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推荐7篇)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篇1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考点

教育: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非制度化的教育: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教育的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农业和工业社会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学的创立: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泛智教育,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康德四次讲授教育学《康德论教育》 时间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必须成为一种学业,教育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3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创立教育学。《普通教育》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格尼斯堡大学创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实用主义教育学:19C末20C初,杜威《民主主义与教学》《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基础上提出,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是与生活的过程合一的,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作准备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要学习现实中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阻止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批判教育学:美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得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作用的方向看,正向和负向

3作用形式,显性和隐性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显性正向2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实现个体的个性化: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思想传播和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似的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局部的负向功能,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协调,是教育产生负向功能的根源。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狭义:一定社会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结构层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对教育活动有质的规定性,即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有质的规定。2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发展性教育目的:又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的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2调节3评价功能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主张。法国卢梭,瑞士的佩斯泰洛奇,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德国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应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确立教育目的必须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2适应与超越问题适应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需要的符合性,超越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适应现实,要有走向未来的志向;超越现实,要有良好的现实基础。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坚持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立足民族、面向世界,在民族开放中发展民族创新民族精神,使民族更好地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

终身教育(英国里士满和倡导者朗格朗)是人一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综合,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牵着从纵向来讲,说明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他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正在向分执行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演变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22颁布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中初中3年,高中三年2级,高等教育阶段4到6年。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学制改革: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最早教师古希腊智者派中世纪僧院学校教会学校以僧侣神甫牧师为师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有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者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4专业自我的形成,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和教学风格。

教学结构的确定:第一步选取教学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育功能释放的场域:产品的社会输入,产品的社会利用。学记: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对教学的作用与目的,制度与组织形式、内容与方法,师生关系简要概述。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性教学是其核心,吧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理智取,实践—反思,文化生态(教学文化为工作提供意义,通过协同教学、合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教学: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题,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血色很那个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新潮课程评价观。与科学—实证主义评价观相对,旨在克服后者的诸多弊端,注重环境对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认为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测试结果,应该考虑多种因素。研究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是了解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最近发展区:苏联维果茨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意识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成为“最近发展区”。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吧心里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隐性课程:以内隐的,间接地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表现形式:观念性隐形课程,意识形态、校风、领导的教育理念等;物质性隐性课程,学校建筑,校园环境;制度性:学校管理体质、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心里行隐形课程:人际关系,教师心态。

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以学科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宣言)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她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知识,即学科课程,若干门学科组成,每门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永恒注意者(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教学内容或课程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如何选择学科——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价值高于实用学科。学科中心理论有利于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遗产,课程有很强学术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把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

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对变革有直接的推动作用)1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2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3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

当代教学新观念:重视教师想重视学生转变;重视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重教法向重学法;重视认知向发展;重结果相中过程两种继承向创新

当代主要教育理: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情感教学理论(罗杰斯)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一次只交给学生少量的策略和策略性知识,并且每一种都教好2教会学生使用有效地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3策略性知识教学与陈述性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突出策略教学的成功之处4激发学生学习策略性知识的内在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6坚持长期教学

第二部分 论述 或 材料题 考点

学生的本质特点和发展: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隔日“存在”的特征1以系统学习间接验为主(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前任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经验体系,他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首先,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的;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凡事经过实践;学生以系统学习知识经验为主,可以缩短学生个体的不成熟期)2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即根据主题的条件来进行对教学影响的选择、调控性。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自我意识行)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的最明显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上,更表在心里的发展上;不仅表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里两个方面等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阶段,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求教育工作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时身心发各阶段相互联系、有连续性,要求考虑各阶段技巧与的衔接。)2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发展水平有差异,具有可变性。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变革教学内容方法,适应人和社会的发展)3不均衡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是统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要求教师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4个别差异性(人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有差异;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个体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整体性(教学面对学生真个身心,要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一个字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育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理想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基本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其劳动和人格尊严,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是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正确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爱生是爱护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包括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并公正带学生)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一视同仁地与学生交往;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享是两者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和不安,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是互相启发,认识深化。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他使教师和学生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道德等全面生成,是教师专业自我成熟的过)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构建是是神关系建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张、有重要地位、起主导作用:1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隔日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态度和方法,个体特点身体状况等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发展。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成熟行有成长价值,具有主体性,是一个整体的人,是责权主体。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各付个人的偏见和定时;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品质。

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突出成绩1课程行政管理体质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据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质的优势结合起来,确立“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以红粉发挥中央与地方在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积极性

2在课程目标、内容、阻止结构方面大胆节俭国际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许多进去,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面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本校课程的整合3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课程机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5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的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6课程评价,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题取向的评价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强调大众教育,即“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同时不排除培养少数精英,创造更新的技术,但要建立在提高大众教育水平基础上。课程设置:把为人的发展服务与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统一起来,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编制上,以社会实际为依据,除了学科课程,强调设置实践性课程;知识内容,强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强学生的自主性。

认知教学理论(提出时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是个体作用于华宁,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提供潜在刺激,刺激是否收到到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结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那样。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篇2

1 专业技法教学

美术是造型艺术的另一种称谓, 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建筑、园林、现代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因此, 美术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教学应该是综合性的艺术思想体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从美术技法的教学入手, 这是做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美术技法是从事美术创作的技巧与方法。不同的艺术表现, 有着不同的艺术技巧和手段。大学教育相应地开设不同专业的艺术课程。但各自专业的教学都要严格的进行技法教学, 因为这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是为实现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创作中的基本技术技法为目的, 这是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在大学美术教育中, 专业技法的教学, 也就是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教学任务, 这部分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教程, 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基础美术技法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科学严谨、全面细致地完成好教学任务, 给学生打造一个成熟而坚实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让学生在大学期间, 更多地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为将来的艺术研究和美术创作架构出牢固有效的平台。

美术技法是实现美术创作的必要手段, 不能掌握专业技法, 就无法实现美术创作。在美术技法的概念中, 它包罗万象, 方法很多, 不同的专业都有很多不同的技法和手段。例如:绘画艺术中的造型、色彩、明暗、笔触、构图等。摄影艺术中的构图、光线、影调、景深、情境等。雕塑艺术中的刻、镂、塑、凿、琢、铸等手法。建筑中的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调、装饰等方法。园林艺术中的造山、理水、绿化、美化等各种技巧的运用等等都是体现创作和设计的有效手段和创造技法。因此, 美术技法教学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教学有精心、全面、细致、科学地教授方案和教授过程, 做好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氛围, 更好地实现基础技法的教学目的。

2 专业能力的教育

专业能力是指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问题, 专业技能技法也是一种能力但不是美术创作能力, 只能是美术创作能力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技法的人, 应该是一个业务精湛的工匠。只有创作能力强的画者, 才是具备专业能力的画家或美术设计师。

大学美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有能力的人才, 美术能力体现在美术创作上。而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美术审美能力、美术的创造能力及美术的研究能力。

2.1 美术的审美能力

美术的审美能力是要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有全面、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感觉和领悟, 能从美学的高度, 审视美术作品的美学功能与美学价值, 并深度认知美术作品的美学品格与美学底蕴的内涵与表现。

2.2 美术创造能力

其中又包括灵感捕捉能力, 形象孕育能力, 构思形成能力, 情感体验与表现能力, 艺术联想与想象能力。这些能力丰富积累, 营造出美术创造的基础素质, 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2.3 美术研究能力

美术研究是坚持社会实践的学术领域的探索行为。是对文学、历史以及与历史相关的美术知识, 技法和思想的不断学习。在理论上不断的丰富和提炼, 以渊博的学识来促进美术创作的发展。搞好美术研究是每一个从事美术工作的人, 必须一生坚持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美学思想和美学修养, 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美术创造收到好的效果。

为更好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以科学发展的思路, 根据客观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用最人文化的教学理念和最有效的教课手段, 来启迪学生的热望和信心,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 文化素养的培养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正于“知识经济”的大概念下, 文化以被认知社会发展中的软实力。对于人的文化教育已被纳入素质教育的大课题中。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 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是思考艺术文化和美术文化两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当代的大学美术教育必须纳入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把对学生的艺术文化培养和美术文化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是时代的需要。“艺术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是以整个人类文化作为参照体系来探讨艺术的学术问题, 而美术文化素养是美术文化的体现, 是美术与文化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用文化学的视角与高度来观照审视美术史、美术现象、美术作品及美术创作, 可以加深人对美术文化内涵的理解及美术作品中文化内蕴的提升。美术学是个大概念, 它包容绘画、雕塑、建筑、环艺等十几种艺术领域, 而每一个艺术领域从出现到发展, 都经过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使每一个艺术领域发展成为专门体系, 也同样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文化系统。一个久存的建筑就是一部史书, 它承载着社会背景, 文化走向, 艺术审美及工程技术等文化要素。一幅好的绘画和摄影作品, 也同样要保留当时代的人文信息。为此要作一名有能力的艺术家或美术家必须要坚持艺术文化修养和美术文化修养的培养。不断地丰富阅历和知识, 懂古通今, 知识渊博, 方可有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艺术思想, 才会更有能力去解读时代和历史, 更有能力把握美术发展的动向, 更准确继承艺术精髓和体现时代精神, 使美术事业更有宜于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在美术教学中高度溶入文化素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需要紧跟时代的进程。大学教育是民族和国家教育的基础, 大学教育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提高民族文化和提升国家教育水平, 主要是以大学教育为重点。大学的美术教育也是如此, 在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领域, 我们需要继承好的办学方法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广开思路, 顺应时代。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都将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更新、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明确, 教育是为进步所存在, 国家的进步当以教育的进步为依托,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这是永恒的真理。大学的美术教育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社会情况下, 更需要不断的完善开拓。

特别是科技办学, 科学兴教, 是目前也是将来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对美术人才的成功培养, 是以时代的要求为标准, “教育当为时代服务, 人才当为社会所用”这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

摘要:从专业技法、专业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等方面探讨大学美术基础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源头?基础?根本 篇3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20多年。当年,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专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什么要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呢?因为要成立一个学会很难,需要经多个部门审批,报批过程可能要好几年。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高教司下属的一个机构。因为当时我联系高等教育,所以我自己就有权决定成立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直工作到现在,做出了一些很重要的成绩。

按照惯例,一个学科应当既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又有相应的学会。像物理学科,既有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有物理学会。所以,在我从中国高教学会退下来前后,一直想要成立一个素质教育的学会。2011年,在中国高教学会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了素质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学会里,来自高职院校的代表和常务理事很少。高职院校已经有一千三百多所学校,比本科院校还多一些。另外,高职院校的很多书记校长,对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又有兴趣,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想在全国素质教育学会下面成立一个高职的素质教育研究机构,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成立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一个背景。今天正式成立,我也非常高兴,也了却了我一个心愿。

希望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后,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刚才中国高教学会会长瞿振元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内容讲得也很全面。我在任期间,就素质教育也讲过很多,今天我想大致将素质教育概括一下。

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素质教育。第一个词是“源头”,即素质教育的源头,即思想源头,岚清同志叫作最初的思想源头;第二个词是“基础”,即素质教育的基础;第三个词是“根本”,即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什么地方。

一、源头

在岚清同志的访谈录中,岚清同志曾经讲,素质教育最初的源头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提高民族素质。后来中央文件提出,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过了几年以后,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素质教育”。岚清同志将这称为素质教育最初的思想源头。我也很同意这一看法。

1. 在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与质量”。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提到劳动者的“素质”,所以岚清同志将这称为素质教育的最初思想源头。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领域第一个最为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整个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回味与学习。文件里提出的“根本目的”,指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以最初的思想源头就是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

2. 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这一文件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有兴趣的同志也可以很好地研究一下,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提到了要实施素质教育或者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就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做过多次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即: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第三点“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中,他提到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有很深的感慨,专门为此写了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

3. 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这两件事情是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多年来非常关注的事情,我也写过不少的文章。关于素质教育,从1995年开始我已经写过很多的文章了,但是对不对,要大家来鉴别。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也表明了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这让我们深受鼓舞。

二、基础

我认为,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个观点在1995年就非常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文化。江泽民同志几次提到素质教育很重要,基础是文化素质。1995年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也很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当年用的是“文化素质”,不敢用“人文素质”,因为1995年前后,这方面还有些争论。素质教育当时归纳为四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我觉得要概括一下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文化。什么叫文化素质?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当今中国和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把这些概括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张岂之先生是研究思想文化的大家,多次写文章肯定这个说法。

1. 什么叫素质?这个很难界定。我们曾说留给理论家们去探讨,因为“素质”这个词在字典上有一百多种解释。我也跟一些教育专家讨论过,大家都有这么一个看法,要真正界定一个词有很大的难度,可以做理论上的探讨。《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我当年写的一篇文章《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我当时是这么概括素质的: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讲的素质、文化素质,绝对不是指一种知识,是讲一种内化为人的稳定性的一种品格。我记得当时《光明日报》的总编辑,有一次碰到我时,也对我的观点给予了肯定。我想这是我们对文化素质的理解,并且明确文化素质或者是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2. 文化素质教育是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始的。1995年我们进行试点,就是从文化素质、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始的。从那时开始,有的高校关于文化素质的讲座举办了上千次,并且场场爆满,反映出我们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需求,对以文化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的欢迎。另外,在20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论。比如说,刚开始就有人提出,国家有教育方针了,为什么还要提素质教育?但是这个争论很快就结束了。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很快在我们国家蓬勃开展起来,我个人觉得有一呼百应的感觉。包括很多哲学专家、文化史的专家、历史专家都积极参与。因此,应该说素质教育一呼百应,长盛不衰。虽然现在还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来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什么会长盛不衰?我觉得非常关键的是特点在“文化”二字上。以文化素质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它的精髓在“文化”二字上,特点在“文化”二字,魅力还在“文化”二字。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文化。

三、根本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哪里?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的试点工作会议本来想安排30个试点单位,结果来了五十几所学校,并且提出一定要试点。后来选择了五十几所学校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单位。在那次会上,我曾经讲到,素质教育是当前我们教育的根本,不但在中国,国外也是一样。世界上不少的教育专家都认为现在的教育重理轻文,这是切中时弊的。我记得当年分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时候,曾经讲过人文教育过弱、课程内容偏旧、外语水平偏低、教学方法偏死、专业口径偏窄这五个问题,对人文教育用了“过弱”这个词。上述试点工作会议指出,提出素质教育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世界上很多专家都在呼吁要重视人文,加强人文的教育。一开始用“切中时弊、顺应潮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加了四个字——“涉及根本”,即“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素质教育涉及我们的根本目的,涉及大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即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在浙大召开的199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会上,我就素质教育说过“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后来我们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即知识、能力、素质。很多同志认可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的提法,虽然也还有分歧,我想这是正常的。中国教育改革1958年以前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获取知识的能力。1958年教育方针提出后,高等教育比较重视能力的提高。

一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当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四个能力”。第一是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清华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院校,素来非常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是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现在的提法就更宽泛了,连幼儿园都在提培养创新能力。当年清华大学提出的是“一定的创新能力”。第四是一定的组织能力。提出“四个能力”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从注重传授知识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在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这应该是教育思想的一个前进。

二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感觉到,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它可以让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当时说是不是可以叫它为“素质”。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即希望你要的人或者你底下的干部,他知识很丰富,能力也很强,同时素质也高。甚至有时说“这个人能力很强,但是素质不高”——总希望他素质高一点。所以在跨世纪的过程中,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人的三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并且把素质概括为四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到现在为止,我个人还是坚持这种说法。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是一种体现教育方针的教育思想。这个思想我把它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注”: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1995年,谈个性的发展还要特别小心,因为说张扬个性往往就是“个人主义”。但是很快,大家都认可了张扬个性。为什么把这三句话放一起,因为要提高创新能力,要张扬个性必须跟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这三点是密切相关的。“三注”的提出是把素质教育引进了高等教育。

第二,“三提高”: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品位特别是文化品位。

第三,三结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质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1952年的院系调整把很多综合性大学变成了学科门类单一的学校。19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一轮大规模的高等院校调整合并。为什么要合并院校呢?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校培养人要使他更加综合一点,人文教育要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中国高教学会曾在陕西杨凌召开过一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主题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那次研讨会,大家反映开得很好,发言水平也很高。要下决心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这样培养的人就能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本文是作者2014年4月18日在“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篇4

一、单项选择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A)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B)是系统软件。

A.Word

B.Unix

C.Excel

D.Microsoft office 3.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C)。

A.汇编语言 B.自然语言 C 机器语言 D.高级语言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内存

D.外存 5.组成计算机的主机的部件是(C)。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控制器和寄存器

C.CPU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6.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操作系统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 B.操作系统是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之间的接口

C.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D.操作系统是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接口 7. 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8.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A)

A.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B.多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D.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9.Windows XP新增的系统维护功能是(D)。

A.系统数据备份

B.磁盘整理

C.磁盘清理

D.系统还原 10.对于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控制面板是一个专门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应用程序 B.从控制面板中无法删除计算机中己经安装的声卡设备

C.对于控制面板中的项目,可以在桌面上建立起它的快捷方式 D.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删除一个己经安装的应用程序

11.在Word 的编辑状态下,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B)。

A.普通视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全屏幕显示方式 12.关于Word 2003文档窗口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只能打开一个文档窗口

B.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且窗口都是活动的

C.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D.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只有一个窗口是可见文档窗口 13.Excel工作表的单元格中(B)。

A.只能包含数字

B.可以是数字、字符公式等 C.只能包含文字 D.以上都不是 14.如果想在Word 2003的文档中插入页眉和页脚,应当使用(D)菜单。

A.工具

B.插入

C.格式

D.视图 15.在Excel中,若在某单元格插入函数SUM(D2:$D$4),该函数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属于(C)。

A.相对引用

B.绝对引用

C.混合引用

D.交叉引用 16.Excel 2003的工作表最多有(C)列

A.16

B.65536

C.256

D.1024 17.在PowerPoint2003中,在(D)视图“超链接”功能才起作用。

A.大纲

B.幻灯片

C.幻灯片浏览

D.幻灯片放映

18.在PowerPoint2003中,设置动画效果,使用(B)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

A.格式

B.幻灯片放映

C.视图

D.插入 19.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正确的是(D)。

A.资源共享

B.一个计算机系统可以访问多个计算机系统

C.多个计算机系统可以访问一个计算机系统

D.以上都是

20.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协议划分为4层,以下不属于这4层的是(A)。

A.物理层

B.传输层

C.网络接口层

D.应用层 21.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WWW是一种(A)。

A.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B.网络主机

C.网络服务器

D.网络模式 22.在如下的网络互联设备中属于网络层的是(B)。

A.网卡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3.在Internet上下载文件通常使用的(B)功能。

A.E-Mail

B.FTP

C.WWW

D.TELENET 24.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B)程序翻译后计算机才能识别。A.汇编

B.编译

C.解释

D.连接 25.算法的特点中不包括(B)。

A.有穷性 B.健壮性 C.确定性 D.输入和输出

二、填空题

1.计算机中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2.十进制数984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3D8)。3.汉字信息编码包括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形码和汉字交换码。4.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构成。

5.Windows XP中(切换用户)功能可以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实现多个用户登录。6.“我的电脑”窗口是一个标准的(文件夹)窗口,可以方便地实现文件的操作。7.PowerPoint普通试图中的三个工作区域是:大纲区、幻灯片区和(编辑区)。8.在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中,(星型)、树型和网状型属于点对点网络。9.Excel2003工作表区域A2:D4中有(12)个单元格。

10.Windows XP的用户管理需要利用(用户账户)来进行设置。

11.在Word制作表格过程中要实现表格不分页应利用“格式”对话框中(段落)命令实现。12.Word提供了文档格式化工具,允许用户在(字符级)、段落级和文档级上格式化。13.从图表的存在形式上,Excel提供了(嵌入式图表)和图表工作表两种。14.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为(包含)。

1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结构上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三、辨析题

1.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2.三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八进制数(√)。3.一个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补码

4.将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最小化后,该程序将立即关闭(×)。该程序仍可继续运行 5.用Word 2003编辑文档时,插入的图片默认为嵌入版式(√)。6.PowerPoint中的一张幻灯片必须对应一个演示文件(×)。7.Internet中的FTP是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

8.Windows中的文件夹实际代表的是外存储介质上的一个存储区域(√)。

四、简答题

1.简述操作系统的功能。

答: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是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这些程序模块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协调计算机的丁作流程,有效的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它具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管理功能,同时它也是介于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操作平台,只有通过操作系统才能使用户在不必了解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正确使川计算机。

2.简述如何添加/删除Windows的组件。

答:(1)选择“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中的“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2)系统先检资已安装的windows组件,再显示windows组件向导。

(3)在“组件”列表框中选择添加或删除的项目,也可以选择某个组件后,单击下方的“详细信息”按钮来查看具体的子项。如果用户选择了添加组件,那么在更新过程中向导可能会要求用户提供安装盘以完成文件复制。

3.简述IP协议如何实现互联网上任意两台计算机的通信。

答:IP协议定义了一个抽象的同意编址方案,给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简称IP地址)、用户、程序及高层协议软件都使用这一抽象地址进行通信。为了克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IP协议定义了一种独立于低层硬件的数据分组格式即IP数据报。为了在具体的物理网络中传输,IP协议采用封装、分解技术将IP数据报封装在物理网络能够识别的数据帧中,并完成主机寻址和路由选择穿越物理网络。

4.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篇5

课程名称:会计学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学生根据学案学习完每章节内容后,完成每章节练习题,并在期末考试期间上交完成的学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和准备。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含义及特征,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对象与要素,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

2、掌握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

3、掌握会计假设的意义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了解会计法规体系的相关内容。

三、本章知识点

1、会计的含义及特征;

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3、会计的对象与要素;

4、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的原则;

5、会计确认和计量;

6、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四、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

五、本章习题

思考题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2、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哪些?

案例分析

王强在社区内开了一家小饭馆。刚开始的时候,王强和老伴自己经营,因为要上班,他们只提供早餐和夜餐。为了计算小饭馆的盈利情况,他们将家里的现金收支和小饭馆的现金收支分开计算。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小饭馆的生意越做越好,王强夫妇决定辞去原来的工作,将饭馆稳定经营下去,而且希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正式给饭馆起名“全家福菜馆”。因自有资金不足,人手也不够,王强就向弟弟王军借了10万元用于购置餐具等,并请了一个厨师和两个服务员。那么,在未来持续经营的期间内,如何计算菜馆的利润呢?他们在咨询后决定正式为菜馆记账。办法是按照日历年度,每个月进行结账,计算菜馆的利润,年终汇总之后再计算全年的利润。

问题:此案例体现了会计的什么假设?

第二章 账户设置和借贷记账法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恒等式的基本原理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会计恒等式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与联系,设置会计账户的必要性及账户的基本结构;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相关内容:包括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原理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等。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会计恒等式的基本原理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明确会计恒等式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会计科目的名称,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设置会计账户的必要性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3、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包括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原理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等。

三、本章知识点

1、会计恒等式;

2、会计科目和账户结构;

3、借贷记账法。

四、重点难点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原理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等。

五、本章习题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第三章 会计循环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有哪些;会计凭证的作用、分类及填制和审核的方法;会计账簿的分类及登记方法;账项调整;账簿的对账和结账的方法,试算平衡和工作底稿以及财务报告的概念和种类等。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

2、掌握会计凭证的作用、分类及填制和审核的方法;

3、掌握会计账簿的分类及登记方法;

4、掌握账项调整的原因及内容;

5、掌握账簿的对账和结账的方法;

6、掌握试算平衡的方法、原理,了解工作底稿的作用及内容;

7、了解财务报告的概念和种类。

三、本章知识点

1、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2、会计凭证的作用、分类及填制和审核的方法;

3、会计账簿的分类及登记方法;

4、账项调整的原因及内容;

5、账簿的对账和结账的方法;

6、试算平衡的方法、原理,工作底稿的作用及内容;

7、财务报告的概念和种类

四、重点难点

会计凭证的作用、分类及填制和审核的方法;会计账簿的分类及登记方法;账项调整的原因及内容。

五、本章习题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制作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是不是记账凭证?

2、购销合同是不是原始凭证?说出理由。

第四章 流动资产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阐述的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与核对方法,银行存款转账结算的种类及程序;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坏账的核算,应收票据的取得、到期及贴现的核算以及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存货盘盈和盘亏的核算;金融资产的类别以及分类依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处置以及价值变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与核对方法,了解银行存款转账结算的种类及程序;

2、掌握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坏账的核算,应收票据的取得、到期及贴现的核算以及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3、了解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存货盘盈和盘亏的核算;;

4、理解金融资产的类别以及分类依据,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处置以及价值变动。;

三、本章知识点

1、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与核对方法,银行存款转账结算的种类及程序;

2、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坏账的核算,应收票据的取得、到期及贴现的核算以及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3、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存货盘盈和盘亏的核算;

4、金融资产的类别以及分类依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处置以及价值变动。

四、重点难点

坏账的核算;应收票据的取得、到期及贴现的核算;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存货 盘盈和盘亏的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处置以及价值变动。

五、本章习题

练习题 1、2009年5月31日,某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为324 00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316 000元,经核对发现下列未达账项

(1)企业收到转账支票一张,金额12 800元,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2)银行支付到期货款98 000元,付款通知尚未到达企业(3)银行收到外单位汇来货款32 000元,尚未通知企业收款(4)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金额70 8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提现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五章 非流动资产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原理及账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界定及其会计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两种核算方法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与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后续支出、减值与处置的核算;无形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内容,无形资产的分类、计价及取得、摊销、出售等的会计核算。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原理及账务处理;

2、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界定及其会计核算;;

3、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两种核算方法的账务处理;;

4、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与计价,掌握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后续支出、减值与处置的核算;

5、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内容,掌握无形资产的分类、计价及取得、摊销、出售等的会计核算;

6、了解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定义、内容及核算。

三、本章知识点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原理及账务处理;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界定及其会计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两种核算方法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与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的取 得、折旧、后续支出、减值与处置的核算;

5、无形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内容,无形资产的分类、计价及取得、摊销、出售等的 会计核算;

6、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定义、内容及核算。

四、重点难点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账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两种核算方法的账务处理。

五、本章习题

练习题

1、甲上市公司发生下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1)2009年1月3日,购入乙公司股票58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5%,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用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每股收购入价8元。每股价格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5元,另外支付相关税费7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为18 000万元。

(2)2009年3月16日,收到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0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 000万元。

(4)2010年2月1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9年度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

(5)2010年3月12日,甲上市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09年度的现金股利。

(6)2011年1月4日,甲上市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乙公司的股票,共取得价款5 200万元(不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及相关税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第六章 负 债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介绍了企业常见负债的核算方法。负债根据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的核算主要介绍了短期借款的核算、应付账款的核算、应付票据的核算、预收账款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应交税费的核算以及预计负债的核算;非流动负债的核算主要介绍了长期借款的核算和应付债券的核算。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短期借款的核算、应付账款的核算、应付票据的核算、预收账款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应交税费的核算以及预计负债的核算;

2、掌握长期借款的核算和应付债券的核算;

三、本章知识点

1、流动负债的核算主要介绍了短期借款的核算、应付账款的核算、应付票据的核算、预收账款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应交税费的核算以及预计负债的核算;

2、非流动负债的核算主要介绍了长期借款的核算和应付债券的核算。

四、重点难点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应交税费的核算、预计负债的核算;应付债券的核算。

五、本章习题 练习题

1、某工业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7年11月1日材料一批,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材料买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为17 000元。材料已按实际成本验收入库,并开出期限为4个月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年利率为10%。

要求:编制应付票据的签发、2007年末计提利息和到期偿还的会计分录。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构成及其与负债的区别;实收资本(股本)投入以及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一般企业与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核算的区别;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及其核算;留存收益的来源、组成、用途、核算方法以及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等内容。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构成及其与负债的区别;

2、掌握实收资本(股本)投入以及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

3、了解一般企业与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核算的区别;

4、掌握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及其核算;

5、掌握留存收益的来源、组成、用途、核算方法;

6、了解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

三、本章知识点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构成及其与负债的区别;

2、实收资本(股本)投入以及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

3、一般企业与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核算的区别;

4、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及其核算;

5、留存收益的来源、组成、用途、核算方法;

6、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

四、重点难点

实收资本(股本)投入以及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及其核算;留存收益的来源、组成、用途、核算方法。

五、本章习题

1、甲公司为一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1)收到乙公司按投资合同投入货币资金800 000元,已存入银行。(2)收到丙公司按投资合同投入生产线一条,确认价值1 000 000元。

(3)收到丁公司按投资合同投入原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 0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 000元,确认价值为发票金额。

(4)公司该年实现净利润3 000 000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2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第八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介绍了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方法,内容主要有:收入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及其账务处理;费用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利润的构成、分配及其核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收入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及其账务处理;

3、了解费用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4、掌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5、掌握利润的构成、分配及其核算方法;

6、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三、本章知识点

1、收入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及其账务处理;

3、费用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4、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5、利润的构成、分配及其核算方法;

6、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四、重点难点

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及其账务处理;利润的构成、分配及其核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五、本章习题

1、甲公司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2009年4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售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已收妥存入银行,该批产品的成本为70 000元。

(2)2009年4月5日,甲公司向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售价为5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给出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甲公司采用总价法核算。(3)4月1日销售的产品因存在质量问题,对方要求给予20%的价格折让,甲公司同意给予折让并退回相应款项。

(4)2009年4月12日,甲公司取得附营业务运输收入8 000元,存入银行,发生的相关成本3 000元已以银行存款支付。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第九章 财务报告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介绍了财务报告的种类及编制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列报的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原理及编制方法;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等。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财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列报的基本要求;

3、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原理及编制方法;

4、掌握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三、本章知识点

1、财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2、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列报的基本要求;

3、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原理及编制方法;

4、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四、重点难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原理及编制方法。

五、本章习题

1、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哪些信息?

2、什么是利润表?利润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哪些信息?

第十章 财务报表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各项财务比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现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杜邦分析法及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等内容。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

2、理解各项财务比率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了解现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4、熟悉杜邦分析法及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三、本章知识点

1、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

2、各项财务比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3、现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4、杜邦分析法及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四、重点难点

各项财务比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五、本章习题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篇6

安全, 顾名思义, 就是人和物受到保障, 免受伤害威胁的状态。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开始, 就必须面对安全问题, 那时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人身生命安全的威胁, 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威胁、疾病等各种各样的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人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今天, 人们面对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人身安全问题。对人类安全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以外, 还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 他们均会对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可以说,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最根本的基础, 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 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各种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提高同学们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 以及加强法制观念、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 就日常生活中和大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安全内容包括防火、防盗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及内容

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 需从我做起。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 这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也可以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 能更努力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怎样的校园才能称为和谐校园呢?它应该具有三大特征:第一, 校园内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而感到身心愉悦;第三,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 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而且, 有利于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更有利于每一位在校学生的发展。而要完成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不仅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 而且需要我们校园里每一位学生尽自己应尽的职责。

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尽了学生应尽的职责呢?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大家来到这里为了什么?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应该是: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 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发展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 做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因此, 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有的同学道德发展有方向, 文化学业有目标, 身体锻炼有恒心。这就是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一种良好表现。

第二, 具有自我发展的行动。发展自我单单有意识是不够的, 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这种行动表现在道德的修炼上应该是:自觉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是:不论学习上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 都能永不满足;不论在学习上遇到怎样的挫折, 都能坚韧不拔。表现在能力的提升上应该是: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 乐于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为学校服务, 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和谐的集体、和谐的校园, 应该是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的集体, 应该是每一个成员都受到尊重的校园。作为学生, 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尽自己的职责应该表现在:首先尊重学校的教职工, 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劳动,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上。如果说上好每一节课, 认真完成好每一科的作业是对老师的最好尊重的话, 那么,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就是对学校员工的尊重。因为每一堂课, 每一处优美的环境, 都是学校教职工用心血和智慧换来的劳动成果。学校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果说在家里可以充分地张扬个性的话, 那么在学校较多地应该是规范共性;如果说在家里可以是全家人围着你而转的话, 那么在学校需要你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其次, 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这种尊重应该体现在对弱小同学的关爱, 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 对成绩不如你好、家境没有你富裕的同学的尊重上。有了这种尊重, 班级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班级, 校园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校园, 社会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 必将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 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 以发展增和谐, 以改革促和谐, 以公平求和谐, 以稳定保和谐, 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大学阶段, 是大学生一生当中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 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惑。据中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所高校调查统计, 2001年至2002年两年中发生各类案件9 278起, 非正常死亡164人。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其中大多数案件的发生和损害是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 自我保护能力弱所致。

大学生心理成熟滞后, 心理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 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日益增多。据对全国14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测试,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指标明显地高于社会同龄人, 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明显比社会同龄人的心理安全问题要严重。

近年来, 经过“严打”整治斗争, 社会治安形势正在好转, 但是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趋势;高校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 与社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 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另外, 社会不健康文化也是毒害大学生思想,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淫秽书刊、影碟、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 导致精神萎靡、厌恶学习、不求上进, 甚至走上违法的犯罪道路。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 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真实的认识和理解, 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 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 从而预防和减少高校中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安全不法侵害。

我国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已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今天, 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进入课堂。从实践看, 全国高校已普遍将安全教育列为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的教育手册、资料日益丰富, 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借鉴。据此,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将普遍得到提高。

所以, 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 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 又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校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使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明确, 师资队伍强大, 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了条件, 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基础。但仍有一些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因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国, 特别是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西化、分化的渗透和影响, 社会上一些矛盾和不和谐现象进入校园, 对高校大学生影响较大等。因此, 构建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立足国情和高校特点, 依靠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利条件,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安全与法制、法规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意识, 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逐步消除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利因素, 经过不懈努力, 把高校校园逐步建设成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确保高校安全与稳定, 更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大学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自然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进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教育学基础广州大学 篇7

关键词:大学 公共基础教学 专业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高校的教育以课程教育为特点,由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部分组成。公共基础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育、体育科目、对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数学教育及物理教育。基础是重中之重,如何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得到充分有效的结果,为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3]。目前全国的大部分大学都是在前1年半进行公共基础课教学,这里称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后2年半进行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教育与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即专业教育。

学生在大学中的各种文化素养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其实前1年半的素质教育并未完成全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间,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总结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更充实有效。如美国的大学,大学课程的素质教育中,基本的素质教育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也包含丰富的专业基础及专业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公共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课程差异不大,但是对理工学科而言,则距差异很大。作者认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满足以下的诸条件的设计为最好。

第一,把培养学生素质作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基础教育,不应仅被限制在公共基础教育中,也应包含在四年的大学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中,更应该包含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在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综合性地安排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对于不同学科的学生,延展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平衡设置填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个主要的学科的课程,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基础阶段学到完整平衡的基础知识很重要。例如通过合理制定构成科目,包含专业基础课用来连接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并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地学习相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如为人文、社会系的学生安排培养其科学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科目,为人文系、理工科的学生设置培养其社会科学的素质的内容,为理工科、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安排有意义的人文素质科目,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第二,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保健体育与艺术鉴赏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中包含着体育教育,这里强调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课程,而是通过一些自选出来的项目锻炼自身的活动能力、维持身心健康,拥有一定的体育技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健体育的意义,理解身体与自然和生活方式等的关系。与此同时通过保健体育可以结交各方面的朋友。另外,基础教育学习与艺术活动也应关联在一起的,公共基础课程中也应包含有关于艺术教育的课时,因为学生的非语言表现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形成很重要。学识学问主要是借助语言捉住事物、现象的本质的进行思考,并挖掘出深层次表现的活动。如保健体育和艺术,以包括感情、意识和感性的东西为主,在体育和艺术活动中的自我表现的作用在于自我发现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契机。另外,通过体育的集体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可以找到与别人具有同感、合作与交流对话的契机,从而培育出一定的活动能力与同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格。进一步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表情、姿态和行为方法等的非语言要素及丰富的对话的开展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集体活动中的个人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由此可见,设置和保健体育、艺术鉴赏相关联的科目,丰富教育内容至关重要。

第三,在公共基础课中安排包含本国语教育在内的语言教育。①本国语的使用能力,是培养所有领域的素质(科学的素质、社会科学的素质、人文学的素质等等)的基础,还是使所学知识的应用成为可能的基础,也是与别人交流、丰富日常生活的基础。同时语言更是参与各种各样的职业及研究活动、从公共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里加速融入的关键与基础。②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充分地进行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的教育教学也至关重要。为了促进与不同的语言文化的人的交流与协作,大学的英语教育,从来就区别于其他的外国语得到了重视,但是仅仅具备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与人文知识还不行,在外语学习中充分地融入对科学知识的教育、多方面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及能够用英语多方面展示自我的素质教育也很重要。③让学生能够选学到其他外国语的科目可很重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促进其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对比本国的语言文化,在了解本国文化特点的同时,发现不同文化的差别,从而为丰富本国的文化打下基础。

第四,大学公共基础教育中合理安排各种活动课时。学生并不仅仅通过正规的学校的全部课程和授课科目来学习知识。许多知识来源于学生参与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大学生创新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及勤工俭学等各种活动,来源于同学们和教师们及他人的交流中、校园内外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经验里、教室内外的多种多样的朋友的交往中。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结交朋友,就与别人和社会保持了一定的联系,这为学生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培育自身的素质,形成具有一定特点的自我,打下了基础。为了丰富学习内容和促进积极自我的形成,在公共基础课里安排丰富的校园活动、提供给学生们更多的获得校外活动的机会是必须的。

以上的四点是公共教育课程设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的一些思考。当代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这自然而然地使得教育界也产生一些相应的问题,需要教育者去思考如何对应,这些问题互相交叉着存在。思考如何设置大学课程,让学生们如何拥有能够支持其未来很好地适应工作、生活的素质相当重要。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合理地批判分析、讨论包括常见的诸现象在内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基本问题,适当地参加校内外活动和参与项目协做,对于学生们日后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希望这里提出的一些观点,为教育工作者制定公共基础课程的科目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邹晓燕.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170-173.

[2]宋秋前,潘爱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5):18-21.

[3]程敬恭.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上一篇:理发师的评课稿下一篇:观察小学日记泡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