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共8篇)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篇1

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的发展系于校本教研,教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挖掘教育资源,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校本教研这块主阵地上发挥主体作用。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承担四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工作。四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一个时期,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断形成并逐渐上升的阶段。结合教学实际,校本教研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确定教研专题,力争有突破性进展。

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确定了:“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教研课题。成立了五人课题研究小组。我承担课题负责。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角度出发,选择人教版第八册中的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教给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体会人物思想的方法。总结出适合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个常规模式,却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集体备课在我组操作的步骤是: 1.确定集体备课任务(组长完成); 2.组内集体研讨(商量出最佳方案);

3.试点实验(一个人试点上课,组内成员听课)4.全员诊断反思(试教者说课,组员评课)5.消化反思,实践推广; 6.反思提高,撰写随笔。

在本学期,组内每位成员承担公开示范课一节。撰写教学反思4篇,教研教改论文2篇。

三、积极做好:三尺讲台手拉手,师徒结对“一帮一”工作。我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和四年级教研组长,主动和本年级青年教师杨旭、吴颖结成对子,作为帮扶对象。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余和教师一起研究单元、章节教学的重难点,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统一进度、共同提高。坚持每周相互听课2─3节。交流教学心得。

四、主持好每周一次的年级组教学研究活动。

我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每周二下午进行。本学期将教研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内容拟定和时间划分为:集体备课5周,观看教学录像4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3周,教研专题5周。期末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改经验、工作总结等。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做好教研组考勤记录和工作记录。

五、加强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做长流水。在教师的个人业务计划中,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读教育专著,学习教育理论,并且把教育家的思想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读教育杂志报刊。随时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教育理念,把最新的教育思想贯穿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夯实基础教育改革的坚实基础。

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 成员:**

二、研究时间分配:

从2007年11月21日至2007年12月28日,历时5周半 2007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成立小组,分析原因

12月 3日——12月14日

上示范课,听课、评课 12月17日——12月21日

教学反思,消化反思

12月24日——12月28日

反思提高,撰写随笔。

三、原因分析:

1.新课标要求:中段学生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既是中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一,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时理解能力差,不得法,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以至于不能得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其二,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指导不得法,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3.阅读能力分析:从单元测试卷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上失分最多,究其原因,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短文的能力差。

所以为了提高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确定了这一课题方案,我们这个课题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来源于我们的困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借助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课例研究,探索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

四、实施步骤

1.学习理论知识,我们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如《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指导》等。

2.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五名成员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在实践中发现中段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哪些方法适合他们,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搭石》一课,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想象画面,背诵重点句、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组上的课例研究课《搭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组内公开示范。

3.综合各班的实践情况,罗列出适合四年级学生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

如:

① 找出重点词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 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④ 展开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重点词句。

理解的方法很多。关键就是我们要综合地、合理地、巧妙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来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交流、推广运用。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为期五周的校本教研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组内教师的密切配合,学校教师的高度评价。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也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次活动,我的感受是:

一、提高素质,当好学习型教师。我们年级组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团队,共同的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首先要向书本学习,向先进的经验学习;其次向身边的教师学习;最后向“问题”学习,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正视问题,不隐瞒问题。当课题组成立之初,组内同事纷纷翻阅书籍,打开网络,把自己固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对比,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如教学《搭石》一课,怎样有趣地导入课文,我搜集了网络上的一些资料,制作了动画片。画面上,一条潺潺的小溪,河面露出隐隐约约一行搭石,妇女抱着小孩向河边走来,中年男子背着箩筐准备过河,一位年迈的老人站在河对面„„画面播完,师问:“看着潺潺的溪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家乡的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吗?”生:“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入课文。

二、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教师。

多年的教研模式,使我们产生了被动参与的意识。而这次教研课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来源于教师教学困惑,因而,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我们每人听课8节,共同承担示范课4节。如我示范的《搭石》一课,对于课文中重点词句,让学生分四步理解:⒈画出喜欢词、句、段。并加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⒉品读重点词、句、段,交流感受,谈出理解。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⒋展开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重点词句,加深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⑴假如你在河边,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过搭石,你该怎么办?⑵假如你已年过花甲,站在河边,将要过搭石,你希望怎样过?

几番讨论过后,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纯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反思教学,在和谐互动的交流氛围中成长。

反思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师就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提出质疑。组内做出优化性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在我们组内的杨旭老师上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执教者把课文内容分为两大块,按照两个人物为线索,一个是等待骨髓的大陆青年,另一个是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围绕这两个人物来展开全文的分析。课后在小组交流会上,其它老师建议,课文按照时间为线索来分析。把两个人物穿插进行。时间在一个小时、一分、一秒中过去,人物的心情在焦急中等待,学生的心情也随着激动、着急。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产生了共鸣。经过这样修改后,在全校的示范课上,这一课得到良好的反响。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感到,指导学生在阅读不再盲目,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们组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文章的课例研究为载体,向学校领导、老师展示我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也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方向。加快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步伐,让我们更快地融入校本教研大潮,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和教师在阅读中成长、发展。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篇2

本次系列活动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各初中学校提交教研组工作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第二阶段:网上跟帖研讨;第三阶段:网上在线研讨;第四阶段:现场交流;第五阶段:现场资源网上交流, 活动的延续。第一阶段, 4月初启动截止到4月25日, 我们一共收到各学校教研组工作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119篇。

这些材料已全部上传到海南初中数学频道上。这些材料上传后被阅读3000多人次。第二、三阶段于4月18日-4月25日进行跟帖研讨, 初中学校教师纷纷留言, “在线研讨”4月25日晚举行, 在两个多小时的在线研讨中, 评论达1000多条。整个研讨过程中, 大家各抒己见, 坦诚交流, 气氛活跃, 教师们把自己学校校本教研中的做法与同行交流学习。研讨中有很多很好的做法, 我们都及时整理放在初中数学频道上。第四阶段现场研讨于2011年5月17日至18日在海口鸿运大酒店进行;第五阶段:现场资源网上交流。时间从5月19日开始, 现场活动的资源全部上网, 包括部分视频资源, 老师根据网上资料进行学习和进一步的研讨。

第四阶段现场研讨来自海南省各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30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孙孝武、潘明两位老师主持。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1.专家报告。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龙官吾副院长做题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心组成员黄良师老师做题为《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团队专业成长》的报告。2.现场经验交流。由海南中学等11所数学教研组长做经验交流。3.中心组成员方国志老师做《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情况简述》。

我们将现场研讨全过程录像下来, 并将部分精彩的片断放在初中数学频道上, 供老师们后续学习。

本次系列活动由海南初中数学教研中心组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安排, 有很多教师是全程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认为, 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对如何促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整个系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研活动

常规教研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省很多学校结合学校实际, 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注重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其中包括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等。在提交的119篇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中,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大约有90篇, 占整个材料的76%。涉及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的实施及方案的落实, 定期、定项的督导检查与评价以及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主要的教研活动有: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等。在理论学习方面, 主要是组织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学习。海口九中每学期学校或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 订阅相关书籍, 如《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师专业成才的途径》等, 每学期末每位老师交10-20篇的读书笔记。海师附中加强理论学习, 把握课改方向, 每年每位老师至少订一份本专业研究杂志, 通读2到3种刊物, 经常上网查询资料, 随时关注教学动态。在集体备课方面, 海口九中发挥集体优势, 在自主开发课堂学案的基础上, 依照“自我初备一集体研讨—整合借鉴—资源共享—课后反思”五个环节集体备课, 做到“三定、三研、四统一”:定备课时间, 定备课地点, 定主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状况, 研究考纲考题;统一教案课件, 统一课时进度, 统一作业检测, 统一质量分析。这样的集体备课融入了更多整体元素, 重点更突出, 教学效果更好。文昌中学根据学校教学部门的要求, 按年级把全体初中数学老师分为三个备课组, 同上一个年级的老师为一个备课组, 每个备课组由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备课组长, 把关年级教学工作。每周每个备课组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把下一周要上的内容或是要上某一章的内容备好。以年级为备课组, 事先确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然后针对所备的课进行研讨。在公开课方面, 洋浦中学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亮相课、过关课、选拔课、竞赛课等。在评课方面, 琼中思源学校在互听、互评活动中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发言。

可以看出, 经过探索与研究, 各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以活动为载体,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为学校带来了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参与意识强, 但青年老师经验欠缺, 研究能力偏弱。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已成为各学校的共识。在各学校所提交的总结或经验材料中, 都体现了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以老带新”, 通过推门听课、互听、互评、过关课、赛课等形式,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对青年教师在目标生成、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海南中学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教育研究为主线, 以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 引导、激励、帮助青年教师自主发展。采取的“以老带新”结对子的做法的策略有: (1) “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 (2) 采用“问题研究”策略; (3) “校本培训, 实践第一”的等等;洋浦中学以备课组为单位上同题异构的课;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主备试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亮相课、过关课、选拔课、竞赛课。白马井中学针对性地设立分层带动管理, 确定各点骨干学科领头羊, 落实以“老”带“新”、“师”带“徒”, 手把手互动交流, 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海口一中对教龄未满三年的老师, 开展新老教师, “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子活动, 互帮互学, 取长补短, 使新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快速成长起来, 并在教学中形成明显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各学校在常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实效性、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相对于我省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研究的面不广、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在教研活动的形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 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是促进教研活动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课堂, 每个老师都会面对具体的教学问题, 根据这样的问题情境组织教研活动, 才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实际上, 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 而是我们不清楚如何把这些问题转化成校本教研进行研究, 如: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在所提交的总结或经验材料中, 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材料不多。大多数都是常规教研活动的总结、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在多, 哪怕是一年针对一个实际问题, 把它扎实地开展下去, 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2. 网络教研活动开展少。

网络教研是我省在全国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原创性的贡献。把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 可以扩大教研效果, 提高教研品位。如:网上课题研究。针对不同课题, 在网上建立各课题组的“博客圈子”。各课题组每学期都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研究主题, 我们可以把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记录在博客上, 为课题结题提供一手材料。在所提交的总结和经验交流材料中, 大多数的学校开展教研活动都是常规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少。只有海口一中、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少数几个学校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

3. 教研活动形式创新少。

校本教研的特征及实现途径 篇3

校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对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和分析,经过反复的摸索与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的新的推进策略。

1.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教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用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校本教研采用了新的教研方式。新的教研方式,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一改过去那种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的做法。

3.校本教研与培养学习化组织的对接。学习化组织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其一,它是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组织;其二,它是能让全体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其三,它是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而推行校本教研,正是培育学习化组织的有效途径。

4.校本教研需要建立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建立以“全员参与”为重要目标的制度保障体系,是改革的方向与重点。为此,要建立起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用以确保校本教研的正常、有效的实施。

5.校本教研有利于加强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领导与教师一起,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同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体现为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同时结合听课、评课,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共同切磋,干群相长。

二、校本教研的实现途径

校本教研是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以下工作,其主要途径如下:

1.强化全体教师的“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一是做反思性实践者。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丰富多彩性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而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突的情境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之外,因此教师既不能把这种情境作为一个工具性问题,更不能奢望应用他头脑里已储存好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它。所以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反思实践本身更有研究的韵味。二是以校为本的研究者。有专家认为,教师以何种心态理解生活,他将以何种方式对待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高度关注人的个性张扬和人的创新精神激发,理论和实践的张力也促使校外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更加关注具体的、复杂的学校实践,这一切都使得教师做为校本的研究者成为可能。三是行动研究者与叙事研究者。行动研究主要指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协力合作,以问题为研究主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系统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2.将校本教研提高到创建学习化组织的高度。21世纪是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社会”的世纪,因此“学习化组织”也就应运而生。校本研究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鉴此,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化组织。

3.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管理的主体,不限定课程开发的内容,因此可以跨学科开发校本课程,也可以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开发校本课程。譬如: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突出“语文”特点,又要彰显“校本”重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自身的学科优势,构建多元化的语文课程体系。其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的多向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等三个方面。推而广之,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是课程结构自身不断优化以及校本教研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

4.开垦“师本教研”沃土。许多教师在教研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虽然不能说与这种那种教研方法无关,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得益于“师本教研”。源于教育教学,一要潜心于教材的研究。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对教材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教材的传授。二要热衷于学生的研究。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有效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观察,学会交谈,学会提问,学会调侃,学会个体跟踪研究,学会关心等。三要留心于教育信息的研究。即从阅读思考中研究、提取、确立。教育改革一日千里,岂容我们抱守残缺。学会阅读,学会聆听,从而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这是一切研究的首要的大前提。

5.大力倡导参与式研讨。即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这种方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譬如:我校了开展了一次以研读河北衡水中学素质教育如何促进高考成绩提高为主题的“参与式研讨(头脑风暴)”活动,经过了“个人头脑风暴”、“分组头脑风暴”,最后集体交流,各组的发言者借助多媒体上台作精彩的陈述,赢得了一阵阵由衷的掌声。整个过程,研讨氛围热烈、轻松,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的预期目标。这是一次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理念的升华。

6.实施专题性研训。反思很多不见效果的教研活动,既有教研活动忽视了教师是根本,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趋向的原因,也和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有关。因此,教研、师培必须结合起来,要将教研内容专题化、微格化,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

7.推进微型课题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课题研讨也是培训,而且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坚定“开展教科研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必须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指导思想。鉴此,“微型课题”研究就成为了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最有效载体之一。它是一种“贴身式”的研究,它可以在看似无问题的“教育惯性”中发现问题,也可以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问题。它以自己为对象,为自己而研究;以行动为引领,为行动而研究;以经历为载体,为经历而研究;以表达为需要,为表达而研究。很显然,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

8.突出案例法研究。案例研究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在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们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求对策等工作。它多采用讨论法,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使大家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教师的反思精神,发展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之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研究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的能驾驭的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的实践情景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问题。

9.用问卷调查引领教学反思。有学者指出,课堂是对学生的“应对”,是倾听学生有声无声的语言。如何形成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怎样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必须借助问卷调查来引领。学生问卷的回答着实能让教师温馨、鼓舞,也难免让一些老师尴尬、懊恼。然而,无论是那种情形,都会促进老师的自我拷问,自我内心对话,掀起自我情感的涟漪,使老师心里亮堂起来而更加自觉地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10.建立新型的管理方式。即必须构建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新型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赋予自主权,以人为本。譬如:全员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变以往公开课“指派式”为“自荐式”,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成立跨区域“达标校”“教研联合体”,教师预约专家或邀请同行作深入式听课或观摩,等等。与此同时,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原理,将校本教研作为“继续学习”内容与职称评定、评聘分开等改革相挂钩,通过强化利益动机,推动制度落实。

11.启用教师博客。博客,中文的意思是“网络日志”。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是各年段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且让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校本教研计划总结 篇4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与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市、县教育局2013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遵循“求真务实抓课改”的要求,明确一个思想(邱学华尝试教育思想)引领,突出一个中心(课堂教学改革)践行,运用目标导学教学法,提升课堂三个度(课堂开放度、学生参与度、课堂精彩度),依托教学搞教研,服务课改搞实践,创新校本教研方式,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形成教研特色,促进师生发展,全面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争取早日把我校打造成新课堂创建达标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教学新理念,强化全员研究意识,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形成浓厚研究新风气。

2.继续构建主题校本教研与课题实验整合的教研特色。

3.学科校本教研有实效,践行尝试教学“五步六结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打造师生双赢,以教研兴教、兴师、兴校。

三、校本教研主题

尝试教学法“五步六结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创建和实效性

四、研究方式

实行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和开展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讲、思、评”活动

五、重点工作

1.确立校本教研主题,实行专项研究。

本学年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主题为“尝试教学、实效课堂”,教研重点是“提升教师主导艺术,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本学年学生能力培养侧重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其中合作能力要循序渐进:自学有方法—互学有默契——群学有成效——汇报展示有程序;一二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限于同桌互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专心性的训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激发、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本学期,学校要引领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以邱学华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五步六结构”教学法,运用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智慧、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师角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遵循教学流程六个环节——情境导入、明晰目标,学案导航、自主学习,互助合作、释疑解难,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训练、达标测评,盘点收获、反思提高。拟分别从三月份和七月份起贯穿本学期,开展“人人一节好课暨视频课展示活动”:每学期每位班主任展示语、数两节好课,科任教师展示一节好课;组织青年教师、综合实践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组织英语、科学、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训练场,创建课题实验与主题校本教研整合的教研特色。

2.研训结合,创建发展型骨干教师和精英青年教师队伍。

抓实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开展“教学大讲堂”、组织研读《中国教师报》等,引领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四研”(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氛围,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意识。通过理论讲堂、分散自学、论坛、讲课改故事、举行素养比赛等形式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锻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四、常规工作

1.创新研究方式,打造研究队伍。

确立校本教研带头人,学科主任和教研组组长首先要有研究意识和能力,学校要多方面做好培训工作,形成研究团队,切实搞好集体备课,每个学年组和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成长屋”,英语教师每天听力训练半小时,围绕学校大研究主题,每个学科确立自己一学年的研究小主题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学校为提高课堂效率、展示研究成果搭建平台——适时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

2.细化常规管理,拓展研究空间。

开学前,出台集备书写样式;开学初要开展教师解读教材论坛,使研究教材成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每个学期末开展论文、教育叙事展评活动,为上级部门征集论文奠定基础;设定科任与班主任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工作时段,形成合力,让教师有时间和空间去研究。

附: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学习教研计划

2.青年教师教材解析论坛

3.三年级数学语文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暨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4.音体美组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四月份

1.四、五年级语文数学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暨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2.教师朗读团队赛

3.品社、科学组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教导处 五月份

1.名优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暨视频课展示

2.一、二年级语数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暨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3.英语组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教导处 六月份

1.综合实践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赛

2.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七月份

1.课改论文、教育叙事展评活动 教导处

校 本 教 研 工 作 总 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组织成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凸显出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是师德方面,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始终把坚持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学校进步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校本教研中,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构建学习型组织,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学校及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个人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各教研组整合为现在的3个教研组,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语文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10堂高质量的教研课。

2.数学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次备课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3.综合组:组织全校英语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提高了英语教师教学理论,开展了“班级英语现状”、“如何对待班中后进生”等教学沙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配合学校完成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双爱好”活动。

五、几点感悟

1、通过本学期的教师业务培训,广大教师在学习中提高了新课程、新方法、新理念的认识,学习效果良好。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许多老师感悟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通过业务培训,我校教师最大感受就是“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转变、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不能因为“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而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健。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要切实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的理解,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从观摩中体悟、在研究中发展,努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5

一、确立研修主题,建设学习型团队

为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及理论水平,我们在原有的“读书富脑工程”基础上,结合学校教改科研主题——“1+x”课程群建设,开展教师“主题化”阅读,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与研究、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教学理念。

1、创新读书形式

针对学校课改项目,我们开展主题式研读,先后向教师推荐并发放了《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学校课程建设的“知”与“行”》、《学校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课程建设案例精选》等书籍,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坚持团队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以校本研修为立足点,做到学习与活动相结合、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在教师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推荐个人的专业学科向纵深发展,引发教师可持续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应用到教学研究中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路,提升教学品质。

此外,学校为每位老师订阅了90多种杂志,要求一学期至少阅读2本教育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在语文小组教研活动中,一学期至少有1次交流读书体会,学校把读书活动考核内容列入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及常规检查之中,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2、主题研修引领

学校继续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但改变了以往无主题组织老师外出学习的现状,而是立足于课程群的建设,开展主题观摩活动,转变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本学年的两个学期,学校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莅临我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我校是市名师工作室基地校,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开展高规格高层次的研修活动。带给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

我们选派老师积极参加市、区县里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并由参训教师作汇报课展示或作专题发言,每次研修都对全校老师有辐射作用。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使每一位教师都受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熏陶与洗礼,从而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老师在学习、模仿、反思、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评比提升影响力

我们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的“师徒”共学互助作用,加强师徒开展活动的过程管理,完善“师徒工作常规”制度、

工作总结往往是集精华和糟粕于一体的报告,集智慧和才能于一体的报告,集专业和水平于一体的报告。一个工作报告中有可取之地也有不可取之地。我们在不断挑选优秀的工作总结加以借鉴时,我们关于对工作总结报告的书写和借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众里挑一,只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优秀的专业的工作总结。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6

一、“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10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工作总结《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2、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1、5月27日、28日,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开课周”活动。在这次开课周公开课中,党明华、彭辉、王丽、孔丽、蒋磊、林延春、陈凯七位老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的努力,对全校教师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济宁学院教育系学生和xx省教育同仁名师培训班给予了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学习。6月2日,在周三的业务活动中,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由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石欣勤主持,按照ldc活动形式分了三个大组:语文组在仁爱厅,数学组在一三教室,艺体组在一二教室,分别由毕秀芳、付云英和侯丽三位教研组长主持大组讨论,就各组公开课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评论。大组讨论后回到仁爱厅,各大组推荐了张吉路、蔡金华、徐瑞、荀杰丽、张桂娟、张丽、张冬青老师就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和音乐课公开课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的点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的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群和网络论坛,借助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10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2、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篇7

校本教研, 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极为有效的推进策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 以校为本的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概括地讲, 校本教研, 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 所谓校本教研, 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 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 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 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 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 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 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 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 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所以, 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教师为主体

教师即研究者, 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问题, 确立问题, 并以此作为自己校本教研的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参与者, 又是旁观的研究者。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在实践中试验, 解决实际问题, 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2.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校本教研中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 研究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就是研究自己的问题, 是最有体会的研究者。

3.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不是专业的学术性研究。而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以教师为主体, 以学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本身是一项崭新的科研活动, 它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 在校本教研中,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 校本教研的落实归根结底要靠教研组支撑。因为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 它虽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但在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起着很大作用。教研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 传统的教研组长比较多地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作为一门学科的教研组长, 要根据期初制订的教研组计划, 带领教师自觉履行教研组工作职责, 认真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各项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在初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好教学计划、补差计划、选好教研课, 出各单元练习卷,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期末做好复习计划、期末考试后组织集体阅卷、掌握评分标准、考试的质量分析等。为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长的协调作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教研组长要关心组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经常听取组员的意见, 主动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 及时向领导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成为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起到桥梁作用。在这种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 教研组长是各项研究活动中平等的首席, 作为平等的首席, 教研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 努力发挥在为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1.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作为学校学科教研组的组长, 首先应是校本教研的积极参与者, 要率先对教研组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自我反思, 与本学科老师一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及其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促进全体教研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教改能力。

2.促进教研活动的反思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反 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往往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 反思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一般是通过反思教学预设、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结果, 丰富教学策略, 自主经营课堂, 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如每堂课结束后及时填写教案簿后面的“反思”, 每周坚持撰写一至两篇的教育教学反思或行动研究,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研观念的影响, 教师的自我反思还没有形成习惯, 需要教研组长及时的、善意的提示和帮助, 促进教研组成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因此, 教研组长便承担着校本教研中教师自我反思促进者的重要角色。

3.组织校本教研活动

任何一级组织都需要一个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的组织者。教研组作为校本教研中的基本单位, 学校的一级行政组织, 它的核心职责就是搞好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抓好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要搞好问题的研究, 教研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这些研讨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教研组长的有效组织。教研组研讨活动开展的效果、质量如何, 与教研组长的组织工作密切相关, 教研组长便成为开展研讨活动自然的组织者。

4.引领校本教学教研

在研究中, 教研组长对教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教研组长通过组织引导, 开展研讨活动, 引领同学科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引领同学科教师把握课程理念, 引领同学科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等。没有组织引导的教研活动将是一盘散沙, 难以发挥巨大力量, 学校的整体教研教学水平也很难有大的提高。理论是一切行动的先导, 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是软弱无力的。例如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到试教到被推翻或修正, 从再试教、再修改到新一轮的试教, 数易其稿、屡改屡试, 再通过理论学习加以指导, 到最后定稿时, 积累的文字材料能够上万字。这样的循环往复, 意味着教师在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情境中, 可以朝着理想的教学境界一步一步地迈进。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是最有效的。教研组长要坚持引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引领教师把握课程理念, 引领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等。于是, 教研组长就是学校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引领者。

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研”, 组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年级和学校的引领也必不可少。要让校本教研真正起到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作为距离校本教研活动最近的一位参与、组织、领导者, 教研组长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学习、思考、转变观念, 才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摘要:校本教研, 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极为有效的推进策略。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 它虽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但在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具有很大作用。教研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在这种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 教研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 努力发展, 推进校本教研。

关键词:校本课程活动,教研组长,校本教研活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校本教研.新华出版社, 2003.

[2]李玉冰.新课改下校本教研学科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重塑策略.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 农村中学 现状 对策

一、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现状

近些年来,校本教研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许多农村中学实施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活动经费本就不多,各项支出后,能投到校本教研上的经费就更是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了。二是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或不统一,导致校本教研工作流于形式。不少学校领导认为,农村学校教师水平有限,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因此没有重视或根本没有花多少时间在上面。有的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就局限于教师上几节公开课,听两节别人的课,交两篇听课记录就完事。有的学校虽有定时定点进行校本研究活动的规定,并且安排人专门负责检查。但教师们毫无顾虑,依旧我行我素,要么是吹牛抽烟,要么是东倒西歪坐着等时间到了走人,并戏称之为“校本较蔫”或“校本较烟”活动。三是理论的贫乏,导致校本教研活动缺乏科学组织,研究目标不到位,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有些学校似乎在花大力气做此项工作,但理论的贫乏使他们片面地认为教研就是讲课和听课,缺乏科学、周密的策划部署。所谓的校本教研活动,其实还是过去常规式的听课、评课,并且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评课也只停留在“教态自然,教法科学,板书工整……”等客套话的层次上,根本没有深入分析。

二、校本教研的对策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让校本教研变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自觉行动。如果农村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不转变旧的教研观念,是不可能在校本教研中收到实际性效果的。转变才能有救。但,如何转变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因此,我认为,转变首要的任务是加强理论学习,并且要将理论学习的形式灵活化、多样化。比如: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既定时定点地集中进行理论学习,营造理论学习氛围,又根据专业和学科需要进行分组学习,突出学科特色;同伴间自愿组合、自由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理的学习组织形式,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必然促使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了态度自然也就认真了,进行校本教研的自行动力也就出现了。

二是建立、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考核制度,保证校本教研科学有效地开展。首先,设立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专项资金。从物质上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建立起以学校教研室、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组织网络,形成“校长亲抓、教研室负责、教研组落实、骨干引领、教师分担”的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教研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从整体的角度,客观分析学校教研现状,出台校本教研的具体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督促、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并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第三,教研室制订出针对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考核制度,让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让教师在骨干的引领下确实参与活动、分担任务、获得成长。并且引入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吸收到教研员的队伍,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评选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每学期都对各教研组工作及教师个人进行总评,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这样教师们既因为有组织纪律的约束又因为有竞争机制的激励而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

三是创新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教研活动形式的呆板单一、毫无创意是教师们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校本教研现有的模式,丰富校本教研的参与方式对于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很重要。比如:集体备课,一课多人讲。让老师们根据同一教学内容一起备课并交流,从中发现教师们处理教材的不同,并就不同处进行比较讨论,然后在不同班级讲授,课后集体交流教学的经验感受。对教学案例分析,集体观看教学实录后,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教师对某一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从而促进教师的思考,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有利于深化理论的学习。导课比赛。就课前的导课进行比赛,看看谁的方法新颖、实效性强,能在三分钟之内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不仅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进行教师技能竞赛。如三笔字的书写,美文诵读,公式、定理演示、推导等,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又练实了教学的基本功。校际联合教研。农村中学经济条件差、交通闭塞,不能聘请专家来校指导,那就在各兄弟学校间相互走走、听听、看看,既能解除教师因长期闭门造车生出的苦闷,亦可充分挖掘到不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得共同发展。

最后,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还要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并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战能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教学秩序。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民生保障工程工作总结下一篇:双11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