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精选8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 篇1

[教材]

《网络技术应用》第三单元第五节——中国地图出版社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黑客”的基本常识;

2、了解防范网络病毒的一般方法;

3、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和特点;

能力目标

1、掌握维护网络安全的常用操作方法,如安装杀毒软件,升级病毒特征码;

2、能为自己的电脑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

情感目标

认识网络病毒的危害性,提高网络防毒拒骗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实践防范网络病毒的几个常用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从中能思考并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上网时中过计算机病毒吗?是在什么情况下中毒的?中毒症状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杀除病毒的?

2、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一方面了解自己在上网时的安全指数,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整体测验情况,对部分得分率低的测试题作一定的解释,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和准备。

3、通过一个小活动“!!吐血推荐,最新的QQ升级程序!!QQ_Update.exe”,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骗他们安装冰河木马的服务器程序。接着,演示如何使用冰河木马的控制器程序控制某一台已安装了木马的电脑,让学生了解木马的传播途径和一般特征。提问:我们如何杀除这个木马程序呢?

二、学生自主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安装杀毒程序、杀除所中的木马程序的过程。(如果有学生没有安装木马程序,则让他们先安装防范网络病毒的软件,然后尝试安装木马,会有什么情况产生)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下面1至4四个活动,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做其他活动,看看哪一种方法可以杀除那个木马程序?

1、安装杀毒软件,并更新病毒特征码;

2、安装个人版防火墙,并进行升级;

3、安装木马专杀工具;

4、安装微软公司发布的最新补丁程序;

5、设置浏览器的安全级别;在浏览器窗口上依次单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进行设置。

教师指导:对各个活动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帮助检测安装后木马程序是否被杀除了,提问杀毒软件为什么要更新病毒特征码?防火墙的作用是什么?操作系统为什么要安装更新补丁程序?

经过实践,发现杀毒软件Kill只能查出病毒,但不能杀除;防火墙可以阻挡外部程序的攻击,但也不能杀除所中的毒;第3种方法在这里倒是最有效的;更新操作系统也是必需的,但在没有连接到因特网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真正的效果。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方法(重新安装系统、修改注册表文件等等),促使他们思考、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方案,在网络环境下抵御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的攻击。

教学意图:

1、给学生提供一些杀除木马病毒的程序和方法;

2、让学生体验各种防范网络病毒软件的安装过程,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注意软件要及时更新,认识到杀毒软件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三、布置问题任务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浏览提供的学习资源,思考并完成本节课的作业:为自己的电脑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方案,在网络环境下抵御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的攻击。

教师引导:除了使用各种杀毒方法以外,人的安全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如定时升级杀病毒程序、更新病毒特征码,异地备份重要的文件资料,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各种密码,不随意透漏自己的生日、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等,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和程序,不浏览不知名的小网站„„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 篇2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1 教案

1.1 教案的涵义

教案也就是教学方案,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每次课(或章节)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它是建立在钻研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的。[1]

1.2 教案的组成

针对教案,各级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需求都建立了自己的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但一般来说教案主要包括教案课题、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活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组成部分的时间分 配等。

1.3 撰写教案的原则

1.3.1 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书育人更是马虎不得。教学活动应当根据教案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从而增强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减少教学工作的盲目性,规范师生的课堂行为,指导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教案本身又是对教学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1.3.2 预见性

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预想、预设,力求做到此时此想符合彼时彼境。教师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并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提前准备和预防。

1.3.3 简洁性

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冗留清瘦。”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因此,教师应当用简明的语言、规范的格式对教学过程进行高度概括。通过教师的深刻思索和恰当提炼形成教案。教案应更偏重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规划和把握而不应当是教材的搬家、板书的替代。

1.4 撰写教案的意义

1.4.1 教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案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下接课堂教学,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键点和文字展示。

1.4.2 教案是教师预设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案是知识因素、情感心理因素、课堂教学组织经验因素、传知授能的技艺因素等的统一复合体。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对大纲、教材的总体把握。

1.4.3 教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等待课堂教学的灵感突现,而应通过充分备课完成教学活动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有没有这个纲领和方案,纲领、方案制订得怎样,将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劣。

1.4.4 教案是备忘录、是资料库,是教师宝贵的知识财富

教案作为一种文字载体,贮存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可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提取或查阅。从长远角度看,教案里记录着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珍贵资料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心得, 积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资料宝库。[2]

2 教案分类改革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计算机类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传统科目不同,知识并不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它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信息素养是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和必备的职场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个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传统教案已不能完全反应出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如职业教育中常用的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等教学形式和方法,传统教案形式就失去了个性化和针对性。

“教学案”的设计应以实用为原则,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体现师生民主,师生平等,师生互动,主动探究。[3]因此,针对高职教育中常用的“任务驱动”、“项目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和“模块化”四种教学方法,我们课题组将教案分为任务驱动教案范式、项目驱动式教案、模块化教学教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教案。

2.1 项目驱动教案范式

项目驱动教案范式的研究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主,如“C/C++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管理”等课程,教案中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用“教学内容归纳”代替教材搬家,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概括知识和项目的展开, 明确“教学成果”,这类教案的撰写以项目为基本单位,重点突出知识的条理性、逻辑性,着力解决“如何让学生更简单的接受、更主动的学习和记忆”的问题。

2.2 任务驱动教案范式

任务驱动教案范式的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主,此类课程教案中将“学习目标”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明确“教学成果”,用“教学准备”概括课前需准备的素材,将“教学内容与课堂组织”、“教学组织及实施、学生活动”和“时间分配”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对应,表格中要详细说明各个教学环节引入、讲授的内容、例题选取的目的、学生的操作、所用的时间等。

2.3 模块化教学教案范式

模块化教学教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知识部分和技能部分, 再将知识和技能分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通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素养。此类教案主要应用在我系的网络教研室所辖的“CCNA”、“综合布线”等课程上,教案主要包括“故有技能”、“故有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技能”、“情境设置”、“实施过程”六大元素,将“故有技能”、“故有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技能”融入“情境设置”,通过“实施过程”完成知识和技能从“故有”到“目标”的学习。

2.4 基于工作过程教案范式

基于工作过程教案范式的研究以实践操作课程为主,如“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片处理”等课程,此类课程教案重点关注实践操作过程过程中学生如何操作及实践操作的展开。教案主要包括“教学成果”、“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学生活动”等元素,从教学、技术、工作三个方面出发,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工作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环境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3 改革成效

3.1 有利于教师备课

教案的改革,根据课程所实现目标的不同,将课程分成四大类,并规范了每类教案的格式,引导教师在不同类型课程的备课过程中,把握课程的核心和目标,正确平衡理论、实训的权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自然地接受知识、掌握技能。

此次教案改革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教案范式的使用,不但可以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备课、规范备课,而且可以使青年教师更深刻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更多的充当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教材的复读机。

3.2 有利于课程实施

教案的改革,有利于引导教师把备课的着眼点更多的放在对课堂情境的预设、教学节奏的掌控和对学生的关注上,从而使教案更好的反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组织,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紧凑感和知识的连贯性。

3.3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案的改革,规范了不同类型课程的教案格式,引导教师规范备课。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素材、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教师流畅的知识传授、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够提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技能的掌握和对教师的敬佩和信任。“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谊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

4 结束语

教案改革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通过有效的备课,实现教学水平和技艺的不断提高,从而教学相长,事半功倍。通过课题研究,不同的教案范式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更能让教师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去分析教材,整合知识,使其适合高职院校不同类别课程和培养目标的需求,。

摘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崛起,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国主要的人才培养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备课密不可分,而教案是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钻研教材、整合知识的教学依据,笔者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案建设研究》课题研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撰写本文。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篇3

[关键词]病毒威胁问题 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37—01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信息资源可以为大家所共享,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陷阱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病毒种类各异无处不在,黑客猖獗防不胜防。还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贩卖个人信息或是公司的商业机密。致使人们的隐私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性已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该文对计算机综合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单剖析,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完善整套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1、病毒的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由人为编制一系列程序,对计算机功能数据破坏的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指令,它们都能一定程度上侵害使用者的隐私权利,甚至财产安全。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传染n生、隐蔽性以及潜伏性的特点,面对计算机病毒的肆虐问题,与之相对的是一系列人工预防,自动检测等等。

2、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漏洞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就是计算机系统中未经管理员允许,却进行访问或提高访问层次的软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物理漏洞、软件漏洞、不兼容漏洞等,其中物理漏洞就是相关人员访问那些不允许访问的地方;所谓的不兼容是由系统集中过程中各部分环节间的不同引起的,缺乏安全性。计算机的系统漏洞一般表现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上,相应的开发工具,应用程序等。从系统正式应用的那一天开始,其系统的漏洞就会逐渐的暴露出来。但是关于系统的系列问题,如果脱离了系统存在的环境以及其具体的时间运用,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针对具体的系统版本结合具体情形对系统漏洞进行一系列讨论才能找到可行的具体方法。在一系列的系统安全中,确保运行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谓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的保证,计算的得到的信息知识能够得到正确处理,系统各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正常使用。有些因素影响着系统的运作安全。如工作人员一系列的误操作;如果业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低下,其综合素质比较低,则系统的安全问题就出现于一系列的误操作。系统不能正确的对数据进行处理。还有一些误删操作,比如把重要程序,数据当作垃圾软件或者病毒软件删除了。计算机病毒的升级,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病毒程序,对存在的系统漏洞,进行一系列攻击,从而导致系统出现瘫痪,影响日常生活的使用,泄露使用者的隐私权权,侵犯使用者的财产信息安全。

3、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类型可从区域范围和上网方式划分为局域网、区域网、广域网和拨号上网。普通拨号上网的用户与局域网用户相比,普通拨号上网的用户在预防黑客的对抗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计算机网路的开放性、互联性,致使网络为病毒或是黑客的攻击提高机会。又因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和错误,让不法者有机会加以利用。网络安全问题主要为系统漏洞问题,不法者利用恶意代码通过漏洞进入计算机系统对主机进行攻击或者控制电脑;欺骗技术攻击,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计算机设置为网关IP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转发异常而是某一段网络无法访问;还有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病毒程序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再有就是黑客攻击,他们可以窃取个人的账号密码和个人信息等。不要小看这些网络安全问题,被人盗用账号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几千元钱,被盗用的账号如果被黑客利用作为跳板从事网络破坏活动,那么你可能拥有的麻烦将无法估计。

3.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对保密性的保证:对于网络应用只可以在具有授权允许下才能进行;保持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在一系列存储以及传递的过程中不被修改,信息包的保存;未授权者没有想关的权利;对于静态信息进行可操作性,以及对动态信息的可浏览性。

3.2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种类因素

非授权访问,主要是指对网络设备以及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常的使用或超越权限的使用;假冒合法用户,主要指利用各种假冒或欺骗的手段非法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全,已达到占用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数据完整性破坏,有意或无意的修改或破坏信息系统;病毒攻击;黑客入侵。

3.3计算机安全的防范功能

网络安全机制应该具备一些基本防范功能,以应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缺失的现状,比如是否能够进行身份识别,存取权限的系列控制、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等一些功能的实现。

3.4基础防治措施

首先经常修改密码。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黑客破解密码的方法有很多,但也需要机器长时间的运行才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账号密码。所以经常更换密码对盗用就显得十分奏效了。在密码的设置上也要加以注意,不要选择常用字做密码、用单词和符号混合组成密码、使用9个以上的字符做密码,对WhMows系统来说,密码最少要由9个字符组成才算安全,在大小写字母结合的情况下设置的密码安全性能更高。使用杀毒软件不定期地不定期地在脱机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清除。另外,有的杀毒软件还提供网络实时监控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在黑客从远端执行用户机器上的文件时,提供报警或让执行失败,使黑客向用户机器上载可执行文件后无法正确执行,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最后是在使用电脑时需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如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的邮件附件;关闭不安全服务;不随意共享文件;不从不受信任的网站上下载软件。

4、用户程序安全性能

用户程序的安全性问题,体现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程序的漏洞以及稳定性问题,程序的病毒n生以及蠕虫程序,以及程序的耗时性与死锁问题。用户程序由于不同原因而存在不同的缺陷,有些缺陷是设计进行的时候不符合逻辑规定留下来的,有些缺陷是程序员无意识犯下的,有些是故意造成的。程序的开发中要防止有意的冲击性缺陷。程序设计要正规,方便,简洁,减少逻辑错误,确定逻辑顺序的正确性,猜出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今随着科技技术与互联网的延伸,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难以辨别,所以对于一系列防毒杀毒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到更先进,更规范。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科研机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进行病毒的预防研究,这一定程度上能够针对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狂的局势,避免陷入被动的局势,促进网络信息安全的全面化。

结束语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的和开放性,致使网络信息容易受到来自黑客窃取、计算机系统容易受恶意软件攻击。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也越来越受的重视。虽然现在用于网络安全防护的产品有很多,但是黑客们仍旧是无孔不入,各类病毒更是防不胜防,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应广泛的使用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数据加密技术等提高电脑自身的安全防御性能;学习了解常用的网络防范措施,减少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已达到安全使用互联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教案 篇4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授课对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30个班

授课学时:本学期60学时

主修教材: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获奖: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教材二等奖

主编: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王海春

参考教材: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李存斌

实训教材: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实训指导》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钢等

教学资源:

硬件:

1、多媒体教室1-8号

2、局域网机房1-9号

3、计算机拆装实验室

4、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软件:

1、计算机文化基础电子书(含语音)

2、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操作辅助教学软件

3、计算机文化基础无纸化考试系统

4、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5、计算机文化基础PPT教案

6、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库

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室利用电子教案讲授

2、在局域网机房学生利用电子教材自学、教师辅导、计算机播放操作演示、上机实际操作、无纸化考试系统考试。

3、校园网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自学、教师网上辅导、网上播放操作演示、网上手把手操作实习、自主完成网络习题、网络化考试系统测评。

第一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认识一下有些什么样的计算机产品

任务二 回顾计算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任务三 认识计算机的分类

任务四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任务五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任务六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

任务七 认识计算机软件

任务八 了解软件的版权情况

任务九 掌握软件的分类

教学目的:了解有关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的基本配置、用途和价格。以使我们对计算机产生一些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

对计算机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课后的观察和体会进一步深入理解课堂理论知识。

思考题:

1、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情况?

2、目前市场主流的计算机设备价格?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一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开机和启动

任务二 退出Windows2000和关闭计算机

任务三 鼠标的基本操作

任务四 认识计算机键盘

任务五 击键的正确指法

任务六 启动汉字输入法

任务七 学习全拼汉字输入法

任务八 掌握智能ABC汉字输入法

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内容涉及鼠标操作、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了解多媒体技术。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

掌握计算机开机关机的正确方法和键盘录入的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熟悉键盘的键位。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一章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了解计算机的安全使用环境

任务二 了解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任务三 学习计算机病毒的有关认识

任务四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任务五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任务六 KV3000杀毒软件的使用

任务七 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的理论和正确维护的手段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定义,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3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3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

掌握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安全有效的使用计算机。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二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认识WindowsXP桌面

任务二 认识“开始”菜单 任务三 认识“任务栏

任务四 怎样打开应用程序

任务五 怎样打开文档

任务六 认识Windows XP的窗口

任务七 认识Windows XP的菜单栏

任务八 怎样使用快捷菜单

任务九 认识对话框

教学目的:认识Windows XP桌面,掌握“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我的文档”的主要功能,认识对话框。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Windows XP桌面上各种图标所代表的意义,认识对话框。认识Windows XP的菜单栏,学会使用快捷菜单。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二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使用“记事本”建立一个文档

任务二 怎样使用“画图”创建杰作

任务三 怎样使用“剪贴板”剪贴图像

教学目的:学会用“记事本”建立文档,掌握使用<PrintScreenn>键将屏幕图像复制到剪贴板的操作,了解Alt+PrintScreen键的主要功能。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剪贴板”的基本概念,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学会利用鼠标操作绘图工具,绘制出图画来。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二章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打开并认识资源管理器

任务二 怎样组织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的内容

任务三 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任务四 怎样创建新文件夹

任务五 怎样创建新文档

任务六 怎样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七 怎样打开文件

任务八 怎样为文件和文件夹重命名

任务九 怎样为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

任务十 怎样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十一 怎样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十二 怎样搜索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十三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教学目的: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和使用,掌握文件的主文件名和可选的扩展名的使用,掌握文件夹的功能和使用,掌握选定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3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3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了解“我的电脑”窗口中的各图标的意义,了解文件的类型及特性,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二章

第四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准备好使用的软磁盘

任务二 复制软磁盘 任务三 美化桌面

任务四 自定义鼠标

任务五 自定义键盘

任务六 怎样调整时钟

任务七 怎样安装和卸载程序

任务八 怎样添加新硬件

任务九 怎样使用打印机

教学目的:

掌握软磁盘的使用常识,掌握复制软磁盘的方法,掌握安装和卸载程序的基本方法,了解安装打印机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定义键盘、鼠标的操作方法。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4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4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美化桌面的技巧,掌握安装和卸载程序的基本方法,了解屏幕分辨率的设置如:640×480、800×600、1024×768等。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三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认识word 2002 任务二 在word中创建文档

任务三 在word中录入文档

任务四 保存word文档

任务五 编辑前的准备

任务六 文档的编辑

教学目的:认识word 2002窗口,了解中文Word 2002工作窗口的组成,掌握从Word 2002中退出的多种方法,掌握在word中录入文字并进行字体类型、大小、颜色的设置。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了解自动保存文档的方法,掌握文档的编辑排版,掌握“查找和替换”操作方法,掌握文字格式复制。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三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word文档的字体设置

任务二 段落格式化

任务三 创建项目列表和编号列表

任务四 首字下沉

任务五 边框和底纹

任务六 页面设置

任务七 页眉、页脚与页码设置

教学目的:掌握Word文档的字体设置,掌握使用菜单命令进行字符格式设置的方法,会设置“突出显示”、“着重号”、“双删除线”、“并排字符”、“组合字符”等。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首字下沉操作,掌握页眉、页脚与页码设置,了解纯文本的概念,了解视图模式。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三章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分节和分页控制

任务二 分栏、竖行版式

任务三 在word中插入图片

任务四 设置图文混排

任务五 文本框

任务六 艺术字

教学目的:掌握分节和分页控制方法,掌握分栏、竖行版式设置,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掌握选择“艺术字”并对输入的艺术字内容实施加粗、倾斜等处理。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3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3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设置图文混排基本方法,掌握文本框的操作,了解编辑标注格式的方法,掌握艺术字的编辑与格式化。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三章

第四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表格的创建

任务二 表格的编辑

任务三 图表的生成

任务四 用自由表格工具栏创建表格

教学目的:掌握用Word创建表格的方法,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增加或删除行列、插入字符等),掌握合并与拆分单元格的方法,了解表格的的各种转换。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4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4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合并与拆分单元格的方法,掌握表格的修饰方法,会用自由表格工具栏创建表格,掌握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按钮进行表线、边框处理。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三章

第五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在word文档中插入数理公式

任务二 模板和向导

任务三 使用样式编排文档

任务四 文档的打印

教学目的: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数理公式的方法,会激活“公式编辑器”,会使用样式编排文档,会使用文档进行打印。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5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5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常用公式的编辑和格式化,会使用Normal模板进行编辑排版,掌握模板的创建。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四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了解EXCEL的启动与退出

任务二 认识Excel的操作方式

任务三 用EXCEL制作成绩表

任务四 快速制作电子表格

任务五 格式化课程表,使课程表更加美观

教学目的:了解EXC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EXCEL的菜单栏,掌握用自动填写功能输入有规律的数据的方法,了解EXCEL提供的一些格式化表格的操作方法。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学会使用快捷菜单,掌握EXCEL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掌握用自动填写功能输入有规律的数据的方法。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四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了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

任务二 用函数处理表中的有关数据

任务三 制作销售、进货、库存自动统计系统

教学目的:掌握EXCEL中的公式的使用,掌握EXCEL中的函数的使用,了解销售表、进货表、库存自动统计表的制作,了解单元格地址表示形式上绝对地址与相对地址。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函数的调用形式,掌握常用函数:SUM函数、AVERAGE函数、MAX函数、MIN函数、IF函数,掌握用函数处理表格中的数据的常用方法。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五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认识Photoshop的主窗口

任务二 创作一幅图像

任务三 在图像插入文字

教学目的:认识Photoshop的主窗口,了解图层的概念,掌握常见图片编辑方法:自由转换图像、缩放图像、移动图像,了解Photoshop的图像文件格式:PSD、BMP、JPEG、GIF、TIFF等。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魔术棒工具和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掌握常见图片编辑方法:自由转换图像、缩放图像、移动图像,学会在图像中插入文字。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五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图像的修饰效果

任务二 浮雕字

任务三 发光字

教学目的:了解图像处理效果的指标:对比度、亮度、色阶、像素,了解图像的基本修饰方法,掌握改变原始图像的对比度、亮度及色阶的基本方法,了解图像处理技术术语:饱和度、色调、色阶、滤镜、插件。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套索工具中的磁性套索工具的使用,掌握浮雕字制作方法,掌握发光字制作方法,了解图像处理技术术语:饱和度、色调、色阶、滤镜、插件。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六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使用普通电话

任务二 使用手机打电话

任务三 收发传真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通信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现代生活中通信的手段和基本原理。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六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现代通信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的:掌握现代通信的理论知识。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现代通信手段的理论知识,并了解国内外通信手段的差距。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七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启动和设置IE 5.0 任务二 使用IE 5.0 教学目的:了解Internet、TCP/ IP协议、域名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等国内四大数据网络媒体,掌握启动和设置IE 的方法,了解Web页的URL的使用,了解超级链接的基本概念。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1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1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IE菜单项功能和使用,掌握使用IE对网上内容进行浏览、保存、打印的操作,掌握使用IE收藏夹进行添加和整理操作。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七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启动和设置OUTLOOK EXPRESS 任务二 使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邮件

教学目的:了解电子邮箱的基本知识,掌握启动和设置OUTLOOK EXPRESS的方法,会用OUTLOOK EXPRESS 发送和接收邮件,掌握建立通讯簿的方法,了解邮件服务器的基本知识。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2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2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会用OUTLOOK EXPRESS 转发邮件,会用OUTLOOK EXPRESS 回复邮件,掌握打开“Internet连接向导”对话框进行参数设置的基本方法。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七章

第三课

教学内容:任务一 在WINDOWS 2000 下拔号接入Internet 教学目的:了解调制解调器的类型,了解接入互联网的两种基本方法(拨号方式接入和专线方式接入),了解接入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一个网帐号、一台计算机以及相应的一些软件),掌握添加TCP/IP协议的方法,了解代理服务器方式的接入方法。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3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3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安装拨号网络适配器的方法,掌握“调制解调器属性”设置,掌握添加TCP/IP协议的方

法。

答疑:学生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教师答疑区进行

第七章

第四课 教学内容:

任务一 使用FRONTPAGE制作如下主页

任务二 初步学习HTML语言结构,并结合具体的网页制作实践进行理解

教学目的:

了解网页的基本概念,了解使用Frontpage 制作简单网页的方法,了解HTML 语言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部分作用,掌握发布网页和设置个人WEB服务器的方法,了解个人Web服务器PWS安装与使用。

板书设计:见计算机文化基础PPT 教学重点难点:见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件

课外作业:第4课教材习题

网络课件平时习题

学习参考资料:

1、第4课知识库、小词典

2、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参考资料

3、计算机工程技能实训指导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网络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

课后小结:掌握网页设计的版面安排,掌握在网页中插入对象的方法,了解网页中超文本标识语言框架和动态图象的概念,应能掌握发布网页和设置个人WEB服务器的方法。

思考题: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有什么不同?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 篇5

第七课

《分享丰富的资源》—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 题]:《分享丰富的资源》—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技能目标:

动手建网前的准备工作——怎样制作带接头的网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通过“动”起来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并从中体验到实践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

本课以理论学习、动手实践为主,辅助教师演示讲解法,学生合作学习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动手建网前的准备工作——怎样制作带接头的网线。

[学情及教材分析]:

农村地区的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相对较少,经过调查90%的家庭没有电脑,几乎只局限于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堂上,很多学生对于基础计算机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牢固,操作时间不够充足,应在书本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上加以弥补,例如本课教学,将一节课分成二节去上,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掌握的程度会很良好,同时课前对学生做出具体的复习与预习要求。[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我们的电脑及其排线,说说这些电脑之间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电脑之间是相互连接的、每台电脑都有一根线连接)。同学们看着电脑之间联系就能获得关于网络的信息,其实这些电脑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网络。可见,网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计算机网络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一。(板书课题:第七课 分享丰富的资源—计算机网络基础)

二、新授

1.计算机网络探秘

经过长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用计算机网络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了。可你知道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吗?(板书:计算机网络定义),什么是计算机网络?通常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相互连接,使其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和系统的集合。

(老师讲解,请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师:我们生活在网络的世界,每天都在网络世界获取和传递信息。可见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网络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已经充分利用网络改变生活。举例:人们有了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答案。现在人们的购物方式因为网络而发生改变。等等,那么计算机网络是由哪些部分的呢?不管什么样的计算机网络、它的组成基本是一样的。计算机网络一般由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等六个部分组成(教师具体讲解下各部分,学生对于某些部分进行举例)。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网络的通信距离来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见课本53页表7.1)。除了上面提到的按通信距离来划分外,还可以按其他方式来分类,如;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混合交换;(板书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通信距离来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4动手建网前的准备工作——怎样制作带接头的网线 首先让学生了解制作做网线的材料——双绞线和水晶头(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制作网线的二个材料,双绞线:局域网中的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双绞线作为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传输介质,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水晶头:RJ-45水晶头,之所把它称之为“水晶头”,估计是因为它的外表晶莹透亮的原因而得名的吧。双绞线的两端必须都安装RJ-45插头,以便插在网卡、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RJ-45接口上。

制作工具:线钳、测线仪

线 序:(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从左至右线序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接下来由教师具体讲解怎样做带接头网线:

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实际用什么剪都可以)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有一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您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RJ-45接头时,可以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较长的裸露线。

接下来就要进行拨线的操作。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剥向左方,蓝色对线剥向右方。

将绿色对线与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对线与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线对颜色是有一定顺序的。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市面上还有一种RJ-45接头的保护套,可以防止接头在拉扯时造成接触不良。使用这种保护套时,需要在压接RJ-45接头之前就将这种胶套插在双绞线电缆上。

重复步骤再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因为工作站与集线器之间是直接对接,所以另一端RJ-45接头的引脚接法完全一样。完成后的连接线两端的RJ-45接头无论引脚和颜色都完全~样,这种连接方法适用于ADSL MODEM和计算机网卡之间的连接,计算机与集线器(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然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

三、练习

将学生分成六组,每个小组分别到实验台前制作带接头的网线。

四、小结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已经充分利用网络改变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取来自全球的各种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传递到世界各地。网络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变的更加的重要。

五、作业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概念、组成及其分类。掌握做网线的方法。初中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案(第七课)

《分享丰富的资源》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张 大 伟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管理计算机》第3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理论为主,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知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特征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查杀病毒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能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本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缺乏实践和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但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较大,不容忽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一的学生,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略知一二,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病毒,有些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所以要具体的、形象的来解释这个定义来加深印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在锻炼着提高着,但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却流于形式。加强学生的防病毒的意识,同时自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杜绝学生制作病毒与复制病毒的传播,保证网络的正常,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初步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

2、操作领域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危害。

2.掌握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领域

1、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计算机安全与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 计算机安全的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现在的五十三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不做有损信息安全的事。

(2)采取防范措施:掌握一些保障信息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方法:

如:硬件系统的安全;软件系统的安全;用户数据的安全;病毒、黑客的防范等。

讲到“病毒、黑客”四个字时,语气要强烈一些。然后立刻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黑客”和“计算机病毒”?

“黑客”往往是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未经授权非法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而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的人。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程序,它通过自我复制或者修改其他程序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小程序, 能够自身复制自身, 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别的程序上,通过宿主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病毒程序,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使用。

注:提问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

(1)“计算机病毒”首先是某些人编写的一种计算机程序;

(2)为了掩人耳目,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

(3)既然病毒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怎么被执行?

(4)计算机染了病毒之后,是立即发作吗?

(5)为什么把这种程序称作“病毒”?像生物病毒一样有复制能力。

(6)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毁坏数据,影响使用;

3、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1)降低系统执行效率;

(2)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

(3)造成死机;

(4)部分文件被删除;

(5)改变存储在硬件上的程序;

(6)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内资料。

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的病毒多种多样,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具有破坏性。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如CIH病毒能破坏计算机的主板。

(2)具有隐蔽性。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计算机网络安全 篇7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 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 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 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特点

1. 隐蔽性和潜伏性。

计算机网络攻击正是由于其隐蔽性, 且其过程所需的时间很短, 让使用者疏于防范、防不胜防。计算机攻击产生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 攻击往往潜伏在计算机程序中, 直到程序满足攻击效果产生的条件, 被攻击对象才会产生问题。

2. 破坏性和危害性。

网络攻击往往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使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而且一旦攻击成功, 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 更甚者将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

3. 突发性和扩散性。

计算机网络破坏通常是毫无征兆的, 而且其影响会迅速扩散。无论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 都会因为网络的互联性形成扩散的连环破坏, 其影响规模若不干涉将会是无限的。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1. 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 Internet处于无政府、无组织、无主管状态, 所以也就无安全可言, 任一用户可以通过Web上网浏览, 方便的可访问性使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极易受到侵害, 也为保密造成困难。其次,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均存在漏洞, 漏洞是可以在攻击过程中利用的弱点, 它可以是软件、硬件、程序缺点, 功能设计或者配置不当等造成的。黑客或入侵者会研究分析这些漏洞, 加以利用而获得侵入和破坏的机会。最后, TCP/IP协议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 该协议数据流采用明码传输, 且传输过程无法控制, 这就为他人截取、窃听信息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 该协议在设计时采用簇的基本体系结构, IP地址作为网络节点的唯一标志, 不是固定的, 且不需要身份认证, 因此攻击者就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可以通过修改或冒充他人的IP地址进行信息的拦截、窃取和篡改。

2. 来自外界的威胁因素。

(1) 自然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一定适宜的自然条件作为支撑, 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恶劣的外部环境、机器设备的故障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网络安全。

(2) 黑客攻击。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 黑客利用两者之间的空白期, 研究发现系统的漏洞, 进行突击网络系统安全的预谋。这种人为的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

(3) 非法访问。非法访问指的是未经同意就越过权限, 利用工具或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突破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权限, 侵入他人电脑进行操作。

3. 计算机用户带来的威胁因素。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通常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隐秘性文件未设密、操作口令泄露、重要文件的丢失等都会给黑客提供攻击的机会。对系统漏洞的不及时修补以及不及时防病毒都可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破坏。

4. 有效评估和监控手段的缺乏。

全面准确的安全评估是防范黑客入侵体系的基础, 它可以对将要构建的整个网络的安全防护性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估, 并保障将要实施的安全策略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在现实中,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更多注重的是事前预防与事后弥补, 在事中评估和监控方面有所欠缺, 这直接造成网络安全的不稳定。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 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数据统计, 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侵入事件。在Internet/Intranet的大量应用中, Internet/Intranet安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事实上, 资源共享和安全历来是一对矛盾。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 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 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而且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更为他们提供便利。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 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 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诈骗, 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 使得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来说, 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 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早期的网络防护技术的出发点是首先划分出明确的网络边界, 然后通过在网络边界处对流经的信息利用各种控制方法进行检查, 只有符合规定的信息才可以通过网络边界, 从而达到阻止对网络攻击、入侵的目的。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病毒技术等, 主要的网络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 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 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 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 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 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 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的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状态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 将属于同一连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看待, 构成连接状态表, 通过规则表与状态表的共同配合, 对表中的各个连接状态因素加以识别, 与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静态过滤规则表相比, 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应用网关技术在应用层实现, 它使用一个运行特殊的“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的工作站来连接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 其目的在于隐蔽被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 保护其中的主机及其数据。

2.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与防火墙相比,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比较灵活, 更加适用于开放的网络。用户授权访问控制主要用于对静态信息的保护, 需要系统级别的支持, 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实现。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 虽无法避免, 但却可以有效地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 虽无法检测, 但却可以避免。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

3. 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 只有通过网络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共同努力, 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技术, 尽一切可能去控制、减少一切非法的行为, 尽可能地把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同时, 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 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 强化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内使用的IP地址作为一种资源以前一直为某些管理人员所忽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应该对本网内的IP地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只有共同努力, 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从而使广大网络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社会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有了极大的发展, 社会沟通进一步加强。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 也存在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方方面面,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维护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 而且要从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弥补三个方面入手, 不断加强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技术, 制定安全策略, 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Research

Lv XueJian

(Baoding Branch of China Tietong,Baoding071000,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based,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auses a major way.

Keywords:Computer;Network security;Firewall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标志,而计算机网络安全则成为衡量信息化水平的十分重要的方面。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性能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保障,而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成为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网络安全受到威胁,不安全现象普遍存在,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甚至是极为严重的后果,为网络使用者、单位、集体、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原因有很多,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合理配备保障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传递,网络安全设备的使用安全问题产生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为因素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网络设施破坏。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基础是通信线路。一方面,自然因素如大风、火灾、雷电、洪水等会对计算机网络传输线路产生重要的影响,导致信息传递中断,网络使用终止。另一方面,随着网络通信线路的传输介质的不断发展,其价格不断提高,因此,其经济价值成为少数犯罪分子的目标,盗用通信光缆等网络传送设备,破坏网络传送,影响网络安全。

(二)利用网络传递有害信息。计算机网络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最大特征是其资源的共享性及传播性。基于这一特征,很多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如色情、暴力信息、虚假新闻、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等,这些信息的广泛传播对于计算机网络使用者而言是一种软性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者,更是极其有害的信息。目前,这种信息的传递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三)心理、利益等因素的促使。很多计算机病毒的产生都是源于计算机使用者的出于好奇心、成就感等心理因素。计算机使用者通过程序代码的设计和编写实现了某些特殊的功能,于是,编写完成的功能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导致接受该信息的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这也是计算机病毒的诞生过程。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的事件屡见不鲜。他们充分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特征,传递相关信息,以非法的手段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

二、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若干途径

(一)防火墙等技术的使用。近几年来,网络技术逐渐引入了防火墙技术。设置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内部信息的主要安全措施。防火墙是在内部网与Internet之间所设的安全防护系统,是在网络与网络之间执行访问-转换策略的系统,通过对传递到本网络的数据包的选择,保障网络安全。当防火墙选择了满足其条件的数据包,则该数据可以进入到网络中传递,否则,该数据包将被整个网络所拒绝。其功能在与实现访问控制、安全检查、授权认证、加密等方面,对网络资源实施不同的安全对策,提供多方位的保护形式。

除了防火墙技术外,在网络硬件部署的过程中,合理规划网络的设备安装,降低硬件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访问控制、权限设定、用户名及密码等口令的设置加强网络数据的保护;通过双机备份等模式对数据进行备份;通过记录的形式,记录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等活动,以了解、防护和恢复网络上的每项操作,一遍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恢复。

(二)规范网络使用行为。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不断的促进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病毒、黑客等问题。加强计算机网络正确使用意识,提高网络使用者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软性因素。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就带来了网络的神秘的特性,网络文化的诱导,网络信息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将诱发各种不道德行为,甚至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从思想上规范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进一步控制网络使用的行为成为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使用者对虚拟与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切实加大好传统道德在网络道德中的约束作用、针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者,启动网络道德教育工程等方面。

(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计算机的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后界定了计算机犯罪,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同一年里,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办法》,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进行了规范。完善立法,加强网络安全法制体系的建设,针对我国国内计算机网络的特征,设置合理条例,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网络使用者的网络操作行为的管理与监控。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进行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将进一步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硬件建设、提高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并通过法律手段对网络使用行为加以规范,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洁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9

[2]曲晓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网络安全与系统可靠性,2002,4

上一篇: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植树节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