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跪着教学》有感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不跪着教学》有感(精选10篇)

读《不跪着教学》有感 篇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纵观现实又如何呢!我作为教师自感惭愧!自感自己在误人子弟!教师教学一般都是为了迎合现代社会的教育体制,迎合学校的要求,领导的要求,迎合家长的心理,考下好分数就是好教师,就是优秀教师!一切考核都是以分数为依据,教师不得不跪着教书!所以考试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教师只能无可奈何的跟向那里!何曾真正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而教书的呢!何曾真正的随“心”所欲去教学呢!曾经做了也是枝枝叶叶!唉!惭愧!怎么才能不跪着教书呢!真正教学生求真,做真人呢!

一、要好好读书,在经典中寻求答案。近年看了一些有关教育的资料,才真正明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就是古人,就是圣贤人。古人云:夫孝,德之本也。教育,首在树德,教“孝”。什么是“教”?什么是“育”?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育”:育者,养子使作善也。那什么才是真的的善呢,大概连我们教师,家长都难说的全吧。一本《弟子规》诠释了善的内涵。那么该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老师和父母,俗话说的好: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那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真正的明白了教育的根本,我们才能上行下效,教育好孩子。

二、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孩子最缺失什么。我们自己都有感触,现在的孩子难教。当我们发现,那么让自己爱恋的孩子,甚至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孩子,对自己怒目而视,有的甚至向自己举起了拳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那里错了!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教!我们应该深究其原因。现在孩子都是皇帝和公主,皇帝和公主都是让人来伺候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么久而久之皇帝公主的习性已经养成,这些皇帝们怎么能不难教呢。举个简单的一个事例,孩子生日亲人们围坐在桌上,爷爷奶奶把好吃的夹给给孙子;姥姥姥爷也做着同样的动作,爸妈也不甘示弱!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的这个简单动作,久而久之就夹出了孩子的唯我独尊!夹出了孩子的自私!夹出了孩子心中没有他人!夹出了孩子不孝,缺“德”……我们真的该认真的思考,我们的孩子从小应该怎么教,教他什么!

三、我们应该重视德行的教育。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真正懂得孝,他就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伤了父母的心,就懂得感恩父母,尊敬老师!那他怎么会不爱学习!怎么会不听话!怎么会做出出格的事!让我们认真学习,从根本的教育做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做不好人,才能越大,危害越大!所以我们不要再抓枝叶,而忘了根本!德行有了,自然一切都会好。《大学》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社会必然健康。一个家庭的根本在那?“大学”告诉我们:为人父母者止于慈,为子女者止于孝。孝顺为齐家之本。就让我们从当下觉悟吧,先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影响自己的学生!久而久之这样我们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为人母,为人师还用跪着去“求”学生学吗!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陈肖依) 篇2

(涪江路小学陈肖依 2014,2)

刚拿到《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时,觉得书名很新奇,看了作者简介之后真心被吴非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从书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王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风格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风格即人”,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像一个人一样站立着。”

在书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这样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

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濡染和浸润?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不比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反思是为了超越,批判是为了建设。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景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有时还需要勇气和胆识。年轻的教师经过一个循环之后往往都变得和老教师一样老成持重,这到底是让人高兴还是令人悲哀呢?获得了课堂评比的某个奖项有多少是自己个性的自由展示呢?是不是都是揣摩透了评委的评价标准之后,甘心做一个呆在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圈子里的唐僧呢?

读《不跪着教书》的点滴感言 篇3

惠安锦水中学曾惠玲

我从读书活动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来看,本来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但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这几天很忙,但我却把它当作调味品,偶而看一两下,好在吴老师的文章很短,不会耽搁多久。今天,我就抓住几句话来谈点感受或者说体会。

吴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铮铮的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语。"这段话发人深省,里面含着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首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少一点说教,多一点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健全的人,应该使学生具备仁爱、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

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们前行的人生。说心里话,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十多年来我努力着去做,当然还有很大差距,我会继续努力着。

第二,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想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常和学生说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而我们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其实我们已有不少地方不如他们了。不怕笑话,一个多月来,我向学生学了不少操作网络的功夫,比如一个月前学生帮我搞了个QQ,帮我装扮了空间,教我很多上网诀窍,我们班那帮家伙早在初一年就建立了“咱4班〈”QQ群,精神生活可丰富了。看来他们的意识比我前卫多了。看来我还要多学学,虽然提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太容易被学生超过。你们信不信?前几天我在QQ音乐上听张雨生的《大海》,居然有位学生发过来说“你也懂得听这首歌呀!”所以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站直了”,要不会被学生看扁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思考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是的,我们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精神,我们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如果我们是跪着的,我们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吴老师在书中还说“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十多年前我即将毕业时,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那时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现在,我又从吴老师的《呼唤风格》中领会了让学

生喜欢你的学科就是要有教学个性,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跪倒在教案上,不能跪倒在个人的预设中而不管课堂上学生的差异,不能跪倒在所谓的A等级分数面前„„面对这些问题,根据书中的实例,我有了自己的思考。书中说“胡适与鲁迅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教育风格也不同。胡适热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他总是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鲁迅冷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路。而毫无疑问,他们不同的风格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有成就的学生。”所以,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很有必要的,不能一味苦干,要多动脑筋,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书匠。

读《不跪着教学》有感 篇4

《不跪着教书―不要跪着读》读后感

重新翻开还在读大学时买的无非老师的这本书,读到不要跪着读这一章节时又一次有很深的触动!   尤其是当学生今天发现教科书上的错误时,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质疑貌似权威性的读物着实需要勇气!   什么是教师?难道指的就是“叫你干啥就干啥”的人吗?作为教师,许多错事不是我们自己要做的,想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有错的`时候,这会让学生笑话。因为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教学的,他就直接地把错误教给了学生,教师对学生将“学贵乎疑”,至多停留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这是很不够的!如果教师不敢于培养学生怀疑精神,未免是叶公好龙。所以,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这也是对自己和学生负责!   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5

古蔺县观文中学曾兰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很惊诧,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时也被它深深吸引了。书一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挑灯拜读完一遍后,深深为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为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封建主义早已灭亡,可它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毒害还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还有人可能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 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6

《不跪着教书》是教师吴非的一篇教育随笔。这本书很长,分为六个部分,介绍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这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关于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记录了对教育的思考,有的记录了教学思想,有的则是与同行或同学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讶,很困惑,但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揭开它的真面目。

“如果老师想让学生站直,就不能跪着教。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将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吴非老师一字一句里透露的思想和智慧,给我很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在面对最早接触生活的矛盾,孩子总是从父母的态度中学习。

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亲关系使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能听父母的话做事。

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脾气暴躁,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当父母在处理紧急情况时,他们表现出恐慌,没有准备,对孩子影响也不好。如果父母是稳定和冷静的,也会使孩子冷静面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父母和孩子彼此日夜相处,可以说是最熟悉的人,即使一个小的举动,就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教育改正,不让问题过夜,让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学校,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只能共性教育,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能体贴照顾到每个孩子,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吴非)) 篇7

1.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莆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录下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些硕大的玫瑰花,全体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观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的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的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还孩子.”

2.把儿女教育的爱家庭、爱父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3.评价教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门厅墙壁上几个大字: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

读书笔记(胡建军传)

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且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从学术反思到文化自觉是一脉相通的.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要从教学反思真正走向教育自觉,需要架设的桥梁很多,而教育科研不失为诸多桥梁中的重要一座.教育科研的使命不是给教师增加人为的负担,而是在各种教育场景的天然实验室中注入一份鲜活与思想元素.这种鲜活与思想元素会帮助教师恪守对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培植教师的“方向感”;教育科研的使命不是逼迫教师挤出几篇研究论文,而是企图对作为成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催生一种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意识使他们不至于在对权威的迷信和依赖中丧失自我;教育科研的使命不是制造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二元对立,而是期待赋予教师一种精神的不安分.这种不安分会逼迫他们始终不停地驰骋在思想的原野上.

——马维娜(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3.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人员都全神关注这些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

4.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方孩子.

5.增强八大意识:目标意识,引领意识,管理意识,整体意识,竞争忧患意识,过程意识,高效意识,岗位意识.

6.六多六少:多一点大局、少一点计较,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和谐、少一点纷争,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

7.每个学期结束,学校都要汇总“教职员工的建议”,看其质量和对学校的影响,专门设置金奖、银奖,予以鼓励.事实上,不仅是老师,职工也被这种热情感染,学校的保安也曾获过奖.

8.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师资,如何释放老师们的能力是关键!

9.什么是常规?常规就是不任意改变的规定!

10.不规定文科教师一定要早读坐班,但要讲究早读课效益.具体做法是:明确文科教师的规定性动作,强调文科教师前一天放学前必须到班把第二天早读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求布置好,并写在黑板上,到第二天早读下课前5分钟或是正课上课前的5分钟,进行严格检查.检查中侧重班级基础比较薄弱的8名学生.

11.学生作业量控制:必须少而精,能让教师及时批阅,教师来不及批阅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布置.

12.周末两天怎么度过?

以试卷的方式让学生度过.只有这样,有试卷,有计时,学生才会有一种氛围,才会重视.其实试卷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本周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

为了杜绝抄袭,每个星期一由学校出钱雇车,把毕业班的班主任接过来,在班级门口统一收试卷,然后教务处统一装订.当天晚上学校提供免费晚餐,老师们留下来批改试卷,之后张榜公布.为了防止学生在家作弊,毕业班的老师可以留下学生的电话,周六的时候跟家长、学生沟通一下.同时,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展览出比较优秀的学生试卷,希望家长看到后,能在家督促孩子,配合老师的教学.

13.教师教学拖堂现象:正如制片人和导演不可能允许演员超出规定时间演戏一样.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演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演完自己的“戏”,精彩与否要看自己在这45分钟里“表演”是否到位,但无论如何,拖堂是不可以的.

如果课时数增多,一方面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会导致课堂效益降低.课时数增多,教师每节课就不会认真备、认真上,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反而会产生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14.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15.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5.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保罗·郎格朗(法国教育家)

16.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17.我们可以昂扬,但不能张扬;我们务实,不能浮躁;我们可以骄傲,但不能自满. ☆多做少说,你的一句话也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多说少做,你的许多话也会就被别人轻视. ☆人生没有返回键和删除键,所以应慎用确定键和保存键.

读书笔记: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

1.放手——做一个“旁观者”,鼓励——做一个“支持者”,牵手——做一个“合作者”.

2.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型的教师才能教导出智慧型的人才.

——叶谰

3.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8

刚刚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他有独特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教育活动中。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执着地坚守着他教书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沉沦的现实面前,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高考……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书中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篇9

《不跪着教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书里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该怎样教书?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跪着,意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人云亦云,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生存而失去教师的责任。吴非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是:“不跪着教书”。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 《不跪着教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精选

★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体会

★ 「师德征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 教书感言怎么写

★ 读拿破仑传读书笔记

★ 关于读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 边教书边成长读后感

★ 教书的问题作文范文

不跪着教书阅书心得 篇10

科组推荐了一本书,要求我们继续读书学习,我被《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吸引了。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教师怎么不跪着教书呢?可能吗?身为教师,我仅从标题就能感觉到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教师的尴尬,凭直觉,这是本好书。

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拿起此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和遐想,书中平实朴素的文字浸满了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爱,亲切而感人。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参加教育工作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表现出对职业倦怠。但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后,给了我很好的启迪,特别是教师如何获得幸福感,对我的触动很大。

记得上学期高二级举行男女子毽球比赛,比赛前要组织学生参赛,但我们班学生一直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在动员会议上,全成了我的独角戏。最后,我不得不强硬点名参赛。下午男子比赛时,我来到赛场,居然不见我们班一位男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于是,我叫他去找别的同学,谁知,那个同学走后,就一去不复返。等着等着,我开始怒火攻心,一气之下,我说:“我们班弃权啦!”于是我就兴冲冲地走了。一段很长时间里,我很郁闷,很难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更让我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平时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约束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地思考和自觉地自我约束。此后,当学生犯了错误,出现问题时,我先使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既不损害师生关系、学生又乐于接受的办法,而不是与学生为敌。事实上,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就不至于弄到如此地步。

上一篇:2006年河南大学语文专升本真题及答案下一篇:如何在感恩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