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策略的教师策略》读书心得体会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有策略的教师策略》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做有策略的教师策略》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做有策略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在读了邹斌写的《做有策略的教师》这本论著后,感觉受益匪浅,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尤其是其中之一的策略:强调教师要“学会真诚地赞美”这一篇给我很深的感触。在这里就这一话题谈谈我的体会和感受。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作为老师,让我们用真诚、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和指责,让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真诚地去赞美他们!同时,鼓励•赞美•欣赏是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教学中应运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遵循的教学方法,它也是联系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

中国著名教育家周宏曾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这也是现在很多专家所倡导的赏识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美国心理学家特而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他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基于这两种动机,若要让学生能积极进取、刻苦求学,老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各方面优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的确,一则情理交融、激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曾赞美学生:“You are very beautiful!”(你很美丽),或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鼓励学生。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赏识学生,去鼓励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心情愉悦、精神爽朗,这种参与研究型激励教学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赞美是对学生优点、美德或成绩公开的一种激励手段。它作为一种有声的”阳光"操作工具,应发自教师的心灵深处,是情感态度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现。只有在真诚、具体、准确、合理以及适时的基础上,表扬才能发挥其固有的魅力。真诚地赞美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气急败坏对学生批评,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是适得其反,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都有很大伤害。其实,当我静下心来解读学生时想一想,学生何尝是愿意犯错误的呢?

我班有个学生,性格倔强,好动好招惹别的同学。我就仔细观察、分析他的表现,觉得他的品质不错,在一次小组长会上,我对该生的评价是:“胡伟同学尽管是我班上的不稳定因素,可他拾金不昧,敢于承担责任,有正义感、有号召力。如果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进,那就将成为一名很有特色的好同学。”当小组长把我的话告诉他后,他在一学期内完全变了,变好了。可见,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记得教育家周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什么逼出这么多坏孩子,说到底就是一种挑毛病的教育。中国家长都充满着一种功利心态,我们中国父母爱孩子,更爱面子,常常因为面子却伤了孩子,可奇怪的是,我们所有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从不攀比,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态,而是一种“花苞”心态。“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才是真爱。孩子学说话时都是含混不清的,可是所有父母打心眼里的态度都是“太好了”,说话不好本来是很严重的缺点,可是在父母眼里——“可爱的缺点,未来的优点”,说话迟的孩子还贵人才语迟呢,“走路不稳”——太好了,因为这是未来矫健步伐的花苞。在教师无限欣赏鼓励和赞美的眼中,所有孩子内心都充满着骄傲、安全感。所以,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没有一个差生(当然指正常的孩子)。我认为,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从本质上讲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是不是也该受到些启发。

一段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句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老师能巧妙的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每位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快,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教育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赞美要具体、要事出有因。赞美不能泛滥,教师赞美学生要言之有物,并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如有一位老师赞美一位学生说“你是一个好学生,你最近表现得相当不错。”这种缺乏具体内容的称赞,很难有激励性和影响力。而另一位老师赞美一个学生说“你近半学期来学习勤奋,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向老师请教,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那效果就不同了,它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进步的原因及今后的努力方向。那效果就不同了,它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进步的原因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一个平常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因回答了一个较难的问题,我表扬他:“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想出来了,而且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为你的精彩发言而鼓掌”下课后,他竟自跟着我出来,用一种很小心满怀希望的神情问我:“老师,我真的很了不起吗?”我面对可爱稚嫩的小脸蛋儿重重的点点头:“对,有进步!”他顿时充满自信的“耶”了一声。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见学会赞美学生这种方法何等重要。

做有“温度”的教师 篇2

小迪瘦瘦高高的,因为比别的孩子大一岁多,他从来都不多言多语,成绩也不太好,但奇怪的是,大家都愿意听他指示。因为性格乖戾,身材高、力气大,他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体育委员。后来我发现,他在班上威信很高,被视为“老大”,班上甚是调皮的伟和威与别班孩子发生冲突时,他因主动“出手相救”,成为了学校里的“红人”。

我怎能允许班上频繁有打架事件发生呢?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很诚实地承认了错误。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我们班是先进班集体,如果你再做出打架这类有损班级形象的事情,班级便不再欢迎你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上恢复了平静,同学们你争我赶,学习劲头很足,在一次大考中班级平均分拿了第一名,大家都很高兴。然而没多久,小迪到办公室来找我,说他不读书了。原因是他又做“坏事”了,在校外。他觉得违背了对我的承诺,破坏了“优秀班集体”的形象。我一时也很犹豫,不知如何回复他,挽留无果后,只好答应让他回家考虑清楚。没想到,两天之后,小迪的父亲来了,说孩子执意不肯来上学。从那以后,没有了小迪的班级更加秩序井然,而没有了“后台”的小伟、小聪也变得安分守己了,可我却时常莫名其妙地觉得心虚。后来,我所看重的教学成绩越来越蒸蒸日上,我也越来越容易想起小迪——或许当年我多引导他,多鼓励他,再努力劝说他,他就不会那么早离开校园呢?如果我没有那样强调班集体荣誉高于一切,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大义凛然”呢?

从那以后,我努力把班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面对再顽劣的孩子,虽然我嘴上说着:“这孩子让我操碎心了,再也不想管他了……”但下课后,我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也许是我的努力感染了学生,我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他们会主动地帮我打扫办公室,会在我趴在讲台午休时相互打招呼:“老师睡着了,小点儿声。”逢年过节,包括已毕业的孩子也不忘发来祝福。我的电话、短信、空间留言版,被一批又一批孩子刷新。每年总会有孩子来我家里坐坐,和我聊聊。我搬家了,结婚了,生子了,他们会拿着献花为我祝福。他们说:“老师,我们很想你。”蓦然回首,那些美好的时刻,让我明白了教育的全部含义。

已然不记得哪次大考的成绩了,更不记得哪次比赛获奖了,连自己是否被评为优秀教师也变得模糊了。但是孩子们的信、空间里的留言,却能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小汇说:“天气好冷,老师要多穿点喔!”小洁说:“老师,好怀念当初你教我们的时候!”最难忘的是,从来作文都写不了几句话的小聪,竟给我写了533字的留言。还有多年未见的小迪说:“老师,新年快乐,我是你最调皮的学生,呵呵!”那声“呵呵”,却道尽了我无限的酸楚,我想说,如果可以重新和你们相遇,我不会只追求做个良师。

至此,我顿悟了,这些年我制订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制度和规范,是多么幼稚和冰冷;开展的那些我引以为傲的活动,有多么无情和残酷。是呀,教育的对象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们要做有生命的教育;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一群生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有温度。

学生需要一间有“温度”的教室,需要一个有“温度”的校园。我们需要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我们更要传递人性的温暖,提升学生的人格潜能,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德育要有“温度”,教育要有“温度”,教师也要有“温度”。有“温度”的教师,才是学生喜爱的教师。

《做有策略的教师策略》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这本书。虽然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枯燥”的理论型知识,看起来似乎不那么容易理解,但真正阅读到其中内容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深深地被这样一本书吸引着。

这本书中介绍了大量的培训实例,大多是以游戏或者各种趣味实验活动的形式,让参与培训的教师感受到培训的快乐和享受,同时又在体验、讨论、探索、碰撞中产生许多智慧的火花,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理念,达到了研究教育、研究活动的目的。

举例来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课题研究这部分内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当今幼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一名不是幼教专业毕业的老师,一支觉得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具有艰苦探索和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在这本书中我看到,课题研究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汪京莉老师的课题《用有层次性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发展》,为了平衡发展小班的平衡能力,利用了废旧的奶粉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平衡桥的玩具。她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分析幼儿使用材料的基础上,本着4个难度层次对材料的捆绑和摆放进行了调整,即①连续、较宽;②间隔、较宽;③间隔、有宽有窄;④间隔、有宽有窄,有曲有直。调整的母的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既有挑战性又有适宜其发展水平的玩具材料,以支持每个幼儿在自身基础上有效地发展平衡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在制作、投放玩具时,不仅要使玩具具有层次性,还要使玩具具有可选择性。只要真正把选择权赋予幼儿,层次性才能更好地体现,《纲要》中“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切实得到落实。

首先,今后做区域时注意有层次的投放玩具。接近3年的幼教工作中一直对材料的层次性投放存在盲点,通过 第二,主动反思课题,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们的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因为有需要才会主动,在研究课题时经常需要观察记录数据,从表面看,作为教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我们开始发现问题,如果我能在记录过程发现不妥当且马上改进和完善,那么我想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德

成长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思考了,所以教育幼儿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新纲要中对现代幼儿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育技能,是在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这种分析与研究的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师必备的、需要重新学习与思考的,整个科研工作对教师这种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方华先生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

方华说:“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才能称为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场。”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话语我们平时都在说,甚至都成了一种“职业术语”,达到了朗朗上口的地步。问题是,当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吗,我们是按照规律来实施教育的吗?

方华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孩子画画的故事。孩子通过笔、纸、墨等材料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内心对外界的看法给表达出来的过程。绘画作品呈献给我们的,可能是线条、色彩、人物与景色等的构图,但其背后承载着的是孩子的思维,是他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方华的好友平时喜爱画画,也经常教孩子们画画。这位朋友的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在一起玩,给孩子们提供纸和笔,让他们随意绘画和表达,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每个人拿笔的姿势不一样、对一件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他们之间就会有讨论、有争执,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点……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比较费事,效率比较低,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也不会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出来,但每一件事情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尝试发现一些路走不通,再去选择其他的路径,这样的试探、实践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

这位老师的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给孩子设定统一的标准和模板,让孩子尽最大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也借此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很赞同这位老师观点:“孩子画画首先是因为好奇,好奇自己能画出不同的画。其次是出于自豪,自豪自己能画出独一无二的画。最后是展示,展示自己脑海中的人、景、物、色彩、形状。”因此,当我们看到孩子画的黑太阳、竖着长的眼睛,两个嘴巴、水往高处流的河、没有轮子的火车、长在地上的苹果时,请不要嘲笑他们,也不要去帮助和教育他们,因为和不仅仅是画,里面还有故事,有他们的梦想和创造。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陪伴他去上绘画课的情境。孩子学的是国画,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很有兴趣的。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后,老师就开始让孩子们临摹了,隔上两三周的时间,教师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出一幅作品,让孩子们“比葫芦画瓢”,画的好的作品还会帮助裱出来,以此来让孩子获得一种成就感。在老师的“启迪”下,我在家里陪着孩子画画,也常常会要求孩子临摹的要越像越好,至于孩子内心的思考,他的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等,都会受到批评和制止。时间长了,孩子感觉到这不是自己在画画,是在实现老师和家长的意图,绘画的热情也就降低了。

对孩子来说,教育的温度,就体现在对孩子的尊重上,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成人虽然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但一旦成人之后就很容易忘记过去,很喜欢从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但违背规律的做法,往往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揠苗助长的事情,不能再持续发生了。

办教育,教师是关键。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如果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这里的教育质量就不会差,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不会低。

锤炼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增强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我们都知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如果自己没有成长的紧迫感和驱动力,光靠外界的推动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手势,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从好的方面看,习惯成自然,自己可以根据此前积累的经验来处理教育教学的常规事务,让自己能够比较自在地完成相关工作,不至于太忙乱。从不好的方面看,这样的习惯和手势实际上就是一种定势,要想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问题是,今天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人们既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固守过去的传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技术、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学校教学环境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要及时作出改变;脑科学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着我们既有的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尽快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没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内驱力,要想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取决于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责任,取决于对专业发展的渴望和努力,更取决于从事这项工作所带来的尊重与尊严,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为此而不懈努力。

二是完善外部环境的策动力。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支持机制,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方华所在的弋阳县,有一个时期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村教师留不住,一有机会就往城镇或者县城的学校调动。为什么留不住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的条件太差,吃饭、住宿等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也不便利,网络等的通讯设施几乎没有。一个外地来的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学校里,那样的日子确实很不好过。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添置过渡房、为学校增添食堂、联通网络,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就成了方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表现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大体上可以划归为一类,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要通过个体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才有可能实现。但如果没有前面需要的满足,后面的高级需要也是很难实现的。为教师创设适宜的环境,就是要帮助他们实现一个个的需求,助推他们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在这方面,方华想了很多办法,也有很多好的举措,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教师有强烈的发展内驱力,就会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区域有良好的助推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就会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激发他更加努力地前行。

在校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和体会,也能处处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校园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在添置的时候是征求老师和孩子们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发展理念所做的决策,还是按照某个人的意图拍脑袋而定的,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校园里张贴各种伟人的宣传栏,与展示本校学生自己的各种才艺,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组织一场活动,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其中,还是让他们做看客,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其实都是有温度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去做,让莘莘学子们能够体会到。

一个以管理为中心的校园,强调的是步调一致,一起行动听指挥。在这样的环境里,个性张扬是不被提倡的,整齐划一是被充分肯定的。而在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校园里,处处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特点被充分地尊重,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课程,帮助他们张扬个性,为兴趣发展提供多元的支撑。学校充分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培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在校期间这几年的成长,更关注孩子一生的的发展。学校始终坚守教育的底线,即所有的办学行为都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符合孩子成长的要求。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过苏霍姆林斯基或者佐藤学的相关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主张,就是要设法减少那些没有太多价值的会议,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开展教学研究,强调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好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跌打滚爬磨炼出来的。好教师非常善于学习,包括向书本的学习、向同事和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等等,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身的教育情境之中,反思、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的一种研究和学习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5

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就想通过哪个人的介绍、哪段视频或者说哪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弋阳教育这几年的发展以此来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再耽搁。半个月前在教育交流传播群里得知方华老师出版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我当即在群里回复了一句“一定要拜读!”很庆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长看到了我发这条信息,在他的帮助下周五我拿到了这本书。正逢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将这本书看了两遍,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收获到了很多,可是,你具体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为方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我从未见过方老师本人,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有大量的实践、阅读、思考、写作经验。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做为一个新教师阅读本书后的感触。上岗后,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都陆续解决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本书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

做为一个新教师的我对于书中一些词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过今后的工作,我定能从中领悟出它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用心学的人。我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索,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做有书卷味的教师 篇6

读书,是美丽的。因为读书的本身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境界、一种生命的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流低处靠的是下滑的坡道,人走高处靠的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在于修身养性,在于经世致用,在于灵魂的充实,在于精神的提升,它包括了思考、实践、沟通。

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应把读书作为一门必修课。我深知,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把自己变成一眼知识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汩汩流淌才能浇灌出满园芳菲,结出一树树桃李。那么我只有把“不断读书”当作一把开掘清泉的铁锹。我虽不愿从俗媚流,却也并不想孤芳自赏,我珍惜自己的工作。我觉得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是失职的,一个语文老师更要广读博览。好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读到好书,我会向学生推荐,读到美文佳篇,会忍不住读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给他们人生的启迪。我们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用书。这是小备课之需。教师应该有大备课的观念。该怎样进行大备课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师要成为一个有书卷味的人,主要是通过读书。读书是使人“书卷味”的过程。教师读书应不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应自觉博览群书,无论科普读物还是人文图书都应纳入视野,读教育名著、唐诗宋词、世界名著、学术精品等。教师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高层次的经典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无不具有独特的气质精神,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吸取经典之作中的文化营养,在丰富的知识殿堂里滋养情感。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思,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在阅读中,我能追求到一种纯净、幸福、宁静与本真,从而让自己的教育保持一种纯美;在阅读中,我会潜移默化地拥有更多的雅思、雅言、雅兴、雅行、雅量、雅致;在阅读中,我们热爱生命,调试心情,远离职业倦怠,拥有梦想,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体味到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做一件大事而去”的快乐与幸福;在阅读中,我们梳理着自己的思想,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改变匮乏、贫弱、苍白的情绪状态,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精神状态。

一个有书卷味的教师,使教育达到了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的目的。这样的教师绝不会满口讽刺挖苦,而是举止文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一个有书卷味的女教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充满了高雅的气质;一个有书卷味的男教师,可以不潇洒,但一定具有儒雅的风采。这种书卷味或许就是吴非的愤世与傲骨,于漪的执著与奋斗,魏书生的睿智与超脱。

一个有书卷味的教师,具有理性精神,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其博大的爱惠及与之接触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修养,在任何生活细节方面都表现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有着良好、温和而优雅性格的人,有礼貌而懂得关照别人。这样的教师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有信念和理想,可以不依赖现实而生存。灯红酒绿的地方与之无缘,生活看似简单,却真正远离喧嚣,即使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着宁静而精神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教师一定有自主意识,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会因此获得一种独的人格,保持着内心的澄静与清明。做一个有书卷味的教师,会获得职业与人生双重的幸福。

《做有创意的教师》学习体会 篇7

特意抽时间学习《做有创意的教师》,我感受到全新的理念和独特思维方式。张教授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张教授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张教授的教给我们的思维方法,比如发散性思维,创意性思维,运用头脑风暴来解决问题;还有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的练习对于我这样一个不爱追求新事物的人有了很大的益处,因为在许多事情上墨守成规教学方式上都很单一,我应该寻求多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从而也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些思维形式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的教学,但确实对我的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英语学科中经常出现对一个问题的讨论,我一般就是让学生安静的思考怕他们集体讨论让班级太乱,然后找几名同学来回答问题.形式单一,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现在我想我完全可以运用教授所说的头脑风暴,让学生都活跃起来,从长远角度讲对学生是有益处的。

还有教授提到的便利贴,也可以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便利贴的目的就是鼓励我们捕捉快闪念头,一张便利贴代表一个主意,作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轮流把他的便利贴贴在墙上或板上,说明自己的想法。此过程中促进团队的参与,使协作,理念共享,促进讨论和交流思想。学生可以利用便利贴给班级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能让班级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在学习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议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我想把这个便利贴运用好会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更加感兴趣。

这次培训不同的是培训中我主动去思考,去领悟,去参与,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分组教学法的具体运用,运用过程中体验这种方法是否真正地起到了效果。同时也学会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想问题,不要只局限于一种。学习的同时我自己的思想也经历着探索的喜悦。我更加明白在教学方面还需更加努力,要懂得创新,用不同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虽然不能做到完全地深刻领悟,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读书心得 篇8

最近读了从学校借阅的辛继湘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一书,令我感触很多。书中对课堂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并指明了相应的方法及策略,给我了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生能顺利愉快地进行学习,并在知识、品德和身体等方面获得健全的发展。所以,课堂管理是教师必须采取的方法和步骤,以此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在课堂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书中指出,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是不能伤害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所有做法必须顾及学生的自尊及人格;第二是必须顾及整个班级团体的利益,即必须能形成并维护一点过的秩序或气氛。贯彻课堂管理的这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教师必须真心喜爱学生;第二是老师必须认真教学。

课堂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仍然会产生

问题行为,对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不论学生的成绩与品行如何,都要一视同仁,要热爱、尊重、信任、宽容、体谅和帮助,而不是忙于责难、批评和歧视,应该带给学生以“希望”。要调整教学管理方式,调整教学形式等,联系教学实际,使感到学习困难、能力和知识基明 显存在差异的学生都不会觉得被排斥在外,从而减少乃至避免产生厌烦、不安、急躁等课堂行为,这正是书中所建议的处理课堂问题的方法之一。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好、融洽、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课堂问题行为,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助于培养 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健全的学生。当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杜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当出现课堂问题时,可以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批评前先赞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

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看到这里,使我想

到了初二四班一个学生,这个男同学可以说是班中性格最暴躁的一

个。难免的,在语文课上他扰乱课堂纪律,说话毫无礼貌。出现问题

后,我没有用非常严厉的言语谴责他,而是告诉他,有问题课下再谈。

下课后,我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批评他的缺点,没有礼貌,不守纪律,3

不服管束等。

他也很诚实地表示自己确实有很多缺点,表示会尽量注

意。之后,他多半能在课上管好自己,即使犯错,我一加暗示就能马 上改正,而且平时能帮助语文课代表完成作业布置、收取的工作。

教师应做有“心”人 篇9

“爱心”——使教师拥有学生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施行者。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能否成功,是否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教师,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取决于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忠诚态度。笔者认为,一位好老师的基本条件应是拥有一颗爱心——对学生深切的关爱,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每位学生。教师日常教学中表现出的循循善诱、细致入微,会使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教师的爱心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用心为之倾注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教育事业富有爱心与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的爱心应是教师职业态度的最直接的体现。

“平常心”——使教师善待自己

“平常心”是一种处世心态,所谓“平常心”,就是把名、利、地位之类看得淡一些,对于自己的升降去留,客观冷静地对待。的确,目前教师的绩效工资还没到位。教师也是普通人,也需要经济收入养家糊口,过低的工资收入让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倍感生活的压力。更有些偏远农村地区教师,他们的工资甚至还不能及时按月领取。虽然,国家要为教师涨绩效工资,但具体考核方案至今仍未出台。教师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加以面对,不苛求与他人攀比收入。同时,教师们更应该清楚,他们担负着为祖国未来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只有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的教师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进取心”——使教师拥有斗志

行动未必是志在必得,而抱着积极的进取心去做事就会功到自然成。有所作为的教师无不是养成积极行动的习惯,积极地投入生活,大胆地面对人生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培养积极的进取心,热诚地坚持勤学好问的态度。心态积极的教师决不会墨守成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的理念及教学手段也已不断更新。新时期的教师更应有一颗锐意进取的心,要有敢为时代先的态度。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和宽厚的教育理论知识,要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学识、学养。同时,教师更应学会吐故纳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潜心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应争取多参加各类有益的培训及校外教研活动,多吸收别人的长处,改进自身的不足。教师们更要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手段,力争用积极的态度使自己不在竞争中落伍。

“警惕心”——使教师远离诱惑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稍不留神就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高尚的,是不容玷污的。教师们要清楚,既然加入教师队伍,就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时常提醒自己要有拒污防变的心理准备,不要以为某些事小就不要紧,古人也知“不以恶小而为之”。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有关教师违法、违纪的案例已不在少数。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时刻拥有警惕心,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注意以坚决的态度远离黄、赌、毒,让自己成为一名永不变质、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头上人民教师的光环。

教育的发展依靠我们的教师,教师们应端正态度,做一名新时期的有“心”人,让自己更好、更高效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希望。只有教育事业的振兴,我们的国家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做有价值的老师》读书有感 篇10

只有教师自己是阳光的,才会给学生带来阳光。一位浑身散发着阳光般的味道,是那么慈爱、耐心、睿智、朴实、乐观、坚毅,她一心扑在工作中的“傻子”精神,让人萧然起敬。我们 从高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博大而深沉的师爱,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受岗敬业是教育的根基。让我们以高老师为榜样,做一名富有“阳光味道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高老师年过六十,却散发着阳光般的味道,她所做报告的主题是《做有价值的老师》。我听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高老师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温情感人催人泪下,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

回想起高老师的讲座真是精彩多多:会场里笑声不断,听报告更像是听高老师的单口相声。高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讲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于她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让人捧腹的笑话。而那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一则笑话,它们都被高老师赋予了教育意义,而且还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仿佛是吃了糖衣药丸。我印象深刻的是“驴与马”的故事:一匹马随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回来后对老朋友驴说:其实这十七年来你和我走的距离差不了几步,不同的是我和大师有一个目标,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奋斗过,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在一个地方一圈一圈的打转。在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会因为某个原因而被蒙住了那双原本可以展望未来教育曙光的眼睛,或是繁忙的生活、琐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不同、利益的冲突等等,让我们只在一个地方“打转”?这,实在值得令人深思。高老师将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道理讲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切,那么让人信服,让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间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并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入人心。由此,我认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心学习,笑话不是一笑而过的话,格言也不是手抄百遍后的理解,当教师就要能抓住风的一瞬并让它变成能量,在高老师身上我知道了原来用心积累,用心赋予一个笑话于新的内涵也是一种学习,有底蕴的老师才有魅力!

高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太多,我无法一一述说。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去面对挑战?如何能够真正的胜任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沉下心来,去读一些书,一些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博览群书,取之所长,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教师的教育工作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聆听高金英老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幸福,让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让我渴望并努力去做一名“有价值”的老师!今后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使自己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非凡的魅力!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匆忙中记下来的“高老师物语”:

1、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2、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

3、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

4、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做有根的教育读书笔记600字 篇11

老师的陪伴,给了学生安全,老师的陪伴,给了学生自信,老师的陪伴,给了学生梦想。我们是在春天的土地上播种,我们播种优秀品格,我们播种高贵的情感。我们希望我们的奉献,成为学生明天的甘甜。我们通过全程的陪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挚爱,唤醒其内心深处自我肯定的欲望,进而激发孩子内心无穷的潜力。在历城二中,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干部和老师的身影。每天清晨六点学生起床前,中层以上干部及班主任都准时到达教室迎接学生的到来;晚上十一点,所有学生都上床休息之后,中层以上干部和班主任才离校回家;课前学校要求老师们提前候课,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学生状态,与学生交流;自习课上学校要求单科自习教师进班辅导,公共自习班主任在班督促。

2、父母是孩子心灵的港湾

学校每两周一次的校园接待日,让家长亲身经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教室,关注教育,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家校合力,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擎起一片蓝天。孩子和家长相互敞开心扉体验亲情,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的深切的爱。父母的陪伴能够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正确地加以疏导和引导,与孩子交流、沟通和活动,培养孩子健康向上,开朗大气的性格。同时亲情的抚慰还能让孩子勇敢的面对现实的挑战,提升抗挫折能力,用这一切锻炼他们的斗志和意志,这将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培养目标,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懂亲情,知感恩的人,让他成为一个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远大抱负的人。成就一个孩子,造福一个家庭,推进一个时代这是我们的信念。

总之,爱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用爱的感情去教育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肯定,从而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努力向上;同时,学生在感受着爱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以高尚的情感对待他人,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励志的教育,超越永无止境

读书活动设计策略 篇12

[关键词] 读书活动 设计策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样的观点,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中华民族原本有着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都是历代传颂苦读勤学的佳话。然而,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利欲物欲的刺激,许多人变得浮躁,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严重退化。

由此,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建设活动。顾名思义,此活动指的是在校园内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提倡让老师、学生共同阅读。纵观笔者所在学校、所见所闻兄弟学校推行“书香校园”创建历程,发现善于巧用“活动推进”策略可以达到更好地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所谓“活动推进”策略,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然而,同一活动,其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有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的活动则效果平平。究其原因,是用心不同所致。一个好的活动是需要精心组织策划的。那么,如何策划活动呢?我认为,读书活动的策划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读书活动应该具有教育性,要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教育性是活动的应有之意。读书活动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一般而言,健康的读书活动均凸现读书的教育性。然而,一般意义的教育性与深层的教育性是不同的,前者是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读书或多或少会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美感等),而后者需要组织者进行不断地挖掘、提炼与升华,需要组织者独具匠心的营造。

实例一:同样是读书交流会,某校赋予读书会“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我快乐、我阳光”等主题,并在读书会前作一种气氛的营造,如制作宣传牌、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学生在读书交流会时的情绪就完全不同。他们将读书会看作是一种青春风采的展示,阅读体验的分享,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二、读书活动应该具有适时性,要注重学生劳逸结合

读书是一件终身相伴的事,只要条件允许,每时每刻都应该读书。然而,读书活动作为一种阅读的共享、气氛的渲染和推进的手段,不能每天进行。这是因为开展活动需要必要的准备、必要的间歇,而且过多的活动会冲击正常的学校教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适时性原则,即注意活动的频率,不宜太多;应该寻找适宜的活动时机,以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实例二:我校团委每年举行两次“读书节”系列活动,举行新书推荐、阅读广场、英语角、周末影院等等项目。每个活动开展前期,团委都会精心策划、充分准备,以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为前提,制订安排表,按部就班开展活动,避免学生审美疲劳。

三、读书活动应该具有主题性,要强调创新活动方式

主题是读书活动鲜明的标志,有了主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内容,设计方案;有了主题,才能使活动具有深度和品位。而主题的凸现是通过活动的名称、口号、内容等实现的。从活动的主题与设计理念看,要使活动富有创意。因为它突破了一般阅读的理念——阅读是文科的事,启示人们任何事物都可以阅读,而阅读的境界应该超越知识与思维的层次,上升到创新的层次、文化的层次。

实例三:2011年我校团委联合数学组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读书节,这个读书节凸现了“数学文化”这个主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家的故事、阅读数学科普书籍、编辑数学小报等活动内容,无一不围绕着数学展开。整个活动设计:以书籍为载体,以读、说、看、做、玩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人和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文化,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意识。

四、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广泛性,要尽可能扩大参与面

它指读书活动应该力争人人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以期获得较广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不应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人人参与,人人获益”应该是活动的重要原则。在活动中,每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策划者,或表演者、或聆听者,或主持人,等等;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获得一份知识和快乐,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成长。

实例四:某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向师生征集有关读书名言的活动,全员参与,全体参与。活动要求团委事先拟好征集名言的通知,阐明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时代性、健康性、原创性、生动性等)、截止时间、评奖等事项,然后,发动师生撰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进行评比,并举行颁奖隆重的仪式。学校还将优秀的读书名言布置在橱窗中或墙上,营造一种气氛,让好的读书名言成为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动力。

五、读书活动应该具有艺术性,要增强美感和吸引力

指从艺术的角度设计活动,让活动充满美感。制作读书小书签,需要体现小书签的美;编辑读书小报,需要考虑版面设计的美观性;举办读书会,需要布置或美化环境;讲故事、诵经典,需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几乎每一个读书活动,都需要活动的参与者艺术性地设计或表演。这种艺术性可以是视觉领域的平面设计,可以是听觉领域的优美诵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如课本剧表演和大型读书汇演,即为综合性的艺术。活动的艺术性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它可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

实例五:曾见报纸报导,2012年3月某校举办《“古韵流长”古典诗词朗诵》。表演开始,主持人一段优美而充满情感的“引子”,穿越时光的隧道,将人们带到悠远的年代。一首《兵车行》拉开了诵读表演的序幕,紧接着,学生朗诵了《蜀道难》、《将进酒》、《雨霖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朗诵在一首《满江红》的诵读中结束,最后,教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过程由主持人以优美的串连词连接起来,并伴有轻音乐,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六、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实效性,要把握“小投入大产出”

组织活动要以较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读书活动不在于搞得奢华,而在于它的内在本质。每天二十分钟或半小时的阅读,如能坚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日日如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当一个人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持续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时,当一个活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让每一个参与者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时,活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实例六:某校教务部门结合班级阅读安排,开设课外阅读专题指导课,并设置阅读卡供学生登记。这些课有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感悟交流,有同学间的好书推荐,有阅读方法指导;也有语文老师为学生做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好书,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融入了整个读书活动。学生读完一本书即要求登记一张阅读卡,严把阅读信息反馈关,促进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些班级还设计出“每日必读”的阅读卡,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评比,有效地落实了坚持阅读习惯的养成。

七、读书活动应该具有独特性,要推崇标新立异

活动需要有区别于他人活动的独特之处。它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的文化进行研发读书活动,它需要活动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独特性是读书活动保持书香魅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读书活动自身生成性的潜在动力。

实例七:2011年时值建党90周年,某校团委据此举办了“红色故事会”、“党史有奖问答”等多项特色读书活动。要求师生活动期间读一本“红”书、写一遍交流文章、开一次晒书会,交流净化心灵、增长见识的优秀读本,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日常读书活动中去,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阳光。班级里书香四溢,师生一起说书论经,使阅读打上浓厚的精神对话的色彩。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意想象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活动推进”策略、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将推进读书活动有效实施,最终建成“书香校园”。况且,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不仅开展在校园,还会外延至家庭、社区,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将师生中形成的浓厚的读书氛围辐射到了社区、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

做有魅力的教师 篇13

一、案例

这几天,不少大学都放假了。近几年从六中毕业的学生,陆续回母校看望老师。办公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师生聚在一起,回忆美好的高中生活,畅谈激情澎湃的大学生活。在学生看望的老师里,高中时代的班主任和高三的任课老师居多,也有些是高一高二时的任课老师。学生之所以能回家后很快来学校看望老师,是因为学生对这些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说,这些老师用个人魅力打动了学生。

二、分析

高中时代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非常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发展的好坏,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我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的学生应崇拜老师。那么,如何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呢?

1、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具有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更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

2、教师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3、教师的魅力表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热爱和尊重学生表现在,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他们胸怀博大,能容的下性格各异与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长者,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会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热冷暖放在心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对学生的过失,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相信并让学生自己纠正过失。

《做有策略的教师策略》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新教育实验的形势下,我校深入学习新教育的丰富内容,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推出“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三、活动口号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2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3 与书同行,收获漕小满园书香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5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6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7读高雅书,做高雅人。

四、活动组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活动精神,扎实地开展“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决定成立我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和师生读书活动的组织。1.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xxxxxxxxxxxxx 组 员:各教研组长、全体语文备课组长 2.师生读书活动的组织:

(1)各教研组教师读书小组(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

(2)班级学生读书小组(语文老师承担读书指导责任,班主任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班级读书负责人)。

五、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围绕“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园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师生尤其是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通过读书活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兴趣,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3)通过活动,学生和老师、孩子和家长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境界,逐步形成我校特有的书香校园特色,2、具体目标: 教师层面: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既是形势所趋,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涵养,有知识,敢于创新,有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我们要朝着这方面努力。

(1)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好书;写好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每月不少于1篇;(2)每学年至少开一节多形式的讨论交流课(如:好书介绍课,好书读中交流指导课,好书读后交流)。

(3)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在省、市、区级杂志发表。

(4)建立博客读书论坛(教师可以把教育随笔上传到联合博客上http://xxxxxxx。学生层面:

(1)抓好班级“图书角”建设,做到“三有”,即有专人管理,负责借还登记;有读书互助小组,同伴共读;有足够数量的图书(至少人手一本)。

(2)各中队成立一支“书香流动站”。可以设立站长、副站长、导航员,定期定时(每周一次)在同一年级内流动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

(3)常年开展“一日四读”活动。即“晨诵”(早读经典5分钟);“课前读”(语文课前3分钟齐读古诗词);“午读”(午间10分钟读《日有所诵》);亲子共读(晚上在家与父母一起阅读)。

(4)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如“读书指导”、“读书征文”、“读书演讲比赛”、“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我与同学(老师或父母)齐读书”主题绘画比赛、中外经典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读书的乐趣”手抄报比赛、“享受阅读,沐浴书香”读后感竞赛、编辑“阅读的足迹”作文选、“读书交流”、“好书推荐”、“同伴共读”等活动。

(5)学校“新芽”电视台开辟 “与经典同行”栏目,通过宣读经典美文、名家名篇、介绍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以及学生的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的熏陶。家庭层面:(1)印发《建设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2)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3)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4)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六、本学期的工作要点:

(一)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需要氛围,这氛围需要营造。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准备首先从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做起:

1、校园挂条幅,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中。在校园内的走廊、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例如: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书香校园”等。

2、各班利用班队活动课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11月中旬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上一节主题班会课。

3、各班成立一个“图书角”,做到“三有”,即有专人管理,负责借还登记;有读书互助小组,同伴共读;有足够数量的图书(至少人手一本)。

4、各班成立一支“书香流动站”。设立站长、副站长、导航员,定期定时(每周一次)在同一年级内流动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

5、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管理(xxx老师)。设定每天午间11:30----13:10为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天安排一个年级,每个班级选好两名图书管理员协助老师做好图书借阅管理工作,保证校园内有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

(二)明确阅读时间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之前,我们得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让孩子们有时间接触书籍,努力营造一种阅读氛围,带动更多的孩子自觉投入到阅读中来。一天四读:

1、晨诵:每天上午上课之前,为早到校的学生阅读时间;集中5分钟朗读经典美文——《日有所诵》。

2、课前读: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大声诵读古诗词。

3、午读:每天中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班级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进行阅读;集中10分钟朗读经典美文——《日有所诵》。

4、睡前读:每晚一次的家庭亲子共读(自由选择,也可选择老师推荐书目)。

(三)明确阅读要求:

1、低年级段:

(1)阅读浅显童话、寓言、故事;(2)诵读儿歌、童谣、浅显古诗;(3)学会做一些填充式阅读笔记;

(4)积累一定的成语、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中年级段: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50篇(段);(4)会做摘录笔记,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高年级段:

(1)开始阅读名著和科技文章;

(2)学会写阅读笔记,一年内不少于1万字;(3)背诵优秀诗文70篇(段);(4)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四)开展阅读活动

1、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1)读书——事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倡导教师“与书为伴”,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阅读1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籍,主要是一些教育名著和学生爱看的书,诵经典,品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教师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强调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能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可持续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随笔——成长的足迹。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四勤——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育随笔或一篇读书笔记(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上传一篇电子稿到联合博客上,4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上交纸质的材料)。

(3)全天开放教师阅览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校或教研组内应有固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每周至少一次)

2、学生读书活动

(1)语文老师指导每一位学生制订科学的广泛阅读计划。

(2)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11月中旬开展,11月底上交活动方案)

(3)每位学生有专门的阅读笔记。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语文老师每周检查一次,期末进行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

低年级:a、“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第9周)

b、“我与同学(老师或父母)齐读书”主题绘画比赛。(第11周)c、“我读书,我快乐”朗诵比赛。(第15周)

中年级:a、“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第9周)

b、中外经典故事比赛。(第11周)

c、课本剧表演比赛。(第15周)

高年级:a、“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第9周)

b、“读书的乐趣”手抄报比赛。(第11周)c“享受阅读,沐浴书香”读后感竞赛。(第15周)

d、编辑“阅读的足迹”作文选(将学生日常优秀习作或读书手记选编成册,每班1本)。(期末交)

(5)各班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班级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语文老师推荐他们阅读中外名著(青少版)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每两周一本,作好记录。(期末交)3、家庭亲子共读:

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支持者。家长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不沉迷于麻将等活动,主动带领孩子一起读课外书籍,并给孩子讲解,培养孩子的读课外书的兴趣。

(1)要求学生主动相邀家长共读完整的一本书,谈谈各自的感想。

(2)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以文章形式完成一份亲子共读的感想和体会,内容既可以有父母的感想,也可以有孩子的感想和体会。

(3)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同时推荐订阅优秀的儿童报纸、刊物,如《小学生作文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小溪流》等;另外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

(4)参加“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五)进行总结表彰

1、读书活动成果展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读书笔记检查,读书活动优秀学生、优秀辅导教师、先进班级和先进家庭评比,评出“书香少年” “书香教师” “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树立典型,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2、读书活动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老师和学生对读书活动的兴趣、读书的收获、对读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使读书活动更好地开展。

上一篇:员工工装申请报告下一篇:感恩母亲节征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