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文章范文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广文章范文(精选6篇)

推广文章范文 篇1

2014年是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原为中国电镀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为了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为电镀行业树立标杆及典范,协会将举办“优秀单位(个人)评选活动”。

***作为依法诚实守信企业,申报参选了“行业诚信供应商”。创立于1995年的德锡,经历20余载,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自主拥有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对于本次参选,“**”人将用实力证明“**”在电镀产业领域所做的优异成绩。

认识“**”

**科技致力于先进表面处理工艺的研发和推广,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为业界提供高品质化学品和完善的工艺技术。公司拥有 “严谨、专业、优秀、高效”的团队和现代化的专业生产设备,通过不断创新,研发优异产品,及时为客户提供系统的专业表面处理解决方案与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与客户共同发展。

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电镀添加剂的研发与生产、电镀专业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电镀工艺流程设计与配套技术服务。客户广泛分布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五金、卫浴、饰品等行业。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

严格执行6sigma质量管理方法;

高端的检测仪器以及完善的产品监控体系。

推广文章范文 篇2

四年后, 忽然发现, “ 群文阅读”不算是一个新东西了, 很多文章在讨论, 很多地方、团队、个人在实践, 在研究。 这是好事。 可是, 或许推进得太快了, 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

出现问题不可怕, 我们提出来讨论、商榷。

“ 群文阅读”只是一种教学方式, 绝不排斥教材

现在, 很多教师对“ 群文阅读”还一知半解, 但在行政的“ 运动”式推动之下, 在一些公开场合, 迫不得已, 仓促上阵, 上的“ 群文阅读”公开课, 选用的文章都是用的教材以外的文章。

于是形成一种印象:“ 群文阅读”跟教材是对立的。以至于有人, 特别是教材编写者一听到“ 群文阅读”就比较敏感、反感, 以为提倡“ 群文阅读”的人都是“ 反教材”的人。

其实, “ 群文阅读” 只是一种理念。“ 群文阅读”, 可以从教材外挑文章, 当然也可以基于教材。 再说白一点, “ 单元整组教学”就是“ 群文阅读”, “ 单元整组教学”是基于教材的“ 群文阅读”。

因此, 有些学校, 复印机也没有, 经费比较紧张, 家长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就应该首先考虑基于教材尝试“ 群文阅读”。例如, 人教版五上第一单元的教学处理:

第一步: 精读课文教学 ( 4课时左右)

《 窃读记》 教学 ( 2 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 ( 2课时)

第二步: 群文教学 ( 2 课时)

教学线索:文章的表达侧重点

( 1) 读4 篇文章, 思考: 这4 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 这一组文章都跟读书有关)

( 2) 读4 篇文章, 思考:这4篇文章有没有细微的差异呢?

《 窃读记》 :侧重讲述“ 阅读兴趣”———文章中的主人公爱阅读。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侧重介绍“ 阅读建议”———季羡林介绍一个人小时候应该读哪些书。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侧重介绍“ 阅读方法”———如何反复读一本书。

《 我的“ 长生果”》 : 侧重介绍“ 阅读意义”———“ 我”读书后的成长。

( 3) 围绕每篇文章的侧重点梳理、验证。

《 窃读记》 : 找出文章中的三个细节证明主人公爱阅读。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梳理出季羡林的“ 阅读建议”。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梳理总结出如何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

《 我的“ 长生果”》 : 概括作者介绍的“ 阅读意义”。

( 4) 回忆, 讨论: 读了这4篇文章后, 关于阅读有哪些收获?

当然, 切切实实能利用教材来做群文阅读的教师, 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教师。

首先, 教师的“ 应试能力”要强。 我不想回避教师的现实生存压力, 到目前为止, 纸笔测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所有检测的主要还是知识, 主要还是学生的记忆力: 读课文, 讲述、背诵。尤其有些地方一方面呼喊改革, 一方面测查频繁, 试卷出得也比较“ 死”。 这些地方的教师要基于教材尝试做“ 群文阅读”, 对教材的知识点, 也就是“ 考点”, 梳理得要清楚, 知识教学的部分效率要高。

其次,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要强。 目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单元主题以“ 人文主题”为主, 并且是比较“ 大”的。例如, “ 感受自然”“ 祖国在我心中”“ 艺术的魅力”……人文类的主题“ 大”了之后就容易“ 空”“, 空”了之后就容易“ 虚”。 例如, “ 感受自然”, 四五篇文章怎么可能支撑起如此宏大的主题? 即使富有经验的教师强调要依据文本来讨论主题, 但面对如此空、 大的主题, 讨论也会变得虚泛。 如果群文阅读变成一次次“ 虚泛”的讨论, 教学价值就不大。 因此, 教师拿到教材之后, 要有能力调整、改换教材单元的议题。

如果教师自我衡量这两个能力不足, 比如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 尝试“ 群文阅读”就缓步走, 慢慢来, 不要一下子就大刀阔斧, 一下子就开发“ 校本课程”, 把教材弱化, 甚至放在一边。 这样就危险了。

重点绝对不是多读了几篇文章

很多人在推行“ 群文阅读”的时候, 会算这样一笔账:

以当下各地践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 每节课让学生读5~6 篇文章, 每篇文章以500字计, 一节课学生可以阅读2500~3000 字的文章, 一学年中每周 ( 一学年按28 周计) 若有两节群文阅读课, 学生阅读量可达到168000 字, 这将远远超过《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的阅读量。

这个账算得没错。 但是这会让“ 群文阅读” 走入一个误区。“ 群文阅读”绝对不是追求阅读的量, 如果只是追求阅读量, 还不如让孩子天天看书, 厚一点的书, 一本就有20 万字。

那就要考虑清楚, “ 群文阅读”到底追求什么?

“ 群文阅读” 想教一些更“ 高位”的表达。“ 课文教学”总是在教一些语言、语法层面的“ 表达”, 例如认字识词、 辨音析义、语法分析……少部分优秀的教师才关注“ 谋篇布局”, 关注文学创作手法, 例如作品里的幽默与讽刺、事物的象征意义、古诗里的意象、故事里的伏笔、故事中的“ 转折”、 故事的结构等等。“ 群文阅读”就是想引导学生关注这些“ 表达”, 关注这些表达并非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作家, 而是希望学生尝试像作家一样思考, 希望学生养成一种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 群文阅读”想教一些单篇文章很难练到的阅读策略。 一直以来, 国内对“ 如何阅读”认识不足, 研究不够。 最近两三年, 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 大家开始关注“ 阅读策略”。 什么是“ 阅读策略”? 简单地讲, “ 阅读策略” 就是读者根据理解的要求、 文章性质的不同, 或因阅读的目的, 来弹性调整阅读方法, 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阅读策略, 学生在自己阅读时才能举一反三, 成为卓越的阅读者。 难道单篇文章不能教实用的阅读策略吗? 也能。 例如, “ 从书中概括主旨”“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等。但是有些策略, 单篇短章很难“ 教”, 群文阅读就是要依凭“ 多文本”的优势, 重点教这些阅读策略:例如求同, 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比异, 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整合, 把信息“ 碎片”像拼图那样“ 拼装”起来;例如判断, 不简单盲从, 不“ 唯书”“ 唯上”, 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等作出自己的判断。

“ 群文阅读”也想教学生高品质的“ 思考”。 一篇文章往往只能呈现一个观点, 一个方向的文章只能呈现一种观点。 一篇文章、 一个方向的文章很难促发真正的思考。 群文阅读就是要故意构建复杂的、 多元的情境。 我所设计的“ 群文”有的文章之间有明显的异同点, 有的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目的就是让学生碰撞、质疑, 把思考的过程展开来, 然后有所发现。

但是, 我们看到:

有些“ 群文阅读”课, 课堂上出现了四五篇文章, 教师还在问“ 这个字好在哪里”“ 这个词好在哪里”“ 这句话好在哪里” ……还在抠字抠词, 还在“ 遣词造句”, 关注的还是局部细节。 不是说这些不能关注, 而是我们的单篇阅读很多时候都关注这些, 群文阅读还是学这些, 意义就不大了。

有些“ 群文阅读”课, 课堂上出现了三四篇文章, 教师是一篇一篇讲过去的“。 群文阅读”变成了简单的文章的叠加。与原来不同的是, 现在因为时间紧张, 教师讲得更快了, 过快的教学进程使学生学得更痛苦了。

有些“ 群文阅读”课, 就是利用多篇文章强行让孩子形成统一的认识, 例如通过三四个同类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要说谎, 通过三四篇文章告诉孩子要勤奋好学。“ 多篇文章”的意义竟是在一个平面上反复强调中心思想。

以上这些“ 群文阅读”课, 在我看来, 意义都不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有的教师文学素养弱一些, 选的文章很多来自 《 知音》《 故事会》 , 或者一些品质不高的学生读本, 这些文章的品质比教材里的一些“ 教材体”文章还差, 这样的群文阅读确实意义不大。

现在有一种误区, 似乎“ 地方”的、“ 校本”的、自己编的东西就比教材要好, 为了“ 校本”而“ 校本”, 实在可笑的。 现在很多“ 群文读本”质量很差。

议题甚至可以有意识地避开“ 人文”

“ 群文阅读” 可以把“ 人文主题”作为议题。 例如, 把关于“ 友情” 的诗歌文章放在一起, 我们就会通过这组文章进一步思考“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 厉害的读者就是在这样的“ 群读”中思考各种问题, 例如, “ 如何看待宠物”“ 如何面对诱惑”, 甚至“ 怎么看待死亡”……

但是现在人文主题的“ 群文”太多了。 教材里的单元主题也基本上是“ 人文”类的, 例如, 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诚信、守信……

在群文阅读中, 我希望文章组合议题更加多角度、多面向。

有时候是把“ 作家”作为议题。 例如, 把新美南吉的童话放在一起, 我们一读, 就能了解新美南吉的写作风格是很多元的, 有唯美的, 有幽默的。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这个作家的作品, 去走近李白, 走近鲁迅, 走近西顿……

有时候是把“ 体裁”作为议题。 例如, 把创世神话放在一起, 我们就能了解创世神话的特点。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这个体裁的作品, 去了解童话, 了解民间故事, 了解诗歌, 了解小说……

有时候是把“ 观点”作为议题。 例如, 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 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 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 读完以后, 我们疑惑自然来了, 你努力想做出判断, 于是, 我们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厉害的读者就是会在很多信息中努力辨别信息的真假, 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时候是把“ 表达形式”作为议题。 例如, 把一些相似的童话放在一起, 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童话都是“ 反复结构”的, 主人公遇到三次困难, 发生三次变化, 交换三次物品。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一类文章, 去发现写作的技巧, 去发现故事的密码, 去发现文学的秘密。

有时候是把“ 阅读策略”作为议题。 例如, 我们把《 渔歌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等诗歌放在一起。 乍一看, 这些诗歌来自各个时代, 也没有什么“ 相似之处”, 但是我们都可以用到“ 抓住诗歌里的矛盾读懂诗歌”这一阅读策略, 例如在《 渔歌子》里, 为什么诗人要用“ 青”和“ 蓝” 来形容棕黑色的的蓑衣呢? 例如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里, 为什么原本帆影点点的交通要道, 在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时候, 竟然是“ 孤帆”呢? 例如在《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里, 面朝大海, 为什么会看到花团锦簇的景象呢? ……抓住这些“ 矛盾” 追问思考, 或许解读诗歌会“ 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 教师尝试的课很多是“ 人文”类主题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己对阅读策略还不熟悉; 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热情的写作者, 总是很努力地去比较发现表达特色、写作规律;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思考者, 总是接受, 不会辨析……

从这个角度说, “ 群文阅读”要成熟起来, 真是路漫漫。

少设计一些问题, 少安排一些教学环节

其实, 单篇文章的教学做好了, 群文阅读不做问题也不大。

现在的单篇文章的教学, 最大的问题还是问题太细、太碎、太多。 学生疲于应付, 智慧和精力消耗在问题转换和环节切换中, 更要命的是, 太小的问题思维含量、练习价值都不高。

本来“ 群文阅读”是想倒逼这种现象改变, 因为, 一节课里读多篇文章, 再提很小的问题, 再细致地教其中的知识点会显得很滑稽, 时间也来不及。

读几篇文章, 问题还是很多, 或者更多了,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因此, “ 群文阅读”要学会:

( 1) 提解答域宽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带动学生思考, 要么是无限认同作者的观点, 要么是无限认同教参的观点, 教师的课堂提问, 大都有简单固定的答案。 群文阅读教学提倡提解答域宽的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 鼓励孩子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 2) 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 教师应学会针对多篇文章的异同点提问, 而不是将群文提问演变成多个单篇提问。 例如我们把几篇小小说放在一起, 就可以问:这些小小说有什么共同点? 怎样的小说可以称为小小说? 再如我们把写父母之爱的文章如《 九十九分的苦恼》《“ 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 洋娃娃, 四十分》《 读家书, 想傅雷》 放在一起, 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慈祥, 有的严厉, 但我们可以问:透过这些表象, 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 3) 通过阅读单来呈现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 往往会用阅读单进行问题设计, 将多篇文章多个话题元素融在一张表格或是一张图表上, 大容量、大板块地进行讨论梳理, 避免提问过多过杂, 一目了然, 又可以形成比较式的阅读, 从而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

但是, 目前这样的“ 群文阅读”课还是太少了。

老师们还是怕提了大问题, “ 掌控”不住课堂局面, 怕课堂太沉闷, 怕课堂太安静。

老师们的“ 怕”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很多专家、教研员、赛场评委不喜欢或会批评教师作用不明显、 素质体现不充分、太安静的课。 我们有时候对课的评价是有点畸形的。 这种畸形的评价影响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

群文阅读其实对学生要求挺高的

群文阅读其实对学生的要求挺高的。

因此, 我不主张低段尝试群文阅读。

我不太敢借班尝试“ 群文阅读”课, 因为我不知道别的班的孩子的阅读情况, 阅读量多少? 阅读速度如何? 阅读理解能力怎样?

“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让学生在十几分钟里读完4 篇、5 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不习惯默读、速读、跳读, “ 群文阅读” 的课堂进程就会非常缓慢。 所以, 想尝试群文阅读的班级, 平时要非常注意“ 阅读速度”这个问题。 一个班级, 平时作业多, 学生看书的机会少, 阅读实践的机会少, “ 群文阅读”很难成功。

“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能安静持久地学习。 我总认为好的群文阅读课, 是孩子长时间沉浸在阅读中的, 是孩子面对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投入地思考的, 是孩子愿意用笔耐心地记录、梳理的……可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没有耐心低头回到文本中, 没有耐力长时间持续默读, 对带着任务的阅读反应拖沓, 对做笔记、写这些常规的学习任务开始“ 喊苦叫累”, 潦草应付。 如果教师对此不引起警觉, 不愿意花精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 “ 群文阅读” 在自己班上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是真正的“ 失败”。

网站推广如何通过文章增加流量 篇3

在文章的推广上,笔者认为,不要把自己的产品太过浮夸的宣传,例如资讯类文章要做到切实的解决用户的问题,培养用户的信任,以原创性可操作性强的内容为主。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标题切记过分浮夸

现在很多编辑为了标题能吸引人,采用的往往都是夸张和不切实际的手法,有多夸张就多夸张,完全不考虑事实,有的用户被标题吸引,却发现没有其事,那心情是相当低落的,从而影响到网站的跳出率,对用户体验不好,同时对搜索引擎体验也不利。文章标题要做到只能且至少有一个主语,要注意真实性,不要过分浮夸。标题与内容要一致。一个好的标题能准确无误的确定目标受众,然后通过软文作用转化成为精准用户。

在标题上要做到专业性,尽量减少使用过分重复的标点符号,这样既能方便用户的搜索又提高标题的整洁。现在的用户普遍都有一个懒惰的问题,而标题的人性化有利于提升标题的被搜索程度。

二、文章布局要简洁

在文章内容撰写排版上很多编辑喜欢长篇大论,一大段一大段文字的描述不加任何图片来分段或者隔离,整个文章的布局杂乱不堪,用户往往看一眼就直接关闭页面了,这样很不利于用户的阅读感受,写文章是用来干嘛,给人看的,不是自己私藏慢慢回味的。所以在文章布局上要注意简洁,用图片加文字阐述内容,尽量减少大篇幅的段落论述,图文结合提升用户体验,布局清晰,给用户一个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文章阅读感受可以提高用户的粘度,增加用户访问其他页面的转化率。

三、产品推广要适当

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销自己的产品,然而盲目明显的植入就会让用户反感,就像电影电视剧植入广告一样,太过直接而不考虑桥段,观众就不会买账。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常一篇文章的组成是70%价值+30%营销。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符合用户的需求占70%,而打造自己的品牌营销占30%,以用户的需求为主,品牌推广为铺,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文章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只是从自己的产品推广为主,这样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反而降低用户对网站的信任度。

四、关键词布局要利用场景

文章内容上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太高,很容易让用户发现,在关键词布局上要合理,利用场景模式自然而然的引出关键词,像普通的对话模式引入还是描述引入,不要太直白,避免造成关键词堆砌,对SEO推广也不利。关键词的布局除了可以用过文章内容来体现,还可以利用图片的alt描述、文章标题来增加关键词,所以不用特意在文章中插入关键词,要注意合适且通顺的场景式关键词布局。

五、文章内容要注重质量

文章的质量跟用户的需求息息相关,现在很多编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户,而不是换位思考,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并总结才能切实的摸索出用户的诉求点。如果是相关产品的介绍要从操作性和功能解释入手,创新的产品不要一直停留在有多少高科技有多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教会用户怎么去用。要建立与用户的联系,找到符合用户的点不要自我感觉萌萌哒,要实时结合网站后台的搜索词寻找符合用户的诉求点。

文章编辑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中需要编辑自己总结和思考,与时俱进才能做出更符合用户搜索习惯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软文。以上是笔者在文章推广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一些帮助,一起在文章推广方面有更多的进步。

腐败文章(范文模版) 篇4

区文体旅游局 孙纪学

一、文化市场执法腐败的现象

作为文化市场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稽查队查处不力,对黑网吧、黑游戏室等以处罚代替取缔;二是行政处罚有时受人情关系干扰,出现处罚不公现象,;三是政府部门执法工作协调不够,执法不严,发生社会影响问题时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等。虽然上述问题在我区不存在,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

腐败是国家公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滥用职权的行为。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一些公职人员道德品质低下、自律意识不强,不良的人际关系、收入偏低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都可能引发腐败现象;从客观方面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权力运行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是造成一些领域腐败行为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

权力运行不规范,使得以权谋私成为可能。目前,一些 机关的公共权力在取得、配臵、运行、行使、监督等环节都存在不少问题。从取得和配臵环节看,存在取得无据、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从行使环节看,一些部门重实体、轻程序,忽视从程序上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或者同时存在权责脱节、有权无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现象;从监督环节看,公共权力特别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广,监督成本高,更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监督不严、查处不力,导致腐败的成本低,不足以抑制少数心存侥幸者的腐败动机。

市场机制不健全,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公共权力应当退出可以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领域,应当退出可以由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解决问题的领域,避免对自由竞争、资源配臵的不当干扰。目前,尽管市场在配臵资源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仍然控制着相当一部分资源的配臵权,诱使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进行拉拢腐蚀。

三、防治腐败现象的措施

要有效地预防腐败,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查找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加强廉政教育,构建防腐文化。

腐败的主体是人,根源是人性的贪欲,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建廉政文化,建立起防范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广大的执法者廉洁自律,就必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全局性、融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必须要以教育为基础,运用教育这个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作为引导,构建廉政文化,用先进的文化直接教育和影响人们的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形成廉政的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教育和培养执法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监督保证,使执法者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而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

(二)、规范权力的运行。

一是权力的取得有据。各部门应坚持职权法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通过依法清权,进一步明确职能和权限,不能自行创设权力。二是权力的配臵科学。合理划分部门之间、各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能,实行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形成既适当分工、相互制约,又协作配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三是权力的运行公开。除涉及国家机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监督全程都应向社会公开。四是权力的行使依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克服和解决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五是权力的监督到位。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民主监督的作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六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通过梳理职权、规范程序、公开执法、监督制约,依法、合理压缩行政自由裁量空间。

(三)、加大腐败的惩处力度。

腐败成本低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搞腐败也有一个成本收益问题,如果腐败者仅以微小的成本投入就能够获得大量的非法收入,并且被查处的几率很低,甚至可以“边腐边升”,“越腐越升”,就会诱使更多的人走向腐败深渊。提高腐败成本是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理性选择。要建立职业资格的限制和剥夺制度,提高腐败的政治成本;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提升腐败的法律成本;要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要建立社会舆论谴责制度,加大腐败的道德成本。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惩处力度,在经济上给予重罚。担负反腐败任务的专门机构即在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等腐败案件的同时,也要向新加坡等国家那样,增加经济处罚的条款,而且要重罚反腐败分子直至罚到倾家荡产的程度,以警戒搞反腐败的人,决不能让腐败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

(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 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利用这种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促进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要靠健全的法制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法制意味着控权制度和权力制衡原则的被遵守,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通过健全法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法制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民主廉洁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切断权力与金钱的关系,有效地防止腐败。借鉴国外有益的反腐败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体制。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反腐败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由于具体国情和条件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可以摒弃不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借鉴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做法,使我们在反腐问题上少走弯路。

环境描写专题文章范文 篇5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及其误区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写人和叙事的一种辅助手段;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写好人和事,以深化主题。环境描写写得好与否,对一篇作文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作文中一般是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显示事件发生的背景,展现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等。综合起来看,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效果和作用:

一、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通过描写寓意于景,景中有意,起到衬托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作用。如李键吾在《雨中登泰山》中对泰山特有的风貌的描写,反映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敢于迎难而上,不断登攀、前进的情怀。

二、能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茅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思想和行动。”在作文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还可以达到“辞以情发,寓情于景”的目的。如鲁迅小说《祝福》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交叉进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但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步入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环境描写不真实、不典型。在作文中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若不典型,就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正象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所说:“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围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那样典型了。”恩格斯还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环境描写要真实,要典型,才能“创造”人,才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感情的人。

误区之二:环境描写详略不当,喧宾夺主。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写作的一种辅助手法,描写得过多、过滥,势必“意外伤害”主题。茅盾曾批评过某些青年作者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法:“有些作品,开头写了几百字的„外景‟,而后写到室内的人物,展开故事;这一段„外景‟与室内发生的故事不相关联。因此,„外景‟的描写成为赘瘤。”(《关于艺术的技巧》)

误区之三: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渗透到环境描写之中。描写环境的目的是刻画人物,通过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要把描写当成一贴膏药硬往文章中贴,或当成一种装饰品,去从形式上美化文章。只有在描写中融进真情实感,敞开肺腑于直陈,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凡是读过鲁迅先生作品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环境描写可谓炉火纯青。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在那些笔锋犀利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包含着的那满腔激情,真正体现出一个爱国主义文艺战士的襟怀。

(原载山西师院《作文周刊》2002年9月26日)环境描写开篇式

环境顾名思义,包括学校、家庭、街道、商店、集市等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地方。在记叙文中,以环境开篇,能够给所记叙的人或事设置一个“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

环境描写开篇,不应该是单纯的“景物罗列”或不加选择的描写,应力求在环境中展现一个完整的、特征鲜明的场面。如描写集市,应突出它的繁华;描写公园,应衬托它的优美;描写学校,应表现它的安静;而这些特征,均要通过人物的动态活动表现出来。因此,以环境描写开篇,环境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只作简单的介绍;人物的活动是主要的,反映的状况是主要的。

场面描写,可以写多个人的活动,如运动场上;也可以是一个人的特写,如书房夜读。要注意在描写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还可以加入对话、感受等,以渲染,以渲染气氛。总之,环境描写开篇的语言一定要简洁分明或精美含蓄。

另外,开篇描写无论是简练还是丰蕴,都要紧紧围绕所要表达的主题,忌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下面是一些环境描写开篇的例子,供你参考:

全校大会

这天,天空格外晴朗,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微风习习,送来一阵清新的凉意。校园内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旗帜,身穿整齐校服、佩戴着鲜艳红领巾和崭新的校徽的少先队员们已经整齐地排好队等待大会的开始。

评点:好天好心情,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静静的教室

教室里静静的,连掉一根针似乎都听得见。45双眼睛也同样静静地注视着新来的老师,等着他的“开场白”。

评点:寂静的环境,犹如一部电影中底蕴丰富的特写镜头。

马路市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楼下的那条马路变成了喧闹的集贸市场。不宽的马路上摆满了三轮车、货架,有卖蔬菜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肉食的,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时期,这里就挤成了一锅粥,叫卖声、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着实让人头疼。

评点:开篇重点描写了“市场”的混乱,为下文的“治理”作了铺垫。

场面,环境,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 祥子》(节选为课文时名为《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描写暴雨在烈日酷暑中突然来临时,街面 上“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的场景:

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 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 柳枝随风狂舞。

场面描写在中学阶段的记叙文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写“主题班会”,写“植树”等劳动 场面,写“运动会”、“足球赛”等竞赛场面等,都离不开准确、生动的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那些与人物发生直接联系的客观存在的描写。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人与环 境是紧密相联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 色》中的环境描写。

对于中学生来讲,学习环境描写时应注意的是“简”。只有作到“简”,抓住“直接”关联 这个特点,才能使环境描写不偏离中心,不脱离人物,不节外生枝。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 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车 夫们为了生计在烈日下遭受的煎熬时写道:“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跟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 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还有,在描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挣命,而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 板也没多给。”这些细节把祥子所处的时代写活了。再如李冠军的《迟归》:

夜,林荫路睡了。

在熟睡的林荫路上,忽然传来了笑语,一群从郊区农村劳动回来的女孩子,愉快地走在月光 和树影里。她们兴奋地谈论着今天下乡的见闻,谈论着同学们干得多么欢快,谈论着当她们 整装回校时,她们这群“小演员”怎样受到意外的邀请,和农民们一起在晚风吹拂的田野边 愉快地歌舞;她们谈论着乡下的晚会,埋怨着自己的歌还唱得不够好;她们快活地回忆着白 发的老爷爷在看滑稽节目时怎样大笑得流出眼泪,而慈爱的老奶奶却一个劲地让她们吃新鲜 的水萝卜……

她们兴奋地说着、笑着,走在五月的林荫路上。她们友好地挽成一排,用脚步在石板路上叩 打着清朗的节奏。林荫路和高爽的夜空似乎都在含着微笑屏息倾听,倾听着这些欢畅的美丽 的声音……

她们走着,很快地走近了学校。校园里静静的,在高大的洋槐树和教室楼宿舍楼间,弥漫着 轻薄的烟雾。女孩子们放轻了脚步,谈话声也静了下来。当她们默默地站在校门口时,才意 识到回来得太晚了。看门的老工友该已经睡熟了吧。他们几次举起手来想叩打门环,但是手 却停下来了,怎么能惊醒一位辛勤的老人的睡眠呢!她们想起他那常常发红的眼睛,想到今 天早晨出发时,他幽默的警告:谁的手上要不带回点劳动的纪念,就别进来……她们想着,在有月亮照着的校门口迟疑地踱着步,不知谁轻轻叹了口气,低低地自语:“唉,我们回来 得太晚了。”

随着话音,校门突然“咿呀”一声开了,露出老工友斑白的头发来。他揉了揉眼睛,轻轻笑 了一下,慈爱地说:“快点进来吧,傻姑娘,别净在那数星星了,夜深风凉。……”女孩子 们互相望了一望,静静地走过他的身边,每双眼睛都充满了感激。老人发窘地揉着眼,不知 为什么轻轻地说:“今晚,睡不好,出来看看,看看月亮……”

……门锁好了,姑娘们默默站成一排,黑暗中压低了感激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谢谢您,……”

“谢谢您,谢谢您,……”——女孩子们走进了校园的幽暗深处。她们将要带着感谢和激动 进入快乐的梦乡。然而老人却默默地站在院落里,目光深沉地望着五月的夜空。

呵,这老人的心,当真喜爱这奶黄色的月亮?……

这段文字中有许多细节,如“老工友揉眼睛”的细节,深刻表现了老工友对学生的爱及关怀。

环境描写指导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常常有描写环境的段落,如《三味书屋》中描写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飞夺沪定桥》中描写沪定桥地势的险要;《开国大典》一课具体地描写了大安门广场等等。读了描写环境的段落,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中。课文里描写环境的段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形象具体地描写环境,并且与写人记事相结合,能够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渲染气氛,对表现中心起一定的深化作用。

那么,怎样描写环境呢?描写环境要注意两点:



一、选好观察点,按照观察顺序写。

为了把一个环境写得清楚、明白,首先要选好一个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最后再按照观察顺序写出来。观察点,是指我们站在什么地方看环境。我们选择的观察点不同,观察环境的顺序也不一样。因此,写好一个环境,选好观察点是十分重要的。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

我们的教室

请看,教室里面多么整洁。桌子、凳子横竖都成直线,玻璃通明透亮,地面干干净净。讲台边还摆了几盆不知名的花,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花香,朵朵花儿张开笑脸,好像欢迎您呀!

 您看,教室正前上方贴了“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八个鲜红的大字,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有的作风。字下面的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教室的左前角有两个图书箱,一个绿色的,一个红色的。图书箱里有一百多本书。每天中午这里就围满了“书迷”,成了教室里最热闹的地方。左边墙上的玻璃窗之间挂了两条条幅。一幅写着高尔基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幅写着鲁迅的话:“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黑色的字体配上梨黄色的底子,嵌上粉红色的边,淡雅而又庄重。右边墙上贴了三张“五讲四美”宣传画。其中一幅画了一个戴中队委标志的女同学,在爬山途中把自己的一壶水让给一位汗流满面的男同学喝。她的心灵多美啊!后面墙上的大墙报有三米长,一米半宽,上面贴着“墙报”两个立体美术字。墙报两侧有一副对联,黄底红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墙报里有“红领巾园地”“作业选优”“小画家”三个专栏。在“红领巾园地”里有队委分工表、轮流值日表和各小队的决心书、好人好事表扬稿。还有列宁、毛主席、杜甫、莎士比亚、雷锋等古今中外名人的语录。“作文选优”栏里有优秀的作文、同学们的书法练习。

您一定为我们有这样的学习环境而感到高兴吧。

读了这篇作文以后,我们会感到这间教室多么整洁,多么宽敞呀!教室里的布置有序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历历在目,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写的好,是由于小作者选好了观察点,按照顺序观察和叙述的结果。

那么,小作者是怎样选择观察点,有序观察的呢?从第二自然段“教室正前方”一句来看,小作者是从教室后面作为固定的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叙述的。它观察和记叙的顺序是先观察教室前面的鲜红的大字——再观察教室左面的图书箱和条幅——接着观察教室右边的宣传画——最后观察教室后面的板报。观察顺序清晰,叙述层次分明。

从观察的顺序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在叙述每一部分时,又按位置依次描写。如写教室前方,是按从上写“标语”到下面写“黑板”,写教室后面是从“板报”外面写到“板报”里面。大顺序中有小层次,句句相连,环环相扣,使得文章有条有理。

由这篇作文的观察顺序中,我们可以知道,凡描写一个环境一定要确定好观察顺序,或从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按照观察顺序叙述,这是描写环境的关键。



二、要抓住重点,描写环境的特征。

描写一处环境,是不是把看到的都写出来呢?不是的。如果事无巨细地叙述,就会使文章累赘、啰嗦。描写一处环境应该抓住它的特征写。我们说的特征,是一处环境独有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只有选择重点,抓住特征,才能把这个环境中的特色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我家的阳台

我家的阳台正朝南方,虽然只有两平方米左右,但却给了我许多乐趣,我很喜欢它。

阳台的左面是几盆南方常见的花卉:清香扑鼻的含笑,文雅大方的文竹,枝叶茂盛的米兰。有这些花卉在身边做伴,你会觉得空气是那么清新,四周是那么宁静。这时,即使马路上车马喧闹,你也似乎感觉不到了。

阳台的右边是两只小鸡安身之处,鸡笼上面还搁着一个金鱼缸,几条小金鱼就悠闲地生活在这里。

最妙的是栏杆拐角处的那盆盆景。看!泥土上长满了青苔和小草,毛茸茸的,两只瓷器做的小山羊被放在“草地”上。盆的左边,一棵小小的“古树”拔地而起,长不到三寸就弯向右边,树干苍劲有力,叶子不多,却很有生气。“古树”旁边,有两座小石山,刀剪斧削般耸立着,两座山之间的峭壁上,还架着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桥。“古树”、石山、小桥、草地,还有两只小山羊,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天地。怪不得人们把盆景称为“有生命的画,没声音的诗”。

小阳台还是我活动的小场所呢!每当我读书写字感到累了,便到阳台上望望,让脑子和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夏天太闷热了,就到阳台吹吹风,凉快凉快,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清早,我在这里做操,晚间在这里欣赏都市的万家灯火,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我家的小阳台给了我这样多的乐趣,你说,我能不喜欢它吗?

这篇作文按照“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描写“我”家小阳台的陈设。但是小作者并没有把所看到的景物一一描述,对“左面”的花卉,“右面”的小鸟用几笔带过。对“栏杆拐角处”的盆景,却浓墨重笔地描写。写小草是“毛茸茸的”,盆左边的“古树”是“拔地而起”,树干“苍劲有力”,“小石山”是“刀剪斧削般耸立”着,那“小巧玲珑”的“石桥”又是那么惹人喜爱。每一处景物都写出了它的大小、颜色、样子和特点,各处景物的组合构成了“美妙”的盆景。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描写一个环境,一定要抓住重点,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描写一个环境还应当注意:

1.准确使用方位词。

为了把一个环境中的陈设说明白,要准确地使用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远、近、里、外,等等。

2.观察点可以变换。

观察一个环境,可以固定一处看,即定点观察;也可以移动脚步看,即动点观察。如果观察点变了,叙述的顺序也变了。

3.重点陈设细致写。

描写环境也要有详有略,不要记“流水账”,把看到的一些陈设、设施和景物,经过认真选择,确定重点详细写。详细写,就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具体地描写。

环境描写专题-学法指导 环境描写专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五、可贯穿全文,出现在文首、文中或文末,形成线索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和“等到岸上炊烟四起……”(《鸬鹚》)这些环境描写或侧面写鸬鹚的动态,或表明时间,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怎样把景物写“活”? 1.拟人法 例:“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里描写兴安岭,作者就采用了拟人手法,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这样就把兴安岭写“活”了。2.比喻法 例:“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作者在这一段描写中,把桂林山水的美景比作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就把那里的山水写“活”了。3.摹声法 例:“一阵狂风吹过,大树像跑步似的弯下了腰,发出呜呜的哭声。” 这个句子作者采用了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大树写“活”了。4.夸张法 例:“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描写梅雨亭,作者主要采用了夸张手法,把它的高度也写“活”了。5.衬托法 例:“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这里作者采用衬托的手法,画家笔下的绿是无穷的,“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绿颜色来”,可见林海有多少种绿了,这样就把林海的绿写“活”了。以上几种方法都是为了让静止的景物动起来,使描写的景物形象生动,以吸引读者。同学们作文时,不妨模仿着练习使用。可以使用单一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用这样的方法次数多了,熟练了,你描写的景物就会“活”起来了。

片断训练:

又是一个家长接待日,下了第四课,你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一定有许多感慨。请你就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写一个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并说明你想烘托什么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选录(月亮)

★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怎样观察和描写环境

同学们作文,不论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要描写环境。因为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因此,要写好记叙文,必须学会写好“环境”。

同学们在作文中经常碰到要描写的是周围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怎样描写环境呢?一是要抓住环境的特点。如下面的例段:“走过围墙旁,一阵歌声吸引了我。这里曾经是我读过书的学校,我的四年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那个校园就是我以前经常活动的场地。操场两端的沙坑是我记忆最深的地方,我不知在这里练过多少次跳高、跳远,一次比一次跳得高,一次比一次跳得远。沙坑边那两棵粗壮的小树,就是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栽种的。排列在操场南面的双、单杠依然还在,当年它令我生畏,如今在我面前它们仿佛变矮了!校门口的画廊里又换上了新的图片,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红领巾。掩映在树丛中的教学大楼被粉刷一新,五星红旗正飘扬在它的上空……” 这里描写的是一个学校环境,小作者抓住他印象最深的沙坑、小树、单、双杠、画廊、教学大楼等学校环境的描写。把校园生活的回忆与学校环境的描写紧密结合,情景交融。如果不抓住学校环境的特点,就与写“公园景色”、“旅游胜地”没有什么区别了。

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范文] 篇6

题目

善于引用诗词、成语、歌曲、俗语

巧用修辞 比拟、反问 抒发情感式

开头

开门见山式开头 悬念式开头 欲扬先抑式开头 驳论式开头 外形描写式开头 对比式开头 引用式开头 引入式开头 叙述式开头 场景描述式开头

结尾

引用式结尾 反问式结尾 拟人式结尾 感悟式结尾 抒情式结尾 想象式结尾 评议式结尾 呼应开头式结尾 点题式结尾 自然式结尾 描绘式结尾

记事篇

题目

点明中心式 设置悬念式 标新立异式

开头

总领提要式开头 场景描述式开头

悬念式开头 追忆式开头 引用式开头 排比式开头 开门见山式开头

结尾

感悟式结尾 故事延续性结尾 篇末点题式结尾 联想式结尾 梦幻式结尾 自我勉励式结尾 反问式结尾

写人篇

题目 巧用修辞

坦诚直白,点明中心式 标新立异式 开头

外貌描写式开头 镜头特写式开头 场景描述式开头 对比式开头 自问自答式开头 欲扬先抑式开头 追忆往事式开头

结尾

反问式结尾 总结式结尾 愿望表达式结尾 对比呼应式结尾 感悟自勉式结尾 追忆式结尾 感发式结尾

写景篇

题目

故设悬念式 开门见山式

善于引用诗歌、名言、歌曲

开头

抒情式开头 引用式开头 对比式开头 比喻式开头 拟人式开头 点题式开头 倒叙式开头

结尾

上一篇:公司办事处运营方案下一篇:出阁典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