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篇1

最好的劝说方法是:让孩子把本来模糊不清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告诉孩子如何思考,引发出孩子最深层次的动机,让孩子明白这想法是他自己的。比如,如果我的孩子说不爱学习,我会引导他说,“这根本不是你真正的想法,你真正的想法是怕努力了也不会,而显得自己太笨。”

我向孩子保证,在中小学阶段,数学没有难到努力了还学不会的程度。如果孩子一开始就体会到了“会做”的感觉,就会在学习数学上倾注更多的时间,进而取得好的成绩。

具体说来,劝说孩子的方法有正反两个方面:努力学习的好处,不努力的坏处。

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孩子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比如,在小学阶段,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孩子的学习,要告诉孩子,如果没有基础,在高一级的学校里是很难学下去的。一旦落后,再要跟上大部队就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能学好,这样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好好学。

只有父母自己深层次地相信的东西才能让被劝说者——自己的孩子,真正相信。只有父母对自己有信心,在学习中确实体会过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也的确相信愉悦感源于解决难题的过程,才会在劝说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相信这种感觉的存在。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篇2

一、把握学员思想, 做好针对性辅导

学员入团以后, 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然而这些新奇也会随着对环境逐渐的熟悉而消失, 另外学员还可能随着学习课程的紧凑、枯燥而产生厌烦心理, 甚至出现求飞欲望后退等, 这都需要教员时刻关注学员思想变化, 及时给学员做好心理疏导, 多讲一些事实, 多讲一些英雄事迹, 更好的引导学员的思想回到最初的飞行梦想上来。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 学习态度也就随之端正了。

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学习什么, 首先要对所学对象产生兴趣, 学员同志们刚刚入团, 对学习飞行的兴趣非常浓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员一定要抓住学员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的时机对学员进行表扬, 而不能做的不好批评, 做的好也批评, 这样一来会让学员对学习飞行失去兴趣, 产生“反正做的不好, 干脆也不学理论了, 到时候真正飞起来就听天由命。”特别是现在接近九零后的孩子, 逆反心理特别强, 所以, 教员一定要给学员创造好学习生活环境, 让学员对自己有信心, 对学习有兴趣, 要以鼓励和批评相结合。只有这样, 学员才能持之以恒, 将浓厚的兴趣带到学习过程中, 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形成良性循环。

三、抓住课程重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刚开始地面预习课程, 时间紧, 学习内容多, 教员一定要给学员安排好课程, 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 教员一定要有一个统筹计划, 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有条不紊, 只有这样学员才能不左顾右盼地去看别的小组的学习内容, 才利于学员更好的掌握。只有这样教员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处理地面教学和空中教学的关系。如果把地面教学比喻为“磨”功, 空中教学就应是“点”功。“磨”功就是地面教学肯下功夫, 不厌其烦, 反复讲解, 反复操练。“点”功就是问题一眼看穿, 原因一语道破, 难点一次性解决。“磨”与“点”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地面教学, 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每个新课目前的实施程序练习要熟练;二是每次飞行后的问题必须清楚;三是课目进行中不失时机地穿插知识教育。空中教学应针对各课目、各阶段训练特点, 因人而异,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员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 防止简单、粗暴、急躁。

四、全面挖掘学员的潜力, 正确处理示范和放手的关系

上面已经提到要多进行鼓励式教学, 同时还要根据学员的个人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开发学员的智力, 那就要做到多提问, 多和学员探讨问题, 防止教员不给学员思考的空间,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或者是教员永远是对的这一教学思路, 都不利于学员潜力的挖掘。

而示范与放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挖掘学员潜能的有效途径。如何认识、运用这两个教学手段, 是教员面临的重要关口。往往有的同志, 想做示范时却做得不成功, 想放手时有出现较大偏差, 这其中除了个人技术水平之外, 还有教学经验的问题。然而这样, 就将学员的能力压制住了, 不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也就无从谈起潜力的挖掘。因此, 示范要力争做得标准, 地面一定要和学员协同好;放手时, 要做到放手不放量, 把学员的动作控制在“包线”之内, 要做好随时参与操纵的准备。

五、加强学员注意力分配的地面教学

注意力分配, 它既是掌握飞行技术的基础, 又是提高飞行技术的关键。在飞行中, 只有当你发现了偏差, 才能实施修正动作, 怎么发现?这就是一个注意力的问题。因此, 注意力分配的教学, 是始终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飞行的特殊性, 飞行中的注意力分配, 时刻都受时机、时间、空间的限制, 于是, 注意力分配的地面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 如何做好注意力分配的地面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 可以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学习注意力分配的方法:

1) 讲清注意力分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教给学员一套正确分配注意力的方法。

3) 引导学员进行切合实际的注意力分配练习。

4) 引导学员练习扩大注意的范围和内容。

六、突出学员个性发展, 鼓励创新式学习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要突出学员的个性, 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不是太好把握, 也是教员们一直在讨论, 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 在培养学员综合能力的方面, 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 一定要给学员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但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 要在实际的学习、训练、生活中鼓励学员个性的发挥, 而不是盲目的压制学员。当然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 这就是要根据学员自身的情况不同, 分别进行把握。我想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员的个性在整个飞行、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学习钢琴 篇3

[关键词]儿童 兴趣 钢琴学习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大众艺术欣赏能力要求的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儿童阶段音乐教育的发展,故而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钢琴热”。然而,除了少数天生对钢琴极感兴趣的孩子外,大部分孩子都抱怨“学琴苦”。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愉快地学琴、有兴趣地学琴,笔者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

一、了解儿童学习音乐的特点

儿童期是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最负盛名的小提琴与钢琴等器乐演奏家帕尔曼、梅纽因、海菲斯等人都是在3~5岁之间开始学琴,在幼儿阶段奠定了扎实的“童子功”,令他们终身受益。音乐大师莫扎特在4岁时就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根据有关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的归纳表明:儿童0~1岁,对声音做出各种反应;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唱出;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此时开始学习钢琴演奏,可以培养绝对的音高感;4~5岁,能辩识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能理解和分辨响声与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的好听;7~8岁,能鉴赏协和与不协和音程的能力;8~9岁,在歌唱及其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觉较过去好;9~10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韵律感,能感知声部旋律;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可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都有相应的音乐发展能力,同时能窥见随其年龄增长而得以发展的音乐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钢琴学习有利于儿童手指、身体动作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且钢琴也需儿童的听觉、触觉、视觉、运动觉等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儿童时期接受的音乐技能训练对其以后的音乐能力发展有深远影响。我们应掌握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依据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音乐能力特点,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二、培养与发展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凡是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探究,其学习过程也显得非常轻松愉快。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怎样培养与发展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1.了解每一个孩子。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钢琴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并规划孩子要在某阶段考钢琴多少级。这就给他们的学习中带来了很大压力,逐渐把他们对钢琴的主动性学习转变成了被动性练习。待孩子厌倦甚至讨厌练习钢琴,家长就把最终原因归结为孩子缺乏“音乐天赋”等原因。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兴趣”与“天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赋”是先天的,由人的遗传素质决定。每个孩子最初在音准、旋律、节奏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开始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则更显重要。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首先了解孩子是否喜欢音乐,是否喜欢钢琴。如果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同时,还要了解孩子的性格。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与发展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指法及音阶练习都很枯燥,虽然他们有强烈的的好奇心,但长时间的枯燥练习会使他们心生厌烦。如果不注意其兴趣的培养,一味强逼,不仅厌倦情绪强烈,甚至会厌恶练琴。儿童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很容易接受。在钢琴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与发展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①在示范弹奏标题性乐曲时,最好先用形象的语言或采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生动讲给孩子听,激发他们学习这首乐曲的兴趣。②儿童有喜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的特点,可采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③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演奏,不仅丰富了舞台经验,还锻炼了心理素质、培养了表现能力,也能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并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克服急躁情绪,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儿童在学琴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点,如手指僵硬、无法放松、折指或不完成作业等。这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切忌训斥孩子,或粗暴地掰着孩子的手指触键等,这会使他们的自信心丧失,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且可能导致厌学。因此,可以首先应该告诉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如何面对它、解决它;同时给孩子讲解一些动作的窍门,让他们找感觉,达到游刃有余地掌握钢琴弹奏技巧的目的。在学琴的过程中,当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而应该耐心地寻问没有完成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练琴,还是遇到了困难?我们要与学生一同分析问题,克服困难,盲目急躁与训斥只能事与愿违。

四、布置作业科学性、合理性

儿童学琴存有个体差异,因而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学方法上要因人而宜,在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作品表现要求上也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布置作业的时,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给不同程度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对练琴的兴趣就更浓了。切忌超能力、不切实际地布置作业,这不仅挫伤孩子学琴的积极性,也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总之,只有在正确了解儿童的基础上,遵循愉快教学的原则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减少他们学琴的心理负担,不断培养和发展其学习钢琴音乐的兴趣,才能提高弹琴的“琴趣”,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学习钢琴。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篇4

要想孩子学习好,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说好,每天放学后回到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全家一起吃饭。孩子也很听话,每天进门先写作业。可是一天,因为学校放学早,于是孩子和同学到外面去玩了,结果忘记了时间,奶奶看到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就没有去叫孩子回来,妈妈下班看到孩子在外面玩,也没有叫孩子,而是回家来做晚饭。那天天黑了孩子才回家来,进了门妈妈很平和很温柔地问孩子:“宝贝,作业写完了吗?”孩子说:“没有,我玩得太高兴了,忘记了。”妈妈说:“我们说好的,写完作业才可以吃饭,那你现在去写作业,等你写好了我们再一起吃饭。”饭后妈妈说:“你看,因为你没有完成作业,一家人都只能很晚吃饭,我们还好说,奶奶那么大年纪了,吃饭不依时对身体影响大啊。”“妈妈,我知道了。”以后,孩子每天回家都是先写作业再去玩。家长给了孩子明确的态度,孩子也就有了做事的标准,并养成习惯。

如何正确有效的学习日语语法 篇5

1、语法是什么呢?

所谓语法,是指“连接单词,组成句子时的规则”。日语语法也不过就是把日语单词连接起来,组成日语句子的规则。学日语语法跟我们学英语语法一样,不掌握它,就不能正确理解日语句子的意思,就不能说好、写好日语。

2、日语语法包括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面向初级阶段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所说内容也只涉及初级阶段的内容。学习初级阶段的日语语法,应学好以下内容:

(1)全部格助词及助动词的基本用法;

(2)绝大部分接续助词及系助词、副助词的基本用法;

(3)动词、形容词、形容动的活用变形;

(4)部分语气助词(即“终助词”)、形式名词和主要副词的基本用法;

(5)基本句型的句子结构;

(6)日语时态和语态的用法。

3、导致日语语法难学的原因

(1)日语的语序和中文不同。

日语句子的结构是主语-宾语-谓语,与我们中国的句子结构不一样,导致我们在使用上的不习惯。如:我洗衣服这句话。按照中文是:我(主语)洗(谓语)衣服(宾语)。在日语中是:私(主语)は(提示词)服(宾语)を(格助词)洗います(谓语)。

(2)日语句子经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

日语句子喜欢省略主语。例如:映画を見ています。正在看电影。至于谁在看电影,这个我们要从上下文去理解。主语和宾语的省略,也会增加我们队句子的理解。

(3)日语助词和助动词等的用法繁多且复杂。

日语助词和助动词等的用法繁多且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格助词“に”的用法就有十几种。每一个助词,都有多种用法。有的助词与助词用法差异很小。这无疑就导致记忆学习上的困难。例如:「が」和「は」不仅可以提示主语,还能够提示宾语、状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提示各种补语。这是相同点。可在用法上,又有很大区别,如当疑问词在主语部分时,只能用「が」提问,而不能「は」提问。相反,疑问词在谓语部分时,提示的内容已经明确了时只能用「は」,而不用「が」。

(4)固定句型很多。

日语的很多意思的表达都有固定句型,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去具体记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如果遇到包含没学过的句型的句子你就不会知道句子的意思。另外,还有很多句型意思相近,只是使用场合不一样的情况,这无疑也增加日语语法学习者的学习负担。

如何正确有效的学习英语听力 篇6

(一)精听:

精听的目的是系统学习语音、积累小词习语、句型表达和背景,可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一是模仿法:精听一段文字,然后参考听力原文,跟读模仿到语音、语调分毫不差,甚至录下自己的发音和原音比较,逐段纠正语音、语调。

二是听抄法:又称四遍法,第一遍听大义;第二遍利用复读机尽量听写出每句话,但不要参考听力原文;第三遍和听力原文比对,找出听不懂的原因;第四遍翻译或者背诵。

精听后务必趁热打铁,总结知识点:语音强调三点,一是建立单词正确的“听觉形象”;二是熟悉连读和失爆等变音现象,它们本质上是人们讲英语语速快时为了方便发音的自然结果,却造成我们分辨词语的困难;三是注意重读和语调,它们传递着超出词句本身含义的内容。小词习语强调小词搭配,比如多如牛毛的含get的短语,如同汉字中越是简单的字越难写得漂亮一样,小词搭配经常造成理解障碍。而句型表达和背景学习重在吃透听力原文,以阅读促听力。

精听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必须净化练习环境,否则容易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但精听比精读更容易疲劳,时间不宜过长,各类英语考试的时间都在30 分钟左右,所以练习也以这个长度为宜。

(二)泛听:

泛听目的有二:一是练习捕捉大意,让理解单位从“词汇”到“句子”再到“大意”;二是熟悉语速和语境,既真实英语的使用环境。切忌把泛听当精听。战胜“细节完美主义”的办法是重大意而非细节,重内容而非语言,重正在听的内容而非听过的内容。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泛听要形成“磨耳朵”的习惯,充分利用排队、等车等边角时间,泛听之后还要复述大意,检测听力效果。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篇7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这对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十分重要。问题情境应具有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探索性,即当学生面临问题情境,遇到困难而又感兴趣,需要努力克服,经过努力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 更能引发其探究欲望。“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学生心想: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这样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做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又如,我们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电脑上出现画面(圆是正方形的内切圆,相对的两个切点分别为A、B, A和B连接起来刚好是圆的直径,线段AB长度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小狗从A点绕圆周跑一圈,小猫从A点绕正方形跑一周。问:谁跑的路线长?猜一猜,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现成的结论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二、引导自主探索,激发探究热情

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了自主意识,提高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点拨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例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分组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1) 1/4和1/7%%(2) 4/25和4/11%%(3) 2/5和2/15%%(4) 37/100和7/90。然后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在对每一组分数进行对比中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在这一前提下,让学生去猜想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的什么有关?再让学生通过对分母的奇数、偶数,分母的质数、合数等排除以外,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后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思索,在思索中发现。

三、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能

开展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人人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实现优劣互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要求,采取4人,2人,5人等多种组合形式,或采取组内探究,跨组探究的形式,就相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研讨。至于何时合作,必须把握好时机,当学生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入其求不得之际,开始合作,才有价值。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和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可能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观察电脑演示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倒水”实验,形成小组结论后进行组际交流。这样就实现了在独立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四、引导实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小学数学修订大纲明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种题目结构良好、条件确定、答案唯一的练习,往往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妨碍学生思维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不利。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上要充分体现实践性和开放性。例如“超市购物行动”、“装修房子购买地砖”等实际问题,还可以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如学习“比”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每个人脚长和身高的比(大约1:7),是警察破案时常用的侦察方法,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培养实践能力。在学习《比的意义》后,设计以下条件让学生寻找问题:“小云今年12岁,是五年级的学生,小云爸爸今年40岁,在某公司上班,月工资1500元,小云妈妈每月工资1200元,妈妈单位有职工20人。”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能提出年龄比、人数比、工资比等。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传统应用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针对这一弊端可以设计一些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如:“一个坏掉的滴水龙头,一天在白白流失12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会流掉多少水?”学生必须考虑每个月天数的种种不同,从而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

五、学会评价体验,获得全面发展

使学生学会评价体验,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主动发展的动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篇8

一、选择好导入方式

一堂课好的开头可以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来引入新课,如学习“我国的人口和民族”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让学生一起演唱,优美的歌曲把学生带入到我国民族大团结的浓厚的意境中,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再如学习“长江”、“印度”时,也不妨用歌曲引入,借助《长江之歌》的歌词,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当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束时适当地运用歌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学到知识。

二、充分利用地图和投影设备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也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既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中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也可以使教学更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抓住地理特征突出重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就能够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视听结合,头脑并用,印象深刻。

电化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我们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中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投影技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是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趣味法帮助学生记忆

兴趣是记忆的桥梁,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动因。因此,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把一些地理知识组合在一起,编成顺口溜、绕口令或歌诀让学生记忆。如记忆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及大小顺序时,可以用“亚非美南是南极欧洋”(谐意:亚非一美男子叫南极欧阳),学生听了会觉得很好笑,笑过之后就能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七大洲的名称及其大小顺序了。又如,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可以用顺口溜这样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饮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便于识记。

四、引导学生掌握学法

听课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要渠道,也是学习常规中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听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五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即要求听课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即要求按照教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即要求认真听课;手到即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即要求默读、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决疑难的方法,还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做好笔记可采用三种方法:1.标记法。把教师授课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文文章的相关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2.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空白处记下教师授课时的注释内容,或者分析判读图象的方法以及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3.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的地理原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1.记录教师的板书,这部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2.根据教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等;3.记录教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要花大部分时间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所以,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因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他课堂活动。

如何正确有效的学习好java 篇9

书中提到的适合的合理发展行业或领域,指的是这个行业,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现水平。包括音乐、舞蹈、体育、棋类等有固定评分标准的领域。而那些没有客观标准来评价卓越绩效的领域,如销售、园艺、企业管理等,不太适合刻意训练。

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个领域也像认知范围一样在不断扩大,如文案写作,现在也有一整套有效的培训和训练的方法。随着新兴领域不断崛起,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会沉淀出越来越多的科学方法,形成刻意训练的基础。

2. 刻意练习需要好的导师或教练

这一点书中多次表达得比较充分。

练习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于导师或教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自我调整。

对于初学者,导师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他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即可。如果你已训练了好几年,那就需要找一位更能干、权威的导师。

现在很多人学习利用得最多的是: 网络,

1) 学习资料、资源极大的丰富。视频学习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入门。

2) 在线学习的社群,找到学习的氛围。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找到一位好老师还是非常重要。好的老师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学习监督,这也是很多自学、在线学习无法提供,造成完成率非常低的原因。编程开发经过3~4个月的培训学习,就可完全达到一个入门工作的要求。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找导师学,尤其是在“入门的初级阶段”,不然在这个阶段,很可能你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求和热情会在掌握之前就会消失殆尽。

3.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刻意练习需要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说,不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人的身体偏爱稳定性,舒适区的正面作用是心理安全,自我情绪稳定,维护自我形象。负面作用就是“温水煮青蛙”,松懈倦怠保守,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刻意练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兴趣和喜悦来自于成就感。

4. 刻意练习要有准确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

特定的目标需要量化,目标要能分解成计划来执行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关于目标和计划,有很多原则和实施方法,如SMART,这里不展开。

5. 刻意练习需要有效反馈

即时反馈包括:练习时在哪些方面不足,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以及现在离目标还有多远。

如何引导4岁孩子有效的学习英语 篇10

语言的学习靠积累 选对教材很重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像弹簧一样,需要同一层次足够量的积累,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之路也不例外。中国人普遍具有传统教育中的教材情结,所以经常看到有人到处找美国的教材。而其实,很多家长都忽略了目前国内幼儿英语教育已发展到与国际接轨的较高水平。「博博熊教育」幼儿课程由香港博士团队编撰系统性英语教材,更有牛津字典编辑组成员何婉妆女士独创的Dr Kids Phonics英语拼音系统,从根源解决中国孩子英文发音不标准和阅读量低下的难题,尤其重视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及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国外孩子的海量阅读的关系,就好比弹簧上下两个台阶的直线距离和横着的那根铁丝之间的关系,没有横着的那段距离,弹簧就无法转到上一层。语言的学习靠积累,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如何正确喂养宝宝等二则 篇11

怎样喂养宝宝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为家长做一些介绍。

首先,坚持母乳喂养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合理添加辅食。婴儿添加辅食原因有二;

补充营养不足母乳与动物乳含铁量均较低,维生素D含量也不足,其它维生素含量也因受季节、膳食或煮沸消毒等影响而有所减少。随着婴儿月龄增长,乳类所含热能、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也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因此,必须按时添加不同的辅食,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

锻炼胃肠道消化能力,为断奶打基础为了安全地完成这种计划,必须根据婴儿的发育情况(包括摄食技能、消化功能以及肾脏功能等),逐步改变食物的性质(从流食、半流食到软食、固体食物)和摄食方式(如从奶头、奶瓶到杯、盘、碗、匙和筷子)经过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在断奶时才不致因食物性质、摄食方式的突然转变而遭到婴儿心理上的拒绝或引起消化紊乱、代谢失调等问题。

另要注意过早添加淀粉食物容易引起婴儿过于肥胖、血钠过高和食物过敏;又因为小婴儿消化淀粉类食物能力有限,而易发生消化不良。

如小儿生长发育正常,仍然可以母乳喂养为主,直到18~24个月。辅助食品可以是米粉、面片、蛋黄、菜泥等半固体食物。

应该指出的是,每次给婴儿添加食物时,只能先尝试一种食物,一般的做法是每隔5~7天添加一种新食物,并注意观察小儿有无腹泻、呕吐、便秘、烦躁或其他以前没有发生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反应。如果发现小儿对某一种食物出现这些反应,就应立即停止添加这种食物。

宝宝断奶别“急刹车”罗红艳

林子六个月了,妈妈也因为休完了产假,又要回到繁忙的工作中。给林子断奶,妈妈选择了把林子送到外地的外婆家带养的“急刹车”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林子妈妈这样,因为工作或妈妈自己身体的原因等,不能坚持哺乳而采取“急刹车”的断奶方式也不在少数。其实这样断奶的方法很不科学。

断奶是婴儿由单纯的母乳喂养,通过添加带乳品、相宜的辅食,逐步过渡到完全食物的过程。只有选择适宜的时机并用科学的断奶方法,才能使宝宝顺顺当当地度过断奶期。

在宝宝断奶前后妈妈应多抱一抱宝宝,多给宝宝一些爱抚,不要因为断奶而长时间与宝宝分离,而让宝宝看不到妈妈产生焦虑情绪、烦躁不安、哭闹厉害而不愿吃、睡眠不好,而影响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断奶应该选择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的方法,让宝宝有一个足够的适应期。一般可断奶前逐渐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同时逐渐添加辅食,以促使宝宝的消化功能健全,如在宝宝4~6个月时可添加米糊、蛋黄、鱼泥等,6个月以后宝宝每天可进食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到7~9个月时可增加稀饭、整蛋、肉泥等,一般到10~12月时,宝宝在心理上和消化功能上有了充分的适应和承受过程,宝宝自然而然地就会放弃吸吮母乳的要求。在断奶期间,除要特别注意为宝宝提供富有营养、含水量高的流质食物外,还应注意给宝宝饮用适量的开水,适应宝宝机体内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断奶的季节最好选择在春秋两季,这两个季节气候凉爽,孩子容易适应,又避开了小儿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便于家长照顾。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篇12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 规模不能太大, 要便于学生进行交流, 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都能够占有足够的表现空间, 通常以4~6人为一组。教师应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以优化组合。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 组长可以轮流, 或按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来定。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如“主持人”、“记录员”、“资料收集员”、“汇报员”等, 要做到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为了使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 教师对组内成员的分工可采取轮换制, 可以定时轮换, 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2. 优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 也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所选取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 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如果合作学习内容太容易, 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 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如果合作学习内容太难, 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 他们就会感到手足无措, 无从下手, 也难以开展有效的研讨。所以, 研讨的问题要具备合理的难度。

3. 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

保证时间, 开放空间,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学生间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如果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 有的小组可能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 有的小组可能才刚刚开始。不同水平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各不相同, 如果老师所限定的时间不足以让所有学生都完成活动任务, 那么, 这样的合作就是无效的, 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 学生将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失去兴趣。

4.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后, 再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对新知的学习。如果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 部分学生对问题就会缺乏独立见解, 过分依赖他人, 就只会人云亦云, 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没有广度和深度。这样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 学生之间的思维就不能产生碰撞, 不能产生知识的共鸣。只有学生经过了独立的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 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

5. 教师应主动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 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 对每个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好时, 教师应给予恰当的鼓励, 纪律差的给予及时的督促, 学习困难的要给予适时点拨。这样, 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 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以实现合作学习的顺利和高效。

6. 运用评价鼓励合作。

评价是一种激励, 而这种激励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可以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 感受成长, 悦纳自己, 拥有自信。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 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 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 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配合默契奖”、“集体智慧奖”等, 激励小组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 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 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意识到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培养宝宝正确的坐姿 篇13

・近年来,由于坐姿不正导致近视眼、脊柱弯曲的儿童人数在逐步增加,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坐姿,是家长应及早注意的一个问题。坐姿不正确是造成孩子视力缺陷及脊柱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十分有害。正确的坐姿不仅能保证孩子的.视力健康和体格的正常发育,而且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对孩子专心学习及思考十分有益。

您的孩子是否这样

√喜欢趴在桌子上看书。

√没有正确的坐姿意识,需要大人提醒。

√没有良好的书写姿势。

支您一招

1?让宝宝懂得坐直、坐正的好处

有的宝宝不明白坐直、坐正的好处,家长在提醒宝宝坐好时,不妨可以这样比方,“看,警察叔叔腰杆挺得直直的,多神气啊!宝宝坐直了看书、写字,也会像警察叔叔一样看起来很有精神,不得近视眼,脊柱也不会弯曲。”

2?随时提醒宝宝坐好

家长应随时观察并提醒宝宝的坐姿,在宝宝看书时,应提醒宝宝坐直身体,不要趴在桌子上或者歪着脑袋看书。写字、画画时,应保持“三个一”,即眼睛离桌面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此外,还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视力保护器,帮助宝宝在读书写字时保持“三个一”。

3?为宝宝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为宝宝提供与其身高相协调的桌椅,一般来说,桌椅之间的距离以宝宝端坐在椅子上,两肘刚好放在桌面为宜。

宝宝发风疹如何正确护理 篇14

症状: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度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

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症。当体温将退或已退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幼儿急疹已近尾声。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出过一次后将终身免疫。

护理: 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开水或果汁,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正确引导,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篇15

一、情境创设、问题引领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情景创设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探究学习, 并实现探究教学有效性, 而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的活动。

如, 在高一跨栏跑教学中, 第一课时将小垫子折叠成直角, 代替第一、二排的跨栏, 并结合初中学习的技术知识, 让学生先做2~3栏的跨栏跑;然后, 提出课题, 针对练习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学习的关键性问题, 包括“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出攻栏动作”等问题, 按照教材特点以及逻辑顺序使这些问题有序地、有效地展开, 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为什么”、“怎么办”等观念, 产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去主动发现问题, 进一步提出问题,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巩固——提升,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提高体育课堂中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二、同伴互助、主动参与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同伴互助是一种典型的依托两人以上帮扶单人或多人的学习活动, 是师生、生生、组外、组间通过合作进行的探究模式, 既是体育知识技能形成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一种有效策略。

如, 在室内课上, 学生们玩抓手指游戏, 随着游戏的进行, 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 此时, 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在方法、人数上进行探究创新, 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创编新花样, 由此, 学生会合作创编出下面的系列练习:第一, 由单手掌心向上变为向下;第二, 由单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向上;第三, 由双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向下;第四, 双手掌心变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第五, 由2人一组变为3人一组做上述练习, 即1人抓2人或2人抓1人。学生的参与热情变得高涨, 游戏方法花样迭出, 简单、枯燥的内容变得异彩纷呈, 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此外, 在做其他游戏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组织形式、参与人数、游戏规则、器材的“一物多用”等方面进行创新。

实践证明, 在互助中切磋、分享, 不仅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探究学习氛围, 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动机。

三、分层引导、尝试感悟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分层引导、尝试感悟过程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体育探究活动经验, 获得体育知识、动作技术要领等感性认识的过程。

如, 在以练习篮球为例进行基本活动练习时, 学生可以分小组自由练习, 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活动。教师可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出发创编, 学生就可以从上肢、下肢、上下肢合作等方面创编;如果从动静态的角度思考, 既包含动态的投、抛、传、接等, 也包含静态即相对小范围的绕体、胯下抛接、胯下绕8字、前抛后接、后抛前接等一系列练习;如果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 包括个人、双人、小组合作活动等。在预设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可以拓展, 也可以另辟蹊径。经过思考——研究——实践——探究——展示汇报——交流后, 教师即时进行总结性评价, 并以鼓励为主, 对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及时跟进指导帮扶, 对遇到的困惑适时释疑解惑, 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从多角度动脑思考的习惯, 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体育技能形成的“舞台”, 使学生在感悟体验、积极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达到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视觉感受、直观体验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有效载体

在体育教学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体育挂图等辅助教学手段,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模仿的欲望, 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汲取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在肩肘倒立教学中出示图片, 并在讲解示范后问学生:“上体后倒后, 怎样才能让腿举得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进行尝试性练习——用倒置的身体写字母“L”, 然后引导学生把字母“L”中的竖写长。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尝试、讨论、探究, 尝试将腰背向上逐渐升高, 边体验, 边领悟, 边掌握,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而使腰背往上升而不触垫并稳定, 以表示字母“L”中的竖, 教师及时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进行观察、提示、表扬, 对学生的动作提出相应的要求与规范, 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活泼、自主发挥讨论的氛围中掌握技术。在辅助教学手段中模仿、探究, 形成要学、乐学、会学的良好态势,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学习兴趣、学习潜能, 有效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五、对比分析、总结反思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对比分析、总结反思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 是提高体育课堂中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双杠上的健身练习

胡娟娟 (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 100872)

如, 在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 先让学生用手臂的力量推铅球, 对落点做好标记;然后, 试用手臂、腿部及躯干扭转的力量进行推铅球, 对落点做好标记;再利用侧向滑步推铅球, 对落点做好标记。完成练习后, 对三次成绩进行比较, 学生会发现远度一次比

1.一副双杠可以供四个学生同时进行练一次远, 此时, 教师追问学生远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让全身更多的肌肉参加工作, 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只有动作幅度大、做功距离长, 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铅球才能推得更远。通过比较, 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要点也就明确了。该教法的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讨论上, 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的重要性及明确动作的实质。教师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正误比较、分析、总结、反思, 并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调动探究学习的热情。

练习一:分腿挂杠臂屈伸 (见图1)

(一) 练习目的

提高手臂支撑力量。

(二) 练习方法

跳起于杠端 (或杠中) 支撑, 两腿分开屈膝坐杠。练习时, 两肘弯曲至极限, 然后用力推起至两臂完全伸直。反复练习。

(三) 练习提示

1. 本练习适合手臂力量较弱者, 即初级练习水平。

2. 两臂弯曲时, 身体尽量下降到位, 两臂推起时要充分伸直。

练习二:挂膝悬垂引体向上 (见图2)

(一) 练习目的

发展上肢力量。

(二) 练习方法

两膝弯曲挂一横杠上, 两手握 (正握或

反握) 另一横杠。练习时, 两臂屈肘向上引体, 使上体上升至最高处后放下。反复练习,

直至达到规定次数后结束。

(三) 练习提示习, 以增加练习密度。

2.为保证练习的完成质量, 可规定每次引体动作需达到的位置。如, 要求引体至胸触杠方可放下。

3. 本内容可采用竞赛方式, 在练习中以

每次引体数量多者为胜, 并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计算;也可以规定引体次数, 以最先完成者为胜。

练习三:悬垂握杠纵向移动 (见图3)

(一) 练习目的

增强握力, 锻炼上肢悬垂能力。

(二) 练习方法

从杠端开始, 内握杠团身悬垂, 两手交替换握杠, 向前移动至另一端。

(三) 练习提示

1.在练习过程中, 手心出汗者需要擦干手以防滑。

如何引导宝宝“谈恋爱” 篇16

妈妈,咱们恋爱吧!

故事一:淘淘对正沉迷韩剧的妈妈说:“妈妈,陪我玩会吧,你别看了。”妈妈眼睛瞅着电视机说:“等演完这集的好不好?”终于等到妈妈有时间了,淘淘向妈妈提议玩谈恋爱吧,妈妈很严肃地纠正他:“不许胡说!小孩子谈什么恋爱?”“又不是真的,玩谈恋爱的游戏。我教你。”说着淘淘围着妈妈转着圈亲起妈妈来。“好玩吗?会了吗?”妈妈很奇怪地问孩子是怎么回事?淘淘回答,电视里有时男生亲女生就是转圈的。

原来,淘淘看过一个爱情片的特技镜头,淘淘把镜头旋转处理后的画面当作是人转着圈亲吻了。妈妈被孩子逗得哈哈大笑,笑他好玩。被笑得莫名其妙的淘淘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佯装生气的样子不许他乱讲话,“小孩子不许谈恋爱的!”淘淘可没把妈妈的话放在眼里,继续转圈子亲妈妈,被妈妈打了俩巴掌,吓唬他回来告诉爸爸,他才不敢再闹了。

解读分析:妈妈是个韩剧迷,儿子淘淘受到剧情的熏陶,张嘴谈谈“恋爱”不足为奇。几岁的孩子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关注,比如旋转镜头,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更关心的是游戏,给游戏起名字用的是现成的名词:恋爱。而并没能真正地理解“恋爱”的含义。大人却往往按照自己意念中的概念去斥责孩子,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对“恋爱”的真正关注,渴望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好家长这样做:家长首先注意环境对孩子的熏陶,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刺激。例如,孩子观看电视节目时,家长最好进行筛选,有可能的话进行陪看,给予引导与交流。第二,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时间,减少孩子百无聊赖的机会,引导其做积极健康的亲子游戏;第三,当孩子提出敏感话题、词语,给予重视,解释态度同其它概念一样自然、正常,将引导处于不动声色之中。

为宝宝的“恋爱”保密

故事二:泊泊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小帅哥一个。几位同学间的家庭聚会,有位阿姨开泊泊的玩笑,你妈妈将来不用愁了,这小伙子将来肯定很多女孩追呢!泊泊妈妈也不客气,炫耀起来。开口没讲几句话,就被泊泊捂住了嘴。后来妈妈趁儿子离开时讲了儿子的光荣恋爱史。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子,有一天偷偷地把泊泊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塞给泊泊一块精美的巧克力,小手往后一背,接着眼睛望天说:“长大后我一定要嫁给你!”说完就跑开了。回家泊泊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强忍着笑:“泊泊那你心里怎么想的啊?”泊泊说:“我没怎么想啊,巧克力挺好吃的。”“白吃人家东西了?”妈妈接着问。“那我长大就娶她吧!”听完泊泊认真的回答,大家一起大笑。泊泊突然破门而入,小脸气得通红,用手指指着妈妈,一副要找妈妈算账的阵势。

解读分析:家长总是喜欢用成人的眼光与心理去处理孩子间的交往,尤其是男孩女孩间的交往。用成熟的眼光分析或解读,虽然没有敏感地当做洪水猛兽,貌似包容孩子的天真,以玩笑的方式轻松解决,孩子其实已经受到伤害。无邪的孩子遇到解不开的问题喜欢告诉他信赖的人,倾诉的过程中也在寻求答案。更相信信赖的人会为他保守秘密。但成人往往辜负孩子的信任,轻易地把孩子的秘密说出来,并且不以为哪里做得有偏差。

好家长这样做:首先以尊重成人的方式与心理对待孩子,客气、周到。积极真诚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不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而轻视。第二,当有人开孩子自己无法处理的玩笑时,家长应该力挺孩子,帮助孩子化解尴尬,不要考虑大人间交往情面,而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让孩子成为牺牲品。第三,慎重对待孩子的信任,尤其是孩子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需要信任的人来理解与帮助。家长不可亵渎孩子的天真与真诚。

家长亲,不要“娃娃亲”

故事三:小糖的父母与小郎的父母是好朋友,小郎是大小糖半岁的哥哥。从小就在大家指导下“哥哥、妹妹”地相称,很喜欢彼此找着玩,有点好吃的也知道分享,这在当下的独生子女中是很难得的现象。俩孩子不知道,有几双含笑的眼睛偷偷地看着他们的友好。在小糖没出生的时候,两家大人就约好,如果小糖是女孩,就结为亲家。小糖的出生使双方家长戏称对方为亲家。两个孩子并不知道这个称呼是因他们的身份而定的。直到有一天明白了真正的含义,小糖痛恨大人间的玩笑,觉得羞死了!不再理小郎、他的父母,甚至自己的妈妈。

解读分析:没有哪个成人会拿孩子的娃娃亲当真,不会去要求孩子为这个承诺去做什么,更认为不会伤害到孩子,不过是成人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手段罢了。但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发现孩子虽然小,也是有生命与感情的个体。有被尊重的渴望,当得知自己已经被定好与某人结合在一起,很少有孩子会表现得无动于衷,更可能走两个极端,默默地接受,一厢情愿地去喜欢,直到面对现实;或是以反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独立。无论哪种,对幼小的孩子来说都有心理伤害。

好家长这样做:家长首先尊重孩子的个体成长,不以成人喜怒左右孩子间的交往,不拿孩子开玩笑,更不能把孩子当成开心工具。第二,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朋友间的交往,教给孩子与长辈间交往的必要礼节,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并让孩子拥有以获得他人尊重为快乐的健康心态。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当孩子受到来自家长不经意的伤害时,家长主动与孩子去沟通,修正自己的做法。

引导宝宝去“恋爱”吧

故事四:六岁的久久悄悄地告诉妈妈,她有了一个很好的男朋友,与她很有缘,被老师排为同座,游戏也被分在一组。现在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约好了死了都要爱。妈妈被久久的话吓了一跳。这孩子也太早熟了!什么叫有缘分啊?什么叫死了都要爱?现在的孩子太恐怖了!妈妈一下子手足无措了。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久久喜欢上了唱情歌,什么我和你有缘,我和你有份啊,什么死了都要爱啊……妈妈简直要崩溃了。

解读分析:喜欢热心地交友,是孩子的天性。交友的标准出自兴趣爱好的相投,孩子间做出的主动交往,并不是深思熟虑地去谈“恋爱”。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成人动作、生活的倾向,喜欢借用成人世界里现成的流行词的概念,往自己身上对号,却不去想词是否“达意”,给成人有多大的留白空间。孩子语言上表达的喜欢与爱并不是成人世界里的概念,因此说出很“成熟”的语言,标榜自己与成人的生活方式一样,实际孩子并不真正地清楚自己表达语言的真正含意。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学习音乐? 篇17

问: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尤其是音乐欣赏方面的知识,给孩子买了琴,请了老师。但教琴的老师只是为了让孩子考级能通过,只重视技巧的练习,另一方面孩子也很贪玩,对枯燥的技巧练习也不感兴趣。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而不是单纯学会应付考级呢?孩子不感兴趣,是否可以适当地“逼”他一下呢?

答:这位家长想通过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不是象有的家长一样,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和天赋,一定要让孩子成名成家。说明是一位懂得教育规律的家长。对于所遇到的问题,我想可以尝试这样来解决:一是与老师沟通和商量,说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让老师根据学习目的的针对性地在教学中侧重于讲解与音乐欣赏和理解有关的内容,而不要单纯的技巧的练习;另在方面,我想,既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名成家,而是为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或许并不需要走买琴----请老师-----考级这样的专业训练的路子,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引导孩子学习音乐和对音乐的兴趣。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 篇18

[摘 要]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那么如何把握好正在不断增多的社会新闻题材,使之同其他新闻一样起到稳定大局,推进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社会新闻;舆论;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17 — 02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江泽民同志关于“典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正确导向的重要性。新闻舆论工作要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讲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称定。这五个“有利于”是新时期判断对舆论引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如何把握好正在不断增多的社会新闻题材,使之同其他新闻一样起到稳定大局,推进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理顺关系把好关口

社会新闻要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中有一个经典也是最基础的原则必须坚持,那就是要遵循新闻规律,对新闻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要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新闻内容有所取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媒体与受众联系较为密切的手段之—社会新闻也不例外。社会新闻无论是从选材,报道角度、方向,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都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坚持对舆论的正确导向。但是,在社会新闻领域却最容易产生虚假新闻。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社会新闻在报道突发性新闻时往往存在时间短、任务急、核实难等问题。另一个原因是社会新闻内容千奇百怪,丰富多彩,容易给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机。新闻受众水平不一,有的人对新闻媒体盲目信任,没有怀疑意识,虚假的社会新闻就会对这些受众产生误导。因此,在对社会新闻进行报道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要善于抓住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切忌一叶障目;必须善于从总体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必须善于把握社会现象的表象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力求坚持社会问题本质的真实。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再对新闻内容的取舍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在对社会新闻的实际选择中要把握正确的导向,注意理顺几方面的关系,把好几个重要的关口。一是理顺“主旋律”与“三贴近”的关系,把好源头关。党的新闻事业必须自觉地纳入政治轨道之中,用党性标准指导一切新闻工作。我国新闻事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因此,新闻要对政治负责,唱好主旋律。要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有效地发挥新闻的正面引导作用。要真正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上下功夫,深入基层反映群众心声。二是理顺“正导向”与“走市场”的关系,把好导向关。导向是媒体的生命和灵魂。任何媒体只有导向正,才能市场稳。导向不正,一是把读者往邪路上引,二是把自己往死路上引。一些媒体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多刊登几个大案要案,多发几则猎奇新闻,或者多搞几次批评报道,就能产生轰动效应,便会有更大的市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正导向与走市场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持正确的典论导向,为读者提供较高品位、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可读性新闻,才真正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真正能燕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与欢迎。三是理顺“找卖点”与“讲政治”的关系,把好政治关。研究“卖点”没有错,但问题是“卖点”必须是“亮点”,必须是新闻的“闪光点”,必须是健康、向上、有益、有用的好新闻,而不能靠,猎奇的东西,满足极少数读者的媚俗之需。如果片面认为杀人、死人、情人之类的东西,才是看报人最关心的和市场最抢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恰恰相反,真正感人至深的新闻,往往是正面、正义、正气和动人的。真正的市场卖点,讲政治是必要和重要的前提,增强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时刻不能忘怀的第一要务。讲政治就是正导向,就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公众媒体的最大优在于它的权威性、导向性、真实性和服务性。因此,抛弃了优秀的文化,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只能是自寻短路。要正确地引导社会矛盾,反映群众意愿,理顺党政党群关系,对各类社会新闻要坚持低调适度原则,不能炒作、煽情和猎奇,多给人以普醒和教育作用。四是理顺“创特色”与“守纪律”的关系,把好纪律关。媒体要办出特色,当然就要大胆创新。在创特色过程中要特别注愈防止各种违纪问题的出现,要防止监督权利扩大化。监督的本质具有客观性和正义性,而媒体的本质只是传播信息的组织而非维护正义的组织。不能过分强调监督的权利和作用,大事小事都打监督的王牌.要防止记者采访特权化,要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心愿和疾苦,揭搏和抨击各种不正之风,但绝不能乱用权力,以权谋利。五是理顺“求发展”与“保稳定”的关系,把好稳定关.媒体要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稳健发展。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要对媒体负贵,加快发展步伐,同时更要对读者和社会负责。如果稍不注意,负面新闻就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搅得**不断.因此必须要有全局和稳定意识,掌握好宣传中的禁区。不论是媒体的利益还是对全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的局面,就没有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二、讲究艺术选择手段

社会新闻要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就要讲究引导艺术,采用合适的引导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十分引人瞩目的一个变化就是:正在逐步摆脱单一的宣传模式,开始注重研究和探索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其间对舆论引导艺术的研究,便是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

没有引导艺术的舆论传播,非常容易使广大受众对本来导向正确的舆论产生误解,造成反感,引起厌恶情绪。这样的舆论引导效果不仅等于零,而且还呈负数表现,起着恶劣的负面作用。讲究引导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使舆论引导工作落到实处,在人民群众中焕发出巨大的力。社会新闻报道的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传播面十分广泛,因此就更要注愈引导艺术,才能取得效果。总的来讲,社会新闻要对典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必须从以下四个基本方法着手。1.可信性。舆论传播能否站住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首先就要看其可信性;能否为广大受众信服和接受,发挥最佳的社会效果,也是必须要看可信性的。

2.权威性。舆论传播的权威性是大还是小,是有还是无,极大地决定着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这跟媒体的信誉、活力、生命,前途都是命运彼关的。

3.贴近性。贴近性是指新闻要贴近受众,为受众所乐于接受,这是取得广泛的传播效果的必备条件。要提高典论传播的贴近性,社会新闻采写就必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4.时效性。快速,讲时效,对引导典论而言是极为重要并具有致命的意义。只有讲时效,消息才能成其为新闻;只有讲时效,才能提高引导舆论的效率,同时增强其效能。讲究舆论引导艺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是社会新闻对公众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在充分掌握了引导艺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引导手段,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新闻媒体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根本目的总是为了统一社会认识,求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但是每次引导的目的并不相同,因此,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就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

在此,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第一,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相结合。直接引导,又可以称为硬引导。它是一种刚性的引导,指通过提供经精心选择的一类事实情况,或提供一种标准意见,要人们去认可、接受、施行,它常常提供“一面理”,以强力作后盾,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所谓间接引导,又可称其为软引导,是指媒介在充分相信公众

判断力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多种客观、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和若千大众关注、充分说理、平易近人的意见,让受众自己去比较、鉴别、总结,去选择。第二,强势引导与适度引导相结合。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热点问题,他们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媒体往往高频率的报道对受众进行轰炸,也就是强势引导。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承受能力,以免引起逆反心理。因此,应该在深入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抓住既是群众关心热点,又是有法可依的问题,精心策划、组织报道,吸引社会各界意见,解决问题,培养正确舆论。第三,超前引导和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所谓超前引导,就是舆论尚处于萌芽阶段时就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或对舆论起催生作用,或使正在形成的舆论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媒介是社会的守望者,进行超前引导就是履行这一职贵的重要方面。但是,超前引导必须和适时引导相结合,盲目超前是行不通的。超前的判断和预测一定要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分析研究之上,把握好引导时机和火候。第四,要将理性引导和感性引导有机结合。从引导受众的方式来说,理性引导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理性世界的引导,感性引导是作用于人们感性世界的引导,从引导行为本身来看,侧重于阐释道理的是理性引导,而侧重于事实介绍的则是感性引导。对典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应该是既诉诸理智,又诉诸情感,做到情在事中,理以事显,事理一体,情理交融。

三、软硬分流实现良性发展

社会新闻也有软、硬之分,一般来说,硬新闻是指题材严重、具有一定时效性、注重报道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的新闻,是一种“纯粹新闻”,而软新闻主要是指人情味浓厚、写法轻松活拨的生活新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的事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体逐步市场化、商业化,而娱乐作为时尚潮流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一种产业经济。同时受众对趣味性、贴近性、刺激性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加。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正使社会新闻软化趋势愈演愈烈,不但软新闻更软,挤占了硬新闻的空间,而且硬新闻也在逐渐软化。

新闻的软化趋势在媒介改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新闻软化思路及操作的不断延伸和深化,一些原本属于硬新闻范畴的新闻事件和题材,也直接以娱乐性的方式来处理成刺激、趣味的效果,产生了过犹不及、令人反感的不良影响。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要注意控制软化的程度,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软包装,特别是对于那些题材偏硬的新闻,该硬就一定要硬起来。这对于在目前一片软化的氛围中实现社会新闻正常、有序发展以及发挥其对舆论引导应有作用意义重大。首先,硬新闻软化、娱乐化片面夸大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闻,传播交流新情况、新信息是最基本的特点,将社会新闻中那部分题材偏硬的新闻过度软化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将其原本引发受众思考的功能掩盖了,长此以往将影响全社会。因此软化、娱乐化应该把握尺度,绝不能违背新闻的原则和本性。其次,从长远看,一味采用硬新闻软包装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和人民正越来越成熟,正逐步走出仅限于满足感官刺激和追求趣味的状态,对真实、客观、权威、具有参考价值,能提供决策依据的硬新闻需求必将增多,事实也证明,在信息爆炸时代,这类新闻对人、对社会的历史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再次,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社会新闻发展方向不会“偏软”。我国的新闻事业始终强调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担负着监督和引导舆论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市场化,在这个大环境下,社会新闻也就没有持续偏“软”的环境。

上一篇:综掘一队管理制度汇编下一篇:二○○五年政府采购上半年工作总结