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励(共12篇)
数学是一门优美的科学,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着独特的风格。数学具有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作用美,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历史美,每一个重要公式、定理,每一个重要方法,都隐藏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若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可以动人心弦,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则数学可以提供以上的一切。以上是对数学认识的最高境界,也是真正进入数学王国的人们的真实感受。然而现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有教材本身的应试针对性略强一些,常常显得枯燥无味,而每次考试的题目难度相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又偏大,因而逐渐很多学生慢慢对数学学习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有放弃思想。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古代科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的书是数学写成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如果现在的学生也即下一世纪的中流砥柱,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那么一切尖端科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缘,中华民族还怎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那么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写出来以咨大家共同探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永远是“自豪和地位”的根源。因而让学生“学有所得”,是发展数学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手段。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动机定义为: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一个完善的动机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动机的内在起因(需要、驱力),(2)外在诱因(目标、奖惩),(3)中介自我调节(期望、自我效能、意志、反馈、归因等)。
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象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成绩只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检验,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独立分析、认识问题后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科学的热爱和献身往往是由兴趣开始。如果学生能够因为解题过程的智力活动带来愉悦。兴趣在旅途之中,而不是旅途的目的地。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激励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然而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激发。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人类具有一种好奇求知的本性。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因学习失败,学习困难而对书本知识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学生既能较为轻松的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自觉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学习内容和课堂情境的设置。
学习内容的安排尽量不要过分的繁杂,线条要清晰。
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的注意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干扰,如使用幻灯机的过程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因素。数学的兴趣主要来自数学本身的美丽。所以, 作为数学老师, 一定要充满对数学的厚爱, 这样才能转化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增强对数学学科的亲和力。如何进行兴趣的培养与激励呢?
1. 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发展的广阔背景, 利用人文知识进行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让学生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知识的分类中, 人文、数学、科学三大体系, 数学是独立的一门学科。在未来人才的素质构成中, 数学素养是重要的标志。过去人们常以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按照钱学森院士的观点, 数学是独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科学。随着计算机与数学的联姻, “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 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它兼有科学与技术的两种品质, 这是其他学科所少有的”, 是逻辑, 是科学, 是艺术, 是文化;从数学的对象看, 数学研究计算, 研究数与量, 研究模型, 研究结构;从数学的社会价值看, 数学是语言, 是工具, 是框架, 是符号游戏等等。
利用学生对军事知识的兴趣, 告诉学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是机械战争 (飞机、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是物理战争 (原子弹) , 海湾战争打的是数学战争, 如, 多国部队的组成、战略物资的运输分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等许多方面应用了数学研究的成果, 并有一定的数学专家在发挥作用。利用这些宏观的材料, 巧妙地阐述数学的重要性, 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学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一些传统的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如, 介绍数学故事、数学历史典故等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不断搜集激发兴趣的新鲜素材。
2. 从生活实际背景中理解数学, 利用“现实问题情境”教学
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 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的。抽象的数学具有深刻的生活背景, 教师如能有心观察、联想, 定会使数学变得更容易、更贴近学生、更受学生欢迎。例如, 在函数概念教学时, 收集下列资料作为知识背景, 中新网酒泉2011年11月1日电, 北京时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07秒, 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火箭飞行583秒后, 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在“神舟”八号升空过程中, 它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神八返回舱返回地面时, 离地面的距离同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表现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你能举出身边能够反映这种关系的实例吗?利用现实问题进行教学, 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使数学教学充满张力和亲和力, 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期望激励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追求的意向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 那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就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力。
1. 加强课堂合作交流, 充分利用好教材, 传递教学期望
新课程强调合作交流, 教材设置“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 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这过程中, 把期望转化为一个个可实现的具有一定梯度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老师的期望, 并能为之主动参与, 实现这一期望, 教师对学生无论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 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 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 就会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 进而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
2. 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期望的激励作用的发挥, 关键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是否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展开。例如, 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 不少老师在讲配方法解方程的教学中, 过多地注重解法的模式化, 而对配方过程中关键的步骤: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的确定, 只是通过题目很快总结, 之后就直接应用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当遇到代数式配方时, 学生就开始模糊了。所以, 如果能准确定位, 放慢节奏,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即达到“知其然”, 及“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再将所学方法运用到解决求最大值、最小值的过程中, 必将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求知欲被激发, 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有意创设一些梯度性的问题, 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并能从中体会老师的期望, 从而增强进取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学习动机
一、中职学校英语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并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学生必须通过英语考试,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其次,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教学无动于衷。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中职英语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动机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也撰写了很多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著作。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受语言本身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是重要因素之一。著名教育学家加登和兰伯特把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此外,动机还可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长期动机、短期动机、归因动机、成就动机等。实际上,无论何种动机都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三、影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不好。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调查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有助于教师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笔者对烹饪中专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
首先,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40道题目包括37项选择项目和3项多项选择项目,学生必须如实回答问题。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①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或证书动机,影响他们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①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③学习氛围过于沉闷;④学生很少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⑤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难学的原因是能力不够。
其次,实验研究。①受试者包括70名一年级学生,年龄为16~18岁,这些受试者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学习背景,可以代表学生的平均水平。在进入学校前,他们都参加了相同的入学考试。研究内容为:学生都要参加测试英语水平考试(前测),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教师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再参加了同样的考试(后测)。②保证长期实验周期。用足够长的时间来控制任何短期影响。③同一名教师进行英语教学,避免不同教师对实验产生影响。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励实验组学生进行学习,而在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考试成绩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如下:
EC(实验组)CC(对照组)(N=人数 A=平均分 PR=及格率 ER=优秀率)
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组学生有了学习动机,英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笔者发现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上述结论,笔者给出了下列建议:①重新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证书型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融合型动机(应用,兴趣)。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用满足学生需要的教材如校本教材。③创建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④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多表扬、鼓励学生。⑤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2).
【摘要】: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渐激烈,激励手段在现代企业中以越来越受重视。它能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鼓励员工向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一个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激励他做事情的动机。所以,动机激励才是激励的切入点和根本点。在掌握好动机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中对动机激励的一些认识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管理者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管理;员工;动机激励;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强调更多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充分开掘人的潜能的管理模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他的能力,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工作动机,也就是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工作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他的工作积极性取决于目标对他的吸引力,取决于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要。所以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心理状态有个很好的掌握程度。对于人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于员工动机的把握,只有把握这些动机才能采取相对正确的策略。随着激励机制的逐渐完善,被激励者的心理因素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考虑,动机激励也将在有效激励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如IBM的“发明成就奖”和“IBM会员资格奖”,惠普的“金香蕉奖”,ICI的“特殊表现奖”等都是独具创意又收效良好的激励机制。
一、动机激励的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个人的需求是具有层次性的。人的需求可简单分成物质性的低级需求和精神性的高级需求。其中,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必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无论是物质上的激励还是精神上的激励,都会能一定程度地满足一个人在某方面的需求。
要了解动机激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动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想法决定的,而这种想法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并且这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之前,人们会处于一种计算期望值的内心紧张状态中,从而使这种未实现的期望值成为自己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就是就是动机。动机可以因为行为的结果而得到加强或抑制,并对之后的行为产生强化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一个心理过程,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有效的激励手段在客观规律上应该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学认为,激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管理层在进行激励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内在因素。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动机激励才是激励的切入点和根本点,激励一个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激励他做事情的动机。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前提就是如何理解人们的偏好。把握需要,认识动机才能制定好的激励机制和方式方法,而把握人的动机是很困难的因为动机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动机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被激励者本人也常常弄不清自己的动机,激励者就更难把握了基于动机的不确定性,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研究需要与目标规律之间的理论。激励人完成某项工作的动机,不仅依赖于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和可能完成该价值的概率,而且还可能由实现另外某件事的愿望决定的。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即使不能确切的知道被激励者的动机,也可以通过满足其他动机来进行激励。不知到被激励者的动机,就预设多方面的激励。不能满足被激励者的预期价值,就满足他实现另外某件事的愿望,以达到激励者的目的。影响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在管理中,被激励者的动机与其行为也并非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同一行为可能源自于不同动机,同一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而对同一行为的成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归因。而多数人都倾向将成功归于自己的主观能力,将失败归于不可控制的因素。激励者应注意到,如果将失败归于能力低将降低被激励者作同样行为的动机。对员工管理中,善于揣摩员工心理,就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二、动机激励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动机激励强调对企业、企业管理者个体的个人需要和利益的重视,是企业管理者从群体的利益出发,对企业职工个体的个人需要和利益的重视。因此,要切实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建立合理的动机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现代管理学已经认识到动机激励的意义了,它是从需要到行为的催化剂。在实践中,动力激励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激励就是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企业首先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靠人来进行的,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是在主动参与经营的人的利用下才发挥作用的,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因此,只有使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热情,企业经营才能实现较好的绩效。管理人员对下属进行动机激励,就是使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并引导下属积极地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研究表明,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仅能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员工则可以发挥其80%-90%的能力。其中50%-60%的差距是动机激励的作用所致。
(二)吸引人才。保持组织人员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劳动的作用日益显著,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组织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方法来吸引人才,如支付高额报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等等。同时,管理者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也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增加共安全感、满意感,增强组织的吸
引力,保持组织内人员的稳定性。
(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任何一个组织里,人员的表现都有好坏之分。对表现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动机激励方法,可以使先进的人受到鼓励,从而继续保持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积极上进。
(四)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个人目标是由个人的需要所决定的,但它往往与组织的目标和要求之间存在矛盾。运用动机激励方法进行目标管理,让员工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在对组织目标进行设置的时候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目标,并把组织目标具体分解为个人目标,就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减弱或者消除其不合理要求,也可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三、动机激励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管理者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近年来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动机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普遍在对动机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地把激励当成奖励,激励机制不完整。日前,很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厂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从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企业的奖励措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但其中的部分行为可能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因此必须辅以一定的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将员工行为引导到期望中的方向上。对希望出现的行为,公司应该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要利用处罚措施来进行约束。
(二)不进行需求分析,激励手段单一。许多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措施的时候,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所有人都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对企业中每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应该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可以激励他们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这样的激励措施才是最有效的。当然同时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有些企业同时采取两种甚至几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措施是有其道理的。从低层次的个人需求来讲,采用物质激励会更有效。从公司利益考虑,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创造的价值相对较低,人力市场这方面的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足,所以对于他们采用物质激励是适用的和经济的。相反,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内在精神方面对成就的需要更多些,而且他们属于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者,掌握着公司的经营命脉,公司希望将他们留住,因此公司除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外,还应注重加强精神激励(如优秀员工奖)和工作激励(如晋升、授予更重要的工作),以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
(三)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激励效果不好。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程度反而下降了。例如,现在有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年终奖”的计划,本意是希望以此来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其中有一些公司却因为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当一个人有了不公平的感觉,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所以,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拥有一套评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准确的评估才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才能更有效。
四、动机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管理理论着重强调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必须首先把员工当成一个人而非仅仅是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只有把他们当成社会人、文化人,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激励员工必须从员工做事情的动机开始。作为社会人的员工都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有着自己做事情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根据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当中的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赏识;工作本身具有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和工作的发展前途都能够给员工的行为带来推动力。激励一个员工必须考虑他的动机,只有发自他们内心的事情他们才真正愿意去做,主动地去做好,只有发自他们内心的事情,他们才能成为事情的主人而非奴隶。为了更好地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员工不断地激励和实现自我,构建和完善动机激励机制。动机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满足员工的需求动机,逐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者应着手建立自己与员工之间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与员工成为工作上的盟友,而非权威的领导者,与员工共进退,与员工站在同一条船上,让员工感觉到你不仅是他的上司更是他的老师和朋友。只有这样,员工才可能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流,你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想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使你的每一项计划和指令都收到效果,产生收益。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为了和和员工们打好关系,他经常和员工一起共进“幸福午餐”。管理者必须很好地定义自己和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教练和伙伴,并在这一点上积极与员工沟通,与之达成认识上的共识。管理者必须让员工明白绩效合作伙伴关系对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什么,对员工的进步会有什么样的帮助,以及这样做会给组织、团队带来什么好处。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作为绩效合作伙伴,自己将以怎样的风格进行工作,自己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发挥空间以及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等等。通过绩效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管理者很好地满足了员工协作的需求,激发了员工参与的欲望,使员工的才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施展,潜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
(二)满足了员工满意的需求动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管理和开发员工。管理者的工
作主要是将员工的工作表现反馈给员工,及时对员工的工作给予正面表扬和评价,让员工感觉到被尊重、被赏识,持续强化正面的行为,使之带来的影响产生倍数效应,不断挖掘员工的潜能。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的本性是喜欢被人赏识。认识到这一点对管理者的激励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学会欣赏员工,学会用欣赏管理和开发员工。我们的许多管理者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很多管理者认为信息的反馈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员工应该知道自己对员工的评价。将员工的表现的评价反馈给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帮助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更能激励员工们的士气,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
(三)管理者做好授权的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认为,权利需要是个体在工作情境中非常重要的三种需求或动机之一。管理者要做好授权的工作。授权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给员工一份工作就是要给予员工从事那份工作的权力,只有责任没有权力,显然满足不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动机。许多管理者害怕授权,他们怕权力授出之后,自己的位置受到了威胁,害怕被下属取代,失去手中的权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管理者应该明白员工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要通过员工的努力去体现,任何单打独斗都不是正常的管理者行为。如果员工没有被授权,缺乏工作积极性,不能实现成长与进步,那么管理者的这个位置就没有人可以替代,管理者当然可以在自己的位子上坐的很稳。但是除了最高管理者,有的管理者也需要晋升,也在等待着晋升的机会。如果不会授权,不愿授权,员工就不会获得提升和发展,就没有能力取代其上司的位置。等有一天管理者有了晋升的机会,最终却不能被晋升,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者的上司认为没有人能胜任他目前的职位,他因没合适的人替代而必须继续维持原位,从而丧失了晋升的机会。
一定意义上,授权也是对员工信任的表现,必须建立在领导对员工信任的基础上,做到用人不疑。领导对员工任何的不放心与怀疑都会影响授权的技巧和效果。所以,授权就是要放手让员工尽情发挥,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授权的依据应该是员工的职务或职责要求而做,职责要求什么就授受什么样的权限。当然,员工职务是可能会有所变动变动的,相应的,授权也应不断改变,以保证员工的职责和权限相一致。授权不是事必躬亲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根据员工的能力水平而做,先是业务层面,再职能层面,逐步开展,逐步深入,让授权成为激励员工的权杖,使员工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让被管理者参与管理,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通过换位思考和实践,员工能更好地理解管理者的决策、计划、方向、目标并为之奋斗,并且明白管理者的思路、心态,可以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工作看法方面的冲突。而且员工会感觉自己被管理者重用,工作态度热情、积极性得以提高。如资本家推行的“工人参加管理”的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发放小股票激励工人购买,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都是主人,都是老板,生产就成了为自己,赚钱就是为自己赚钱。从手段和目的上看,都是运用参与激励让工人多劳动生产。
(四)各种激励手法相结合。激励的应用原则有四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管理者要掌握好这些原则,综合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法,充分发挥激励的协作作用,让拥有不同需求的员工都得到激励。
五、总结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仅仅将员工看成生产的一个要素,而是要加重人性管理的成分。激励是企业需要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机制,是管理激励的根本和前提。动机激励是企业一种可灵活应用的日常性激励机制,是激励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管理者要注意对动机激励把握,只要通过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针对不同的动机制定对应的激励策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动机,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对员工的激励收到实效。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只要能实现目的就是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激励同样需要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杨忠,曹洲涛
2.《当代组织行为学》 ;张爱卿;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3.《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摘要:英语在小学课程学习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又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归结出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工具性动机,任务动机,外在动机和表层动机。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笔者给出以下三点建议,旨在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质性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措施 引言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英语已经被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小学生因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合理措施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给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学习动机的定义
Gardener和Lambert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开拓者,在他们之后,学者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不断推广深化。基于不同的视角,在讲座的讲义中刘森教授提到了不同学者对于英语学习动机的不同定义。在国外学者中,Ellis(1994: 715)认为“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需要和愿望,在学习外语时所付出的努力。”Brown(1994)认为“动机是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努力的程度。”Johnstone(1999:146)则把动机看作是“指向目标的驱动力”。在国内学者中,文秋芳(1996:174)认为“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英语学习的原因和目的。”何兆熊和梅德明(1999:280)则将语言学习的动机定义为“学习者总的目标或方向”。尽管不同学者对语言学习的动机定义不同,但从总体上说,这些不同定义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都强调了两大方面: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研究的视角,学习动机的分类也不同。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学习动机的分类有多种,常见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Gardener 和Lambert 把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一类是“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归附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本身和目的语文化等方面有足够兴趣,期望能通过目的语的学习更好地融入目的语社团进行交际生活。工具性动机则是学习者出于某种特殊目的而投入目的语的学习,如通过考试,获取证书等。3.2 整体动机,情景动机和任务动机
Brown根据动机形成的条件,把动机分为三类: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情景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和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整体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待外语学习的总体态度,Brown认为这类动机对于外语学习具有整体指引性和决定性。情景动机是指学习者自然情况下,因情境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任务动机则是在具体任务影响下,为达成任务而促使学习者产生的学习动机。3.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将学习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主要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的分类。在讲座中,刘森教授对这一分类作了详细而深刻的诠释。内在动机是指外语学习本身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愉悦, 同时能提高学习者本人的能力和独立性。外在动机可以理解为外部因素所催生的一种外语学习的外驱动力。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原因不是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而是外在的刺激或压力作用于学习者身上所产生的学习动力,如升学,获取证书,得到奖励,避免批评等。3.4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
这种划分法主要基于动机的程度考虑,是文秋芳教授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理论提出的。深层动机(deep motivation)是指深层次的非物质刺激而产生的动力,如融入目的语文化的愿望,个人的学习兴趣等。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ation)主要是指在表面物质刺激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证书,高薪工作等驱动下刺激催生的学习动力。
利用不同的研究理论,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学习动机的归类划分虽有所不同,但不难看出,以上的几种分类具有通性。归附型动机,整体动机,内在动机和深层动机大体上都是立足于学习者情感态度以及内化的,深层次的因素,而工具型动机,情景动机和任务动机,外在动机以及表层动机都立足于学习者情感态度以外的物质,外界刺激等外部因素。小学生心理状况及学习动机分析 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段一般为7至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明显区别于成年人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想象力丰富,好奇新强,敢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尤其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赞扬。但是同时这个时期的儿童通常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为何而学习。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就表现为,为了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英语,但是他们通常并不是真正理解自己为何要学习英语,也不能真正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英语更不是为了沟通。
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归结为:工具型动机,任务动机,外在动机,和表层动机。由于受到这个特定年龄段认识的限制,小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受到学校课程的安排,老师家长的要求,被动地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获得老师家长的赞扬,而不是真正的希望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或者通过英语学习促使自身的长足发展。激励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措施
由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归结为工具型动机,任务动机,外在动机和表层动机,那么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激励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达到改善小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目标。(1)加强学习英语目的性教育
学习目的性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结合小学儿童心理进行教育;2 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3 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4 定期考察;(2)及时评价与适当评价相结合
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即反馈),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后,他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
课堂中的学习反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包括社会性反馈,象征性反馈,客观性反馈和标准性反馈。社会性反馈他人对其行为活动的结果所做的言语形式的评价(如表扬和批评)。象征性反馈是指他人对其行为活动的结果所做的符号形式的反馈(如分数,微笑的面孔和小红花等)。客观性反馈是指他人对其行为活动的正确性所做的评价(如那些地方对,那些地方错)。标准性反馈是指个体通过了解他人在同一活动上的成绩来评价自己活动成绩的反馈形式(如名次,等级等)。为了充分发挥学习反馈的积极作用,还应该对小学生儿童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评价,评价与反馈相结合。运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特别是要正确的对待考试和考试分数。②坚持正面鼓励原则,以表扬为主。③评价是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3)合理地展开竞赛活动
适当地展开竞赛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强。利用竞争激发学习动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竞赛内容应该多样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英语故事竞赛,英语歌谣竞赛,英语单词记忆竞赛。②在多种竞赛形式中,应该以团体竞赛形式为主。个体间的竞赛效果虽然最佳,但是这种方式容易胜者骄,败者馁。③进行个体间竞争的时候,必须按能力的高、中、低进行分组,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同等获胜的机会。④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宜过于频繁,竞赛内容也不宜过难。
结语:本文基于刘森教授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建立课堂互动机制”的讲座,并结合目前我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归纳出我国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笔者尝试着提出3点建议,旨在加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能力和实际的英语水平。由于笔者学术水平和实际教学经验的限制,这3点建议仅为笔者对激励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粗浅认识和看法,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Brown, H.D.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 [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Regents.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Johnstone, K.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1999 高一虹(Gao, Yihong)、程英(Cheng, Ying)、赵媛(Zhao, Yuan)、周燕(Zhou, Yan),2003,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外语研究》第77期。
华惠芳(Hua, Huifang),1998,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外语界》第3期。刘东楼(Liu, Donglou),2002,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第4期。
林静蔚(Lin, Jingwei),2006,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第11期。沈得立(Shen, Deli),2003,《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文森(Yu, Wensen),2007,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育发展研究》第8期。
一、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好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低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弱;当问题的难度系数适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
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关键词:奖学金,激励作用,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 学习动机问题也受到了较多关注, 随着校园生活的多样化, 大学生学习动机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其学习状态令人担忧, 学习动机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奖学金是为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奖励资金, 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项激励学生的重要措施。本课题以石河子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结合石河子大学奖学金制度以及大学生学习动机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旨在使奖学金发挥出更大激励作用。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石河子大学4个班级的本科生200人,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4份, 有效率为92.00%。其中大一47人, 大二45人, 大三52人, 大四40人;男生95人, 女生89人。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田澜等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 该问卷共4个维度, 其中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属于内部动机, 声誉获取、利他取向属于外部动机。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03, 各分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718~0.839。各分问卷和全问卷之间呈现0.740~0.880的中等偏高相关, 而各分问卷间呈0.230~0.550的中等偏低相关, 34个题项与各自分问卷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346~0.677。
1.3 方法
从大学生实际出发, 对4个年级各5名大学生进行访谈。通过教师评定、自我评定等方法加入奖学金题目, 编制出完整的问卷, 以石河子大学本科生为被试, 使用统一指导语, 问卷当场收回, 所有测试一周内完成。
1.4 资料分析
对所有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学习动机发展状况
对184名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的平均分 (指各维度各题的平均分) 和标准差 (各维度各题平均分标准差) 进行统计, 其中每个项目最高分为5分, 最低分为1分, 中等临界值为3分, 分值越高代表动机越强。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 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学习动机总平均分为3.01分, 属于中等临界值分, 居中等程度。
2.2 奖学金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奖学金对86.41%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激励作用, 且有46.74%的学生认为奖学金对激励其学习有很大作用, 说明奖学金的设置很有必要, 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作用。
2.3 不同激励程度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各维度得分差异 (见表3)
注:*表示P<0.05, 下同
从表3可以看出, 不同激励程度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比较表明:在求知兴趣、利他取向维度上, 认为作用很大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认为作用一般、不大的学生;在能力追求、声誉获取上, 认为作用很大的学生得分高于认为作用一般的学生, 认为作用一般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认为作用不大的学生。
2.4 对奖学金了解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得分差异 (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对奖学金了解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求知兴趣、声誉获取、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都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发现, 对奖学金较了解的大学生比不了解的大学生更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更注重声誉获取和帮助他人。
2.5对奖学金评定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得分差异 (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对奖学金评定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在求知兴趣、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 在声誉获取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明认为奖学金评定合理的大学生比认为不合理的大学生更享受学习的乐趣, 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更在乎他人的评价。
3 讨论
3.1 大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状况
本研究发现, 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学习动机居中等程度。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 总平均分小于临界的比例相当大, 共96人, 即有52.17%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高;总平均分高于4分的 (学习动机较强) 仅4人, 占总人数的2.17%。从总体上看, 本研究证实了当今大学生学习动机偏低, 只有在能力追求维度上得分接近4分, 其余均不到3分。因此, 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石河子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动机。
3.2 不同激励程度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通过本研究得知, 有86.41%的大学生认为奖学金对其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激励程度不同, 学习动机各维度得分差异也比较显著。总体来看, 认为奖学金作用不大的学生与认为作用一般、作用很大的学生得分差异比较显著, 这说明奖学金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和奖励, 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很有用的。奖学金的设置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 认为奖学金设置合理的学生均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这与德西[1]的研究比较接近, 他认为如果奖励被视为正反馈时, 能起积极动机作用。韦纳对奖励的复杂动机做过这样的精辟论述:“对成功地完成一项容易任务的奖励会使接受者得到低于其能力的反馈, 这种信念会影响到之后活动的进行;然而, 对成功地完成一项困难任务的奖励会使接受者感到这是其努力和能力高的结果, 这种信念会激发更强烈的动机。另外, 基于竞争情景中社会比较信息的奖励, 表明受奖励者能力高, 并且比其他人强;然而, 合作情景中的奖励表明受奖励者很刻苦努力。因此, 人们逐渐认识到奖励具有多种意义, 而且各种内涵可能具有不同的动机含义。”因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奖学金发放的作用, 并合理利用。
3.3 对奖学金了解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 对奖学金了解程度不同的大学生, 在求知兴趣、声誉获取、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 对奖学金较了解的大学生更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更注重声誉获取和帮助他人。奖学金作为一种物质奖励, 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积极作用的, 如果对其不了解, 奖学金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更谈不上激励学习了。这与邵世友[2]的研究相一致:获得奖学金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Pscen和Helemrich研究了数千名大学生、科学家、飞行员、商人和运动员的动机和成就[1], 得出结论:内在激励往往能够促成高的成就, 外在激励却不太可能。而本研究与其结果相反, 认为奖学金激励作用很大的大学生比认为作用不大的大学生更注重激发其学习动机, 可能是由于外在奖励在短时间内激励作用较大, 并且在大学生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3.4 对奖学金评定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 对奖学金评定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在求知兴趣、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 在声誉获取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认为奖学金评定合理的大学生更享受学习的乐趣、注重能力的提升、在乎他人的评价。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奖学金的评定过程充满了主观色彩, 缺乏科学性, 评定过程没有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达不到激励目的, 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淡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取, 因此不愿刻苦学习, 认为为他人树立榜样也没有必要。这与陈瑶[3]的研究相一致:我国高等院校的奖学金评定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尚未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
4 结论
(1) 对奖学金了解程度不同的大学生, 在求知兴趣、声誉获取、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
(2) 对奖学金评定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 在求知兴趣、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 在声誉获取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3) 不同激励程度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得分都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高萍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邵世友.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 (4) :47-49.
关键词:学习动机;激发;正面表扬;学习方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认为,班主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以正面表扬为主
作为老师,也许我们自己觉察不到一句简单的表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它对于一个孩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鼓励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也能唤醒一颗沉睡的心灵,它也许是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
教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如,大拇指称赞法、微笑点头法、背后夸奖法、小奖品奖励法等。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因此要做到因人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有利于学生树立优良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可以发本子或笔以示奖励等。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老师应真正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往往比批评更具威力,使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即使学习动机很高,如果不懂学习的方法,或是没有掌握与学习有关的许多活动习惯,那么学习积极性也可能会被削弱。因此,掌握与学习活动有关的许多方法非常重要。
1.挑战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巩固
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大家都知道,但许多人对复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殊不知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温故而知新”人人都会讲,但是真正理解其涵义的有多少?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新知识,都必须在脑海中反复出现才能加深印象,才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的知识。而这种反复决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让同一知识点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不同方式在头脑中多次反应的过程,它是掌握知识的必备手段。
2.坚持劳逸结合,杜绝题海战术
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须杜绝大规模的重复练习。有的学生一天到晚埋头读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就是这些学生只知道做题,在做题中只是要求结果,没思考解题的方法和过程,这样做题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因此效果也就不理想了。实践证明,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很重要,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
体验是一个人愿望,要求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从未体验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那将是他的不幸。”因此我们要不停地自问,你的教学、你的辅导、你的思想教育让他体验到快乐了吗?如何做让学生体验到快乐呢?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促进脑的发展,使脑明智,脑也促进手的发展,使它成为思想的镜子。”在新授课中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到黑板做題,一节课中至少能让二十多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可表现为:为学生确定努力方向、提供动力、控制学习进程、促进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主要起启动作用、维持作用以及监控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当学生有了学习需要,获得学习动机后,就会在学习前做好准备,从而较易启动其学习行为。当学生启动学习行为后,学习动机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已经启动的学习行为始终能够朝着已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受到学生自身意志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将要做出变化时,这就影响到了学习行为的目标,因此正确,适当的学习动机可以对受到影响的学习行为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以此来排除一切不利干扰因素,以此帮助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有时会对学习效果起促进作用,有时也会对学习效果起到相反的作用。当学生认真、正确地对待学习时,学习动机越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好。然而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时,因为压力问题,学习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最适当的学习动机去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1)对学习结果给予及时、清晰、具体的反馈信息
研究表明,通过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对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平时要经常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如果没有反馈,不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则缺乏学习的激励,很难保持较大的学习热情。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学生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考卷等及时做出评价。
(2)正确运用好表扬与批评
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一般而言,表扬、鼓励要比批评、指责会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为了增加评价的有效性,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合理,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分数,正确对待评价。在现代教育中,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他们应该用的方法多是表扬和鼓励,这与他们成长的环境有关。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教师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批评也要有艺术,而并不是人身攻击。
(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校中开展适当的竞争,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就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当然,开展竞赛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会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获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教师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每个能坚持学习的孩子都首先是爱学习的孩子。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能自发的学习呢?这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学习,不只是狭隘的在学校学习,不只是课本上的东西,不只是考试需要的内容。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基础。所以,首先,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明确学习的含义,不要用狭隘的学习阻止了孩子们求知的脚步。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真正内涵。其次,我认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习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而不是他们对父母老师不尽唠叨付出的代价。就如同每个成年人都应自食其力赡养父母养育子女一般,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义务,这是不容逃避的。还有,作为在学习过程中,作为父母和老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因材施教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坐视矛盾激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之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新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新数学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倒数”这一概念前先板书一长串等式:8×( )=2/5×( )=( )×1.75=1.5×( )=( )×2.5=1,然后问学生,谁能很快填出这一连串等式括号中的数,使其结果都等于1?这一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都跃跃欲试。学生尝试计算一会儿后,教师迅速用彩色粉笔填出结果,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这时教师才引进“倒数”的概念告诉学生。教师是运用倒数的知识来填写的。这样的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上来。
二、采用有趣的、变换的呈现方式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此,要讲究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物化的形式呈现或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加以呈现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一只大象的体重等于8头牛的体重,一头牛的体重等于2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等于5个人的体重,一个人的体重是5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时,在黑板上贴了一个天平的模型,秤的左边放一只大象,右边放8头牛的图片,以此类推,这样抽象的数量关系寓于直观形象。形象化的学习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形象的支持下,在积极的学习情感的驱动下,很快弄清楚了其中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组织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主动的认知活动去发现知识的结论,能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尝到学习的乐趣,会进一步激发后续学习的动机,组织学生发现学习,关键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覆盖规律”一课时,我用课件出示了2010年10月的日历,并告诉学生:“不管框住哪九个数,都能一下说出它们的和是多少?你们相信吗?”学生面露疑惑,于是我把它放在日历上,正好框住九个数,然后一下报出答案,学生通过计算知道正确以后更是惊讶,不过有的学生觉得可能是老师事先算好的,要求他们来框数,我来报答案,正合我意,又进行一轮后学生心服口服。不过,这时已经有学生跃跃欲试,似乎找到些门道了,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去观察日历上的数看看是不是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学生发现了“矩形数阵,巧妙求和”的规律与方法,最后通过拓展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整个过程都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维持。
四、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反馈具有激励学习动机的功能,而一般的,学生的回答得到积极的评价,尤其是表扬,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时,要利用“滞后评价”“内隐评价”等教学艺术,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或者淡化学生的失败意识。事实上,学生许多回答错误,往往是“部分”答错,这时教师可用“这题求的是什么?你有没有做完?再想一想?你还能回答得更完整吗?”等加以启发,待一一纠正后再作评价,这样的反馈仍然是及时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组织激励环境维护和建构
在高职英语学习学习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动员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学习英语学习环境要求,建设课堂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英语学习评价标准及相关实施细则,明确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奖惩办法及学生学习过程动态评价体系,通过事前共同参与课堂章程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习环境激励机制建构。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高职英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英语能力、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划分成组,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角色演练、小组研讨等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团结向上、积极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进行良好的社会性的合作学习活动构建,界定成员责任和义务;在小组合作中采用激励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做好活动总结;在发扬教师指引、激励作用的同时,引导小组成员对同伴所作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进而促使小组成员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实现激励环境作用的最大化。
二、建立学习心理环境和自省学习激励机制
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不但英语基础较差,在英语学习上也表现的更加消极、被动。因为高职生大都文化课基础较差,在英语学习上有过失败的经历,许多人因此对英语没有兴趣或自信心不足。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高职英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课堂评价为正向主导,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语境,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学习英语并乐在其中,进而从心理环境激励机制入手,形成良性的英语课堂激励机制。其次,为了促使学生内在自省,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自省学习激励机制,即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辩论会、情景剧表演、模拟活动等,鼓励学生克服对英语的恐惧心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英语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适当注意正向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切实通过正向强化刺激,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总之,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尊重、信任学生,积极为学生表达自我、愉快地学习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进而使学生在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中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建立教材内容拓展激励
立足教材、研究教材、超越教材是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新课改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以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为指引,高职英语教师要通过教材内容拓展激励机制建设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材内容拓展和教学活动中来。如高职英语教师可通过高校教学资料库、校园网将社会热点转化为高职英语教学材料,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需要,通过东西方文化话题和热点新闻探讨、体验式实验等开放性英语学习形式检验学生知识积累程度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四、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励】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11-27
浅谈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12-2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09-1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12-2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0-30
如何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2-2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学12-1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