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共8篇)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一、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对于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视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个小学都对德育教育工作投以重视的眼光。虽然学校和主管部门都提出过种种的教育口号和指导方针来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和班级也开展了形形色色的德育教育课程和活动,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并不理想,收效甚微。可以说,德育教育所收到的效果与大量的资源投入不存在一定的匹配。
从目前我国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件的高发以及社会和校园发展中的不安全因素不可否认地与这些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关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小学义务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对于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乃至我们未来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德育教育贯穿了学生受教育阶段的全过程。但是,目前我国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的格外重视,一方面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彻,家长往往忙于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学校对于传统教育中过分重视知识课程的重视使得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偏离德育,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资源比较少;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道德教育重要性的漠视,也使得小学教育中的德育问题愈加突出。如何借助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德育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消化并在日后的生活中遵守和应用。
二、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实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尝试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工作如何开展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促使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把教育和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在相关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偏向这些科目,导致德育教育中的相关条件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些学校的德育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的,其自身不具备应有的德育教学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实际开展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将课本上的内容念一遍甚至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从理念上过分强化了学生德育学习不重要的意识,影响其以后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发展。
2. 课堂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由于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一些道德法律内容,存在理论性强、需要背诵消化等特点,学生往往容易对该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一旦从心理上产生了德育教学不重要的思想以后,就会丧失相应的学习兴趣,临考试时突击背书就可以过关的考核方式也使得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往往采取自己在讲台上拿着书本念,学生在下边思想跑路的情况很常见;而考核的内容也往往是采用一些直截了当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进行,无法将现实中的应用内容进行考核,使得学生产生了只要背书就可以过关的想法。
3. 教师队伍人才缺乏。
影响小学德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的教师队伍中专业人才的短缺。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说的,学校对于德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德育教师是由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师来兼职的,这些教师往往自身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德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存在的文理学生失调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没有多少学生填报,导致每年从高等院校输入到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三、解决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建议
1. 积极革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开展的方式和内容,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开展。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生德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用其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并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投入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有效性。
2. 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是否能够带着兴趣去努力的学习。对于德育教学来说,由于其内容比较枯燥,教师要善于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实现。小学生是喜欢多动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的道具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新奇的课堂环境,通过一些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高素质的德育人才对于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要通过两种方式,即从外部引进和从内部培养。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吸引社会上高素质德育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招聘的形式,通过一些薪资待遇等条件来吸引人才的进入;其次,要重视对于本校内德育教师以及有意向向德育方向发展的人员的德育知识和素质培训,让其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途径。同时,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实现人才的价值和留住人才是学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制订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为学校德育教学真正提供人才支撑。
总之,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社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提升认识度。在教学工作中,面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善于寻求切实可行且效果好的解决方式,来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其教学结果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以后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都能够起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德育教学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问题探析
参考文献
[1]陶书诊.探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速读,2016,(06):265.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在新课程教学中,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此时的学生身心都尚未成熟,易于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发掘真善美,受到情感熏陶,情操陶冶,获得心灵启迪,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研究与思考:
一、研读学生本,明确德育目标
语文学科融知识性与工具性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寻找最佳的德育入手点,巧妙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升华情感,培养人格。同时,在阅读教材中,教师应认识到语文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的区别,不能单纯进行思想教育,而需要依托语文阅读课本寓教于情理之中。而若要实现上述目标,一方面,需要研读教材,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需要研读学生,了解学生实情,明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优化组织德育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与体验,重视学生个性化理解与感受,强化德育效果。
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本课主要描述了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自偶然相撞再到两人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通过细读品味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以及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体味爱因斯坦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由学生学情看,学生并不熟知爱因斯坦斯,对他潜心研究科学的伟大品格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文中展现人物品质与情感的对话,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围绕对话内容与提示语来反复诵读,亲身体验,从而领会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领悟他的精神品质。另外,此阶段的学生一般喜欢新事,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基础水平不同,性格各异,有些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全体,组织多种阅读活动,诱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责任感与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学习习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其德育目标主要有:利用合作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悟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关爱孩子的良好品质。
二、优化教学活动,自然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自然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发掘其中的真善美,形成坚强意志,陶冶情操。
1、通过简介背景,自然渗透德育。在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同时作者自身背景也是各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背景知识,或者呈现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既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把握文本思想情感,也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创作者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创作的目的,受到情感熏陶,形成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受到德育教育。
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本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唤起学生积极情感,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人物,更真切地体会环境,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网络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图文材料,设置融合声色形的学习情景,并结合生活实例,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对人民子弟兵产生敬佩之情,学习他们那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达到德育教育目标。
2、通过文本解读,巧妙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特点,利用多种手段与方法,自然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感知语言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不管是身心,还是思维等,都处于发展时期,易受外界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多朗读精美语句,让他们受到心灵启迪,获得情操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其次,反复朗读,分析人物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把握形象或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需要不断诵读领会。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角色朗读等方式来理解文本,解读文本,既把握文本内容,也感知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文章思想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外,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还可适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如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教师可让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文字,领会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感悟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陶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并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再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的诗歌教学,本文作者運用饱含激情的文笔赞颂了祖国的富饶美丽与光辉成就、悠久历史,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实情,组织学生读书与悟情,同时,讲讲自己心中的祖国是怎样的。这样,既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决意献身于祖国建设的浓郁爱国之情,也诱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摘要】德育渗透不仅在体现在品德或语文学科,数学的教学中也同样处处存在,由于世界上每个空间或每一段时间里都充满数与数学的存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阶段里更需要结合数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并充分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仅在体现在品德或语文学科,数学的教学中也同样处处存在,事实上,世界上每个空间或每一段时间里都充满数与数学的存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充满着数学的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阶段里更需要结合数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并充分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一直以来“教书育人”着句话更多地作为一个口号在教师的总结、回报中讲来讲去。它的内涵应该如何阐释,这需要我们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审视自己的教学追求。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德育教育是一项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未来而培育的事业。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数学教育的价值观的变化,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已经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数学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一.激发学生爱祖国主义精神、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数学在我国历史悠久,相当丰富的史料也尽可供我们利用,为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比如在教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结合教材提供的史料,使学生了解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而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一径三”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这个圆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使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为祖国争光。又如在学习分数时,让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三千多年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就有关分数的记载。我国大约在两千年钱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已经记载有一年(以天为单位)比365天还多一点,多出来的接近1
4天,出现了分数的运算及用分数表示一年的天数等内容。可见,分数及运算
在我国出现也很早。从学使同学们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 结合小学数学中的内容渗透德育
我国有着悠久和光辉灿烂的历史,小学数学课本中编入许许多多生动的素材,在教学中我结合有关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从古到今我国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古代有刘徽,朱世杰,祖冲之.现代有数学家苏步青、华罗更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对学生都是很好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比如结合时代要求以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我在讲解百分数数列应用题时我选讲练习:我国领土面积占全世界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1
14。让学生知道我国虽然辽阔但从1996
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是国土总面积的17.6%。近二十年我国荒漠化土地以2460平方公里/年的速度扩展,若这二十年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前一年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的1%,试问二十年前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公里?通过习题,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加以治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爱国,就必须热爱环境,保护资源,想办法处理好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历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数量设计成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比较,体会出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此外,在讲授简便运算时,可以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个数学题让学生们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进行学习目、联系实际的德育渗透
1.渗透学习目的的教育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教学正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操作、观察、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获得新知。如低年级教学《7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认识了7和知道了的写法后,教师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人,并仔细观察,根据大人和小孩的不同;在池边的与在池中的不同;有救生圈的与无救生圈的不同,来了解数的组成。之后,组织学生利用计数器、红花五角星等学具动手摆,看一看有哪几种摆法,并利用直尺、图片等身边事物,让学生进一步认识7。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及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在教学中,还能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让他们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博,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2.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我把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紧密结合教材的习题、例题的内容,继续向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以及勤俭节约、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好数学,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十五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借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如教“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在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气、粮食增产、激光测距等许多具体事例中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教育。在教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纳税”这节课是,让学生知道是国家根据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纳税是应纳税人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从小培养学生 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而努力。在第十二册统计练习设计的一节“节约用水”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4,排在世界的121位,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家之一。让学生知道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该做的,水严重缺乏。通过让学生调查水价及自己家每月用水量,并计算按照滴水速度,一个滴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通过计算并说说今后自己如何采取行动来节约用水,学生无形中懂得滴水的重要性,不要浪费水。教材中指出教材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我把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紧密结合教材的习题、例题的内容,继续向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
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以及爱护公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好数学,按时认真地完成数学作业,认真、严谨、踏实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感。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3、联系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数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中年级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作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重点是抓好对学生自觉审题的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如在教学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和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书写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数有没有抄错?认真思考本题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在应用题当中进行德育教育
应用题的教学与计算题一样自始至终伴随着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重点。
1、培养思维品质,解答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出发,把基本概念作为应用题的知识网络结构的中心环节;帮助学生认识两、三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理清解题思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分析的能力。每解一道题,不仅要知道怎样解,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解。使学生在勤于思考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有意识的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解体思路。多做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解体的灵活性。重视应用题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在巩固、深化的同时,学到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德育渗透
同时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保护环境德育渗透,在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上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例如教学例题“绿化祖国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20千克,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我就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爱护校园内外、公
共场所的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护林活动。有的同学还懂得了自己过去对绿化祖国、植树护林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还检讨了自己损坏花草树木的不良行为,纷纷表示要做一个植树护林、爱惜公物的小卫士。又比如在六年级第十一册的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 ,其他国41
家约有多少只?讲述并结合情景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陷入淤泥飞不起来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知全世界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由于坏境和认为问题,数量不断减少,激发学生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保护它们和它们生存坏境势在必行。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节约资源德育渗透
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0年代一座年产钢600万吨的钢铁厂,需要25000个工人,21世纪生产同样的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只需4000人,使学生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通过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同时教育学生。我在讲解百分数数列应用题时我选讲练习:我国领土面积占全世界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1
14。让学生知道我国虽然辽阔但从1996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是国
土总面积的17.6%。近二十年我国荒漠化土地以2460平方公里/年的速度扩展,若这二十年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前一年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的1%,试问二十年前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公里?通过习题,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加以治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爱国,就必须热爱环境,保护资源,想办法处理好土地的荒漠化问题。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
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4、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校工作是德育为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而物理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老师说的话,老师的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教育,平时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有赖于学校教育。如今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会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而是应该带领他们掌握物理学的钥匙,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物理趣闻及我国最新的科学成就,以及多举一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人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人们根据古代独木舟利用浮力的知识,发明了轮船、潜水艇等水上交通工具,进而气球、飞船利用浮力而升空的事例。针对日前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局势,分析寻找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珍惜能源的意识。无疑,生动的实例既给学生以启迪,又使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唤起他们探索身边科学和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二、通过对我国古代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光彩。殷商甲骨文记有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日食,比巴比伦最早的日食记载早六百多年:《竹书纪年》载有三千六百年前的“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最早的流星雨记录;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哈雷彗星的是《春秋》,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墨经》论述杠杆平衡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我国早在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就知道磁石指向的妙法„„第一、早最、首创,面对祖先的杰出创造,我的民族自豪感激奋不已,广采博记,荟萃大量资料成册,适时宜地将这些素材灌注教学中。如讲乐音时,讲述编钟的结构和神奇,把学生思路引入声情并茂、晓之以(物)理的情境中,讲举力时介绍公榆盘“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的原理,讲共振时提及《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调弦的道理,把大家的耳神引入声歌弦乐的气氛之中„„使教、学双边发生“共鸣”:为祖国而自豪。当我冷峻地感叹:近代史中记载着帝国主义利用祖先的火药技术,制成大炮轰开祖国的大门,侵略者利用先辈首创的造纸、印刷术,铭刻践踏祖国国土的条文,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讲到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时,如数家珍地列三、四十项,把党的丰功伟绩嵌印在学生心中。三言两语或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德育溶进去,育人
三、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伟人对知识的执着精神。
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被称为“大科学家”,然而他的后半生,由于坠入唯
心主义泥潭,所以几十年里毫无作为,甚至阻碍了科学发展,可见科学世界观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初,年仅二十五岁的爱因斯坦,突破旧束缚,以创新观点,建立了“相对论”,驱散了物理学上空的朵朵乌云,使之进入近代物理学阶段,成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新家。
在察言观色教和传统势力的白色恐怖下,以日心说为核心的《天体运行论》手稿,哥白尼一直珍藏了三十六年。布鲁诺因积极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被判终生监禁区。然而,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日月共存。
居里夫人虽长居法国,但当她历尽辛苦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时,为了纪念他的祖国:波兰,她起名为“钋”。她的爱国心令人钦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由于镭在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好多人高价买她的专利,可她却义正严辞地回答:科学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她把来之不易的成果无偿地奉献科学事业。高尚情操,让人肃然起敬。
一九一一年,卢瑟福正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他的学生玻尔发现,这个模型与氢光亦的实验事实不符。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玻尔选择了后者,得到了发展。
“社会生产的需要,对科学的推动力比十所大学来得更大。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需要巨大的动力,瓦特顺应社会发展,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对电的需要日渐迫切,法拉第硬是找到电磁感应原理,使人类进入电所时代。二十世纪,人类能源问题又亟待解决,核电站便在好多国家建起。现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就应该是我们选择奋斗目标的前提。
四、介绍科学发,展艰难历程,锤炼学生拼搏意志
法拉弟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焦尔前后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证实“热质”并不存在,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从而导致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居里夫妇经过四十五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才从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公分氯化镭;根据盖革和马斯登观察到的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整整经过三星期聚精会神的研究、思索,才设想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二年多反复实验滇密计算才正式移出;坐在光一样快的车上看周围世界将怎样?这个问题从十六岁时就开始折磨爱因斯坦了二十五岁时他才发表了狭义相对论;阿基米德为了测定皇冠中是否掺入其它金属,多少天来茶饭无兴,如痴如呆,当水的浮力作用引起他的联想时,他竟连裤子也忘穿就跑出澡堂,终于总结出阿基米德定律。„„
举不胜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五、结语
本文讲德育,是要“寓于”物理课中,并非参杂,要自然、合体、短小精悍。也并非每节课都要有所寓,但要把“寓”作为教案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盘考虑,整体安排。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特征
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内的只是内容和教学素材通过与思想相互结合的方式, 学生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学工作, 领略自身道德品质的过程, 并通过课本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转化成自身思想道德规范, 有效提升小学生自身的道德思想水平。其实质是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内部的德育知识的同时, 不断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的过程, 是学生全面实现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特征判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借助多种渠道教学平台和教学介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够保证以正确的心态接受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 从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具有多种特征, 其中包括隐蔽性、循序性、持久性、渐进性以及主动多样性等, 因此, 德育教育工作意在无形教育,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进语文教学工作中, 有效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语教育工作渗透就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重点充分融入进语文教材中, 使道德思想精华与实际知识充分结合联系,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影响和熏陶, 通过不断创设学习环境和综合训练, 有效帮助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从课本走入实际生活中, 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在学习过程中将德育知识吸收, 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道德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新课标需求
语文教学新课标中规定, 教师必须将德育教育工作逐渐与语文课本相互融合, 做到始终将知识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工作, 使学生无形中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修正自己照亮他人。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 教师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不但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目标, 更要把学生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德行兼备的优秀国家栋梁,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教材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观念, 并将这些思想观念向学生逐步灌输, 使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学习兴趣, 不断激发学生好奇心, 使小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 将“要我学”实际转化成“我要学”, 使学习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速率, 实现新课标要求。
2.素质教育拓展需求
为了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师必须将小学生素质教育作为教学基础目标, 有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个性品质。我国目前多数学校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 为了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与新课标下素质教育拓展需求背离, 阻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因此,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工作, 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身素质,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小学生正是处于建立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 但由于心智、年龄等因素的限制,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经常对一些事情缺乏判断力, 走向歧途。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 同时又是学生灵魂塑造者, 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有义务和责任将学生引入正确途径,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小学语文教师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最后, 选择出人格、作风、道德修养的典范, 因此, 为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三、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1.发挥教师独特人格魅力
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引导者, 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建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道德观念, 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染力。语文教学过程是一项教师同学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举动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 教师必须发挥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和道德修养, 严格要求自身, 注重形象, 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心甘情愿听从教师指导, 同时教师要正确树立教育观念, 做到以人为本,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苛刻不严厉, 及时表扬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 帮助成绩下降学生。
2.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
德育素材是语文教材中的结构基础, 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重重选拔的精华, 包含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能手, 因此, 教师必须督促学生详细阅读课文, 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逐渐接受德育教育工作, 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身修养,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 学生自主阅读后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因此教师必须提前了解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有效结合语文教学和德育素材, 使学生自然而然提高道德修养, 塑造魅力人格。
3.创设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环境
空洞的讲授语文教材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 因此, 必须要创设问题环境,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实现以情动人的目的。教师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 为学生营造不同学习环境, 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讲解,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小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学习、爱学习, 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4.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为巩固学生语文知识, 教师可在课外为学生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实现德育和素质有机结合, 在课外活动中提升自身修养。教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 课外活动内容要积极丰富, 利于提升学生德育功能,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
四、总结
小学语文课本是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 也是基础学科之一。针对我国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做出有效解决措施, 不能将语文教学仅停留在表面, 语文教师必须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课本有效结合, 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思想道德规范, 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让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进语文教学过程中。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开始接触语文学习, 德育教育的渗透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德智体美劳是我国小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德育处于首要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丰富德育素材, 具有一定教育优势。在我国教材改革形势下,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道德思想水平,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落实我国小学教育素质的首要方法。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以及教师过度关注成绩忽略德育拓展等问题,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应坚持准则。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宋瑞瑞, 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语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 2015, (01) :73-74.
[2]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德育在线, 2013, (01) :249.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问题探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小学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对于义务教育意义的真正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德育教育又是贯穿于学生步入校园开始到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整个过程,对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课程中的基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容,使学生对这些基本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能够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了解,消化于心,内化于行,真正把这些做人的道德思想作为自身将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除了这些外,德育教育还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所形成各种思想通过讲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
一、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对于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视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个小学都对德育教育工作投以重视的眼光。虽然学校和主管部门都提出过种种的教育口号和指导方针来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和班级也开展了形形色色的德育教育课程和活动,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并不理想,收效甚微。可以说,德育教育所收到的效果与大量的资源投入不存在一定的匹配。
从目前我国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件的高发以及社会和校园发展中的不安全因素不可否认地与这些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关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小学义务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对于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乃至我们未来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德育教育贯穿了学生受教育阶段的全过程。但是,目前我国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的格外重视,一方面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彻,家长往往忙于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学校对于传统教育中过分重视知识课程的重视使得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偏离德育,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资源比较少;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道德教育重要性的漠视,也使得小学教育中的德育问题愈加突出。如何借助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德育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消化并在日后的生活中遵守和应用。
二、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实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尝试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工作如何开展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促使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把教育和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在相关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偏向这些科目,导致德育教育中的相关条件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些学校的德育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的,其自身不具备应有的德育教学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实际开展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将课本上的内容念一遍甚至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从理念上过分强化了学生德育学习不重要的意识,影响其以后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发展。
2.课堂教学模式有待创新。由于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一些道德法律内容,存在理论性强、需要背诵消化等特点,学生往往容易对该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一旦从心理上产生了德育教学不重要的思想以后,就会丧失相应的学习兴趣,临考试时突击背书就可以过关的考核方式也使得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往往采取自己在讲台上拿着书本念,学生在下边思想跑路的情况很常见;而考核的内容也往往是采用一些直截了当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进行,无法将现实中的应用内容进行考核,使得学生产生了只要背书就可以过关的想法。
3.教师队伍人才缺乏。影响小学德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的教师队伍中专业人才的短缺。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说的,学校对于德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德育教师是由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师来兼职的,这些教师往往自身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德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存在的文理学生失调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没有多少学生填报,导致每年从高等院校输入到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三、解决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建议
1.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开展的方式和内容,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开展。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生德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用其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并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投入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有效性。
2.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是否能够带着兴趣去努力的学习。对于德育教学来说,由于其内容比较枯燥,教师要善于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实现。小学生是喜欢多动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的道具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新奇的课堂环境,通过一些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高素质的德育人才对于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要通过两种方式,即从外部引进和从内部培养。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吸引社会上高素质德育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招聘的形式,通过一些薪资待遇等条件来吸引人才的进入;其次,要重视对于本校内德育教师以及有意向向德育方向发展的人员的德育知识和素质培训,让其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途径。同时,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实现人才的价值和留住人才是学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制订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为学校德育教学真正提供人才支撑。
总之,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社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提升认识度。在教学工作中,面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善于寻求切实可行且效果好的解决方式,来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陶书诊.探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速读,2016,(06):2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07-25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工作总结06-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小学语文复式教学06-06
小学语文作文05-25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06-06
小学语文教学作文10-19
小学语文教学思路10-31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