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推荐12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1

一、出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题型多样,覆盖面广,课内外知识的比例和主客观题的比例恰当,照顾到六年级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整张试卷包括字、词、句、段、篇,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偏题怪题符合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实际水平。

二、试题内容及答题情况:

卷面分为四部分,分值100分,3分卷面分。对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具体测试。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考查孩子的书面知识。

第二部分,漫画欣赏。

第三部分,阅读展示。课内阅读共一篇文章,其中第二篇课外部分,学生答得不够好,可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再加上做题时不够认真,造成部分学生不是答不上来就是答得不够准确。从这个课外阅读题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量还是比较少,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加强训练。

第四部分,作家摇篮(一篇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 要求内容条理,具体,有真情实感)学生由于写过大部分写的比较好。

三、存在的问题

1、错别字现象严重。

2、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不强。30%的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待努力提高,问题主要出现在对题目的要求出现偏差。

3、个别学生还没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以至出现漏题、答错题的现象。4、50%的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省略号和引号的运用。在习作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乱用标点符号的现象,可见平时要加强对标点符号的训练。

5、有一些同学没能认真审题,作文基本功差,作文内容空洞,条理混乱,句子不通顺,写得不够详细,有一带而过的现象。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从试题的导向性和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类型,提示我们今后的教学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1、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改正读题马虎、审题不细、不愿检查等不良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书写习惯、读书习惯、审题能力等的培养,如让学生养成把题读完整,多读几遍,回头检查的好习惯。

2、扎实双基,多种策略降低错字率。继续重视字的音形义的结合来学生字,做到读准音、书写规范准确。及时帮学生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强多音字在语境中的辨析。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加强训练,提高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率。

3、继续督促学生背诵名篇佳句,优美词语,促进学生积累运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概括的能力。要把学生的兴趣从课内引导到课外阅读上来,拓展阅读的面,增加阅读的量。

4、习作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趣味练笔的机会,多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情,多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笔,课堂作文要在重视课前指导的同时,加强作后的评议和反馈。注意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来,杜绝抄袭现象。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2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二、填空。(11分,一空一分)

1西部,祖国地图上神奇的土地!本学期第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那里别样的景致,如果有机会,你想去那儿看一看_____。

2四大名著里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书中有个军师智多星叫_____。

3我们的祖先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现在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真正做到了快捷方便。

4看到你的同学小明整天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业,请你用一条名言劝说他珍惜时间:_____

5徐庶进曹营_____

6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_____

7“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自于_____,后来用来称赞_____

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随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学校将在各个水池上方贴上宣传标语,请你写一条: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一题一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陈述句)

2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_____。(将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更形象生动。)

3()能捐出70元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填合适的关联词。)

4《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意思不变)

四、判断题。(8分)

1“美伦美奂、莞尔一笑、迫不急待、铤而走险”这四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

2剧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个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

4,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足汽车。(

)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到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转折。()

6“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7国外有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这说明他们的维修人员非常不敬业,工作不认真。(

)

8“折”是个多音字,“折本”时读“zhe”。()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35分)

一、古诗词赏读。(10分)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

1将此词补充完整。(1分)

2这是_____朝_____ 的作品。(2分)

3,“清平乐”是_____,“乐”读_____ 。“村居”是_____。(3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相媚好:_____

亡赖:_____

5作者最喜欢小儿,为什么?(1分)

6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你能再写出两句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吗?(1分)_____。

二、课内阅读。(10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曾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这个片断选自于____的_____。(2分)

2诸葛亮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一个人物,他料事如神,心思灵巧得到了神奇的地步,可以用“_____”成语来形容他。(1分)

3从哪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在文中划上波浪线。(1分)

4诸葛亮为什么要下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1分)

5他为什么又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1分)

6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1分)

7诸葛亮为什么敢“饮酒作乐”?(1分)

8在小说中,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你认为他是“神”吗?为什么?(1分)

9你还能写出一个出自于这部小说的一个故事吗?(1分)

三、课外阅读。(15分)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畜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出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

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戛然而止

骂骂咧咧

皮开肉绽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2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2分)

3“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中的“它们”指_____,“这般”指_____ 。(2分)

4文章第三段中,从描写角度看,“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是对老牛的描写,表现了老牛_____;“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这是对老牛的描写,有力地表现出老牛的_____ 。(2分)

5第四段中“没等主人吆喝……慢慢往回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哪个语句?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2分)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1分)

7读了此文,我们深深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作为孩子,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正如那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所言“_____,_____”。(2分)

8我们在为老牛无私的母爱感动的同时,也深为祖国西部严峻的缺水形势而忧虑!但愿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2分):_____

第三部分作文(3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错”的时候,或许是做错了题,或许是出门走错了路,或许是说错了话,或许是做错了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才使你认识到了对,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哪次错或哪些错令你特别难忘?请把它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4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àng yì chú fáng shòu xuē yù zhuó bīng diāo

( ) ( ) ( ) ( )

dù juān nuò yán pú sà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玫瑰(guī guì) 竹笋(sǔn shǔn) 歼灭(jiān qiān)

缀满(chuò zhuì) 花茎(jīn jīng) 翘首(qiáo qiào)

三、成语练习。(6分)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3分)

直( )了当 花团( )簇 万( )千红

顾名思( ) 司空见( ) 温文( )雅

2.按要求写成语。(3分)

(1)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2)来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四、将下列词语搭配起来。(3分)

颗粒饱满的 广玉兰 打通 矿井

苍翠挺拔的 麦穗 实现 隧道

洁净高雅的 松树 开凿 理想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神舟七号”成功飞天,我们感到十分自豪。(改成反问句)

2.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长城吸引了很多游客。(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溪快速地流淌着。(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些)

4.把句子补充完整。

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 。

5.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 ;

6.小时候,我不爱读书,老师用有关读书的名言开导我:“ , 。”后来,我对读书有了兴趣最爱读科技小制作的课外书,但很少亲自动手做,老师用陆游的古诗告诫我:“ , 。”

六、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3分)

( )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 )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待着。

(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 )湖里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 )东方刚露出晨曦。

七、用修改符号改病句。(4分)

1.王伟和张奇说好了,他到他家去做作业。

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3.稻子已经熟透了,一望无垠的田野里一碧千里。

4.说话和作文时,我们要恰当运用和正确理解所学会的成语。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时光悄悄地溜走, 跟着 。夕阳也 ,变得温和起来,像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2. 《石灰吟》作者 代的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和“ ”,即使“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5

(本卷共三大题,22小题,总分100分,120分钟内完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拼音驿站(拼一拼,写出正确的词语)(5分)duàn liàn bào qiàn jī xiè zhuó yǒu chénɡ xiào()()()()

2.课文直播厅。(好好表现吧!)(4+2=6分)

(1)我们六年级学过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情、理、趣共生。通过学习,我知道有“世界民居奇葩”之称的是客家的,认识了一位在历险中显示出机智勇敢的外国小朋友,《顶碗的少年》告诉我们 的道理,而(作者)用《北京的春节》让我们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与红火。

(2)《学弈》中其一人学弈学得好是因为态度好,其学习态度是怎样?(用原文句子回答)

3.名句精品屋。(10分)

(1)路曼曼其修远兮,。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3),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孤村落日残霞

(4)种树者必培其根。

(5)我发现“,”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6)“,”既是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特立个性,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7)杜甫的诗,同样是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不露一点痕迹,而“

,”把那种喜悦之情见诸于行,见诸于色。

4.小医院。(提示:1处标点,1处错别字,2处语病。)(4分)

随着静静岁月地流失,多少个春秋已伴随我成长的脚步悄悄溜走了,多少件 过去的童年往事也渐渐离我远去了。回手往事,我心非常地激动。因为曾经发生 过那么多的令人难忘的事情。

5、六年的学习让你掌握了不少的知识,考考你的综合能力,(5分)

我漫步在校园里,校园的景色真美呀!请写出两个描写景色优美的成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我发现一棵小树苗被风倒了。一向顽皮的我忙蹲下来把手伸向小树苗。值日老师批评我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我忙解释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老师听了我的解释不但向我表示歉意,还奖励我一个任务:设计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综合实践:关注热点,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5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生活中,一段时间内会有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例如去年的上海世博会、玉树地震等等。了解一下,最近报纸、电视、街头巷尾的人们又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呢,我们也来围绕这个话题聊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天地。(35分)

(一)课内阅读(7分)

“她多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7、你一定还记得,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你还阅读过他的其他童话,如______________。(2分)

8、回忆课文,“美丽的东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谈谈你对文中两个幸福的理解,并说说透过这两个“幸福”你感受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果麦子没有考验(13分)①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你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④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喳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里猜测会是什么呢?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很索然,她写到:“。”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够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得了一等奖。一等奖就一个,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⑤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⑥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0、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1分)

11、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之间。(1分)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12、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地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2分)

13、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3分)

14、结合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1)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帝没有满足农夫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五十年里,农夫一直在祈祷什么?请用“------”在文中划出。(2分)

16、读了本文后,你突然明白了什么?(2分)

(三)掌心化雪(15分)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的很紧,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棉袄去上学,一路上冻的瑟瑟发抖。突然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的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的发紫了。”她慌张地答:“不冷。”转身落荒而去。她是个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别人窥见她衣服背后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大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数,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7.给加点字注音。(2分)

窥()见 施 舍()

18.联系上下文,在第4自然段中,她写的是哪句话才符合原文的意思?()(2分)

(1)雪花像快乐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舞。(2)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3)鹅毛般的大雪铺满大地,到处是一片白的世界。

19.认真读短文,文章围绕“她”共写了两件事,请概括回答:一是,二是。(4分)

20.文中语文老师举行景物描写竞赛的目的是什么?她在福利院和小朋友做游戏的目的呢?(4)

21.多读几遍短文,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三、作文。(30分)

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篇6

本次六年级毕业试题由市教研室提供,按照镇教育办统一安排由中学老师进行监考并进行阅卷,组织严谨。本次集中组织评阅试卷,做到了公平合理。学生究竟学得如何,教师究竟教得如何,对测试后学生的试卷进行细致的分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参照标准。

一、试题评价:

1、题量大,注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卷由三大板块构成:识字写字20%,阅读45%,习作35%。其中阅读和习作占了总分的80%。而习作的比重又相对较大,除了第三大题的两个作文外,还有阅读。基本没有难题、偏题。综观本次考试,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六年来的语文学习情况。试卷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如本次试题中,抄写、“读拼音写词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将用得不恰当的字改正过来”、“一字多义的理解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这些题是对教师平时教学的一个检验,如果教师好高骛远,过分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么就会造成基础知识不实,基本技能不高,各种能力不强的现状。本次试题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看到自己六年来的努力成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通过本次考

试有所得。

2、试题紧扣教材

整份试卷除了短文阅读和习作题外,还有8个小题,其中有5个小题的内容全部来自教材,包括像“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改正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字”、“一词多义的理解运用”、甚至修改病句这样的题,句子都是选择的教材中的。

3、存在的问题

① 修改病句失分严重。我校整张试卷的得分率是83.5%,而这题的得分率只有61%,是做得最差的一题。而这几个句子都是教材中的,哪怕是略读课文中的。这至少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语感差,根本看不出这句话哪里有问题;二是学生对课文不熟,否则的话,他想都不用想就应该会做的。

②习作能力欠缺。一是审题的能力,写小作文时没有很好地抓住“宣传语”这个关键词,语言贫乏,干巴。二是立意不新,缺乏独到、机智的构思,特别表现在大作文,90%左右的同学写的不是“他(她)变了”就是“家乡变了”,撞车现象严重。让阅卷老师读了,禁不住感叹“亏他想得出来!”(王蒙语)这样的作文太少了。

二、改进与建议:

六年级历年考试的试卷都考查了字词的正确书写,而且

考查的不仅仅是六年级的生字词,有的甚至是三四年级学的。如本次试卷中第三题的几个错字,都不是六年级学的生字。的确,学习语文,最起码是要把要求掌握的汉字学会,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要求他们写得好看,因为现在中考高考的作文错字都扣分,还有卷面分。所以,学好汉字,这是他们阅读写作的前提。不论是哪个年级,都要重视生字词的掌握。(王沛传)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学情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可塑性和好奇心都很强,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情景教学。比如, 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采用将语文课本内容再现的方法,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或者,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重现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对话, 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理解。当然, 教师在讲述语文知识时, 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特别的教学内容, 如在讲到景物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植物园或动物园参观, 实地观察这些景物, 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法、假设情景法、辩论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提问或者辩论中深入分析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因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了, 也就是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主体, 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的阶段, 他们往往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所以他们常常会在语文课堂上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 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而这时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而是合作的关系、朋友的关系, 即是说, 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任务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 使学生从中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此外, 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诗歌朗诵、写作和演讲大赛,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让他们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内学习和交流,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因此必须创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教学效率。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 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 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通过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的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良性的学习竞争, 通过互相学习, 以取得共同进步。但是, 教师要意识到小组合作的局限性, 进而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以寻求最佳的分组学习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所以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需要从创设教学情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有待更新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凤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 2013 (17) .

[2]肖成杰.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方法[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4 (11) .

[3]姚金荣.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19)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8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G 篇9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

1、拼一拼,在田字格里规范、正确地书写词语(5分)yín sòngméng lónglǐbàiyǎng zūn chǔ yōu()()()()

2、课文直播厅(好好表现吧!)(9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

(2)通过六年级语文课本的学习,我知道有“世界民居奇葩”之称的是;认识了一位大文豪,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学奕》带给我们 的启示;还从《》一课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一句话,真是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3)《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

3、名句精品屋(8分)

(1)江南几度梅花发。(2),殿前拾得露华新。

(3)诚者,;诚之者。

(4),视作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的名言。

(5)杜甫的诗,同样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不露一点痕迹,而“,”把那种喜悦之情见诸于行,见诸于色。

4、修改下面一段话(错别字2个,语病3处,错标点2个)(5分)

在草长鹰飞的四月,我校丰富多彩地开展了首届《阅读文化节》活动。通过演童话剧、写读后感、与作家面对面等活动„„读书的兴趣更

浓了,活动中还有十位同学被评为“十佳读书朗”的殊荣。

5、福州乌山的琵琶亭的一幅对联,上联是“一弹秋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是(1分)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6、儿子参加奥赛,名落孙山,非常沮丧。父亲摸摸儿子的头,只说了一 句:“这会过去的。

”第二年,儿子又参加了奥赛,这一次获得了一等奖,他可高兴了。可这时,父亲还是淡淡地说:“这会过去的。”请问:父亲的两句“这会过去的”各表示了什么?(2分)

1、2、二、阅读天地。(35分)

(一)老人与海鸥(片段)2+3+2=7分)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上述片段描绘了一个的画面,可以看出。

(2)找出描写老人的动作:,从中你体会到。(3)“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句话中把“扫”改成“吃”好不好,为什么?

(二)(11分)

一位神学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到《圣经》里“乐善好施的撒玛利亚人”这一段时,教授安排学生试讲。他要求每名学生在规定时

间内,到别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讲,在每次宣讲后,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每一名学生在教室之间来回赶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的尽头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这位神学院教授故意安排在那里的。最后,全部试讲结束,教授对结果显然大为不满。因为,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的表示,他们都从他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别人宣讲爱和同情。

讲课结束时,教授说了如下的一段话□我饥肠辘辘时□你却成立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我衣不蔽体时□你却大谈特谈我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我无故被人打伤时□你却对犯罪率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我无家可归时□你却悠然走来□对我宣讲上帝的庇护□你看来如此神圣,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为什么还是饿得发昏,冻得直哆嗦,感到孤苦无依呢?”

我们坐在咖啡屋里打探人性的冷漠时,却不愿给近在咫尺的那个卖冰棍的老太一点帮助,因为喝咖啡比吃冰棍有品位;我们被虚构的煽情剧感动得热泪盈眶时,却对身边的苦难视而不见,因为,那显不出我们的“小资”式的多愁善感。

一个人不慎掉进河里,岸上的人急着大喊大叫,有大骂河边没有防护措施的,有抱怨没有救生员的,有告诉落水者怎么保持身体不下沉的,有迅速拍照送给报社的,有以此为生动教材教育孩子的。一个年轻人一声不吭,迅速在附近找到一根长鱼竿下到水边费力地递给水里无望挣扎的人,那个人得救了。这个时候,递给他一根竹竿比教他游泳要现实得多。

真正的善良不是泪,而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义愤填膺:乐善好施:

2、在第2自然段方框内加上标点。(3分)

3、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2分)

4、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5、教授在走廊的尽头故意安排一个乞丐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三)最后一根火柴(17分)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慎重 稳重 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岩,大家一起挤进去。六个人背靠背,蜷缩着,彼此用身体取暖。

这时,队员们发现,他们栖身的巨岩下面竟(缠绕 围绕 萦绕)着许许多多干枯的树枝。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全队唯一的烟民——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了。

这里海拔数千米,氧气稀薄,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大家用身体挡着风,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腾起一缕青烟。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把柴火点燃的话,他们将魂断高原。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狂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六条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雍肿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对峙的悲壮一幕!” “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句子写出了然后用身体围成一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都竭力屏住了呼吸。“哧”地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 沉重 厚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六张激动的脸庞,温暖了六颗冰冷的心。在那漫长的一夜,在那生死之间,大家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的火柴产生了近乎崇拜的敬意。天亮了,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人们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

1、在文中括号里画出合适的词语(3分)

2、给文中带点字注音(2分)

栖.身()肆虐.()屏.住()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正确的答案下画“”(2分)

4、理解句子后填空(6分)

(1)“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此时此刻,大家心中会想:“。”(2)“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这是因为。

(3)“狂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六条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

创造奇迹的,仅仅是那火柴吗?你的见地是什么?请说清理由。(3分)

四、综合实践(5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10

(2012.6)

卷面分:3分。

评分建议:卷面书写规范、端正、美观三个方面个占1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参考答案:插秧、蒜瓣、魔鬼、冻僵、捐赠。

评分建议:每个词语占1分。

二、查字典,按要求填空(4分)

参考答案:目、7画、F、③、①、④。

评分建议:前三格1分,错一个扣0.5分,后三格每格1分。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参考答案:百炼成钢、无缘无故、发愤图强、狂风暴雨、精兵简政、见微知著。评分建议:每个词语得0.5分。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4分)

参考答案依次为:严格、严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

评分建议:每空1分。

五、按提示,学写句子(4分)

参考答案:(略)

评分建议:每题2分。

A类(2分):写法运用合理,语言表达具体、生动,没有错别字。

B类(1.5——1分):写法运用较合理,语言表达较具体,有1个错别字。

C类(0.5分以下):写法运用欠合理,语言表达欠具体,有2个以上错别字。

六、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参考答案:1.B2.A3.C4.B

评分建议:每题1分。

七、修改习作片断(4分)

参考答案:1.“经长”改为“经常”;2.“大量丰富的阅读”改为“大量的阅读”或“丰富的阅读” 3. 《课外阅读先进班》改为“课外阅读先进班”;4.“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班》的光荣称号呢!”改为“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班’呢!”或“我们班还获得了‘课外阅读先进班’的光荣称号”。

评分建议:每处1分。

八、根据提示,补充名言或诗句(5分)

参考答案: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2.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而活着的。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评分建议:第1句2分,第2句1分,第3句2分;有1个错别字扣0.5分,有2个错别字不得分。

九、根据原文和提示填空(13分)

参考答案:

1.填空题:专心致志、之为听、思援、与之俱学;《孟子·告子》或《孟子》;解释:教导、只有、不。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填空题:《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中借用古时候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来说明一个观点:人都要有一死,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评分建议:

第1题7分,填空题每格0.5分,有错别字不得分;第(1)题、第(2)题、第(3)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第(1)题不写书名号扣0.5分。

第2题6分,每格1分,有1个错别字扣0.5分,有2个错别字不得分。

十、综合性学习(3分)

参考答案: 略。评分建议:

3分(每句1.5分,没用修辞手法扣1分。)

A类(1.5分):写法运用合理,语言表达具体、生动,没有错别字。B类(1分):写法运用较合理,语言表达较具体,有1个错别字。

C类(0.5分以下):写法运用欠合理,语言表达欠具体,有2个以上错别字。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一)倒立的老鼠(7分)参考答案:

1.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填入括号内(用序号表示)。(1)B(2)C

2.语言(对话)描写,老鼠们惊慌的场面

3.示例:高明,理由是拉本用我们所想不到的办法消灭了老鼠;不高明,理由是消灭老鼠不必花费这么大的气力,只需要用老鼠药就可以了。

评分建议:

第1、2题每个1分,共4分。

第3题:3分。

(二)词典的故事(11分)参考答案:

1.(③)——(⑤)——(④)——(②)——(⑥)——(①)2.(1)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2)不矛盾,这样写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渴望买到这本词典,可是却不能买的悲伤,甚至绝望。

3.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好学。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这孩子吧。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规矩也不是死的。

评分建议:

1. 每个1分,共4分。2. 每题2分,共4分

3. 本题3分。内容符合文意,语言表达流畅清楚。

注:1.上述问答题,只要符合题意、紧扣要点即可。2.答题要求规范、完整,不写“答:”扣0.5分。3.错别字酌情扣分。

十二、习作部分(30分)1.评分参照表:

说明:

(1)没有题目或题目没有补全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题 篇11

积累与运用

一、以下几个词我们都见过,为其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1.东西望( )

(1)开,展开 (2)看,望

(3)陈设,铺排(4)姓

2.长避短( )

(1)举起,升起(2)飘动,飘荡

(3)发扬 (4)传播

3.香客如( )

(1)江河的流水(2)流传,传播

(3)运转不停 (4)等级

二、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六年了你究竟掌握了多少,测测自己。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你能行的!

良师( )友 狂风怒( )

再接再( ) ( )转反侧

兴国安( ) 排山( )海

应接不( ) 神机( )算

()()()()

2.学习成语要会自己归纳总结,请你尝试着写出以下几类成语各两个。试试看吧!

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 ) ( )

写出AABC式成语:

( ) ( )

写出四个字中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 )

写出形容很专心的成语:

( )( )

三、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工作很忙,王叔叔()坚持每天晚上去培训班学习。

2.他()会驾驶汽车,()会修理汽车。

3.小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从不骄傲自满。

四、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把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A.《水浒传》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D.《西游记》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4.正在任上的国家主席名叫()

A.毛泽东 B.江泽民

C.温家宝D.胡锦涛

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A.李白和杜牧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D.李商隐和杜甫

六、精彩的回忆。

1.小学六年中你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了,想必你们一定记忆犹新吧,下面请你默写出一首诗或词,写出它的作者,并说说这一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描写四季特征的古诗,任选两句写下来,并在诗后标清写的是哪个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宝贵,用你所知的名人名言劝告他们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思考

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的事情,有些同学认为阅读很难,其实并不是这样,关键你要将文章读懂。先静下心来读它三遍试试!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 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 脚一蹬 手一搬 哐里哐当 满屋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 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 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 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说 娘 你别再熬夜了 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fu,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转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并把它们写在后面括号里。(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六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篇12

一、“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存在的问题分析

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并辅之于学生访谈、教师研讨, 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数学思考的方法缺失

(二) 意义建构的过程模糊

(三) 图形观察的空间观念薄弱

针对图表式开放题, 很多学生题意理解不到位。如这样一道题目:在下面正方形中各画一个学过的图形, 使它的面积正好等于正方形的一半 (见图2) 。学生画出的图形类型相同, 也有部分学生画出的是一个组合图形, 原因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之间关系不够熟悉, 缺少转化经验。例如平行四边形。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亲身经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才能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经验。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眼中有物而无人”, 知识强于活动, 结果优于过程, 更多地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围绕“双基”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扎实的, 但往往会让解题经验替代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表现在测试中,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对于图表式、对话式的试题及开放性问题失分率较高。

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教师要想从“眼中有物”转化为“眼中有人”, 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就要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要明晰教材的内涵, 用好教材, 才能积极探索“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策略。

(一) 对接生活——在经历生活数学中积累实践性经验

对小学生来说, 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在上小学之前, 他们已经遇到过许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例如, 跟父母去超市购买物品, 在生活中看到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知道什么时候播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的电脑等, 这些活动为他们建立数量和几何形体等初步观念提供了经验, 尽管这些经验是不系统的、非纯数学的, 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对此, 教师就要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 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对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数学经验进行数学化提升, 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 才能帮助学生生成新的数学经验。

翻阅小学数学教材, 一年级上册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图形、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等数学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认知起点, 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逐渐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为例,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是几何图形学习的起始课。有教师在教学时, 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喜羊羊”带来的百宝箱, 并出示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第一个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揭示概念。第二个环节,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模型, 让学生认一认, 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 加深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第三个环节, 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 从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通过三个环节的活动, 从观察实物图揭示概念模型图到形成表象, 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二) 自主探索——在经历体悟数学中积累探究性经验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数学体悟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创设自主探索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亲历探究性活动, 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在进一步体验、感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 强调对学生获得经验的回顾梳理, 通过归纳、概括和总结等方式, 让新经验自主建构于原有经验体系中, 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如像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运算定律等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 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到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例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这一课时, 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 两端都栽, 可以怎样植?并让学生把想法用线段图和表格以板书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得出规律:“两端都栽”的时候, 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并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 也有利于学生从植树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及时地将线段图上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加以总结, 为解决多样化的类似数学问题奠定基础。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拓宽思路, 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三) 动手操作——在经历综合数学中积累活动性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每一册都设置了“综合与实践”内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随机摸球、统计、地面拼图等综合性较强的内容, 都要求学生以多种经验参与其中,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 四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 笔者做了以下改编:

1. 创编例题, 选择趣味内容作为统计教学的材料。

教学时, 笔者选择中国在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上的奖牌数作为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两届奖牌数的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 从中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2. 动手实践, 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 比较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的优缺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分析能力。

3. 展望前景, 感受统计知识的趣味性。

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及绘制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 笔者提出问题:根据中国队在前两届奥运会的表现情况, 你们认为2016年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的趣味性。

上述统计教学中, 教师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提取信息、解释问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在经验积累中掌握统计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获得了较好的训练。

(四) 交流反思——在经历思维数学中积累方法性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预测结果、探究成因, 而学生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获得的。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 猜测数学结论, 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积累和提升策略性与方法性经验。

例如, 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教学, 教师可以分两步新授教学。

第一步,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 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上一篇:梁村镇中心小学开展安全大检查自查情况报告下一篇:雨一直下的初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