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的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有关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项目的方案要求,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慈埠小学根据县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实际情况制定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逐步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服务对象为范围内常住人口,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见附表1。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智力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四、组织领导。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具体措施。
1.做好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摸底调查工作。摸清底数是搞好送教上门服务的关键。由教务处负责,配合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县残联等机构搞好调查、摸清数据、做好分类。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和残疾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智力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能与人进行对话能力的残障儿童少年共计4人作为教育对象。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相关档案和学籍,纳入全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见附表2.3.制定详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根据“送教上门”的基本原则,教育内容定为“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注重开发残障少年儿童的智力潜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要求相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师生互动,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教育效益。
4.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
在教学时间上全学期针对每个学生开展1次服务活动,共4次,每次2课时。采用走进家庭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在服务流程上采取“交流”“授课”“总结”的模式,首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基本状况;其次由专任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教授一定的知识技能;最后总结,告知家长教育智障儿童需要注意的问题。
5.所有成员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经验。
这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是特教工作的尝试和延伸,在实施送教服务中要立足新起点新要求,创新发展新思路。由于是第一次,所以疏漏肯定存在,要求广大教师一定要认清送教上门活动的重要性,做好计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每次服务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授课教师要上交授课教案,活动负责人要上交活动记载表、活动总结等资料。
六、支持保障。
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为了保证活动的延续性和实效性,特别指出对于参加“送教上门”的教师按每次2分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对于能按时上交相关计划和总结等资料的老师按每次3分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教师交通费、餐饮费、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的费用由学校报销。家庭及学生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七、时间安排:
2015年3月1日起,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工作。2015年3月底,开展第一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4月底,开展第二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5月底,开展第三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6月底,开展第四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7月,“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总结。
附件:
1.永登县未入学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情况统计表。2.永登县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与送教学校登记表。
工作方案是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做了最佳安排,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导性粗线条的筹划,是应用写作的计划性文体之一,在现代领导科学中,为达到某一特定效果,要求决策助理人员高瞻远瞩,深思熟虑,进行周密思考,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种工作方案,供领导参考。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一篇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为能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 长:徐友明
组 员:查日斌 谢玉宏 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三、工作对象
我校残疾儿童徐洲祥,肢体等残疾,长期在家,不能到校。
四、主要措施:
1、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靖远县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
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具有糜滩镇下滩村户籍且居住在下滩村,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 6-14 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 2 次,每次 1-2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 48 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二篇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全纳教育,促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使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平等接受适合其需要和发展的教育,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推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2.总体目标。改变过去残疾儿童少年安置主要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传统方式,构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中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三元安置模式”。本着“先行试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构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新模式。到 2016 年底,探索形成送教上门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送教上门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教育安置、个别化教育、课程设置、教师专业化、家校共育、教研科研、督导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服务对象及具体要求
根据《潍坊市教育局 潍坊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全面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通知》(潍教字[2015]17 号)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我市全面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1.服务对象界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为持有《x 残疾人证》,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具有一定接受
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 6-15 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包括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
对具有我市户籍未办理残疾人证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市、镇街(园区)残联应动员其按照《x 残疾人证管理办法》(残联发〔2008〕10 号)办理证件。外来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残疾子女,到居住地残联登记办理证件后,可接受送教上门服务。
2.服务原则及次数。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量身定制、免费教育的原则,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送教上门服务,每个服务对象每周 2 次,每次 3 课时,每学年不少于 216 课时。
3.制定送教计划。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全市送教上门学生残疾类别和分布情况,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市残联配合,由特殊教育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1.市残联职责。市残联负责调查摸清我市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将所调查人数登记分类,商同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各镇街(园区)中心学校和市直
义务教育学校要积极动员招生区域内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或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做到“能招则招”“能上尽上”;对确实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盲生和聋生的教育及送教上门工作分别由潍坊盲校、潍坊聋校负责。
2.市教育局职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为送教上门服务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建立学籍,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指导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力争做到全覆盖,零拒绝;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送教上门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围绕送什么、怎么送、谁来送等关键问题,探索“康教结合”“医教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送教上门服务模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和医院相互支持的送教上门长效机制。
3.市特殊教育学校职责。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全市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教学工作,制定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做好统筹规划,细化工作目标和要求,完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深入家庭、社区、康复及福利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服务。市特殊教育学校要成立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借助师资、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造性开展好“送学生”、“送家长”、“送社区”、“送志愿者”、“送顾问医生”的五送服务工作。
4.其它相关学校职责。其它相关学校要积极动员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要积极吸纳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协助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积极鼓励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送教上门服务,或为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
四、送教上门工作流程
每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
1.清查摸底。每年 4 月份,市残联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底数,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后,按照残疾类别和等级,分类整理汇总,统一录入“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管理系统”中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登记表》,同时报潍坊市残联备案。
2.确定服务对象。每年 6-7 月份,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残联提供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资料,协同特殊教育学校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确定分两步:一是前期调研,初步遴选。每年 6 月,通过社区调查、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了解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和对送教上门需求,本着“家庭自愿”和“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要求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进行遴选。二是入户摸排,确定对象。每年 7 月份,组织专业小组(每组二人以上)对有送教上门服务需求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家访、评估,了解孩子状况和教育需求,将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自愿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
确定为服务对象。
3.建立个别教育档案。每年 8 月份,特殊教育学校与需送教服务的学生家庭、合作开展送教服务的医疗康复机构协商,为每名送教学生明确一份医学诊断、建立一份健康记录、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方案、商定一个康复训练方案、签订一份送教服务协议,形成“一人一档”,并制订切实可行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计划。
要把“送家长”作为着力点,教授学生的同时,将教学方法、康复技能和问题行为的应对措施示范、教授给家长,让家长坚持在家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训练,巩固送教成果。
4.建立学籍。每年 9-10 月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为送教的新生建立学籍。特殊教育学校统计接受送教上门服务新生的实际情况,将汇总的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新生花名册,通报市残联,并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
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部门协同。开展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是推进我市特殊教育发展、改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教育、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新格局;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
2.保障经费落实。凡享受送教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生均公用经费参照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2015 年达到 6000 元并逐步提高,不得降低。孤独症、脑瘫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其他残疾学生的 1.2 倍拨付。根据送教工作量和交通路程等实际情况,给予送教教师合理的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帮助解决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切实提高送教质量。特殊教育学校要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需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采取“一对一”、“医教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人社部门在师资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在校常规教学的有序进行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逐步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送教教师队伍。学校要根据送教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实际,选派师德好、责任心强、经过特殊教育培训的优秀教师,保证送教上门服务质量;通过多种形式对送教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4.积极营造送教氛围。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残疾儿童少年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机构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尊重和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良好舆论氛围。
5.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参加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并适当倾斜。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评价制度,每学期结束后,由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监护人对学校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进行评价。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不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检查落实情况,及时推广典型经验。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三篇一、对象和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为在我县经乡镇府、公安、教育科技局等单位协同核查的因肢体、语言、听力为主的至今无法独立上学的“三类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乡镇中心校根据重残儿童数量选派 1名或多名资深、有耐心的学校教师,为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等教育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让重残少儿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二、工作原则
(一)免费教育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属残疾儿童少年 9 年免费教育范畴,接受服务的家庭及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二)协商一致原则
尊重重残少儿家庭的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与重残少儿家庭及合作开展送教上门机构进行平等深入协商,就各方需承担的工作责任等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按协议开展服务。
(三)定期送教原则
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按每个服务对象(或教学点)每周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2.5 个小时,每学年不少于 200个小时的时间,制定服务工作日程表,开展工作。
三、任务和措施
(一)调查摸底,掌握情况
1.全面调查,掌握情况。了解重残少儿是否有送教上门服务需求;摸清情况后,把相关信息由县教育局分类型整理汇总统计。
2.入户家访,确定对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名单,由各镇中心小学、初中组织教师,到愿意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具体情况从而确定服务对象。
(二)属地负责,任务到校
送教上门实行“属地负责、任务到校”管理。各镇负责辖区内重残少儿送教上门管理工作,原则上由重残少儿所在镇中心小学、初中负责送教上门的具体工作。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落实送教上门责任教师,填报《送教上门学生情况登记表》(见附件 1),确保重残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全面铺开,探索积累
为确保重残少儿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2019 年春季学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各学校要认真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大胆探索送教上门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互相交流。
(四)建立施教队伍,确保送教效果
鉴于目前从事特殊教育教师比较缺乏的情况,县教育局为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选取学校中部分责任心强、有爱心的现任教师,作为送教上门的兼职教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从 2019 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特殊教育送教上门、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建设一支稳定的特教师资队伍,提高送教上门教育质量。
(五)结合实际,灵活选择服务方式
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
1.到服务对象家庭一对一的服务。对于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重残少儿,学校责任教师(志愿者)到其家中进行一对一施教。
2.设立分教点服务。重残少儿居住相对集中的,在服务对象所在的自然村设立分教点,集中开展服务。
(六)因人施教,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
送教上门教师应根据每个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原则上,教学内容以语文、数学、英语字母、生活常识为主,不统一教材,可参照小学阶段课本自行选择和编写教学内容;多采用直观式、游戏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重残少儿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制度和保障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教育、财政、编制、人社、卫计、共青团、残联等部门组成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同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送教上门的师资、经费、编制、补贴、康复训练、志愿人员和残疾少儿调查等问题。各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做好送教上门工作。
(二)加大财政投入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生均公用经费按每生每年不低 6000元的标准列入预算。教师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补贴(含交通费、伙食补助)标准由各学校根据实际自行制定(如省、市有工作补贴标准规定则按规定执行)。
(三)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
各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1 个上午或下午)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并适当倾斜。
各部门(学校)、社区应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为送教上门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五、管理和检查
(一)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重残少儿纳入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由提供服务的学校将其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并建立纸质个人档案,按普通学生进行学籍管理。
每次送教上门前,责任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并编写教案;服务结束后要完成“送教上门”服务记录,学期结束交学校存档备查。学期结束后,由派出学校对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细则另定),对假借送教之名,套取工作补贴的个人,要严格问责,并追究相关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二)定期检查,提高质量
一、指导思想
根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要求,为了切实保障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对个别化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特殊性的教育。
二、实施目标及要求 目标:
1、使个别化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接受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使个别化残疾儿童感受收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为更好地学习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3、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残疾儿童受到教育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要求:
1、认真做调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个别化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
2、认真做研究。与送教教师坐下来探讨、研究针对个别化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3、认真做准备。针对个别化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做好送教上门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认真做教学。对于个别化残疾儿童的教学工作,要把握方法,了解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工作。
5、认真做总结。及时总结在对个别化残疾儿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错选优,总结出符合该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
三、实施原则
1、调查性原则。
2、研究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选择性原则。
5、学习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
7、持久性原则。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做好调查研究
由校长亲自带领送教上门教师到残疾儿童的家里实地、实际地与家长沟通,了解残疾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状况、智力水平,取得第一手资料,便于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化残疾儿童做出送教上门前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人员的选择。
第二步:个别化送教上门
1、制定计划。对个别化残疾儿童,制定符合该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2、建立信任。对个别化残疾儿童,取得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送教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与残疾儿童建立情感的纽带,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使残疾儿童树立自信。
3、选择方法。
(1)、对重度肢体残疾儿童,但智力健全的,就要采取建立自信、自强的心理辅导教育,对于教学工作可以和正常儿童的要求来完成。他的自信心、自强自立之心建立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会有提高和进步。
(2)、对重度智障残疾儿童,首先要送教教师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恒心,从最简单的学起,他的一点点进步都是成功。
(3)、对重度心理残疾儿童,建立信任是关键。在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的他的信任,各项教学工作就会有意外的收货。
4、经验总结。
经常性地烦死、小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错选优,把最适合个别化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策略总结交流,并经常性地做好补充,逐步完善对个别化残疾儿童教学方案。
第三步:总结检查、归档建设
1、及时总结在送教上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使个别化教育方案完备、详实符合实际。
2、检查个别化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评估个别化残疾儿童的进步程度,为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对教师的送教上门工作作出鼓励和表扬。
3、建立个别化残疾儿童少年的个人档案,建立教学方案档案,有力地促进送教上门工作的展开。
2014年11月8日至9日,我有幸到长冈中心小学参加了 “送教上门”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北小专家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自然柔和的教学态度。
有幸参加了北小专家教师张红梅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和观摩课活动,我发现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气轻柔,语音清楚。张老师说教师上课注意“轻”与“清”,反而能让学生摒除杂念,集中注意。张老师在上课时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润物细无声。比如她把音乐音符比喻成小老鼠,孩子们这是一只只小喵咪。充满童真童趣的比喻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拉回课堂中。张老师柔和又不失自然的教学态度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
第二、教师回归本体的教学方法。
张红梅老师主张回归“音乐本体”,时刻关注学生的第一需求,很好的把握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反馈。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自然灵活,氛围融洽,张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去枝叶留主干,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徐徐灌输给学生,将平时课堂上的一些花哨华美的环节省去,很好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的体会到张老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回归本体的教学方法虽朴素,但却是最适合学生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要想成就高效的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而精心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全方位的深度的分析。张老师告诉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深度分析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张老师的音乐示范课(舞剧《白毛女》序曲)无疑是成功的,张老师在课前也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我会吸取其中精华,尝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次“送教上门”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总之,短暂的“送教上门”培训学习让我终生难忘,以后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
情暖人心
为让残疾孩子也能接受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旨在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益,保证残疾孩子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教育。
为保障“送教”活动取得实效,我校结合“送教”实际情况,开学初制定切实可行的“送教上门”活动计划,抽选责任心强,有经验的教师作为送教教师;负责“送教”的教师根据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详实记录送教辅导的过程。在送教过程中,学校注重对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对残疾儿童的潜能开发,提高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月28日下午,在观堡小学校长的陪同下,观庄学区主任裴占魁,书记罗万林及送教教师柳振忠到建卡贫困对象非在校残疾儿童赵丽娜家里,开展本月度的第二次送教上门活动。学区领导与学生家长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详细询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家长今后对孩子受教育情况的打算;送教教师耐心地同孩子交流,并与孩子一起做游戏,保质保量完成送教任务;本次送教还给孩子赠送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桌椅、书包、学具、玩具、鞋子等)。
特殊教育学校
时间过得真快,在忙忙碌碌的一学期里,在送教上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有着耕耘与收获,其中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爱心,包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一、克服困难 持之以恒
大家知道,特殊教育承担着一个地方残疾适龄儿童的康复及教育重任。我与张老师兼任特教送教工作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但因学校的工作比较紧张,每次我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去送教的,有时是中午、有时是双休日,夏天我们头顶烈日、冬天我们冒着寒冷,为的是能让四名中重度先天患脑瘫、智残、肢残儿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从特殊学校到特殊儿童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俩的汗水与艰辛,然而我们为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耕耘与收获并存,我们的付出换来了特殊儿童的进步,迎来了特殊儿童家长的笑颜。
二、对针下药强化训练
我们送教的四位特殊儿童都是中重度残疾,其中两个重度脑瘫、两个脑瘫加肢残,其中一个孩子6岁了还不能坐、不能行走,我们就根据孩子的不同症状制定相应的教育训练计划,如:王驾云属于重度弱智,平时经常会突然哇哇大叫,大吵大闹,乱扔玩具,情绪极不稳定,虽经多次强化训练,毫不见效,有时他会蒙住头、有时他会抖动手脚,教他说“小熊”,他偏说“小猫”,根本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于是,我就改变方法,将他紧紧搂在怀中,使他感受温暖,渐渐稳定他的情绪,而我的衣服上就时常会留下嘉善的唾液痕迹。每当这时,他们家人的眼中总会涌动着欣慰与感激的泪光。
三、爱心辐射 阳光普照
身患残疾是孩子和家长都无法选择的不幸,那么,家境的穷困更使残疾人家庭雪上加霜,似冰冻三尺。在深深竹林后面藏着的只有三十平米的平房就是篮子一家四口居住的家。他智力、肢体双残,父母双残,灿烂的阳光似乎无法渗透进篮子的家。很多人因她们是残疾人之家而轻视她们,亲戚们怕她们借钱而远离,连亲兄弟姐妹也难得去看她们,365天守在家中的永远是一家三口人。
送教让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家庭,每次到重残家庭送教我们都会带上玩具、图书和奖品,总不会忘记她爱吃的香蕉、糖果和瓜子。新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便将适合他们穿的半旧的衣服整理好送去,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作为送教下乡的特教教师,我们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孩子们在语言或生活习惯上都有了点滴的进步,同时我们的送教与家长、社区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她们的心坎里,让她们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所以送教虽苦,我们却很乐意。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与培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们努力了,我们也收获了。
从学校到特殊儿童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汗水与艰辛,然而我们为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耕耘与收获并存,我们的付出换来了残疾儿童点滴的进步,迎来了他们家长的笑颜。作为学校我们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肢体协调能力都有了点滴的进步。同时我们的送教与家长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我们正努力地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孩子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所以送教虽苦,我们却很乐意。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与培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们努力着,我们也收获着。
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市、区特教中心下发的有关特教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完成我校学区内“送教上门”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为残疾学生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和责任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和努力。现针对我校送教工作进行小结: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的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开展梯队式管理,由校长主管,教导主任专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以“新理念、善管理、求合作、讲实效”为目标,以“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为具体要求,用心做好送教工作。
2、我们大家都转变特殊教育观念,配备了有责任心的、工作能力强的老师,本着一颗爱心和奉献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
二、强化管理,完善措施,努力构建“三残”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健全学生学籍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类别、基本情况、家长(监护人)姓名、家庭状况、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我校有1名“三残”学生,对其信息档案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记录成长变化情况,做好对下一任班主任的移交工作。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认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只有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老师们在平时都会经常看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日常工作中注意细节
1、了解情况,简单评估 我校现有三名残疾儿童系一年级一班的赵心怡,二年级一班杨洪恺,同属于智力残疾,上课好动听不懂老师讲话,与人交流有困难,上课不读书,不写字,还经常毁坏书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针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例如: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大概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成员、成病原因、发病规律、治病经历、生理状态、生活习惯等相关情况。让其家长来校陪读,既是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也让家长了解到每天的知识点,可以回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辅导教育。对与他们布置作业时,放低难度;小组活动时,为他们分配小组,让他们在同学的帮助下活动……课后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辅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到家里进行“送教上门”辅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并与家长进行沟通看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2、持之以恒,送教到位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我们每月语数教师至少两次送教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赵心怡、杨洪恺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关爱的需要。但要让他们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明显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我们注意因材施教,从简单常识教起,运用游戏形式,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意识、树立信心;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
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五、精心组织关爱活动。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温暖、体验成功、愉悦身心。班级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呵护学生情感和自尊。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增进家校育人合力。开学初、中秋节学校领导都进行慰问送温暖活动,让孩子及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少年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我们本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进行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家长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非常开心。老师们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利用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进行扎实有效的送教上门指导工作。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们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早日让这些孩子快乐起来,奔向美好的明天
一、领导重视,专款专用
去年在接到相关文件后,区教育督导室王哲强书记、区教育局特教专干、区特教教研员及时到校调研、与校领导协商制定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特教专干、特教教研员、学校校长、教导和学校关工委组成的业务指导组。同时与区义务教育办公室、区各街道教育专干了解我区特殊儿童的相关信息,确认了“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是具有厦门户籍且暂住思明辖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和重视此项工作,下拨了17.7万元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启动经费,此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经验交流总结会经费等。并且每年都将下拔专项经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确定对象,精心准备
从20**年4月17日开始,我校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入户家访,核实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7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这7位特殊儿童都是重度残疾,其中还有1个智障伴随肢体残疾、3个脑瘫、1个癫痫,大多都是多重残疾。为了肩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学校和学校关工委研究,选派5名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向区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确定了送教上门的对象后,接下来就是对每一个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出送教方案实施送教。 1、与家长沟通,了解对象情况。
三、持之以恒,送教到位
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送到这七位孩子的家中,送教教师可以说是不辞劳苦。
1、送教上门,从未间断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送教教师克服自己年龄大,路途远,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了这份崇高的事业,落实对下一代“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的实际行动,坚持按规定的时间每周二次每次三课时的送教活动。一年来,送教教师发挥余热,车绕了一站又一站,楼爬了一层又一层,送教路上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的邻居、孩子的家长所感动。
2、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为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送教教师十分认真,不断学习新的特教知识,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我校德育部门及时把相关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介绍给送教老师,送教老师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筛选教材,注重实用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区特殊教育学校使用同样的教材,即以厦门市地方课程系列丛书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教师用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常用的称谓、简单的实用算术等,每周的必修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选修课程由送教教师再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从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补充音乐、美术一些绘画涂色、音乐欣赏、律动康复、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进行送教上门康复训练。
四、加强管理,保质保量
学校从课程设置和档案管理入手,注重教学管理,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使送教工作更加完善和规范。这7份特殊的工作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等。同时每学期初、每学年末各召开1次业务指导组及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在送教工作开展的一年中,学校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研讨,年终有检查总结,关注送教的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送教教师一起教研备课,探讨如何指导家长做适合孩子的康复训练,及时帮助送教教师添置教学设备及教学用书,教学用具。学校还经常入户走访或电话联系学生家长,了解教学情况,并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与送教教师一起商量对策,保证送教工作有序开展。
五、送教上门,效果显著
在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保证了送教质量,既帮助残障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市各大媒体记者还于去年“六一”前夕随教育局陆书记深入采访、报道。厦门电视台“十分关注”栏目还于六一节当晚报道了专访内容。在省教育厅的暗访中,我校的送教工作也得到了肯定,表示我们的工作是踏实、到位的,是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六一”节,学校党支部、团支部还走访,慰问了送教学生,亲切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征求送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领导对我送教上门工作的认可,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送教上门——我的幸福之梦。
中国梦,幸福梦。与梦结缘,魂牵梦绕,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我叫高成文,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四十年的三尺讲台成为我生活中耕耘的园地。如今,退休多年的我,依然退而没休,离校没离岗,担负着来自三个自然村、三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为孩子们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让我爱上了这份特殊的事业,圆了我的幸福之梦。
在四年的送教工作中,我按照特教中心的要求做到了:每学期初期有评估,中期有调整,期末有总结。特教中心的老师还经常入户走访或电话联系学生家长,了解教学情况,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指导家长做适合孩子的康复训练,及时为我们添置教学用具,并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和我一起商量对策。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为每个孩子量身制定了教育康复计划。在送教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备课,努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孩子真能学有所获。
小杨梅是北尚乐村的女孩,由于智残困扰,使她不能上学,更为艰难的是母亲也智残,不能很好的料理家务,更谈不上照顾教育孩子了,父亲在外打工,生活困难。记得第一次走进她家屋子,眼不能看,鼻不能闻,脚无处放,只能屏住呼吸,家庭卫生条件很差,甚至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上课只能在她八十岁的老奶奶家。很多时候上课小杨梅都不能准时,需要我到她家去接。有时甚至不能按时起床,我就帮她穿衣、洗脸、梳头,再用自行车把她带到奶奶家,就这样已是日复一日四年了。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为鼓励她进步,我为她买了新书包、铅笔、书本、水瓶……爷爷奶奶高兴,小杨梅笑得更灿烂。付出是一种幸福,我甘愿为孩子付出。
2013年九月,我又新结识了高庄村的高佟小朋友。小高佟家庭环境好,父母上班,爷爷是中学教师。当我和中心校领导第一次到他家时,见到他时,映入我眼帘的是大大的脑袋,残疾的双腿拖累着他,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能到学校上课。遗憾啊!十分遗憾!是送教上门让我与又一名可爱的孩子结缘,建立了师生关系。小高佟是爸妈的小宝贝,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别看他行动和言语不便,但也能把爷爷奶奶调动的团团转,一个眼神都能使爷爷奶奶心领神会。我们结识后,一起学数学,认拼音,在慢慢丰富他知识的同时,我还不失时机的引导他讲礼貌、讲敬老、讲孝道,使他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感恩,他对我也更加尊敬,感情更加深厚,现在,我这个后来的老师爷爷比他亲爷爷说话还灵呢!我心中洋溢着无限幸福感。
就在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也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艰难,来自于妻子在这期间检查出肝癌,灾祸从天而降,巨大的压力压在我一个人的肩膀上。北京医院一次次看病,一次次检查,一次次手术,做饭、侍候病人,还要看着病人的剧痛揪心!就是在这艰难时刻,妻子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我既要照顾亲人又不能辜负孩子们强烈的学习愿望。一副肩膀两重担,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给妻子做饭吃药,等她稍稍减少病痛之时,腾出时间就给孩子上课。背后的酸楚与艰辛,孩子不知道,家长也不知道。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我自己知道!
妻子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为了爱我把老伴送走了。为了爱,我还要陪伴着两个孩子康复学习。送教上门工作,让我的退休生活精彩而有意义,圆了我执卓追求的幸福之梦!为了孩子们,为了下一代,为了党的残疾事业,我甘于奉献、无怨无悔!谢谢大家!
高成文
2014年3月
送教上门表彰会 典型发言
送教上门——我的幸福之梦
大石窝镇南尚乐中心校
为了让每一孩子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让残疾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能够学到知识,从小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重视了对三残儿童的教育辅导,安排教师,坚持为板山村盲童——徐乐顺,做好送教上门服务。
1.教师坚持为徐乐顺做好送教服务,定期为他上课,做心理辅导,让他和其他儿童一样拥有受教育的机会。
2.教师坚持与徐乐顺的家长电话联系,以便了解徐乐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能够更好的为他提供教育和服务。
3.教师经常与徐乐顺保持电话联系,与他聊天,让他感觉到自己虽然是盲童,看不到外面的蓝天和花草,却同样能触摸到春天,了解到很多外面的信息。
4.教师为了能更好的为盲童等特殊儿童服务,自己经常查阅资料,请教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听课,学习特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方法。
【送教上门的方案】推荐阅读:
送教上门教案实施方案11-21
送教上门学期工作计划06-20
残疾送教上门工作笔记07-06
送教上门教师管理制度07-08
上门技术员09-22
上门短信平台模板06-20
维修人员上门服务流程09-06
入队的活动方案06-01
估算的教学方案06-19
中秋的活动方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