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试验员培训(精选8篇)
1.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应是通过(资质认定)的母体试验室的派出机构,其试验检测工作应在母体试验室(资质认定的范围)内开展.2.试验检测报告批准人应是(母体试验室)资质认定的(授权签字人).3.水泥抗压强度试验其计量单位为(MPa),抗压抗折强度计算精确至(0.1MPa).4.常用水泥的常规试验项目:水泥胶砂强度、安定性、比表面积、凝结时间。
5.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Ⅱ、Ⅲ类,其中(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为(C30—C60)的混凝土。6.粗集料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时间,每(400—600)吨为一验收批计算。7.水下混凝土要求坍落度宜为(180—220mm),胶凝材料用量不少于(350)kg/m3.8.TB10424-2010中规定,砂浆每100m3砌体,应作一组砂浆试件,每组试件3块,砂浆试件的标件尺寸为70.7×70.7×70.7mm的立方体。
9.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结果应精确至0.1MPa当3个试件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差大于15%时,试件的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当3个试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值差大于15%时则该组试验作废。
1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以150×150×150mm立方体为标准,若采用100×100×100mm及200×200×200mm的试件,其抗压强度值应分别乘以0.95及1.05的系数,其骨料最大粒径分别为30mm及60mm。
12.钢材在拉伸过程中大致经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四个阶段。13.铁路工程TB10210-2001石料强度符合下列规定片石、块石强度,不应小于MU40,附属工程片石应不小于MU30,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料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0.14.混凝土轨枕螺纹道钉硫磺锚固强度检测试验项目:道钉抗拔检测和锚固剂抗压强度检测。道钉锚固抗拔不得小于60KN,施工单位每km抽检字3个道钉。
15.作拉力试验的两根钢筋试样中,如其中一根试样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个指标中有一个指标不符合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数值时,即拉力试验不合格,应再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新测定三个指标,在第二次拉力试验中,如仍有一个指标不符合规定,不论这个指标在第一次试验中是否合格,拉力试验项目也作为不合格,该批钢筋即为不合格品。
16.制作混凝土拌和物强度试块时,尚需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和物容重,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这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
17.压力试验精度至少应为±1%,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能大于全量程的80%。
18.水下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0-220mm,配合比配制强度应较普通混凝土提高15%,标养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19.混凝土抗压强度取样要求:每100盘或100m3混凝土检验1组,每一结构部位至少检验1组,混凝土基桩每根不少于2组(标养),隧道衬砌每200m3、墩台、梁部各不少于2组。20.混凝土拌和物试验制备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21.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的温度为20±2℃。
2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养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
23.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强度发展到40%-50%的出现。24.电通量混凝土试件直径为95-102mm,厚度为51±3mm。
25.快速冻融试验以达到300次循环,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重量损失率达到5%为停止试验条件
26.客运专线无渣轨道基床以下路堤采用K30、n、Evd、Ev2技术指标控制碎石土的压实质量 27.依据GB/T50081-2002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室温度为20±2℃,湿度大于95% 28.试验记录需要更改时,应将有错误的数据划两道横线,将正确的数据写在有错误数据的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
29.一级粉煤灰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粉煤灰碳量的增加将导致活性成分的降低,用烧失量指标来评估粉煤灰的含碳量
30.一般情况下,土是由土粒、水、空气三相组成 31.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求取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3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的基床底层应使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 33.土样级配良好与否的评价指标有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
34.击实试验分为重型击实和轻型击实,其试样的制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按试件的塑限估计最优含水率
35.防水卷材分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三种
36.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理念由原来的以(强度)控制逐步转变为以(变形)控制,严格控制路基(沉降)
37.客运专线铁路路基的基床表层使用(级配碎石)填料、(级配沙砾石)填料或沥青混凝土 38.高速铁路桥墩台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最大胶凝材料用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56d最大电通量)、(56d最小抗蚀系数)、56d抗冻等级、最小含气量、泌水率、氯离子总含量、总碱含量、(抗碱—骨料反应性)和抗裂性
39.当设计规范条文和设计文件对质量的要求与验标不一致时,应该(以标准高者为准),进行施工质量验收评定
40.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碱含量要求满足规定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4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定,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50kg/m3)4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的基床厚度为3m,其中表层为0.7m,底层为2.3m 43.坍落度试验时提起坍落度筒后,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以(mm)为单位,结果表达精确至(5)44.喷射混凝土1d强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贯入法)、拔出法,其1d强度应大于(10MPa)45.采用取芯法检测某梁的强度,取芯6根测得强度换算值分别为35.6、40.2、30.2、41.5、38.7、39.5MPa,则该梁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30.2MPa 46.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施工单位每(5000m3)配合比,同施工工艺的混凝土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测试件1组(6个),不足5000m3的制作抗渗检查一组,隧道砌每(200m3)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监理单位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47.水泥成型室温度应为(20±2℃),胶砂试件脱模前应放入环境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养护设备中养护,脱模后应将试体水平或垂直放在温度为(20±1℃)的水中养护
49.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50.混凝土的稠度一般以坍落度表示,精确至(5mm),当坍落度大于220mm时以(坍落扩展度)表示,当坍落度小于10mm时以(维勃稠度)表示
51.土中含有小于和大于5mm的颗粒,分别用(量瓶法、浮称法、虹吸筒法)测定不同粒径的颗粒密度,再求加权平均颗粒密度
52.土样分类方法:粗粒土以(颗粒级配)分类,细粒土以(塑限指数)分类
53.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一般包括(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和磨蚀破坏环境等等)
54.混凝土产生碱骨料反应需要具备的条件:(骨料具有活性、混凝土中有足量的碱存在和有水环境)
55.钢筋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拉伸和弯曲试验的试样可在每批材料中任选(两根)
56.砂细度模数分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
57.人工插捣制作混凝土试件应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试模,分层插捣每层插捣次数在10000mm2截面积内部少于(12次)
59.粉煤灰进厂后应对(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进行检测
60.耐久性混凝土用骨料在判定其碱活性时,首先应通过(岩相法)确定其类型 61.对首盘混凝土应检测其(坍落度、泌水率、含气量、温度和水胶比)
62.预应力千斤顶标定数据须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校正系数K和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要求千斤顶的校长系数小于等于(1.05),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99)
63.在预应力张拉前,必须进行管道、锚口和喇叭口摩阻测试,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由设计单位对张拉力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张拉力作为施工的依据
64.混凝土凝固以后的收缩变形分为:塑限收缩、化学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冷缩)、碳化收缩
65.混凝土腐蚀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性次序为: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破坏)、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硫酸盐(结晶)侵蚀、化学侵蚀
66.评价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按JC/T1083标准)的三个指标为:初始流动性、掺量饱和点、流动性经时损失
67.千斤顶校正系数允许值为:1〈K≤1.05 68.千斤顶校正系数K=T / T T 为主动端油压表读数*活塞面积,T 为被动端传感器显示值
69.张拉时夹片回缩量要求控制值为≤6mm 70.预制箱(T)梁终张拉所谓三控是:梁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梁体混凝土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弹模)、梁体混凝土龄期(箱梁10d,T梁14天)
71.梁对锚具的检验指标为外观、外形尺寸、锚板和夹片硬度、锚固效率系数和极限拉力总应变、喇叭口和锚口摩阻
7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单选题
74.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75.标准贯入试验,其装置的锤重为(63.5kg)
76.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77.相对密度用来评价(砂类土)的密实状态 78.水泥抗折试验结果取(三个试件平均值)
79.检测读数为32.150和31.250,按规定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应记录为(32.2,31.2)80.(C3A)的水化最快,水化放热量最大,水化物强度最低,干缩最大 81.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B)
A以力学性能为基本要求B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C以工作性为基本要求D以高强度为基本要求
82.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快速试验需要制作(18块)试体 83.为证明检验设备的有效,每台仪器必须粘贴(校正状态标识)84.对于砾石土、碎石土和级配碎石,应采用(毛体积密度)算孔隙率n 85.钢材拉伸试验试件伸长率,就是试样拉断后,其标距部(增加长度)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86.采用TB10426-2004中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5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2个)
87.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制作试块的最小尺寸应根据(骨料粒径)而定 88.钢筋拉伸试验中延伸率结果应计算精确至百分之(0.5)89.客运专线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时,应选用(A、B组填料)
90.钢筋抗拉强度在200-1000MPa,拉伸试验中抗拉强度结果应计算精确至(5MPa)91.混凝土抗压强度以每组(三块)试验平均值,如三个试件中小值或大值有一块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应取(中间值)作为该组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
92.水泥由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0.5mm)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93.非碱活性硅酸岩骨料在碱-硅酸反应的试验中砂浆棒的膨胀率应小于(0.1%)94.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高耐久性)
95.变形模量Ev2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承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 96.Ev2试验第一次加载应至少分(6级),达到最大荷载(0.5MPa)或沉降量达到(5mm)时所对应的应力后,再进行卸载
97.基床以下路堤填筑质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查6处(左中右各2处)
98.喷射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潜在碱活性的骨料
99.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路堤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2点,监理单位10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100.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现场应按规定留置抗渗检查试件,其中,隧道衬砌每(200m)应制作检查试件1组(6个)
101.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符合理论配合比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102.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可到(50%)或更多,以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60%)为宜
103.冻融试验中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104.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内的孔隙就越多,强度就越低
105.水泥越细,其水化时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水化反应越快,强度的增长(越快)106.在钢筋力学性能检验中,抗拉屈服强度是指钢材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107.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选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为最佳
108.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是指混凝土(静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09.为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控制适中)
110.由于泵送混凝土需要有较高的抗分离性,因而其砂率通常要比普通混凝土(大)111.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外加剂每(6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
112.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
113.后张法预应力筋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施工单位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
114.当压碎值标值与母岩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母岩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为准
115.对于Ev2说法错误的是(D)
A.Ev2适用于无渣轨道路基的压实质量检测B.Ev2与Evd都是变形模量,只不过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C.Ev2与K30都是静态的平板荷载试验D.Ev2、Evd、K30的检测参数名称不同,但计量单位相同
116.关于Evd试验,说法错误的是(C)
A.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料B.Evd测试面的倾角不宜大于5度C.Evd荷载板下的最大动应力为0.01MPa D.Evd的测试范围为10~225MPa 117.我国混凝土质量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骨料的(粒形和级配)不够重视和骨料的质量较差
118.预制梁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前含气量应控制在(2~4%)
119.预制梁混凝土批量生产中每(20000方)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120.预制梁用粗骨料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5%)
121.预制梁用粗骨料母岩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0)
122.客运专线预应力梁用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在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 123.预制梁用细骨料细度模数为(2.6~3.0)124.预制梁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
125.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适用于直径为95~102mm,厚度为51±3mm的(素混凝土)芯样
126.路基填料击实试验,随着击实功的增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D)
A.最大干密度增加,最优含水量也增大B.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量也减小C.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量增大D.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优含水量减小
127.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粉煤灰每(12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 128.当混凝土试件采用边长为100mm3的立方体时,抗压结果折算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时应乘以(0.95)系数
129.近似数1.5,..2.453,..4.2752相加的结果是(8.2)
130.标准条件养护法试件采用56d龄期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积温度可按(1200℃.d)执行
131.对于砾石土、碎石土和级配碎石,宜采用(毛体积密度)计算孔隙率n。132.液塑限联合测定数据表示在(lgh-lgw)图形上
133.依据JGJ18-2003标准,钢筋电弧焊一次性判定不合格的标准为(试验结果有2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134.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135.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干燥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含量为(3.5Kg/m3)136.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潮湿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含量为(3.0Kg/M3)137.当化学侵蚀介质为硫酸盐时,(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不得小于0.8.138.拆模时墩台、梁体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及箱梁腹板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15℃)
139.隧道衬砌每(200m)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 140.孔道压浆应在完成预应力终张(24h)后(48h)内进行
141.每孔预应力预制梁压浆试件,应在(出浆口)取得,制成边长40×40×160的抗折、抗压试件3组
142.锚穴封端混凝土采用(同梁体)强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封端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范围内
填空
1、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粉煤灰硅酸盐,复合硅酸盐,六大类
2、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 C3S,C2S,C3A,C4AF。
3、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4、高铁水泥比表面积技术要求300-350m2/kg。
5、铝酸三钙与水反应的速度最快,水化热放热最多,但强度不高,增长也甚微。
6、水泥试件成型的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养护室养护温度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7、细骨料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中、细砂,细砂的细度模数为1.6-2.2,中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1-3.7。
8、砂浆棒法适用于硅酸类岩石骨料;岩石柱法适用于检验碳酸盐类岩石骨料。
9、粗骨料的有害物质 含泥量、泥块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有机物、碱活性。
10、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特点:用量低、坍落度损失少、适应性良好。
11、水泥与减水剂应做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
12、粉煤灰的主要活性成分是SiO2 AL2O3
13、建筑砂浆按胶凝材料分类 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粉煤灰混合砂浆。
14、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
15、建筑钢材的分类按用途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
16、低碳钢拉伸试验过程可分为那四个阶段 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17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范围为 0.5-1.0MP /s。
18、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
19、测定碎石的原始岩石在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至少应制作六个试块。20、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钻芯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拔出法。
21、坍落度试验可以判断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
判断题
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路基填筑的压实系数是有可能大于1.0的(√)
3.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与变形模量Ev2检测都是利用土体受力变形的原理计算变形模量,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
4.孔隙率n是土样中的孔隙体积占土样总体积的百分率(√)5.混凝土用砂筛分析试验,细度模数平行误差不得大于0.10(×)6.校准可判断测量器是否合格(×)
7.技术最全面的试验检测人员可以批准报告(×)
8.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具有高工作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
9.采用小样本方法检验混凝土强度时,应由5—10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
10.水泥改良土应在临击实试验前拌合,按配比所需水泥用量加入浸润后的试料中,在1h内完成击实试验全过程,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
11.骨料中针片状颗粒会增加骨料的空隙率,降低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12.动态变形模量Evd试验载荷板的直径为250mm(×)13.大体积混凝土掺用粉煤灰主要为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14.高强混凝土就是耐久性混凝土(×)
15.混凝土电通量可以用来间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性(√)
16.钢筋力学性能检验中,当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重新加倍抽取样品进行复验(√)17.液限是黏性土可塑状态过渡至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18.砂的吸水率越小,品质越好(√)
19.重型动力触探锤重为63.5kg,以贯入深度每10cm的锤击数计(√)20.试验机开机前的指针即使在零点时,不须进行调整,即可试验(×)
21.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空隙、开口空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22.若静载试验样品梁的抗裂安全系数Kf≥1.20和静活载挠跨比f实测L≤1.05f设计L其中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一次静载试验不合格,一次静载试验不合格允许复试,再抽取2件,进行二次静载试验(√)
23.在梁体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力表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百分表磁力表座固定支架采用型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静载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
问答题
1.实现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路线(师考)
尽量降低用水量、水胶比,采用高效减水剂;掺加较多的掺合料以替代水泥;适当引气,采用优质引气剂,提高抗冻性和流动性;选用优质原材料,控制有害物质;限制胶凝材料总量,重视水泥品质和对减水剂的相容性。2.掺合料的作用机理
填充作用:掺合料比水泥更细,可填充于水泥颗粒间隙内,使水泥石结构更致密;
增强作用:掺合料具有活性,能与水泥水化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也能吸收水泥中C3A的水化物钙矾石。这种二次水化较为慢而持续,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有利;
润滑作用:粉煤灰是经高温而烧结的成微珠状空心玻璃体硅酸盐,容重轻,对流动性有利;
掺合料含碱量低,有利于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有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作用;
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
3.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静载试验的目的
掌握箱梁结构的工作状况,判断箱梁的实际工作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处于正常受力状态;通过静载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对箱梁的使用承载能力及工作状况作出综合评价;静载试验结果还可为桥梁维护提供原始数据,指导桥梁的正确使用和养护、维修;检验成品梁的抗裂性能和静活载挠跨比。4.预制T梁分二次张拉,其早期张拉的目的
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纹;防止台座不均匀沉降;加快台座的周期。5.水泥中C3A含量偏高时发生什么现象
水化快、水化热高、强度贡献低、耐腐蚀性差、消耗减水剂、砼粘性大。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耐久、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7.碱活性骨料: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8.路基填料击实试验干法制备样品步骤
取代表性试样风干,碾碎,过5mm,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合均匀,并测定土样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佳含水率,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2个大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2个小于塑限),含水率差值宜为2%。9.灌砂法步骤、计算 10.配合比设计(师考)11.K30(师考)
12.测得一组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Rp数据为11.84MPa、8.29 MPa、13.17 MPa、11.51 MPa、12.72 MPa、13.21 MPa、11.17 MPa、13.39 MPa、11.52 MPa、12.68 MPa,计算其平均值R、标准差S、标准值fh。
答案:R=11.95 S=1.52 fh=9.2 14.孔隙率
15.混凝土试块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试验场的电子装备试验呈现出了被试装备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试验设计越来越复杂,试验节奏越来越快的趋势。这对试验人员的经验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随着试验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领域的拓展,当前参试人员的能力培训与生成模式逐渐暴露出内容更新慢、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过长、人员素质提升缓慢等缺点,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电子试验场试验需求,对技术人员的成长和提高也较为不利。因此,如何利用试验场的现有装备和技术条件,寻找高效率的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实现试验场试验能力的快速生成,是试验场训练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作战人员的能力培训,在国外一般都是采用仿真训练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兵力生成系统,驱动各种作战模拟系统以及仿真模型,来构造逼真的虚拟战场环境,并藉此提高作战人员的实战能力。美军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了仿真试验与训练系统的研究,先后发布了联合作战仿真对象库(JWSOL)[1]、军事建模框架(MMF)[1]、柔性分析建模和演习系统(FLAMES)[1]以及下一代兵力生成系统(ONESAF)[2]、高层体系结构(HLA)[3]、试验与训练使能体系结构(TENA)[4]等。通过这些建模与仿真系统框架,可以快速、方便、有针对性地构建各种面向训练的战场环境,从而使作战人员可以获得高水平的训练,并快速提高作战能力。目前,国内对建模与仿真的应用,大多数都是面向功能的模拟器一类的实体设备,而对于体系对抗和训练,目前国内研究的还较少。本文即是对试验场试验能力仿真训练的模式进行的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柔性的,自适应的仿真试验与训练平台来进行试验人员的培训和试验能力的生成。
1 当前试验场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当前试验场的培训手段,主要以通过教材学习和试验跟踪为主。这两种培训模式组织简单,便于施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教材学习和试验跟踪这两种培训方式都是基于案例的,各种教材所讲授的内容以基本理论和以往有限的试验案例为主,受训者仅有“例题”可以进行学习,而缺少“练习题”进行强化和提高。并且,由于资料收集、教材编写、评审校对等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教材中的试验案例往往在时效性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当前电子装备快速发展并不断更新的现实条件下,教材中包含的以往试验案例往往难以涵盖新装备的各种特性,甚至完全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造成了“出版即过时”的结果。同时,试验场目前普遍采用的通过试验跟踪进行人员培训的模式,也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外场试验每日开销巨大,安排与试验无关,或者不具备熟练技能的人员参与试验进行跟踪学习,在经济和资源上的开销都是非常大的。并且,在多任务并行的现代试验模式下,通过试验跟踪,受训者往往仅能了解到与其相关的一部分试验内容,始终处于“见树不见林”的状态,无法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全部试验进程。这些情况妨碍了试验人员的培养,造成了人员素质提升缓慢,试验场试验能力生成周期过长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快速的、低成本的、高效的人才培养及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模式。
2 基于SOA的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设计
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 -ecture,SOA)[5]是目前软件行业炙手可热的概念,它是一种设计思想,也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系统模型。它实现的是服务和技术的完全分离,从而达到服务的可重用性。而这些特性恰恰可以满足在试验场人员培训中生成大量模拟试验案例的需求。构建基于SOA的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以系统的功能为基本单位,将业务不同层次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服务,然后将这些服务作为系统组合的基本单元,从而构建出整个业务流程。目前,SOA在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6],企业数据交流和信息沟通[7]以及在网络资源共享[8]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的过程包括服务的抽取、封装、管理和调用。根据研究和分析,整个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可以分为用户服务层、逻辑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和数据层四个服务层次具体如图1所示。
(1)用户服务层设计
用户服务层的各种服务主要是面向服务的使用者,即模拟试验案例的设计与编写人员。用户服务层不存在试验案例模板间的逻辑关系或者对数据库的访问逻辑。各服务相对独立。
(2)逻辑服务层设计
逻辑服务层主要负责提供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的各种相关应用的逻辑服务,逻辑服务层是“服务的服务”,其服务过程对用户是不可见的。同时,该层的服务对数据层也是不可见的。
(3)数据服务层设计
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对数据操作进行封装,提供与平台无关的数据服务,该层可以为逻辑服务层提供数据服务,也可直接为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服务。
(4)数据层设计
数据层是整个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的最底层。可以采用Oracle或者SQL Server系统实现,整个数据层可以分为模板数据、案例数据、控制数据三个部分。
3 面向训练的试验场仿真试验模板族设计
与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案例培训模式不同,试验场模拟试验模板族是面向对象与服务的,全部模板都运行在基于SOA的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下。各种试验模板其服务对象、属性、过程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模板的通用性
试验模板是服务于案例生成框架的,在模拟试验案例的生成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模板的属性、状态等进行改变,因此,试验模板必须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通过简单的参数设置和修改,适应各种不同试验案例的需要。
(2)模板的开放性
在案例生成框架中,各模板是具有独立行为的实体,而各模板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自由组合的。因此在仿真模型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仿真对象模板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提供开放的数据访问接口,使得任何模板都可以访问模型自身的任何数据信息。
(3)模型的高效性
在人员培训及试验能力生成过程中,需要生成大量案例,各种案例中所调用的模板数量非常之多,对于大型试验,可能会有成百上千套模板组合在一起共同运行,这对模板的高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模板的装配、运行以及案例生成都必须同时满足可靠性与高效性的要求。
(4)模板的可装配性
在基于SOA的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中,由于各种试验想定、试验条件、试验环境等都是经常变动的,因此试验模板的结构需要设计成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可装配模型,如在某型防空指控系统模板上就可以装配各型雷达模板、各型防空导弹模板、各种电子装备模板等。通过模板的可装配性设计,即可由计算机自动装配,并生成具有各种性能的高级模板,从而避免大量的模型重复开发。
4 面向仿真案例的模板树设计与装配方法
4.1 模板的装配度与粒度
模板是面向对象与服务的实体,它描述了试验场试验过程中各种对象的状态和过程。各模板之间是一种松耦合的结构。为了生成模拟试验案例,需要在案例生成框架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松散的试验模板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试验方案。
对于模板的装配,存在一个装配度的问题。这是因为各种试验模板所描述的对象、过程、方法各不相同。有些模板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很弱的,甚至是完全无关的。例如,高空环境模板和阵地部署模板之间,就根本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为了避免这种“人面蛇身”的不合理装配的现象出现,在模板设计时必须规定模板的装配度。模板的装配度可由模板间的关系来确定。对于模板的装配度,可由作如下规定:一个模板与其父模板之间的装配度应为最高,与其叔模板的装配度次之,与其祖先模板的装配度再次之,而与其兄弟模板之间的装配度较弱。一个模板与其他父模板、叔模板、祖先模板、兄弟模板之间的装配度,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例如,某个模板可能与其某个叔模板装配度也较高,而与另外一个叔模板装配度较低,这需要在模板开发过程中对其参数进行设定。
对于每个模板来说,在不同的试验需求中,已经同一试验需求的不同层次运用中,对于模板的粒度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全部模板都采用最细粒度来设计,则如上文所述,系统的规模会变得异常庞大,运行效率也会低至难以接受。同时,在模板聚合时,若干低层次模板将聚合为高层次模板,此时低层次模板的若干细节属性将变得无足轻重。为了解决模板的粒度控制问题,需要在模板设计之初,就对模板的全部属性和方法给出一个量化的重要度,如对于雷达装备模板,其具有探测距离、探测精度、频段、发射功率、连续工作时间、机动性、系统展开时间等多种属性,其探测距离、频段等就可以设为1级属性,连续工作时间、机动性等则可设为2级属性,而系统展开时间则可以设为3级,甚至4级属性,以此类推。通过模板设计时的属性级别设置,可以方便地对模板的粒度进行控制。
4.2 模板树的装配度
对于一个完整的试验方案,可以采用模板树来进行描述,模板树是各种试验模板按照一定规则与方法生成的组合体,它继承了装配模板的各种属性,同时,还可以定义自身的一些特殊的属性和方法。
用以进行装配的各种模板,在进行设计时其模板的装配度就已经是确定了的。而由这些模板组合而成的模板树,也存在一个装配度的问题。模板树的装配度指标可以用于评价所生成的模板树的合理程度,对于装配度高的模板树,其与试验场试验案例的拟合度与逼真度必然高于装配度低的模板树,这可以作为评价模板树的依据。
模板树的装配度可以作如下定义:
一个模板树的装配度由其自身所装配的模板或子模板树的装配度来确定,其装配度为自身所装配的模板或子模板树装配度的加权平均值。
由上述定义可知,模板树装配度的求取也是一个目标归约的过程,模板树的装配度尤其自身所装配的模板和子模板树的装配度确定,而子模板树的装配度由其自身所装配的模板和装配的孙模板树来确定,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模板树均不再包含子模板树。
通过定义模板树的装配度,可以对模板树的装配进行检验,在模板树装配过程中优先选择装配度高的装配方案,并剔除装配度低的方案。
4.3 模板树的粒度
在试验模板树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是模板树的粒度。由于进行装配的各种模板层次不同,粒度不同,因此必须对其粒度进行统一,以节省不必要的系统开销。
为此,需要对模板树的粒度作如下规定:
(1)粒度一致性:模板树的各组成部分(包括模板和子模板树)粒度应该是一致的,一个模板树的实例应当有且仅有一个粒度。
(2)粒度继承性:模板树的粒度应继承自组成其自身的模板或子模板树,其粒度由自身组件的最低粒度确定。
(3)粒度聚合性:当模板发生聚合时,即模板装配为一棵子模板树时,其粒度自动提高1级,对于低于该粒度级别的属性将被丢弃。
按照上述规定,可以对模板树的粒度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控制,解决模板树装配过程中出现的粒度矛盾问题。
5 基于模板族的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模式框架应用模式
电子试验场的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按照不同的培训层次和培训目标,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试验能力培训、综合试验能力培训和前瞻性试验能力培训。不同的培训目标所针对的人员范围是不同的,专业基础试验能力培训主要面向初级试验人员,侧重于基础试验能力的生成;综合试验能力培训和前瞻性试验能力培训主要面对中高级试验人员,侧重于人员试验能力的提高与试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利用模拟试验案例的生成框架,可以方便地生成各种模拟试验案例,通过这些模拟试验案例,可以大大提高人员试验能力和培训的效率。对于不同的能力培训目标,基于模板族的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模式框架在应用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专业基础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
对于初级人员来说,需要面对的是大量操作及小规模低层次的试验规划,所涉及的试验相关内容细节较多,因此装配模板需要采用较细的粒度。针对这一特点,在试验模板树装配设计时,可以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思想。即在模板树设计过程之初,并不需要对设计目标进行明确,而是先从最低层次的模板开始装配,逐步生成所需的试验模板树。
(2)综合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
对于综合能力培训,必须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通过将问题不断分解,对模板树进行逐步的完善,此时模板树不是一次生成的,而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细化并经过多次检验。对于最终生成的模板树,要依据装配度进行排序,按照装配度对生成的模板树进行筛选。
(3)前瞻性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
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观念的转变和长期训练的培养。对于前瞻性试验能力的培训,应当打破常规,因此在模板树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较大的自由度,在方案选择时,适当选取那些装配度较低的模板树方案。
6 结束语
试验能力的培训与快速生成,是电子试验场高量、高效率完成各项试验训练任务的有力保障,也是试验场人才队伍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对试验场现有的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模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试验案例的试验能力培训与生成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框架和应用模式。给出了试验场模拟试验模板族体系结构,并提出了试验模板的装配方法和模板框架的驱动方法。本文所进行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对模拟试验案例生成框架、试验场模拟试验模板体系及设计方法等,都仅仅给出了一种描述性的设计思路,还缺乏可映射为原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实现方法,下一步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欣.美军建模仿真对象模型体系框架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2]李莉,金伟新,傅凝,等.美军新一代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ONESAF仿真系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3,22(z1):57-60.
[3]U.S DoD.High Level Architecture-Framework and Rules[EB/OL].http://www.dmso.mil
[4]Edward P,Dunn III,George Rumford.TENA:A Domain-SpecificArchitecture for Live Participants[EB/OL].http://www.sisostds.org/siw
[5]THOMAS Erl.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Concepts,Techno-logy,and Design[M].USA:Prentice Hall PTR,2005.
[6]李伟,江其生.基于SOA架构的区域医疗机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79-81.
[7]蔡亭友,王建明,刘英卓.基于SOA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EAI)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5):11-14.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给军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军事技术人才,不仅要懂专业、懂技术、而且要懂指挥、懂管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只经过一次学历教育所学知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要求。目前,指挥管理类干部的培训已经形成制度,总部明确规定:先训后提、不训不提。而对广大科技干部的培训一直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或者是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如建立“科技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等,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单位只重视科技干部的使用,不注重科技干部的培训;只重视学历教育,不重视任职教育。因此,这次总部把对科技干部进行严格的、专门的职前培训作为一项正式任务下达,可以说是我军重视科技干部培训,逐步建立科技干部培训制度,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大改革措施,也是捉高科技干部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必然要求
军事领域的不断高技术化,要求军队科技干部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掌握,是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必要手段。学历教育通常是按学科专业的划分来培养人才,重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培养知识综合化、技能通用化、智力系统化的科技人才,仅靠一、两次学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以继续教育为主体的军事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三)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军急需培养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性人才。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武器装备技术含量不断增大,操作使用技术不断提高,要求其军事技术人员除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必须紧紧跟踪国内外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对所配备的武器装备有所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总体结构。这就要求军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一方面对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进行补充、不断地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不断地追踪新型号、新设备,这种持续学习,终身教育,是学历教育无法代替的,而对科技干部的任职培训是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为重点,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二、抓好科技干部职前培训是提高科技干部素质的有力保证
2003年9月1日总装备部首期科研试验单位初晋中、中晋高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在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六系开训,为期3个月,经过认真考核,学员全部合格,圆满完成学业,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参训人员情况
参加本期初晋中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人员共有 66名,来自总装备部10个基地和科研院所及直属单位,学员中大学以上65人,占98.5%,其中硕士2人,占3%,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6.8岁。剔口中晋高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人员共有12人,年龄最大38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2.5岁,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人,占8.3%。
(二)针对学员特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针对参训人员的年龄、学历特点,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主动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认真贯彻军委文件精神和军委、总部关于加强军事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超前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推行研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将初晋中培训班13周的在校总学时分为:课堂教学11周,参观调研1周,入学教
育、结业和节假日为1周。
此外在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员的特点,通过摸底考试,将学员分为快班和慢班,分层次教学。
(二)教学效果分析
2003年9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在全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认真组织和落实中青年干部的外语学习,把学好外语作为提高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提高初晋中和中晋高培训班学员的英语水平,我们在实施英语课程教学之初就英语课程学习问题做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3份,收回答卷66份。
调查显示,在问及“您的工作是否用到英语?”的问题时,32名学员选择“是”,占48%,11名学员选择“不是”,占17%,还有23名学员选择“将来可能会用到”,占35%。在问及“您是否对学习英语有兴趣?”的问题时,58名学员选择“有”,占88%,只有8名学员选择“无”,占12%。可见,尽管只有不到一半的学员工作中会用到英语,但大多数学员主观上愿意学习英语,希望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派上用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英语课分为:职称英语、综合英语和听力三部分。职称英语主要是针对拟参加全军职称英语考试的学员开设的,综合英语是为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员开设的,目的是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听力课程则是针对全体学员开设的,目的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在政治理论、科技管理理论、英语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期末考试成绩看,100%的学员各科考核成绩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52%的初晋中学员计算机成绩达到良好以上,28%的学员英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33%的中晋高学员的计算机和英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四)存在问题
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安排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参训人员层次不一。培训通知中明确规定,本期培训班要求拟晋升中级职称或晋升高级职称的同志参加培训,主要是针对未通过职称要求的计算机和英语职称考试的人员。但由于各送学单位选派参训人员的不一致,如有些单位是按照通知中的要求选送人员参训,但是也有很多单位是把参训作为一种奖励送学的,还有些单位是选送工作走得开的同志参训,部分学员甚至不知道来学习的目的,从而导致参训学员层次不一。有的学员已经通过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在初晋中培训班中有的学员已经晋升了中级职称等等,给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实施安排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是学员没有新版英语教材。2004年英语职称考试将采用新版教材,但是由于还未正式出版,市面上购买不到,影响考试辅导的针对性,加上少部分学员以前是学习法语、日语等外语,英语水平很低,给教员授课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解决办法及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以下解决办法和建议:
一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和讲座课。针对参训人员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和新版书未出版等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增加职称英语的学习时间,从增加词汇量人手,要求学员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单词,并将语法重点逐一讲解,然后组织各种模拟考试训练。另一方面,增加讲座课,如增加高科技知识讲座、科技管理知识讲座等,使学有余力的学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还将难度比较大的综合英语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员必须选修,基础差的学员可以不选修,只进行职称英语和听力课程的学习。有力地缓解了基础差的学员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鼓励基础好的学员更上一层楼。对基础差的学员,不急于求成,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基础好的学员,则加大难度,提高要求,从而保证学员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二是严格选送参训人员。针对参训人员层次不’一的问题,建议在下发通知时,进一步强调对参训人员的要求,切实做到选拔优秀科技干部参加培训。对工作一时走不开的优秀科技干部,送学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制定相应送学计划,分期分批选送他们参加职前培训。
三是由各大单位自己承担初晋中科技干部的培训。由于初晋中干部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年轻、精力旺盛,分配到部队时间还不长,而且培训量相对较大,建议由各大单位教导队自己培训,一方面减轻总装培训单位的压力,拿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优先培训急需培训的科技干部;另一方面便于各大单位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和精神状况,了解其发展潜力,更具有针对性。曰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1、负责检查及配合外协队试验员对进场混凝土质量检测和试件的制作、委托送检。
2、负责对钢筋焊接试件进行取样、送检,每桩代表接头同技术部门沟通,焊接试验报告日期应在钢筋检验批之前,确保试验资料的正确性。需见证试验见证,请监理见证取样并签字。
二、外协队试验员工作职责
1、负责对进场混凝土质量检验,填写进场混凝土检测记录表,取有代表性混凝土进行试件制作,并按要求对试件进行遮覆及编号,24小时拆模后送标养室进行养护,严禁试件在工地不及时回收,无人管理,冬节施工混凝土试件不能在工地过夜,防止冻损
2、每个墩台身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填写每天试件温度养护记录,温度达到或到龄期后送试验室检验。
混凝土方面:
进场混凝土做工作性能试验(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检测,并填写进场混凝土质量检测记录,不合格混凝土严禁使用,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混凝土试件制作:试件是代表工程实体质量, 衡量工程实体是否合格的关键环节,现场试验员一定要加强责任心,杜绝由于试件制作、拆模、运输、等各个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可震动台振捣,振捣后用抹子在试模四周插捣,使气体排出,混凝土装入试模应略高出试模,防止混凝土
收缩造成试件尺寸不足,试件初凝后应进行收面,做到试件表面光洁。
同条件试件:
定义:试件养护条件与实体养护条件相同。试件要和实体放在一起,注意试件不能丢失,并填写同条件温度养护记录,每日温度各架子队要统一,温度统计由试验室根据天气预报的温度填写。等温度累加或龄期到当天送试验室进行抗压试验。
三、钢筋接头检验取样规定
1、取样规定
①每批钢筋焊接,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确定,方可成批焊接。
②每批钢筋焊接前,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施工单位进行强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2、取样频率
1、闪光对焊
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接头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试件长度:拉伸试件为450~500mm,弯曲试件长度为:300~400mm。
2、电弧焊(搭接焊、帮条焊等)、机械连接
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3个作拉力试验进行检验。试件长度:拉伸试件为450~500mm。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20%,但至少一次。
四、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试件龄期
预应力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养试件的龄期为28天,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养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抗冻性试件、抗渗性试件、电通量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
2、取样频率及数量
1)、每拌制100盘且不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1组。(混凝土试件)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少于1组。3)、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桩基混凝土随机抽样制作试件不得少于2组,且水下混凝土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的1.15倍。
5)选定重要部位如墩、梁等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宜少于5组且不应少于2组,由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定。
6)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抗压试件,每班、每一结构部位至少各1组,每100m3混凝土至少各1组。
7)混凝土抗渗性试件、电通量试件、抗冻性试件同标段、同施工工艺、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进行一次抽检,每5000m3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抗渗、电通量、(20000方)抗冻试件不得少于2组,其中抗渗试件6块为一组(圆形试件),电通量试件采用150mm立方体试件制作,3块为一组,抗冻试件尺寸为100×100×400mm,3块为一组。
3、试件制作方法
试件成型时,当试件为15Omm或100mm时,分2层装料,厚度大致相等,每层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为每100cm2截面积不少于12次,捣完后应用橡皮锤轻敲试模四周,直到捣棒留下的孔洞消失为止。对于取样的混凝土拌合物应用铁锹来回拌合三次后,以确保拌合物的匀质性。
4、现场砼拌合物性能检测频率 1)坍落度 试验操作过程: 用水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坍落度筒放在已准备好的铁板上,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固定位置。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插捣25次,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底层时,应插捣到筒底,第二、三层时,应插入到下一层的20-30mm,将多余的混凝土刮去,并用抹刀抹平,清除筒边底边上的混凝土,垂直平稳地在5-10S内提起坍落度筒,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并应在150S内完成,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单位为mm,精确至5mm。
坍落度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施工单位
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混凝土工作性能)2)入模温度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3)含气量 操作过程: 将量体内壁用湿布擦净,把混凝土分3层装入量钵内,每层插捣25次,同时用橡皮锤敲击筒壁,排除气泡刮去多余混凝土,盖好上盖,将卡子拧紧,关闭所有阀门。
打开注水阀、排气阀、微调阀,用注水器从注水阀注水,直到水从排气口平稳流出,关闭所有阀门。从进气阀冲气至指针稳定到初压点上,如加压时指针超过初压点可以用微调阀将指针调到初压点上,4-5秒用手指轻轻敲打表盘外侧,使指针稳定地指在初压点上。打开压力平衡阀,用手轻敲表盘边缘,指针稳定下来所指示的即为所要测定的含气量。
特别注意:做完试验首先打开排水阀释放钵内的压力,不能先打开仪器上方的压力平衡和微调阀,以免量体内压力高于气室内压力,造成气室、压力表进水,损坏仪器。
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少于1次。
混凝土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混凝土无抗冻性要求时,含气量应>2.0%;当环境条件为D1时,含气量应≥4.0%;当环境条件为D2时,含气量应≥5.0%;当环境条件为D3时含气量应≥5.5%。
6、同条件试件采用56d龄期的混凝土,其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积温度可
按1200℃.d控制,且不大于120天;28d龄期的混凝土逐日累积温度可600℃.d控制,同条件试件养护温度记录表样格式见附表。混凝土试件填写内容
一、检验误差的概念
1. 真值(Y):被测量(可以是几何量,也可以是其他物理量)的真实值。
2.检验误差:被测量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即定义为△Y=y-Y
△Y为检验误差:y为检验测得值
*任何检验都不能检验出真值,因为检验误差不可避免。
*几何量的测量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表示,电子量用相对误差。
3.产生检验误差的因素
(l)测量器具的固有误差
(2)测量标准带来的误差于
(3)被测对象本身造成的误差
(4)环境因素影响的误差
(5)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
(6)操作者的人为过失误差
二、检验人员产生检验误差的特点以及防止措施
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主要是错检和漏检。其产生的种类有:
1.技术性误差 2.粗心大意误差 3.程序性误差 4.明知故犯误差
技术性误差
首先检验人员的技术性误差可用四种方法来发现
1.复核检验: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员来复检其他检验人员已检过的合格品。
2.循环检验:对同一件产品先后有几个检验员各自进行检验,看谁发现的缺陷多。
3.重复检验:由检验人员对本人已检过的产品再检验一次,(不告诉他先前检验的结果)、二次检验结果是否 一致。
4.建立标准样品:把标准样品排列在被检的产品一起作比较。
(-)什么叫做技术性误差
所谓技术性误差,是指检验人员缺乏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能力、技能和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误差。
(二)技术性误差的特点是:
1.非有意的。2.一贯性、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检验人员缺乏技术能力造成的,如检验技术不熟练;不会正确使用量、器具;或看不懂图纸;或没有工作经验和技巧(通常所称的诀窍)。3.特殊性。检验人员有生理缺陷,如色盲、视力过低等。
(三)防止技术性误差的措施。
技术性误差是可以防止的,其主要措施有:
1.进行技术培训。内容可包括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方面,同时应注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与新的标准相适应的新的检测技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更新。
2.总结、推广误差较少的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对所出现的错检,漏检及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对有生理缺陷等不宜做检验工作的人,应另行分配做其他适当工作。
4.对检验人员、竞争上岗。进行应知、应会考核,以及错、漏检率的考核,或持证上岗。
粗心大意误差
(一)什么叫做粗心大意误差
所谓粗心大意误差,顾名思义是 一种由于检验人员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差错。
(二)粗心大意造成误差的特点是:
1.非有意的。检验人员不希望产生误差。2.不知不觉的。检验人员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或已经造成误差。3.不可预测的。误差的类型、时间、人员、原因都表现出随机性。
(三)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措施
1.进行工作调整。特别是对于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复杂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工作时间一长,因疲劳容易发生误差。因此,要定时休息或者轮换去检验较简单的工作等。
2.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仪器,以弥补检验人员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缺陷,提高鉴别能力。
3.建立标准样品。采用比较法。即提供一个实物标准品,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如:有的厂把国内外的先进产品或零部件作样品,进行对比检验,都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4.简化检验操作,如在判断尺寸大小或位置时,可提供样板、卡板或塞规等。
5.产品的重新设计。有些情况下,产品设计会使检验工作难于开展或对检验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重新设计将有助于减少检验人员的误差以及操作工的误差。
总之,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原则是使检验人员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减少质量检验对人注意力的依赖程度。
程序性误差
除了由于粗心大意而未能检出缺陷以外,还有一种叫做程序性误差。这是由于程序或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如,运送出未经检验的产品;或者甚至送出被剔除的产品;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不同批号、不同规格甚至不同品种的产品混装出厂等等,对这样的差错,只要通过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工作程序使之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措施有:
1.检验人员对检验过的产品必须按规定做好标记、采取分区堆放。各工序的搬运人员应会识别标记,按规定线路搬运,不般运无标记的制品。
2.制造部门在更换品种(或不同规格)时,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检验 人员对清场工作同样要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后,转入另一种规格或品种的生产。
明知故犯误差
明知故犯的误差是检验人员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放弃原则而造成的误差。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由管理部门引起的,也可能由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或者是多方原因引起的。
(一)管理上引起的误差
以下几种形式,都是导致检验人员明知故犯误差的原因。
1.不坚持原则。检验人员屈服于生产部门或操作人员重产量、赶进度(赶工期)、轻质量,对检出的不合格品请求放行的压力;或为了切身利益,不汇报、不干涉、甚至回避此事。
2.对检验人员反映的正确意见和要求,管理部门因某些原因,不理不睬,不支持。与检验人员反映质量标准或工位器具不合理,测试设备不健全等问题得不到明确答复时,检验人员限于条件、无奈了事。
3.领导的欺骗行为。某经理、厂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需在质量上作假时,有的检验人员为了迎合、讨好领导自愿参与,也有的怕不参与将遭打击报复,从而被动参与了弄虚作假行为。
(二)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误差
1.工作马虎,不负责任。有的检验人员利用由于领导不重视检验工作,因此工作时漫不经心,产品是否合格,心中根本无数,检验制品只是过个手,盖了检验合格章放行了事。
2.对质量认识不足,私自放宽检验标准。对小毛病认为超差一点不会出现大问题;或者是上一次超差比这次还多,有关领导照样同意处理,而且用户也没退货,甚至为此讨好领导等。
3.讲义气,和为贵,不轻易得罪人。与同事相处多年了,低头不见抬头见,和和气气关系好,犯不着得罪人; 或者同事说上几句好听的,因而这次破例,下不为例,也就过关。
4.偷工作弊。私自减少抽检数量; 一次检验不合格,因怕费事,不作再次抽检或全数检验,对脏、累的检验工作马虎从事,造 成检验数据不可靠。
(三)防止明知故犯误差的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2.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从管理上消除引起明知故犯误差的弊端。
3.明确检验人员责任。明确每个检验人员的工号,并在检验过的制品上或检验记录上打印、签字,以示负责,保证质量的可跟踪性。
4.采用复核检验的方法,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审核,查出欺骗行为时要给予严肃处理。对敢于坚持原则,如实反映质量情况的检验人员则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5.选用经证明是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的人员从事检验工作,对弄虚作假的检验人员应调离岗位。
田开泉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多,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通过十天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明白了科学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并且扭转了我原先一些错误的思维。,所以处在这个行业中,每个科学教师都必须有责任感,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科学的教师,不误人子弟,就必须热爱自己的选择,调整好心态,靠着责任感,努力做好工作。然而,光靠责任感也是不行的,还必须在头脑中贮存“墨水”,想给学生一滴水,科学教师就必须有长流水的趋势,孜孜不倦地学习,储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从事这个行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2、研读课程标准,读懂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首先要真心真意地热爱科学这门学科,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科学教师要加强学习,要从总体教学目标、各年级的具体目标、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评价这五个纬度来认真学习.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教材的编排,学校现在的设备状况,适当整合、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现在的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接触的也多。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提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尖锐。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也是凡人,但碍于情面却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懂不会。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生极其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并真诚坦白平等地与孩子们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教学观念和方法要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一线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课程新理念落实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科学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从这次培训中我更加坚信:心态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心态就成功了一半!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要想在文中立足、发展、收获,良好积极的心态必不可少。只有相信自己,相信学校,怀着执着的信念才不会惧怕阻拦在面前的困难。培训班上,我欣喜地听到多位教师向我们道出了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这些经验是非常的宝贵。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没有牛顿那样的伟大,不敢奢望能有他那样的成就,但我想,这些成功的经验,至少能给我们科学教师一个较高的起点,缩短了我们探索真理的路途。
2013年7月29日至8月2日, 由浙江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 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协办, 两期GB/T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新版国家标准培训班在浙江省杭州市山水宾馆举行。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有近300人次, 学员分别来自浙江省、市、县各级质检机构, 分属监督检测、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科研院所各级部门, 以及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
担任此次培训任务授课的三位老师均是该标准修订的主要研制人员, 分别是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周炫, 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质量保证部主任林玲, 以及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室主任、该标准的第一起草人王博。培训采用授课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周炫老师主要向学员们介绍了目前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动态, 通报了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行业标准状况, 并就GB/T 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有关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检测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林玲老师介绍了GB/T 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的修订依据及背景, 全面细致地讲解了标准的11项技术内容。王博老师就该新标准中主要的变更内容——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及两个配套标准GB/T 25044-2010《砌墙砖抗压强度试样制备设备通用要求》和GB/T 25183-2010《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逐条进行讲解, 同时指导现场操作演示。授课完成后, 对学员进行了书面考试, 以检验学习效果。
培训期间, 杭州城正值近年来罕见的高温天气, 持续40℃近一个月, 但酷暑并未阻挡学员们学习的热情。学员们认真听课, 仔细记笔记, 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授课老师咨询。在现场演示过程中, 学员们拍视频、做记录, 向老师和工作人员咨询、讨论, 现场气氛热烈。
关键词:加强 建筑工程 试验检测
前言
试验检测可以具体反映建筑工程质量状态的量化过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工作,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合格建筑材料在后续工序中继续使用,还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些问题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试脸和对工程结构构件的跟踪检测,可以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本文通过几点阐述建筑工程中的试验检测工作。
1、试验检测工作的至关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试验检测必须要保证其检测数据的科学可靠和公正性,要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精准,真实,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提高工程试验检侧的公正和准确性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试验检测人员以及提供数据的人员要保证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和工程方无紧密联系。并且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职业过德和业务素质教育,试验检测的目的在于真实公正的反映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质量特性,所以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公正的态度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加强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检测人员才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再就是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加强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使所有在岗人员都能独立完成实验检测工作任务,并按标准测取完整数据资料。②检测设备的自身误差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一定要保证仪器设备特别是计量检测仪器的正常和精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请专业的计量检定单位为其进行定期的检定和效验。在使用前每个试验检测人员都要对仪器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并开机试运行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还有就是对检测仪器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日常的保养是保证检测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做好日常维护才能使仪器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运行。③每一项试验检测的操作过程都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符合标准要求,准确有效的检测数据。试验过程中要认真读取测定出每个数据,减少误差防止虚假数据的出现,严格的进行试验操作,提高试验检测的精准度。④试验检测设备的运行都要在包括温度、湿度、光亮、通风、和密闭等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只有在标准的环境条件下所测取的数据才能符合要求,所以运行环境的保证对检测精准度有很大帮助。⑤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检测对象涉及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工程结构等很多方面,与之相对的各种规则标准很多,与试验检测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不断更新,只有做好不断更新采集信息,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做好试验检测工作。
2、试验检测的特点
2.1科学性
对于质量工程的试验检测必须保证检测数据是科学可靠的,这样检测出来的质量标准才是准确的,有些工程为了节省时间,对于这部分的检测使用没有经过证明的数据,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保证工程试验检测的数据真实、准确,避免出现对工程施工质量数据的误判,造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的严重后果。
2.2公正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试验检测的结果对于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合不合格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所以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一旦检测结果不真实,这就使试验检测失去了原本的初衷。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和相关机构来说,必须保证提供的试验检测的数据真实可靠,能够做为评定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避免丧失试验检测的科学性。除了提供数据的科学性之外,还要保证试验检测人员以及提供数据的人员是相对独立的,两方人员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且必须保证由专业的试验检测人员进行试验,有些单位为了自己的私利,就进行自检或者由兼职检测人员来完成,这就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3、试脸检测工作的方法
检测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检测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检测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对试验检测过程和数据记录进行很好的掌握。进行物理性能检测时,短时间的参与检测的人员一般不能少于两人,长时间的如24小时误码接通率等指标测试,要定点巡检和定时记录,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重复检测数据散布太大,与预估数据有过大差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对检测仪器,设备工作状态和检测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经过质量保证负责人的确认后才可以进行检测,出现问题的设备要记录备查,如果出现因为外界原因而中断试验影响试验质量的情况,试验工作必须立即重新开始,并记录情况备查。在检测过程中若出现边缘数据应重复检测二次,检测过程中应采用复诵法,除数据自动记录外还要有检测人员读数,记录人员记录,这样数据传输记录过程才不会出现误差.检测人员而要在检测结束后的对检测数据进行复核,无误后才允许对被检件进行后续处理。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记录,确认在其过程中没有不正常情况,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的第一手资料,不允许对原始记录进行更改删除,原始记录出现问题,应立即进行检查、核实或复查。
4、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的建议
4.1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应引起各方重视
目前,建设各方对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重视不够,如存在: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数据不足:监理单位未独立进行检测,只是对施工单位自检的确认;质量监督机构交工前不进行质量检测或不委托专业检测就进行质量鉴定;建设单位认为辅助工程不重要、对检测工作支持不够;检测取费标准不明确等等,致使二方试验检测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质量控制和保证的作用,给工程质量,后续的维护管理及使用寿命留下了严重隐患。
4.2规范质量检测标准,健全质量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制度
因地制宜,依据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适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检查办法、工程施下程序及质量要求等控制质量的规定,如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检查评定依据办法、工程质量检验项目的具体划分、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办法等,使质量检测工作逐步规范化。
4.3规范质量检测资料,建寺质量检测档案
为了方便总结工程质量检验经验,需要对质量检测报告进行建档。我们必须认识到质量检测资料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对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整理存档,对于质检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解决并记录下来,保证质检资料的全面,详细。
4.4购置常用的质量检测器械,提高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数据作为工程监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工程质量检测实践中积极地总结实践经验,使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越来越规范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及使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质检也是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管控力,这对于工程质量部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加快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速度,积极地为社会人民提供最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普德意,王岩.诌议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脸及常见问题[J].中华民居,2011 (11).
[2]李道珠,曲吉勇.提高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准确性[J]丹东纺专学报,2001 (8).
【建筑工程试验员培训】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试验规范11-15
建筑结构试验试题10-21
建筑材料试验室制度09-08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09-14
建筑工程学院培训总结11-29
建筑工程培训软文12-20
建筑安全培训试题06-12
建筑工程技术培训班01-08
建筑结构设计培训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