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推荐10篇)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12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习,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说屡屡发生的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并不是偶然现象, 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其实, 中学生基本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对其他方面放任自流。学生到青春期已开始反感教师的硬性约束, 教师这也限制、那也限制, 往往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的学生总想与成人平起平坐, 他们不愿意听别人的指责, 而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基础, 此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因为德育没有强迫性就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德育的前提是有一定的道德标准, 教师把这个标准告诉学生, 使其独立思考时有所依据, 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什么是善的, 什么是恶的, 什么是是, 什么是非。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约束。此时作为学校, 就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 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 坚持育人方向, 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各项有益的学生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设好德育基地, 配合教学, 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 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 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 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 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形成合力。总之, 要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体会, 就应该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耐心的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通过“晓之以理”, 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 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 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 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 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 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 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 说服教育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说服教育的方法很多, 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二、要通过加强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 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 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 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和班级, 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 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 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 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 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 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 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熏陶、感染和同化, 引起情感的共鸣, 不由自主地接受他的“指令”, 从而达到“修身养性, 壮情炼志”的目的。
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 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 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 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 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 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 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要引领学生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学生品德的养成, 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 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 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 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 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 创设各种情景, 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 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 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要用自身榜样作用带动学生
榜样模仿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 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德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德育工作者与学生朝夕相处, 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其他德育工作者, 如负责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 其自身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自身榜样作用, 我作为德育工作者让班主任和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 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既重言教, 又重身传, 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摘要:学校教育要发挥主渠道作用, 坚持育人方向, 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 开展各项有益的学生活动。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从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到2014年升任德育主任,我认为我一直在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德育。在德育方面,我从班主任,再到德育主任。以下是我在从事德育工作中,总结的点滴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有人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大家很有同感,因为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主任们自谦的词吧,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学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隐性的,是模糊的,没法量化。德育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生一进门就处处是德育,见人问好,不随地扔垃圾,乐于助人......时时是德育,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学校老师的榜样......,如此广泛,就不容易把握,你尽心竭力的有意教育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那些无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迟效的,立竿见影的事儿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显现出来,甚至在成人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忙了半天,自己也许享受不到成果。
二、德育是什么
我认为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的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耐心地提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德育处干什么
有人说德育处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顶牛了......如果德育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德育专干恐怕也干不过来。德育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在这里我觉得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我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不要提得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学打架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德育教学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我觉得德育和教学,不管学校下设部门是分是和,都要搞好这两项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双赢。工作能分割,但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分割,看一个学生,不能分裂为德育怎么样,跟教学没关系,教学怎么样,跟德育没关系。“教”和“育”合在一起方才构成“教育”一词,从这不难看出“教”与“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与德育是并行的铁轨,缺其一,则路难行。教师上课要备课,备课即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材施教,做好教学工作。而德育工作做的正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所以,德育与教学要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发展。
六、德育工作形式简单,但其实质是复杂的、系统的工作
学生德育工作的形式无非就是几种:开班会布置学校的任务、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琐事,迟到、早退、旷课、染发等等,但是,仅仅做好这些工作就是能把德育工作做好吗?我们不能仅把德育工作停留在水面上、形式上。德育工作是教育學生的工作,是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是存在着情感交流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人的感情丰富多彩,有喜、怒、哀、乐,而且也变化摸测,要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交流和共鸣,的确是不容易的。情感浅吧,师生情谊不“牢固”,情感深吧,师生“混同”也有不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
德育工作的实质是重要的,但形式和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形式和手段,实质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在进行形式的工作时,要用心去做,切实把实质的工作渗透进去。
七、德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工作中经常有老师在唠叨说:学生很坏,怎样怎样的。但请试问,我们的学生怎样“坏”了吗?他们杀人、放火了?没有。那就并非是真正的“坏”,对于杀人、放火的罪犯人,社会还在于予以尽最大可能的挽救教育,并非一“毙”了之。何况是并非真正是“坏”的学生,我们能弃之不管吗?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观念是否与时俱进,看待问题是否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分的关怀的眼神,多一句的赞赏语言,也许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八、德育工作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德育工作是件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的“力气活”,德育工作的效率,是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教育学生要怎样做,我们就应该首先做到。例如:教育学生要爱护卫生环境问题,一面我们要求学生要爱护卫生、保护卫生环境,一面我们却在做破坏卫生的行为,这样的教育能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九、德育工作要勤于记录
我们勤勤恳恳,但“百密终有一疏”,如何来预防这“一疏”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后果?要勤于记录,将日常的工作,无论繁琐和大小,都记于工作本中,形成书面的证据,这将成为我们面对责任的盾牌。
要实现德育管理的科学化,必须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队伍,并按国家有关德育教育教学的政策、法令,用卫生、文体等其它管理工作也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小学德育教育要与学校的教育要求相适应,要遵循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律,还应符合学校管理的规律,这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最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武装德育工作者的头脑,不断更新德育观念,这是搞好德育管理的思想基础。对德育工作实行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科学管理,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学和其它活动),搞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班风、校风的建设等。这些是衡量学校德育工作是否正轨,学校管理秩序是否稳定,工作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标志和体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德育工作进行质量检查、考评、评定和总结,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加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德育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德育工作的正确开展,高质、高效地实现德育的目标和任务,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是与其它管理不同的,主要指不但与社会成年人的政治思想教育管理不同,而且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学校的德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的总称。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养成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根据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科学原理,通过管理过程,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较好地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和任务。
三、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
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完成学校德育任务。为完成学校德育任务,从管理角度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德育的方针、政策、指示的规定。德育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政治性、现实性的特点,经常随社会变化而变化。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能使学校德育更积极地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发挥其社会功能。
2、有效地组织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合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成果。这些影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合力,积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将多种教育力量和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把它统一到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上来,才能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3、组织好管理过程,保证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通过管理过程实现的,要发挥好各项职能,就必须组织好管理过程,抓好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总结等各项环节。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水准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1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
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习以为常的陋习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
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
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习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2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12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习,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3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远大理想的场所。有人说:先做人,后成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客观一点儿说,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荣辱存亡,所以一所学校能否和谐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呢?当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下粗浅的认识,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爱岗敬业,乐此不疲。
如果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项任务,那么我们做起来将身心疲惫;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职业,我们做起来将枯躁而乏味;如果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我们做起来将乐此不疲。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工作,我们就将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心爱的工作中来,尽情的享受它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的,我们培养造就未来的接班人,责任重大且光荣。一们伟人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这里我要说: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程师,如此看来,我们怎不为此而骄傲,怎不为我们所从事的高尚事业而自豪!
二:优化团队,事半功倍。
德育工作事无巨细,大到校风校貌,小到学生的举手投足,这无不关乎我们的责任。俗语说:浑身净铁,能撵几根钉。为使德育工作做细,做好,我们必须发挥群体作用。与教导处沟通,每一学科,每一课时,可以确定一定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熏陶,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团队。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践行者。有一名人说:一名慵医只能坑害一个病人,而一位慵师则坑害的是一代人。由此,要下大力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了这种认识,就会出现,你班抓,他班抓,班班都在争着抢着抓,何愁校园不和谐,何愁学校不发展。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不仅自然环境要和谐优美,校园文化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板报、画廊、校园广播站及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好人好事、家乡赞、祖国在我心中、吾爱吾师等版块或节目,弘扬正气,天长日久,学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检查督导,更上一层楼。
要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经常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检查评比,班主任之间,团支部之间才能有个比劲,在比的过程中,比出了方向,比出了干劲。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职能作用,每天分条列项对各班进行早、午、晚三项检查,每周一总结,表现突出的班级称为流动红旗班。与此同时,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水准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班主任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相信,通过检查督导评比,我们的德育工作定会一天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
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项育人工作。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
四、走进学生,人文关怀
一、用理解、尊重、爱心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要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挖掘放大学生的优点,就是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充足水份和阳光。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影响年级、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后进生我从不放弃,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耐心引导他们好学向善。我有一个初二学生, 性格倔强,无心向学,在班中恃强凌弱,非常不合群,经常与同学闹意见、顶撞老师,有严重对抗情绪和报复行为,不仅不听课而且经常故意发出怪声去影响上课秩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虽然纪律散漫,但是对音乐并不抗拒,喜欢唱歌,而且声音条件并不差。我抓住这点,在课堂上他故意发出尖叫声的时候,我故意表示很惊讶地当众对他说“:你听说过海豚音吗?你竟然有唱海豚音的能力!声音条件不错啊!”他听了我的话,马上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趁机给他鼓励, 说他的音色很特别,适合唱歌,如果能认真去学唱,肯定能唱得非常好!”虽然他当时还是一副很漫不经心的样子,但我能观察到他的一丝得意的神情一闪而过。接下来,我找到了与他沟通的办法,抱着耐心的态度,与其促漆谈心,从心灵上感化他、从行动上关心他肯定他,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扬其所长,在课堂上用心制作课件,选择学生们喜欢的作品表现形式引导他进入音乐的世界,在音乐期末考试时,我不断鼓励他勇敢站上来演唱完整一首歌,并给于他表演的肯定,分析他的演唱优点,提出需要提高的方面。使他品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和喜悦。从一开始他非常抗拒表演、拒绝考试,到现在愿意演唱,勇敢表现自我,音乐课堂上的纪律也是有了很大的改变,自控能力增强了,所有的这些让我感觉非常欣喜,另一方面从其自尊心入手,唤起他对所犯错误的认识,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该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课堂渗透,适时指导
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使之获得完美的心理品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 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学唱《在灿烂阳光下》这首歌前,我先给学生欣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和视频,以及欣赏和《红旗颂》的乐曲并配以解说,激发学生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并为祖国繁荣富强而骄傲自豪、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另外,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除了教会学生乐理知识、演唱和演奏,而且要在各个环节巧妙设计德育活动,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注意教育形式,现在的学生不再接受老师的生硬说教,老师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趁热打铁进行德育渗透。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比如说,我要求学生在课前2分钟到达音乐场室,安静有秩序进入,聆听课前音乐做,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后师生问好、坐姿站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上课过程中小组合作、参与比赛等环节要做到能动亦能静,尊重同组同学和老师,听从指挥;齐唱环节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协调一致, 不能突出某一个人,而轮唱要求学生相互配合、错落有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
三、渗透情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可以说,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漫长而不变的一个过程,但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实施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的。不可否认,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线, 但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有效补充。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比如:为配合各大节日纪念日组织主题汇演、到福利院为老人家和孩子友情演出,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长期坚持,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就会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摘要:学校德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道德观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音乐学科中也要渗透德育教育。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关键词]高校 中学德育 衔接
[作者简介]王万军(1966- ),男,河北辛集人,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副教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河北 邯郸 05603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75-0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各个环节实现默契配合与有效衔接对于确保德育质量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受经济态势、社会因素、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引人忧虑。严格地说,高校和中学德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德育目标有高低之分、内容有深浅之异,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也是有差别的。然而,现实中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的衔接并没有到位。主要原因是除高考和大学录取之外,高校和中学很少有互动。
一、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的衔接涉及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等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上脱节。在德育内容上,从中学到大学,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往往简单重复,甚至出现倒挂现象。从中学到大学,德育内容本应具有从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特性,有些内容必须重复,如爱国主义、理想、人生价值观理论等。但一些大学教师对中学德育内容不甚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德育内容的重复,致使大学德育难有深度、难有新意,学生总有似曾相识之感,缺乏兴趣甚至厌学。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内容倒挂有两种表现:一是在高中阶段,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追求内容的难度、深度,不时将本属于大学讲授的内容提前到高中阶段讲授,学生学得似懂非懂,造成了高中德育知识点的超饱和及大学德育知识点的减少和重复;二是在大学阶段,由于部分学生文明基础较差,道德水平和社会公德水平不高,大学德育不得不给学生补授“养成教育”课,而这又正是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德育目标上,中学应侧重于对学生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重在培养“合格公民”,高校德育应着力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旨在培养优秀人才。如果中学德育的基础不够扎实,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在工作目标和内容上就难以有机联动,结果造成本该中学德育完成的任务却要在大学里“补课”。
2.高校和中学在德育途径上缺乏衔接。学校德育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各学科教学、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党团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途径来实现。总的来说,上述方面的衔接情况都比较正常,但有些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例如,发展党员是重要的德育途径之一,但由于高校和中学在德育途径上缺乏衔接性,造成大学党组织对于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中学的表现并不了解,使组织发展工作出现迟缓甚至停顿的现象,形成大学里集中在三、四年级发展党员的状况。再如,大学辅导员工作和中学班主任工作相比,在力度上有明显的削弱。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普遍高于中学生,对大学生的管理强调自我管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辅导员的设置流于形式,工作如蜻蜓点水,一味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就会造成学生缺乏凝聚力,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无法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因此,必须改进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当然也要避免简单回复到中学的工作状态。
3.在德育管理体系上缺乏衔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涉及领导机制、师资队伍、规章制度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比较高校和中学德育管理状况,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上区别明显。在中学,学校和家庭一般相距较近,容易联络和沟通。大学则不然,它生源量大,涉及范围广,学校、家庭相距甚远,往往只能通过一纸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身体、家庭情况,难免主观和片面,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高校和中学德育领导干部、教师和德育研究工作者缺乏合作与沟通。德育领导干部、教师和德育研究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高校和中学在这方面的脱节,造成了高校不了解中学的德育内容和规律,中学德育工作者也不了解大学各种前沿的德育研究成果,这使高校和中学的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有效利用。
二、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缺乏衔接的消极影响
当前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无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的功能是通过学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评价几个环节来实现的。这几个环节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学校德育功能。高校和中学德育目标的颠倒、混淆,破坏了德育目标的阶段性,给德育教学带来混乱,给受教育者带来不适,最终也会使德育工作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高校和中学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简单重复,破坏了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影响了德育内容的正常实施。高校和中学德育途径和管理中某些环节的中断或削弱,破坏了学校德育渠道的畅通运行,使德育工作缺乏合力。
2.影响了人才素质的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来实现。如果学校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不确定,德育管理不科学,无疑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消极作用。特别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德育工作难度更大。
3.浪费了德育资源。前述问题的存在,必然会给学生的德育学习带来压力:德育目标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德育内容不确定,学生无法适应;无论是教还是学,付出心血却收效甚微。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增加德育教师教学、备课的工作量,也必然会给学校德育管理、评估工作带来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造成德育资源的浪费。
三、实现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基本策略
我国德育改革2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效,现在已经到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阶段,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的衔接正是必须突破的问题。因此,搞好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势在必行。
1.要转变教育机制。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否则,无论是教师、学校、学生还是家长、社会的关注点仍然会停留在智育、分数、高考上面,德育仍会受到冷落、歧视。要加强素质教育,首先,政府应转变政策导向,通过出台政策、法律、纲领性文件,在整个社会推行素质教育机制;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从整顿管理入手,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领导和监督。此外,教师、学生、家长也要在认识上、行动上摆正素质教育的位置。
2.要摆正德育位置。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两大问题上进行突破,要统一思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德育的重要性,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来理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着眼于行动,不能光从口头上重视德育,必须把德育首位的思想树立和实现在德育教学、管理、评估的各个环节。
3.要树立衔接意识。首先,广大德育工作者要从理论高度整体把握德育,树立大德育、整体德育的观念。其次,要在实践中加强衔接。如对高校、中学德育内容要有整体把握;对高校与中学的德育目标要深刻理解,掌握分寸;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要多做调查分析;家庭、社会、学校要密切配合;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党团社团活动等要共同发挥作用。
4.要提高教师素质。这里的教师包括德育教师、专业(科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其中主要是德育教师。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高尚的职业道德、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勇气、有能力、有信心去从事德育工作,才会真正做一个加强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杨叔子.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刘惊铎,权利霞.德育学教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心情既激动又很忐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以更重了一些。我翻看了学生们的寒假作业,才发现自己与那个时代已经离的很远了,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熟悉的是自己曾经经历过那个年纪,往事都历历在目;陌生的是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如今又以另外一种身份重新看待这份东西,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距离感。
我的指导教师告诉了我讲课的进度,让我提前做个准备,看一看书,然后跟着她去听课,第一节课听的是《登高》这篇课文。我跟随着指导教师进入班级,当时心情十分紧张,但是令我意外的是推门进去的那一刹那,学生们给我的反应十分欣喜和欢迎,让我有一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也让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沉了下来。我的指导教师讲课特别细致,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通透、易懂,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经典,学生们“消化”起来也比较容易,这一点值得我去好好学习、好好钻研。这里的学生刚入学时的基础稍稍薄弱一点,所以讲课的进度要稍微慢一点,以便学生们更准确的理解分析手法;朗读并且背诵全诗;把这首诗的四联分别翻译并且分析意象、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等等;重点分析关键字词,包括含义和特殊用法;整体概况全诗,通过写某种意象,表达了作者某种情感。这些讲授的内容让学生们对这首诗掌握的更加全面和准确,也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分析一首诗歌,为将来的诗歌鉴赏奠定基础。
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学区杨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当前农村儿童的成长面临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带来的巨大冲击;互联网传播、手机上网的有害信息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带来负面影响;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心理上形成的阴影;一些家长的言行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的不良作用;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儿童将失去德育教育的最后一块阵地,导致儿童道德失范。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
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卫生大扫除时总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忙碌;教育学生团结协作,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抓住典型,树立榜样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欣赏,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马小龙同学今天在校园里主动捡起纸片放到垃圾箱里,好多老师都夸他,老师也因为我们班有这样讲卫生的好学生而感到骄傲!”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可真不小啊,连续几周,我们班的学生一下课就去捡垃圾,连绿化带里面的落叶都捡拾干净了。我在心里偷偷地高兴,也为孩子们的纯真而感动,只要有榜样感召,他们心灵中的真善美会尽情地流露出来。
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采取了每周评选德育之星、每月评选德育先进小组等形式,以正面的典型激励和引导学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效果。
三、立足课堂,渗透德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是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的课程,好多篇目在担负听说读写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表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中的德育成分挖掘出来,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小学五年级语文中有一篇《谁说没有规则》,其中这样写道: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不准乱扔垃圾!”/可他却把果皮往长椅上一搁。/问他为什么?/他不好意思:“没人看见是我”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请按顺序排队!”/可他却要插队抢座。/问他为什么?/他瞪起眼睛:“用不着你管我!”
这是多么生动的德育教材,简直就是小学生的自画像嘛!我让学生谈自己,谈班级和校园里的类似现象,然后仿写一段。有学生写道: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爱护公共财物!”/可他却在课桌上乱写乱刻。/问他为什么?/他理直气壮:“这又不是你的!”
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铭记终生。
四、引导舆论,树立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室内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讨论。每天晨会期间让学生对前一天进行总结,指出做得不好的方面,要求学生改进。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关注后进,做好转化
每一个班级,总有一些让学生不太欢迎、老师不太满意的后进生。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后进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的故事,却充满了令人心酸和同情的不幸。了解他们,就发现他们的“后进”根本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承受着许多大人所不能理解的孤独、困惑甚至恐慌。我通过家访、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打开心灵的大门,进行沟通和疏导,让同学们给予帮助,从而使他们融入到大集体当中。情感世界的荒芜,不仅可能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甚至可能在以后的成长中埋下仇恨的种子,以致对社会造成危害。班主任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后进生,做一些切实的转化工作。
六、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农村中学德育的思考09-27
中学德育的工作计划06-09
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的总结12-04
新时期中学共青团的德育工作11-24
中学德育案例06-21
浅谈中学生德育方法10-29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论文07-08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10-14
中学德育课05-28
2024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