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去钓鱼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作文:去钓鱼(共14篇)

小学生作文:去钓鱼 篇1

我怀着一颗好奇心来到池塘边,这儿的水真清啊!隐隐约约还能看见池塘底下的小鱼,在自由自在,来来回回地穿梭着。为了这次钓鱼,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带了足够诱饵,好让我们全家满载而归。

来到这里钓鱼的人还真多呀!我赶紧选了一个非常多水草的湖面,因为有水草的地方有氧气,鱼儿自然就会多一些,鱼儿大多数在那里“建家”。爸爸开始在那钓鱼了,他把鱼钩一扔,刚好扔在了海草的中心。我们静静的等待着鱼儿的上钩。大约过了5分钟的时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鱼儿快上来吧,别让我等急了。”我蹲在那儿轻轻地自语。“别急,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在等一等。”爸爸说。

果然,再过来大约3分钟左右,鱼鳔开始晃动了。“快拉,快拉!”我和妈妈突然感到热血沸腾,兴奋极了。经过30秒的搏斗,还是被那狡猾的大肥鱼给溜走了,鱼竿也被拉弯了。我也想试一试,我拿起鱼竿,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时机,过了整整10分钟,才有鱼儿上钩,我猛的一抬手,轻轻松松地提了上来。

小学生作文:去钓鱼 篇2

难忘的锡惠公园之游

今天,我们班去锡惠公园春游。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了花坛。花坛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那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美丽极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坛里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

接着,我们来到了映山湖。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好像是谁在水面上铺满了一层碎金。水面波光粼粼,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湖中有“小鸭子”“大白鹅”在游湖,那是许多游客划着小船在湖中欣赏惠山美丽的风景。岸边的垂柳在微风中飘动着嫩绿的枝条,像姑娘那飘逸的秀发。树下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树下散步、休息。

我们在树荫下休息半小时后,又穿过林荫小道,来到了猴子山。这里的猴子真多啊!只见一只只调皮、活泼的猴子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有的抢东西吃,有的在石头上嬉戏,有的在爬栏杆,还有的在荡秋千……感人的是那母子相抱的两只猴子,只见小猴子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脖子,猴子母亲正耐心地给小猴子梳理头上的毛,那场面可真是温馨感人!

最后,我们爬上惠山山顶,登上龙光塔,俯视无锡全景,那景象更为壮观:京杭大运河像是系在无锡脖子上的一条洁白纱巾,鳞次栉比的大楼像可爱的积木玩具,纵横交错的公路像蜘蛛网一样伸向远方……

尽管现在我已经离开了美丽的锡惠公园,但那美丽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读完全文,就不难觉察到:在这次游园中最令作者难忘的是那些飞来飞去的小蜜蜂,而它们却仅在文章开头出现一次便从此消失了。它们“飞”到哪里去了呢?显然,这个疏漏正是学生习作中常犯的一种毛病——有头无尾,首尾缺乏照应。

于是,我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评论了这篇文章,让大家从中领会为何要注意照应的道理。

师:请大家看看,这篇锡惠公园游记在写作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生1:这篇文章对景物的描写很细致,有的比喻很新奇,如把京杭大运河比做“系在无锡脖子上的一条洁白纱巾”,形象地写出了京杭大运河美丽的姿态。另外,按照游玩路线的顺序安排段落,层次很清楚,也是一个突出的优点。

生2:文章的语言也挺美。第一段写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坛里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一句,我想,这句话应该是文章的中心句吧!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有“但”这个词语表示转折,表示第一段的中心内容应该在“但”的后面,可是下文却再没有提到小蜜蜂。我认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句没有互相照应。

师:按这位同学的意思,下文应该写小蜜蜂飞到哪里去呢?

生3:应该写它们飞到花朵上去。

师:根据什么?

生3:因为文章中写到小蜜蜂“飞来飞去采蜜”,采蜜当然要飞到花朵上去了。

生4:就从“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这一句来看,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

师:这样看来,从第二段开始就应当着重叙述小蜜蜂的活动,而不是去详细介绍锡惠公园的景物。同学们,这就叫照应,也就是说,写文章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做到相互呼应,使全文贯通一气,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更加严谨。照应有很多形式,但最重要的是首尾照应。请大家再看看另一篇作文的首尾照应是否恰当。

严厉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32岁,别人都说他性格和蔼,但对于我,从小到大,爸爸似乎永远是一脸的严厉。(开头)

……

我的爸爸对我这么严格,他真是个严厉的人啊!(结尾)

生5: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不好,给人一种好像和开头重复的感觉。

生6: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开头写了爸爸“似乎永远是一脸的严厉”,已经表明爸爸是个严厉的人了。而结尾又写了“他真是个严厉的人”,这不就重复了嘛!

师:你们觉得结尾怎么修改才不会重复呢?

生6:文章写的是严厉的爸爸,但是,爸爸对他严厉的原因却没有写。他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没有点明爸爸对他严厉,其实是因为爱他。我想结尾如果这样写可能更好:“看来,我对爸爸误解了。原来,他严厉的背后是对我深深的爱啊!”

师:你的想法很好。结尾这样改,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呼应了开头。由此可见,文章的结尾是对开头的呼应和深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

生7:我想采用排比句来结尾:爸爸的严厉像冬天的严寒,冻死了我身上的懒虫;爸爸的严厉像一把钢刀,砍掉了我身上横生多余的枝条;爸爸的严厉也像春天里的缕缕清风,唤醒了我心中积极向上的种子。

去钓鱼作文 篇3

爷爷决定带我去农村钓鱼,我坐上了爷爷的自行车去农村了。从小就听过妈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我知道钓鱼一定要有耐心。不过钓鱼除了光有耐心还不够,必须掌握钓鱼方面的知识才行。一路上,爷爷跟我讲了许多钓鱼方面的知识。首先是选地点,其次注意鱼杆上的浮子的变化,浮子就像一个信号弹,它会告诉你,鱼儿有没有上钓,把握机会,抬钓。诱饵要好,最好是红蚯蚓。

到了九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农村,爷爷把自行车锁好,又带我走了十分钟的路程,来到了一个小池塘旁。我看着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池塘,心想会有鱼吗?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指了指湖面,这时,我才发现,湖面上出现一圈圈的水纹。别看爷爷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可在这方面,他可是个“火眼金睛”。开始钓鱼了,我和爷爷找了一个好位置坐了下来。

爷爷先把一条红蚯蚓挂在鱼钓上,然后把鱼杆交给我,让我甩鱼杆。我接过鱼杆,猛地一甩可是甩得太近。第二次我使出吃奶的劲甩了出去,终于甩远了。爷爷对我说:“钓鱼必须得有耐心,要不然一年也不会钓上来一条鱼的。”我听了,就开始耐心的等待了。不一会儿,我看见鱼线不停地往下沉,而且还从水里冒气泡。爷爷仔细一看说:“奇怪,我钓了十几年的鱼了,从来也没看到过这种景象呀!”我赶紧地把鱼杆往上一抬,看见了一只褐色的东西,我把它装进小桶里,原来是一只10厘米的大龙虾头上还有一个小洞。我才知道,一定是这只龙虾在水里跳的时候一不小心一头撞在了鱼钓上。

我又继续钓鱼了。突然,我感觉手中的鱼杆往下沉,再看浮子从水里一下子冒出两个了,看来有大鱼上钓了。我用力将鱼杆往上抬,可是,鱼太大,我又使了把劲,只见一条大约有一斤的鲫鱼被我钓了起来。爷爷在一旁乐呵呵地对我说:“你这孩子,今天走桃花运了,这一条鱼够我们吃一顿的了。”接着,我们又钓了一会儿。时间不早了,我们拎着大大小小的战利品回家了。

去钓鱼作文 篇4

在外婆家头一天晚上,我还做了一个梦,梦到我钩到一条大鱼呢!我高兴得从梦中跳醒了,心里嘀咕,天怎么还没亮呢?

第二天清晨,天刚矇矇亮,我们大伙都醒了。我们拿起钓鱼具,向九州江走去,过了几分钟,到了九州江边。哇!真美啊!宽宽的江面滚滚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南流,就像一条彩带,飘在我眼前。江边长满了水草,绿叶葱葱。宏伟的九州江大桥橫跨江面,像一条彩虹。天空中不时飞来几只白鹤,有时扎入江心岛觅食,渔翁坐在船上捕鱼,运输船在江中来回穿梭,采沙船也忙碌起来了。大自然真是太美了!

到了江边,我们摆开了钓鱼阵,拿出钓鱼竿、诱饵等钓鱼用具,打开太阳伞,安装钓鱼竿,装诱饵,然后把钓鱼线甩出去,等待鱼儿来上钩。我左看看右瞧瞧,咦?钓线中间怎么挂有一个颜色相间的东西?我一问小舅,小舅告诉我:“这叫浮标,因为鱼来吃诱饵时,浮标就会动起来了,把鱼竿一拉,就能钓上鱼。”“噢。”我听了,恍然大悟。突然,我看见爸爸的那个浮标往下沉了,我喊:“爸爸,鱼咬钩了,快拉!”爸爸听了,急忙把鱼竿拉起来。哈!一条大鲤鱼!大家高兴得手足舞蹈。这时,我心里痒痒的,我也要钓一条大鱼。我的浮标动了一下,我心急了,把鱼竿拉上来,鱼没上钩,诱饵也没了,真扫兴!爸爸说还没到火候呢!我想,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重新装饵下钓,这次我不敢马虎了。我目不转睛死死盯住浮标。这时,有只蜻蜓站在我的浮标上,真是凑热闹啊!突然蜻蜓飞了起来,原来鱼吃诱饵了,我心头呯呯直跳,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冷静,浮标往下沉了,这回可到火候了,我用力一拉,鱼竿沉沉的,钓到了一条红鲤鱼,鱼在空中活蹦乱跳,溅得我一脸水花,我高兴得不得了!

放手让学生去预习 篇5

笔者认为, 学生的认知不是空白,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堂教育资源除了来源于教师的知识、教材内容, 还来源于学生的认知经验, 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交往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 课堂资源就越丰富, 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就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疑可问、有问题可思。

就学生个体而言,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 本节学习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 将要用到哪些相关知识和方法。这自然也是对这些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复习与巩固。有效的课前预习, 可以有针对性地扫除学生的知识障碍,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还会体会到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学生的课前预习, 是对教材的初步开发, 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是丰富学生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

就学生群体而言, 虽然每一个学生预习的是相同的教材, 但是受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总会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对教材内容认识的差异性, 就是丰富、宝贵的课堂资源。在课堂上, 如果这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交流就会更加有效、更加深入, 教学的整体效益就会更加显著。

去钓鱼作文 篇6

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拿好钓鱼竿就走了。到了钓鱼的地方,把钓鱼竿装好就开始了,先把蚯蚓挂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抛进水中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突然我看见浮子动了,我赶紧把钓鱼竿往上拉看到蚯蚓变成了一半但鱼钩上有一条又大又肥的鱼。我把鱼拿回家妈妈看见鱼说:“这下可以烧红烧鱼吃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和妈妈去长风公园钓鱼。我们坐在水池边,把鱼饵轻轻地放入水中。这时,有一位爷爷走过来说:“要不要我帮你钓一条鱼?” 我说:“ 好呀。”那个爷爷可真厉害,几秒钟就钓到了一条鱼。我心想:爷爷的钓鱼技术这么高,如果他来钓鱼,肯定能钓到很多鱼。

去钓鱼作文350字 篇7

臭了多年的卫河经过治理,终于清水再现,游船出没,鱼翔浅底,鸟瞰花树了。爸爸说:现在卫河两岸有很多人在垂钓,我今天真得要见识见识了。

一大早,我、爸爸和表哥就拿着渔具向河岸进发。我一路上心情激动,只盼着能早点来到河边,显显我的钓鱼本事。

来到了河岸,哇,河水真得好清!一群小鸭子也赶来了,只见它们黄黄的小嘴,雪白的.羽毛,显得活泼可爱,给卫河又增添了不少色彩。

我们选好位置,放下工具,挖了一些蚯吲作鱼饵,一切准备就绪。我嗖地把鱼钩抛出很远,然后坐下来,看着鱼浮,静静地等待着。突然,鱼浮动了。我用力一拽,得,什么也没有,就连鱼饵也没了。这鱼挺精的,比我还聪明。

我又一次把鱼钩抛了出去。这次只等了不大会儿,鱼浮就沉了,我猛地一使劲,哈哈,一条小鱼!虽然只有5厘米长,但毕竟是我亲自钓到的,我高兴地都快蹦了起来。

我乘胜追击,接连又钓出两条。

爸爸和哥哥也钓上来几条。

小学品德课去哪儿 篇8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 德育历来排在首位, 这足以说明德育对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德育也历来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品德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之源。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 至今这门课应该怎么上, 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许多教师心中还很困惑, 要教好这门课的确不容易。在教学实践中, 老师们普遍在教材的使用、如何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开放的课堂如何进行教师有效指导等方面存在疑问。故而, “小学品德课去哪儿?”———我们的品德课该何去何从?怎样推动我们的品德教学课向更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二、当前品德课教学中的主要误区

1. 主客体颠倒。

例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的教学中, 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 上网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分组自学, 指定了一位学生代表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教师包办式的教学下, 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收, 他们的情感并非发自内心。新课程要求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 并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在这样被动的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无, 本课所要达到的激发学生为祖先而骄傲的情感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2. 活动流于形式。

例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春节,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讲关于“年”的传说, 猜灯谜, 布置教室 (张贴新年饰品) , 交流民谣, 介绍传统节日的传说, 还请了两个学生表演, 一个弹琵琶, 一个拉二胡,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学活动安排过多, 同一层面的活动重复出现, 教学过程支离破碎, 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活动设计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 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把教学活动从浅层面引向深层面, 切实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3. 未能向真实生活延伸。

例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是教室美容师》的教学中, 教师请学生装扮自己的教室, 说说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要将窗户贴上美丽的窗花, 有的学生想将白色的墙壁涂上各种色彩, 有的学生想在墙上贴一些图片……老师告诉学生由于学校对班级布置有统一的要求, 以后有机会再尝试。学生们刚刚被激起的装饰教室的热情就在教师的一句急刹车的话语中“夭折”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并且缺少实践性, 学生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课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成长空间建设的责任感, 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提出的建议如果束之高阁, 学生就会觉得这只是假设, 并不需要付诸行动, 久而久之, 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 激情就会磨灭, 何来教学效果?

4. 未吸纳社会生活时事。

再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天有不测风云》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回顾了离现较久远的、学生没有经历过的社会现象, 如唐山大地震、SARS病毒等。尽管教学容量很大, 但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能及时吸纳社会生活中的最新事件, 更新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是永不停步的, 教师不应该舍近求远地介绍学生不熟悉的资料, 而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使教学与时俱进。

三、怎样上好一堂品德课

1. 让品德课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小学儿童是在感受、体会、领悟具体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品德的, 而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材内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 这为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和素材基础。因此, 将品德教学的目标内容转化为儿童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使课堂文本内容与儿童生活构成一种互补关系, 这是培养他们学习的愿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

具体地说, 首先, 教学实施的场所不应是封闭在教室里、局限在文本上, 而是要走进小学儿童生活的各个空间, 向儿童自身开放, 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 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第二, 课程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小学儿童生活, 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调整补充教材内容, 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引入儿童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学校里的事、家庭里的事。第三, 课程教学的内容需从小学儿童的生活领域来充实, 重视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引导他们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品质, 从而达到“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目的。第四, 教师应使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形成整合、多角度的沟通态势, 并围绕着一致的教育目标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展现和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2. 重视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 就是指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围绕既定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引导学生亲自感知、领悟, 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 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一, 创设适合于学生体验学习的教学环境。由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认识领域, 成为了他们的经验。所以,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眼看看用塑料制成的文件盒、打印机、电脑键盘等等, 使学生亲身体会塑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公路旁、河流边, 让他们亲眼看看塑料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种现实情境的展现, 可直接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比起我们单纯在课堂上的讲授, 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 通过对话提升体验。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获得各自不同的体验, 但这些体验也存在着不足, 这就需要学生个体不断与同学、老师进行精神交往,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互取长补短, 寻求共同的、理性的认识。例如,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最后部分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诚信人和诚信事”, 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 把自己所知道的诚信人和诚信事讲给大家听。这样, 就将讲述者确定讲述内容以及讲述和听众倾听的过程, 都转化为体验提升的过程;教师继而趁热打铁, 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诚信的小学生,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 教师有效地将学生的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知, 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判断是非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打造一堂真实的品德课。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 他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使品德课回归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它也应当是品德课堂追求的一种常态。要打造一堂真实的品德课, 我们就必须给学生一个真目标, 让学生体验真过程, 使学生流露真情感。

长期以来, 我们的品德教育总爱追求高、大、全, 并且总是习惯于把预设的德育目标作为德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 把学生看做待填充的“美德袋”。事实上, 小学品德课堂不应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 而应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真实的可以实现的目标, 一些看似简单的行为恰恰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解决的真问题。这样的真目标容易实现, 也容易让孩子们体会到目标达成的欢愉。品德课堂上老师要尽量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真现象、真榜样、真活动等作为学习的素材, 让儿童讲述他真实的经历, 抒发他真实的感受。也许孩子的语言并不华美, 也不流利, 也许他讲的故事不那么吸引人, 甚至有些漏洞, 但他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 这样的体验一定比任何精致完美的场景都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也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周末去钓鱼的作文 篇9

星期六的早上,爸爸说要带我去钓鱼,我可高兴了。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宋桥的尤里村,那里有条河,河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岸边堆着很多稻谷。有一位阿婆走过来,把稻谷铺得像地毯一样。

我们来到满是青菜的河边,我就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爸爸说这太冷了,换个地方吧。我们到了老人亭里,看到后院是钓鱼的好地方,妈妈说:“悠然,搬张凳子给爸爸。”我搬来了一张凳子给爸爸,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叫我搬一张凳子给她坐,我一边搬凳子一边说:“怎么老是让我搬凳子啊。”妈妈说:“哈哈,怕你太冷了,让你活动活动。”嘻嘻,原来是这样。

忽然,我们听到爸爸叫起来:“有鱼了!”我们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小小鱼,爸爸嘀咕着,把小鱼扔到了地上,我和妈妈把小鱼捡起来放到了河里,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好像在说:“谢谢你。”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叫起来:“鱼钓上来了,快来看!”我们跑过去一看,真的是条小鱼,爸爸把小鱼放进水桶里……爸爸一共钓了十几条鱼,其中有条还是挺大的。

到了中午,我们跟老人亭的阿婆说了再见,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去钓鱼的作文二:去钓鱼

今天,妈妈带着哥哥去买鞋子,家里只有我和爸爸。

突然,爸爸对我说:“儿子,我们一起去钓鱼好吗?”一听要去钓鱼,我可高兴啦,这可是我第一次去钓鱼啊!我便大声地回答:“好!”

我和爸爸一人扛着一根头尖尾粗的鱼竿,来到了外婆家旁边的小河边。清澈透明的河水正缓缓地流着,我们沿着那长长的长满茂密碧绿青草的河堤,寻找钓鱼的好地方。清清的河水倒映着我们的身影。经过再三挑选,爸爸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深鱼多的地方停下来,说:“一般鱼喜欢在水深的地方活动,就在这里吧!”我们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坐下来开始做准备。我的心怦怦直跳,手早就痒痒了,恨不得马上钓到一条大鱼。

我手忙脚乱地挂好鱼饵,急不可待地把鱼钩甩进水里,水花溅起,波纹慢慢向四周扩散。我对爸爸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钓得多?”爸爸笑着说:“好!”只见爸爸不慌不忙地挂好鱼饵,轻轻放入水中。没过多久,爸爸的鱼线动了,只见爸爸动作迅速地把鱼竿轻轻一提,我抬头一看,哇!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被提出了水面……这时,我感觉我的鱼钩一沉,我紧张极了,以为是鱼上钩了,连忙把鱼竿使劲向上一甩,觉得还很重呢,提起来时,吃了一惊:啊,原来我钓了一团破布。爸爸幸灾乐祸地对我说:“这就是你钓的鱼吗?”我一下子像漏了气的皮球。

我又钓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钓着,不耐烦了,觉得钓鱼没意思,真想到别处去玩。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要有毅力,才能做好。”

听了爸爸的话,我又聚精会神地坐下钓鱼了。

这次钓鱼,虽然我一条鱼都没钓着,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不可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做好事情。

去钓鱼的作文三:去钓鱼

今天,因为天气格外的好,爸爸就带我就去钓鱼,我们先在家做好准备,鱼杆和鱼饵是少不了的!还要带上我最爱的零食,然后便出发了.我们先来到一个叔叔家喊他一起去钓鱼,叔叔也开着车和我们一起去钓鱼,我们来到一个很漂亮的地方,然后把鱼杆拿出来.上好鱼饵便开始钓了起来,我也在边上看爸爸和叔叔钓鱼

下午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钓了2条大鱼,我们就兴高彩列的回家了

去钓鱼的`作文四:我和爸爸去钓鱼

星期六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大清早雨过天晴,天气特别凉快。爸爸对我说:“今天是一个个钓鱼的好天气,愿意和我一起去钓鱼吗?”正好,我这几天在家做作业做得烦死了,巴不得在外面去玩一下。于是说:“爸爸,我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妈妈说:“这么大的热天别出去晒黑了,别中暑了,多带点水去喝,早去早回呀!”我说:“知道了,妈妈!您就别担心了!”然后,我和爸爸一起收拾钓鱼的工具,就准备出发了。

来到鱼塘边,我们选了一个平坦的地方坐了下来,支起太阳伞,放下椅子,准备钓鱼了。

我们一人一根鱼竿,爸爸先将两根钓鱼竿上的鱼线、鱼钩、浮标绑好,在鱼钩上挂上鱼食,然后将鱼钩抛向鱼池,我们并排地坐在一起,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我问:“怎么才能把鱼钓上来呢?”爸爸说:“你看到前面的浮标没有,鱼儿吃食后就会扯动浮标,浮标会下沉,或上浮,到那时,你就提鱼竿就行了,准能把鱼钓起来。”正说着,爸爸的浮标动了一下,爸爸迅速把鱼竿一扬,钓起来了一条又肥又大的鲫鱼。

我开始不知道怎么样钓鱼,爸爸这么一说和给我做了示范后,我有些明白了。

这时,我的浮标也动了,我用力一提,没钓着。爸爸说我提得太慢了,他又在我的鱼钩上挂了一条蚯蚓,抛向鱼池,我就专心致志的看着浮标,我的浮标又动了,我迅速一提,钓起来了一条红尾巴的小鲤鱼,我非常高兴,自己也能钓起一条鱼上来,但可惜是一条小红鲤鱼,还是放生算了,爸爸还鼓励我说:“你真有爱心!继续努力!加油!肯定能钓着一条大鱼的”

不一会儿,我也钓上来了一条大鲫鱼,我兴奋地跳了起来。这时候,太阳已经挂在半空中,晒在身上还是火辣辣的。爸爸说:“咱们还是回去吧!”我说:“那好吧!”一回到家里,妈妈正好在做饭,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这条大鲫鱼是我钓的!”妈妈一听,高兴极了说:“你真棒,今天就用你钓的这条鱼做红烧鱼吃吧!”。中午吃了妈妈端上来的鱼,香喷喷的味道可真鲜美呀!

去钓鱼的作文五:和爸爸去钓鱼

我家住在前屈庄,我们庄西边有一条河,叫陡河。这条河是贯穿唐山市唯一的一条河,在我3、4岁的时候,我和奶奶提一个小桶去河边抓蝌蚪。

今天,我和爸爸去钓鱼,我们早上5点多就出发了,我们来到了河岸边,坐在垂柳下,把鱼竿拿出来,一节一节的伸长,然后拿出鱼线,按上浮漂和鱼钩,再放在水里试试水的深度,最后,把鱼饵放在鱼钩上,扔进水里,就可以钓鱼了。

爸爸告诉我:“钓鱼不能心急,要沉下心来。”我说:“我懂,我从小就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专心的看着浮漂,只要浮漂突然往下一沉,那就是鱼在吃食,那时候,你就可以往上抻了。一会我就钓了一条小鱼,虽然小,但我还是很高兴。爸爸钓了一条半斤的鲶鱼,这次钓鱼,我钓了3条小鱼,爸爸钓了6条。

我学会了钓鱼,我很高兴。

去钓鱼的作文六:我和爸爸去钓鱼

今天,爸爸带我去钓鱼,因为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真的说不出有多高兴呢!

我们来到雷潭,雷潭是绿树成荫的,直通柳江河,水很清,鱼很多,而且旁边有一些小朋友在喂鱼,因为鱼儿很难分辨是不是诱饵,所以鱼儿很容易咬钩。爸爸拿出鱼杆,我想:爸爸一定能钓到很多条鱼的。爸爸把鱼饵装上鱼钩,然后把鱼线抛出去。可遗憾的是,鱼钩钩到了树枝上,爸爸费了九牛二虎的劲才把鱼钩拉下来。第二次,爸爸又把鱼线抛出去,但鱼儿只吃了一点点,过不了多久,鱼饵就全化了。

我问爸爸:“鱼儿还会上钩吗?”爸爸笑了笑,说:“现在鱼儿不上钩,没关系,耐心点,等一下还会有鱼儿上钩的。”第三次,爸爸把鱼线重新向外抛,我目不转睛的盯住水面,不一会儿,鱼儿们来了,水面上出现了好多的水泡泡,可能它们以为是小朋友来喂鱼了,鱼儿就迎上前去咬钩,爸爸看见有鱼上钩了,就连忙把鱼钓上来,这条鱼就成了我们的俘虏,我高兴的夸爸爸:“爸爸真棒。”

爸爸一听到我说的这句话,信心更足了,一连钓到了好多条鱼,我也更加兴奋了,我觉得爸爸就像钓鱼的常胜将军,而且我们今天晚上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鱼。

今天,虽然是第一次和爸爸钓鱼,但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心急,要有耐心、信心、和冷静,才能把事情办好。

去钓鱼的作文七:去钓鱼

星期天的早上,由于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爸爸说需要放松一下,于是决定带我去郊外钓鱼。那天,天气很好,春光明媚,清风微佛,让人觉得很舒服。

去郊外的路上,是一番与城里不一样的景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两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着,青青的秧苗被整整齐齐地播种在田野里,道路两边的树木像威武的士兵,整齐地站立着,好象在接受我们的检阅。

到了目的地,我看见那里有好几个池塘,站在旁边,不时地可见几条小鱼,调皮地浮出水面,翻个滚,露出白色的肚皮,然后又潜入水底,不见了踪影。因为是第一次钓鱼,所以我觉得很好奇!

开始钓鱼了,爸爸选了一条小蚯蚓套在鱼钩上,然后把鱼杆交给我,我把鱼钩扔进水里,同时抓了一把鱼饵抛入池塘,只见水面立刻荡起了一圈圈涟漪。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我们静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鱼线和浮标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好象在享受阳光浴。池塘四周很空旷,空气里夹带着农田所特有的泥土气息,令人陶醉!

突然,我发现浮标动了动,心里一阵紧张,也许是鱼儿咬钩了吧!于是目不转睛地继续盯着水面,一会儿,浮标猛地往下沉,爸爸急忙帮我把鱼杆往上提,果然一条鱼儿夹带着水花被钓了起来,它还不停地摇摆,仿佛要挣脱鱼钩似的。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小心翼翼地把鱼儿放在池塘岸边,然后取下来,放入水桶中,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

钓鱼可真好玩啊!不仅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还能培养耐心和毅力。下次我还要去钓鱼!

去钓鱼的作文八:去钓鱼

今天的天气不错,天不热又不冷。我和爸爸决定去钓鱼场钓鱼。说干就干,穿好鞋换好衣服。就兴高采烈的开车去钓鱼场,也不知道是爸爸超速还是公路好,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要是换在以前30分钟都还没到呢!到了钓鱼场,打开车门就冲了下去。爸爸把车停好,下车,租鱼钩。还没待到爸爸付租金。忙装好鱼饵:一条蚯蚓。就把鱼钩甩下去。爸爸来了,做好了准备也开始钓鱼了。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可鱼好像和我做对一样,瞟都不瞟我一眼,一条也没钓到,看着别人钓到一条又一条的鱼上钩。心中不免有些嫉妒。看着有些笨拙的爸爸也钓到了几条,真有点想放弃。突然,可能“命运之神”见我可怜叫一条鱼来上我的钓,我来不及等,一下子把它钓上来,呵呵还不小,得有碍几斤重吧!我第一次钓到这么重的鱼,我感到兴奋喜悦。后来我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家。

去钓鱼作文500字 篇10

我们下了车准备好钓竿,要钓鱼的时候,我们发现水少了很多。可是却有许多的鱼在不停地游动。

我和爸爸才把鱼竿放下去不久,一条草鱼就上钩了。这个时候我心里开心的不得了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上来一条3斤多的草鱼。随后,爸爸也钓了一条3斤多的草鱼。

本来鱼在咬我的食,可是欣欣突然跳了出来。吓了我一跳,也把我的鱼吓走了,我告诉她下次不能再吓人了,只要吓了人,那鱼也会被吓走。我再次上好食,扔到河里面,这次欣欣特别的安静。就又钓到了鱼,这次是双钩,我钓到了两条鱼上来。在我看见是两条鱼的时候,心里不止一般的高兴,而是十分的高兴。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钓上了两条鱼,但是很小,爸爸觉得吃了可惜了,就把他们放了。

后面我和爸爸同时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是我钓到了之后,线被它弄断了,爸爸钓到了,线也被弄掉了那条鱼就跑了。反而浪费了20元钱。

就在我们快要回去的时候,我又钓到了一条四5斤的草鱼,是我们钓的四条里面最大的一条了。

后来其实说中午要吃鱼,我们就给了他一条最小的剩下的三条加起来有12斤。

换个角度去看学生 篇11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曾讲了这么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在安南的学生时代, 一次课堂上, 老师出示了一张白纸, 白纸上有一小黑点, 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都说看到了一个黑点。老师表情严肃, 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摆在你们面前的一张白纸你们视而不见, 而只注意那个小黑点呢?看待人和事可不能这样。”

待人处世不能如此, 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啊:每个学生都如同一张白纸,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黑点”, 对待他们不要一味盯着其“黑点”, 看不到“白纸”,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扬其长处, 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笔者曾见过这么一件小事。一个好动的小男孩问老师:“老师, 我能当少先队员吗?”老师应声喝斥:“少先队员有像你这样的吗?今天中午你还与××争座位!”听罢此言, 小男孩黯然无语。孩子是怀着一种期待而诚挚的心向老师提出这个问题, 他幼小的心灵中充满着被肯定的渴望。然而老师只见“黑点”却不见“白纸”, 一叶障目式的回答瞬间便将孩子的自信击得粉碎, 令人仿佛听到了孩子那颗晶莹剔透的心被“喳”的一声打碎。事实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又有多少这样的否定呢?

大凡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在学生的心头播撒激励, 嫁接信心, 呵护学生的自尊, 给予学生嘉许和赞扬。他们总能看到“白纸”而非“小黑点”, 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学生的心态处境, 然后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向导”, 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不知不觉中树立起自信, 使孩子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为”。

树干与树根

一位农夫买了一棵大树, 他将树干锯成各种规格的木料, 准备盖房子用。他觉得树根没什么用处, 就将其扔在一边当烧火柴。一位雕塑家看到这个树根, 把它运回城里, 精心雕琢出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作品展出后, 轰动全城, 并被一家宾馆高价购买。农夫百思不得其解, 就去问雕塑家:“那没用的树根到你的手里, 怎么就变得这么珍贵呢?”雕塑家笑着回答:“这个树根, 你从实用的角度看, 它只能做烧火柴;但我从艺术的角度看, 它的价值就大了, 远远超过了树干。看的角度不同, 其价值也就不一样。”

好一个“看的角度不同, 其价值也就不一样”, 在根雕家眼里, 每截树根都是幸运的, 不曾被宣判“死刑”, 打入“冷宫”;每截树根决无“它什么也不能做”的结论, 只会坚信“它一定能做什么”。我们的学生可能就这么幸运了, 他们有的学习差、不守纪律、不热爱集体, 学校、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 任其发展。“让他们混到毕业算了。”大多数老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遇到这样的学生, 同学讨厌, 老师头痛, 学校无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一堆看似无用的树根在艺术家的手里都有可能变成一件绝世精品, 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学生, 难道不如树根?对于这样的学生, 关键在于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换个角度, 从心底里去关心、爱护他们, 帮助、鼓励他们,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根雕家钟爱每一截树根, 以“爱”为德, 以“创造”为追求, 对每截树根毫无嫌弃之心, 而且视为至宝, 爱如生命, 甚至不惜重金罗致门下, 留而刻之, 因型而造, 依其天性, 顺其自然, 以成精品。我们为人师者难道不应该像根雕家那样, 热情地接纳每一截尚未成型甚至很不中看的“树根”, 近之、爱之, 唯有这样才能知根、知底, 才能凝神构思, 才能娴熟地操好智慧之刀, 打造出各具神韵的“艺术精品”。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 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 都可以发芽, 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乱石与假山

学校打算在教学楼侧面做一座假山, 做假山的石头运来了, 被横七竖八地堆在草坪上。这些石头, 坑坑洼洼, 斑斑驳驳, 有棱无角, 是砌墙没人要、筑路无人问的次品。园艺师来了, 他并不忙着干活, 而是饶有兴趣地欣赏这每块石头, 这边看看, 那边望望, 或站立或下蹲或侧身, 像欣赏着一件件古董似的。

“就这些乱石头能堆成假山吗?”我疑惑地问。

“乱石头?不错, 是乱石头, 却是我的宝贝。”园艺师笑着回答, “这些都是有缺点的乱石头, 没形没状, 被人嫌弃, 其实它们都是有个性、有灵性的。只要换个角度, 或者将它们的缺点稍加修饰, 美就出现了!你们教师教育学生不也如此吗?”

“修饰缺点”, 我重复着这句话, 没想到教育的真谛被园艺师诠释得如此精妙。作为教师的我感到羞愧, 扪心自问, 在应试教育还没有过时的今天, 我以及我的同事们, 有多少耐心去修饰引导孩子们的缺点, 又有多少时间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呢?我们常常在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 凡是与学习无关的都视为“缺点”, 用严格的制度来“严禁”、“不准”, 直至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其实孩子们的那些“缺点”与“不足”, 或许就是他们的个性与特长, 作为老师, 就是要换个角度, 修饰、引导这些缺点, 并将其发展成孩子的个性, 这样美才会出现。

我和哥哥去钓鱼作文 篇12

今天,天气晴朗,哥哥说要带我一起去钓鱼,我开心的答应了。

我拿着一个鱼桶,哥哥拿着两幅鱼竿,我们一起骑着电动车往离家不远处的大河。温暖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我们感觉暖和极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大河边,河水哗哗的流淌着,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到达了目的地后,哥哥把鱼竿给了我一套,然后哥哥在鱼竿的鱼钩上挂上了蚯蚓当诱饵,还装上了响亮的`铃铛。我好奇的问哥哥:“哥哥,为什么你要在鱼竿上挂上铃铛呢?”哥哥耐心的说:“因为有了铃铛,当鱼吃完了诱饵上钩时,铃铛就会响,这样我们就能很快的知道鱼上钩了呀。”原来是这样啊!哥哥说完,就拿起鱼竿,把鱼竿上的鱼线用力的抛了出去,鱼线被甩的很远,顺着水流飘的到了河中央,然后我们就把鱼竿的底部用大石头固定住,以防鱼竿松动,被河水冲走了。哥哥说:“等铃铛响了鱼就是咬住鱼钩了,到那时候我们再来收线吧。趁现在鱼还没上钩,不如我们去附近捡一些贝壳吧,刚刚在来的路上,我发现河边有好多贝壳呢!”我高兴的跳起来说:“好哇,好哇,但是我们不能走太远,不然我们就不知道鱼有没有上钩了。”

我和爸爸去钓鱼作文 篇13

爸爸开车带我们来到鱼塘边,鱼塘边已经有好几个叔叔阿姨在钓鱼了。我们马上准备好了工具开始钓鱼。我和妈妈都没有钓过鱼,爸爸帮我们在鱼钩上上了鱼饵,然后将鱼钩甩到鱼塘中。爸爸说:“看 到浮标沉下去又浮上来,就肯定有鱼上钩了。”

然后爸爸也坐到我们旁边去钓鱼了。不一会儿,他就钓到了一条大鱼。

我和妈妈开始时没有信心能钓到鱼,就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吃东西。突然,我看见我的鱼标动了动。有鱼上钓!我和妈妈既兴奋又紧张。我们学着爸爸慢慢地拉鱼绳,然后突然把鱼钩一提。哈哈,钓到 鱼了,钓到鱼了!我开心地欢呼了起来,妈妈也笑得合不拢嘴!

爸爸夸奖我们了,又给我们的鱼钩上了鱼饵,不一会儿,我的鱼标又动了一下,妈妈“猛”的一提,鱼的头露了出来。正当我和妈妈得意洋洋的时候,“啪”的一声,提上来的鱼逃走了,真是空欢喜一 场!但我和妈妈没有灰心,随后我们又钓上了好几条鱼,到下午回来时,我们三个人一共钓了19条鱼。我们把钓来的鱼分给邻居们吃,大家都很高兴。

小学生作文:去钓鱼 篇14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 作为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的问题, 努力确立现代学生观, 找准教育方法的结合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是人, 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朴素观, 也是第一位的学生观。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 学校教育的主导者——老师, 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 使之富于生机, 充满希望。

在教育工作者队伍中, 仍有些人坚持的是性恶论, 习惯性从性恶论角度来看待学生, 认为学生是破坏性的、和教育对立的, 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才。于是, 在教育上多采取强制、管制、灌输、矫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以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各种心理的和伦理的缺陷, 也和时代的精神相违背。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 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不要让差生感到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人。苏轼强调指出差生的学习成绩差, 考试不及格, 在和其他儿童交往过程中, 明显感到自己不如他人, 因此特别容易受“我干什么都不行”这种痛苦思想的折磨, 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育学生问题上, 我们不仿学一学苏轼的“教子求实”。在每一节课上, 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 哪怕是迈出最不显著的一步, 取得一点点成绩时, 就要给予肯定。教师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同时要有耐心, 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学生那种迟迟不能开窍的局面, 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会到来。

考试的成绩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智力的惟一标准, 因为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 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教师要尊重学生, 既要把学生当作学生, 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 不是都成为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

必须反对性恶论, 提倡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 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也就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 是可以造就的, 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 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的。在教育实践中, 有不少探索, 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 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效果。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卢扎洛人的暗示教学等的合作教育和国内的成功教育等。相信学生的潜力, 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重要要求。

作为发展的人, 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 我们有时会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 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 对学生求全责备, 这是和发展观点相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 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 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 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这也是坚持用发展观点认识学生的重要要求。

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及社会、学校、家庭诸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等某方面表现出较一般同龄人稍差。有的人就给这些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 错误地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而放弃教育。其实“差生”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差, 多数“差生”仅是某一方面落后。“差”不是其本质。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 可塑性很大。学校老师应当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器重他们、启用他们、指导他们, 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帮助树立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差生也会发出常人不可估量的潜能!

上一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试题下一篇:乡镇工作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