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共1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5个二类生字,会写6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乘坐时空转换器去远离现代社会久远的唐朝看看去。(展示山行的图片)一条小小的石子路,弯弯曲曲地通到远远的高山上。想不到在峰峦起伏、云遮雾罩的深山里,还有几户人家居住着。我们把车子停下来了,那是因为留恋今晚枫林的景色。啊,经过霜打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呢!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山行》,这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杜牧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所写。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二、新授

(一)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感悟古诗大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

径、斜、亭、车、霜:

3.巩固复习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

二、学习一类生字

行:象形字,古文字为“ ”,是十字路口的象形。本义指道路。道路是供行人行走的,故引申出“走路”的意思。又由道路供行人行走引申为流通、传递。

银行、行家中读hángɡ

远:形声字。字谜:二儿走之行千里。

亭:象形字。“丁”的上部分象高台上的一凉亭形状,也可以把“丁”视为简易的亭子的形状。

停:形声字。从人,亭声。本义是指人止息停留。

字谜:人到亭前步便止,遮阳挡雨好停歇。

车:字谜:东字两点连,连成一直线;回家坐上它,千里一日还。

霜:形声字。顺口溜:霜字雨头下加相,寒露过后是霜降;遍地好象撒白盐,似雪非雪这是霜。

三、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课后练习

1.填字、涂色,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2.读一读。

先读一读,在写一写

三、背一背

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2

1、认识诚信对人格形成的意义。

2、学习在故事叙述中插入“点睛式议论或抒情”的写作方法。

3、欣赏精彩的心理描写。

二、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预习感知内容

板书:积攒糖纸

对故事的感受

(一)师生共同探讨学习重点

1、质疑

2、讨论得出学习重点

1)、我们为什么要攒糖纸?

2)、我们是怎样攒糖纸的?

3)、我对“一千张糖纸”故事有怎样的感受?

i、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商量后出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1)、浏览,找出相应小节。

2)、自读,找出相应语句。

3)、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B、共同解决问题

2、出示句子:

1)、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呵。

2)、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3、读句子,说说两句句子写出了什么?

4、作者在大段的叙述中,穿插了自己内心的意见、看法。这就是点睛式议论。

A、作者在写攒糖纸过程的时候,选择了很多典型的细节。

B、读第8自然段,找这样的典型细节。

板书:

买糖、吃糖——寻找、追随——等待、捡起——盼望

C、再读这一小结,体会这细节描写的好处。

D、小结: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们的天真、纯情。但追求、盼望得越真切,失望也就越深切。

A、读最后一部分,谈谈自己对“一千张糖纸”的看法。

B、辩论赛:我对“表姑的行为”的看法。

ii、课外延伸

1、辩论赛的延伸: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故事、名人名言)来为自己的“看法”寻找充足的论据,准备再次辩论。

2、扩展阅读:《又见香雪》

iii、作业

1、查字典理解文中引号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3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回、来、工、厂,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工、厂”;会读词语“公司、笑声、门开了、回来了、放学、从。”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说说全家人回来之后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回、来、工、厂,并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工、厂,会读词语“公司、笑声、门开了、回来了、放学、从。”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想象全家人都回来以后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早晨的时候,你上学出门了,你爸爸妈妈都上班了吗?(上班了)那家里边会怎样?(安静、冷清)那,到了晚上,你们一家人又都回来了,家里边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一想应该怎样说。

2、指名说时,注意引导要按一定的顺序说。(早上,我们出门了,家里……晚上,我们回来了,家里……)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家庭生活的小儿歌《笑声回来了》板书。生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笑声去哪儿了?谁的笑声回来了?

二、引导探究

1、请你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全文(1名),师提醒每个小节之间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老师范读,再找同学读(1名),注意每个小节的停顿。

3、出示词语:公司工厂回来笑声门开了回来了

指名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读对的其他同学跟着读

4、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词语要读正确。

5、细读课文,指导朗读背诵。

(1)学习第一小节:指名读:门开了,爸爸从公司回来了。

师:这一小节对应的是哪幅图?生用小手指着这幅图。大家看看爸爸从哪儿回来了?他的表情怎样?(高兴)师:你能换一个词吗?(喜洋洋、笑哈哈等)

指导朗读:那你就把这种高兴劲儿读出来吧!

指名读,要读出感情,师可范读,再指名读。

(2)学习第二小节:接着,谁回来了?(妈妈)

指名读“门开了,妈妈从工厂回来了。”

师:猜一猜,妈妈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消息呢?指名说。

预设:妈妈说又要涨工资了

妈妈说和同事的高兴事

指导朗读:那你带着这种高兴劲儿读读吧!

指名读

(3)学习第三小节。

看最后一幅图,“我”是怎么回家的?(跑着)“我”的嘴里在喊着什么呢?(生发挥想象)

预设:在学校考试得了一百分。

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开心。

指导朗读: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是多么高兴呀!你有这样的时候吗?那你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吧!

(4)再指名读前三小节,引出第四小节。

师引导:爸爸、妈妈和我回来了,想一想还有可能谁也回来了?

预设:爷爷、奶奶、姐姐、弟弟……理解“大家”是指很多人。

指导朗读:这么多人,从早上出去到晚上回来,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当时的情景多热闹呀!快读读第4小节,齐读第4小节。

“门开了,大家的笑声都回来了”。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表示人很多很全?生:(都)

(5)这首小儿歌,先说的是谁?然后说的是谁?之后呢?最后是说全家,按这个顺序请大家背一背。

生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齐背

6、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工厂”。

师出示卡片:“工、厂”

(1)指名拼读,组词。

(2)自己观察书上的笔顺跟随,书空。

(3)观察每一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指导。

“工”的两个横长短有什么不一样?“竖”,写在竖中线上,与“土”比较、区分;

“厂”注意撇要写成竖撇。

(4)师范写生独立写师巡视指导。

(5)用这两个字说成一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三、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自己的家。

四、布置作业

1、把这首小儿歌背给家长听。

2、写“工、厂”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回、来”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演一演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评议。

2、小组内读课文,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

3、全班交流。

4、表演。

二、指导书写

1、学习“回、来”。

师范写学生书空,自己说说笔顺,“回”字后封口。

自己书写:,写完后和范字比一比。

2、学习厂。

自己说笔顺。

学生练习书写。

3、反馈评价。

三、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做语文课堂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4

1、认识本课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我”字;认识新笔画“提”“斜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产生对小彩笔和美丽校园的喜爱之情。

3、能够仿照“我用( )画( )。”的句式清楚、完整地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我”字;认识新笔画“提”“斜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产生对小彩笔和美丽校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仿照“我用( )画( )。”的句式清楚、完整地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一转眼,同学们已经在学校学习快两个月了,你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我想校园丰富的生活一定吸引了你们,你们也一定爱上了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小同学,他也很喜欢自己的学校,还把它画下来了呢,他的学校什么样?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全屏出示黑白插图

仔细地看看这幅画儿,你从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说说我们的校园里都有什么吗?比一比,谁看得认真,说得清楚。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词卡)

天空:(如学生只说出“白云”,师引导:白云飘在哪儿呀?师:对了,白白的云朵飘在蓝蓝的天空中。——这就是蓝色的天空。

快来读读这个词吧!——贴出“天空”)

国旗:你的发音真准确! 贴卡,下面看看这个词,看看谁能把这个词也读准确。

高楼:是呀!校园里有一座高高的楼房。贴出词卡,快来拼拼。(不指名)

草地:我们的校园被草地环抱着,多美呀!

(注意关注表达,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你们看,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国旗,有高楼,还有大树,那你们觉得画中的校园漂亮吗?

预设1指问学生:不漂亮 预设2:漂亮

唉,你刚才为什么说不漂亮呀? 虽然已经比较漂亮了,但老师觉得还是缺了点儿什么,你们说说缺了点什么呀?(颜色)是呀,要是再加上漂亮的颜色,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漂亮!

(生:没有颜色)

就让我们请小彩笔来帮帮忙吧!

看谁能认真地拼出老师要板书的课题:(先写拼音后写字)

“4、小彩笔” 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来咱们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那怎么在小彩笔的帮助下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漂亮呢,别着急,只要你能读好儿歌,马上就知道该怎样涂色了。那就让我们先来用心地读读儿歌吧!

二、阅读理解课文,把握字音

1、轻轻地打开书第62页,(强调坐姿)。

认真地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好的字就请出拼音朋友来帮助,记住:一定要看准每个字。(时间要充分)

2、反馈读:谁愿意读一读这首儿歌?

指名1:其他同学来当小老师,帮他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

(交际)纠正字音,巩固拼音读准字音——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

指名2:谁还想再给大家正确地读读儿歌?这样吧,同桌两个小伙伴相互合作,我读给你听,你读给我听。读得好就夸夸他,有问题就帮帮他。

3、儿歌都读正确了,你能在小彩笔的帮助下使我们的校园变漂亮了吗?

我发现有的同学还皱着眉头,好像有点不太自信呢?不用急,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再来轻轻地读一遍儿歌,一边读一边想:我用什么颜色画什么?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说一说,看着书上的儿歌,用“我用( )画( )”的句式说说你是怎样涂色的?如果能像儿歌一样,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说就更好了。谁先来说说。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相应课件,进行学习。

(1)“我用蓝色画天空”

在你们说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字词朋友可帮了我们大忙

lán sè

(贴出词卡):“蓝色”、天空、请你正确地读出它们的字音?

把这两个词带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我用(蓝色)画(天空)。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天空越来越蓝了。你们看!课件蓝天图每天能看到蓝蓝的天空,我们的心情多么愉快呀!你能高兴地再读读这句话吗?

课件把天空变蓝色现在看着这幅图你能再来读读这句话吗。

指名生1读,师评价:你很勇敢,张老师很欣赏,那你想读的更好吗?我来帮帮你。其他同学也想读得更好吗?我也来帮帮你们。

---范读。问:你觉得我读得好听吗?想知道我怎么读好的吗?告诉你们我在读句子时,脑海里想着那蓝蓝的天空。你会读了吗?——请你脑海里想着那蓝蓝的天空,自己美美地再读读这句话。

指男生读,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让我心情很愉快。

指女生读,师评价:我闭上眼睛仿佛真的看到了那蓝蓝的天空。

过渡:看着这幅图谁还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涂的?

(2)“我用红色画国旗”。

每周一我们都要在操场上升国旗,想想旗杆上高高飘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是的!我国的国旗就是五星红旗。课件国旗

hónɡ sè

(贴出词卡):“红色”、国旗

声音洪亮地来读一读这两个词;指板书再反读一遍。

课件视频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五星红旗曾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几十次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怀着自豪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自豪感!

范读: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出来的。

一起怀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

课件把国旗变成红色

(3)“我用黄色画高楼”。

huánɡ sè ɡāo lóu

教师出示词卡:“黄色的高楼”,

读一读这个词卡,让我们能听出是什么颜色的高楼?——师评价:我听出来了!是黄色的高楼。(覆盖贴出词卡:“黄色的高楼”)

再来读读,这回让我们听出是黄色的什么?

看来,同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课件把高楼变成黄色

(4)看看儿歌里还用( )画( )?教师出示词卡绿色 草地。

看看谁最快能读准词卡上的词。

看!我们在小彩笔的帮助下,为校园涂上了漂亮的颜色,你能看着黑板和图画,自己再美美地说一说刚才是怎么画的吗?

师:(对照校园画)蓝色的天空,红色的国旗,黄色的高楼,绿色的草地,哎呀!我们的校园多漂亮呀!看看我们的校园中,你还能用什么颜色画什么?

这样留个作业,回家把你想象中的校园用小彩笔画下来,或者用“我用( )画( )”的句式把你想象中的校园说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5、学习“五颜六色”。

①画这幅画用了这么多颜色,书上用一个词就表达出颜色特别多这个意思了,你能从儿歌中找到这个词吗?

指名贴出词卡: yán sè

五颜六色 你找对了吗?评价:你们都挺会读书的!

正确拼一拼,读一读这个词。

②指图:在小彩笔的帮助下,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③想想生活中你见过“五颜六色”的什么?(3人)

(花。。。瓶子。。。。气球。。。)

小结:看!在小彩笔的帮助下,我们的画更美了,我们的生活更多彩了。我们用手中小小的彩笔画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小彩笔多么神奇啊!

你现在最想对小彩笔说什么?

书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同学们的心情和语言,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小彩笔,我爱你。”----这回带着你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课题。

带着你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我们一起把课文地读一遍。

师:我也喜欢小彩笔,老师能和你们一起读一遍儿歌吗?(师生齐读)

三、指导书写:“我”

导语:同学们小彩笔多神奇啊!你们都谁喜欢它呀?(生:我!)——我也特别喜欢它,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我”这个字。

下面我们就来学写“我”字。

课件出示“我”字

1、亲切地读一读;再自豪地读读。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看笔顺记字形的方法来学写“我”字。自己先书空。

2、黑板出示提、斜钩老师已经写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个新笔画。

认读新笔画:“提”、“斜钩”。(一遍,手势)

集体书空笔顺。

请你按正确笔顺,描红第一个“我”字。

3、请同学们描红第二个“我”字,边写边体会:哪一笔的位置写好了,“我”字就写漂亮了?

“斜钩”要稍高一些,并且起笔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强调,提醒学生容易错的地方。

“提”要出尖;

“斜钩”的起笔是这个字的点,老师记住,你们也要啊! 看,“斜钩”还要斜出去呢!

这最后一笔的“点”可千万别丢了呀!

5、你们都记住了吗?好,请你在书中临写一个“我”字,看谁写得和字头一样漂亮。

五、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cǎi bǐ

小彩笔

蓝色 天空

红色 国旗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出示图:美丽的树林,配鸟叫声)

2、你们在那儿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是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多么动听的鸟鸣声,我们就好像来到了鸟的天堂。这些鸟你都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和它们做做朋友。 (出示图:各种各样的鸟,配有鸟名的词)(简单的介绍一下学生不熟悉的鸟:喜鹊、黄莺、杜鹃)

4、仔细看看这些鸟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

5、是啊,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我们叫它“鸟字旁”。 学习生字“旁”:注意下面的“方”最后两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6、今天我们就要到“鸟字旁”家去作客。 “鸟字旁”家都有些谁?认真听一听。(录音:第一首儿歌)

7、学生交流,老师出示鸟名。

8、“鸟字旁”家的成员可真不少,这里还有我们要学习的字宝宝,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 学习生字:喜 分析字行,找找朋友(注意“喜鹊”的“鹊”读轻声) 鹅 读准字音

9、认识了字宝宝,让我们再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和它们做做朋友。 (出示图:各种各样的鸟,配有鸟名的词)

10、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它们吗?交换位置你还认识吗?

11、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 (听录音介绍) ① 这位小朋友喜欢大白鹅是因为„„ ② 是啊!喜欢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它的样子上来说,也可以从它的本领上来说。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不能也学学这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鸟类吗? (出示图片,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 ,它长着 。(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

12、小鸟们可调皮了,瞧它们都躲到儿歌里去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个别读、男女生读)

13、你们读得真好,连小鸟们也飞来要同你们见面了,现在你还能读读这首儿歌 吗?(背儿歌)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1、过渡:你们学得真好,连太阳公公都露出了笑脸,你看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呢,看看太阳公公家都有些谁?

2、出示:晓、晴、晚、暗、暖(随机点读)

3、你们看,这两位也是太阳公公家的成员: (1)仔细看一看,这两位成员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这些字宝宝回到儿歌里,你会念吗?(出示:儿歌二)

4、 孩子们,你们真聪明!除了儿歌里讲到的带有“日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带 字也是有“日字旁”的?(明、早、晒、晾)

5、小结:你看,“日字旁”在这些字中都有不同的含义。

三、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今天我们一起去了“鸟字旁”和“日字旁”家,认识了很多朋友,同时也了解了一些中国汉字造字的规律,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首儿歌。这两首儿歌都与字的部首有关,所以我们就叫它“部首歌”。(出示课题,读课题)

2.其实我们还学过很多部首,如:“三点水”、“木字旁”等,你们能不能也学着今天教的儿歌,自己试试编个部首歌?(小组讨论,交流)

3.老师这儿也有几首部首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儿歌)

4.游戏复习字词 生字:部 首 旁 喜 鹅 昏 词语:部首 还有 太阳 天气 山川 黄昏 天色

四、总结与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儿歌,还初步知道了一些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收获可真不小。

作业:

1、 描写生字:部首旁昏

2、认读词语:部首 还有 太阳 天气 山川 黄昏 天色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6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观其行。悟其神”所蕴涵的哲理。

3、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认读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抓住米芾2次求学加以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书法要“勤”与“思”并重。不仅要观其行,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学好。

教具准备:搜集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新课

从课题入手,提出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

学贵有疑,下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问题,看谁能有所得。

二、自学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己尝试着解决质疑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字典。

三、学生谈感受

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进行提炼,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

1、谈到米芾,让学生介绍一下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米芾简介:字元章,是宋代书画家。祖居山西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外郎,人称“米南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2、谈到书指的是什么,简介书法艺术方面的知识。

(书,指书法,本课指软笔书法,它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之分。)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五种书法形体。

3、让学生对私塾先生和秀才进行比较。

(2人的教法不同,2人的师德不同。秀才因材施教,煞费苦心,想出妙计用纸贵的情牵动学书的线,使米芾自觉做到了“观其行,悟其神”。突出秀才不仅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

4、对2次求学经历进行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观其行,悟其神”所蕴涵的哲理。

学习理解秀才的话:“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行,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教师小结:真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于形似,更重要的在于传神,在于抓住字的神韵。

四、认读生字新词

芾、诣、帖、饰、窍、铭

五、作业

扩展练习: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用心

观其形

悟其神

米芾学书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7

1、复习i、u、ü 的读音及四声。

2、学习正确掌握 i、u、ü 的笔顺,认识拼音字母基本笔画“丨”竖,“·”点。

教学重点:书写 i、u、ü ,除讲清笔画笔顺和在四线格的位置外,要注意: 上面的点要在_第二线的地方写。

教学难点:书写 i、u、ü ,除讲清笔画笔顺和在四线格的位置外,要注意: 上面的点要在_第二线的地方写。

课前准备:

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ü 的读音和四声

二、教写 i、u,正确掌握笔顺及书写格式

1、教写 i:

⑴ 指导学生看书,知道 i 的笔顺,找准书位置。指导观看书上四线格字帖和下面长方格的笔顺。

提问:谁知道 i 应该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竖,再写点)提问:字母 i 在四线格中占什么位置?看看竖在什么地方?点儿在什么地方?(竖占中格,点儿在上格中间对齐竖的位置)

⑵ 教学生写 i,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笔顺和占格,并提醒学生点儿是个小圆点儿。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再在教师带领下在本子上写字头。

2、教写 u:

⑴ 指导学生看书,知道笔顺及占格。提问:谁能说说u占哪格?应该先写哪笔,后写哪笔?(u占中格,先写“ ”竖弯,后写“丨”竖,两笔写成)

⑵ 教学生写 u,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再带写一个字头。

△ 课间休息。

三、教写 ü,正确掌握笔顺及书写格式

1、指导看书,提出看书要求:① 看清 ü 的笔顺;② 看清 ü 在四线格中占的位置。

2、指导书写 ü 。提问:仔细看字母 和u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ü 比 u 多两个点儿)提问;谁知道 ü 几笔写成?(四笔)提问: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什么地方写?( 先写一个“u”,写在中格,再在上格中间比两竖稍_点写两点儿)

3、学生练写。在老师带领下一笔一笔写在本上。

四、巩固练习

1、读带调的 i、u、ü 单韵母卡片。

2、看看左边这幅图上有哪几个单韵母,按发音口形大小排列好,写在四线格中。

3、在老师指导下,用单韵母口头组词语。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i u ü教案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二年级语文-山行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懂诗句

2.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前面我们感受了秋天的丰收,让人欣喜若狂,那秋天的山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你学过的词语描述一下:层林尽染、叠翠流金。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学以致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如何用是来描绘秋天的山林——(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划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认清字音字形。

3、组词认读,石径 斜坡 枫林 于是

4、指导书写

四、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师生共同朗读,略知诗意: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寒山”、“石径斜”、“白云”、“有人家”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在图片中找出“霜叶”,感受“红于二月花”。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 jìngxiéfēngyú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六、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回顾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七、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3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板书: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石径

斜坡

枫林 于是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行》精选备课教案 篇9

1、让学生学会用整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优美。

3、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算法的理解。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与前面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类似。本节课是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有一定的思考难度,所以教材在安排这类问题时,都注意让操作和直观作为学生思考的依托。“想想做做”的安排,也主要是先让学生利用直观和动手操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12个圆片、挂图。

预习设计:

1、认真阅读书本P71~72页的内容,写出你的收获与问题。

2、练习:幼儿园买来20本《画报》,第一组可分得这些画报的五分之一,第一组分到多少本《画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 分钟)

1.组交流预习作业;

2.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3分钟)

1.照学习菜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

(1)求这些蘑菇的3/4是多少,也就是求12的(—)是多少。

(2)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

小组交流要求

按次序说,有不同方法及时补充。

2.全班交流,

追问1:如果兔妈妈采了16个蘑菇呢? 20个、100个、1000个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算式计算。

追问2:12÷4算到的是什么?

3×3得到的又是什么?

3.谁来说说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怎么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 分钟)

1.基本题

完成P71想想做做第1题。

(1)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

(2)注意:分的时候强调用虚线,取的份数可用打“√”来表示。

2.专项题

完成P7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再列式计算。

完成P7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再回答。

(2)通过涂色,使学生认识到钟面的特殊地方:1时的1/2是30分,1时3/4的是45分。

3.整合题

完成P72想想做做第4题。

(1)理解单位“1”,这里都是把这根绸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

(2)3/5是指100厘米的3/5,2/5是指100厘米的2/5。

介绍“你知道吗?”:一个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只是在地球上的。例如,小明在地球上的体重是30千克,到了月球上的体重就只有5千克了。如果你到了月球上,体重大约只有几千克?

四、当堂检测 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必做题:《补充习题》58页1~4题。

选做题:1.三(3)班共有48人,在改选班长时,有八分之五的人选杨成,六分之五的人选王祥,他们两人各得了多少票?你认为谁当班长比较合适?2.一杯水中落入一滴油,逐渐扩散,覆盖水面面积每分钟扩大一倍,4分钟恰好遮满整杯水面。问多少分钟后油滴恰好盖住水面的四分之一。

2.家庭作业

必做题:《课课练》46页一、二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篇10

二、出声自读课文,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

三、解决重点词语、提出疑难问题

四、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结构

1、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用了是什么结构来论述?三个层次,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链接起来的?

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件事情。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用“无独有偶—— ”“ 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五、关于文章的体裁

1、什么是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2、全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中用了另一种形象的表述重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把?拉成了!)

在文章的第三层哪句话和这两句相照应?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3、这是本文的论点,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为了证明这句话是真理,作者用了哪几件事情来进行了证明?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节课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课文的标题解释

有几个词语组成?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真理——一定是正确的

诞生——一定有孕育的过程

一百个——一定很多

问号——一定有思考

之后——一定得到了解决

三、老师提出问题:

1、真理从什么样的现象中得来?

司空见惯的现象。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板书:司空见惯?————————————!真理)

3、可是,在司空见惯的事情和真理之间有一个什么过程?我们来看看第一个例子中是怎么做的。带领学生理解第一个例子中的写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表示这个过程?

学生回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板书)

四、讨论交流(小组分工讨论)

1、另外两件事具体是怎么体现这个过程的?将这几个词语标在具体的描写旁边。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你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进行证明?

五、展示回报

1、各小组把自己讨论的结果来进行展示。

上一篇:给父亲的感谢信一段话下一篇:农信社案件专项治理心得体会-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