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精选7篇)
大学里想学什么专业?今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不是要等到高考临近才需匆匆思考的“未来”。随着高考“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推进,以后高中生们将提早面临着兴趣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有的选择甚至要从一进高中就开始。安徽商报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合肥一中、八中、六中、168中学、五中、十中等多所高中都已经陆续开启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你有什么才能?了解自己更好选择未来
如今的高中校园里,“生涯规划”成了一门流行课。比如,合肥六中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帮助高中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提前认知;合肥十中开设了的“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业规划。“我一点都不漂亮,可能你也一样;我从未考过第一名,可能你也一样;我唱歌走音,800米没达标,可能你也一样;我今天仍未被生活打倒,可能你也一样!那么,你的最优异的智能是什么?来试一试这些智能专业测试吧。”在合肥八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程中,安徽商报记者还看到了很多“生涯测评”等辅助工具。据介绍,生涯测评包括性格、能力、兴趣、文理分科、志愿填报五大板块,旨在引导高中生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从而拥有理性选择的能力。
你有什么规划?“生涯规划”成流行课
在合肥八中,这个暑假里,高二(30)班的陈逸文和几位同学组成一支“体验队伍”走进安医大附院,不仅详细了解医生们的作息时间、工作状态,还通过与病患接触深入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临近开学,这几位同学将自己的体验过程及感悟撰写成“生涯规划报告”,这也是他们暑假作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同学中,还有多支队伍分别体验高校教师、动车乘务员等不同的职业。“早在五年前,我们学校就开始筹划‘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那时候这门课在高中算是很超前的,因为很多是高校的毕业生才会接触这一块。”合肥八中副校长赵林说,职业生涯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教室,更要让同学们走进社会、体验职场生活,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和选择就业积累经验。
八中可体验70门职业
调查显示,河南新升本院校在校大学生目前普遍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总感觉在学习中缺乏方向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无所适从,所以也就很难在学生阶段积累起足够的职业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在毕业时找不到理想工作几乎是必然的。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起码是没有进行过科学、明确的规划,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来谋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大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不足,进而严重影响就业结果。
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要破解这一难题,高校就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不能走形式、搞短期行为,而要积极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比较好的办法是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帮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以此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是社会咨询、培训机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较为普遍,而在普通高校则大多作为人力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的专业课开设,真正面向所有大学生、发挥职业指导作用的此类课程开设很少,地方新升本院校几乎都没有开设该门课程。由于办学时间短、知名度不高等客观原因的存在,河南新升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这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面向市场、充分准备的意识和技能,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相当必要的。
通过走访专家、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笔者对在河南新升本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生需求情况、基础条件、课程设计模式等问题作出了调研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沿革
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称作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计划安排,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培训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能够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学会运用科学方法,采取可行措施,发挥个人专长,开发自身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增强职业竞争力,最后实现职业目标,获得事业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基础是萨帕 (Super) 的生涯发展理论,它是职业指导,但和早期以帕森斯(Frank.Parsons)的人职匹配理论为基础的“职业指导”的内涵不尽相同,它的内容更丰富,提法更科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就业指导”。应该说,“职业生涯”概念的提出意义重大,与早期的“职业指导”相比,它的关注重心从“职业”转向作为主体的人,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其对生涯道路的选择;它不仅关注一个人的职业,更是阐述一个人的生活形态。而生涯规划的核心理念正是在了解自身和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尽量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工作位置,注重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安排”或“指导”。
职业指导的概念和实践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在国外出现,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职业指导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晚。早在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就首次将心理测试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中。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行了《职业指导号》,黄炎培在介绍语中把职业指导提到这样的高度:“我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组织力量对当时的社会职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指导活动。1927年,中华职教社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指导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并于1929年成立了海外职业指导部,此后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职业指导所。但在旧中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职业指导没有用武之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配等多种原因,职业指导的作用没有被重视。但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指导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其内涵和外延也顺应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今天,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使职业指导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作为重要就业群体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则有着急切而强烈的需求。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求情况的调查
以2000年升本的豫北某师范类高校为例,针对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和需求状况,笔者采用访谈、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文、理、教育、管理、法学、艺术六个学科门类的约160名学生,覆盖了4个年级、18个专业,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普遍关注所学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从刚入学就是如此,且关注度在逐年增加。一般认为,只有高年级学生甚至只有毕业生才关注就业,但调查结果显示并非如此。就新生而言,一方面该校每年录取的新生中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占很大比例,在入校学习一段时间后,部分新生希望调换专业,而转专业的主要标准就是符合自身的特长和就业前景好,但这部分学生常常对自身特长和相关专业的职业内涵、就业前景严重缺乏了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对所有新生而言,大学往后的专业学习如何安排,应该怎么了解自身,如何确立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困扰着他们。所以,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需求度非常高,这种情况也符合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二)目前半数以上受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有模糊的了解,对其作用有初步认识,几乎所有受访学生都想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普遍没有从课程以外的途径主动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据此可以判断,如果学校不安排该门课程,绝大多数学生将不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技能。
(三)所有受访学生均对目前的课程开设状况不满意,反映所在院系没有开设过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发放过专门的教材。我们联系了河南省其他三所与该高校差不多同期升本的学校,反馈是:没有开设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没有成立教研室。
(四)受访学生中的毕业生普遍在四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但多是一带而过,只是知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应当有所规划,但具体如何规划却不甚了了,更加没有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过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受访学生中只有教育、心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曾借助相关量表了解过自身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职业倾向、兴趣爱好等,对自身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认知;其他学生基本只通过自己的主观感觉或周围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基本没有做过有关的测试,当然也就更加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六)八成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在大学四年都开设,课程要有实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每个学生作出初步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此外,课程应当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作出整体规划,尤其是对专业选择、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发展要起到指导作用,从而为踏上职业之路做好充分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发展,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高考的报名和录取人数分别是956万和657万,全国将近70%的考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80%。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却并不高。2007年中华女子大学主持的一项全国性的课题“女性高等教育问题调查”显示,有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201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调查发现,仅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高考填写志愿可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据调查,现在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只是根据一本高考报名手册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学校的专业能否匹配,没有考虑到自己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果在中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科学的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则可以降低此类人才浪费的情况,无疑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相当的益处。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不仅有专门的IB文凭项目班,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也占相当的比例。可以说学生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元,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为了躲避高考压力、随大流出国的学生不在少数,随之而来的出国后适应问题也日渐显现。“海龟”、“海带”等新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生涯规划课无疑是可行且必须的。
二、理论基础
1、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模式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危机,如同生病时发高烧一般,成功解决的话症状就会解除。危机的出现有特定的时间,高中生属于发展期中的认同与认同混淆阶段。对自我的认识,建立统合的自我概念是此时期高中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概念的完整认同,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力量继续前行,是普通文化课力所不能及的,而在生涯规划课中,则可以引领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自我,度过这一阶段的危机。
2、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段为 0-18 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一个人在此阶段所作的职业选择,是最初的选择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个人职业的最初方向。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已经明确要求在大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广大青年人在18岁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阶段目前接受的教育还几乎是空白,可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很有必要。
3、舒伯在他的生涯发展与角色扮演理论中,提出了生涯发展观,并以“生涯彩虹图”表示。每个人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就像彩虹的许多色带,主要角色包括儿、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员、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项,主要舞台在家庭、社区、学校及工作四个场所。高中阶段的角色包含学生与为人子女等,在学习上则更能接触外在世界,了解工作世界,並逐渐为工作者的角色作准备。高中生在角色上处于由学生向工作者过度的准备阶段,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在高中阶段过分强调了“学生”这一角色,教育工作以学科知识的灌输为主,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么迷茫、困惑,白白浪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要么仍然继续高中的苦读模式,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身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根据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认识、探索职业生涯。高中生涯规划课应服务于这一任务,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锻炼学生规划生涯的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认知方面:了解个人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掌握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制定出短期的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行动方案。
2)、情感方面: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涯态度与信念;培养生涯规划的自主责任意识。
3)、能力方面:统合生涯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完成生涯评估;运用生涯决策方法确立生涯目标;落实生涯行动;
生涯规划课中应着重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生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不仅对其生涯规划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迁移到其文化课学习上来。更关键的是,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能够真正的规划自己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其自我认同感会大大的提高,甚至其生活信念也会改善,是对德育工作的良好补充。
2、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自我:从各层面深入了解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自身潜能等方面。
2)、探索世界:对于世界的认识,尤其是职业世界。包括大学、专业、职业的信息收集和深入了解等
3)、整合信息:通过相关决策技能,將对自我的了解與与世界的认识结合,做出初步的生涯规划,并掌握实现该规划的相关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
主题单元内容
自我探索一、生涯意识及成长过程1、回顾成长过程及其中的重要事件
2、了解成长过程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认识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阶段理论
二、个人特质及优势1、认识自身需求、兴趣、价值观等个人倾向性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2、认识自身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发现自身优势与潜能
三、生活角色与重要他人1、了解各种生活角色内涵及其互动关系
2、认识原生家庭及重要他人对生涯规划的影响
3、完成自我分析报告
职业探索四、认识大学与专业1、了解大学、专业的相关信息
2、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3、对特定学校及专业深度体验
五、认识社会与职业1、了解当代社会对职业、个人的需求
2、参与生涯发现之旅活动,初步认识职业的相关信息
3、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对特定职业深入了解
生涯决策六、决策风格及生涯规划1、探索、认识个人决策风格
2、运用决策技巧,统合信息,制定生涯规划书
3、模拟升学、职业选择等过程,完善生涯规划书
七、执行生涯规划能力1、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2、提升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能力
3、掌握面试技巧
3、课程模式
高中生涯规划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一门经验课程。因此,在教师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式教学法为辅。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是指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生涯探索活动之中,学生在经历生涯探索活动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体验反思自己所面临的生涯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辅导,最终使得学生能尝试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规划。
本课程的三个主题分别设计了对应的问题和任务,在第一主题自我探索中,要求学生在完成该主题学习后,综合自己的各个方面,完成一份有深度的自我分析;在第二主题职业探索中,设计了生涯发现之旅和生涯人物访谈活动。生涯发现之旅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同学自己组织,到某一位同学家长的单位去参观、访问。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职业的基本内涵。生涯人物访谈是在之前课程和生涯发现之旅的基础上,选择一位正在从事自己最感兴趣职业的职场人,从各个角度深度访谈,对该职业产生全面了解。在生涯决策主题中,要求学生完成 “我的生涯规划书”,综合之前的各项信息,理性规划自己的目标和发展路径,写出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生涯规划书。通过日常的教学以及上述的活动,使得此项课程覆盖课内课外,学生家长班集体,使得课程变得立体和生动,真正融入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
4、课程评价
高中生涯规划课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评价方式上,必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真正使课程评价服务于课程价值增值的目的,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增效、课程完善。
1)、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及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情况,将同学们的核心困惑和需求糅合进课堂教学侧重点中,并及时记录课堂气氛。
某某中学 高二四班 某某某 2013年8月25日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我身为一名学生,在教室里读了十年书,接受了十年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要像许许多的人们一样步入社会,然后从事自己的某一职业坚持三十年。一个人只有在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来事业做出贡献时,他的人生意义才有价值。所以我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一方面:自我的分析评价
我平日里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听纯音乐,有时高兴了自己吹弄吹弄笛子。但我知道,这只能是我的兴趣爱好。小时的我曾一度想当一名歌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自己的理想不太符合实际。我身材比较瘦小,不适合做例如空姐飞行员之类对身高有要求的职业。我表达能力比较差,有时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述清楚,同时领导能力也不强,所以我不适合做教育工作者。我属于那种比较较真的人,对一个东西可以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同时我的胆子比较大,我喜欢冒险喜欢刺激,喜欢接触新事物,喜欢小动物,充满爱心。所以我觉得我比较适合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就目前为止,我最理想的职业是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我希望长大以后的我可以穿上白大褂成为白衣天使中的一员。每天当我们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里享受着国家给予我们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在很多地方,许多人正因疾病无法医治而死去。他们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多少母亲失去孩子,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生命很顽强但也很脆弱。如果我能尽我所能,能去更多的挽救生命,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孩子重新展露笑脸,更多的家庭重获新生。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现象,有病人是多么多么希望自己能顽强的战胜病魔,也有医生是多么无私的治病救人,当然也有医生为了一己私利谋财害命。我清楚地认识到人们需要医生,人们需要好医生。一个人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奉献。我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名医生,为生命的延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人们重获健康时所展露的笑脸将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客观的自我分析,我从事医生有如下优势:
1、我有爱心,我想这是医生的首要条件。
2、我很勇敢,胆子大,不晕血不晕刀,这点也很重要,这保证我在遇到病情严重的病人时不会吓得逃脱,不会乱了阵脚。
3、我有毅力,做事情我会坚持不懈,这就保证我在手术台上无论时间多久我都会坚持,面对一项难题,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找到解决方案。
但我也有如下不足:
1、我的身材矮小,一般外科医生都基本身材高大。
2、我比较粗心,做很多事情并不仔细,很多同学跟我开玩笑说我以后会把手术刀落在病人的肚子里。
3、我的头脑比较简单,很多事情不能考虑周全。
2、3两点是很严重的弊病。因为这样的我很容易造成医学事故。
4、我做事慌张,性格不稳重。医生的手术室里很安静,医护人员们都很能沉得住气,所以我要改掉自己毛毛躁躁的性格。
第二方面:自我的职业分析与评价
我之所以想当医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奶奶退休前就是一名医生。我一直以我的奶奶为荣,所以我也希望能成为一名像我奶奶一样的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管理人们的健康。所有的人都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不去医院,老人小孩体弱多病的人都需要医生的护理。哪有重大灾害,医生也要跑到前线救死扶伤。这都说明医生这个职业很重要,社会离不开医生。
当然在当今这个社会,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并不容易。并不是因为学医多么多么的困难,而是若想去大医院当一名医生必要要交给医院一笔很大很大的钱。否则即使你的医术再高明,恐怕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很遗憾的一点是,我家并不富裕。
第三方面:初步的职业规划 及实施步骤:
成为医生是我的终极目标。为了成为医生我要接受专业训练,所以我最起码要在两年后报考医科大学。医科大学基本以接受理科生为主,所以在文理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理科。因为医学和生物化学密不可分,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尤其要学好生物化学,同时要重视物理重视数学。物理数学不分家,同时物理学习对人的思维很有帮助。
成为一名医生并不容易。学医五年,本科毕业后还要考研,甚至考硕士博士。但我并不畏惧。越是具有挑战性我越喜欢。面对成为医生这个大的目标,我能做的是把大的目标分成各个小的目标然后在各个击破。在文理分科上我选择了理科这是我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乃至未来两年我要做的是努力学习,尽最大努力学好数理化,努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一所相对不错的医科大学。如果我能如此,我将会又向成功迈了一步。升入大学后我要做的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好医学知识,争取考取研究生。至于这以后的道路就要看我自身的造化和机遇了。
生命是不可等待的。在于生命有着太多的不可承受、有着太多的使命、有着太多的追求。在这浩瀚宇宙的尽头,我们的生命也只是一粒微尘;就这样的一粒微尘,却承担了我们太多的梦,太多的追求。生命岂可逗留?我们岂可等待?等待,也许意味着失去,更意味着我们剩下的生命将要承受更多。
我们已经不是刚进大学那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了,如今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结束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着毕业、工作、考研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迷茫、不知所措。现在的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将来,谋求一条最好的职业发展道路。正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会我们为自己定个目标,为了自己曾经远离的梦想重新做一番整理,找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道路来完成你的梦想,找到职业生涯中的制高点。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人生。让我们的大学在结束的时候不会感到孤独,更不会觉得无所适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项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各高校相继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和就业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并在大学阶段持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这样我们可以提前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以后所从事的行业。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我们专业所涉及到的行业领域,了解就业形势,了解每一个跟我们有关系的公司,然后才能游刃有余,在职场上不至于落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门课程的受益者,让我们提前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
做任何事都要有迹可循,要事先做规划,那么当你做起来的时候就不会慌张,没有目标。我们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可盲目跟随。首先是进行自我评析,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正确的规划,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大学生活路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最佳选择。包括自己的角色、性格、兴趣、特长、优点、缺点、学识、技能等;然后是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这个领域里边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业起点,为止不断地努力,等我们做好了准备,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大步跨入职业殿堂。完了之后我们还要做自我分析和行业分析,再加上技能分析,在这基础上我们就能够得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以后在本行业中如何做,如何找到更有利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的职业发展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我们便完成了职业规划最重要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岗匹配,适合自己。第二个目的是为了通过规划求得职业发展,而使自己得以升华。
在课上欧阳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案例,大多反映了学生针对职业生涯有许多的困惑和问题,以及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对自己人身发展非常迷茫。这些都成了我们直接鲜明的收获,容易理解,其中有蕴藏着道理。职业生涯规划清晰认识自我,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确立人生的方向,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可以一帆风顺。
一、方向与意义:实践活动在高中生涯教育路径中的价值分析
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活动指采用参观、考察、 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或研究活动的方式, 进入现场、强化互动体验而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在一份在问及最希望获得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的调研问卷中,学生的回答依次为:获得职业体验(37%),专业的职业评估(29%),信息提供(29%), 方法指导(13%),问题答疑(13%)。可见,实践体验活动对于当前高中生而言有其现实的需求性。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高中学生职业生涯去向指导,其更强调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树立理想、投身工作、融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能力储备。因此,推进基于实践体验的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生涯规划教育中推进学生元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依托活动
高中生正处于人的青春期,身体与心理都趋于成熟,思维活跃,经常会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但其缺点是往往会以点概面;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外部的交往有强烈愿望,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并尊重自己,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易波动,会感情用事,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在这一时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要采用指令、建议、劝告、示范等的直接指令,仅仅告诉他们“该往哪里走”“该如何走”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体验活动的有效推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涯规划问题,并探索“我可以往哪里走”“我可以如何走”,在不断地构建、自我认识、社会理解中明确方向,进而逐步明了生涯规划的意义、方法和方向。实践活动的优势就在于能帮助学生通过不断地进入真实生活情境、不断地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断地体验挫折与问题中学会发现自己、认识自我,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规划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决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重视实践
综观各地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尽管其定义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强调学生能力发展比抉择本身更重要则是共同趋势。如在新加坡《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高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关渠道收集信息,具备合成信息以作出正确的教育和职业决策的能力。日本的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的深化,劳动观和职业观的确定,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和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对显示的体会以及对去向的选择。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则提出,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
可见,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的是,发展科学决策与行动及掌握未来的能力,学会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需求机会,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关注的是,学生今后如何能真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当下和未来,主动地去选择并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一种元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信息提供、知识传授、发展辅导是不够的,更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与活动探索。真实的生涯体验与实践活动,才是开启有效高中生生涯规划之门的钥匙。
二、目标与主题:如何设计高中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生涯规划体验活动,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内教学时间多而校外体验活动时间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活动多,而深入探究、 深度体验的活动少等现象。这也是当前我们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时常常存在的问题。综观一些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学校,有效活动设计是其关键所在。
(一)活动目标梳理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高中生职业生涯去向的指导,更强调对其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树立理想、投身工作、融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能力储备。生涯规划目标必然是一种从认知到情感、能力的开放性目标设计。
这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基础有所侧重的确立。例如,绍兴越州中学提出基于社会实践的体验式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其目标为三个方面:以体验为导向的生涯认知,以实践为主体的生涯体验,以活动为中心的生涯决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目标为:认识自我、工作世界的探索、 个人与工作世界之间的三方面连接。温州中学的目标则为:认识自我,放眼世界,学会选择,学会规划, 发掘掌握潜能,增强学业和能力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分析这些目标,基本都体现了以下四方面:具有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志向,并能积极地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需求机会;学习生涯规划的方法与策略,并能应用于当下与未来,帮助自己进步;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下学习生活与高中毕业后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发展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与行动;发展计划并掌握未来的能力;等等。这样的总目标设定,基于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方向的把握,价值与意义的梳理而来的,可以为有效的活动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与活动目标、 内容、主题、资源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活动体系,有助于生涯体验活动更高效地开展。
1.活动的目的性
关注、体验、研究不同行业的特点,关注、研究自己的性格特点特长,关心自身家庭情况不同行业工作者,了解高校招生信息,都是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进行生涯规划活动设计,必然聚焦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核心内容上。根据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和内容,将生涯规划教育聚焦到为自我认识、学业规划、职业体验、升学抉择四个方面,并对每个板块进行了分主题设计,而活动则是针对每个主题目标设计的。
2.活动的聚焦性
设计活动应该更多地聚焦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式指引,促发学生生涯决策的思维方式与策略。如某校针对认识自我板块设计“访谈10名职场人,与他们探讨个性特质与成长路径的相关性”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考虑到学生已经接触了霍兰德、舒伯、施恩等职业规划大师的生涯发展理论, 再接触一些如职业倾向测试等专业的职业评估方法。同时,已经知晓其个性特长、兴趣能力、发展条件、梦想信念与一个人生涯发展的关系后,则期望学生通过与职场人的访谈交流,从别人的成长中体悟,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进而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在一个人生涯发展中的作用所在。
3.活动的可评估性
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目标的可评估性。如在认识自己的体验活动“访谈10名职场人,与他们探讨个性特质与成长路径的相关性”中,评估指标可设定为以下三个:(1)观察,自己在需求、性格、兴趣、 能力等方面的倾向;(2)改变,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悦纳自己;(3)提升,尝试将自我的特点与未来发展相联结。
三、方式与策略:如何推动有深度的高中生涯实践活动
依托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许多学校推进多种形式的生涯体验的方向。这期间,我们可以将传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种活动方式应用到生涯体验活动中,这也是推动有深度的生涯体验活动的关键所在。
(一)基于社会实践的生涯活动
基于社会实践的生涯活动是指学校结合学军、 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学军、学工、学农等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进入工厂、农村、部队、企事业单位、高校去实践体验。如目前学校都在开展的实践周体验活动、 企业(单位)考察参观、暑期职业体验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各个行业的现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的资格和能力,了解各种职业环境要求,了解各种工作角色的特性及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了解职业世界的变化。
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如收集相关信息等;二是落实各种方法强调过程指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多用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三是增加反思力度,如可要求学生撰写《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考察日记》,从而让体验活动真正为学生收集信息、合成信息以作出正确的教育和职业决策提供支撑。
(二)基于社区服务的生涯体验
美国把义工和志愿者服务作为生涯规划教育三大路径之一,日本也把残障福利机构服务列入生涯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区服务(实习)也应该作为生涯体验活动的重要方式。开展社区服务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指向性,学生的服务区域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领域。二是对学生的体验活动有要求,使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了解该职业相对全面的信息,梳理自己的职业认知和感悟,明了这一行业是否自己想要从事的。此外,还应该通过社区服务,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环境,树立社会责任感。三是需要有一份有深度的《职业体验(服务)报告》。
(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生涯探索
高中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涯活动体验过程。虽然,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一定会和学生今后选的职业与专业发生直接关系,但很多学生则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窥探与思考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同时,从自然、 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涯规划教育。
本课题在三所实验校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高中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体系;提出了基于学校资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普通高中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课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编写的32万字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一书已于2010年9月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我国部分地区高中学校使用。本课题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受到实验学校的欢迎,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已成为三所实验学校新的亮点。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有两篇论文公开发表,八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两节职业辅导研究课获北京市一等奖。《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被网站转载,并被很多关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人员点击、查阅。课题负责人还被“学业导师网”聘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专家”。2010年6月21日《现代教育报》(第3版)以《师生共话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题报道了本课题。此文还被“学业导师网”全文转载。课题研究成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一书已于2010年9月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我国部分地区高中学校使用。
关键词高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辅导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所谓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指对高中生进行(将来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与规划的学校辅导。
本课题将研究以下问题: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现状;
2.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
3.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途径;
4.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改进工作,形成高中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具体操作模式,并检验其效果。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了解、追踪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的基础和借鉴。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信息,用以完善、补充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辅导方面的变化。通过座谈会,了解教师、学生对课题实施的效果、意见、建议等。
3.心理测验法:用职业兴趣测验、气质测验、人格测验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兴趣、气质与人格类型,增加学生的自我了解。
4.行动研究法(现场研究法):通过辅导活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信息分享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增强规划、决策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选择和发展。
二、结论与对策
(一)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欠缺
采用自编问卷对三所高中校405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1、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调查显示,高一学生对职业选择表现出较强的需要和兴趣,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64.9%的学生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高中选修课,有39.4%的学生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的职业。
所调查的高中生渴望工作的占50.6%,有7.0%的学生根本不想工作!28.4%的高中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工作的价值:即工作是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一种手段,它既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又满足个人需要。有40%左右的学生对与职业有关的知识不了解。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弊,才做选修课决定的学生只占26.9%,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弊,才做职业选择的学生为49.3%。
2.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辅导欠缺
高中生的职业选择主要受父母影响,合计达46%,受其他人(社会成功人士等)的影响为22.3%,受亲戚、朋友影响的比例为21.3%,受教师影响的只为8.2%。因此,目前高中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基本处于一种缺少学校指导的情况,而学校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辅导基本处于没有或零星的状态。
(二)明确了高中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内容
如图1,本课题初步明确了高中职业生涯辅导的结构,并提出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下8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1.了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认识、感受、探索职业世界,收集关于职业前景的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建立备选职业库;
3.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等,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
4.学习综合考虑影响职业选择的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决策;
5.学习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来监控、反思自己目前的学习与行为,不断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6.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实事求是地填报高考志愿;
7.了解将来如何踏入职业世界的方法,开阔眼界、未雨绸缪;
8.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把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做为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过程,不断努力,走向成功。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辑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作为学生的自助读本。又在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35万字的课题成果专著《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初步构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我们力图建立的是一种基于学校资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具体辅导的操作,应该由校长或学校科研室主任协调负责,并进行具体分工:
1.心理教师负责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体系
心理教师是学校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人员中专业训练比较好的专业人员。他的主要职责应该侧重于一些对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辅导。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心理课,对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内容可以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如何了解自己?如何了解职业?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
其次,利用一些比较规范的心理测量软件或量表用于学生自我了解与进行职业探索,并给学生测试后的具体分析与指导。
第三,心理教师还可以组建职业探索与个人生涯规划心理小组,进行更深入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团体互动。
第四,心理教师还可以进行与升学、职业指导、个人发展探索有关的心理咨询与个案研究。心理教师可以对自我发展与自我探索上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满足学生的更深层次的需要。
2.班主任基于班级管理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在中国的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班主任肩负着指导本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同时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比较了解,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也比较多,因此,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教育。主题班会教育是我国德育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学生准备主题班会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又是学生间相互教育的过程,班主任的指导又是提升与指导的过程。学校可以围绕以下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成功者的成功足迹探寻》:了解成功源于明确的目标与不断的努力。
《了解职业世界》:了解当代不同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交流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落实于日常的努力中。……
第二,通过班级管理、班级评比等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努力目标前进。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自我分析之后,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和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班主任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之后,重点还应放在学期努力目标与改进措施上,否则,“规划”容易落空。班主任可以定期检查和评比学生的自我改进情况。
第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班级实践与宣传活动等。班主任可以利用休息日或假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等,体验不同的职业,还可以利用板报、班级博客等及时为学生介绍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与信息。
第四,结合升学志愿填报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征求多方意见等选择自己的志愿。
3.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关职业生涯辅导内容并通过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开展有关小课题研究,从而实现任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辅导渗透体系。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告诉学生与本学科有关的职业及相关知识。
其次,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适当渗透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知识。
第三,利用研究性学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接触不同的职业,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另外,教师还可以专门指导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有关的小课题研究。
4.其他教育方式。
学校还可以邀请成功人士来学校做报告。通过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通过导师制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在我区有的学校给学生配备了导师,一个导师要指导几个学生,导师要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成为导师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导师的辅导要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目标与进步计划,并经常督促学生检查自己的实施与进步情况。
目前,我们实验学校正在尝试这种基于学校资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普通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这种辅导体系的优点是符合学校现实,比较经济,便于实施和操作。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锻炼了教师队伍,并且比较容易与现实工作融合。缺点是专业性不强,因此,学校在开展之初,相关培训是必须的。同时应注意让心理教师多接受相关的培训,使之成为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指导者。
(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受到学校、学生欢迎
⒈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促进了学校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给我区高中学校引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先进教育理念,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学校教师对学生职业认识的影响度由前测得8.2%上升到后测的19.0%。实验学校如古城高级中学、苹果园中学等还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学校的品牌进行宣传。实验学校的声誉得到提高。
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促进学生成长
在我们召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题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帮助很大。有的学生说:“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我了解了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特点、性格特点。在对自己了解的基础上我希望成为一名编辑,从事写作工作。我通过一些自我训练来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我平时经常记日记,锻炼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我在看书时也常记下名言、好句,以此作为写作素材。我设定了生涯规划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每个目标都要通过自我训练逐一达到。”
另据问卷调查,28.57%的学生认为参加课题的收获是“能够根据对自己和职业进行了解并做出初步的生涯规划”;14.2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题“了解了职业,了解了社会”;14.2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题“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有同学认为课题的作用是:“能让我更有信心做一些事”、“明白了学习的价值”、“明确了就业的重要性”、“努力就能成功”等。
本课题自2007年9月开始至2010年6月,完成了高中一轮的实验。我们采集某实验校2010年(实验学生)与2009年(非实验学生)的本科率进行了比较,该校理科本科率为70.04%,比2009年理科本科率提高14.71%;文科本科率为62.18%,比2009年提高3.25%;美术专业学生本科率100%。文科专科上线率100%,理科专科上线率99.6%,均为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成绩。虽然成绩不能全部归于课题,但“职业生涯规划”课题在调动学生学习潜能上是有贡献的。
三、成果与影响
编写了35万字的课题成果专著《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一书,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既可以作为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辅助教材,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自助读本。目前此书已经被湖北等地区采用。课题成果也已在我区高中学校推广。
公开发表论文两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发表于《基础教育创新》2009年2-4月刊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实践研究》发表于《基础教育创新》2010年4-6月刊上。并且《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被网站转载,被很多关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人员点击、查阅。课题负责人还被“学业导师网”聘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专家”。2010年6月21日《现代教育报》(第3版)以《师生共话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题报道了本课题。此文还被“学业导师网”全文转载。
八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关于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想法》获北京市2008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看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辅导》获北京市教育学会第四届“京研杯”二等奖,《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荣获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合理归因》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健康杯”论文一等奖,《职业规划---高中教学中教师不容忽视的课题》荣获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北京市课程改革监控与评价领导小组、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的课改论文评比二等奖,《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初步探索》获北京市2010年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立足现在,主宰未来》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优秀奖。
两节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获得市级一等奖。其中《我的职业岛屿》获北京市教科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等奖,《自我意识与职业生涯》获北京市教科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心理活动课大赛一等奖。
此外,本研究还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题班会、学生研究性学习、渗透课论文、咨询个案等研究成果。
四、改进与完善
总之,本课题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高中课改对学校、老师、学生来说,都是新挑战,高中学校课业繁忙,工作众多,因此,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落实的地方。
2.对于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途径的效果及适应性等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推荐阅读:
课程开设情况小结05-26
校本课程开设新闻报道10-09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11-03
开设分公司合作协议06-26
专业选修课开设方案07-02
开设民办学校申请书10-31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论证报告11-20
生涯高中第一课教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