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优秀作文900字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时只道是寻常优秀作文900字(共13篇)

当时只道是寻常优秀作文900字 篇1

那是我梦中的桃花源,是我灵魂的栖息处。满园尽是洗也洗不净的春色。目光及处,花花草草亦别有一番风味。

时光穿梭回童年。

寻常不过的农家小院,榆树、菜畦、土狗,却编织了我的童年。茅檐低矮,却足以容纳孩子的童真。茂密的爬山虎缀满菜园的篱笆,墙角一簇簇蒲公英长得正好,夹杂着几朵明黄色的小花。我喜欢摘下那一团团的小绒球放在手心,使劲吹一口气,羽毛般的小绒球随风飘散。园中几株果树长得正茂,上面鲜美的果子更是我的最爱。

雄鸡鸣晨,顾不上肚子空空,步履蹒跚着与外婆走向田间。把种子埋在刚挖好的一个个小土坑里,或蹲下身子抓一把泥土玩,看细土从指间流走,偶尔会被藏在土里的扭着身子的小蚯蚓吓得哇哇大哭。玩累了,就一屁股坐下来,也许会随手从菜园的果树上摘几个熟透的柿子吃,汁水甘甜,醉了一颗孩童的心。

虽非饕餮盛宴,却依然回味无穷。

袅袅升起的炊烟,奏响了乡村生活的乐曲,温暖的一天刚刚开始。屋里摆着四方小桌,桌上新鲜嫩绿的蔬菜散发着淡淡清香。低矮的灶台下火势正旺,跳动着红彤彤的火光,人们的脸庞上洋溢着温暖和幸福。丝丝缕缕的麦香充盈着灯光昏黄的小屋,家人闲坐,分享一天的趣闻,热闹的.说笑声称着星夜的宁静,在耳边回响,在心中流连。

时常面对一碗普通的面条陷入回忆,回想着外婆亲手做的手擀面。面条没有市面上机器切割的那般完美,但一根根爽滑而富有弹性的面条抻得长长的,绵长得就像我对童年的回忆;却又短短的,短得能勾起我对外婆的思念。

思绪百转千回,唱不尽,说不完。

那小小的院子,流淌着时光,镌刻着曾经。如今再次想到那小院,我也只能会心一笑。总如此,来不及留恋,来不及飞扬,来不及期许,来不及珍惜和收藏,岁月便已悄悄流逝,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记忆中的碧云蓝天渐渐模糊,不得不仓促地将它一一记录。园中应还是风和日丽,充满欢声笑语,可我进不去。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忽然忘了如何开始,在那个遥远不复来的夏日……当我猜到谜底,才发现一切已逝,岁月早已换了谜题。

那段纯真朴实的时光,无论从哪里读你,都完美无缺。我用想象的画笔将你描绘得斑驳多彩,珍存那早已远去的、不复存在的童年。

当时只道是寻常优秀作文900字 篇2

关键词:纳兰词,饱含愁情,原由,情感经历,矛盾

词自宋代繁盛之后,到元明时期一直走下坡路,整个明朝也找不出几首好词,然而到了清朝,词却出现了中兴,而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身为首辅,权倾朝野,所以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受到了良好的汉民族传统教育,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功底。清代词坛呈现出了中兴盛世,这和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三大派的推动有很大关系。然而纳兰却遗世独立,游离于其间不属于任何一派而自成一家。

纳兰词的本质特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他:“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的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并称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曾在《渌水亭杂识》中有这样的论诗之语:“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可见纳兰是一位性情中人,一切纯任性灵,故其词清新婉丽、天然自成。然而“词之形式与内容既大多以婉转纤柔为主,因其最易引发者乃亦为作者心灵中与此性质相近的一种本质的禀赋”纳兰的禀赋是什么呢? 通读纳兰的《饮水词》时会觉一种凄婉哀感之愁绪扑面而来,为什么如此真切自然、纯任性灵的贵公子会充满愁绪?或许从他词集名称的变化中可见一斑。纳兰词集的原名是《侧帽集》,取意为“当花侧帽,倚柳题笺”,可谓风雅至极,符合他给人的贵公子印象。可是后来随着年事渐长又把词集名改为《饮水集》,取意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其中包含一种对生命历程的体验与感悟, 饱含一种难以向人诉说的愁苦。看似一条鱼儿有无限自由空间任其遨游,却始终摆脱不了那一条条无形的钓钩, 其中苦楚只能留给后人慢慢品嚼。

一、当时只道是寻常

爱情从古至今就是无数骚人吟咏的主题,得意时吟,失意时也吟,爱情始终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纳兰容若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份让人艳羡的爱情。纳兰娶得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可谓天姿国色,有气质、有教养,面对这样的妻子,纳兰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月明枕边看”(《浣溪沙》),简直视妻子为掌上明珠。卢氏知书达理,文学功底也不错,二人婚后琴瑟和谐、美满甜蜜。

然而, 容若身为皇上的侍卫, 有时必须随驾出征边塞大漠,千里之外的容若仍然把妻子放在心头。“碎叶寒虫共秋声,诉出龙河万里情。遥想碧纱红烛畔,玉纤时为数归程”(《于中好》), 外出的容若睡不着的夜晚总是细细回味和妻子以前的快乐时光,想象着妻子可能正坐在红烛旁边等着他的归来。但好像上天偏要和容若作对, 连唯一能抚慰他心灵的妻子也带走了。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这一打击彻底把容若推向绝望的边缘。从此他的词里再也没有了清新欢快的乐章,到处凝结着沉痛的音符。《饮水集》中悼亡卢氏的词约占十分之一,这在历代词人中是罕见的。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更是纳兰的知己。卢氏死了,从此纳兰只有把对亡妻的思念掺着泪水化成断肠句。

卢氏死后, 纳兰便活在对当初美好爱情的回忆里和对期盼长久爱情的夙愿里。他的词中无不表达着对亡妻的悼念和自己痛不欲生的哀感。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逝去,这让纳兰心里有一份表达不出的闷恨。最喜欢他的那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弄就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词最能写出纳兰对亡妻的悼念,并且上升到人类共有的情感高度。“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觉得只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了,可是现在伊人已 逝 ,独自立残 阳 ,往事又现 心头 ,实在让人 追悔万千。这样的悼亡情感已经超越了一己之情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共通情感。 纳兰的悼亡词因触及生死离别之情,写来一字一泪、语语悲怆。因为卢氏所以有了这样泣血的悼亡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悼亡词,所以纳兰的《饮水词》到处充满生死离愁的悲情。

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要想深刻了解纳兰词深蕴的愁情, 就不能不谈他的家世。纳兰的父亲明珠在康熙朝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后又加太师太傅,权倾一朝。纳兰十八岁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会试,因病未能参加殿试,遂致力于读书,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并编订《通志堂经解》。二十二岁参加殿试,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累迁为一等侍卫。当康熙至关内关外长江南北各地巡行时,纳兰几乎无一次不伴驾随行,深得康熙赏爱。在旁人看来,出生于这样的皇亲国戚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又有着大好前途,应该春风得意,怎么会充满无尽的愁苦呢? 正是有了这些外在的关系,才使纳兰内心更痛苦。

首先从纳兰和其父明珠的关系来看。其父明珠可谓以权谋私、遍植党羽、贪赃受贿、利欲熏心之人。而纳兰为人生性淡泊,不慕名利,诗书自娱,向往山林,是有魏晋清风的风流雅士。纳兰曾在《满江红》中感慨:“问我何心,却构此三间茅屋,可学的,海鸥无事,闲飞来宿?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如此坦白地表面心迹,可见其对富贵的鄙视态度,这与他父亲明珠贪权好利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显然纳兰是不同意父亲的做法的。其次,纳兰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清史稿》记载其:“事孝亲,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通过以上记叙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的隐形矛盾。一方面由于性格不同,纳兰对其父的做法深感厌恶,另一方面,由于父子间的天性至情,使得他不得不侍奉父亲,不敢与之公然决裂,而只能在两者之间勉力求全。这种情况在纳兰敏锐多感的心中必然造成巨大的隐秘的痛苦。

其次从他与康熙的君臣关系看。纳兰好似康熙的近身侍卫,又深得康熙赏爱,在别人看来这是天大幸事,将来前途必不可限量。纳兰身为侍卫也是“于是劳苦,必以身先,不必艰难险阻,上心怜之”。可见纳兰对康熙也是尽忠职守、恭谨行事,而就是在这样看似和谐的君臣关系中, 纳兰的内心同样蕴含着一种痛苦。这原因大概一方面是伴君如伴虎,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其家族的颜面,不能辱没门庭。纳兰其实是有远大抱负的,那就是走出父亲的阴影,战场杀敌立功,用自己的努力争回荣誉。他曾在词中写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金缕曲》)可是他担任的侍卫是个位高权虚的职位。因为明珠权势熏天,康熙为了扼制明珠的势力不可能放给纳兰实权,所以他的襟抱未曾实现, 一直生活在这种浮名的荣耀之下而寂寥无所作为。纳兰想摆脱这种牢笼般的束缚,却终生未能走出。所以不知出路何在、无所寄托的他最终走向佛教以寻求摆脱,自号楞伽山人。

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3

冬日里零下几度的气温,父亲经常半夜起床,去地里割菜,沾了水的手指在冷风里吹,然后又要顶着寒风拉一车菜去集市上卖,我想这种苦不言而喻。但每次我问父亲是不是觉得很苦,父亲总是很轻松地笑笑说不苦。

夏日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父亲会对着太阳挥一挥手,充满信心地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在田埂边玩过家家的游戏。父亲时而抬头望望我,朝我微笑挥手,时而低下头劳作。天黑时,我独自坐在路边,看着田野里父亲高大的背影,心里就不害怕了,欢快地唱起歌来,直到和父亲一起回家吃饭。这时候也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一家人围着圆桌在橘黄色的灯光下共进晚餐,说笑声和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谱成一首幸福的歌回荡在天宇……

到了上学的年龄,每次放学后,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很开心。父亲让我坐在前杠上,一手托住我,一手抓着车。一路上,我们很少说话,静静地听自行车轮子碾过石子路发出清脆好听的声响,看路边的野花灿烂地开满一地……

记得有一天,我偷摘了别人家院子里的花。父亲知道后很是生气,抄起墙角的竹鞭抽打我。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那么有力的鞭打,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父亲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做人要有骨气,不是自家的东西绝对不能拿。那眼神如同利剑一般直刺我心房,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刻下了“骨气”二字。

后来我强忍住泪水上床睡觉,迷迷糊糊中感到有一双宽大有力的手在我的伤口上抹药,伴着轻轻的叹息声……

长大后,父亲与我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只有周末回家在饭桌上我们偶尔说说话。每次听到我学习有进步时,他都会像一个小孩般开心地笑,脸上的皱纹如秋日的菊花般舒展开来。偶尔谈及自己的理想,父亲总是用坚定的眼神鼓励我要坚持。

每次返校,父亲总是提着行李为我送行,我默默地跟在父亲后面。父亲的背影依然那么高大,只是背微微拱起。最近这次送我回校的路上,父亲不小心一个趔趄,幸亏后来站稳了。我的心颤抖了一下,父亲真是老了啊!我忙上前想接过行李,父亲却装作轻松的样子笑着说没关系,那个眼神一如当初般坚定。蓦地发现父亲头上已有了许多白发,“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呐!那张被岁月的犁铧犁出道道沟壑的脸上分明写满了生活的艰辛。霎时泪水充满了整个眼眶,寸草难报三春晖啊!

生命中有许多小事,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看来如一粒粒明亮的珍珠弥足珍贵……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它们的价值愈加明显,我也愈加感到它的重量——爱的重量。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650字 篇4

我喝着她煲的汤长大,却不喜欢喝汤。比起老式的汤汤水水,我更喜欢碳酸饮料。炎炎夏日,一口可乐灌下去,胸中暑气挟着千百气泡翻腾而上,一个字:爽!但这样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情况都是我缠着奶奶买汽水,而她以家中有汤为由推脱。她绛紫色的干瘪嘴唇上下翕动:

“孙子,那汽水,真的很好喝吗?”我张着大嗓门嚷道:“当然啦!比汤带劲多了!”于是她不说了,稀疏的眉毛落下去,苍老的头颅低下来,双眼怔怔地望着面前的路,失了神色,如她送给我的人偶一般。

我想起那天,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她突然开口:“孙子,先别看书了,听奶奶说一会儿话。”“什么事?”我虽然放下了书,心里却是十分不耐烦的。

“最近奶奶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容易忘事。奶奶煲的汤里你最喜欢莲藕排骨汤,现在告诉你怎么做,以后奶奶忘了,你就说给奶奶听。那藕要挑七孔藕,九孔藕生、脆、甜,煲出来不粉不糯,你是不吃的。排骨要挑中间整整齐齐的那一段,先出一遍水,把上面那层血沫撇掉,不然那腥气要坏了一锅汤……”

我听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媚,为她的银发镀上了一层金晖。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喝不到她煲的汤,直到那一天,奶奶误将辣椒粉当成胡椒粉放进汤中,父母才感觉到异样。他们带奶奶去做了检查。

检查报告出来的那天,一贯不抽烟的父亲,在阳台上吐了半夜的烟圈,眼睛里是化不开的愁绪。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五个字“阿茨海默症”。爸说这种病还有一个俗名,叫老年痴呆。

从那以后,我偶尔会看到奶奶在厨房里,拿着调料无从下手的样子,那与平时自信干练的她是截然不同的,总是拿起调料瓶子犹豫着,试探中夹杂着小心翼翼,脸上挂着懊恼失落的神色,

让我的心里极其难受。

奶奶再也不被允许进厨房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800字 篇5

迎着六月猛烈的阳光,我背着全家人的希望,精神抖擞地踏上驶往高中学校的汽车。对于母亲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没完没了的叮嘱,习惯了对母亲冷漠的我只是不在意地敷衍了一句:”妈,行了,我都多大了?能照顾自己。“望着母亲远远地站在村口,心想着终于可以从母亲的束缚中解脱,我舒畅无比,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过于逞强的我一直都认为我能够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母亲的嘱托在我看来不过是左耳入右耳出之风。开学之初,一切良好,我如自己想象中那样顺利过了两个月。但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气温骤降。体弱多病的我终于还是被那冷气给击倒了。拖着沉重的身体在通向校医室的路上蹒跚,校医给我吊了针,还开了让人难以下咽的药片。但由于吃药不按时,我的病迟迟未好。被病魔折磨得如一行尸走肉的我终于想起了母亲的嘱咐。此时才真正意识到母亲对自己的重要,才忍着身体的疲乏低下头反省,为自己对母亲曾经的无礼和冷漠而愧疚。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好动的人,总会在夜里把被子踢到床底下。母亲也就习惯了调好午夜的闹钟,无论天气有多冷,母亲总会到我房间为我盖好被子。而我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母亲的付出,不曾对母亲说过一句感谢。记得有一次,由于停电,母亲摸黑进入我房间时突然被绊倒了,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不是关心而是无礼地责问母亲,母亲强忍着痛说不好意思,微弱的烛光中,母亲是多么委屈。

离开家乡,独在异乡求学,没有了醒来时香喷喷的早餐,没有了出门时母亲那”多小心"的嘱咐,更没有了寒夜里不期而遇的雪中送炭。沉思中,不觉泪流满面。那些寻常难以再有。

下意识中给远方的母亲拨了电话,一一诉说着学校的情况与自己的事情,几句自认为平常的关心话却令母亲激动万分,竟在电话那头偷偷掩饰无法控制的哭泣声。

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6

晚上23点,我又准时打开电脑,进入一个叫做“风一样的男子”的博客。

今天他到了安徽蚌埠。博客中,他写道:“在我印象中,蚌埠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座淮河边的古城,因地处南北要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毁于战乱;而淮河的水患更是带来无尽的灾难。所以,虽然历史悠久,但这里并未留下太多有价值的遗迹。和大多数三线城市一样,依淮而建的城市规模不大,没有大都市的匆忙与压抑,人们在慢节奏中享受生活,安逸而满足。”

看着他发的一幅幅配图,仿佛我也跟着他一起站在车站北侧大桥上看高铁,闭上眼睛感受着京沪高铁300公里时速轰鸣着从眼前呼啸而过的震撼。

他博客里的配乐是如流水般洒在心上的《庐州月》。我一点一点地滑动鼠标,看清晨六点半雨雾中货轮驳船往来穿梭的淮河,看掩映在梧桐树里的夜色街道,看不知名咖啡馆里点的雪顶咖啡。我托着腮,看得入神。

直到身后的床上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老婆,你好了没?该睡觉了。灯亮着,碍眼呢。”

死在恶俗里

说话的人叫陆喆。准确来说,我只是他的准老婆。我们的婚礼四个月后才举行。

次日是周日。早上8点,我和陆喆打着呵欠无精打采地坐在人声鼎沸的茶楼里,像耷拉着呆在蒸笼里的那两只凤爪。

凤爪很快被人夹起。

陆喆的妈妈把凤爪夹进自己的碗里,看了看,可能对它的呆头呆脑不太满意,又把它转移到陆喆爸爸的碗里,然后放下筷子,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她的声音带着莫名的威严,每次她准备说话我都有点如临大敌。她笑眯眯说:“未来亲家,别客气,吃吧吃吧,这里的茶点新鲜着呢。”说完把脸转向陆喆:“不是叫了你订个房间吗?你看大堂多吵?我和亲家怎么谈事儿?”

陆喆像个小学生一样听着他妈妈训话:“昨天有事忙,忘了订房这回事呢……柚柚,订房这事不是应该由你来做吗?”

啊?又是我的错?我不争辩,点点头,端起茶杯喝茶。

我妈立刻接话:“不碍事,不碍事啦,没房间坐大堂也行,顶多说话大声一点。重要的是,今天能把酒席和礼金的事儿谈妥。”

“说到礼金的事,上次我们开的那个数,你们还想增加多少?若要增加礼金的话,也行,但女方酒席的钱就要女方自付了……”陆喆妈妈说话的语调一向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也不带尾音,因此听起来不带太多感情。

“未来亲家,不是男家娶媳妇吗?哪有娶媳妇要媳妇自己贴钱的道理……”我妈也不是省油的灯。

我在桌下用脚踢陆喆,他竟然像装了一双钢腿一样,毫无知觉,在桌旁低头喝茶。再看看两位爸爸,也是同一副神情和动作——戴着老花镜,端着报纸看得出神,像两个来凑桌子坐的人。

我默默听,感觉又将要溺死在排山倒海的恶俗里。

我的领空

这天临近下班的时候,台风来袭,天色昏沉,带着暗黄,暴雨倾盆而至。我坐在办公位上,托着腮,再次打开了“风一样的男子”的博客。

他已到渔亭。他写道:“行至渔亭,又见水墨徽州。竹林、茶园、小桥流水,以及一座座徽派建筑,没有单调,更多的是和谐。”

配图依然是一幅幅照片。每一个静止的画面背后,仿佛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坚韧。这坚韧透过屏幕传到我心房,就蔓延成无止的悲伤。

手机响了。妈妈打给我:“柚柚,今晚回家吃饭不?你能不能叫陆喆跟他妈妈说说,如果真有心要娶媳妇,别那么斤斤计较,我已经很让步了!他妈妈这副德性,妈就怕你嫁过去受委屈……”

打发完妈妈,我趴在桌子上,发了一条短信息给陆喆:“我想去看海,现在。你开车过来。”

几分钟后陆喆回复:“这种天气开车出来会死人的。都要做人妻了,别那么任性。”

“我们去旅行结婚吧。”我不甘心,再发。

“乖,别闹别扭。我们的婚礼一定会很盛大好看,让你美美的。我在忙呢,先不聊。”十几分钟后,陆喆才姗姗回复。

电脑屏幕不知何时已经转换成自动屏保。“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几个黑体字在屏幕里悄然飘来飘去。

我捧起一杯绿茶,晃动一下鼠标,重新进去“风一样的男子”的博客,翻滚到最后一页,从第一篇日志开始看起。

博客的主人叫做罗中隐。

他曾说我有着南方姑娘的特质,温暖、柔韧,令人心动;我当时只是笑,心想,那你便是从西伯利亚而来的寒风,瞬间席卷我的整个领空。

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本意是第一次和你见面,就像看见老朋友一样。云南有一种烟叫做茶花烟,它的烟盒上就用了这两句诗。很多人因为这两句诗,而迷恋上这种烟。这首诗一共有四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我的茶花烟叫做罗中隐,比我高两届。十三岁那年,在四中的足球场旁,我怀里揣着书本,默默地看着球场上拼命奔跑的12号。浓黑的眉毛,像刺猬倒刺一样的头发,以及总是湿漉漉的12号黄色球衣,曾伴随着我整个少年。

年少的爱恋不求结果也不求回报。若干年里,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以让我的心暗喜无数光阴。

这种快乐很无忌,一直持续到20岁。我站在大学校园里,站在和罗中隐同一所大学里。我穿着白色棉布裙子,在图书馆门前等待再次和他装作偶遇。罗中隐和一个长发女生肩并肩说笑着路过,丝毫没有留意到站在墙边的我。

那一个下午噤若寒蝉。

罗中隐是学院旅游协会与摄影组的成员。他有一个博客,叫做“风一样的男子”,颇有点击量。我像许多不知名的游客一样,时不时进入他的博客,看他记录出行的点滴,看他的自信与随心,看他的率性与雷厉。

我想,也许没有哪一个粉丝像我一样忠实,悄悄关注一个博客,可以关注7年。

7年可以发生很多事。譬如,罗中隐毕业,进了外企,辞工,出行,再重新工作,辞工,再出行,周而复始。又譬如,我跟着毕业,工作,跟一个说爱我的人谈一场不咸不淡的恋爱,见家长,以及筹备婚礼。

罗中隐曾在其中一篇日志里放上自己徒手攀华山的照片,旁边插了一句小小的话:什么是你做过最酷的事,什么又是你做过最好的事?

最酷的事?我衔着吸管盯着屏幕看了好久,然后自己对自己说,没有,一件都没有。

27年来,我的人生按部就班,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恋爱的时候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有条不紊,老死而止。

而在生活中,我们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骗自己。

如果不算时间上的差距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可能。人可能会去追求一段过去了或者没有结果的感情,也可能会去追求一个没有可能和ta发展感情的人。

一个月后的婚礼有多盛大?我有多美?有点遗憾,我不知道。

我翘婚了。

辞掉工作以后,我背着背包一个人上了火车。去哪里?每一处。每一处罗中隐博客里曾到过的地方。远方舔着地平线的最后一缕黯淡的余光,深蓝的夜空吞没了最后一片残云,向远方一盏一盏地蔓延开意兴阑珊的灯火。在呼啸的火车中,我新开了一个博客,写下了第一篇日志: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酷的一件事。

我沿着他的每一步足迹走。如果不算时间上的差距,我和罗中隐近得只隔一个身位,或者是肩并肩。

人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理由吗?不的,至少对我来说是不。

在世上,有人追寻自由,有人追寻安定,有人追寻爱,有人追寻被爱。

我是哪一种?而你,又是哪一种?

好久不见

2013年末,我的这一站,到了安徽蚌埠。适逢梨花节,我背着背包,站在一片雾霭般雪白的梨花林里。

游人如织。

我在梨花林里穿梭,直到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在异乡的旅途里有人大声地喊我的名字。

我停住脚步,缓缓转身。

罗中隐站在我面前不远的地方,带着一脸不相信。

周围弥漫着梨花的淡淡清香。时光犹如静止。

他朝我走过来,带着隔世的感觉。

我闭上眼睛,然后睁开,向他微笑着伸出了手:“好久不见,师兄。”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 篇7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里,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人生;我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世界;我得到的,不过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件寻常的小事,待到秋叶落尽时,却成了我们心底里最美的记忆。

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我拉着奶奶的手走遍大街小巷;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我求着爷爷陪我下棋;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我让哥哥陪我玩躲猫猫的游戏。转眼之间,我们都长大了,爷爷奶奶也都已经老了,我们再也不会拉着他们的手去讲那些有趣的事了,我们再也不会去和哥哥姐姐分享自己的秘密了,我们变得沉默了,失去了小时候那份独有的童真,我们变得忧郁了,失去了小时候那份独有的快乐,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庇护了。

可是,当你静坐下来时,你是否会想起当年的你笑声传满了整个村庄,你是否会想起当年的你在妈妈洗衣服时坐在旁边玩洗衣粉泡泡。但是,这一切都回不来了,时间在走,年龄在长,懂得的多了,等待的多了,快乐越来越少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将那一份纯真保留在心底里,别让世俗玷污它。

天津中考作文: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8

当时只道是寻常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中考历程。和平区的各位看到我这题目应该会有共鸣,这是今年和平一模的作文题,这的确是一篇高难度的作文。今天想借此机会,来重新完成整篇“作文”。(当然我知道还是会跑题,不过无所谓了)

说起中考,我觉得并不只有初三一年,整个初中都在为中考准备。

由“小”升“初”

作为最后一届有小升初考试的学生,相信大家对于小升初并不陌生。我是来自郊县的一名学生,在当时基本是正常发挥,就可以进入本区最好的初中——一中。然而作文跑题,连二中都没让我去,直接将我送回原籍。当时的我悲痛万分,以泪洗面,就连开学后也调整了好久。我不知道我在这个学校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也知道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但我就是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时间会抚平一切,渐渐地,“那一抹心痕”带给我的痛不那么沉重了,我在那所中学学会了面对人生挫折,学会认清自己,现在看来,挫折的确会但给人痛苦,但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准初三

之后我转入邻区一所较好的中学,在初二这一年,我的确觉得自己是一名初中生,有了学习习惯,目标,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从初二开始,我就狠抓物理,注重基础知识,课本习题,在当时班里几乎没有人写物理作业的情况下,我物理练习册上的字一个也没落下。物理这门学科在中考中算是一门难科,但我很庆幸的是每次考试,物理成绩的优异都给我的努力最好的回报。这一年的确很拼,我记得曾有几次奋战到半夜(也许是我效率低);我记得在期末时,找来市区的期末试题,一套一套的训练自己。在这一年里,的确也碰到过一些困难,例如我把物理成绩看待过重,有种求全心理,导致出现一两次低级失误,物理老师找到我后,告诉我放松心态,轻松应考,切忌求全心理,在生活上不只有学习一件事,还要有其他的活动、娱乐。

初三

第一学期

初三这一年是最关键的一年,课外班也逐渐从线下走到线上,学校每天也加了节大课,课程进度明显加快,每个月都有月考。初三着实比前两年辛苦,我对于数学学科多下功夫,早早训练压轴题,认真整理错题,使我在数学方面扩大优势。加上前两年好的习惯,在初三得以延续,我取得了梦幻般的开头,五次月考,打出一波五连冠,甚至我自己都被吓到了,然而真正的糟糕,在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

结课考·一模

我们学校与河西区联考,与之前的校内考试相比难度陡增,数学第一次没上110,化学继续之前的病态,就连最亲爱的物理也让我不会压轴题,总分跌到第四,年级组长老师找我谈话,告诉我要放低姿态,考试时不要胡思乱想,就想着自己,还要从自己的弱势学科上多下功夫。我吸取教训,将其他区的模拟在家当中考一样限时训练,拿一飞冲天中的压轴题一道一道训练,物理化学还专门买了专项训练的练习,遇到不会的多问。到了五月初,一模考试,结果考的还不如结课考,数学虽然十分难,但是不应该低于100,化学答得更是一塌糊涂下了90,总分已经出了前十,我懵了,我觉得我不是被失败打倒,我是被失败打蒙了,都说在一模的时候能看见自己的长进,一模出的很像中考,都说化学简单,都说平时90、70,中考化学都能95,怎么都一模了,还有45天中考,老子的化学还没上90啊。那段时间的我,心情糟糕透顶,我努力了一个多月,结果越练越回去……当时,年级组长老师再次找到我,她指出我节奏有些乱,应该跟紧老师脚步,上课即使讲最基础的“套路”题,也要扎扎实实的跟住,过于注重压轴题,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母亲也似乎意识到我的问题,她不断给我减压,说去不了市里,留在本校实验班不也挺好的吗。我在她的手机上,看见了与心理老师的留言,请教老师如何调节我的心态。我仔细的思考,这一次,我真正的放下了包袱,不再纠结压轴题,跟紧老师脚步,扎实基础,不再想自己的目标,把目标降低,把姿态放低,我变得更加轻松。终于……

中考体育

说二模之前,先来聊聊体测。体测这一路走来,甚至比中考还辛苦。初一时,第一次测试1000m,我跑了个可笑的7分30,倒也不是我不想跑,我这肺活量先天就比别人差一大截,可我不想就接受体考无法满分的命运。于是,每天放学回家,我都在小区先跑两圈,刚开始根本坚持不下来,但似乎有一种力量支持着我不要放弃,三圈,四圈,我逐渐可以坚持下去,无论作业有多多,无论天气炎热、寒冷,我没有停歇,也许奔跑的时候常常会有酸痛,但每次到达终点后我都会感到“我奔跑,我快乐”。6分、5分、虽然我的成绩还是倒数第一,但每次测试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初三最后一学期,我又犯了难,成绩处于4分10s+久滞不前,眼看体测就要来临,我不想让两年多的汗水白流,找到老师,询问练习方法。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改变训练方法,严格要求自己,终于我突破了瓶颈。终于到了上场的那一天,跳绳150+平稳通过,实心球9.7m正常发挥,走到跑道上,我告诉自己,两年半的努力,即使满分不了,也没有遗憾。

冲!像平时一样,我找到不错位置,一圈400m下来,听着场外体育老师喊着1分15,不错!我信心爆棚,坚持坚持!2分50,冲刺!最后一次200m我甚至感受不到任何东西,迈向终点。一个戏剧性的成绩——3分50,满分!当我听到这成绩时,我滑跪在草坪上,仰天长吼,这“镌刻在心中的画面”,这两年来的奔跑岁月,炼就我一颗顽强的`心,我佩服我的勇气,佩服我的坚持。

二模

对,在二模中,我找回了自己,数学基础不再失误,物理回归巅峰,化学进步显著,我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亲,他们在我最迷茫时,成为我“心底的一盏明灯”。

中考

黑板上的倒计时来到个位,中考真的来了,放平心态,就当是天津四模。语文下来,觉得有些模拟的味道,名著不像去年那样刁钻,作文在月考练过;数学让我略有失望,18没花太多时间去看,25解的时候略有慌张;第二天理化感觉有难度,主要是考察的有点偏;英语十足简单。第二天对对答案,让我欣喜若狂,数学25的答案在最后时刻搞出来了,物理的公式推导竟然也推出来了,同时也有些担心,害怕作文会上演小升初的一幕。7月6日,查分时,我竟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成绩,我从来没想过会如此之高,在模拟时,我的分大概在河西区500名。当时的我真的很开心,这是我“最美的时光”,三年来的苦总算没白吃,汗总算没爱流。

尾声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9

——《庐州月》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清明雨上》

诗歌死了吗?看看许嵩的歌词就会得出否定的答案。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庐州月》和《清明雨上》。

故事凄美,哀婉动人

儿时凿壁偷光,如今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许嵩是一个用歌声讲故事的人:

花前月下,我们是多么恩爱,多么缠绵。提笔画眉,对镜贴花,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三月三的野外湖边,我们并膝长坐,对诗戏词;七月七的葡萄架下,我们低头浅笑,燕语呢喃。那日水边分别,乌蓬里传来的那一曲离殇,让我肝肠寸断,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和你分开,想当初又是多么坚定地要回来娶你,但题名金榜,一切不复从前……

望着天上的这轮明月,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但送我的那缕青丝,我会一生珍藏……

《庐州月》,让人想起李商隐的那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再听《清明雨上》,那悠然的清明时节的旋律浮出的是对曾经的深切怀念:

早晨,晨曦透过东窗,抚在我脸上;傍晚,夕阳渐落,窗外朵朵云彩悠闲地摇摆——我看到了你那被夏日荷风徐徐卷起,微微飘扬的衣角。而今书房静寂,书桌上积起厚厚的尘灰,七年的封笔,仅因寻不到你的身影。东窗放瓶,西窗放镜,再在中间放上时鸣钟,想要终生平静,却还是不能把你遗忘。又到了清明,雨飘飘洒洒。折起一朵朵小花,放置于你的坟上,再轻轻哼起那首你最爱的歌,寄去我对你不变的哀思……

两段凄美的故事,或借月光说事,或托清明怀人,让我们走进抒情主人公的悲凉。也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寻不到天堂”时再去想念,要是珍惜眼前,把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人间。就让《清明雨上》伴我们喜,伴我们怒,伴我们悲。

典故繁多,意象优美

歌词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其中,使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当代的音乐形式,又有古典的语言内蕴;既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又有传统的精神与品格。

“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原文是“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相怜?”——一个没有梳妆的女子将长发披在肩上,温婉地躺在恋人的膝上,惹人怜爱——现在想起来仍觉温暖。再结合后面的“一苦十年寒窗”,猜想主人公十年寒窗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女孩子相陪呢。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出自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酒后狂言,极言怀才不遇。“虚妄”是佛家语,无实曰“虚”,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实,不真实,不存在。主人公似乎已经不在乎当年苦读十年换来的名望。淡看了浮名,那现在在乎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大家熟悉的“凿壁偷光”“红袖添香”“桥边红药”“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

如果这一个个的典故就是一个个的意象,那么,在这方面,《清明雨上》与《庐州月》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明时节濛濛的细雨,“窗”“桥”“木雕”“井”一一陈列,远方悠悠哀婉的琴声,飘浮不定的红烛,寄托相思的花、瓶、镜、钟——这些意象的叠加,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表达主人公虽然极力想过平静的生活,掩饰心中的苦楚,却依然抹不去痛失所爱之人的遗憾和痛苦。

四月,清明。这样一个特定的季节,一切令人黯然销魂,一切让人怅然若失。

表达独特,旋律动人

许嵩的歌曲能够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让人为之震撼,那么一丝淡淡的无奈与忧伤,很容易勾起我们尘封的记忆。

不拘一格的曲风搭配独一无二的唱腔。它把作品演绎得恰到好处,完美到无懈可击。《清明雨上》里既含有一种怀旧情怀,又有现代的流行元素;曲调里既有多种民族乐器的加入,又有现代鼓点的陪衬——曲子古今搭配,小家碧玉又大气磅礴。

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庐州月》《清明雨上》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庐州月光,洒在心上”“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与“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反复吟唱,使全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以平和的方式来抒发平和的感情,达到委婉含蓄而又能充分抒情的效果。

另外,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使歌词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而歌者深沉的思念之情就在这和谐变化中步步深化,渐入化境。

和谐而灵动的旋律,略带迷离的音弦,忧郁又不失节奏的曲调,有一种缓缓的叙事的感觉。当一种难以名状的音乐敲击我们的耳膜,震撼我们的心灵时,就会产生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我想:自己作词,自己谱曲,自己演唱,能把“音乐”诠释的如此深入人心,在流行乐坛中这样的歌手实属难得!

千百度

词/曲/唱:许 嵩

关外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

寒来袖间 谁来为我 添两件

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

怅然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

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

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

旧楹联红褪墨残 谁来揭

我寻你千百度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百度 又一岁荣枯

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

当时只道是寻常优秀作文900字 篇10

记得那时,爷爷习惯吃过早饭带我到公园散步,我喜欢爬山,就央求爷爷带我到离家较近的堆山公园去玩,每次央求爷爷去爬山的是我,每次半途而废的也是我,每次央求爷爷背我下山的还是我,就这样,在爷爷的爱抚的目光中我快乐地一天天长大。骑在爷爷的背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我就兴奋地左摇右晃,不断地拍打着爷爷的背,爷爷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迈开脚步,重重地落下去,双手紧紧地抓住我的腿,我能清晰地听到爷爷的膝关节“咔吧、咔吧”地响。那时,我只觉得爷爷陪我爬山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五岁时,我开始上学前班了,爸爸经常加班,不能接我回家,我只能住在爷爷奶奶家,有时一连几天都见不到妈妈,十分想念,我便要求爷爷骑车送我回家,一来一回,需要两个多小时。每次一到家,我也只顾得扑在妈妈怀里撒娇,都没有和爷爷说声再见,他就骑车回去了。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爷爷回去的时候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路灯也不算明亮,爷爷不慎和一个逆行的电动车撞上了,车子刮破了裤子,直捣膝盖,顿时鲜血染红了裤子。后来,伤口愈合后,膝盖上也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那时,看着爷爷的伤,我想这不是我的错,孩子想妈妈是很正常的。

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非常顽皮,完全不把作业当回事。每次爷爷给我检查作业时,总是皱着眉头,一个大大的“川”字挤在双眉之间。有错误时,爷爷耐心地给我讲解,而我也因对自己的作业不满意“哇哇”大叫,爷爷受不了我的高嗓门,常常被气得脸发青,嘴发抖,心口疼痛,但没有一句批评,直到我的作业修改完毕,他深深地吸一口气,下楼去散心,有时很晚才回来。那时,我想,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是理所当然的。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篇11

拿到书以后就找了各种机会去读它,其实我也怕,我以前并不是个喜欢诗词古文的人,我怕差距太大,读到一半读不下去想放弃怎么办。但原来真的是自己杞人忧天,现在,翻开一篇新的来,我都很认真地将它抄写在纸上,去度娘那里查每一句的释义,查里面某个词的出处典故,直到了解了整篇的大意,再回过头来轻轻诵读安意如那带着画面感的陈述。跟着她笔下的他,或悲或叹…唏嘘弹指…这会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是要怎么办才好…

我觉得纳兰容若应该是个处女座!光是这成天深更半夜不睡觉的功力就可见一般啦。还总理想现实傻傻分不清楚,成天幻想着能在一方净土上,和某个相爱的女子,互相赌墨泼茶,神仙眷侣,不问世事。但那种地方,终究只是太虚幻境而已。况且,以他的性格,根本抛不开世俗的包袱。不管是在事业上的责任心,还是对家中两老的衔食反哺之情,他都不可能轻易放得下。这样的人儿,什么都看得太过通明透彻。人可以浑浑噩噩,傻里傻气地过一辈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心如明镜的他,被层层现实束缚,冲不破挣不脱,就只能苦了自己,连带着身边那群靠他越近,就越会心疼他而甘愿委屈自己的红颜知己们。他的红颜知己实在也都没什么好下场,人活短短一辈子,真的只要有那么一个人记得自己,怀念自己就够了么?!

描写当时只道是寻常抒情散文 篇12

认识墨含很久了,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可是我这个人比较慵懒,不大喜欢动脑,所以一直也没动手。墨含真实得如同你我身边任何一个朋友,或同事。不同之处是他是把我们或熟视无睹或刻意回避的东西,以深情而又细腻的笔触写出来。

墨含的文字并非如我最初想象的柳永式才子佳人吟风弄月、儿女情长,更多的是平靜地描述他所見的现实中普通人生存状态,又或是每一个人心底里埋没尘封了很久的思绪情感,有时略作感慨,有时宛如一把岁月的刀,慢慢的切割着你麻木了的心绪。他既不愤世嫉俗也不粉饰太平,其文中滋味,任人品评。

记得初识墨含之时,我也是不经常在网上行走之人。那时他在家园音画网站做站长,在群里常常看到和听到他的文字如何深情、如何读之不厌等的网友评论。那时的墨含在家园已很有名气,而我在群里却是默默无闻,当我主动加他好友之际,心情却是忐忑不安,惟恐他拒绝我。让我惊喜的是,他很快有了回复,他的谈吐是那么和蔼可亲,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那一夜我们谈了很多,喜欢的不喜欢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心里生出细细的欢喜。

其实,之前墨含的`文字我读得并不多。生存在社会夹层的我,总带着一些小女人的无奈情绪,年纪渐长竟略有避世之念,更偏爱看一些浅显的东西消磨时间。而墨含的文字却恰到好处地惊醒了渐渐沉睡的我,刺激着我血液中本已被岁月麻木的因子蠢蠢欲动,阻止我继续沉睡。

当真实地走进墨含的文字,我惊讶地发现,他的文字就像一位穿着旗袍深藏绣楼的旧时闺秀,温婉清丽,需要慢慢接近细细欣赏。《琵琶语》: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往事如烟》:爱情是那么累,、那么痛,却又伤得那么深;《爱是一生的承诺》:凄美的爱情,明明爱得死去活来,却被现实社会生生阻隔,偏偏又藕断丝连,情难自禁,曲折缠绵。

墨含的散文似在琵琶声声里品青梅酒,或是陈年的女儿红,醇而冽的清香中带着些许苦涩……读他的文字,仿佛是在雨夜里与他对坐在幽暗的烛光下对酌,听他讲某一段行程的回忆,故事里有你、有我、有每一个人默默行走在人生某一个角落里的背影;屋子的某个角落里播放着古筝曲,一曲終了你的情緒或許還沉浸在故事裡,转过身,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烛光里若隐若现,红尘中,你读到的,是一个男人的苍凉和迷茫。

文如其人,墨含好酒。在他诸多文字里都有酒出现,他时常自语般说,又喝多了。然而我认识他几年从未听过他说醉话,偶尔说一些酒话,片言只语里也正如他一杯酒里的苍凉,沉沉的,厚厚的。醉话是酒精战胜意志的信口开河,而酒话是饮者心底不肯轻言的思想借着酒香升华。酒话凝成的文字也仿佛带着酒香,隐约有一分醇两份涩三分怆然……这样的文字我往往不忍细读,怕不由自主地陷入那种苍凉的意境中去。然而墨含并不苍凉,尽管他目睹了许多苍凉悲怆的故事,可在故事的背后我们还能够读到他所渴望的:温暖。是的,正如他的朋友所下评语:读懂了,会痛!

墨含是个深情的人,也是一个心细的人。其人,淡如其名,不染风尘却非孤立独行,每每读过《片言只语》和那篇《雨碎江南》,心底却不得不叹服他有善于发现让人感动的敏感心性。正如他的文字,文如其名,烟雨蒙蒙中却墨香四溢,婉约中带着深情与清愁,执着地用笔写着。

当时只道是寻常优秀作文900字 篇13

——品诗经《绿衣》有感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之咏硕人,道尽了庄姜之美的传神,一颦一笑,目光流转间艳光潋潋。可叹,纵然如斯,道不尽的忧愁落寞,在那绝伦容颜背后使人更为叹惋。因了这般,便有了卫庄公的抱衣伤怀,便有了《绿衣》这首堪称悼亡始祖的诗。

初读《绿衣》,便觉得此诗中悲伤怀念的氛围甚浓,那两句“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将内心的痛苦不带一分掩饰地表露出来:我的内心十分伤痛,这份伤痛何时才能停止,而我又何时才能将你忘却。朱熹在他的《诗集传》里说道:“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做此诗。”我是不太赞同朱熹的这个观点的,反而《孔子诗论》中云:“《绿衣》之忧,思古人也。”却是与我心之所向更为契合。古人,旧时亦为故人。“绿兮丝兮,女所治兮”,看着那一针一线,就仿佛看到了那个如空谷幽兰般贤淑的女子,安静地坐着,细细地缝着。天渐转凉,看着故人旧时的衣物,想着如今再无那体贴的提醒使自己免受这寒气的侵扰,想着再无那关切的话语使自己冷静处事,忧从中来,不免心生悔意。悔着当时的理所当然,悔着当时的不知珍惜,更悔着让那个美好的女子落寞而去。“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正是庄公心中百转千回所叹。穿着葛布衫,秋寒入心,不知是薄了衣裳还是薄了心。

《绿衣》后,仿着这般表现手法,借着遗物抒发情思,发着物

在人亡感慨的诗作广而传行。如那潘岳的《悼亡诗》中的“凛凛凉风起,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岁月寒”取的便是《绿衣》中的第三、四章意。再如元稹的《遣悲怀》中的“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也全由《绿衣》所出。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人士的职业规划下一篇:海陵岛游记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