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通用14篇)
浪洞中心小学
沈大才
半期过去了,开心忙碌同时也是收获多多。今年我担任三(1)班的数学,我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改,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学生他们求知,求参考的心理需要,也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度。
3、创设不同情境,加强学生自我调控。
4、创设不同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 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做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在一切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学。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力争让学生多读题,搞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理清已知条件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更注重个性差异的培养。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课堂上将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并且经常运用鼓励性教学,启发诱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首先在心理上消除 “我不行”的障碍,这样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劲头。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应拥有自来水。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本人经常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年中,我不仅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才能上更高一层的台阶,为此,我平时积极对待每一个教学上的问题。我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而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划出或写出自己见解的个性化内容,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是学生阅读过程与体验的一种呈现。
本案例中所教学的《好汉查理》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友好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既调度又善良,喜欢帮助人,举止言行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如何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内心、人物特质呢?这就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文章,让学生走进文字与文章对话、与人物对话,批注式阅读就十分适宜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案例描述
(1)初解“好汉”,导入课题。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如行侠仗义、抱打不平、见义勇为、为朋友两肋插刀等)【板书:好汉】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自称好汉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查理。课题质疑,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本文的主要问题。1一开始,查理是个好汉吗?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3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课前导读,说说学习方法。请生说。【想想课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同学交流对课文中的人物的看法;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那就让我们走进文章去认识认识这个好汉查理吧。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小老师读,齐读。师:你发现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有什么特点?(AABC的词语。)师:你积累过这样的词吗?请生说。师补充【依依不舍、惺惺相惜、津津有味、夸夸其谈】3整体感知。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体会,圈圈点点。△学习第1自然段。查理一开始是好汉吗?师:查理开始也说自己是好汉,是个怎样的好汉?自己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一节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交流。【板书:调皮、爱搞恶作剧、没人喜欢】镇上的人会怎么叫他呢?那些大人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所以查理有没有朋友,只好搞恶作剧自娱自乐。【板书:好汉】这样就可以了吗?(加上“”,是冒牌的好汉。)△品读3———13自然段,学写批注。读悟交流:后来查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并写上自己的感受———批注。】生默读课文画句子写批注并交流。【教师示范批注】生:“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随意乱拿)。说声:“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你真礼貌)。生:“好吧。”查理恋恋不舍地把刀挂回墙上。(心地善良)师:查理喜欢这把刀吗?从哪里看出来。(恋恋不舍)你们有过“恋恋不舍”的经历吗?既然这么喜欢,那就继续玩吧,别管杰西的请求了。但是他这么做了吗? 生:“当然可以。”(爽快,乐意助人)。生: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守信,有爱心,时间长)。师:杰西快乐吗?是谁带给她的?查理快乐吗?是谁带给他的?总结查理的改变(读板书批注)(彬彬有礼、遵守诺言、诚实自信、有爱心的查理)师:现在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好汉了。【板书:好汉】我们为查理的改变而高兴,一起再读读13自然段。△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提出问题,品读句子,交流感想,写上批注】。那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来找找查理变化的原因。
师相机引导:1杰西怎么称呼查理的?查理听到杰西叫他好汉查理,心里会怎么想?2杰西又是怎么对待这个不速之客———坏小子查理的?用横线画一画句子写批注。指生朗读杰西的话,想象杰西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内心活动。读读有关杰西的内容,想想是什么使查理发生了变化?(杰西的尊重、理解、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罗伯特先生的夸奖)
(4)交流想法,定义“好汉”。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5)交流经历,凸显主题。这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当我们献出爱心,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会像查理一样得到快乐。现在让我们跟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这样的经历。生交流。
三、案例思考
对于像《好汉查理》这种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在本案例中,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文章语句中感受查理的变化,然后重点去研读杰西的话语,从中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写感想做批注的学习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始的导题让学生理解好汉形象,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教授写批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3-13自然段,找找查理是好汉的证据(即杰西相信查理的凭据),并写上批注,从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样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升华了情感。最后再回到课题“好汉”,怎么样的人才是好汉。通过交流生活经验,感悟文章主题。最后作业关注文章分行式写法,让学生自主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课前1分钟音乐欣赏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1分钟的歌曲,大家都感觉这1分钟的歌曲太短了!那你们还想听吗?接下来,我们就用耳朵听、眼睛看,用心来欣赏另一段歌曲。一会儿,我还要请同学从时间的长短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谁说一说刚才这首歌曲大约用了多长时间?生:20多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1秒很短。生2:1分钟就是60秒。生3:滴答一下就是1秒。
[分析: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
师:看来孩子们对秒并不陌生。老师可要考考你们。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儿的?同桌的孩子互相指指,说说看。
师: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认识秒针走动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1: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生2:秒针走一个大格就是五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吗?(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说出来。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师手势做一下)你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生1:一秒钟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开关。生2:看电视时可以调一个台。生3:可以呼吸一次。生4:可以站起来。生5:一秒钟脉搏跳2下。
师: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
师: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生1:一秒很短。生2:是太短了。
[分析: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电脑演示:播放豹1秒钟的奔跑路程;发电厂1秒钟的发电量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师:了解了这些,你理在又想说点什么呢? 生1:想不到一秒钟还能做很多事。
生2:一秒钟也很有用,时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师:短短的一秒钟却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连1秒钟都不能浪费,对吗?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有一个闻名世界的飞人,知道是谁吗?(出示课件)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12秒91。短短的12秒91,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就产生了一个世界冠军,刘翔简直太了不起了。如果他慢上一丁点儿,获得金牌的人还会是他吗?因此,1秒,对他来说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分秒必争、争分夺秒。
孩子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和秒有关的东西或事情吗? 生1: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2: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生3:过马路的红绿灯倒计时也是一秒一秒的。生4:电子表上有秒。
师:是啊,咱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分析:“双基”的教学是数学课的灵魂,是孩子未来学习知识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忽视教书育人的本职,要把学科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本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发电厂的发电量和光速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分秒必争”“争分夺秒”这两个成语,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4.认识几秒。
师:刚才,咱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
生1:数出来秒针走了5下。
生2:不用数也可以知道,因为秒针走了1大格,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5小格就是5秒)
师:说得真清楚。接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你知道秒针又走了多少秒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秒针走4大格就是4个5秒,是20秒。
师:真棒!再来看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5走到7再过2小格),秒针又走了几秒?你怎么知道的?
生:秒针走了两个大格就是10秒,再加上两个小格是2秒,所以一共走了12秒。
师:如果秒针走一圈会是多少秒?你怎么想的? 生1:秒针走一圈就会走12个大格。
生2: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师随着生的回答,板书:60秒。)
[分析: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 5.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会也什么变化?请学生猜测。
师: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12)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师:回想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生: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分针走了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师板书:1分)
师(指着板书):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你有发现吗?
生:1分=60秒(师板书:=)一起读读。
师:那半分等于几秒?2分等于几秒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分等于60秒,2分就是2个60秒,所以是120秒。[分析: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三.活动体验 1.感受1分钟
师:60秒也就是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咱们来个一分钟的体验活动,好不好?
(1)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项活动,有的是写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写数字。现在从抽屉里拿出题单看一看自己要做什么,尽快作好准备。问学生:写字的同学是哪些?做口算的呢?写数字的呢?
生活动后汇报,师给予评价:孩子们这一分钟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2)刚才我们是静静地体会一分钟,现在咱们来点可以动的,好不好?每个大组选一个孩子表演拍球、跳绳,其余学生数数。(生活动后汇报,师分类给予评价,突出相同的一分钟,做得多的速度快。)
师:这一分钟里,我们可以拍几十个球,跳几十下绳,一分钟的价值挺大的。那么,我们这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呢?(40个)。在这40分钟里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分析: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2.估测活动:咱们再来一个估测时间的活动。①从教室后走到前面的时间
师:请一个小朋友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其他的孩子估计一下他走这段路程大约是几秒。同时介绍秒表(这是专门测秒的计时工具),老师用它来准确计时。
师:哪些估得比较准?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我是用数的方法。
师:数给同学们看看。(生演示)
师:他数的节奏就和秒针走的节奏相似,所以他估得较准。②系红领巾的时间
师:再来估测小朋友系红领巾的时间,这一次看谁估得准确。(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炼方法)师:我们大都用上了数数的方法,每数一下要和秒针走的节奏差不多,就能较准的估计。
[分析:估测时间的活动是利用前面学生对1秒、几秒的体验进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由第一次的估不准,到听同学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四.巩固新知
师:学了知识,还要会用它解决问题,我们来比一比谁掌握得最好。1.书63页第1题,请你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排名次
师:第三关,100米排名 出示100米跑步成绩单 小东 16秒
小红 18秒
小亮 16秒25
看时间排名
说明理由(学生独立讨论完成)五.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 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根据教材含义,是从整数到分数对数
提供的最初步的素材并加以充实学习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正确、合理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给两人平均分一个饼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分得的每1份数进行表示,使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结合实物体会1/2的意义。再安排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注重感受分数的意义。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会认读分数,但并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在充分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多层次动手操作,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 1 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1号信封(长方形纸若干),2号信封(正方形纸、长方形纸、方格纸、点子图、彩带等操作材料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同学们的好朋友喜羊羊和美羊羊要去大金湖游玩的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由学生感兴趣的游玩活动情境引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由此拉开探究活动的序幕。】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动手实践,感知认识1/2。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准备的食物。4个苹果、6个草莓、两瓶饮料。让生帮助分食物。引出只有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它们俩。既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二分之一。
2.学习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巩固二分之一的意义。
3.辨析1/2。
课件出示:判断涂色部分是否是二分之一,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当学生通过分蛋糕情境发现了1/2的存在~初步理解了其意义时~紧接着安排了动手折出长方形纸片的1/2~进一步体会1/2的含义。并在判断辨析中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二分之一。】
三、动手实践,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理解几分之一有无数个。2.活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一个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小组交流,再学生展示作品,全班交流。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3.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几副作品,例:折的都是图形的四分之一。2 得出: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 的1/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展开~以创造更多你想认识的分数为探究目标。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了如此开放的自主活动的空间~才引发了学生思维的蓬勃发展~使得课堂精彩纷呈。这样充实了教材编排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四、联系生活,深化几分之一
1.写一写:写出图中相应的分数。数学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2.说一说:看生活中的图片,联想几分之一。3.让学生说生活中用到的几分之一。4.在大正方形中找更多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将数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口~通过寻找自己身边的分数~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并在交流互动中拓展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领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到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养成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好习惯。】
五、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提升能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中的快乐。】
设计思路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接触过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
第一,以给喜羊羊和美羊羊分食物的场景为素材,创设情境,把数学以一种清新、生动的姿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分食物中能有什么数学问题呢,”这个疑问来学习分数。第二,让学生体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相信学生能学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几个环节的设计是建立在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创造,并满足学生展 示需要的基础上的。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素材,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动手实践中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他们在自己的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亲身实践活动中体验了几分之一的意义,进而理解、内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情绪上始终是饱满的。这也就是再次告诉我们,相信我们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悟,他们的潜力是很大的,他们会创造出使你难以想象的奇迹。
第三,充分感知1/2的含义之后,在辨析的练习中产生了一个问题: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吗,让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自然的过渡迁移到了几分之一的教学。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个喜欢的几分之一,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接着,在对比观察中,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和“形状”都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第四,在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后,指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现象,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让数学课堂情酣意浓,让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感到妙趣横生,乐学乐思。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才会得以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在这里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教学重、难点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单元课时安排
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及相应的练习。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毛线,圆形纸各一张、硬纸条、大头针、有关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以谈话引入: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咱们同学们不但脑子非常的聪明,而且手也非常的巧,这节课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做一个风车,大家喜欢不喜欢? 出示一个的风车。生:喜欢。师:谁以前的时候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学生纷纷回答。
老师注意要补充纸的形状。突出纸的形状是正方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说的真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你知道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生:正方形有四条边,都很直。生:有四个角。……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可是这仅仅是我们的观察,你们怎样才能证明正方形的这些特点呢?
学生独自想办法,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方法。分组操作,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
生:我用尺子量了量。发现每一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生:我对折了一下。(学生边说边操作)生:我用绳子量了一下。……
师:大家说的真好,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如果做风车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怎样做出一个风车?你说出长方形有哪些特征与正方形的特征一致吗?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怎样证明呢?用你刚才证明正方形特征的方法来证明长方形的特征。学生独自想办法,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方法。分组操作,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对折一下)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就是一个圆。
三、导入课题: 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其实我们能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想不想试试看?(板书课题)
四、动手实践,感知图形间的联系
1、欣赏图形的拼组
2、发挥想象力拼出图形(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学生作品欣赏。在实物投影仪的下面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称赞每个人的作品。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学生独立完成第28页的“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
吗?
2.第29页的第1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3.(第29页的第2题。)
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一个个都是很棒的图案设计师,现在就请你们帮学校一个忙,学校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4个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4个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学校设计地板图案吧,你们准备好了吗?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第二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教具、学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3.课件一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积木。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样,告诉小组同学他是什么形状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师:大家说的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比一比,看谁摆的好,拼的棒。(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二、感知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呢?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起一块积木,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
三、图形拼组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那些东西?(牙膏、香皂等)它们摆放的整齐吗?(整齐)再仔细观察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筒牙膏组成的?
师:投放整齐的货物除了能给顾客一种舒心、美的感觉,而且还利于顾客购物,售货员每天清点货物。你们愿意像这样来摆一摆吗?那我们就赶快动手吧。
1.正方体的拼组
师:请每人拿出两块正方体的积木。拼一拼,看你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
生1:我横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张小床。生2:我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柜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不管横着拼还是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2个、3个、4个……正方体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
小组汇报: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拐角;
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台阶,也可以拼成一朵梅花; 8个小正方体还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2.长方体的拼组。师:刚才我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你们想用长方体来试试吗?
请同学们用2个、3个、4个……长方体来拼组,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
全班交流:2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长方体; 2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细长的长方体; 3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台阶。
4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3.长方体、正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大家拼的不错。想的也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看看又能拼成那些图形呢?试试看。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拼摆的结果。
3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2个长方体和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1个长方体和6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1个长方体和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长方体。……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例如刚才我们看到的商场里牙膏和香皂的摆放等等。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生活实例吗?
如果还有更多的例子,请同学们课下后再告诉给大家好吗?
四、做一做 师: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都有一个平平的面。现在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借助胶水,你能做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吗?试试看。(全班展示做的圆筒)
五、数一数
老师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你能数出来每个图形都用了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六、指导看书
做练习六第2题和第4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数一数,填一填。(共15分)
()块()块()块
二、下面的4组图形中,哪组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圈一圈。(共20分)
三、数一数。(共20分)
有()个长方形 有()个三角形
有()个三角形 有()个正方形
四、连一连。(共15分)
下边的面
左边的面
后边的面
五、想一想。(共5分)
缺了()块砖。
六、找出下面哪些图形是由4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
七、在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共10分)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时光匆匆,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更好地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本班的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二、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分类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检测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 1 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把全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总之,本学期我教学态度认真,不迟到、不早退,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及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3.“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4.“时、分、秒”和“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复习。
“时、分、秒”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5.“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倍的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后学习的,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数学广角”的复习。
这部分是有关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数的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难点:
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培优补差名单:
八、课时安排(15课时):
1、万以内的加减法………………………………4课时
2、多位数乘一位数………………………………4课时
3、四边形…………………………………………2课时
4、时、分、秒和千米和吨………………………2课时
5、分数的初步知识………………………………2课时
6、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九、奖惩措施:
奖励:
1、口算训练全对,字迹工整的+3分。
2、作业本、阳光课堂每次全对、字迹工整的+2分。
3、上课被表扬的+2分,举手回答问题的+1分。
4、书本上的练习完成较认真的+2分。
5、平时发的试卷完成较认真的+4分。
6、每次作业订正了的+1分。主动送过来订正、字迹工整的+2分。
7、每次考试100分的+20分。≥95分的+10分。≥90分的加5分。进步较明显的+3分。
处罚:
1、每样作业没完成的-2分,字迹潦草的-1分。
2、上课被批评的-1分。
3、作业没及时订正的扣1分。
请先别急于问我错在哪个地方,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你再问问身边的人。我知道你的回答是否定的。最近一段时间里,就“你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这个问题,我随机地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结果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知道“自己的左右脚不一样大”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初中女生多半都知道“自己的左右脚不一样大”,而初中男生则相对少一些。是啊,当我们在鞋店试鞋的时候,服务员经常会让我们把两只鞋都试穿一下,理由就是:人的两只脚大小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再给你出一个比较专业一点的问题:两个大小不同且各自又不对称的图形你能把它们摆成轴对称图形吗?这一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只是笔者的思维习惯罢了。
下面让我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吧,请您翻开人教版(201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67页,在标题“13.2 画轴对称图形”下面的第一段,其内容是:
“如图13.2-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我们来整理一下这个动手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画左脚印 → 对折 → 描图 → 打开 → 得到右脚印。注意,这个右脚印是按照左脚印描图画出来的;在这个描图的过程中,就向学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认识:一个人的左脚印与右脚印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的大小是一样的。现在应该明白这里的错误:“人的左右脚一样大”。
在人教版(2013年6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129页的右下角最后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教科书首先通过在半透明的纸上描图的方法,由左脚印得到了与它对称的右脚印。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形,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
显然这里也认为“人的左右脚一样大”。我们再看一下人教版(200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9页,在标题“12.2.1 作轴对称图形”下面的第一段,其内容是:
“如图12.2-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除了图的编号和一个标点不同外,其余内容完全一致。这说明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存在同一个错误:“人的左右脚一样大”。
其他版本的教材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笔者在2001年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18页上也找到了一个类似的例子,其内容是:
■
尽管这里只给出了一双脚印,显然是想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双脚印是轴对称图形”。请注意: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承认“人的左右脚一样大”。当然,也许是编者在前两个轴对称图形之后特意举出一个非轴对称图形的例子。那只能说我的思维跟不上编者了。
另外,在2001年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84页里有一个“读一读”栏目:“‘瞎转圈的道理”,说的是由于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得不相同,步行时左、右腿迈的步子大小不一样,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会走成一個圈。这个“读一读”是让学生知道由于“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的不相同”,所以“人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会走成一个圈”的道理。既然这里已经讲了“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得不相同”,那么学生会不会很容易联想到(或应该引导学生得出)“绝大多数人的左右脚的大小也不相同”呢?在上册教材里讲了这个“‘瞎转圈的道理”,在下册教材里再用脚印来说明轴对称就不应该了吧?
笔者又查看了2003年版的湘教版、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相关章节,这些教材都未举“一双脚印成轴对称”这个例子,可能是注意到了“人的两只脚大小是不一样的”这个事实吧。
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 渗透分类思想
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 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 必须对角进行分类, 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 学生根据角估认角的类型, 从而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角的测量来修正角的类型, 形成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策略。学生对下列角自主估认、测量、分类后, 进行交流并汇报。
生1:∠1和∠6是锐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小。经过我的测量, ∠1的度数是45°, ∠6的度数是50°, 我的估认与我的测量结果相同。
生2:∠3是平角, 因为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 与量角器经过中心点的0刻度线完全重合, 度数是180°。∠5是周角, 因为周角是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当周角的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这时正好是180°;再旋转到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时, 等于2个平角, 所以∠5的度数是360°。
生3:∠2和∠7是钝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大。经过测量, ∠2的度数是120°, ∠7的度数是130°。∠4是我的估认与实际测量不相同的, 我估认∠4是锐角, 经过测量发现∠4是直角。
生4:我想补充∠7不需要测量也能知道度数, 因为∠6和∠7形成一个平角, 已测得∠6=50°, 所以∠7=180°-∠6=180°-50°=130°。因此, ∠1和∠6是锐角, ∠4是直角, ∠2和∠7是钝角, ∠3是平角, ∠5是周角。
生5:我和同桌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研究角的分类。
生6:我还知道各角之间的关系, 因为锐角<90°, 直角 =90°, 90°< 钝角 <180°, 平角 =180°, 周角 =360°, 所以,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生7:我想补充生6的各角之间的关系, 1平角 =2直角, 1周角 =2平角 =4直角。
要对角进行有效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经历估认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后再根据角的度数对角进行分类, 逐步概括并形成角的概念。正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 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经历估量、测量过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给定的角来估计角的度数, 根据角的度数来想象角的大小, 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如何让角的图形与角的度数有效结合?学生一组组地进行观察和比较, 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如图2)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每组中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大一些, 理由是下面的角的边比上面的角的边长。
基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 学生用一幅三角板拼一拼图2中的每一组角, 判断上面的角与下面的角的大小, 并分别比较∠1, ∠3, ∠5和∠7及∠2, ∠4, ∠6和∠8的大小。学生用三角板拼后进行交流。
生1:我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小角 (指30°角) 去拼∠1和∠2, 发现∠1和∠2是一样大的。
生2:我也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二组中的∠3和∠4, 发现∠3和∠4都含有2个小角。
生3: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大角 (指60°角) 去拼∠3和∠4, 发现∠3和∠4都是一个大角。
生4: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三组的∠5和∠6, 发现∠5和∠6都含有4个小角。我的同桌用大角去拼, 发现∠5和∠6都含有2个大角。
生5:我用三角板上的大角和小角都无法拼出第四组中的角, 第四组中的角无法判断。
生6: (边展示边说) 我用两块三角板能拼出∠7和∠8, 先用含有小角的三角板拼直角, 再用另一块三角板的角 (指45°角) 就拼出了∠7和∠8。虽然我知道∠7和∠8一样大, 但我不知道∠7和∠8的度数。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经过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2: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因为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所以,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发现∠1含有一个小角, ∠3含有两个小角, ∠5含有四个小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得越大, 角越大。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比较, 得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请同学们再比较∠1, ∠3, ∠5和∠7四个角的大小, 有多大, 大多少?
生1:∠3的度数是∠1的2倍;∠5的度数是∠3的2倍, 是∠1的4倍;∠7的度数是∠1的4倍多一些。因此, 这四个角的大小是∠1<∠3<∠5<∠7。
生2:用我的三角尺无法判断四个角的度数和大多少, 而我同桌三角尺上的度数能判断这四个角的度数。
生3: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 要比对要计算, 不仅麻烦, 而且有的角无法用三角板来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要用量角器。
学生先估计一幅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并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再用量角器测量∠2, ∠4, ∠6和∠8中四个角的度数。学生估计与测量后, 进行交流并展示。
生1:长度标注在直角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 分别是90°、60°、30°。
生2:长度标注在底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有不同的地方, 在估测时, 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40°、50°, 实际测量时发现这两个角的度数都是一样的:45°。
生3:经过对一幅三角尺的测量, 我发现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圈刻度。
生4:经过对∠2, ∠4, ∠6和∠8四个角的测量, 我测量的结果是∠2=30°、∠4=60°、∠6=120°、∠8=135°。我发现∠4比∠2大30°, ∠6比∠4大60°, ∠8比∠6大15°。
生5:四个角测量的结果与我们拼的结果一样, 而且, 我从四个角的比较中发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定度数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6:经过测量, 我现在能比划出30°、45°、60°、90°、120°、135°的角。我能想象出30°、45°、60°、90°、120°、135°角的大小。
三、经历多元作图过程, 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在学习画角知识时,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量角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不仅经历了画角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类比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经历画角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0°、45°、60°、90°、105°、120°、165°) , 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学生先自主画角, 再分组讨论, 然后进行展示。
生1:我每个角都是用量角器画的,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 所以用量角器画角比较简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因此, 我在画一个60°的角时, 先画一条射线,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接着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因此, 画角时,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射线。最后, 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生2:我觉得有的角用三角尺画比较简便, 用三角尺可以直接画出45°、60°、90°的角, 而10°、105°、120°、165°的角用量角器画比较简便。
生3:我除了10°的角要用量角器外, 其他的角用三角板都可以完成, 其中105°、120°、165°的角需要一幅三角板才能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用一幅三角板画出105°和120°、165°的角?
生4:画105°角的方法是:利用45°+60°=105°, 可以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的角, 然后与45°的角共一条边再画出一个60°的角, 这两个角的和就是105°。画120°角的方法与画105°角的方法是相同的, 可以利用60°+60°=120°或者90°+30° =120°来画。
生5:画165°角的方法是:利用30°+45° +90°=165°, 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个30°的角, 再接画一个45°的角, 然后再接画一个90°的角, 这三个角的和就是165° (如图3) 。
生6:我补充画165°角的方法, 利用45°+60° +60°=165° (如图4) , 我的同桌利用180°—15° =165°也能画165°的角 (如图5) 。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93÷3= 24×2= 0÷54= 12×30= 7×80= 48×10= 40×40= 40×10= 23×30= 60×50= 70×80= 10×68= 40×50= 30×21= 50×70= 24×2= 2×42= 86-47= 5×90= 22×30= 6×500=
8×70= 490÷7= 42×20= 20×34= 400+300= 300×3= 5×900= 80×4= 10×33= 65×0= 22×0= 330÷3= 80×70= 250÷5= 200×4= 680-80= 0÷20= 21×40= 6×60= 80×40= 22×40= 10×37= 44+20= 20×50= 40×40= 2000+300= 43×20= 880÷2= 46+37= 70×20= 420÷6= 400÷4= 300÷6= 0×66= 40×11= 50×30= 360÷9= 640÷8= 10×34= 880÷4= 40×90= 400+300= 90×60= 34+39=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360÷6= 99×10= 12×20= 30×80= 41×20= 97×10= 700÷7= 33×30= 0÷59= 11×80= 200÷4= 31×20= 600+90= 4700-700= 44-37= 40×12= 84-47= 630÷7= 71-23= 0÷43= 31×30= 21×30=
43×2= 0×20= 75+18= 23+48= 90×30= 30×12= 46+24= 0÷73= 42×20= 100÷5= 10×50= 350÷5= 52-29= 240×2= 52+39= 400÷8= 480÷8= 33×30= 50×5= 800×3= 60×50= 410×2=
41×20= 630÷9= 310×3= 30×23= 20×23= 330×3= 440÷4= 0×30= 30×32= 750-50= 0×35= 480÷8= 10×35= 5000+2000= 29+61= 77-48= 40×70= 300÷5= 30×30= 300+700= 50×90= 420÷2= 80×30= 820÷2= 20×14= 70×11= 90×50= 4500-500= 420÷6= 20×40= 300÷6= 400÷4= 240÷4= 11×40= 69×10= 900×5= 22×40= 67-49= 33×20= 200÷4= 900÷9= 8000-1000= 810÷9= 20×24=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57+29= 540÷6= 10×73= 10×58= 0÷49= 34×20= 80×90= 30×70= 120×4= 640÷8= 720÷9= 10×34= 65×10= 660÷3= 700×5= 41×20= 7000-3000= 30×30= 10×47= 30×23= 660÷6= 5900-5000=
11×40= 70×40= 10×36= 6000+2000= 80×80= 29+14= 80×50= 200×4= 36+56= 88×10= 600÷6= 22×30= 400+600= 34+29= 800÷8= 21×30= 720÷8= 33×30= 32×20= 87×10= 500+40= 22×40=
440÷4= 21×30= 33×20= 660÷6= 320÷4= 65×10= 900÷3= 540÷6= 77-29= 22×40= 0÷93= 80×80= 640÷2= 10×47= 30×50= 30×70= 75+18= 0÷93= 600+700= 600÷6= 40×70= 10×36= 43+38= 660÷3= 90×50= 43+38= 84-65= 720÷8= 43-16= 36+56= 10×80= 23×30= 57+29= 10×73= 500+40= 90×50= 88×10= 800÷8= 700×5= 6000+2000= 80×90= 120×4= 40×70= 640÷2=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9÷3= 90÷3= 900÷3= 70×20= 180÷2= 4000÷5= 360÷6= 1400÷7= 200÷5= 720÷8= 27÷9= 270÷9= 30×60= 300÷6= 150÷5= 490÷7= 90×4= 90÷3= 90×70= 42÷6×6= 24÷4= 240÷4=
90×9= 8100÷9= 300÷5= 420÷7= 720÷9= 20×21= 300÷6= 140÷2= 700×8= 350÷5= 5×6+41= 1600÷4= 2700÷9= 4000÷8= 360÷6= 1400÷2= 200÷4= 720÷9= 78÷4≈ 83÷9≈ 470÷8≈ 178÷6≈
83÷9≈ 140-80= 360÷5≈ 20-7= 410÷7≈ 60+40= 125÷2≈ 160-80= 21÷4≈ 210÷7= 71÷9≈ 30×80= 80÷8= 800÷2= 40×80= 40×80= 75-64= 300÷5= 20×10= 180÷3= 40÷8= 50×2= 320÷4= 480÷6= 85-62= 42+36= 200÷5= 8×3÷4= 60×50= 40×50= 40÷5÷2= 41+25= 150÷3= 40×7= 100÷5= 350÷7= 420÷6= 40×9= 70×20= 36+24= 180÷2= 120÷2= 80+8=
78-19=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30×8= 12÷4+9= 25÷4≈ 73÷9≈ 65÷8≈ 138÷7≈ 359÷6≈ 435÷7≈ 410÷6≈ 330÷8≈ 321÷4≈ 181÷9≈ 160÷4= 270÷9= 400÷8= 360÷6= 810÷9= 300÷5= 420÷7= 1400÷2= 200÷4= 720÷9=
50÷1= 40×30= 150÷3= 180÷2= 80×60= 40÷2= 60×20= 60÷2= 420÷6= 64÷8×8= 180-10= 50+500= 120-40= 180-60= 600+600= 110-90= 20+70= 40+500= 150-90= 120-50= 720÷9= 40×50=
360÷4= 630÷9= 450÷5= 4000÷5= 39+45= 630÷7= 300÷6= 1600÷2= 420÷7= 2800÷4= 100÷5= 540÷9= 40×2= 60×5= 18÷2÷3= 300÷5= 245÷8≈ 60×6= 80÷9≈ 400÷5= 721÷8≈ 80×7= 453÷6≈ 160÷8= 73÷9≈ 36+42= 256÷5≈ 210÷3= 214÷7≈ 4×200= 125÷2≈ 48÷6×4= 21÷4≈ 900+700= 73÷9≈ 90+80= 280÷4= 90+9= 360÷9= 12-6= 320÷8= 200-60= 180÷6=
10+10=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120-10= 130-50= 140-50= 200-40= 300×6= 280÷7= 240÷8= 3×90= 200÷5= 4×10= 120÷3= 400×9= 810÷9= 5×7-20= 14÷4≈ 17÷9≈ 650÷8≈ 35÷6≈ 83÷3≈ 41÷5≈ 50÷7≈ 164÷2≈
19÷4≈ 70÷9≈ 900×5= 140÷2= 40×60= 1500÷5= 210÷3= 80×4= 240÷4= 80×7= 160÷2= 4×8+52= 2000÷4= 2700÷9= 4000÷8= 4200÷6= 8100÷9= 3000÷5= 420÷7= 1000÷2= 2000÷4= 450÷9=
900×2= 80÷4= 490÷7= 45-6= 60÷8≈ 37÷6≈ 20÷9≈ 24÷5≈ 30×5= 60÷3= 30×21= 630÷9= 60÷2= 490÷7= 100÷2= 54÷6×4= 100÷2= 48÷7≈ 30×6= 15÷2≈ 90÷3= 25÷4≈ 80×60= 80÷9≈ 400÷10= 190-90= 9×9+12= 200-90= 100÷1= 150-20= 50×50= 70+30= 720÷8= 16-2= 810÷9= ⑿40+80= 80×20= 10-8= 180÷9= 110-70= 270÷9= 100-100= 270÷3= 6+10= 30×40= 240÷6= 27÷9×9= 30×7= 75÷9≈ 80÷8= 32÷5≈
320÷4=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40×90= 25÷5×8= 20+10= 110-6= 70+80= 140-2= 70+90= 70+2= 140-7= 70+50= 700+600= 17-1= 720÷8= 9×800= 52+35= 80÷4= 140÷2= 60×2=
25÷4≈ 340÷9≈ 470÷8≈ 178÷6≈ 812÷9≈ 201÷5≈ 450÷7≈ 142÷2≈ 35÷4≈ 46÷9≈ 13-7= 30+20= 30+70= 10+50= 19-4= ⒁10+60= 20+80= 50+70=
140-20= 350÷5= 190-80= 210÷7= 60÷6= 3×8= 63+24= 80÷2= 42÷7= 40×10= 5×21= 180÷3= 56÷7= 80×90= 25+41= 280÷4= 14÷7= 9×100= 300×7= 8÷1×8= 120÷2= 42×42≈ 4×9+40= 66×54≈ 140-3= 42×98≈ 30+6= 131÷6≈ 130-2= 83÷9≈ 20+90= 45×28≈ 80+20= 421÷7≈ 60+90= 150÷2≈ 10-5= 45×52≈ 90+20= 65÷9≈ 17-8= 90÷9= 180-80=
1600÷2=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71-68= 600÷1= 1500÷3= 9×300= 45+45= 50×90= 66+26= 5×5+52= 90+30= 90+40= 170-90= 110-30= 50+80= 110-80= 50+90= 400+300= 150-60= 160-60= 160÷8= 150+40= 2100÷3= 50×80=
28÷7= 500×4= 24÷8= 12×20= 35÷5= 4×9÷6= 250÷5= 63÷9= 280÷4= 50×50= 810÷9= 300×6= 25+41= 140÷7= 20×31= 90-65= 52×44≈ 74×54≈ 41×75≈ 131÷6≈ 83÷9≈ 51×82≈
410÷7≈ 125÷2≈ 52×94≈ 45+15×6= 250÷5×8= 42÷6+20= 40-5×7= 80+60÷3= 41+18÷2= 75-11×5= 600-3×200= 20+20÷2= 35-25÷5= 36+8-40= 2800÷40= 51÷17 = 80÷40 = 100÷20 = 53+18= 104×9= 6×5÷2×4= 42+7-29= 30×3+8= 5600÷80= 400÷4+20×5= 25×16= 10+12÷3+20= 120×25= 360÷40= 36×11= 40×20= 1025÷25= 80-25= 336+70= 70+45=.25×9×4= 90×2= 200-33×3= 16×6= 3020-1010= 300×6= 12×50= 540÷9=60 25×8= 30×20= 23×11= 400÷4= 125÷25= 350-80= 4200-2200= 160+70= 220+80= 18-64÷8= 20×8×5=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98÷14 = 96÷24 = 56÷14 = 65÷13 = 75÷15 = 120÷24= 200÷25 = 800÷16 = 840÷21 = 560÷14 = 390÷13 = 600÷15 = 72÷24 = 85÷17 = 90÷15 = 96÷16 = 78÷26 =
420+80= 500-60= 5+58= 280+450= 78+15=
200×9= 84+17=
80-44= 5×7-25= 7900-900= 400+100= 1100-200= 5000+300= 3000+600= 200+4000= 6400-400= 9900-900=
88÷8= 101×7= 3×700= 30×9=
99÷1= 4×500= 80×3=
50×7= 4×300= 31-19= 16÷4= 60-29= 64÷8= 80-37=
63÷7= 900+3000= 18÷2=
4200-200= 9×106= 900+200= 401×5= 8000-6000= 48÷6= 4000+100= 95-49= 5600+300= 50×9= 5000+300= 21÷3=
10000-1000= 3×500= 69÷7= 87-17= 0÷9= 21+45= 58+36= 67+19= 40-11=
150×3=
110-60=70×9=
560×109= 00-5000=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4300-300-600=
4300-300-600=60-6=
44+49= 8800-80=
200+6000-20009600-6000=
800-60=
64+26=
93-31=
44+49=
200+600 0-200015+67=
7300-300= 3600-300=
63-52=
4300-300-600=19+6
1=
80-55=
50-39=
82-62=
30÷6= 7400+600-800=23+36=
6000+900=
20+67=
36-18=
30÷3= 78+19= 84÷
4=
21×
3=
82-26=
64+26= 93-31=
19+66=
9900-90
80-22=0=
110-
60= 7×63-25=
10=
31-15=
300+700= 34+19=
85+28=
18+71= 76-17=
50÷
22+29=5=
800+600= 3100-1000= 900+4000+80=
600-700= 42÷
54002=
-400= 78-69=
40-11=
18+71=
90-43=
31×2000+60= 2=
58+36= 9300-300=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80-22=
44+29=
76-17= 34+19=
82-62=
2000+800=
74-29+48= 7×
10=
93-31=
23+19=
1100-100= 23+19=
82-26=
150-90=
50-39= 18+71=
800+600=
9300-300=
39÷3= 96÷
3=
8000-3000=
39÷3=
50÷5= 22÷
2=
44+29=
63-52=
34+19= 0÷24= 0×24= 0+245=
245÷5= 80-36= 50-24÷4= 53-16= 34+64= 18+62= 42-16= 61-37= 60-58= 32×3= 28+56= 67-54= 49+25= 67+23= 85-69= 80-37= 92-27= 55-38= 37-35= 16+25= 29+43= 43×2= 71-35= 32+53= 36-24= 42+15= 26+13= 21+79= 65+33= 120-43= 73+23= 25-7= 45-42= 62-35= 72-8= 47-29= 50-36= 21×3= 53-32= 44+17= 63÷6= 21+78= 120-49= 76-37=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93-17= 28+35= 40×3= 72-35= 72÷3= 9×110= 36+52= 58-46= 68-46= 68-37= 76-68= 80×5= 77-29= 66-38= 72-39= 45+15= 17+46= 200×4= 75+34= 57+33= 400÷8= 22×4=
23-18= 54+17= 12×3= 840÷4= 400÷8= 22×4= 23-18= 54+17= 12×3= 840÷4= 99+1= 31×3= 84-47= 280÷2= 320×2= 540+20= 96-46= 80×50= 420÷7= 65+35= 110×5= 73-28=
930÷3= 880÷4= 24×20= 1200-200= 26+9= 11×7= 57-38= 80-46= 1500-700= 0÷51= 42×2= 0÷76= 99÷3= 0×85= 770÷7= 70÷7= 660÷3= 14×2= 960÷3= 5×900= 180÷9= 2×200= 65+15= 84÷4= 660÷6= 0÷91= 800×2= 930÷3= 50÷5= 390÷3= 3×800= 0+22= 420÷7= 83-57= 3×220= 29+68= 480÷4= 68-49= 58+33= 80×7= 420-20= 800÷4= 93÷3= 330÷3=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3×23= 64÷2= 58+26= 34×2= 550÷5= 800×8= 420÷2= 63÷3= 160÷4= 800+700=690÷3= 58-0= 2×440= 48÷2= 480÷2= 60×5= 2×44= 840÷4= 54+36= 37+55= 73-35= 74+21=
120-73= 29×3= 90-47= 70-32= 56+34= 36+23= 21+67= 56÷3= 43+26= 61+46= 58-45= 10÷3= 5÷2= 35÷5 = 82÷9= 51÷7 = 84÷9 = 46÷6 = 3×()= 12()×4 = 20 36÷4 = 31÷5=
13÷2 = 21÷4 = 27÷7 = 37÷4 = 41÷6 = 5×()= 25 2×()= 10()×4 = 36()×9 = 81 36÷9 = 56÷7 = 28÷9= 29÷3= 39÷9 = 9 ÷5 = 61÷7 = 29÷3 = 48÷9 = 24÷5 = 9×()= 72 5×()= 45()×2 = 6()×4 = 32 72÷9 = 48÷6 = 24÷4= 43÷5= 67-54= 54÷6 = 67+23= 49÷5 = 80-37= 79÷8 = 55-38= 6×()= 36 16+25=()×5 = 30 43×2= 35÷7 = 32+53= 72÷8= 42+15= 27÷8 = 21+79=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120-43= 25-7=
62-35=
47-29= 21×3= 44+17= 21+78= 76-37= 93-17=
28+35=
40×3= 72-35= 72÷3= 9×110= 36+52= 58-46= 68-46= 68-37= 76-68= 80×5= 77-29= 66-38=
72-39= 45+15= 17+46= 200×4= 75+34= 57+33= 400÷8= 22×4= 23-18= 54+17= 12×3= 840÷4= 400÷8= 22×4= 23-18= 54+17= 12×3= 840÷4= 99+1= 31×3= 84-47= 280÷2=
320×2= 50÷5= 540+20= 3×800= 96-46= 420÷7= 80×50= 3×220= 420÷7= 480÷4= 65+35= 58+33= 110×5= 420-20= 73-28= 93÷3= 930÷3= 880÷4= 24×20= 1200-200= 26+9= 11×7= 57-38= 80-46= 1500-700= 0÷51= 42×2= 0÷76= 99÷3= 0×85= 770÷7= 70÷7= 660÷3= 14×2= 960÷3= 5×900= 180÷9= 2×200= 65+15= 84÷4= 660÷6= 0÷91= 800×2= 930÷3=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390÷3= 0+22= 83-57= 29+68= 68-49= 80×7= 800÷4= 330÷3= 3×23= 64÷2= 58+26= 34×2= 550÷5= 800×8= 420÷2= 63÷3= 160÷4= 800+700=690÷3= 58-0= 2×440= 2×44=
840÷4= 54+36= 37+55= 73-35= 74+21= 120-73= 29×3= 90-47= 70-32= 56+34= 36+23= 21+67= 56÷3= 43+26= 61+46= 58-45= 82÷9= 51÷7 = 84÷9 = 46÷6 = 3×()= 12()×4 = 20
36÷4 = 27÷8 = 31÷5= 21÷4 = 13÷2 = 37÷4 = 27÷7 = 5×()= 25 41÷6 =()×4 = 36 2×()= 10 36÷9 =()×9 = 81 28÷9= 56÷7 = 39÷9 = 29÷3= 61÷7 = 9 ÷5 = 48÷9 = 29÷3 = 9×()= 72 24÷5 =()×2 = 6 5×()= 45 72÷9 =()×4 = 32 24÷4= 43÷5= 14÷7 = 54÷6 = 23÷6 = 49÷5 = 47÷7 = 79÷8 = 7×()= 28 6×()= 36()×3 = 21()×5 = 30 56÷8 = 35÷7 = 28÷3= 72÷8= 65÷8 =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26÷3 = 51÷8 = 8×()= 4
()×4 =16 63÷7 =
34÷6= 10÷7 = 77÷9 = 37÷5 =
6×()= 24()×6 = 48 28÷7 =
36÷6= 17÷2 = 40÷6 = 19÷8 =
7×()= 56()×1 = 7 54÷9 = 64÷8= 58÷9 = 41÷7 =
66÷7 = 2×()= 14()×7 = 63 24÷6 = 49÷9= 35÷4 = 29÷9 = 29÷4 = 2×()= 8
()×5 = 35
42÷6 = 30÷8= 15÷2 = 17÷6 = 32÷5 = 3×()= 18
()×3 = 12
40÷8=
33÷9 = 46÷8 = 17÷7 = 9×()= 45
()×9 = 54 49÷7 = 32÷4 = 54÷6= 25÷4 = 23÷3 = 45÷5= 19÷2 = 23÷6 = 22÷4 = 15÷3= 12×4= 50×9= 4×25= 99÷9= 99+11= 257-257= 65+35=
64÷8= 92+46= 23÷9 = 7×()=49 6×()= 12()×7 = 42()×8 = 24 24÷8 = 16÷2 = 26÷4= 19÷2= 37÷8 = 43÷5 = 54÷8 = 67÷9 = 55÷6 = 9 ÷4 = 9×()= 18 8×()= 16()×8 = 64()×3=27 18÷6 = 42÷7 = 64÷9= 23÷5= 69÷8 = 35÷6 = 19÷3 = 29÷5 = 510÷3= 33÷5 = 40×9= 1×()= 4 23×30=()×3 = 9 84÷4= 要认真哟!注意想清楚快速写,要求做一道对一道!
75÷5=
205÷5= 46×10=
8×6=
72+19= 180÷180= 48÷8 = 45+37=
550-550=
500-370= 25+75=
55+88=
69+24=
350-80= 77+66 =
790+130= 87-29=
800-330=
46÷7= 50÷6=
0 ÷ 8 = 39÷9= 93-39= 86-68= 1000-300=
29+63= 54-45= 75÷9= 81÷9 =
800-260= 86×0= 470-80= 55÷7=
38+52= 250+630= 77+33=
380+70= 4= 500-490= 95-68= 70+(100-10×0×9= 5)= 27÷9= 910-320= 73 +37 = 0÷9= 680+220= 550+260= 25÷4= 57-38= 8×9= 47÷8= 126-126= 42+42÷7= 64÷8+70= 500+320+80= 60+60+60= 8÷8×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09-2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17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12-0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2-0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