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共11篇)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赖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潍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4.8毫米,水资源总量为27.2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98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水质污染和地下水过度开采是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正面临“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考验。

在科学发展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切实扭转水源短缺带来的被动局面,更加重视水资源的战略意义。

深刻认识到缺水的严重性、水污染的危害性、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结合全市“三八六”环保行动,加快推进自备井整治战役。

以实际行动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一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环境,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用水环境,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2

市场经济需要财务信息的公开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来自多方投资主体所形成的独立的经济组织,既要接受经济社会的广泛监督,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状况如实地向社会披露,接受社会对企业评价和判断,以便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又要使企业的商业秘密得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坚决杜绝对外界披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研发和创新而形成企业独有的设计方式、专有技术、管理技巧、管理方法及具体成本核算项目等成果资料。在这里“公开”与“保护”一定要有其特定的经济对象和经济内涵。具体地讲,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该公开的资料必须依法全面如实的公开,该保密的资料必须严格有效地依法保护。两者所指向的虽是同一经济组织,但实际经济内容有本质区别。

科学界定公开财务信息和保护商业秘密的界限,为财务人员依法公开财务信息提供比较规范的操作依据,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必要条件。

我国有关部门均对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作了原则规定。一些上市公司的年度中期和年度公开发表的财务报告也为规范公开财务信息和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样本”。但是,要把法律规定当成广大实业界领导人和财务人员的意志,要把正确“公开”和“保护”的关系当做领导人和财务人员的自觉行动,须有个认真学习和深化理解的过程,特别是我国财会队伍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维影响,从总体上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专业素质及观念,这个过程就显得更为重要。界定公开财务信息和保护商业秘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有些基本内容是可以以年度公开企业财务报告为例,对应重点披露的财务信息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可作相关的界定。当企业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向社会公开重大事件会损害企业利益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不予公开。

对于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而言,财务信息的披露是相当重要的。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者、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人员。使用者不同,目的就不同,因而对财务资料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企业的管理者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企业要完成预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经营项目进行决策,而正确的决策必须以相关的、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依据。如,当企业做出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生产急需资金的决策前,必须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就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资产构成及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必然要通过税收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整。在宏观调控中,调控主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提供的数据。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的信息资料和数据是国家统计部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国家税务部门进行的税收征管是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证券管理部门无论是对企业上市前的资格的审查,还是对企业上市后的监管,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依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证券发行与交易进行监督管理中,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其监管的重要内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又是其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的主要依据。投资者多数不能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但需要利用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债权人关心的主要是企业能否按期支付本息。他需要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向企业提供贷款、维持原贷款数额、追加贷款、收回贷款或改变信用条件的决策。职工在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时,也要了解相关的会计信息。(下转136页)(上接123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企业的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是构成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原动力,也就是说,保护它比公开它的信息更为重要。我们常说,一项技术、一个产品能救活一个企业,通常指的是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谁拥有先进的专利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谁就拥有市场的占有率,就能掌握生存权,取得他人无法取得的经营效率。反之,企业的前途和生存就会出现危机。没有商业秘密的保护,企业财务信息公开就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财务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之间的关系呢?保护商业秘密不能影响和降低公开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更不能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理由拒绝向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报告财务信息。首先,商业秘密是有时间界限的。保护商业秘密是保护有效期限以内的企业特殊权利,一旦保护期限已过,秘密就不成其为秘密。其次,商业秘密是有特定的经济内涵的,不能认为什么财务信息都是商业秘密,对应该公开的财务信息应如实公开。其三,保护商业秘密是有特定范围的。商业秘密的保护,从法律和市场竞争的角度讲,应该是对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以保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对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如全国性垄断企业的上级企业、紧密型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等,不仅不能保守秘密,而且应该主动向其报告经营管理工作,包括有关商业秘密的内容。而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对所辖企业的商业秘密有义务为其保密,不能将所辖企业的商业秘密泄漏给他人,否则应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摘要:揭示了企业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财务信息的公开与商业秘密的保护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如能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促使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3

关键词:财务信息;商业秘密;财务报表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开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十分的重要,然而,企业财务活动日趋复杂,由于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财务信息的这种不对称现象,才使得很多受贿现象、贪污行为、暗箱操作方式有可乘之机,因此,只有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效性,才能够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进而实现整个企业以及市场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如何保证财务信息透明公开和上市公司的商业秘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只有采取合理的手段,针对问题进行具体的进行分析,才会从根本保护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一、公开财务信息的范围

所谓的财务信息就是会计提供的信息和财务管理方法形成的相关信息,财务信息产生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报表、企业成本费用报表及其他内部报表等。财务信息是按照国家一定的法律政策以及规章,编制的一整套财务报表,其中包含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这些统计表,企业会及时的公开,用以市场正确的判断证券投资价值,进而来保障股东以及债券人的合法权益。公开财务信息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决策和规划的重要导向指标,如果公开信息不准确,就会使得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产生错误,给投资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息想,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公开财务信息范围较大。由上述公开信息的范围来看,所谓的财务信息就是会计提供的信息和财务管理方法形成的向相关信息,前者包含了很多公司产品研发费用以及产品成本的信息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泄漏了企业的商业秘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旦这些信息被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得到,就会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抑制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所以说,公开财务信息,往往会造成商业秘密的泄漏,对企业及企业各大股东以及债券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影响,这种公开信息与商业秘密的矛盾,往往会造成财务公开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就算企业原意公开财务信息,但是其信息的真实性是需要进一步考察的。

(二)法律条款上的矛盾。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法律条款所规定的,但是就目前来看,一旦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了,竞争对手就会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到信息,导致商业秘密的泄漏,以合法的形式获得的信息,上市公司就不可能要求其赔偿和弥补。所以,导致很多企业的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种矛盾现阶段根本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导致公开财务信息成为了一种企业风险,很多企业不愿意冒这种风险去公开财务信息。

(三)财务信息供求双方出现矛盾。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企业公开财务信息成为了财务信息供求双方的一种博弈,从信息提供方来看,公开财务信息一定要保护好自身的商业秘密,所以提供信息过程中要进行慎重的考虑,防止对手从中能够获取到相关商业机密,所以,这就导致其产生了一定的成本费用,增加了企业财务的负担。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往往会涉及到单位的政务、业务等,一些单位领导不愿透露的信息,这就引起很多时候很多企业出于某种原因,就会隐瞒财务信息,出现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内部人控制”等行为。

(四)与企业融资的冲突。我们都知道商业秘密是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信息,从某些角度来看也属于一个企业所独有的一种资产,可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向社会进行融资,但是,融资的过程,就必须要使得投资者充分的了解企业的现在和过去的情况,为了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很多企业不得不公开财政信息,同时,也不得不公开一部分商业秘密,这就导致,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形成了冲突,这些商业秘密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五)理念上的冲突。公开财务信息的原则要求企业尽可能全面的公开信息,最好要公开最重要的信息,越详细越好,这样才能够保证社会信息的准确,可是这完全与保护商业秘密的理念不同。因为保护商业秘密,就必须尽量减少信息的公开程度,其目的就是提高私有信息的程度,减少公共信息,进而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这种理念上的冲突,使得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成为了一种对立,影响了两者的协调性。

三、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协调

(一) 缩小公开财务信息的范围。对于现如今公开财务信息容易泄露商业机密的现象,我们应当采取缩小公开财务信息的范围的手段,来解决这种矛盾的,在公开财务信息时,应当只要求公开一个年度的信息。应披露企业为实现经营业绩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手段,对于企业产品成本以及生产规模不应给与公开,只有缩减公开信息的范围,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企业股东以及多数债券人的利益。

(二)完善法律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保护和扶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信息的保护,就是对其商业秘密的保护,所以,要想使多数上市企业能乐于公开财务信息,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就必须要强化法律对其保护程度,同时,还要出台一些扶持的政策,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要对公开财务信息的企业提供追责的法律权限,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相关经营行为。

(三)强化企业财务监管部门的职能。要想解决企业在进行公开财务信息过程中出现的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内部人控制”等行为,国家应当强化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对企业进行严厉的查处,从法律和管理两方面对企业公开财务信息不正当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还要对企业领导人的思想作风进行积极的教育,提高监管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防止贪污受贿的现象发生,从而,从根本解决这种行为的产生。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保护机制。要想实现上市公司安全的融资过程,就必须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保护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取得商业秘密豁免权,上市公司可以到证券部门申请豁免制度,这样能够有利的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如果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中存在其商业的秘密,上市公司可以简化公开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

(五)赋予上市公司选择权。赋予上市公司选择权,就是给与上市公司在公开财务信息的过程中选择性的公开自身的行业秘密,如果不愿意公开有关商业秘密的信息,可以不公开。对于盈利较好的上市公司往往会乐于公开公司战略或者盈利预测数据,反之则不愿意公开这些信息。所以,要给与上市公司一种选择权,进而调节整个证券市场的公平,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公开信息要符合相关的规则,要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还有,就是要强化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水平,在管理过程中要兼顾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两者的利益,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结语:公开财务信息制度在平衡证券市场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公开财务信息和保护商业秘密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的冲突和矛盾,所以,在公开财务信息制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其适度性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公开财务会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否则将会引起证券市场和公司竞争出现不稳定和不公平的现象,只有对现有问题冲突进行及时的协调,才会保证公开财务信息正常的进行,不断的针对矛盾进行研究,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是很乐观的。

参考文献:

[1] 李萌. 论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机密[J]. 商场现代化. 2012(07)

[2] 徐惠忠. 浅析商业秘密保护下的财务信息公开[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6)

环境保护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 篇4

一、树立环保新风尚。充分认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牢固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学习环保知识,把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养成环保好习惯。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自觉做到和监督别人做到: 随手关闭水龙头, 节约水电; 拒绝食用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尽量使用环保建材;不用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木筷,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制品;不用含磷洗涤剂;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及时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自觉保护母亲河---长江。不向河沟乱排污水、不乱扔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要倾倒在指定的垃圾点,确保一滴清泉给自己,一江清水注大海。

省环境保护厅的一封公开信 篇5

各位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厂长(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于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大气法》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抓住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条主线,在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具体的制度措施,对各级政府、各有关政府部门、各排污企(事)业单位等都规定了许多新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规定了信息公开、按日计罚、停业整治、查封扣押、行政处罚等许多新的更加严厉的惩处措施。在新《大气法》正式实施前夕,我厅以公开信的形式提醒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法人及厂长(经理)在百忙之中认真阅读学习《大气法》,自觉成为新《大气法》的模范遵守者。

新修订的《大气法》涉及排污单位且比以往规定更加严格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承担的责任。新《大气法》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在燃煤、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造成环境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二是强化了信息公开。新《大气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要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加大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新《大气法》对违法企业事业单位的处罚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明确除倡导性的规定外,有违法行为就有处罚,法律责任条款共30条,超过全法条文20%,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新法取消了现行法律中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四是追加了按日连续处罚的规定。按日计罚在1月1日实施的.环保法中已有规定。与环保法规定不同的是,新《大气法》明确企业事业单位在建筑施工或者贮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将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也将由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五是新增了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规定。在对相关法律责任进行完善的基础上,新《大气法》增加了对无证排污、损毁监测设施、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燃料、违反挥发性有机物防治、销售超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设施非正常使用等26类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并实施处罚,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工整治,对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六是增设新的大气污染检查方式。新《大气法》规定了除现场检查以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还规定以拒绝进入现场等方式拒不接受检查的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新修订的《大气法》立法宗旨明确,制度主线清晰,监管措施严密,惩治处罚严厉,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顺应了公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新期待,对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真诚希望所有相关企(事)业单位能理解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熟悉新《大气法》,适应和遵守新《大气法》,切实履行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减少污染物产生,坚决抵制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依法履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做出积极贡献!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6

生态保护区内禁止野炊

优先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草案》指的生态保护对象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生态公益林、洪水调蓄区、重要自然岸线、重要物种(含渔业)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生态廊道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

《草案》设置了山体、森林资源、景观资源、生态廊道、三江六岸、植物植被和野生动物保护制度。规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加强山体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禁止破坏生态植物植被或者擅自砍伐、移植树木;禁止捕捉、猎杀、贩卖野生动物或者对其实施繁殖干扰、栖地破坏。

同时,《草案》要求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并对居民和游客提出了行为准则,禁止7种行为:包括非法砍伐林木,毁林开垦,陡坡开垦;非法采集、采挖国家和省市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采集、破坏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卵、巢、穴、洞;擅自进入封闭区域;焚烧枯枝落叶、烧荒、野外烧烤、野炊;随意丢弃废弃物;其他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草案》也规定了自然水体保护措施,优先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人口进行控制或搬迁,对排污项目进行清理整治;生态用水比例不低于用水总量的20%;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向河流直接排污的建设项目,对已有项目实行总量、浓度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生态敏感区重点保护

象山港实行最严岸线保护

《草案》还明确,我市对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实行重点保护。这里所说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四明山、天台山、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等区域。

其中,四明山和天台山坚持生态优先,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公益林和风景名胜区等。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使公益林面积占到区域林地面积的78%左右。在25度以上陡坡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

象山港实行最严格的岸线保护措施,生态岸线长占比不低于陆域岸线总长度的30%,生活岸线和渔业岸线不低于40%;有序推进象山港海岛开发与保护,其他无人岛屿和旅游观光岛的开发,要严格控制开发规模、禁止破坏生态环境;象山港大桥以西原则上禁止围涂填海。

三门湾区域要制定严格的区域环境准入标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恢复和重建三门湾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滩涂复绿工程;禁止大规模开发南田岛。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重点保护国际迁徙候鸟集中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扩大湿地面积。

生态保护实行红线分级管控

一级管控区禁止开发建设

生态红线管控区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因此《草案》要求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生态空间格局和各类生态要素保护要求,划定本行政辖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加以严格保护。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7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作用,开发策略

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公开范围、公开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界定。作为政府信息重要构成内容的档案信息, 以其凭证性、唯一性、可靠性、权威性等特点, 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方面, 为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实现政务公开提供了支持与保障。笔者就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尽管档案信息和政府信息之间具有相互独立的特征———隶属于不同的职责管理机构、适用于不同的法律约束范畴, 但二者之间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都是同一事物在价值形态变化过程中的实际体现, 共同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政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文件, 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现时使用完毕或办理完毕的文件经过科学的分类、立卷、归档、确定密级、排列后形成的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则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更确切地说, 档案信息是各级政府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形成的政务信息的“实体留存”状态。所以说, 档案信息和政府信息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价值阶段的反映形式。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政府信息都可能成为档案信息资源, 也不是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都归属于政府信息。事实上,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所掌握的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 同时又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及相关材料, 既是档案信息又是政府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 政府信息是档案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则构成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缩短公开时限, 提高档案的现实利用价值。

《条例》中关于“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规定, 大大缩短了部分档案信息面向社会公开的时限, 不仅有利于改变档案信息自身存在的分散性、内向性等因素, 使其及时地实现内向性的部门利用转为社会性的共享利用, 载体与信息存在形式也由分散转为集中, 使其被激活而成为动态形式, 还有利于档案社会价值由以历史研究为主转向以现实利用为主, 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

2. 有利于丰富档案馆藏,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条例》要求各级政府机构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将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报送到当地的同级档案馆。这不仅能有效地打破政府部门存在的信息垄断, 还有利于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领域范围, 丰富和完善档案馆藏结构, 促进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尽快地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3. 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整合及共享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全国建立各级档案信息数据库。而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后, 政府的组织与领导恰好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做好公开前归档文件的数据库导入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还可以借助政府公开信息数据库实现合作开发, 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 有利于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 提高公民的档案意识。

政府信息公开扩大了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档案信息在社会中得到普遍应用, 越来越多的公民关注和利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信息, 使全社会对档案信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1. 在技术应用上, 积极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建立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 是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基础。因为政府和公众所关心和查询的是档案所包含的信息, 而非档案实体本身, 这就需要将曾经处于分散、异构、封闭状态的一个个信息孤岛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来负责政府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播利用。此外, 由于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不断变化的,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也应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 只有这样, 档案信息数据库才能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提供客观的、实时的信息。所以, 要加强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运作。

2. 在业务建设上, 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开放水平。

《条例》实施后,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及时向各级档案馆提供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必须做到文件收集齐全、及时整理归档, 以防止因信息的缺失而影响公众利用, 进而阻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序进行。加紧做好档案信息的分类、编目、著录、检索等基础工作, 并提前介入到现行文件的管理利用过程之中, 即实行“前端控制”。对部分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性、预测性、建议性的高层次信息加工, 促进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 发挥其最大效益。同时, 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建立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集档案资料目录信息的收集、存储、查询、利用及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中心, 这种全方位、全天候、全程式的新型服务模式, 可以满足公众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式的信息需求。

3. 在管理手段上, 完善信息公开与服务的制度体系。

首先, 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开查阅服务制度。对内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调整内部管理流程, 建立相互协作的服务工作机制;对外要加强与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 及时地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 反馈公开查阅服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配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 应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信息送交的内容、载体、数量、时限、渠道、形式、格式、手续和监督检查等制度。

4. 在法律规范上, 及时补充、调整、完善法规政策。

《条例》颁布后, 《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档案信息开放的规定与《条例》的规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用性。因此, 为了贯彻执行《条例》, 服务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有必要对档案法规体系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及完善。此外, 在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 档案信息公开与档案保密之间的关系界定也不易准确把握, 也就更需要在补充、调整、完善相关档案法规时充分考虑到与《条例》有关规定内容的协调, 完善《档案法》中对国家档案中涉及的个人信息限制开放问题的有关规定, 合理有效地协调档案信息开放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 有针对性地规定可提前开放档案信息的划定范围与依据, 并对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作出相应的规定, 实现档案馆主动向社会提供带有“即时”性特点的、已公开的各类政府信息, 形成档案信息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紧密结合的整体服务效应。

参考文献

[1].吴增仁.马秋影.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的挑战及档案管理部门的对策.北京档案, 2004.4

[2].朱健.浅议档案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地位及作用.档案与建设, 2006.9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保护 篇8

关键词:水资源;权属;侵权行为

一、我国水资源权属分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受不同时期法制大环境的影响,水资源权属制度变化较大。以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大致可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的水资源权属制度和市场经济时期的水资源权属制度两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的水资源权属制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同年11月,水利部提出了一些有关水资源权属制度的基本原则:“所有河流湖泊均为国家资源,为人民公有,应由水利部及各级水利行政机关统一管理,不论人民团体或者政府机构举办任何水利事业,均须先行向水利机关申请取得水之使用权和收益权。”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明确了水资源为国家所有,明确了取水权须经过申请等规则。

2.改革开放初期的水资源权属制度

1978年我国开始了水法的起草,在1988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水法》,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水的新时期。1988年《水法》明确了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并按照当时世界通用模式,按流域或区域进行规划管理。从1993年开始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实行地下水、地表水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草案)》经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多次审议,在2002年获得通过,并于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有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贵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的水资源权属制度,水资源国有和取水许可制度一直是水资源权属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强化水资源的统一开发管理和利用保护。但在水资源使用权的规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组织内部的水资源的法定使用权之性质,目前还不明确;且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水资源使用权和取水权的流转还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二、水资源侵权行为及保护

1.水资源侵权行为表现

(1)侵害水资源所有权的行为。在我国,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害国家的水资源。侵害水资源的行为主要是:非法取水行为,即未经行政机关许可也没有法律依据擅自提取水资源的行为;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即未经行政机关许可也没有法律依据擅自向水资源中排放污染物或虽经许可但超标排放的行为;非法流失水资源的行为,及非法挖掘导致地下水流失,或非法破坏打开水利设施的闸门等设备使水资源流失的行为;超量取水行为,即行为人超过规定的取水量进行取水,无偿使用国家水资源的行为。

(2)侵害水资源使用权的行为。主要包括:妨害权利人行使水资源使用权的行为,如污染水资源致使养殖人无法进行养殖生产,这一类行为同时侵犯了国家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人的水资源使用权,属于一因多果行为;非法剥夺或限制水资源使用权人的水资源使用权的行为如行政机关非法吊销养殖权人的水产养殖许可证,非法侵占他人水资源使用权的行为。

(3)侵害取水权的行为。即妨害取水权行使的行为;非法侵占他人取水权的行为。

2.水资源权利保护的主体

水资源权利保护的主体是指负有保证水资源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只要包括:国家、单位和个人。

国家是保护水资源最的首要的主体。首先,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有权利和职责保护其主权范围内的水资源不受侵害;其次,国家是公权力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责任和能力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法律主体各种权利的实现。

单位和个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水资源权利保护最经常最直接的责任主体。首先,单位和个人有权采取合理的救济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水权;其次,我国的环境法规定每个公民和单位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也就包括保护水资源,所以从广义上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水资源保护的主体。

3.水资源权利保护的措施

(1)经济保护措施。经济保护措施,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对水资源权利保护的目的。包括:价格措施,即要求取水者支付相应对价的措施;税收措施,但我国目前仅对少数几种资源征税,还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税;抵押金制度,即对可能造成水污染的行为收取抵押金,当开发利用没有造成水资源破坏时将抵押金退换的制度;强制保险,即政府强制可能污染、破坏水资源的生产者对自己的生产活动投保商业保险。

(2)行政保护措施。行政保护措施,指政府代表国家为保护水资源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政府直接管制;由政府按需分配;政府以登记的方式确认水资源权利主体。

(3)司法保护措施。司法保护措施,指司法机关依当事人请求或依职权规定,对水资源侵权行为进行制裁,以使被侵害的水资源权利回复到侵权前状态的行为。司法救济是权利遭到侵害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最终救济手段,其形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及国家赔偿程序。

水资源的民事诉讼包含两类,一类是水资源污染和破坏引起的诉讼,属于公益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一类是水资源产权纠纷诉讼,可直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处理。水资源行政诉讼的标的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诉讼的主题具有确定性,即原告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被告是行政主体。水资源的刑事诉讼,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侵犯水资源的行为,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依法提起公诉;对于普通的水资源犯罪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由检察院公诉。

参考文献:

[1]裴丽萍.论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必要性[J].中国法学,2003(4)

[2]王居峰.取水权的概念辨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6(1)

[3]姜伟.我国农用水权制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2)

作者简介: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9

备受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下面是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及其说明,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送审稿全文共包含六章、三十六条细则,针对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预防和干预、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关键问题,送审稿指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

根据送审稿,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目前约占全体网民的23%,达1.6亿,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随着网络对未成年人影响的不断加深,如何维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自起,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组织便不断呼吁,通过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的合法权益、防止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还通过提交议案等形式,广泛呼吁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规。

相关解读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报送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送审稿全文共包含六章、三十六条细则,对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预防和干预、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相比以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送审稿)》)有何突破性?是否还可以完善?为此,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专访了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

记者:您如何评价《条例(送审稿)》,它有何亮点?

姚建龙:《条例(送审稿)》率先专门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空间进行立法保护,不仅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款的细化,更是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重大进步,也是对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立法示范。

《条例(送审稿)》起草过程中,以问题导向为首要原则的思路值得肯定。调研确立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亟需解决的上网权利保障、网上内容管理、网络防沉迷、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网络欺凌等五大问题。从《条例(送审稿)》篇章结构与36条内容来看,也的确体现了上述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这五大问题所规定的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管理体制、建立网上内容管理制度、对预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作出选择性要求、强化对未成年人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就网络欺凌问题作出规定、规范网络沉迷的预防和干预活动等内容,都是《条例(送审稿)》值得赞赏之处。

记者:《条例》从去年9月底的草案征求意见稿到如今的送审稿,有哪些重要进步?

姚建龙:相对草案征求意见稿,此次《条例(送审稿)》有较大的完善,许多规定可圈可点,值得赞赏。其中一个重大进步是,放弃了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实施干预和矫治”的提法以及“推动出台网络成瘾的本土化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制定诊断、治疗规范”的规定,将干预和矫治未成年人网瘾的立法思路转换为侧重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以网瘾戒治之名的伤害。《条例(送审稿)》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是对目前网瘾戒治乱象的积极回应,一些以网瘾戒治之名伤害未成年人的现象将可能得到约束。

记者:《条例(送审稿)》还可以完善哪些方面的内容?

姚建龙:《条例(送审稿)》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取其要者主要有五:

一、《条例(送审稿)》宜进一步突出“儿童视角”而非“管理视角”,应进一步体现未成年人权利本位。

儿童视角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谋篇布局上。目前,《条例(送审稿)》将“网络信息建设”一章置于“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之前值得商榷,这不符合《条例》立法的法理基础,也使《条例》的立法逻辑略显混乱,建议将“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序位提前至“总则”章之后。

二、儿童视角的基本要求是强化成年人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的责任,而不是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权利——除非这种限制为儿童最大利益则所必须。

从这个角度看,《条例(送审稿)》中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网游宵禁”条款:“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考虑到民法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网游宵禁宜将年龄范围限制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有关“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的规定还宜考虑和尊重监护人的指导与决定权。

三、资讯喂食模式是把双刃剑,《条例(送审稿)》应注重“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更应注重提高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自我免疫力。

在网络时代,资讯喂食模式难以完全实现。理性的立场是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注重增强未成年人的识别与免疫力,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如何与多元信息共处而不迷失。基于此种考虑,建议增加“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专章,内容除了包括《条例(送审稿)》第五条的`内容外,可增加关于未成年人网络自律(文明公约)、未成年人网络教育、未成年人网络自护、监护人网络指导等条款的内容。同时建议将“预防和干预”章名修改为更加准确的“网络侵害的预防和干预”。

四、《条例(送审稿)》应进一步警惕和禁止以爱的名义伤害未成年人的行为。

尽管《条例(送审稿)》在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以网瘾戒治之名的伤害等方面做出一些改善,但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实施干预”,仍为网瘾戒治组织与个人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基于网瘾尚属非成熟的医学概念、戒治网瘾尚为非成熟的医学行为以及维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考虑,《条例(送审稿)》宜在第二十条第二款增加“禁止任何组织与个人从事网瘾戒治之名的营利性活动”的内容。

五、针对在网络空间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条例(送审稿)》应当编制更加严密的法网,增加严禁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的规定。

防止网络性侵未成年人不仅仅是防止未成年人受到网络色情信息的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严禁他人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因此,建议《条例(送审稿)》应当针对我国目前立法的漏洞,明确禁止制作、传播、浏览、持有包含儿童题材色情信息的行为,禁止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性教唆、性侵犯等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

保护水资源的公开信 篇10

一、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2018年预算公开表

1、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收支总表

2、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收入总表

3、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支出总表

4、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总表

5、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6、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表

7、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政府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8、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9、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表

二、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2018年预算说明

1、部门职责及机构设置情况

2、部门预算安排的总体情况

3、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4、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及增减变化原因

5、绩效预算信息

6、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7、国有资产信息

8、名词解释

试述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篇11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

0 引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出现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而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西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两个反向递度分布。三是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趣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充分认识水资源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也是重要的能源资源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和开发利用的产品很多,决不只是水能的利用所产生的电能产品;防洪、饮水、灌溉、航运、养殖、生态、旅游、替代能源、减排等“产品”效益甚至可能远远大于电力产品效益;当然, 电能是目前最直接可以准确计量和交易的基础性产品。

水电是兼有一次与二次能源双重功能的优质能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和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大水电、小水电都是自然的、清洁的,都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加速发展。国内外一些机构和人士坚决支持小水电,而坚决反对大水电,实际上这在科学道理上来讲是不通的。大水电也有可能是低坝,小水电也有可能是高坝,都要因地制宜,多方面兼顾并综合利用。

水电开发是一项典型的具有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事业,水电建设和运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水电是一项成熟技术,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工程风险都可控。

2 健全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保障体系

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决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程序的保障作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包括公约,尤其是关于水利和电力、能源和环境、水库和土地、移民等,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法规冲突,防止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

无论是规划、设计要求,还是建设、运行规定,无论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调控或市场机制导向,还是投资开发组织或运营机构职责,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和考核指标,以便监督制约保证统筹兼顾。

把生态环保作为工程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统筹兼顾,包括坝址、坝型选择,引水方式选择等。尽量减少淹没、减少地震、控制滑坡,保障生态流量和水体安全,并保证流域开发和运行统一、有序。

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恢复,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尽量少明挖,并保证及时支护、恢复或改善。把环保工程与枢纽工程同等对待,概算要保证,使用要到位,效果要考核。

工程运行中以综合效益最大化,兼顾多功能并科学、合理运用,保障流域梯级(防洪、航运)安全调度、(泥沙、水质)生态调度、(发电、供水和蓄水)经济调度。控制流速、流量、水位,减少泥沙淤积;增加水体交换和防止污染;与此同时多发电。

3 完善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

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按照系统工程要求,全方位加大力度,继续实施休牧(或轮牧)还草、返耕还(山、坡)林,营造湿地、草甸、林地、植被等,提高水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继续实施退田还湖、筑坝蓄水、疏浚河流,综合治理、开发利用,以保护水体、控制调节水量,保障供水、防火减灾。

但是,各地在“退耕还林、还草”、“筑坝蓄水”中存在的问题、土地的承载能力问题和移民搬迁与安置的长期稳定问题、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的措施不足问题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具体配套措施不足的问题、各责任主体和责任目标的趋向与实施保障不足的矛盾等等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其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艰巨性。

健全移民补偿和安置长效机制。对于因实施休牧还草、退耕还林的草原和山地移民和因兴修水利、筑坝蓄水的移民,为保证其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除及时、足量到位(一次性)失地补偿和迁移安置补偿费用外,移民后扶植发展,更需要长周期、稳定、透明以及直接和间接的政策措施到位,而不应只是制定一些短期(十年,再延十年)或不明期限的保障“政策”。

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保投入和运行补偿机制。或政府公益(财 政)投入,或财政补贴(税收返还),或产品加价固化相关成本,补偿“公益”投资或运行成本及损失。财务保障生态投入。

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功能指标和公益功能指标考核。科学确定工程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公共效益指标,不仅指导规划、建设可行性评价,也指导运行绩效考核。

制定流域生态、安全、经济调度统一机制。建立流域统一调度机 制,统筹水情、电力、供水、水运、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公益”和“多产品”功能。既要防止洪水灾害和水质污染,又要防止断流、断航,安全、优质、高效利用水资源。

明确水资源产品利益和税费分配机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游区域与下游区域,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投资收益、税收和资源费分成),包括相关循环产业(结构)支持机制,平衡当地和关联区域的损失和受惠。

上一篇:怎样申请美国哈佛大学下一篇:六一节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