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精选8篇)
但沟通又是生活、事业所必须的,演讲是沟通的最高层次,政治是生活最难的方式,丘吉尔、希特勒、布莱尔,都是出色的演说家。有效的沟通,是通向生存进而精彩大门的钥匙之一,是销售人员取得业绩的必备工具。
做为一个销售人员,必须要去突破沟通的极限,力求有效的沟通。为了能达到有效的沟通,首先要了解沟通的方式、避免沟通的障碍、掌握沟通的原则、熟悉沟通的技巧、运用沟通的基本步骤。
有效沟通不但需要语言(书面或口头),还需要非语言(肢体语言、语气语调、身体距离)。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除了要有清晰、简洁的语言外,合适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能帮助沟通对象理解、关注、接受你的观点。非语言的技巧更能体现鲜明突出的个性,更能让沟通对象对你印象深刻,从而接受你、欣赏你,所谓的投缘吧。
好的销售人员,总是让他的沟通对象感觉亲切、舒服。但一定要避免过于夸张、造作,而且要根据沟通对象的特征及熟悉程度把握好分寸。
研究表明,造成沟通困难的障碍有很多,销售人员要避免这些障碍,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缺乏自信,主要由于知识和信息掌握不够,所以除了平时多学习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还要勤于收集信息,沟通前还要做足功课;
2、人的记忆力有限的,沟通前将你的沟通要点列出来;
3、强调沟通的重点,条理要清楚;
4、积极倾听,不要有偏见,不要先入为主;
5、不要单纯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而忽略别人的需求;
6、在准备不足、没有慎重思考之前,不要轻易就发表意见;
7、要有耐心,避免造成争执;
8、要有足够的沟通时间;
9、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带到沟通中去;
销售人员的沟通需要掌握四个原则:有明确的沟通目标(达到什么目的、什么程度)、重视每个细节(言多必失,沟通的失败可能来自一个词语一个动作,细节决定成败)、要达到你的至少一个目标(没有成效的沟通不但浪费时间,还会造成下次沟通的困难)、适应主观和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销售人员需要沟通的几个基本技巧:
1、组织清晰、简洁的语言。用适当的语言并组织好,适当的语言指的是用简短简单的词、简短简单的陈述(避免罗嗦)、明确的词语(避免模棱两可),只有在大家都理解的情况下才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买弄);组织好指的是内容符合逻辑次序、省略不必要的信息(突出重点)、使用接收者熟悉的语言风格、如有可能,做一下总结
2、注意适当的非语言暗示,做到与语言一致。
3、注意倾听。大部分人总是做不到积极的聆听,积极聆听是暂时忘掉自我的思想、期待、成见和愿望,全神贯注地理解讲话的内容,与对方一起去体验、感受整个过程。是为了理解而去聆听,不是为了评价而去聆听。所以要发出你积极聆听的信息。如果你没有听清楚、没有理解、想得到更多的信息、想澄清、想要对方重复或者改述、已经理解的时候,应该用礼貌的方式告知对方。
4、善于反馈,包括接受反馈和给予反馈。做好接受反馈,就必须在沟通中做到:聆听,不随意打断对方;避免自卫的态度;及时提出问题、澄清事实、询问实例;及时总结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让对方确认对其的理解是否正确;表明你将考虑如何去采取行动。做好给予反馈必须做到:信息明确、具体,提供实例以说明;平衡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和建设性的意见;在正确的时间给予反馈;集中于可以改变的行为,无法改变的东西无需多谈;不要妄下判断性的结论;考虑接受者的需求,不要不着边际乱扯。
有效的沟通,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事前准备 确认需求 阐述观点 处理异议 达成协议 共同实施。只有每个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是一个成功有效的沟通。
有本事不懂得沟通的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没本事懂得沟通的人,往往会小人得志。
有本事又懂得沟通的人,必然飞黄腾达。
1 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能力
1.1检验人员应加强学习, 内容不仅包括检验医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基本操作, 而且还应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 学会如何评估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验方法。当前, 由于检验医学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的层出不穷, 检验人员应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断开展对临床诊断有帮助的新项目,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也能在与临床医师或患者的对话中做到有据可依, 有理可讲, 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 给临床医师和患者一个合理恰当的解释。
1.2检验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临床诊疗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 尽量多走出实验室, 参加临床查房会诊, 协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实用、经济的检验项目, 共同探讨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 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 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结果。
1.3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检验人员的工作就是根据实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 很有可能导致诊疗发生错误和延误。尤其在当前, 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医疗环境下, 检验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更应该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当临床质疑检验结果时, 检验人员除自我排查外, 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甚至患者多方联系沟通, 查找原因, 不能一味迎合临床, 擅自改动检验结果, 不尊重事实是检验工作的大忌。
2 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2.1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应经常互相学习和交流, 开展新项目、引进新设备前, 要充分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 论证所购仪器和所开展的新项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只有临床上认可的仪器, 才能发挥它的效能, 检验结果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临床价值。
2.2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了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检验结果时, 必须与临床医师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检验前的准备情况, 以及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 及时给予临床合理的解释或提示临床医师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发现有特殊异常标本或某项指标对患者而言处于一种相对危险的状态,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时, 更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以利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监护措施。
2.3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程序、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 建议有条件的临床医师尽量在检验科实践一段时间, 以进一步了解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 全面、客观、辩证地解读检验报告单。切忌一味注重报告数据, 妄下结论, 发现问题及时与检验人员沟通, 提出进一步检验的要求,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合理判断检验结果。
3 注重检验人员与护理人员的交流
3.1目前, 大多数医院的检验标本由护理人员采集, 合理正确地采集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因此检验人员应主动与临床护理人员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并遵守检验标本采集的标准、标本拒收原则、标本运送和保存条件等指导书。
3.2不定期地举办检验知识讲座, 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检验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检验标本的采集容器与种类、抗凝剂的种类与浓度、标本采集的时间、运送与保存条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另外, 对检验标本要做好认真查对, 避免张冠李戴, 尽量减少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 及时与患者联系沟通
由于患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 因此检验人员须及时与患者联系, 嘱咐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做好适当的准备。
一般检验要求患者在安静状态下, 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 因运动、情绪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2], 一般生化检验要求患者空腹12 h左右, 但过度空腹, 会使某些检验结果异常,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空腹时间过长, 容易引发低血糖。另外, 须注意药物、食物、饮酒、体位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最好在预约挂号本上或检验科的宣传栏上提供检验须知等相关材料, 以便患者做好适当准备。
总之, 检验人员的工作离不开临床医师的理解、护士的帮助和患者的参与, 只有不断加强与临床医、护、患的沟通与交流, 才能保证检验质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交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结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1) :2-5.
关键词:在职人员;培训;有效沟通
社会服务是高校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之一,在职人员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提高在职人员的知識结构、理念、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是高校教师了解、参与社会实践、完善知识结构、增加社会阅历的重要途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做强做大,为了可持续的竞争力,更为重视在职人员的培训。通过在职培训,短期看,可以提高员工的边际生产力,提高企业的边际产出;从长远看,可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综合素质,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当前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员工群体。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日本,员工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员工提出的革新建议一般能够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左右。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收益。在我国,苏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经过培训的员工同未经过培训的员工相比,完成产量高出10.8%,产品合格率也高出6%,工具损耗率低40%,创造净产值高90%。这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在职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其回报率是相当可观的。
一、在职人员培训的特点
企业在职人员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目前,企业对在职人员的培训越来越重视,主要是因为在职人员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有效的培训可以使在职人员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更新知识技术,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社会的进步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职人员培训的形式主要是企业委托培训机构和高校组织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高校在其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职人员培训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教育。
1.对象不同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零起点的、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言的大学生,而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员工,他们往往是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着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带着对实践的思考参加培训,他们往往比在校学生、比刚进企业的新人更有目的性,也更用心,更愿意投入时间、情感等。
2.内容不同
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的实践教学。而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却强调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职业心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理念、职业意识;(2)职业技能,就是员工能够胜任所在岗位的岗位胜任力,通俗地说就是能够在一岗位胜任所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水平和能力;(3)职业行为规范,就是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做,即员工在工作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先做,哪些后做等等。
3.考核不同
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一般是通过试卷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及格与否的标准。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情况往往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如产量、合格率、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业务指标。
正是由于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特殊性,我们在组织培训时,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水平与质量。
二、在职人员培训课程教学策略——以《有效沟通》为例
1.课前准备
(1)明确培训目的。企业为什么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培训师在组织培训工作前首先要了解的。是调整员工的职业心态?是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还是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是为了解决当前某个问题?还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目的的不同,会决定后续工作的不同开展。以笔者对某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的《有效沟通》为例,该银行的目的是通过培训,让员工学会沟通,不仅嘴巴会沟通,身体也会沟通;不仅工作中会沟通,下班也会沟通;不仅与同事能沟通,与客户也能沟通。明确了目的,培训就有了方向。
(2)了解培训对象,进行培训人员的分组。根据受训者岗位、年龄、性别、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业绩现状、培养目标等等的不同,培训师在设计培训内容、方式和进程时都会有所不同。仍以笔者对某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的《有效沟通》为例,笔者在拿到培训名单(36人/班),了解每个人员的基本情况后,将所有人员分成了6组,每组6人。将岗位、年龄、性别、技能等相近的人分配到不同的组,尽量让组内人员差异化程度高些。这样,一方面分组有利于团队化学习,另一方面,学习不仅是培训师与员工学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学员在一起,也会交流,在交流中,促进了不同岗位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不同年龄、性别、技能员工之间的观念、技能、情感等的沟通交流,这样非正式的沟通交流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分析培训需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成功的基础。要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和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别是什么,分析各自需求背后的动机或者出发点是什么,分析各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要达到的标准,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分析培训项目的员工现状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如何在通过培训让员工提高等。要做好这样的分析,调研是必不可少的。还以《有效沟通》为例,在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习惯于进行实地调研,与人力资源部交流,与每一个培训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当的观察,从而真正了解员工目前的沟通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4)设计培训内容。在做好上述三项主要工作后,就是进行培训内容的设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的设计一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培训的目的,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对培训对象产生实实在在的作用。
(5)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前述的《有效沟通》为例,因为每次培训36人,6人一组,所以教室布置也要与此相匹配,6张圆桌或方桌,方便组内成员面对面坐在一起沟通交流,教室旁最好再有一间休息室,备些水果、咖啡、面包等,方便员工们课间在一起抽烟、喝水、吃点心,这也是员工沟通交流很好的场所。
2.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是培训工作的核心环节。首先,为了规范教学秩序,一般开讲前要统一学习要求,如手机关机等;其次,要注重打造一个互动的活跃的学习气氛,要注重课程一开始的破冰,调动学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培训中要注意观察学员的微表情,从而了解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第四,灵活地调整培训内容,以适应学员的学习进度。以《有效沟通》为例,为了能够激发学员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笔者一开始会做个小游戏:会对学员们说:“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个‘人字给我看”,然后围着学员走,观察他们的手势,同时重复那句话“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个‘人字给我看”。笔者常常发现,学员们绝大多数一开始会比划一个“入”字,而非“人”字,有的人坚持自己,有的人看看别人,不断调整,在笔者的同一句话的多次重复下,很多人会调整成功,但仍有错误的。然后开始分析:话也听清了,字也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会比划错了呢?他们比划的是给自己看的“人”字,而从说话者的角度看,则是“入”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人会有一种本能“以自我为中心”,由此让大家讨论,从而开始课程培训。通过这样简单的游戏、故事等方式,学员觉得好玩、有趣,又能从中感受到培训师的教学意图,学习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3.课后反馈
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现场考核反馈及事后考核反馈两种方式。对于有些课程如员工行为规范方面的课程,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考试测验等方式就可以获悉本次培训的成果。而对于诸如改变员工态度、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强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制度方面的培训,企业没办法通過一次简单的考试来评估培训成效,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长时间内对培训员工的行为和绩效加以跟踪考查。
需要补充的是,学员和培训师可以在课后建立一个聊天群,方便大家在培训后持续地学习交流,同时也能增强团队意识和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高雪燕.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实效[J].中国职
工教育,2013,(20):17-19.
[2] 黄英姑.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实效[J].交通职
业教育,2011,(3):25-27.
[3] 王晓红.在职人员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
会计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监督手段,需要贯彻和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因此会计人员在常人眼里中规中矩,呆板不灵活。许多人认为会计就是坐在办公室简单得记账算账,不与外界接触,不需要或很少与人打交道。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和企业领导、职工同事进行人际交往之外,同时也要与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人际交往,涉及面非常广泛。一个好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处理好各种对外关系,还要处理好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所以说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干好财务工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一个更和谐的氛围,以保证企业顺利运行。下面咱们共同学习一些沟通知识。(主要是内部沟通)。
一、会计工作中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在企业中,虽然会计人员的分工各有不同,但这仅仅是工作内容上的区别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各部门人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彼此多进行感情交流,相互尊重,而不能以强凌弱,相互轻视甚至敌视。
(二)真诚原则。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待人要忠诚、热情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加强沟通,克服影响人际交往上的各种心理偏见,及时融化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为本原则。会计人员与各部门人员交往的目的是以工作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以更好地履行职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更不能以此牟取私人利益,拉帮结派。
(四)遵纪守法原则。会计人员应该模范地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财会纪律,认真学习财会知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将国家和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损公肥私,对待同事应该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任人唯亲。
二、会计工作中员工与领导关系的协调
(一)、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听取下属汇报工作。财务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经常会向领导汇报工作。在汇报工作时,需要注意几点:
1、先汇报事情的结果。领导工作任务比较重,一般急于知道事情的结果。会计人员在汇报时应抓住此心理特征,直截了当说明事情的结果,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说明事情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但不可过于啰嗦。
2、汇报时要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根据。会计信息的特征就是以大量数据说话,会计人员汇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证据,自然会增加观点和结论的真实可信性,让领导从心理上肯定我们工作踏实、敬业,从而留下良好印象。
3、日常汇报一般不要写成材料,而是尽量采取提纲式口头汇报,这样既方便掌握时间,又可以根据领导的兴趣,对相关会计问题进行详略说明,还可以根据领导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提倡口头汇报并不与文字汇报矛盾,一些重要的、存档的、需领导审批答复的还是要文字形式)。
4、要注意汇报的语言表达方式。汇报时宜采用先概括后演绎的思维方法,以保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说话有条理,同时语言表达要讲究艺术性,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尽量不使用会计专业术语,这样使领导听起来轻松自如,也不易感觉疲劳,同时要注意把握汇报的时间,时间过长会引起领导的反感。(这里说的与领导关系的协调不是拍马屁)
(二)、与领导在工作中的矛盾和分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考问题的方向、方法不同,难免与领导产生分歧,如果再碰上一个脾气急的领导,还会挨批受训,财务人员这时候就感觉很委屈,尤其在众人面前受训,感觉面子上挂不住,不能释怀,其实,大可不必自己折磨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站的高度不同。发生这种不愉快,多数情况是因为领导对财务具体业务不熟悉的结果,正是因为不懂,才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换句话说他们胆子大,在打“擦边球”这方面会计一般不如领导,因为我们受到制度的约束,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对死板,而领导恰恰相反,思路更灵活多变,有些创意决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我建议财务让一步。如果是原则问题,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以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为准绳,耐心向领导解释,尽量使用通俗语言,说服领导,不要正面冲突。因为没有领导的支持,会计工作永远干不好。所以应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过,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光与领导协调好关系还不行,更重要的还是要与同事搞好关系。
三、会计工作中同事关系的协调
只有和谐的同事关系,才能保证在工作中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上,由于各自价值观、利益观的不同,或因自身工作能力的大小等等,同事之间常会相
互指责,有时甚至在背后贬低、诋毁对方,这种人际关系氛围使人感到疲惫不堪,严重影响工作。所以说和谐同事关系应是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与同事搞好关系?我认为:
1、会计人员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俗话说:“做事之前先做人”,会计工作也不例外,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人无完人,要善于发现、克服自身的缺点,多看他人优点,以坦荡的胸怀、豁达的心境来体谅对方、谦让别人,多做事少争功,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不要斤斤计较,切忌去争什么你输我赢,退一步海阔天空。争强好胜必然导致两败俱伤,百害而无一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会计人员要互相尊重,比如:不打断别人讲话,耐心倾听;讨论工作时,即使出现不同意见,也不要恶语相加,尤其忌讳使用“你不懂”“你不明白”等等这样伤人的词语;交谈中面带微笑,使用文明语言等等。坚决杜绝相互嘲笑与鄙视,更不能“落井下石”,否则互相掣肘,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会计人员要注重人际沟通的艺术。在会计工作中,为了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更应注意交往手段。在沟通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心理状况,多一些赞美少一些嘲讽,做到幽默、热情、亲和、友善;关键时刻要给他人一定的“台阶”和“面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并勇于承担责任;对待领导要尊重,对待同事要一视同仁等等。,4、会计人员要及时化解矛盾。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发生冲突,要尽早予以化解。对同事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牢骚抱怨,与同事有不同意见时,尽量使用委婉的语言,说服对方,不要发生争执,如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为人想一想,理解一下别人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若激化了矛盾,于人于己于工作都不利,应及时化解。比如:在原则范围内可以采取适当妥协的策略;或暂时予以回避,再寻找适当的时机进行解释,争取相互理解,或寻求他人协调等等。记住: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最后用一句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财务部XXX
(一)平等原则。在企业中,虽然会计人员的分工各有不同,但这仅仅是工作内容上的区别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各部门人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彼此多进行感情交流,相互尊重,而不能以强凌弱,相互轻视甚至敌视。(二)真诚原则。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待人要忠诚、热情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加强沟通,克服影响人际交往上的各种心理偏见,及时融化误解,提高工作效率。(三)工作为本原则。会计人员与各部门人员交往的目的是以工作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以更好地履行职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更不能以此牟取私人利益,拉帮结派。(四)遵纪守法原则。会计人员应该模范地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财会纪律,认真学习财会知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将国家和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损公肥私,对待同事应该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任人唯亲。
沟通技巧
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来说话字字千金伶牙俐齿的你,这样子一说,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
你完全可以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希望来表达你的赞赏和建议,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
不要说“老实说”。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
你当然是非常有诚意的,可是干吗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不要说“首先” 而要说“已经”。你要向老板汇报一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你跟老板讲道:“我必须得首先熟悉一下这项工作。”
想想看,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老板(包括你自己)觉得,你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却绝不会觉得你已经做完了一些事情。
沟通原则
1.平等原则。在企业中虽然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同,但这仅仅是工作内容上的区别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各部门同事之间都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彼此多进行感情交流,相互尊重,不能以强凌弱,相互轻视甚至敌视。
2.真诚原则。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待人忠诚、热情,要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并且注重在平时多与对方交流思想感情,克服影响人际交往上的各种心理偏见,及时融化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3.工作为本原则。会计人员与各部门人员交往的目的是以工作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以更好地履行职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更不能以此牟取私人利益。
所以,房地产销售人员应该在平时就养成诚恳、热情、友好、谦虚的美德,要自然地表现出礼貌,而不是刻意地修饰和做作。当要坐下来详细介绍房地产时,要先请客户坐下,主动为客户倒水沏茶,接待客户时要做到善始善终。
房地销售沟通技巧
取得他人的信任。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正确地、友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和理由。
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说服对方,就要考虑到对方的观点或行为存在的客观理由,亦即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
创造出良好的“是”的氛围。从谈话一开始,就要创造一个说“是”的.气氛,而不要形成一个“否”的气氛。不形成一个否定气氛,就是不要把对方置于不同意、不愿做的地位,然后再去批驳他、劝说他。
事先做功课。知道协商主题的数据事实、己方的目标与弱点、双方不同之处,以及如果谈判破裂,己方的替代方案为何。
不要情绪化,说服用语要推敲。欲说服对方,用语一定要推敲。事实上,说服他人时,用语的色彩不一样,说服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不要假设任何事情,多问问题,保持对对方的好奇心,不要动怒争吵。
1 了解老干部的特点
1.1 生理特点
老干部大都是上世纪2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 现在的年龄都在80岁到100岁之间, 因为年纪较大, 所以生理上会出现器官老化、感觉力、记忆力、视力、听力下降等现象。
1.2 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逐渐衰老, 由此引起了形态改变, 容易导致老干部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 自尊心容易受挫, 再加上离休后的角色改变, 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沮丧等不良情绪。尤其是生了病之后, 更会出现烦恼、自卑、抑郁等情绪。
1.3 社会特点
由于老干部离休前位高权重, 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 离休后, 生活待遇优厚, 在精神上特别需要别人的尊重。
2 有效的和老干部进行沟通
由于老干部的自身条件, 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所以医务人员首先要站在老干部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与老干部进行沟通。
2.1 取得老干部的信任
和颜悦色, 轻声细语, 介绍卫生所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 让老干部患者对卫生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取得他们的信任。
2.2 拉近与老干部的亲近感
恰当的称呼:对老干部而言, 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受到尊重, 这种要求既强烈敏感, 又合理正常, 因此最好称呼他们“首长”、“阿姨”等。交谈时多一声问候, 使老干部感觉宾至如归;诊疗时多一些咨询, 增强老干部对抗疾病的信心;操作时多一点解释, 解除老干部的思想顾虑。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得当, 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例如:轻轻搀扶动作不便者, 为呕吐病人轻轻拍背, 当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时双手紧握病人的手, 以示祝贺等, 这些都是有益的沟通。这些都会拉近与老干部之间的亲近感。
2.3 认真倾听老干部的自述
在老干部自述病情时, 要全神贯注, 多用眼神交流, 并给予适当的反应, 比如适时地说“对”、“是”、“哦”等, 用点头的方式接受部队离休老干部自述的内容, 不轻易打断他们说话。老干部因为年龄大, 有些可能吐字不清, 唠叨重复, 有些可能记忆力差, 采集病史时忘记说明, 此后又多次补充病史和症状, 对于类似情况, 医务人员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及时肯定病人的各种感受的真实性, 切不可妄加否定而导致医患之间互不信任。[3]在病人诉说痛苦的经历时, 医务人员要严肃、深沉, 表示正在分担对方的痛苦;在病人情绪高涨时, 医务人员应报以兴奋的微笑, 表示正在分担对方的快乐;当病人耳背时, 医务人员要凑到病人的耳边交谈, 偶尔也不妨来一点小幽默或夸一夸老干部, 这样不但能鼓励病人说话, 而且也可以使得医生的形象显得和蔼可亲。[1]
2.4 向家属补充询问病史和症状
对老干部在陈述病史时讲不清楚或的地方, 向家属补充询问病史, 并合理的解疑释惑争取家属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诊疗工作。
3 用过硬的诊疗技术保障沟通
干休所是一个综合性医疗机构, 作为一名干休所的医务人员, 首先要有一手过硬的诊疗技术, 能够很好地治病救人, 这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也是与病人有效沟通的前提。如果一个医生能够让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好转并且能够很好地得到康复, 那么患者就会信任他、敬服他, 愿意与他进行沟通, 进而主动地配合治疗, 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无论多么巧言善辩的医生, 没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做基础, 就难以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医生医学局限, 或者未做精心准备, 草率进行诊疗, 则病人就会对医生缺乏信任感, 也就无从谈到有效沟通。[2]
以人文理念对待老干部:
老干部工作难做, 难就难在我们部分医务人员的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患者求医”的水平上, 难就难在服务上。患病老干部首先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人, 其次才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病人, 患病老干部不是机器, 不是医生加工的对象, 医生要由同情、怜悯上升到尊重与爱护。要尊重患病老干部的医疗权力, 包括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等, 力争最优的诊疗方案, 最小的不良后果。医学的人性化、人文化及其人道原则的基本特征, 不仅要为患病老干部解除痛苦, 更要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安抚他们的心理冲突:如焦虑、畏惧、恐慌、绝望等, 从而提高生命质量。[1]
总之, 沟通是以老干部为中心的活动, 是卫生所医疗活动的基础。患病老干部的治疗工作最重要, 但大量的、费时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沟通工作。在我们沟通的实践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不仅治病救人, 还要满足老干部的心理需求, 为老干部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岩.谈医务人员的非语言性交流技巧对医患沟通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1) :48-49.
[2]朱毅.医学人文理念与医患关系刍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1 (6) :41-42.
关键词 期刊 ;编务 ;沟通协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54
Abstract Editing affai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iting work.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kill is necessary for editing affairs staff.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kills and the ways to improve i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jour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journal ; editing affairs staff ;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编务工作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涉及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明确编务工作在编辑过程的作用,提高编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吸收高质量稿件,保证刊物质量,提升刊物品牌效应的前提和保障。笔者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探讨如何提高期刊编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以期為期刊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1 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协调是指调整某一事件各参与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因素能够相互配合,最终完成目标。
2 期刊编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2.1 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热带作物学报》编务人员承担着来稿登记、送审、退改、退稿,对稿件进度进行全方位把握;审稿专家库和作者库的建立与管理;通知收费,邮寄发票,向发行人员提供作者联系方式;跟踪稿件发行以后的后续工作等。作为经常周旋于编辑、作者、审稿人等之间的协调员,编务人员起到了联系编辑与作者的纽带作用[1],是作者与编辑部其他部门人员、审稿人、读者之间的桥梁。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说:“一个职业人士成功因素75 %靠沟通,25 %靠天才和能力”,编务人员也是如此。沟通协调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因此,一本优秀的刊物,不一定每个个体都很优秀,但编务人员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却是必不可少的,直接关系着期刊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编务人员沟通协调能力所需的自身素养
编务人员沟通协调能力贯穿于编辑过程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是编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首先要求编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储备:即是专家,也是杂家[2]。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编务人员需要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趋势、农业政策、职称评定、项目结题政策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某种作物的生长特性、种植管理、贮藏加工等也要有一定的专业认识,以便在与作者、审稿人沟通协调中做到有的放失,更有效地提高沟通协调效果;同时,编务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编辑出版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编辑出版知识与作者进行沟通、协调;此外,编务人员的工作很大部分是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上完成的,熟练的电脑网络操作是编务工作新常态下必备的技能;最后,由于《热带作物学报》对来稿要求提供中英文摘要,因此,英语水平也是编务人员所需的必备条件之一。
2.3 如何提高编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是一门科学,沟通协调能力需要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得到提高[3],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 学会有效地倾听
沟通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热带作物学报》编务人员与作者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是电话和邮件,而电话沟通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听。首先,编务人员要做到认真倾听,通过倾听了解对方,认识对方;其次,每个人表达信息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开门见山,有的人半天也说不到正题,认真倾听,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处理和解决问题。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有时作者对稿件见刊时间要求比较高,个别作者刚投稿,就频繁催问稿件见刊时间,这时编务人员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口吻。耐心倾听,抓住作者沟通的意图,然后有理有节,以温和的言语回复作者,尽量安抚作者急躁的心情。听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谨慎反驳对方的言语,不要在心里先带着偏见或成见去听,也不要去猜对方未讲完的内容。可以适当附和,重复对方的话语,让对方感觉编务人员对作者处境的理解,以及编务人员可以帮助其解决问题。
2.3.2 学会有艺术地说
沟通协调能力除了需要有效地听,还需有艺术地说。听完作者的问题后,与作者沟通声调应不高不低、语气温和,节奏适中,作者对某件事情充满情绪的时候,不能以恶制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务人员应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多锻炼,多学习。
2.3.3 有效利用肢体语言
如果是面对面与作者、专家交流沟通,面带微笑,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和轻微动作会更有利于营造沟通的良好氛围。
2.3.4 学会高效地做
沟通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对于给作者专家的承诺,必须言必行,言而有信。由于编务事情比较多,有的时候一个电话刚挂,另一个电话又来了,这样很容易遗漏作者的电话需求。这种情况下,编务人员需要对电话的内容进行记录,以便尽快回复作者。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及时回复作者、审稿人,同时尽量帮助给出其他合理可行的建议。
总之,编务人员在沟通协调过程中,需要思路清晰,表达简洁,语言通顺,语气温和,高效地处理解决问题。
3 结语
编务是刊物内务的管理者,是期刊外部良好发展环境的开拓者,也是期刊成长的忠实记录者[4]。编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是进行编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编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对于期刊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重视编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听、说、做一点点逐步提高,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有效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有利于扩充刊物的作者圈,专家圈,读者圈,最终有利于刊物品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玉秀. 科技期刊编务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 林业科技管理,2004(2):42-43.
[2] 张秀梅,冯 蕊,程煜华,等.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创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研究[J]. 编辑学报,2014,26(3):284-286.
[3] 贾 曼. 试论沟通协调能力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J]. 科技与出版,2011(8):43-44.
[4] 张 毫,常延廷. 期刊编务的六种职能[J]. 学术交流,2007,161(8):187-189.
【医务人员有效沟通】推荐阅读:
医务人员工作总结06-05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07-2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09-14
医务人员进修学习记录09-21
医务人员职业行为规定10-26
医务人员自我批评11-05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范文11-0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11-11
医务人员个人总结范文11-22
医务工作人员自我评价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