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范生教育实习报告(精选9篇)
一、实习概况
xx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实习的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学生全部都是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学生相比,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从而也导致了这里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的能动性不高。在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深感于自己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体会到作为一名实习老师的各种酸甜苦辣,也不断回忆起当初作为一名中学生的种。种心情。在实习过程中,非常欣慰我的老师们都给与我很多支持,尤其是指导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二、实习过程
这次实习主要是生物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从这两个工作中我受益匪浅。
(一)教学工作
教学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任务,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是以听课为主,讲课为辅。最开始是先听指导老师讲课,对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吸取了很多经验。指导老师在课下也给我讲解了很多技巧和方法。起初讲课时很紧张,后来经过几次锻炼之后,对自己的状态调整的还好。总的说来,上课时能够把自己要强调的知识点梳理清楚,但仍然感觉自己缺少经验和技巧。
首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好多次课上,总是内容没有讲完就听见下课铃声响了。每次在备课的时候总想把尽量多的内容传授给我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一节课只有45分钟,也忽略了要让学生在45分钟内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后来我总结,主要是因为自己缺少授课经验,备课准购不充分,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讲课的节奏感没有把握到位,一堂课下来总有手忙脚乱的感觉,而且学生的收获也甚微。当然经验需要慢慢积累,以后的讲课和听课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这个问题。
其次,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课堂上,只顾多讲写知识点,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知道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观察他们的回馈。可能实习前,我的确太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初一的学生正是基础学习的过程,要有一个反复和强调的过程,操练对学生学习很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更牢靠。
第三,上课的过程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在实习之前我没有很好的练板书以至于刚开始时都搞不清楚该往黑板的什么地方写什么内容,后来经过不断地看其它老师的板书设计以及向其它老师请教,现在自己已经轻松的掌握了板书书写规则,能够把清晰整齐的板书展示在学生面前了。
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过程,自己收获颇丰。感觉自己在认认真真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总有一天我会站在讲台上,为我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段时间的教学为我日后的教学生涯树立了信心。
(二)班主任工作
在这两个月当中,我做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包括班会,组织活动,监督学生们的自习课等。让我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也初步体验了如何管理一个班级。通过班主任工作,加深了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当然,作为一名实习班主任,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但真的要去做班主任,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首先,没有主动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实习之初,我不知道如何去接触这些学生,总觉得,他们有问题会想班主任提出,没有人提出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没想过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凸现了,很多事情不愿意讲出来,而作为班主任不能被动的去解决问题。后来,我先和同学们见面、做自我介绍,向指导老师询问有关班级的情况,经常去看自习课,和学生多接触、多聊聊。
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采取主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一周下来,我跟班里的同学混了个脸熟,我也发现了我们班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集体,一个学习成绩好,氛围好的班级并不见得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集体,他们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总的来说,我和班里的学生相处还算不错,当他们知道我要离开的时候,很多都舍不得,还给我送了纪念品,其实我也有点不舍。
三、实习体会
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孩子。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上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教师这个职业也因此被人民大众严厉的批判。如今我有机会站在讲台上,第一次为人师表,我没有办法去回避这个问题,在半年的实习过程中,我用这个观点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每个学生从走进这个教室起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学生是丑陋的,没有哪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也没有哪个学生就应该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些90后的孩子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三岁一个代沟,可能是自己的年龄和他们的代沟还不太深。我都尽量去了解他们,换位思考,体会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要求,希望能更多的从心理上去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学校这块土地是纯净的。这里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是播撒种子的土壤,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得到良好教育的地方。
四、实习总结
1. 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1975年,“顶岗实习”最早由四平师范学院提出并开始使用,当时实施“顶岗实习”是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号召,学校数学系教师和学生到农村支教,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高年级师范生与在职教师调换角色,这种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互换的培养模式得到了较好发展,相继有多所大学进行效仿学习,如位于我国中部的信阳师范学院、东部的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等一批师范院校,都依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顶岗实习措施。“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实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并接受。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顶岗实习的内容
教师是一种实践能力很强的职业,需要师范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教育方法。师范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实习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工作实习;二是班主任工作实习。教学工作能力是培养教育实习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评价等方面。班主任工作实习主要是培养师范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班主任工作,能够在和学生的接触、谈话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便师范生了解班级情况,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
3. 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
信阳师范学院从1990年起,结合河南省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情况,为解决师范生实习难、在职教师研修时间紧缺等问题,采用“顶岗实习、双向培养”的实习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有几方面值得推广。第一,建立教师培训管理的相关规定。信阳师院对于人员安排、责任划分有较详细的规定,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双向培训”工作。第二,注重岗前培训,在师范生顶岗支教之前,学校会请有经验的一线教师或校长来学校进行讲座,讲一些针对性较强、师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教育实习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基本功、班级管理等问题。第三,顶岗置换,为部分一线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为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提供良好契机。
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学习,而很少有机会接受实践教育学习,长此以往,造成了师范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不利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师范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以自己在校内所学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在一线实践,将新学的知识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重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使师范生不断成长。
2. 陶行知“先知后行”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实践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从我国的社会实践出发,把教育与中国实际联系在一起,对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不懈努力。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教育同人民大众紧密相连、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包含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陶行知经过不断探索和琢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坚持“实践第一”,反对改革脱离实际,“行是知之始”,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要以“做”为基础。
三、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 顶岗实习前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支教是师范生第一次走上教师岗位,其扮演的角色由学生转换为教师。这些新教师刚接触新工作需要从自我意识开始进行转换,师范院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岗前培训课程,有利于即将定岗的师范生减轻心理压力,加强责任意识。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实习学校的选择对于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被分配到边远贫困学校,无法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师范生能力的目的。有的实习院校只分配了1—2名学生,实习人数太少容易使实习生产生孤独感,同时也不便于实习生沟通交流、分享心得,最重要的是人员较少存在安全隐患,会影响实习效果。顶岗实习属于师范生实践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相关的指导教师必不可少,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认为把学生送到实习学校就完成了任务,没有后续指导。
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训练的对策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擅长本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广博的其他知识。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锻炼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条件。
1. 优化师范生课程设置
要想培养符合教育实际并擅长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培养中小学师资的示范性课程中就不能脱离教育实际,要根据中小学教学实际需要设置师范生培养目标。师范生教育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科研究,专业研究,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作为教师培训的重头戏师范生和师范院校应予以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师范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能力。以学校为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周期为12周以上,师范生有大量的时间置身一线,接触学生、了解学校。通过见习、听课、备课、上课,参加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担任班主任,组织课外活动,召开家长会等,获得各方面的实践经验。
2. 创新师范生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被运用于教师培训中,运用微格教学法上课的次数影响其教学效果。微格教学操作性强,参加人数少,每位学生都可以进行展示,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可成为教学“案例”,加大微格教学的使用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师范生实践机会少的困惑。
3. 完善师范生实习评价体系
考试与评价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些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得到关注,如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从这些评价理论可看出,我国的评价体系逐渐健全,从关注终结性评价到结果和过程双重评价。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也是其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可使用过程性评价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评价,建立师范生顶岗实习个人档案袋,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对比自身成长情况,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提高师范生的自我察觉能力,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4. 修缮教育实习管理环节
对于顶岗实习师范生来说,通过纪律约束来保证师范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第一,严明实习纪律,规定每周师范生实习次数,以及本周教学日志、教学心得和反思;第二,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切实落实“双导师”管理制度,师范生校外带队教师的选择要与师范生专业相同或相近,带队教师与师范生同吃同住,能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实习生指导,实习学校的教师也要选择具有资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解决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5. 定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座谈
让师范生定期展开交流座谈会的目的是为实习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反思的机会。师范生在座谈会中可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通过座谈分享心得和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展开某项专题的讨论与思考,养成反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深入性反思习惯。
五、结束语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中国师范教育的水平。纵观全球教师教育改革趋势,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师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及当今世界学习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创建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制。
摘要:将田野研究法作为基础,以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对师范院校、实习院校、师范生的真实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对豫南X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深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政策提供依据,以更好地服务于师范生教育工作。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学实践能力,师范生
参考文献
[1]Howard Green.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School Leaders:A Key to School Improvement[M].London:Routledge Falnicr,2004.
[2]王少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伦敦,洪早清.“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策略与案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朱承学.师范生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6,(6).
为切实了解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问题,笔者以云南省为例,分别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和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
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小学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中小学实践知识。通过实习,36.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知识是教与学的心理知识,有学生坦言不知道现在的学生心里想些什么,不了解学生。38.8%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小学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48.3%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所学课程适用,68.4%的学生认为师范教育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合理、不适用,34.8%的认为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课程与教师职业特点的联系不太紧密,42.9%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校课程设置对于毕业求职有不利影响。可见,我国当前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大学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联系不紧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急需改进。
师范生教育实习内容单一,目前学生教育实习以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为主,多是听课和帮指导教师批改作业,教育实习内容单一。68.8%的实习学生希望能上一堂公开课,67.6%的实习学生希望能主持一次有意义的主题班会,42.6%的实习学生希望能转化一位差生。
教育实习管理松散封闭,学校实习管理与实习学校无沟通,实习学生与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沟通。云南省各个学校、各学院采取的实习形式、实习时间都有所不同,虽然部分学校学生教育实习采取多元化策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实习学校,但是对学生教育实习的管理较为宽松,实习从计划、组织到评价都由高师院校一手操办。调查显示,35.2%的实习生和44.9%的指导教师认为高师院校学生实习管理与实习学校缺乏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并不积极,高师院校也很少过问,高师院校、实习学生、指导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样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实习时间定为6-8周,仅占总课时比例的3%-5%。实习时间大多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而且是一次性的集中进行。42.7%的学生觉得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过短。由于实习时间短,于是实习任务仅限于讲授特定的内容和充当班主任等规定性活动。因此实习生很难有自主发挥的余地,这对实习生来说极易引起“短视”行为,产生马马虎虎蒙混过关的消极心理,直接导致实习效果低下。
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缺乏保障。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因为教育实习要建设基地并给实习基地指导费,要安置实习生的食宿,要给学校派下去的教师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在实习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也需不断增加。63.2%的学生认为学校给予的教育实习经费不足。有的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学校,但要向实习中学交付较高的实习费用,经费不足也导致高师院校无法进行实习基地建设,也无力给接受实习生的中学以更多的帮助,甚至指导经费也无法支付。这样很难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实习效果低下。
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我到Xx市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为期28天的教育实习。28天的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高专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辅导下,我们的实习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我的实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工作方面
1、听课实习期间,我担任的商务英语口语谈判实习老师。教学工作最基础的方面是听课,实习教学工作的第一件事也是听课。实习期间的听课不再是以前读书时那种专门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是听指导老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等等;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处理课堂的方法,与学生互动的技巧等等。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是这种艺术的传达方式。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了解教学流程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式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积累。
2、备课教学工作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备课。一般在实习的第一周以听课为主,但听课的同时要准备好自己上课的内容,也就是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开始,备课不仅仅要联系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教学实际情景等方面的情况。在备课的时候,我的教案教案一般是祥案,一字一句把上课的每一句话写出来。在备好课后,首先要把教案交给指导老师修改,郭老师会告诉我哪些地方需要更多的加重,提醒那些地方该更多的与学生互动,那些地方注意引导学生勾勒重点等等。在老师指导完初稿后,会再次整理,整理后交给老师郭检查,然后才可以上讲台讲课。这一系列的环节我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以争取在讲台上发挥出更加好的效果。
3、讲课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上讲台讲课,这个步骤是把前面所有工作拿到实际环境中去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师的真正实力,每位教师是否在前面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是否把上讲台讲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否对实习学校、对学生负责。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我觉得40分钟怎么就说一两页书;后来经过备课、上课,我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
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我在刚开始时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是十分强,课堂出现了实习老师会经常会犯的问题:备课“太完美”了,一直按自己的思路讲,不够顾虑到学生的反应;语速过快、提问技巧不够到位等,但这些问题在经过指导老师的提点后在后面的课中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克服。
一、专业实习
在专业实习的方面,主要进行的活动是听课、备课、上课;
1、听课。
听课不仅仅是要听自己的带教老师的课,也要听该专业的其他老师的课,其他实习生上的课。因为听课的过程是切身体会课程的教授效果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切身感受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听同一个老师教的不同班级的相同内容的课程,我可以感受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相同的内容就算是同一个老师来上,在不同的班级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学生上课时候的状态对老师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除了应该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的时间,所以对课堂内容的合理分配,以及对于一节课的时间的分配,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还有上机操作这一环节,所以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对课程的进行过程会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班级学生的电脑操作基础较好,上课的时候能够高效率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这就能够加快课程的进程;然而有的班级有的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甚至连打字都不能很熟练的操作,这样就很难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导致课程进行比较慢。同时,在听预备年级的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操作电脑的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学生非常熟练,甚至能力比老师还要强,但是有的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仅仅局限于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而由于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电脑,所以基本的一些打字操作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实际上对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非常大的一个难题,所以老师在设计预备年级的课程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且要根据每个班的情况安排讲课的内容的量以及时间的分配。
听课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要学习老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更是要通过每一节课学习学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并通过上课的过程,师生的互动,体会学习任课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理由,积累经验,为自己之后的教案设计打下基础。
2、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虽然在刚刚开始实习的我并没有什么经验以及能力能够很好的去备好一节课的内容,但是在不断地与带教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交换彼此的意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之下,我备课的能力也在一点一点的提高。备课,不仅仅要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还要因学生的特点而改变部分上课的进程。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我很好的将自己理解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来设计,通过各种方法来让学生理解,还要保证这节课的重点与教学的重心。
3、上课
上课的过程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对于老师而言,这更是一个能够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的一个过程。
也许老师在课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设计了非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内容也只是老师自己的设想,在课前想象学生的反应,而并不是真实的学生的反应。而上课的过程体现出来的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设计最真实的效果的反馈。
所以只有真正走上讲台才是真实的检验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的办法。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理解情况,是最能够反应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如果对老师上课时布置的上机任务并不明确或者并不能很好的操作,那也就说明教学的某一环节出了些问题,或者该设计并不适合这个年纪或班级的学生。
二、班主任实习
班主任实习也是这次教育实习的一个内容,而通过这次参与班主任的实习工作,让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之处,也让我在整个过程中体会教师的工作性质。
要参与班主任的工作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整个班级的基本情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所以我最先做的事情就是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只有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才能开始和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其次,我参与到班主任做的事情中去,监督班级学生的早自习、午休情况,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与班级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制定中,参与学生每天放学时的打扫卫生的情况的监督,参与到班级布置的工作中,参与到主题班会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去。
了解每一个学生也是班主任的工作之一。虽然不能说现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我都对他们很了解,但是经历了三个月与他们的相处,我已经能够基本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有的学生也能够针对她的特点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总结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在这三个月中我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过程,知道了如何合理的设计一节课,也学习到了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相关的内容,还通过这三个月学习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学习与办公室老师的相处之道。
教育实习是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关键教育环节,是我们走上讲台,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转折点。开完实习动员大会之后我怀着欣喜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了阜阳师范学校实习,并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总结经验,很好的提高自己。实习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收获很大,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作为老师的基本素质,那是宝贵的财富,是我一生受用的东西。有余经验不足,实习过程中叶存在一些问题,我把我五周以来的种种感受做了一个整理与思考,本次实习总结如下: 3月1号,我们正式到阜阳师范学校报到,我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现在回想起来,工作——尤其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班主任我们应该做什么,要肩负什么责任,这些对我来说越来越清晰了。我在努力的学习要当好一名教师要学习着怎么来上台讲课,学习着听课,备课,怎么和同学们相处,和同事相处。我和同学成娟在一组,被分到了09级音乐一班,担任他们的实习数学老师。
实习前期是我们校内的试讲和实习学校的听课过程,这个阶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让我最难忘记的就是我第一次的试讲,那算是我第一次登讲台吧,由于我准备的不够充分,导致我试讲的不够流畅,板书也不够清晰,声音偏小,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时间安排上不够熟练等等,很多很多的毛病,下了讲台后我非常的沮丧,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张杰老师和张继清老师,给我全面的指点,给我满满的鼓励和信心。在听课时,我跟随着实习学校的张老师,认真做好笔记,并学习老师讲课的方法,在每次试讲中我都努力总结经验,避免我的坏毛病,为下面的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终于我开始了我的第一节真正上台讲课,我讲的是高二的内容,等差数列,首先我为了这节课做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准备,我的教案写了好几遍,每次都发现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那节课是第一节课,我感觉准备好了就去讲课了,在真实的,充满了学生或好奇,或认真,或好玩的眼神的教室,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上了45分钟的课,上课时我很投入,很开心,并与学生做了很多的互动交流,很快这节课上完了,这节真实的课上后问题也很多,张老师帮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老师称赞我比以前进步了许多,互动多了,并联系实际,板书也很整齐,同时我的缺点还是很多,首先就是我的提问方式,我应该先提出问题,让大家一块思考,然后再找学生作答,而我恰恰是反了,我先找的同学,然后才提问问题,这样就犯了一个大错,其他没被找到的同学容易因此停止思考。其次是我的声音还是不够响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有的,还有就是我讲完应该做一个小结,这个我疏忽了,另外还有应该重视课堂的组织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在讲台上不应只是讲自己的课,更重要的是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真正理解,只有学生真正的懂了,我们的任务才是完成的。
我觉得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帮助的就是当一天的班主任,那次班主任有事了,所以让我来当一天的班主任,结果我都发大愁了,那些学生知道自己的班主任不在,个个都开始顽皮了,上课铃响了还在说话,我喊了好几声他们才不说话的,有的学生无视我的存在继续大声喧哗,我只好拉开嗓门,点名批评。其实我觉得这样对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怕他们会因此讨厌我,可是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了。还有更头痛的安全教育和课间午间活动,晚上还要等打扫的学生都走了我才走的,回到大学已经6点多了,忙碌的一天才终于算结束了。不过我也了解了一些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这也是我的收获。
后来张老师教了我很有用的几招。其中之一就是要懂得学生的心理。虽然我们班上的学生才是预初的学生,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的原则了。对待有些学生要细心、耐心、和蔼可亲,而另一些学生就是要适当的批评了。让学生跟着我的想法走而不是我跟着他们的行为走。我心里对我们大学在大三的时候开设心理学的教育十分感激,至少我会对学生的一些行为与想法有一个大致的应对方法。短短5周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它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我的目标:毕业之后无论做什么,至少我不会离开教育。最后一天要和学生说再见的时候,我有点舍不得,最终告别学生们,经历了教育的见习与实习这2部曲,我已经开始期待这第三部曲,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准教师”!篇二:师范大学毕业生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首先感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领导及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更要感谢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带给我的快乐与启发!短短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当然我暴露出的不足也很多,有一句话说的好:教然后知不足。真的感觉到了!实习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即将走出大学的校门,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
我认为学校的主人永远是学生,所以我的教学与管理都是本着“以学生为本”。说到管理班级,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管理学生。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我懂得了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就必须奖惩分明,建立班主任的威信。为了更好的约束每个人,我们制定了班级公约,明确规定了每个人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给以相应的加分扣分及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遵守纪律。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的教育也不能一昧的训斥,要尽量接近他的思想给以恰当的开导。反正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鼓励,表扬一定要远远多于批评。我兼一个班的班主任,短短几周时间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真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管理学生我本着更多的接触学生,没事就走进学生,多去班级,多让学生给自己找麻烦,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让我锻炼的机会就更大,经验也会积累的更多!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但我觉得当上教师的都是不平凡的人。有人说当教师太平淡,其实我觉得任何事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而能把很平淡的事情做的有味道,我觉得这才是本事。我的指导教师就是这样一位。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我的目标:毕业之
后无论做什么,至少我不会离开教育。最后一天要和学生说再见的时候,我再次看到了教育的美丽,这份美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经历了教育的见习与实习这2部曲,我已经开始期待这第三部曲,相信曲子一部比一部要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准教师”!因为选择,所以坚定?? 经历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两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日常工作
(1)在工作准备方面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就急着找班主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班主任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让我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
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2)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我能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辅助她主持日常工作并组织了一次班级活动。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我更多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我们班有太多调皮的学生,我发现自己很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你不能对他硬来,你越是态度强硬,他就越反抗。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在平时和他们多交流,能够在平常的交流中适当的通过一些言语对他们作一些引导。
(3)在班级活动方面
开展活动,学生是主体,因此开展的活动就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展开一些调查,询问他们喜欢开展什么体育比赛,以及什么性质的班会。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我组织了一场篮球友谊赛。我想通过这个比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准备这场比赛,我还让学生展开了一些训练,这些训练非常有效果,最
终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胜利。
时间过的非常快,当我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在这次实习中,我从班主任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同时充分体会到“爱心”在师生中的关键作用,只有你对学生付出真爱,你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任。但在实习中,我不能很好的做到“爱”跟“严”结合,可能我的他们的爱有点过度,以致于有时有点迁就他们。我想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有一个度,而且必须跟严结合。该严的时候就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1)、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索。
(2)、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二、其他方面
除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还完成了学科整合资料的查找、自然科学图表复习专题网站的制作、教育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其中学科整合和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专业独有的实习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大部分都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而且要体现团体合作精神,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
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1、在学科整合方面,本来规定是做一个学科整合的教案,后来实习学校只让我们完成资料的查找和学科网站的建设。虽然听起来找资料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的。特别是学校给我们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包括文字材料还要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这就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难度。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学习搜索技巧及任务分工基本上找全了所需的资料。
2、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由于那边的老师已经给布置了任务,我们自己设计的就不能实施了,因此我们只能是指导学生开展。我们对学生的辅导只能适度的介入,而不能样样都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
从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篇三:曲阜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教育实习总结
2015年3月1日至4月10日,我在日照市外国语学校进行了为期近四周的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在我院的指导老师顾老师和外国语学校的班主任滕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实习工作了得到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第一天,带着新鲜与好奇,学院的负责老师带着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在分配了外国语的负责老师后,我见到了七年级九班的班主任---滕老师,并且在办公室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根据学校要求,我与其他实习同学听了十多节课。我不仅听了七年级老师的课程,还在相关老师的同意下听了八年级、九年级的课程。在听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我会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听课主要是在听的过程中多学习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我发现,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我深深佩服有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刁难应对自如,善于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却一直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这期间,我开始思索自己的教学风格。
2015年3月20日,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日子,因为在这天我讲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课。在准备教案时,我认真的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教材,做到烂熟于心。由于我还需要使用多媒体,于是准备了课件,既要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还要自然地导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让我费了一番脑筋。课件做好后,我给滕老师展示了一遍,她指出了几点不足。在课堂最后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游戏,需要全班同学离开自己的位置去找其他同学问问题。滕老师指出,这样的大型游戏根本无法控制,有的学生会浑水摸鱼,达不到我设定的练习语法的目的。确实,初中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若没有一定的约束,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之后,我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不断完善,直到达到我和老师的要求。在实际上课时,我发现我精心准备并且反复练习的课堂教学还是出现了问题。可能是一开始紧张,我准备的4个活动在15分钟内进行完了。在学生分组谈论的时候,滕老师给我打了个手势叫我过去。原来她觉得我前面进行得太快,怕时间会有剩余,后面没得干了。于是接下来我放松了情绪,保持淡定,一步一步踏实地进行余下活动。幸亏后面的练习活动够多,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最后时间拿捏得恰好,真是大幸。上完9班的课,紧接着是在10班。有了前一堂课的经验,这节
课的时间掌握就明显好得多。有了这次的经验,一周之后再上讲台的我就充满了自信。
在实习期间,我还做了一回实习班主任。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自习检查,作业上交,到课间纪律,课间操,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我深入到学生中间,监督他们,督促他们。当然,在监督、督促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认识到,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支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2008年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适应就业格局的新变化, 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给就业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在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的同时, 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全民创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强调教育部门要推动各类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创业课程, 开展创业观念教育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扶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业孵化和实训基地。制定了“自主创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自谋职业的军队复员转业人员, 由旗县以上人事和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免费为其提供2年人事或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的优惠政策。
2.2010年6月25日, 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的倡议下, 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 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业促进会正式成立并运转。该组织将自治区教育部门吸纳到青促会当中, 加强与自治区各高校和高校创业指导中心协作配合, 形成系统的创业就业培训与帮扶体系。
3.2012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 对于创业者户籍限制及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小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
4.2013年,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一步制定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包括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费创业服务和取消落户限制等。
二、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4年9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大学生和汉语授课大学生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的是定量问卷调查的方式, 发放问卷400份, 其中针对蒙语授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 针对汉语授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 实际收回382份。从调查对象性别来看, 男性大学生106人, 占28%;女性大学生276人, 占72%。从调查对象所在年级来看, 大一15人, 占4%;大二122人, 占32%;大三143人, 占37%;大四102人, 占27%。从调查对象所学专业来看, 经济与管理类107人, 占28%;理工类98人, 占26%;人文社科类113人, 占30%;艺术类47人, 占12%;其他类17人, 占4%。
1.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象的认识。
有效问卷382人中有134人 (35.1%) 希望能够“覆盖全校学生”;52人 (13.6%) 选择“经管类专业”;182人 (47.6%) 希望“有创业意愿的人”;14人 (3.7%) 选择“其他”。从调查结果来看, 大学生中存在着较强烈的接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愿,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不同。
2. 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本题为多选题) 。
239人 (63%) 选“解决就业难问题”的被动选择;202人 (53%) 选“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150人 (39%) 选“服务和回馈社会, 创造就业岗位”;62人 (16%) 选“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59人 (15%) 认为“旨在尝试、寻求刺激”。由此看来, 就业的压力仍然是大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动机, 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因素是高收入的预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本题为多选题) 。
其中“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年轻有活力, 敢于拼搏”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被四成以上的学生选择, 分别占48.7%、48.2%和47.6%;35.6%的学生选择“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有“具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和“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被大学生认为是重要的创业优势。可以说, 大学生比起下岗再就业群体和农民工群体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 可能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4. 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知识和能力 (本题为多选题) 。
(1) 知识。从调查结果看, “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被选择的频率最高, 分别占62.3%和51.8%;“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法律知识”分别占44.5%和41.4%;“金融”、“税务”、“项目管理”分别占25.1%、24.1%、27.2%。 (2) 能力。其中“经营管理能力”居首, 212人, 占55.5%;其次是“市场营销能力”, 203人, 占53.1%;186人选择“沟通协调能力”, 占48.7%;183人选择“把握机会能力”, 占“47.9”;151人选择“处理社会关系能力”, 占39.5%;127人选择“继续学习能力”, 占33.2%;115人选择“计划和决策能力”, 占30.1%;103人选择“规避风险能力”, 占30.0%。由此可见,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能力, 高校应当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5. 目前高校针对创业教育开展的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 被访学生所在学校开展的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工作 (本题为多选题) 包括“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开设了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举办创业大赛”、“设立了创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其中选择最多的是“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 被访学生对该项工作的选择率为48.2%;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 仅为18.3%。由此可见, 高校目前开展了一些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工作。
6. 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情况。
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的问题, 310名学生没有参加过, 占81%;72名学生参加过, 占19%。这说明目前创业教育的主要活动———创业大赛的受教育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 而且是少数精英学生。
7. 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查, 针对目前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本题为多选题) , 241名被访者选择“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课程”, 占63%;204名被访者选择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列为教学重点”, 占53%;169名被访者选择“师资力量有限”, 占44%;158名被访者“选择校园创业氛围不浓厚”, 占41%;还有选择“消息不通畅, 与外界社会缺乏接触”和“缺乏广泛性, 学生参与门槛过高”, 分别占35%和33%。调查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在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8. 目前学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情况。
对于目前学校创业教育师资配备满意度调查, 223名受访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师资的配备是“介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 占58%;149名受访学生选择“不满意”, 占39%;只有10名受访学生选择“满意”, 占3%, 即不到两成的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师资的配备表示满意, 这说明目前学校创业教师的师资配备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基于本次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通过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大学生有创业的需求, 也有创业的动机, 而且大学生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有创业的优势, 理应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转变教育思路, 加强创业教育, 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搭建创业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在当前内蒙古自治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高校更需要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创业人才的使命, 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尤其要注意蒙语授课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更大。
2. 目前自治区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区的创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 在学科体系方面还不成熟和完善, 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方面, 创业权威教师基本没有。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口头层面, 还只是一种口号, 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创业教育处于参加“竞赛”的初级阶段。
3.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自治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乎高校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只有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 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才能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特别是针对蒙语授课学生还需配备蒙语授课师资队伍。
摘要: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教育现状调查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针对382名各专业各年级的蒙、汉语授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 得出三点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目前自治区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自治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3.
[2]张昊民, 马君.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的数学专业师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加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而数学教育实习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的平台。首先,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体现,也是全面检验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必要措施。其次,教育实习是实现本专业目标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师范生能否顺利完成教育实习,达到实习的基本要求,对于奠定他们将来的工作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有关部门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着误区
首先是相关政府部门,虽然每年各地政府均鼓励大专院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具体的措施却并不多,资金投入也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单位即使同意大学生前来实习,但由于数学是贯穿小学至高中的三大主科之一,为了不影响成绩,在很多方面都不会让实习生“放开手脚去干”,因此,实习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被缩小,数学教育实习难以真正达到目的。
2.学校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教育实习方面存在着误区
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在谈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总是只重视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它对就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点把课堂认为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认为实践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有益补充,因而重视不够。其次,随着三本、专接本学历的认可,高校盲目地扩大生源,一些高等师范院校根本无暇顾及专接本学生的教育实习,而只是安排了短短的校内实习,虽然有教法老师的悉心指导,但毕竟面对的不是真正的学生,课堂也只是一个模拟的环境,教具提供极为有限,试讲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倍受限制,因此数学教育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3.从学生层面来看,数学专业师范生自身也存在着误区
有些大学生完全没有想到要为自己进行一次职业锻炼,从现在做起,有目的地寻找一些有益将来就业的社会实践岗位。从来没有想到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为自己做一次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而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教育实习的时间便变成了回家帮忙、去看朋友或外出休闲等放松的时间,完全没有就业紧迫感,也就更谈不上数学教育实习了。
二、改进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对策
1.重视数学教育实习,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明确领导者的具体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制定支持大学生教育实习实践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新闻媒体在此问题上责无旁贷,应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全面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实践的关注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2)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使师范生不但具备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教育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掌握实践的技能技巧。
(3)加强管理,强化实践育人意识,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各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实践内容,拓宽教学实践范畴,整和教学实践资源,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教育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把就业率作为检验社会实践成果、教育实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2.数学专业师范生应在实习工作中严格自律、积极进取
在教育实习过程当中,实习生要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端正实习态度,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写出完整的教案,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试讲熟悉教案。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全力投入到教育实习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做到教态大方,能适当运用数学原则与方法,达到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流畅、板书规范、举例确切、内容无误、教学效果好等基本要求。实习生应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实习后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应争取观摩其他年级、其他学科的课,以全面学习学校老师的教学经验。
实习生要自己自始至终完成好所承担的实习任务。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深入班级关心学生,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并为班级建设提出有益建议。
3.合理安排数学教育实习时间
数学专业所招收的师范生,一般分为本科(包括三本)、专科、专接本三个学历。其中本科的学制是4年,专科有些学校是2年,有些则是3年。因此,专接本的学制一般为4或5年。大学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安排时间一般都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年,时间大约是4月到5月之间,长度为一个月左右。此时,有的师范生正面临着就业,奔走于一些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有的学生正面临着考研复试,忙于紧张的复习;其余的学生也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和四、六级考试。所以,大多毕业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准备教育实习,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进行教育实习。因此,笔者建议教育实习的时间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时间为两周即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及早给自己定一个职业规划,及早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准备,并及早发现自己与一名好老师的差距,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缩小这种差距。第二次教育实习应安排在修完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之后和考研准备之前,时间为一个月左右。通过第一次的实习奠基与不断的努力,师范生便可在这次教育实习中大显身手,挑战自我。
4.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应以就业为导向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很多高校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各校的相关教育也是五花八门,或偶尔请一位社会名流来做一场报告;或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和招聘会前夕,由有关领导进行一次动员,开展一些给学生求职应急的就业教育。可以说还未步入正轨,学生也无法把握宏观就业形势,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对就业的艰难性也认识不够,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
有关人士建议,政府作为中间人,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向学生推荐实习单位,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以提升大学生实习的针对性和效率,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教育实习。只有学校、政府、学生、社会四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实习”进入良性循环。
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 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申报报告
江西师范大学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南昌,现有瑶湖、青山湖和青云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00亩,建筑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学校缘起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三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4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52个本科专业;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高校软件科学技术中心,1个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20个全日制本科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1.8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现有在编教职工2247人,其中专任教师1287人。此外,学校聘请了王梓坤、杨叔子、刘应明等10名院士和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从1999年开始学分制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多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校生源质量、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杨文军同学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获得金牌1枚;欧阳鲲鹏同学参加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2项冠军并打破纪录;学校健美操队代表国家参加第八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实现了中国健美操国际大赛中奖牌零的突破;艾黎莎同学参加2004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得第一名;李凡同学参加2003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铜奖;周黎同学获200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才能奖”;“蓝天”环保社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和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示范社团,在“中国湿地使者行”活动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总局等单位的表彰,并在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湿地使者行动”竞标中获得第一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心理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16次)、全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学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是全国师范院校中
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一、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学校一贯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1986年始,为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校规定,理科学生四年内必须选修2门以上的文科公选课,文科学生必须选修2门以上的理科公选课,以实现文理渗透;广泛开展“三字”(钢笔、毛笔、粉笔)、普通话、简单乐理知识、日常英语会话、三球(篮球、排球、足球)裁判知识等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积极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了“师魂工程”、“团结杯大合唱、勤奋教师技能大赛、求实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创新杯社团文化艺术”四大杯赛、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校园文化品
牌活动。
199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一是加强学习和宣传。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以建立起面向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到来、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要求全校师生员工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高度,认识和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确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地位。
二是成立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学校于1999年9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办、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全面规划和协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不同学科专业,分别提出要求,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不懈,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三是鼓励教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校设立“思想政治”研究等专项基金,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不断更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40余项文化素质教育课题,发表了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论文220篇,出版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47部,其中我校钟志贤教授的文化素质教育专著《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2003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全国高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是成立了一系列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机构。学校成立了青年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职业教育中心、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等多个组织机构,分工负责并积极协调第二课堂
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
五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学校先后出台了《江西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江西师范大学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的意见》、《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实施办法》、《江西师范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实施细则》,《江西师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江西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江西师范大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办法》、《江西师范大学家教管理条例》、《江西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实施办法》、《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基地管理办法》、《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活动奖励办法》等制度和文件,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六是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点项目。学校先后推出“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双休日学术讲座、精品文艺项目赣剧《牡丹亭》、大学生艺术团、国旗班和女子军乐团等品牌社团、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大学生教育电视台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点项目,促使大学生文
化素质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七是形成了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通过实施学分制改革、举办素质教育实验班等,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通识教育(含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三大平台,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四大运行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设计,有力地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使文化素质教育从实验探索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保证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质量。
二、重视条件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学校重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投入,在教师队伍、经费投入、教育基地建设、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建设了一支稳定的、结构较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截至2005年11月,学校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5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53人,占总数的49.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31人,占总数的45%。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广大教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鼓励教师承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参与或指导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在工作量计算方面,对承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的教师在计算工作量时给予倾斜,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计算教学、科研工作量;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或竞赛取得突出成绩的指导教师专门给予奖励等。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教师都能以承担文化素质教育课、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工作为荣。此外,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做法,邀请校外知名学者、成功人士走进校园,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提供成才指导。
在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十分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确保文化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每年划拨100多万元用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每年划拨2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有30余万元用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每年投入的总经费达150余万元。
在基地建设方面:学校依托江西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积极加强与校外文化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建设了白鹿洞书院、省博物馆等一批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省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白鹿洞书院、省博物馆等人文教育基地32个,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等科学教育基地28个,建设其他社会实践基地80个,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教学和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依托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赴井冈山、瑞金等地实地考察;地理学院的学生定期赴庐山等地开展地质考察,赴鄱阳湖开展湿地使者行动;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则分布在全
省的风景区以及旅行社实习实训。
在阵地建设方面:学校规定,所有的教学场所和资源,免费并优先用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负责管理的各级部门要为学生活动提供便利。学校在新老校区还专门建成大学生活动中心两处,引资建设学生科技训练基地一处,包括大学生电子科技训练室、电子电脑大赛训练基地等;建有青年文化广场2处,面积10000多平米;建设健身房、报告厅、展影厅、棋牌室等社团活动基地和素质拓展训练基地若干个;建设文化宣传长廊200多米;创办了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舆论引导、事务传达、信息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学生教育电视台,开设了“红场论坛”教育网站,建设了第二课堂网络阵地等。活动阵地的扎实建设,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等各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基本条件。
三、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在“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学分制为管理机制,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基本平台,以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及精品教材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一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999年以来,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1999年推行学年学分制改革,2000年举办文科、理科素质教育实验班,2003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和启动“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2004年举办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1999、2003年、2005年三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等。学校确立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实践育人,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重点,实现了由偏重知识的教育向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转变。
二是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的精品课程及精品教
材,确保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1999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主要专业课、专业提高课和实践性教育环节五部分组成,其中公共选修课由“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教育”、“文艺体育专项技能训练”、“师范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术教育”四大模块组成,初步建立起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求全校所有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公选课或做一次专题学术报告,鼓励教师开设各个层面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并积极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周末学术讲座。在2003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三大课程模块有机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以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和校本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艺术、学术讲座等公共选修课及创新研究、社会实践、艺术技能等第二课堂课程,并规定学生必须修满其中不低于12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6个第二课堂学分。从而构建了内容覆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使文化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还通过招标、立项、资助等方式,建设了《江西历史与省情》、《心理素质与人生发展》、《文学与写作》、《法与现代生活》等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出版了《法与现代生活》、《教育法学》、《中国学术文化名著导读》、《美术鉴赏》等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精品教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是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为人才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建立科学的运
行机制
2003年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通过选课制、弹性学制、质量监控和评价制、提高选修课比例等方式,实施学分制管理;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适应分流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通过分流培养、自主选课、分层教学和导师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菜单式资源;通过开放课程资源、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科专业、教师等方式,为
学生提供开放型教学环境。
学分制的全面实施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了文化素质教
育的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是建设第二课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拓展了文化素质教育空间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围绕一个宗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突出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七大实践平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学生自治机构),构建了完备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特色。
1、校园文化精彩纷呈
校园文化在“素质拓展”教育中最活跃也最具感染力,是增强学生人文修养、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积极建设校园文艺团体,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校国旗班、校女子军乐团多次作为英雄城的形象代表应邀参加全省各种重要会议、活动,社会影响突出;校威风锣鼓队参加在江西宜春市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农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获得广泛好评;在全国第二十届佳邮评选等重要活动中,校礼仪队充分展示了江西青年的良好形象;以校大学生艺术团为基础和核心建立的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各种重要文艺演出活动,如2004年“江南三大名楼”中秋文艺晚会,2005年江西省国庆文艺晚会等。通过这些文艺团体和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了学生的社会接触层面,促进了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
识。
(2)积极开展校园文艺作品创作,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学校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和挖掘。在教师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下,学校创作并推出了一批富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如校话剧团现代实验话剧《赣文化与21世纪之梦》、《文化大京九——路》演出获得成功;以音乐学院学生为主体创作的《苏区谣》在中央电视台《金苹果》栏目中播出;校威风锣鼓队创作的《井冈闹春》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学校还演出了新版赣剧《牡丹亭》,在唱腔、舞美、灯光等方面大胆创新,所有伴唱、伴舞、领唱、伴奏都以在校学生为主体,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并作为高校精品剧目受邀参加200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在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及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审美修养有了较大提高。
(3)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丰富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形式。学校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机会,平均每年开展如周末大舞台、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女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辩论大赛、“团结杯”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各类校级文化艺术活动上百项;重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项目设计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创新、推进高雅文化的建设,如校学生会策划的“同是人间四月天”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理电学院学生会策划的“大学生电影艺术节”,文学院学生会策划的“校园原创诗歌朗诵会”,商学院学生会策划的“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大学生辩论团策划的“比较式学术辩论赛”、学生京剧团策划的“学生京剧团专场演出”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均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深受广大同学欢迎。在2004年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活动月月评”中,学校有8件活动成果入
选,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
在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一批批优秀文艺人才不断涌现,如龚令仪同学(音乐学院1998级)200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足球形象大使,白晓同学(文旅学院2001级)获得2004年全国校园歌手银奖,李凡同学获得2004年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铜奖,等等。在全省、全国的文艺赛事中,学校也是捷报频传,如在2001年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2005年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8个一等奖中的6个;在2005年全国文艺展演活动中获得2个金奖。学校因此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社会实践卓有成效 社会实践是沟通课堂与社会的重要中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等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社会实践的学生参与面。学校每年暑期有组织地成立校总队、校直属队、院直属队三大社会实践梯队,并鼓励学生就近就便开展个体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平均每年组织60余支(2005年达82支)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全国农村乡镇开展实践活动,每年有万余名同学利用假期在广大的乡村进行社会实践锻炼。2005年6月,学校召开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各学院统一有组织参加校(院)社会实践的人数当年应不低于全院总学生数的6%;涵盖个人社会实践在内的学生参与率每年应不低于全院总学生数的85%。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而有效开展。
(2)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坚持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专业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科学研究等结合,积极加强与社区、中学、农村青年中心等社会组织、团体的合作与联系,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基地与平台。至2005年,学校建成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百个,促进了社会
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
(3)重视社会实践项目的建设。学校注重服务地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广泛发动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积极开展好各项常规服务活动,如文化辅导、文艺演出、理论宣传、科技咨询、家电维修、电影放映、师资培训等。此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如2004年开展了四大亮点活动:“我们的文明——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免费文化辅导班,为未成年服刑人员建立心理档案,湿地使者保护行动;2005年坚持社会实践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以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了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红色之旅”实践服务、建设和谐社会实践服务等亮点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自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03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连续16次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3、学术科技活动硕果累累
学校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
究起到了重要作用。(1)营造浓厚的课外学术科研氛围。学校建设了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电子科技创业中心为代表的多个校级学生科研基地;扶持学生科研(校级)立项2002年至2004年总计498项;创办了校级学生课外学术刊物《学述》,定期选编高质量的学生学术作品,并鼓励学院编印学术类学生刊物达几十种;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为学生开设学术科技讲座,并对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进行指导。这些措施激发了青年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兴趣,浓厚了校园课外学术科研的氛围。
(2)积极开展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求实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30多项;积极组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省电子电脑制作大赛、全团调研竞赛等校级选拔赛,并设立专项经费、专门的活动制作室,配备专家指导组等。从2002年至2005年,校“求实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数量持续攀升,2005年“挑战杯”竞赛前收到学生申报立
项作品达400余份。
在历年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学校取得了较好成绩,自参赛以来,学校连续6次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奖,并在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江西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国家二等奖;在2002年、2003年全团调研竞赛中,先后夺得江西学生唯一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还是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中江西高校唯一成员单位。
4、创业教育初见成效
2002年以来,适应新形势要求,学校开始在“素质拓展”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2003年6月,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2004年5月与南昌市劳动局合作成立“江南创业教育管理学院”,并与南昌市劳动局联合主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咨询日”;2005年3月,“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并与学校“创业教育中心”合署办公,成为全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的唯一试点单位。学校依托相关专业组建了8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5、学生社团蓬勃发展
学生社团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不仅是学校“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已成为推进学生专业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平台。
(1)强化建设。坚持校级学生社团依托各学院或相关单位的专业优势建设,挂靠管理,邀请专家学者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通过制订《江西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发展予以政策保障,保证学生社团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学校还不断加强学生社团的阵地建设,保障各个社团正常活动的场所。
(2)分类指导。按照“全面活跃、重点扶持”的原则,对社团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建设好了一批名牌社团,发挥示范作用。如蓝天环保社团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在全省高校9个示范社团中位列第一,自2002年来,三次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等组织联合主办的湿地使者行动,从全国30多所高校社团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第一名两次、第二名
一次。
目前全校现有校级学生社团64个,成员万余名。学生社团开展的一些精品活动,如学生社团建设月、社团活动日、社团艺术节等,深受学生欢迎。2004年3月28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视察学校,对学校学生社团的活动高度评价,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并合影。在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下,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在2002年、2004年“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学校外语爱好者协会会员,外国语学院2000级学生李佳玉、2002级学生艾黎莎先后获得第二名、第一名。
6、志愿服务深入持久
志愿服务是学校教育学生服务社会、感知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1)促进志愿服务与专业素质锻炼的有机结合。学校积极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内容,组织发动学生参与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等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千名师大学子为下岗职工子女义务家教”、“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暑期免费文化辅导”等社会反响热烈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使学生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自身专业素质。
(2)重点建设三大品牌项目。一是“研究生西部扶贫支教接力计划”。作为江西省唯一参与该计划的高校,学校先后选派三届共13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志愿者赴贵州望谟县支教,以突出的工作表现赢得当地政府和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志愿者们被誉为“江西的白求恩”;二是“大学生西部开发计划”。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参与西部开发计划高校,先后挑选80多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赴新疆、广西、海南志愿服务,为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三是“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试点实施“师范生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工程”的指示精神,为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积极支持江西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于2004年8月开始实施“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每学期在师范专业中选拔了1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赴一些基础教育薄弱、师资短缺较为严重的农村中学进行一学期的支教实习。“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同时也是学校坚持“五结合”(即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拓展途径,加强社会实践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活动。此外,学校还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研究生西部支教团先进事迹报告会”、“西部计划咨询会”、“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表彰会”等活动,让参与这些活动的学生面向师生畅谈实践服务经历及体会,强化活动的纵深影响,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目前,全校现有23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南昌市建立了27个社区服务站,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涌现出以全国百支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教育学院“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奖章获得者、城环学院97级学生徐进军等为代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2001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还对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报道。
7、勤工助学成效明显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锻炼,运用知识价值的生动体现,是学生感知社会,提高专业技能,强化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每年向全校贫困学生提供公共场所管理、工作助理、卫生保洁等各类勤工助学岗位1000余个,同时加强对校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建设,调动各类组织机构拓宽岗位渠道,平均每年为学生提供家教、促销、派送、市场调查等岗位2000余个,从校外为学生带来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和较为丰厚的经济收入。2003年、2004年,学校先后承办了南昌地区高校大学生暑期勤工助学洽谈会,提供各类岗位1000余个。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活动,学生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树立了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
8、学生自治机构助人成长
以校院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为代表的学生自治机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信心以及开拓学生干部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重视学生自治机构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校、院、班(寝室、社团)多级学生自治机构体系,把学生自治机构纳入学校学生工作体系,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重视提高学生干部依据学生自治机构章程独立开创工作,赋予学生干部较大的工作空间,通过学生干部竞聘上岗、策划组织大型活动、规范日常工作、广泛社交活动等等途径锻炼学生干部,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实践
能力以及民主法治意识。
在学生自治机构的锻炼经历,让很多学生干部迅速成长起来,个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先后涌现了以全国建昊奖学金获得者、文旅学院1998级学生陈军,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教育学院1999级谢小刚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在全校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今,以七大实践平台为基本途径的“素质拓展”教育在学校蓬勃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素质拓展的实践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精神。
五是着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具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学校传统和赣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环
境。
学校出台了《江西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纲要》,大力开展校史校情教育,通过多样化的途径积极传承学校优良传统,不断丰富、积淀、传承、发扬师大精神。如建立了校史陈列室,收集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新生一入校就组织其参观学习。校报、校园网、校园论坛不定期刊登关于介绍学校历史的文章或图片,倡导学生开展关于师大精神的大讨论。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校徽、校训征集大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校形象标识。在校园景观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学校建设了一批纪念性景观或标志物,早在1986年就在青山湖校区建成显微亭,立碑记载学校著名爱国学者姚名达先生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光辉事迹,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自发瞻仰凭吊;在青山湖校区,通过铭文对每一栋建筑的历史进行介绍;在新校区建立校址纪念碑,铭文记载学校的发展史,以学校首任校长胡先骕、著名学者蔡方荫、杨惟义等命名教学楼群,以学校历年搬迁地址命名路、桥,规划开辟专门园地建立青年林,以花、草、树、木、路、石等有形载体记载为学校取得巨大荣誉或做出贡献的学生和校友等等,学校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景观建设的点点滴滴之中,形成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
四、文化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
学校的高度重视,明确的目标定位,良好的条件保障,丰富的活动平台,完善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多年来,学校系统而深入地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成绩显著,特色鲜明,其中一些项目因工作理念先进、措施得力、影响深远,走在了
全省、全国的前列。目前学校是:
——江西唯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国63所试点高校之一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江西高校唯一成员单位
——全国研究生西部扶贫支教江西省高校唯一派出单位
——全国首批应届毕业生参与西部开发计划单位
——全国首批SYB试点高校 ——全国率先试点实施教育部“师范生农村中学支教实习工程”的两所高校之
一
学校因各方面工作业绩突出,在全国、全省的重要赛事或荣誉评选中,取得了优
秀成绩:
——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是全国第10个获得该荣誉的高校,也是全国师范院校唯一获奖单位
——社会实践连续16年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连续6届荣获优秀组织奖 ——全国青年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学生社团——蓝天环保社团在2002年全国“湿地使者保护行动”获得第一名,在2004年全国“湿地使者保护行动”获得第二名,在2005年全国“湿地使
者保护行动”竞标中获得第一名
——学生社团——蓝天环保社团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百个高校优秀社团、全省高校9个示范社团第一名
——地理学院团委2005年被中央八部委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 ——教育学院“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00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百个优
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下,一大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全省的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2004年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外国语学院2002级艾黎莎同
学)
——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传播学院
1999级邱炳龙同学等)
——2004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数信学院章启龙同学等)——2003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传播学院2001级周黎同学)——2002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形象大使”冠军(音乐学院1998级龚令仪同
学)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教育学院1999级谢小刚同学)
——2002年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第二名(外国语学院2000级李佳玉同
学)
——2004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铜奖(音乐学院2000级李凡同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有1000余项、2500多人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或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获奖。
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在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突出的成效和成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均予以了专题报道。
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合作意识等的提高。据学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对在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我校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涯中,41.3%的毕业生认为收益最大的是提高了综合能力,认为学校的学术氛围“较好”;52%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较好或比较好(认为一般的为37%),78%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较好或比较好(认为一般的为19%);90.11%的毕业生、38.9%的在校学生对学校课外学术科技能力的培养满意或较满意,93.42%的毕业生、68.2%(一般:25.9)的在校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或较满意。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中,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声誉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分别高达97.5%,95.5%,93.6%,一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五、文化素质教育的未来设想
经过长期的实践,文化素质教育已经在我校深入人心,并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学生到老师,每个人都向着高素质的目标努力提升着自己。学生提升着自己的素质,教师提升着自己的素养,学校提升着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没有止境的系统工程,成绩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结。在未来的建设中,学校将
从以下方向继续努力:
第一,加大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实施基地
围绕学校确立的“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固道德规范之基、强成长成才之能”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等四个方面素质,引导大学生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之路,围绕学校确立的“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固道德规范之基、强成长成才之能”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浓厚营造文化素质教育氛围;积极吸收祖国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彰显“赣鄱文化”特色;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优质课程建设,建立起文、史、哲、艺及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相对稳定的高质量的系列选修课和系列人文素质教育讲座;进一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相结合的力度,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品位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深入推行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施基
地。
第二,加大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具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文化素质教育的规章制度,规范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势互补,有机融合,使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大力度加快建设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产生一批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以及各种配套的音像、图书资料。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第三,加大交流,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巩固和加强与井冈山、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庐山植物园、白麓洞书院,与江西省的戏剧团体、科协、博物馆、文学艺术协会等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协作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深入发掘赣文化资源研究,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保障,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校外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实践基地和协作单位的服务,一方面丰富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使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成果向社会辐射,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贡献聪明才智,使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成果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充分发挥。
邀请全国文化素质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本校著名教授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进行指导,加强与全国各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交流与学习,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也将我校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研究成果与别人交流,实现教育经验的共享。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大学生
【大学师范生教育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教育实习计划07-23
大学师范生的实习心得体会06-2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09-11
华南师范大学实习07-11
华南师范大学开题报告09-28
安徽师范大学实践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调研09-16
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2010-2018年07-07
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史考博真题11-01
顶岗实习个人总结(华南师范大学)10-08
师范大学生毕业实习心得体会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