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精选13篇)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篇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必须传承的优秀传统。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要求、新的任务。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相对应,教师有教师八荣八耻。它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体现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上,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交往最密切的教学活动上,体现在教师自身人格的不断提升和追求上等等。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何体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有何联系呢?教师应在敬业奉献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职业幸福感应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远离功利的,并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的一种精神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其特征是生命性、创造性、与时俱进性。

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认识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于医生医好病人和工人创造财富。他在发挥其专业性能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他承载着创造社会价值和构建人文思想的基础,即人的塑造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把教育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用事业观定位自己的职业,用专业性完善自己的职业。简单说,就是用职业化的工作特点,不断更新和完善全面的有效的专业技能,来打造一生的光辉事业。

一、在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领先等方面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教师所传授的只是在性质上属于人类已有的知识,被公认的真理,教师在其间只担负了知识的过渡和引桥作用,因此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传递型而非创造型的职业。这种认识的久远和普遍已达到了比较深刻的程度,已成为社会公众认识和教师自我认同的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教师只把自己的业务发展局限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科常识,甚至于照本宣科、死逼硬灌以提高所谓的教学成绩等方面,不能承担起“授人以渔”和“引人登堂入室”的责任。而实际上,教师职业的本质,其专业性的表现是创造人的精神文明,是利用传授有形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和成长的目标。这也正所谓“教书”是表象,是过程,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且,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离不开教育者本身教育教学知识的渊博和更新,以及教育能力的全面与领先,这也正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所在。

那么,如何实现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领先呢?这首先要解决教育者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以斗转星移的速度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昔日的知识依然有用,今日的知识不断发展。教育在今天,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旧有知识和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和继承,不思创造、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发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人生,推进文化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我们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真正生命价值所在。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教育者本身的知识内涵和教育技能。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本人的必要发展需要。只有当教师自己有了这种思想和需求并朝着这样的目标迈进的时候,只有当教师下意识的参与到专业化发展中来,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努力,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有望真正实现。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就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过程的问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应是伴随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断实现的。也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应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途径。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熟悉人和陌生人学习,向一切事物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技能。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迅速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特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加以反思,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则更能把握教育实践的根本,更能有的放矢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充分发展。正所谓,当大家的手中拥有了铁锤、扳子、刀枪剑戟的时候,我们就会遇钉就砸,见丝则拧,工作路上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二、在职业道德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奠基高度上充分展现教师的事业观。

教师不仅仅是职业,职业仅是生存的手段。教师也不仅仅是专业,专业重要的是表现出专长。教师还应是事业,是用爱心和责任撑起的灵魂。这是一项特殊的工程,需要这个群体用一生的时间,用心灵深处的东西,用所有的情感去打造的工程。他没有终结,没有顶端,没有最好,只需更好。教师的事业观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使命为幡。使命是一种责任,唯有自强不息,遇难而进这才能不辱使命。教师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才识和良知,启迪智慧,传播文明,化融坚冰,改造顽劣,培养和造就能够担负起民族和国家振兴,能够促进文明和进步的下一代。这应是教师不懈的追求,同时愿为实现自己的使命做一生的努力。

以师德为魂。任何职业都有其恒定的法则。教师的规则是源于对这种特殊职业的感悟。培养人才不是加工产品,错了可以重来。教育是一种精雕细做的艺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创造,是心与心的交互,是人与人的认同和感悟。教师只有满含对教育的深情,用自己的事业心、上进心、爱心、关心以及恒心,把教育视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源生出最为恰切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师爱为源。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活水,一切缘于爱的方法都是有效的。爱是超能量的,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爱又是相互的,付出爱将收获更大的爱。但爱不是无原则的,只有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用事业观的理念,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爱的真谛。

以学生为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成长发展有成就,一生幸福有准备,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遵照做人的法则,尊重发展的规律,授生以渔,使其终身受用。同时,辩证的对待学生的差异,让各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最佳的人生路上到达最高的终点。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篇2

一从社会的角度

1. 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以此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我国针对幼儿教育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 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等法规, 但还不够完善, 缺乏法律的权威。当前我国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 等文件, 这对于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 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农村幼儿教育在立法方面对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确提出。加上社会对农村幼儿教育不够重视, 直接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地位低下, 极大地挫伤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导致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 完善相关的学前法律制度, 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保障广大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 才能使农村幼儿教师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2. 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在农村幼儿园, 幼儿教师每天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 然而他们的收入却非常低, 收入偏低严重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因而,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 保障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生活, 并保障其福利待遇, 才能使他们逐渐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政府部门应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 将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系列, 确保民办幼儿园教师享受与当地公办中小学同级教师同等待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在专业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享受应与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同等待遇, 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应按《劳动法》予以落实。

3. 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制度

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化水平有待加强, 因而, 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来确保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要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远程教育平台, 创新培训模式, 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 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园的业务水平, 提高其职业的幸福指数。

二从幼儿园园所管理的角度

1. 幼儿园管理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要尊重和信任本园教师。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 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和创造性, 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 要信任教师, 坚信他们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民主管理, 人人参与管理, 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园长要善待每位教师, 从内心多关心教师, 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其职业幸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发挥园本培训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园本培训, 也就是校本培训。园本培训要结合本园教师的特点, 立足于本园的实践, 结合本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组织本园教师讨论、学习, 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头, 在讨论中教育, 突出教学技能。并人人参与教学实践, 在专业实践中成长发展, 从而给教师带来教学上的成就感,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凝聚力。

3. 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及人际环境

在农村幼儿园任教, 教师既要管学习、生活, 又要管安全等问题, 加上有些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训练又不足以应付这些问题, 不少农村幼儿教师都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会导致他们对幼儿缺乏责任心、爱心,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而, 幼儿园应多关心教师, 积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

三从教师自身的角度

1. 完善自己的人格,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外部条件的改善能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但农村幼儿教师提高职业幸福感更需要依靠自己来提升。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 个体内在的人格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指标之一, 它与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因而, 作为农村幼儿教师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因素, 不仅要积极面对现实, 也要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 尽量消除不恰当的欲望。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心理健康了, 幸福感也就增强了。

2. 端正对幼教工作的认识

要加强对农村幼教工作的正确认识, 教师只有对幼儿教育工作性质有了正确认识后, 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 才能体验到幸福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从事幼儿教育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这要求幼儿教师要全心全意地工作, 用心体会从事幼儿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幸福, 从而给农村幼儿教师带来真正的职业幸福感。

3. 培养对工作成就的渴望与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

在教育过程中, 每位教师都有教育成就的渴望, 在教育中幼儿获得成长, 得到家长的赞许与肯定, 都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 它对坚定教师的职业梦想有积极的作用, 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部分。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也获得一定的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 这种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 带动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坚定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

摘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 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有利于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 由于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差等诸多问题, 导致很多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 势必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热情。鉴于此, 笔者拟从社会、幼儿园及教师本身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提出解决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对策

参考文献

[1]陆珠玲.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 (4)

[2]王琪.大连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教学动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3

关键词: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敬业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于医生医好病人和工人创造财富。他在发挥其专业性能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他承载着创造社会价值和构建人文思想的基础,即人的塑造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把教育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用事业观定位自己的职业,用专业性完善自己的职业。简单说,就是用职业化的工作特点,不断更新和完善全面的有效的专业技能,来打造一生的光辉事业。

一、在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领先等方面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教师所传授的只是在性质上属于人类已有的知识,被公认的真理,教师在其间只担负了知识的过渡和引桥作用,因此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传递型而非创造型的职业。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教师只把自己的业务发展局限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科常识,甚至于照本宣科、死逼硬灌以提高所谓的教学成绩等方面,不能承担起“授人以渔”和“引人登堂入室”的责任。所谓“教书”是表象,是过程,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且,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离不开教育者本身教育教学知识的渊博和更新,以及教育能力的全面与领先,这也正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所在。

那么,如何实现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领先呢?这首先要解决教育者思想上的问题。教育在今天,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旧有知识和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和继承,不思创造、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发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人生,推进文化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我们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真正生命价值所在。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本人的必要发展需要。只有当教师自己有了这种思想和需求并朝着这样的目标迈进的时候,只有当教师下意识的参与到专业化发展中来,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努力,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有望真正实现。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就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过程的问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应是伴随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断实现的。也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应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途径。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书本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技能。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迅速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特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加以反思,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则更能把握教育实践的根本,更能有的放矢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在职业道德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奠基高度上充分展现教师的事业观

教师不仅仅是职业,职业仅是生存的手段。教师也不仅仅是专业,专业重要的是表现出专长。教师还应是事业,是用爱心和责任撑起的灵魂。这是一项特殊的工程,需要这个群体用一生的时间,用心灵深处的东西,用所有的情感去打造的工程。他没有终结,没有顶端,没有最好,只需更好。教师的事业观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使命为幡。使命是一种责任,唯有自强不息,遇难而进这才能不辱使命。教师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才识和良知,启迪智慧,传播文明,化融坚冰,改造顽劣,培养和造就能够担负起民族和国家振兴,能够促进文明和进步的下一代。这应是教师不懈的追求,同时愿为实现自己的使命做一生的努力。以师德为魂。任何职业都有其恒定的法则。教师的规则是源于对这种特殊职业的感悟。培养人才不是加工产品,错了可以重来。教育是一种精雕细做的艺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创造,是心与心的交互,是人与人的认同和感悟。教师只有满含对教育的深情,用自己的事业心、上进心、爱心、关心以及恒心,把教育视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源生出最为恰切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师爱为源。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活水,一切缘于爱的方法都是有效的。爱是超能量的,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爱又是相互的,付出爱将收获更大的爱。但爱不是无原则的,只有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用事业观的理念,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爱的真谛。以学生为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成长发展有成就,一生幸福有准备,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遵照做人的法则,尊重发展的规律,授生以渔,使其终身受用。同时,辯证的对待学生的差异,让各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最佳的人生路上到达最高的终点。

总之,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事业观和专业性影响和左右一代人的发展。它应是一剂良药,需要我们以高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做药料,以心灵、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做药引,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心态作药灶盛着,再用爱心的火苗用一生的时间去烹煎,才能迸发出伟大的力量,真正显现教师职业的瑰丽光彩。

参考文献

[1]杨钦芬.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论坛. 2006,(5).

[2]高延春.谈教师幸福的特点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 2006,(14).

[3]宋爱红,蔡永红.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J].统计研究. 2005,(5).

[4]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

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篇4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陈 蓉 通过这几天的暑期政治学习,我对西华师大刘沛汝教授的《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的讲座感受最深。结合刘博士的分享,我本人觉得自己在三原小学语文和班主任的岗位上基本寻找到了简单的幸福;但偶尔也有一些消极的情绪。

从教21年,虽然很多时候是重复的工作,重复的内容,但我的个性开朗,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主观能动的个体,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平时,以欣赏的目光走进教室,对待每一个学生,尽情地地享受着每一堂课。所以,总的来说,我是幸福的。

可是,我天生脾气有些暴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加重趋势:明明是全心地疼爱每一位孩子,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让个别孩子对我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我以后争取用包容、信赖、体贴,甜甜的微笑和期盼的眼神传递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用我智慧的语言,使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于我母性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如果我真能这样长期坚持呵护、尊重每一名学生,学生健康成长了,成才了,我一定能巩固学生及家长的赞誉。

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也会把工作当成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享受教育的快乐,体验教学的幸福,并以良好的的方式克服职业倦怠,以多姿多彩的幸福观继续成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还要继续巩固我以前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并时常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减缓、克服职业倦怠的理想途径,工作中能够得到理解,就能感受到成功,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有了幸福感,就能很好地克服职业倦怠问题,自己就能轻松地走出职业倦怠,远离职业倦怠。

有时候,我看到网上不少对教师的不良评价,我或多或少会受那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工作中自己的确有忽冷忽热现象的出现,偶尔抱怨工作繁琐,越抱怨心情越差,心情越差做事效率越低,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我更焦虑。所以这次通过听讲座,我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1、学会倾诉,我要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2、学会享受生活,培养广泛兴趣,我要去文轩买些喜欢的书,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旅游一趟,以更加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给我增添许多快乐和幸福。

3、多做有氧运动,提高睡眠质量,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等。有了幸福感,干劲再次鼓足,责任感再次有了,自己便时刻寻找职业榜样,感受张校长的亲切关怀,感受家人的无限温情,感受同事的真心鼓励,自己便仍会很好地扬起工作热情的帆,仍会更加努力地踏实工作,完成好使命,让荣誉,成就,还有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信赖与赞誉声常伴永随!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篇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什么要那么爱岗敬业?那么热爱学生?

这是因为他(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了事业,所以他(她)才能胸怀大志,矢志从教;所以他(她)甘受清贫、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所以他(她)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所以他(她)热爱事业、追求卓越、甘当人梯、乐于奉献,把为祖国培养接班人为己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没有对教育事业神圣性体验的人,你是无法体验教师的幸福。”

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一面的呢?

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教育生活也不例外,既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也有教师的幸福。

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

所谓“幸福”,就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当个体感觉到他找到人之为人的目的,并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践行这一目的时,他就会有一种主观上的践行天命的愉悦,这就是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篇6

那是我们学校《农村小学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课题开展的一个单词竞赛活动,我们班46个同学当中竟然考了19个一百分,平均分是92.9分,即使是考99分的同学,也排到了20名。相对于我的科任班,只有一个一百分,平均分只有80分来说,我这个班主任所教的班,似乎是脱颖而出了。得到这个结果,既是我意料中的,同时也让我喜出望外。

意料之中,那是平时我一贯注重单词教学、听写、默写以及家听,家默。对于家听、家默,其实我也不敢确定家长是否参与其中,但如果第二天听写默写不及格的话,我就要追究学生的责任——既然已经家听过了,为什么还不及格?如此抓了一个学期,学生也养成了家听家默的习惯了。

喜出望外,是因为测验前,根据以往经验,付出了不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我不应该抱有太高的期望。

在反馈意见中,很多考满分的学生还觉得试卷太简单了呢。而家长,普遍对这次的测试结果感到很满意,也有相当部分家长,对我的“辛勤劳动”和“教学方法适当”表示感谢。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测试,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性 篇7

2.给予性。教师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己任,“照亮别人 ,燃烧自己”的蜡烛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春蚕精神,都是教师奉献的真实写照。正是在对学生的给予中, 教师的精神融入学生心灵,使之得以延续、传承,教师的精神生命也随之强健、延年;正是在为学生的付出中,教师收获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收获了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幸福。

3.精神性。教育是“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充满理想、信念、智慧的职业,是一个需要高尚道德、高贵人格、高雅审美情趣的职业,教师的幸福更多的是来自人生价值的实现、道德良心的满足、情感的丰富、知识的富有等诸多的精神生活。

4.过程性。教育必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知识、情感与情感、道德与道德的对话与沟通、交流与理解的过程。教师正是在与有肉有血、有情有义、有思想有智慧、有尊严有个性的学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既培养了学生、充实了学生、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创新了自己,过程本身蕴藏着“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幸福。

5.伦理性。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德福经常充满矛盾,但“德福一致”的伦理法则特别适合于教师幸福。没有对教育公平和公正的坚守,没有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真诚关爱,淡漠教育工作的热情,懈怠教书育人的责任,缺失爱岗敬业的精神,沦丧为人师表的道德,都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幸福。

6.集体性。教师工作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与学生集体、教师团队一起的学习和生活。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团队价值,建构学校主流文化,这一切都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相互影响和制约,教师的个人精神生活要体现社会价值,担当学校责任,不负历史使命。

寻找教师职业幸福感 篇8

毫无疑问,上面的调查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是要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达到目标,我们自然为此幸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教师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学生起哄、谩骂老师、给老师脸色看是经常的事。甚至殴打老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现实中师生之间出现的问题,一些人动不动就把责任归咎于老师,社会上更变本加厉,总以“为人师表”为攻击标准,对老师挑三拣四,似乎任何人对老师都可指手画脚,于是学生在老师面前便有恃无恐,造成管理学生的手段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万般无奈,只好把学生看成上帝,管理时像伺候皇帝一样小心翼翼,生怕出事。有的教师直接就说:“班级里别出事就万幸”。

职业的幸福感隐匿于细节之间。我在工作中是这样来体会的。

第一,尊重学生,才能受学生尊敬

学生是有感情的,他们不是机器。老师如果尊重了学生们的想法,学生才能尊敬教师。

第二,做学生的引路人

从教10年来,最值得欣慰的是,我一直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深深体会到,所谓良师益友,包含这样两方面的内容:跟学生相处,首先,要把他们看做自己的朋友,对他们业务上的不足给予宽容,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其次,对于他们不严谨的治学态度要给予批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学问有高低,是学生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治学态度就是做人的态度,不能松懈马虎。我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学生,告诉他们正处在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时代,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于面对,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方案 篇9

一、培训目的

1、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2、向全体教师传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

二、培训主讲 Xxx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

四、培训内容

(一)、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1、解释什么是职业倦怠

2、如何应对

(二)、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解释:什么是“幸福”。

2、观看全国优秀教师如何幸福从教

3、聆听身边优秀教师的自身体会。

4、具体讲述“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式方法。

5、谈谈个人观点看法,说说自身体会。

五、培训方式

(一)观看视频资料

(二)优秀教师座谈会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叙事 篇10

从事教师的工作大约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时光里,同学们给了我很多的幸福和快乐,每当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一声声问好、和一双双尊重的目光,总能让我感觉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和能够从事这一职业的满足。很难忘每个教师节,那堆满鲜花的办工桌,和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小礼物,平安夜孩子们用心包制的平安果。当然美好的后面也会有很多付出,会有很多委屈、甚至是心酸。但是当看到每个孩子都会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引和批评、帮助,有所进步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无以为替的。

而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受教师专业化水平制约,并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

1.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教学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用心经营、心用体会,用自己的经验与才能见证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与变化,为自己赢得更大的自由,体验职业幸福。

2.多读书、加强专业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3.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4.让每位教师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

记得在教学工作中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和其他普通的学生看上去一样,但是不足就隐藏在这所谓的一样里。这个孩子他有多动的毛病,而且还特别好骂人,因为他多动,所以哪里有事情发生他都会很主动的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他骂人的毛病就会凸显出来,别的同学不清楚他的这个毛病,就会和他发生冲突,所以在班级里他和同学们的矛盾也特别的多,同学们都认为他特别的欠,而且还不尊敬人,好骂人,而欺负他,有的甚至是排斥他。而他呢,也因为得不到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感觉到很孤独,很无助,在班级很没有地位,对同学们的误解和怨恨与日俱增。他就变本加厉的扩大了他的恶习。当我发现这个孩子的举动的时候,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已经变得不可收拾了。有一天他又和一名男同学打了起来,我就此机会开始找他谈话,先不批评他的缺点,而是就他们矛盾发生的过程开谈,他承认是他先骂的人,我说,那你想一想,如果你不骂他会怎么样?他说那位同学一定不会急眼先和他动手,我就顺势的说,那么这场矛盾就可以避免,他赞同的点了点头,我看他的心里有所松动了,就和他说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骂人呢,他给我的答案是他板不住,而且还说他是有这方面遗传基因的,因为他爸爸和他爷爷都很能骂人。我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他骂人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不是他心里对环境的抵触造成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我和他说,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实际上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而你所说的骂人他只是生活习惯而已,并没有你所说的遗传基因的控制。你所要克服的就是你的个人习惯问题。我又问他,当爸爸骂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他说很不舒服,觉得爸爸很粗鲁,他也很恨爸爸,我说当你骂同学们的时候也给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至少他们谁认为你很不尊敬他们,那你们的关系也就不会很好。他说老师我下次注意。我很郑重的告诉他,要想改善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就的彻底改变自己。让同学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这样大家才能看见你的诚意。他很郑重的点了点头。我们的约定就此达成。在他不在班级的时候,我又和同学说说了他的决心,以及这个习惯他也非常不愿意养成等等,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困惑:高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11

高中教师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新的高中课改方案中,高中被确定为基础教育,但在这之前,高中教育以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为自己的最重要的主要职责。在竞争情形下高中教师的幸福问题久已被淹没在高考成绩之中,但是他们的幸福状况到底如何,我们做了一些探讨。

高中教师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所悦纳,是个体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焦虑的产生,最终会使教师缺少幸福感。在工作情境中,教师所具有的重要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等等。

目前,高中教师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倾向。首先,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相对比较紧张。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又是同事关系,这就使得二者的关系存在着微妙之处。有研究表明,67.5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与教师之间是不平等的,其中有40.4%的教师感受非常强烈。其次,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间的关系以竞争为主,出现了一些为了私利损害其他教师利益的现象,如为了评职称拖人后腿,向领导打小报告等,导致教师间的人际信任度降低,在和谐的表象下存在着不利隐患。再次,师生关系的失调。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习惯于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不够尊重,常常把学生当作被管理者来看待,而没有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学生面前盛气凌人,常会在不经意间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容易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考虑教师方面的因素。最后,教师与学生家长缺乏沟通。有的家长对家校共育缺乏认识,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对教师的工作不够支持,甚至有的家长受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收入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对教师不够尊重,双方出现矛盾。

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高中教师身处高考的第一线,高三是关键,高一高二是为高三做好准备,在高一高二时,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本上的所有知识讲给学生,并且力求做到讲清楚,让学生打好基础,对于学生也只是知识的传授,也有思想上的鼓励,但多是为了让学生考个好大学。而到了高三,老师就得开始大量地讲解高考题型,解题技巧,并且开始摸索考试重点、难点。高中整个三年,都是系统快速地讲解知识,教师把自己知道的与高考有关的所有信息和相关知识全部告诉学生,高中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多是希望班里所有的学生都考上大学,最好都是重点大学。高中里很多老师已经变成了专业教书匠,一味地讲知识,不是教师不想去突破,是因为高中三年学生需要学习的太多,而时间又很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自我实现,教师没有空间或缺乏自主性,自己的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自己已经都很了解的知识,高中教师对自己存在的理解也只是会讲知识的机器,没有真正去影响学生,没有和学生达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没有持续地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没有真正地做到自我实现。

教师职业的社会压力,冻结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今,社会、家长仍以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期待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人们在给予教师诸多赞誉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于是,教师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燃烧自己的“蜡烛”。这种社会文化观念使教师承受的精神压力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

德性的期望和制度的约束使教师生活在各种规范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热忱、兴奋、喜悦以及痛苦、伤感和失意,使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在硬性的规范而前都被消解了,教师不知不觉地成了外部规范和期待的奴仆。

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 篇12

关键词:幸福感,教师职业

幸福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追求, 我们经常谈论幸福, 时刻都在追求幸福。檀传宝说过:“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属。”教师的幸福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 没有教师幸福的感觉, 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一、研究背景

(一) 哲学视野中的幸福观

关于幸福感, 从古至今, 众说纷纭, 早期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 在中国思想史上, 儒家孔子的“仁”、孟子的“仁”“义”结合、荀子的“礼”都主张道德修养等于幸福生活, 认为行为有德就得到幸福, 强调理性对幸福的作用;道家老子的“无为”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家则主张消除“爱”和“痴”, 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西方哲学主是由理性主义、感性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三大部分组成。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主张道德的作用, 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 理性行为的结果是幸福的, 幸福要依赖德性 (德性论) , 其调解着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感性主义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霍布斯等, 主张感觉体验是幸福的直接来源, 快乐既幸福 (快乐论) , 一种是肉体的快乐, 一种精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主张人的精神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利和肉欲的获取和享受中达到, 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达到。

(二) 经济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到18世纪末, 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问题逐渐进入经济学的视野。主要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幸福进行研究。幸福的定性研究, 主要是论证人类幸福与收入的关系。如密斯《国富论》、青木昌彦“国民生活快乐指数”。工业革命后, 西方国家国民收入进入了持续增长的的历史时期,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与幸福水平成正比;幸福的定量研究则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快乐测量理论和模式。例如澳大利亚迪金大学Cummin等人编制的幸福指数量表, 此表包括个人幸福指数量表 (personal well-being index) PWI和国家幸福指数量表 (national well-being index) NWI两个组成部分。包括个体对生活水平、个人成就、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安全状况、未来保障、社会参与七个方面的评价。

(三)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界则出现对幸福的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到现在只有50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领域主要侧重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测量方面, 对幸福的研究多为实证性研究。

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研究已经经历了描述性研究、理论构建研究和理论深化研究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研究以描述性为主, 主要测量不同群体的幸福感状况, 此阶段, 在信度和效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二个阶段是理论构建阶段, 研究重点转向了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 主要集中在研究幸福心理机制方面与研究幸福感的理论模型, 如认知理论、目标模式;当前, 西方的主观幸福感 (SWB) 正处在第三阶段, 其研究重点放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上, 对幸福感的研究已进入了测量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如:Mpbe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 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表》等。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有关学者逐渐关注幸福心理的有关问题。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幸福感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如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刘仁刚、龚耀先探讨了老年人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等等, 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凡响和激励讨论。

二、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教育学领域对幸福问题的关注只是近年来的事, 下面主要从教育学领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

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贾会彦 (2006) 的硕士论文《论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陶善梅 (2010) 的硕士论文《幸福论视域下教师的职业境界》;贺晓龙 (2011) 的硕士论文《当前社会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有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束从敏 (2003) 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方红 (2006) 的《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蔡军 (2009) 的《从缺失到回归:生命关怀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诸建红 (2012) 的其硕士论文《上饶市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有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陈云英等人 (1994) 运用自编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 对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四省市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了测量;张忠山 (2000) 对上海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已测量其主观幸福感;肖杰 (2004) 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査与思考》;曹建强 (2005) 对酒泉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进行调査研究;王传金 (2008) 在《教师职业福研究——以C市的小学教师为例》;蒋莉 (2010) 的《康定县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査研究》;李佳 (2012) 的硕士论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谢鞍 (2006) 的《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曾瑜 (2007) 的硕士论文《成都市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陈梅英的硕士论文《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李文静 (2012) 的硕士论文《河南省中学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有关高校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的研究:马秀敏 (2010) 的硕士论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査研究》;雷茜 (2013) 《做幸福的音乐教师——桂林市城乡结合部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浅论》等。

由以上研究可以发现, 研究往往泛谈教师的幸福, 更多的是从教师职业本身出发, 而忽视教师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其次研究缺乏层次和类的区分, 如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 而相对的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不多;对具体学科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不全面, 主要是集中在如语文、政治、英语等, 对音乐等学科很少有研究。但是相对的也有对少数民族教师及高校教师的研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偏低。从已有研究的发表时间来看, 在国内研究教师幸福问题的历史并不长久, 研究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上研究和关注教师的幸福问题, 并没有从实质上关注教师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 往往泛谈教师的幸福。但是可喜的是在近几年教师幸福感的问题得到了学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以往的研究出发点更多的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 现在我们的研究趋势是倾向于研究和关注教师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 以满足教师的个体需要, 这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之处。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Cummins RA.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0, vol.52, 55-72.

[3]束丛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3.

[4]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初探 篇13

下灌幼儿园:雷红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是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观幸福指数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当社会感叹飞机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我不得不反思扬在幼儿教师脸上的笑容去哪儿了?幼儿教师的幸福去哪儿了?如何找回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幸福感

初探

一、什么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个人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但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进使其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可见,幼儿教师是否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不仅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的个人问题,还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以及幼儿教育本身意义的实现。

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不明确,福利待遇未及时落实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我县幼儿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但是同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无论是资金投入、师资力量配备,还是教师的身份地位,福利待遇,学前教育阶段依然是相对薄弱的一环。我县2014年聘任的幼儿教师,编制模糊,身份地位不明确,福利待遇不能第一时间落实到位,使幼儿教师时常遭遇社会舆论的非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教师的教育归属感和安全感。

2、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

目前,我县新建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而幼儿教师严重缺乏,班额普遍过大,造成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过大,负荷过重。另外,由于老师每天面对的是3-6岁幼儿,这一群体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难以自理,幼儿教师除了寸步不离地做好日常保教保育工作,还要兼顾理论学习考试、专项技能比赛、幼儿环境创设、常规检查等等。无形之中,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又找不到放松的时间与场所,其职业幸福感时常荡然无存。

3、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不理解

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罩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环,家长和社会便理所当然把幼儿老师当成保姆,当成全能,还要把各种各样的紧箍咒都往老师头上載。而事实上,幼儿教师并不是神,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可能确保万无一失,换成家长自己或其他行业,大家都能理解,可唯在幼儿教师身上,家长不能接受。所以稍有不如意,家长便气势汹汹到幼儿园兴师问罪;教师稍有疏忽失误,便觉得不可原谅。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幼儿教师责任压力越来越重,幼儿教师越来越难担当。

(二)主观因素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推动发展,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根本属性,任何孤立内外因的关系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除了客观原因,根本还是内因所致。

1、幼儿教师错误的职业观

一个人若要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职业观下,有些老师选择这一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工具,有些是幼师毕业后就一直未从事幼教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招考机会,一时冲动,并意外成为正式的幼儿教师,可当初并未认真考虑过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个人意愿等因素,当实际工作跟理想有别,或别人口中说的轻松如意时,便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无所适从,牢骚满腹。

2、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误解。在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这些观念和态度反映出人们都对幼儿教师的轻视。久而久之,立场不坚定,缺乏主见的幼儿教师便会产生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甚至希望立马脱离幼儿园这片苦海。

3、不健康的个人心态和怨天尤人的惯性思维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待遇,有人会感到幸福,有人感到不那么幸福。关键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和心境心态。面对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困难与坎坷间,教师往往有不同的表现与观点:有的发牢骚,埋怨在先;有的跟随、观望,不主动出击;也有的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把它当做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锻炼自己。心态不健康的偏激的幼儿教师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就一味地怨天尤人,将职业倦怠归结到当今的教育形式、学校的教育体制、领导的管理等,完全不从问题出发,不从自身找原因,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的老师将永远都嗅不着职业幸福的芬芳。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与建议

(一)客观方面

1、及时落实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与福利待遇

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政府职责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地位”。作为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平常人,物质条件的需求是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部门应该在身份地位、福利待遇等方面及时给予一定的改善和满足,以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与培训学习制度

随着我县当前幼儿园飞速发展的态势与节奏,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按需、按质配备、补充幼儿教师。同时重视和加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与水平。

3、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在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中,幸福感才会涓涓而来。学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要在民主参与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各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评价方案、奖惩制度等;二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网。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论坛等方式,开诚布公,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团结共进,杜绝背后论人是非的不良习性;三是灵活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人如其面,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根据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老师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让每一个老师都有机会彰显自己,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二)主观方面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是紧密相关的。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职业观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才能发掘自己的教学欲望,享受教师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2、正确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母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施教者。所以,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自信,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以责任、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用行动和成绩来赢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和社会的良好声誉与崇高地位。

3、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追求自我成长

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之一来源于教师专业与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更好的心理优势,做事得心应手,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心理满足。

4、修炼一种乐观平和的健康心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唯有修炼一种乐观平和的健康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方能体味幼儿教师职业职业的简单与幸福。

幸福去哪儿了?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的心上!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认知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就算带着镣铐,我们也一样跳舞!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大学生毕业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