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看书心得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看书心得(精选8篇)

钓鱼的启示看书心得 篇1

学了《钓鱼的启示》后,我知道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对于这个道理,我自己有深切的体会。

上次数学考试很难。(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一共就3个人做完了「有我一个」,以此就能看出来有多难)在做一道除法题时,我怎么也算不出来了。当时,计算器就在笔袋里,一伸手就能拿到。于是,我伸出了手。但是,这是作弊啊!我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反正现在又没人看见,我只做一道,怕什么!我又伸出了手。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都不能作弊。作弊了就不是好学生了。我又缩回了手。终于,我下定了决心,并整理了思路,一口气做了下来。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做对,但是我知道,我没有作弊。

道德间的衡量,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走向成功。

钓鱼的启示看书心得 篇2

这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张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该案例采用了“双课堂”模式, 教师在互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交学习成果, 并在交流平台上互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课前参与为起点, 以梳理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为主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老师的引导下, 同学们分享了虚拟课堂中的部分学习成果, 交流了课前自主学习的收获、疑问和碰撞,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成了生生互动、活泼高效学习的效果。

在“虚拟课堂”中, 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并上传读课文的录音, 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自己在读文中的疑问, 互相交流。同学们互动热烈, 在朗读互评中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 加大地改善了以往课堂上参与人数有限的问题。课前, 同学们对读文时的疑问进行了交流, 有的问题在互相交流中及时得到了解决, 有的问题正是文本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还有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外补充资料才能解决……这种形式,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主”的束缚, 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起点,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案例亮点

亮点1:课前学生自读问题梳理

展示学生课前自主读书的问题和互相解答情况, 既是对课前预习情况的总结, 学生能在课前解决的问题不放到课堂上, 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把学生在自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 对学生读书提问进行指导,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亮点2:课堂读书批注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读书交流, 无法做到人人参与, 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 学生的自主读书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阅读、思考、感悟的时间。如何把学生的个人思考共享, “平板教学”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学生把自己的批注用照片的形式上传到平台上, 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交流, 同时在课后仍然可以继续评价、交流, 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延伸。

亮点3:写法梳理指导

本文的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值得学生积累。这一写作特点, 教学的起点来源于学生的课前提问, 教师抓住学生的课前质疑, 用学生互相评价解疑引发学生思考, 并在平台上推送课文的补充阅读材料, 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 使学生对“以景衬情”的写法有更多感悟, 为下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读思写结合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读懂“我”从钓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在互动平台发布论题, 多媒体课件

学生:在互动平台回帖、讨论, pad

【教学过程】

(一)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 课前同学们在互动讨论中进行了预习, 读了课文, 对吗? (出示录音提交截屏)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把你在预习中发现容易读错的地方找出来, 提醒提醒大家。看谁找得快, 找得有价值。

学生自由读文, 涟漪、筋疲力尽、翕动、划着了一根火柴、尽管、沮丧 (学生拿笔标音)

(三) 课文我们读通了, 我们还要读懂才行。在课前, 很多同学对文章提出了问题, 进行了互动交流, 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问题提交截屏) 梳理已经解决的问题。

1.高子尧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是什么?

刘舒文:就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对我们没益处的。

王新宇:鱼, 也许是面临的道德难题, 在别人眼中是奖励, 但在作者眼里就是道德的抉择。

侯金池:比如:作者是建筑设计师, 买地砖、地板等一些楼房材料, 有的材料店打广告价钱很便宜, 但质量不好, 这个厂家就是那条"鱼"。

白千汇: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

闫绮航:当时自己的利益。

顾睿:靠做不光彩的事件来获得的利益。

颜莛潓:鱼就是道德。

徐赫遥:指的是一些人用金钱等你想拥有的东西去诱惑你做一些违背你道德的事。

张一瑶:是指你在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田沛鑫:与那条鲈鱼相似的"鱼"是金钱, 名利和地位。甚至是一些可以带来一点点好处, 一点点方便的事。

2.王新宇: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自己才11岁?

刘舒文:因为要为下文作者长大后这件事给他的启示作铺垫。

侯金池:衬托自己的不懂事, 而且和我们差不多大!提得好!

白千汇:11岁是用来铺垫第八段的, 是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抵抗诱惑很不容易。

3.康梓歆:为什么要把鲈鱼返回湖里?

顾睿:因为当时才十点, 没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

张一瑶:因为这就是个道德抉择啊, 作者的父亲为了教育儿子。

4.回帖人:盛月《钓鱼的启示》这个题目为什么要用“启示”两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 钓鱼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怎么会有启示呢?

评论人:田沛鑫建议你先读完文章再提问题, 文章中有明确的道理。

5.本文究竟给作者什么启示?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理解“是”、“非”。

6.回帖人:白千汇“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指导朗读:

(1) 啊, 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此时, 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是啊, 他的兴奋和得意真是无以言表。你能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

(2)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如果是你钓到如此大, 如此漂亮的鱼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再来读。)

(3) 过了好长时间, 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 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 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 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 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 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 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从你的朗读中, 我充分感受到了作者钓鱼的辛苦, 看来, 为钓到这条鱼, 作者是等了很久, 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 的确不易。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4)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 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 而且当时四周围静悄悄的, 没有别的人和船的影子, 无人知道, 而我面对的又是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 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时, 作者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看来, 这真是一条极有诱惑力的鱼呀!

7.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不仅诱惑着作者, 还诱惑着你们, 父亲有没有被它诱惑住呢?

(1)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 回帖人:戴子皓父亲放鱼前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评论人:顾睿因为父亲看儿子钓了这么大的鱼很不容易, 害怕让儿子放鱼, 儿子失落。

评论人:盛月父亲认为应当按照规定执行来捕捞鲈鱼, 但是又认为把它放了很可惜, 左右为难。

(3) 太好了!你们读到父亲的内心里去了,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是父亲在深思熟虑, 说明父亲也在经历着实践道德的考验, 所以说:引读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放, 还是不放呢?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 父亲做出了决定, 他把目光转向了我说———出示:“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读出坚决的语气。

(4) 出示:“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我此时是什么心情?是啊, 我是这样的难过, 这样的沮丧, 这也说明――引读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5)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清楚地知道, 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我———生接读: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得把它放回湖里。

(6) 回帖人:张雨鸿为什么我和父亲不让鲈鱼在水里游两小时再将它钓上来?

(四) 同学们, 钓鱼的故事结束了, 它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留下了许多人生启示,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人生的启示呢?请试着写一写你的感悟。 (教师在互动讨论平台推送题目, 学生写完感受提交。)

(五) 回帖人:刘舒文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月光呢?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江水, 在浪漫诗人李白看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杜甫眼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六)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老师推送的关于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段。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仿写。

(教师在互动讨论平台推送, 学生课下自主阅读。)

板书设计:

案例评说

[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 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 “我”和父亲去钓鱼, 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 当时“我”很不理解, 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 “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 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 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 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 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 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 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 理解父亲的话。

本课教学课前我在互动讨论平台上向学生推送了两道题目: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文, 并提交录音。2、请同学们把读文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共同讨论交流。第一项任务, 我在课前把学生分成8组, 要求每组同学至少评价组内、组外各1名同学的朗读, 这种形式使班级每位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朗读课文, 并至少听读两遍课文。尤其是针对课堂上并不太爱表现的孩子, 为他们搭建了展示平台, 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机会。有了课前的充分读文, 既节省了课上的时间, 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从课堂效果来看, 这一环节很有实效。第二项任务, 学生共提出一百多个问题, 经整理分为:课前交流就能解决的、需要课上重点讨论交流的、课后继续延伸讨论的。这一环节, 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参与非常积极, 最多的评论达到十几条, 激发了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课堂上我以学生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贯穿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如何质疑、解疑, 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 学生读文更细致, 更会问“为什么”了。

课堂上, 我们利用pad给学生下发了课堂作业, 学生提交对本文的阅读感受, 与以往的不同是所有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并可以评论、提建议,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变以往的师生对话, 为现在的生生对话, 更有实效性。学生在交流后可以对自己的感受进行不重合修改, 还能保存学生的学习过程, 便于反思和提高。

课后, 我们利用pad给学生推送了本课的相关阅读材料, 把课本内容更加深化,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整体看这节课, 课前学生在互动平台上的交流, 对整节课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它与以往的个人预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丰富, 更有实效性。所以, 尽管对于pad的使用我们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我们已经在实践的路上尝到了甜头,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还要更多地尝试, 真正做到“家校联通、生生联通、人文联通”。

案例实录

观看案例实录视频请登录学报网络版 (http://xuebao.tfedu.net)

摘要:这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张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该案例采用了“双课堂”模式, 教师在互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交学习成果, 并在交流平台上互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课前参与为起点, 以梳理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为主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钓鱼的启示 篇3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于是,我临时召开了一节班会。当我一把问题提出来时,许多学生都低下了头。而我并没有点到为止,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希望学生明白,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会有许许多多“免费”的机会没人监督,但是,不恰当的取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他们才会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钓鱼的启示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在那个无人知晓的夜晚,詹姆斯和爸爸来到了湖中的小岛钓鱼。过了一会儿,詹姆斯发现湖中有动静,断定自己钓到了大鱼。慢慢的,大鱼在鱼钩的折磨下。已经精疲力尽了。詹姆斯正在收鱼线时,爸爸去告诉他,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詹姆斯一听,沮丧极了。但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把鱼放回了水中。

其实,小学三年级,我学过这篇文章,刚开始读时,我只是觉得这个爸爸好笨,因为他说要遵守规定,可是这大晚上,谁会看得见你不守规则呀!但是,这之后,我明白了即使没有人看见,也要自觉的守规矩。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如果每个人都去偷偷去钓鲈鱼,那不是湖里都没有鱼了。不光是在这篇文章里,在其他场所也是要遵守规定。道德只是一个是与非,但实践起来,99%人都不可能做到的。难道我们只为自己的欲望,而不遵守规则吗?难道我们只管自己而不顾一切吗?如果你是这样的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没素质。只会不守规则,然后像老鼠那样悄悄地溜走。现在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的,有些人捡到好东西就无条件的说这是我的,想方设法据为己有。可是,再联系这篇文章。主人公詹姆斯是因为听了爸爸的话,才受益终身,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师。爸爸的坚定的话语震撼人心,虽然让詹姆斯失去了一次钓大鱼的机会,但他也收获了许多。道德不是用钱买到的,诚信也是金钱难以替代的东西。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爸爸坚定的话语确实令人难以忘却呀。

钓鱼的启示 篇5

(2012年10月17日试教后修改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2、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1 两部分内容?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部分。(1到9自然段讲钓鱼,10到11讲启示)

3、钓鱼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一条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因为离允许捕捞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4、划出“我”得到的启示,并读一读。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策略:

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五、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呢?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2、同学们请看这句话“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齐读这句话。

3、一次钓鱼的经历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的启示,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三十四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看看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二、品读“钓鱼”部分

(一)讨论“三十四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1、带着问题自由读钓鱼部分。

2、讨论交流。

①不寻常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②平常我们钓到了鱼,都会高高兴兴拿回家,而这次竟要放掉,实在是太不寻常了。换做是你,你愿意放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这条鱼该不该放?

(二)讨论钓到的鱼到底“放”还是“不放”

1、下面默读3到9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放”或是“不放”的理由,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集体交流。(注意先表明态度,再读你找到的句子,最后说出你的理由)板书:不放

3、相机品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①指名读,把鱼读“大”。②指导全班朗读。

③作者钓到那么大的鱼,心情如何?板书:得意

4、你觉得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相机品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①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指名读。②齐读。

5、总结。刚才,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对这上钩的鱼该不该放各有看法: 认为放——因为:未到捕捞鲈鱼的时间,应该遵守规定。认为不该放——因为: ①“我”钓到这条鱼不容易 ②鲈鱼又大又美

③钓着鱼时四周又无人

父子俩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为此,他们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让我们来读一读父子俩的对话。

(三)展开辩论

1、出示对话: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可以商量吗?你从那个字看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你怎样去读?同学评价,再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谁来读这句话?评价。

2、分角色朗读。

3、师生展开辩论。孩子那么委屈,可父亲还是坚持要把鱼放了,我都为孩子打抱不平了,我来扮演孩子,请同学来当父亲,再争取一下。“爸爸,又没人知道,你就让我把鱼留下吧?” “就一次,行吗?”

“你学习上严格要求我,钓鱼这件事不用那么认真吧?” “难道你不爱我了吗?”

(四)体会“放鱼”的心情。

1、读到这里,你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了吗?板书: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侥幸、乞求——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2、虽然委屈、难受、不理解,可最后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还是把鱼放了,我放鱼时,是多么无可奈何,多么依依不舍。齐读第九自然段。板书:依依不舍

三、品读“启示”部分

(一)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1、岁月匆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回想当年钓鱼的往事,作者充满了对父亲的怎样的感情?感谢父亲什么?

2、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谢父亲什么?

3、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①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②当年钓鱼这件事怎样做是“是”?怎样做是“非”? ③你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感谢父亲了吗?

3、理解生活中的“鱼”

1、出示课件,(在人生的旅途中……)

2、这句话有何特殊之处?

3、加引号的“鱼”如何理解?(不是真正的鱼,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鱼”有哪些?)

4、在生活中,你或你熟悉的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诱惑人的“鱼”呢?你是怎样做的?你的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四、总结全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诱惑人的“鱼”,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方便、好处,但是你如果选择了这些蝇头小利,就丧失了做人的准则。所以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运用细节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受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情感熏陶。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受到启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重点,教学中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立足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再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的平凡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切忌“标签式”的空洞说教。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吗?(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多媒体显现):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学生自由读、齐读这段话)。

3、读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质疑。)

4、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

13、钓鱼的启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点出了这个词?(第11段)投影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齐读该段。师问: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5、小结,导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给作者以终生的启示?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一下: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即指导点拨,对于难读的句子,老师可范读,指名读,让学生读通、读对。

(2)投影出示:(检查学生的认读、书写及词义的理解情况)

鱼饵 涟漪(读时理解)挣扎 操纵 小心翼翼 鱼鳃 翕动(文中理解)皎洁 鲈鱼 筋疲力尽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我”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简要概括)(2)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先写“我”钓到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特别惊喜;接着写父亲态度坚决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依依不舍甚至有些沮丧;最后写这件事让“我”得到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三、深入文本,品析词句。

(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先用心默读1——3段,看你能否读出这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三十四年过去了,哪些情景一直令作者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总结这次钓鱼与以往的不同:钓到了以前从没见到过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这真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惊喜。再以“哪些情景令作者终生难忘”这一问题引出重点段第3段的学习。)(投影出示第3段):

(1)、指名读、自由读。“这是一条怎样诱惑人的鱼?”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描述。

(2)此时作者和父亲的心情怎样?(惊喜、得意、兴奋)

(3)这种惊喜、得意的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写法)

a、直接表达内心活动,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b、用月夜的描写衬托高兴的心情,如;“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刻画极为细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假如你就是作者,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此时兴奋的心情呢?(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可自己边品味边读,可同桌互相读,可小组成员齐读;再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范读、领读。最后齐读。)

3、教师小结:

在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喜出望外地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当时那一美好的情景,令作者回味无穷。

接下来又发生了与以往钓鱼怎样不同的事情呢?请课下仔细品读第二部分——放鱼。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1——3段中优美句子,并尝试背诵积累。

3、进一步熟悉课前收集的有关鲈鱼生活习性的资料和有关诚信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捕捞 鱼饵 小心翼翼 操纵 鱼钩 溅起 鱼鳃

2、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3、引导学生运用听写的部分词语,概括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继续研读,深化感悟。

(一)(学习放鱼部分)

1、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跟父亲一起钓鱼,作者钓到一条出乎意料的大鲈鱼,心里特别惊喜。那一美好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可是,面对这条诱人的鲈鱼,他和父亲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9段,交流“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3、面临着“是留?是放?”这样一道人生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4——9自然段课文,看看当时哪些情景一直清晰地留在作者的脑海中。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及情感)

父亲:(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父亲此时在想什么?(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

“我”:(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我”的不理解)(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我”的委屈、不舍得)(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可从“乞求的目光”你想像一下作者想对父亲表达什么?(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我”的依依不舍、鱼游走时的沮丧)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

6、展开辩论,深化理解。

这条鱼的确太诱人了,到底是放是留呢?文中的“我”和父亲都没有讲出其中的理由。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以什么理由来劝父亲把这条鱼留下?假如你是父亲,你又会以怎样的理由劝孩子把鱼放回湖里?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以及课外的相关资料,找出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辩论过程,教师要做好方向导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生态需要、做人诚信的故事等进行)

7、教师小结。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这件事,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不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

(2)过渡: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所以,作者说——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终生受益的启示。下面咱们跟随作者一起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

(二)(学习启示部分)投影出示第10段:

1、同学们,把鱼放回湖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作者却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a、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b、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理解透彻。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c、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在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d、“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e、“我”当年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2、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三、联系实际,理解升华。

1、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师向把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课后练习解答

1、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我”从没钓到过这么大的鲈鱼,放回去也许再也钓不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鱼了。而且当时出了“我”和父亲,没有别人会知道这件事。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得意——(不理解)——(委屈、难过)——(依依不舍、沮丧)

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1)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重点理解: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他从小受到了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在面临到的抉择时,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父亲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的理解需联系实际。诱惑人的“鱼”即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考试时遇到难题,不经意间看到同桌的答案,是作弊还是放弃?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是冲过去还是灯„„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3)到的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就是正确,应该;“非”就是不对,不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句话,既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抉择就这么简单,可坐着放鱼回湖的沮丧心情可以看出实践道德是很难的,因为实践道德往往需要放弃个人利益。(4)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产生抵制诱惑的力量。当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产生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战胜自我,战胜诱惑。

4、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尤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和生活、社会实际,畅谈自己的想法。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课例 篇7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通桥实验小学余英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13课,知道了钓鱼的启示有两个部分内容组成----“钓鱼‘’和‘’启示‘’。钓鱼这件事情过去了三十四年,依然记得,因为这件事情让“我”的“心电图”急剧变化。读生活这本书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其中一件事撞击我的心灵,三十四年前,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板书:“我”和“父亲”)结合着我的心理变化回顾主要内容。

[出示]得意-(急切)-(难过)-(不舍)2月光下的美景。

师:我们中国人都爱在白天钓鱼,而这对德国父子两人钓鱼的时间是月光照耀下的晚上,那叫浪漫,钓到的又是一条以后几十年都碰不到的大鱼。我们来练习朗读,读出那份浪漫感,读出那份欣喜感。学生练习朗读。大屏出示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好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指导学生感情朗读。3描写鱼大的情景。

师: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的。学生朗读后-

[出示]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4父亲的态度: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可父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出示]“我”和“父亲”的对话。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5在父亲的教育下,“我”是怎么做的,比较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出示] A: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把它放回湖里去。B: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

6突破难点,品读表达。

(1)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鱼放回去呢,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2)[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出示] 判断是非 上课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红灯亮了,我们赶紧过马路。(非)

试卷上有一道题老师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诉老师。(非)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我提前钓上了一条,应该把它放回去。(是)

(4)两个鱼意思一样吗?34年来他会遇到很多与那天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能指什么呢?

(5)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践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幻灯片温馨提示:(1)在学校,老师多给了分数„„(2)在公共场所;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3)教室里,你捡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

„„

7总结全文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8送你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

钓鱼---------------放鱼

启发

抵抗种种诱惑,把握道德准则

钓鱼的启示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五通桥实验小学余英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13课,知道了钓鱼的启示有两个部分内容组成----“钓鱼‘’和‘’启示‘’。钓鱼这件事情过去了三十四年,依然记得,因为这件事情让“我”的“心电图”急剧变化。读生活这本书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其中一件事撞击我的心灵,三十四年前,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板书:“我”和“父亲”)结合着我的心理变化回顾主要内容。

[出示]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生: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很得意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可是父亲说还没有等到鲈鱼开放的时间。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的建筑工程师,才明白父亲这么做是对的,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2月光下的美景。

师:我们中国人都爱在白天钓鱼,而这对德国父子两人钓鱼的时间是月光照耀下的晚上,那叫浪漫,钓到的又是一条以后几十年都碰不到的大鱼。我们来练习朗读,读出那份浪漫感,读出那份欣喜感。学生练习朗读。大屏出示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好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生A:朗读

师:读的很紧张,似乎没有美好而言。生B:朗读比较熟练

师:似乎是钓鱼能手,读得很潇洒。咱们看看这几处的描写。(课件点击几个动作的词语)学生齐读。

师:“涟漪”是什么意思?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师:不写波纹,却写涟漪,一定有美好的画面和美好情感藏在里面。生:涟漪,让我看到月光下水波粼粼、微波荡漾的情景。师:还有情感的涟漪在荡漾

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钓鱼非常快乐,心里很舒服。

师:谁能通过朗读传递美好的涟漪、美好画面和舒心的情感?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师:继续往下读。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师:这样的钓鱼场景太美了,我们可要好好再读一读,学生齐读。

3描写鱼大的情景。

师: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的。学生朗读后-

[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学生自由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谁再来读?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啊”这个词,强化处理“剧烈地抖动”,“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溅起了不少水花”这些词句。师:就是作者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读到了钓到的那条鱼非一般的大。4父亲的态度: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可父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出示]“我”和“父亲”的对话。指导朗读,体会心情。生:你现在把鱼带回家,就是贪小便宜,如果把鱼放回去,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做人就应该诚实自律,不管有没有人在场,任何一种理由都不行。

生:孩子费这么大力气钓上的这么好的鲈鱼,放掉确实可惜。但是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就应该放回去,既然有规定,就应该按照规定去做。

生:虽然没有人看见,今后孩子成长中还会遇到更多的诱惑,孩子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

生:我是父亲,教育孩子是我的责任,让他明白按照规定是应该放鱼的。

生:如果不放,默认了孩子做的是对的,孩子以后就会养成贪便宜的坏毛病,不是爱孩子,这是害孩子!

师:我们体会到了这些,再读父亲和儿子迚行的对话,一定能读得更好。邀请女同学读“我”的话,男同学读父亲的话,我做解说。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

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5在父亲的教育下,“我”是怎么做的,比较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出示] A: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把它放回湖里去。B: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

6突破难点,品读表达。

(1)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鱼放回去呢,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2)[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出示] 判断是非

上课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红灯亮了,我们赶紧过马路。(非)

试卷上有一道题老师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诉老师。(非)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我提前钓上了一条,应该把它放回去。(是)

(4)两个鱼意思一样吗?34年来他会遇到很多与那天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能指什么呢?(5)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践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幻灯片温馨提示:(1)在学校,老师多给了分数„„(2)在公共场所;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3)教室里,你捡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

„„

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是错判100分了。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生;名地位都充满诱惑。

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

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入睡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

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 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7总结全文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8送你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钓鱼的启示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用好教材,朗读感悟。

《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在教学时,我尽量做到找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特有的美,引领学生走进美好的情景。2联系实际,体验内心

文中的当事人的经历的是学生未曾体验过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走进角色心灵,体验人物内心变化,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拓展思维,激发情感。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那你们知道哪些钓鱼的知识?(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说说)看来同学们知道的知识还挺多的,作者和父亲一起去钓鱼,那么他在钓鱼中又有什么收获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小结。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一)、学习钓鱼的部分: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2)、他们钓到一条大鲈鱼来之不易:

(3)、钓鱼的地方很美

(4)、他们钓鱼很熟练,技术很高。

2、此时的作者是什么心情?(得意、高兴、兴奋)

3、那么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4、谁来试试。评价

5、齐读。

(二)学习放鱼部分:

过渡: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9自然段,边读边想父亲为什么亚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1、边读边想父亲为什么亚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2、、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师什么态度?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⑴、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此时父亲心里是怎么想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儿子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

4、儿子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5、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舍不得 又无可奈何 沮丧)

6、那么再读这句话师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7、齐读:

(三)、学习启示部分:

过渡:在父亲的强烈的要求下,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0——11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从这些启示中读懂了什么?

1、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4、“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指导朗读作者所说的话。

三、讨论探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想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四:进入角色

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小结质疑:

1、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课外拓展

1、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放鱼——启示

上一篇:聘书例下一篇:王老吉最新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