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精选13篇)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1

我市有关部门从7月份开始筹备此项工作,四个月来,开展了方案论证、设备招标、信息员培训等前期工作,终于让全市99个乡镇政府全部用上了电脑,并可以通过因特网了解和发布农业信息。此次发放给每个乡镇的包括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以及上网的相关软件和设备,总价值7000元。其中,市政府补贴3000元,四市二区政府补贴3000元,乡镇出资1000元。

××市海南镇是我市的水产养殖大镇、蚕桑生产大镇,前来领取电脑并接受培训的该镇党委副书记、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总经理苏俊香告诉记者,市政府的此项措施解了乡镇和农民的燃眉之急。他说,近年来,农民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市场信息,基层干部在指导农民调整时也显得办法不多。镇政府曾考虑通过上网打通信息“瓶颈”,但由于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实现。现在在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镇政府实现了上网,将能更好地发挥水产养殖和蚕桑生产的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乡镇领导都表示,回去以后,将安排专业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和发布,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网络知识,真正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生产。部分乡镇还准备设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促进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2

一、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该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97年, 经过近17年的努力与探索, 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㈠标准化的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开沟起垄覆膜栽培、小麦套种玉米 (食用向日葵) 等一批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同时, 每年都配套推广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30项, 绿色食品栽培技术24项。

㈡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步伐加快全市有5个旗县区18个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产品包括小麦、玉米、食用向日葵、油用向日葵、番茄和青椒8种作物, 基地总面积282万亩。还有磴口县、五原县和杭锦后旗3个旗县的番茄、食用向日葵和玉米等3个品种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 创建生产面积达85万亩。

㈢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该市抓住小麦、西甜瓜、番茄、食用向日葵和肉羊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农畜产品开展标准化工作, 截至2013年底, 全市共编印了优质春小麦、玉米等24个A级绿色食品和西瓜、甜瓜、番茄、肉猪、肉羊、奶牛等3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 并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了发布, 作为地方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强制推广实施。同时, 汇编了农业部发布的36个绿色食品、39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3个名优农畜产品质量标准, 作为推荐性标准在全市推广应用。目前,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 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为全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

㈣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建立了市、旗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其中市级和6个旗县区建有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5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 初步形成了以市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 旗县区、乡镇检测室为补充的覆盖全市、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㈤“三品一标”认证数量持续增长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有59家, 产品166个, 其中:种植业产品103个, 畜产品18个, 水产品45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76.7万亩, 畜牧养殖规模130.6万头 (只) , 蜜蜂3万群, 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 年实物产量约112万吨;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生产企业有36家, 绿色食品产品100个,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规模263.1万亩, 畜牧养殖规模26.2万头 (只) , 绿色食品实物总量约20.3万吨;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批准使用有机产品标志认证的企业有5家, 有机产品18个, 有机食品原料生产面积17.3万亩, 畜禽养殖规模1.6万头 (只) , 有机食品实物总量32.6万吨;已有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备案, 分别是“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和“河套向日葵”。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 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的水平。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该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合格率为100%;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该市蔬菜瓜果的合格率为98.9%, 保证了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

二、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标准化并不仅是一个制定标准的过程, 还包括标准的实施和监督。从总体来看, 尽管该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标准执行的对象为基层的涉农技术人员, 且其中大部分为农户。该市的农民普遍存在标准化意识不强, 技术素质偏低的状况, 而制定的农业标准书面规范, 用词严谨, 一般农户的知识水平还未达到此要求, 往往成为标准实施的一道瓶颈。二是农业产前、产中标准多, 产后标准和相关的系列标准少, 产后农畜产品的分级加工缺少标准, 已经成为该市农畜产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农牧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滞后, 产品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建立, 农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需要继续完善, 产品质量的检测评价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标准化农畜产品还没有完全体现优质优价, 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缺乏内在动力。

三、对策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该市农产品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该市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㈠健全机构, 明确职责任务为了加快全市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 市委、市政府先从健全组织机构入手, 在财政经费紧缺和机构改革压力很大的情况下, 健全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管理机构和技术推广队伍, 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给予倾斜, 并要求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要从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大局出发,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同时加强同相关行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积极争取科技、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支持, 充分调动和利用好各种优势, 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㈡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在农业标准化的领域中, 农业标准化体系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近几年来, 该市在积极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 围绕农业外部功能的拓展, 农业服务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现有农业服务业标准分布零散、数量少、覆盖面窄, 少部分农业服务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 极大阻碍了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因此, 在接下来农业标准化工作中, 应大力推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保险、农业信息、良种服务、农技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业标准化。

㈢推进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农牧业标准化的实施推广必须找到一种与千家万户农民生产相结合的载体, 将分散的农户行为统一起来, 将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归总起来, 实现农牧业生产目的与市场需求相统一、相一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 可以引导农民按订单生产和销售农产品, 也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较好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另一方面, 可以引导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 并且实现规模化经营, 从而可以促进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发展。该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小麦、食用向日葵、油葵、番茄、脱水蔬菜、肉羊和乳制品7大绿色食品产业。

㈣设立专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和监督人员在现代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亟须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标准化知识的专门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广和实施。人员要在各旗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人员和人才储备库中选取,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并经过农业标准化相关知识培训, 且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农业标准化推广和监督人员的职责是对涉及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事项进行监督、引导 (培训) , 推进农业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施, 将标准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农业标准的到位率和实施率, 同时起到维系上级农业和质监主管部门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交流与互动的桥梁作用。

摘要:农业标准化作为规范农业生产过程、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污染、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文以巴彦淖尔市为例, 突出地方农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3

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为今年的农业工作要以加快推进4个6666.7万平方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抓住省全面直管的政策机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市级农业奖补政策扶持力度,强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业综合信息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持续增强我市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加快建设具有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基础支撑。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积极实施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是加快构建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打造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高效现代农业;六是探索农村产权改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委)

市农业执法2010年工作总结 篇4

2009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我支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把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行动,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整顿,狠抓案件查处,积极推行农资诚信经营,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从而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有效地整顿了农资市场秩序,有序地引导了生产、经营、使用农资行为,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繁荣。现将2009年全市农业执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我们始终把农资打假护农工作作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切实担负起全市农业综合执法的组织、督促工作。及时学习、传达、落实部、省、市相关文件或会议的要求,及时起草制订重大行动的方案和意见,初步建立起农资诚信单位信息资料库,认真处理上级交办、转办和群众举报的案件,督促查处大案要案,确保工作有实招,有实效。2月17日全国、全省召开农资打假护农电视电话会议,组织了市农业、公安、工商、质监、供销、农机、海洋渔业等农资打假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农林(农经)局负责人,市、县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收听收看。全国、全省会议结束后,我局局长、党组书记朱瑞琴同志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着力开展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农资市场秩序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为了进一步落实农资打假工作责任,3月15日我局主要领导与各县(市)区农林(农经)局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和农技推广系统守法经营责任状》。为抓好全年农资打假工作,年初印发《2009年南通市农资打假行动方案》,后相继制定并印发《关于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清查甲胺磷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执法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农资打假秋季行动确保国庆期间农资市场秩序稳定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秋冬季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明确各阶段农资打假行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提出行动的具体时间部署、各阶段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保障措施。

(二)前移重心、完善机制,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最根本要件,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是当前服务“三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安定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将工作的重心前移,在加大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同时,努力防范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避免给农民造成损失。严把生产、流通这两个环节,努力推动农资打假工作实现由重点抓市场检查向抓源头治理和市场检查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全程监管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抓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并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

1、开展农资市场动态监控活动。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对各类农资进行市场巡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及时发现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进行教育或处罚。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可疑的农资产品实行质量抽检,对存在问题的责令经营主体不得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今年全市共抽检农资815个批次,其中种子337份、农药154份、肥料186份、兽药10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128份。针对去年出现的肥害事件,特别加强了复合肥料的监控,查处的42起肥料案件中有39起肥料抽检不合格。通过实行农资市场动态监控,有效地避免伪劣农资流到农民手中。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因使用假劣农资造成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2、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行”活动。为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节本增效,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农业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我们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活动,各地举行了真假农资对比展、农业法律知识竞赛、识别假劣农资技巧讲座等。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劣常识,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教育农民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注意索证索票,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并推介了一批放心农资产品。如东由政府主办、农林局承办,举行了大型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启动仪式,海门在常乐、货隆、万年、三阳等镇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暨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

3、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我们针对各个阶段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先后在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农业信息网、江苏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形成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的强大声势,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维护农民权益,为全年粮食和农业有个好收成提供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打击经营假劣农资的不法行为,净化我市农资市场,从源头上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0月份,全市在海安集中销毁今年以来部分假劣农资共19吨,其中种子2吨、兽药5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12吨,货值20多万元。这些农资中有的根本不含有所标明的成份,有的属违禁兽药,有些是劣质种子、兽药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这些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将严重干扰我市农资场秩序,危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损害广大农民群众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意识,促使农资生产和经营者守法生产经营,形成了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整顿规范,有效净化农资市场秩序

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从解决农资市场的突出问题入手,狠抓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和大案要案,继续严厉打击六种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二是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全、不合格以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三是生产、销售无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准文号、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农资产品;四是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五是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的各类农资产品;六是假冒伪造或者买卖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或者产品登记证、合格证。据统计,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588人次,检查企业3897个(次),整顿市场196个(次),累计立案查处149起,其中种子19起,农药42起,肥料42起,兽药28起,饲料12起。查获违法农资数量77.12万公斤,涉案金额150.98万元,涉案人员185人,罚没款82.05万元,共挽回经济损失818万元。

1、抓住重点,专项治理。我们以对农业生产影响大、问题比较突出的种子、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农资产品为重点,兼顾其它农资产品,进行集中整治。根据统一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每期农产品检测结果,对高毒农药残留进行追根溯源,对农贸市场经营业主不能说明来源的,建议该农贸市场对其进行清退。针对南京等地宠物狗因食用澳洲优格(optima)狗粮后出现中毒死亡现象,1月份突击开展了清查“优格”宠物饲料的紧急行动。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由局领导带队,对六个县(市)各类农资重点区域进行市场巡查,及时发现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进行教育或责令当地处理。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可疑的农资产品实行质量抽检,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坚持追根溯源,加强整改监督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责令经营主体不得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7-8月份,根据全国、全省农药监管年的整体部署,对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质量抽检。8月20日至9月10日,全市组织开展了种子市场专项执法互查,检查种子经营大户全覆盖,乡镇检查面超过50%以上。9月份对全市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肥料抽检。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全市开展了农资打假秋季专项行动,11月份组织开展了秋冬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2、标本兼治,注重实效。按照“三延伸”选准“切入点”,农资打假工作从单一查市场向查源头、打“窝点”延伸;农资市场管理从单一查标识、证书向内在质量管理延伸;农业执法工作从单一农业投入品管理向以农业经济秩序的全面监管延伸。做到“四个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拉网式检查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行政处罚与教育帮助相结合,质量监督检验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相结合。4-5月份,我局对全市所有农药生产企业,采取检查标识和农资质量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检查。

3、重拳出击,查处大案要案。我局去年底查处的无证生产农药案,3月份当事人已全部履行到位,罚没款238799.6万元。如皋市农林局查处的中黄13大豆种、武香粳14水稻种子案进行了处理,罚没款近10万元。如东县农林局查获经营无登记证农药货值近90万元,已移交给公安部门。海安县农牧渔业局查处一蚕种案涉及数量1565张,移交给司法机关,当事人被判处缓刑一年、罚金1.5万元。全市查处的案件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在全省案件评比中名列前茅,并有4个案件获全省优秀案卷。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1、加强部门协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市农业局作为全市农资打假的牵头部门,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全力抓紧抓实抓好。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管理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能配置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开展各有特色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互通信息,联合办案,优势互补,重拳出击。3月份,市农业局、经贸委、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农机局、供销社联合转发了农业部等六部委关于2009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6-7月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与市监察局一起进行调查处理。县(市)农业部门在春耕和秋播时牵头组织工商、质监、供销社、电视台等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农资专项检查。

2、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走上规范化轨道。为增强农资监管力量,延伸农资监管网络,我们在全市聘请了181名乡镇农资监管信息员,信息员制度的建立,解决了基层农业执法机构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状况,减少了监管的盲区,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为进一步促进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信息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使之具备相应的辨假识假技能和职业行为道德。各县(市)农林部门还建立了信息员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时坚持德绩并重的原则,结合实际工作表现确定考核等次,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予以调整,从而确保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业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信息员队伍也越来越发挥出其在农资监管中的作用。

3、推行守法经营责任制。全市农技推广系统积极推行守法经营责任制,以农资经营执行“五条禁令”为核心内容,市、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隶属的经营单位之间签订了“五个层次”的责任状,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依法从严查处,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在责任区内发生农技推广系统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农业系统条线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凡在县(市)、区本级农技推广机构或农资经营单位发生的,取消该县(市)、区农业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对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造成重大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情况予以通报;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责任区内的相关农业项目和投资给予相应制裁。

4、倡导诚信经营。每两年评定一次农资诚信经营单位,3月12日将评定的68家“2007-2008年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在《南通日报》上进行了公布,并将报纸、铜牌分发到各个单位。评定出的农资诚信单位十分珍视“诚信”这块招牌,不但能自律经营,而且还能影响和带动一批经营单位守法、规范经营,共同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的经济秩序。在树起诚信经营这块牌子后,我们也注重加大对诚信经营单位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为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创立营销品牌,扩大服务领域,鸣锣开道,保驾护航。

(五)提升素质、转变观念,努力建设高质量执法队伍

2009年我队和海安、如东县农业执法大队被省厅表彰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海门市农林局被农业部表彰为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另有三位执法人员为先进个人,受表彰数名列全省前茅。我们围绕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高质量执法队伍的目标,重点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全市农业执法队伍中努力营造热心为农,公心办案、真心做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人员的思想状况、职业操守怎么样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更好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关系到整个农业行政执法形象的树立,为此我们坚持以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队人员学习,引导全体队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提高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使大家绷紧思想上的弦,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明白何所为、何所不为。全体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为农服务,主动将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文明办公、礼貌用语,对所有举报都认真、热情对待,做好记录,有案必查,认真落实每个举报案件,取信于民。对来电举报突出一个“快”字,查处案件突出一个“公”字,受理投诉突出一个“诚”字。2009,接到各类举报电话44个,举报信函8件,来人咨询28次。按照有关法规和程序移交和分工,及时给予了处理。下发查案通知15个,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

二是加强建设,率先通过验收。我们以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抓手,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法制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今年全体执法人员均接受了部省农业执法的法律法规培训。各县(市)对照省提出的“有专职的执法队伍、有完善的设施条件、有配套的工作制度、领导重视好、执法行为好、工作效果好”的规范化建设标准,查摆不足,自我补缺,我局召开了全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会议并对6县市执法大队进行了现场督察和模拟检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海门市和如东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单位。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部、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了以“三有三好”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2009年通州、启东、如皋通过了省厅的验收,至此,我市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全部通过规范化建设的验收(目前全省唯一满堂红的市)。如东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获得农业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仅两个县),海安县获得农业部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全省三个县)。

二、存在问题

1、农资经营门槛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后,取消了农业部门对农药经营者资格的审查,降低了农药经营的门槛,农药经营户数量无序扩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种子法》实施后,许多种子代销点多头代销、多级代销,经营网点手续不齐。经营肥料、饲料也同样没有门槛,个别商贩跑墟场、走村串户、无固定销售地点。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资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

2、经营门店规模小,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在一个合并前的小乡镇100多米长的镇区,农资经营点多达4家以上,有的农资与其它杂百货同存共销,搞不清楚其主营什么,更有甚者吃住在农药经营门市,24个小时与农药为伴。有的经营人员缺乏起码的文化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农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根本谈不上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服务。

3、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还客观存在。受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甚至还有庇护的现象。

三、2010工作打算

市农业局年度重点工作总结 篇5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镇村农产品监管工作和村级监管员工作补助发放进行督查。对全市13个镇街的`镇村两级监管机构建设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落实997个村的村级监管员发放工作补助119.6万元。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自检农产品样品1042个,检测合格率99.9%;农业厅抽检120个,潍坊农业局抽检438个,全部合格。抽检水产品(主要是鱼类)36批次,全部合格。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160余人次,抽检农资样品45个,处理群众投诉18起,纠正违规违法经营行为300余起,查处较大违法案件6起,查获假劣农资4809公斤,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新增1处XX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

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新建成百纳城葡萄国家级水果标准园和京青农业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各1处,新增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镇1处、省级标准化基地5家、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5家。新建青州新百利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亩、青州蜜桃示范园2个200亩。完成了60亩银瓜标准园建设提升工作。完成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4个、玉米示范方3个。新认证有机品牌40个、绿色品牌6个、无公害品牌1个。

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依托华盛农业,加强了全国生物育种研究创新基地建设,新审定玉米品种1个、蔬菜新品种3个,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个。二是加强山东百纳城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千亩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及示范园区交通、灌溉等基础配套,1.5万平方米的百纳城酒堡及地下酒窖建设完成过半。三是完成优质蚕原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通过XX市初步验收。四是投资120万元,加强新百利实业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冷库扩建,购置冷库设备,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建成新百利实业有限公司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2000亩。五是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负责人1000余人次。六是协助家家富做好上市筹备工作。

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实施土壤改良。完成投资200万元,在全市蔬菜大棚取土化验样品206个,完成镇级土壤改良示范区4处,总面积2400亩。新增190万元,拟改良土壤4800亩,带动改良1.5万亩。二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绿色控害技术,发布病虫情报12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51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4.5万亩。三是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新建2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五、精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建立了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完成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对25个省定贫困村基本情况进行整理汇编,填写了《XX市省定贫困村基本情况档案》,开展了“爱心进万家,扶贫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落实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17.1万元,XX市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帮扶模式,制定了贫困村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在王坟镇大田庄、东湖、杨家窝村和庙子镇北峪村等建设以葡萄、青州蜜桃、山楂和苹果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

六、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今年争取上级“粮食高产创建”、“小麦一喷三防”、“耕地质量提升”等无偿扶持资金1616.47万元。申报青州建国台正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1亿元,将认定市外资金5000万元。正在洽谈家家富果蔬深加工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由青州家家富现代农业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家家富果蔬深加工研发中心,总投资1.5亿元。

七、农业生产情况良好

在遭遇夏秋连旱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增四改”、落实农业补贴等多项措施抗旱保丰收,粮食单产略有增加。小麦收获面积29.8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37.9公斤,单产增长21.57%,总产增长16.1%。玉米31.1万亩,平均单产417公斤,较去年每亩增产3公斤。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1.3万亩,产量超过300万吨。水果面积14.39万亩(不包括柿子4.5万亩和核桃2.8万亩),产量32.3万吨。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6

二、农业工作 2014年,全市粮油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8.58万亩。其中小麦13.5万亩,玉米48万亩,花生17.08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生产各类鲜菜90万吨,总产值8.6亿元。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堡子店镇建设花生标准化示范方一个,核心示范区100亩,辐射面积2万亩,补贴花生配方肥10吨。全市累计推广绿色环保长效缓释化肥10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60万亩。二是加强农村沼气站建设。民乐优质奶牛生态养殖基地、蔡家峪养牛场大型沼气工程已建成供气。**市长城种禽有限公司、**市金牛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大型沼气工程主体已竣工,预计2014年底可实现集中供气。三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抓好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秸秆青贮收获、玉米机收和秸秆饲料加工技术,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我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达到14.37万亩。

三、农机工作

1、农机补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2004年开始到今年已经实施了11年的时间,补贴额度逐年增加。2014年,我市争取第一批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0万元。截止目前,受益农户687户,补贴机具1592台套。

2、农机安全生产。结合公安交警大队,积极开展对上道路和农田作业拖拉机的监督管理。重点查处无牌无证、脱检脱审、超载超速、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241人次,纠正违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56台,查获脱检拖拉机55台,脱检联合收割机51台,准驾不符48人次。

四、农经工作 全市共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785人,其中市级30人,乡级108人,村级647人。共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 674 个,其中市级1个,乡(镇)级25个,村级648个。

1、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检查督导了25个乡镇的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定和实施工作。完善了村级财富积累机制648个行政村,占村数的100%。目前,我市累计开展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73项,涉及67个村,实现招投标金额1056万元,增加集体收入242万元,节省村集体开支21万元。

2、农民减负工作。我局利用农民负担监督卡、村务公开栏、收费价格公示牌等多种渠道,将涉农收费部门的收费标准公之于众。目前,全市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栏,全部对各项惠农政策、筹资筹劳及其它收费进行定期公开。今年以来,我市申报一事一议村级筹资2106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716万元。

3、农村财务审计。今年以来,完成了25个乡镇所辖村集体的代管资金检查和6个村的日常抽查审计工作,审查中未发现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现象。

推进庆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篇7

一、庆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 庆阳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建立完善市场销售体系,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

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9.28亿元, 其中农产品加工产值41.91亿元, 占32.4%, 并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白瓜子仁加工出口基地。

㈠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市以草畜、苹果、瓜菜三大产业为主导, 大力实施“七个百万工程”, 紫花苜蓿、全膜玉米、瓜菜、苹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肉牛、肉绒羊、生猪饲养量逐年递增。初步形成了“山区种草养畜、塬面种麦栽果、川区发展瓜菜、山地全膜粮食”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布局。

㈡农业结构的调整,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目前, 全市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4户, 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 省级23户, 市级91户, 从业人数2.38万人。通达果汁、庆发食品、陇东农副产品集团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 庆城驿马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西峰区肖金镇米王村 (蔬菜) 、合水县何家畔乡 (庆阳苹果) 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镇原县金龙食品加工集中区、庆阳市驿马出口创汇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高目前, 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91个 (其中农民专业协会148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843个) , 合作社入社成员7.78万人, 辐射带动农户15.38万户。

㈣农产品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农产品12个, 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120万亩, 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1.5万亩, 无公害畜禽养殖总量达到22万头 (只) 。“庆阳苹果”等7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早胜牛”、“陇东黑山羊”、“庆阳苹果”3个农产品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古象”奶粉等11个农产品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 “新一代”等21个品牌获甘肃省著名商标, “维思特”牌杏制品、“刘巧儿”牌调味品获中国驰名商标。

二、庆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与其他发达的地方相比, 庆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土地流转等因素制约, 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发育不够。一是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相当突出;二是龙头不强。全市仅有1户国家级龙头企业, 23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的仅33户, 过亿元的仅5户。龙头企业量少质弱, “龙头”作用发挥不充分。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链条不长。绝大部分农产品领域尚未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储运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特别是龙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绝大多数是以分拣、包装为主的初级加工, 产业链条短, 同质化生产现象突出, 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品牌不精。全市农业领域品牌多而杂, 仅苹果就有10多个品牌, 品牌营销投入不足, 市场认知度低;五是机制不优。农业产业化各要素之间的配置不尽合理, “订单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作用发挥不充分,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六是融资不畅。农业生产和原料收购季节性明显, 资金需求量大而集中, 金融单位的年放贷额不足, 贷款手续繁杂, 贷款门槛高, 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庆阳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市场化为导向, 以集约化为目标,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牢固树立“一个理念” (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现代农业) , 明确“四大重点” (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龙头企业) , 突出“四大主体” (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组织) , 健全“四项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市场连接机制、资金投入机制) , 抓好“四个环节” (土地流转、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教育培训) , 强化“四项保障” (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保障、宣传保障) , 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走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㈠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化的“四大重点”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按照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布局, 继续大力实施“七个百万工程”, 扶持培育“苹果、草畜、瓜菜、粮油”四大优势产业, 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提升品质;二是大力开发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规模尚小的特色农产品;深度开发已有规模的优质农产品;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对各个领域的农产品, 努力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储运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四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支持以驿马出口创汇、镇原金龙食品、环县小杂粮等8个农产品加工区为载体的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采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集资入股等方式, 加大企业的入驻力度, 提升产业层次, 形成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集群集约发展。

㈡充分发挥“四大主体”的职能作用一是发挥推动作用。加强对新建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合作组织的扶持引导。政府要制定出台财政、税收、信贷、征地、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 为农业产业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的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积极发展订单产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资金入股等方式, 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建设, 实现企业与基地、合作组织互利共赢;三是发挥基地的基础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协会 (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建设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示范效应大、标准化水平高、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确保农产品原料供给。四是发挥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步伐, 使尽可能多的农户在合作组织的统一组织下, 开展生产经营, 参与市场竞争。

㈢建立健全产业化发展“四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 建立完善稳定的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的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向现代企业转型, 并逐步引导农民转变为企业股东 (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 和职业农民、产业工人;三是建立健全市场连接机制。以政府投资为主导, 以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筹资为补充, 在村镇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批零市场, 搭建农户与市场对接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开展网上交易, 拓展市场空间, 降低流通成本;四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努力构建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社会筹资、上市融资为一体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融资政策, 建立银企定期座谈会议制度, 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市、县涉农贷款担保机构, 注入担保基金, 为农业产业化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建立财政贴息资金, 对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给予贴息扶持, 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㈣突出抓好产业化发展“四大环节”一是抓好土地流转。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和模式, 在确权的基础上, 采用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流转, 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合法参与土地流转, 确保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长足发展;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消除盲点, 以乡镇为单位, 加大农技推广、兽医、农机站 (所) 等组织建设,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扩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病虫害、动物疫情预报防控。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大循环农业等方面的技术扶持和培训,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抓好品牌建设。积极推广“三品一标”认证, 争创国家级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 增加品牌的“含金量”。强化农产品品牌整合, 统一品牌标志, 增强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四是抓好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创业培训和“三个三百”农民培训工程,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增收,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提升城镇化质量。

市规范农业用地管理工作简报 篇8

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基层村镇,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用地户宣传土地国情国策和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使依法依规用地成为基层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严格把握使用条件,分类确定用地标准、土地用途限制、使用期限,明确落实土地复垦义务,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效益利用。

加大巡查力度,层层落实巡查责任,组织执法人员围绕重点村组和重点区域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私搭棚舍等行为。

市农业产业化情况工作报告 篇9

一、基本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全面形成,主导产品已经确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据不完全统计,XX年底,全市共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基地300多个,其中5万亩以上的50多个,生产基地面积40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7%,全市成规模畜、禽养殖场200多处,牲畜饲养量302.6万头,占全市牲畜总饲养量48.2%,禽类饲养量2651.2万只,占全市禽类总饲养的35.3%。全市成规模水产养殖近100万亩,占全市可养水面60%以上。林果基地100多个,占林业总面积的10%以上。具有龙头作用的集贸市场360多个,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其中专业市场150多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全市共有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300多个,从事产业化组织4万多人,带动农户近70万户。其中全市龙头企业90多个,固定资产6亿多元,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净利润1.5亿元以上,创汇XX多万美元,中介组织40多个,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专业农协140多个,会员数1.3万人,固定资产XX多万元,兴办150多个实体。财税金融部门几年来对龙头企业有了很大的扶持,银行贷款5亿多元,财政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税收减免400多万元。创立各类名牌农产品20多个,绿色产品18个。

二、主要做法

(一)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我市在认真理清调整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优质化上做文章。在种植业上,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在过去占大头的水稻杂交组合上汕优63已由1998年的80%以上,降低到现今的20%以上;小麦老品种扬麦158面积由1998年的240万亩下降到不足100万亩。油菜品种实现了秦油系列向油研系列的转变。全市大宗农作物基本上改名换姓,被优质品种所取代。在养殖业上,生猪生产由“三化养猪”向“三元杂交猪”转变,年出栏三元杂交猪100万头以上,占年出栏生猪的总量的35%以上。水产品由青、草、鲢、鳙“四大家族”向螃蟹、鳜鱼、甲鱼、青虾“四大贵族”转变。全市以河蟹为龙头的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达70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59万亩,产量近万吨,比1997年增长2.8倍。尤其是“五早”生产已成为我市农业最具特色。近年来,全市“五早”作物面积已由1993年的91.5亩,发展到今年的288.7万亩。其中地膜覆盖保护地面积达232万亩,仅花生一项就接近100万亩。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10

友展圍效@幽的圔记_南巾武都区吉石坝现代农业PI本刊记者汪陇南市武都区吉石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武都区以西5公里处的吉石坝, 自2010年8月开工建设设, 园区的雏形己基本形成, 2012年初己被省上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规划主体功能区占核心区1500亩、示范区1500亩、辐射带动区30000亩。计划分两期建成, 一期率先建设核心区。截止目前已五大农业生产、繁育及培训基地。三大育苗中心主要为··一是油橄榄苗木繁育中心。油橄榄作为武都区“人无我有”的特色农产品, 以享誉省内外, 为了全面提升油橄揽种苗繁育水平、做大做强油橄榄产业, 为全区2·万油橄榄提供优质苗木基地100亩, 目前1000平方米的育苗连栋温室已舍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冬播至前后播种, “五一”前上市, 属鲜食菜用型, 优质品、上市早, 亩产量4000公斤, 亩产值5000元左右, 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朝阳产业, 每年播种面积在6万亩左右, 大量的种子靠外调, 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 为解薯生产所需良种, 建设了马铃薯脱毒扩繁中心,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主要由一座800平方米的智能连方米的日光温室及一座组培室组成;三是蔬菜种苗快繁中心。武都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 属南北过渡性润, 既可生产喜温性蔬菜, 也可生产耐寒性蔬菜, 半耐寒性蔬菜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全区大棚蔬菜生产面蔬菜苗木全都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 使用过量农药, 导致苗木成本高, 质量欠佳。蔬菜种苗快繁中心主米智能连栋育苗温室, 利用现代设施和先进实用技术, 幵展工业化育苗, 初步形成精细蔬菜种苗良繁体系产、区域化布局, 为白龙江沿岸辐射区3万亩提供优良种苗。五大农业生产、繁育基地及培训基地, 主要有:一是米仓红芪等道地中药材GAP标准化生产, 野生中药主, 建立了一座中药材科技展示园, 积极推进武都区中药材产业化标准、规模化发展;二是众诚12万只蛋水产苗孵化基地。众诚蛋鸡生产釆用“兰州正大模式”实行自动化上料、自动化饮水、自动化清粪、自动养管理, 目前已建成标准化鸡舍4栋6000平方米, 养鸡9.3万只, 产蛋率95.79%, 日产蛋5400公斤, 产值40优质红提葡萄、枇杷等为主的特色鲜果花卉园艺产业园, 打造南方水果武都适生区和花卉、绿化树种多样区打造成农业科技研发试验田、农业科技人员的练兵场和新型农民使用技术的培训基地;五是依靠5000吨初步形成集储藏、力fl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园区鱼g01QM8月衰瘦投费5000万元广建成塑钢大棚230座、日光温室30座, 纟亩’优质红提葡萄基亩笼^野生示馆一座, 建成12万只标准化并^^005平方米薯脱毒种10$^方米油陶群条绪為绩遂步显武都发W高效农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11

一年来,我局机关党支部在市农业局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理论、学习业务,努力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化,切实

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我局从党支部强化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制度化入手,积极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年初,认真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局机关党支部、全局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和个人自学制度,记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体会,交流好学习心得,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理论学习有重点、有专题地引向深入。具体做法是:

(一)切实开展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宗旨观教育,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以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文明机关为载体,做到理论学习三个结合。

1、学习理论与业务知识相结合。在每月的政治理论学习中,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有关文章,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关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对各科室的业务知识、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交流、学习。使全局同志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同时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努力掌握好管理政策和业务知识。积极开展经济、法律、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拓宽知识面,以更高的业务水平来提升服务水准。

2、学习理论与开展创新性思维活动相结合。我局就如何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文明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并相应制订制度和规定,在全局范围内施行。

3、学习理论与组织调研相结合。在教育活动中,我局把调查研究作为当前教育活动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动员全局同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规定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完成一至两个重要的调研课题,每个党员干部每年必须撰写一篇调研文章,着力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006年,我支部党员撰写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浅谈加快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思考”等论文,先后发表于《xx经济》和《xx论坛》上,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4、积极开展《党章》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使全局党员干部都能自觉运用《党章》中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认真抓好落实。不断增强全局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廉洁自律,自觉维护党纲党纪,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创新支部活动形式,着力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围绕本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学教活动,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不断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深化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新机关活动。

(一)组织参与各项文体活动。7月1日,我支部利用建党85周年纪念日,组织全局机关党员干部赴xx县学习参观当地革命历史事迹,了解当地文化,参观xx水电厂及当地乡镇企业,请老工人讲授当年艰苦的创业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等。增进了感情,同时也愉悦了身心。并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二)在局内外开展“送温情暖人心”活动。对局内每位干部职工做到勤慰问,做到既爱护在职的每位干部职工,又关心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做到生日祝贺、生病慰问、突发困难慰问、节日慰问。同时,坚持献爱心、送温暖,进行扶贫助学和向受灾地区捐款活动,继续捐助1名xx县帮困结对户活动。

(三)坚持吐故纳新发展原则。经过考察培养,我支部吸收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预备党员。对照《党章》,对一名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又不交纳党费,本人提出要求退党的党员,给予退党除名处理。使党组织更加纯洁。

中共xx市农业局第四党支部

二OO七年一月二十日

市农业局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 篇1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都市创汇农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外向型为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

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公共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上档次、品牌拓展有新绩、自主创新求突破、完善职能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产品加工总值增长10%;农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1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1万亩。

三、工作内容

(一)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积极发展粮油生产,稳定毛豆、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稳步扩大西兰花、甘蓝等特色“超市”、创汇蔬菜品种;在林业,稳定果树面积,继续优化杨梅、梨、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彩叶树种、耐盐树种和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的常绿树种;在畜牧业,重点发展獭兔、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在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紫菜等新兴养殖产业。积极引进漠斑牙鲆等优新品种,调整优化传统养殖品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生产模式图的制作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种养品种争取达到20个,示范应用面积25万亩次。推动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应用,在种植业,继续加强性信息素、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生态防治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粮油、蔬菜瓜果的高产示范;在林业,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矮化开心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实用技术;在畜牧业,围绕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病害生物防治,加快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在渔业,积极推广节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重点推广底冲气增氧、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等技术。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市)项目,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0万亩以上。

稳定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认真抓好前一轮土地流转合同集中续订工作,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续签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中横线沿线1000米以内耕地流转,加快七塘沿线土地流转。在稳定规模经营总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体规模,力争通过1-2年努力,使单体规模50亩以上的占总流转面积的30%以上,积极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09年力争培育单体规模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2个。拓展规模经营内涵,创新规模经营模式,不断挖掘规模经营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季节性流转、四统一型和专业合作社型等新型规模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争取每个镇(街道)都建立1个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高标准建设规模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型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逍林、横河、宗汉、桥头等9大XX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和推动其他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计划建设面积2500亩,积极推进水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东部地区基地建设,培育东部优势产业群,形成东西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进一步发挥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篇13

1 双辽市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1.1 设立机构, 明确职责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双辽市把农业信息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2005 年双辽市成立了“双辽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办公室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全市14 个乡镇全部设立信息服务站点, 地点设在各乡镇农业站, 负责对全市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1.2 资金投入及网络基础设施

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双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支持双辽市农业信息服务站及双辽市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工作, 为信息中心配设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宽带网专线等信息服务基础设备。建立了双辽市农业信息网站, 并有专职及兼职人员负责对网站进行维护及管理, 为全市人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该市乡镇信息服务站还在建设过程中, 设备尚未到位, 主要由信息中心为其提供农业信息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2]。

1.3 “一站通”信息平台建设

“一站通”全称是 “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 平台系统, 是全国的网上农产品供求信息传播平台, 对农民来说上“一站通”是最直观、最有效、最迅速的农业信息发布、获取渠道, 农户可以直接上网查询、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双辽市14 个乡镇全部注册使用了 “一站通”, 每个乡镇均有1~2 名农业科技人员兼职负责信息工作, 随时为全市农户提供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每月累计传播的信息共计在30 条以上。

1.4 省信息中心服务平台覆盖全省

乡镇各信息中心网点直接对接省信息中心, 将土壤水分情况、肥力分布及降雨量等等, 随时随地传输到省信息中心平台。信息中心专家根据各地情况及时布置相应适时方案, 中心的开梨网24 h播送农业信息, 开通专家热线, 以最快速度把信息传达到各基层农民。每个农民只要打开智能手机就可随时看到想要的信息。

2 双辽市农业信息工作开展情况

双辽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刚刚开展, 如何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职能,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扩大信息覆盖面, 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3,4]。

2.1 信息查询

针对双辽市系统内部、本单位及相关部门所需要的农业信息, 可直接上网搜索相关的内容, 并做出整理、分析, 提供书面材料。对农民要咨询的信息提供2 种方法:一是农民直接上门, 到信息中心或信息服务点查询信息, 由信息员负责查询并帮助分析、整理, 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农民;二是由信息中心收集整理相关农业生产信息及供求信息, 做成宣传单、信息简报等发到乡镇提供给农民, 每年在科技培训时都发放实用技术宣传单及小册子, 每月发1~2 期信息简报, 发到乡镇农业站, 并提供给农民。

2.2 信息传播方式

在双辽市的信息传播上, 主要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为农民没有条件上网, 主要通过电视讲座、热线电话、发放资料、公开栏、乡镇广播、信息简报、明白纸、黑板报等多种方式, 将信息传到农户手中。双辽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每年都根据农时季节举办电视讲座, 每年举办的电视讲座都在10 期以上。双辽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同时开设了土肥、植保、推广等多部热线电话, 随时解答农民咨询的问题。农户也可直接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们所要查询的信息或需要发布的信息, 由信息员为他们及时解决问题。

2.3 农业信息员队伍

吸收农村经济人、中介组织、种养大户加入到信息员队伍中, 由他们引导农民重视信息, 认识到信息的价值, 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从而转变农民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 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 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农业才能迅速发展。

2.4 培训从业人员

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从事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又要懂农业技术, 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因此, 通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请教电脑专业人员、自学电脑使用方法等方式, 现在双辽市信息中心人员对信息浏览、信息查询、信息发布、文件处理等操作技术已基本掌握, 但对专业性强的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网络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

3 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 网络延伸不够, 网络覆盖面太小, 网络进村入户率很低。二是从事信息工作人员匮乏, 缺少电脑网络技术人员。三是信息采集范围较小, 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四是对从事农业信息网络人才重视不够, 缺乏培训机制, 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更新速度缓慢。五是信息传播方式落后, 信息利用率低。六是农民对信息作用认识不足, 对信息的使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摘要:介绍了双辽市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及该市农业信息工作开展情况, 指出该市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以为今后农业信息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现状,问题,吉林双辽

参考文献

[1]沈瑛.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 2002 (1) :43-45.

[2]张玉香.关于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1) :37-40.

[3]赵元凤.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特点[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7) :74-78.

上一篇:机器设备维修外包协议下一篇:浅议如何构建有效的廉洁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