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营汇报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行经营汇报(通用8篇)

银行经营汇报 篇1

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现代化蜕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突出发展,顺势求变,努力推进经营转型,致力追求更高质量的业务增长方式和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经营转型的力度小、步伐慢、层次浅,与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通过这次会议,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营转型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总体方向以及路径选择。下面,结合我行实际,谈一谈我行经营转型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构想。

一、经营转型的目标

经营转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业务经营、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组织体系等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主要内容包括法人治理、业务结构、财务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等六个方面,其中优化结构是经营转型的核心。所以说,今后我们XXX市分行经营转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构转变。由单

一、传统的经营结构转向综合、现代化的经营结构;由传统银行业务提供者转向提供保险业务、基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 1

务等多项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由以存款等被动型负债为主的零售业务模式转向负债业务、个人资产业务、理财业务并重的零售业务模式;由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转向以贡献价值为标准的优质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由利差收入为的收入结构转向利差收入、非利差收入并重的收入结构。

二、经营转型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经营转型的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彻底摒弃单纯追求速度、规模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彻底摒弃高耗能、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为基础的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实现经营绩效和效率的全面提高,经营管理结构的动态优化,资产组合和业务组合的精巧协调,人力资源的合理匹配。

经营转型过程中将始终坚持以下几项原则: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并举的原则;传统优势与改革创新并举的原则;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的原则;理念引导和机制推动并举的原则;发展业务和加强管理并举的原则。

三、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业务转型。按照省行党委的决策部署,根据经营转型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存贷业务和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实现从传统的融资

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从社会资金提供型银行向国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一是强力拓展零售业务。要充分发挥我行在人员、网点、网络和客户资源在内的各种优势,做好客户的识别、筛选和细分工作,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对个人高价值客户实行一对一维护,为其提供贵宾服务、精品服务和增值服务,全面提高高价值客户对我行的忠诚度和综合贡献率,努力推进传统零售业务向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财富管理型现代综合理财服务转型。二是强力拓展中间业务市场。要扩充中间业务服务领域,重点发展信用卡、代理保险、代理基金、投资银行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企业年金业务等金融服务和产品,努力开拓中间业务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多元化收入水平。要围绕价值客户开展综合营销,充分挖掘已有客户群体的盈利能力,把市场占有率转化为效益。要建立效益导向的中间业务进出机制,通过设置收费门槛,主动退出低效业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三是提高对公业务综合营销水平。在强力营销高端市场优质公司客户、机构客户的同时,要根据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加强前台部门的横向联动和协作,着力开发面向大客户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贸易融资方案和价值管理等高端产品与服务,积极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增值服务,努力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融入到客户的生产经营中,逐步从单纯的提供存、贷和结算业务,过渡到为其提供银行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上,逐步实现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逐步淡化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对资本的依赖。

(二)流程转型。按照扁平化和业务线的方向,重构以客户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保障的组织体系,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彻底转变,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一是重组组织机构。按照“对公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的原则,突出专业性和集约化营销要求,将重点法人客户统一上收到市行进行管理和营销,做到高层切入、高层推动,强化直接营销的能力;要整合支行机构设置,由支行负责中小企业拓展、管理和维护工作,营业网点承担零售业务营销,把市行打造成重点客户的拓展平台、支行构建成中小企业运作中心、网点建设成为零售业务营销旗舰店,逐步建立起市行主营对公业务、支行拓展中小企业、网点营销零售业务、层次分明、条线清晰、贴近市场的营销体系。二是再造业务流程。按照客户需求和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服务的思路来改造各项业务流程,建立能以最快速度响应和满足不断变化需求的运营机制及相关业务流程。同时注重对流程的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对固化流程开展后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分析各项制度流程的科学性,保持对制度流程的持续改进。三是推进网点转型。按照组织个人存款、营销个人贷款、销售零售产品、保障结算服务等职责划分,本着功能分区、服务分层、业务分流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财富管理中心、“金钥匙”理财中心、特色网点和VIP窗口,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在零售业务转型中的主渠道作用,促进营业网点从结算中心向营销服务中心转变。要设立市分行直管理财中心旗舰店,以旗舰店为先导,建立多层次理财中心,使理财中心成为维护高端客户的品牌场所。四是 疏通电子渠道。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高自助设备覆盖面,引导低端客户向自助银行分流,对公客户向网上、电话银行分流,提高自助设备的业务分流率,减轻柜面办理简单业务的压力,使营业网点和专职个人客户经理专心致力于产品服务和营销。

(三)管理转型。一是强化资本约束。要倡导资本占用和资本回报理念,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为监测指标,实现整体信贷结构的动态调整,逐步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和收益约束机制。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导向作用,在确保支行营业费用的基础上,坚持奖励费用与有效收入、低成本资金、经济利润挂钩的激励政策,以资源配置引导价值增长,推动财务管理由核算管理型向价值管理型的转变。三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围绕经营转型,结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原则,优化风险管理构架,建立统一、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经济资本配置水平和绩效考核水平,使全行风险管理工作重点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变到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从主观的经验管理转变到量化的科学管理,进而使经营转型建立在比较可靠的风险管理保障之上。

银行经营汇报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利弊

1 引 言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一直是银行业经营模式领域十分关注的话题。分业经营 (Separate Operation) 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混业经营 (Mixed Operation) 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经营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 而不只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即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单一业务向全能银行方向转变, 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体的银行业现今选择的大都是混业经营模式 (见下表) 。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也曾多次尝试混业经营, 但一直没有摸索出一条成功的路, 至今仍实行分业经营制度。面对全球化的趋势, 选择混业经营与否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发展途径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 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

2.1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不利方面

2.1.1 对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提高

随着经营的日益复杂化,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 加大对科技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 提高业务处理速度, 为各部门的决策以及相关的协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并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和安全的服务。混业经营必然会导致业务发展的复杂化和专业化, 这对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以及其内部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的精细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深入, 不同金融业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现混业经营就是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在一个组织内或者一个机构内进行, 商业银行管理者必须熟悉各种金融业务, 需要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这不仅增加了商业银行管理的幅度和难度, 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

2.1.2 风险传导的全局性

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 通过内部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易和各机构之间的相互持股以发挥总体优势。但是由于同时存在利益的引诱和竞争的压力, 使商业银行短期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投资银行进行垫头交易、银行因收益和风险不对称而引发道德风险等, 由此带来信用链断裂的风险。另外, 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又使得风险在整个集团内部传递。金融机构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借助信贷、投资、担保、承诺以及转移价等进行。风险的传递可能使风险在混业经营集团内的不同金融机构间相互转移, 这将严重危及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安全, 损害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 并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 甚至造成金融危机。

2.2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有利方面

纵然有以上不利特点,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深化, 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混业经营的优势更加明显。

2.2.1 银行业经营水平及竞争力将会得到提高

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 业务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成为可能, 从而使银行在社会资金需求不旺时, 为过剩资金找到出路, 即提高经济效益。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 银行可以寻求新的金融业务发展, 把传统存贷款业务与新的金融增值服务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优化业务和收入结构, 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而不必一味去追求资产规模上的扩张。在此基础上, 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内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模式, 从而改变单纯依靠存贷利差经营的现状。实行混业经营的本国银行可以与开展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获得公平的法律政策环境, 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打下基础, 并可积极开展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衍生业务。

2.2.2 有利于银行业提高收益, 降低成本

从成本来说:金融技术开发日益复杂, 技术科研及装备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小规模银行很难有实力在这方面持续投入, 而大规模银行则一方面利用自己雄厚资本可以加大投入, 另一方面又可利用广泛的业务来分摊高昂的技术开发费用。从收益来说:在实施混业经营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可以很好地消除各类金融资产之间流动的障碍, 即通过提高内部机制, 调整系统内部财务结构对金融市场作出快速反应, 因而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对金融服务产品需求的变化。金融业因金融资产强关联性和弱专用性的特点, 其混业经营会比其他行业更能形成规模经济。同时, 通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间的并购, 可以撤销重复网点机构, 精减人员, 共享客户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等, 变外部竞争为金融服务方面的内部竞争, 不仅便利了客户、提高了经营效率, 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降低了经营成本, 增强了竞争力, 使赢利水平发生质的变化。此外, 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金融营销已成为企业推广产品谋求发展的手段之一, 广告宣传等营销的巨大成本只有大规模的企业才能承担。大银行凭借其规模优势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信誉效应, 在融资上比小银行更有竞争力, 更有条件节约成本。

2.2.3 有效地分散金融业的风险

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 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服务具备了分散风险的能力。混业经营背景下, 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范围宽广, 可以把各种资产、负债及抵押担保等中间业务进行广泛的风险组合, 从而降低倒闭的风险;单一结构的金融机构因其资产、负债及抵押担保业务组合的选择余地较少, 容易面临倒闭。即混业经营下金融机构使各种金融业务结合在一起,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的不同产品在部门间可以交互销售和补贴, 如果业务之间相关性不为正, 则一种业务的收益下降会由其他业务的收益来弥补, 从而保障其收益的稳定性, 有效地降低了经营的整体风险。

3 我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面临的问题

3.1 银行业体制问题

银行自身的改革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不完善、真正的产权代表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另外, 银行业的传导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传导机制无法对中央银行的利率变动及时作出反应。

3.2 银行业务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我国银行已有的业务面临挑战, 而新的业务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拓。业务需求既影响商业银行的专业服务水准, 也影响其自身的竞争能力。面对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提供多方面、多功能的金融服务, 尤其是全功能的资产管理服务、理财服务。

3.3 监管存在疏漏

银行、证券混业经营会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银行、证券行业业务的增加, 导致银行、证券人员和机构增加, 从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而在目前我国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互相配合, 各监管部门功能监管、风险监管的意识淡薄, 监管的漏洞较多。

3.4 金融垄断问题

我国银行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已经基本处于垄断的地位。混业经营虽然能够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但倘若这种竞争走向极端,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内部相互之间的兼并日益激烈, 最终可能出现几家巨型银行垄断金融市场的局面。如果加上外资银行的竞争, 一旦垄断的局面形成, 将对我国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注意防止垄断问题的出现以及扩大化,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分析

4.1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 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不断涌现, 衍生工具也层出不穷, 银行与证券、保险等相关领域的渗透和融合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学习借鉴并创新引进先进的金融品种, 利用自身优势, 拓展业务领域, 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促进了银行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代理、信托投资、基金管理等金融创新业务飞速发展, 相应利润在银行总利润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尤其是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业务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反映商业银行服务收入多元化能力和水平的中间业务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由图1可见, 混业经营迹象开始明显且影响逐步加大, 客观上为今后混业经营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市场基础。同时, 银行业各项技术进步是混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条件。

资料来源:各商业银行年报.

4.2 信贷风险的化解为混业经营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 我国在处理不良贷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首先, 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来看,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授权授信、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制度, 逐步完善了信贷管理体制, 保证了新增贷款的质量。其次, 我国利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此外,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其中包括从国家外汇储备中拿出巨额资金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核销呆账和充实资本金, 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4.3 金融监管政策开始为混业经营预留空间

相关政策包括《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 (1999) 、《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 (2000)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2001) 等, 这些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 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 允许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 认可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同时, 商业银行可以买卖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贷款, 金融业可以向证券业延伸。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共同发布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2005) 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直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 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4.4 金融机构有序地探索混业经营方式

我国许多金融机构都在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下积极探索混业经营的方式。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参与证券业务是不受限制的。比如中国工商银行曾于1998年通过收购事项开始从事香港和大陆的投资银行业务。由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金融商品不断面市, 单一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已无法独自承担日新月异的创新型金融商品的承销, 也无法满足企业和居民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要。因此, 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4.5 我国金融需求结构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微观经济个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简单的资金需求向功能需求转变, 金融服务需求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数年来, 我国居民的储蓄余额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而且不断攀升 (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4—2009年) .

居民储蓄余额的居高不下, 金融资源积累格局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从传统的安全存放、利息收入向投资理财转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逐步开展混业经营, 从多方面来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 能提供兼顾收益和安全的复合型工具;在金融服务的创新上, 能提供投资理财、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从企业的角度看, 由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 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金融中介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例如发展壮大之后的企业需要的是证券融资服务, 这些客户需求的变化都要求银行能兼顾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和投资银行服务, 开展混业经营。而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正是能满足我国金融需求结构多元化变化客观要求的途径。

5 结 论

综上所述, 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利大于弊, 且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商业银行选择发展道路的主流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为未来混业经营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的有利条件和准备, 尽管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小的障碍, 道路或许有些曲折, 但其前景还是光明的, 我国应该趋利避害, 把握好时机稳健适时地推进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平, 蔡浩仪.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付方东.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及其风险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07.5.

[3]陈雨露, 马勇.混业经营与金融体系稳定性:基于银行危机的全球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3) .

[4]崔艺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思考[J].海南金融, 2009 (1) .

[5]肖冠凡, 廖宇航, 李健.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J].当代经济, 2008 (1) .

[6]杨荣.中国金融机构从分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分析[J].价格月刊, 2007 (6) .

银行经营汇报 篇3

[关键字]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经营问题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034

1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背景

为了应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民生银行在2012年7月11日正式推出手机银行,在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推出以来的这段时间,整个中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大背景也呈现出大好的态势。2013年一年的累积交易金额为127073.09亿元,与2012年整年相比,环比增长达到26.84%。2013年各大银行在营销力度、产品出新方面投入了很大资源。到2014年第1季度,环比增长达到23.1%。第2季度,经过了1季度商业银行的传统营销季,中国手机银行市场交易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相较一季度有所放缓,环比增长达到8.1%。第3季度,手机银行客户交易金额达到7.95万亿元,环比增长达到26.3%。中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市场交易规模快速扩大,客户资源争夺进入白热战,交易金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可见我国的手机银行仍处于用户普及期,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除了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大背景外,民生银行董事会及管理层也达成战略上的一致。他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商机无限,抓住了手机银行就抓住了未来商机。全行要统一认识,深入贯彻手机银行发展战略,要举全行之力、抓住机遇、强势出击、快速占领市场,打造手机银行强势品牌。

2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经营策略

2.1 不断完善手机银行业务体系

根据客户细分原则,围绕其重点战略业务和不同客户群体特点,民生银行精心打造相应的专属手机银行版本,继个人版手机银行面市后,又陆续推出小微版、企业版、信用卡版、直销银行版手机银行。

2.2 持续推出特色功能

2012年推出手机银行时即实现重大突破,网点排号、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归集、手机号转账、手机银行专属理财等特色功能。围绕小微客户支付结算需求,创新推出小微手机银行,具有账户集中管理、大额转账、代发工资、企业财务室等特色功能。

2013年,针对受众客户的不同,加速服务个性化定位和细分化的进程,民生在业内率先推出手机银行跨行通功能,为其面对的小微用户提供强大的跨行账户管理和资金归集服务。创新推出二维码收付款功能,为线下收付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为国内首家提供手机银行二维码收付款服务的商业银行 。

2014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自助注册客户小额支付、小微客户贷款签约、信用卡在线发卡等众多特色功能。新增广州公益捐款、南京青年志愿者卡、西安公积金查询等区域特色服务。民生银行对企业版手机银行进行了版本升级,对原有界面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全新改版,进一步改善了客户体验。

2.3 围绕大众打造“惠”生活

围绕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吃住行购娱”持续拓展移动服务,打造“惠”生活专区,重点丰富特惠商户、便民服务、积分换购、精品购物、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贵宾服务、投资理财等移动商务服务,打造客户首选的随身生活门户。

2.4 开展花样营销活动

开展 “我们约惠吧”及 “春天,你好!”有奖活动,高频次的抽奖、大力度的优惠和强趣味的竞买大大增强了活动吸引力。

组织全国性手机银行校园创新大赛公益活动,为大学生搭建探索创新平台,激发大学生参与积极性,拓展了大量潜在优质客户。

开展微信、微博特色营销活动,向中奖客户发放二维码奖金,向分享民生银行微信活动的用户赠送彩票等。

探索微电影传播,拍摄了“家”、“兄弟”、“无须等待”、“肩并肩”4 部微电影,将手机银行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归集、手机号转账、网点排号和理财投资等特色功能融合于故事中。

3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3.1 历史对比分析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起步晚,客户基数小,但发展迅速。2012年12月客户数为99.58万户,到2014年6月客户数为895.66万户,手机客户数增长率为863.29%。最初推出的2012年下半年交易金额为410.4亿元,每半年的交易金额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到2014年上半年交易金额为12183.67亿元,交易金额比前一年半的交易总额还高。

历史对比看来,民生银行客户规模扩展迅速,市场交易金额不断提升,在抢滩移动金融这片蓝海中,民生银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3.2 市场占有率分析

2014年第1季度,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占据了手机银行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以9.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

第2季度,建设银行依然稳居龙头地位但占有率下降,而工商银行不断发力手机银行的推广,与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步入市场两周年来发展迅猛,继2013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跻身商业银行第一梯队后,在本季度其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农行,市场占有率跃居行业第三。

第3季度,建行、工行依旧占据了市场40%的份额,民生银行本季度以13.5%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第三位,农行与招行分列第4位、第5位,份额相差极为微小,竞争也更为激烈。

民生银行2014年度前三季度占有率分别为9%,12%,13.5%,发展速度迅猛,目前进入市场前三。市场占有率变动较大,排名中间的银行市场占有率接近,商业银行间竞争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因早推出和客户基数大的优势变小,民生、招商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迅猛。

3.3 同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手机银行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建设银行,第二名工商银行,第三名民生银行。从四个方面进行竞争力比较。

第一,便捷性:民生业务查找麻烦,建行表现平平,工商特色鲜明。

民生银行主页面有12个栏目,排列顺序清晰有条理;同时支持自助设置页面功能,但部分业务查找麻烦。

建设银行开通渠道多,基本功能位置明显,查询和转账操作便捷。

工商银行手机客户端服务分类比较清晰,可以快速寻到相关功能,但交易需U盾降低便捷性。

第二,安全性:民生登录方式简单,转账单笔限额高有风险,工行有U盾更安全,建行最差。

民生银行安全提示很完善,有两种以上内容,但是手机银行除第一次登录需填写验证码,之后则无须填写,只需要密码就可登录,相对大部分测试银行验证码配合下登录,民生银行的登录方式太过简单。手机号转账汇款单笔限额20万元过高。

建设银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是单笔50万元和日累计100万元,限额设置过高,增大了安全隐患。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办理转账汇款绑定手机U盾才可操作,手机号转账要求两天内收取汇款,否则将会取消汇款,交易安全系数高。转账汇款默认单笔交易限额及单日限额为100万元,系统支持限额上下调,默认值高增加了安全隐患。但是默认值可调。

第三,功能性:民生覆盖基本功能,但比工行少,建行最少。

民生银行涵盖基本功能, 转账功能对于一般家庭父母汇生活费给子女也很适合。

建设银行生活缴费项目不多,北京地区只能缴纳水费、话费、暖气费和网费,种类略少,手机银行为用户提供票务信息也较少。建设银行没有特色的、创新的生活服务种类。

工商银行常用功能栏目众多,视觉混乱体验差。在常用功能中默认23个栏目,但是与大多数银行8~12个功能相比,让人觉得眼花缭乱,视觉效果体验差。

第四,个性生活服务:民生、工行、建行各有个性服务特色,各有千秋。

民生银行支持自主设置页面,生活服务功能多样。

建设银行摇一摇有特色,用户可以摇一摇手机快捷查询余额。此外,摇一摇功能可以自主设置,用户可以使用摇一摇转账,查询外汇行情、贵金属行情等。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支持水电气等生活缴费,甚至支持部分高校的学杂费,另外用户还可自助设置缴费,将缴费项目管理编辑,省去了查找过程的麻烦。

3.4 盈利分析

因为目前整个业界还处于手机银行推广阶段,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目前都不向客户收取费用。

另一方面,目前多家银行将手机银行作为一个服务渠道,以增加服务的快捷性和客户粘合度。而且手机银行还处于推广阶段,因此目前并未作为一个盈利的渠道,银行更多是在投入。

4 民生手机银行业务经营分析反映出的问题

4.1 核心功能不突出

在经营策略分析中看出民生手机银行推出了很多特色的功能,但是很多功能受制于监管,经营起来困难重重。多而杂的功能设置使银行精力不足,无法凸显核心价值。

4.2 便捷性有待提高

在同业竞争力分析中看出民生银行客户端因为归类太集中,导致部分功能查找比较麻烦,比如测试定活互转功能,需要在投资理财按钮里的储蓄服务里面寻找,交易查询在我的账户查询里面,这就增加了用户操作的麻烦。

4.3 民生手机银行存在安全隐患

在同业竞争力分析中,发现在登录上,其采用手机号+密码的形式登录,虽初次登录会需要短信验证码,但之后登录则无须填写,只需要密码就可登录,相对大部分银行验证码配合下登录,民生银行的登录方式太过简单,虽然便利,但也给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民生手机银行的手机号转账汇款单笔限额20万元,需要填写收款人姓名和手机号码,第二步仅需确认汇款信息,填写短信验证码和取款密码后即可成功汇款,单笔限额过高,过程过于简便增大了安全风险。

4.4 移动金融业务竞争激烈,市场风险大

在市场占有率分析中发现,商业银行间手机银行业务客户争夺竞争激烈,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另外,商业银行不但面临着同业间的竞争也同样面临着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企业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4.5 对银行盈利的贡献不确定

在盈利分析中发现,目前,手机银行只作为一个服务渠道,还未作为一个盈利方式。手机银行业务对银行的盈利的贡献仍待考量。

5 针对现有问题的解决建议

第一,在突出核心功能上,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未来的移动金融战略,聚焦在“两小战略”上,即小微客户和小区客户。则应大力投入针对小微客户推出的专属手机银行客户端,降低经营成本。而对小区客户则应更关注老百姓的“吃住行购娱”,满足小区客户的生活需求,打造从移动金融到移动生活全方位立体化的手机银行平台。

第二,在提高便捷性上,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基础功能展示方面,民生银行可以继续细化,将部分业务按钮放在主界面更显眼的地方。

第三,在降低安全隐患上,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络银行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第四,在建立竞争优势上,除了不断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民生银行还应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对手机银行的宣传,不但要强调移动银行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要突出强调银行对移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策。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其实无论是技术的安全上还是服务体系方面,抑或是国家的政策的不确定性上,银行都处于优势地位,民生可以寻求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通过其平台,大力推广自身银行的产品。

第五,在促进盈利上,不必太过担心,手机银行是必然的趋势,未来银行可以向手机银行用户收取一定的年(或月)服务费,而且可以靠提供的增值服务业务来盈利,比如代缴费、手机支付。这些增值业务利润点来自对第三方收取费用,而非银行客户。客户用手机银行进行公益捐款以及缴纳水、电、煤气、话费等各种费用,银行与移动公司可以和这些供水、电和煤气的公司签约,收取0.3%~0.5%的回扣收入。当手机银行业务量大了,银行就会盈利。

参考文献:

[1] 唐小强.手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2] 叶纯青.民生银行创新推出小微手机银行[J].金融科技时代,2013(3).

[3]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瞄准“双小”人群[J].成功营销,2013(9).

[4] 唐小强.手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5]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正式上线[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2,(3).

[6]刘思佳. 手机银行差异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4(1).

银行经营汇报 篇4

市行ⅩⅩ年一季度视频会议结束后,我行迅速分层传达会议精神,细化工作措施,务求在理念文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与市行实现思路合拍、全面对接。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层层抓好落实

为切实抓好市行视频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行召开了三个层面会议:一是召开了党委会议,进一步学习李行长讲话,深刻理解讲话内容,统一了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并重点就贯彻视频会议精神和ⅩⅩ年开展“大行德广、伴你成长 金钥匙春天营销”活动、全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二是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对“春天行动”各项工作目标、措施进行具体分解,落实了分管行领导和部门的具体责任,增强了全行上下开展“春天行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召开了员工会议,认真分析当前肇东支行内控管理,案件防范,业务经营形势,对营销活动进行再部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行会议部署上来,把热情和干劲凝聚到推动全行工作进位争先、扭亏增盈上来。

二、明确工作思路,确立奋斗目标

为了不折不扣地贯彻市行一季度会议精神,我们把“春天行动”作为当前首要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ⅩⅩ年“大行德广 伴你成长 金钥匙春天行动 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机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春天行动”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片挂点责任制。二是强化宣传,提升服务。以“二节”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网点柜面、银企联谊、客户回访、优质服务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明确奋斗目标。在市行下达计划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制定了ⅩⅩ年“春天行动”综合营销目标:确定各项存款纯增15000万元,个人贷款增加2000万元;法人贷款增加500万元;农户贷款累放8000万元;借记卡发卡达到4000张,卡收入60万元;销售股票型基金800万元;销售本利丰140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150万元;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50万元。并把以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8个网点,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群策群力开拓县域金融市场。

三、精心筹划安排,规划发展蓝图

围绕李行长视频讲话,结合我行在去年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蓝图,确立了ⅩⅩ年全年发展思路。

(一)在扭亏增盈上努力再探索。今年我行要按照市行要求,把“扭亏增盈”作为经营主线,狠抓扭亏增盈措施落实。第一,狠抓资金组织,向存款要效益。把存款总量的超常发展是减亏增盈中一条最直接、最实惠的发展道路,合理制定营销策略,向市场找客户,向其它金融机构挖掘客户。一方面,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业务宣传、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储蓄存款快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狠抓大客户的开发维护工作,努力扩大对公存款总量。第二,坚持服务“三农”,向贷款要效益。树立“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防风险”的观念,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扎实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站稳和巩固农村阵地。第三,狠抓市场营销,向中间业务要效益。发挥点多面广优势,通过加强宣传、改善服务、拓展代理业务等措施,促进增加有效收入。第四,狠抓财务管理,向增收节支要效益。从严控制固定资产购建,减少非生息资金占压,促进全行工作进位争先、扭亏增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在内控管理上着力再加强。把风险防范当成第一位的工作抓在手上,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做到案件防范警钟长鸣,切实把各类事故隐患和案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违规、零事故、零案件的管理目标。

(三)在“三个四”活动上强力再推进。在市行2009年工作会议上,文章行长代表市行党委提出了“叫响四句口号、坚持四个原则、发扬四种精神”的号召,为我行推动经营管理工作、完成经营计划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对推进我行业务经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我行将继续以“三个四”为统领,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做到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对待,措施上抓细抓实,深刻领会“三个四”的精神实质,特别是班子成员带头在学习和工作中求真务实,时刻为员工着想,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在“四个文件”落实上全力再突破。一是牢固树立“内控优先、规则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员工行为“三查”作为防范案件、防范风险的“杀手锏”,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努力打造安全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的管理文化,促进我行和谐稳定,有效发展。二是继续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支部“手拉手”共建活动、优秀客户经理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经营的良性互动。同时把先锋活动与作风建设和班子建设有机结合,每位行领导和机关部室分别确定2个处所作为联系点,每个周拿出三天时间到联系点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强化服务宗旨和奉献意识,开展“三为”(为基层服务、为员工服务、为业务发展服务)、“四实”(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活动,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我行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三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全行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家园文化氛围。通过组织篮球赛等各类文体活动比赛,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活跃全行气氛;通过完善后勤保障工作,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为我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四是坚定抓好文明标准服务工作,抓住全市农行开展文明标准服务导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网点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重点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尤其加强仪表礼仪、用语礼仪、待人礼仪、电话礼仪、会议礼仪的规范化管理与监督,着力打造具有肇东农行特色的文明服务品牌,向社会展示我行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我行崭新的社会形象。

银行经营汇报 篇5

银行负债业务经营

第一节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分类管理

(一)银行存款业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因为银行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90%以上),同时不同性质的银行存款对银行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

注:

银行资金来源=银行资本+银行存款+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二)传统的银行存款业务

1、传统的银行存款构成传统的银行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注:其他存款是指存款人事先与银行有特殊约定的银行存款,例如通知存款、定活两便存款与同业存款等。

2、活期存款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3、定期存款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注:

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其中又以活期存款最为重要)。

(三)新型的银行存款业务(存款工具创新业务)

1、存款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因为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国家金融管理当局对于金融的控制(特别是对以传统方式吸收存款的限制)日趋严格化。为了大量的与有效的吸收银行存款,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金融创新理论与市场对存款账户多样化的需求,设立一系列灵活方便并支付利息的各种存款账户,让存款人可以在比较多的选择下实现他对存款安全、流动与盈利的要求,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2、存款业务创新的经济意义

可以通过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式来获得稳定的与大量的资金来源,同时利用银行服务来扩大银行与市场或者客户的信用联系而争取到更多的市场资源与业务发展空间。

3、常见的新型的银行存款账户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电话转账服务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股金提款单账户,协定账户,小储蓄者存款单账户,自动延期定期存款账户,养老金定期存款账户,存本取息储蓄存款账户,购房储蓄存款账户,优利自由储蓄存款账户等。

二、银行存款组织管理

(一)银行存款的资金来源

第一,企业的货币资本。

第二,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过程中分离出来而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第三,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与积蓄。

第四,其他资金来源。例如尚未进入生产流通领域的社会游离资金、银行代理国家金库业务而流入银行的资金、外国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存款等。

(二)制约银行存款规模与结构的基本因素

存款利率、银行服务质量、银行贷款便利、银行存款类型、银行经营规模、银行信誉与形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家货币政策等。

(三)银行存款组织管理策略

1、安全保障策略

2、优质服务策略

3、产品创新策略

4、存取自由策略

5、凭证流通策略

三、银行存款成本管理

(一)银行存款成本构成银行存款成本=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

其中:利息支出是指银行按照存款契约规定的利率,以利息的形式付给存款人的银行支出。

非利息支出(又称营业支出)是指除了利息支出以外,银行为了吸收存款而以费用的形式支出的其他银行支出。常见的费用支出包括劳务费、设备费、折旧费、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与服务费等。

(二)银行存款与存款成本的关系

1、存款总量与存款成本的关系——并非正相关关系。

银行实际经营管理中必然会出现以下的基本组合:

第一,同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长,存款成本随之上升;

第二,逆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长,存款成本反而下降;

第三,总量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不变,成本不变;

第四,成本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不变,成本增加。

2、存款结构与存款成本的关系——银行存款期限的长短决定银行利息支出的多

少;而银行非利息支出却正好相反,期限越短,非利息支出越多。

在考虑银行中间业务有效经营管理因素的条件下,只要把成本管理纳入银行整体经营管理并保持合理的银行存款结构,同样有可能减少或者降低营业支出。

(三)银行存款成本管理的重点

1、关于利息支出

第一,在相同的利率条件下如何能够更多的吸收存款或者在同等的存款规模条件下如何能够减少利息支出。

第二,怎样对银行存款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与预测,同时把成本控制纳入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中去。

2、关于非利息支出

银行存款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减少或者降低营业支出。

(四)控制与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基本途径

1、扩大存款总量,降低存款单位固定成本。

所谓固定成本是指在银行存款总成本中不会随着银行存款业务量增减而增减的部分,它主要包括折旧提取、工资支出与营业费用等。

固定成本的基本特点是: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的固定成本总数是不变的,但单位固定成本却是可变的。

2、调整存款结构,降低存款变动成本总数。

所谓变动成本是指在银行存款总成本中会随着银行存款业务量增减而增减的部分,它主要包括银行的利息支出。

变动成本的基本特点是: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的变动成本总数是可变的,但单位变动成本却是不变的。

(五)银行存款成本的分析与测定

1、银行存款成本分析与测定的经济意义在于:一家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能否达到

并保持最低的存款成本水平,它反映的是该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银行存款成本的具体测定与控制,实际上是银行确定可用资金数量与保持盈利性资产收益水平的主要依据。银行存款成本的增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银行资产负债的风险程度。

2、常用的银行存款成本概念

(1)资金成本,它是指银行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与非利息支出的总和。(2)可用资金成本,它是指银行可用资金应该负担的全部成本。

(3)相关成本,它是指影响银行吸收存款的相关因素作用而有可能产生的银行

支出。

(4)加权平均成本,它是指在所有银行存款中每一单位存款的平均成本。(5)边际存款成本,它是指银行达到一定存款规模以后再增加每一单位存款所

要增加的经营成本。

注:对于银行存款成本分析与测定所涉及的有关银行存款成本,通常都有理想数值或者经验数据供银行参照或者比较。

四、银行存款风险管理(补充)

(一)银行存款流动风险

如果不能及时与足额的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的要求,银行就会丧失信誉直至丧失作为信用中介的基本条件。

(二)银行存款规模风险

银行存款越多,银行存款成本与管理负担就越大;如果银行盈利性资产的收益不能消化银行成本支出,结果是必然导致银行经营亏损并陷入困难境地。

(三)银行存款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的波动有可能扩大“利差”,但也有可能进一步缩小“利差”;如果“利差”缩小,银行就难以吸收存款或造成经济损失。

(四)银行存款其他风险

第一,信贷风险

它是指受银行存款高成本的间接影响而产生的信贷风险。这种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比较高的银行存款成本会使存款人对于银行是否有能力按时与足额的清偿债务产生怀疑;这很有可能刺激银行去承担更高的信贷风险来保证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比较高的银行存款成本会间接的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第二,资本风险

它是指因银行存款规模过大而导致银行财务杠杆效应提高,使银行资产负债的经营风险增大,从而造成银行资本被不断的挪用、侵蚀或者损失的风险。产生资本风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银行资本的成本总是要高于银行存款成本的,所以银行在利润的推动下往往会倾向于扩大银行存款来降低银行经营总成本。

第三,网络风险

它是指经营银行存款业务的电子网络因遭遇故障、黑客攻击或者网络犯罪等影响而造成数据资源损失或者存款人的信息与存款丢失的风险。

第二节 商业银行短期借款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构成短期借款=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出售贷款或者商业票据+占用资金

其中:

同业借款=同业拆借+抵押借款+转贴现

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

出售贷款或者商业票据=出售贷款+出售商业票据

占用资金=同业拆款+临时占用资金

注:

出售贷款是指以付现的方式或者购回合同的方式将贷款出售给其他银行而获得短期资金。

出售商业票据是指某银行的持股公司先出售商业票据,再用出售商业票据所获得的资金购买该银行已发放在外的贷款,该银行通过出售贷款的形式而获得短期周转资金或者新的信贷资金。

同业拆款是指银行在同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同业资金。

临时占用资金即通常所说的临时占用款或者应付款项。

二、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经济意义

1、可以满足银行对于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

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资金的管理效率

3、可以为银行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新的资金来源——非存款性资金来源

三、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基本特性

1、债务清偿要求在时间与数量上是十分明确的。

2、只能用于银行资金头寸的调剂而绝对不能用于银行的盈利性资产。3、在客观上会遭遇比较高的利率风险。

四、商业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管理

1、保持银行短期借入资金规模的适度性。

由于银行短期借入资金不能用于银行的盈利性资产,同时它的营运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必须保持银行短期借入资金规模的适度性。

2、保持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由于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种类很多并且它们的性质与特征也不完全一致。3、保证利用银行短期借入资金时机选择的准确性。

银行借入短期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银行临时性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因此银行必须根据债务清偿与资金周转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利用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利用银行短期借入资金。

第三节 商业银行长期借款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长期借入资金构成长期借款=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一般金融债券+国际金融债券+资本金融债券

1、一般金融债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担保债券与信用债券。

第二,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

第三,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债券与贴现金融债券。

第四,附息金融债券与还本付息金融债券。

2、国际金融债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外国金融债券,它是指发行者在外国金融市场上以当地货币标值发行的金融债券。

第二,欧洲金融债券,它是指发行者在外国金融市场上以本国货币标值发行的金融债券。

第三,平行金融债券,它是指发行者在几个国家同时发行权益相同并以当地货币标值发行的金融债券。

3、资本金融债券主要包括:资本期票与资本债券。

二、商业银行长期借入资金的经济意义

1、可以满足银行扩大资金来源的需要

2、可以保证银行高效的筹集与利用资金

3、可以有效拓宽银行长期与稳定的负债渠道

三、金融债券与银行存款的区别

1、银行筹集资金的取向不同(特殊用途与全面用途)

2、银行负债的性质不同(主动性负债与被动性负债)

3、银行资金的筹集效率不同

4、银行负债的流通性不同

四、发行金融债券的局限性

1、过度发行资本性金融债券会削弱银行的信誉程度与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因

为债务型资本毕竟不是所有权资本。

2、过度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必然对银行的成本负担能力和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造成严峻的挑战。因为一般性金融债券的成本相对比较高。

3、资金的高成本性与其高盈利性、高风险性是相互关联的。

4、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与限制,尤其是国际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它在条件、利

率、期限与数量等方面会受到债券发行地金融管理当局的严格管制。

五、金融债券发行的经营管理基本环节(自学)

发行申报、发行机构、信用评级、发行数额、运用范围、发行价格、发行费用、发行操作。

复习指导

重要概念:资金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银行存款规模风险。

思考题:

1、银行存款与存款成本的关系。

土地规模经营汇报 篇6

2013年9月

首先,我代表 市政府热烈欢迎以 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的到来。下面,就调研安排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年初以来,我市按照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紧紧抓住绥化市“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合作农业为载体、以规模经营为前提、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为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全新部署,抢抓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机遇,围绕承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任务,加速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建,加强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加大社会化服务改革力度,取得了现代化大农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明显成效。

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

(一)土地流转情况。我们某把土地流转作为推进规模经营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升级转型的有效手段,在坚持“依法、合规、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流转方式,今年全市共流转土地183.14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4.7%。主要是通过五种方式推进,一是租赁,面积21.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1.7%,主 要租赁人是企业、外来涉农大户;二是转包,面积81.2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4.3%,主要对象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院县共建、农机合作社等;三是互换,面积2.1万亩,占流转面积1.15%,主要是农户、大户间串换,便于集中连片经营;四是入股,流转面积74.2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0.5%,主要对象是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部分种植大户;五是转让,流转面积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1%,主要是建设高科技园区归并土地。其它方式,如赠予,流转2万亩,占1.1%。全市土地流转的平均价格在350-410元之间,流转后的每亩收益为300-360元之间。

(二)规模经营情况。截止今年春种前,全市共组建新型经营主体7863个,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291.1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1%。在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过程中,推动全市形成了“九种模式”,一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36个农机合作社流转和入社面积41万亩,占全市规模经营总量的14.1%。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组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286个,入社面积33.2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11.4%。三是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建设255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20.9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0.72%。四是院县共建模式。与省农科院合作,在乡镇建设品种对比园区各1处,在五里明组建玉米专家大院和玉米研究所,在涝洲组建水稻研究所,面积5600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0.19%。五是企业带动模式。8个涉农龙头企业规模经营面 积6.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2.2%。六是农民联合体模式。组建农民联合体167个,规模经营面积42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14.4%。七是种植大户经营模式。通过能人牵动,扶持发展百亩以上种粮大户7110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46.3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50.2%。其中培育200亩以上新型职业农民500名。八是村组干部带动模式。由村组干部带头组建家庭农场、联合体、专业合作社300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0.52%。九是全产业链经营模式。www米业流转、入社土地1.2万亩,五里明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流转农户土地3万亩,福山农业种植合资公司流转土地1.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2%。规模经营地块由于增强了经营主体在生产资料采购上的市场谈判地位和话语主导权,生产成本普遍降低15%左右,特别是大垄双行种植地块,亩保苗株数增加五分之一,产量普遍增长300斤以上,所以,规模经营地块收益比农户小规模流转地块高出300元以上。

二、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状况和作用发挥情况

(一)运行状况。由于我们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上,坚持实施“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政府主要发挥服务指导职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出了重要的牵动和引带发展呈现出了 “五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五个转变”:一是由自由化向规范化转变。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的热情非常高,区域内重复组建、规模小、水平低、恶意竞争、资源浪费等“杂、乱、差”现象非常突出,为此,我们加大了组建指导力度,以工商局和经管站为核心,成立了专门指导服务办公室,坚持小区域内“同类合并、以大为主”原则,由“抓数量”转向“抓质量”,使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二是由示范化向规模化转变。根据农业生产形势的需要,我们改变了以往成员三五人、经营收入几十万元的组建要求,坚持以村为单位,以同业为基础,实现了由“抓小”向“抓大”,由“抓点”向“抓面”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核心入社成员平均在10户左右,带动入社成员平均在150户左右,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在千亩左右,经营收入超过了百万元。三是由封闭化向开放化转变。在加大组建和发展指导力度之后,合作社发展打破了“庭院式”、“村屯式”的自我发展封闭格局,出现了跨村屯、跨乡镇的跨区域经营局面,仅近两年来,全市已有20多家合作社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四是由家族化向企业化转变。受过去农民传统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亲戚朋友最可信”思想观念的影响,合作社内部成员多以亲友为主,规章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到位,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加大指导力度以后,严格按照企业化经营要求,重点在登记设立、章程制度、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将老合作社导入了规范化轨道,使新合作社起步就进入正轨。五是由园田化向基地化转变。近年来,我市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坚持走“企业+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和“1+x”模式,组织多个合作社为一个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推动合作社走企业化之路。我们围绕中粮集团,组建了百万亩玉米高淀粉基地,吸纳合作社160个;围绕乳业集团,组织奶牛合作社建立了3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围绕 泡菜,组织蔬菜合作社建设了10万亩蔬菜基地。通过基地化建设,使全市80%的合作社摆脱了“园田式”,步入了全新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合作社经营质效发生了根本转变。“三个提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占农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完全覆盖了农村经济各主导产业,2012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总收入50多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某镇5万亩规模经营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平均单产2252斤,创全国之最。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明显提高。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某米业合作社通过“四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入社农民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比未入社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8000元以上。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2012年,通过合作社集中采购,组织标准化生产,统一生产、加工、销售产品等措施,降低各类生产资料采购成本3000万元以上;通过提质增效、树立品牌等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近亿元。向阳中宝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入社农户均增收近万元,农民生产的鲜蛋、种蛋、种雏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通过近几年来的集中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了发展势头迅猛,规范化水平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亮点频现的良好局面。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作社专业指导不强。通过实地调查,除企业、部门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能够获得专业指导外,其它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不到专业指导。二是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虽然合作社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比较完备的监管手段,但在实际运行中,合作社理事长“一权独大”现象还存在,影响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三是社会扶持发展力度不够。在政策上,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资金极少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上,合作社运行资金,多以社员自筹为主,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特别是缺乏抵押物,金融部门在银行放贷上还有待加强。四是社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由本村、屯产粮能人、养殖能人、富裕户等牵头,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能力水平的制约,极大降低了合作社对市场运行的预见力和掌控力,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机合作社运行主要采取“营、托、代”三种形式,“营”就是自营土地面积平均都在1万亩以上,确保合作社有足够的运营收益保证;“托”就是托管农民土地,秋后产量按未托管农户最高测产水平核算,收取耕作费和超高收益;“代”就是代耕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联合体和农户耕地,收取耕作费用。分配方式上,采取“仁发模式”,实行“带动入社、收入保底、二次分配、国投共享”的分配机制,每个入社农户比未入社农户收益平均高出300元左右。

三、整乡镇、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问题 今年,我市实施整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有 五个乡镇,面积50.96万亩;实施整村推进的有 村等8个村,面积8.4万亩。主要做法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空心化、农业兼职化、农民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先进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不在适应新的农业发展形势,有些年青的农民向往城市生活,无奈的继承着土地的经营,农民主观上将土地流转出去意愿非常强烈,这些为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一是要全方位宣传引导。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因势利导,加大政策宣传,在保障农民耕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我们利用电视媒体、乡村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加大扶持和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制度的宣传,加强流转前后效益对比,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规模经营的好处。二是要加大就业保障。发展劳务型经济、商服型经济、养殖经济等产业,把流转后的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实现二次就业,多元化收入。三是要建立起完备的保障制度。加快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放心的将土地流转出去,尤其是要宣传好土地基本承包权利不受影响的政策措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培树典型。深入挖掘那些将土地流转出去从事二次就业的成 功典型,在全社会营造起参与土地流转的浓厚氛围,使农民群众放心的参与土地流转。五是加速提升规模经营粮食产能。我们对5个整镇推进镇、8个整村推进村的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实施了重点武装,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农机水利设施装备、全方位技术保障全覆盖;“四个加速升级”,即实现乡镇典型示范、产业化经营、品牌培育、城镇化四个加速升级;“五个全线推进”,即生产方式、要素集成、农业形象、服务能力、体制机制五个全线推进,集中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园区精品集群,整镇整村推进的乡镇、村是全市种植基础建设最完善、设施配备最完备、抗御灾害能力最强、产量水平最高的镇村,让农民看了眼亮心服,所以才愿意配合实施整镇整村推进。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建设、发展资金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打破发展瓶劲制约,我们创新出台了四个有效发展模式:一是技银企社模式。改革金融服务体制,大力推广某镇与商业银行、龙头企业、农业专家链接模式,商业银行为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合作社将粮食销售给龙头企业,企业在资金结算时将贷款本息转付给银行,商业银行又聘请农业专家对粮食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四者之间均通过签订合同进行联结。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问题,也有效破解了农业技术低、农产品销售难、农业产业链断档等瓶颈难题;二是联合会模式。我们组 织农资商会、金融、保险、农技等部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共同组建某市合作农业产业联合会,直接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农资、金融、保险和农业技术支持,形成多位一体,利益共享的全新扶持保障规模经营新机制。联合会引入某建信村镇银行,以联合会资产为抵押,贷款利息仅为7.6厘,低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标准。今年共为合作社发放贷款8000万元。三是放宽抵押物模式。通过多方协调和工作争取,市农委与信用联社共同下发了《关于放宽农业信贷资金抵押物范围的通知》,将原来仅有的五户联保和财产抵押范围扩大到土地使用权证、渔池产权证、林权证、大型农机具抵押,为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申请农业信贷资金,提供担保抵押物扩大了选择余地。四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做到应保尽保。四是春款秋贷模式。针对合作社成员五联保手续办理难的问题,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抓住农民返乡过节时机,协调乡镇、信用社、农行等部门单位,组织合作社成员提前办理春耕贷款手续,确保合作社春耕生产随用随取。

五、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土地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大多数农民仍然把承包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特别是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加重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 度,土地流转步伐趋缓。二是农民缺乏政策保障。政府对土地流转双方缺少必要的扶持政策,致使流转方农民存在补偿资金、养老保障、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规模经营业主缺少开发资金、经营项目和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三是农民缺乏服务保障。土地流转涉及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多个主体的经济利益,但从目前看,如资产评估、法律咨询、土地保险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甚至缺失,中介服务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土地流转的进程。四是农民缺乏权益保障。目前,土地流转基本还处于自发阶段,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土地流转的运作程序及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更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监督,农户间以及农户和业主间的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内容不明确,权力与义务不对等,合同执行不力。五是规模经营主体缺乏保险保障。农业是自然和市场风险都很 高的产业,随着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其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也越来越高,目前农业保险所采取的方式均为商业性保险,基本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规模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受益不多。

为了能够科学有效的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我们某市探索形成了四项保障机制,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一)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农机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四入”模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一是入 托分流。组建土地托管中心,鼓励农民自愿将土地委托土地托管中心经营管理。二是入社分红。按照收入保底、盈利分红、权益保障、风险保障四项机制,在确定保底收入基础上,盈利按股分红,国家各类补贴归农户所有。三是入场分营。对现有大户按照家庭农场模式进行规范升级,积极鼓励农户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并在政策上对家庭农场实行重点扶持,全面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四是入市分置。乡镇成立土地交易中心,对自愿入市参与流转的农民土地,公开竞价流转。

(二)创新产销新模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签订生产订单,并通过实施订单保险、价格调控平衡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和订单履约机制。利用一定比例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扶持规模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风险平衡调控基金,当农产品市场出现较大波动,运用调控基金对合作社进行价格补贴;当市场价格大幅高于订单价格时,对收购企业进行价格补贴。同时,利用财政引导性资金,对粮食深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企业和合作社规避市场风险,确保提高订单履约率和到位率。

(三)创新财政支持新方式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农机、水利、农业开发等国投、省投项目资金进行统筹管理,集中整合,集成使用,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一是整合使用机制。在涉农项目资金使 用上,做到集中使用,重点投放。二是利润分配机制。建立“国投共享、整合捆绑、股份经营、二次分配”新机制,国投省投资金项目以国有股方式,注入新型经营主体,获取的红利,以以奖代投或二次分配方式,向新型经营主体成员进行再分配。三是扶持发展机制。对建设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高的经营主体,整合项目资金优先投放;国家、省各类补贴优先支持。

(四)创新农业投融资新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银行经营汇报 篇7

一、科技银行是商业银行对其传统经营模式进行重大创新的结果

美国高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要部分归功于其独有的融资体系。1993 年,就在硅谷高科技产业兴起之际,当时在硅谷开设的商业银行有350 家之多,其中就有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银行的分支机构。但这些大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多为大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无暇顾及。因此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风险投资获得融资。而风险投资的核心业务主要为投资而非金融,因此其作用有很大的局限,通常表现为创业企业贷款融资困难,也表现为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再融资面临困难,特别是那种以公司制注册的风险投资机构。硅谷银行当时的决策者正是认识到风险投资的局限,同时又洞悉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融资市场的空白,因此决定要有别于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把目标客户定为那些新创同时发展速度较快,但被其它商业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贷款的中小企业。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创新,硅谷银行终于成功创建以支持创业创新为业务主体的新型金融产品———科技金融,并创立全球首家商业化运作的科技银行。因此,硅谷银行创立的科技银行经营模式是对其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 一举冲破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之间的限制。对于债权投资,科技银行主要通过客户的企业基金提取部分资金。虽然创业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债券或者股票的销售,但科技银行会从客户的企业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未来的创业资本,从而减少募集资金金额及募集所需费用。而后科技银行将资金以借贷的形式重新投入创业企业。如果采用股权投资,科技银行与创业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股权证,以便在退出中获利。美国的科技银行在投资中通常混合使用两种方法: 一方面将资金借给创业企业,获得高于市场借贷的利率,另一方面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得到企业部分股权或认股权证,从而提高收益,同时减少风险。

2. 进一步模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间的界限。直接投资是指科技银行将资金直接投资到创业企业,途中不经过风险投资基金; 在产生回报以后,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科技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科技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由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同时由风险投资基金回报给科技银行,创业企业不会和科技银行有投资方面的联系( 不包括科技银行对投资的创业企业开展投资以外的银行业务) 。和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始终是科技银行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科技银行同时为风险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通常它会将营业网点设在风险投资基金附近[2]。

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的特征

从运营特征以及服务领域来看,科技银行不同于普通的商业银行: 一是贷款对象不同; 二是贷款原则不同,商业银行主要按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这几个原则发放贷款,而一般科技银行通过风险投资构建自身的风险管理架构。科技银行又与风险投资不同。风险投资通常以股权方式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并通过企业上市等途径退出。科技银行主要通过债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从企业利用风险投资再融资和第三方机构的投资获得偿还。在监管方面,科技银行需要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需要满足《巴塞尔协议Ⅱ》中关于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监管机构对风险投资的监管相对不多。总的来说,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 主要为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通常给予的金融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贷款融资或者直接投资。对于贷款融资,科技银行明确将其市场定位为对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其一般只考虑对处于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一旦企业发展到成熟期,科技银行就决定退出。科技银行通常是在风险投资进入之后才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当风险投资完成首轮或第二轮投资后科技银行开始跟进,对那些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旦获得风险投资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股权再融资,就意味着科技银行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科技银行贷款利率通常比市场利率要高出2% ~ 3% ,有的甚至高出5% 。对于直接投资,科技银行进行直接投资涉及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直接参与方式,通过参与风险投资参与投资的创业企业,成为企业参股股东或合伙人,但其持股比例一般低于风险投资持有比例; 第二种为间接参与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基金中的基金,科技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再由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

2. 具有较为独特的风险管理制度。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有着不确定性,在研发产品还未成功商业化之前,商业银行通常难以评估企业科技成果的相关价值以及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银企间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始终是困扰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症结所在。在这方面,科技银行通常有其独特的风险管理方法: ( 1) 通过风险投资对企业进行持续风险监控。通常科技银行只向已经获得风险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科技银行利用风险投资筛选客户,从而避免了授信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另外,由于风险投资通常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科技银行间接地利用风险投资对贷款进行例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风险。( 2) 仅参与熟悉的相关领域。科技银行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有高科技领域的背景或工作经验,同时在该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这使得科技银行专业化优势更加突出。( 3) 重点关注贷款企业当前的现金流。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盈利不多甚至亏损,同时缺少可以抵押的物品。科技银行通常不太关注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十分关注企业当前的现金流状况。其通常要求贷款企业以及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必须在科技银行开户,以加强对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现金流的监控。同时其会要求企业在银行账户中必须留有规定数量的现金,以防范风险。( 4) 签订债务第一受偿顺序条款。通常科技银行要求企业在贷款合同中需要签订债务第一受偿顺序条款。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也可以将信贷损失减少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科技银行的自身利益[3]。

三、科技银行是破解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密钥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需求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出生到成熟,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不同特点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进入创业后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其资金需求快速增长,资金压力空前加大,创业者们需要大量的外源性资金支持。虽然有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进入,但是有些企业的创业者们却担心外来投资使自身股权稀释,从而失去企业控制权。由于这种顾虑,有些创业者不愿意过多的权益资本介入,他们更希望引入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但在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的研发成果还处于刚投放市场阶段,企业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及资产都很小,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高增长、高盈利以及高风险特点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准则之间有着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造成债权性资金不能大量进入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由于技术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快,资金的缺乏使一些处于创业后期或者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成长瓶颈问题。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目前在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那些科技支行不同,科技银行是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创新的,具有专业化业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它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和国家的政策支持,通过债权与股权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等机制创新,创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相应资产结构,形成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和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原则的新管理制度。

我国科技银行选择经营模式不能走政策性银行的老路,应该以市场机制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我国科技银行也不能局限于现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业务模式,要进行制度创新: ( 1) 应该以民间投资为主,结合市场主体进行股权设计,当地政府投入要以引导为主。( 2) 要进行机制创新,对成长期阶段的企业进行贷款时允许部分实行债转股,从而使科技银行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可以分享企业快速成长产生的价值增长。政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给予科技银行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或者风险补偿,引导科技银行开展一些高风险项目。( 3) 要进行制度设计,在经营体制、业务内容、担保方式以及盈利模式的设计上都应该保证专业性、盈利性以及风险可控性,包括聘请行业科技专家和经济专家为企业把握方向、与风险投资和担保机构进行紧密合作等。( 4) 应该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园区内进行运作,这样科技银行能充分了解当地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减少信息不对称。( 5) 建立一支既懂科技又懂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队伍。目前科技银行相关经营理念已经得到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的认同[4]。

四、我国推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的主要障碍

针对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困境,许多专家希望成立科技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推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还面临许多障碍。

1. 我国的风险投资还欠发达。科技银行实际上是建立在风险投资高度发达这一基础上,依托风险投资形成独特的风险管理体系。科技银行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社区银行转变而来的。科技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是已经完成首轮或第二轮风险投资融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就是说,拥有风险投资基金是获得科技银行贷款的条件之一。除了传统信贷业务以外,科技银行还投资其他项目。可见,与风险投资相伴相生恰恰是科技银行的一大特色。科技银行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对项目的判断能力以及投资能力。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还可与贷款企业商讨债转股,甚至有可能获取超额回报①。而我国风险投资还欠发达,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难解决,科技银行已经承担的高风险难以得到充分的风险补偿,导致科技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难以得到保障。

2. 我国诚信机制存在缺失。我国诚信机制存在缺失,成为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在中国复制的最主要障碍。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抱怨商业银行程序多、贷款审批慢、抵押条件高、时间长,往往贷款通过批准却错过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良机; 而商业银行却觉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财务状况不清晰、贷款额度难掌握、担保措施难落实等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再加上科技创新成功率普遍不高,因此对其贷款时面临风险大、成本高以及利差小三大主要障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企业诚信机制的缺失极为引人关注。企业诚信机制的缺失也是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经营危机时,商业银行往往对其惜贷的主要原因[5]。

3.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还未实施。全能银行制,尤其是银行控股公司能够提供非常全面的金融服务。实行全能银行制是确保科技银行业务得到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混业经营使得科技银行能够利用好项目的超额利润弥补差项目的损失,从而实现总体的平衡和盈利,达到既发展自身业务,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的。如果仅提供贷款而不进行投资,科技银行就难以保证盈利和持续经营。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使得科技银行无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资金需求提供合适的融资渠道,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密切联系无法建立。要使科技银行能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应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混业经营。

五、大力推进科技银行经营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科技银行的发展经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目前我国各地的高新技术园区普遍成立了科技支行。科技支行普遍引入贷款风险定价机制,按照企业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项目管理成本以及贷款目标收益等条件,同时考虑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相关因素自行决定贷款利率,对不同企业实行差别利率。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很难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大力推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我国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可以说是建立在风险投资不发达这一基础上的,因此很难完全照搬美国科技银行发展经验。必须通过现有的商业银行模式,实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业务新模式,使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获取银行贷款。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如果能够用于质押贷款,或利用自有知识产权质押或者业主信用当作反担保,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相关产品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企业知识产权作为贷款的核心质押物,而且担保方式需要灵活处理; 二是政府提供专项贴息,以便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科技贷款期限与额度设计要最大程度地符合企业融资需要; 四是能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以及全方位的金融组合产品。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部门协调、政策扶持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等服务资源,尽力为科技银行的业务开展和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科技银行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提供一定比例的贴息支持。未来科技银行应该坚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通过发展科技贷款业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今后,我国政府要建立科技融资金融体系、引入贴息机制,同时启动科技融资培训工程,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6]。

2. 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不得不承担比大企业高得多的资金成本。信用担保体系能够解决科技银行对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第三方担保机构利用专业化经营信息资源以及开发专门技术,可降低信息搜集以及处理成本,减少信用风险,从而使科技银行可对以前回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更大的资金支持。此外,我国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存在统计信息较窄的问题,征信系统对企业的评价结果很难得到银行的认同,因此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通常并不采用征信系统的评价信息,而是单独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这既降低了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又提高了银行和企业的额外成本。因此,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7]。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先天的缺陷在一段时期内难以克服,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与征信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二是推动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统一信息标准,同时加强信息管理,保证社会信用信息的准确性。三是努力规范征信市场。通过政府推动,使征信机构由政府主导转为半官方半民间机构,同时逐步允许外资征信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最终使国内征信市场实现规范的市场化运作。

3. 我国科技银行业务模式可借鉴桥隧模式。美国科技银行的成功关键在于银行与风险投资的紧密联系。为降低信用风险,其客户必须是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此外,科技银行会与客户签订相关协议,要求以专利权益作抵押担保。如果无法还贷,公司的专利权益将归科技银行所有; 如果公司破产清算,在技术专利被拍卖后,所得资金要先归还科技银行贷款。我国银行业因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相关限制,直接借鉴美国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并不现实。但是实际上美国科技银行经营模式与我国金融行业的桥隧模式十分接近。所谓桥隧模式是在担保机构、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中引进第四方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基金或上下游企业,第四方机构事前以某种方式承诺,如果中小企业发生财务困难而无法按时偿付贷款本息时,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由第四方机构购买企业股权,通过为企业注入现金流来偿付银行贷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规避了企业破产清算,能最大可能地维持企业的潜在价值。例如当时处于初创期的杭州动漫企业———丰泽科技,因为无抵押物和现金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中新力合引入第四方机构———红鼎创投,同时约定中新力合与红鼎创投进行共同担保,从而使丰泽科技能够向商业银行融资100 万; 此外,红鼎创投按照合同获得丰泽科技10% 的期权份额,丰泽科技的股权质押给另一方———中新力合。可见,我国科技银行经营可以参照桥隧模式[8]。

参考文献

[1]李磊.科技银行:破解科企融资坚冰的密钥[J].时代金融,2012(10).

[2]乐隐.硅谷银行模式渐行渐近[J].中国科技财富,2009(3).

[3]徐苏江.美国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N].上海金融报,2013-05-15.

[4]王婷.张朝晖,等,建设科技银行,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N].中国证券报,2012-03-04.

[5]裘伟廷.试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14(12).

[6]科技部.科技金融合作成效显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京启动[R].2011-07-30.

[7]李庆庆.简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N].光明日报,2012-04-10.

银行混业经营更赚钱 篇8

交通银行6月发表官方声明称,国务院已批准其有关深化改革的方案。该方案包括探讨高管层和员工的持股计划,以及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等。随后7月江苏证监局批准交银国际收购华英证券33%的股权申请。一系列事件似乎预示着银行混业经营正在加速。

“从国际银行业的经验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来看,综合化的混业经营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还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经营风险,并最终增加了盈利。”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张明表示。

金融自由化

混业经营泛指银行将业务做多元化发展,通过申请牌照或并购延伸至其他非传统银行业务,如基金、保险和证券业。

以美国花旗公司为例:1970-1980年花旗银行的资产一直占公司总资产的95%以上,但随着美国经济及固投增速下行,进入80年代后花旗银行资产占比下降至85%左右。1998年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共同基金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废除自1933年以来严格限制银行及证券必须分离经营的要求,自此宣告了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全面进入金融混业经营阶段。

另一个发达国家日本,在混业的路径上选择的是渐变式改革,位于金融自由化靠后环节,但时间上先于美国开始混业尝试。

二战后为了恢复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经济,日本在金融领域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和分工限制,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进入80年代,随着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利率市场化,日本经济主体在有价证券和银行存款间的选择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这直接冲击着分业经营等金融管制,分业监管逐渐松绑。

1981年日本修改银行法,允许银行经办有价证券业务;后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日本于90年中期正式进入混业阶段。

从国外典型的金融混业路径可见,混业的开展都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然后政策引导和监管配合形成的产物。而历次金融体制变革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稳定市场秩序。

放宽金融牌照

中国银行业经营体制历经了“混业—分业—再混业”三个阶段。1980-19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初期,监管宽松及法规缺失,催生了原始混业经营;而90年代初发生的金融乱象促使政府出手整顿,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信托业等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1998年开始,朱镕基政府对银行分业经营政策开始出现了适度放松,至今混业经营模式已在不同层面进行了较多尝试。2011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进一步明确了混业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看,除证券业务外,监管层已基本放开银行在信托、保险、基金和租赁方面的牌照限制;而券商牌照放开也正在探索试点中。

基于现有的实践和风险隔离考虑,未来银行进入证券业务可选的路径包括:(1)监管层放开券商业务牌照,银行直接申请;(2)银行收购券商;(3)银行持有的海外券商牌照扩展到内地业务。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提速和金融“脱媒”加速,与美国银行综合化经营高速发展期的背景有相似之处,无论是银行自身扩展业务范围保持盈利能力的主观要求还是金融全球化时代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求上,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趋势已经形成。

上一篇:作文评分等级标准下一篇:五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