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及人员 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厂所属各车间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维护施工生产的正常秩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
l、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1t,且提升高度≥2m的门机、塔机、缆机、龙门吊、吊车、卷扬机、固定扒杆等;
2、升降设备(装置):额定起重量≥0.5t的电梯、吊栏、滑模;
3、压力容器:气瓶、制冷设备、空压设备及压力管道;
4、运输索道;
5、锅炉:容积≥30L的承压锅炉;
6、其他有关设备;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建筑安装施工作业。主要包括:
1、电工作业:电气安装、维修、值班。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电焊、气割、气焊。
3、起重机械作业:门式、塔式、桥式、缆索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安装维修;施工升降机、电梯司机、安装维修;卷扬机司机;铁道专用起重机司机;起重指挥、信号、司索等。
4、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场内运输汽车、轨道机车、铲车、叉车、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电机车、翻斗车、农用车等。
5、登高架设及高空悬挂作业:各种排架、平台、栈桥的架设拆除;外墙、坝面清理、装修;悬挂设备安装维修。
6、制冷作业:制冷设备操作、维修。
7、锅炉作业:司炉、维修、水质化验。
8、压力容器操作:空压设备,氧气、乙炔站设备操作维修等。
9、爆破作业:爆破器材运输、储存、加工、使用、销毁等。
10、金属探伤检测作业:射线、超声波探伤。
1l、建筑防水作业。
12、其它有关作业。
第四条
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全面负责。第二章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作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
从事特种设备及其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4、取得政府主管部门许可。其中制造、安装、改造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维修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
第六条
特种设备的制作、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结束完工后,施工生产单位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的结果负责。
第七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施工前,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拟将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情况,用书面方式告知各项目分部所在直辖市或设区的市(县)特种作业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经批准即可施工。
第八条
特种设备在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持有以下产品的安全技术资料:
1、生产单位相应产品生产许可证;
2、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
3、产品监督检验证明;
4、设计文件;
5、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书(文件)。
第九条
特种设备在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遵守工程项目有关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要求,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和文明生产规定,服从项目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履行相应安全文明生产责任。
第十条
特种设备在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和结束后,应经过专业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经监督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才能交付使用单位使用。
检验检测机构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许可的单位。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验收后30日内,施工队伍应当将生产、安装、改造、维修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第三章
特种设备使用
第十二条
使用特种设备的各项目分部,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协同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制定相应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定,组织实施,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向各项目分部及当地直辖市或设区的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项目经理部物资设备部备案。
登记的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十四条
经理部、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如下:
1、制造单位、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测证明、使用维护说明、技术资料等产品文件。
2、安装技术资料和监督检测合格文件。
3、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检记录。
4、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7、特种设备制作、安装、改造、维修及定期检验的登记文件。第十五条
各项目分部对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使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保持良好状态。
第十六条 各项目分部对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至少每周运行
一次自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第十七条
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根据使用情况,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有关附属仪器、指示仪表等进行定期校验,及时维修、更换,并作好记录,保证各种附件、装置、仪表齐全、灵敏、准确、可靠。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物资设备部应当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情况紧急时,应停止使用,经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不准超负荷或带病运行。
第十九条
各项目分部应根据施工生产实际和特种设备使用运行场地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防倾翻、防坠落、防火、防爆、防泄漏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组织落实、配备相应的营救装备和救急物质,预防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各类事故发生,或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十条
物资设备部应当按安全技术规范中定期检验的要求,对使用运行到安全检验期的特种设备及时进行定期检验。其安全检验周期为:
起重机械:两年;
升降设备:一年;
锅炉:一年;
客运索道:一年;
压力容器:三年;
定期检验由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一条
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项目分部对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应当做好维修保养封存工作,物资设备部应做好特种设备拆除转移进库时应有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第四章
特种作业人员
第二十三条
直接从事施工生产特种设备作业、管理、或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
本各项目分部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管理由安全质量部负责,相关培训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须经地市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独立上岗。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2年,每2年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经使用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报批准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一次。
第二十五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经专业培训,参加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符合施工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六条
总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应当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对从
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本各项目分部综合办公室、安全部门审查考核合格后,才能安排上岗直接从事特种作业。对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七条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爱护设备,认真操作,维护保养,确保安全,积极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第二十八条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向现场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二十九条
各项目分部对审查不合格、或违章作业、或负有事故责任等不符合工种岗位要求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及时给予相应处罚或辞退。
第三十条
各项目分部综合办公室、安全质量部对特种作业操作证已到有效期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向隶属公司提出申请定期复审。复审不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不得直接从事相应特种作业。
复审内容为:
1、健康检查;
2、违章作业记录检查;
3、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
4、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
第三十一条
项目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应当根据安全生产法规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对相应特种作业制定专项安全文明生产措施、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确保特种作业安全。
第三十二条
安全质量部应当对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内容为:
1、特种作业操作证登记、复审记录;
2、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记录;
3、健康检查情况;
4、安全作业记录;
5、违章作业和事故记录。第五章
管理
第三十三条 经理部、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建立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的制作、安装、改造、维修和运行的安全技术档案,并按安全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
物资设备部应按有关规定对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运行,发生事故等情况进行记录、统计、报告。
第三十五条
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向公司、地方主管部门申请特种设备的登记和定期检验,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定期复审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
特种设备安装、运行、维修和特种作业在施工生产中发生各种事故,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或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责任人处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安装不合格特种设备产品,或未按规定进行安装、改造、维修、检验和验收移交,项目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安装单位负责人和主管部门负责人应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三十八条
特种设备未登记安装、改造、维修、验收,或超过安全检验期运行使用;或使用运行时未制定、实施相应安全措施;或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安排上岗等,发生各类事故,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条例》第六章之规定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一 特种作业的定义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二 公司特种作业为员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特种作业范围及其管理规定,我司需操作特种设备的特殊工种有(1)厂内机动车驾驶员;(2)起重机械操作工(操作、维修);(4)锅炉工;(5)锅炉水处理工;(6)压力容器(空压站、快开门、液化气操作)。三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上岗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1 年龄在18周岁以上;
1.2 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1.3 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1.4 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工作经历;1.5 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1.6 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后,持证上岗。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3.1 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复印件),并自觉接受安全监察室和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3.2 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3.3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3.4 拒绝违章指挥;3.5 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员和单位领导报告;3.6其他有关规定。
4要经三级安全教育,获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合格证》,还要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才能安排上岗操作。
5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各部门根据需要填写《员工培训计划》,经本部门审核后交企管部人力资源科审批后,由安全组负责对外联系培训及考证事宜。
6持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按市劳动部门规定,定期进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年审和复查。安全组负责对操作证统一管理(含年审工作)。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复查考核,逾期缺考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再从事原特种作业,或重新参加培训。8到期复审程序如下:凡到期参加复审的,需先经本科同意,再由企管部人力资源科审核,办
好审批手续后,由安全组负责对外联系复审事宜。
9特种作业人员在考证前如需初步自行培训,应报人力资源、安全部门同意后,安排有操作经
验并持有操作合格证的人员带教,带教期间带教人员要对培训人员的安全操作负责,禁止无证上岗操作。
10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作业的安全
保障水平。遇有特殊情况,必须报告责任部门的领导,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严禁不懂装懂,心存侥幸,强行冒险作业。
11特种作业的专用设备工具,要按规定进行申报、安装、验收、领取准用证和使用时的安全检
查、保养、维修,并建立专用设备的档案,做好检查、保养、鉴定的原始记录。档案资料应包括使用前的检查、保养、维修、零部件的更换等安全技术参数、经办人、经办日期及备忘说明。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四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知识,积极参加和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作业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和上级部门有关生产、防火、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3班前、班中和班后检查所使用工具、设备,保证其安全可靠,做到正确使用,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
4正确分析判断和及时处理事故,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向班长报告,保护好现场,并如实向事故调查人员介绍情况。
5、加强设备维护,经常保持作业场所卫生整洁,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6、认真爱护和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
7、积极参加安全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企业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 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领导安全理念淡漠, 安全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这些管理者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 认为, “生产是硬指标, 安全是软指标”, “抓生产时瞪圆两只眼, 抓安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经营管理人未按设备实际运行需要配备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而是仅仅针对监察机构开出的限期整改或罚单, 象征性输送最低额度的人员参加培训考核。对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的理解片面性地认为只要交一点钱就可以获得证书, 而培训和考核仅是走过场。即使参加了培训, 也是以生产繁忙为由, 让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早退返回生产场所进行生产, 甚至逃课。曾有某企业强烈要求授课人员到该企业去为其员工进行集中培训,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可以一边工作, 一边培训;也曾有企业安排大部分培训学员工作至凌晨, 第二天白天继续参加上课, 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该期考核通过率不到50%。
1.2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够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事实上, 大部分使用单位并无相应的师资和能力来对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或者由于领导不重视, 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相反, 大多数使用单位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寄希望于取证考核前的培训。有的已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一直无证上岗, 既不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 也对自己管理和操作特种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一知半解。
1.3 培训学员接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疏于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导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基础较差。如:锅炉运行, 除懂得有关压力、温度、水位、安全附件的要求外, 还必须知道燃烧、维护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学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 从而对考核信心不足, 进而易导致学员自暴自弃。
1.4 作业人员社会地位偏低导致流动性大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 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操作工人的工资薪酬却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特别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更是如此, 削弱了有一技之长人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激情和动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特别是企业的肯定, 对所从事的行业没有归属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薪酬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偏长, 是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流动性大也影响了企业老板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一些企业老板为了应付检查, 派自己的亲戚或办公室工作的员工来培训取证, 而真正在生产一线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人, 却未得到安全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不利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1.5 重理论轻实操
培训机构由于受到培训时间、场地、装备等各方面的限制, 实际操作培训开展较为困难, 往往以理论培训为主。同时, 培训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 一切出发点都是为获利, 尽量减少成本支出, 就会请无资质教师或减少培训课时, 对学员的培训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即使通过了考试也不一定具备独立的操作能力。
2 完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为有效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大宣传力度
特种设备的安全事关公众生命和生活, 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 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方法有助于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可以与“安全生产月”活动, 法律法规颁布周年等活动紧密结合, 采取舆论媒体公告、事故案例分析、警示图片展示、重点监管单位例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同时利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网络, 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深入企业进行宣传。
2.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以往,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由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察, 各地监察力度有待提高。加强中介培训机构合规性检查, 严惩违规性操作, 甚至取消培训资质。通过跟踪检查学员上岗情况, 责任倒查培训机构, 从而提高培训机构自我约束和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合格率。
2.3 严把授课教师关
针对大部分授课老师均为兼职的状况, 举行了特种设备作业培训教师持证上岗和专题辅导讲座, 省级培训机构和安监局为根据教考分离原则, 加强师资管理, 组织培训机构和教师进行定期复审。经常性对培训教师的教学情况实行跟踪监控, 在每个培训班结束前, 要求学员填写《特种设备培训班调查表》, 对每个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对多数学员反映不称职的教师予以调换或取消资质。组建特种设备培训师资库, 将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监察和检验单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列为备选师资, 开办时, 上课教师由安监局指派, 并且有针对性地安排授课老师。
2.4 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手段将特种设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展现出来, 让学员更清晰地了解掌握。每个培训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可以使许多图片及动画直观地显现在屏幕上, 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局部放大和立体视图旋转。很多难于理解、不好想象的内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员的面前, 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了特种设备图库, 图库里面包含了特种设备的零部件详图、常见的设备缺陷图如起重机的吊钩报废图、电梯的钢丝绳报废图、压力容器的法兰裂纹图、锅炉管件腐蚀图等;还应建立了特种设备事故数据库, 收集了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备模型使学员直观地了解特种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设计购置了大量的锅炉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模型, 让学员近距离地接触, 更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起重机和场内机动专用车辆的实践操作培训至关重要, 在相关单位设立了实践培训基地, 建立长期实习基地, 让每个学员均可实践操作足够的课时, 保证了培训的需求和培训质量, 提高操作人员实际作业技能和通过率。
2.5 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
就近、就地解决企业需求, 减少企业培训成本, 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 采取授课老师到企业进行集中培训, 有条件的企业可自己组织相关培训。大型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和场地设备, 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在对必要师资条件、设备安全性能进行相关审核后, 把一些基本原理、构造、安全操作规程课程交给企业有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来讲授。
目前,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很多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承办, 因受场地、精力有限, 把培训的报名、受理工作放在了一些类似成人学校或中介机构, 而这些学校或中介机构有专职管理人员, 又有精力和兴趣从事这项培训工作。因此, 充分调动这些学校或中介机构积极性, 可缓解企业培训所需, 也方便了培训学员, 避免了舟车劳顿之困。
3 结论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 无论通过何种渠道作业人员得到操作证, 当发生事故时, 企业既是责任主体也是培训主题, 所以, 有条件的企业应自己成立培训机构, 组织相关培训,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现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培训质量, 进而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方面杜绝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特种设备危险性大, 常发生伤人事件,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重心, 在培训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培训质量不高。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
1目的规范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东厂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东厂所有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3职责
3.1 机电科负责特种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及联系外部法定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并落实检验;
各部门车间负责建立特种设备的资料和台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检查、指导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
3.2 安全科负责查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及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人员培训。
3.3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的需求申报。
4工作程序
4.1特种设备管理
4.1.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东厂现有压力容器(含气瓶)、锅炉、吊装设备以及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4.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a)特种设备必须有相应的资质的制造厂家生产(压力容器根据类别其制造、设计单位应有相对应的Ⅰ、Ⅱ类或Ⅲ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证书)。使用前,由机电科负责验收,办理相关使用证件后,方可投入使用。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b)安全科建立特种设备记录,在用的特种作业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5日,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后保存检验记录。
c)使用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
次,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使用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d)特种设备的检修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的检修单位进行,检修完毕须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e)部门车间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报机电科汇总。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如下:①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②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③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④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f)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g)机电科建立全厂特种设备清单,联系外部法定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并督促各部门、车间落实检验。每月抽查各部门、车间特种设备的检验和维护保养情况。
h)凡外协使用吊车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吊车进行吊装前必须经分厂厂长、安全科、机电科,签字办理相关安全作业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进行吊装作业前,安全科、机电科及使用吊车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对吊装作业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确保具备安全吊装条件后方可进行施工
i)吊装作业现场指挥及所有作业人员不得违章指挥,不得违规作业,吊装作业统一由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专人指挥。
j)超过20t的大型吊装或风险较大的吊装作业,必须有可行的吊装方案,吊装方案由使用单位负责编制,由安全科、机电科负责审核,并报分厂厂长审批签字。根据吊装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需要修改方案时,必须经方案编制人、安全科、机电科三方会同确认。
k)起重作业必须划定警戒区安排专人警戒,与吊装作业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4.2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4.2.1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
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接工、锅炉工、铲车司机、特种设备吊装作业人员等。
4.2.2特种作业人员要求
a)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b)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c)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d)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e)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4.2.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4.2.4安全科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帐,对需安排培训、取证、复审情况向公司申报,联系法定部门培训。
5相关记录
5.1 特种设备台帐
5.2特种设备使用证、定期检验报告
5.3 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A:在本单位领导的指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B:熟悉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章管理制度。
C: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章管理制度,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改造、维修、报废等实施全过程管理。
D:贯彻执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监察条例等规章管理制度。E:负责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监察条例等编制和完善本单位特种设备各项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F:熟悉本单特种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主法。
G:建立、建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H:提报特种设备的改造、维修、报废计划。
I:按规定提报本单位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检验,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停用、报废、注销等相关手续。
J:按规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K:负责上报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计划,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L:按时对特种设备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
M:负责监督、检查、验收维保单位对特种设备维护保养。
N: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O:掌握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状况和按规定进行定期自行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P: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1化工企业生产中的特种设备及其作业
设备安全性能的好坏,对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承压设备有着以下几种特点[1]:(1)事故率高、(2)事故破坏性较大。承压设备如果发生事故,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如1991年9月,上饶贵溪农药厂的一辆运输甲胺的车辆,因为罐顶阀门的接管被树枝弄断,导致甲胺外泄,导致有将近40多人死亡,近六百多人中毒。4月7日,福建漳州PX工厂二甲苯装置发生了漏油着火事故,引发了装置中间罐区的三个储罐爆裂燃烧,该事件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环境,影响到周边的局面,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化工企业一方面要抓好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否则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会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存在着明显的特殊性,无论是从特种设备的种类以及数量来看,还是从其公众类别以及人数上来看。化工生产与承压设备紧密相连,大多数工艺流程都需要经过承压设备才能够进行。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原料或者是副产品都具有以下几种特性[2],(1)易燃易爆、(2)腐蚀性、(3)有毒有害,所以一旦有所疏忽,就会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所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对维系化工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如此,他们就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能够对特种设备有着深入的了解,一旦他们碰到安全事故隐患,也能够及时有效的予以解决,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373号令, 以下简称《条例》) 的要求,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及检验检测等全过程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符合《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对特种设备的监管已进行多年, 特别是2003年6月1日《条例》颁布实施以来, 特种设备的管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监管成效显著。但是, 目前特种设备的监管还没有完全到位, 特种设备事故还时有发生, 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管理。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于2009年重新颁布实施了新修改的《条例》 (国务院549号令) 。
对本地区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粗略调查, 发现工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亟待解决。
一、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根据对工业企业的调查了解, 现阶段特种设备管理情况比以前有长足进步, 思想上比以前重视了, 管理上比以前规范了, 设备状况比以前有了明显好转, 操作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有所提高。但是, 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有的企业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距还较远, 即便是一些管理较好的企业, 在某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
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杜绝事故发生, 以下将从设备本身、操作与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1. 设备本身
要保证特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前提是:使用符合法规标准规定且质量合格的产品、精准的安装、良好的维护、适时而恰当的检修及合理的使用, 从各个环节控制和减少物的不安全因素。虽然目前在用特种设备的状况较以前有了根本性好转, 但问题依然存在, 设备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
2. 操作与管理人员
据统计, 50%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违章作业造成的, 即因为人的因素产生的。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法规要求:特种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符合相应的条件, 并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该以此为重点, 加强对操作、管理人员的管理及培训, 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防止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目前, 在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2。
3. 管理制度
规范化的管理源于严谨、完善的制度, 规章制度是一切行为的依据。要实现对特种设备的有效管理, 就应逐步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尽量减少管理缺陷。《条例》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既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也包括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目前, 工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3。
二、解决途径
工业企业内的特种设备管理目标应该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能正常、高效地使用, 以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从安全学的角度,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应从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入手, 也就是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操作和管理人员在操作和管理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安全行为以及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是否存在漏洞或缺陷。为此, 对特种设备的管理, 应从设备、人员、管理制度三方面着手, 见表4。
三、结束语
关键词:锅炉设备;缺陷;成因分析
锅炉使用单位未重视锅炉给水品质,未加强给水水处理,致使锅炉在短期运行时间内生成致密石灰石水垢;水垢覆盖了排污导流槽(即倒扣角钢)与锅筒的间隙,导致锅筒排污失效,同时也使得锅筒底部缺水的区域局部过热;而钢板本身存在的环向缺陷,在过热状态下(特别是在锅筒底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区域)迅速扩展,使得锅筒底部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短时间内即产生贯穿性裂纹,导致锅炉泄露事故。下面本研究就针对这些缺陷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1.设备使用状态
该锅炉由厦门银鹭重工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制造,2010年9月投用,陆续运行了约4个月,启停较为频繁。运行记录显示,运行期间锅炉工作压力一般为0.7~1.0MPa,未超压超负荷运行,但锅筒底部排污堵塞,已近两月未能排污。2011年4月15日,司炉工发现运行锅炉锅筒底部泄露,随即停炉检验。
2.缺陷描述:
在对裂纹3端部进行金相检测发现,该点钢板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未见明显异常组织,裂纹显示为穿晶裂纹,金相显示锅筒底部钢板金相组织过热后尚未发生明显劣化倾向。该炉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无锅外水处理设备。将该炉给水取样检测,发现给水硬度为4.2mmol/L,大于GB/T1576-2008标准水质要求,易使锅炉结垢。而锅炉设计单位未根据使用地区水质实际情况,盲目设置排污导流槽,致使锅筒底部排污因水垢轻易堵塞失效。
4.缺陷成因分析
从上述检验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因给水水质不合格,致使锅炉在短期运行时间内生成致密石灰石水垢,水垢覆盖了排污导流槽(即倒扣角钢)与锅筒的间隙,导致锅筒排污失效。排污导流槽因水垢堵塞而导致锅筒底部缺水过热,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产生开裂泄露事故。
5.缺陷预防或监控措施说明
锅炉制造单位应严格按照《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加强对锅炉用材料的检验和验收,特别是用于承压类部件的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锅炉。锅炉设计、制造单位应根据锅炉使用地区的给水品质,因地制宜地合理设计、改进锅炉,或明确要求使用单位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备,保证本锅炉运行的适宜条件。
6.结论及意见
通过对锅炉设备缺陷成因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意见:①锅炉设计存在缺陷,在给水品质不合格的条件下,盲目设置排污导流槽,导致排污导流槽因水垢堵塞,排污失效,锅筒底部缺水过热;②锅筒钢板本身存在的环向缺陷,在过热状态下迅速扩展,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短时间内即产生贯穿性裂纹,导致锅炉泄露事故;③锅炉使用单位未重视锅炉给水品质,未加强给水水处理,致使锅炉在短期内即生成了致密石灰石水垢,导致排污失效。
参考文献:
[1]戚连义.锅炉设备低温腐蚀原因及对策措施[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03):137-138.
[2]郭万龙.锅炉设备失效分析与健康状态管理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4(05):124-125.
[3]牟宁.锅炉设备故障分析及其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04):38-40.
2012年
第一条 为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行为,明确、保障、维护、协调执业单位与执业者之间、执业单位之间的权益和责任,适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逐步向执业化发展的需求,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注册及执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包括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是指通过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资格考核,获得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并有权签发检验检测报告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是指取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由其聘用单位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办理注册手续后,检验检测人员方能在聘用单位合法执业,其所从事的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活动方被认可。未经注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不能在其执业的单位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上签字。第三条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负责管理全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注册、执业活动,并负责向办理特种设备许可(核准)的发证机关通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情况。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生产、使用单位(以下统称执业单位)聘用持证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后,应当在签订聘用合同后三十日内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办理执业注册或变更执业单位注册,每个检验检测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书中所有的检验检测项目只能在一个执业单位注册。
第四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的内容包括:
执业单位、执业人员基本信息,其能力所限定的执业范围或项目、执业注册期限等。
第五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注册条件:
(一)取得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且该证书在有效期内。
(二)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指特种设备检验员、检验师和高级检验师)的执业单位,应是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或拟提出申请的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测人员的执业单位,应是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核准)的单位或拟提出申请的单位。
(三)与执业单位签订有效劳动合同或办理正式聘用手续;执业单位变更时,若原合同期未满,应当有与前执业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关系的相关见证文件。
(四)执业人承诺恪守行规和职业道德准则,遵纪守法,能够承担、遵守各项检验检测人员监督管理法规规定的岗位职责。
(五)无本办法之第十条规定的不予注册的情况。第六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注册程序是:
(一)由执业单位代表注册人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提出注册申请。
(二)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注册条件者,于5个工作日之内公布批准注册信息并通过网站予以公告。
(三)如果注册人或者其执业单位提出要求,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还可以出具纸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证书》(证书式样见附件1)。
第七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的类别:
(一)初始注册:
执业单位在聘用已经取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的人员并拟安排其代表本单位从事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时,初次为该人员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申请的注册。
(二)续期注册:
初始注册期满需要继续在现执业单位执业的,执业单位在期满前30日,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申请与办理的注册。
(三)变更注册:
在注册有效期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变更执业单位,由现执业单位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为其申请与办理的注册。每人12个月内只能变更注册一次执业单位。
第八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的期限: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每次注册的期限为4年。注册期内注册项目与级别发生改变时,需要在改变后30日之内,将改变的项目和级别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进行备案。
第九条 申请注册的,应视不同注册类别提交不同的申请资料。
(一)初始注册: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申请表》(式样见附件2)(“现执业单位授权声明”栏必须签属意见);
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与执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复印件; 5.执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二)续期注册: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申请表》(必须注明原注册项目及有效期);
2.续期注册的原因及相应证明文件(如与执业单位续签的劳动合同)。
(三)变更注册: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申请表》(必须注明原注册项目及有效期);
2.与前执业单位已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应见证资料(如,约定聘用期已满的原劳动合同、或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所签署的文件);
3.与现执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4.现执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第十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二)申请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注册的;(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到期或被吊销的;
(四)因健康或其它原因不再继续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五)刑事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六)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准注册被撤销的;(七)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注册的其它情形。
不予注册者,在具备注册条件后重新申请注册的,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注销其注册:
(一)死亡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二)造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执业事实的;(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到期或被吊销的;
(四)在注册有效期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因需要暂停执业等原因,由其执业单位提出注销注册的;
(五)注册有效期满且未续期注册的;
(六)已与原执业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合同到期,未申请续期注册的;
(七)执业单位通过欺诈等不正当手段予以注册的;(八)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况。(九)经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认定违反执业准则,并做出取消执业注册决定的。
注销注册者,不能执业,不得代表其执业单位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专业活动,不得代表其执业单位出具检验检测报告。
注销注册者,在具备注册条件后重新申请注册的,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的确认
完成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的,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将在该协会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执业单位及个人可以登录该网站进行查询。需要获取纸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证书》者,可以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提出申请,由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制发纸制证书寄至申请单位。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后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其执业范围、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等按照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规范、规定执行,同时,必须遵守如下执业准则:
(一)遵守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定,恪守职业道德。(二)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检验检测责任。
(三)依法从事注册资格范围内的检验检测工作,保证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并出具相应检验检测报告。
(四)不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执业。(五)在执业过程中,坚持独立公正原则,不索贿、受贿或者谋取合法收入以外的其他利益。
(六)在执业过程中,保守国家、行业、执业单位及服务对象的商业、技术秘密,主动回避可能与本人发生利害关系的业务。
(七)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八)正确保管和使用本人的注册资格及证书,不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注册资格和证书。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收到对执业人员的投诉,应进行调查听证,听取被投诉的注册执业者进行申诉或辩护,依照程序做出纪律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由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负责解释。
同志们:
今天的培训是国务院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来的第一次考核培训。这次培训,不仅要培训大家的业务知识,更重要是提高大家的管理水平,增强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局里高度重视这次考核培训班,多次与济宁金质培训中心协调,进行了认真组织、精心筹备。下面,我就做好这次培训工作提两点要求。
一、充分认识举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特种设备安全既关系到人身健康、安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全社会的经济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需要责任心特别强、业务特别精、作风特别硬,又要求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几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说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全社会也越来越关心,我们从事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环境越来越好;挑战,一方面企业发展改造,新的特种设备猛增,另一方面大部分旧的特种设备面临老化,隐患增多,因此管理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1
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而不能紧紧靠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
我这里有一份国家质检总局的内情通报,仅今年1-3月份,全国上报特种设备安全死亡事故***起,死亡*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余万元。前段时间,我市也出现了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在这起事故中暴露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对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敲响警钟。通过这几年分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发现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非常认真、努力,但也有安全隐患查不到、查不准、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普遍,但也确实存在,因此,严格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培训,提高技能和工作水平非常必要。
近期,国家局、省市局下发了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一系列专项整治等文件,这些文件既涉及专业技术又包含管理内容,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企业自查起来就很困难,就可能发现不了问题。各位要明白,咱们企业自查出问题,消除了隐患,跟我们质监部门安全监察人员发现隐患、督促整改,性质不一样,当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总体上,以上这些形势都要求我们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严格管理,确保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考核培训,每年一次,大家平时工作忙,很难有时间坐下来,进行专门的学习,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业务知识、管理能力上都有新的收获,圆满完成这次培训考核任务。
今天给大家授课的老师都是专家型资深的安全监察员,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全体学员要抓住机会,多请教、多提问、多探讨,把自己在一线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也希望我们学员之间加深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关键词: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41-2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将有力的推动了机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可是,现阶段,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化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良好态势,这对于安全建设方面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追求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发展背后的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认识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对于我国经济建的重大意义。
1 特种设备概述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这些具体的特种设备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2 机电类特种设备不安全事故产生分析
我们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几年来我国在该项管理中的漏洞,这些疏忽大意,从而酿成巨大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没有重视生产过程
一些机电设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形态的意识,这对于生产的质量而言肯定会发生漏洞,所以,要从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例如,锅炉、电梯机电类特种设备由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严把制作质量,从而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举不胜举。从而有效的保护机电运行工作的安全。所以,我们重视生产设备的质量,杜绝一些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使用,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为了有效的将机电类特种设备管理的更加科学化,我们必须从抓好具体的安装方面着手,对于一些技术人员要从严管理,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不安事故的发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让他们学会处理应急事件,并且让他们发挥好各自的技能,为维护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来我国的一些从业人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机电特种设备安全性的保障,所以,当前,要一手抓好质量安全的保障,另一手还需要从强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的工作。
2.3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的施工是关键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具体工作还需要从抓好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因为要改变一些错误的做法,就得紧紧依靠当前的实际规范操作技能是关键,如果该项技术实际操作不到位,或者是由于操作不熟练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际生产的工作质量,所以,要在不断的追求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强化按规定办事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不走弯路,少出差错。然而,在面临诸多不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管理时,将会严重制约机电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都将带来新的挑战,其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只强调发展,而忽视规定和管理办法往往将成为竭泽而渔的误区。
2.4 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是关键
为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能够沿着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工作,我们必须从重视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严把质量技术关,另一方面更应该着手从具体的安全运营和维护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将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进程中推向更加有序。然而,要做到这些方面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完成的,这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寻找新的突破口,强化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够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问题,是一定要着眼于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是盲从,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如果在进行科学化的解决具体的操作误差时,还不能够及时的化解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错误时,就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安事故发生,所以要从重视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方面上下功夫,才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作。
3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3.1 重视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
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是关乎机电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不处理好该种设备的质量,将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稳固前进的步伐。因为,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不仔细的麻痹大意心里,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在企业品牌中的地位,所以,强化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观念已不容忽视,他将严重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效应。往往由于不重视特种设备的质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不安全事故将会比较严重的造成机电设备管理松散的局面,因此,要从具体的强化设备意识上抓起,牢牢的把握好质量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2 提高各环节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因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首先,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具体的使用环境,积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尤其在安全操作、档案管理等方面更应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次,定期整理设备安装、运行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资料并及时归档;最后,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内容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且实践表明安装过程中容易给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为此,应加强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挥操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3 严查违规作业人员
机电类特种设备本身具有较高危险性,如在安装、运行操作过程中违规操作,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此,除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制度外,还应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即定期举行安全教育讲座活动,要求每个作业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3.4 规范技术检验人员工作流程
技术检验是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将设备技术检验当做重要工作落实,尤其应加强规范检验工作流程。首先,编制技术检验手册,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检验内容及检验流程操作。同时,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以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其次,加强技术检验细节管理,例如,记录检验数据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记录,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见,尤其应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如需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应标清楚。
4 结束语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重于泰山,他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为推动生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面临一系列的重大不安全事故面前,我们只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从强化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开始,这才符合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杨胜州.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2] 徐林.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关键环节[J].华章,2014,12:377.
[3] 吕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 顾爱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特种设备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把企业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有机结合,让他们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特种设备也根据工业化产业布局的调整而增加,并广泛应用到各个企业中,人们也就更加直接地面临着特种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谨遵自己的使命,严格进行检验工作。企业作为被检验单位,要积极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以诚恳的态度接受检验。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是由内外两方面原因引起的。特种设备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是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用料不佳等;外在原因是对设备的保养、操作不当,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有时还可能会发生违章作业现象。这些因素都成为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2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应履行的职责
对特种设备的准入关率进行严格把关。对一些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必须经过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的安全许可。
对特种设备的审批严格把关。企业和安装部门必须要有政府所颁发的安装资质,并向上级申报。
对特种设备的检验关严格把关。安装单位对特种设备安装完之后要向检验机构报检,特种设备检验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工作。
对特种设备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才能上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为特种设备提供安全服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一直忽视的环节就是安全服务。设备检验机构应主动为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服务。因此,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被检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强化学习观念,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做一名优秀的“检验员”。同时,还要树立为大局着想的意识,将一些存在危险性问题的企业及时上报,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兵团的特种设备仍有少数没有经过检验, 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背离,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企业对设备的安全管理认识不够,还有一些企业中的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隐患提升到法治的高度来看待,甚至对检验机构的检验也是消极应付。正因为这些设备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政府要时时刻刻的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进行落实,为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应用
为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要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对企业的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和监督,重视安全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体系中做到以下要求: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企业应加大对特种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备设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治理;应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教育,让员工在操作机器的时候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企业在日常应对员工进行训练,演习紧急救援;企业对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
6结语
只有落实安全监督和监管工作,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离不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因此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为特种设备企业服务,积极检查和监督。作为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 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时应端正自己态度,积极配合检验工作,这不仅是对自身企业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只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企业做到和谐统一,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主要对有关生命安全的压力管道、容器、电梯以及大型游乐设施方面进行检测。本文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特种设备及人员 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01-06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及定期检查制度12-18
特种设备检测人员考核11-15
特种设备复查制度07-25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09-13
特种设备常规检查制度11-27
特种作业设备管理制度05-25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制度10-07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12-14
特种设备管理述职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