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免费(共11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我一直常喝的是西湖龙井,钟情于龙井独特的香型和味道。对于其他的茶,虽然也涉猎,领略过不同的特色,但往往浅尝辄止。知道庐山云雾是通过书上,也知道这是中国名茶,却从未喝过。所以,茶拿回家后并未在意。有一天有朋友来。便拿出来尝尝鲜,一尝就吃了一惊,一种未曾有过的体味和感觉袭上头来,这才睁大眼睛,细细的打量起面前的庐山云雾来。
从外形看,庐山云雾条索紧结重实,饱满而不失秀丽,叶色碧嫩隐绿,通体光滑润泽;要命的是此茶香气芬芳,有点咄咄逼人,穿透了你的嗅觉又迟迟不肯离去;汤色更是诱人。绿莹,透明,眼都被映得泛着亮光;入口滋味爽快,干净利落,浓醇之后,慢慢洇出鲜甘,颊齿被裹着都要酥了;看了,品了,再看叶底,嫩绿微黄,叶纹鲜明。经水的浸润,变得那样的柔软,那样的舒展。
还有一种感觉。入口的时候,醇厚显出一点粘稠。我试着将二泡茶注满茶杯,茶汤过杯口而不外溢,这在茶中是少见的。
第一次的接触,第一次前所未有的感觉,让我从此开始格外留心起庐山云雾。每进茶庄或茶店,总要询问可有庐山云雾,非常遗憾,乌龙茶在西安风行,喝工夫茶成为一种时尚,在西安只有几年的光景,可是遍寻大小茶庄。竟无庐山云雾的踪影。曾在一家小店,老板听问,一连串的说,庐山云雾有有有。从柜台底下拽出一个脏兮兮的袋子,伸手从中抓出一把茶来,我没等看。便夺门而出。
同事出差去江西。要上庐山。其也好茶,我叮嘱他,别的可以不带,庐山云雾一定要带些回来。果真带回来了,是庐山云雾。形香色很不错,包装也颇为考究,味道鲜香不在话下,但喝了许多次,找不同的时间喝,少的是第一次的那种感觉,于是,生出不少遗憾来。
不过,想想也就开怀了,世间的许多事就是这样,刻意寻找,执着追求,落空的时候多;好的东西,好的感觉,往往是不经意中就碰上了。茶是朋友,好朋友难寻,那就等吧,等出一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那茶却在青山绿水处。
阅读链接
庐山“三石一茶”不可错过
庐山“三石一茶”分别指庐山石鸡、庐山石鱼、庐山石耳和庐山云雾茶,这些都是庐山上名贵的东西,有机会一定得尝一尝。
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它的味道,类似“龙井”,却比龙井更加醇厚,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朱德同志有诗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石鸡:庐山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棘脑蛙,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庐山石鸡昼藏石窟,夜出觅食。形体与一般青蛙相似,但体大,肉肥,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
庐山石鱼:庐山石鱼体色透明,无鳞,体长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同锈花针长短差不多,就是长上七至八年,长短也不超过一寸,故又名锈花针,庐山石鱼因长年生活在庐山泉与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经的岩石缝里,故称石鱼。石鱼生长在庐山的峡谷溪流中,体小,长而略扁,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因而遐迩闻名。石鱼不论炒、烩、炖、泡都可以,营养成分丰富,尤为产妇难得之滋补品。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王小羽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总分的段式。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课题——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评价:这回读的有进步)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很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过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
二、精读二、三自然段
(二)品读“千姿百态”,读出画面。
1、同学们你们看,“千姿百态”这个词,边点边说姿态这是一个词语,课文描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姿态。哎,姿前面一个千,态前面一个万,说明什么?(表示姿态很多)[预设1:对呀!读出来。预设2:谁来读出姿态的多?(指名读)你再来读,大家一起读。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呢?请你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姿态。
预设1: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一边读一边划,读书习惯真好呀!预设2:大家读得真认真呀。
3、缪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说说云雾有哪几种姿态呢?(预设:找到一种,你找到了文中的一种姿态,还有什么姿态,谁来读。全找到,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都找对了。)(贴板书)
4、这段话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请你再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呢,自己美美地多读几遍?注意了,注意了,还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4、全班交流:
(1)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2)结合师生评议,课件演示,引导想象,从而指导朗读。A 山头(1)平淡:a你找到了第一种姿态,你为什么喜欢?
预设1:白色绒帽 柔软,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很美呢?(评价:对呀!就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预设2:
(2)说不出:再请你读读文字。哦,我听明白了,你对白色绒帽这个词特别有感受白色绒帽(显红)对呀,教师动作演示(一团团,很浓、很密)又浓又密的一团团聚在一起的云雾就像是白色绒帽。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你来读(指名读)评价:多新奇啊!你也来读。(指名读)喜欢这种云雾的同学一起读。(评价: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3)哎呀,这个同学读的真好,我听出来了,你对白色绒帽这个词特别有感受白色绒帽(显红)(4)说不出,听听别人怎么说
过渡:你还喜欢哪一句,我们继续交流。(跳到第二自然段)B 山腰: 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云雾?
(1)说得出:一条条玉带(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窄窄的)多美呀!(指名读)
师引导:一阵微风吹来,这又长又细的云雾怎么样了?(教师动作演示)你来说?(预设1:没有了。对呀,它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预设2:飘起来了,对呀,就像仙女身上柔软的绸带,多美呀!女同学一起来读。(评价:真惹人喜爱啊!好像天上的神仙一样)师:谁来说说,你还喜欢哪句?
C 山谷 你为什么喜欢?(像茫茫的大海)(大、无边无际、辽阔„„)
预设1:很大,老师送你一个词壮观!读出这种感觉。预设2:对呀,就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多么神奇!谁来赞赞他呢?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我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过渡:还有一种云雾的姿态,也能给我们带来有这样的感受?谁来读好这句话。
D 山峰(像块大幕布把整座山峰都给遮挡住了)男同学让我们一起将壮观的画面读出来。(男生读)
过渡:同学们,庐山的云雾不单单是千姿百态,你还觉得怎样?(板书:美、壮观)
5、(播放图片)老师为了加深你们的印象,老师带大家去庐山看一看。让我们用美妙的声音来赞赞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吧!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前两种姿态也请一位学生读,最后两种姿态一个学生读。(分句读)(评价:他们读得真美,真壮观)你们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齐读)
总结:我们再来看这段话,为了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一共写了几句话。第一句先总写千姿百态,后两句是分些,在结构上是多么地严谨啊。为了将句子写得形象生动,它用了什么方法?(比喻)
6、比喻句练说
出示: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师:那好,我们来看这句前半句是写在什么地方的云雾,后半句是作者展开的奇特想象。请同学们,放飞你的想象,请同桌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吧!(指名说)
——-———的云雾,就像————————。(评价:多奇妙呀!想象真丰富!真精彩啊!)
(三)品读“瞬息万变”,展开想象。
过渡:同学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庐山云雾的是这么美,它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特点呢!那就是——瞬息万变
1、理解“瞬息万变”什么是变?(变化)庐山的云雾怎样变的?请同学读读第三自然段,很快找出来。
2、交流:找到了吗?(显红横线)
3、“万变”什么意思?很多变化。对呀!变化之大。
4、瞬息什么意思?快、(一会儿、很短)对呀!变化之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很多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
5、同学们,这段话老师考考你,谁能将变化之多,变化之快通过朗读展示给大家看。自己先读读。(指名读)齐读。(齐读)
三、总结板书
小结:是啊,庐山的云雾就是这样的瞬息万变,这就是这样地千姿百态,就是这样地一起说(美、壮观)
四、布置作业
1、照样子写句子。
2、观察一处景,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段。板书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
14、《庐山的云雾》反思性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的说课分九个部分,分别是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学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和课堂重建。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一、说学习内容:
《庐山的云雾》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个特点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奇幻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全文共4个自然段,层次分明,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本文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来谈谈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册课文中,学生初步接触”总分”这种构段方式。由于他们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不多,对新课文感情朗读的整体把握能力还不够,大多数学生不注意感情朗读,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用惯常的“唱读”读法,声软而长,没有抑扬,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有所感悟后指导多次感情朗读,继续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习惯。另外,身为城区的学生没有见过山间的云雾,他们少出远门,没游览过庐山,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三、说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家乡的云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把本课的学习重难点确定为:
四、说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落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学习难点: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具体。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教法学法——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导思点拨等方法。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动画、音像等手段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让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和体会,有所感悟后再去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一找、二画、三品、四读”阅读法。一找:找中心句,找出概括云雾特点的关键词,找比喻句等等。二画:用“_”画出中心句;“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四读:以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传达情感体验。
(3)迁移法。课文的2、3自然段结构相同,均为总分结构,在第二自然段学习后,总结学法,让学生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接着进行练习仿写,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运用”总分”构段方式。
六、说学习时间:
1、导入新课(3分钟)
2、学习新课(30分钟)
3、总结课文(4分钟)
4、布置作业(3分钟)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
七、说学习过程:
本课的整体教学程序为:复习旧知,情景导入————精读品味,想象感悟——读写迁移,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1、开课伊始,我以复习导入:同学们,我国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作者把庐山的云雾写得那么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自然引入课题。
2、接着,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图片,然后播放轻音乐,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请学生注意倾听、闭眼想象在庐山漫步,身边是触手可及的云雾,会有什么感受?
3、请两、三个同学说说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最美的画面。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设计目的在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图画、音像,再现课文情境,带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环节:精读品味,想象感悟。
1、重点指导学习2自然段。
(1)阅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姿态?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要求学生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 百态”中的关键词“千姿百态”来体会。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幻灯展示,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四种云雾的样子。)(2)师绘画庐山,抽学生讲四种云雾姿态添画出来。
(3)全班交流,点评。目的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以及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理解感悟以下词语:笼罩、缠绕、弥漫、天幕等。
(4)读喜欢的句子,说说感受。再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以此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有感情朗读,不是做作出来的,也不是教师将自己感受强塞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结果。
(5)、议议:庐山云雾是否只有这四种姿态?以此理解“省略号”作用,“千姿百态”的意思。
(6)课件展示云雾景观,展开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以图画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引导学生用“ „„的云雾,像„„”练习说话。
(7)带着自己对庐山云雾喜爱之情,朗读该段。
2、自学3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
(1)自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变化?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2)从“瞬息万变”理解云雾变化的两大特点?
(3)读文找依据,幻灯展示。如“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一座冰山”。
(4)读喜欢的句子,谈感受?体会情感,感悟词句。如:一泻千里、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
(5)有感情地朗读3自然段。
3、学习4自然段,理解“流连忘返”。
师:孩子们,目睹了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庐山的云雾真美呀!)你想不想离开?文中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呢?学生很快找到词语“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概括和抒情,文字虽不多,却是情感积聚所在,因此,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话。首先,抓住关键词“流连忘返”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和回顾前文思考:庐山为什么流连忘返?接着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观赏这神奇美丽的庐山时,真舍不得离开,所以,作者在结尾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然后,再指导学生齐读,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三环节:读写迁移,扩展延伸。
仿照第2自然段的”总分“写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具体。
1、做课外小导游:向身边的朋友介绍庐山的云雾。
2、仿造课文第二自然段总分的写法来具体描写家乡一处自然景物或校园的一处景物。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表达,写是语言的表达,读能丰富语言储备、陶冶性情,写能内化文本语言、抒发情感,两者相互促进,只有读写结合,才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八、说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板书: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刚刚还是„„转眼间„„
瞬息万变{
明明是„„又变成„„
设计意图: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九、说课堂重建:
《庐山的云雾》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个特点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奇幻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对精读课文的学习,“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激趣促读,齐读,个别读,读句子,读段落,默读,朗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法,全方位,抓重点的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接着,我结合了幻灯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自主学习、教师相机指导。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对感悟不够深的地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我预设有部分学生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姿百态”时,我引导学生利用简笔画,课件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展开想象,使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然后,通过问题: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呢?除了从“千姿百态”这个词语,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不止这四种姿态呢?我引导学生再仔细读课文,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段末有省略号,我就顺势追问:那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知道省略号表示庐山的云雾还有许多姿态,我又继续追问: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呢?让学生仿照课文的例句说一说云雾不同的姿态。如果学生说的不够好,我利用图画展示了庐山云雾其它姿态,让学生看图说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从而突破了难点。
在这节课中,我总体上完成了预设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云雾的图片,学生在直观、轻松快活的氛围中学习。但是,在教学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由于问题设计不够准确,学生开始不能很好的理解我的问题;学生在朗读上还有待加强等。如果还重新上这这节课,我会注意这几方面的缺陷,在教学设计时注意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古人语“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写出了庐山春季漫山桃花、杜鹃盛开,夏季气候凉爽,秋季天高云淡,寒冬银装素裹的不同景致,寥寥数语就把庐山夏凉秋爽、冬温春晚的特点描绘得十分逼真。庐山由于高耸于江湖之间,雨量丰富,所以山中温差较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由于山间经常云雾弥漫,遮天蔽日,所以才有古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之美,美于山水,美于宁静,更美于云雾的灵动。课文中的“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充分表达了庐山云雾变化多样的特点。清晨,那轻盈的薄雾,从涧底飘飘摇摇地升腾着,弥漫着,婀娜多姿,像是仙女飘舞的纱巾。纱巾飘过之处,景物便渐次迷蒙起来。片刻之后,便如雪浪排空,填满了深谷幽壑,把天地连成了一片。就是近在几米之外的树木,此时也像是娇羞的少女,用纱缦遮住了俊美的容颜和窈窕的身姿。忽然,有一处浓雾倏地变薄,瞬息之间便消散殆尽,露出一座红柱绿瓦、斗拱飞檐的亭子来,而亭子四周,却依然是茫茫的雾海,亭台也就越发显示出天堂般的神秘,俨然是人间仙境,又仿佛是海市蜃楼。须臾,云雾开始流动起来,并且逐渐加快,刹那间便演示出乱云飞渡之势。瞬间之后,云雾在缥缈中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的像朵朵琼花展苞怒放,有的似道道瀑布凌空高悬,有的如缕缕炊烟婀娜飘忽……从中可以分明地发现,庐山的云雾不只像绒帽、玉带、大海、天幕,还像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这些云雾的“姿”和“态”,无不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前往。
感受庐山,要感受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在中国众多名山之中,庐山的文化积淀是最深厚的。无论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西式别墅,还是打着历史印记的碑刻、亭榭;无论是它独特的宗教文化,还是政治风云人物的频繁造访,都给这座山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庐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庐山更是一座名人山。据统计,现存历代名人歌颂庐山的诗词达4000多首。山上的历代名家书法、碑刻也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旅游文化的瑰宝。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习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以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加强在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用以上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找”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品”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 (由学生板书:变成……变成……)
3、“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这段教学给学生留下略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每篇课文留下略读时间都是富有实效的选择。】
(三)作业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抄在“采集本”上。
2、朗读、练习背诵。
【目的在于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庐 山 的 云 雾
(总起) (分述)
千姿百态 像……像……像……像……
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
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地放矢了。
遗憾: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的比喻句。
课例:苏教版第六册《庐山的云雾》
(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介绍庐山的云雾.)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
生:(自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生:(自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其实写庐山云雾的还有很多,只是课文用省略号代替了.
师: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奇百怪.它们有的像绒帽,有的像玉带,有的是大海,还有的是四蹄生风的白马.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们还会像什么呢
生抢着为云雾起名:一条金蛇,一只白羊,一块飞碟,一个仙人瓶等等.
师:真能干!这些云雾多有个性呀,让我们来当小作家,说说你想到的庐山云雾
观赏图片,准备练说,相互合作,互帮互学.
师:下面请小作家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把你笔下云雾的神奇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分小组交流后,主动上台解说.
师:光说还不过瘾,要是能把它写下来,那就妙极了.我们来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写话本领强.
生开始动笔写话.
思考:这则课例集读,看,说,写于一体,可谓形式多样.首先教者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回读,悟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口语交际活动.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帮助学生积极内化文本中规范的语言.而观看图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最后的写话比赛则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OK?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练习仿写。
2、过程与方法:
①、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②、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变幻多端。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你能通过读课题,表达出来吗?学生读课题。
3.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的秀丽吗?我们一起走近庐山的云雾吧!
二、品析课文,悟情悟境
1、精读第1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云雾。)②你是从哪句话或是哪个词知道的呢?(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③你能给“尤其”换一个词吗?
④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云雾,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喜爱? ⑤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请学生展示,评议。
⑥指导读第三、四句,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等词的意思。
2、精读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联系情境,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找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写法。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师范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品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语渗透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朗读。如有学生选择“白色绒帽”这种姿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白色绒帽在哪儿?你看白色绒帽戴在山顶上,多美啊!”;如选择了“一条条玉带”,就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玉带的美,并提问:将文中的“缠绕”改为“笼罩”行吗?通过换词,学生不仅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玉带的飘逸;如选择“茫茫的大海”,教师问:“看到茫茫的大海,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无边无际和壮观,几位学生读后,教师趁热打铁问:“还有谁也想读出大海的壮观?”学生在倾听中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学生得到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从而读得更出色。在朗读指导中我还注重了评价的指导性,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④、说话练习:
抓住“千姿百态”和“省略号”,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文中的四种姿态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3、自学第3自然段 ①自读,指名说。
②谁知道“瞬息万变”的意思?
③再默读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用“△”标出来。
④指名说。怎么读这几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真是迅速呀!自己试试练读这几个词。指名读。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得快,而且变得(多),书上写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说。
⑤什么是“一泻千里”?你们还见过这样的景象吗?(洪水、江水等)一泻千里让我们感受到水流怎么样?(快、猛、远)
⑥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读这个词。指名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孩子们,你们现在在哪?可惜,我们就要这样和庐山说再见了,想走吗?愿意走吗?文中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呢?(流连忘返)
②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读。读出依依不舍。③是什么让我们流连忘返?(庐山、云雾)三.及时总结,升华情感
教师总结: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有机会咱们一定要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多维互动、拓展练习
1.欣赏有关庐山秀丽景色的古诗。2.仿写。
五.落实目标,布置作业 背一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秀丽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
溧水蒋岭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我从以下四点做一个说明:
一、教材说明: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注意文章的写作手法。本课时的训练要求有以下几点:
1、学会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的美丽;
3、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
二、教法的说明:
为了训练三年级学生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握主要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达到理解。
三、学法的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试着向学生传授“学法”,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想想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的说明:
根据教学要求,本课时分为五个部分:
1、导入新课:还记得古诗《题西林壁》吗?(指背)写出了哪儿的景色 ?(板书:庐山)简介庐山以及云雾(板书“云雾”),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哪些特点呢?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2、检查自学情况;
3、讨论交流:这个部分可以分为三部:
(1)自学感知;
(2)讨论交流;
(3)发挥想象,评价朗读。
4、合作学习:这个部分分为三部分:
(1)自我阅读;
(2)小组合作;
(3)讨论朗读,直至背诵。
5、总结评价:
主要有两个设计:
(1)播放录像后:看到这么美得的景色,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
【庐山的云雾免费】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07-25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03
云雾缭绕11-05
庐山的作文06-13
庐山的诗文09-28
赞美祖国庐山的诗句06-06
庐山的作文250字06-27
望庐山瀑布的背景12-08
望庐山瀑布的改写作文11-29
描写庐山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