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与感动散文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意与感动散文(精选12篇)

诗意与感动散文 篇1

麦收时节刚刚过去,记忆的原野上仍是一片金黄。坐在城区高楼的小书斋里,阳光隔窗穿越,削去了灼热的锋芒,温柔可人。此时回想麦收的场景,倒有几分诗意。

而真正的劳作,又有几分诗意呢?我参与的麦收并不多,灼热、脏累却刻骨铭心。

故乡是平原,一望无垠,麦熟时节,遍野金黄。倘诗人画家摄影师在田间地头一站,举目远眺,灵感会纷至沓来。但这仅限于局外,止步于视听。如若弯腰挥镰,只消半日,美感就会逃之夭夭。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靠人力劳作的岁月。大平原大手笔,地垄漫长,约一亩为一畦。人撒在田里,渺如蝼蚁。

我曾跟在大人屁股后,把住五六行麦垄,挥镰割麦。太阳的强光像长了芒刺,汗流蚯蚓似的蜿蜒,入眼热辣辣的`。就是那时,我深深体味了“挥汗如雨”的内涵。

麦灰被惊扰,恣意弥散,捋起衣袖,平添一件灰布衫。脸上的尘灰与热汗一搅,花猫似的。布谷鸟掠过晴空,“麦天咋过”地喊着,我们绷紧劲儿,拧着眉头,抢收着。从晨曦微露到晌午,仿佛被烤煳似的,顶不住的人往往会流鼻血,但仰仰头,蹲一会儿又继续干。

除了割麦,人们还要用架子车运麦,再一捆捆塞进打麦机脱粒,再一袋袋运往平房上晾晒。直至交了公粮,夏收才算告一段落。这时,大家个个黑牡丹似的,吃着新麦面烙饼和馒头,方听见街上有朗朗的说笑声。

那时,劳作是辛苦的,诗意是微弱的。过来人皆知稼穑之艰辛,盘中餐来之不易。

劳作,是孩子成长教育的最佳教材。我曾带女儿去体验,帮小姨割麦子。坡上的小梯田,零散,没像样的通车道。我们只好捆了放倒的麦子,爬坡或滑坡运至车上。杂草、荆条颇多,往往划破皮肤。女儿咬牙干了半日,蹦出一句话:陶渊明,真是个大骗子。那时她上初中,刚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

那次体验,对女儿来说,不亚于一场小“地震”,也是一场“及时雨”。劳作与诗意,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陶公竟能从劳作中看出诗意,这可能就是诗人的迥异之处吧。诗是高于生活的佳酿,是需要超脱与想象的。

诗意与感动散文 篇2

然而好的散文却绝不是散乱无章文字之堆砌,前人所谓“形散而神聚”是对散文较为客观公正的界定。刘勰说“结体散文(行文),附物切情”更是可做散文最好的注脚。或汪洋如海,或碎小如芥,都会凝结于一个核心,蕴结出一种情味。七情动而五味起,精气凝而文章生。所有的散文都是这种精气神的聚合体,将作家情感之激变,思想之机巧,熔于一炉,炼成一篇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大手笔,击响万代,芳流千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应该属于当代最具这种精气神的神圣之作。贾平凹的《丑石》是上乘美文,毋庸置疑;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禅味的奇葩,亦无可厚非;刘成章的那篇《安塞腰鼓》笔意锐利,气势雄浑,也堪称壮阔手笔;而《我与地坛》则将贾平凹的淳朴灵动,林清玄的哲理禅思,刘成章的壮阔大气尽皆吸收,史铁生在他残损的躯壳内锤炼锻造,用自己对生命的睿智思考,写就了这样一篇殊为另类的长篇散文,不见斧斫,浑然天成。

可以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荡气回肠,关键在于其文字里行间的那种凌越于个体本身之上的彻悟与超然。我们总是对得道者尊崇备至,得道者的至高境界则在于他能拥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万事万物的纷扰嬗变,泰然恬静,是说到容易做到难的。所以我们总是远观得道者敬之,近接得道者则常常鄙之的缘故。道不高深,难在付诸行动。世上的人,以宣教扬名者居多,以力行流芳者鲜有。究其根本,在于达不到境界。所以我们说追求浮名者,利禄纠结其心,永远不能成圣;而淡然处世者,心行更远,苦茶野菜裹腹,冶心炼性,关注众生而终成大我。轮椅上的这个生命,如是。

一座封建帝王顶礼膜拜的地坛,沦落为一座被高楼大厦湮没的荒园。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它无辜的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病后第一次进入地坛的史铁生,就在带着疾病对灵肉双重的折磨中,悲壮地进入了这个园子,那种感觉,就像是翘首以待的老妇等待沙场归来的儿子。史铁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儿子。地坛本身的命运因历史的沧桑而厚重沉郁,荒草颓墙虫鸣鸟叫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在无形左右着一个人脆弱的灵魂。直到那个一直闪躲于丛草树荫的老妇,用她的爱与坚韧燃尽了生命之火,史铁生才觉得,自己也是那个妇人的儿子,也承继了她大部分的品质。一座古园历史的变迁与一个生命悲喜的反差推动了这个生命主体的升华。就在这座游离于都市罅隙里的地坛,史铁生用他的静默独思完成了灵魂的救赎与精神的涅槃。

史铁生没有停步于个人的世界,他透过文字告诉我们,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历史之间,生命与古迹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是他通过自己的灵魂窥察地坛所内蕴的命运本真所获得的。他让这种生命的顿悟,在细腻缠绵的文字流淌中,沁入每个读者的心灵。所以说,《我与地坛》并不是一篇简单意义上的散文。你走进文字,就会在一个自己生命中也有其影迹的荒园里,捕捉到自己心灵的脉动,聆听到造物的声音。

真正超越时代的鸿篇巨著就是让读者在这样漫漫扬扬的文字挥洒中不觉其繁琐,在平淡无奇中不觉其乏味。掩卷闭目,内心必有所得。史铁生的生命与灵魂,融于这座曾经的荒园中,也凝于这篇必将流传下去的经典散文中了。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我与地坛》已成一部文学的神话。解读这篇散文,我们就能够洞悉经典散文具有的特质。

即使是这个散文作品遍地开花的时代,能够称得上经典的散文依然屈指可数。大部分的作品要么局限于抒发个人的不平之鸣,要么思想局限于利益层面,带有鲜明造作的意识形态标签。而经典的散文则能突破这些局限,能用千锤百炼的语言来沉稳从容地走入人心,直面灵魂,剥开禁锢思想的硬壳,解放思维的翅膀。由诗性的语言传递理性的光芒,冲击每个读者的灵魂。

卓越的散文是一种超越文体而存在的精神呈现方式,立足于作家本体的生命体验,注重于精神思想的解剖,着眼于对生命群体的思考。惟其有内在如此之深邃,才有其文辞意蕴之隽永。不媚俗不标榜,不追求文化消费的功利,固守散文保有理想弘扬精神呵护心灵的本色,能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取得给读者的生命导航、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效果,这就是经典散文超越历史的思想价值之所有来。

乌鸦诗意优美散文 篇3

记得到乡下插队的时候,发现那些乌鸦也好像从城里到乡下来了。不,是它们先于我们迁到了乡下。乡下人不喜欢这些又黑又丑的家伙,说它们不吉利。乌鸦在哪里都不招人喜欢,外国的书上把它们总和老巫婆放到一起。长得黑又叫得难听,没有个让人说好的地方。春天下种的时候,乌鸦就围着人打转转,在垄沟里走来走去,把人们刚丢进土里的种籽刨出来。不能看着它们让一年的希望成了荒草,但又懒得去轰这些黑巫婆,因为它们起飞时会愤怒地叫,哇哇哇,让田野罩上坟茔的晦气。

据说乌鸦也是消灭害虫的能手,是的,想到那张大嘴和那无处不在的勇气,小虫子们是经不住乌鸦们的饕餮的。乌鸦也有让人可怜的时候,当人自己可怜自己时。漫天风雪,让世界变成白雪的天地,茫茫无垠,皆是白色世界,吸进肺叶的空气都像雪花的棱角一样扎人,生疼生疼。在这白茫茫干净得只剩寒意的天地,被遗忘在这里的还有几只乌鸦。黑得发亮的乌鸦成为白色王国里的异类和入侵者,雪地上留着一行行爪印,光秃秃的树枝上站着几只乌鸦,无处可去,也无处可藏。让人奇怪的是,雪把一切伪装成圣徒,高山和荒丘,草垛和泥潭,都穿上了洁白的道袍,偏偏遗下这几只小东西?上帝不喜欢乌鸦,看来这是证明。也许正是如此,在我下放到农村插队的时候,茫茫雪原上,看不见回家的路,也看不到朝前走的路。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的天地间,却有几只寒鸦陪伴着我的孤寂。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乌鸦大概是最早让人们驱赶,继而消失于我们视野的鸟。后来,讨人喜欢的花喜鹊,让人歌唱的老鹰,都远离我们,不再生动头顶的天空了。只有鸟市里出卖歌喉和羽毛的小鸟才快乐地生活在笼子里,成为人类爱鸟的证明。进入人类生活的圈子,对于鸟儿来说,实在是一种冒险,今天只有高贵到天鹅这样的身份,有时才敢冒险地成为城市的客人。一只天鹅光临公园的湖泊,这会让一个城市震动:一是天鹅的确高贵得让人们高兴,高兴有这样一个客人来证明人类对于鸟类的爱心。二是人们不得不敬佩天鹅的胆量,那么多枪筒睁大眼睛盯着它,它还敢来!至于其他的鸟儿,一旦误入城市,无声无息地消失,就是现代最正常的方式。啊,黄昏溶尽归鸦的翅膀,已成了昨日的古典美。

有诗意的散文 篇4

想起那句“终是太年轻,所有的悲喜都显得那么刻骨铭心”,我轻轻地笑了。那些爱恨情仇的时光终究是淡去了,果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人生不过十余载,何必为了那无谓的尘事葬了心,无端辜负了这风华绝代的韶光?

正如那首歌里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是啊,在这最美的时刻,怎能付之大好的光阴给无声的感伤?因为爱情,我迷失过自己,也是因为爱情,我找回了自己。经年一过,我终于相信,深情是毒,可以毁灭,可以重生,然而,好的爱情应是引人向上的,无论苦乐,结局都该是幸福的、温暖的、和谐的。

好的爱人不是让人失去自我,而是做你自己。如果爱我,那么就不会让我忧伤得那般安静,卑微到了尘埃里,开出一朵叫做红颜的花儿;如果爱我,就不会在我经历过种种苦痛,而后兀自沉寂,却还在上演着爱恨的游戏;如果爱我,请别再说见与不见,你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怀里或是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始终相信,陪伴与懂得比山盟海誓更能诠释爱的真谛。

我想,真正的`爱情不是隔着千山万水地说爱你,也不是花前月下的你侬我侬,而是无论时光多远,我会一直牵着你的手,走过白首不离的暮年;无论山高水长,我会永远把你放在心里,不问心与心历尽多少沧桑。当有一天,你白发苍苍,我容颜迟暮,我们依然可以相互搀扶着走在落日下的余晖里,那对斜映在光阴里的背影,才真正可以称之为“爱情”。

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和心爱的人去海边漫步,待君微风里为我轻挽秀发,双手环住我的腰,我倚在你的怀里,任白褶裙角与及腰长发恣意飞扬在舒爽的海风里,还要在海滩上画下一颗心,见证你我的爱,延续你我的情,那一定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诗意雪花散文 篇5

花非花,是雪花,虽然没有馨香飘逸,却诗意浓浓。

这是的第一场雪吧!当我还在温暖的屋子里躺在床上看着电视的时候,竟然未察觉她在帘外悄悄地降临了,我不禁有点惋惜。惋惜自己没有在第一时间去迎接,惋惜自己没有即时走进她的世界里。黎明时分,当我掀起窗帘的时候,满目的银色世界霎时夺入眼眸,让我惊喜、兴奋而晕旋,禁不住地叫出了声。那叫声,是期盼,还是干渴;是久已的等待,还是一种希望,已然分不明白,全溶入了霎那的叫声里。幸而雪还在不停地下着,我便放弃了开车,急匆匆地一头扎进了她的世界里。

街上的人流行色匆匆,这就是生活的节奏。我不觉长叹了一声。这叹声里,究竟蕴涵着什么?一时想不清。或许是忆起了消逝的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等旁边的那一群身影,或许是忆起了拉着手在雪地里喁喁私语的情侣,那种快乐早已沉寂在记忆里,沉寂在梦里,很是思念、思念。生活的压力代替了这种无忧无虑的情怀。人生的路,无非就是这样,一步也不会停留,更不用说回头了,这是多么悲哀而需要去珍惜的事情。

我离上班还有一点剩余时间,于是,便信步绕到了有着一排垂柳的东河边。沿着河渠刮来的寒风,更猛,更冷。我禁不住打着冷颤,不时地紧紧裹起衣领,一边走一边望。残黄的柳叶铺了一地,不时地被雪埋住,不时地又有叶子飘落下来。我对叶子产生了怜悯。那种感觉,如一缕云烟,是那么轻,轻的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或许是雪花侵占了叶子的位置,排个“千树万树梨花开”来翘弄。而整个溪畔,就在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里,被一行行的脚印踏碎了琼瑶。还有几条犬迹,顺着雪溪一直伸向了远处。我情不自禁地搜寻着赞美的诗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天桥。

圆拱型的天桥上走起来,很滑,很滑。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望着。忽然,走在前面数米处的`一个小女孩不慎滑倒,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向桥坡下滚去。霎时,有人追,有人堵,把满身是雪的女孩拉了起来。女孩吓得哭了。不时有人在安慰,并拉着她的小手走下了天桥。我看到了女孩的笑脸。这感动的场景,虽是一件小事,却更富有诗意吧。应该为此吟唱,我冥思苦想接合一路走来才得出几句:

午夜悄悄下雪来,黎明开户喜惊怀。

出门信步长堤外,踏雪迎风倒柳排。

登上天桥翘首望,忽闻小女仰头摔。

众人伸手齐相助,泪水盈盈挂两腮。

但我却感到脸在发烫,感觉羞红了脸。好在借寒风早已刮冻的脸遮挡了过去。每每听别人说起自己来是个诗人,有时还孤芳自赏,就这么一点水平,能不愧疚!或许这样的事,是诗所不能表达的,以此作为借口,留点颜面。真是酸腐,害人不浅啊!

我来到单位,坐在办公桌前,仍然想着而不能释怀。索兴乘闲又到外面走走,以求得淡然。走在大街上,尽管人来人往,或许是没有碰见相识之人,我感到了孤独。进而径直走到了滨河公园,这里静悄悄的。在过去,下雪的时候,我曾多次来过,并写过一些诗文。今日来此,总不能老生常谈吧。但除了我依然看见的雪峦、大桥、村庄、鹊巢、孤亭、沙滩、芦草、羊群、猎犬、青松、草坪等等外,竟然有一只白鹳飞过,这是很少有的,我真是幸运。此外,还有一对喜鹊,弯弯的清水于坝前形成独特的瀑帘,寒冰欲延伸等等。我一边行走在已扫过雪的小径上,一边在沉思着,偶得感怀:

滨河赏雪自悠闲,寂望重山觅淡然。

两个灵莺鸣素柳,一只白鹳过溪烟。

潺潺流水辞别去,冷冷寒冰覆盖延。

蓦醒冬来春已远,不觉岁逝又一年。

诗意与感动散文 篇6

台湾散文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 经过删改后入选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桂花雨》这篇课文具有散文特有的两大特点:一是立意独特。它以“桂花香”为线索, 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表达了作家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写出了作家的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所产生的感悟。作为客居他乡的60多岁老作家, 她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 以自己深厚的感情, 丰富的想象, 深沉的思索, 表现自己童年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 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使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 使我们的感情更为纯洁。教学时, 教师要捕捉文章这一让人心灵颤动, 让人思想闪光的立意亮点激发学生的情感, 与作者、文本、编者形成有效地互动, 从心灵上感受那浓浓的思乡情。二是意境深邃。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 是意与境的统一。这篇文章散发着浓浓的挂花香, 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细品文中几次提到的桂花香, 作家将“香”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把花香逐渐升华为浓浓的思乡情。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 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作者为桂花着迷了, 因为它独香其身,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独具君子的美德。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的香是幽香而不露, 清雅高洁, 香气浓郁, 令人久闻不厌。3.“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琦君使劲地摇着桂花树, 桂花落得她‘满头满身’”。此时此刻, 她的心里一定也是满满的, 是满满芳香四溢的———桂花, 是满满的———快乐!4.“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如梦甜。”琦君的父亲看着摇花女儿憨态可掬, 天真烂漫, 看着妻子燃香时的轻柔秀美, 端庄娴静, 自然触景生情, 不禁吟之咏之, 口占一绝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5.“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香, 吃着桂花卤、桂花糕点, 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为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唯有家乡的桂花树才能承载她无尽的情思。而写《桂花雨》时, 琦君还正在美国生活, 她是借母亲的口, 道出了自己千缠百结的思乡情啊!这千般思绪, 万般情结, 琦君没有声嘶力竭地发泄, 没有豪言壮语地高歌, 只把这无尽的思念悄悄揣到桂花香里。这意境, 应是诗的意境, 即所谓的“诗情画意”, 它充分地体现了散文特有的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

散文作者为了使文章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选材上更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桂花雨》的作者以“我”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桂花雨”为线索, 以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来写“我”的所做所闻和所思所感, 侃侃而谈, 自由畅达, 使读者觉得真实可信、亲切感人。文章第一部分开篇明旨, 写自己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部分写自己童年的“摇花乐”;第三部分, 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同时点题。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桂花雨”散发出的浓浓的挂花香和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一、整体感知, 初闻桂花香

《桂花雨》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 这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促教, 让学生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入课文后,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台湾散文家琦君的相关资料, 以及有关描写桂花的名句;2.ppt出示桂花图, 简介桂花。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4.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5.请带着问题读读、画画、写写, 说说课文那些段落写了“桂花雨”;并想一想, 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这样导读, 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自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多方对话, 走近作者, 了解作者, 感知作者, 然后再通过ppt让学生了解桂花。同时, 让学生在多次的轻声朗读课文中,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生在读课文中通过画没有读懂的生字词, 画自己读课文时不理解的句子中, 激起质疑问难的欲望。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旁边批注想法, 既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二、品味花香, 感受摇花乐

人们常用“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来形容散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时, 教师要让学生对话文本, 品出文本的语言美。所谓“品”, 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咬文嚼字, 揣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如重点段教学, 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我”与母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体会它们在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品味桂花香时, 可以这样导读:1.默读课文, 画出桂花香的句子。2.出示句子:“可是, 桂花的香气, 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让学生说说这些课文句子, 那个字形象地体现出桂花真的好香啊? (“浸”) 这个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呢?让学生在语境中, 从品“浸”字来感受到桂花不仅花开时香, 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香, 它香在人们的心里。因为它的香, 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 香甜了四季, 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接着, 导读摇花乐, 让学生说一说: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理解“总是”)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3.从“老是”、“缠”这些词, 你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4.看插图,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时, 会怎么想, 会怎么说, 会怎么做呢?5.当桂花纷纷落下, 这桂花像什么呀?6.“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 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在品味中明白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 “我”怎么能不兴奋、不快乐呢。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 这心满意足的快乐, 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 即使几十年过去了, 回想起童年这快乐的一幕幕, 依然是那样的清晰, 那样的意味深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让他们畅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这其实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分享“阅读反思”的过程。当然, 教师还应重视以读促理解, 以各种形式的读, 如自由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 引导学生通过主动读书, 在读、悟、说、想中去感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心迹, 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潜心会文, 体验乡情浓

月的诗意散文 篇7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如李白所说,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每当日落时分,晚霞褪去了光辉,给大地留下了一抹暗红色的忧伤。当一缕银白流淌在大地上时,我便知道是月亮。月光如轻纱般洒在大地上,让大地有了些许朦胧与梦幻。

月亮是温馨的,更是充满了无限温情的。她陪伴着散步的人们,陪伴着浪迹天涯的游子。“月是故乡明”,月亮更安慰了异乡的亲人。正如李白所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你是什么心情,欢愉、悲伤,亦或是忧愁、不知所措……她都会伴你身旁,静静地听你向她诉说,诉说你埋藏在心里的秘密。

月亮是寂寞的.,又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宁静的夜里,没有朋友和知己的陪伴,没有人声的喧闹,只有如水的月光、无边的落寞。她将自己微弱的银光洒向大地,把清愁和孤独埋在心间。当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时,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借月光表达了对朋友的惦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的感慨化作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或许,当人们读懂了月的无奈,也就读懂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诗意旱冰场散文 篇8

一方青春的舞台,一方潇洒的空间,一场愉快的游戏,一段华丽的乐章。

请看,燕子般的矫健轻捷,一个俯冲,急速的飞驰而过,来不及眨眼,忽又匆匆而过。接着,一个旋转腾跃,似要脱离地面,忽又闪电般落地,似焰火般一闪,似闪电般耀眼,似彩虹般短暂,似轻猿一舒,又似落叶般轻盈,然后,又化为一道弧线,消失在视野之内。

惊叹,惊奇,瞠目,结舌,啧啧一片赞叹声,观众席上,先是一片冷静,一片静穆,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刺耳的口哨声,兴奋地喝彩声。啊!观众沸腾了,呼啸了,释放了,压抑的兴奋似潮水一般的奔来,似乎要冲毁拦阻的防线……

忽然一阵清亮亮的哨声,仿佛前进的潮水忽然遇到了一道堤坝,猛然停止下来,待到人们惊魂未定,忽的又一队雏鹰滑翔而过,如出鞘的长剑,锋利异常,光彩夺目,锐不可当,他们如惊雷一样滚到了脚下,大地似乎颤抖了一下。待到人们刚刚要后退几步,他们又似离弦的利箭一样飞向了前方,像梦一样迷离,像虹一样美丽。

他们,用自己的勇敢书写着青春的风采;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弹奏出一段华美的乐章;青春,在这里闪耀;激情,在这里迸发;奇迹,在这里创造;希望,在这里诞生。没有走不出的泥淖,没有飞不出的雄鹰,没有跑不出的骏马,没有飞越不了的大山。青春,如果像这样奋斗,沙漠也会变成绿洲;青春,如果像这样昂扬向上,拐杖也能生根发芽。

钢,要放在高炉里锻烧;铁,要放在砧板上打造;人,要放在环境里历练。没有天生的懦夫,也没有天生的英雄;磨练自己,打磨自我,就要放在艰苦的环境,这样才能经受住人生各种风浪的袭击。

看,又是一队矫健的雄鹰掠空而过,他们在空中旋舞,姿态各异,神情昂扬。

看,好似一个雄鹰从天空坠落,忽地又冲天而起,真是精神抖擞,百折不挠啊!

看,又有一对雄鹰联翩舞来,他们的动作节奏浑然一体,完美无缺,心神一体,如同一人。

看,这一会又有几个小小雏鹰上阵,是刚刚历练的`吧!请不要嘲笑他们,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要展翅高飞,翱翔云端。

看看观众们,有真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因为这里是梦想加工厂;看看运动员,也有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因为这里是飞翔的蓝天;看看摄影家们,也有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因为这里是美不胜收的镜头;也许,还有许多舍不得离开这里的更多的原因。

总之,这里是诗意的,芬芳的,梦幻的,离奇的,激情的,昂扬的,青春的,奋斗的,炫舞的……

六寸的诗意散文 篇9

天气一热,就惯性喜欢在房间里拾拾掇掇,偶然在两年前的日记本里看到了一张明信片。

正面是一张南昌大的风景照,背面是友人秀气的字体,遥祝我安好。

日期还是五年前。那时候我正大二。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生性内敛的我,依旧喜欢窝在宿舍里看书,安妮宝贝的每一本都在书桌前细细咀嚼,摞在一堆医学课本里,突兀且安定。

看谁的书,就会生出不一样的性子。文静自持的我,对于往事的回忆无法自拔。偏生不喜主动,本就寥寥的几个朋友,在大学生活的自由里,渐渐失了联系。社交圈子狭窄,三点一线的大学生活和高中没什么两样,多出的,怕是自由看书的时间。我企图用文字,一点点掩盖那些隐藏的孤独。

突然生日后的没几天,收到一张来自丹的明信片。短暂的言语间,皆是对我的肯定与鼓励,望我努力开朗自信。像是久违的阴天,突然拨云见日,那六寸的小小卡片,生了魔力的翅膀。让我顿生开阔的勇气,投身于大学生活的多彩里。

至此后,对明信片产生了纯粹的眷恋。

常常流连在灯光暖煦的文具店里,对着架子上的明信片挑来捡去。风景照悠远旷达,雪后的西湖安宁,斜阳晚照的雷峰塔,江南小镇古色古香,大理古城温暖治愈;治愈系的静物,一个杯子,一本书,在那卡片的正面里,全是生活的诗意,宁静纯绵,仿若雨后的晴空,春日的微风,轻落的花瓣,望着它们,连呼吸也是轻柔的。

然后在那短小的卡片里,用最简短的语言斟酌写下对朋友的鼓励与想念。语言精简,而情谊绵长。

小时候,邻居家的漂亮姐姐有一沓明信片。《还珠格格》红透大江南北时,她常偷偷省下早餐去买那些花花绿绿的剧照明信片,浓眉大眼的`小燕子、温柔贤淑的紫薇,所有的剧照明信片都被她买下来,然后虔诚地拿着笔,在上面写下对一个又一个同学的祝福。

很奇怪,到我上学时,却不流行各种各样的明信片了。而是一张又一张的贴纸。喜欢的风景、明星。古典也好,流行也罢。统统买下一大堆,粘贴在喜欢的本子上,抄在本子里的,往往是歌词或者优美却看不懂的句子。

那短小的卡片,已经不足以盛下少年时的滔滔不绝和渴求倾诉的欲望。所以,滋生出来的是各色的花信纸。

文艺典雅的信纸里,洋洋洒洒几千字,琐碎的流水账里,全是青春期无关痛痒的故作忧伤。

直到长大,才发现言语的苍白浅淡。近在咫尺的朋友,往往说很多轻描淡写的话,而真心,往往敛在心里,多说一句,都亵渎了真情,泛滥了矫情。

想起和初恋一起,在南京的总统府,有很多店铺在售南京风光的明信片。我对着一张秦淮河的明信片发呆,思绪飘飞到古代秦淮八艳的故事里。他看出我的喜欢,一口气买了好几本。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秦淮河在那张小小的卡片里熠熠生辉。

“第一张一定要寄给我,写写你想说的话。”他温柔地对我说。

我挑出一张最喜欢的,构思了很久。却因为自己的羞涩没勇气给他。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分开,那张明信片也没能寄出去,被我夹在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里。

偶然翻阅过往看过的书,才在书页间看到那时的心情,扑面而来的记忆,只剩美好。幸得它,回忆才被时光垂怜。

追逐着时光的脚步,在岁月面前沉淀自省。而那六英寸的硬纸片,历经了轮回的洗礼,依旧温暖如初。

不得不说,它像是一个经得起风雨的顽石,在时间的侵袭里,依旧美好纯净。

是一首隽永的诗,值得一读再读;是一幅唯美的画,可以一赏再赏。

青春之名,诗意远方抒情散文 篇10

有人说“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盛情和坚强的理智。”是啊!正当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当我们蓦然回首这些年。不难发现“青春之名”刻得这么深刻,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记忆。“恰同学少年,芳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有梦,我们都曾为梦执迷不悟、醉生梦死。那时的我们,不会去想现实有多残酷,还不懂得害怕。高中时,班主任让班上同学们谈梦想。有的同学说要做教师,教书育人;做科学家,把握尖端科技、探宇宙之谜;做军人,悍卫祖国边疆、国民幸福安稳……很多同学都谈了自己不同的理想。我还记得 我的理想“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想做一个医生,因为我的父母多病,做医生的话我可以很好的照顾她们。我可以因为这一份稳定的工作,拿取我应得工资。家里有我的父母,妻儿陪伴。这样的话,哪怕清茶淡饭,我此生足乐。”在那时,我会感觉那是一个多么差劲的想法,会感觉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志向。有些东西自以为渺小不能语,但就我所要期待的幸福平静那又得付出多少?何况天下真正幸福平静的人又有多少,现在想想,我的理想才是同学中最有志向的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想法走着走着就淡了;曾经陪伴在我身边的人在时间中走散了,飘散在各个城市里;曾经的那些想法早已败给了现实,又萌发了多少的想法。正像我,当初梦想成为医生的我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大学的我是一个师范生。也许吧,不要抱怨那些在时间与现实中丢失的人与梦,毕竟没有谁的青春不迷茫。

陈独秀浅谈“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这个年纪,有谁没有萌动,有谁没有放荡,又有谁没有犯过错呢?那把爱慕当作异性之间的喜欢,有人谈过一次一场麻辣烫的恋爱;有人为了兄弟两面三刀;有人疯狂在图书馆沉迷于学习;有人把自己的汗水洒在球场……。这是一个不理智的年纪,也是一个萌动与鲜活的年纪。

匆匆那些年,抹不掉的记忆,是你我青春的昨天,昨天不管如何美好与不堪,但我更想得到的是今天。我怀恋的东西是今天,昨天的也经下车,而今天我刚刚到站,起初我孤苦一人,但我知道有很多的人也会在这里下车。旅途中,我知道会有很多的旅客上下车。我知道,总有一些人会陪你到明天,总有一些人是明天才能遇到的。那青春为何要有这么多的患得患失,以一个平常心去对待,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伤忧郁。

青春也过大半,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做到以青春之名、扬时代之风。努力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积极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们说阳光做人、阳光做事,那么生活处处是晴天,何况是我们大学生呢!新时代大学的使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就要求青春的我们真人真事、正人正事,倡导弘扬社会正能量,崇尚勤检节约,为实现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绿色、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点滴准备。你知道吗?当很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在挥霍青春的时候,有那么群人的青春却是多么的靓丽。因此他们的青春是对社会无尽的贡献,他们是最美的人,真正的灵肉合一。无论是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最美医生等广大社会群体,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职业,把青春献给每一个需要关注的人。青春的心蠢蠢欲动,即使迷茫过又何须畏惧,让梦想助我们扬帆起航。梁国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跟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

青春有梦,不负青春。哪怕我们生来不一样,但是我们却可以这样质问自己:如果你是一滴 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丝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处黑暗?如果你是一 粒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 的工作岗位?

那诗意的幸福境界散文 篇11

春节放假期间分散在各地的同学有机会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倍觉惬意兴奋。酒酣耳热之时,大家回首半百人生,不禁感慨万端,话题集中在究竟什么是人生的幸福?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终不能形成统一的共识。而我则认为:

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喜;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种温馨。

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份惬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那份豁达豪放的情怀。

幸福,就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自在悠闲的情绪。

幸福,就是“泱泱海阔凭鱼跃,朗朗天高任鸟飞”的那种洒脱;是“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的那种从容坦荡的心境。

幸福,就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那种旷达;是“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的那份恬淡雅趣。

幸福,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默契的感应;舒畅心情,适时而娱,“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那种开心愉悦。

幸福,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那种精妙;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那种自信和旷达。

幸福,就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种转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恢宏博大的胸怀。

幸福,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份缠绵恬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疏淡和颐然。

诗意生活的散文随笔 篇12

1

“没想到,年过四十的你,还喜欢写诗,真令我佩服……”已经不再写诗的你,对我这样说。

“写诗,于我来说,只是一种心灵的放牧休闲,我的诗只描摹心灵的容颜……”我淡淡地回答你。

素以为,诗歌属于浪漫的心,无论是青葱少年,还是白发老翁,都可以在诗歌中,忘记岁月,忘记年龄。

2

忘记年龄的人,心态永远年青。我喜欢那样一种年青,没有世故、城府,无需防设、伪装……每天的心情如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

尘世,有着太多的喧嚣和浮躁,倦怠的我,可以在我的“童话王国”里,采撷诗香,把日子调和成一抹芬芳。我的诗里,总有花草鸟鱼、山水风月、蓝天白云……

3

那些花草鸟鱼、山水风月、蓝天白云……都是我的最爱,我喜欢以它们为主题,写我内心的爱恋。它们是纯净的、自然的存在,不加修饰,没有太多人为造作的痕迹。我的诗有自己的颜色和性格。

你看懂也好,不懂也罢,都不会影响我心中的热爱与赞美。我沉浸在自己的“自然界”里,吟唱。

4

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自然界”里,不停地吟唱。不是因为这个世界只有美好,没有邪恶;也不是因为我像个单纯的孩子,看不懂世俗的种种。

我的吟唱,只是因为,我善于发现纯净和美好,我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灵。我不会因为阳光下的阴影,而否定阳光本身。我相信,阴影明显的地方,阳光总很灿烂。

5

灿烂,是我最喜爱的一个词语。无论风景还是心灵,灿烂的时候总是光彩照人的.。

“我感觉你很年青,绝对超不过三十五岁。”不少文友没有看到我的年龄时,总是这样对我说。

当然,他们是根据我的文章来判断的。虽然也不乏善意的谎言,但当我说出自己已经年过不惑时,他们还是不愿意相信。

6

不愿意相信,是因为他们认为,年过四十的人,还在写诗歌,又是业余爱好,真有点不可思议。

“你的诗歌很年青!”这是我听到最多的评价。

年青,真好啊!至少我在写诗的时候,是年青的。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可以让我忘记烦恼、忧愁。

上一篇:地球与人类的对话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