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命题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经典命题

高考作文经典命题 篇1

⑴不要烦恼“失败了怎么办”,试着去烦恼“成功了怎么办”。

⑵相信自己的未来,也是一种才能。

⑶真正的忙人最懂得创造时间。

⑷做一个同时懂得一元(钱)之珍贵与一亿元之美好的人。

⑸“梦想”是第五种本质。

⑹反省还有未来.后悔却没有。

⑺努力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都很努力。

⑻“有钱人”和“富有”不一样。

⑼要有梦想,并决心加以实观,这时其实你已得到。

⑽冒出头的钉子会被敲扁,可是冒出太多的钉子却敲不扁。

⑾不成功是因为“做不到”,还是“没有做”,自己最清楚。

⑿永远保持未完成状态反而比较有趣。

⒀失败之后就此放弃,比失败本身更糟糕。

⒁当―种努力没有用时,不妨换个方式努力。

⒂对未来的自己许下诺言。

⒃认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种错觉。

⒄拥有金钱无法衡量的东西,比拥有金钱更重要。

⒅持续的五年胜过什么也不做的五年。

⒆你的未来取决于现在做什么。

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

【要求】请你在这20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题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经典命题】14.“极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格林走上百米起点,人们期待着神话中的记录再被打破;当39岁乔丹宣布复出时,人们带着担心期待着乔丹再次一飞冲天;当蜘蛛人在大风中徒手攀爬金茂大厦光滑如镜的外立面,仰头静观的人们心跳加速;当蹦极的人们从空中跃下再弹起,一阵晕眩无限刺激油然而生。体育运动不断冲刺极限,“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当我们目睹拳王阿里颤抖的双手,当我们心碎于桑兰那牵动亿万人心的一跳,当全世界车速惊心于塞纳辉煌短暂的一生,当我们忧心于罗纳尔多那脆弱的膝盖,静心反思,挑战极限,难道意味着必须失去健康、生命?也许正像弹簧,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也许就要断裂。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而在另外很多的场合,我们也许又要学会适可而止,保持生命的弹性。

要求:以“极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经典命题】15.“要敢于说‘不’”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枫刚参加工作不久,叔叔来看他。到了吃饭的时候,身上只有五十元钱的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叔叔却偏选中了一家很体面的大餐厅。叔叔开始点菜,并征求小枫的意见,小枫只是含混地点点头:“随便,随便。”心里却直嘀咕:“五十元钱如何应付这顿饭?可叔叔却丝毫没有注意小枫的不安。

吃完饭,服务员拿来了帐单,小枫一看,吃惊地什么话也说不出。叔叔微微一笑,付了饭钱:“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再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时候,一定要勇敢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才是明智的。”

小枫的尴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要敢于说‘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经典命题】16.“痛苦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珍珠(黎巴嫩)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住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么?对痛苦有何认识?请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经典命题】17.“人生道路上的脚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会留下许多大小不一、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个小小的印迹里都曾承载过一个人的重量,而一阵风,一阵雨,一场漫漫飞雪,便足以掩盖那所有地表的微不足道的痕迹。

人生的道路上也会留下无数个脚印,每一步的蕴意各有不同。或喜或忧,或笑靥或泪眼,或兴奋或颓丧……

你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怎样的脚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又将留下怎样的脚印?

请就“人生道路上的脚印”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经典命题】18.“误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专家向一群酒鬼宣传酒的危害。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瓶子里分别注入酒精和蒸馏水,然后放入两只相同的虫子。几分钟后,酒精瓶中的虫子不再挣扎,而蒸馏水瓶子中的虫子依然活蹦乱跳。专家问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一个酒鬼抢答:“人只要喝酒,肚子里就不会长虫子!”

在生活中,人经常会陷入误区。有时是因为愚昧,有时是因为执迷,有时则有可能是因为热爱……我们应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呢?请以“误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经典命题】18.“美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考作文经典命题 篇2

公平性是高考的核心价值观。高考作文试题命题应该遵循公平的原则。衡量作文试题的好与不好, 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的公平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内容的公平性。作文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 对每一个考生应该都是公平的。检验作文试题是否公平, 不是由语文专家说了算, 也不是由知名作家说了算, 得由考生说了算。考生有话可说, 并且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才华的试题, 就是好的作文命题。越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试题就越好;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就是最好的作文试题。反过来, 只有一部分考生有话可说的, 就不是好的试题。所有考生都无话可说的, 就是质量最差的作文试题。

高考作文试题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适应城市考生, 也适应乡村考生;既适应男生, 也适应女生;既适应汉族考生, 也适应少数民族考生。如果说高考作文试题是一道菜, 那么这道菜应该适应所有就餐者的胃口, 不能偏辣, 不能偏咸, 不能偏甜, 也不能偏苦。只适应少数人口味的菜是不应该端上高考这个餐桌的。如2008年浙江卷“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 照顾了城乡考生, 体现了公平性。而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 则对生活在乡村的考生是不公平的。

检验一道作文试题是否公平, 还要看这个试题是否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 是否有同样或相近试题的文章在考试之前见诸报刊, 要尽力避开宿构。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要避开那些流行的复习资料和各种书籍经常引用的材料。

第二, 文体的公平性。只要有利于考生施展才能, 有利于主题表达, 有利于考场发挥, 不管什么体裁都可以展现考生的写作水平。高考作文试题如果指定体裁, 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因为有的学生擅长写记叙文, 有的学生擅长写议论文, 有的学生擅长写抒情散文, 还有的学生喜欢写诗歌。如果只要求写某一种体裁, 则对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有利, 但是对于不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就造成了写作的不公平。

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体裁和表达方式, 体现了不同文体的平等。但是, 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试题命题中, 又出现了指定文体的要求, 尤其是不许写诗歌。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诗歌史, 诗歌写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各种媒体发表了大量情真意切、感染力强的诗歌。湖北省2009年作文试题命题文体不限, 出现了一篇广为流传的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的门口”, 此篇作文就是诗歌。那么, 诗歌还有什么理由在作文试题命题上受冷遇, 遭封杀?作文试题命题应该取消对诗歌的限制。

二、开放和限制相结合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的开放主要是指立意范围、题材确定、写作内容、体裁要求、字数要求等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作文试题的限制是与开放相对的一个概念, 主要指在立意范围、题材确定、写作内容、体裁要求、字数要求扩大的同时, 又从范围区域上对这几方面给以恰当的限定。一道好的作文试题, 应该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这样考生才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同时必须有适当的限制, 这样才能体现高考作文的区分度和选拔性。开放性过度, 容易出现宿构和套作;限制性过强, 考生难以表现个性, 不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考场作文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高考作文试题既要考虑向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写作空间, 又要考虑评分的误差控制。限制过死, 如1978年和197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是“缩写”, 评分误差小, 但缺点明显, 作文千篇一律, 创新的空间极小。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加大, 创新的空间也大, 限制性小, 优秀作文大量涌现;缺点是评分误差也自然加大, 而且为宿构和套作大开方便之门。

因此, 恰当地限制和开放相结合是高考作文试题命题应遵循的原则。

三、时代性原则

高考的目的之一是为高校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传统。文以载道,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时代性原则一直坚持至今。高考作文试题与社会时代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如1998年“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 旨在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时代背景是1998年国企改革, 大量工人下岗, 牵扯到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时代背景是克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安徽卷“弯道超越”, 时代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

四、关注“自我、自然、人生、社会”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 不管花样怎样翻新, 最终要把考生引向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关注自我。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 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己, 就是要让考生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并发现自我从而造就自我。如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 蕴涵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和道德。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行为, 就是在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反省, 要扣问自己的心灵, 从而造就自己健康的人格。

关注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水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干旱、沙尘暴、洪水等灾害似乎在为人类敲响警钟。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人类只顾一己私利而任意践踏自然, 那么人类遭受大自然的报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关注自然就是关注我们生存的家园, 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命和未来。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然, 实际上是激发考生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如2008年江西卷让考生以动物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书信, 引导考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注人生。人生, 是每一个即将走向成年的高中生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人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如2008年福建卷, 引导考生去对待多变的人生, 人生不可能永远是同一种味道, 充满了人生关怀。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有法 篇3

了解命题作文命题之“型”

(一)完全式命题作文

即题目+要求。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例:【2009·四川卷】作文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二)材料式命题作文

即材料+题目+要求 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2009·江苏卷】作文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这种形式与话题作文极为相似,应该说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嫁接,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具备命题作文的限制性,这类命题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三)半命题作文

即给出一个有空白的句子,考生可以自主添加词语,形成完全式命题作文,题后也有相关的写作要求。

例:【2009·湖北】作文

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掌握命题作文审题之“法”

(一)抓“题眼”

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短语式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2008年重庆卷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二)挖“内涵”

要通过题目表面挖掘其内含的深层意义。所谓题目的深层意义,就是指深层义是与语言本义相关的隐含义,它或是引申义,或是象征义,或是比喻义。

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2009年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必须先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指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等。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三)分“虚实”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写作时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写作时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实指是人为了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寄寓人们要脚踏实地,全力拼搏,努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又如2006年上海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四)讲“关系”

有些高考作文命题是由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关系型作文命题,审题的关键是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等。一般有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取舍关系等。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题《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等。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五)设“情境”

词语或短语式命题作文审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揭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熟悉》:审题时可以在“熟悉”后面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熟悉的身影”“熟悉的胡同”“熟悉的笑容”等;也可以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熟悉胡同的往事”等。又如2008年湖北卷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六)切“小口”

“小”写起来就深刻,“实”写起来就顺手。以2007年上海卷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例:如果我们选择小的切口,“人生之坎”或“挫折之坎”角度就是小而实,因为我们亲身经历过,都有一些切身体会。但如果我们选择“国门之坎”或者比较大的“坎”(如“中日关系钓鱼岛”)就不好控制了。因此,如果写类似题目,就要选一个具体切实的角度,从实入手,小中见大,写起来就好调度与控制。

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当然,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远不止这几种,随着高考命题作文题的不断变化和出新,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之策,才能与时俱进。

高考命题、半命题作文基础知识 篇4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 半命题作文范文

★ 那儿半命题作文

★ 初三半命题作文

★ 原来半命题作文八年级

高考作文命题方向 篇5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要想猜中题目是很难的,特别是作文题。所以猜题押题无此必要。但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总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的思路还是可以分析的。调研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综合分析以下13个方面题型,考生不妨围绕这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作文命题预习:

1.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2.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3.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4.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5.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6.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7.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8.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9.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10.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11.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12.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13.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高考命题作文 篇6

柔弱的蚯蚓,没有强劲的筋骨,锋利的牙齿,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柔弱之躯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让生命焕发光彩。

笨拙的蜗牛,没有宽阔的翅膀,雄健的利爪,却能够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让渺小的自己坚定地站立在金字塔之巅,来俯视整个大地。

蚯蚓、蜗牛,都敢于向自己挑战,天然的不利没有使他们屈服,种种不足它们想办法克服,奋斗,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挑战,为自己的梦想而挑战。我想,即使蜗牛没有达到金字塔顶,它也是无悔的,因为它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了行动,它为自己的梦想作出了努力。

敢于挑战自己,是不仅仅需要心目中的目标,更需要那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也许我的听觉没有常人好,但在其它方面,我相信自己能比常人做得更好”。这是“感动中国”节目中邰丽华一句普通的言语。但正是这句普通言语中蕴含着她对人生的勇敢挑战。一个聋哑女孩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她凭着自己的直觉和努力,使人生梦想的光辉终于绽放出了绚丽的色彩,《千手观音》等一系列的舞蹈形体艺术留下了她瑰丽动人的姿彩。面对那曼妙的舞姿,美丽的图画,我竟然不敢想象这真的是一群残疾人的创造。我的内心充满了敬意,她是不屈服人生命运的智者,她是敢于挑战自己的勇士。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抱怨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而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以此当作自己的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懦弱。然而,历览成功者的足迹,哪一个不是自我挑战的勇士!

李阳,一个最初连国家英语四级都没通过的平凡大学生,谁会想到他能创造出英语学习的神话来?但是在失败面前,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战,“believeyourself”,他心中发出勇敢的呼喊,他迈过英语学习道路上一道又一道门槛,他让英语学习不仅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艺术,也让英语学习成了每个中国人迈向语言殿堂的阶梯。试想当日他面临失败,不敢大胆地去挑战困难,那又何来今日的疯狂英语的成功?

伟大的拿破仑知道自己身材的矮小,但他不灰心,不泄气,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攀上世界顶峰,发出“我比天高”的呼喊。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够失去勇于挑战的勇气。

朋友,你看,峭壁绝岩上一棵松树傲然挺立,艰苦的环境、贫瘠的土地没有让它丧失挑战的勇气!

朋友,你看,白雪苍茫中一丛梅花凌寒怒放,袭人的寒风、凌烈的冰水没有使它放弃迎春的信心!

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及特点研究述评 篇7

作文:要求学生按一定文题或给定的条件, 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 对一定问题进行描写、叙述或议论的试题。这是主观性试题。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多用于语言文学课、语文课、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成绩考核。

写作: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 命题作文又叫推题作文, 广义上讲, 考试中所有的作文都可以称之为命题作文;狭义上讲, 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照指定题目所规定的范围、体裁等要求来写一定规格的文章。

(2) 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 是提供一定形式和内容的材料让作者根据它写出一定要求的文章, 实质上是广义的命题作文。

(3) 话题作文是提供一段文字材料为“话题”, 根据这个话题的规定内容进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也有规定除诗歌外不限)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的“三自一不”作文。

命题: (1) 通过肯定或否定的语句说明事物的存在状态、性质和发展趋势, 常常被视为具有认识价值的论断。其逻辑形式表现为判断句, 即指具有真假的语句。命题必须是陈述句, 命题又分为简单命题和复杂命题, 一个不包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 包含了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命题称为复杂命题。命题所表达的内容, 即所表达的思想一般称为命题的意义, 而命题的真与假则称为命题真实性的值。

(2) 根据考试目的编制试题, 组配试卷, 为考试制造测试工具。要制定命题计划, 按各科知识的内容和合乎学生能力的层次, 分别规定出试题数量和占分比例。命题的基本原则是: (1)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不出超纲题、偏题或没有考查意义的题目; (2) 试题要充分反映各学科的知识特点, 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3) 题目含义明确, 用语准确; (4) 试题的形式灵活, 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 (5) 有适当的信度、效度、难度和较高区分度。命题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要问题梳理

1. 作文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自由度和限制性之间的矛盾,

并且认为开放性是未来改革的趋势, 石义堂等人都提到这点, 可见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此外孙绍振作了更为全面的解释, 同时刑永立在《高考作文审题思路及命题形式的新变化》一文中提出我们也不能忽略限制, 绝对地开放, 并说明了原因。

2. 作文命题应该体现理性方面, 刘一承提出以议论文为

主, 重思维能力。李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里也提到了理性精神的弘扬将会是很重要的立意取向但孙绍振则有独到的见解, 不应该回避以抽象观念来命题, 还援引西方作文命题方向作比较和补充说明, 例如:法国作文的命题, 文科: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经济科:“给与的目的在于获得, 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理科:“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 不幸, 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 更多的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 跟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再来看美国的命题:“媒体不仅仅传播消息和文化, 而且决定什么消息是重要的, 这样, 他们就帮助形成文化价值。” (柏恩斯坦) 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等等, 能够决定多数人意识中什么是重要的。可见, 他们评分标准:有批判性思维, 能不能发展自己的论点, 用逻辑和恰当、清晰的例证支持自己的观念, 能不能在首尾一贯的推演中, 使之深化。文章是否组织得有序, 论题是不是统一在焦点, 是不是自如地演进, 语词是不是丰富而句法结构是不是有变化。他们的题目不叫命题, 而是提示, 他们的要求, 不是按题为文, 而是讨论和评论;很明显, 这些要求和抒情审美散文毫无关系, 从文类来说, 这些都是议论文的要求。

3. 大家一致认为作文应贴进生活, 关注社会与人生。代表:

周天忠《最近十五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回顾及今后对策》, 其中孙绍振则对此作了更为深入透彻的解释, 认为不能停留在原生的生活, 感情应该加以提炼、概括想象、变异、升华到个性化和智性的层面。

4. 有些人认为未来作文命题形式呈现综合化。代表:黄洪深、夏立新《试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趋势》。

5. 在国外, 作文命题 (尤其美国) 更倾向于研究性的议论文形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辩力。

当今, 我们的作文命题还处在经验命题阶段, 带有主观性, 命题理论不完善, 又缺自觉意识。在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国, 考核重点不在审美价值, 而是面对有争议或权威的观念自己做结论, 写议论文。而我们长期以来把审美、情感当做语文全部的人文性, 而升入大学需要分析力和批判意识, 可见, 语文培养目标中理性见解的缺失。另外, 在作文批改中, 我们不提倡用“差”来形容, 有很多老师确实有繁重的工作压力, 不免发生审美疲劳, 对学生作文闪光点的敏感性就更迟钝了, 加之师生之间的代沟也增大了评分的主观性。教书先育人, 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做人的过程, 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无疑是一线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衡量, 应该给大家一个明确导向, 不能我出我的, 管你怎么教呢, 不能为了提高写作的匠气而伤害了写作的灵气。只有教师思想摆正了, 才能要求学生, 才能有助于学生整个人的发展, 做人与作文的根本都是德与诚。其实, 命题是材料还是话题作文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各有特点。重要的是, 处理好限制性和自由度的内在矛盾才行。

参考文献

[1].周天忠, 《最近十五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回顾及今后对策》[J]

[2].刘一承, 《作文命题趋向和特点研究》[J], 《龙岩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3].李新, 《继承与超越: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J], 《学科教与学》, 2000年 (7)

[4].刑永立, 《高考作文审题思路及命题形式的新变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1 (9)

[5].孙勤东, 《高考作文命题从“二元对立”到同构统一》[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3 (11)

[6].刘彩虹、周庆元, 《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及策略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7].木兰, 《激情燃烧的岁月高考作文命题30年》[J],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2007 (7)

2016高考作文命题方向预测 篇8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占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写作引导

读书,是教育的永叵话题,也是高考写作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活题。近十年来,读书话题以各种方式频繁进入高考。这个题目是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站在当下,这个话题更有了现实的价值与意义——相较十年前,估计今天的阅读状况更严峻了。在近三年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反复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由此也可见阅读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关注高考写作的人,不可忽略这个亘古不变但常谈常新的话题。

今天借这个题目,谈谈在具体分析中,如何让自己的表达为文章添光加彩。

技巧与方法能否为高考作文加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写作是有技巧的,技巧也是能加分的。但是,光凭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死记硬背各种修辞妙语、名言警句,生搬硬套各种开头结尾的技巧,乞灵于高分绝招与满分秘籍,很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可能专注于技法的炫耀,而忽略了最能打动人的内容。

要知道,任何表达方式、技巧与方法,只有在具体的表达中,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威力;在具体的分析中,技巧才能焕发出魅力与活力。

什么样的议论文才算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呢?这虽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基本标准还是有的。议论文是用来“说理”的,那么,判断议论文好坏的基本标准也就很明确,那就是有利于讲清道理,说服读者。

一篇阐述“铭记”价值的议论文这样写道: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这段文字初读很美,细读不堪。将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拼凑在一起,确能唬人,但易安居士铭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海子用来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的人生之“水”,“具体”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三毛的“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的“船”,“具体”指的是什么?云山雾罩的表达,看起来生动形象,灵动多姿,但多是些花俏而缺乏明晰内涵的比喻或者比喻的连环套。这就是似是而非,这就是蜻蜓点水,给人以不着边际的感觉。

这样的表达,恰恰损害了它说理的力量。

如何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更多要考虑的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对象与说理的内容。我们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看看邹忌是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的。邹忌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不是为了发泄,更不是为了激怒,他的目的是劝谏。从对象看,国君位高权重,他可以听你的,也可以不听你的;他可以愉快接受,也可能暴怒地拒绝,这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邹忌不能单刀直入,而要迂回曲折。还有,就是说的那个“理”。其实,位高权重的人容易被蒙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国君不可能不懂得,只是因其位高权重而常常忘乎所以,因此重要的是点醒,是提醒,是警醒,而不是絮絮叨叨地阐释,条分缕析地解释。于是,聪明的邹忌选择了讲故事、做类比的说理方式。这避免了直接对抗,也容易唤醒国君沉睡的良知,推动君臣之间的对活与合作。这不就是智慧吗?

因此,不能夸大策略与表达技巧的作用,离开了思想、文化与思维,技术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而这,恰恰是许多人在认识上的误区。要知道,技术永远附丽于思想内容,离开了思想内容,技术也就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意义。

佳作展评

人不读书为哪般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

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人为何越来越少呢?这其中网络阅读等新阅读方式的吸引和冲击无疑争夺了一部分读者,这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现实,如果从我们固有的国情民意出发,在身边的现实中找些答案,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占绝大多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生活水平的低下、眼界的狭隘闭塞,使相当数量的人既没有读书的条件,也没有读书的需求和兴趣。书的价值和作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人们甚至还停滞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周期性循环当中。

第二,城镇低保户和徘徊在就业边缘的阶层,他们为子女办婚事、让老人看病的钱还不知道从哪出呢,整天疲于为生计奔波,人不堪其忧,看书的条件是不是也缺乏呀!毕竟“箪食瓢饮”而安贫乐道的颜回和身居陋室还“阅金经”的刘禹锡是少数,我们不能奢求人人都能有如此心境和追求。

第三,有些人不读书并非上述认识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他们懂得书籍是文化的载体、知识的源泉和思想的结晶,也需要这份精神食粮,这把智慧的钥匙和这扇瞭望世界的窗口,但实在是没时间常伴这位良师益友。就拿我校高三老师来说吧,每天八小时之外还要陪我们上早晚自习,一个月只能休四个下午,还要打点柴米油盐.照顾老的小的,每年的寒暑假也被补课占去了,他们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对书忍痛割爱,怎么能有周国平先生那样读书写作于家中的安宁和乐趣呢?他们只有陀螺式的超负荷运转而已!我想,这样的人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吧。

第四,有的人虽然既有金钱又有时间,但是心浮气躁,被外面喧嚣的世界所裹携:男的痴迷于抓权力、票子、车子、房子,女的长期战斗在商场试衣间、美容院和宠物交易市场;年老的耽于“韩潮”,年轻的甘做“粉丝”,岂不知读书是需要宁静的,要像树根一样默默地汲取书中的精华,而这些人却恰似随风招摇的枝柯,红尘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会引起他们的荡动和迷乱。他们太虚荣、太盲从.太急功近利、太物欲熏心了,根本无法与书结缘、享受读书的乐趣。

去掉上述四类人,读书人的数量怎么会可观呢!读书人少这一现实的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是因为读书的人少才有这些问题,还是有了这些问题才使读书的人少了,小小的我似乎难以搞清;但要让读书的人多起来,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奏效,也只有读书的多了,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完全不符合市面上流行的“高分技巧”“满分要领”。特别是文章结构,几乎算是很“土”很“土”——作者干脆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词来标示。但是,仔细阅读,你就会发现,看似寻常却奇崛,看似简单的结构里面,却是清晰的思路与严密周全的分析。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道理讲透了,还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修饰与东施效颦一样的包装吗?这篇文章被作为一篇范文推荐,具有特殊的意义。

高考的命题作文 篇9

人生何处不是挑战,何必为一个小小的成功,骄傲不已,挂在嘴边,向人炫耀呢?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成功了,你感觉不到失败的滋味,但也不要为此骄傲。失败了,只要认真做认真思考,这些都会丰富你的人生。让你再回想时,感觉开心。

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有目标,并向它开准火炮,突破它,赢得成功。但也不要过分激烈,防止以后的每一天,没有如此的动力。淡定是最好的,可以让身体平静,可以让每一天都保持充分的火力。可以让你变成一个强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我不是神,我只是人。不能做到神那么完美,但我们可以把神做的视为一个目标,向上拼搏。

成功,不能为此而骄傲。要淡定的看待。人生处处都是挑战,你敢保证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吗?不能的话,就淡定一些。你知道在炫耀成功时,那些失败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在伤心,甚至哭泣。那样别人就会慢慢的远离你,看见你就像看见瘟神一样,躲得远远的,所以不要过于骄傲,要淡定一点。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看见自己发光的一面,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完善自己,创造一个不同寻常的自己。就像夜来香一样,能开放、也能闭合,都是如此自然。这样既不会干扰别人,也不会影响自己,还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

骄傲自大的人没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你在原来的基础上后退。后退很容易,进步呢?你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经历才能做到。所以不要把目标或事情堆积在哪里。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虚心请教,学会不耻下问,才能快快乐乐的度过人生。不会感觉到压力山大。

失败时需要反思,成功时需要淡定。不能以成功为理由而骄傲自大,要虚心,要善于请教。成功或失败时都要淡定思考,去完成下一个目标。过去的事情只是过眼云烟罢了,必须认真的面对现在。

往年高考命题作文 篇10

清晨走在校园一侧的长庆街上,我所见的涌动的晨曦,莹润的雨凇,乃至路边小车摊儿上蒸腾扑面的水汽和大包子香味的混杂都是风景。这些最平凡的尘间烟火和天边流岚却能唤醒一个沉睡倦怠的灵魂,播散新的温暖与希望,为寒风中前行的人充上能。晨曦入吾目,风景在我心,前行的脚步也坚定了,一种温暖涌上来,精神焕发。

走进教室时是有些嘈杂的,校园“蜚声”广播的早间新闻、小声的《赤壁赋》的诵念声夹杂着卷子、练习册哗啦哗啦的翻动声一下子把我盘活了。赶紧坐下翻着课本,一边加入背诵大军,还耳听八方的知道了些新闻中的那些家国大事……耳中书声诵声广播声皆成风景,这种种“枯燥琐碎”的重复也成了美好,让我迅速地再一次“找到自己”——一个充实忙碌着的绿星少年。听着班主任标志性的大嗓门从走廊尽头远播而至,低头早读的同学们纷纷抬首,相视窃笑——又一道风景,又一种美好。

下午最疲倦的时候。教室一片谧然,只是大练习答题纸上沙沙的下笔声连绵。被一道数学题弄得头昏脑涨时,偶一抬头看见了窗外那棵正对着我们的枫树,在这阳光洒落的安静时候红得灿烂喜人。叶底杳无风色,枝叶间漏下的几束阳光打在黑板上,投上了一片斑斑点点的细碎日影。那一眼的风景惊艳了整个下午,也永远的留在了语文练笔里——“枝摇萧瑟光,枫着红锦装”。许是秋叶动凉思吧,再低头时,那困扰了人许久的数学题也可爱了一点。

练习册总是令人头疼的,但《必刷题》每页下方的“鸡汤”是风景;黑夜总是漫长的,但楼下艺术学院传来的飘渺琴声是风景;前路“道阻且长”,但心中有风景,眼前有光明的我,在路上的我,也应是一道风景吧。

高考作文命题不能为阅卷“挖坑” 篇11

高考作文的分数最终是由阅卷人来评定的,而阅卷的第一标准是“是否符合题意”,一旦阅卷认定作文未能在命题范围内行文,就会大幅度扣分,后果很严重。如某年全国卷作文给出了国人读书量和网络阅读的两组数据,不给话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写作文。命题人的初衷大概是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结果阅卷时各省标准不一,有些省规定只要写读书就算切题,有些省规定必须结合材料给出的数据来写,有些省甚至规定必须把两组数据结合起来行文。结果一篇文情并茂地写“读书”的价值和意义的文章,在A省可能是满分作文,而在C省可能因为没有提到网络阅读而无法及格。这样巨大的得分差异并不是因为表达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显然非常之不公平。再比如2014年广东作文材料明摆着有“任何科技都不完美”的意蕴,可阅卷组规定一等卷必须写到“照片”,其“法理”依据是题目中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问题的焦点在于这个“范围”本身就很不明确,可大可小,完全由阅卷组来任意伸缩衡量。凡此种种,都是命题对作文“到底写什么内容”这一关键问题表述含混所致。

所以高考作文命题一定不能给后期阅卷在“是否符合题意”这一评判关键点上留下太多的“自由裁量”空间。

恳请各位命题老师今后在这方面多多费心,可以学学西方国家的作文命题,比如“比起科学,艺术是否不那么必要?”这类的命题,绝不可能让阅卷组在“写什么”的判定上犯糊涂。既然作文是考表达的,那就拜托把题目出明白了,让阅卷人专心致志去评判写作者的思维水准和表达能力,而不要让阅卷人在是否“符合题意”上大费周章,更不要让写作者因为“理解错了题目”而大幅度失分。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是多省作文命题中的“明确要求”,恐怕也是中国高考作文的“特殊景观”。有教师公开宣称“在气氛紧张的高考场上,短时间内要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难度相当大。如果事先就在脑子里存了几篇作文,临时把它们调出来组合写作,这是应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做法就是“学生从一进入高中开始,要求他们把自己从小学到初中所写的作文找出来,从中选出写得最好的三篇,然后不断地补充材料,改进结构,修饰语言,对这些作文一一进行精雕细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作文中引用的材料、运用的语言和采用的结构等全都烂熟于胸。在高考临场考试时,只需将这些内容与题目所设的话题拉近,一篇漂亮的原创作文很快就能出炉”。这样投机取巧的应试“技巧”,不仅严重损害着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命题的模糊。如2015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通篇“文人呓语”,对智慧的解说云遮雾罩,含混其词,为学生照搬抄套现成的文章留下了巨大空间,更为后期阅卷鉴别区分“套作、抄袭”挖了一个大大的“坑”。

如何在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的同时加强限制性以防止和打击抄套,是摆在作文命题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可是命意含混的题目依然大量存在,我可以随时举出一大把,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之类皆属此类。解决的办法看来还是要学学西方命题的成熟经验,“你认为对文明最大的威胁是什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之类的题目下要想抄套现成的文章,估计难度就大了很多,同时阅卷人鉴别抄套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

关于高考作文,我不想唱高调,什么“价值观引领”“关注现实”等等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都是在高考题的“社会作用”“育人功能”等“题外价值”上兜圈子,作文作为一道普通高考题的“核心价值”是学生“拿分上大学”,而“分”是由阅卷人评定的,命题不能不考虑阅卷。作为选拔性甄别性的考试,出题时如果缺少了对阅卷的考量,就如同给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宽大的跑道但却挖了陷阱一样,难以真正区分竞赛者的优劣。更何况,当裁判的标尺没有明确标准的时候,那些真正老老实实参加竞赛的很可能被偷奸耍滑者淘汰。

强烈建议高考作文的命题专家到阅卷场去体验一下,也许这样专家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把题目出明白,把要学生写什么说清楚,恐怕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高考作文经典命题 篇12

相对于往年高考作文命题脱离现实的情况, 2010年考高作文命题的一大惊艳之处在于其回归了日常生活的主题。开始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和反映现实。事实上, 世间所有的欢喜、悲伤、困惑、迷惘都在现实生活中点滴汇聚。现实生活展现了人生的千姿百态, 蕴含着生命最最绚丽的色彩。即使你的生活平凡普通, 但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叹和故事却是最能打动人心, 引起共鸣的。因此只要考生在平凡中求新求异展示出奇巧构思就一定会写出感动人心的好文章。

比如2010年的广东卷, 作文题目是《与你为邻》, 这就可以写得很家常很生活化, 甚至以“故事化”的形式展开, 而不会担心跑题偏题。当然也不缺少这种以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的命题。比如2010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命题就要求考生对温家宝总理考察几所高校时所提出的“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 特别是他发表的诗作《仰望星空》要有所了解, 否则很难切中题意, 深刻阐发。

不可不提的是2010全国卷一的作文, 其命题以漫画的形式出现通过漫画所蕴涵的意义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这篇漫画作文给出的漫画是餐桌上许多猫在吃鱼, 只有一只猫去捉老鼠, 别的猫说有鱼还用捉老鼠?看似一幅简单的漫画实则内涵丰富, 这就考察了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这个题目在2010年各地的高考作文中算是比较优秀的。因为这一漫画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在当今社会十分常见, 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以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单是人在吃鱼, 而且猫也吃起了人吃不完的鱼, 因此猫也就不再捉老鼠了。这就映射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社会上的有些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的职责, 忽略了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 其实改善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但却不可以忘掉了自己恪尽职守的职责。类似题目还有如山东的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 江苏的作文题《绿色生活》, 宁夏的作文题《诚信和善良》等等。

2010年的这些高考作文题目让我们认识到, 只要考生注意关注现实生活, 关注身边的一切并学会对现实生活的小细节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 就能在考场上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写出好的文章。相反的, 如果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 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那么毫无疑问的这样的学生也就很难在作文上取得满意的成果。

相对于2010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所给材料都有一定的隐喻性, 201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比较直接, 学生也容易把握主题。2011年各地的作文命题不再仅仅是关注考生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规律而是更多的关注世界和国家的命运。例如2011山东卷的作文题目“这个世界需要你”, 这一题目让考生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都这个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都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成功的唤起了考生的责任感, 唤起其社会道德感, 使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又如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 命题共提供了两段文字素材。一段是:跨时代、多领域成功人士范例这一全民热议话题, 十分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段:是将现实生活现象上升到对时间, 实际上是对自我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来。浙江省高考语文, 自2004年自主命题始, 总是难以摆脱为人文而人文, 为文采而文采过度用力的痕迹, 幸运的是2011年“我的时间”这一平和中肯的题目的出现使其站在了新起点上, 真正走向成熟。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 同样是提供的两段文字素材一则是: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的彩票中了大奖, 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 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这正是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周围, 考生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 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 同时也可以由此引申, 写道德、人性等话题;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 由调查结果显示出, 正义的力量所占比例还是偏少, 这就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有待提高, 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作为素材进行阐释以倡导人性的提高。

由此看来, 201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让考生认识到写作文要紧跟时代节拍, 绝对不能脱离现实, 无病呻吟。莘莘学子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要做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而不是做只会在象牙塔里啃书的木头人。

语文高考作文所占比分不小, 考生作文水平发挥如何, 对其高考语文总分值的影响举足轻重。高考作文的命题应该是可以让大部分考生有话可写并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因此我们期待更多的高考作文优秀命题的出现, 让高考作文命题充分发挥其选拔人才的强大功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作为高考语文重要采分点的高考作文, 近年来在命题上也有了继往开来的新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 无论是在写作内容、题材确定还是主题范围等方面, 都不再像过去那样脱离学生现实生活, 而是结合生活实际、时事将自己和家国天下联系起来阐述观点, 抒发真情实感。

上一篇:授权委托证明书格式下一篇:激烈的接力跑比赛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