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部建设(推荐8篇)
2018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摘要: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进行了网络校园及校校通建设工作的示范和试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最新2016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范文,欢迎参阅!
2016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2017-01-17 17:03:52 | #1楼
XXX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2016年8月1日
随着XXX区开展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以来,区XXX局结合
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领域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6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XXXX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xx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今年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情况,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XXX区信息化办公室,隶属XXX区XXX局管辖,确保了信息化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在我区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网络,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基本覆盖整个区。截止至2016年上半年,各大电信运营商铺设的本地中继光缆和接入网缆基本覆
盖全区100%的街道和社区。全区固定电话有20000部,普及率达到94%,电视综合覆盖率95%,有线电视的全区接入12000户,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达到30台。全区拥有移动电话105410个,全区拥有因特网用户16600个,其中企业用户2500个,居民用户11700个,机关用户2400个。大部分居民能享受到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完善,以 1
《XXXX区党政信息网》为代表的政府门户网站相继建立并运行;投资200余万元的大型户外led彩色电子显示屏系统今年开始兴建,将有力地改变我区室外广告形象,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做到了与市同步。“金财”、“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区全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具备。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初步建立,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均设有自己的电子邮箱,限额以上企业有65%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页,有50%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网络信息应用正逐步成为企业沟通联系和产品推介的重要渠道。
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电子党政内网顺利接入。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设立了区委机要机房,并顺利与市党政内网进行了对接;成立了区委信息处理中心,专门负责《XXXX区党政信息网》日常管理和政务信息处理,指导区直党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
目前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区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已形成基本框架。
积极推动信息渠道沟通建设。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均设立了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2
批评、建议、求助等得到有效处理。
三、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应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了政府
宏观调控水平。
统计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在企业运行、管理控制和科学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统计工作具有以下功能: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大量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资源;利用已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情况分析和决策咨询建议;利用统计信息,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提出对策措施。统计工作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的运行评价、成本控制、市场分析、经济效益和企业决策提供统计数据分析支撑,以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海南烟草行业统计信息化发展回顾
海南烟草行业统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统计报表汇总系统的应用
1995年开始利用计算机现代化手段,建立行业统计报表汇总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解决基层业务原始凭证的手工分类整理、 计算、汇总数据和纸质报送统计报表问题。具体操作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手工输入卷烟商品流转原始凭证,按照统计指标进行筛选、分类整理、计算完成编报。在此基础上与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报表系统对接,完成全省商业企业统计报表汇总和系统传输报送。
该系统的建立,使统计人员摆脱了长期对大量原始凭证进行繁重的手工计算和记帐,极大地减少了差错率,确保报表数据准确、及时。
这一阶段中仍然倚靠统计人员手工输入原始凭证,不能彻底替代手工劳动,差错率仍无法消除,需要每月与业务和财务数据核对进行调整。统计报表汇总系统只能完成报表编报和报送,无法开发更多的统计信息“产品”,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大量统计信息。随着烟草行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卷烟销售网络采取集中访销、电话订购、电子结算等现代物流营销手段,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统计越来越快,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更加快捷的科学依据,行业的统计方法逐渐不能适应新要求,统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2第二阶段: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应用
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简称“工商数据采集系统”,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为适应烟草行业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规范行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持行业平稳发展而启动的一项战略工程,也是构建统一数据渠道和数据中心,形成行业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工程,对支撑、保证烟草行业平稳、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行业内建设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全力打造“数字烟草”,使信息化建设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该系统主要内容是数码跟踪、工商信息数据采集,并通过对工商数据集成,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卷烟生产经营数据,构建行业统一的信息数据中心。工商数据采集系统按统计指标、标准、计算方法等统计口径设置,业务系统自动抽取购销存基础数据,系统提供数据查询、搜索,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卷烟生产经营情况,对卷烟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为行业规范管理及经济运行分析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2005年该系统正式运行,2007年1月1日替代原有的统计报表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大为增强,统计服务水平、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有了质的改变。
该系统不但替代统计人员多年的手工劳动,还在购销存基础报表上,围绕行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开发了一系列卷烟生产经营指标报表数据信息,更好地满足生产经营计划管理,为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进一步发挥统计服务职能。
2.3第三阶段: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项目的开发应用
为更加充分和有效地发挥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提升统计数据对卷烟生产经营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9年批准建设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项目。该项目是对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拓展和应用,以工业企业卷烟产品下线打码、出库扫码,商业企业到货入库扫码、销售出库扫码数据作为行业卷烟产购销调存统计数据,通过与相关系统的关联获取金额数据,实现行业物流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全面一致和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变“事后统计”为“在线统计”, 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权威信息。按照全国行业总体计划安排,项目计划于2011年1月1日上线,与现行工商数据采集系统并轨运行一年后,于2012年1月1日正式运行。
项目的建成运行,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建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统计应用体系,实现烟草行业“大统计、大决策、大服务”的局面。
3统计信息化工作实践的体会
回顾海南烟草行业统计信息化发展过程,总体来看,行业的信息化快速发展为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强力技术支撑。
统计工作信息化使统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数据中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折,不但提高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还能准确把握行业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 及时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
摘要: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计划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移动无线网络走进大学校园,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师生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更可以充分发挥无线网络使用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促进校园多媒体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是北京地区第一家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签约校园无线网络项目的高校。此次校园无线网络计划实施后,将覆盖人大全部教学、办公和公共区域,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届时,无论身处校园何地,人大师生只需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或中国移动无线上网服务标识,便可使用校园无线网络,享用优质、便捷的移动上网环境,体验无线局域网络的精彩。
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大学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此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引进的校园无线网络丰富了原有校园网络体系,为校园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将进一步促进人大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一直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携手人大进行的“无线校园”建设,将进一步丰富人大现有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便捷的信息化应用感受。
王利明副校长在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副总理范云军等领导陪同下还参观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集团信息化业务体验厅,并就校园信息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
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合。
第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既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应加强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资源数据库,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以适应和满足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强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撑能力的建设。既要注重应用系统所储存微观数据的开发利用,更应加强反映行业总体情况的宏观决策数据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储存与开发利用,为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市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及“以管理统帅建设”的思想,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技术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施原则
一是服务与促进城市管理并重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加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结合,尤其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与渗透,既作为服务于城市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阶段性目标,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把资源整合、综合集成作为本轮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单位分别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以“基础平台”为载体,开展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三、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到**年,以网上办事为重点的比较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运行、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发挥作用、政府宏观决策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为标志,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格局。
(二)任务
1、三年主要任务
以构筑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为重点,在电子政务建设、资源共享建设、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网上办事
--全系统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须在网上发布各类政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介绍、管理职能、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及行业动态等信息。同时,应根据政务信息内容的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全系统各职能管理部门须在网上公布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进程,努力实现“一办到底”的要求,加大网上办事的后续支持力度,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和要求的调整,及时对网上办事内容进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开通的设施报修、意见投诉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拓展社会、市民对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的信息化参与途径,及时发布与社会、市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网上办公
--完善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丰富内部网站的信息内容。全面实现以公文流转、工作安排、会议通知和信息浏览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业务应用。
--拟定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网上公文传输的制度及操作细则。利用公务网的基础设施,实现建委机关与建设系统各局机关之间的公文传输。
--建立、完善建设系统各机关内部的信访、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统计报表等基础资料的数据库,为网上办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机关内部的事务处理。
(2)资源共享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扩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节点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统计单元与标准编码,充实基础数据平台中电子地图、遥感图的信息内容。
开展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研究,建立适用的分类编码体系和元数据标准,完成各行业分类编码和元数据的建设,基本形成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体系。
建设涵盖市政、环保、绿化、市容环卫、水务、交通、港口、房地产、建筑建材、综合执法等十大领域的基础数据库,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规划及管理对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并相应开发具有编制专业规划、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应急处置和数据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十大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筑各行业信息资源能横向连接、纵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综合应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同时,建立建设系统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应的共享管理协调机构,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发展智能交通的总体考虑,建设**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实现中心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发布。
--以公交客运调度和停车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促进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组织。
--制定**市公共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自动售检票系统装备的研发和形成系统装备国产化的能力。
供给保障和应急处置
--整合建设系统现有的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涵盖燃气、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环保、环卫、绿化、综合执法等服务的“一线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燃气、供水、排水SCADA系统,优化对燃气、供水、排水的网络监控与调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干管、建设工程、公园及大型绿地等基础信息资源,构建**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房地产与旧区改造
--结合城市遥感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旧区改造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城市房屋土地资源、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的信息平台,构筑房地产市场的诚信体系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
城市环境与综合执法
--建立对水资源、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绿化等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城市整体环境状况的自动化监察,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中心城区、景观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务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础上,联系**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际,结合城市管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将信息化应用覆盖到建设系统各管理部门,贯穿于各主要工作环节,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实现网上办事,有条件的审批事项要做到网上办事“一办到底”。整合办公自动化与行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业务和管理业务的互动操作。完善社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径。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文 章来源
本文主要从安全软件:未来一个新兴的软件制造业;指纹识别技术: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带”;虹膜识别:确保在线交易以及供应链活动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使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开放的平台出现了类似PC平台的病毒、企业及个人消费者呼吁建立安全便捷的移动服务消费环境、前威胁安全的一大问题是木马和病毒、影响安全的第二大因素是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生活的隐私泄露问题、影响安全的第三大因素是目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问题、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指纹识别在保证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虹膜识别技术具有几个特点、在线交易的双方身份准确的认证是电子商务发展很重要的环节等,具体请详见。
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使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据工信部统计,至2008年7月底,我国用户数超过6亿。已然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注意到,随着以为终端的数据交易和支付、银行转账、炒股等关键业务的兴起,个人隐私受到威胁侵害的指数越高。因此,保护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随着智能的普及,开放的平台出现了类似PC平台的病毒;涉及的流氓、间谍、病毒软件层出不穷;各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欺诈信息也变得无孔不入。然而广大的用户还是忽视了安全防范措施。据F-Secure公司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以上的用户知道,不安装安全软件的情况下恶意软件能通过蓝牙感染移动设备。28%的受访者说,他们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86%的人承认没有任何移动安全的措施。大多数用户都知道用连接互联网存在着安全风险:只有21%的人把蓝牙连接当作是安全的,仅有15%的人有着WiFi连接是安全的印象。
面对移动安全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企业及个人消费者呼吁建立安全便捷的移动服务消费环境。移动安全领域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平台提供商、终端厂商、sP服务商等都应从不同方面认识安全服务在移动应用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信息安全认证功能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各方的特别关注:
1安全软件:未来一个新兴的软件制造业
就像电脑一样,目前威胁安全的一大问题是木马和病毒。病毒造成的损害不外乎以下几种:被感染后会自动拨打声讯台、发送信息、订购增值业务等,造成话费损失;木马软件可以控制用户的,调用信息、监听通话、自动联网等,造成隐私泄露;病毒会导致硬件或SIM卡损坏,致使无法使用。与PC反病毒一样,反病毒软件可以做到实时拦截、提示不安全信息、对已确认的病毒进行杀除,并恢复感染文件等。
影响安全的第二大因素是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生活的隐私泄露问题。比如通话、偷窥短信以及在被盗或丢失之后重要文件的流失等。针对隐私泄露,业界目前普遍采用加密的方法来解决。网秦的“通信管家”可以对短信和通话记录进行加密,以保障隐私内容不会轻易被他人偷窥。
影响安全的第三大因素是目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问题。网秦的“通信管家”可通过显示号码所属地,让用户选择接听还是拒绝。一旦发现了骚扰电话的号码,可以设置为永久拒接。
虽然安全软件有种种优点,但生产厂商正经历着艰苦、迷茫的阶段。首先,型号繁多、操作系统多样。这不仅是黑客们的技术难题,也是安全软件研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是制约安全软件厂商发展的最大桎梏。如何打造一个真正安全、干净的使用环境,不仅仅是提供安全软件产品的厂商的责任,更需要电信运营商、制造商和安全软件厂商等整个产业链的密切合作。
2指纹识别技术: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带”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打电话、上网,甚至缴纳水电煤气费等。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流行,添加认证功能已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仅仅依靠自身所带的密码和SIM卡锁无法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试想,如果利用“呔额”支付成为现实,那么就必须将你的个人资料和财务资料保存在中,一旦丢失或被盗,后果将十分严重。这也是目前支付无法跨越“大额”门槛的主要原因。
指纹识别在保证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于,能提升的安全性。首先,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排除了利用相同指纹来破解指纹密码的可能性。其次,一般说来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相比较声音加密来说,指纹识别具有更加稳定的优点。再次,指纹样本便于获取。易于开发识别系统。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比较成熟,识别系统中完成指纹采样功能的硬件部分也较易实现,而且现在已有标准的指纹样本库,方便了识别系统的软件开发。另外,一个人的十指纹路皆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利用多个指纹构成多重口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当然具有指纹识别的要能够被普通用户所接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是指纹识别的准确性问题。厂商制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的安全性,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同时真正让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电子钱包”。因此,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与否是决定这项技术能被用户接受的前提。在进行识别时,一定不能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其次尽管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指纹也不会随年龄的变化,但厂家是否考虑到一些意外问题的出现,如果手指受伤无法识别,如何进行支付呢?此时有没有替代的功能?
3虹膜识别:确保在线交易以及供应链活动
尽管使用密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使用的安全,但随着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支付能够实现买主和卖主的不见面交易。但是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用什么来保证远在千里之外的买家/卖家不会是一条坐在电脑前的狗?为了实现较高的安全性,使用复杂的密码是流行的选择,而如果我们埘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密码,那在得到了方便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I生的隐患。所以发展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系统。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虹膜图像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可避免疾病传播容易被人接受;②虹膜纹理结构不易被伪造;③虹膜纹理结构复杂。特征数多,因此可靠性非常高。虹膜识别是与眼睛有关的生物识别中对人产生较少干扰的技术。另外它有能力实现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
生物认证作为20世纪末期才开始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本身的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保证个人资料的安全。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其在采集、精确度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必然会成为末来社会的主流生物认证技术。
在线交易的双方身份准确的认证是电子商务发展很重要的环节。为了对交易进行保护,在身份认证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数据加密技术,直接把交易和权威身份认证机构连接。虹膜识别系统基本上防止了身份冒用,增加了个人身份验证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有了具有特殊认证功能的,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不用再记密码、口令这类繁琐的东西。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其自身的特点的应用,而信息安全又能促进信息化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 民政局低保户信息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
★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问题
★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 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论文
★ 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论文
★ 信息化论文
★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问题及建议论文
★ 港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论文
周夏
(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 神木 719319)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的东西,信息沟通能给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带来力量,使人们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协同大家的行动,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项目管理中,建设各方必须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传递、接收渠道,信息不沟通、不对称是最大的浪费。某煤焦油加氢项目建设中,反应器运输到场了,在现场放了一周没有卸车,因为这时候还没准备好场地,据说是因为反应器何时到场施工单位预先没得到消息,这是非常不该有的沟通失误和管理漏洞。
信息传递有汇报、分享、建议、意见、忠告、称赞、批评等类型,对传递者来说,不可只报喜不报忧;对接收者来说,要感激他人的分享,斟酌他人的建议,思考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忠告,进一步发扬令人称赞的地方。
现代技术与图书馆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共识,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给图书馆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图书馆这个传统产业面临着向数字图书馆改造的挑战, 这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当今社会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传输乃至机构组织和业务活动的模式。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来看,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深人图书馆业务的各个方面,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业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充分应用, 信息技术将为图书馆开启新的业务领域, 形成图书馆搜索、标引、发现、组织、存储、发布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新模式, 增强图书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所有这些都确保了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1 什么是图书馆信息技术
数字图书馆的一个权威定义就是“数字图书馆是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它是一种互联网的组织模式而非图书馆的专用名词, 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资源分散无序、使用不便的状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检索系统, 域内资源整合系统。
近些年各高校在图书馆建筑与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图书馆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 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队伍,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以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当前, 图书馆信息技术部的建设很不规范, 应该围绕数字图书馆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下力气加以完善。否则, 大量的资金投入, 只会是虎头蛇尾;美丽的愿望, 也将成为肥皂泡。
2 图书馆信息部的建设
2.1 做好图书馆主页工作和学科导航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数字资源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图书馆WWW网站的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在图书馆WWW的主页建设上, 通过图书馆主页的栏目和功能模块初步体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使图书馆的功能向读者延伸, 通过“服务指南”、“特色服务”、“电子资源重点学科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等模块为师生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后向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延伸, 通过ILASII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实现了编目、采访、流通的业务自动化;通过图书馆内部信息处理系统OA初步实现馆内办公发文通知、各部室之间业务信息交流的自动化;图书馆内部信息处理系统是实现馆内办公发文、通知和业务交流的自动化软件, 它有:馆内信息动态、馆内信件、新闻动态、本馆刊物4个内容, 馆内信息动态栏目可供工作人员上传信息, 并提交馆领导审批, 在得到馆领导批复后可再将信息由发件箱发至相关部门。馆内信件栏目可方便本馆工作人员及时互传信息。新闻动态栏目报道我馆的新闻, 工作人员填写完表单后, 此信息即及时在网上公布, 并可在主页中的新闻动态栏目中直接查看。本馆刊物栏目是向读者介绍我馆出版的刊物简介及电子版, 工作人员可将已出版的刊物的文档通过网上上传到服务器, 然后经过数字化部格式转换后提供给读者。图书馆内部信息处理系统已在馆内各部正式使用。通过数字化研究栏目展现数字图书馆相关标准与规范以及我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的动态和相关文献,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学校重点学科导航网站, 每个重点学科网站的框架结构为:学科介绍、研究方向、国内外大学、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研究机构、网上资源、电子出版物、会议信息、学会与协会、标准与规范十个栏目, 重点学科导航网站能根据学校的特点, 有专门的进入网页, 有重点的展开, 内容比较丰富。
2.2 做好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集成的研究与开发
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是针对科研院所, 数字图书馆的智能检索平台。它向用户提供一个通用的数据库检索Web页面, 使用户同时对多个异构数据库进行并发检索, 并将多个库检索结果合并分类显示.该类产品为那些需要访问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避免了需要逐个登录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的麻烦, 使用方便、快捷, 使用户觉得就像在使用单一库的检索界面一样。
随着互联网软件技术, 特别是网络信息智能采集及浏览器智能代理技术的的发展, 构建大型异构网络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成为可能。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系统是整合本领域及相关领域信息情报, 科技文献, 技术成果的动态综合情报平台, 是集中体现该领域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窗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用户也越来越希望得到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更加丰富的“一站式”网络信息服务, 各文献中心有必要装备大型异构网络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来满足用户的迫切要求, 这是提高服务质量和领域的手段, 也是数字化科技文献中心的标志。
跨数据库文献检索统一平台的实现提高了数据库文献的使用效率, 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功能。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十分有用的检索研究, 促进了信息化建设, 提高了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目标的实际运作能力, 资源的充分开发及利用能力, 并且大大扩展了电子资源检索效率, 可为学科导航或虚拟咨询建设提供完善的数据保障。最终受益广大用户。
试用数据库自动提交系统是一个由数据库采购人员自动填写试用数据库信息, 然后在WEB上提交发布的软件系统。考虑到试用数据库比较多, 在主页发布试用数据库沟通不及时, 经常出现试用数据库过期不能按时撤下, 从而造成读者误解的现象, 设计的这套系统, 该系统在网上为数据库采购人员提供一个表单, 供其填写对我校开放的试用数据库的介绍、网址、试用期限等信息, 然后由其在WEB上提交发布, 使试用数据库能及时提供给校内用户使用, 并用一定的时间控制试用数据库使用周期;同时还在试用数据库页面增加了读者是否同意购买某数据库的荐购功能, 而且可以自动统计读者荐购意见, 以便图书馆决策是否购买该数据库参考用。
2.3 人才培养是关键
信息技术部担负着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功能全而引导中心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 制定和实施中心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规划, 为中心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网络平台, 支持中心网络系统、图书馆集成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可靠运营, 对中心各部门的业务用机和读者用机提供保养维护, 并根据实际需要, 组织和实施有关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研发, 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支持中心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
根据信息技术部工作内容信息技术部需要以下岗位人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站建设人员、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情报服务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技术文档管理员等。各岗位责权利明确, 分工协作、当然, 我们需要根据馆情配备相应人员, 比如大中型馆, 需要专门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与维护员, 小馆可能一人身兼多职;高校图朽馆需要情报服务人员若干名信息技术部人员可以有各种层次, 甚至在高校图书馆, 可以让学生参与信息技术部部分工作。
总之, 信息技术部为中心制定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规划;为中心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网络平台, 支持中心网络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的可靠运营, 提供相关服务, 年轻的信息技术部, 将在知识创新和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 做出更具有创新性的贡献。
摘要:现代技术与图书馆密切相关, 图书馆面临向数字图书馆改造的良机,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图书馆信息部建设工作。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启云.图书馆信息技术部的建设[J].图书馆杂志, 2003 (1) :33-34.[1]王启云.图书馆信息技术部的建设[J].图书馆杂志, 2003 (1) :33-34.
[2]陈翠玲, 隋新.浅谈如何创新图书馆的信息部工作[J].沈阳干部学刊, 2007 (3) :49-50.[2]陈翠玲, 隋新.浅谈如何创新图书馆的信息部工作[J].沈阳干部学刊, 2007 (3) :49-50.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100-03
Abstra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is a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information toward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from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to utilization, which is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a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on whi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depend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for logistic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end, some advice is put forward on how to do well on milit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1]。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没有搞清信息需求、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共享性差、信息系统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造成了企业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信息资源规划作为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
1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动因
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流信息化更是刚刚开始,只有少部分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造成了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形成许多“信息孤岛”。同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很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能力还尚未形成。
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进行信息资源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通过改造或重构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同时,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规划依赖的理论方法和标准规范
2.1认识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经过有序化加工处理后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所谓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管理和运作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即在进行系统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使得总体数据规划更为扎实,使总体数据规划成果更能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工程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案,是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两个阶段的规划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信息资源规划以信息工程方法论和数据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制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并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来解决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最终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
2.2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论
它包括信息工程、面向对象信息工程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是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整套建立“计算机化企业”的理论与方法。它的基础是当代的数据库系统,它的目标是建立计算机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是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的综合。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中心、数据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和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加开发工作。詹姆斯·马丁在1993年的专著中提出的“面向对象信息工程”(Object-Oriente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OOIE),是将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与信息工程相结合,建立全企业化的MIS的方法论。它是从规划到业务域分析、系统设计,然后再进行建造的较严谨的开发方法论。“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霍顿和马钱得等美国信息资源管理专家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观点包括: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向管理其他资源一样管理信息资源。IRM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新职能,它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的提高管理的效益,追求“3E”,即Efficient(高效)、Effective(实效)和Economical(经济)[2]。
2.3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如图1所示)
2.3.1信息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功能的需求分析包括定义职能域、定义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按信息工程方法论关于信息资源规划要面向全域和主要职能域的原则,由主管领导和业务分析人员对管理的所有领域按照各种业务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划分为若干职能区域。然后弄清各职能区域中所包含的全部业务过程,最后再将各个业务过程细分为一些业务活动。数据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大且比较复杂的分析工作,要求对管理的所有领域需要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它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元素分析和数据流分析。数据需求分析需要从用户视图的调查研究入手,要求两类人员密切合作,认真分析各管理层次业务工作的信息需求,同时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建立起各种基础标准,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3.2信息资源规划的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在规范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模型的建立,这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关键性工作。它包括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基于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进行系统功能建模,由逻辑子系统、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组成,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数据建模就是要解决系统的“信息组织”问题。它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是数据环境重建的根本保障。数据建模的基本工作包括:首先,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提出概念数据模型;其次,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提出逻辑数据模型;最后是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指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采用C-U矩阵来表示,它对控制模块开发顺序和解决共享数据库的共建问题有重要的作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分为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和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前者表示整个规划范围所有子系统与主题数据库的关联情况,后者表示一个子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与基本表的关联情况。
2.4信息资源规划的标准规范
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各种标准规范,它大致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技术文档表述规范。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将贯穿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后续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是从源头上做好数据环境升档工作的基础,因此从数据模型到物理数据库实现,都要贯穿和体现这些基础标准。文档表述规范主要有:数据流程图、用户视图分析、数据流分析、业务分析、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1]。
3信息资源规划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物流信息化可以认为是在物流建设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物流行业整体优势的全部活动。其中,对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核心任务。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是在物流各项工作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物流信息资源,提升物流工作质量和效能的过程。
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筹资建设信息系统,建立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的客户群,提高盈利率[3]。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物流企业大部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自行建设、自成一体,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它注重在正规的业务和数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主题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从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的角度来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案。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更好的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加速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4物流信息化建设,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信息资源规划应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物流信息资源规划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下,加强同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宏观规划,每个单位要在上一级的统一规划下,确定自己的信息资源规划。同时,要制定信息资源规划的法规和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信息资源规划中的责任,明确协调共享机制,确定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保证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资源规划是在统一规划和标准下进行的,为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为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成,打下坚实的基础[4]。
4.2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资源规划,重新梳理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优化合理的系统模型,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通过改造或重构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环境,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3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规划中,工作量大,难度高,需要各种人员共同参与。他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规划工作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所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技术研发和使用管理队伍,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要突出育人、选人和用人三个环节,以物流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为重点,结合日常工作和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着力培养一批通晓物流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飞驰. 试论物流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瓶颈问题[J]. 物流科技,2006(3):41-43.
[2] 高复先.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袁伟军,周继民.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5):19-21.
【信息部建设】推荐阅读:
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定位和构筑策略11-08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规范11-25
公路信息化建设12-01
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06-01
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06-03
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06-07
信息化能力建设目录06-15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保障措施07-05
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07-06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