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推荐2篇)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1

【摘要】低年级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低年级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误区、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而对于农村低年级智障儿童来说,培养他们劳动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其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智障学生由于身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能否自谋生计,关键在于生存所需的基本劳动技能,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减轻社会负担,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走出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误区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智障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条件状况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普遍形成两种表现:要么穿衣、洗脸、吃饭、擦屁股等等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动手;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反正是残疾人,没有什么培养的意义,任其发展无所谓。家长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导致智障儿童丧失了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形成事事依赖的性格。其次是学校教育的误区。很多启智教育的老师虽然知道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导致智障儿童在集体生活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第三是培养方法的误区。有的家长和老师由于急于求成,采用简单、粗暴的培养方式,这在挫伤智障儿童自尊心的同时导致其丧失了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让智障儿童有意识地自己动手,让他们通过锻炼建立信心,能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而感到自豪;这是智障儿童建立自信心、具有成就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二、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低年级是智障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首先,通过智障儿童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有利于其肌体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其智力开发亦大有脾益。其次,培养和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可使其逐步适应校园集体生活,智障儿童从家庭进入学校园,置身一个全新的环境,固有的依赖性使他们很难适应,通过吃饭、穿衣、洗漱、入厕、整理床铺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其尽快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同时有助于其养成独立自信、不依赖他人的性格。

三、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家庭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起点,父母是其能力训练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是对智障儿童最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障儿童后期的成长,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转变“包办代替”、“没有培养意义”等狭隘的教育观念。其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转变“以开发智力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要把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活动计划,设计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他们诸如穿衣、洗漱、收拾餐具、整理床铺和文具等基本技能,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使其形成习惯。

2、激发兴趣,增强自理意识

由于智力因素,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家长和教师机械的说教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对其实施训练,通过观看视频、创设生活自理游戏情景、小竞赛等方式,激发其兴趣。其次,家长和教师的包办代替,会使智障儿童形成错误认识和依赖性,必须通过“我能、、、”、“我会、、、”等活动创设正面教育,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激发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愿望,增强自理意识和自信心,通过动手能力和意识。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智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正常儿童几乎不用学习就能完成,而智障儿童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且最终完成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因此,必须从入厕、穿脱衣物、基本洗漱、收拾餐具、整

理床铺等最基本的技能入手。同时,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的培养方法往往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培养计划。

4、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由于智障程度不同,智障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培养目标要有所差别,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对于智障程度相对较轻、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就以相对较高的水平要求;对于智障程度相对较重、基本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要相对降低要求标准,不可强求,更不能鄙视。由于智障儿童能力较差,畏惧感强,对它们的点滴进步,切不能忽视,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愉快,使之形成推动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

5、反复训练,巩固提高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反复、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经过一两次训练就取得显著效果,家长和教师要对其进行反复训练,加强巩固练习;在日常生活的入厕、洗漱、饮食、排泄等活动中到处可以体现出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水平,要抓住这些关键时机,加强指导和监督,使其形成习惯,让平时掌握的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2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帮助智障学生掌握生活技巧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语言和文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文字与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 以直观的画面、优美的图片、真实的场景、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视频来展现教学内容, 这样更能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更能使他们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智障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技能的掌握需要与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 而在学校教育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能把各种生活场景真实地再现出来, 这是以往教学中最难突破的问题, 也是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所面临的重大困难。有了多媒体, 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分析与影像功能, 将各种生活场景形象而直观地再现于学生眼前, 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如同置身其中, 更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与技巧。如购物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间之感, 我们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超市购物的真实情景, 让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超市, 一起来亲身体验购物。我将整个购物过程分解成几个片断, “走进超市———挑选商品———结账———走出超市完成购物”, 将这些片断逐一展现给学生。清晰的画面、形象的人物与熟悉的场景, 这样更具亲和力与吸引力, 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感与熟悉度, 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视频所展现的是真实的购物情景, 这样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阅历, 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进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购物, 逐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加强示范与教育, 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真正实现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 就必须要增强智障学生的自理意识, 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地生活自理。智障学生虽然在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他们极具模仿能力, 尤其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正所谓言传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示范教学, 加强教师的亲身示范, 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来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

如关于吃饭, 我们先要让学生认识筷子、碗、勺子、盆、盘子等, 并详细讲解各自的用途。对于筷子、碗、勺子的具体用法, 我采用亲身示范, 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如何使用, 并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现场进行碗筷的使用, 评出做得好的学生,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同时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与激励, 可以使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 进行不断地效仿, 进而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不仅在课堂上要亲身示范, 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如教给学生碗筷的正确使用方法, 那么教师在就餐时也要正确运用, 这样知行同一,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反, 如果教师在课上所讲与现实生活中所做不一致, 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和错误的认识, 不知道是要坚持教师所说的还是所做的,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因此, 我们要以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来影响学生, 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 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生活。

三、采用游戏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生活技能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对于智障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对游戏同样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教学中这更符合学生的天性, 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情感、高涨的热情, 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这对于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如吃饭, 由于智障学生存在缺陷, 他们在家中大多受到家里人的特殊照顾,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他们吃饭时或是心不在焉, 或是吃的速度慢, 有的甚至还不会自己吃饭。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吃饭, 我设计喂饭的游戏, 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既当宝宝, 又当妈妈, 既是喂饭的人, 同时又是被喂饭的人。并且设立奖项, 表扬那些在游戏中表现得出色的学生。这样的游戏设计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主动参与, 积极练习, 慢慢地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了。

四、因材施教, 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有着明显区别他人的不同, 智障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虽然大脑发育不健全, 水平参差不齐, 在生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采用同一个教学标准, 这样的教学势必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 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才能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来灵活展开, 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 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而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提出不同的标准与教学目标。如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 标准相对要低些, 而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高的学生则要提出相对高一些的要求, 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这样我们的特殊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提高全体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适应生活, 更好地生活与生存。

上一篇:个人安全履职报告下一篇:公司关于2010年春运安全生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