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精选11篇)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 篇1

通过本次学习,我从中得到不少启发,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家长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在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我们老师不断反思、及时分析、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言行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地展示,开心学习、快乐成长。我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我认为,这就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情操和品质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指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关系等。

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等等。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地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在人的一

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教知识和经验,我们责无旁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作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让家长多了解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联合起来。

为了让家长能更多地掌握幼儿情况,我们借助利用发校讯通这一平台,每天发信息,让每位家长都能收到今天所教的教学内容,以便及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复习。另外,我还对每位孩子的在园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我让家长也把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告诉我,让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教,为我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进行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最大化的利用了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为了把孩子教育的更好,现在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好各种教具玩具,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幼儿。在活动中关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细心耐心的引导幼儿。活动后认真的反思,无论是活动设计的制定还是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都仔细的反思,提出更好的改正措施。

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作为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在面对同事时,以共同进步为出发点,经常与同事交流经验,不仅学到了很多组织孩子活动的经验和窍门,丰富自己的学识,更对同事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师工作的纯孰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

总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因而,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充沛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天河区同仁艺体实验幼儿园

丘春燕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 篇2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与教师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确立一个新的、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努力提升其职业素养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称职的教师。

一、教师要把职业当作终身奋斗的事业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倦怠。有人将教师群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当教师是无奈的选择;第二层次,当教师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职业;第三层次,当教师是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毕竟,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占据多数,这也是产生职业倦怠最多的人群。有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一名教师从师范毕业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教师适应期),大约需要5-8年时间;从合格教师走向成熟(教师成熟期),并取得最高职称,大约持续10-15年。当一名教师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基础教育领域最高专业技术职称后,尽管距离职业生涯终点还有一二十年之遥,但已鲜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工作上的压力和心力交瘁,不少教师都面临职业倦怠的威胁。教师一旦产生了职业厌倦,也就失去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缺乏主动成长的强烈意愿。

从一定程度上看,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现象”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生涯的“头号杀手”。“职业倦怠”一词最初是在1947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顿伯格提出的,用以描述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身体和情绪都处于疲惫的状态。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并非从一开始就出现职业倦怠,而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文化不自觉”中,习惯于“教书匠”的角色,习惯于按照上级指定要求行事,在工作中没有追求、没有激情、没有新的挑战、疲于应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工作似乎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渐渐地,对学生失去了热情,对未来不再关心,甚至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追求、没有激情、始终处于“被成长”状态的教师,会怎样与学生进行有效、和谐的沟通,怎样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层次的教师往往能超越现实与功利,他们真正获得了“人生为一件事而来”的快乐与幸福。因此,做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把教师的职业当作终身的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职业认同。既然选择了,就去迎接风雨的历练;既然选择了,就不要留恋曾经的失去;既然选择了,就要为选择负责。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一种事业,事业是要对全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能比培养人的工作更重要、更伟大?教育工作者要立志办大事,必须将教育作为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在《怎样办好今天的中学教育》的演讲中对关于职业与事业的区别有一段很好的阐述:“职业是一种谋生的途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职业有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往往是‘全天候’的、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更需要理想、精神和情感。职业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职业的升华。”换言之,所谓事业,就是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所谓职业,就是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

相比其他职业,教师职业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把教育当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门必修课,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启蒙者、行为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其素质的高低对青少年一代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社会的榜样和模范,教师职业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圣的工作,是培育英才的事业。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孔子十分注重“德”的力量,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无独有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也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法则)。”道德,关系每一个人,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的人,必须讲社会公德;作为工作的人,务必讲职业道德;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成员,应该讲家庭美德;作为社会的个体,需要锤炼个人品德。

自古以来,学识、修为和师德都是评判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不仅是一种理性的职业,更是一种德性的事业。《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样的价值排序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不朽”,最上等的是“立德”。“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师德,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义地说,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诸多内容。

为人师表,其使命职责必高于常人,正所谓“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不过,在笔者看来,比之于“学高”,“身正”更为重要。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实际上,“教”和“育”是两个概念。“教”很重要,“育”更重要。育人是教育的核心。2014年3月,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明确学科本质是什么、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当前的中小学教学,还没能真正做到心中有人。我们没有讲出学科的核心价值观,没有重视学科思维模式的建立,没有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更多的还是把学生当做只会接受结论而不会思考的知识容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核心素养就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策略、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国际组织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引领并推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

但从根本上说,核心素养还是要解决一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记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他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那里学到了平等,学到了尊重别人,学到了谦让,学到了礼貌,学到了许多做人的基本原则。有这么一件小事,令人难以忘怀:一名到北京大学报到的新生,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帮他照看一下行李,这位老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结果在烈日之下原地不动地等了很长时间,一直等到这位新生回来。而这位老人便是已故北大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季先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因为他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其实,传统文化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譬如忠宽、道义、谦恭、仁爱、友善等。华中师范大学晓苏教授曾在学生毕业典礼上说:“人的修炼和树的成长一样,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要有知识积累,二要有思想照耀,三要有人格的支撑。”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要义,首先在自己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认识学生,读懂学生。自己做人过关了,才能站在讲台上经得起学生看。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再说,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既是教师辛勤劳动、奉献的过程,也是充实、提高、完善自我的过程。教师的精神与境界应该体现出人文情怀,并将人文关怀渗透在各个不同学科之中。东汉张衡有一句名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我想,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座右铭。在笔者看来,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潜移默化地去渗透、传递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据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温州市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念书时,开始的兴趣在文学,对数学并不感兴趣,直到初三遇到一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的杨霁朝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个人志向与祖国的兴亡联系在一起。苏步青内心豁然开朗,学好数学报效祖国的理想让他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就这样,在杨霁朝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踏上了数学报国之路。

从广义上说,道德也包括良知。著名学者鲍鹏山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道德,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努力遵循的。当我们遇到一些新知,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等方面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三、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作为一种古老而常新的人类情感,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和对爱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有《诗经》和《安徒生童话》,也不可能有《爱弥儿》和《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作品都是爱的产物、爱的结晶,它们丰富了爱,定义了爱,命名了爱。

最重要的是,爱会带来善意、宽容和责任。冰心曾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师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无论是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还是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无论是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能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虽然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行文至此,我们不能不提到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它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夏丏尊先生1923年将《爱的教育》译成中文,后由开明书店出版。《爱的教育》曾被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著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的重点读物。这本小册子的感人之处,并不在于其文学价值,而在于体现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亲子之爱等美好情愫,勾勒了由真善美和假恶丑组成的纷繁世界,也写出了人类的复杂和教育的微妙。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爱”需要依靠教师去传播。布卢姆说过:“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情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与其他人际关系相比,师生之间的“爱”更具有特殊的魅力,它能融化冰冻的心灵,温热自信的希望,点亮起航的明灯,扬起前进的风帆。教育固然要教客观知识,但更要育人。作为教师,我们要随时想着学生的今天和明天。学生的一切,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当然,处处为学生着想,并不意味着迁就学生,因为作为教育者,我们还有引领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经师与人师的区别也在于前者只管教书,后者更重育人。特级教师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要“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教师的爱是渗透在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中的。然而在现实中,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冷落、打击大多数学生。许多所谓的“差生”正是在这种冷落、歧视中形成的,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的灵性也是在教师这样简单粗暴的管制之下被埋没的。中小学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爱的缺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个责任心与事业心的问题。我们搞教育的人,特别是教师,首先看的不是学历,而是是否真正喜欢教育,是否真正爱孩子。爱孩子的人搞教育,他就知道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在师生关系上,中国古代曰“师”曰“弟子”,这“弟子”一词让我特别感动。称学生为“弟子”,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的父兄,虽然我们不必以父兄自居,但在今天的社会,教师能像亲人一样爱自己的学生,是不会错的。

爱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离不开爱。如果学校是河流,爱就是河流中的水;如果学校是园林,爱就是阳光和雨露。“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就会更爱教师。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的,要爱得得法、合理。超越合理的限度,爱就变成了溺爱、纵容、放任。因为有爱,所以有责任;因为有责任,所以有担当。责任,即分内的事,既是一种担当,又是一种使命;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精神和品格。作为教师,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对完成本职工作十分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好学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强烈的责任意识,来源于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源于崇高的理想追求。因此,教师要自觉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以奉献教育事业为乐,以努力工作、不误人子弟为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教师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獻标识码:A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YAN Kai

(Hanko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modern education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universities'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courseware. In additi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urseware also requires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场所,各类高校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均有较大的投入,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之中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跟进

课堂教学讲究抓要领、显中心。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因课件包容的信息量远比传统板书要大,而且所有的内容均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强化重点,突出要义,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为此,课件内容的选取要做到主次有别,层次分明。通过教师讲授时的反复强调、刻意突出,令学生对内容的主次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指出的是,强调重点,并不意味着对辅助内容的忽视。事实上,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案例、图表的运用,能够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或分解为具体细节,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内容的表现形式也要做到主次有别、层次分明,即让学生在视觉上能够轻松地辨识出重要的内容、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上,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推崇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理念亦可适用。事实上,少而精的设计更能够启发思考、促进记忆。教师不必把所有的信息都铺展在学生面前,而是要将提炼后的精华呈献给他们。往往一页上仅有的几句重点,要比满满当当的一整页文字更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记忆上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在表现之“少”和蕴含之“多”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另外,教师要避免课堂上实际讲授内容和课件承载内容的“误差”过大。虽然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的讲授才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但由于课件具有直观性、概括性、记忆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影响较大。如教师的讲授内容与课件内容出入较大,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紊乱,造成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因此,既不能将课件奉为授课的唯一指针,也不能完全不顾及课件的存在而过度自由发挥。教师应紧扣课件内容,张弛有度,合理地“游离”于课件内容的周边,令讲授成为课件的深入诠释,令课件成为讲授的生动提点。如此,课件的优势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无疑给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学人员可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利用多媒体工具调控授课节奏,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历史课程,可在每节课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上半段时间讲授重点,精力不济的下半段时间则播放相关视频,一方面调节学生的学习强度,一方面促进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外语课程也是如此,语法内容的讲授和情景视频的播放相互穿插,可有效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和帮助他们代入视频角色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 课件设计及应用对教师责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不过其给教学带来的消极因素亦不可忽视。如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易患上“课件依赖症”。课件具有“一劳永逸”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学人员对其的过度依赖,甚至出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只要教材内容不变,课件的更新就只停留在极少量修改、增补的层面。如此不仅滋生出教学的惯性,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获取新知识、新观点的途径,将其误导入年复一年的陈旧轨道中,不利于具有开放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课件的设计及应用对教师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人员应克服对“老”课件的依赖,在每个学年,都要秉持职业道德,积极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前沿信息,结合教材的变化,合理增补、修订,制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课件。此外,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反馈,对课件效果进行评估,具体落实到某一节内容甚至某一页内容。如评估结果低于预期,则分析原因并予以改进。

除内容以外,单就技术层面而言,针对在各式电子产品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教学人员只有在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及运用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制作出精良的课件,才能够更有效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这需要教师保持好学的态度,参考借鉴同行的成果,取长补短,不断积累制作技巧和提高制作水平,充分发挥课件表现生动、内容灵活、重点突出的优势。

3 课件设计及应用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相互促进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途径既方便又快捷,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的疏漏、缺失或以讹传讹。这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这些信息加以甄别,拔除杂草,留下菁华。不清楚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多方求证,确保将无误的信息带给学生。此外,高校教育与初级或中级教育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层次和等级上,更体现在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注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多地扩展领域,增补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才智。这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精神,除本专业融会贯通外,还要对相邻学科亦有涉猎。如此,课件的制作有助于教师汲取到更多的养分,令其学识更加精深和广博,反过来又促使课件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集成、管理和利用海量学习素材的能力,在给教学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对其提出了将庞杂的信息整合、筛选和精萃成目标教学内容的任务,这需要教学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克服惰性,持续改进,以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和达成期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立.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篇4

这学期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研究生的群体,接触的第一节政治课就是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老师精湛的讲解与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让我也重新对研究生生活与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研究生的生活不如本科生活那么简单,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考试,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拓展和深入研究,从而有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实验操作和技巧,创新思维,更是需要撰写相关论文。在这时,伴随着身边或者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恪守自身道德规范,维护学术界的风气至关重要。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 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现如今,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学术道德被很多人忽视甚至遗忘,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小到学生毕业论文造假、抄袭,捏造实验数据;大到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等。一些学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学术规范问题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演绎为一个跨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单纯用道德来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和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广大学者有法可依。其次,做到有法必依,提高学者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行为,减少不良现象。

其次,对于学术道德和规范问题,究其根本,是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学者们的学术良知和职业精神日益被腐蚀,在此机制下,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学者的不甘心,不服气致使他们开始投机取巧,谋求自身的利益。所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我们只有根据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更加人性化的分类评价标准;继续加强学校、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成果评价、项目评价、人员评价以及研究机构评估中的作用;加强与教务、研究生及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的制止学术腐败的滋生。

最后面对学术道德的日益沦丧,学术造假的日益猖獗,我们必须日益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与自身素养的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则是修身安邦的基石。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刻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与学术腐败作斗争,建立一个和谐纯净的学术氛围,这不仅是有利于自身,也是有利于社会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封建社会所推崇,现如今国家也十分重视的儒家思想,无疑将德至于首要位置。孔子曾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术等课程,但是他却认为比起技艺的掌握,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现如今,我党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由此可见人的品德至关重要。古语有云:“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也;无才无德庸人也;德大于才谓之能人也,才大于德小人也”,因此,只有拥有高品德和素养的知识分子才能称为圣人,而若只有才能,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只能称作小人。

我们当代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

(四)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五)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六)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七)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八)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关于职业素养培训学习的心得 篇5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过程不是甘来苦尽却是苦尽甘来,正因如此,却非人人所能及。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都在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当我们坐在这培训室里的时候,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而学不是在为公司也不是在为父母为朋友而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如此。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所为,所以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思想从态度上去改变自已。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出发点是否正确,这也就好比为一座高楼筑基。所以思想态度的改变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上边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态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却没有正确的人生导向,那无疑是人生的悲剧。有人忙碌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直到两鬓斑白,仍然一无所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梦想之路上立下志向,确定目标,不能老是停留在迷茫当中。这就好比你去打出租车,上了车司机问你去哪里你却告诉他不知道去哪一样的道理。一旦决定了目标,你就要学会承担。《职业素养》告诉我们:要梦想,就得承担;既选择,就得承担;一旦决定,就得承担。包括学会承担委屈,公司的任何人都不是你的父母亲人,没有人愿意为你的过错或者非过错买单,任何时候,学会承受委屈是区别一个人是否足够成熟的标志。

懂得知福和珍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并做得到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谨记一点: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付出的积累,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所以,没有回报,叫正常;得到回报,就叫福气。这就如人的生死,人生来就一无所有,那么后面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回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获得太少?就如前面举的那个戒烟例子,你的妻子并不指望你的回报,她只是尽一个妻子的本分关心你爱护你而已。所以,我们要懂得真正的付出:力求回报的不叫付出;期待回报的也不叫付出。在婚姻角度来讲,付出不是交换,是无私,是天长地久。其实放到公司角度,也是这样的。

如果懂得知福和珍惜,那么相应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感恩与回馈。永远不要把自己当作一名弱者,不能成为别人怜惜的对象。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捐款捐物,在这些捐赠的队伍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了一个靠乞讨或者拾破烂为生的群体,但是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让我们懂得,感恩与回馈是不分群体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手中握着一只小鸟问智者,他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命题,如果智者说是活的,小朋友就会无情地捏死这只小鸟;而一旦智者说它是死的,小朋友就会松开他的手。这个故事在这里并不是要给我们分析逻辑学的两难命题问题,而是教育我们要学会掌握自己,活在当下。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我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是我至少可以事事尽力。这样就不会对结果抱有巨大的希望而在它达不到时会产生相应的绝望了。

进了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很多选择,与选择相伴相生的就是责任。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忠实于自己的选择,无论它是什么,也无论是选择拿起还是放下!这,就是责任!一旦决定,你就得义无反顾地担当!在公司里,我们经常要思考这么两个问题:第一、公司为什么一定要有你?(其实也许你现在的工作换成另外任何一个大学生也能做,甚至可能比你做得更好)

二、公司有了你以后,将会有何种变化?你的价值在哪里?如何体现出来?这个目前我还很难回答,但是《职业素养》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员工职责是,改变企业的现状,让其沿着发展的方向发展!

以前一直听周围的人说社会有多复杂,人心有多难测。这就导致一批批大学生怀着惴惴不安的复杂心情踏入这片神秘的领域。但是,我想说我是,真正有远大抱负和宏伟目标的人是不会在这些方面去蝇营狗苟的。我们来看《论语》中的这样一段对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的这个问题够绝对了吧,要有一条规则而能一生受用,看起来似乎根本不可能,但是孔老夫子仍然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恕”。恕,我们可以理解为宽恕、体谅、理解、宽宥、相互尊重。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 篇6

1、健康的心理素养。

2、良好的体能素养。

3、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养。

4、良好的才智素养。

5、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进行幼儿素养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这是一个人能顺利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与条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初步的自我保护,增强自理能力,即学习“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学会学习:主要指培养孩子从小县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等。

学会关心:指的是要帮助、教育儿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伴,关心其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关心知识、真理、学习以及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高度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等方面的素养要求。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合理的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统一规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标,真正使每个孩子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们进行素养教育,目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素养的提高立定基础,因此,素养教育的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养的培养目标,但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还要有在每一个孩子每一方面发展的原有基础上确定的个体发展目标。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 篇7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此阶段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 我国幼儿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而目前制约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幼教机构合格师资不足。本研究所关注的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幼儿园保育员队伍。

尽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简称《纲要》) 和《幼儿园工作规程》 (简称《规程》) 都强调, 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教育必须保教并重。但以保育工作为主的幼儿园保育员却一直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都很低。现在许多幼儿园合格的保育员匮乏, 保育员队伍职业素养较低, 严重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 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高速度、高标准的发展。因此, 关注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素养现状与生存状况﹑研究保育员培养模式,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 整体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 是当前提高幼儿园教育保教质量﹑坚持保教并重的必要前提。

本研究中的保育员是指在幼儿园中负责照管幼儿生活、辅助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工作人员, 不包括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

本研究中的幼儿园保育员职业素养是指保育员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意识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品质。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分类随机取样方式, 我们从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长沙、岳阳、常德、衡阳、郴州、永州、张家界、湘西州等8个地市分别抽取2~3个样本县 (区) 、乡, 共73所幼儿园的保育员作为调查对象, 分别选取省级示范园5所, 市级示范园20所, 一级园32所, 二级园15所, 简易园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7所, 民办幼儿园46所;市级以上城市幼儿园45所, 县镇幼儿园21所, 乡村幼儿园7所;力求使样本选择均衡, 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从2015年10月开始, 终于2016年6月, 历时8个月 (见表1) 。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课题组成员首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之后在参阅已有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 回收问卷643份, 其中有效问卷633份, 有效率为93.1%。

对一些不能在调查问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或调查问卷上已经作答但难以深入了解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访谈法 (面谈或电话访谈) 。对象有来自于不同规格、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保育员、幼儿教师、园领导、幼儿家长和样本县 (区) 的幼教专干等。

调查收集的某些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Release 11.5Standard Version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

(一) 保育员的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不高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综合, 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规程》第三十九条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职工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具有良好品德, 热爱教育事业, 尊重和爱护幼儿, 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文化和专业素养, 为人师表, 忠于职责, 身心健康。”

本研究涉及保育员职业道德的具体指标共有6个题项, 通过SPSS分析可知, 保育员在职业道德上平均得分是24.88 (总分为30分) 。总体看来, 被调查保育员的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不高。

表2显示, 保育员得分最高的是在对幼儿的尊重和爱上, 依次是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和公正性;在对职业的喜爱、合作意识、对本幼儿园发展的关心上, 保育员得分都较低。

调查显示, 公立幼儿园保育员在职业道德题项上的得分高于私立幼儿园保育员。

(二) 保育员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化程度很低

1. 大多数保育员学历达标, 但专业不对口

《规程》第四十二条规定, 幼儿园保育员“应当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表1显示, 被调查的633名幼儿园保育员有本科学历的为1.1%, 有专科学历的为14.5%, 有高中/中专学历的为69.1%, 有初中学历的为15.3%, 也就是说有84.7%的幼儿园保育员学历基本达标。但表1也显示出, 这个群体存在严重的学科专业不对口情况。在被调查者中,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只有69人, 为调查对象的10.9%;医学护理专业毕业的23人, 占比3.6%;而大部分保育员 (541人占比85.5%) 学科背景都与保育员职业无关。

2. 大多数保育员缺乏系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化程度很低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部推出的《国家技能标准保育员》 (2009年修订) 中对各级别保育员均需掌握的“相关知识”的要求, 我们将保育员系统的职业知识具体指标定为:幼儿生理学知识、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常见疾病及传染病基础知识、幼儿安全知识、幼儿营养常识、相关环境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

我们对保育员学过的专业知识种类及人数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表:

如表3所示, 保育员学习较多的是幼儿安全知识、幼儿常见疾病及传染病基础知识等, 而对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学习较少。表3显示, 大多数保育员没有系统学习过职业知识。这表明, 幼儿园保育员缺乏系统的幼儿保教专业知识。

根据《国家技能标准保育员》 (2009年修订) 中对各级别保育员均需掌握的“技能要求”的内容, 我们将保育员的职业技能具体指标定为:卫生管理 (清洁、消毒) 技能、生活管理 (健康观察、组织进餐、组织盥洗如厕、组织睡眠) 技能、配合教育活动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配合、参与家长工作) 技能等。

我们对保育员掌握的职业技能种类及人数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表:

如表4所示, 保育员掌握得最好的是卫生管理技能, 最欠缺的是配合教育活动技能及生活管理技能中的健康观察技能。表3、表4的结果显示, 幼儿园始终把幼儿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重心;而很多幼儿园存在保教分离的现象。

问卷调查表显示, 省、市级示范园保育员在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题项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幼儿园保育员。

(三) 保育员职业意识不强, 心理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1. 保育员对保育工作内涵和本质认识不够, 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本研究中保育员的职业意识是指保育员在对保育工作内涵和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观点以及对保育工作的看法, 是保育员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依据。具体划分为保育观、教育观、健康观、儿童观4个方面的题项。

如表5所示, 被调查者的职业意识整体得分不高, 部分保育员还持有传统的保育观、教育观、健康观、儿童观, 只保不教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2. 保育员心理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心理素质是指心理各要素及其发展水平, 是人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机能。职业特点决定了保育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应急能力、创造能力、积极稳定的情绪、一定的坚持性、自信心、乐观向上的性格倾向和比较恰当的自我评价等心理素质。

本次研究涉到保育员心理素质的题项共有9个, 调查结果如下表。

如表6所示, 通过SPSS分析可知, 保育员心理素质总体得分在4等级以下, 保育员心理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 在本次调查中, 对保育员的职业素养三个维度的数据显示, 公办幼儿园都比民办幼儿园要好。

四、幼儿园保育员职业素养现状成因分析

(一) 保育员生存状况欠佳, 社会地位较低

本研究关于保育员的生存状况, 主要涉及其月收入、保险、编制、合同等方面。

1. 经济待遇明显偏低, 工作付出与工资回报不平衡

表7显示, 保育员月收入在800~1000元之间的占29.8%;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56.6%;在1600~2000元之间的占9.8%;在2100~3000元之间的占3.5%;在3000元以上的仅占0.3%。五险一金全部购买的仅为4.0%;部分购买的为46.9%;没有购买为49.1%。保育员对自己目前的经济待遇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只占3.2%和5.5%, 满意度很低。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人分别占34.3%和26.4%。很多保育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与收入回报不成正比, 心理不平衡。

从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中获知, 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五险一金全部购买的保育员大多数是教龄较长, 有中高级职称, 有正式编制, 在市级以上公立幼儿园工作的。

有关资料显示, 湖南省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7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38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3元;长株潭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55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01元。

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 近90%保育员的经济收入低于全省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2. 大多数无编制, 无职称

据了解, 目前, 许多公办园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作为保育员, 编制问题自然更是无人问津。

从调查问卷和访谈中获知, 有中高级职称的保育员大多数是有正式编制的﹑从幼儿教师或小学教师转岗过来的。

如图1、图2所示, 大多数保育员无编制, 无职称。因此, 大多数保育员无安全感, 无归属感。

3. 社会地位较低, 职业自豪感不强

表8显示, 保育员觉得自己职业的社会地位很高与比较高的分别只占2.8%和5.8%, 觉得一般的为36.5%, 觉得社会地位较低与很低的分别占43.4%和11.5%。所以, 保育员的职业自豪感不强, 当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时, 只有8.7%的保育员会大方主动地表明职业身份, 13%的保育员觉得有点难为情, 57%的保育员会以“教师”等职业含糊回避, 21.3%的保育员选择搪塞过关。

在社会各界普遍看好学前教育前景的背景下, 只有28.1%的保育员对自己职业发展前途有信心, 50.1%的保育员认为职业发展前景难以预测, 21.8%的保育员认为自己的职业是没有前途的。

(二) 对保育员的入职要求过低

1. 对保育员的身心素质要求过低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 大多数幼儿园保育员上岗前只要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的项目为胸部X光透视、肝功能检查、测量身高、体重检查, 合格者就可以担当幼儿园保育员。

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对幼儿园保育员的健康要求为“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幼儿保教工作”。根据对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关于保育员入职要求的规定和访谈资料的分析, 表明大多数幼儿园保育员上岗前的身体检查项目不够全面, 忽视了保育员的心理素质、亚健康状态对保育工作的影响。不能确保保育员有充分的身心条件从事幼儿园保育工作。

2. 对保育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过低

表1显示, 被调查的保育员中有84.7%学历基本达标但存在严重的学科专业不对口情况。如图3所示, 在被调查者中,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只占10.9%;医学护理专业毕业的为3.6%;而大部分保育员 (占比85.5%) 学科背景都与保育员职业无关。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 大多数保育员上岗前是家庭主妇、保姆、工厂下岗人员, 退休聘用人员, 不再从事养殖、南杂等的个体户, 外来务工无专业的农民等。

(三) 缺乏科学系统的保育员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保育员培训学校和机构对保育员进行科学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在职的保育员上岗前绝大部分只是在市、区劳动人事局举办的保育员培训班中或民办的培训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简单的幼儿园清洁卫生、消毒、幼儿安全常识等。有些只要交钱参加培训就可以结业, 甚至发给保育员资格证。有部分私立幼儿园的保育员是先上岗, 由老的保育员带, 完全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保育培训。可见, 保育员上岗前的培训很少, 而且大多流于形式。

保育员上岗后的在职培训也非常少。访谈中保育员普遍反映,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常有外出学习交流和观摩的机会, 唯独她们很少甚至从来没有。管理较正规、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会定期由负责保育工作的园领导或保健医生给保育员培训。近几年, 由于“国培计划”的实施, 保育员在职培训的机会增加了, 但对整个保育员队伍而言仍只是杯水车薪。

五、保育员培养模式初探

本调查显示:幼儿园保育员队伍职业素养较低, 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 保育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趋于中老年。其成因比较复杂, 与保育员生存状况不佳、对保育员的入职要求过低﹑缺乏科学系统的保育员培养模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数量不足、职业吸引力不强, 保育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明确提出“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因此, 幼儿园高质量保教人员的培养是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研究着重探讨幼儿园保育员的培养模式,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 整体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

(一) 正规中高职院校保育员培养模式

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幼教机构的保育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在幼儿师范院校或职业学院进行过1~2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我国部分省、市在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如在2005年, 上海市教委就委托三所中职校率先开设了以幼保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幼儿保育, 近10年来上海市已有7所中职校开办了中职幼保专业。这种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应该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带来了积极的启示。

笔者认为, 近年来, 由于有关政策的变化,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没有申报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资格了。中职学校显然不能受制于现状, 而应及时调整方向, 正确定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创新设计课程体系,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为我国的幼儿教育领域培养出大批职业素养高, 顺应幼教发展形势, 既能“保”又能“教”的合格保育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具优势。

通过正规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合格保育员的模式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

(二) 保育员资格认证培养模式

现阶段,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应根据学前教育法规对幼儿园保育员的上岗要求和《国家技能标准保育员》中对保育员等级评定标准的规定, 对保育员资格进行认证。

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那些真正热爱幼儿保教工作, 有实际工作能力, 达到相关职业技术等级的人来幼儿园任职, 杜绝无证上岗。这样就拓宽了幼儿园保育员的来源渠道, 可以优化保育员队伍。在部分省、市保育员资格认证培养模式早已拉开帷幕, 开展得如火如荼。

保育员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可以由正规中高职院校承担。目前, 一部分中高职院校已率先开展了此项工作且初见成效。

保育员资格认证培训工作也可由有合格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 (学校) 承办。很多民办培训机构已走在前面, 但难免鱼龙混杂。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把好资质审查这一关。

(三) 保育员在职培养模式

在职培训有利于保育员及时更新保教观念, 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1. 定期脱产的专业培训

如“国培计划”中每年推出的保育员培训项目, 保育员中级、高级的职称培训等。各级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相应的保育员培训制度,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其实施。可以根据各幼儿园的整体发展需要、经济实力, 保育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保育员的素质及专业发展状况等具体情况, 分批选送参加脱产的保育专业培训。

2. 学历提升培训

各级幼儿园管理者都应倡导和鼓励保育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提升进修学习, 改善和优化保育员的知识结构。

3. 幼儿园内部培训

这种培训方式灵活方便, 备受推崇。它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不定期地邀请幼教专家、优秀的保育员代表到幼儿园举行讲座, 也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让保育员参加幼儿园之间的保育观摩, 出去聆听保教专题讲座, 这样的培训很有针对性, 能及时更新保育员的保教观念, 直接有效地提高保育员保教技能。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对代表湖南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地市共73所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幼儿园保育员队伍职业素养较低, 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其成因比较复杂, 与保育员生存状况不佳﹑对保育员的入职要求过低﹑缺乏科学系统的保育员培养模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关注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素养现状与生存状况﹑研究保育员培养模式,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 整体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 是当前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坚持保教并重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员,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亚辉.河南省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2]杨彦涓.幼儿园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宋彩虹, 张艳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11 (2) .

[4]田景正, 周端云.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4) .

[5]林少玲.保育员的专业化成长的策略浅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8) .

[6]高秀红.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教育 (幼教刊) , 2004 (36) .

[7]陈厚云.日本大力推进保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J].山东教育, 2002 (33) .

[8]王柏玲.保育员现状不容乐观[J].教育导刊, 2010 (1) .

[9]黄娟娟.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现状和成因的分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8) .

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心得 篇8

一月十一日上午聆听了王校长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规范自身的教师职业素养行为。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才能获得。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更加感到自己的不足。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每天都在变化,都在成长。和他们在一起,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在与他们一起成长,我们就会感到自己永远年轻。

作为教师我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青少年培养的质量。“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尊重人,学生不只是受教育的对象,他们首先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有权接受教育,正像他们有权犯错误一样”。所以教师实施教育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受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在认知、审美、情感、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充分得提高和发挥。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进而作出成绩,创造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而与人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要懂得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因此也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上课时的语调、动作在与学生沟通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与家长交往时的一些小细节更是决定着家长对你的看法。因此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让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甚至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师者,人之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而首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就是教师的形象。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心得 篇9

——面朝阳光,一切光明

宋文娟专家一天站着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和育人的道理,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供大家分享。

努力造就成果。身边的人通常不喜欢很聪明但肯努力的人,而不是喜欢聪明却不努力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时注重提高自己的学识,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然,才能服之于生。

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在演讲过程中,宋老师做了两个小游戏,因老师未明确我们如何做,所以我们做的结果各异。这正如我们在教学中,如果为师的没有为学生指明目标和方向,学生就会明显参差不齐的发展。

走进学生的内心。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天使。宋老师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时我感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一个孩子在上课时,手机响了三声,老师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而是耐心、低姿态的询问,当知道孩子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去世时,才知道孩子承受了多大痛苦。假设直接没收孩子手机,不管不问,这对孩子该是多残忍。回头看看,有多少家长和老师为了成绩而忽视孩子内心的成长。

心态决定我们的幸福感。面朝阳光,一切光明。宋老师口中书生的故事,道出了良好的心态决定我们的幸福感。如同领导安排任务让我们做,如果我们总是想:怎么又叫我去做,烦死了,连玩的时间都没了,带着这样的情绪做事,身心一定疲惫。如果换个想法:领导让我们执行,是相信的我们做事的效率性,在得到别人的肯定去做事时,那一定能愉快地完成。

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篇10

一、道德人格

1.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列宁曾经说过, 在任何学校里, 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这说明教师在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校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利用课堂、实习、班会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党史等, 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 在关系到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提高觉悟。

2. 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 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接近人民, 拥护革命, 对教育事业有着伟大的献身精神, 他恪守自己的信条:“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他为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 被誉为人民教育家。如今, 我们也有很多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人民教师。笔者所在学校有位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满怀激情, 大公无私, 关心同学, 凡事起表率作用。他所带的班级干部严于律己, 学生学习自觉, 班集体团结向上, 各项活动积极, 形成了一个优秀的集体。同学们都为有这样好的班主任而自豪,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3. 要热爱学生, 激励进取。

教师对学生要尊重、信任,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委以重任, 使其在工作学习中迅速成长。笔者所在学校有位学生初中阶段是一名学习、表现都很普通的学生, 考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来, 教师对他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怀, 并让他当班长。在教师的关心爱护下, 他大胆工作, 认真负责, 不断进步, 是非分明, 锻炼的“能说会道”, 成为学校学生会部长。临毕业前, 他满怀激情地对班主任说:“没有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 就没有我的今天。”正是在校教师对他的激励与精心培养, 使他今天满怀希望, 信心十足地奔赴工作岗位。

4. 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学校是个整体, 作为一名教师, 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以便目标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能各行其是, 要互相协作、支持配合, 从全局出发。特别是班级之间发生矛盾, 发生打架事件时,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面施教,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不能袒护本班、只维护本班利益, 要讲风格、讲涵养。

二、知识能力

1.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 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教师肩负着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 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不仅要对本专业的有关理论、技能、实训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而且知识要宽泛, 决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 要能与相关专业相关学科融会贯通。理论教师要懂得实习操作, 实习教师也应有理论知识, 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最新技术,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2.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素质: (1) 勤于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提出一个新问题, 产生解决它的动机, 才有新理论、新发明、新创造。如, 苹果落地, 大家都看见了, 牛顿却要问个为什么?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论。质疑是思维的火种,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富于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好的想象既是储存现象的成果, 又是思维的最好帮手。 (3) 善于辨证。不仅要善于质疑, 而且要善于辨证, 善于比较鉴别, 从矛盾中发问求解, 在比较中明是非、辨方向, 分好坏、识美丑, 除糟粕、吸精华。 (4) 善于多识。多识能使人变智, 能调动活跃的思维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广博精深, 技能精湛全面。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深入实践, 不断获取真知、充实自己。

3. 要善于组织教学和富于应变能力。

教师应善于组织教学,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 布置作业, 反馈矫正, 灵活动用教学方法, 使学生便于接受, 完成课堂任务;应善于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进行综合教育;应善于组织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 如“点钞比赛”、“珠算比赛”、“打字比赛”、“普通话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要善于抓契机, 因势利导, 如利用技工院校系统的“技工杯”比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从中找出差距, 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仪态语言

1. 要注意仪态行为。

仪态包括容貌、风度、姿态以及穿着打扮等,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 仪表行为已不再是教师个人的私事, 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因此, 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自己的仪态行为在受教育者视觉“荧屏”上的形象:仪态美, 在于朴素大方, 典雅端庄, 穿着得体;行为美, 在于彬彬有礼, 一言一行稳重文雅, 不卑不亢, 合乎规范。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审美、学礼仪。

2. 语言要含蓄。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取决于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主导作用的发挥, 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是教师的武器, 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是执教的起码条件。这不仅需要一张“铁嘴”, 能口若悬河, 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含蓄美, 使之规范化。语言的规范含蓄表现为:准确简练, 具有科学性;流畅明快, 具有逻辑性;活泼形象、传神, 具有启发性。在此基础上, 借助手势、姿态、表情等外在语言, 使语言更为生动传神, 幽默风趣, 含蓄优美。在审美教育上, 享誉世界的苏联大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要通过美并在美之中进行教育, 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其偶像, 所以, 教师的形象——仪态、行为、语言美不美至关重要。

学习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心得 篇11

钦北区大寺镇天白小学黄振光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力度加大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不够,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考虑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我培训以来的感悟。

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其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因为“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学一点知识,让他们学得好一点、成长得顺利一点,这对学生学业的提高、知识的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三、关爱学生,力为一个“人师”。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育,如果充满着爱,即使是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2.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备课、写教案)技能备

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写教案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的了解,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备课、教学设计开始,力争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因此,在备课、写教案时教师就要致力学生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学生要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那就要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认真组织好教学设计。结合点:形容词原形与比较级。)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

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上一篇:梅花的优秀作文350字下一篇:酒店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