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精选9篇)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1

1、能正确认读“写、诗”等

11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和四点底两个新偏旁,会写“个、们”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知道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孩子们,老师会变魔术,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个圆圈,我来加几笔,瞧瞧它会变成什么呢?(荷叶、水珠、小蝌蚪、水泡泡)谁愿意来和它们交交朋友,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一、1、孩子们,瞧,下雨了,我们来看看雨景,听听雨声吧!(1)这就是雨的声音,出示:淅沥沥、沙啦啦 下雨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真好听(2)出示: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了不起,大部分都读对了,如果读好雨点儿的名字,一定会更好听)(3)雨点儿

看谁的小耳朵最会听?师范读

谁来读一读(你的小耳朵真会听)(你的小舌头真灵活)孩子们,我们来看看雨点儿的拼音,你有什么发现吗?(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孩子们,点的拼音后面有个r,表示这儿要加个卷舌的动作,雨点儿,雨点儿,谁来读一读?(小舌头真灵活)读给你的同学听

(4)孩子们,这是dian 单个的时候要读成dian 请你来读一读

猜一猜这个点是什么偏旁?一起来数一数它的点吧,1234,他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四点底,一起来叫一叫它的名字吧 记住这个四点底,我们就牢牢地记住了它的读音dian,看来很多生字只要记住它的关键部分就能更快更牢地帮助我们识字(5)孩子们,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6)下雨轻轻柔柔地下着,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是啦!”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首诗歌《青蛙写诗》

出示写诗,这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谁来叫一叫它?(翘舌音读得真准)指名读三个读

去掉拼音小帽子还能读吗?指名——读给你的同桌小伙伴听 孩子们,除了写诗,还能些什么呢?(写字、写作业、写话)说的真好,看看诗它会和谁交词语朋友呢?猜猜老师卡片后面藏着谁?(诗人)(诗歌)(古诗)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呢?

写的偏旁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偏旁朋友,它叫秃宝盖,一起来叫一叫

它和我们学过的宝盖很像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发现吗?(你的小眼睛真会发现)秃宝盖比宝盖少了个点,它头上光光的,什么都没有,怪不得叫——秃宝盖,多形象啊!一起说一说,写写什么结构什么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青蛙写诗》,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吧!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2

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诗给予了应有的重视。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一、二年级教材, 儿童诗 (包括儿歌) 占到阅读篇目的40%左右, 这种分量, 吸引了一部分老师尤其是低段老师的注意力, 很多老师开始思考怎么教儿童诗。

但是我们的诗教课, 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选诗的眼光还不太高

好的“诗教”就是要挑选好的诗给孩子看。朱自强教授在点评一节诗歌教学的时候, 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你选的诗不好, 你在教学上越着力, 对学生的伤害可能越大。因此在这堂课里, 我努力让好的诗进入课堂。我选了林武宪的《阳光》, 选了七星潭的《花一把》, 我觉得这是两首好诗, 这两首诗没用什么形容词, 甚至刻意回避掉了一些“优美”的词汇, 但就是这些常用词汇, 经过诗人妥帖、巧妙的安放, 诗意挡都挡不住。

2.教学过程本身没诗意

说句实话, 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程序过于呆板:先解题, 再释词, 接着了解内容, 最后升华主题。三眼一板, 缺少变化。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也过于理性, 学生对诗的欣赏是老师过度干预的指令性欣赏, 我们常常让学生用解剖的目光对儿童诗作理性分析, 我们太喜欢揭示诗歌的“道理”, 例如谢尔大叔的《跳水板》, 那么幽默好玩的诗, 有老师竟带领学生总结中心思想———我们做人要勇敢。又如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 有老师竟让学生斜上45度挥手, 高亢激昂地喊“向着明亮那方”。意识形态化的课堂里, 再好的诗, 学生也读不出诗意。

在这堂课中, 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有趣些。我的教学设计并不复杂, 但把握住了儿童诗教学的两个要素。一是“读”。儿童诗是适合诵读的。这两首诗三五句话, 朗朗上口, 有规律, 有转折, 朗读时顿挫、轻重、快慢、高低那么一处理, 味道立马出来。再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 去回忆, 去联想, 趣味横生。二是“感受的分享”。儿童诗追求浅白、通俗, 但这种追求是相对于成人诗歌而言的, 与一般的记叙文章比较, 儿童诗里也有很多精妙的结构、用词, 例如“花一盆还好”里的“还好”。“还好”这个词单独拎出来太一般, 但放在诗里, 有很细腻的情感, 很丰富的意境。儿童诗的课堂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诗的情趣、意境。怎么让学生感受到呢?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提问, 善于对话, 要乐于、勇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读诗经验。

3.不太敢教“写诗”

台湾的子鱼老师教孩子写诗, 大陆的雪野先生教孩子写诗。他们敢教孩子写诗, 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诗人。他们在课堂上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孩子分享, 他们在课堂上即兴点评孩子的作品, 他们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是的, 他们对语言有足够的敏感, 他们也有足够的自信。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说“太阳的影子在露珠上”, 雪野老师就灵感迸发, 引导孩子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露珠站在叶子上/太阳来了/它就走了/露珠又站在叶子上/等太阳, 一个/大大的拥抱。

但是, 即使是诗人, 教孩子写诗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尤其是那些内敛型的诗人。香港诗人韦娅就坦言她在香港实验诗教时, 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感受诗歌的美, 尤其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发现写诗的秘密。诗人都如此, 何况我们常人。所以, 在目前的儿童诗教学尝试中, 以“读”为重心的诗教和以“理解”为重心的诗教特别多, 推广得特别好, 而以“写”为重心的诗教却比较少。因此在这堂课里, 我的教学重点不是理解, 不是感受, 也不是感悟, 而是让学生自己拿起笔来写, 像小诗人一样去写。

儿童诗, 是可以让孩子试着写一写的。

诗人詹冰说:儿童诗就是儿童看得懂的诗。确实, 儿童诗总体上拒绝生僻、艳美、另类的用词, 偏爱通俗、朴实的常用高频词汇;儿童诗总体上回避写成人世界、复杂情感, 偏爱写以“儿童”为中心的生理、心理生活;儿童诗总体上排斥虚幻、玄妙、朦胧的意象, 偏爱具体、直观、可视可感的文学形象。正因为这些特点, 与古诗词相比较, 创作儿童诗是那个跳一跳就能够摘得到的“桃子”。

那么, 怎么教孩子们写儿童诗呢?我个人想通过这堂课, 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1) 要告诉他们写诗的技巧。我观察了很多诗教课, 老师让学生观赏图片, 欣赏视频, 聆听音乐, 参与游戏, 走进自然, 学生开心了, 激动了, 有感觉了, 但让他们动笔, 他们还是不会写。因此, 我以为写诗光有情感的波澜是没有用的, 写诗还得有技巧。

有人特别排斥教技巧, 认为技巧限制了想象, 限制了创意, 限制了生动。记得有一次教《花和蝴蝶》, 很鄙夷有的老师让学生模仿《花和蝴蝶》的结构写诗, 很得意自己坚持诗歌创意教学。所谓“创意教学”就是先引导孩子打开思路, 对“不是花的花”的概念进行发散性思考, 不断头脑风暴, 不断发散, 使课堂上产生了几首独一无二的诗, 当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几堂课之后, 我发现了这种类型的诗教课有明显的弱点, 整堂课只有一部分孩子思维活跃, 写出了诗, 还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了“思维空白”, 无从下手, 成为了旁观者。反思之后就觉得,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 写诗无须回避技巧。

在这堂课里, 我告诉孩子们“诗的最后一句”是很重要的, 很多诗人的创作, 往往是先写出最后一句, 然后为这一句寻找铺垫。这就是我这堂课想告诉孩子们的写诗的技巧。

(2) 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练习技巧。诗人之所以敢教“写诗”, 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有丰富的写诗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告诉孩子, 这本身就价值巨大。而我们不是诗人, 大部分老师没写过诗, 所以要教写诗的技巧, 还得借别人的例子为我所用。

群诗———我一直觉得学生自己发现的写作技巧, 是最巩固、最实用的。可是, 这种发现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长时间;大量读写;表达意识。但是, 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我们总是让学生只读一篇文章, 读一篇文章我们又总是在分析内容, 很少从表达的角度去提炼经验。这种看起来不可调和的冲突导致我们的教学喜欢讲, 喜欢告诉。在这堂课里, 我尝试把几首诗放在一起, 形成“群诗”。这几首诗具有共同的特质———最后一句提升诗意, 这种共同的特质是结构化的, 是比较显著的, 是比较容易发现的。用“群诗”的方式来教技巧, 举三反一, 我自己觉得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发现的乐趣。他们发现以后, 印象深刻, 难以忘怀。

补白———要创作一首完整的诗, 对于学生来说, 是有一定难度的。关键处隐藏, 让学生来填空, 无疑极大地降低了“创作”的难度, 也让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需要练习的技巧上。这堂课, 本意就是让学生领悟最后一句所能起到的“升华主题”“制造奇趣”等作用, 因此, 我就提前隐去了两首诗的最后一句, 让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续写中强烈体验某种特定的写作技巧。

模仿———有人对模仿很反感, 尤其在诗歌教学里, 可是, 哪一门艺术不是从模仿开始的呢?儿童的学习怎么可能规避模仿呢?我们所要做的, 是尽量多安排一些有意识的模仿, 多安排一些内部模仿。因此在这一堂课里, 我也安排了一次模仿写。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体会到“写”的乐趣, 在模仿的程序、方式上, 我增加了一些设计。如下:

《花一把》儿童诗模仿

选出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 说说在这些颜色中, 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 将这些颜色按自己喜欢的程度排列起来。

模仿诗人的诗句, 把自己对不同颜色的喜爱, 写成一首诗。想一想:对于自己喜欢的颜色, 可以怎样来形容它?当然可以学习诗人, 用“好看”来说明, 但是再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词语可以更恰当地形容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例如漂亮、美丽、大方……

挑两个喜欢的颜色使用同样的句型来说, 读起来会有强化的意味。例如:黄色, 好看;黑色, 好看。

选择一种自己不太喜欢的颜色, 以“还好”来接续。

再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颜色, 说一说自己对这个颜色的看法。例如:就无趣了, 就俗了, 就不雅了, 就沉重了……相对于前面三种颜色的描述, 应是较为负面的。

最后, 是整首诗的关键。以“除非”作为转折语, 带出补救之道, 完成这首诗。

(3) 续写、模仿时要给足创意的空间。在这堂课里, 安排了三次写———两次续写, 一次模仿。无论是续写还是模仿, 它都不是自由的创作, 有明显的“规定性”, 但是这种“规定性”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规定性, 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还是有很大的创意空间的。例如七星潭的《花一把》:花一朵好看/花一山好看/花一盆还好/花一把就笨了/除非……除非什么呢?那就各人各想法了。有的写“除非把它种到大自然里”, 有的写“除非把它送给妈妈”, 有的写“除非这是我的”, 有的写“除非这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美丽的一把假花”……这是创意释放的时刻, 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如果你在课堂上简单地将诗“一评高下”, 那创意空间就会立刻萎缩。一个安全、充满欣赏意味的氛围才能让学生乐写、敢写。

学生用“颜色”模仿《花一把》进行创作时, 他们创作的空间就更大了。表面上, 诗的形式规定得很死, 但是, 这种“规定”成了发挥想象和创意的一个支点。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倒一下子无从下笔, 选择的无限放大反而造成创作的怠惰。有了一些约束, 反而让人有挑战的愿望, 创意得到激发。

【课堂实录】

一、诗的最后一句总是很特别

师: (出示《阳光》) 先来读一首诗, 热热身。这首诗最后一句是哪一句? (生笑) 是不是觉得问题有些简单?那你说。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生:最后一句诗是“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师反复确认)

师:这最后一句诗一定要放在最后吗?我把最后一句诗放在第二句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理由说来听听。

生:我觉得前三句都讲阳光在哪里干什么, 最后一句表示妈妈的眼里是一派慈爱, 把妈妈眼里的慈爱比喻成阳光。

师:我明白了, 她的意思是前面三句和最后一句好像一样又好像有点不一样。我想请教大家:最后一句与前面几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抢着举手) 举手太快, 我建议再想想。 (生思考)

生:前三句写的是我们的眼睛都能看到的, 最后一句指的是妈妈的爱里有阳光, 阳光同时也是妈妈的爱。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 如果把它换到前面的话, 整个顺序就乱了。 (师生鼓掌)

师:你讲得太深刻了, 太了不起了!她都这样讲了, 还有人举手吗? (生举手, 全场笑声一片。)

生:窗、花、溪都是一种事物, 但“妈妈的眼里”是不一样的。

师:她说到这点, 你也强调这点。可见, 这点已经到大家心里去了。

生:前面的三个阳光是眼睛能看到的, 后面的阳光是要用心才能体会到的。 (全场鼓掌)

师:这只是个热身, 我们继续读下一首诗。

二、在“预测”中感受最后一句的特别

师:我不会把一首诗一下子全部给你们看, 我要一句一句地出示。这首诗题目是《花一把》。 (出示第一句诗) 你看第一句:花一朵好看。跟我一起读。 (生读) 好看不好看? (生:好看。) 你看到啦? (生笑) 我们再读一遍。 (生齐读) 好看不好看?

生:好看。

师:这不是塑料花, 这不是我们摘下来的花, 这朵花是你在路边、山上、公园里看到的一朵花。可惜蒋老师对花没有研究, 很多花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你能叫出来吗?你喜欢哪种花?说出名字来。

生:百合花。

师:百合花是什么样子?

生:白色的, 花瓣像月亮的形状。

师:我喜欢你这句“花瓣像月亮的形状”。

生:我喜欢梅花。

师:你知道梅花的样子吗?

生:粉红色, 一朵一朵的。

师:你真正去看的话, 你会看到山上、路边一朵一朵很美的花。但是我们写成诗的时候不需要加很多的形容词, 就那么简单一句———花一朵, 好看。好看吧?

生:好看。

师:你觉得这句诗是不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生摇头) 为什么?

生:题目是《花一把》, 可是这里只写到了“花一朵”, 我想诗人应该还要接下去写。

师:有道理吧? (生赞同) 她根据题目来推测, “花一把”还没出现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出示第二句)

生: (读) 花一山好看。

师:这样的景象没看到过的举手。 (少数学生举手) 你看到过满山的什么花?

生:满山的野花。

师:这个回答怎么答都没有错。 (众笑)

生:满山的野花星星点点, 就像夜空里的小星星。

生:我看到过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在鹤顶山上。

师: (出示图片) 你看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你看这油菜花多得把山都染黄了, 你再看这满山一树一树的樱花。花一山好看吗?

生:好看。 (生再读前两句。师出示第三句。)

生: (读) 花一盆还好。

师:你发现有不同的地方了吗?

生:前面是“好看”, 这句是“还好”。

师:你从“还好”感觉到什么?

生:比花一山、花一朵要差一点。

师:我觉得花一盆也挺好的, 为什么你们觉得会差那么一点点呢?

生:因为花一朵、花一山都是在大自然中长大, 有大自然的芬芳, 汲取了大自然的雨露, 而花一盆是种植的, 它们生长的地方不同, 所以没有花一朵、花一山好看。

生:虽然花一朵、花一山、花一盆都是有生命的, 但是花一朵、花一山是在很广阔的土地上生长的, 有足够的空间, 而花一盆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生长的。 (生鼓掌)

师:你看, 作者想表达你的意思, 也想表达他的意思, 但是他不说那么多话, 他只是简单地写道:花一盆还好。这是最后一句吗? (生摇头。师出示第四句。)

生: (读) 花一把就笨了! (众笑)

师:你怎么体会的?

生:花摘下来一把, 就感觉没有生命了。

生:花一朵、花一山是最好的, 它们有自己生存的空间, 自己吸取大自然的精华, 它们是自由的。而花一盆被人所养, 但是它仍有生命, 也比花一把要好看。花一把只能保持几天的美丽, 过后就没有自己的生命了, 所以花一把就笨了! (掌声热烈)

师:你觉得这是最后一句吗? (生迟疑)

生:我觉得是最后一句了, 因为它从有生命有自由到没有自由, 最后到没有自由没有生命。

师:认为写完的学生请举手? (少数学生举手) 真的没写完——— (出示)

花一把

七星潭

花一朵好看。

花一山好看。

花一盆还好。

花一把就笨了!除非

_____

师:除非什么呢?赶紧把本子拿出来, 写下最后一句诗。

(生书写)

师:全体起立! (生起立) 尽管你们只写了一句诗, 但是很重要。我把话筒递到一位同学面前念这句诗, 其他人要判断。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写得好, 你就继续站着;如果你觉得他比你写得好, 你就坐下。

生:除非———赠人, 手有余香。

生:除非———它能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香气, 让一个病重的人露出微笑。

师:你们想的方向是一样的, 一个引用了成语, 一个写得更具体点。

生:除非———让它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师:方向不一样了。

生:除非———花一把是奉献。

师:我的理解能力有限, 是不是送人呀?

生:不是。有可能是把花奉献给春天, 让春天有了美丽;又或者把花送给亲友, 让亲友感到心灵的温暖。

师:有那么多的想法, 所以用“奉献”一词来表达。

生:除非———再扎一把花。 (生笑)

师:这位同学走幽默路线。 (笑声不绝)

师:有送人的, 有回到大自然的, 还有重新再扎一把花的, 还有———

生:除非———这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美丽的一把假花。 (全场爆笑)

生:除非———送给妈妈。

师:短却有味道, 来点掌声。 (生鼓掌)

师:想不想看诗人怎么写的?

生:想。

师:除非———你拿它去送人。 (笑)

师:因为你等待了半天, 所以你笑了。如果你直接把整首诗读完, 你不会笑的, 不相信我读给大家听。 (师读诗)

三、模仿着写出最后一句的特别

师:刚才我们感受的都是诗人写的, 蒋老师也写了一首类似于把最后一句写得很有创意的诗, 但是我不会给你们看,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好不好? (出示)

_____颜色

_____好看。

_____好看。

_____还好。

_____就_____了!除非_____。

(师指导写诗部分在“备课思考”中已提及, 略。生写诗。)

生:红色好看。黄色好看。蓝色还好。白色就差了!除非, 它代表纯洁与高雅, 不表示有人去天堂。 (众笑, 掌声不断。)

生:红色好看。绿色好看。灰色还好。黑色就差了!除非, 它是夜晚星星的舞台。 (全场鼓掌)

生:蓝色好看。绿色好看。黄色还好。粉红就俗了!除非, 它是小女孩的连衣裙。 (掌声)

生:黑色好看。白色好看。灰色还好。红色就假了!除非, 它是妈妈给你的温暖。 (掌声热烈)

四、来创作“最后一句诗”

师:时间关系, 我要出示我写的那首诗了。 (生期待) 这是你们真正的创作, 因为前面的两首诗都是名家作品, 最后一句已经很经典了, 很难超越。但这首诗是老师写的, 也没发表过。只要你写的确实有诗的味道, 你的“最后一句”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出示)

我是一支黑色的笔

我是一支黑色的笔。

我要把小妹妹的牙齿涂黑,

让她变成笑掉牙的老奶奶;

我要把红玫瑰涂成黑色,

让它以为自己中了剧毒;

我要把白天鹅的羽毛涂黑,

让它醒来以为变成了乌鸦。

但是但是, 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我最伟大的杰作,

是_____。

师:我最伟大的杰作, 是———

生:是把雪花涂成黑色, 让人以为它生病了。

生:是把雨水涂成黑色, 让人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掌声)

生:是在夜晚给星星提供一个闪耀的舞台。

师:太棒了!这么好的创意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生:是把办公室电脑涂成黑色, 让人以为这电脑坏了, 黑屏了。 (生笑)

师:很有现代感的一首诗。

生:是把夏日的太阳涂成黑色, 让大家以为凉爽来了。

师:这说出了我的心声。老师怎么写的呢?

师:是把天空涂成黑色, 让爸爸妈妈老师们以为天还没亮, 还可以继续安睡。 (众笑)

生:好希望这样哦! (笑)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 篇3

一、 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小动物,一位新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青蛙图)它有一个梦想,想去看一看美丽的大海,就让我们跟随青蛙去实现它的看海梦想——《青蛙看海》。

2. 请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写字:“青”字的第三横要长一些,写月字底“月”的撇要变成竖;“蛙”虫字旁横要变成提,右边两个土下面的要写大一些;“看”字大家都会写,只要认真就能写好;“海”字左边的三点水要写窄一些,右边的“每”写宽一些,这样字写出来才美观、漂亮。

二、 检查字词

1.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下面,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看谁还认识它们。

青蛙登山看大海

苍鹰展翅飞高空

松鼠善跳跳石阶

2. 刚才开火车的小朋友读得又快又准又流畅,听起来真像一首动听的儿歌,让我们拍起小手,一起来读一读。

三、 初读感知

1. 推荐“朗读最好的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 说一说:青蛙是怎么看到大海的。

3.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一种读书方法——“勾画”,把不同角色说的话用不同的线画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些话,读出人物的语气,读出心中的感受。

四、 精读感悟

1. 在情境中读,体会青蛙失望的心情

(1) 谁愿意来读苍鹰的话?(出示苍鹰的话)指名读。

(2) 苍鹰要登上山顶难不难?为什么?

(3) 对呀,苍鹰一展翅就可以登上山顶,非常容易。

(4) 你们看,苍鹰觉得登上这座山并不难,可青蛙呢?(语速放慢)谁来读读青蛙的话。(出示青蛙的话)

(5) (手指板书中的青蛙和山顶):一只小小的青蛙,要想登上山顶,容易吗?(生答:不容易)对呀,非常难。简直不可能!现在你就是青蛙,抬头望一望,面对万丈高山,高耸入云,高不可攀,你会说——(红色显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真是难呀。我们一起来读。

(6) 这只青蛙还有一个动作,你注意到没有。(出示:吸了口凉气)为什么“吸了口凉气”?(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7) 那你吸口凉气再来读读。

(8) 除了山高,青蛙还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上不去?

(出示:“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有……也没有……我上不去。”)

(9) 指名分别读,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认为自己“登不上去”)你更喜欢哪一句?

(10) 青蛙认定自己是上不去的,它是什么心情?

(11) 苍鹰听了青蛙的话又是怎么说的?(出示苍鹰的话)谁来读一读?你从苍鹰的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12) 换一种说法,“你不登上山顶,是不能看到大海的”。

(13) 不错。同学们,我来当苍鹰,你们都是青蛙,这就叫分角色,我们把这段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评点:这部分的设计,老师和学生始终处在童话的情境中,在情境中说,在情境中读。这样的学习利于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更乐于读,读也更容易入境。]

(14) 苍鹰说完拍拍翅膀飞走了,青蛙却失望极了。这时,谁来了?它是怎么帮助青蛙看到大海的呢?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读一读第4~10自然段,边读边体会青蛙和小松鼠的对话。

2. 在对话中读,体会青蛙有信心

(1) 这两位小朋友配合得还不错。在这段对话中,青蛙只说了两句话。其中,这一句非常重要。(出示“这有什么难的!”)这只青蛙,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指名读)

(2) (手抓抓脑门,一脸的疑惑)唉,小青蛙们,刚才你们还觉得很难,现在怎么不难了?

(3) 哦,对呀,登上山顶很难,而跳上台阶不难,怪不得你们这么来劲。谁再来读一读?

(4) 多有信心呀!小青蛙们,这石阶你们能跳上去吗?

(5) 小青蛙连跳了两个台阶,松鼠是怎么夸它的?(出示:“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这只小松鼠,你来夸。

(6) 你这位小老师可真了不起呀,就这样让青蛙掌握了登山的方法。你再鼓励鼓励这只聪明的青蛙吧!(生再读句子)

(7) 小松鼠们,我们一起来鼓励青蛙。

[评点:老师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两句对话来设计师生的对话,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也让学生很好地朗读了课文。]

3. 在体验中读,体会登山之艰辛

(1) 小青蛙们,我们跟着松鼠跳了一个台阶,(板书“跳”)又跳了一个台阶,(板书“又跳”)就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板书“一级一级地跳”)

(2) 小青蛙,你觉得怎样?想一想,登山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下雨、刮风、饿、脚磨破等)咱们停下来不登山了,回去吧!小青蛙又是怎么想的呢?

(3) 正因为青蛙想要看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使它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4) (出示句子: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5) 不知不觉,看,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展现在它们眼前的是什么样的大海?(欣赏大海的画面)

(6) 此时此刻,青蛙站在山头,美丽的大海尽收眼底,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蛙会说什么?

(7) 你们喜欢这只青蛙吗?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评点:语文课堂上,让孩子有话说,需要老师精心地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这里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说话氛围,学生不但有话说,并且乐于说,让语文课堂充满了语文的味道。]

4. 积累语言

(1) 小青蛙的成功来自于自己追求梦想的不懈努力,来自于朋友的鼓励帮助,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最终实现了梦想,取得了成功,真可谓——(多媒体出示句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有志者事竟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师把这些话送给勇敢实现梦想的青蛙,也送给不怕困难的你们。大家一齐读这些句子。

(2) 是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一定能成功。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读好每一篇课文,工工整整地写好每一个字,仔仔细细地做好每道题,将来就能做成大事。我相信,成功属于你们,因为你们是最棒的!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4

霍山县胡大桥小学 董昌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2个偏旁。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

3.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4.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小动物,关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出示一个美丽的荷花池图片,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a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6)导学: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7)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③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课件播放:标点符号歌)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先自由练读,再齐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3)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板书:

青蛙写诗

小蝌蚪 逗号,水泡泡 句号。

《青蛙写诗》教案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呱呱呱”叫,做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设计说明】

《语文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个们两个字。

2正确朗读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和正确朗读文。

【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和生字卡片。

【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前游戏

师生玩“圈圈变变变”的游戏。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圆圈上添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在黑板上画出荷叶,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池塘。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他要给我们写诗了,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齐读题。

2学习“写诗”这两个字出示词语卡片。写诗指名读观察一下“写”可以怎么记呢?“写”字的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宝盖头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写诗还可以写什么?师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你能给师找个朋友吗?(诗人,诗歌,古诗)

二、初读文,随文识字。

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诗,这首诗是张秋生爷爷的作品,看他是张秋生爷爷,他写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你听听《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打喷嚏的兔子》有趣吧!介绍张秋生爷爷是想告诉我你们一个诀窍,以后走进书店买书,看到张秋生三个字,把它买来,这样的书,你一定爱看。因为他的书最适合我们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

2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听老师读文。

3大家听的这么认真,一定是很喜欢。自己试着读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分小节读文。同学从字音正确方面评价。

下雨了,池塘里的小青蛙可高兴了。它要宣布一事:读第一小节。有个难读的词“雨点儿”指导读好儿话音。

(1)认识“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6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指名读第二小节。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

预设: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当心、当做。

7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呢?一串水珠

串: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串这个字。后来演变成两个椭圆形被一根竖线串在一起到现在变成了扁口串一起拼读一遍。生活中哪些是成串的呢?

们:猜字谜门外有人。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人们。

以:组词说句子。以前、以后。

8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1)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2)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9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

(1)出示成说说怎样能记住成字。(拼读)

指名读第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青蛙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味道。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注意节奏。

三、中游戏

雨越下越大,小青蛙要回家了,谁能帮助他过河呢?(生字卡片游戏)

四、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文里你们会读吗?

五、写字指导。

这节还有一个任务,要写好两个字。

屏幕出示个、们,让同学关注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2让同学当小老师提醒。

3人在上,不变化,撇捺落在横中线,人在旁,捺变竖,左窄右宽要靠拢。教师范写,让同学看清起笔,运笔,收笔。

《青蛙写诗》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时,我精心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识字:用不同的方法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会用4个生字。

2.读文:抓住模拟声音的词训练学生的朗读。

3.运用:能用“可以”和“一串”说话。

4.理解:会分诗歌的自然段,能根据板书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四个目标包括了识字、读文、运用、理解四个方面,全面清楚。一节课紧紧围绕训练点,扎实有效。

首先,我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设置问题围绕识字方法的引导和写字是你要提醒大家什么?比如教写“雨”字,先观察结构笔画,然后问,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提示四点的位置,框的大小,大家仔细观察发言,一起编了一首儿歌,“上横短下框长,左框略小右框大”,,接着闭上眼睛书空,反馈。这样一到识字环节大家都自觉的举手说出自己的发现。

其次,怎么读好这首诗歌,我设定的目标是抓住模拟声音的词训练学生的朗读。所以开始的时候我说青蛙要开演唱会,谁来学青蛙唱唱?呱呱呱呱呱,发散了的思维,同学们用各种强调读出了青蛙的叫声,训练了朗读,其他的拟声词如淅沥沥沙啦啦,大家在模拟中明白了淅沥沥是小雨,沙啦啦是大雨。

苏东坡梦中写诗 篇7

《东坡志林》中记载,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七日, 苏东坡前往当时的京城开封, 路经陕西的骊山华清池时, 他想起了当年唐玄宗带杨贵妃在此洗温泉的情景。当夜, 苏东坡梦见唐玄宗令他即席写诗赋, 他便应诏写了一首六言诗:“百叠漪漪水皱, 六铢纵纵云轻。植立含风广殿, 微闻环佩摇声。”醒来后, 苏东坡凭记忆把这首诗写到了纸上, 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次, 苏东坡梦见宋神宗召他入宫, 一个红衣宫女捧着一双红靴, 宋神宗命苏东坡为红靴赋诗, 苏东坡就挥毫泼墨, 写道:“寒女之丝, 铢积寸累。天步所临, 云蒸雷起。”宋神宗看了, 称赞苏东坡才思敏捷, 这时, 苏东坡看见宫女的裙子上写着他写的诗。

《侯鲭录》中记载, 苏东坡被贬到海南时, 有一次, 他喝醉梦见海神命他写诗, 他写道:“天地虽灵廓, 惟海为最大。圣王时祀事, 位尊河伯拜。庆融称异号, 恍惚聚百怪……”海神和大臣、后妃等纷纷赞美, 只有一个小水族表示异议, 说祝融犯了王讳, 苏东坡未避, 于是海龙王大怒, 把苏东坡逐出, 梦醒后, 苏东坡自叹道:“到处被鳖相公所欺”。

潘大临写诗 篇8

“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写出了接近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的深秋时节,风雨急骤,压满全城的雄浑气势,下句也需要有这样气势的诗句才能承接,可诗人因“败意”,连自己也续不出来了,从而成为诗史上的憾事。“满城风雨”后来成为成语,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议论纷纷。

这个故事说明,写作时,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聚精会神,构思完成后专心致志,一气呵成,把它写完,切不可一心多用或时断时续,以致于半途而废。

【注】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包子头儿”;了解“串”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

孩子们快看:(课件出示)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这时候,从池塘里跳出一只大青蛙。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屏幕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写诗那种愉悦的心情。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学生举手书空,齐读课题。

4、学习“诗”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生感知生字词读音。

多有趣的一首儿童诗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你圈画生字词的读音。

2、生自由读课文,感知生字词读音。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三、检查朗读,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1、检查第一小节

在淅沥沥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谁来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2、检查第二——四小节,学习“蝌蚪给逗号泡句串珠以省略”

(1)学习词语“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帮助了他?自由读,把帮助它的朋友圈出来。

①(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贴图)认识一下“蝌蚪、水珠、水泡”(词卡)领读,指生读。

②看图片,能说说蝌蚪的样子吗?(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相结合)

(2)教学“泡”

①你们想看看水泡泡吗?(吹泡)老师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

②这个字就念“泡”字,(板书)(字卡)自己讲讲,你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吗?(水上一个包就念泡)

③组词。

(3)他们都帮了青蛙的什么忙?指名读2、3、4小节。

(4)学“逗号”“给”

①我们先来看看小蝌蚪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呢?(“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屏幕)指读,齐读,师生合作边做动作边读。

②师拿字卡“逗号”让学生读。

③这里的“给”字表示“为、替”,下面我们来学“给”(板书)(字卡),请你来自己讲一讲,书写、组词。

(5)学“句”

①水泡泡怎样帮助小青蛙的?(“我能当个小句号”)(屏幕)指读,赛读。

②看这个“句号”的“句”字,(板书)(字卡)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与“勺”区别,组词。

(6)学“串”

①小水珠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呢?(一串水珠)(字卡)

②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可见,串是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

③师拿字卡,生读。屏幕演示古今变化。

④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学“号”

①同学们看黑板,观察它们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说吗?谁像谁?

②这些都叫标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标点?(?;!)(标点符号歌屏幕)

③想一想,除了标点符号以外,还能组成哪些词?(卡片)

3、学习第5小节,学习“呱’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了。指生读。

(1)读了这首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一个字“呱”)指生读,齐读。

出示“呱”,又发现什么?(形式字)

(2)找找本课中,还有哪些形声字?(蝌蚪,泡,逗……目的是引导孩子利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

4、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1)师出示生字,齐读,检查读。

(2)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自由练读,分段检查读。

四、写字。

完成“号句成串”。

1、引导观察在虚宫格里的位置,和每个字的主笔。

2、师逐一示范书写

3、生练习写(提醒书写姿势)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汉字。

1、(课件演示)(小青蛙图)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看图,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出示词字:写诗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可以省略号呱给)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生字回文,整体感知课文。

听——沙沙,沙沙下雨啦!雨点儿落在荷叶上,落在水里,落在小青蛙的笑脸上,于是呀!这只小青蛙就在一个美丽的雨天,利用这些生字作了一首诗,你们想看吗?大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吧!要注意读准音,注意停顿,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注意指导第五节的停顿处理)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受雨天的美。

1、(出示课件)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哪句话写的呀!指生读(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你感受到什么?(雨点儿下的很小)从哪感受到的?(通过朗读在语境里理解词语“淅啦啦”)引读小雨淅啦啦的感觉。

小雨点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水里的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水里的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发展语言。

2、如果你是小青蛙,想想小雨点落到小青蛙的身上,它会是什么感觉?(它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3、如果你是小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高兴极了;它觉得景色太美了)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

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所以它高兴地说-----齐读最后一句:我要作诗啦!

(二)学习第二——四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听到小青蛙要作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你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

2、自由读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板书:小蝌蚪图片——逗号水泡泡图片——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3、看板书总结后,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啦?(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识字与认识诗文相结合,同时训练语言)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啦?(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通过动手操作理解。

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指生读。

③师(板书……)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省略号是六个的,一个不行的,我觉得一串排一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还能说一串什么?(训练语言)

师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生读。齐读。

4、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哇!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比赛读。

6、、多有趣啊!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是无处不在的好朋友。师指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对话能背的背下来。

7、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①圆圆的,当句号。

②一串,当省略号。

③可以当个小逗号。

(三)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成(出示诗文——)了,快出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青蛙作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形声字。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2、“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发挥想象,启迪孩子的灵性)

3、教师引读小青蛙的诗:

①就像你们所说的,小青蛙用它的诗赞美五彩缤纷的春天,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②小青蛙用它的诗感谢帮助它的朋友,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③小青蛙用它的诗抒发内心的喜悦,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四)结尾美读升华。

1、再次看图雨天的景色多美呀!小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小青蛙才能做出这么美的诗,我们再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全文。

2、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够读到你们写的诗,好不好?

四、指导书写“泡、呱”。

1、指导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又宽)

2、重点指导写好“呱”。

师总结小儿歌:口字作旁,在左上,你看“瓜”字的竖撇和捺多像一个人大步前进呀!所以写的时候要舒展开。

教师范写,生练习。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上一篇:治理雾霾的建议下一篇:房地产经济学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