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入学考试公共课复习计划(精选4篇)
天之枫 编
版 本
V1.0
V1.1修 改 人 天之枫 天之枫修 改 时 间 2009-1-15 2009-3-6
三、分类解析——英语
3.0 写在前面
英语最最重要的还是词汇,所以整个研究生考试的准备过程中都要以这个为中心。没有足够的词汇为基础,什么语法,什么结构,甚至是什么答题技巧,全部都是虚的。在基础篇中将重点讲解如何学习词汇。同时大家要小心语法长难句陷阱,参见“考研陷阱”。另外,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和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四六级)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请务必将这两者区分开来。因为两者考察的重心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六级考了较高分数的同学在研究生考试中考砸的。参见“考研误区”。
3.1 五轮复习纲要
每隔那么几年都要改革一下,不管它怎么改,把心态放平。如果英语听力是你的弱项,早点针对弱项进行强化,找出属于自己的方法。在下面的可能涉及到方法中没有包括听力这一项。如果需要,可以以6级英语听力作为模板参考。
3.1.1 第一轮复习基础篇(3月初-6月底)
基础篇重点是要强化词汇,同时如果语法基础确实很差的,当然有必要巩固语法,至少要知道XX从句,独立主格,主谓一致,祈使强调,时态语态等等。大致看看也不要过于深究,留下个印象在做阅读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就行了。正如我说了,这时候重点是词汇突破。.... 记词汇首先要有好的词汇书。研究生考试,建议准备两本词汇书,分别是两类: 一类是阅读版的词汇书,这种书要求有足够多的例句,要足够的权威,词汇的解释应当足够的详尽并准确,有适当而不过多的拓展,能够包含有近义词词汇的区分(考研的重点),针对对象最好就是研究生考试,而目前市场上的这类书的代表作便是星火的《巧记·速记·精练》,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不要被这书的名字迷惑了,其实根本没什么巧记速记,词汇的增加那必须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下去的,调查过英语专业里的优秀学生,那也是把牛津一遍遍的背过之后才能有后来大家所看到的流利英语,但这本书不可否认确实编得不错,同时还配有mp3;
另一类称之为背诵版,这种书就是只有大纲词汇,及该单词的基本词义和历年研究生考试中出现过的词义,没有归纳总结,没有例句,但是要求错误少。这种书比较薄,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先从背诵版的单词书入手。因为差的词汇太多了,如果使用阅读版的话,速度会很慢,不利于大量单词的迅速积累。同时也需注意,这类书,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你词汇记住仍然难以面对考研中的难题,所以需要阅读版的辅助。这类书市面上非常多,但是质量差距很大,新东方也来凑数出了很多版本。笔者曾经用的文都的真题高频词汇记忆背诵版,感觉还算凑合,错误较少(不要太期望于完全没有错误)。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那些单词书就酌情考虑吧)
如何背诵单词呢?
当然是拿着单词书一阵狂背。都到考研阶段了,相信大多数人都已经经历过了漫长的探索之路。笔者调查发现,迅速增加词汇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背字典,有些所谓的阅读法,循序渐进法,联想法等等,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大适合,包括很多语言专业的同学,无不是通过背字典的方式来迅速扩大词汇的。(做阅读,一天能增加几个单词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多久才能准备到6000词汇量啊)
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拿着背诵版的单词书,以每天200词汇的速度迅速背诵单词书,一般单词书都在7000词汇左右,那么大概1个月就能全部扫完。有同学说我一天就20个单词都不能全部记住,能一天完成200的量么?从笔者的经历来说,是可以的。这里涉及到一些细节的问题:
刚开始估计很难做到一天200,但是第一天60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慢慢的往上加,大概160~220就基本上到上限了。开始的阶段很痛苦,只要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不可能。相信很多同学到后来完全觉得200的量还不够,甚至还很想增加到300。建议不要那样。因为你还有数学要复习,并不只是英语这一门啊。而且不要太过于劳累,如果哪一天你做得过头了,后面几天你都可能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千万不要让自己背到脑子疼(是说的真的疼,可不是心理上感到会疼),那可就不妙了,一旦发生,一定要休息,打球,长跑,做做其他的事情调节情绪。身体是最重要的,考研不比马拉松。
把你每次没有背到的单词做上记号,这样就次次筛选,到后来过上数遍以后,单词量的总量就增加了很多了。不要期望每次都能把那些单词全部记下来(参加考研的人中应该不大可能有黄蓉和她老妈的记忆力吧),总有那么一些单词可能你背了很多遍以后还是记不住,但是不要太在意,不要花大量时间在那几个始终记不住的单词上,要努力提高总量。
这段时间,可以同时做一些阅读理解,在做阅读的基础上对提高单词的记忆有很大帮助,主要在于提高语感,增加单词的见面次数,这就如同你和一个女孩子天天在一个大教室上自习,你未必认识她,如果你们在教室门口见面,在楼梯处相会,在图书馆同时找一本书,同在肯德基打工,在家教中心再次遇到,很难想象你不会记得她。
阅读理解可以选择往年的真题作为练习,可以在7月前完成1991到2000年的真题,关于真题如何使用会在强化篇中讲述。另外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其它的资料(有真题也可以不准备其它资料了),比如星火的《考研阅读120篇》,感觉一般,做了真题以后你会觉得这些题出的水平和真题相差太大了,但是用来找语感还是不错的。09版张剑(03前的命题人)系列的书的口碑都还不错。也有人用张锦芯和石崇真的阅读,褒贬不一。任丽卿,夏X荣,肖克也是近几年出了很多的书。朱泰祺的书很多年都没有改版了,买了给人一种浪费钱的感觉,书的质量比起张剑的差很多(这是个人意见,但听说北京那边很多机构还是用他的书)。一本阅读书就足够了,没那么多时间也没必要做非常多,但要保证每天都练习。
在基础篇中提到的这些并不只是在打基础的时候适用,其实这些方法贯穿到整个考研的准备过程中。
3.1.2 第二轮复习强化篇(7月初-8月底)
这个阶段应该开始真题的强化训练了,以及英文的写作。不要怀疑现在开始准备写作是否太早,请参见“考研误区”。不要把什么事情往后压,否则到最后你将发现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做,而那时你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翻译和写作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这是后话。
如何使用真题
真题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所谈及到的方法,是从过来人的角度总结的经验,未必对所有人都有效,仅供参考。
可以把真题以2000年为界分为两个部分,2000年前的部分相对较为简单,2000后无论词汇量,还是命题思路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前部分可以用来作为刚开始复习时练练手,后部分就需要用来仔细分析了。
对过去这十多年的真题有个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对这些文章和题目非常熟悉,做到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个结构不清楚。这是新东方的老师这么说的。(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为了做到这个,必须查出每篇文章中你所不清楚的词汇;对全文进行逐句翻译,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很多你在做阅读的时候忽略的细节。只要能长期坚持下来,你会逐渐发现命题规律并掌握这个规律,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你拆分长难句的水平(重点应该是以最近十年的真题为基础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很费时间的过程,所以希望能及早进行(比如从5月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分析真题的时候可以按照套题来进行,先进行模考(无论完形翻译还是作文,全部都要做),再对试卷进行分析,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当然也有人是分类进行的。其实把真题过第2遍的时候再进行分类复习可能更好一些,这也同样适用于数学。
目前市面上关于真题解析比较好的版本就是张剑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该书历年封面均是黄色为主,故又叫做“黄宝书”。该书绝对值得仔细研究,甚至可以当作教材来学习。除此之外,沪江英语论坛的“黑暗版”英语真题解析也是非常好的资料(对于该书想做一点说明,03年以前的部分是由老版主独立完成的,其质量非常高,不亚于“黄宝书”,但是近几年的内容是由新版主增加的,很明显的表现出浮躁的作风,但仍然还算是不错的真题解析)。除此之外,还有考试虫的《洞穿考研》。应该可以开始准备写作了
英语作文一定要准备万能模板。相信大部分参加考研的同学的英语都不是非常好的,所.............
以在准备写作时都应该要有好几个模板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准备工作也应该尽量早些完成。
准备作文怎么准备呢?可以先从阅读大量的文章入手。你要写文章,那你就先要阅读别人的文章。于是就读那些往年的优秀文章。因为往年的优秀文章其实已经包含了大量的模板,你的任务就是把那些模板抽出来,改装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很花时间的。
就算你有模板,你也需要一定的练习量。模板与你的写作水平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也就是说不能保证你的作文就肯定能得高分,所以必须大量练习。量要多大合适呢?每周至少完成一篇小作文和大作文吧。能力强的完成两篇足够了。不要太多,毕竟这是应试,作文你还想拿满分么?20分拿12到16分就差不多了(这要求其实已经很高了,尤其是A区),也拉不出什么差距的。(千万不要写跑题了,否则神仙也救不了你)
尽量把每种应用文都练习练习。
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较好的有考试虫的《万能作文》。新东方作文辅导班给出的那几篇文章也还可以,不过很多人都有了。张剑上面的那几篇也将就。还有夏X容的《作文一本通》,看看就行了。平时多练练,最好能有英语老师指点一下,效果将会明显不同。
3.1.3 第三轮复习进阶篇(9月初-11月初)
前面阶段的复习下来你就会发现很多欠缺的地方。这个阶段就应该针对这些欠缺的地方重点突破。
词汇深层含义,长难句的突破,文章总体结构的把握等方面就是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阅读版的词汇书+牛津帮你完成第一项,长难句突破可以使用胡敏的《长难句突破》(一定要在完成真题解析之后看效果更好,虽然张剑那本书上也有长难句解析,但相比之下胡敏的这本更佳),而文章总体结构的把握就要看你自己的理解能力了,没有相关的书,把 “黄宝书”+“黑暗版”+“考试虫”拿来作参考吧。
完形应该是很多人的老大难,你要考虑如何应对。新题型七选五,不好拿分,得专门练习(关键在于总结)。翻译,先把长难句弄通吧。翻译题都是长难句。这个阶段就是要进阶,否则只能在国家线徘徊,那会很痛苦的。
另外想说的还是阅读,不要把文章对了答案就算完了。一定要多看,尤其是英语真题的阅读理解,每过完一遍都会有相当的体会,多多总结。争取在11月以前至少过完3遍。
再次强调,整个英语复习过程中,词汇的学习(复习)始终都不要放松。
3.1.4 第四轮复习模考篇(11月初-12月中)
做真题的时候可能你没有很好的按时完成各个题目,但是在模考复习阶段务必严格执行。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强迫你加快阅读和写作速度,针对自己的弱点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及答题顺序,使你自己了解到自己的真正实力,并在一次次的模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09版模考题中,张剑的《最后5套》(较难,推荐)和启航的《最后5套》(较易)都是比较好的套题。毕金献的那几套比较BT,对于想被打击下的还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北京考研班的《最后押题6套》。
原则还是做完一个再买下一个,十来套题就足够了,不要买很多堆在那儿。
3.1.5 第五轮复习冲刺篇(12月中-1月初)
冲刺阶段就不要太多的做题了,两三套模考就已经足够。空闲的时间把真题反反复复的再看看,把那些做错的题再看看,想想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保证考试的时候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把做过的完形再全部合起来做一下,主要是要把完形中遇到的那些词汇再熟悉,因为从往年的真题可以看到有些词汇是反反复复的被考到,对于这部分务必保证不要出错。把七选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再串串,适当的练练,因为考试的时候你状态不好或者时间不够的时候,宁愿放弃完形,也不可以放弃七选五(10分啊)。从这几年来看,基本上都不是很难,仔细点能拿到6分。
一、概念
1.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基本要求是,以劳动为尺度精心个人收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2.独立自主: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95):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适用于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基本经济制度:指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即所有制。
6.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地统一,是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7.商品: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生态文明: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12.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3.市场机制三要素:市场机制包括价格、供求和竞争三大要素。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作用。
14.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P41 15.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2)从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到余粮征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以保证城市居民和红军有饭吃。(3)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4)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差距。(5)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17.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五大发展理念:201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20.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二、辨析
1.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正确。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方式。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个人收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劳动者以企业为单位统一经营公有生产资料,以货币形式统一分配劳动成果;在农村则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分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通过两个层次体现出来的:一是在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导作用;二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的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行按劳分配,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1—42)正确。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源泉和动力。第三,对立统一规律区分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试金石。第五,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3.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相互否定。
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 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绩推向前进。
4.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根本对立的。错误。同上。
5.工人阶级已经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P223)
错误。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所以,工人阶级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放松管制。
错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民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大作用降低制度性我不,提商供给体系质量种提高投资有效性。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源。
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正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8.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P85)
错误。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命线。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9.商品交换会产生剩余价值。
错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因此单纯的商品交换过程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领就在于资本家在流通中找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本家所以购买劳动力,就是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这样一个特殊属性。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剩余价值就一定会产生出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即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
10.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正确。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它们的共性是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生产。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
正确。公有制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从全局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
12.剩余价值的生产不具有无限性。(P17)
错误。资本主义是一种发达的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追求价值增殖,而价值本身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差别,而任何一个量都是一个有限量,这就决定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度同时,激烈竞争的压力也驱使资本家不能不这样做。
13.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P87)正确。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道去做。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道来做,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决定的。再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决定的。
1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错误。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根本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没有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需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15.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P190)正确。第一,先进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第二,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第三,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16.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只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P109)
错误。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一个国家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主要取决于内因,取决于本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政党、革命人民的主观努力。革命不能输出,革命也不不能输入。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哲学基础之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坚持依靠自己的努力,主张自力更生,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同样独立自主地搞建设,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路线指引下,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尔后的进一步现代化莫定了基础。
毛泽东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时,也十分注意争取尽可能多的国际援助,认为国际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挫败各类封锁、鼓励中国的政策。
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P226)
正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自党成立以来,它带领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慘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1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错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P77)正确。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广泛集中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织成一个严密统一的整体,发挥着巨大的组织优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的这种先进性,决定了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20.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正确。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并提供精神动力;能够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人民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三、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结论。(P41)
第一,认识对象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划清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界限。
第二,世界上绝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只有已被认识的东西和未被认识的东西之分。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今天没有认识东西在明天是可以认识的,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界限。
第三,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反映论的界限。
2.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P32—33)
答: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成帝国主义,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4.价值规律的作用。(P13)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其主要作用: 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
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用于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一贯原则,无论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还是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都要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6.简述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P54)
一、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
三、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
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五、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7.简述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P48)
一、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
二、党是一个有组织的,高度集中的整体。
三、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组织。8.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53)
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二、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
三、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四、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
9.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P116)
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回答。
二、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三、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探索和回答。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P1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理论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由此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一、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三、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P14)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需的教育或训练的费用。
12.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阐述。
答: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民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肿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地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新目标。(P24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答: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44)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P24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8.如何规范收入分配关系。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规范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政策:
第一、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第二、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整顿不合理收入。第四、调节过高收入。
第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缩小社会收入差距。19.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P1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实现人民幸福。对此,我们必须要倍加珍惜、充满自信、坚定不移。
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头脑清醒,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第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2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P185)
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清除原有政治体制弊病的需要。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的需要。
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需要。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P61)
那么,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作了比较全面的回登。第一,第一次世界大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上述区分中,革命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由于革命领导权不同,就导致了指导思想、革命力量、发展前途等方面的不同。
22.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P44)
第一、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客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概念的灵活性,是由客观事物物本身的灵活性决定的。客观地运用它,就是唯物辩证法,而主观地运用它,就是折衷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坚持联系的全面性,把握事物全部关系的总和,正确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把握事物的全部关系的总和,防止抓住个别事例以偏概全,以个别现象歪曲事物的本质。
第三、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把握事物联系中主要和次要、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区别 a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甚至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所处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才能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本质。
第四、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处理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诡辩论割裂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认为既然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运动变化之中,都是相对的,那么就没有什么稳定性和绝对性可言,犯了把相对绝对化的相对主义错误。对客观辩证法而言,必须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23.资本的特殊性质。(P16)
第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资本的惟一动机、目的和本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第二,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本质是通过物体现着的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第三,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达到保值和增殖。一且停止运动,资本的生命就完结了。
四、论述 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涵和特点。(P132)
第一、五位一体的实质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生活富裕,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生态好,实现人与自然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水续发展。因此把握这一总布局就是要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就是要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持续提高,享有的民主权利和法制保障更加充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更加丰富高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活力,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第二、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为中国得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基本的自然环境。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构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纲纲领。
第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反映了全面协遇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科学发展的鲜明体现。五位一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基础相协调的总布局,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把握这一总布局,就要坚持总揽全局、统筹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神、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战略部署。(P241)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竟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要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法我国所有回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
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五、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第六,加理和改普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4.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P1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深刻地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也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生产社会化意味着生产资料使用方式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生产成果的社会化。这些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贫富两极分化及其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时,必然要求用社会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其次,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生产出极大丰富的产品来充分满足所有的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时,不仅阶级存在的理由完全消失了,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这时,社会要向前发展,就必然要求消灭人类历后一个制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再次,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随着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资本的形式也越来越社会化。从最初的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到股份制企业,到垄断资本,到国家垄断资本,最后发展到扩过公司和国际垄断资本。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社会投资机构。所有这些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但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断地向着消灭私有制、建立新的公有制的大方向运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而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5.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P228)
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强有力保证。
第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第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深刻反映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以及世界上其他执政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6.试述坚持和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机械应用,也不是对别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模仿照搬,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体现时代特征、既体现社会主义共性又凸显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7.试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P251-254)
8.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P1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90 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具有如下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能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
考试题型:选择题20分,填空题40分,简答题4*5=20分,论述1*10=10分,问卷调查10分(只要填下就送分)。考试内容为《学生手册》里面的《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39页、《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54页、《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172页、《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奖励办法》99页、《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暂行办法》107页等校纪校规知识,以及校史和安全方面、资助方面、心理方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1.学分制:我校学生毕业需达到190学分 2.学习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的弹性学习年限为3至6年;标准学制为5年的弹性学习年限为4至7年,在未达到退学条件的前提下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延长年限为二年
3.注册:在校生须在每学期开学前两天内,由本人持学生证到所在学院报到、到学生注册中心办理注册手续。未经请假或到校不按期报到注册者,以旷课论处。逾期两周不报到注册,且未办理暂缓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按规定缴纳学费者,不准注册。
4.课程考试:学生旷课累计超过课程学时三分之一,或未完成作业三分之一,或课程内实践部分考核不合格者,不具备考试资格,必须重修,该课程成绩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成绩以零分计载。
5.补考:
(一)对于必修的理论课程考核不及格,学校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二)未经批准不参加课程考试者不得参加补考。(擅自旷考的,申请缓考的可以参加补考)
(三)学生不参加补考以及补考不及格、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不及格,必须参加下一轮选课,选中后重新进行修读(即重修)。6.退学警告、编下与退学
学生有以下情形者给予退学警告并必须编下:(1)一年级取得学分≤35个,编下;≤25,劝退(2)二年级累计取得≤70个,编下;(3)三年级累计取得≤120个,编下;
一次考试作弊者,给予退学警告(同时取消学位)7.学生有一下情形者,予以退学(1)二年级累计取得学分≤50个;(2)编下次数超过两次;
(3)一学期累计旷课达50学时,或者个学期累计旷课达80学时的;(4)休学期满,未按规定附学的;
(5)未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6)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注册无正当理由的;(7)本人申请退学的
(8)经学校诊断患有疾病(精神病、癫痫等)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学习的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奖励办法》
1.奖学金类别及名称:
(1)国家级别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2)校级奖学金:研究生基本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1500元,一般按人数3%评定、校二等奖学金800元,一般人数的6%评定、校三等奖学金400元,一般按人数14%评定)
(3)专项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科技活动奖、学习进步奖、社会活动奖、文艺活动奖、体育活动奖)
(4)社会捐资奖学金(5)其他奖学金 2.荣誉称号及名称
(1)个人:优秀毕业生、十佳大学生、优秀三好学生(按人数1%评定)、三好学生(按人数10%评定)、优秀学生干部(按人数2%评定)、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社团干部等
(2)集体:优秀党支部、青年文明号、优秀团支部、先进社团、先进班级、先进宿舍等
3.以上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一般一学年评选一次。
4.奖学金评选程序
(1)学生本人根据条件提出申请,或班集体组织推荐申报
(2)学院评审小组进行申请资格审核,初评,公示,并将评选结果及公示情况报领导小组审批
5.荣誉称号申请程序
(1)学校设立的个人荣誉称号的评选,由学生本人根据条件提出申请,并经班级评议,学院初评,公示后,报学生奖励工作小组审批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暂行办法》
1.测评内容包括:德(22%)、智(65%)、体(8%)、能(5%)
2.每学年进行一次,德、体、能在上半学期末进行(每年6月份),智在下半学期开学(每年9月份)之后成绩出来后进行,最后总测评。
3.测评程序:自我小结,动员和讲评,相互测评,统计和处理,公布结果
4.综合测评是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毕业就业,学籍处理等主要依据
《合肥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1.困难生等级:特殊困难(无经济来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又无其他经济资助,学生本人在校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学习开支);困难学生(家庭收入低或者无固定收入,学生在校的基本学习和生活得不到保障);一般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学生学习及基本生活费用)2.认定程序:
(1)学生提交认定申请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和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评议(3)学院认定小组审核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的评议结果(4)学院审核通过后,进行公示5天(5)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资助服务中心
3.助学贷款:校园地助学贷款(上大学后可以申请)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目前很多同学都是办理的生源地贷款)4.《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试行》
1.违纪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2.学生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对不听劝阻造成后果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3.学生不得参与非法传销或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违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4.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者,给予下列处分:
(一)对肇事的,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二)对打人的,视其情节,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打架过程中致伤他人、造成后果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三)聚众斗殴,视其情节,未造成后果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造成后果的,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对策划者,加重处分。邀约校外人员到校内打架斗殴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持械、持凶器打人的,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五)威吓、辱骂、围攻或殴打教育工作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不能打架,否则最低是警告处分)
5.学生在校期间应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违者按旷课论处并相应给予下列处分:
(一)一学期旷课累计达20学时的,给予警告处分;
(二)一学期旷课累计达25学时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一学期旷课累计达30学时的,给予记过处分;
(四)一学期旷课累计达40学时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无故迟到、早退累计3次按旷课1学时计旷课学时数;无故不参加实践教学、军训和劳动等活动者,按每天6学时计旷课学时数;未经批准擅自离校或逾期不归者,按每天6学时计旷课学时数。(这个要记一下,很可能会考)
6.对参加考试,有作弊行为或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下列处分:
(一)违反考场纪律的,情节较轻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者,给予记过以下处分;
(二)考试作弊的,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协同作弊或组织作弊、使用通讯方式作弊的,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三)由他人代替考试或替他人参加考试的,视其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以任何方式窃取试卷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参加全国统考作弊的,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六)干扰教师阅卷评分或无理纠缠,经教育不改的,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威胁教师以致使用暴力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考试严格要求不能作弊,一旦报上去不仅是行政处分,同时也会取消学位)
7.学校对学生做出处分,应当在处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安徽省教育厅备案
8.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9.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试行)》
1.合肥工业大学校训:“厚德、笃学、崇实、尚新”,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4.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本科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的;
(三)一般院校转入我校的;
(四)保留学籍、休学期间的;
(五)已达退学标准的(六)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5.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六)本人申请退学的。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颁发肄业证书
6.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安全知识》
一、防火:(可能是简答)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 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 要披塑料雨衣。
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 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3、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知识普及:
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
二、防电:(可能是简答)
1、没有人时要记得断电,拔掉电源、2、不使用带有床头夹的台灯,以免灯泡碎裂带来的安全隐患
3、熄灯后不要有偷电及插电现象,以免带来安全隐患
三、防盗:(可能是简答)
1、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同学们如有从家中带来的数目比较大的现金,要及时就近存入银行,防止丢
失;照相机、手机、、电脑、mp3等贵重物品最好放在抽屉、柜子里,以防盗贼顺手牵羊,盗走物品;离
开宿舍时最好把能带走的贵重物品都带走。放假离校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委托可靠的人保管。
2、每个同学都要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不管里面是否有人在睡觉,离开宿舍都要锁门(不要反锁,在 里面可以开门),不要怕麻烦。
3、不能随便留宿他人。不要违反学院的住宿管理规定,随便将熟人带到学生宿舍留宿,以免造成不良后 果。
4、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认真外来人员在宿舍作案,有的以兜销为名,一旦宿舍管理松懈,便
随便进出,顺手牵羊偷走现金、衣物;有的先进入宿舍踩点,摸清情况,伺机撬门破锁大肆进行盗窃;
还有些学生宿舍的惯犯,打扮成学生的模样在宿舍区到处乱窜,遇到有机会就下手。同学门若遇到这类
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就要认真询问,防止盗窃案件的发生。
5、换人换锁。许多新同学的学院后,从别人手上接过来的钥匙就一直用着,这样容易被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钻空子,因此,新入学的同学要及时换锁,防止钥匙失控,宿舍被盗。
6、放假期间,学生的行李物品要集中保管
7、身上不要带太多现金,这样即使被盗,也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8、发生被盗窃案,要及时报案,不要私了,且要保护好被盗现场,积极破坏公安部门开展调查破案。
四:校园保卫电话63831110(翡翠湖校区)、62901110(屯溪路校区)校医院电话:63831120(翡翠湖校区)、62901120(屯溪路校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能是填空题)2.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会考简答或者论述)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十三五规划内容(可能会考填空题)
1.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2015年10月26-29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 3.三个坚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4.两个百年目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规划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6.五种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7.小班辅导已经上过两次,学时3个小时,讨论各班已经讨论过了
8.主题班会:我院11月份主题班会为“规划大学时间,精彩大学生活”,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已经召开,12月份主题班会为“诚信教育”,预计12月中下旬召开。
《校史》
1.今年是我校建校70周年(1945年成立)
2.学校校训:“厚德、笃学、崇实、尚新”,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管理主体的分类:对管理主体的分类就是对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分类(1按管理者的职责,可以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的领导者(2按管理者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3按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军队管理者等
管理主体的地位: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的各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以下方面(1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性质(2管理主体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3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的涵义:管理者是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这里所说的管理者,就是指在一定组织中担负着对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决策策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责的人。管理者的职责: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的职责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2管理者是计划者(3管理者是组织者(4管理者是指挥者(5管理者是协调者(5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
管理者素质涵义: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它具体包括如下涵义:一是管理者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二是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禀赋、品质、知识、能力的总和;三是管理者特别是管理的领导者处于总揽全局的统帅地位,因而他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四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不同的素质,以适应不同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五是管理者素质有很强的时代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管理者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之一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品德素质: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
洁(3知识素质:一是自然科学知识,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4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
管理结构的设计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5事业部制管理结构的设计原则:(1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2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4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5精简效能的原则
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2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3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管理职能类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管理职能分工的发展过程,归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粗到细,由少到多。二是由“硬”到“软”、“软”“硬”兼施。
管理客体的内涵: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管理客体分类:
1、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学校等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事业单位。
2、从管理领域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不同领域和不同产业部门
3、从管理资源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4、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还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
5、从管理性
质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制度和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实体和活动领域。
管理客体的特征:(1客观性(2系统性(3规律性(4可控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征:(1个性(2社会性:一是团体性,二是阶级性,三是交往性(3能动性:一是参与管理的能动性,二是对管理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动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一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二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三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一从政治、经济、法律上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都是同样的劳动者,因而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二从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虽然具有行使管理职能或参与管理的一面,但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相比,他们则是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也即是被管理者(三从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
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
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
经济系统的特征:(一人工性与自然性(二商品性与比例性(三生产性与效益性 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一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决定社会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决定某一社会生产本质的规律。主要包括社会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二共有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种经济规律的主要有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2、价值规律。(三特有经济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的某一特殊本质的经济规律,二是指不同经济领域或不同经济部门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上层建筑系统界说涵义及分类:上层建筑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除经济系统以外的另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基本组成系统。一般说,上层建筑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按不同性质划分,主要由三大分系统构成:(一政党系统(二国家系统(三意识形态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的特征:上层建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总体说三个方面(一社会性与阶级性(二传统性和继承性(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上层建筑系统的运行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上层建筑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表现三方面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更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表现
1、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新上层建筑的萌芽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反对现存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新生产关系的发展扫清前进的道路。
2、当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生产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之后,原来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萌芽,也就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3、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由新变旧,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它的上层建筑会千方百计地压制新的经济基础的成长,竭力延长旧的经济基础的寿命。
管理目标的涵义: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从严格意义上说,管理目标和一般所说目标在涵义上有所不同,管理目标不但要考虑预期结果,而且要考虑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以管理目标这一概念包括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
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管理目标分类:管理目标有丰富的外延并可按各种标准进行分类。(一按管理的领域分,管理目标可分为经济管理目标、行政管理目标、科学技术管理目标和社会管理目标等。(二按管理的职能分,可分为决策目标、计划目标、组织目标,协调目标、监督目标、控制目标等。(三按管理层次分,可分为高层管理目标、中层管理目标和基层管理目标。(四按管理目标的实现期限分,可分为长期管理目标、中期管理目标和短期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的特点:(一统一性与矛盾性(二结合性与可分性(三时间性和阶段性(四明确性与伸缩性
管理目标的作用: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一凝聚作用(二导向作用(三激励作用(四评价作用
管理的人本观念涵义: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为此,管理中所说的人本观念包括以下涵义:(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3人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存在、类存在,也有社会存在、个性存在(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五从管理思想的演讲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
一、人的因素第一观念。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三、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树立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一方面要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其实现的历史性。
四、“人和第一”的观念
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
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历史上,管理的系统观念是在一般系统思想和系统理论孕育中产生和发展的,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管理系统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管理系统观念的产生。
三、现代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管理的特点及划分的阶段:四个特点:(1它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子系统的最优化(3它是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工作效果(4它是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阶段:(1决定系统的创建(2进行系统设计(3控制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转(4检查和评价系统运转结果
管理的整体观念主要表现:(1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2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彼此依赖(3用系统观念来考察管理活动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体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整体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
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
管理的动态观念主要表现:(1在任何管理活动中,管理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2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管理的开放观念主要表现:一是任何系统在运行和发展变化中,总是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二是相对来说,任何系统总是处在更大的系统即环境之中,都与其外部系统即环境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管理的层次观念或等级观念主要内容:(1管理层次的划分要与管理的要求相适应(2不同的层次要授予不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3要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相应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使其各尽所能、各显其才。
管理的信息观念:(1信息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投入之一,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管理的主动权,就获得了管理目标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2任何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必须以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利用为前提,这是管理组织建设的一条不可缺少的原则(3信息反馈是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4系统分析与数量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应用的特点:
一、考察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性。
二、考察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三、考察和解决问题的严密性。
运用系统方法遵循的步骤:
1、明确问题: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目标选择:确定为解决问题所应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3、系统综合:综合分析各种情况,制定达到目标的几种可能方案;
4、系统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对各种方案进行计算、模拟取得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5、系统选择:通过比较分析,选择若干较好的方案;
6、决策:最后确定一个最好的方案;
7、实施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运用系统方法划分的工作阶段或工作流程图:
1、规划阶段:包括程序设计等;
2、拟定方案:进行具体的系统设计;
3、系统研制:试制方案,进行系统开发;
4、生产阶段:进行系统各部分的生产;
5、安装阶段:将系统各部分进行安装,并提出系统运行计划;
6、运行阶段:使系统按原定用途服务;
7、更新阶段:通过运行,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或去旧换新。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一、对复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对大型施工和科研项目进行组织指挥的必备手段。
三、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有力武器。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二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体现于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三树立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择优相对性表现在:(143页
1、在所有方案中选择所谓最优、最佳方案,只是相对备选方案而言,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方案。
2、管理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的。
3、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在一定时期也是有限的。
3、在空间上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宏观性的管理,各地区、部门、单位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差别,因此出现同一种管理方案在各地的适用度不同。
4、择优不仅要考虑产出,而且还要考虑投入。
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一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在管理本身的要求(二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三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的要求
管理的择优观念内容:
一、质量第一的观念:狭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使用价值或者说是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用途。但是,广义的质量概念则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管理中质量是反映整个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二、时间第一的观念:就是讲求效率的观念。所谓效率,主要是指工作效率、劳动效率或管理效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或劳动量,也可以指完成单位工作量或劳动量所需要的时间。
三、效益第一的观念。效益表现在各个方面, 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四、人才第一的观念。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的内容:(1全方位的管理(2对全部过程和环节的管理(3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树立时间第一观念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原因:
一、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二、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尽量合理地安排时间、分配时间。
三、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善于赢得时间,抓住机遇。
效益表现的方面:首先,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因而也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我们所说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相统一的效益。再次,我们所说的效益主要是指整体的效益,而不是单指局部效益。
管理择优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是指整个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全过程的优化,也是指管理总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的优化。
二、全面优化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择优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全面比较,包括对各种管理目标方案的比较,对各种管理目标实施方案的比较,也包括对各种管理评价方案的比较。
【研究所入学考试公共课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11-05
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07-13
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10-18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管理规定07-19
天大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大纲11-03
复旦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1-05
研究生入学感想11-06
研究生入学数学试卷07-03
中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通知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