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总结
从8—19世纪日本社会经历了多次时代的变迁,园林的形式也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的发展由苑园—舟游式—回游式—茶庭—回游式+茶庭而不断变化 回游式:步行庭园四周,欣赏庭园景观,步移景异 舟游式:乘舟游庭园景观,要求岸边景观千变万化 舟回游式:二者结合
神池:池泉庭园的源地
枯山水 岩座:石组的源流
池泉园
京都桂离宫是几座大型皇家园林之一,受中国“一池三山”的影响,是日本回游式代表作品
构成要素:山石(与石组)水体 植物 土 添景物 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 1.筑山庭2.平庭3.茶庭 伊斯兰园林
对水的做法:十字形水渠贯穿 象征天堂 意大利台地园 三个阶段:
初期(鼎盛简洁)中期(丰富)末期(巴洛克风格/装饰)
意大利台地园的艺术形式是与意大利的自然条件和文艺复兴的社会意识以及意大利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 意大利台地园特征:
1地理气候影响2几何形体构成3明显的中轴线,严谨对称4府邸位于最高处或中或低5产生各种挡墙台阶6对水的做法,动静结合7植物剪形深浅绿为基调 法国古典园林
勒诺特的出现单纯模仿意造园形式结束 通常把法国古典园林称之为勒诺特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点:
1反映皇权至上思想2庄重、典雅3宫殿位于放射线交点上4条理清晰、几何形构图5整体平缓舒展6动水少、静水多、模仿河流深远、运河应用7种植的植物季节明显8小品设在路边交叉路口 意大利园林vs法国园林
1.意大利庭园属于台地建筑式园林,而法国园林为平面图案式
2.二者全为规则式,但意大利庭园有立体的堆积感,法国园林有平面的铺展感
3.前者的选址大部分为高爽干枯的丘陵地带,后者为风景特别优美的场地,有的造在沼泽性低湿地
4.前者须从高处俯瞰,后者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线或设水渠,展现出意大利式庭院中无法见到的恢弘的园景 英国风景式园林
1以自然美出发,追求田园野趣2自然的水池,略起伏的大草地3草地上的孤植树,树丛,树群植物的自然式种植4道路湖岸林缘线用自然圆滑曲线5小路多不铺装,草地上漫步运动6善用风景透视线7建筑到风景自然过渡
综合公园的定义与分类
综合公园是在市区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游憩休息、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自然化的大型绿地,其用地规模一般较大,园内设施活动丰富完备,适合各阶层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之内的游赏活动。综合公园分为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两类
1.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用地面积一般为10~100公顷或更大,其服务半径约3~5千米,居民步行约30~50分钟内可达,乘公交车约10~20分钟可达。大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数个市级公园,中、小城市可设1~2处。
2.区域性公园——服务对象是市区一定区域的城市居民。用地面积按该区域居民的人数而定,一般为10公顷左右,服务半径约1~2千米,步行15~25分钟内可达,乘公交车约5~10分钟可达。园内有丰富的内容和设施。市区各区域内可设1~2处。功能:1游乐休憩方面2文化节庆方面3科普教育方面
面积:综合公园一般包括较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故用地需要较大的面积,一般不少于10公顷。
选址:1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生活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的去使用,并与城市主要过路有亲密的联系
2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动土方,既应节约城市用地和建园的投资,又有利于丰富园景 3可选择在具有水面及呵护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充分发挥水面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公园的景色,开展各项水上活动,还有利于地面排水 4可选择在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在森林、丛林、花圃等原有种植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建设公园,投资省,见效快
5可选择在原有园林的地方。将现有的园林建筑、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纪念人物事迹和历史传说的地方,加以扩充和改建,补充活动内容和设施 6公园用地应考虑将来有发展的余地
设计原则:1创新与特色:独特的景观,表现地方特色与风格 避免景色重复2根据需要设置相关内容,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3充分利用现状与地形,有机组织公园各个部分4利于分期建设与管理
设计步骤和方法1立意、去定公园特色2出入口的确定: 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次要和专用三种
出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区分主次入口 ·行事风格要新颖独特 综合公园出入口
1.主要出入口: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游人主要来源方位以及公园用地的自然条件等诸因素协调后确定。应设在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同时要使出入口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与园内道路联系方便,城市居民可方便快捷的到达公园内 2.次要出入口:一般设在公园内有大量集中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3.专用出入口:多选择在公园管理区附近或较偏僻不易为人所发现处 功能分区
1.安静游览区:需大片绿化用地,设施应与喧闹的活动隔离 2.文化娱乐区:园内一些主要的建筑主要设置在这里,因此常位于公园的中部,成为全园布局的重点,要有必需的平地及可利用的自然地形
3.儿童活动区: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要分开活动,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尺度,建筑小品的形式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 4.园务管理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
概述: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游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具备游憩审美、教育科研、国土形象、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带动地区发展等功能。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将自然风景融入其中, 既能提高园林的实用性, 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又能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即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 舒缓人们疲劳的神经。只有遵循与时俱进的观念, 适时创新突破, 并以当地的实际为基础, 才能优化园林绿化设计。笔者主要从以下3点入手: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运用的价值;园林绿化设计与风景相融合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1.1 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运用的价值
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运用的价值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融入自然风景色彩的价值;考虑季节变化的价值。
1.1.1 融入自然风景色彩的价值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把自然色彩融入整个设计中, 把存在于自然风景中的色彩纳入园林景观中, 成为园林整体设计的要素。把园林色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 可以给人带来舒适感, 使人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要成功设计出理想的园林绿化效果, 必须搭配好背景色彩。
1.1.2 考虑季节变化的价值
众多周知,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在四季的变化过程中也会展现不同的样貌姿态, 这就要求园林设计者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保证季节变换时园林的景观也能保持协调性和美感。园林周围的自然风景都会应季而变, 如秋季树叶都枯黄凋落, 如果园林里也不见绿色长青植物, 那么难免显得单调枯燥。所以,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考虑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是运用风景元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园林设计是以绿色植物为设计对象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景物的季节性中加大手笔, 能起到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1.2 园林绿化设计与风景相融合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园林绿化设计与风景相融合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美化生态环境, 烘托人文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和艺术作品,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1.2.1 美化生态环境, 烘托人文建筑
要实现园林的绿化设计真正为人们的生活添彩, 在设计园林绿化时, 要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 选择生长适宜的绿化植物, 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在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时, 要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和历史特征来突出其人文景观。在园林景观和周围自然风光相互辉映中, 提升整体的环境质量, 展示饱含地方特色的文化风韵, 使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1.2.2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和艺术作品,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园林设计一般采用栽花种草、种植树木、设计路径等方法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和生活环境, 这也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对艺术的需求来源于精神层面, 园林绿化设计不仅在净化城市空气、降噪除尘、调节湿度和温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 净化着人们心灵的空间, 有利于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获得身心健康。
2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工作要点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园林工程的关键, 只有做好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工作才能发挥园林工程的最大效益。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不应该忽视以下几点。要打造比较完整的园林环境体系;要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性;注意园林植物配置细节。
2.1 打造比较完整的园林环境体系
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由于结构简单, 从本身来说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很容易遭受到病虫害的袭击。为了解决园林绿化过程中的生态单调的问题, 可以努力增加植物的种类, 通过不同类植物的优势互补, 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有效地减小农药、杀虫剂等对环境的危害, 减少植物养护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增强城市生态聚落群的稳定性, 让绿化区的小生态环境中的各类植物都能够有所涉及,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环境生态系统。
2.2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性
当前园林植物配置中, 应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功能, 园林植物具有防尘的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可以提高空气质量, 园林植物可以吸收杂音, 减少噪音污染, 为嘈杂的交通与居民区之间设置一个良好的减音屏障。绿色园林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保护水土, 通过绿色植物根茎的涵养水源的作用, 很好的保持水土。
2.3 注意园林植物配置细节
园林植物合理配置的关键在于植物选择及合理布局,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 生长习惯也各不相同, 如何保证合理选择植物, 且可合理搭配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关键。同时园林植物群落要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 最好要呼应地方特色, 多使用地方特色树种, 不但经济实惠, 生长效果和绿化效果也十分突出。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 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 (主要指树木) 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 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 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 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 数量的确定, 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 做到主次分明, 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 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 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 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 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 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 一般只能持续1~2个月, 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 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 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 (特别是宿根花卉) 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 通常都有主景, 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 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 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 以草皮铺地, 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 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3 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 积极培育观赏价值较高、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植物, 实现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多样性的最终目标。希望本文可以给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摘要:园林绿化工作是打造绿色宜居城市的工作重心, 园林绿地系统的建立, 不仅是简单的绿地覆盖率的提高与绿色植被数量的堆砌, 而更应该在绿化中对园林植物进行优良配置, 从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和景观学等艺术学科的技术基础上入手, 进行园林植物的科学种植, 体现出园艺种植的美感。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过程中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比较多, 本文针对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解决植物配置难题的几条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1]温华丽.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广西南宁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29 (3)
[2]冯鹏玺.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青春岁月, 2014, (10)
[3]崔允姬.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探析--以山东临沂国际雕塑园植物观赏区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9)
[4]杨宝利, 宋利培.皇城御苑秀若天成--北海园林植物配置与实践分析[C].//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首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展望研讨会) 论文集.2012
[5]张俊红.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的要求[J].中国园艺文摘.2011 (04)
[6]史丽娜, 李璟璇.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 (12)
[7]毛美余, 蔡鲁祥.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
[8]崔淑勇.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13)
[9]徐芳, 孙启良, 李萌萌.浅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及形式[J].现代农村科技.2009 (16)
[10]高玲玲, 崔瑞洁.园林工程中的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地区性分析[J].河南科技.2014 (03)
[11]叶淑萍.浅谈园林绿化植物的栽植与养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5)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
当今的园林建设与以往不同,它更应当跟上时代的节奏,充分体现出现代的建筑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大胆尝试应用创新意识,在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新思路的同时,也要突出一定的传统特色,把现代精神文化与传统艺术特色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园林成为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品。
1 现代风景园林的功能价值
园林是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紧张情绪的最好场所,而在园林设计中完美地应用创新意识则可以使园林的文化品位与艺术境界得到极大的升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一般是源于传统园林设计基础之上的,这样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使用价值。二十世纪初,中国公共园林开始正式出现。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园林又奏响了新的时代历程篇章。如今园林的功能价值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社会形象功能、生态效益功能与文化载体功
能等。
1.1 社会形象功能 现代园林除了起到美化城市、供人游玩的作用之外,还是一个现代都市文明的重要标
志。例如,在广东省东莞市的长安镇,有一个长两百米、宽一百二十米的大型园林广场,整个园林集喷泉、舞台、雕塑、休息绿地与会场于一体,景观壮丽、气势雄浑,将长安镇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去过长安镇的朋友,首先就会想起长安镇的园林。可见现代园林所起到的社会形象功能确实很大。
1.2 生态效益功能 现代园林被称为是城市的肺脏,因为它可以调节城市的湿度、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减少风害。尤其是在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园林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与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将更为明显。
1.3 文化载体功能 现代园林不仅是一种观赏主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园林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不同文化在园林中的不断渗透,现代园林已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它和茶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服装文化一样,成为都市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2.1 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會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2.2 运用农业产业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2.3 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3 结语
为促进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省、市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了2018年风景园林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要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着力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公园绿地的生态性、便民性、文化性、特色性,有效提升风景名胜区管理水平,全面推动我市风景园林事业持续迈上新台阶,为助力城市转型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提供良好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底前,南通市区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并组织完成申报工作;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51%和43.5%,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6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满足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
三、主要内容
(一)锁定目标,推进园林城市系列创建。逐条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查漏补缺,科学制定2018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内容和指标要求,并科学分工,落实责
—1—
任。系统研究城市绿地分类分布情况,对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成区范围,组织完成城市绿化遥感调查与测评基础资料整理工作,结合申报申请一并报送。濠河处、绿化处、各区建设局要根据职责分工,推进各项创建指标任务的落实,并配合做好创园宣传工作,提升群众知晓率、满意率。加强县、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与推进力度,组织开展创建调研学习,力争新增1~2个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
二、整合资源,加快建设“智慧园林”系统。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要求以及南通智慧城市建设整体部署,加快推进南通市“智慧园林”建设工作,建立园林绿化动态数据库,出台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园林绿化数据更新维护效能。整合行政审批、行业执法、工程建设、绿化养护等工作机制,落实园林绿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构建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监督指导、绿化养护管理、辅助决策、科普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强城市绿地服务功能,丰富公园游览活动内容,研发“智慧游园”系统,为市民游园提供便捷引导服务,提升城市居民游园参与度。
三、创新思维,优化城市绿化养护机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园林绿化建管交接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城市绿化养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对管理单位养护工作的监督力度;研究完善现有绿地管护等级标准、经费供给标准,推进《江苏省园林绿化养护定额》并配套工作机制;试点开展行道树精细化养护试点;推进园林绿化规范化、精细化养护,继续推进未位淘汰、第三方整改等奖惩措施;创新管理方式,研究推进园林绿化养护网格化、—2—
监管网格化、标段网格化、巡查网格化工作机制;整合企业技术力量,组织开展互查互访、技术帮扶活动,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整体管养水平。
四、健全制度,完善绿化行业法制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制度体系,为推进城市绿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积极争取《南通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将列入2019地方立法计划。加快既定政府规范性文件调研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南通市城市公园配套服务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调研。加强部门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调整完善南通市本级城市园林绿地占用和绿化移伐管理机制,建立南通市市区园林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等。结合三月植树节活动,通过公园广场、网络媒体等载体加大园林绿化普法宣传,增强市民群众爱绿护绿意识。
五、因势利导,规范绿化工程建设行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印发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和江苏省住建厅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市场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要求,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放开、企业自律、责任明晰、依法监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市场管理新模式,健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质量评价等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以市区重点园林绿化工程为改革试点切入口,组织编制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探索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措施、实施路径和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建立质量监督与园林绿化市场信用考核联动机制。
六、强化指导,提升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强化行政审批事项的事后监管,跟踪处理各类毁绿行为,切实保护绿化成果。轨道
—3—
1号、2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到大规模城市树木迁移,市绿化处,各区建设局应做好树木迁移的现场勘察、行政许可后苗木处置、建档、跟踪等监管工作;根据“三城同创”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国家、省关于风景园林绿化工作要求,研究起草《南通市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以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深化业务工作创新,开展园林绿化科研,推广园林绿化病虫害生物防治,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园林课题研究,并在实践中逐步推广应用。
七、科学规划,落实风景资源保护职责。加快推进景区规划修编工作,在2018年底前,濠河风景名胜区完成总规修编任务,并启动详规编制工作;狼山风景区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省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估办法的通知》(苏建园〔2016〕612号)要求,提升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水平,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估工作;规范景区基本建设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健全景区项目建设决策管理机制,杜绝景区违规建设行为的发生;加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景区经营行为,推进文明景区、平安景区建设,杜绝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现象的发生。
八、精心组织,提高园事花事活动品质。加强市花的推广普及工作,出台市花(菊花)推广普及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南通菊花品种图谱》编制工作。规范市级园艺活动组织行为,研究制订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各类园事花事活动有序进行。精心筹备南通市第29届菊花展,组织制订参展办法、评奖办法和评奖标准,早布置早落实,并加强县(市、区)参展景点设计和布展指导,—4—
提高展会水平。认真组织省第十届园博会和宁镇扬花卉节参展工作,精心组织南通展园建设和室外菊花展、花卉花艺展等各项布展评比项目,争取再创佳绩。
九、真抓实干,保障行业安全规范运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市风景园林绿化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原则,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确保风景名胜区、公园的安全稳定;规范城市公园配套服务特许经营行为,开展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内配套服务项目经营管理督查,保障内部餐饮、展示、游憩等服务性用房的公共区域应向公众开放,杜绝公园景区内私人会所现象。
2015年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研究生在职复试考研复试参考书笔记总结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大学风景园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四)一些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还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也就是说,人们还要对经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这就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方法,即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等。1.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思维中用以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比较法的基本功用是辨同和别异。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比较。比如,一个国家在使用旧货币时期的物价与币制改革后使用新货币时的物价,就不能直接地加以比较。其次,要就对象的实质方面进行比较,不要因某种表现上的相同,而忽略实质上的差异;也不要因表面上的差异,而忽略实质上的相同。
2.分析法与综合法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而加以认识的逻辑方法;综合是在思维中将已有的关于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的逻辑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而综合则是分析的发展。
(五)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才思教育网址:
1.完全归纳推理
先看一个实例:当着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大行星运行轨道进行考察的时候,他们发现:水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金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火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木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土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海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冥王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由此,他们便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太阳系大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这一结论,就是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
可见,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每一个都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这一定义,它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S表示事物,P表示属性),S1——P S2——P
„„„„„Sn——P(S1,S2„„Sn是S类的所有分子)所以,S——P 从公式可见,完全归纳推理在前提中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不是某一部分对象,因此,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其结论是根据前提必然得出的,即其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就此而言,完全归纳 2
才思教育网址:
推理具有演绎的性质。
由于完全归纳推理要求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一一列举考察,所以,它的运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某类事物的个别对象是无限的(如天体、原子)或者事实上是无法一一考察穷尽的(如工人,学生),它就不能适用了。这时就只能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了。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第一种情况。主要根据是:所碰到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而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比如:
内经·针刺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患头痛的樵夫上山砍柴,一次不慎碰破足趾,出了一点血,但头部不疼了。当时他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头疼复发,又偶然碰破原处,头疼又好了。这次引起了注意,以后头疼时,他就有意刺破该处,都有效应(这个樵夫碰的地方,即现在所称的“大敦穴”)。
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个樵夫以后头疼时就想到要刺破足趾的原处呢?从故事里可见,这是因为他根据自己以往的各次个别经验作出了一个有关碰破足趾能治好头痛的一个一般性结论。在这里,就其所运用的推理形式来说,就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第二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好了,(没有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碰破足趾某处,而头痛不好。)所以,凡碰破足趾某处,头痛都会好,3
才思教育网址:
如用公式表示则是:
S1——P
S2——P
Ss——P
„„„„„ Sn——P(S1,S2,Ss,„„,Sn是S类部分对象,枚举中未遇相反情况。)所以,S——P 这种仅仅根据在考察中没有碰到相反情况而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我们就称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或简称枚举归纳推理。
第二种情况。不是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碰到哪个就考察哪个(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是如此),而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选择一类事物中较为典型的个别对象加以考察
GCT备考经验谈:稍显极端的考研数学复习方法
我准备任何考试的原则很简单:把自己的水平提到考试要求之上。因此在在职考研数学上,我是本着120分去的。经过7个月的努力,我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方法总结中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研究生梦想,139分的成绩不是最高,但是对我这样的在职考生而言,已经足够。
一、稍显极端的数学复习方法在在职考研数学复习中,我有一个稍显极端的复习方法,就是某个概念真题出过几种题型,我会把能找到的相关题目都做做看,可能找到了十种题型,练手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技巧,关于这个概念我掌握的出题形式有多少种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变化中理解,理解后可以洞察新的变化。
二、重视整理概念收获多开始阶段要求不能太高,循序渐进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全面复习再操练千把个习题以后,对概念的重新整理就应该开始了,我是一 4
才思教育网址:
定要搞明白每一个概念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举个例子,高数里有广义积分收敛和无穷级数收敛两个概念,我一直不知道收敛性的用途,收敛性到底能干什么用?最终的结论是这两块内容可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和离散型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做铺垫。这个结论没什么实际应用,理论上的意义在于它使我对数学理论的认识更加完整,对体系中各部分理论之间的联系认识更清楚。顺便可以明了,无穷限广义积分和级数求和的作用之一在于计算数学期望。
整理概念的另一个收获:三部分内容里会有思想类似的子系统,联系起来可以加强记忆,加强理解。例如微分方程中二阶线性非齐次方程与二阶线性齐次方程解的关系和线代中非齐次方程组与对应齐次方程组解的关系。
三、在职考研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工科数学的要害,我觉得除了清晰的概念,就是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了。解题方法的完善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刻苦的解题训练,题海无涯;苦练到了临界点的时候,苦思冥想不得领悟,往往需要有人给你灵犀一指。因此当时我选择了网络辅导,由专门老师24小时解答相关数学问题,方便和及时。大家要是有数学上的问题,不妨参考下,和我一样,取个捷径。心得经验:细数GCT考试成功具备的五大要素
GCT辅导专家认为一个成功的考研学习者要具备下面五个要素:一是自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毅力,四是自我管理,五是自我约束力。
自信心如何树立自信心有许多方法,GCT辅导专家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能伤害了自己的自信心。一定不要过高要求自己,不能看到别人学得好,就觉得自己不行。要看到自己这一年下来准备中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想到的是积沙成塔,积流成河,而不是一步登天。
才思教育网址:
决心我们往往是多次下决心而从不付诸行动。所以,大家在下决心的时候要把决心变成具体的学习计划。如制订考研月、周、甚至天计划,通过这些计划把决心变成行动。
毅力毅力就是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考研学习的大忌。我们今天学到的新东西,都是贮藏在我们大脑的临时记忆里。临时记忆的东西有的只能保留几秒种,最长的难以超过三天。假如你对贮存在临时记忆里的东西不进行再利用(recycling),把它们从临时记忆贮存到长期记忆中,大脑就会把它们自动清除掉(因为大脑要保护它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临时信息都存着)。所以,一定要有反复学习的毅力。这里说的反复学,不是说去机械的重复原来学的东西,而是创造性的使用学过的东西。考试就是要把我们所学的原理运用到具体的做题当中。
自我管理考研的大军中有应届生、往届生,还有许多人是在职考研,大家有学习上的责任,有工作上的压力,有家庭上的责任和期望,有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上的责任等等。这些责任如果处理不好,都将跟你们的学习发生冲突。所以,这样看来自我管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合理处理个中关系,争取将自我管理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辅助你考研复习的顺利进行。
自我约束的能力考研过程枯燥、单调,每天就是对着那几本书、那几本资料和那几张一同考研的面孔和申请,难免你会厌倦、感觉疲惫,外面诱惑种种,可一定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不然,一切努力很有可能瞬间化作白费。
而在职考研的都是成年人,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在学习上你们没有上课时间的约束和老师的约束,这既可以变成有利条件也可以变成不利的隐患。关键在你有没有自我约束力。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能抗拒住足球赛的诱惑而去背单词,你 6
才思教育网址:
就有了自我的约束力
地形
1.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4.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7.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9.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3)所有等高线总是各自闭合,决无尽头。
4)等高线决不会交叉。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较低点。较低点决不可同出现在一条等高线的两侧。
5)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桥梁或某一挑悬物,等高线是不能互相交叉的。等高线也不应在一幅没有围墙或伸出物的土质园址平面图上交叉出现。但是,如确有围墙的存在,那么等高线将相互重叠,从而在平面图上形成一条单一的直线。
10.在对某一标高点使用插入法时,首先应确定制图比例尺和等高距离比例。第二步是测量水平距离的比例。标高点距离等高线和低等高线的比例,这样便建立了这两个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11.修建居民住宅坡度分析:0-1%斜坡,太平坦不利于排水;1-5%斜坡,理想的地形条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适于楼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较高范围内更仔细地选址;10-15%斜坡,住宅单元需呈错层状,并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挖填土方量,同时还需建造挡土墙;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筑方式进行修建,如支持柱式工程,道路的铺设及设施选取不易且造价高。
12.用作商业中心以及附属停车场的工地的坡度分析:0-1%坡度,太平坦不利排水;1-5%坡度,可供选取的理想挖掘条件;5-8%坡度,需进行定量的土方挖掘,停车处应与等高线相平行;8%以上的坡度,不宜进行工程修建,以避免毁坏环境。
13.许多醒目的形状和色彩被安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以利用这种背景特性,而雕塑式的建筑便是一个例证。
14.水平地形的中性特性,还可任其他表面被雕饰成立体的和中空的画面。仅就为原有水平地形增加特性和调剂其单调性来说,这种方式还是可行的。
15.地平面范围、斜坡坡度、地形天际线在封闭空间中都同时起作用。在任何一个限定的空间内,起封闭程度依赖于视野区域的大小、坡度和天际线,一般的视域在水平视线的上夹角40-60度到水平视线的下夹角20的范围内,而当谷底面积、坡度和天际线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达到或超过45(长和高为1:1),则视域达到完全封闭,而当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少于18度时,其封闭感便失去。
16.一般说2:1的斜坡比例,乃是地表土壤堆筑的最大绝对极限。斜坡超过2:1的比例,若不在其上筑起石块或其它硬质,不受腐蚀的材料,那么这些斜坡极易产生侵蚀现象。即使是2:1的斜坡,也必须覆盖地被植物和其它植物,以防止其水土流失。植物
1.风景园林师的智慧应闪烁在通晓植物的综合观赏特性,熟知植物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以及对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效应的了解方面。2.因为,地被和灌木一般先于乔木达到成年,因此,设计师还需拟定一项定期更换衰老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计划。
3.一般植物在室外环境汇总能发挥三种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及观赏功能。
1)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视线的方向。在涉及植物的建造功能时,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环境功能:植物能影响空气的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3)观赏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而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也就是说,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4.在城市布局中,树木的间距应为3-5m,如果树木的间距超过了9m,便会失去视觉效应。
5.为了增强由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植物种植于地形顶端、山脊和高地。与此同时,让低洼地区更加透空,最好不要种植物。6.为了取得一有效的植物障景,风景园林师必须首先分析观赏者所在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所需植物屏障的高度、分布以及配置。7.研究植物屏障各种变化的最佳方案,就是沿预定视线画出区域图。然后将水平视线长度和被障物高度准确地标在区域内。最好,风景园林师通过切割视线,就能定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当的位置了。8.地被植物还能稳定土壤,防止陡坡的土壤被冲刷。因为在一个具有4:1坡度的斜坡上种植草皮,剪草养护是极其困难而危险的,因此,在这些地方,就应该用地被植物来代之。
9.纺锤形和圆柱形植物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它们能为一个植物群和空间提供一种垂直感和高度感。如果大量使用该类植物,其所在的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一种超过实际高度的幻觉。当与较低矮的圆球形或展开植物种植在一起时,其对比十分强烈。
10.水平展开形植物的形状能使设计构图产生一种宽阔感和外延感。展开型植物会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这类植物通常用于布局中从视线的水平方向联系其它植物形态。如果这种植物形状重复地灵活运用,其效果更佳。在构图中展开植物与垂直的纺锤形和圆柱形植物形成对比效果。展开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线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筑物相协调。若将该植物布置于平矮的建筑旁。它们能延伸建筑物的轮廓,使其融汇于周围环境之中。
11.圆球形植物在引导视线方面既无方向性,也无倾向性。因此,在整个构图中,随便使用圆球形植物都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圆球型植物外形圆柔温和,可以调和其它外形较强烈形体,也可以和其它曲线形的因素相互配合、呼应,如波浪起伏的地形。
12.圆锥形可用来作为视觉景观的重点,特别是与较矮的圆球形植物配植在一起时,其对比之下尤为醒目。也可以与尖塔形的建筑物或是尖耸的山巅相呼应。其次,也可以协调地用在硬性的、几何形状的传统建筑设计中。
13.垂枝形能起到将视线引向地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引导视线向上的树形之后,用垂枝植物。垂枝植物还可种于一泓水弯之岸边,以配合其波动起伏的涟漪,以象征着水的流动。为能表现出植物的姿态,最理想的作法是将该类植物种在种植池的边沿或地面的高处,这样,植物就能越过池的边缘挂下或垂下。
14.特殊形由于具有不同凡响的外貌,这类植物最好作为孤植树,放在突出的设计位置上,构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一般说来,无论在何种景观内,一次只宜放一棵这种类型的植物,这样方能避免产生杂乱的景象。
15.一般应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因为它们占据着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对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据花色和秋色来布置植物,是极不明智的,因为这些特征会很快消失。
16.在夏季树叶色彩的处理上,最好是在布局中使用一系列具色相变化的绿色植物,使在构图上有丰富层次的视觉效果。另外,将两种对比色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更能突出主题。17.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可以突出景物,也能重复出现达到统一,或从视觉上将设计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
18.深绿色给予整个构图和其所在空间带来一种坚实凝重的感觉,成为设计中具有稳定作用的角色。此外,深绿色还能使空间显得恬静、安详,但若过多地使用该种色彩,会给室外空间带来阴森沉闷感。而且深色调植物极易有移向观赏者的趋势。在一个视线的末端,深色似乎会缩短观赏者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同样,一个空间中的深色植物居多,会使人感到空间比实际窄小。
19.浅绿色植物能使一个空间产生明亮、轻快感。浅绿植物除在视觉上有漂离观赏者的感觉,同时给人欢欣、愉快和兴奋感。当我们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植物进行组合时,一般说来深色植物通常安排在底层(鉴于观赏的层次),使构图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浅色安排在上层使构图轻快。在有些情况下,深色植物可以作为淡色或鲜艳色彩材料的衬托背景。
20.设计中应小心谨慎地使用一些特殊色彩,诸如青铜色、紫色或带有杂色的植物等。因为这些色彩异常的独特,而极易引人注意。21.在温带地区抵御冬季的寒风,种植常绿针叶植物的最有利方位,应在房屋或室外空间的西北方。在此处,它们能使空旷地风速降低60%,风速的降低又使透进房屋的冷空气达到最小值,与此同时也减少了流走的热量。
22.阔叶常绿植物在建筑的东、西,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阔叶常绿植物既不能抵抗炽热的阳光,也不能抵御极度的寒冷,因此,切忌将其种植在能得到过多的冬季阳光照射的地方,或种植在会遭到破坏性冬季寒风吹打之处。因为叶片会过度蒸腾导致根部水分不足。此外,大多数阔叶常绿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
23.粗壮型植物可在设计中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或使设计显示出强壮感。由于粗壮型植物具有强壮感,因此它能使景物有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短于实际距离的幻觉。与此类似,为数众多的粗壮型植物,能通过吸收视线“收缩”空间的方式,而使某户外空间显得小于其实际面积。多用于不规则景观中,极难适应那些要求整洁的形式和鲜明轮廓的规则景观。24.细质地植物最适合在布局中充当更重要成分的中性背景,为布局提供优雅、细腻的外表特征,或在与粗质地和中粗质地植物相互完善时,增加景观变化。它们具有一种“远离”观赏者的倾向。因此,当大量细质地植物被植于一个户外空间时,它们会构成一个大于实际空间的幻觉。细质地植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特别有用,这种空间的可视轮廓受到限制,但在视觉上又需扩展而不是收缩。25.植物的美学功能:完善作用、统一作用、强调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作用 26.种植设计程序:
1)包括对园址的分析,认清问题和发现潜力,以及审阅工程委托人的要求。此后,风景园林师方能确定设计中需要考虑何种因素和功能,需要解决什么困难以及明确预想的设计效果。
2)准备一张用抽象方式描述设计要素和功能的工作原理图。粗略地描绘一些图、表、符号,来表示这样一些项目,如空间(室外空间)、围墙、屏障、景物以及道路。植物的作用则是在合适的地方确定充当这样一些功能:障景、庇荫、限制空间以及视线的焦点。也要研究进行大面积种植的区域。
在这一阶段,一般不考虑需使用何种植物,或各单株植物的具体分布和配置。此时,设计师所关心的仅是植物种植区域的位置和相对面积,而不是在该区域内的植物分布。
为估价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拟出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功能分区草图,和更深入、更详细的种植规划图。在这一阶段内,应主要考虑种植区域内部的初步布局。此时,风景园林师应将种植区域分划成更小的象征着各种植物类型、大小和形态的区域。也应分析植物色彩和质地间的关系。不过此时无需费力去安排单株植物,或确定确切的植物种类。
在分析一个种植区域内的高度关系时,理想的方法就是做出立面的组合图。目的是用概况的方法分析各不同植物区域的相对高度。基本设计阶段关键点:要群体地、而不是单体地处理植物素材。理由:
1、一个设计中的各组相似因素,都会在布局内对视觉统一感产生影响。当设计中的各个成分互不相关各自孤立时,那么整个设计就有可能在视觉上分裂成无数相互抗衡的对立部分。但在另一方面,群体或“浓密的集合体”则能将各单独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几乎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而存在的。
唯一需将植物作为孤立、特殊的因素置于设计中的,应是在设计师希望将其当作一个标本而加以突出的时候。标本植物可以是圆柱形、尖塔形、或具有独特的粗壮质地和鲜艳花朵的植物。但在一个设计中,标本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将使注意分散在众多相异的目标上。3)可开始着手各基本规划部分,并在其间排列单株植物。此时的植物主要仍以群体为主,并将其排列来填满基本规划的各个部分。布置单体植物要点:
1、在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幼树应相互分开,以使它们具有成熟后的间隔空间。一旦该设计趋于成熟,则不应再出现任何空隙。因此对设计师来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植物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为视觉统一的缘故,单体植物的相互重叠面,基本上为各植物直径的1/4-1/3;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基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以上在涉及到7棵植物或少于该数目时尤为有效,超过这一数目,对于人眼来说,难以区分基数或偶数。
完成了单株植物的组合后,设计师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株植物的群体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各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相互衔接,各组植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或“废空间”应予以彻底消除,因为这些空间既不悦目,又会造成杂乱无序的外观,且极易造成养护的困难。在设计中更希望植物之间有更多的重叠,以及相互渗透,增大植物组间的交接面,以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
设计师在考虑植物间的间隙和相对高度时,决不能忽略树冠下面的空间。应在树冠下面接种一些较低的植物。当然,特意在此处构成有用空间则另当别论。
4)设计的某些部分需要变更,应绘制一张包括新变化的修正图。在布局中以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的程序上,风景园林师也应着手分析何处使用何种植物种类。为任何区域所选择的植物种类,必须与初步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植物大小、体形、色彩、以及质地等相近似。在选取植物时,设计师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在布局中,应哟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以其数量而占支配地位,从而进一步确保布局的统一性。这种普通的植物树种应该在形状上呈圆型,具有中间绿色叶,以及中粗质地结构。这种具有协调作用的树种,应该在视觉上贯穿整个设计,从一个部位再现到另一部位,这样当我们在布局的各不同区域看到同样的成分,就会随之而产生已曾观赏过它的“记忆”联想。此种心理的记忆同样能使一个设计统一起来。然后在设计布局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种类,以产生多样化的特性。但在数量和组合形式上都不能超过原有的这种普通植物,否则将会使原有的统一性毁于一旦。按照通常的设计原则,用于种植设计中的植物种类,其总数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量多为患。另外,树种的朴实性,也是使设计得以统一协调的另一种工具。
5)选择植物种类或确定其名称。确定设计中植物的具体名称乃是设计的最后一步,这样有助于保证植物根据其观赏特性和为生长所需的环境,而首先决定其种植点上的功能作用。这一方式还能帮助设计师在注意布局的某一具体局部之前,研究整个布局及其之间的各种关系。建筑物
1.室内空间往往具有视线向外“泄出”的性质。在夜晚,由于视线必然射向光亮的室内空间,因而此时的室外空间则具有视线“渗入”的性质。另一方面,站在室内的人,会感到室内空间的界限就截止于窗户之前。2.如果人与周围建筑物墙体能构成1:1的视距和物高比例,或视角为45°,则该空间将达到全封闭状态;如果视距与物高比为2:1,该空间处于半封闭;若为3:1,则封闭感达到最小;而当比例为4:1时,封闭感将完全消失。换言之,当一建筑物围墙的高度超过人°视线圆锥体时,空间围合感最强烈。但当周围建筑物太低,或某人远离建筑物,并将建筑物仅看作是较大空间环境中的一小部分时,空间围合感几乎消失。
3.对建筑物最理想的观赏距离,应为视距与物高比为2:1时。按这一比例尺计算,视平角为27°时,便能轻易地看到建筑物顶部。由此可见,要想使不舒服的空间围合感不出现,那么最理想的视距与物高之比值应在1-3之间。
4.水平距离相距24m的建筑物构成的空间,可以称作亲密空间。在具有这种大小的空间中,我们能辨清建筑细部或人的面目。“宏伟的都市空间“应具有24-137m的水平距离。137m是能看清行人动作的最大距离。
5.中心开敞空间的制约和人们的活动都是在空间内部进行,因而这些空间一般不受外界的影响,并且有较强的内向性。
中心开敞空间的空间制约问题:1)要想获得最强的空间围合感,必须使视线外出或空间空隙降至最低极限;2)当空间的“空旷度”得到增加时,该空间的特性也就最突出。为了达到这一点,空间的中心部分必须任其空旷。任何树木或其它景物必须布置在空间的边缘。;3)另一种加强中心开敞空间特性的原则,是使地面倾向中心。实际上,就是在中心开敞空间形成一个凹面地形,使空间更明显。
6.在一个定向开放空间的周围修建建筑物时,必须注意避免空间开放边的比例过大,否则空间的特性和围合感将会丧失掉。建造定向开放空间的原则,就是既要适当地使用足够的环状建筑物围面,又要使视线能触及空间外部的景色。
7.直线型空间的焦点集中在空间的任何一端,因而适合一切空间中的活动。当站在空间中时,人们的注意力被“挟持”和“引导”在长长的带状边之间。事实上,空间的开口端从意义上来说,比空间两边的垂直面具有更多的重要性。加强空间的中心点,消除空间沿线具有破坏性的景物才是上策。该类型的空间,能被有效地用在环境中,以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地面标志上。
8.组合线型空间在拐角处不会中止,而且各个空间,时隐时现,这类空间会有相连接的间隔空间序列。一般说来,行人的注意力会被引向他或她所站立的次空间终端,但当他继续朝前行进并到达这一终点时,另一个未曾看见的次空间便立刻进入眼帘,并且注意力又被引向新的终端。
9.要想得到井然有序的布局,最简单、最普通的有用方法之一,便是使建筑物相互间呈90°,这种方法无须借助任何逻辑性,便能自动地使布局井然有序,而且它还另具一优点,即无论在规划图上还是在实地均易于实施。
但如果过多使用,建筑物的布局会变得太直观、太单调无味。如果使建筑实体彼此之间相错位,一些建筑物向前,而一些后退,则布局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方法不仅能构成与建筑物相对位置有关联的次空间,而且还能削弱或消除长而不断的带状布局的单调性。另一种消除完全直线性布局呆板单调的方式,则是在布局中心小心地使建筑物相互之间不呈90°的夹角。这种排列方式也能为布局带来一定程度的变化。不过,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兼顾周围环境和设计目的。
设计师还可直接利用使某一建筑物的形状和线条与附近建筑物的形状和线条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建筑物之间的协作关系。具体实施方法,须是沿一已知建筑物的边缘向外延长虚线,然后使其与临近建筑物的边缘一致对其。这种方法能在群里中相邻建筑物之间,创造出一个令人深思,但又明显清晰的视觉联点。这一方法还能容许大量的视线从任何一建筑物进入到中心开放空间中,而且还不会受到邻近对立建筑物墙壁的直接封锁。
不过,另一方面,这种组合建筑物的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建筑物边缘的这种假想联系,并不能消除建筑群的空间空隙。由此便会形成一个受到微弱限制的空间。而且,该组合方式与直线布局方式一样。会使建筑序列有些过于呆板、生硬,为解除这两个潜在的弊端,有时就必须使相对的两建筑物立面呈一重叠关系。这样,当行人穿行于这两个建筑物之间时,就会感受到一种空间挤压感,这种重叠关系,也会在建筑群的中心开放空间中,造成极强的空间封闭感。
10.设计中选用一相对高的建筑物来充当支配因素。而建筑群中所有其它建筑物都应附属和烘托它。设置这一具有支配地位的建筑的一个方案,就是将它置于其它建筑物中间某处,这样,由于其它建筑物与它越来越近(距离极其相近),它也就会逐渐获得高度感。因此,较低的建筑一般被置于布局的边缘,而较高的建筑物则给置于布局里面。这种方法能造成从低建筑物向高建筑物的缓慢过渡,并且能将中心点更多地置于布局内部。这样这一中心点也能受到周围建筑物恰当的烘托。
11.单体建筑物的定位:1)将该单体建筑当作受其周围环境衬托的、纯净的雕塑品来对待;2)将该单体建筑物当作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因素来对待。
12.较平缓斜坡上营造建筑物的普通方式:1)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将地面构筑成梯田状,以使其形如一块平地;2)台阶地形;3)在较陡的斜坡上(10-15%),台阶方式还可进一步加以发展,以便在高坡与矮坡之间出现一个完整的楼层高差;4)在极低地平面上使用一支柱结构,借用柱式结构或其它支撑结构,建筑物就可最低限度地被升高地面,并且与原有地平面等高线无什么差异。
13.过渡空间可以通过植物、围墙、土丘以及独特的铺装形式,而部分地勾划出建筑物外的区域的方式来构成。另一种建造过渡空间的办法,则是延长建筑物的上层楼板,使之覆盖住底层入口出。这种空间虽然从实质上来说是出于外部,但它仍能免受气候的影响,并能在建筑体和外部空间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1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 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 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 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 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 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 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 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 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 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 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 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 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 无论动观或静观, 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 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 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 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 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 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 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 参差交错、互相掩映, 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 分别表现, 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 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 提炼剪裁, 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 “以有限面积, 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 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 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 创山水真趣, 得园林意境。”
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 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 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 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 一些造园元素, 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 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 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2融会贯通, 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 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 那么, 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 无论在设计思想, 还是在设计手法上, 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 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 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 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 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 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 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 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 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 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 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 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 继承传统, 吸取精华, 取西方之长, 补中国园林之短, 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 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 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 融会贯通, 方可运用自如, 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摘要:中国的风景园林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沉寂了一百年之后再度兴起。但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形式和手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环境的营造, 传统园林如何继承和创新, 以及如何创造出“现代中式”风格的园林仍然是当代设计师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形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洪滨.地方性的风景园林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2]张鹏.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唐志泉, 陈金兰, 冯光澍.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 200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规划属于现代城市人们生活舒适的园林建设,也成了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绿化问题,也是改善生态环境,陶冶城市人们性情的良好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原则及其如何做好设计工作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推动风景园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措施
一、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不能只是绿色植物的堆积,更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要与林业、农业等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发展规律,创造一个生態协调稳定、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
1.科学依据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3.功能要求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4.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地方特色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2.尊重地域文化
保护历史和传统:通过对有关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园林、民居等有关资料、遗址的研究、保护,使传统与现代更好结合,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场所。
3.人性化设计
便利的交通设计:包括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连接和内部的流线设计和无障碍设计。避害:在施工过程中一定量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使渣土、粉尘和扰乱保持到最低限度。同时,在设计时考虑建设避害场所。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应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方法。空气、阳光优先利用:在设计中,强调人的使用性,采取合理设计布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流通带给人的自然感受,同时减弱其负面影响。创建良好的审美愉悦感。在设计中注意并提高美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好自然的景物和环境。设计不同性质的空间,并有令人舒适的尺度,不同的人群有各自的去处并有利于人的交流。
4.尊重自然
充分利用植物的环境功能,适地适树,种植的群落结构合理:通过合理选择乡土树种、草种等,以最优植物群落结构,结合一般设计,达到最佳综合效果。特别是要合理应用野生草本植物。原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优先:采用可能的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措施,对场地现有资源的保护开发使建设和自然的矛盾最小化。水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有效组织屋面排水,地表排水,利用于园林水系统中,同时采用可渗水硬铺装。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利用中水、自然降水。地方材料和无害材料使用:通过在设计中应用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尤其是工业的余废料),可以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使各项功能合理解决。利用当地材料减少远距离运输。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在设计中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及其措施,使化肥、农药的用量减至最低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在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园林水景、温室等高能耗项目设计,采用合理技术手段将能耗降至最低,如太阳能的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利用自然生长速度快的材料,如竹子作为一些工业材料的替代品。
5.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做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措施
1.加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宣传
所谓大力宣传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长期地向各界做工作,宣传的对象不仅有各级领导干部也有广大市民" 采取各种宣传举措,如出版规划简报举办讲座、展览、在电视中播放规划方案录像等,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让社会了解规划。同时,规划工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社会。
2.采用数字化的手段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3.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意思就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如地质、地形、光照等)来进行设计,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地势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然后在客观的基础上,创造相关的人工条件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服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规避一些不利的因素,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相结合,使得整个的园林规划设计突显出地方特色,突出整个景观的空间变化感,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其它的一些景观相配合。另外,除了地形,地势之外,还应该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比如四时节气的季相变化、日月晨昏的时相变化和风云雨雪的气象变化。因为物候生态环境是促进自然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与人的思想情感与之相互碰撞时,它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机制,完善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并经过全体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从而保证实现城市规划发展目标。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公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凌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策略论[J].中国园林.2012,(1).
[2] 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6).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风景园林概论课总结06-14
技术工作总结风景园林09-17
风景园林设计说明12-10
天大风景园林基础06-21
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探讨论文10-05
水墨画风景教学设计09-20
《话题:风景的意义》教学设计11-03
2024年风景区民政工作总结11-29
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10-24
600字校园的风景线作文:亮丽的风景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