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叙事作文(精选8篇)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1
记得那是我上幼儿园的事情了。一天放学回家,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小床上放着一条绿色的极其漂亮的花连衣裙。那一朵朵鲜艳的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有的全部绽开,红色 的花瓣簇拥着黄的花芯,真是完美无缺,仿佛是开在花坛里,简直让人分辨不出是真是假。我想:要是剪下一朵粘在白纸上,回来给妈妈看,她一定会夸奖我的。我越想心里越美,一双小手痒痒的,不 由自主地去拿剪刀,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选了一朵自己认为最美丽的花,沿着轮廓一丝不苟地剪,“咔嚓、咔嚓”,生怕把花朵剪坏了。不一会儿,一朵完整无缺的花剪下来了。我弄了点胶水,小心翼翼地把花粘在白纸上,举起 一看,似乎还少了些什么。我冥思苦想,突然眼前一亮,对,还少了两片绿叶,没有绿叶衬托,花怎么会格外美呢?我看裙子的底色很好,就剪了两片,用同样的方法粘在鲜花的根部,顿时,一朵美丽 的花儿就被我一双小巧的手重新移植到我安排的画面上了。
我正沉浸在自我陶醉中,妈妈回来了。我连忙把我自己亲手做的手工花交给了妈妈。我正等待着她的表扬,却不想迎来的却是批评:“千千,这花是不是从我新买的裙子上剪下的?”妈妈的眉 毛拧成了个“川”字。我一看,知道大事不妙,只好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妈妈。她严厉地批评了我。
当时,我感到奇怪,妈妈为什么批评我把裙子上的花剪下来?现在我领悟了!由于思考方法的幼稚,在创造美好的同时,又破坏了另一个美好。那时的我真是荒唐可笑。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2
中秋节快到了,令人开心的是:这次月饼我要自己亲手做!我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下。我想月饼做出来肯定特别精致,做完以后发到朋友圈,一定会引来大规模的点赞……哈哈!
开始做月饼喽!我们先把水倒进预拌粉里,慢慢揉至光滑无颗粒状态,再把它分成四个大团子,每一个团子加上不同口味的水果粉,然后揉呀揉呀,直到颜色均匀,最后把每一个大团子分成四个小团子,四种口味分别是草莓、苹果、凤梨、香芋,红绿黄紫,真是好看。
好了,诸事顺利!妈妈说:“接下来,看好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先把小团子压成扁平状,再把馅放在中间,像包饺子一样一点一点地把它包起来,最后搓成圆球。”“行!”我信心满满地说。于是,我开始包了,天哪,团子太稀了,怎么包都包不起来,成了一团烂泥,真是惨不忍睹。这时,奶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手心沾上一点油再揉,终于把它们给包了起来。
最后,要压花了,我自告奋勇地说这项工作交给我吧!我拿起一个模具,使劲压了下去,不会吧?月饼又被我弄坏了。妈妈安慰我:别着急,慢慢来。我又尝试了一次,可是花纹全都模模糊糊,月饼圆不圆方不方,哎!这样的月饼发到群里,不被群嘲才怪呢!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3
今天,是我的11岁生日,一放学,我就直往家奔。回家的路上,我快乐地哼着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到了家,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我放下沉重的书包。跑到正在烧菜的妈妈跟前。神秘地对妈妈说:“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当然知道了,今天呀,是我们宝贝女儿的生日。”妈妈说道。“知道就好”。
“妈妈,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呢。对了,你为女儿准备了什么礼物呀?”妈妈摇摇头说:“这是秘密。”
“叮咚……”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定是爸爸回来了。不一会爸走了进来,只见爸爸和妈妈商量了点事情。
我独自回到了房间,从书包里拿出作业,静静地做作业。……一小时过去了,我的作业终于完成了,我飞快收拾好书包,我正准备开门时,门突然被打开了。门外站着的是妈妈。妈妈对我说:“曹萍呀,真对不起。我本来准备让你爸帮买礼物的,谁知道你爸爸竟把这事儿给忘记了。这不,他刚刚才告诉了我,我失望极了。满脑子都在胡思乱想,“难道爸爸妈妈本就不注重我的生日,还是妈妈说的是真的呢?要不然就是爸爸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习?错了,错了,爸爸妈妈怎么会这样对待她们的女儿呢?”我越想越感到失望。
我扑到床上,躺了下来。转眼间,吃饭了,我慢吞吞地拖着沉重的拖鞋走到桌前,突然,桌上的物品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简直不知道这到底是真的还是梦。我揉了揉眼睛,问妈妈,这是真的吗?桌上依次摆放着鸡丁,烤鸡,汉堡包,花生奶,美味的蛋糕等。而且,在我的面前还有一份精美的礼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物盒,里面放着一个小兔子玩具,上面还有发条,只要扭一下,小兔子就会跳起来。
我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妈妈骗我是想给我个惊喜呀!
评语: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精彩,美中不足在于作文的结尾,感觉有点虎头蛇尾!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4
是他,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是他,在我哭泣的时候,及时安慰我;是他,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分分钟帮我解决;是他,在我无聊的时候,教我下棋。
他,是一位关心家人的爸爸。记得那天下着倾盆大雨,我在学校收拾书包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没有带伞。爸爸刚好要来学校接我,可是他不知道我没有带伞,所以我们俩人只能一起遮一把伞。可是,爸爸却把伞让给了我。可是我还是没有答应,因为,我想和爸爸一起遮。但是我不管怎么说都还是不行,我们议论了半天,结果爸爸还是只能跟我一起遮了。我和爸爸遮的是一把小伞,俩个人根本不够遮。因为爸爸知道,就一直默默的把伞挪到我这边。爸爸淋了不少雨。结果回家过了一会儿就感冒了。无比心痛的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我的爸爸是个敬业的爸爸。爸爸每次回来最多就只能待一两个月,因为爸爸要去赚钱。我每次都把爸爸走的时间推迟了,因为我舍不得爸爸。爸爸说过他自己也想多陪我几天,那时间一直推迟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所以我的爸爸是个敬业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关心家人的,我的爸爸是敬业的。每个孩子都不一定认为自己的爸爸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相信,每个爸爸都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十全十美的。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5
只因奔忙于学生毕业的繁杂事务之中,或因身体的原因 ,近段时间我冷落了我的校信通小家。
今天早上早早起来给上中学的儿子准备好早饭,睡意全无,拿起手机,登陆了校信通网站,来到了我的小家。霎时间,“恭喜博腕!”的声声喜讯映入眼帘,“贺喜博腕”的连连祝福扑面而来。我眨巴眨巴眼睛,再看看页面的左上角,我真的看到了一顶金光闪闪的小皇冠。啊!我成博腕了!我也能成为博腕?我不断地反问自己,但这是真的。我想:校信通大家庭里高手云集,人才济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己能受到大管家老师们的热情关注,这是大家对我的莫大鼓励吧!那时那会儿,我真有“却看皇冠真犹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之想,又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太行花”之意 。可惜,由于我在亲戚家住,没有条件马上打开电脑,和众博友尽情分享这一份不小的.成功之乐。我把这份激动按捺在心底,整整一个上午,我在构思着一个问题,我的博腕感言怎样写?时过中午,我再也不能等待,冒雨回到了家。
坐在电脑前,重读着自己的一篇篇博文,回想自己的慢慢写博路,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能没有你”成了我此时唯一的语言。
不能没有你,你是我永远的舞台,我的梦因你而精彩——感谢你,校信通博客;感谢你,亲爱的博友。是的,是校信通博客为我们搭建了这个交流、交友、进步的平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成长的大家庭。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众多。自开通校信通博客以来,我发现我的世界变大了,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有不辞辛劳的大管家朋友,有“小城说雨”“才华如花”“诗三百”支手之音“朵朵向阳花儿开”"郭小艳老师”等一样才华横溢的老师朋友,有“心之小语”“余清婷”“第二代诸葛亮”等一样妙语连珠的学生朋友,还有“心雨绵绵”“快乐成长妈妈”等一样文采飞扬、教子有方的家长朋友。(大朋小友太多了,恕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个和谐的大家庭,精彩无限,我到处吸觅花香,补充能量。一年来,我学到了好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心得,学到了好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之道,还有许多优秀家长们的育儿经验之谈。每当有感而发,写下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博文后,博友们都来点评指导,你赞一个,他鼓励一声,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肤浅走向深刻。
不能没有你,你们的密切关注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感谢你们,我们学校的掌门人郭校长和课改顾问郭老师。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老师抄一辈子教案成不了教育专家,然而写三年教学随笔可能成为教育专家。”培养名师,打造教育专家是校长的梦想,于是,去年8月份,我们开“博”了。于是,每天总有两双眼睛在关注着我们的拙笔。一年来,篇篇博文后那不间断的无声的鼓励,成了我们写博路上坚持向前的不竭动力。
不能没有你,是我唯一的语言;不能没有你,是我不变的情怀。走进了小小的校信通博客之门,见识了精彩无比的大世界。收获是对前段努力的总结,更是以后写博路的助推器,在各位前辈和同仁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要继续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力争能写出像样的博文来,不辜负大管家和众位博友的殷切期望。再次感谢大家的肯定、鼓励和帮助,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关注,我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食物大比拼马上要开始了,这里有上届的巧克力大叔、上上届的胡萝卜同学、还有上上上届的杀手寿司先生……个个都是神勇无比。
首先上场的是饼干勇士和新一届的绿豆女士,可能是因为绿豆女士还是太年轻、太才学浅薄,饼干勇士一个排山倒海就把绿豆女士给打倒了。
下面彩旗飞舞,观众们的欢呼声盖住了主持人宣布胜负的声音。
饼干勇士可真厉害呀,一口气竟然打倒了倒数第三名选手,而且没有一局是输的!突然,台下好强的一阵风,饼干勇士差点被吹倒了,“这位是青豆女士,她连拿了五届‘食物大比拼’的冠军。”主持人羡慕地说道。“不过这一届的冠军,你就可难保了!”饼干勇士自信地说道。
比赛开始了,观众们的心跟兔子一样的活蹦乱跳。
首先是饼干勇士的五指点穴,青豆女士一个后空翻就躲过了,同时,青豆女士把自己随身携带着的甜甜圈飞镖扔向了饼干勇士,青豆女士本以为射中了他,因为用了五届,没有一位选手能躲过她的必杀技,谁知,饼干勇士早已看穿她的心思,一脚把飞镖给踢开,趁着青豆女士不注意,用自己苦练三年的“风火轮”腿一脚把青豆女士踹倒在地,饼干勇士纲要得意地笑起来,突然,一个婴儿般的叫声把两位选手弹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原来是武林高手包子娃!它就是最后一位选手,它看得高兴,就使出了自己的绝招——包子狮吼功,把两位选手弹飞了。
在包子娃上台领奖时,它告诉了大家,它的妈妈饺子娃,爸爸糖包娃,比自己厉害一百倍呢!这不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7
每天老妈开车接送我上学,节假日带我出去玩,我觉得既方便又平稳舒适。可说起老妈学车,哈,故事还真不少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早在七八年前,爸爸学车时就劝妈妈一起学,妈妈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买车呢,再说家里有一个驾驶员就够了,我才不去受那个罪呢!”没过多久,老爸买了辆“图图”。呵,这下我们全家外出可方便了。但有时爸爸没空,我和妈妈只好看着趴在那的汽车干着急。妈妈决定:学车!
妈妈顺利通过理论考试后,进入了漫长而痛苦的“练车季”。学东西挺快的妈妈偏偏在“扳桩”这个项目上开不了窍,方向不是打早了就是迟了,老会碰杆,经常被严格的教练批评得闷闷不乐。妈妈总是早早地去驾校,晚上很迟才回来,每天回家总是揉着胳膊喊疼。功夫不负有心人,扳桩考试时突然下雨,在妈妈前面考的一位阿姨没通过,妈妈第一把没过,第二把稳定情绪,小心翼翼地操作,终于顶着一头雨水和汗水顺利地通过扳桩考试,让一直低看一眼的教练大跌眼镜。也让一直守候在外面看着大屏幕的爸爸“心惊肉跳”。
要考“九项”了,“百米加减档”和“侧方位停车”是妈妈的强项,可还有一项要考试时现场抽签。妈妈再三祈祷千万别考到“s弯”。考试那天早上,妈妈一起床就对爸爸说:“不好了,做了一夜’馓子’的梦(馓子弯弯曲曲的),考到“s弯”就惨了。”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老妈居然梦想成真,考到了“s弯”并不幸“挂了”,当我想劝劝妈妈时,妈妈笑着说:“没事,又不要多交钱,在驾校多练练有好处。”老妈“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苦练,终于补考通过。“路考”对于老妈来说,是小菜一碟。顺利拿到驾照,老妈一把抱起我,开心地说:“哈哈,咱也是驾驶员了!”
现在妈妈已经有四年驾龄了,妈妈常用她学车的经历教育我: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8
我以为我读懂了,这世间的一切,可惜我错了。因为这世间的一切,实在是太大了,太繁杂了。所以不得不使我放弃一切,回到原点,一切从零开始。正如地球一样,不论你从任意,哪一个点出发,不论多久。你依然还会回到,你离开时的那个点。当回到那个点后,你才会发现,其实这一路,走来的你一无所有,失落的你,定会暂留几日,但是不服气的你,一定会重新鼓起勇气,在次出发,可是过了许久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又来到了原点,这时的你,千万不要生气,应慢慢坐下来,好好想想,这些究竟是为什么。等你细细钻研之后,相信你一定,就会发现。其实这么多年里,你所追求的真理,一直都在你的身边,一直都不曾离开过你,只是你从来没有发觉,罢了!懂得了这些的你,傻傻的坐在那里苦笑。因为在过去了的时间里,你曾跋山涉水,行走了几万里路。最后等老了的时候,才知道,才懂得,这些。可惜为时已晚!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9
今天,妈妈带我去爬山, 我高兴极了。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山脚下,我抬头望,啊!峰顶那么高!石级那么陡直,我能爬得上去吗?我从心底发出了疑问,妈妈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就说:“孩子,上山得靠坚强和毅力,如果知难而退多不好呀!”听了妈妈的话,我决心要爬上去!。
行进的步子很艰难,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一步一步地向上爬,虽然步子迈得很慢,但我坚持着,汗水浸湿了衣服,我也丝毫没有懈怠,看着脚下缭绕的白云,更增添了我走下去的决心,终于到了山顶。放眼了望去,粉红的桃花金黄色的油菜花,碧绿的麦苗,就像一幅泼墨的山水画,成群结队的鸟儿卖弄着歌喉,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和妈妈都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妈妈说:“看见了吧,还是山上美吧,要是你不上山,你能发现它的美吗?”我点了点头,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在山上吃了香喷喷的螃蟹串,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下山了,这次爬山收获可真不小。
这篇作文主要叙述了“我”在登山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欣赏到山顶的美丽景色,同时“我”也体会到“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还对“我”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从最开始畏难到坚持,再到增添走下去的决心,心理变化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
五年级叙事作文 篇10
“车子来了,快点,快点!”
在妈妈的催促下,我和表姐上了阿姨的车,和3岁的表妹一同前往草莓园。
在车上,我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心里早已激动万分。“在草莓园里自己动手摘草莓”呀,这早已不是第一次听到,却是第一次去尝试。以前我只知道家里的草莓都是是大人们从街上买过来的,没想到还可以自己去摘草莓,这应该很好玩,很有趣吧?
随着一路的疑问,我们来到了草莓园:只见一座房子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小房子略带尘土,有点灰灰的颜色,在小房子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大棚,白白的大棚里就是片片草莓田啦。我们从小房子里全好篮子,就出发去摘草莓啦!
阿姨在草莓园里精挑细选,终于选中了一个大棚。我第一个冲了进去,表姐紧随其后,而阿姨和表妹不慌不忙地走在最后。我为了摘得最多,不论是什么样的草莓都摘下来往篮子里放。不管什么大的小的、什么青的红的、什么半红半青的,只要被我看到了,统统进了我的篮子。一会儿功夫,几列的草莓已经被我给全部拿下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满意足地走向阿姨,准备向她展示我的战利品。
我把篮子给阿姨看。阿姨看了一眼,不禁皱起了眉头。她平静地说:“易优,你是摘了很多,但是,你自己尝尝看,有几个是好吃的?”我随手拿了一个草莓放进嘴里,竟尝不到草莓那股甜甜的味道,又涩又淡,一点也不好吃。阿姨看了看我,又接着说:“你看,自己也觉得很难吃了,对不对?以后摘草莓要先考虑一下摘什么样的,草莓要又大又红,熟透了才好吃。你如果摘了不熟的,不能吃,不是浪费了吗?以后做事要先思考一下,这样做对不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我点了点头,再也不乱摘了,而是精挑细选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了。
关键词:五年级,作文习作,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门支柱科目, 写作, 也称书面表达,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 写作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开展的难点所在, 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下, 无话可说等状况, 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 五年级的写作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与初中阶段的习作来说, 是一个基础过渡的重要环节, 因此, 做好五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大责任。
一、有效结合生活现实,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缺乏充足的社会经历, 在习作中难免会感到无力, 因而, 作为语文教师, 要引导学生的习作从生活开始, 从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开始。首先,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生活不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 习作不是缺乏素材, 而是缺乏观察。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回忆, 如在写《我的__》 (写一个人物) 这篇作文时,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 因为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在生活中出现得太频繁, 学生除了能对这些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以外, 会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去深化人物的形象, 这时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如一个学生准备写《我的妈妈》, 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啊?她跟三年前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妈妈做得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对妈妈做出什么事情至今很后悔的?……”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扩开思路, 进一步开展写作。其次, 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 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虽然很普通很平常, 但通过思维发散, 仍能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如在以“我发现了美”为主题习作时, 窗外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我顺机引导学生:“窗外的夕阳美不美?”当学生们回答:“美”时, 我问到:“美除了这些自然的景色美, 还有什么美?”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心灵美”时, 我问:“那么, 我们的这个主题是不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始写呢?比如, 现在的夕阳, 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 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呢?那这个夕阳是不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所处的阶段呢?夕阳这么美, 你们有没有想到爷爷奶奶的美呢?……”以此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打开学生的思路之门, 让学生能愉快地选材习作。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 为写作储备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到年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 因而较狭隘, 作为教师, 要牢牢把握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问题, 丰富素材的储备。
首先,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 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 作为教师, 我们无法改变, 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 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 丰富阅历, 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如让自然科学教师带学生种植树木、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等, 同时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带进生活, 如建议国庆长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 开拓视野。
其次,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 提高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 并非没有素材可写, 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组织语言去写, 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进一步开拓眼界和思维, 增加语言的积累, 才能逐步改变这种有话说不出的状况。1.在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遇到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明白这么优美的内容描绘的是什么, 具体内涵是什么, 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会背诵, 并最好是能熟练运用;2.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看书, 如《儿童文学》《小学生天地》《读者》等书籍,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并有针对性地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片段, 并加以背诵和运用, 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让语言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通过想象, 有限的知识能朗阔万物, 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 总会感觉想表达的总是不能深刻表达, 写作出来的内容不具体、不形象, 感染力和表现力都不强, 因而,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描写蒲公英时, 让学生通过对蒲公英静态和动态的仔细观察, 并加以想象, 学生写道:“像一个个毛茸茸的足球”“飘飞起来, 就像漫天飞舞的白丝带, 又像是一片片浪花”, 通过这种简单的想象加以点缀, 整个句子、片段的表达便显得更加形象具体, 文章的表现力凸显。
重返五四的声音又要响起来。一种难解的五四情结,一种集体的历史记忆,促使中国当代知识学人一次次踏上历史朝圣之路。年年五四今又逢,百年烟云话从容。五四故事从来多,此番回溯味几重?对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学术思想氛围养成的人文知识分子而言,每一次五四的重提,都是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再次确认,也是再次表明知识分子独立学术品格和精神立场的姿态的一次集体出场。然星移斗转,风物长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上世纪80年代的激情的现代性文化想象一代知识分子已然老去,当代中国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成功的故事和“北京模式”的世界性话题,提供了现代化发展新的道路和形态的可能。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危机,现代性诸神纷争不已,不同民族国家发展形态日益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中国当下的知识分子,还能怀抱怎样的文化理想和历史想象?还能用怎样的姿态和立场去回望和讲述五四历史呢?在跨越了一个世纪历史长河后,再叙五四,也许我们期望能够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能够走出关于五四的现代化想象的宏大叙事,开启一个新的别样的关于五四的话语空间和叙事立场,而不再是对高度本质化了的五四历史的膜拜和某种单一阐释思想体系话语的循环增殖。如此,历史回望者,中国当代知识学人的历史意识和学术思想精神的自我调整和矫正,就是必需的了。
所谓重返五四,意味着回到历史的“原点”,对五四历史的本源的探求和真相的还原。当代新历史主义和“后现代诸学”新论都从根本上怀疑和否定历史的“本源性”的客观存在,而只相信历史的话语性生成和意识形态建构。历史不可重现,现场不可还原,所以重返五四,也许只是一种理论虚妄和神往的精神意向。那么对历史的认知和把握,将永远走不出话语的迷障。“后现代”理论的片面的深刻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用话语性解构了历史构成的客观性前提及本源性存在,又将历史的话语性,叙事性视为唯一的终极的结构性力量时,这一理论的虚幻性就显露出来了。当众多历史语言的碎片在历史空间穿行,并形成相互颠覆和解构的力量时,历史就沉沦了,也伴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的自我消解。历史从来都是人的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有限理性的存在者”的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具体的历史矛盾运动,构成了历史的本源性因素,也是历史话语构建的隐秘的客观物质条件。历史不可重现,但历史性本源性力量和矛盾关系可以追寻。五四历史的发生,是近现代中国多重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演变的结果,而贯穿其中的历史主题是国家的救亡图存和传统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的历史语境,决定了这次历史运动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中国的民族自新之路只能是中西文化激荡下再造和新生,包含着吸纳和抗拒,移植和批判。也决定了这场现代化文化工程不可能复制西方模式。只有尊重历史的实践性品格,尊重历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才能走进和透视历史。只有摒弃形形色色的非历史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不把历史看作是康德的人的主观目的论关照和黑格尔的理念世界的逻辑展开,不把对历史的认知视为证明“知识合法性”的历史话语生产,解构历史诗学范畴的“宏大叙事”,回到历史发生的现场和历史演变的初始情景,才能走出理论话语和意识形态的迷障。
当今中国知识界,形成了两套不同的关于五四的“宏大叙事”,即启蒙主义五四和革命政治五四,各自演绎出不同的理论话语系统和文化逻辑。然而历史的言说不能等同历史本身,理论建构的语言学特性和意识形态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历史的本真,遮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不把五四历史看成一个孤立的“原点”,一座装有思想宝典的精神圣殿,而是一段经纬错综的社会运动过程和历史阶段,不是单音独鸣的嘹亮的思想号角,而是一组错落跌宕的和弦和繁音。一场神圣和荒诞相混杂的历史活剧。想象中的五四圣殿和思想宝典其实并不存在。对五四历史的重返,只会让我们走进山重水复,曲径回折的历史通道。五四是光彩的,鲜活的,也是纷繁的,杂乱的,五四是现代的,进步的,也是矛盾和分裂的。是一个一切都在孕育,一切都有可能,一切又都不成熟的时代,任何关于五四历史的单质的文化想象和浪漫神圣的情思都是浮浅和苍白的。真正属于那个时代的,是青春期的躁动和创世的激情,以及伴随而来的集体的矛盾混沌的思想精神意向和生命状态。
五四不只是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也不只是1919年的北京街头的学生爱国集会运动和火烧赵家搂,五四历史是现代中国的转型期,从清末维新变革,到民国创建期的新文化运动,再到大革命前后的共产主义思潮的传播,构成了五四历史的不同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文化面相自然带来了历史叙事的困难,一个单质的五四文化精神并不存在,但也提供了五四历史言说的广阔空间和多重可能性。
清末维新变法是五四历史的先导和发端,是“20世纪新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康、梁一代知识精英,为变法图强,弃“数百年无用之旧学”,兴西学,办洋务,师夷长技,开中国现代变革风气之先。白话文运动风生水起,视“白话为维新之本”。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造平易畅达之现代语体,初现新文化端倪。戊戌政变,力推政治革新,为君主立宪大造思想舆论,开现代知识分子问政先风。清末维新运动无论是启迪民智的文化变革还是立宪变法社会政治革新,都是后来新文化运动和社会变革的预演,也预伏了后来所有的矛盾对立的思想裂痕和纠葛。启蒙或救亡,革命或改良,古今之辩与中西之别,用夷变夏与中体西用,开启了一个世纪的纷争不已的思想命题和历史二难抉择。然中国现代历史变革的新机缘就包孕在这片混沌的思想因素中。一切都在孕育、生产、演变和转化,一切都在尝试、试验和变通。启蒙先觉一代人,并不遵循一定的成规和定见,也不信奉普世的信条和单向度的价值。经世派办洋务,学习西方现代工业技术,却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持文化本位主义,既促进了中国现代新经济因素和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也坚持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康、梁都是西学派,但也都是尊孔派,所谓“讲中外之故”,是为了“发求仁之义,救中国之法”。康有为反对的是伪孔学,提倡尊孔读经,在政治变革引入传统儒学思想资源,梁启超尊称孔子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无形之枢纽”。西学与孔学,二者未必不可以调和。维新派崇白话而去文言,主张白话为维新之本,然新文体大多言文掺半,雅俗兼顾,二者并非决然对立。梁启超,作为中国新文化的第一代旗手和启蒙主义的先驱,不论是历史活动还是文化人格,都汇集了中国近现代史最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文化思想因素。甲午战败,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梁启超一应试举子,毅然召集十八省千余在京会试举人,赴督察院呈请,朝野震动。戊戌维新变法,推行新政,是文化革命;谋宫廷政变,是政治革命。“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乃倡小说界革命,是启蒙;1919年赴巴黎和会,外争主权,是救亡。作为晚清至民初的历史标志性人物,始终是实践型的启蒙者,社会文化变革的先行者和探求者,既坐而论道,也舍身求法,践行践履,知行合一。有人说梁启超的矛盾和多变,一时在朝,一时在野,时而知识分子,时而宫廷官员和政府政要。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梁奉劝他行“开明专制”,袁世凯洪宪复辟称帝,梁又力倡“民主宪政”,策动蔡锷倒袁。为变法借助皇权,为建立多党制和议会政治,倚靠过去的政治仇敌袁世凯。几度出入宫廷和内阁,力推新政,数次变换身份,或办报或为官,文化立场和政治主张也几度有变。然事事不可为,政绩少有建树。新文化的第一代旗手,启蒙主义的先驱梁启超的矛盾性人格和悲剧性历史命运正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多重矛盾的体现。文化启蒙和政治救亡的多重使命,作为有限理性的个人和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局限,梁启超的矛盾多变的历史行为是必然的。只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摸着石头过河。从来没有绝对的普世的理念和标准的方案可供效仿和复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变革,只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探索和实践,这才是五四历史运动展开的“原点”,它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多重矛盾的纽结,蕴含中国历史演变的多重可能性,也必然走出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意义上,梁启超的实践型启蒙者精神特质,正是中国先进政党及其领袖实践奋斗救中国的先导。时人称梁启超如“长彗烛天,如琼花照地”,其历史地位也远高于“坐而论道”的胡适辈。
二、五四新文化的多重面相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陈独秀写《敬告青年》,树文化革命大旗,认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必经由伦理革命和道德革命,并提出科学和人权并重之双翼 ,1917年《新青年》又以胡陈二人文章发难,废文言,崇白话,倡新文学,文学革命兴起。《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思想阵地,也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新青年》文化圈。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历史长卷的斑斓的主轴,也被认为是五四历史价值的精神标高和中国20世纪文化现代性的发生的源头,其历史重要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但我们仍然警觉一种关于五四新文化的历史叙事,迷恋一种新旧对立,新文化战胜旧文化的革命进步的宏大叙事的历史图景。元叙事总是以牺牲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代价构建历史叙事的合法性,以“历史理性”掩盖历史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因而元叙事需要被置疑,不仅在于对历史真相偏离和对历史情景的简约化,更在于其现代性“历史理性”的文化霸权和某种虚幻性。对历史进化论和对历史进步论的迷恋,五四新文化宏大叙事预设了一系列二项对立;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重返五四现场就是要打破这种高度本质化的二元对立的线性思维方式,消除单一现代西方世界模型的历史观。将五四文化变革植入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中,考察它的生成性和建构性,并重建五四历史叙事的中国主体性和历史关联。
将五四新文化视为一种单质的现代的文化形态乃至思想圣典,只是后人的一种文化想象,作为一种历史运动过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始终处在变动中,矛盾性和不确定性,是这一运动的基本特征。新文化的急先锋陈独秀鲜明主张“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以旧有之礼教为非,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将新旧问题归于中西问题,文化批判成为新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然何为现代西方文化,五四一代知识精英其实并无多少深知和了解。新文化运动中,主义与思想杂然蜂起,有过试验主义、安其那主义、自由主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然多为空洞的概念和口号,并无学理的深究和推理,求新求变的热情和勇气远高于学术的兴趣和致思的严谨。所谓立异以为高,唯新为上,唯洋为上。有激进新文化派批判古文家对古人不明其所以然,今文家对今人(西洋)又何其不然?言必称孔孟与言必称卢梭,其实本质并无不同。现代西方只是一个无差别的高度本质化、镜像化中的他者,新文化诸君尚无从辨析西方文化生成的历史特征及其之间 巨大的差异,更缺乏对之必要的反思精神立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是受人膜拜不容置疑的主神牌,但新文化斗士对民主科学的理解实则不甚了了,抑或凡西方的都是民主与科学的?科学与民主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凡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都是科学,是科学最大的效用。这里已经显露出科学理性至上的偏执。民主则既可以用无政府主义的个人绝对自由来定义,也可以用自由主义的个体精神理念来说明,而卢梭式的“人民主权”论下的民主是排斥个人权力的,却也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观念重要的思想资源。乃至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相爱”,以及民粹主义或苏俄的工人阶级统治,一股脑的装进了“民主”这个大箩筐。驳杂的科学民主观,其实并无法“救治中国道德上、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也远未完成中国文化现代化工程。新文化运动的功绩和意义在于倡导者变革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诉求和筚路蓝缕的探路精神。至于将德先生和赛先生升格为德菩萨和赛菩萨,成为文化宰制和思想专制工具,则是之后历史前行中的悖谬和变异了。
“新文化说”以否定和批判旧文化为前提,新旧对立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观、历史观,更重要是一种价值观。新文化常被视为一种革命进步的同义语,然实际历史情形却复杂的多。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文化心态是矛盾分裂的,即使同一文化阵营的人立场心态也判然有别。急先锋陈独秀激烈偏执,“必以吾辈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且“不容有讨论之余地”,二元对立一元绝对,激进且专制。鲁迅、钱玄同都有废弃汉语,烧毁古书的过激言论,只能视作革命风潮中的矫枉过正或文化批判策略。蔡元培却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张,在新文化策源地北大延揽了如辜鸿铭、刘师培等一批旧学问家,以达学术思想多元与平衡。胡适介绍和推崇西方文化哲学,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锋,然他“吾于家庭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事则从西方人”的行为主张,不仅是五四时期文化名人的逸闻趣事,也是文化态度上“知与行”的矛盾复杂的哈哈镜。所谓“知易行难”,其实“知”也未必易,在新旧文化态度上,又有多少人能分辨绝对之是非呢?即便历史上视作守旧一派的也并非壁垒分明的敌对阵营,他们是新文化激进派的矫正者和新文化建设重要的参与者。文化上的守旧派更不等于政治上的反动派。胡适后来说过,我们只知道守旧的林琴南却不知道当日维新党人林琴南,只知道林琴南反对白话文学,却不知道林琴南也写过白话新诗,“这算不得公平的舆论”。林纾其实是赞成“新学旧学并行”的,说文言不可废,并未说白话不可兴。新学并非是要建立的旧学的废墟上,新文化也并非要以旧文化毁灭为代价。没有旧文化,何来新文化,文化建设只能在传承中发展。他所忧虑的是“未得其新,先陨其旧”,一种深刻的文化危机感,是要为数千年中国文化保存一缕元气。且只能白话,不允许文言,不允许别人读经,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专制和思想专制。何来民主自由?五四历史时期,新旧文化阵营并不分明,文化态度也并非一定关乎政治立场。袁世凯尊孔复辟,倡“孝悌忠信礼仪廉耻”,革命党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鼓吹“仁爱信义和平之固有道德”。南社成员大多为同盟会员,反清复明,民国后支持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文化上却坚持传统文化,保存国粹。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价值,有别于政治的独立文化属性;更是维系民族历史特性的精神基因。蔡元培明言只是反对政治化的孔子,不反对孔子本人及儒学,将文化与政治明确区分开来,表明五四历史人物对文化问题的审慎立场。
固守旧文化,言必称孔孟,无以产生新文化;全盘西化,言必称卢梭,也绝非中国所需之新文化。二者都失去了中国历史变革之“自我”主体性。五四新文化应具备中西文化交融化和从中生长出来新的历史品质。五四新文化的建设既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对现代西方知识的推介,也包括林纾及“国故派”,《学衡》对传统学术的守护。在某种意义上,后者对新文化的贡献和功绩,绝不不低于新文化激进派。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尚未能达到“保存国粹,融化新知”,或如胡适所言,在新旧文化的内在调和的新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和哲学的目标。新文化的建设也必然在历史前行中不断演变发展,并融入新的内容,如陈独秀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李大钊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三、 启蒙的迷思与虚妄
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五四情结,是启蒙情结。所谓五四宏大叙事,即为五四启蒙宏大叙事。五四启蒙精神,五四启蒙主潮,似成五四历史文化批评的唯一标签。启蒙意识是80年代以来知识学人的精神标识和思想武器,一再祭起启蒙的旗帜,既显示知识分子之独立文化精神立场,又能唤起和激发社会启蒙导师角色的文化自信和勇气。然在现代诸神纷争不已的后现代性多元世界文化图景下,启蒙理性逐渐走下圣坛,蜕变为可供置疑的关于现代性理论设想的一种话语范式。当“启蒙的悖论”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的逻辑思辨,而是一再被中国历史实践发展的具体情景所印证和充分展现,关于五四宏大叙事的危机就来临了。重返五四历史场景,我们可以追问,五四历史是否真正存在过一场西方人文主义意义上启蒙主义的主潮?五四启蒙精神带有怎样的中国化的历史文化特性?当代中国,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知识界关于五四启蒙话语是否偏离和改写了五四历史文化精神本相并沦为一种陈陈相因的思想俗套?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敬告青年欲 脱奴隶之羁绊,要有“自主之权,独立自主之人格”,并提出科学和民主之双翼。“价值重估”成为时代新的学术思想。新文化派抨击儒学权威,视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虎符,专制政治之灵魂,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和启蒙精神,是五四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历史业绩。但五四启蒙主义思潮不是欧洲启蒙主义运动的简单移植和复制,其历史特性及思想演变都受制于中国具体的历史情景。五四启蒙思想并没有发展成一场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更没有产生类似欧洲的理性精神,个人解放及人文主义的主导思想。用西方启蒙主义知识话语来解读五四,其思想方法是非历史的,文化立场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普世观。由此推演出的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民主宪政的启蒙现代性方案,更是一种虚妄。
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过声势甚大的“世界语”倡导和推行运动。激进新文化派主张用废弃陈旧的汉文,用“世界语”取代之,以达成“新文化,新国民”。陈独秀、鲁迅、钱玄同,都是力推者,于是世界语杂志、世界语学校相继出现。也引发了反对者激烈的批判。后世界语未能通行,国语反倒是站住了脚跟。这次“世界语”运动后世虽然谈论不多,却是我们认识五四启蒙思想的多角棱镜。一种将历史运动理解为绝对精神理念的发展,将社会演变理解为朝向普遍社会的天下趋同的过程的形而上学哲学思想在五四时期逐渐形成。这一绝对精神体现出的理想社会当然以现代西方文明社会为范型的。普世主义、天下大同、科学与民主、启蒙理性构成了现代性西方话语认知体系。新文化派认为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将要到来,世界语将作为世界人类的语言,代表世界公理与正义的新文化。形而上学总是将思想预设等同于现实,将精神理念等同了物质世界。五四时期世界语运动喧闹过后,不再有人提起,成为普世主义的笑柄。而1919年的“巴黎和会”也打破了五四启蒙思想家关于世界公理与正义的幻想。
欧洲启蒙运动以理性为依托,启蒙理性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石。中国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运动中,却并没有发展出理性主义精神传统。我们甚至可以说,理性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为薄弱的思想环节。“尊王攘夷”不是理性,“全盘西化”当然也不是理性,“尊孔读经”不是理性,说“仁义道德”尽皆“吃人”更非理性。五四启蒙者的批判的勇气多于批判的理性,对旧文化的破坏多于新文化的建设。陈独秀的绝不容讨论和不容匡正的激烈裁决,远远压倒了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的平和商讨。那是一个激情比思想重要,片面的深刻比公允重要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热血的革命和战斗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和平的思想学术建设时代。“启蒙理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也根本没有医治一切病症的灵丹妙药。奉启蒙主义思想写小说的鲁迅,写出了阿Q、祥林嫂、闰土的病苦,但对阿Q、祥林嫂们来说,真正需要思想的启蒙和个人的自觉吗?一如今日之富士康的打工仔、打工妹,巨大的利润机器会剿杀他们身上残存的任何一点个体独立的精神意识,其地位命运与启蒙与否并无关涉。个体自觉和个人解救不了阿Q和祥林嫂,连启蒙者自身也解救不了。对此鲁迅有清醒的认识,在这一点上,鲁迅远高于“新青年”的同辈们。
五四启蒙精神不同于欧洲启蒙主义,在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有着不同的历史逻辑和精神脉络。不同于依托理性主义的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国五四的思想启蒙运动从一开始就和民族主义纠结在一起,是民族救亡和社会革命的产物。或者说启蒙是救亡的手段或途径。启蒙必须以民族救亡与振兴为依归。与其说五四历史的主潮是启蒙主义,不如说民族主义。每一次民族主义精神的兴起,都推动了启蒙主义的深化和发展。而启蒙思想的发展又进一步推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康、梁之维新变法运动既是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又是政治变革的社会运动,直接导因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华帝国危机加深。维新变法开启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现代化转型之路,也形成了启蒙与救亡为一体的中国现代启蒙主义运动的历史特征。1915年日本帝国迫使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和1919年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的巴黎和会,再次掀起中国民族主义浪潮。在此期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运动狂飚突进,更演变为以北京街头学生示威游行为中心的全国性爱国主义运动。国家存亡与民族大义总能压倒思想文化的纷争,所以为抵御日本侵犯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黄兴呼吁“暂停革命,一致对外”,李大钊申明要“策政府之后,以为之盾”。抗议“巴黎和会”瓜分中国协议,北京学生上街,酿轰轰烈烈五四运动风暴,其具体策划和组织,竟是新旧文化对立的《新潮》与《国故》成员联手而为。陈独秀上街撒传单被捕,奔走相救者,不仅有蔡元培、胡适等新文化派同道,也有刘师培、章士钊等旧派学者。文化思想上的对手,化为民族国家利益上的同盟。胡适曾幻想能不碰政治,致力于思想文化的建设和革命,做独立的自由知识分子。但如陈独秀所言,政治总是一次次找上门来。中国的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使命,决定了中国的启蒙问题的社会政治特征。这是中国启蒙思想家的宿命。所以,中国历来多有以救亡为使命的启蒙者,较少以个性解放自任的启蒙者。因而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五四爱国主义政治运动是必然的,新文化阵营的分化也是必然的。胡适后来多次惋惜五四运动对五四新文化的偏离和冲击,认为导致了后来的激进主义社会革命思潮,反映了他历史认知的盲点和意识形态立场,中国当代学者的盲目附和,就显得浅陋可笑了。鲁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可启蒙理性和个人解放显然不是救治良方。所以才有了“少年中国会”的奋斗实践救中国,有了《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专号和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左转”,有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兴起。这是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似乎始终不能忘怀启蒙的道义和天职,然却总是陷于“绝对精神理念”的形而上学迷思,陷入启蒙现代性方案和历史图景的西方知识话语迷阵。其实知识分子并不天然享有启蒙者的身份和资格,谁来给知识启蒙者来启蒙呢?当某种启蒙情结成为一种僵化的理念,一种自我设限的思想痼疾和一种非历史的社会立场,那么还是让我们重提瞿秋白在革命文学高潮中的告诫吧:“请脱五四的衣裳”,也许现在我们是到了让“启蒙情结”释怀的时候了。
我走到自己的车前,发现驾驶位门边被撞了一个大洞,妈妈只能从副驾驶室爬出来,灯也凸出来了;再看看他们的车,前面的保险杠掉了,车牌号码也掉了,他们的车报废了。
妈妈打电话叫来了爸爸和叔叔他们,由于双方没有谈好,最终报了警。我和他们车上一个小朋友交了朋友,先聊了一会儿,后来竟然玩起来了。我们玩了一会儿,小朋友突然产:“警察来了。”我接着说:“有好戏看了。”我们跑回去,警察把平面图先画好,然后把他们的车推到边上,在推车的同时,噼哩叭啦又掉了很多零件。后来警察对他们说:“你们应该赔他们钱。”
我们回去了,他们只能步行或搭其它车。在路上妈妈对我说:“方向盘歪了。”“能开吗?”“能,要把方向盘斜过来,开慢点就行。”
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时不时地会到我的房间里来转上一圈。我问她做什么时,她有时说拿东西,有时会问我渴不渴。其实我心里很明白,她是在监督我,看我有没有认真在写作业,字有没有写好,而且不止一遍地唠叨着要我坐端正。
写完作业后,我就像笼中的鸟儿获得了自由一样,飞快地跑向外面,那时的心情快乐极了。当我玩儿完回家以后,去整理书包时,发现妈妈已经把我的书包整理好了,还把书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好不容易把双休日盼来了,我打算周五下午先尽情地玩玩,作业放到周六再做。可是周五下午放学后,一回到家,妈妈就让我把作业先写完,星期六下午再把作文给完成,我的作业安排就这样被妈妈给打乱了。
妈妈,你不知道吗?我多么喜欢生活中的自己呀,因为我已经会替你分担家务了,我会去超市帮你买东西,会去市场上买菜,会煮饭,想着自己会做这么多事情,心里是很自豪的,感觉自己已经长大。
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以后你不要再帮我做这做那,不要安排我的学习,我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真心爱我的话,请放开你的双手,让我自己去承担吧!
早晨,甜甜在鸟儿的呼唤中醒来,“搬新教室了!”一下子从甜甜嘴里蹦出来。她一骨碌爬起来,冲门外喊:“妈妈,快帮我准备早饭。我们今天搬新教室了!”“宝贝,知道了!昨天你都说了好几遍了,妈妈不都记在心里了吗?”“妈妈,这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到这一刻嘛!”甜甜拉着妈妈的手撒娇道。
一路上,花儿绽开了笑脸,草儿舞着长袖 ,甜甜蹦着跳着来到了教室。教室里成了欢乐的“鸟巢”。“啊!甜甜我们八时就搬进教室了!心好激动呀。”“听说还有大电视机呢!”同学们小鸟般唧唧喳喳地说开了。“以后,我们再也不会煎熬哩!”小博士铮铮手舞足蹈地说。“是啊!你看,这么不过几火柴盒大的地方,塞了四十八位同学,太闷了!”英英皱着眉头接着说,“老师费尽心思,才勉强留一条过道。每次我们都是侧着走路,有时都挤成肉饼了,呜呜…”“夏天,我都被酸酸的汗味儿熏晕了!”娇娇小姐撅着嘴说。“同志们,我们的苦日子到头了!”一旁幽默大王高举着右手,大声说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同学们……”广播开播了!激动的时刻到了!“嗒,嗒,嗒…”熟悉的脚步接近了。班主任笑容可掬地出现在门口,“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去新教室。”“耶DD”教室一片欢腾。
一、历史类课文学习的思考
这类课文,故事性强、描写生动,在“言”和“意”方面都堪称经典,学生较喜欢阅读,但在主动学习时,却存在一定的难度。
1.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思考
历史类的课文,文章的叙述方式、词句表达、篇章结构以及价值取向等,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为此,学生在学习时,常因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致使不能清楚理解课文内容,不能适切习得课文的言语之道,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价值。
2.基于学生学习“启点”的思考
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此起点之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启点”中的“启”为“启发”之意,是在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触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点,让我们的课堂行为始终站在学生已有基础之上,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展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概念界定
学习起点:从三维目标上来说,它应包含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已有基础。同时,学习起点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每个学习过程的深入、推进,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又产生新的起点。
小学高年级历史叙事课文: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以新中国成立时间为界限,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时间段为本文所说的“历史时间”;从内容上来说,小学高年级叙事类课文,不仅指选入现行小学高年级教科书的描述人类历史实际发生的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的课文,而是指以本文所说的“历史时间”为背景的所有叙事类课文。因此,像《景阳冈》这类古典小说,《凡卡》这类国外的短篇小说,《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童话,都属此类。
三、把握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的实践操作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历史叙事类课文的学习中,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呢?
1.触发现实启点,指向文本学习深处
触发学生的现实起点,促进学生主动开展指向文本的学习,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1)触发现实启点,指向时代背景学习
历史叙事类的课文内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整个叙述的过程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展开,因此在学习这类课文之前,要触发学生主动学习了解文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必要的历史知识铺垫,拉近自己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历史情况之后,便能有效开启学习课文之门,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促进学习有效展开。
(2)触发现实启点,指向历史性词语的学习
所谓历史性词语,是指只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才会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现在读起来十分生僻,很难借助于具体的语境理解它的意思,但这类词语对了解当时的历史却非常有必要,理解了这些词语后,才能有效读懂课文内容。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性词语。“曹军”“都督”“军令状”“军匠们”“青布幔子”“草把子”“翎毛”“水寨”“弓弩手”“曹丞相”,等等。对于这类历史性词语的理解,要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理解,同时借助工具书、网络等手段查阅,理解意思,进而读懂课文。
(3)触发现实启点,指向主要内容的学习
小学高年级历史类的叙事课文,故事情节层层推进,常设悬疑,故事性强,但文章篇幅普遍较长,概括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触发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引导采用合适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触发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现实启点,有效促进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促进概括能力的提升。
(4)触发现实启点,指向问题研究的学习
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问能力,同时历史叙事类课文的独特性,对于学生而言容易产生更多的疑问,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因此要站在现实启点之上,进一步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见解,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活动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2.触发结构启点,习得写法之巧
在高年级历史叙事类课文里,存在着巧妙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学习时,要开启学生的结构意识,习得这些课文的结构形式之巧,体会文章写法之妙。
(1)读中悟道,悟得结构之妙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与文本言语对话的过程之中,开启自我的文章结构意识,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感悟文章的结构秘妙所在。如在学习《凡卡》时,先让学生整体阅读,了解文章主要事件,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阅读发现文章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发现文章写法第一秘妙;而后学习插叙部分,体会插叙的作用,感悟文章结构第二秘妙;此后,引导学生建构本文从“给爷爷写信”和“回忆乡下生活”两部分的结构,并体会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出凡卡生活的悲惨。通过阅读让学生悟得文章结构之妙,培养学生强烈的结构意识,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读写结合,习得结构之法
在阅读中习得了文章的结构之妙之后,让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课外练笔、习作教学等语言实践进行运用,在实践中习得结构之法。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在学习了文章的首尾呼应、严谨凝练的结构形式后,马上进行小练笔,让学生仿照此结构形式进行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训练。学生在“范例”的作用下,很快能完成运用实践,掌握结构形式之法。
3.触发情感启点,正确把握价值取向
准确把握历史类文本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情怀的整体提升。
(1)触发情感疑惑点,领会作者意图
历史类课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展示的价值取向有着较明确的时代特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于课文所展示的价值取向有些比较难以把握,容易产生疑惑点。善于触发学生这样的情感疑惑点,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在释疑的过程中,习得课文的价值情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本价值观应该是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但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关注卖火柴小女孩是冻死饿死的,死后的表情应该痛苦而难看,为什么第二天小女孩脸上会留着幸福的笑容?难道死亡不痛苦吗?……学生难以置信,疑问重重。为此,在学习时要补充说明作者安徒生的宗教情结。当时,当地的教徒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一种脱离苦难的幸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文本描写的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2)触发情感冲突点,把握时代情感
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时代精神、时代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易与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发生冲突。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触发这样的冲突点,以此为学习启点,正确把握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3)触发本位认知点,把握主要情感
高年级历史叙事类文章,大部分都是以写人为主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叙述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在具体事情的推进中逐渐丰满,但是在事件推进中,在人物的活动中,容易让学生产生解读的多重性。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触发学生本位认知的“启”点,抓住文本主要情感线索,感悟文本的主要情感价值。
(4)触发辩证思维点,合理公正评价
高年级所选的历史叙事类课文,很多都是某一历史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因此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容易产生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的评价、情感产生片面性。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补充相应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人物,公正合理评价人物,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价值,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从整体上了解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才能合理把握文本情感。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
在现阶段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工作。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首先要将写作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作文素材,对作文素材进行充分的合理想象。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使文章紧密联系生活,让作文更具活力。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掌握周围事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语言将其特点进行描述,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教师更要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可以通过布置类似的作文题目,例如《我身边的××》,让学生对周围事物或人物进行详细的观察,从而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其进行描写。
二、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能够进行写作的素材相对比较少,所以,进行优秀的文章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春游,带领学生去公园、动物园游玩,在游玩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动物,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或者是动物进行描写,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除了要进行基本的作文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掌握的基本词汇量进行提高,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作文创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名句、中外名著等相关著作,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进行提高,从而在锻炼学生作文写作的同时,使创作更加有活力。
由此可见,通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写作素材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參考文献:
[1]郭根福.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9-35.
[2]薛猛,张丹.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4(01):144-146.
【五年级叙事作文】推荐阅读:
我爱读书五年级叙事作文11-23
五年级叙事作文:过春节11-27
母亲的爱五年级叙事作文11-05
五年级叙事作文:那一次,我哭了12-16
五年级叙事作文:令人难忘的一件事10-30
我家的年味儿-五年级叙事作文700字11-18
六年级作文叙事11-26
四年级叙事作文范文09-27
初中七年级叙事作文10-29
六年级叙事作文:微笑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