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篇1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 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 (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背生物的诀窍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学

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初中生物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则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准确。

学以致用

初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重视图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师: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有两个(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同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有两个,你们说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到底指哪一个角呢?可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不惟一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添加一条辅助线,这条辅助线加在哪里合适?

生:讨论、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自己上台将辅助线加上。

师:这条辅助线与镜面垂直,既不偏向入射光线,也不偏向反射光线,非常“公证”地站在中间,像“法官”一样,因此我们就称它为“法线”,引入法线后,同学们考虑一下,如何描绘这两条光线的位置关系更确切?或者说就惟一了呢?

生:讨论、思考得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与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相等。

师:谁能给这两个角起名呢?

生: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师:根据一次实验的结果就能下结论吗?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做两次,并将实验所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表格。

生:

入射角i

反射角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师:用什么量入射角、反射角?

生:用量角器。

师:下面大家做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所测数据记录表格中,得出实验结论。

生:实验结论是: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师: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不能只考虑数值大小关系,还要考虑物理意义。

对课本P52图4一15光路图你还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甲: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生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师:甲乙两同学回答正确,乙同学的结论你能用实验验证吗?

生乙:可以。如果将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线为轴向后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

师:大家一起做实验探究,是这样的吗?

生:通过实验得出:是这样的。

师: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请大家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生: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

师:介绍“模型法”:一幅图三条光线就将光的`反射规律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这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

师:根据“逆向思考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

光线的方向入射,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可能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么办?

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实验结果是什么?

生:入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反射光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可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板书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演示实验l: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某同学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刺眼)刺眼说明光很强,看不清。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一感觉?(没有)没有说明光没有反射到你眼中。

演示实验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壳,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提问那个同学.问此时有何感觉?(不刺眼,能看清)反问其他同学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你的眼睛。

师:光射到硬纸板上所发生的反射我们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我们把它叫镜面反射。

生:为什么会发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教师取两张硬纸条,把一些大头针垂直插在硬纸条上,可以看到这些大头针互相平行,教师把其中一张硬纸条注意折几折后,插在这张硬纸条上的大头针不再互相平行。

师:平的纸条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头针看成法线,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时,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发生镜面反射。弯折的纸条凹凸不平。各个入射点的法线方向各异,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发生漫反射,让学生看课本P53图4―16,进行想象、理解。

注意: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发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我们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规律,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56作业l、3、4、6。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二)

第一课时光的反射(一)

(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3

(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00分)1.当 时,代数式 的值等于2002,那么当

时,代数式

的值为

()

A.2001 B.-2001 C.2000 D.-2000

2.当a=,b=,c= 时,代数式(a-b)(a-c)(b-c)的值是()A.B.C.D.3.当 x= 时,代数式 的值为().

A.B.C.1

D.4.当 x= 时,代数式 的值为().

A.B.C.1

D.5.已知代数式 【 】

A.18 B.12 C.9 D.8

6.代数式 的值为9,则 的值为()

A.B.C.D.7.已知代数式x+3y的值是4,则代数式2(x+3y+1)-1的值是(A.10 B.9

C.8

D.不能确定

8.若代数式3x-5比代数式 x+7的值大-3,则x是()

初中数学试卷第1页,共14页)A.B.6 C.-6 D.9.代数式x 2+2x+7的值是6,则代数式4x 2+8x-5的值是()A.-9 B.9 C.18 D.-18

10.已知代数式x+2y的值是3,则代数式2x+4y+1的值是

A.7 B.4 C.1 D.9 11.已知代数式 ,当x=1时值为1,那么该代数式当x=-1时的值是()

A.1 B.-1 C.5 D.-5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当a=4时,代数式C.当a=0时,代数式

D.代数式x2的值恒为整数 A.当x=时,代数式

a2-x2+1的值是1 的值是12 +1的值是1 13.如图,表示这个图形面积的代数式是()

A.ab+bc

B.c(b-d)+d(a-c)C.ad+cb-cd D.ad-cd 14.代数式 的最小值为()

A.12 B.13 C.14 D.11 15.当 =2时,代数式 B.0 C.D.26.下列代数式:、、、0、2(x-1)、-3

2、;其中整式有()个.

A.6 B.5 C.4 D.3

27.当,y= 时,代数式(x+y)2-(x-y)2的值是()A.4 B.-4 C.2 D.-2 28.对于方程x+2y=3,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的形式是()A.B.x=3-2y C.x=3+2y D.的值是()

D.-4

29.若(x-1)2+|y+2x|=0,则代数式

A.不能确定 B.4 C.A.-2 B.-3

C.-4 30.当 x=1,y=2时,代数式(x- y)(x+ y+1)的值是().

D.-5 31.如果代数式5x-4的值与-互为倒数,则x的值是()

A.B.32.已知代数式-3 xm1y3与

-xnym+n是同类项,那么 m、n的值分别是()

初中数学试卷第3页,共14页 A.B.C.D.33.如果代数式5x-4的值与-互为倒数,则x的值是()

A.B.34.当x=-2时,代数式-x 2+2x-1的值等于()

A.9 B.1

C.-9

D.-1 35.当 a=5时,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

A.2a+3 B.C.a2-2a+10

D.36.如果 a-3 b=-3,那么代数式5- a+3 b的值是().

A.0 B.2

C.5

D.8 37.下列各式,不是代数式的是().

A.2 011

C.a+b=b+a

B.3x+

3x-

2x+7

D.38.下列各式,不是代数式的是().

A.2 011

C.a+b=b+a

B.3x+3

x-

2x+7

D.39.当 a=5时,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

A.2a+3 B.C.a2-2a+10

D.40.如果代数式5 x-4的值与 互为倒数,则 x的值是().

A.B.C.D.41.已知a-b=3,b+c=-5,则代数式ac-bc+a 2-ab的值为()A.-15 B.-2 C.-6 D.6 42.已知代数式 的值为-2,那么a 2-2a-1的值为()A.-9 B.-25 C.7 D.23

43.当 x =-1时,代数式 x2-2 x+1 的值是

A.-2 B.-1 C.0 D.4

44.若代数式x- 的值是2,则x的值是

初中数学试卷第4页,共14页 A.0.75 B.1.75 C.1.5 D.3.5 45.在代数式

A.3个

B.4个

D.6个

中,整式有()个

C.546.已知a+ =3,则代数式a 2+ 的值为()

A.6 B.7 C.8 D.9 47.已知x-2y=3,则代数式6-2x+4y的值为()

A.0 B.-1 C.-3 D.3 48.已知 A.,则代数式 的值为()

B.C.D.49.代数式x 2+2x+7的值是6,则代数式4x 2+8x-5的值是()A.-9 B.9 C.18 D.-18 50.在代数式 中,单项式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补充不清楚的题目: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第5页,共14页 1.D

2.D

5.D

6.A

7.B

10.A

11.D

12.A

15.A

16.A

17.A

20.B

21.C

22.B

25.C

26.A

27.A

30.C

31.D

32.C

35.D

36.D

37.B

40.D

41.C

42.D

45.B

46.B

47.A

50.C

【解析】 1.解:当 当 故选D.时,时,3.B

4.B

8.A

9.A

13.C

14.B

18.C

19.B

23.C

24.D

28.B

29.B

33.D

34.C

38.B

39.B

43.D

44.D

48.A

49.A,,2.代入求值对比,注意运算的顺序.3.当 x= 时,原式=

4.当 x= 时,原式=

5.2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代数式求值.先根据题意列出等式3x-4x+3=9,求得3x-4x的值,然后求得x-2的值,再把-的值代入式子进行计算.∵3x-4x+3=9,∴3x-4x=6,22∴x-6.2=2,∴x-2

+6=2+6=8.故选D.初中数学试卷第6页,共14页 ∵3x -4x+6=9,∴x ﹣ 22

=1,所以x -

+6=7.

7.本题包含的是整体代入的思想,只要将x+3y的值代入代数式2(x+3y+1)-1即可.8.3x-5比代数式 x+7的值大-3 可列出:3x-5= x+7-3 解得x=18/5,故选A

9.2解: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x +2x+7=62得 x +2x=-1,再整体代入,注意掌握整体思想的运用.2∵x +2x+7=6,2∴x +2x=-1,22∴4x +8x-5=4(x +2x)-5 =4×(-1)-5 =-9. 故选A.

10.代数式的代入计算。X+2y=3,故2x+4y+1=2(x+2y)+1=7 故选A 11.解:∵当x=1时∴m=3

=1 ∴当x=-1时,故选D。

=-(-3)-2=-5 12.为了避免混淆,对字母的一些值代入代数式后,应及时添加括号,如当x=

时,x +1=(2)+1,而不能写成x +1= 222

+1.13.可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两个矩形,然后求解.

初中数学试卷第7页,共14页 14.解:如图所示:原式可化为 + 代数式 故选B. 15.解:∵ ∴ =2,=,AB= 的最小值为13.

=13.

∴-=2-2× =1.

故选A.

16.解:A符合书写格式,B的书写格式错误,应写为,C选项书写格式错误,应写为,D选项书写错误,应写为 故选A. 17.【解析】 试题分析:由 ∵ ∴ ∴ 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求值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 思想的运用

得,得,再整体代入代数式 即可。,再整体代入,注意掌握整体

初中数学试卷第8页,共14页 18.解:

都是整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属于分式.

综上所述,上述代数式中整式的个数是5个. 故选C. 19.解:∵ 和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不是整式,其余的都是整式. ∴整式的有4个. 故选:B. 20.根据单项式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即: 故选B.

共4个

21.解:本题主要考查单项式的定义,根据单项式的定义:只含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可得

是单项式,共3个.故选C.22.根据单项式的定义: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个数字也是单项式即可完成.

解:此题中 故选:B.、0.09、是单项式,23.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由此判断即可.解:所给式子中单项式有:故选C.24.【分析】

本题考查求代数式的值.已知两等式相减求出b-c的值,将所求式子第二项变形后,把b-c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

初中数学试卷第9页,共14页,0,﹣b,共4个. ∵a+b=,a+c=-2,∴(a+b)-(a+c)= +2=,即b-c=,则(b-c)-2(c-b)-=(b-c)+2(b-c)-= +5-=9. 故选D.

25.试题分析:观察可得未知数的值没有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题设中,同时我们能够看出只要知道b-c的值就不难求出代数式的值,所以关键是求出b-c的值. ∵a+b=,a+c=1 ∴b= ∴ ∴代入所求代数式得

2(b-c)-3(c-b)+(a+c)= = . 故选C. 26.试题分析: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的分母中有未知数,是分式;、;c=1-a,

22、故选:A.、0、2(x-1)、-3 是整式.

227.试题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合并后再代入求出即可. ∵ 2,y=

2,∴(x+y)-(x-y)

2222=(x +2xy+y)-(x-2xy+y)=4xy =4×(-)×(-)=4,故选A.

初中数学试卷第10页,共14页 28.试题分析:将y看做已知数,求出x即可. 由x+2y=3得:x=3-2y. 故选B 29.试题分析:本题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解出x、y的值,再把x、y的值代入所求的代数式中即可.

2(x-1)+|y+2x|=0,所以x-1=0,2x+y=0,所以y=-2,x=1,所以 = =4.故选B.

30.当 x=1,y=2时,(x- y)(x+ y+1)=(1-2)(1+2+1)=-4.

31.由题意可列出方程5x-4=-6,解方程x=-.32.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33.由题意可列出方程5x-4=-6,解方程x=-

2.34.把x=-2代入代数式-x +2x-1,即可求得代数式的值等于-9.35.因为 a(3 a-2 a+4 a)=3 a-2 a+4 a,所以有 3nmk3+n3+m3+k解得

故选B.36.由 a-3 b=-3,知-(a-3 b)=3,所以- a+3 b=3.所以5- a+3 b=5+3=8.37.将等式的左边化成 ab的形式,然后令等式两边 a、b的指数分别相等列方程m+1+2n-1n+2+2m求解.左边= ab= am+2nb2m+n+2= a5b3,xy所以有

初中数学试卷第11页,共14页 解得

m+ n=-1+3=2.38.将等式的左边化成 ab的形式,然后令等式两边 a、b的指数分别相等列方程m+1+2n-1n+2+ 2 mm+2n2m+n+253求解.左边= ab= ab= ab,xy所以有

解得

m+ n=-1+3=2.39.因为 a(3 a-2 a+4 a)= 3 a 3+ n- 2 a 3+ m+ 4 a 3+ k,所以有 3nmk解得 故选B.40.由题意可列出方程5 x-4=-6,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得 x=.41.解:∵a-b=3,b+c=-5 ∴a-b+b+c=3-5,解a+c=-2 2∴ac-bc+a-ab=c(a-b)+a(a-b)=(a-b)(a+c)=3×(-2)=-6 故选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42.解:由题意得:a=-4,2∴a-2a-1=23. 故选D.

43.2解:当x=-1,原式=(-1)-2×(-1)+1=1+2+1=4. 故选D. 44.初中数学试卷第12页,共14页 代数式x-的值等于2,∴x-=2,∴3x-1-x=6,∴x=3.5. 故选D.

45.【解析】凡是在分母中没有字母的都是整式,所以前四个都是整式,所以选B。46.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和代数式求值.解:直接将已知a+ =3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a²+

+2=9,则a²+ 故选B.=7.47.解:∵x-2y=3,∴6-2x+4y=6-2(x-2y)=6-2×3=6-6=0 故选:A.

先把6-2x+4y变形为6-2(x-2y),然后把x-2y=3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先把所求的代数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变形,然后利用整体的思想进行计算.

48.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及非负数的和为零的两数的特点.解:由x²+y²-4x+6y+13=0 得(x-2)²+(y+3)²=0 ∴x-2=0,y+3=0 ∴x=2,y=-3.所以x+y=-1,故选A.49.2222试题分析:由代数式x +2x+7的值是6得到x +2x=-1,再把4x +8x-5变形为4(x +2x)-5,222然后把x +2x=-1整体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x +2x+7=6,∴x +2x=-1,∴4x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篇4

1.数据4,5,6,7,8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2.五个数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3.若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那么 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n-2的平均数为______,方差为______. 4.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①数据x1+3,x2+3,……,xn+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2

②数据2x1,2x2,……,2xn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③数据2x1+3,2x2+3,……,2xn+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5.选择题: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6.从甲、乙两种棉苗中各抽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单位:cm)

甲 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

乙 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

问:①哪种棉花的苗长得高? ②哪种棉花的苗长得整齐?

7.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769084868***

乙组:***97974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篇5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如果,那么是的平方根,记作:;其中叫做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0时,≥0;当<0时,无意义;②=;③。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若,那么是的立方根,记作:;

(2)性质:①;②;③=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0,≥0);(≥0,>0)。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点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旋转,图形点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和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作平移图与旋转图。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1.多边形的分类:

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别: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面积计算,即S菱形=L1L2/2)。

(3)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5)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相连两边重点的线段。性质: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4.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1.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相关知识。

2.点的坐标间的关系:如果点A、B横坐标相同,则∥轴;如果点A、B纵坐标相同,则∥轴。

3.将图形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轴对称;将图形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轴对称;将图形的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第六章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定义: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为常数,)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当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列表取点、描点、连线,标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3.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经过;>0时,经过一、三象限;<0时,经过二、四象限。

4.一次函数图象性质:

(1)当>0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呈上升趋势;当<0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图象呈下降趋势。

(2)直线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

(3)在一次函数中:>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4)在两个一次函数中,当它们的值相等时,其图象平行;当它们的值不等时,其图象相交;当它们的值乘积为时,其图象垂直。

4.已经任意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5.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基本方法是: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③图象法。

3.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4.解应用题时,按设、列、解、答四步进行。

5.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成求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2.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转变观念

在初中,特别是初中三年级,老师会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自己也会查阅大量的信息,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是被动学习,也称为题词策略,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知识,而初中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知识。

然而,高中毕业后,可以通过题词策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但由于这些知识不能表述的原因,相关知识无法创新。因此,高中数学学习不仅可以简单地通过问题来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样,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的内涵,拓展数学知识。通过类比达到。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们自己需要更积极地学习,这样他们才能在数学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八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篇6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sh;

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h;

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h;

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h;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h;

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sh;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sh;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sh;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sh;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d,那么ad=b&sh;

如果ad=b,那么a:b=:d&sh;

74合比性质如果a/b=/d,那么/b=/d&sh;

7等比性质如果a/b=/d=…=/n,那么&sh;

/=a/b&sh;

7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sh;

线段成比例&sh;

7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sh;

7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sh;

7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sh;

8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sh;

8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sh;

8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sh;

8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sh;

8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sh;

8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sh;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sh;

8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sh;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sh;

8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sh;

8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sh;

8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sh;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h;

9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sh;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sh;

9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sh;

9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sh;

9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sh;

9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sh;

9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sh;

径的圆&sh;

9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sh;

平分线&sh;

9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sh;

9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sh;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sh;

9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sh;

10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sh;

10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sh;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sh;

10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sh;

10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sh;

10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sh;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sh;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sh;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sh;

10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sh;

10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sh;

10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sh;

对的弦是直径&sh;

10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sh;

11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sh;的内对角&sh;

111①直线L和⊙相交d<r&sh;

②直线L和⊙相切d=r&sh;

③直线L和⊙相离d>r&sh;

11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sh;

11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sh;

11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sh;

11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sh;

11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sh;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sh;

11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sh;

11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sh;

11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sh;

12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sh;

相等&sh;

12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sh;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sh;

12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sh;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sh;

12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sh;

12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sh;

12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sh;

③两圆相交R-r<d<R+r&sh;

④两圆内切d=R-r⑤两圆内含d<R-r&sh;

12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sh;

127定理把圆分成n:&sh;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sh;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sh;

12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sh;

12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sh;

13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sh;

13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sh;

13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sh;

13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sh;

360°,因此×180°/n=360°化为(n-2)=4&sh;

13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sh;

13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sh;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篇7

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的图3-10,读后教师做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觉察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多,又恰当。

3.音色

(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

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说明

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物理教案-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力》。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篇8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

②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8③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 =3×10 m/s。(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 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难点: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三、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准备

激光笔,装水的烧杯,玻璃砖,三角板,液体喷雾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活动:PPT展示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光。】

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发光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水母,萤火虫„„)

很好,同学们知道很多发光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发光)对,它们都能发光。

物理学中,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学们刚才说的电灯、车灯都是人造的,而太阳、萤火虫、水母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像在晚上我们能在教室里做作业,能看到课桌椅,要是我们把灯给关掉了,那你还能不能看到他们,为什么?他们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反射了其他的光,像电灯,白天里我们看到的树木、房子,也是因为他们受到太阳的光照,然后把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大家说月亮是光源吗?

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天上的星星并不是都每个都自己在发光的,有些是反射了其他的光然后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像月亮这种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行星,像太阳这种自身会发光的天体我们叫做恒星。

二、光沿直线传播

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有谁知道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

实践出真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对不对。实验一: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往空气,往空气中喷水。很明显的看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二: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入水槽,水槽盛满水,在水中放些粉笔灰。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实验三:拿激光手电做光源,向玻璃砖照射。很直观的发现,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在物理学上,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

像激光这种就是一条光线,那太阳就发出一条光吗? 我们用平行的光线来表示光束。

【了解点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平行光线】 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实例及应用:

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来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光线从太阳发出,射向我们,沿直线传播,因为我们不是“透明人”,更不会什么“隐身术”,所以光线不能穿透我们,而在我们身后留下一片荫暗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还能解释日食、月食。

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激光准直,还有每天课间操排队时要向前看齐;军训打靶时,眼睛要看齐缺口、准星和靶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点一线,解释小孔成像【在晴天里,树荫下的圆斑是太阳的像】

三、光的速度

提问: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 活动:声与光传播速度的对比 思考:雷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的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的快,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的转播速度是多少呢?

(介绍伽利略测量光速的实验)光速为c=3×10 m/s 想想议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速度

六、课堂练习

七、作业布置 《同步训练》P22第17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一、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路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激光准直、排队、小孔成像、打靶)

三、光的传播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篇9

命题与证明涉及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以后复杂图形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命题与证明逐步渗透了推理论证的格式,并介绍了命题的结构和证明的步骤,所以命题与证明也是推理论证的入门阶段,命题与证明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关系到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知识点回顾

1.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的含义.

(1)定义是揭示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征的句子.

(2)命题:可以判断是正确或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4)公理:如果—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公理.

(5)如果一个命题可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定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

注意:定理是正确的命题,但正确的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2.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四者都是句子,都可以判断真假,即定义、公理和定理也是命题,不同的是定义、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只不过公理是最原始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因而它不一定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3.证明

(1)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已经被确认的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并注明依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上一篇:2023年度安全月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暖心晚安祝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