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练习研究实施方案(共8篇)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
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七、实验的具体策略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八、备课与观课议课研讨
一、练习题有效设计的意义
传统的练习题设计, 更多的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而且设计形式上简单枯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长此下去,练习题这一重要环节形同虚设,造成一个班级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优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的现象。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身心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设计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数学练习题。小学数学练习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应该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
二、练习题设计要突出实践性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使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应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练习设计可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三、练习题要源于生活,注重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 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选取合适的工具:报纸、米尺、软尺等表现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因此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用4根米尺就围成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有的用几张报纸,借助米尺或软尺拼成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四、练习题设计要突出层次性
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 教师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注意灵活、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这就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最佳发展区”,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五、突破难点,注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 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练习, 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这使 得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合理性
无论是用教材上的练习, 还是教师引进或自己设计的练习,都会有一个练习安排是否得当的问题。练习题的安排必须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应注意将复习、准备、形成性练习安排在学生学习、形成新知阶段,将基本、变式、判断、混合练习安排在学生巩固新知阶段,而将综合、拓宽、系统练习安排在学生发展新知阶段。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安排特点,新授课的练习,一般不超过混合练习;练习、复习课的练习,一般不必安排形成性练习。安排新授课的练习时要注意:形成新知分层练,关键之处重点练,难点之处强化练,易混之处对比练。而安排复习课的练习时则应注意,再现旧知全面练,形成网络系统练,形成技巧变中练,拓宽思路灵活练。
七、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完整性
新课标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的练习设计也应有所改变。所以,一节有效的课,一堂成功的教学案例,是离不开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前几日观摩了一节公开课,上的内容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At Christmas》的第二课时,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八个单元,属于总结性的单元,课文采用一般现在时态,以叙述的形式呈现,话题是谈论圣诞节的系列活动,以时间为顺序介绍节日,话题贴切,核心语法运用是:first, next, then, finally.在本次新授课中,教学环节中设有的课堂作业环节有:课堂准备练习、课堂反馈练习、课堂巩固练习、课堂拓展练习。
【课堂实录】
一、课堂准备练习
Free talk:
T:(有节奏的音乐,老师介绍自己边加入活泼的动作)
I am very happy every day. First, first, I wake up early. Next, next, I go to school. Then, then, I have classes. Finally , finally , I go home.
T: So ,tell something about me .
(表演简单疑问动作)First, first...(師生互动)
T:You know today is the 25th of December. The important holiday is coming. You can guess . (老师唱: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Ss:Its Christmas.
【教学行为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课堂准备练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师生互动自我介绍。第二是教学目标呈现与孩子的理解练习,第三部分是对圣诞节歌曲的练习。三个准备练习不像往常课堂一样直接切入话题,课堂教学目标的呈现基本上是老师的演读与介绍,没有学生的自由阅读和理解;准备的歌曲检查也只是课前的活动,课中不会特意呈现,除非是课堂教学。
二、课堂反馈练习
T:Look at the things . Which things are about Christmas?
Ss:Father Christmas / Stocking/Turkey...
T:Lets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图片)Can you try to order them?
Ss:(生尝试用First /Next/Then/ Finally 给刚才的图文进行编排)
【教学行为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中学生已对故事的有所理解,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圣诞节日的复现和反馈练习,恰如其分的呈现了First, next, then, finally,不像以往课堂让学生机械背诵课文,直接告知First, next, then, finally的中文含义,然后完成排序练习,而是巧妙的运用节日的气氛,复习中有新知,新知中再运用,非常出彩。
三、课堂巩固练习
T:Now you know the four words. Lets play.
游戏1:(四个学生上台,孩子戴着first, next ,then ,finally的头饰卡片,将孩子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学生进行排序。)
游戏2:定动作,猜词。四人一小组,抽单词卡,小组讨论,用四个动作组合,将所抽内容表演出,其余学生猜。
【教学行为反思与改进】
本环节中,教师运用了两个有趣的小游戏,进行了First, next, then, finally的运用巩固练习,学生人人参与,积极性高,完成的相当不错。这节课的游戏改进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有大大的改善和鼓励,在游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了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在合作中有了语言的自然流露,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以及小组合作的成就感,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的学会了语言并能正确使用起来。
四、课堂拓展练习
T:阅读拓展:(小组合作,阅读文章排序,并且配上简单的图画。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将蝴蝶的孵化过程进行排序,不仅训练了这几个词的用法,还加大了阅读量,同时体现小组合作和交往互助的团队力量,使课堂有一定的深度。)
【教学行为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还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实效性,如阅读蝴蝶演变过程阅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和分工,精心设计片段排序和图片设计,体现了人人参与的原则。
【课堂练习有效实施反思】
这节课是Grammer time 和Fun time.语法内容简单而枯燥,而教师呈现的却思维开放富有活力,教学目标明确,流程顺畅,突出了教师的教学风采,我们知道,英语课堂中的互动交往模式,是改善教学氛围,打造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教学方法。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九、研究时间: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
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主要工作:
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3年11月至2011年12月
主要工作:
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王玉海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0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下页篇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1.你喜欢数学吗?
A.喜欢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C.不喜欢请选择你喜欢数学吗?
2.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A.有B.说不出来C.没有请选择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3.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C.无
4.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
A .喜欢B .还可以C.一般
5.你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吗?
A.喜欢B.还可以C.一般
6.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
A.是B 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
C .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7.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A.他真勇敢B.谁让我自己不会呢
6.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吗?
A .会B.不会,我担心说错被他们取笑C.有时会,有时不会
8.你认为学习数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
A.听不懂教师的课B.作业太多C.数学太难了
9.你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吗?
A.能承受B.基本能承受C.不能承受
10.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数学课堂练习量:
A.适量B.有点多,我跟不上C.很多,我根本做不来
11.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A.与新课知识很相近B.比新课知识难一点C.跟新课一点关系也没有请选择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12.你觉得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
A.适中B.有点难,跟新课内容不同的C.很难
13.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
A.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讲解B.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
C.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
14.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
A.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B.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C.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15.你认为数学课堂练习效率高吗?
一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都做同样的习题, 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通常感觉没有挑战性, 淡而无味, “吃不饱”, 久而久之, 他们便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继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难度太大, 力不从心, “消化不良”,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望物理而生畏, 进而却步。这也就是说, 实际教学中的习题没有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 不能适合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设计习题时, 应注意精选习题, 不搞“一刀切”, 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 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设计层次性习题, 还包括同样一道题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 他们对习题解答的水平也不同。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 练习要求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 练习要练选, 教师要对手边使用的练习进行筛选, 选取典型试题, 保证做题的质量; (2)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依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习题数量、难度, 争取做到少而精, 难度要降低, 梯度要缓, 做到有效; (3) 讲解要细致, 注意方法的传授, 注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分析错误的原因, 帮其改正; (4) 力求完善内容, 有效作业要考虑习题的基础性、技能性、创新性的比例合理, 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尽量合理、有效。
二课堂练习要具有生活实用性
物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的影响。初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 教师在物理练习设计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综合运用物理及其他学科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习题,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系列问题时, 感受到所学内容的有用性, 不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三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第一, 上课开始阶段。练习内容——根据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 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适当进行点评, 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此时适合提问一些与新授课有关的概念性问题。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 是为新授课作铺垫的。
第二, 上课途中。练习内容——检查教师新授课效果, 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及时加以巩固, 以免部分学生掉队。
第三, 上课结束阶段。练习内容——对整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一次综合评价, 作为下一节课适当调整的依据。
四设计物理课堂练习要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练习中, 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的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 总有新想法、新设计, 表现得很独特, 这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 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与基础。因此, 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的题目, 包含多种结果, 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从而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提供物理的交流机会, 较好地体现“人人掌握物理”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物理”这一大众物理教育思想。针对优生, 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 还必须要有拓展性学习, 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练习的设计可以是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问题方法不统一;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激活思路, 能从不同方向去夺取最佳的习题策略。
五课堂练习要注重依附教材
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在一定的情境中渗透。这个载体指的就是创新素材, 也叫创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我依据教学目标, 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 靠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从教材中寻找课堂练习点, 灵性设计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型练习题。这种开放型的课堂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多向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尽可能针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变式、发散, 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题价值, 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越学越活。
六课堂练习的检查和评价功能
第一, 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参与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作为教师, 应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 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第二, 教师要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 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 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在小组内、班级中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 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 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引发争论, 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这时, 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 以自己的标准答案作为最终的评价, 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 最终扼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 学会少“讲”多“听”。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 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充满童趣的世界, 体会学生的情绪, 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策略研究
一、小學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研究与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各个小学学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观念,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发展。而对于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联系的设计策略研究,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真正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联系的设计策略研究应用
教师不但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联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良好的引导,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合理设计进行数学教学,更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将抽象概念转换为丰富的动态信息图。教学活动是连接学生思维的良好桥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脑细胞,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差距和联系,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珠子,从而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发现数字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有通过设计相联系的数学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努力掌握好课堂节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得教学课堂得以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潘为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小学, 2010(9).
[2]丁燕倩.在课堂中让练习设计放光彩[J].学苑教育,2011(11).
【有效练习研究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11-0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10-15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11-12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07-17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06-19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07-08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06-29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11-03
校园招聘的有效性研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