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精选8篇)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篇1

一、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合作是问题的延伸。

问题反映学生“在这里”,学习目标反映孩子应该“到哪里”,教学设计不应该是钻研教材的结果,而要根据“在这里”和“到哪里”的距离进行设计,不知道来自学生的问题,不知道学生要到哪里,只能是满堂灌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无效的教学。问题怎么来?问题从通过有效预习新知识中来,新知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学生看到懂得新知识和学生看起来起疑的新知识,看起来起疑得新知识就是问题。

合作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有效自主学习时发现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启动合作交流了,合作要有意义,合作的内容要有探究的价值,主要包括重点难点内容,涉及知识联系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能够拓展的内容。面对有思维的挑战问题,我们要进行分组,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要适时地进行角色转换,老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从教班变成教组,从个人教群体变成团队教团队,学生也从个学变群学。

二、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就把握住了有效课堂的灵魂。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伙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习惯和能力。我们怎样组建小组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上1、2、3、4、5、6的序号,请同学们按照相同的序号组成一组,学生很快的就组成了6个小组,随后就要确定小组长,取一个响当当的小组名字、小组口号、小组目标。

三、学生、老师面对面讲话,思维、思想在小结中闪光。

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梅川中学数学组总结了如下几种比较实用而且有效的课堂小结形式:

(一)点睛归纳式课堂小结。根据教学内容的区别,教师在小结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提问式归纳小结。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将当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结构。如:《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时,我是这样小结的: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②你学到了平移变换的哪些知识?③结尾时可以画龙点睛,将所学的知识用顺口溜的形式加以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掌握:平面内点的平移规律是“右横加,左横减;

上纵加,下纵减。”

2、列表式归纳小结。在教学《矩形》的判定时,我是通过填表进行课堂小结的。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填写,一方面明确了当堂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便于和前面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性质还是判定定理,都是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来探究的,也是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前后呼应式课堂小结。为了体现一节课的整体美、形式美、和谐美,导入与小结要遥相呼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数学课堂导入时,我们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开始,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但是在一节课结束时我们也不能将开始时设置的悬念抛在一边不管不问,使其悬而未决。因此,在结尾时,不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疑虑,解决悬念。这样的结尾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首尾相应,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三)思维拓展式课堂小结。在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我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对于勾股定理的探究,古今中外都有无数的数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从我国西周初期的商高到公元3世纪的赵爽,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他们都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学们回去以后不妨也可以查阅资料、自己悉心研究,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小结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昂首挺胸大声的跟老师面对面讲话,要求他们展示思维思考过程。我们还借鉴了优秀学校的好课堂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里想,脱稿不用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四、细化复习课研究,让反馈灵动有效。

梅川中学组要求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上运用基本结构为6个环节模式的实施教学。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

2、激发欲望,回忆知识。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有些已被遗忘知识要让学生结合课本,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梳理知识。整理时要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清晰地把知识整理出来,整理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脉络。

4、认识点面,完善脉络。对于蕴藏在知识之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学生自身难于发现和整理,教师应提炼出学习方法,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是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练习设计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针对知识弱点,如易错易混内容的练习,可采取填表、选择、判断等形式;

第二层次是综合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创新运用,训练思维,即拓展提高性题目。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篇2

一、做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孩子喜爱宽松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合作者, 因此, 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 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孩子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 要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面对广阔的生活空间、无限的未知世界, 孩子总是自发地表现出模仿、生疑、探究、求知的欲念和本能, 他们的言行、思维蕴涵着无限的创造力, 教师要细心观察, 善于捕捉孩子行为表现中的信息点, 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受、体验幼儿的思想、感情、认知, 抓住教育的契机。一次户外活动, 云云来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让我去看看。我走过去时发现一个瓶盖在不停地移动, 看见孩子们充满疑惑的眼神, 我灵机一动, 何不和孩子们一起打探瓶盖移动的奥秘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我给孩子们讲了“蚂蚁大力士”的故事, 让孩子们了解到蚂蚁腿部的肌肉很特殊, 收缩起来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一只蚂蚁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看见孩子们自由地体验着、快乐着, 我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由此可见, 教师不但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认知水平, 还要尊重幼儿属于自己的体验, 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 体验生活, 这将成为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 成为幼儿终生受益无尽的财富。

二、做课程的塑造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孩子喜爱动脑、有趣的课堂

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 面对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重大改革, 作为孩子教育接力棒的第一人———幼儿园教师, 如何担当起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的重任?我们不难发现, 凡是名特教师所作的公开课, 他们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曾经观摩过特级教师上的《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活动课, 这一感受更加明显。教师选取的乐曲节奏活泼、轻快, 旋律优美, 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而且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思维活跃, 时刻保持情绪高涨。在活动中我发现, 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孩子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课堂的气氛民主、平等, 师幼情绪饱满, 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教学环节设计新颖, 幼儿比较感兴趣, 乐于去完成老师给他们的任务。

三、做社会型的开放教师———孩子喜爱开放的课堂

随着时代的进步, 学校已不再是社会中的一座“象牙塔”, 学校与社会已悄悄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前段时间本班开展了“我的家乡———震泽”这一教学活动, 期望通过谈话和交流活动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 继而进行提升。我注意到幼儿在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大都只提到了震泽具有代表性的慈云塔和师俭堂, 对于家乡的特产、名人、风俗等都不太了解, 对于周边的另外一些环境设施也兴趣索然。孩子对于家乡的知识如此之匮乏, 让我们感到必须拓宽主题范围。首先, 我们带领孩子参观震泽的古建筑和孩子生活的小区, 走走震泽的古桥和富有特色的震泽小弄堂。其次, 和孩子一起了解震泽的特产:黑豆腐干、青薰豆和蚕丝被。带领孩子去参观厂区, 了解这些特产的制作工艺, 和孩子一起品尝震泽的“三道茶”和“小身材, 大味道”的黑豆腐干等。再次, 通过故事、谈话等形式使孩子了解震泽的一些名人、风俗习惯, 等等。

孩子们走出了教室, 走进了社会这个开放的大课堂, 丰富的直观信息激发了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极大兴趣, 充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他们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拼命吸吮着有关家乡的各种信息。孩子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居住的地方———震泽, 萌发了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灵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寻求评价 篇3

一、 课堂评价应以顺延式肯定评价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课堂教学顺延式肯定评价为主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营造一种轻松、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教师默契配合,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肯定式评价不是一味地说“好”,不能把激励廉价化、庸俗化。当然,顺延式评价的充分运用,还必须遵循“肯定要有根据”这一原则,否则评价就显得空洞无力。

二、 要巧妙使用“否定”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敢发言,能发言,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面对错误或者回答不到位之处,教师进行善意的宽容和保护,这是对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呵护。我在《孔子游春》一课教学中,就合理地使用“模糊式”评价,教学成效较好。当一位同学朗读孔子论水的段落时,第一遍读得不流利,缺乏感情,断断续续且有读错的现象。针对该同学的表现,我并没有进行直接的批评指正,而是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其明白哪些地方没有做好,需要怎样改进。我进而鼓励他,让他“把心放到书本中去”,再把课文读一遍。当他读完第二遍时,同学们鼓起掌来。至此,我并没有满足,而是进一步指导,让他抓住“意味深长”这一情感基调,注意抑扬顿挫。当他读完第三遍时,同学们掌声雷动。

由此可见,“否定式”评价不是简单的一刀切,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或领悟不到之处,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不对!”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而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时,对其思维过程是否有可取之处,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给以点拨,引导深化,使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别有洞天”。通过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高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也应关注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我在《孔子游春》一文的课堂教学中说道:“其实你的声音很好听!你的形象也很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相信你能读好!”“看着,你眼前就是碧绿清澈、波光粼粼的泗水,我们都在聆听你的教导,你正在说意味深长的话……”这样的评价语会给学生带去自信,帮助他们战胜胆怯的心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只不过,每个学生出色的方面不同而已。所以,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关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才是我们现代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

四、 要恰当使用体态语言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要恰如其分地用好体态语言。在《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环节中,我就恰如其分地使用体态语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当学生写出“伟岸的高山是她高大的鼻梁”一句时,我微笑着对学生说“这样的比喻有点不雅……”,然后引导学生把比喻不恰当的句子改恰当。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我和学生一起鼓掌,分享成功的快乐,课堂氛围其乐融融。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篇4

摘 要: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对某一个课堂难点或者教学重点进行集中剖析和讲解的教学形式,其以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可反复播放的特点被老师及学生所关注和接受。翻转课堂将“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完美实现“一对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本文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详细说明了微课在机械基础课堂中的实施过程,最后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机械基础

随着微视频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新传统教学理念的在中职教学中已达成共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教学时序的翻转,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第二层是课堂角色的翻转,“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多年的机械基础教学中,笔者不断在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式教学为主。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各中职学校也在不断探索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这些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次性不可重复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专注地听讲才能理解其教学内容,若有一个知识点疏漏就会对后续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填鸭式教学对于一些专注力和自我约束力不高的学生,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个性差异的存在,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学习,使传统教学中不便重复学习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知识传授很难实现分层教学,更无法让更多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改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

2.对微课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对微课的权威界定,很多人认为微课就是微视频、微课程、微课件、课堂实录。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有点太片面,因为微课跟这些概念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认为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为载体,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按一定结构组合成可视化语法,并在网络上传播的教学资源,在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选题上聚集重难点,突出要点。为了减少学生在线下自学的时感到枯燥,效率低下,微课设计都是短小精悍,保证在10分钟内,讲解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这样可以使学生省时省力,效率最大化。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化的知识点,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轮系的传动比等。为了突破这些碎片化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微课”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将机械基础课程各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将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转化成微任务,让学生带着微任务去学习思考。另外,利用“微课”中的图像、文字、音频的刺激,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并且具有可重复播放的优势,根据学生个性需求进行学习,直到完全掌握知识点。

3.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the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将若干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在上课前根据自己的计划自主完成与本课程相关的微课学习,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完成的情况进行互动交流、作业答疑和协作探究,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同时可在网上提出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教师必须提供微课,最好能做到在线辅导;第二阶段是课堂的“消化吸收”,课中教师通过网络或交流中提前了解到学生相关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第三阶段是课后的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有好多内容跟日常生活知识相关,学生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学习,深化到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点评,以满足学生将固化的知识得以个性化拓展。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和复习,可以把在课前自学时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指导,还可以从家长、同伴或老师那里获取帮助,在课堂上将会有更多的同伴协作学习。对教师角色转变来说,教师从讲台上的权威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将更加密切。

二、基于微?n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该课程是一门机械类基础知识和设计制造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内容,为以后从事机械行业进行专门化训练打好基础,了解机械行业总的技术特征,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技术创新意识,具备机械行业的一般工程素质。

2.课前环节

(1)教师活动。第一,开发课程资源。微课视频的制作要确保有趣、有效。机械基础里的很多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如四杆机构急回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等,如果做成微课形式让学生观看效果更显著。微课视频的可互动性、视觉效果、学习时间不长等优势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视频播放进度还可以按需调整,以适应不同基础程度学生的学习。

第二,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主要有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学习指南,第二部分是学习任务,第三部分是困惑与建议。

第三,发布教学资源。在上课前几天,教师把做发的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家长微信群、学生QQ群、公共邮箱、校园网站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第四,收集问题与评价。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随时发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线上或线下交流解决或教师在线解决,收集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网上学习每个知识点所获得的经验值和自主检测的得分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制订课堂辅导计划。根据学生课前自主检测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对错误率较高题目重点分析,找出哪些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存在什么问题。在课堂上针对重点进行讲解,对于普遍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制订统一的讲授计划,使课堂讲授的效率更高。

(2)学生活动。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观看老师课前提供的微课,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同伴互助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第二,自主检测。学生根据自主任务单的要求完成相关测试作业,并且将答案上传到平台,便于老师收集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课堂辅导计划。翻转课堂中的课前自主学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预习”,而是自主的深度学习。

第三,反馈问题。学生在自主深度学习中发现问题或提出困惑与建议并上传。反馈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也便于老师根据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堂教学活动。

3.课中针对性的知识内化

(1)教师角色的转换。颠倒之后的课堂,改变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教师角色从教学主体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课前学生对知识点已大概熟悉,在课堂上就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在机械基础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按自学的理论知识制作成作品,在课堂上将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详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关系不平等。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中以同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索交流为主,在问题讨论中都是师生之间在平等的互动。同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而且有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了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摆脱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4.课后巩固提高

学生根据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自我评价和积极反思,教师则可以根据课堂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再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前的各种教学资源,把每次课的微课都上传至网络平台,建成整个机械基础学科的微课资源库。这样的网络资源库便于学生在课后自己在线学习或下载,对薄弱知识点多复习和总结,做相关的自测题,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在线留言提问,教师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没有电脑和网络怎么实施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电脑,还有一些地区的学生在家里也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用翻转课堂时,先在课堂时间里用大屏幕播放微课,让学生根据观看微课内容去做笔记。每2~3分钟停顿一下,并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就其中的关键内容稍作讨论。视频播放之后,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互相协作,去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讲而他们自己能够发现并且自己能够学会的知识,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习。等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通常会有几分钟的时间去总结这堂课,再放一次微课的视频。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针对听课时所遗落的部分或者不懂的问题做笔记,这样一堂课下来,整体的效果也不错。

2.如何赢得家长支持

翻转课堂是全新的方式,也必然面临很多困难(如说服家长让孩子回家看视频等)。让家长接受教师的理念,理解这么做的目的,和家长探讨怎样可以做到更好,这些工作非常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尽早赢得家长的支持,不但能使教学实施更顺畅,甚至会从家长们那里得到启发。具体做法如下:初期通过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达成理念统一;中期可用电话、邮件沟通等方式进行效果反馈;末期用可用调查问卷、做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总结反思。

3.课堂中学生保持沉默怎么办

很多教师在翻转课堂之初最大的担忧就是学生的沉默。教师满腔热情,学生一言不发,课堂气氛冷清实在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对此教师要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沉默?据此,可作以下分析。首先,一些学生的沉默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但不说话并不意味着不思考。这种情况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如找一些除了?f话以外的表现方式,让他感觉到自身的参与。其次,还有些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是担心被大家认为愚蠢。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多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对于感觉起来很愚蠢的恐惧感。另外还有可能是感觉自己准备不够充分,这时教师需要在提问前确保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铺垫,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除了要揣摩学生的心理,教师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发言积极的学生建立一些奖励制度,还要通过问卷、谈话或者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4.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是自主学习内容难度的选取要恰当,减少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中的学习障碍;其次是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划路径,保持学习资源的连贯性,至少让学生在连续的一个章节内尝试自主学习,以便形成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最重要的两个模块是微课和反馈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微课做得生动有趣,有交互式的教学过程,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微课是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的核心,但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没有合适的练习,再好的微课也只能发挥一半功效。

5.翻转课堂上需要的一些辅助教学技巧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提升一些辅助教学技巧。

(1)提问技巧。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用问题来推动学生的讨论,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从开放式的问题开始,逐步地把问题的范围缩小,最终直击问题的关键核心的地方。还可以围绕着问题开展一些相?P的活动。

(2)倾听的技巧。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听出学生发言的主题是什么,主旨是什么,还要听出他的话外音,在倾听时还要一些眼神的交流,让他感觉到在被倾听着,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3)回应技巧。有研究表明,老师在回应之前,如果沉默5~10秒,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回应时复述一些关键点引用学生之前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回答受到了重视,回应时还可以追问一些新的问题。

(4)观察的技巧。上课时,教师在教室中不停走动,观察学生动态,听取学生之间的对话,进行记录或者录音,及时提出一些问题。

(5)指导的技巧。指导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指导的意图和想法,一定要等待、保证学生都安静之后再提供指导,可以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同时提供指导,在给指导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做一些示范的动作。

(6)鼓励的技巧。要采用肯定的语言,要肯定学生的成就。

(7)干预的技巧。发现学生的理解不对,这时要及时干预,给予正确的反馈;发现学生理解太片面或想歪了,要及时干预,澄清这个问题。学生打破了课堂的规则,教师要及时干预,强调课堂规则。教师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立即进行干预。

四、小结

本文分析了机械基础课程现存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对微课的理解和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最后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策划好教学方案,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让机械基础教学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篇5

——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张巧云

【情景说明】

《燕子》一课,内容简洁明了,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 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学习此文,要求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是通过读、思、议等活动,体会燕子的可爱,感受春天的生气勃勃。在组织学生学习此文时,我顺应孩子的天性,创设探究的空间,以简洁的教学线条,拉动丰富的教学信息:以轻松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现搬取其中几个典型片断,与大家同反思、共研讨。【教学实录】

“我早就知道”

上课伊始,我快速勾勒了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然后微笑着说:同学们,燕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家肯定都认识它。可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

生:我早就知道.燕子是一种候鸟。秋天,它飞往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是鸟类中的“游牧民族“。

生:我补充.它飞来飞去,是为了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空气是为了捕食昆虫。

我知道它只吃活的昆虫,善于在空中捕捉飞虫,不善于在地缝和

树缝中铺捉昆虫。

生:我还知道.燕子一般都在夜里飞迁,尤其是风清月朗的夜空飞得更快更高。白天,它在地面休息,寻找食物。我是从电脑上看到的。

师:还讲出了出现,真不错!生:我知道燕子是捕虫能手,一只燕子每天能捕4000多只害虫……个夏天要吃掉100多万只害虫,对庄稼的好处可大了。有句谚语说“燕子飞来多兜兜,一月粮食不用愁。”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燕子!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寓。从你们的介绍中,我发现大家都挺喜欢燕子的。郑振铎爷爷也跟大家一样喜欢燕子,他还写了一篇《燕子的文章呢!他笔下的燕子又有哪特点呢?打开书,读吧!

“燕子充满了灵性“ 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学习课文,交流学习牛字词的情况.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大致理解。由于这篇课义浅显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学生很快就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说出了燕子外形俊俏活泼、飞行轻快灵巧、停歇时优雅恬静的特点。此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肤浅的。我正打算按预先的设计引领学生逐段深人解读文本时,没想到一个学生的补充发言使课堂顿生波澜。

生:老师,读了课文.我有了一个新认识,我觉得燕子充满了灵性。因为它等到花草树木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后,才从南方匆匆赶来。这样,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色,又可以享受美餐。它真聪明!师:见解独特,真好!(来了灵感,即兴设计)那么它看到了一副幅

怎样的春景图?请大家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结合自己对春天的了解,想一想,再说一说。(学生专注地看图,认真地读书,出神地想像,一会儿课堂上小手如林。)生:燕子看到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的油菜花。生:燕子看到小草钻出了地面,柳枝抽出了新芽,河水笑得露出了酒窝……

生:燕子发现春天的雨丝真美,像千万根闪闪闪发亮的银针,像无数根柔软的牛毛,飘向田野,洒向山岗。

生:燕子发现春风像一位天使,用它无比温柔的的双手抚摸各种花草树木,使它们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生:燕子还听见黄鹂在呜叫,蜜蜂在歌唱,孩子们诵读古诗呢? 生:燕子还闻到了泥土的清香、菜花的芳香呢!师:大家的想像力真丰富,语言真优美。当燕欣赏到这一切时,它心里怎么想呢? 生:它在想:春天多美呀!难怪花儿、草儿都来赶集呢? 生:它在想:这么美的春天,我可要欣赏个够。

师:这么美的春景,你们想把它留在脑海里吗?(生齐答:想)那好,美美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们对春天、对小燕子的的喜爱之情吧!

(生声情并茂地读)

“燕子像一个杂技演员’’

学生充分诵读第二自然段之后,我继续顺势引领学生走近燕子、走进春天,与文本、与生活、与心灵进行对话。

师:同学们,在春天这个大集市里,燕子只是在观赏美景吗?请大家读三、四自然段,说说你的新发现。(学生迅速饶有兴味地读书、思考)生:我发现燕子还在尽情地玩耍呢!因为课文中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生:我觉得燕子像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飞行特技。因为它飞行的速度快得不得了,飞行的姿态轻盈得不得了,飞行的姿态也多种多样。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的“掠”、“一转眼”、“横掠”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关键词,读懂了句子,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燕子还是个歌唱家。你们听,它正在“唧唧““唧唧“地唱歌呢。

生:燕子也是个作曲家呢!因为第四自然段中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写出一支正待演奏的赞歌。”

生:我补充,燕子谱曲的时候,把自己的身子当作音符,把电线当作五张谱,把蓝天当画纸。这首曲子是独一无二的!

师:(充满激情地)多么新颖有趣的见解,多么别具一格的发现!我觉得,同学们比燕子更聪明,也一定比燕子更会吟诵。来,让我们读读第三、第四自然段,让燕子、让自然万物听听我们悦耳的读书声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第三、四自然段,直到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我想这样赞美燕子”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读书、思考、交流,老师发现你们对燕

子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你们想怎么赞美燕子呢?

生:我想这样赞美燕子,那就是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师:好啊!

生:能给我配上音乐吗?

师:(先诧异,后惊喜)你认为应该配,你认为配上什么音乐? 生:轻快活泼的。因为课义中燕子足机敏可爱的,乡村的春天又是绽放、无比明艳的!师:(点头赞许,并即兴配上一首琵琶曲,让学生尽情诵读全文。除了读,还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赞美燕子? 生:我想画一幅简笔画表达对燕子的喜爱。我要画出美丽的风光,画出燕子不同的飞行姿态。画名就叫《燕子闹春》。

生:我想查找古人描写燕子的诗歌,然后有感情地背下来。生:我想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首动人的小诗来吟诵。生:我想学唱《小燕子》这首歌,表达我对它的喜爱。师:大家真是各有各的招儿,并且招招见真情!课后.清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燕子吧!【教学反思】

读完此课,走出课堂,我还深深地沉醉在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声里,沉醉在学生对燕子真诚的赞美声里。这节课,我对怎样才是灵动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有了一些新思考、新认识。

认识一:灵动的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

这节课,我自觉地打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之间的联系通道,开课即让他们说自己对燕子的已有认识;课中又让他们结合自己对生

活的了解,谈燕子欣赏了哪些春天美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儿分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兴趣。另外,我还注注意营造开放、愉悦的生活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然涌现:自主阅渎,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自主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了课文意境;自主提出有创意的赞美燕子的方式,而且课外进行饶有情趣的探究。整堂课学乍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尽情体验着课堂生活的快乐.体验着生命成长的欢欣。

认识二:灵动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生成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应是机械的、死板的,而应是富有挑战性的、动态的、发展的。在这节课里,我没有刻板地按课前预设去组织教学,而即时抓住学生的感悟——“燕子充满灵性”这个发散点,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带领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有根有据地进行想象,轻松自在地进行交流,大胆自如地进行探究。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显得那么积极主动,那么酣畅淋漓,那么富有创造性。

认识三:灵动的课堂应该是激情涌动的课堂。

语文,负载着精神的使命,饱含着生命的激情。这节课里,我努力利用优美的课文插图去触动学生的视觉器官,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听觉器官,用真诚的肯定、由衷的赞扬去激活学生的心。心智的深情投入、学生的真情流露,使得这堂课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专家点评】

张老师执教的《燕子》,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把语文课上到了孩子的心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体现了简约之美。时下,不少语文课头绪繁多,结构复杂,仿佛一个“大杂货铺子“,这节课,却显得简炼明快。首先,教学目标简明。在4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重点围绕“对燕子的新发现”这一个问题,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理解、感悟、想像、表达、积累。老师并没有把什么都讲透,而是留下了一定的悬念,留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玄乎。这节课,教学环节由三块组成:谈对燕子的已有认识——品读课文,交流对燕子的新认识——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燕子。在简简单单的过程中,学生既读了书,又悟了情;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培养了探究阅读能力。

2.“活”中有“实”。语文教学的“活”,应该体现在活用教材、活化教学形式等方面。张老师的课较好地做到了这两点。她没有唯教材而教材,而是将教材与生活、与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为一体:上新课前,让学生谈对燕子的了解;新课结束后,继续进行课外实践——创作诗歌、画简笔画……将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活“的同时,张老师又注重落实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从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中夯实基本功的训练

3.富有诗情画意。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充满诗意。语文训练不是机械操作,而应该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情感教育不应是灌输,而应是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从学生谈对燕子的新认识中不难发现,师生的情感在课堂中交融,想像在课堂中飞跃,创造性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

发表于《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

唯有和谐 才有课堂的灵动 篇6

2011年11月20日上午,在全国首届“智慧型”校长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山东青岛即墨二十八中李志刚校长的讲座。李校长用精彩的报告,让我们感受了“和谐互助”的 魅力,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收获。

收获一: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即墨二十八中从建校起就把雷锋精神作为校魂,40多年来一直坚守,并在传承中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持续、广泛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如每天上下行各播放3首善于雷锋的歌曲、定期定点成立互助小组等),既是28中的德育主题,也是教育成果。“雷锋精神”已体现在教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融入了师生心中,“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即墨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使得一届又一届学生受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雷锋精神也孕育了“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收获二:““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

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这是二十八中人永远的追求。他们“和谐互助”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互助结对,师徒共同和谐并进。具体体现为:通过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在“和谐互助”课堂中得到了真正体现。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展示

1、以教学模式为载体

28中所有学科都已经依据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类课型“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 教学模式,每节课均已各类模式为载体。

(1)交流预习

①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旧知识。

②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包括对概念、例题、课本习题的掌握情况,并相互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生情况。

(2)互助探究 ①让预习充分的师徒到讲台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渗透教学方法。

②师徒按照规范的步骤对概念、例题进一步讲解。师徒几人对预习过的课本习题进行板演,师傅批阅,其他学生补充。师徒互相纠错并讲解。

(3)分层提高

①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

②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

②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①教师出示一到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当堂检查或师徒交换批改,或自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

②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和谐互助”课堂突出“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3、以高效为特征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 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的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

4、以丰实为标志

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标志是在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互助学习,张扬个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改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

5、以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问题预习模板单》《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几乎每个环节都“一学一导一练”钱梦龙先生的“以训练为主线”在“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6、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为指导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一个“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我们不是否定老师的“教”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导”,是“学”的依赖,是“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导”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7、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8、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收获三:独特的校园文化。

二十八中校园的独特设计,让人惊叹不已。二十八中有四区、六楼、十八苑,加起来正好是二十八。四区分别是:迎宾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六楼分别是:勤学楼、乐学楼、智学楼、博学楼、行政楼、怡学楼。十八苑有:金银苑、方竹苑、牡丹苑等。每个年级的教学楼共四层,每层七个教室,正好也是二十八。进入校门有两列名人雕塑,一列八个寓意两个八既二十八。独特的校园文化设计,彰显出二十八中的育人理念。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为自主、参与、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墨28中依据新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成功探索出“和谐互助”高效教学策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原因

1、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山东省规范办学要求是很严格的,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因此,2004年,我校提出创建“和谐教育”品牌,创建“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2、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雷锋精神”已成为我校校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即墨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3、科研积淀涵养“和谐互助”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教改科研先进学校,先后研究过“目标教学”、“合作学习”等省市级和国家级课题,多年的科研积淀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培养了老师们强烈的教科研精神和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这也是原生态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能够在全校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过程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浪潮。

1、典型探索

我校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2、校本教研

学校对于时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全力支持。数学教研组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并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全组推行并取得有效成果。2005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对这个本土化、原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全校推广。

3、科研锤炼

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即墨市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普教科专家论证修改后,又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4、总结推广

我校在推广上采取“三步走”策略,2004年在数学组试点实验,2005年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展开研究,2006年全校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版成集出版了《灵动的课堂》,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

收获四:建立师友规则,规范师友活动

1、荣辱与共规则

师友结成互助对子,“捆绑式”管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2、不包办代替规则

师友荣辱与共后,有时会出现优秀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包办学友的学习活动,这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偏离了互助提升的初衷。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师友讨论规则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4、自学规则

“互助”并不是要舍弃学生的自学,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就变成了空谈,和谐互助课堂强调“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在10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的平台,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知识树对学生自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5、交流规则

课堂上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可能在师友间解决,只有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才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交流中按照“学友→师傅→学友→师傅→教师”的顺序发言。

6、限制发言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多提供机会给学友发言,避免强势学生独霸课堂,通过限制发言次数和时间,提高师傅发言质量。

7、动静协调规则

“静”即学生参照各类导学提纲、知识树,进行自学、自思、自练、自查;“动”即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开展互帮、互练、互议、互查活动。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8、其他规则

①“二要二不要” 规则:课堂讨论交流中,要给学生 独立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要掌控好学生讨论,不要使讨论流入形式。

②“三讲三不讲”规则: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③“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篇7

一、故事教学的作用

1. 故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在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就愿学, 爱学, 乐学。学生的兴趣在哪呢?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忠实的“故事迷”。无论是经典的The little red riding hood还是流行的Tom and Jerry, 孩子们都如数家珍。为了读懂故事, 孩子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 读懂了就有满足感, 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2. 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人们容易误解“学”与“用”的关系, 认为只有先学会了才会运用。事实上, 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中, 学与用是融合在一起的, “学”就是“用”, “用”也是“学”, 难以分清彼此。而故事教学使学生扮演某种角色, 感到不是在学英语, 而是在用英语与别人交际, 因此, 故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There’s a...in/on/near/in front of/behind...?的句型时, 学生虽然可以记住几个方位词的发音, 但混淆各方位词的意思。如果教师把几个方位词编入“狼来了”的故事里, 让那个小孩在第一次欺骗大人时说:“There is a wolf in the cave.”第二次说:“There is a wolf behind the tree.”……让学生扮演故事人物角色, 则不但使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方位词的意思, 而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 故事教学能很好地渗透文化意识。

听故事、讲故事和表演故事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从而渗透文化意识教育。如:我最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Zoom因为学校的服装show, 把爸爸的T-恤衫剪破并画上图案, 最后他的父母不但没有批评, 反而夸奖他设计的“时装”漂亮。这样故事教学, 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

二、故事教学的时机

我们现在用的PEP新教材以话题为单元, 包括词汇教学、会话教学、故事教学和文化意识教学, 很适合故事教学。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兴趣难以持久。虽然故事素材无穷无尽, 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 久了学生就会厌倦。因此, 我们要选择有利的教学时机, 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特点及教学目标, 选择最适合的时间, 灵活运用故事教学, 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故事可以将一个个无意义的词组变成有意思的连接。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记忆。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挖掘词汇的“可表演点”, 然后再设计故事。比如在教学PEP Book 4 Unit 4 Part B Let’s Learn时, 如果故事语言单纯的是“I’m the rain.I’m coming!”就会显得单调;但如果将故事的语言改为:“I’m the happy rain.I’m coming.Pitter-Patter, Pitter-Patter...”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了, 语言丰富, 个性也鲜明。又如教学PEP Book 5 Unit 1中, smart, active, strict等描绘人物特性的形容词时, 我们不能急于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 而是通过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举例说明这些词的含义。例如, 柯南、一休等都是smart人物的代表;大雄的active与静香的quiet形成鲜明的对比;“负荆请罪”的故事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strict的含义。若引导学生将新知识放在生活或故事中理解和感悟, 那么学生在运用这些形容词描述人物特征时就会更准确。

2. 在句型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上以故事的手段, 引入简单的英语故事, 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 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此外, 英语故事的引入有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 语言的第一特性就是创造性, 生动的故事能够引导并激发学生运用和创造语言。例如教学PEP Book 5 Unit 3中“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时, 我利用“Chen Jie请客”的故事导入句型。我扮演Chen Jie, 手捧托盘, 示范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这样就把学生引入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情景中, 同时激发并保持了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热情。

又如在学习了How much is it/are they?这个句型之后, 我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具, 如文具、服饰、鞋子等创设购物的情境, 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自编一个关于购物的小故事, 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表演:

A:Good morning.Can I help you?

B:I want a shirt, please.

A:How about this one?

B:OK.How much is it?

A:It is ten yuan.

B:Oh, it’s cheap.I’ll take it.

A:Here you are.Thank you.Bye.

B:Bye.

整个表演, 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也在不知不觉中操练和巩固了所学对话。同时, 拉近了课本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3. 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在课文中出现了简短的语篇, 在语篇的教学中引入故事, 就好比利用语篇的结构框架,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再创造。例如在PEP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B:Read and Write中我们可以利用文中Zoom和Zip的小故事, 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 并引入白雪公主、小丸子、小星、猫和老鼠等学生喜欢的人物引导学生说一说, 写一写。

It’s____.Snow white and Xiao Xing____.They are happy.

I like____says____.

Why do you like____?Asks Xiao Xing.

Because I can____.

此外, 运用故事这个媒介, 语篇的教学还可以和词汇教学相结合。如在教授词汇going to the cinema, take a trip, read a magazine时可以利用语篇:

Hello, my name is Chen Jie.I am so happy because the weekend is coming.I’m going to the cinema this evening.I’m going to take a trip to Hangzhou with my mother tomorrow.And I’m going to read a magazine on the train.

在教授完单词后, 可以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听力, 并根据语篇提出问题 (1) What is Chen Jie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2) What is Chen Jie going to do tomorrow? (3) What is Chen Jie going to do onthe train?这样既巩固了单词, 又学习了一个英语小故事。

三、故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童趣。

如何设计或引用一个故事, 就要看教师本身。教师如果能让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 让思维自由翱翔, 那么他/她的故事自然生动, 如果再加上教师很有童趣, 能理解孩子的快乐, 那么故事自然有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课堂成功的必要条件。

2. 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感染力。

故事需要教师去呈现, 教师的投入就成了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的情况下, 我们会自然地发现教师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音调。肢体语言成了一个教学载体, 如教学单词run, dance, jump等, 我们就可以通过跑一跑、跳一跳等动作进行展示。再如夸张地瞪大眼镜张大嘴, 表示“strange”, 皱眉摇头表示“no”, 笑容满脸表示“agree”, 通过这些肢体语言能比较到位地表现故事的情节。游戏、歌唱、舞蹈等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也都能使课堂更加生动。

3. 利用各种媒体, 增强课堂的灵动性。

如:简笔画、图片及多媒体都是一些有效的教学媒体。简笔画, 方便实用, 一手漂亮的简笔画可以给课堂增色不少。图片是快捷的呈现途径, 节省教学时间。多媒体, 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 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更多想象的空间。

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 让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体会, 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英语好学也易学, 让学生乐学,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然而, 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 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努力, 尽自己所能, 如此也就无愧了。

参考文献

[1]柳斌主编.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 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7.10.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万辉.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表演教学法的探索.

[4]徐翠玲.步入童话的世界感受童话的魔力, 2004.11.

有效合作让课堂洋溢生命的灵动 篇8

一、合作主题——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合作学习理论也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精心预设,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具有一定探究性、挑战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或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学生们才会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教学才富有生命力。

如,“圆的面积”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在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后,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但一时又无从入手,急于寻找解决策略。这时,我顺势对问题进行分解:①如何转化?②转化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③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这样,明确了解决问题,各小组就着手展开了第二次讨论,他们或思考、或争论、或动手……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近似三角形或梯形……再通过随后的全班交流,进一步的加以补充、完善、延伸、优化,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二、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同时还要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个体的能动性、参与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能力。

如,五年级数学上册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正方体木块,一面写上“1”,两面写上“2”,三面写上“3”。4人一组抛这个正方体木块,每人抛20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人抛出“1”、“2”和“3”朝上的次数。先把得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中,再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由于题目形式新颖,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各小组都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和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抛小正方体木块的活动:有抛正方体木块的,有报数的,有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有填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在学生完成统计后,提出问题:每人抛正方体木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个数字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数字朝上的次数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在小组间探索、交流时,我深入倾听并参与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觉得“我是小组中的一员,我提出的问题或我的想法很重要”,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合作交流,要选择恰当的交流时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只有当学生萌生了需要的内部动机时,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恰当地把握好合作交流的策略和时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智慧的互动和情感的撞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最终深刻地影响学习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量角器实际量一量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小组汇报时,却出现了等于180°和小于180°两种完全不一致的答案。这时,我抓住矛盾点,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课前住备好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有的分别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结果是180°;有的把三个角剪或撕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也是180°。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很快推断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四、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讨论后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各种不同看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有效提高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思维批判能力。

如,比较和的大小。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时得出以下几种结论:①=0.6,≈0.44,0.6>0.44,所以,

>;②比大,比小,所以,>;③ = , = ,

>,所以,>。由于每个小组讨论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这时我再把三种方法交给学生小组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第二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如果都比大或者都比小,就不容易比较出来。

3.第三种方法最佳。

4.三种方法都可以,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

上一篇:财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下一篇:企业部门经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