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通用8篇)

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揭示课题。《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3.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注意与“取”字的区分。惊:左窄右宽。

4.学生练习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齐读课题。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诗中“见”的读音。)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敕 勒

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牛羊怎么样?(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8.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辽阔无边)草低 见牛羊 动(茂盛肥壮)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出示一张照片,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5.认识生字“雾”。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勾画本课生字词。出示相关词语:淘气、顽皮、桥梁、海岸、散步、甚至、不久、消失。

3.同桌互读字词。

4.指导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于”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屋”:上下结构,第三笔撇要拉长,能藏住“至”。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交流:“淘气”、“顽皮”。学习生字: “淘” 比较: “淘”、“掏”注意右边的笔顺。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完成填空: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2.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 „„ 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雾,并且知道雾是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会藏很多东西。

四、知识拓展:

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出示图片:风、云、雨、雪、闪电 板书设计: 大海

天空、太阳

都看不见了(淘气)

海岸、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20.雪孩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了解故事情节。3.情感目标: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课前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2.去掉拼音读。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唱、谁、旁、浑”

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2.学生念笔画、笔顺。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在小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雪人。

二、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4.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5.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7.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三、四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是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兔妈妈堆了一个怎样的雪人呢?

4.小兔子和雪孩子玩得快乐吗?勾画出相关句子。5.指导朗读,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三)学习5-10自然段

1.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4.指名回答,抓住“冲、冒、抱”理解雪孩子的勇敢。

5.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去哪儿了呢? 1.播放这一段的朗读录音,展示课件演示蒸发。2.理解重点词“飞”。

3.雪孩子会回来吗?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5.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6.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美丽的云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椰、壳、漠”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4)阅读故事《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会思考问题,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学习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习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生长着适合各自地形的植物,活动着各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第一组:海滩

椰树

贝壳 第二组:沙漠

骆驼

胡杨 第三组:高原

骏马

雪莲 第四组:悬崖

青松

雄鹰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椰

崖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巩固查字典

1.复习。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部首查字法的方法。2.出示课件,应用部首查字法做下面的练习。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3.老师讲解独体字部首的寻找方法。

师:如果独体字全字本身是一个部首的,就按照它本身的那个部首去查;独体字本身不是部首,则可以查它的起笔,把它的第一笔当做部首。4.小组合作,做练习。5.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学生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3.师引导解释词语。

师:在解释上面的词语或者描写时抓住描写的主体,看清它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描写。如“云开雾散”主体是“云雾”,特点是“散开”。4.做练习,学生描述。例:“微风习习”: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阵春风吹来,香气四溢,风儿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5.总结表扬。

(三)学习拟人句。1.出示课件。(1)“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风拿了我的毛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思考:句子写的事物主体是什么?(雾、风)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把雾和风当做人来写,像人一样做动作,有感情。对,这种手法就叫拟人。)

3.我们学习了拟人手法,能不能用它来写其他事物呢?比如“花”,同学们试着写一写。4.同学们汇报写出的句子。5.总结表扬。

第二课时

一、写话

1.(出示卡片)导语

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 2.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同学把自己编的故事讲一讲。4.读儿歌《小老鼠玩电脑》(课件出示)。5.写一写。老师巡查指导,注意标点。6.生读一读,评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展示台。

1.课件出示“展示台”里的词语。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老师指出四组词语中容易忽略写错的地方。第一组:“被”右半部分是“皮”,“泼”右半部分是“发”;“领”左半部分莫少点,“展”下半部分莫多撇,“步”下不多点,“瓜”下不少点。第二组:“纸、低”区别在下面一点,“士、土”区别在下面一横;“今、令”区别在下面有点和无点。

三四组:都是同音异体字,注意词语意义,不要写错。5.写一写,比赛谁记得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谣《数九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冬季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即“冬至”的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2.出示课件歌谣《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师生对读。

3.老师简介歌谣含义,更好理解歌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自由读、默读、赛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二、我爱阅读

(一)朗读欣赏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绕口令,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或播放教学CD,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发现

1.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引导发现现每一句读音相近的字。2.引导学生发现绕口令的特点(几个谐音的字反复出现)。

(三)练习诵读

1、鼓励学生尝试配上合适的节奏朗读。

2、学生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四)进行表演。

1、学生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 篇2

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画出美好心愿。

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2课时

1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

身上穿着彩色衣,没事躺在盒子里,美术课上带着它,画出什么都美丽。(彩笔)

2.那你们用过彩笔画画吗?(画过)谁愿意说说你有彩笔画过什么?(我用彩笔画过。。。)

3.画的真漂亮,丁丁也用彩笔画了一幅画,想知道丁丁画的什么吗?(想)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我有一盒彩笔”。老师要请个乖娃娃来读一读我们的课题,请读。

4.学习“盒”:请读。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一想还能说一盒。。。齐读。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和游戏导入能最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这里我用了其中的一种谜语导入,通过谜底再用谈话的方式说说用彩笔画过什么?再进入丁丁的画也就是我们的课题“我有一盒彩笔”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探究欲望,请读课题是注意了读音和回忆了识字方法“盒”结构,形声字)

二.初读课文

1.丁丁用他的彩笔画了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了课文,生字宝宝就要考考我们的同学们了。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线,挂,绵,伏,结,永,饥,荒,翔,藏(zang,cang)”组词,齐读。

3.你们发现了这首诗分几个小节?(2节)刚才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老师现在就要奖励乖娃娃来读一,二小节。其他同学手指着书认真听,认真看。一会我们来评一评。

4.丁丁画了几幅画?(2幅)画上都有什么?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先说第一幅(小河,稻田,月亮,山,电视塔)

第二幅(海洋,太阳,面包树,小朋友长上翅膀)

(设计意图:教学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并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和自主识字,通过请读让学

手指着听通过听读识字,然后来评一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找一句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读的好的夸夸他,读的不好的我们帮帮他。

2.请读句子:

A.“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这句丁丁用彩笔画的什么?(美丽的今天)

B.“画一条蓝色的直线,那是小河流过稻田。”丁丁除了画“直线”还画了“曲线”

哪一句画了曲线我请同学来读一读。(画一条紫色的曲线,那是连绵起伏的远山)你会画直线和曲线吗?请画!学习“连绵起伏”远处的山高高低低,一座连着一座。“伏”我们怎么来记住它呢?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字比较像,是什么?“优”出示词语卡

“连绵起伏”齐读。

丁丁的画里有直线还有曲线真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直线的小河和曲线的远山!

C.“画一个黄色的圆,那是中秋明月挂在山尖”谁来说一说中秋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又大又圆)什么颜色的圆?(黄色)我们能把黄色的月亮挂在山尖读的美美的吗?(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D.“画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那是电视塔插入云天”谁来说说电视塔是怎么样的?谁来画一画呢?谁还能来说说“插入”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细细直立的电视塔插入云天的感觉!

3..丁丁用彩笔画出了美丽的今天,多么美啊,让我们美美地朗读第一小节。引读。小组比赛读。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美丽的今天。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节

2.你认为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美好,最神奇?

3.“透明”能透过光线的,画清澈没被污染。

“宝藏”

4.“永远”女生读。

“饥荒”男生读。人饥饿时要吃东西,所以用“”庄稼都死了地就荒了,所以中间是个“亡”

5.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如果有结满面包的大树呢?能读好这句话吗?

6.想像一下,你现在就有一双翅膀,那么你会去做什么?

相信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一定会飞进森林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一起学习,一起歌唱,你们一定能读好这句话。“飞翔”请读,齐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读、说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课文,理解课文。精读课文时,在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读,小组比赛读,学生齐读的方式掌握所学生字,逐步做到不指读就能流利准确的朗读课文)

四.照样子说一说

1.每个人都能画出美丽,如果你有彩笔你想画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仿照我们的课文来说一句话!

画......那是......

2.......为了......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话训练要求不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会写的字

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为向中年级过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写字

1.自己学习田字格里的前五个生字。(看一看它是什么结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

2.“盒”上面合,下面皿字底,上下宽窄相当。

“线”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田格占位

“挂”右边是两个土

“伏”和“优”区别

“结”和“接”区别

“永”独体字,第二笔是横折勾

(设计意图:写字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掌握字的结构和记字方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教案 篇3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蝴蝶、麦苗”等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生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季、肥、忙、吹、农”等生字。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蝴蝶、麦苗”等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三、教学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搜集有关四季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播放歌曲《四季歌》。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听得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叫《田家四季歌》,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诗歌,学习字词。

1.自主借助拼音读诗歌。

要求:

(1)边读诗歌边圈画出生字。

(2)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互相读读生字。

(2)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交流自学的生字的方法。

3.叫号游戏,巩固对生字的认识。

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跟生字宝宝交朋友了,老师说出生字宝宝的名字看哪个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生字宝宝。

4.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该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怎样的景物?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2)生听课文录音。

(3)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

三、朗读儿歌

1.跟录音读课文。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指名读诗歌。

3.比赛读。

四、作业设计

回家把《田家四季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

1.指名读生字,领读生字。

2.朗读诗歌展示。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二、理解儿歌:

1.春季有什么?花、草、蝴蝶分别在干吗?麦苗、桑叶是什么样子?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夏天人们在干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在田间劳作的人说吗?

3.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人们的心情怎样?

4.冬天人们穿着什么?此时的人么还那么忙碌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5.师生合作读。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这样,你们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三、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学生创编诗歌,

2.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3.展示读自己创编的诗歌。

四、总结:

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教学板书】

田家四季歌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14我是什么教案 篇4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的变化形成的,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积累“飘浮、奔跑、灾害”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重点

难点

.指导朗读,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发。

2.学习课文,知道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我是什么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①。[句导读:“我”指的是“水”。这句话用自述的形式说明“我”会变化。]升②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③极小④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⑤。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句导读:“白衣服”指白云。“黑衣服”指乌云。“红纱”指朝霞和晚霞。形象的比喻使描述生动有趣,也为“我”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段导读:写“我”变成了汽,升到空中又变成了云。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⑥下来,人们叫我“雨”。[句导读:“我”指的是云。这句话讲了云变成雨的过程。]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冰雹⑦”。[句导读:“打”点明冰雹降下来的速度快。]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雪”。[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水蒸气受冷变成雪花。]

段导读:这段话讲了“我”的三种形态。

第一部分:写“我”会变,有时变成汽,有时变成云,有时变成雨、雹,还有时变成雪。

􀀍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⑧,在江河里奔跑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句导读:“在池塘里睡觉”指平静的池水。“在小溪里散步”指缓缓流淌的溪水。“在江河里奔跑”指在江河里水流速度快。“在海洋里跳舞、唱歌”指波涛翻滚的大海。]

段导读:这段话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写了“我”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况。

􀀎有时候我很温和⑩,有时候我很暴躁。[句导读:“温和”“暴躁”说明“我”的脾气变化无常。]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句导读:写治理水的任务还很艰难,需要多想办法。“种种办法”指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随意倾倒垃圾等办法。]

段导读:这段话讲水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我们要想办法治理它。

第二部分:写平时“我”的样子,有时很温和,有时很暴躁;做过许多好事,也做过许多坏事。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什么吗?[句导读:“我”是水。]

第三部分:以疑问形式结尾,照应文题,使结构完整。

.认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生字卡片;配乐朗读的音乐。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描述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貌、服装、性格特征或特长,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也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二 问题设疑,初读课文

.读课文题目后激趣:想知道课文里的“我”是什么吗?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三 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出示生字,你愿意和这些生字交朋友吗?

2.学生练读,同桌之间相互正音。

3.做游戏,巩固生字。

打乱生字,开火车读。

摆长龙:拿出生字卡,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然后摆一条长龙,比比谁眼明手快。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巧记生字。

如出字谜:家里玩火,闯了大祸。

5.增加难度,挑战词语。

暴躁 灌溉 淹没 冲毁 庄稼 灾害

6.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我”是谁了吗?

7.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和你的小伙伴交流水是怎样变化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 指导写字

.拓展活动,重点指导“两点水、三点水、小字头”的写法。

冰、冷:教师示范书写,两点起笔以横中线为中心,两点在横中线两边。

江:演示笔顺和写法。常:先让学生猜猜小字头的书写顺序,然后指导正确写法。

2.学生观察,练习临写。

3.教师个别指导。

4.选择写得好的字在投影器上展示。

五 拓展活动

.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课下认真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查阅资料,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水的哪些变化。

六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要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考,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2.《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使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多媒体。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学习,到一个特殊的地方上课。你们就是可爱的小云朵、小雨点、小冰雹。我呢,最喜欢雪,就做你们的雪花姐姐,好吗?

2.这节课呀,我们就和水珠娃娃一起去空中旅行。

二 生字王国,巩固读写

.生字王国里有我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学生读生字。

3.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就带着这些生字朋友一起去旅行!来,我们又要出发了。

三 游乐王国,边玩边学

.教师:在游乐王国里,我们一边玩一边学习。其实,你们的影子就在课文里,快打开书,读读第1、2自然段,找到自己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找到写自己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边画边在心里读一读。

4.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

①小云朵找到自己了。小云朵刚刚出生时,是一颗晶莹的水珠,它是怎么变成云的,你们知道吗?小水珠变成云朵,多亏了谁的帮忙?

②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什么?指名回答。指导学生读“极小极小”。这些小点儿可团结了,它们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轻轻飘浮着,多美呀!来,同学们,伸手一起做动作读。

③小云朵在空中飘浮着,还不时地换换衣服,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①好大的风啊,我看见云宝宝打哆嗦了。

②指导朗读。冷风呼呼一刮,小云朵变变变,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给它起名字叫——雨。请所有的小雨点到前面来讲讲自己吧。

冰雹

①以竞争激发朗读兴趣。小冰雹和小雪花都等不及了,谁先来?

②指名读描写小冰雹的句子。

雪花

这回该小雪花们了,这片小雪花你来。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飘飘洒洒,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盛装。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雪花姐姐这儿有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听吗?

5.瞧,我们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变来变去的。

播放变化的过程,范读。教师用动作引读。

找到你最喜欢的伙伴,讲讲自己的变化。

6.①创设情境:糟了,咱们光顾自己玩了,把水珠娃娃丢了。她会去哪儿呢?

②学生说水的存在。

③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配乐范读。

7.①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互相讲讲温和的水和暴躁的水。

②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水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 故事王国,思维扩展

.来到故事王国,雪花姐姐也忍不住写了个小故事。可我的故事在图画里,要让聪明的伙伴猜猜看。

2.出示图画,学生看图讲水的变化。

3.在生活中,水还有哪些变化?

1.本课生字大都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建议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抽出词语反复读,再把生字提出来单独认读。

2.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以后,就能知道“我”是水了,因而,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就问学生“我”是什么。然后再逐段朗读,理解课文词句。第1自然段可以抓住“云”。第2自然段可以抓住“雨、雪、雹子”。第3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建议指导学生读好,读懂。

3.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诵读本文,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

.比一比,再组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指挥

了解

预报

介绍

传送

带来

3.下面是一些有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有条

皆是

是道

大方

逃之

忠心

忧心

小心

一 关于“水”的谜语

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

二 水的自述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水。在世界各地的溪流、江河、海洋里都可以见到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味是我们的特点。我们在常温下为液体,0℃时会结冰,100℃时沸腾,4℃时密度最大。

我们的用途可大了,我们可以变成无数的雨滴从天而降,灌溉庄稼、滋润农田。如果没有我们,庄稼、农田都会干枯,更别说人类了。人类生活离不开我们,我们可以为人类做许多事情:洗菜、洗手、做饭……动植物也一样,我们天天给它们提供足够的“能量”。所以只要是生物就离不开我们水家族。

三 教学实录

学习第四自然段。

教师:我们有着多样的变化和丰富的生活,那我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学生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教师:谁知道什么是“温和”,什么是“暴躁”?

学生2:温和就是很和气,很温柔。暴躁就是在发脾气,很厉害。

教师:那么“温和”时我们会做什么?“暴躁”时会做什么?

教师:看,人们还把我们做的事给记录下来。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我们温和和暴躁时的样子,那么,你们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教师:人们为了让我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我们,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3:我们可以植树造林。

学生4:建三峡大坝来发电、防洪。

教师:是啊!三峡大坝不仅可以发电,防洪,还便于航运。

学生5:我们北方特别缺水,可以把南方的水运往北方。

教师:你可真聪明,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南水北调”工程。

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勤于开动脑筋。

二、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猫为什么会想出摘月亮的好办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一、导入课题,复习生字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摘月亮》。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摘”字的笔画笔顺。

3、指导朗读课题两遍。

4、出示带有星星的生字,复习生字。

①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星空图)你看到了什么?是啊,弯弯的月亮很美,闪闪的星星也很可爱,课文中的小动物去摘月亮了,我们来摘星星吧!只要咱们把星星上的生字词读准确,可爱的星星就会被我们摘下来,谁愿意来摘?

②指名读生字,师正音,摘下星星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两遍。

二、听赏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真棒,摘了那么多星星,课文中摘月亮的小动物们也 非常想跟大家交个朋友,看,他们都来了,有谁呢?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3、听完故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去摘月亮了?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黄狗、黑熊、小猴、小猫。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黄狗、黑熊、小猴、小猫分别用什么方法摘月亮的? 从课文中去找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吧!让我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小声地读,大声地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读之前老师提个建议:读书时不加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看准拼音读准确。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开始吧!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摘月亮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收获吧!

①黄狗、黑熊、小猴、小猫分别用什么方法摘月亮的?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② 指名学生回答。

③ 请你再仔细地读读你最喜欢的动物摘月亮的句子,想一想:它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法?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拿出笔画记出来。

④交流读书体会。

5、请你当当小裁判:谁能摘到月亮?谁不能摘到月亮?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体会。

①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谁吗?老师最喜欢摘到月亮的 小猫,也想读读小猫摘月亮的句子。

⑴师范读。⑵生练读。

⑶说一说:你头脑中浮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猫?你是从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读“想啊想”轻一点,慢一点,读出了猫认真思考的语气。“哦”表现小猫恍然大悟高兴的神态。“迅速、跑、捧、照”等动词读时语速较快,体现小猫的动作快。第七自然段中有三个感叹号,表现小猫摘到月亮后高兴,喜悦的心情。

8、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

三、拓展

① 让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也来学学小猫动动脑筋想一想吧,它会想 出什么办法也能摘下月亮呢?

②(播放课件)

望着月亮想啊想。③ 师小结:

刚才同学想的办法和小猫的办法不是真正地把月亮摘下来,而是照下了它的影子,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能照下月亮的影子,人们还有了登月计划呢,今年10月1日,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二号”,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登上月球呢!

四、课本剧表演。

五、课堂总结:

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了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用不同的方法摘月亮的。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对,谜底就是月亮。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摘月亮》 板书:19 摘月亮

一、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将生字做上记号。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2.学生自由拼读这6个字。3.交流,如何记住这几个字。4.指导学生书写。

三、出示生字卡片,学会会认的字。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卡片上的字。2.教师教读生字。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4.检查认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所学生字。

1.自由读记本课生字。2.听写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思考:黄狗.黑熊.小猴.小猫分别是用什么办法摘月亮?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

2.你觉得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3.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1)“嗖地爬上树”读出小猴急切的心情。

(2)“可月亮总躲在前面的树梢上,和它捉起了迷藏”读出小猴的失望。(3)“想啊想”读出小猫认真思考的语气。(4)第7自然段要读出小猫高兴的劲来。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也能摘下月亮。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商()是()蛙()摘()捉()挂()

二、读句子,然后定写一写。

小猴.黄狗.黑熊和小猫在草地上玩。

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 篇7

1.能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能正确朗读儿歌,识记“包”和不同部首组成的汉字。能选择合适的形容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并能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发明的特殊用途的纸。3.能收集资料,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4.写字练习,能写好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字。【教学重难点】

1.能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能选择合适的形容词,把句子补充完整。2.能写好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字,能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发明的特殊用途的纸。【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PPT课件、学生查阅恐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又将到快乐宫去游玩了,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本领大,谁是闯关的智多星。

二、第一关——涂颜色,辩字音。1.读题,明确要求。2.自主完成练习。

3.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就称为多音字。多音字只有在组成词语时,才能确定它的读音,这就是“据词完音”。

三、第二关——加偏旁,读儿歌。

读题,明确要求。

自主完成练习。

多种形式朗读儿歌。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部首可以和“包”合成一个字?

四、第三关——打扮姑娘,戴上头饰。

读题,明确题意。

自主完成练习。

全班交流。

拓展:你还能在括号里填上哪些词语?

五、第四关——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在阅读中认识生字“殊”、“荧”、“菌”,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指名分节读短文,交流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特殊的纸?

(荧光纸、灭菌纸和可以做衣服的纸)

3.小组讨论,说说自己还想发明什么特殊的纸?

4.全班交流评议:看谁发明的纸既有价值又有科学依据。

六、第五关——探索恐龙的秘密。

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收集有关恐龙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让我们先在小组里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恐龙及其特点。

全班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及时板书新出现的恐龙名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读。

小结:大家对恐龙的了解还真不少,都可以成为小小探索家。

七、第六关——争当写字小明星。

读题,明确今天要写的是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字。

教师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写左耳旁和右耳旁有什么不同?

交流:左耳旁的那一竖最后要顿笔,在书法上称“垂露竖”,右耳旁的一竖不要顿笔,收笔时要轻轻提起,在书法上称为“悬针竖”。

自己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部教语文二年级上教案 篇8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2.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理解文意,体会童趣。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g yáng()chán()娟 浩miǎo()雕lòu()juān()刻

【指破迷津】:音、形、义有机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徜:从彳[chì,即“行”],尚声。徉,从彳,羊声。婵,从女,单声。本义: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淼[或“渺”]从三水,水大的样子。镂,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镌:从金,隽声。本义破木之器。

参考答案:徜徉、婵、淼(渺)、镂、镌 2.补全下面成语

记忆 新 走 无路 美不 收

心旷神 风雨如 雀无声

【指破迷津】:成语是固定的短语,要准确的书写和使用,首先必须弄清成语中每个字的意义和整个成语的意义。犹,尚且,不能写作“尤”。投,投奔,不能写作“头”。胜,尽、完。怡,愉快,不能写作“贻”。晦,夜晚,不能写作“诲”。鸦,乌鸦,不能写作“雅”。

参考答案:犹、投、胜、怡、晦、鸦 3.填空

①《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

②《幼时记趣》的作者,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

【指破迷津】:作家作品知识的识记,不能仅仅作简单机械记忆,应该在平时要留心相关介绍,并注意阅读其作品。记住:知识只要在较为深广的知识背景中来记忆才能使记忆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答案:①于漪②沈复,三白,清,《浮生六记》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通,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眼花瞭乱 雅雀无声

3.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4.《往事依依》中说:“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下面诗句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南归》中的诗句的情绪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B 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在镂刻着福与寿的古老花翁/在异乡的风里凄楚 C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D 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这带露台,这扇窗,后面有幸福在窥望还有几架书,两张床,一瓶花„„这已是天堂。5.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2)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3)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4)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5)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其实,“感恩” 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忐忑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觉平凡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然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①三个黑人孩子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用第三段中的原话回答)

②三个孩子除感谢妈妈、铜板、兄弟姐妹外,还感谢什么?

③对所遇之事,“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④如何理解“‘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⑤我们生活中应该“感恩”的太多太多。读罢此文,你觉得最急于表达感恩之情的是哪些人和事? 第二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作者对北大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将离开时的复杂感情。2.树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的观念。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安tián()xī()利 怪pì()自xǔ()时máo()荟cuì()【指破迷津】:对汉语词汇的积累,要重视音、形、义的相互联系,还要注意与形似字,义近字的区别。恬: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不能写作“括”;“诩”从言,羽声,义为说大话,不能写作“栩”;“萃”从艹,卒声,本义为草丛生的样子,不能写作“粹”

参考答案:恬、犀、僻、诩、髦、萃 2.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C 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

D 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5.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品读下列人物语言,想想作者刻画了他们这样的性格。

A “我要去大工厂打工。”贾里宣布道。

B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C 邱士力笑的咧开了嘴,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贾里心里的宿怨:“少说话,多干事,你会吹小号吗?”

【指破迷津】: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人物需要认真研读人物的语言,要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重点语句,从而概括出性格特征。贾里:“去大工厂打工”“宣布”——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你疯了”“不是”“慈善机构”,不会“什么人都照顾”—遇事冷静、沉稳、对贾里有反衬作用;邱士力:“少说话,多做事”——塌实,沉着;“会吹小号吗?”用军乐号压倒流行音乐——足智多谋。

参考答案: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强化训练:

1.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A、其貌不扬 谈笑风声 茅塞顿开 B、不屈不挠 无动于忠 沸沸扬扬 C、盗听图说 罪魁祸首 莫名其妙 D、白驹过隙 茫然若失 小心翼翼 2.下列各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豁达:胸襟开阔、豪爽大方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B 际遇:机遇、时运

自诩:自夸

C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宿怨:旧有的怨恨 D 跻身:挤进去

摒弃:舍弃

3.“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想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出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掉,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笑,睁大了眼睛:“会的,小瓜苗一定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紫罗兰在夕阳光下耀武扬威的炫耀着,却不见了青青的瓜苗。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有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总爱向花盆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有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长着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啊。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①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

③根据语境揣摩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出它的表达作用。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了眼睛。

④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她们的区别在哪里?

⑤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⑥《忽略》与我们学过的《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相比,在叙事角度上有何不同?如果改成与这两篇课文同样的角度,你打算将题目改为什么?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三岁的际遇》以“我”为主体。《伟人细胞》以贾里为主体。共同点都将孩子作为叙述的主体。可改为“遗憾”等。

上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下一篇:小学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