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演讲稿600字(共10篇)
他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帮助刘备;他在后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总是能利用敌人的弱点出奇制胜;他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图报,鞠躬尽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看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故事中,最令我惊叹的还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秋天率兵30万席卷江东,直逼东吴,孙权与刘备便联合起来,组成了孙刘联军。周瑜在与刘备派遣的诸葛亮多次接触下,自知比不过诸葛亮,转而起来嫉妒之心,便想设计陷害诸葛亮。
周瑜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想用造箭的借口来除掉诸葛亮这个心头之患。本想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并在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不料诸葛亮却说:“曹军随时都有进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时间来造箭,恐怕会误我军大事,我只需三天时间,就能为都督献上十万只箭!”周瑜听了诸葛亮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认为这次杀害诸葛亮是十拿九稳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头两天竟然没有丝毫动静。直到底三天诸葛亮才和鲁肃私自拨动快船20艘,每船30余人,并插上许许多多的草人,前往曹营“取”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料定曹操在大雾之中必然不敢轻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没有出兵,而是在岸边向这些“不速之客”放箭,结果可想而知,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多只箭,不仅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而且还为孙刘联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巩固了后方的军事力量,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实让人钦佩啊!
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可以像诸葛亮灵活多变吗?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正在做一道“鸡兔同笼”的奥数题,怎么做也做不出来,没办法,我只能去请教老师了。老师看了看题目对我说“做题不能从单方面去想,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细地读题,换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终于做出来了!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每当我吟诵这首怀古绝句,便想到了神机妙算的您——诸葛亮先生。
您知道吗?当我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对您的足智多谋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您的手中总能迎刃而解,真不愧为一代军师呀!要知道,您身上那股神奇的魅力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您神奇的魅力在于知天象。草船借箭的时候,您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才敢给周瑜立下了军令状。果然,三天后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结果,您不仅成功地“借”到了十万支箭,还挫败了周瑜的阴谋,真为您拍案叫绝呀!
您神奇的魅力在于晓地理。火烧博望坡的时候,您算准了曹军必从博望坡经过,才敢让刘备把令箭交给自己。果然,曹军从博望坡经过,您又派张飞烧了曹军的`粮草,又派赵云领兵迎击曹军,取得了“初出茅庐第一功”,此时,我从心底里对您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您神奇的魅力在于识人心。您知道周瑜心胸狭隘,三气周瑜。当周瑜费尽心思,想夺南郡时,您趁机抢回南郡;当周瑜想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时,您将计就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周瑜使借路灭虢之计时,您识破了他的计谋。您慧眼识人,让我心生敬佩!
知天象、晓地理、识人心,是您神奇魅力所在。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您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
咦!这不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吗?我左顾顾,右盼盼,家里只有我和他。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打量着我面前的“诸葛亮”。还没等我开口,诸葛亮说:“敢问这位小兄台,今年是哪一年?”“呀!”诸葛亮大吃一惊,说道:“坏了,坏了,今天应该要第一次抓捕孟获,我必须去现场阻止他们,否则他们抓捕孟获后一定会处死他的!”
我见诸葛亮如此着急,满头大汗,于是我只好打开冰箱拿了一支雪糕给诸葛亮吃,让他先吃支雪糕降降热,再讨论如何将他送回去。诸葛亮吃后,赞不绝口,便问我这是什么,怎么做的,我把我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我们想了好多送他回去的办法都不成功,于是我从书柜里拿出《三国演义》这本书,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我边翻边给他讲解里面有意思的章节,诸葛亮听完说道:“小兄台,天下竟有这样的奇书,竟和我的经历一样!”当我们翻到“七擒孟获”里,《三国演义》突然亮了起来并形成一个光洞,只见那头连着蜀军军营,我和诸葛亮都欣喜若狂,终于让他找到回去的路。
诸葛亮临走时说:“小兄台,虽然我们才刚刚认识,但你却帮了我很大的忙。要不是你帮我找到回去的路,他们可能会处死孟获,南中就还会反叛,老百姓还得遭殃。谢谢你!”“不用谢,你赶紧回去办你紧要的事吧,一路顺风!”说完又听“哗啦——”一声,光洞消失了,只留下一本《三国演义》。
其中再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又是一番滋味:既深深折服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军事上运筹帷幄的谋略,从《三国演义》中的历次战争中的每次事件都能一窥其旷世奇才,更令人感动的是诸葛亮对蜀汉基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贞精神。
刘备在时,一生惦念汉朝基业,恢复汉家一统成毕生所望,然而自知才智不济,但胸怀天下,也堪难能可贵,招揽天下英才以济自己不足,所幸茅庐三顾得到诸葛亮这位旷世奇才,既为刘备欣慰,也为历史所叹一一天缘其巧刘备而三国吗?隆中一对如预言一样竟描绘了后数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成了以后刘备事业的蓝图。诸葛亮纵怀有卧龙之技,也仍能居于一草堂沉静下去躬耕读书抚琴,不主动求仕,这与出世后的挥斥方遒相比,可见诸葛亮的内心世界是何等沉静,三顾茅庐正彰显了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真名士风范。历史不容假想,若能、刘备不顾或一顾茅庐,还会有刘备及以后的三国鼎立吗?还有替代诸葛亮的奇才出现吗?有隆中对如此审时度势的精准分析吗?
今年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诸葛亮火烧新野》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了:当诸葛亮被封为军师,掌管着全军兵马,调度文武百官。他拿着刘备刺的剑印,命令将士们:“关羽领兵埋伏在豫山,张飞只要一看见南面失火,就从山谷中杀出来,放火烧曹军的粮食,关平和刘封领兵准备好火药埋伏在博望坡,赵云领兵引诱曹军入包围圈,接着假败逃走。”夏侯淳紧追不舍,进入了包围圈,关羽从中杀出来,烧了曹军的`粮食,张飞见南面失火也杀出来,曹军大败而逃。可是曹操不甘心又领五十万个兵,向新野城杀来诸葛亮撤走城内百姓,用空城计迷惑了曹军,夜里在曹军毫无防备之时用了火攻把曹军打得大败,这一次,诸葛亮立了一次大功。
这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前都要仔细思考,不要轻易上别人的当,做事要谨慎。
这篇文章里面讲了:诸葛亮小时聪明好学,那时候没有表,靠公鸡打鸣上下课,他在上学时为了让自己多学一些知识,给自己口袋里装一些米,每当看到公鸡快打鸣时,就往外面撒一些米,这样公鸡就去吃米,忘了打鸣,直到有一天,先生发现了,一怒之下把诸葛亮撵出了学堂,后来知道诸葛亮回家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诸葛亮很好学,就派人把他叫了回来,从此,诸葛亮学习更加用功了。
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诸葛亮那时要学费,为了多学一些知识,诸葛亮只好耍小聪明。而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上学不用学费,不用耍小聪明,只要抓紧自己的时间,认真学习。
在诸葛亮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公元2,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俗话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龙不可能一直都是卧着的,诸葛亮的传奇一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他一直都很低调在山上种田,但他的才能和智谋注定了这一生的不平静,必定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没有人能看透诸葛亮到底聪明到了什么地步,在人们的心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好像夜观星象就能明白一切,陆游曾称赞他到:“出师一表真世名,千载谁堪仲伯间。”有的人曾把他当做神,因为他的智慧已经到了超越人的地步,也有人把他比作妖。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充分的证明了他的不凡和聪明。他用它的智慧辅佐刘备从一个毫无势力的人到三国鼎立的局面,让人不得不佩服。
诸葛亮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还有他的忠心和人品杜甫曾赞美诸葛亮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衣襟。”杜甫还评价他说:“江流石不转,遗恨吞长江。”这些千古名句都体现诸葛亮感人的忠心。他为了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谁能做的到呢?
他“草船借箭”,是在和周瑜联手时,三天内要造出十万支箭的情况下发明的。“三天造十万支箭”这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造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而在当时的蜀、吴两国,加起来也没有这个实力。周瑜深知这点,所以故意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一旦诸葛亮造不出箭,他便可以在大众面前批评诸葛亮了。结果却出人意料,诸葛亮并没有实实在在造箭,而是通过排兵布阵,利用曹操多疑的特点,虚张声势,用二十只船就借到了曹操十几万支箭。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虽然是出自于小说《三国演义》中,里面不排除有作者的渲染,但足以说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这个故事中,周瑜的心胸狭窄和诸葛亮的宽宏大量形成了鲜明对比。问题出现了,诸葛亮并没有责怪周瑜,而是自省,主动承担责任,通过想办法最终解决了问题,凸显了诸葛亮强大的责任感。在大多数人心中,诸葛亮就是一个“神奇”,是一个真正的“卧龙”。
他的“前后出师表”使无数人为之心动,为这一份对君主的忠心而心动。当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也步入晚年,他一心扶持刘备的“傻儿子”刘禅。虽然他有足够的能力和势力可以废除刘禅自立为王,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诸葛亮牢牢的守住和先王刘备的这份君臣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放弃对刘禅的辅佐,对蜀国的坚守,可见他的这份忠诚。
孔明你深居隆中,纵观时局,未出山就对时局了如指掌。他既没投靠人才济济的曹操,也没投靠已历三世的孙权。而选择了相对仁厚的刘备,为其南征北战,形成鼎足之势,立下汗马功劳,一干就是27年,直到死亡。
孔明,你心胸宽广,比起那司马懿,多疑狡诈,你是高明得多。你临危不乱,有大将之风,从空城计中可以看出,那司马懿远不是你的敌手。
孔明,你用兵如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西和诸戒,使蜀国站稳脚步;新野一役,是你受命以来的第一战,你火烧新野,使魏国兵卒全部丧生,确立了在刘备军团中的地位,草船借箭,体现你用兵如神,智慧过人。火烧赤壁更是一场漂亮的以多打少的`胜仗,打的曹操狼狈不堪,灰头土脸,这更能体现你生来就是大将的料。
这样的孔明,无论在书中,在电视剧,电影中,都使我深深折服。我五体投地地佩服他。
如今我长大了,从头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才发现诸葛亮不仅仅只有神机妙算,更多的则是为国家鞠躬尽瘁。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就以《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来说吧:周瑜要求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凑足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但是诸葛亮可不是“造箭”,而是“借箭”。他用草船不到三天时间就已经凑够了十万支箭,赢了周瑜。
再说《三气周瑜》这一章吧:那么聪明一世的周瑜竟然被诸葛亮给活活地气死了,临死之前还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让后人惋惜。
【诸葛亮的演讲稿600字】推荐阅读:
诸葛亮日记600字整合01-11
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11-17
我心中的诸葛亮高中作文12-04
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05-31
诸葛亮的自我营销组合策略分析10-17
赞美诸葛亮的好段有哪些01-26
诸葛亮哭周瑜09-28
诸葛亮初一范文12-16
面试技巧:诸葛亮“应聘”09-30
我是诸葛亮想象作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