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说真话,讲真理,实实在在地讲道理;摒弃空话、套话;反对虚张声势、哗众取宠。
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思想明确,论题集中,行文语气集中;简洁精粹,长短适度。
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炼意,炼句,炼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风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一、新闻评论工作者具备哪些修养(素质或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①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②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二、评论工作为什么要重视知识积累
1、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2、现代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也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涉猎的范围。对新鲜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发挥创造性。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什么是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二、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党报社论的权威性源于: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四、为何精心写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1、社论,尤其是党报社论,是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
2、只有精心写作才能发挥社论重要的和正确的导向功能。
3、集体研究。
4、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5、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6、实践表明,若干写得较为成功具有一定权威性或文献价值的重要社论,正是通过这样的严格途径而面世的。
五、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正确地运用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语言来写作。
2、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
3、适当地穿插运用散文的笔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讲述得浅显明了、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六、分析《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九章 短评(要求会写作短评,依托新闻报道配写)
一、什么是短评
1、短评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随着专栏评论的发展,近年来逐渐纳入各种评论专栏之中,单独发表的已不常见。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
二、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
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这就要求短评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第十章 编者按语(运用写作要求,为新闻报道配写编后,文前按语;说明性、政论性按写)
一、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二、按语的功能
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示说明
2、评介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三、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如果以编者按语在编排过程中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处的位置为分类标准的话,编者按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由于编排的位置不同,使这三种按语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特点:
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特点:
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于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与前两种按语有着不同的特点:
①发表形式上不同,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上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上侧重点不同,文前多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多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运用上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四、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按语是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其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有所提炼、评介、补充或升华。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迅速对报道或文稿做出评价与分析;注意不同按语形式的灵活运用与配合使用。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按语的文字简洁明了,词约意深;议论焦点集中,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鲜明地表达编者对新闻或文稿的态度和倾向;褒贬适度,分寸得当。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要求会写作专栏小言论)
一、什么是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二、专栏评论的特点
专栏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言性。以个人身份发表见解,自由活泼,畅所欲言;语气上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稳定性。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趋于稳定。
3、时代感。一是重视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发表意见;二是善于敏锐发现并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变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时发表评论。
三、专栏评论的类型
1、按形式品种来分,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2、就作者组成来分,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四、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新闻性是本质的基本的特性。
五、论坛评论的优势和写作要求
论坛评论以个人名义自由撰稿,发表己见,在写作上形成了它的若干优势和要求。
1、在人称上,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议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异型探讨和商榷。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六、什么是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作为专栏评论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七、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
1、贴近经济生活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3、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八、今日谈式的小言论;论坛评论(千字);简析《人民日报。今日谈》赞誉式小言论。
第十二章
述评
一、什么是述评
述评又称记者术语或新闻术语。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二、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但它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评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述评的优势
1、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
2、述评叙事和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分析和探讨。
3、评述结合,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视听的需要。
四、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五、述评的类型
从述评的内容来看,分为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六、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分析述评写作特点)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十三章
杂文
一、鲁迅与杂文
1、鲁迅是杂文写作的大师。
2、鲁迅的杂文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3、鲁迅的杂文论战性的比较多,对敌斗争的比较多,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
4、鲁迅杂文的特点主要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和斗争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灵活的笔法,坚定地进行斗争。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分析一篇杂文的写作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睛。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睛,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三、为何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
杂文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匡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的,笔法不拘一格。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杂文中的形象,不仅使文章生动而有风趣,有时还能给人以知识;杂文的知识性,对读者起了“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的作用,它的内容同样可以正面阐述某种道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杂文应当写得有风趣,幽默是作者的智慧和乐观主义战斗精神的表现,所以,杂文的战斗性和趣味性是统一的。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一、广播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优势:①更为方便、快捷;②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声音的直接表现力是文字望尘莫及。
2、弱点或劣势: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③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广播评论的特点(分析一篇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短小精悍。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浅显明快。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除了语言通俗、口语化,还要:
①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
②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为简单明白说理服务;
③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诊断超载了当。
3、平易近人。要求:以平等的态度说理;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带着感情说理。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需要提高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端正评论的文风,其中包括:
①坚持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原则。规范化是根本;
②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内在美是基础,指文明用语;
③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三、录音评论
1、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2、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而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共同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
4、制作录音评论的关键环节。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③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榫卯相应。
四、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
1、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指的是广播评论中的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是评论主体用来表达内容的所有话语。
2、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在广播评论中,论述语言有五种表现功能:①表达论点;②叙述论据;③表现论述的逻辑关系;④解释和说明;⑤补充、完善音响材料。
五、音响的基本类型
音响有多种分类标准。在广播评论中常用的音响,大致可以按两个标准来划分:
1、按音响的来源,可分为伴随事物发生和因采访发生的两种。
2、按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可分为:①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②表现事物存在条件的环境音响;③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六、音响的表现优势和局限
1、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①增强论述的客观性,赋予它以事实胜于雄辩的表现效果;②增强论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赋予它无可怀疑的说服力;③增强论述的现场感和交流感,赋予它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
2、音响也有它的局限:①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倾向性不鲜明,有的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
②因采访发生的音响依赖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④相当一部分音响本身不能独立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补充和完善;
⑤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所以,音响固然可以为广播评论增色,但并非任何音响都可以运用于广播评论,更非有“响”就好。如果忽视它的局限,任意运用,那就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七、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的原则;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原则。
2、协调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取决于是否善于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
3、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增强声音表达效果这一目标。
①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
②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第十五章
电视评论
一、电视评论的概念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
2、电视评论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
3、电视评论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
4、电视评论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
电视评论的本质属性,是电视传播方式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紧密结合。从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三、电视述评及其特点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体现缘事立论、因事说理和既述又评、述评结合基本特点的录像评论形式。
四、电视述评的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新闻述评的基本表现方法。电视述评中的夹叙夹议大致有三种方式:
1、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3、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五、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它对于符号有特殊要求和处理方式。
1、画面的类型和表现功能。电视评论中的画面,按表现功能分为三类:
①口播评论的画面:表现功能同播送人对于评论内容的理解和调动非语言的能力成正比。
②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视听的强有力的表现功能。
③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画面与声音相互配合,强化了语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期声的种类和表现功能。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不以采录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具有强烈的客观性。
②访谈的同期声:以受访人的同期声作论据,可以增强论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屏幕文字。属于视觉符号,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表现功能。
4、解说词。按解说场合分为现场解说和非现场解说;按同观众见面的方式分为出镜解说和画外音。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区别:
①解说是评论主体的声音;
②解说主要功能是随着话题的展开适时评点、提示事物实质,阐述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说明、解释画面和同期声。
六、录像评论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需要着重注意三个问题:
1、突出论述语言的揭示功能。
2、确切理解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3、正确理解论述语言的完整性。
*评论写作要点
一、短评: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①开头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②开头紧扣报道、传递感情
③行文长话短说
④句式简洁、文字精炼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报道的引申、补充)
二、小言论: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主流中见支流,洞察矛盾苗头,多从侧面探求。
*写评析文章从何下手
从六方面评论
一、评论选题
1、时机性(快、新),时宜性
2、是否抓住社会焦点或冰点(关注度)
3、时效性(现实、普遍意义)
4、是否是宣传的需要(代表性、典型性)
5、与百姓是否贴近,所关心的6、选题能否小中见大
二、评论立论
1、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2、是否新颖(新视角、独辟蹊境、思考独到)
3、是否抓住最新动态(社会动态、宣传动态)
4、判断是否准确,具有说服力
5、是否抓住规律和趋势
6、能否比较容易让读者把握规律
7立论与使用材料相符合三、评论标题
1、标题是否与文意(正文)相结合2、标题的是否明确,会不会被误解
3、能否吸引阅读和思考
4、在修辞上有什么特色
5、是否有新意
四、评论说理论述
1、运用什么样的论述方式
2、论证方式是否和材料有机结合3、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样优点与其它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点
4、说理是否透彻,是否符合说理逻辑和常识
5、有新意、深意
6、说理方法能否被受众所了解、接受
7、说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节制、不走极端),说理判断是否明确
五、评论文采、语言
1、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是否深入浅出,寓情于理
3、文字是否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六、评论结构
1、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方式,体现什么特点
如:
归纳式:材料充实,说理,把握观点
递进式:层层深入,说理,把握观点
并列式:思路开阔,考虑周到
2、布局合理,轻重详略得当
3、是否做到层次清晰,思路明确 辑顺畅
5、结构是否紧凑、完整
6、开头:是否开门见山或引而不发„„
7、结尾:是否有深意,观点,首尾响
新闻评论是在新闻所提供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 讲道理的文章体例, 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强烈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新闻评论的内容, 主要是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某一件新闻事实、某一种思想倾向、某一个社会问题发言, 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 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 也就是说, 是最具有评论价值的。
二、高度的政治性和理论性。新闻评论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这就是新闻评论的政治性的具体体现。它主要表现在, 总是针对那些有意义的事件、问题,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进而阐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值得一提的是, 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比如, 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 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 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 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广泛的公众性和现实性。新闻评论的内容, 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 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要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作者, 使评论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更经常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 也更能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 在宣传上也要尽可能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 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新闻评论 (包括新闻短评) 呢?新闻评论的写法, 一般包括三个要素:叙、议、评, 即要有明确的观点, 精当的分析和对所给新闻材料的回应。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 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 对这类现象该怎么做。具体写作时, 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一针见血, 切中要害。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 最重要的是它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的东西。在阅读新闻的时候, 不能只关注到新闻的表面, 更应该透过表面看到新闻的背后。只有抓到了新闻的本质, 才有可能准确提炼观点。要单刀直入, 尖锐而不偏激, 评得有力, 点到痛处。
二、要选好角度, 有所侧重。不同的人, 由于社会地位、人生经历等的不同, 对同一件事情会着眼于不同的侧面。因此, 作者在引述某则消息时, 显然要有所侧重。另外, 一则新闻, 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 在评论时要用独到的眼光, 深入地思考, 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说, 取材, 要与作者说理的切入点, 密切相关。这就是作者应该选择的评论角度。
三、要以理服人, 鞭辟入里。好的新闻评论, 应做到导向鲜明, 事理清晰, 鞭辟入里, 以理服人, 发人深省。针对新闻事件, 我们要高屋建瓴, 从法、理和情的角度去看待, 然后旗帜鲜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 那样, 新闻评论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 或劝诫人们警醒, 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 言不及义, 无理取闹。所以, 写作新闻评论, 既要如此入木三分, 穷形尽相, 又一定要以理服人。一言以蔽之, 新闻评论无小事。
以下面一段文字为例:
像二次大战以来的每一位国务卿一样,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艾森豪威尔的昵称)也做过一些可爱的错事,但不同于他前任的是,杜勒斯先生在犯外交错误的艺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是一个计划好的错误。他不是懵懵懂懂地误入陷阱的,而是事先将陷阱挖一定大小,仔细加以研究,然后跳进去。
普通的外交错误往往是以为无知、匆忙,含糊、坏脾气,或者被迫在艰难中做出选择而导致的后果。
杜勒斯先生不犯这样的错误。他的错误与众不同,它们通常是可以避免的、几乎一直是明显的,且往往出现在精心准备的声明和演讲中。
读这些文字,你的感觉是一个朋友在和你唠嗑,而且这位朋友幽默风趣,博识多闻,颇有见解。你绝对想不到这是刊登在报纸上的一篇评论。
然而,这确实是一则社会评论的开头,接着的正文中则列举了艾森豪威尔在任国务卿期间所犯的一系列错误,如对待中国的问题、芝加哥会议上在法国是否加入欧洲防卫共同体问题、在一些演讲中威胁要对共产主义进行“大规模报复”等错误观点和言论。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尽管如此,政客们还必须争斗,如果没有大事可争的话,他们就捡一些小事进行艰难的争斗。”
这则评论发表在1956年1月15日的《纽约时报》上,题目是《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怪事》,作者是詹姆斯·赖斯顿。
如果有这样一个擅长唠嗑且见识颇高的朋友,你一定喜欢。但是,如果是看到这样的评论你会更喜欢,因为,这样的评论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诙谐的语言,以事入理的分析,精辟而有力的讽刺,是普利策新闻奖社会评论的一大特色。
融大量的故事情节、机智的人物对话、诙谐的场景描写、漫画式的人物素描、黑色幽默般的调侃议论于一体,成为普利策新闻奖社会评论的第二个特色。这与我们一些枯燥无味的说教式议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语气、公文化的语言、口号式的鼓动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52年6月,美国国会推翻了杜鲁门总统的否决,通过了麦卡伦—沃尔特法,这个法案强化了有关外国人入境、不许入境以及驱逐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人的现有法律条文。美国的这种移民政策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家报社社论撰稿人抨击的对象。1986年,美国国会就移民立法的改革正在进行最激烈的辩论。这年4月3日,记者弗里德曼在《圣迭戈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复活节边境日出》的评论。评论从三个墨西哥伙伴偷越边境后被边防巡逻车轧成重伤的惨剧入手,通过叙述人物的遭遇,呼吁“国会,洗掉我们的罪责吧。在边境上停止让非法的外国人像耶稣那样受难”。文章的叙述和描写都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强化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增加了评论的艺术感染力。
直抒胸臆,毫不含糊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是普利策新闻奖社会评论的第三个特色。1970年2月21日,《哈肯萨克星期日纪事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一些州学校种族隔离仍是现实》的文章,作者威廉·考德威尔列举了美国南方和北方关于黑人孩子入学问题的一些做法之后,直接摆出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同意亚伯拉罕·里比科夫的意见,认为黑人就该呆在黑人学校里,他们本该受诅咒,你就是一个白人种族主义者。那就再见了。
如果你的反应是,北方进行的这种隔离事实上与南方依据公民权利、按照法律进行的隔离有所不同,那么你就傻得可爱。
但是,你如果反驳说我们的这种学校隔离比他们那种更高明更温情,那么你是纯真、开明、自以为公正善良的那一类种族主义者。他们实际上都是让国家陷入分裂的不公正的解决方法。
就写作风格而言,获奖评论与普利策创立的传统一脉相承,强调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立论,摒弃党派色彩和人身攻击。在这种宗旨的指导下,美国新闻界逐渐形成并制定了社论撰稿人的道德准则,那就是基于客观的事实评论,勿误导读者,不为个人利益撰写评论等。阅读这些作品,我们明显的感觉是,作者往往站在良心和道义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以批判的理性寻求正确的方向并以此来引导舆论,揭露政治腐败提出改进意见,支持那些给社会、公众和个人带来进步的事业。在写作手法上有的大气粗犷,有的精巧细致,笔触细腻,耐人寻味。
关注民生状态,对丑恶现象进行尖锐而不失苛刻的批判是普利策新闻奖评论的第四个特点。1971年3月2日,《芝加哥每日新闻》发表了记者迈克·罗伊科的一篇评论,题目是《在文明社区也有偷盗和暴力行为》。文章利用对比手法开头,增强了其战斗力,也增强了说服力:
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中,戴利市长挥舞着双臂说,布里奇波特是“全世界最好的社区”。
他没有解释说是因为他在那里居住才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社区呢,还是因为那里是最好的社区他才在那里居住。
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他的一位邻居都不会同意。
这位邻居是一位25岁的卡车司机,作者引用司机的话“我不知道我会去哪儿,我宁愿下地狱也不想呆在这里。这个社区在发臭”。接着,作者通过写这位司机的遭遇: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走时被流氓殴打、家中被盗、邻居被抢等等,而恰是这个社区多年来以产生多名芝加哥市长而久负盛名。而且,这里还为市政府县政府培养了一名税务官、一名警察局长和许多高级官员,这比芝加哥的其他社区都要多。
文章的结尾是:真无法想象一个盗贼蜂起、流氓成群的社区会有如此煊赫的政治纪录。当然,反之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要求新闻要“活”,这个“活”首先在于新闻事件本身,其次是写作手法。写作评论同样需要“活”,从形式到语言都要“活”,也就是讲究艺术。选择大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大胆而精辟地评论,再采用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是一篇精彩的评论,也是普利策奖评论的显著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单位:濮阳日报社)
答: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的区别是什么?(可为论述题)
答:①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②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所以,作为新闻宣传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主要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③新闻评论通过说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就实务虚,讲清道理,可以帮助人们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意义,理解新闻报道的主题。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还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而对评论作乾的要求也应当更高。
3.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1)新闻性。①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②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2)政治性。①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流。②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如果是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那就应当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3)群众性。①面向广大受众: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②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
4.新闻评论的作用是什么?(也可作为论述题)
答:①引导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宣传手段,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事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可以就群众中某些疑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还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②监督的作用: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挟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③表态的作用:作为一种直戴了当的发言方式,新闻评论可以代表新闻媒介对当前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表明态度。这是符合广大受众的需要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面临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知道新闻媒体的看法,听到它们的声音,了解事件的真相,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问题的实质,从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的作用尤其为重要。对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有时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
④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我们说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意义。
5.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的关系?
答:①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选题与立论关系十分密切,选题为立论提供基础,立论又赋予选题鲜明的思想观点。②选题和立论也存在不一致的时候,在实践中,甚至常常出现选题相同,而立论各异的实际情况。所谓立论各异即论述同一论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读者对象和不同性质的报刊,其中思想和侧重点并不都是一致的,也不可能和不应该强求一致。如果选篇立论不切实际,论述和说理再好也是徒劳无益的。
6.明确了选题和立论的关系有哪些意义?
答: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这就是说选题和立论是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也是关键性程序,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成败。
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
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7.违背立论准确性要求的表现有哪几方面?
首先,表现为论点不准确,包括论断、概念、提法和分寸的不准确。其次,表现为论据和引语不准确。还有一种情况是,新闻报道本身是真实的,而配写的评论在引述新闻事实中却因粗心而致失实,这也会导致错断。再次,政策方针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最后,立论的不准确还现在持论的浮夸和武断。
8.新闻评论的论题从哪里来?
答: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和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9.立论针对性的意义?
答: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10.立论的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的含义要求及他们的内容表现?
(1)立论的针对性:
含义: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辨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内容表现: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③善于触及社
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重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
(2)立论的新颖性
含义:就读者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而言,总是喜阅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且富有新意的文章;反之,也总是腻味那种满篇人云亦云,空话套话,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文章。究意怎样才能使立论具有新颖性。
内容表现:①论题的新颖: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②见解的独到:要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一是注意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二是注重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三是注重追溯矛盾缘由。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3)立论的准确性
含义: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
内容表现:立论准确性的具体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二是论据和引语的准确;三是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
含义: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
内容表现:①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②洞察力:指的是能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③预见性:这表现在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缜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11.为什么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广播电视的主持人评论不存在新闻评论标题? 答:(1)因为文前按语的位置居于报道或文稿的文前题下,本身无需标题。
(2)文中按语直接插入文间的字里行间,自然不必做题。
(3)主持人评论多见于杂志型节目或现场直接节目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也使标题显得多余。
12.新闻报道的标题与新闻评论的标题有区别是什么?
答:(1)制作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
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的不同:新闻(特别是消息)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的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13.评论标题的“导”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是“指导”,即通过提示文意帮助人们迅速了解文章(或节目)的主要内容;二是“诱导”,即通过新鲜引人的语言或手法诱发人们阅读正文(或收听、收看节目)的兴趣;三是“引导”,即通过直接或委婉的方式作出是非判断、价值判断,以引导思路或引发思考。
14.评论标题的功能及其具体体现?
答: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
2、昭示中心论点: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
3、表明作者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4、吸引受众注意:借助对评论中所涉及的事实的提炼、语言的锤炼以及表述角度与方式的变换等。
15.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16.评论标题基本要求的含义?
答:
1、题文一致:首先要求标题中所概括的事实与评论所提供的事实相一致;其次还要求题义确切明了,与文意相符,不应产生歧义或误解。最后还要求准确的把握论题或论点,避免题文游离,让人费解。
2、意向鲜明:标题不能含混、俗套或费解。
3、言简意赅:句式简洁、文字简练、题义精粹耐读。
4、生动引人:一是转换句式、语气;二是活用成语、俗语;三是巧用修辞手法。
1.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2)虚和实的结合;(3)破和立的结合;(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
2.论据、论点、论证的关系?
答:(1)在一篇评论中,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据是材料,是基础。论点支配论据又依赖于论据;而论据则从属于论点又支撑着论点。
(2)论证或表述则是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并得到阐明的过程和方法。如果缺少了论点和论据这两个基本要素,或者缺少两者之一,论证或者表述也就失掉了依托和意义,也就不成其为评论了。(3)一篇成功的评论,首先要做到论点准确、新颖、鲜明,论据真实、新鲜、典型;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和表述,使论据和论点统一起来。
3.简述论点从何处来?
答:(1)评论的论点决不是什么个人的灵机一动凭空得来的。相反,准确、鲜明的论点,总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是作者围绕某一个论题,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经过反复的分析、综合、推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抽象和引申出来的。(3)只有这样产生的论点,才无可辩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4.简述论点、论据、论证含义?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作为新闻评论,其思想、观点、论断的提出,唯有当它被有力而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的过程,实质上正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也即积极思维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两个方面。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证伪则之相反,是用论据反驳并否定对立面的谬误论点。两个方面常常交叉运用共存于同一的论述过程之中。
5.论据的种类与运用?
种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统计数字不是具体而是概括的事实,也不是单个的事例而是事实的总和。恰当的运用数据进行论证,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理论性论据,包括(1)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2)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3)科学的定理和法则;(4)公认的道德规范;(5)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6)此外,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6.运用论据时应注意什么?
答: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无论是事实论据、数字论据、理论论据,都要求真实无误。
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要挑选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7.论证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1)例证法:以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阐发道理。这是最常用的论证和说明的方法。
(2)引证法:在说理论述中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3)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即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
8.引证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应注意三点:一是引证要准确,切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二是引证要恰当,不宜过多,不要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论述;三是引用的材料要力求深刻,新鲜,引人思考,并且用在最必需的时候和地方。
9.虚和实的内涵是什么?
答: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
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10.虚和实结合的实质(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呢?)答:新闻评论宏观上可分为务虚和务实两类,但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从本质上看,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作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11.虚实结合的重要性?
答: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于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大而无当。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12.破立的含义?
答: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13.破立结合在说理论述中的重要意义?
答:写评论既要说理,总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而为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其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反对与之相对立的错误观点或倾向;反之,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再说,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的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能从事实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14.破立结合的论述方式?
答:一是从正面立论的评论,则需立中寓破,即在阐述正面观点的同时指明与之对立的观点是什么,它错在哪里。
二是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也就是在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批评、揭露或论辩的同时,还需指明正确的应当是什么,应当提倡什么,应当怎样去做。唯有掌握破立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善于进行论辩,对于增强新闻评论的说服力,是十分重要的。
15.运用论辩的方法进行说明,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答:首先,要注意弄清矛盾的性持,区别对待。矛盾的性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敌我矛盾,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前者矛盾基于敌对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后者鉴于大多属于认识
问题,思想问题、思想方法问题,以及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其次,划清是非界限,包括敌我界限、政治和学术的界限、现行政策和长远目标的界限。再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6.严肃和生动结合对改进评论文风的重要性?
新闻评论属于相对严肃的报章文体。作为严肃的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因此它在论述时就特别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17.严肃和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依托评论价值较高的新鲜事实、典型论据或偏颇的观点,并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论据、铺垫或对比物,并在提示事物的矛盾中提出和分析问题,这种表述方式符合读者的认识和思维规律,有助于引人入胜。)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18.据事议理的事实材料包含哪些内容?
包括综合新闻性事实、具体新闻性的典型事例、史实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等。
19.选用事实材料的要求和用途?
它们的共同要求,一是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且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二是具有准确性和典型性;三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或引发人们兴趣。
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正是使评论具有说服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大凡两者结合得好,就有说服力;反之,两都结合的不好甚至割裂开来,那就势必削弱以至丧失说服力。
20.据事议理的具体功能?
理从事出,虚实结合,使评论文章增添理论色彩,避免空泛议论或就事论事。
21.学习据事议理操作方法的宗旨是什么?
为了让事实与道理、新闻和议论相互结合起来,增强说理的新闻性和说服力。
22.据事议理的有效操作方法是什么?
1、依托式配合法:指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进行说理论述,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方法。
2、输入式融合法:直接输入作者本人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事实材料于新闻评论之中,并以此为由头和论据,从中引发议论,进而印证和说明论点。
3、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夹叙夹议是一种事理糅合的说理艺术。它不止在文章中完成一
次性的融合使命就达到事理结合的目标,而是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从而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充分揭示和论证中心论点。
23.纵横比较的必要性?
这是用纵横联系和比较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客观现实,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具体地说,纵向比较,即是从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以揭示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横向比较,则是指从不同空间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来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引出使人可信的结论。在具体实践中,纵向比较常常同横向比较相辅进行,相得益彰。
24.对比法的具体方法?
可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它的优势和效能突出表现在显示赞誉价值,强化针砭效应,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
25.对比法与类比法的区别?
类比法: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如果说对比旨在将性质各异的客体放在一起对照,以形成是非得失的鲜明反差,侧重于求异;那么,类比则是重在对形式各异、性质类似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分析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侧重于求同。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明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出路,增说理论述的启迪性和吸引力,以有效地强化舆论的引导效应。
26.论辩交锋在言论说理中的必要性?
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俗话说,不破不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再说,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了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的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27.论辩交锋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其运用?
1、思想交锋:是一种针对偏颇之见,有理有据地展开交锋说理,以澄清是非,引出正确观点,给予人们以新的思想启迪的有效方法。
思想交锋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以纠正偏颇之见,较为透彻地阐发正确的观点和思想。
二是为了强求或深化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具体的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直接的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在破与立的结合上澄清糊涂的观念,端正片面的认识,解除疑惑的思想,从而使所有论证的观点得以充分的展开,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2、辩证的方法:就是对片面或错误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交锋,旨在明辨是非,纠正错误思想。
3、批驳的方法:就是用典型论据批驳错误观点,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澄清概念,明辨是非,或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方法
28.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的区别对待。
3、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4、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9.算账说理的功能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30.算账说理具体怎样操作?
1、统计算账;
2、推演算账;
3、折合算账。
31.算账说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是数据务必真实可信,算账要实事求是;
二是算账说理时唯有从实际出发,本着虚化实、平化奇、繁化简的原则方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心中装着读者,具体操作时尽量与人们的爱好、兴趣、求知欲、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32.新闻评论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1)包括谋篇布局,即怎样开头,怎样转接,怎样过渡,怎样结尾以及如何安排评论各个部分的先后顺序。(2)它还包括逻辑结构,即如何运用材料,如何安排观点,如何摆出结论,如何排列材料与观点的逻辑顺序,以及如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证明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评论具有一定的逻辑力量。(3)新闻评论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为体现其逻辑结构服务,为从道理上说服受众服务。
33.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有哪些?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34.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求是什么?
1、布局合理;
2、层次清晰;
3、逻辑顺畅。
35.新闻评论结构的方式包括哪几种?
归纳式结构: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
演绎式结构: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
并列式结构: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递进式结构: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
1.评论开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门见山”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
2.评论开头的形式有几种?
(1)摆出结论: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直接提出作者对事物或问题的基本判断或主要结论,以此引起受众的注意和重视。
(2)提出问题:在文章的开头直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以引发受众的兴趣,然后在评论的本论部分具体进行分析、议论,并作出较为明确的回答。
(3)亮出靶子:在文章的开头树起“靶子”,把评论所要针砭的事物或所要批驳的观点告诉读者,以突出评论的针对性或针砭性。
(4)交待意图:在文章的开头表明写作的动机或目的,帮助读者把握评论的意图,增强对全文的理解。
(5)由事入题:在文章的开头注入事实性信息,以事实的新闻性或新鲜感吸引受众并引发议论,可以使评论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些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现象。
3.评论结尾基本要求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基本形式:
(1)呼应开头:文章结尾处运用不同的语言或选取不同的角度重复、关照、强化开头
部分的内容或观点,形成首尾呼应。
(2)作出结论:在文章结尾部分归纳论题,提炼观点,总结全文,集中作者的思想精华,以简练的文字为全篇“点晴”。
(3)提出呼吁:文章结尾部分可以适当地发出号召、提出呼吁、表达希望,在说理议论之余,对受众的工作、思想、生活诸方面提倡一定的引导。
(4)引发思考:就是对评论中心论点所做的“理论性引申”或“思想性引申”,以使评论发人深思或深醒。
(5)举一反三:通过联想与生发,开扩读者的思路和视野。
4.文采对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在谈到文风问题的时候,总是把它同党风、学风问题联系在一起。当然,文风最终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任何文章都是如此。
新闻评论也可说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论述要深刻,在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上还要讲究辞章,写得有文采,生动引人。语言的运用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离不了它。对于新闻宣传,特别是新闻评论尤其如此。原因就在于,首先,写评论不象写通讯,容易端架子,不大注意文章的生动性;其次,评论的语言影响社会上语言诉运用,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干部讲的成套的大话、空话,往往是从报纸上尤其是那些大而空的评论中学来的。
5.深入浅出的含义是什么?
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
新闻评论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要讲得正确而深刻,使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又要把道理讲的浅近易懂,明白晓畅,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6.如何才能做到深入浅出?
(1)了解深入是浅出的前提。如果作者对自己所评论的事物不甚了解,对所阐述的问题也缺乏研究,没有明确的见解,那是很难让受众理解评论的内容,也做不到深入浅出的。深入浅出还有一种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以平等的态度的对待受众。如果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作者在文章中就容易发号施令,动辄训人;如果把自己和受众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
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要,说理才能有针对性。论述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也要考虑受众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这样的评论才容易被受众所理解,从而对他们有所启迪。
(3)运用群众的语言
平易通俗的语言,是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受众,增强评论的效果。新闻评论的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反对艰深晦涩、矫揉造作;其次要生动活泼,接近群众,反对空话、套话和各种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7.新闻评论如何做到形象说理?
(1)善于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讲的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为了使说理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画像”的方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化的笔法的运用,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形象,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就自然包括了作者或褒或贬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道理就可讲的生动而贴切。
(3)诗文曲故形象的借用
巧妙而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以及古代诗文,也是形象说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评论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既有助于说理,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8.新闻评论如何做到以情动人?
(1)有感而发
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它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受众,还要在感情上打动他们。评论作者的情感,他对所评论事物的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外加上去的。
新闻评论要有所为而作,还要有所感而发。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角和感受,才能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并自然地流露在评论的论述中,而不会空喊口号或用自己的偏见、成见去误导受众。
(2)寓感情于形象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中,可以通过形象说明一定的道理,也可以借用形象或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化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感情,从而增强评论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
(3)活用修辞手段
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内容。如果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修辞的手段和方式很多,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得恰到好处,增强评论的效果。如果不顾内容而片面地在修辞上下功夫,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
9.新闻评论如何做到要言不烦?
(1)道理实在,言之有物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讲真理,要尊重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真理是朴素的,只有朴素自然的论述,才能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态出来。当然,朴素并不等于内容空洞,语言粗糙;更不能故作斯文,哗众取宠。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要尊重事实,不能感情用事,而要考虑社会效果。
(2)论题集中,篇幅适度
新闻评论平易朴实的内容,一般都会用简练的篇幅和语言来表述。所以朴实的文风和简洁的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评论的内容要正确,语言又要很简洁,不说空话,不舞文弄墨,哗众取宠。当然,简练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更不能认为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同它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评论的内容要根据内容量体裁衣,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要尽量用短小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把评论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3)字斟句酌,语言规范
新闻评论要写得简洁精粹,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古人说的,要“炼意”。其次还是“炼句”、“炼字”,就是要锤炼语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如果一篇评论中出现许多“浮词”、“累句”,不仅会使受众感到别扭,而且还会影响评论说理的逻辑力量。
10.新闻评论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性是什么?
新闻评论工作能不能做得好,新闻评论的质量如何,能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评论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评论工作者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准确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因此,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1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全国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全面要求是什么?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2.江泽民同志关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方面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江泽民同志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13.举例重视社论的典型报刊和政论家?
在国外就无产阶级报刊来说,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它是作为国际生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马克思主义日报,就十分重视撰写社论。大部分社论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
再就国外资产阶级报刊而言,仅以美国为例。美国报纸具有重视社论的传统。以当今《纽约时报》为例。美国资深的新闻学者约斯特在他的早期著作《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曾经这样指出,新闻是报纸的身躯,它表示出报纸的形状和形式,而社论版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身躯就等于一具失去活力的躯壳了。
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循环日报》。该报主编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梁启超等创办并主编《时务报》。
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民报》以及之后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文汇报》等率先运用社论这一战斗的政论文体。
全国解放前,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直接创办的报纸,如延安《解放日报》、《新华日报》都设有社论委员会。
14.社论的重要性是什么?
同其他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对于党的机关报来说,社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15.评论员文章和社论的区别?
首先,它跟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就规格而言,评论员文章仅低于社论,不如社论的权威性强。它的作者作为编辑部的一名评论员,自然要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但又不必像社论那样代表整个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发言并经党委审阅,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其次,就论题的重要性而言,一般说来,社论常常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言,显得特别庄重。而评论员文章则偏重于论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问题,选题范围比社论要广泛而又具体。
再次,社论通常是独立发表的,对于新闻报道的依附性不很明显,评论员文章除了少数独立发表外,则常常是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而发,依附性较为明显,也正因此,它格外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第四,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介乎社论与短评之间,一般在千字以内。
16.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本报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人称之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观察家评论: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在写法上,观察家评论着重于评析和论辩,高屋建瓴,寓评论于“观察”之中。观察形势,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引导舆论。
17.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哪几种类型?
(1)阐述型: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下同)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评论文章。
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2)启迪型:属较为常见的评论文章。
它的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针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启迪型社论的论述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人们精神世界的普遍性矛盾进行思想疏导,侧重于务虚;二是实行对具体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具体指导,侧重于务实。然而,不管哪
一方面,其实质和目的均体现在虚与实相互结合上进行思想引导和启迪。
(3)评介型:评介型社论的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4)论辩型: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5)礼仪、纪念型社论:礼仪、纪念型社论是指有关评述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国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18.阐述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一、要善于交待国情和时代特征,说明和交代制定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的政治背景和客观形势的内在联系,以充分揭示制订并执行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二、论述要突出重点顾及全面,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有针对性又不致陷入片面性。
三、实事求是地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界限。
四、是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
五、善于依托典型来阐述政策,揭示政策制订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人们加深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六、切忌板着面孔说教,力求说理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耳入脑。
19.启迪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首先,要正确理解指导。正确的指导理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事物的本质,阐明党的具体政策和方针,并且通过舆论唤起千百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虚实结合,不要就事论事。要注重就事论理,力求通俗易懂,讲究知识性和形象性。在说理论述时,面向广大读者,着眼于人民生活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富有感情色彩;同时,又善于抓思想矛盾,有针对性地务点虚,讲点道理,帮助人们打开心灵深处的窗户。
20.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评价效应(写作要求)?
一、立论要旗帜鲜明,富有远见卓识。这就要求作者具有胸怀坦荡、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怀。
二、要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和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切忌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作表面文章。
三、正确掌握褒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21.写作论辩型社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针对不同对象,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既敢于论辩,又善于论辩。
2、摆事实,讲道理,就本质进行论战,坚持以理服人,破中有立,反对简单粗暴,强词夺理,或在非原则问题上纠缠不休。
3、原则上的坚定性和战术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善于划清是非界限,既要防止温情麻木的右倾情绪,也要切忌扣帽子、打棍子或辱骂恐吓等极左倾向。
22.写作礼仪、纪念型社论的要求?
1、要高瞻远瞩,善于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揭示纪念活动或政治活动的现实意义,陈述面临的光荣任务和时代使命,并积极地展望前景。
2、要善于联系当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重大典型,或针对现实的社会弊端和思想矛盾来写,以强化舆论引导的功能。
3、要恰当地通过交代有关事件和活动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或总结有关事件的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以烘托其政治价值,强化其现实意义。
4、要持论精当,分寸得体、逻辑严谨,文字清新畅达,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3.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
(1)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1、集体研究。书记、宣传部长、秘书长、总编辑要共同研究、集思广益,拟定论题,形成论点,准备资料,草拟提纲,然后指定专人执笔。
2、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3、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2)面各广大的读者对象。
作为社论、评论员文章,它总是面向社会各方面读者发言的。因此,在写作时应当尽可能以广大的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不宜局限于很小的一部分党政干部和有关专业人员所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事实上,只有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将专门业务问题从它们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系上加以阐明,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使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3)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要重视正确地运用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语言来写作,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到社论中来,适当地穿插运用散文的笔法,力求把
专业论文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我国当前的新闻学界对新闻评论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它是一种重要新闻载体,在媒体业务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论是对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或者是新闻学历史的研究,都以新闻评论的内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进行探讨。新闻评论写作分为选题、立意与论证三步。一般新闻学界对新闻评论方面的研究包含新闻评论历史、意义、功能以及写作方法等一些领域。
【关键词】新闻评论写作;逻辑;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因为逻辑能够提供一些评价论证与构建论证的技巧,它的价值体现在新闻评论写作之中的多个环节,并且要求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一定逻辑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评论写作。
一、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
1.新闻评论的定义。(1)新闻评论属于作者或者媒体编辑部门对于有价值新闻事件或者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进行讲道理或发评论,是一种有很大指导性与针对性的新闻文体,同时也是新闻传播普遍所应用的评论、社论、短评、评论员文章以及论述的一个总称,归属论说文范围内。(2)作者个人或新闻媒体对房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或者思想倾斜以及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点与立场阐述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在广播、报纸、网络电视等不同方式表现出来,这在新闻的传播中有着重要意义。
2.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从上面新闻评论的两点定义能够看出,所谓新闻评论就是对于新闻事实来发表议论或者讲道理,这表明新闻评论构成的因素主要由两个:第一是发表议论或者评论;第二是新闻事实,评论者通过这两点对新闻事实进行主观的判断,并表明自身的意见与态度,也可以说成对新闻事实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论与分析,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与逻辑上的论证与推理不可分割,所以在新闻评论写作进行的时候,有效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挥出逻辑推理的作用,就能更好的将问题分析透彻,评论写作做到有理有据,更好的解决所发生的问题。
二、逻辑素养对新闻评论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者,最基本的素养有敏锐的发现判断能力与理论功底,没有这两种素养就很难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与解决,而需要具备理论功底也就是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与判断。想要拥有更好的逻辑能力,不仅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不然就很容易受到表面假象的蒙蔽,然而广义上的判断性思维同样属于逻辑思维的一种。
三、立意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立意指的是新闻评论作者对于所阐述问题或者事物提出自身看法,并表示出自身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关键在于对所论述的题目进行细致的说理与分析。立意主要的任务是对所阐述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同时在分析之后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问题所属性质,并找到解决办法。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就是将写作的思想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过程。思想属于一个整体,由论证、推理、判断以及概念所组成,对于新闻评论的工作者来说,想要更好的完成写作阶段立意任务,就需要对所写论题进行综合与条分缕析,也就是对所写论题的逻辑进行一个有效的组合与分解。
四、论证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论证,也是写好新闻评论的一个关键步骤,写作的前两个步骤主要是确定中心论点,而论证这个步骤是应用一些论据来阐明分析的论点,让其能够有理有据的一种逻辑论证的过程。美国逻辑学家帕特克里·赫尔利的《简明逻辑学导论》里指出,学习逻辑之中得到的直接益处,是构建自己评价他人与可靠论证论证的时候需要的重要技巧。在目标成就的过程之中,逻辑学有效培养在语言形式中的敏感要素,并且有效把握有意义交流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逻辑可以定义成评价论证的科学依据或者知识体系。一名新闻评论者如果想要自己所构建的论证有效,一定要掌握形式逻辑、归纳逻辑以及非形式逻辑基础知识,如类比推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复合命题的推理以及三段论等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般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则的学科,然而写作与语言都属于人类思维的一种反应,要遵从人类基本的共同思维规则。在新闻学中新闻评论属于评论文体,不但需要逻辑学方式的巧妙运用,同时还要遵守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的巧妙运用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可以使作者保持清晰的思路,进行透彻有力的说理,所以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怡.新闻评论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归真堂上市时间”新闻评论为例[J].中国语文.2010(10)
[2]宋丽娜.浅析在新闻评论中应用抒情方法[J].新闻传播.2012(4)
[3]田波澜,唐小兵.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写作的流派与风格[J].新闻知识.2009(3)
——北印新传专硕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
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
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诠释除了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概念里看待,还因为新闻工作是个大方面,它不仅仅包含采访。“在新闻工作中”这几个字眼过于宏观。(必背)准确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将比较而得出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全过程。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争分夺秒的采集新闻素材。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的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是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采访项目每次不一,性格千差万别;对时间的要求高。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2)、开座谈会(大、中型报道题材),就某个采访主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好处:可在较短时间内搜集更多素材,被采访对象们容易打开话匣子,同时根据多人的谈话也容易辨别个别人发言的真伪。(3)、现场观察(越来越被提倡的采访形式),“用眼睛采访”,记者深入现场,用眼睛捕捉那些瞬息万变且能感染受众的情节。(4)、参加会议,会议新闻的主要采访形式。(5)、蹲点(适用于时间性不太紧但报道量大、涉及面较广的新闻题材),即深入一个点,作深入扎实的采访。(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注意:A、准备要充分。B、提问要凝练。C、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A、直接转载信息。B、组织网络调查。C、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交流。D、查阅收集资料。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六种:(1)、常驻采访:将记者派驻外地或外国的日常采访活动。(2)、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击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冷静、快速。特殊情况可化妆进入。(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巡回采访: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隐性采访(暗访):不公开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的采访活动。好处:开阔记者眼界;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即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断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串成一体的活动过程。背景(了解):邓小平南方视察后,确立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标志着中国改革向纵深发展。新闻界也明确的自身改革的总目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受此目标的指引,以及媒介自身经历的日益深化的市场化影响,媒体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无论是在采访理念还是采访方式上,均不断的开拓创新,整个媒介呈现出一派全新的局面。随着新闻改革的日益深化,新闻之于媒体的地位与影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媒体作为传播者的主体性日益凸现,一个新的名词——“新闻报道策划”应运而生。缘起:(1)、大约1993年开始,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2)、1994年,中国地市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3)、1995年元旦,奉策划为“报纸灵魂”。新闻界又推出了大量的策划案例,理论界的研讨也相对集中。(4)、1996年前后,“新闻策划”的概念不断被提出,成为争论的焦点。(5)、总之,1997年,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会全面展开,新闻报道策划成为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广泛共同关注的话题。(6)、直到进入21世纪,依然还有诸多讨论新闻报道策划的文章见诸新闻学术期刊。作用
三个“是”:
一是新闻报道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二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
一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二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资源
二是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新闻报道策划对增强记者素质修养、改变记者工作作风大有好处。三是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的新闻报道策划,意指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的新闻报道策划,意指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形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称“新闻事实、事件、本源策划”、“策划性新闻”,即它是在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形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主动出击寻找、挖掘信息。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1、新闻报道策划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1)、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一般由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策划(2)、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一般由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主体对报道时间长短所作的划分和报道时机的把握、主体对报道组织方式的选定、对实施策划方案的报道者组成方式的把握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必须把握报道内容采用何种体裁或手段。(后期会总结新闻的体裁)
4、就媒介实践而言,新闻报道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新闻(3)、人物典型报道
就技术性而言应注意: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③谨防过度介入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⑤必须符合实际
5、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1)、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和位置。分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中、长期主要对战略性策划)(2)、制定方案:制定几套方案,对比出最佳方案。(3)、落实措施:包括人、财、物的配置,各部门的分工协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激励奖惩机制的完备。(4)、目标校正:适时修订原方案,校正原目标。
三、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1、新闻敏感的培养 新闻敏感定义: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政治敏感,即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立足全局看问题(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事实广博助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2、新闻价值的感知
定义: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1)、新闻价值的诸要素
①重要性(主要因素,核心因素)
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③时新性:一指时间性,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含有新闻价值;二指新鲜性,即新闻题材新鲜感强。
④接近性:主要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这种接近使新闻事实具有了令人关切的特质。
⑤趣味性:指新闻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新闻政策的遵循 如何理解新闻政策:所谓新闻政策,即指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具体关系:二者辩证同一,兼备的新闻就报道。当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发生矛盾时,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报道思想的明确
所谓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线索的获取 所谓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它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
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获取主要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③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④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⑥通过互联网搜索
注意事项:①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②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③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 ④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
6、采访准备的周到
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
平时准备①理论准备(学习思想、看准立场)②政策准备③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④知识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4)、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临时准备(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①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③拟定采访计划(大体的活动方式)和调查纲目(提问的大纲细目)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7、对方心理的明晰
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 从性质上,访前心理分为: ①先期性心理
②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从表现上,访前心理分为: ③积极配合型 ④一般协作型 ⑤蓄意应付型
网络传播的借力(了解)第二部分,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访问条件的创造
良好的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2、提问技能的掌握 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三种形式①正面提②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③反面激(激问错问)
提问的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
3、调查座谈的主持
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④不轻易下结论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现场观察的注重
为什么强调现场观察?(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现场观察的具体功能:(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①明目的②多请教③抓特点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⑤善用脑
5、听觉功能的协调 注意:①悉心闻取线索②适时调节音强③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6、当场笔录的强调(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主要范围:(有所侧重和选择):①记要点②记易忘点③记疑问点④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⑤记观察所得⑥记记者的联想 要注意①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②字迹工整 第三部分、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
1、深入采访的细致
记者怎样抓取事物的特点呢?(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纵面)、对照比较法(横面)(3)、选择角度抓特点
悉心抓本质①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②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验证材料的严密
必要性: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地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都可能影响这种假设本身的正确程度,以及假设在实践过程中所得效果的正确程度。方法:
1、投入记者智力
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3、笔记整理的迅速 步骤:(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4、剩余材料的积累
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四、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1、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一篇新闻一个主题
提炼主题: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2、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的材料。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提倡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略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采访阶段:材料多多益善。
写作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以少胜多。
3、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选取角度?(在充分明确报道思想和新闻事实价值的基础上)比: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小:角度。以小见大
异:为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
4、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主要特征:准确、通俗、简洁(1)、准确
①叙述信息尽量量化 ②语言要有分寸感 ③新词使用要讲规范(2)、通俗(六多六少)①多动词,少形容词 ②多细节,少议论 ③多比喻,少笼统 ④多解释,少晦涩 ⑤多白话,少文言 ⑥多具体,少抽象(3)、简洁:言简而意明就成了新闻语言的又一特征。
5、新闻结构
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队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常见四种: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1)、倒金字塔式结构
含义: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主要特点: ①打破叙事常规
②呈“头重脚轻”之势(2)、时间顺序结构 含义: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通常称为编年体式结构。(3)、悬念式结构
含义: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4)、并列式结构 含义:指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6、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导语的特征与作用
特征: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 作用:导读、导听
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
①第一代导语: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19世纪60年代并延续20世纪40年代。②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式导语。20世纪30年代至今
③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或延缓式导语。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得最佳报道效果。导语的主要类型
①叙述型导语(直叙式概括式)
②描写型导语(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具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
③议论型导语(概述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导语写作的主要要求:实(事实、扎实)、简、活(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
7、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
新闻背景的作用与类型①衬托性②解释性③启示性
运用时,只需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要精炼,点到为止。
8、新闻结尾
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好的结尾要求:①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②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五、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新闻体裁:一般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
1、消息
含义: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报道的主角。两类:动态消息
综合消息: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报道
2、通讯
含义: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到时间的新闻常用体裁。
特点: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和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主要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二者异同
新闻属性相同,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表现手法共同遵循。表现对象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人称不同(消息:三人称通讯:一三并用)
结构布局不同(消息:倒金字塔通讯:自由灵活创新)篇幅长短不同
关键词:新闻评论,论辩心态,假想敌
新闻评论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评论与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既然要论述,势必需要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存在一定的论辩心态,要根据自己设想的“敌人”,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新闻现象和新闻人物而讲道理、发议论,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的“论”,是议论、论说,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是求“真”。新闻评论的“评”,是批评、评论,是一种对事物存在价值的判断,是求“善”。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要站在真实的基础上,对事物做出评价,这就要求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要有“假想敌”。
1 新闻评论写作中“假想敌”的概述
新闻评论的核心在于据事说理,依据一定的客观事实,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对新闻事件等进行评论。在评论的过程中,自然要有一个对立方,这个对立方是与新闻评论者观点相反或相近的一方。新闻评论本身没有好坏之间,新闻评论的内容则存在着扶正惩恶的特点,在新闻评论中,评论者要根据事实,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的人和事,从积极或消极的一面展开论述。但无论新闻评论者选取的角度是正面还是负面,在新闻评论中,都应该存在一个“假想敌”,作为新闻评论者论辩的对手。只有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存在一个“假想敌”才能让新闻评论者有的放矢,针锋相对,提升新闻评论的论辩色彩。如针对时下热点新闻“高考替考”一事,不少家长公然挑衅国家考试的严格性,公然挑战社会公平正义,为让自己的孩子走捷径上大学,不惜花费重金来聘请枪手代考。在写作新闻评论时,记者的“敌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记者的“假想敌”是那些花钱帮孩子替考的家长们,记者在写作新闻评论时,将这些家长确定为“假想敌”,才能使新闻评论的写作更具针对性,更具说服性。如果记者在写作新闻评论时,心中没有假想敌,那么新闻评论的写作将是空泛的,没有针对性的。
2 新闻评论写作中“假想敌”的利用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假想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利用“假想敌”进行新闻评论的写作呢?应该注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有论辩的心态,二是要有战斗的态度。
2.1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有论辩的心态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要存在论辩的心态。一起新闻事件,一则新闻报道,它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优劣元素,但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都透露出一种社会公正或良善道德,这是新闻的作用,即便像娱乐新闻、民生新闻,在新闻报道中,都存在价值观的取舍。从哲学上来讲,事物都是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属性。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弘扬积极的一面,势必就应该抨击消极的一面。如果新闻评论的写作没有论辩心态,那么新闻评论的“评”字将失去意义。因此,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应该与“假想敌”进行论辩,根据“假想敌”可能防御的“道理”或“事实”进行一一论证,将“假想敌”的证据一一揭露,从而强化了新闻评论的作用。当然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不只是对消极面的抨击,还有对积极面的弘扬。在正能量新闻评论中,同样需要具有论辩心态。从而论证而加强证据,这就如同辩论会中不同辩手之间的协同配合,互为证据,互为犄角,从而有效地强化新闻评论的价值观和取向。
2.2 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要有战斗的姿态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利用好“假想敌”,就必须有战斗的姿态。新闻评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新闻评论中,正方说理并推翻反方的观点,反方强词夺理,不断转移视线,如果新闻评论没有战斗的姿态,那么新闻评论的力度将会大大降低,新闻评论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在写作“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这则新闻评论时,“假想敌”是那些自理能力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虽然上了大学,但仍然无法独立地进行生活。在评论中,如果没有战斗姿态,被大学生的“功课繁忙”“宿舍洗衣机有细菌”等理由搪塞,那么新闻评论势必站不住脚。因此,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要有战斗的姿态,不能妥协,在客观的事实面前,据理力争,从而有效地抨击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3 总结
新闻评论依托于“评”,核心在于“论”,通过评论来凸显新闻的价值观,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要存有“假想敌”,从论辩心态、战斗姿态等方面入手,有效地提升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新闻评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富民,高军,王腾蛟,等.面向话题的新闻评论的情感特征选取[J].中文信息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